放射治疗鼻咽癌护理
放射治疗鼻咽癌护理(精选9篇)
放射治疗鼻咽癌护理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60例, 男36例, 女24例;年龄31~74岁, 平均51.8岁;临床症状包括颈部出现肿块、涕血以及鼻塞。以上60例患者均已经被确诊为鼻咽癌。确诊之后, 采用放射疗法对其进行治疗, 放射治疗之后发现患者出现了以下副反应:张口以及吞咽困难、骨髓抑制现象、咽喉疼痛、掉发、恶心呕吐以及头痛症状等, 部分患者存在放弃治疗的意愿。
1.2 方法
采用放射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 照射线为6 MVX射线以及60 Gy射线, 每周治疗5次。在放射治疗的过程中, 进行有效的临床护理, 护理方法如下。
1.2.1 治疗之前进行心理护理以及其他针对性护理, 以便为放射治疗提供准备
为了保证患者以更好的状态接受放射治疗, 护士要事先对其生理状况、放射治疗部位、治疗中采用的射线种类以及治疗时间长短等进行评估了解, 以便能够明确了解患者心理动态;随后根据其心理特征开展护理工作。大部分患者还不能正确认识放射治疗对于鼻咽癌病情控制的重要性, 因此为了能够让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 则应在治疗之前将与放射治疗相关的知识告诉患者;如果有条件可以将宣教手册发放给患者, 以便可以让其更了解放射治疗, 从而解除心理顾虑[2]。另外, 护士还应告知患者放射治疗之前应注意的相关事项, 如戒酒以及戒烟;补充高维生素以及高蛋白的食品, 从而改善免疫力;如存在牙龈炎或者是牙周炎, 应治疗好之后, 才可以接受放射治疗;在治疗前, 应认真清洁口腔, 以保证治疗效果。如果接受照射的部位存在创口或者是感染症状, 则应进行相应的处理, 当创口愈合或感染症状消失后, 方能接受治疗;告知患者在放射治疗时, 不得佩戴金属饰物, 如耳环与项链以及手表等, 因为当佩戴金属饰物时, 会加重射线照射效应, 引起皮肤出现炎性反应以及其他不适症状等[3]。
1.2.2 护理好照射范围的表层皮肤
为了避免在放射治疗过后出现皮炎, 应对照射范围的皮肤进行特殊护理。告知患者在选择贴身衣物时, 应优先考虑纯棉质低领上衣, 以预防粗糙衣物与表层皮肤之间发生摩擦。照射过后, 可以采用柔软毛巾以及温水擦洗局部皮肤, 不得采用热水以及肥皂清洗放射部位皮肤;应避免对局部皮肤造成强烈刺激, 如敷冰袋、热水袋以及使用乙醇或者是碘酒等进行消毒[4]。为了预防皮肤遭到损伤或者是发生感染现象, 则不得在照射部位贴胶布以及涂抹化妆品。如果经过治疗后, 局部皮肤出现了湿性以及干性脱皮现象等, 则应保证皮肤处于干燥与清洁状态, 不得搔抓脱皮部位, 也不得采用肥皂进行清洗, 如出汗, 则使用软毛巾将汗液吸干[5]。为了减少皮肤与衣领之间产生的摩擦, 可以使用绸子将两者隔开;阳光会对皮肤产生一定的损伤, 因此要告诉患者, 如果需要在阳光强烈的情况下外出, 则要注意撑伞或者是戴遮阳帽。如果皮肤表层只是出现了脱皮现象而没有发炎, 则可在其表面涂抹一定量的碱基青莲[6], 以便缓解脱皮症状;如已经发炎, 则应先进行消毒, 随后进行包扎。
1.2.3 护理患者鼻腔的方法
对于患者而言, 鼻腔清洁状况是影响放射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如鼻腔清洁状况较差, 则容易在放射治疗过后产生感染现象, 这是因为肿瘤细胞生长速度较快, 肿瘤组织极易堵塞鼻腔, 导致鼻腔变小或者是出现梗阻现象。在鼻腔面积变小的同时, 鼻腔当中的分泌物反而会增加。当进行放射治疗之后, 部分肿瘤组织会脱落以及坏死, 这样一来, 就为鼻腔当中的病菌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旦患者的免疫力降低, 便会引发感染。因此, 冲洗鼻腔对于预防感染有着重要意义, 在冲洗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冲洗仪器, 并保证一天当中的冲洗次数在两次以上。如果鼻腔处于堵塞状态, 可以采用麻黄碱进行治疗;如处于干燥状态, 则可以采用无菌石蜡进行治疗。对于鼻腔黏膜出血的患者, 要告知其避免挖鼻以及用力捏鼻等;如出血量较少, 则可以将冰袋放置于鼻部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当出血量较大时, 可以对颈部动脉进行挤压, 同时要及时通知临床医生进行处理。
1.2.4咽喉疼痛以及口腔的护理方法
为了避免放射治疗之后口腔黏膜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则应告诉患者要将义齿摘除之后, 才能进行治疗;口腔黏膜较为特殊, 在放射治疗过后容易出现溃疡症状, 对此要保持口腔卫生, 采用专用漱口溶液进行漱口;也可以采用西瓜霜对溃疡部位进行喷涂, 做张口运动, 确保口腔当中的空气能够与外界实现实现相互交换, 让厌氧菌失去繁殖的条件, 从而有效预防继发性感染的出现[7]。对于咽喉疼痛症状, 则可以采用雾化吸入的方法进行缓解, 雾化吸入的药物可以为地塞米松以及庆大霉素等;也可以让患者服用维生素E, 从而使组织营养供应情况以及血液循环状况得到改善, 从而降低血管的通透性, 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另外, 口干也是放射治疗之后的常见不良反应。为了使口干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则可以让患者大量饮水, 保证一天当中的饮水量超过24 500 ml;也可以让患者饮麦冬茶或者是金银花茶, 以便可以起到增加津液的效果[8]。对于颌颞关节出现功能障碍的患者, 要叮嘱其进行适量活动, 如散步以及深呼吸等, 从而改善关节功能。
1.2.5 对患者的日常饮食加以指导与护理
为了能够让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保持足够免疫力, 且体质状况以及营养状况得以改善, 最重要的就是强化日常饮食护理, 根据具体情况为患者补充高维生素与高蛋白质, 且热量足以满足治疗需要的饮食[9]。针对嗅觉以及味觉功能减退的问题, 要对食物的味道、香气以及感官进行调节, 从而增强患者的食欲, 使机体营养状况可以满足治疗需要。另外, 放疗时, 唾液分泌状况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当唾液性质变黏稠时, 一般不会对正常饮食产生影响。当唾液腺功能遭到放射线的损坏时, 所分泌的淀粉酶就会变少, 所以患者的消化功能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所以应让其食用一些酸性食品, 以助于消化;当淀粉酶不再具有消化功能时, 可以让患者食用维生素B2以及维生素C含量均较高的食品, 同时补充适量淀粉酶。
2 结果
对60例放疗治疗患者进行护理之后, 58例顺利完成整个放射治疗过程;其余2例放弃治疗, 1例放弃治疗的原因为经济困难, 另外1例放弃的原因为年龄较大, 身体承受能力较低。60例患者对于护理服务基本满意。
3 讨论
鼻咽癌是一种比较难以治愈的疾病, 在临床上一般会使用放疗法加以治疗;放疗法当中的射线治疗会对人体正常机能产生影响, 导致副反应的出现。在本研究中, 为60例放射治疗患者提供了针对性的护理服务, 不仅缓解了不适心理反应, 同时也使治疗过后出现的副反应得以减轻, 改善了患者对于放射治疗的依从性。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 应重点关注以下问题。当表层皮肤被射线照射之后, 容易产生红斑。对此, 应使射线照射范围当中的皮肤保持干燥状态。为了避免患者的体质状况受到影响, 应注意保证合理饮食;对于咽痛者、口腔溃疡者, 要补充维生素B2;对于口干者, 注意叮嘱其注意清洁口腔, 并经常饮水。最重要的是, 在放射治疗当中, 护士要认真观察患者出现的副反应, 以便可以及时发现不适症状, 进行适当的干预;保证护理干预方法的正确性, 从而避免患者因副反应而中断或者是放射治疗[10]。
