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复合性损伤范文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复合性损伤范文(精选11篇)

复合性损伤 第1篇

1 病例介绍

患者, 女, 19岁, 因车祸伤30min, 受伤当时即昏迷急诊入院。入院查体:脉搏扪不清, 呼吸30次/min, 血压80/50mm Hg (1mm Hg=0.133kPa) , 双瞳等大, 光反射迟钝, 面色苍白, 躁动不安, 呕吐频繁, 呕吐物均为食物残渣和咖啡色液体, 小便失禁, 头部有多处裂伤, 右大腿下段明显肿胀、畸形。初步诊断:重型颅脑损伤, 右股骨下段骨折, 内脏损伤待查。立即给予吸氧, 加压包扎伤口, 镇静、输液、输血等抗休克治疗, 紧急做气管切开术, 导尿术, 经上述处理6h后血压未能纠正而且下降至60/38mm Hg, 行腹腔穿刺抽出陈旧性不凝血, 另开静脉通路快速补液、补血, 9h后血压上升为98/60mm Hg, 到手术室做剖腹探查, 行脾切除, 肠修补术。

2 护理体会

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预防脑疝、脑水肿发生

急性期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 15~30min观察记录1次。患者入院时取平卧位, 在严密观察病情记录出入量的同时, 快速输液、输血等抗休克治疗, 休克纠正后, 抬高头部15°~30°, 并按记录的出入量补给10%葡萄糖溶液, 每天补液量不超过1 500ml, 严格限制钠盐的摄入并控制输液速度。如患者躁动时, 立即报告医师给予镇静处理, 以免加重脑水肿和出血。

2.2 做好基础护理, 预防各种并发症

(1) 保持导管通畅, 做好气管切开护理, 预防肺部感染。患者带管时间长, 呼吸道分泌物较多, 咳嗽反射减弱, 有痰时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及时吸出, 并定时叩击胸背部, 切口周围纱布被污染后要随时更换, 内套管每天煮沸消毒2次, 如痰液黏稠不易吸出, 用糜蛋白酶、庆大霉素、地塞米松各1支的配置液向管内滴入4~5滴, 每2小时1次。 (2) 预防褥疮的发生:为预防褥疮, 入院时将床上垫海绵垫或圈, 同时保持床单干燥平整无折, 定时进行床上擦浴, 每2小时翻身1次, 翻身是避免拖、拉、推等动作, 并按摩骨隆处, 同时要注意保护好腹部伤口。 (3) 预防泌尿系统感染:昏迷时留置尿管, 每天用生理盐水500ml+庆大霉素8万U冲洗膀胱2次, 每天更换引流瓶和引流管1次, 每周更换导尿管1次, 并保持其通畅。

2.3 骨折的护理

患者入院时昏迷, 故骨折处只用夹板作简单固定后抬高, 观察患肢血运及足背动脉情况, 伤后35d病情稳定后, 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右股骨切开复位内钢板内固定术。术前1周嘱咐患者做肌肉收缩练习, 术后2周协助患者活动膝关节和髋关节, 6周后协助患者扶拐下床活动, 在进行功能锻炼时给予患者热情的鼓舞, 消除具恐惧心理, 指导患者以自主运动为主, 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

2.4 心理护理

该患者是一名中学生, 课程紧张, 当他完全清醒后, 急于去学校上课, 不配合治疗与护理。我们了解到这一情况后, 几位护士轮流给他做思想工作, 告诉他治病与学习的关系, 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才能更好地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腹部闭合性损伤胰腺断裂1例 第2篇

【中图分类号】d919.

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2006)02—0157—0

2胰腺属腹膜后器官,受到较好的保护。在腹部损

伤尤其是腹部的闭合性损伤中,胰腺的损伤较为罕

见。据文献报道,胰腺损伤仅占腹部闭合性损伤的1%

~ 2%

。现报告1例。

案例

林某,男,21岁,漳州市芗城人。2004年1o月

31日21时左右,林驾驶二轮摩托车左转时与一辆直行的货车碰撞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头面部、胸腹部多处

受伤 以“左上腹部剧痛4小时”为主诉被送入漳州市

某医院住院。入院查体:急性痛苦面容,头、面部多处

皮肤挫裂伤,胸、腹部多处挫伤,腹隆,全腹压痛、反跳

痛、肌紧张,移动性浊音(+),肝区无叩痛,左季肋区叩

痛.肠鸣音约1~2次/分。b超示:腹腔积液.脾破裂?