综上所述, 对于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而言, 在临床上进行合理护理干预, 可以使放疗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得以减少, 并能够提升患者在治疗过程当中的生存质量, 这对于预后情况的改善是极为有利的。因此, 护士要对放射治疗的具体方法以及患者具体病情进行全面了解, 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提供护理。对于治疗过后出现的并发症与副反应等, 要密切观察, 从而进行有效干预以及护理。经实践证明, 为放疗患者提供饮食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干预以及其他常规护理, 能够有效保证护理工作的全面性, 从而有助于帮助患者缓解放射治疗之后的不适症状, 并使其对抗鼻咽癌的信心得以增强, 为临床治疗效果的改善奠定基础。所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应对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的全面护理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李金伟, 王蓉, 张群贵, 等.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1, 24 (14) :310-311.
[2]易俊林, 高黎, 黄晓东, 等.鼻咽癌的临床表现和预后[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0, 26 (13) :984-985.
[3]卢婉羡.早期个体化护理干预减轻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张口困难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19 (13) :621-622.
[4]唐雪苗, 戴惠琴, 林小玲, 等.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常见毒性反应的护理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7 (29) :597-598.
[5]丛辉, 冯金炜, 陈丽, 等.增敏剂配合放射治疗鼻咽癌的副作用观察及护理[J].黑龙江医学, 2012, 26 (12) :874-875.
[6]李文霞, 石小群, 汤玉环, 等.鼻咽癌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口腔溃疡的防治及护理[J].吉林医学, 2010, 31 (26) :1197-1198.
[7]范育英, 李秋梅, 肖彩琼, 等.卡培它滨应用于鼻咽癌同时期放化疗的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 2011, 1 (518) :961-962.
[8]练小荷, 覃惠英, 冼慕慈, 等.心理护理对鼻咽癌放疗病人情绪和急性放射反应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24 (19) :739-740.
[9]王幸斋, 王阁, 单锦露, 等.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放疗期间症状及心理调查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 2011, 24 (12) :656-657.
鼻咽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护理分析 第2篇
【关键词】 鼻咽癌;放射性皮肤损伤;护理分析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68-01
对鼻咽癌患者进行放射性的治疗,容易因放射剂量过大或者某一部位的放射照射存在重叠现象而导致皮肤遭受不同程度的损伤,这样的情况在临床并不少见。而皮肤的放射性损伤与皮肤其他方式造成的烧伤并不相同,皮肤表层一旦出现溃疡状况便很难愈合。原因是由于放射部位的皮肤部位组织发生了进行性坏死,造成了小血管的管腔比正常情况下更加狭窄,进而形成血栓,这样将加重皮肤组织出现缺血和缺氧的状况。因此在鼻咽癌患者进行放射性治疗的阶段,皮肤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笔者收集了所在医院在2009年10月至2013年3月接受的30名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皮肤损伤而采取的护理措施病例,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分析收集选取的30名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0名,女性患者有10名,年龄分布于30-60岁,平均年龄为42岁。患者的病期均按照TNM分期,其中Ⅰ期患者18例,Ⅱ期患者9例,Ⅲ期患者3例。同时患者采用的是直线加速器式的高能X线进行照射,照射剂量分别为50-75GY。患者进行放疗后按照GTOG的放射性皮肤损伤标准进行划分,其中Ⅰ级损伤的患者有20例,Ⅱ级损伤的患者有8例,Ⅲ级损伤的患者有2例。
1.2 方法
1.2.1 心理层面的护理 患者对皮肤进行放疗后出现的变黑甚至渗液情况无法正确认识,产生恐慌、抑郁甚至绝望等各种消极心理状况。有的患者为防止别人发现自己的皮肤异样便用高领的衣服进行遮挡,有的患者情绪极为不稳定,迫切寻求各方面的帮助。这个时候医护人员更要对他们进行细心观察,及时发现他们情绪的波动和变化,耐心听他们的倾诉。同时根据患者不同的性格特点、经济能力、文化程度等各方面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耐心向他们讲解放射性治疗的意义,使患者能够正确认识放疗后皮肤出现的变化和反应,同时增强他们战胜疾病克服困难的信心。正确认识放射性治疗的意义,才能在治疗过程中对医护人员进行积极的配合,保证放疗治疗计划顺利完成,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减少皮肤损伤的发生。
1.2.2 出现皮肤损伤的状况后对患者进行的皮肤护理 患者在放射性治疗后若出现皮肤损伤的状况,应提醒患者引起高度的注意。随时保持皮肤的干燥、清洁,不可对损伤部位进行包扎以预防伤口感染。皮肤的损伤无渗液时,可局部涂抹适量的滑石粉进行保护。若皮肤发生感染状况,应及时和医生沟通联系同时遵医嘱适量使用抗生素处理,如照射部皮肤出现溃疡,渗液,可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局部用棉签涂抹烧伤湿润膏,创面以无菌纱布轻轻覆盖,禁止包扎,尽量保证患处皮肤干燥,透气性良好。
1.2.3 对患者在饮食方面的护理 患者应多饮水,多食用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同时食用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油腻的、辛辣的、不易消化的食物。同时患者应饮食多样化、全面化,以保证有充足的营养供给来提高自身免疫力。
1.2.4 对放射治疗期间皮肤的预防护理 在放射治疗前要通知患者进行理发,剃胡须,在治疗时皮肤护理过程中要及时提醒患者勤剪指甲。若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皮肤出现瘙痒的状况要告知患者可轻轻拍打瘙痒部位,万不能抓挠。同时在放疗期间,告知患者应穿纯棉衣服,宽松、柔软为宜,避免摩擦,避免在皮肤上使用有刺激性的洗涤剂,也避免阳关直射。皮肤不要接触过冷或者过热的物体,不要对皮肤进行揉搓或者挤压。在每次放射治疗前提醒患者用芦荟汁轻轻拍打受照射皮肤,放射结束后则用温水对皮肤冲洗,并在皮肤表面涂上适量的维生素E以保护受照射的皮肤。
2 结 果
在鼻咽癌患者进行放射性治疗后出现的皮肤损伤程度如下:30位患者中,出现Ⅰ期损伤的患者有20例,出现Ⅱ期损伤的患者有8例,出现Ⅲ期患者有2例。在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进行放射性治疗的患者均未出现皮肤感染的现象,30位患者都顺利完成了放疗,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3 讨 论
出现的皮肤损伤现象大多数原因是照射时间长,治疗剂量大,患者本人皮肤对射线敏感度高,以及护理宣教不到位,没用正确指导患者掌握照射期间的注意事项有關。皮肤在损伤过程中的主要表现是皮肤出现发红的现象,同时患者会有瘙痒的感觉。皮肤毛孔变得黑粗,严重时有脱皮,甚至是水泡、溃烂的现象。在放射治疗的早期,通过与患者进行及时的沟通,以及对患者进行辐射的防护和饮食上的指导,同时对出现损伤的皮肤进行护理,可以降低皮肤损伤的程度,减轻患者的疼痛,保证放疗计划的实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所以,鼻咽癌的放射治疗过程中皮肤护理起到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钱水英.鼻咽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护理[J].求医问药,2012(10):11.
[2] 傅伟伟.鼻咽癌放射性皮肤损伤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09(11):33.
鼻咽癌并发皮肌炎放射治疗的护理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例病人均取鼻咽部活检病理证实为鼻咽癌, 其中男7例, 女1例;年龄41岁~72岁;根据鼻咽癌UICC (1992年) 分期:Ⅱ期1例, Ⅲ期2例, Ⅳ期5例;皮肌炎先于鼻咽癌确诊5例, 皮肌炎与鼻咽癌同时确诊2例, 均经左侧三角肌活检病理检查确诊为皮肌炎。
1.2 治疗方法
鼻咽癌放射治疗采用直线加速器, 放射治疗量为72GY (7周~8周) 。皮肌炎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泼尼松<1 mg/ (kg·d) 起, 逐渐减量至初始剂量的1/2, 减至 10 mg/d时改为隔日给药。
1.3 放射治疗反应评价标准
以国际常见不良反应标准第3版 (CTCAEv3.0) 标准评定放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其中出现1级口腔黏膜炎0例, 2级口腔黏膜炎5例, 3级口腔黏膜炎3例;颈部放射野皮肤损伤1级1例, 2级6例, 3级1例。
1.4 结果
8例病人均完成放射治疗计划, 放射治疗后皮肌炎症状均好转。治疗结束进行定期随访, 头两年每隔3个月随访1次, 此后每隔半年随访1次, 随访截止日期为2010年3月29日, 随访率100%, 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 (4个月~36个月) , 其中2年内死亡4例, 存活满1年4例, 存活满3年1例。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典型的皮肤病变及被确诊为鼻咽癌, 使8例病人均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心理, 其中1 例病人甚至合并有自卑的心理, 对治疗失去信心。因此, 在治疗早期, 重视健康教育, 对病人详细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消除负性情绪, 积极配合治疗。治疗过程中, 指导病人进行有效的自我护理, 出现各种不良反应能及时处理, 使病人能坚持完成治疗。
2.2 加强基础护理
2.2.1 一般护理
嘱病人注意卧床休息, 提供舒适、洁净的病房环境, 条件允许者安排单人间, 避免引起交叉感染。
2.2.2 饮食护理
指导病人进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饮食, 注意营养的合理摄入。咽部肌肉受累者, 可引起吞咽困难, 进食时宜取半坐位或坐位, 给予半流质饮食, 少量多餐, 进食速度不可过快, 睡前不要进食, 必要时留置胃管鼻饲饮食, 避免吸入性肺炎或窒息。
2.2.3 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皮肌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可并发内脏损害, 以呼吸道、消化道和心脏易受累, 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对预防感染有着重要意义。放射治疗期间, 指导病人进行有效的口腔自我护理, 早晚刷牙, 食后漱口, 可选择生理盐水、复方硼砂含漱液、碳酸氢钠等含漱液漱口, 使用软毛牙刷、含氟牙膏等减少放射过程中射线对牙齿的损伤, 平时少量多次多喝水, 保持口腔湿润。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避免发生吸入性肺炎。对出现口腔黏膜炎病人, 予以积极对症处理, 如雾化吸入,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等, 均能好转并完成放射治疗计划。本组1例病人在接受放射治疗第2天后出现了肺部感染, 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
2.2.4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卫生, 指导病人穿棉质、柔软衣裤, 禁用化妆品、碱性肥皂及染发剂, 保持颈部放射野皮肤的清洁及完整, 嘱病人勿用手抓破皮肤, 避免阳光直射, 物理摩擦等。对皮肌炎引起的红斑部位, 给予无刺激性软膏涂抹, 如维生素A、D软膏, 肝素软膏等。出现颈部放射野皮肤损伤的病人, 遵医嘱予以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喷洒局部, 同时嘱病人继续做好皮肤的自我防护, 此后症状缓解。
2.2.5 皮质类固醇治疗的观察及护理
应用皮质激素和大量广谱抗生素病人, 易诱发细菌、真菌和病毒的感染, 平时注意皮肤有无瘙痒、局部有无刺痛、灼痛、红斑或水疱, 口腔黏膜有无溃疡, 是否腹泻等, 以便及时处理。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电解质等, 观察有无呕血、黑便等症状, 警惕并发症 (如高血压、糖尿病、电解质紊乱、消化道溃疡、骨质疏松、肝肾功能能损害、口腔溃疡、骨髓抑制等) 发生。本组2例病人因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药物合并高血压, 1例合并糖尿病, 予以降压、控制血糖等对症处理, 定期监测血压, 血糖均能控制在正常范围。
2.2.6 功能锻炼
指导放射治疗病人使用软木塞并结合张口方法进行颞颌关节练习, 方法:咬住木塞15 min~20 min, 每日2次或3次, 此外, 自己将嘴唇尽量打开, 每日50次~100次, 预防放射治疗引起的张口困难;颈部肌肉的功能锻炼, 嘱病人将头低下, 使下颌尽量与胸部接近, 然后分别将头向后、左、右转动, 每日35次~50次, 注意转动的速度不可过快, 预防颈部肌肉在放射治疗后出现纤维化引起僵硬。平时尽可能坚持运动、锻炼, 以维持病人的关节活动性, 进行肌力锻炼, 如下床活动、散步等, 运动时避免冷湿空气侵袭, 运动过度等, 皮肌炎发作时要避免激烈的体育活动。
2.3 出院指导
告知病人皮肌炎及鼻咽癌相关知识, 平衡饮食, 食物以新鲜、卫生为宜,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肉蛋类, 少食海鱼、虾、蟹等易过敏的食物, 保持皮肤清洁卫生, 避免接触化学装饰材料等, 定期复查, 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按时服用糖皮质激素, 不可突然停药或减量, 坚持张口练习, 适当锻炼身体, 积极主动地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3 体会