诊断性腹穿抽出不凝固血液。急诊行剖腹探查,术中

见腹腔内血性液体及食物残渣约5500 ml,脾上、下极

及脾门处见多处不规则裂伤。肝脏面靠胆囊后侧见一

约4.0 em长裂创,深约0.5 cm,活动性出血,胰腺体尾

部交界处完全断裂.两断端均见活动性出血,胃体下

部、中部前壁见多处裂伤;小网膜囊积血,横结肠浆

膜、小肠系膜多处裂伤;右上腹膜后血肿。行脾切除+

肝、胃破裂修补+胰尾切除术等。送检胰组织被膜及问

质灶性出血。术后并发胰瘘,经重置引流管治疗,基本

愈合出院。

【作者简介】陈基生(1966一),福建泉州市人,大学学历,主检法医师,主要从事法医临床学及法医病理学鉴定工作。tel:+86—596

296668

5· 158 ·

讨论

胰腺是腹膜外位器官,位置深在,其周围受到胃、结肠、脾脏及邻近大血管的保护,且质地柔软而致密。

因而胰腺损伤的发生率远远低于腹部其他实质性脏

器,约占腹部闭合性损伤的1% ~2%。

胰腺位于上腹中部,其位置相对固定。胰体部横

跨于第1腰椎,其后是坚硬的脊柱椎体,无腹膜覆盖。

当上腹部受到强大暴力挤压时.如果暴力集中撞击在脊柱,胰腺损伤常在颈体部;撞击在脊柱左侧,多伤在胰尾,并常伴脾损伤;撞击在脊柱右侧,常造成胰头损

伤。

本案例为交通事故所致的腹部闭合性损伤胰腺

体尾部交界处完全断裂伤。结合现场案情分析,其伤

情可印证车祸发生时伤者在肇事瞬间二轮摩托车的扶手受到突然的减速作用.作用力撞击在伤者林某脊

· 法医学理论与实践·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6年第13卷(第2期)

柱靠左侧.造成胰腺体尾部交界处的断裂,脾门及附

近多脏器的损伤。现场勘查及调查证实,伤者林某系

驾驶二轮摩托车,在左转弯时与直行的货车相碰撞的事故现场相吻合。

可见.由于暴力损伤的方向不同,对腹部等某些

脏器所造成的损伤后果也不同,对其加以具体的分析

研究.对法医学的鉴定中分析成伤机制有较大的帮助

和启发。

参考文献

【1】 张轻佑.人体解剖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2】 吕云福.现代胰腺外科学【m】.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oo3.4l3~42l

【3】夏穗生.腹外科急症诊断与治疗【m】.第1版.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

司.2003.125

【4】 王一镗主编.急诊外科学【m】.第2版.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823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分析 第3篇

【关键词】 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治疗

腹部损伤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闭合性易受伤的脏器依次是脾、小肠、肝、肠系膜、胰腺、十二指肠[1]。因闭合性损伤病情复杂多变,诊断有无内脏损伤比较困难,易导致漏诊误诊而延误手术时机,因此临床对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必须高度重視,我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共收治47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具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本组患者中男38例,女9例,年龄18~65岁,平均44.5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0例、车祸伤16例、撞击挤压伤6例、踢打钝性伤5例;脏器损伤情况:脾29例、肝8例、肠系膜5例、小肠4例、胰1例。单一脏器损伤41例,复合脏器损伤6例。

1.2 症状与体征 不同程度的腹痛,除少数合并严重脑外伤,或已发生休克无法述说病史者外,都具有腹痛症状[2],查体腹部压痛,腹肌紧张,腹膜炎体征。

2 结果

32例行手术治疗,非手术保守治疗13例,45例治愈,治愈率为95.7%。死亡2例,4.3%,死亡原因为严重复合脏器损伤致失血过多,休克时间长。

3 讨论

3.1 诊断措施 通过对本组47例患者的治疗,我们总结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的要点如下:(1)病史:对清醒的患者尽快地询问病史,了解致伤原因,对意识不清的患者应向护送人员或目击者询问,同时快速、准确地全身检查;(2)临床表现:腹部闭合性损伤具有腹膜炎体征,腹痛较剧烈而不伴有贫血,生命体征较平稳者应首先考虑空腔脏器破裂损伤;伴有休克的患者首先考虑腹腔实质性脏器损伤出血;具有血尿者应首先考虑肾挫裂伤、膀胱破裂及尿道损伤;具有腰背部剧痛、腹胀者,应排除胰腺、十二指肠损伤、后腹膜血肿;(3)辅助检查:腹部B超对实质性脏器损伤的分辨率较高,对于休克病人及很可能发生休克的病人在进行血常规的观察时,同时可行床旁B超检查,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B超具有无创、快速、对液体准确率高,价格便宜等优点;腹部CT能高精度地判断实质器官裂伤、血肿,判断损伤的严重程度,判断腹腔内的出血量,提供高度可靠的腹内及腹膜后的损伤情况;腹部立位X光片表现为膈下新月形阴影,是胃肠道破裂导致腹腔出现游离气体的证据[3];诊断性腹腔穿刺术和腹腔灌洗术阳性率可达90%,对于判断腹腔内脏有无损伤和哪一类脏器损伤有很大帮助。影响腹部闭合损伤早期诊断的原因大致有[4]:(1)早期腹痛轻,生命体征较平稳,忽视了对受伤病史的详细采集;(2)部分患者在早期(伤后2h内)因血液或胃肠液流至腹腔尚少,大网膜包裹,腹部症状不典型;(3)空腔脏器破裂口小,受伤初期患者腹部症状不显著,腹部有压痛,但无腹膜炎体征;肝脾实质脏器包膜下破裂,生命体征暂时平稳而又无腹膜炎体征;(4)合并其它部位严重损伤引起的休克,如颅脑损伤等,掩盖了腹部症状体征;(5)医护人员过分依赖临床检查结果,而对患者病情变化缺乏及时、严密的观察。

3.2 治疗 早期抗治休克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严重的腹外伤多由于创伤、失血、腹膜炎而伴有不同程度的休克,应立即建立有效的输液通道,应在短期内按“先晶体后胶体”的原则输入大量晶体及胶体液,以维持有效血液循环,有利于组织灌流量的恢复,改善微循环和组织缺氧,同时对大量失血的患者应及早备血,因非血制品无法较长时间稳定控制、提升血压,及早备血还可为手术做准备。同时应用足量抗生素,预防感染,我们认为腹部损伤无论是开放性还是闭合性都常规行胃肠减压,并禁食水。对符合下述情况之一者,应及时剖腹探查:(1)有明确的腹膜刺激征;(2)诊断性腹腔穿刺或灌洗阳性,血压出现下降,排除其他部位出血;(3)持续性低血压难以用腹部以外的原因解释;(4)B超、CT示腹腔积血;(5)X线检查腹腔内有游离气体;(6)影像学检查提示实质性脏器损伤破裂,实质脏器包膜下破裂可先保守;(7)红细胞计数持续性下降;(8)难以纠正的休克,用其它伤情难以解释的休克;(9)肠鸣音逐渐减少,消失或出现明显腹胀,伴腹膜炎体征。我们总结术中按先实质脏器后空腔的顺序全面系统的探查。在腹部多脏器损伤中应按照先止血后修补切除,空腔脏器手术应先结肠回肠后空肠胃,彻底清创,通畅引流是腹部内脏损伤的手术原则。我们认为以下腹部闭合性损伤情况可考虑保守治疗:实质脏器包膜下血肿,腹痛局限,生命体征稳定,12—24小时血压无下降者,排腹腔内其他脏器损伤。非手术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腹痛的变化情况,动态观察血压,红细胞压积,如病情加重应毫不犹豫地手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同时应加强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积极抗感染治疗,控刺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

总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易漏诊误诊,普外科医生应高度警惕,及时明确诊断及选择合理治疗措施,对保守治疗的患者必须实施严密的监护,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20.

[2]卢绮萍,腹部损伤的诊治.临床外科杂志,2007,11:740-742.