鼻咽癌合并皮肌炎原因目前尚未清楚。鼻咽癌伴发皮肌炎治疗重点在于控制肿瘤, 只有鼻咽病灶控制, 皮肌炎才会逐渐好转[3]。放射治疗是鼻咽癌首选的治疗手段[4], 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做好对病人的心理护理, 注重放射治疗期间的饮食、口腔、皮肤、功能锻炼等护理, 同时加强皮肌炎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反应, 是治疗皮肌炎的重要环节, 有助于帮助病人顺利完成治疗, 也有助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白守民, 薜卫平, 谢德荣, 等.16例鼻咽癌合并皮肌炎病人放射治疗效果临床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 2009, 2 (7) :123.124.
[2]江山平, 曾志勇, 陈宜芳.皮肌炎伴恶性肿瘤65例临床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 2000, 39:756.757.
[3]韩虹, 张思毅, 蒙翠原, 等.鼻咽癌伴发皮肌炎13例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5, 26 (11) :1289.1290.
紫杉醇治疗鼻咽癌的护理对策 第4篇
【摘要】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措施对行紫杉醇化疗的鼻咽癌患者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科收治的鼻咽癌患者32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采取针对护理干预措施后,干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行紫杉醇化疗的鼻咽癌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鼻咽癌;紫杉醇;化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5-0077-02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时中国南方省份常见的恶性肿瘤,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鼻咽癌在中国年发病率为10-25/10万。紫杉醇可以通过促进微管蛋白聚合并抑制聚合解聚,保持微管蛋白的稳定,同时可以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从而抑制恶性肿瘤的增殖,紫杉醇作为一种新型抗癌药物已广泛应用于鼻咽癌的治疗[1]。为了进一步促进紫杉醇的化疗效果,减少化疗后不良反应,加强对鼻咽癌患者的护理干预,取得明显效果。本研究对行紫杉醇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科收治的鼻咽癌患者326例,其中男285 例,女41例,年龄42-65岁,平均(51±14)岁。患者均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6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方法
1.2.1方法 患者均采用紫杉醇进行化疗,在进行紫杉醇化疗前1天,患者口服地塞米松20mg ,在化疗当天,患者肌肉注射苯海拉明 50mg。在实施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
1.2.2护理干预 ⑴化疗前护理。护理人员需耐心、真诚、和蔼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内心的疑虑与担忧,采取相应方法进行心理疏导;为了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要对其讲解关于鼻咽癌的相关知识、化疗方法、化疗后的反应与护理等⑵化疗中护理。护理人员在建立静脉通路时,需选取有弹性、较粗的血管进行置针,置针方式多采用静脉留置针;置针后需观察周围有无药液渗漏,避免刺激周围皮肤;给患者进行注射时要调整好静脉滴注速度,同时需严格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和呼吸等各项生命体征及有无过敏反应等[2];⑶化疗后护理。使用紫杉醇化疗后患者会出现骨髓抑制不良反应,血小板减少容易造成机体出血,护理人员需加强观察有无出血情况[3];对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反应的患者,护理人员需告知其饮食应当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忌食鱼、虾等食物;使用紫杉醇的患者会发生过敏反应,其中严重过敏反应可能出现休克、呼吸困难症状,因此护理人员需加强观察,及时监测生命体征变化,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患者经紫杉醇化疗后,护理干预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标识,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发生率均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3、讨论
紫杉醇是一种植物提取药剂[4],可明显抑制恶性肿瘤细胞的扩散,还可与其他抗癌药物有效的联合应用,提高治疗效果。但紫杉醇具有一定毒性,化疗后会造成患者出现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或过敏等不 良反应。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 对照组,说明针对行紫杉醇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有效性。通过化疗前针对性心理护理,可以有效避免患者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信心;进行化疗中针对性护理措施,可以确保患者静脉注射的安全性,避免发生药物渗漏,增加患者的痛苦;进行化疗后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对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等各种不良反应的对症及时处理,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综上所述,对行紫杉醇化疗的鼻咽癌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确实可以使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梁慧, 蔡美.中药配合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 32 例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 2006, 22(2):1-2.
[2]孟梅英.恶性肿瘤应用紫杉醇化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 J ].齐齐哈医学院学报 ,2010,31(13 ):2151-2152.
[3]孙施.恶 性肿 瘤应 用紫 杉 醇化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12):168-169.
放射治疗鼻咽癌护理 第5篇
1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的副反应
鼻咽癌病人放射治疗后的副反应直接影响病人生存期的生活质量。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的副反应主要包括:①脱发;②头痛、呕吐;③骨髓抑制;④放射性皮炎;⑤咽痛、吞咽困难;⑥张口困难。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病人经过放射治疗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发, 向病人耐心讲解放射治疗相关知识及副反应, 告知脱发是一种可逆性现象, 随着治疗的结束头发会重新长出。在这个过程中, 病人要树立治疗信心, 积极面对自我, 可戴假发, 重塑自我形象;介绍成功病例, 加强病人间的交流, 疏导情绪。
2.2 加强病情观察
观察病人有无头痛、呕吐、发热、乏力等症状, 遵医嘱每周复查血常规, 当白细胞<3.0×109/L, 体温>38.5 ℃时暂停放射治疗。出现头痛、呕吐时及时通知医生, 准确执行医嘱给予静脉脱水治疗以缓解不适, 并与病人保持有效沟通。
2.3 皮肤护理
皮肤是对放射治疗较为敏感的一种早期反应组织[4]。放射治疗后可出现局部皮肤色素沉着、瘙痒、干燥、脱皮。从初次放射治疗前开始指导病人, 穿宽松的棉质无领开衫, 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 勤更换内衣。清洁皮肤时使用温水, 减少对皮肤的冷热刺激, 并选用棉质软毛巾;忌用碱性皂液, 照射野忌乙醇、碘酊刺激, 不使用胶布;外出时用丝巾遮盖照射野或打伞以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引起瘙痒、脱皮。出现局部皮肤色素沉着时, 可每日放射治疗前2 h涂抹比亚芬软膏减轻皮肤损伤。注意手卫生, 避免用手指搔抓皮肤, 引起脱皮、破溃、感染。
2.4 口腔护理
多饮水, 勤漱口, 保持口腔清洁卫生。鼓励病人多饮水, 每天至少饮水2 000 mL, 增加吞咽动作;出现吞咽困难、咽痛时遵医嘱给予利多卡因漱口水, 于进食、睡前含漱, 以减轻不适。
2.5 饮食护理
鼻咽癌病人放射治疗后会出现味觉减退, 食欲下降, 鼓励病人进食, 保证营养的均衡摄入、吸收。饮食调配要注重色、香、味俱全, 以促进食欲, 达到出入平衡。忌辛辣、烟熏、烧烤等刺激性食物, 忌烟酒。
2.6 功能锻炼
指导病人做张口运动、鼓腮运动, 每天20次, 每次5 min~10 min, 做颈前后左右缓慢旋转运动, 每天2次, 每次10 min~15 min, 幅度不宜过大, 清晨和晚上睡前适当增加有氧运动[5,6]。向病人讲解功能锻炼的目的、意义、技巧, 强调张口困难是放射治疗后近远期都可能会出现的症状, 告之一定要坚持锻炼, 出院后仍然不能松懈。
总之, 鼻咽癌病人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会不分先后出现以上副反应, 其程度亦因人而异, 轻重不一。因此, 为了能进一步提高鼻咽癌放射治疗病人的生活质量, 把对病人的危害降至最低, 医护人员应加强相应的护理。
摘要:分析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的因素, 主要为放射治疗后的副反应, 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关键词:鼻咽癌,放射治疗,生活质量,护理对策
参考文献
[1]黄丙俭, 张艳丽, 贺方学, 等.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鼻咽癌根治性放射治疗后残存27例临床疗效的分析[J].肿瘤研究与临床, 2004, 16 (1) :38-39.
[2]曹卡加, 练小荷, 李宁炜, 等.儿童鼻咽癌预后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 2003, 25 (5) :511-512.
[3]徐建婷, 张坤强, 苏冰莲.自制含漱液防治鼻咽癌放射治疗反应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 2005, 20 (11) :29-30.
[4]张健华, 林赛娥, 张杨, 等.全程健康教育对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口腔黏膜反应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 2005, 20 (7) :51-52.
[5]徐燮渊, 俞爱程, 曾狄闻, 等.现代肿瘤放射治疗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0:209.
放射治疗鼻咽癌护理 第6篇
关键词:高压氧,药物,放射性脑病,护理干预
放射性脑病 (radiation encephalopathy REP) 是鼻咽癌放疗后的严重并发症, 是延迟性放射性脑损伤,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鼻咽癌放疗后REP患者可出现焦虑、抑郁、精神病性症状等, 导致患者头痛, 睡眠障碍, 对其他事物的兴趣丧失, 生活乐趣淡泊等生命质量下降的一系列表现[1]。我科于2013 年1 月至2014 年10 月收治36 例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的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同, 给予护理干预, 取得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科2013 年1 月至2014 年10 月共收治鼻咽癌放射后放射性脑病36 例, 均经鼻咽MRI常规增强扫描诊断, 病灶主要分布在颞叶, 多位于颞底部, 其次为脑干, 单纯颞叶22 例, 单纯脑干11 例, 颞叶+ 脑干3 例, 男性22 例, 女性14 例;年龄30~68 岁, 平均49 岁。26 例患者有不同程度头晕、头胀、头痛, 23 例患者记忆力有不同程度下降, 5例思维迟钝、理解困难、表达能力差, 5 例语言不清晰, 行走不稳, 2 例有吞咽障碍。
1.2 治疗方法
高压氧治疗:1 次/d, 2 周为一疗程, 2 疗程共24 次。药物治疗:首先用0.9% 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加甲泼尼龙80 mg静脉滴注, qd, 共2 周, 然后改地塞米松口服至出院2 个月;20% 甘露醇125~250 ml静脉滴注, qd, 至临床症状缓解停止;0.9% 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加奥拉西坦4 g静脉滴注, qd, 共2 周。
2 护理干预的方法
2.1 心理护理
大部分放射性脑病患者因病程长, 并发症重, 而产生恐惧感、担忧、消极、悲观失望的情绪, 对治疗缺乏信心。首先护理人员在治疗前向患者解释高压氧治疗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治疗前2~3 d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耳痛, 让患者有一个心理准备;其次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多与患者沟通交流, 耐心倾听患者的讲述, 语言亲切, 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心理感受, 及时开导, 并邀请既往住院或先入院的、病情相对稳定的、生命质量高的患者进行亲身说教, 使患者尽快适应患者角色的转变, 提高自我效能和心理应激能力, 控制情绪, 提高生命质量。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2.2 头痛与头晕的护理干预
颅内压高所致的头痛、头晕是放射性脑损伤的主要症状, 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变化, 警惕脑疝的发生。嘱患者保持充足的睡眠, 保持情绪稳定。严重头痛时应降颅内压, 慎用中枢镇静、镇痛药[2]。对于定向障碍的患者, 护理人员要留意其动向。如患者需长时间使用甘露醇及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 应注意观察尿液, 定期检测肾功能和电解质, 注意观察消化道和口腔黏膜有无出血及感染[3], 同时做好血管的保护, 必要时给予留置PICC导管, 对于留置PICC导管的患者, 用提问的方式观察患者对PICC导管的健康教育掌握的程度, 提高置管术肢的依从性, 防止PICC导管的移位及血栓的发生, 36 例患者无一例发生血管外渗的现象。
2.3 安全护理
先向患者说明防跌倒的重要性, 指导患者起床时防跌倒三部曲:慢慢坐起30 s, 移腿至床边坐30 s, 慢慢站立30 s, 无头晕时才可迈步走, 出现头晕时立即就地蹲下或坐下;指导穿防滑鞋, 下床时勿跨越床栏;步态不稳者, 需陪护或家属陪同检查或治疗, 并嘱留家属24 h陪护;给予挂防跌倒标识牌, 防跌倒指引。
2.4 饮食护理
同时应用大量激素使蛋白质分解而导致患者营养不良, 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多吃新鲜的绿叶蔬菜、水果、菇类等。禁烟、酒, 少食腌制及辛辣食物, 不吃霉变食物。对不能进食者给予静脉补充营养。
2.5 睡眠护理
尽量避免, 减少在后半夜进行各种治疗和护理, 消除影响睡眠的各种因素。夜不能入睡, 倒眠者或鼾声大的患者尽量能安排单人病房, 以减少打扰。加强巡视, 及时了解睡眠情况, 必要时给药物辅助入睡。
2.6 出院指导
嘱患者一个月后回院继续行第3 疗程治疗。保证睡眠, 保持心情开朗乐观, 生活规律, 多与社会接触, 积极参加本院抗癌俱乐部活动, 避免用脑过度。进行适当体育锻炼, 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健身操等。坚持颞颌关节功能锻炼, 颈部运动, 指导勤含漱, 保持口腔清洁。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指导家属如何关心体贴患者, 发现病情有变化及时回院复查, 并发放出院指导小册子。
3 讨论
REP是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长期生存者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早期进行高压氧辅助治疗可及早改善颅脑损伤, 患者的脑组织缺氧状态, 有利于损伤脑组织区域水肿减轻, 从而颅内压降低,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4];高压氧联合药物是治疗鼻咽癌放射性脑病的一种治疗方法;疗程虽长, 但效果理想, 大部分患者通过上述的护理干预能战胜病魔, 从疾病的阴影中走出来。作为护理工作, 对有效延长患者生命, 提高生命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只要护理得当, 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治疗。
参考文献
[1]凌昕, 付真富.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的研究进展[J].中外医疗, 2011, 16:181-183.
[2]佘金英.NPC放射治疗术后放射性脑损伤的护理[J].右江尼族医学院学报, 2002, 24 (1) :167-168.
[3]林院生.NPC放射治疗术引起放射性脑病的护理[J].福建医药杂志, 1997, 19 (4) :123-124.
放射治疗鼻咽癌护理 第7篇
资料与方法
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鼻咽癌患者60例,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男45例, 女15例, 年龄19~70岁, 平均47.4岁。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鼻咽癌, 主要体征为颈部和鼻咽部的肿块, 临床主要症状为头痛、耳鸣、血涕、鼻阻。所有患者均具备放射治疗适应证, 具有正常的肝肾功能和血像。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方法:对照组进行单纯的放射治疗, 观察组在放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肿瘤放射增敏剂希美纳进行治疗。放射治疗的治疗方法以患者的病情为依据, 对颈部照射野、面颈联合野、鼻咽颅底野进行放疗, 共有3个照射野区域:颈部、颅底、鼻咽。肿瘤放射增敏剂治疗的具体方法:用100 m L生理盐水稀释800 mg/m2的希美纳, 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在30 min内进行滴注。注射后1 h内进行放射治疗, 每周进行2~3次, 直至结束放射治疗。观察组使用肿瘤放射增敏剂的总量6 000~9 000 m L[2]。
疗效评定:对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前期、放射治疗中期和放射治疗结束1个月后分别进行1次影像学检查, 以WHO标准分析肿瘤病灶的具体情况, 将患者的治疗情况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变化和病变进展。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Ridit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对照组中完全缓解9例, 部分缓解15例, 无变化6例, 治疗有效率30%;观察组中完全缓解20例, 部分缓解7例, 无变化3例, 治疗有效率66.6%。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有部分患者在放射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了轻微的放射治疗不良反应, 具体症状为分泌物增多、鼻阻、中耳积液、咽部疼痛、张口困难、腮腺区疼痛等, 经治疗后所有患者的放射治疗不良反应均消失或缓解。
讨论
我国颈部恶性肿瘤的>50%都是鼻咽癌, 鼻咽癌也是我国的一种常见恶性肿瘤, 主要发生于鼻咽黏膜上皮, 病变可以对颅底和颈部进行侵犯和转移, 随着血液转移至肺、肝、骨等器官和组织[3]。鼻咽癌早期可能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 治疗鼻咽癌的首选方法就是放射治疗。这是由于照射野容易将颈部淋巴引流和原发灶区域囊括进去, 作为低分化癌, 鼻咽癌对放射线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当前主要使用的是小野照射, 能够使放疗不良反应得到减少, 使患者的生存率得到提高。
在实体肿瘤中, 由于肿瘤生长过快而出现血液供应不足的现象, 会使肿瘤组织分为几种不同的细胞层:无血液供应的坏死细胞层、血液供应不足的乏氧细胞层、血液供应充足的富氧细胞层[4]。放射性治疗主要针对的是肿瘤中的富氧细胞, 而肿瘤中的乏氧细胞由于具有较低的含氧量, 对放射治疗具有不敏感性。在常规放射治疗中, 实体肿瘤内的乏氧细胞具有较高的射线抵抗性, 不容易被射线杀死, 这部分细胞在整个实体肿瘤内的比例为10%~50%[5]。这些细胞成为了鼻咽癌转移和复发的根源所在。
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应用肿瘤放射增敏能够提高放射治疗的效果。肿瘤放射增敏剂是一类增强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物质。希美纳能够在人体内代谢成为甲硝唑, 甲硝唑能够对肿瘤细胞受损分子上的电子进行捕捉, 使靶分子阳离子自由基形成, 对肿瘤细胞的死亡进行加速, 从而有效地增强放射治疗的效果[6]。特别是其还能够对肿瘤细胞的恢复进行抑制, 使放射治疗对鼻咽癌乏氧细胞的杀灭作用得到提高, 从而有效地降低鼻咽癌转移和复发的几率。
通过研究笔者认为, 在鼻咽癌的放射治疗中配合使用肿瘤放射增敏剂, 有希望在不增加放射治疗剂量的基础上使射线的杀伤力得到提高, 从而使鼻咽癌的放射治疗效果得到提高, 使肿瘤局部控制率得到提高, 并且使正常组织受到射线的损伤得到减少。
参考文献
[1]张献波.希美纳对食管癌放疗增敏的临床观察[J].同济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3, 10 (4) :481-482.
[2]康红兵, 杜少云, 贺秋冬.希美钠联合放疗治疗鼻咽癌患者30例[J].南华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1, 6 (5) :1190-1192.
[3]周路.肿瘤乏氧细胞增敏剂甘氨双唑钠在鼻咽癌局部复发治疗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 2013, 13 (3) :564-565.
[4]周鹏, 高雪梅.鼻咽癌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2, 6 (5) :1110-1112.
[5]江曼, 钱晓萍, 刘宝瑞.恶性肿瘤放射增敏剂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 2014, 11 (6) :785-786.
放射治疗鼻咽癌护理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收治患者20例, 经鼻咽活检确诊为鼻咽癌, 其中男13例, 女7例, 患者年龄50~75岁, 平均年龄53.5岁。患者吸鼻唾血, 伴鼻塞, 头痛, 耳鸣, 听力下降, 耳内沉闷闭塞, 复视, 舌肌萎缩和伸舌偏斜等症状。
1.2 放射治疗
选用线或高能X线 (6~8MV) 和电子束 (4~5Me V) 。一般于常规连续放疗, 2Cy/次, 5次/周, 鼻咽总量 (66~70) Gy/ (6.5~7) 周。
1.3 评定标准
口腔黏膜是口腔的湿润衬里, 在唇部、口腔黏膜与皮肤相连, 向后延续为咽部黏膜, 涎液腺开口于口腔, 涎液流入口腔使口腔黏膜保持湿润。根据化疗毒副反应对口腔黏膜损伤程度的分级标准[1]:0级:正常;I级:红斑伴有疼痛;II级:红斑, 溃疡可进食;III级:溃疡扩大, 仅能进流质饮食;IV级:口腔大面积溃疡, 张口困难, 剧烈疼痛, 不能进食。
1.4 疗效评定
自觉症状消失, 病损愈合为临床治愈;症状明显减轻, 病损好转, 疼痛减轻为有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恶化为无效[2]。
2 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
加强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对病人应持积极治疗态度, 工作耐心, 清除顾虑, 提高病人抗病信心。
2.2 生活护理
放疗开始时给软饭或普通饭, 2周后, 如有纳差、味觉不敏、厌食肉类油腻之物时, 可给清淡少油的素菜及蛋类。一旦发生口咽部溃疡应进半流质或流质饮食, 以减少对黏膜之刺激, 并可避免疼痛。此外宜适当朴充牛奶、水果等, 且须多饮水。重症摄食不足者应予补液, 包括静脉高营养。
2.3 放射治疗的护理
2.3.1 放射治疗前护理
(1) 向患者讲明放射治疗的重要性及有效性, 整个治疗过程需要多长时间及其有关注意事项筹。
(2) 放疗前常规口腔处理, 拔出严重的龇齿, 残根, 移去金属牙套。
(3) 对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 要积极治疗内科合并症, 指标基本正常后再开始放疗, 同时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因此类患者不仅放射敏感性较差, 而且放疗并发症发生几率及严重长度明显增加。
(4) 对术后病人的伤口, 在接受放射治疗前应妥善处置, 尤其是接近软骨及骨组织的伤口, 须在愈合以后方可实行照射。一般伤口除急需照射外, 也应在伤口愈合后接受照射治疗。
(5) 掌握放疗技术, 精心设计, 及时缩野, 改野, 避免剂量重叠。控制适当的总剂量, 并合理应用腔内近距离放疗, 立体定向放疗等技术进行局部加量, 有条件时可采用调强适形照射技术。
(6) 放射治疗之前应做肝肾功能及血象检查, 白细胞在 (4.0109) /L以上, 血小板在 (100109) /L以上, 肝肾功能正常方可放射治疗。慢性消耗引起的恶病质应先纠正其恶病质再行放射治疗。
2.3.2 放射治疗中护理
(1) 放疗中注意保持鼻腔、鼻咽及口腔卫生, 坚持鼻咽冲洗, 漱口, 双氟牙膏刷牙, 以及每日的张口锻炼, 避免反复感冒, 口腔炎症诱发头面部蜂窝组织炎导致日后严重张口困难及软组织纤维化, 诱发放射性脊髓炎。
(2) 注意照射区皮肤护理勿受刺激或外伤, 重视口腔清洁勿随意拔牙。
(3) 放疗中适当使用免疫增强剂, 以改善神经营养, 使血液通畅, 提高机体免疫力。
2.3.3 放射治疗后护理
在放疗后的2~4 h会出现腮腺区急性肿胀, 疼痛, 因腮腺收照射后充血水肿, 腮腺导管黏膜肿胀引流不畅。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保持清淡饮食, 含漱剂漱口, 继续放疗3~4次后可自行消退, 如症状严重, 伴有局部红肿、全身发热、腮腺导管开口有脓性分泌物等, 需局部及全身抗炎治疗并暂停放疗。
化疗后继续注意皮肤反应;嘱患者继续练习张口话动;防止头颈部蜂窝织炎等。应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血压、脉搏和体温,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预防出血。从术后第1天起, 用1.5%双氧水擦拭口腔, 生理盐水冲洗, 及时用负压吸引抽吸冲洗液, 4次/d, 防止口腔感染。
3 结果
20例鼻咽癌患者中出现口腔粘膜急性反射反应:I级8例, II级7例, III级3例, IV级2例。19例患者 (95%) 7~10 d痊愈, 1例IV级患者显效, 总有效率达100%, 疗效满意。
4 讨论
鼻咽腔因其部位隐蔽, 腔道狭小, 四周结构复杂, 且鼻咽癌病理大多数属低分化癌, 易在早期发生区域性淋巴结转移, 故肿瘤外科的切除原则应用于鼻咽部有一定的困难, 因而一般先采用放疗, 但在在放疗过程中以及放疗后容易出现放疗并发症, 是正常组织和器官受到辐射而表现出的一种损伤, 一般将其分为急性放疗并发症和晚期放疗并发症, 急性放疗并发症指从放疗开始后90 d内出现的任何正常组织, 器官的损伤, 口腔黏膜损伤便是其中不良反应之一。损害程度的轻重因射线源、辐射剂量、曝光时间、照射方法以及个体耐受差异不同。
在10Gy剂量照射后有黏膜发红、水肿, 20Gy照射后黏膜充血更加明显, 并有黄白色假膜覆盖, 易出血, 触痛剧烈;30Gy照射后黏膜水肿减退, 而被覆假膜更加明显, 有灼热疼痛感;50~70Gy及以上剂量照射后, 有舌乳头萎缩, 唾液腺萎缩, 口腔干燥, 黏膜疼痛, 味觉障碍, 舌灼痛, 这些症状常常不可逆转。软腭、口唇、颊黏膜对放射线比较敏感, 故反应较重, 常常在口腔炎基础上并发溃疡。舌背和硬腭黏膜损害较轻, 较少出现溃疡。全身症状包括乏力、头昏、恶心、失躬。常因血小扳减少而引起牙龈出血、鼻出血、咯血, 白细胞减少引起继发感染和出血坏死性口腔溃疡。通过对20例鼻咽癌患者在放疗中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 使患者对口腔粘膜急性放射反应有正确的认识, 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放射反应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使患者症状尽快缓解或消退, 放疗计划顺利完成。因此, 加强放疗患者口腔粘膜急性放射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可有效预防和减轻口腔粘膜的放射反应,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Wijers OB, Levendag PC, Braaksma MM, et al.Patients with head and neck cancer cured by radiation therapy[J].Head Neck, 2002, 24 (8) :737-74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局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九分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1.
[3]卢秀芳, 张玲芳, 陆婷, 等.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护理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 2009, 5 (9) :119.
放射治疗鼻咽癌护理 第9篇
关键词:鼻咽癌,局部复发,调强放射治疗
鼻咽癌是临床常见病, 该病极易复发, 需要进行再放疗治疗。由于患者多次接受放疗, 因此治疗过程中身体器官接受照射剂量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1]。临床工作中多采用传统二维放射治疗技术, 治疗效果显著, 然而存在敏感器官接受放射剂量过大的缺点。本次研究, 我们为患者提供调强放射治疗, 并与传统疗法进行了比较, 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3年7月入住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局部复发性鼻咽癌患者6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局部复发性鼻咽癌诊断标准。其中, 男33例, 女27例, 年龄28~69 (46.8±6.9) 岁,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0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病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采取虚拟模拟二维放射治疗即常规水平对穿照射, 然后利用DVH进行评估。观察组患者给予调强放射治疗方法如下:用负压带固定好患者体位后, 使用飞利浦MX4000型螺旋CT连续扫描盆腔, 在CT重建图像上勾画肿瘤靶区 (GTV) 、临床靶区 (CTV) 以及计划靶区 (P TV) 。6 MVX射线常规技术放疗64~68 Gy/27次/5.4w;GTV64~66 Gy/27次/5.4w;CTV 54~58 Gy/27次/5.4w。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肿瘤靶区照射剂量和照射体积以及敏感器官照射剂量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各组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方法, 多组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共有28例患者治疗有效, 有效93.3%, 观察组共有29例患者治疗有效, 有效率96.7%, 两组无显著差异,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肿瘤靶区照射剂量和照射体积比较
两组患者的鼻咽部CTV和GTV的剂量分布令人满意, 而且两组患者剂量分布无显著差异, 差异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两组患者敏感器官照射剂量比较
与常规治疗患者组相比, 观察组患者的脑干和垂体等部位的照射剂量差异不大,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患者的左眼视神经、右眼视神经、左颞叶、右颞叶、左腮腺、右腮腺、左颞颌关节以及左颞颌关节的辐射剂量均显著高于观察组, 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鼻咽癌是临床常见肿瘤之一, 临床工作中主要通过放射方法进行治疗, 然而局部复发率高达20%。局部复发是鼻咽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2]。复发性鼻咽癌的治疗需要再放疗进行治疗。临床工作中主要通过传统二维放射治疗技术进行治疗, 疗效显著, 然而仍然存在二程放疗放射性损伤的缺点[3]。因此, 提高复发性鼻咽癌再程放疗剂量并降低二程放疗所致的严重放射性损伤是复发性鼻咽癌治疗研究重点[4]。黄东华等人对调强放射治疗局部复发性鼻咽癌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 治疗后患者的2年生存率显著提高, 且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5]。
本次研究, 我们为患者提供调强放射治疗, 并与传统疗法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 两组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的鼻咽部CTV和GTV的剂量分布令人满意, 且无显著差异;对照组患者的左眼视神经、右眼视神经、左颞叶、右颞叶、左腮腺、右腮腺、左颞颌关节以及左颞颌关节的辐射剂量均显著高于观察组。与黄东华等人报道结果类似。分析其中原因我们认为, 在常规的治疗技术中, 鼻咽肿瘤的侵犯范围和附近的敏感器官无法清晰、全面的显现出来, 放疗过程中难免对其他部位造成了损伤和辐射;而调强放射治疗具有定位准确、计划放疗的优点, 它可以确保在放疗区域进行高剂量放疗, 而对其他敏感器官无影响, 因而在复发性鼻咽癌治疗中具有剂量优势。
总之, 常规治疗与调强放射治疗均可以有效治疗局部复发性鼻咽癌, 治疗有效率均较高, 鼻咽部CTV和GTV的剂量差异不大, 然而调强放射治疗对敏感器官的放射剂量显著低于常规治疗, 因此更加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雍娟娟, 吴秋良, 宗永生, 等.局部复发性鼻咽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4, 30 (4) :389-392.
[2]易炜, 蒋昌斌, 李娴.复发鼻咽癌Ⅰ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初步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24 (8) :1694-1695.
[3]肖震宇, 何少忠, 邓江华, 等.甘氨双唑钠对局部复发性鼻咽癌三维适形放疗增敏的观察[J].实用临床医学 (江西) , 2010, 11 (4) :70-71.
[4]任杰嫦, 麦北梅, 梁素霞, 等.奥克喷干预鼻咽癌放射性皮炎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24 (9) :2002-2003.
放射治疗鼻咽癌护理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