[3]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20。

[4] 倪克勤,腹部闭合性损伤145例诊治体会[J].河北医药,2008,7:986.

脊柱复合性损伤分型诊断及治疗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3例, 男性56例, 女性44例;年龄16~72岁;平均30.2岁。损伤原因: (1) 交通事故; (2) 高处坠落; (3) 挤压伤; (4) 体育远动伤; (5) 其它。

1.2 损伤类型

按Blauth标准分为Ⅰ型、Ⅱ型、及Ⅲ型。Ⅰ型11例 (11.8%) , Ⅱ型29例 (31.3%) , 及Ⅲ型53 (56.9%) 例。

1.3 复合性脊柱损伤的急诊诊断

(1) 创伤性休克及失血性休克:患者入院时即出现神志淡漠、面色苍白、低血压及四肢厥冷等循环障碍表现; (2) 颅脑损伤:患者昏迷、头面部挫伤、瞳孔散大, 头颅CT可明确诊断; (3) 血、气胸:有呼吸困难、紫绀, 结合胸片容易诊断; (4) 四肢骨折:骨折部位肿胀、畸形, 首诊易发现, X片可以明确诊断; (5) 脊柱损伤:受伤部位疼痛、活动障碍, 合并脊髓损伤可以出现肢体感觉、运动障碍, X片、CT及MRI有助于诊断; (6) 腹腔脏器损伤:患者休克不能用其他伤情来解释时, 应想到有腹腔脏器损伤, CT、B超、导尿及诊断性腹腔穿刺可以帮助诊断。

1.4 复合性脊柱损伤的早期救治

首先纠正休克及稳定病人的生命体征, 急诊手术处理影响生命的胸腹及颅脑损伤;专科救治的同时, 患者病情允许时或之后进行脊柱及四肢处理。

1.5 复合性脊柱损伤的骨科救治

(1) 非手术治疗:骨牵引、皮牵引, 石膏及支具外固定; (2) 手术治疗:骨折复位、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 手术时间根据病情而定。

2 结果

早期死亡4例, 其中颈椎骨折并颅脑损伤2例, 胸腰椎骨折并颅脑损伤1例, 腹腔脏器损伤合并四肢多发性骨折1例。

3 讨论

3.1 复合性脊柱损伤的定义、特点

复合性脊柱损伤是指脊柱损伤的同时, 伴有其他器官、组织损伤, 本身就是一种多发性创伤。关于复合性脊柱损伤的发生率, Blauth报道总发生率为32.5%, 本组为31.4%。

Blauth将复合性脊柱损伤的特点归纳为: (1) 创伤大, 病情急, 主张早期处理, 强调1d内手术; (2) Ⅰ型发病率低, Ⅲ型发病率高, 占到多发伤的17%~18%; (3) 脊柱骨折漏诊多见; (4) 脊柱骨折对整个机体的影响明显不如四肢骨折。

我们总结该类损伤特点: (1) 致伤机制复杂; (2) 涉及组织、器官多, 对全身影响大; (3) 合并颅脑损伤多、死亡率高; (4) 易漏诊及误诊。

3.2 复合脊柱损伤的诊断

由于以上原因, 脊柱损伤常常漏诊。我们的体会是: (1) 提高对此类损伤的认识, 详细了解患者受伤的经过, 分析可能的损伤机制。 (2) 反复检查, 在早期救治期。要重视患者受伤机制, 不同受伤机制伤情不同。采用边抢救、边检查、边问病史, 然后再抢救、再检查方法;在主要损伤明确及得到专科救治 (非骨科) 的情况下, 还要进行一次全面系统骨科检查, 以避免漏诊或误诊。 (3) 对疑有复合性脊柱损伤患者或伤情不允许细致体检时, 应借助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拍摄X、CT或MRI尽可能详尽 (多节段、多投照方向) 。

3.3 复合性脊柱损伤的治疗原则

由于复合损伤危重, 脊柱损伤则暂时退为次要位置。

(1) 急救诊治:急救诊治抓重点, 专科救治讲全面。急救期遏制病情发展, 调整病人生命体征, 为进一步手术打下基础;对难以控制的病情持续恶化者紧急手术。 (2) 手术顺序:主要根据器官损伤的严重性和器官的重要性区分, 按紧急、急性、择期顺序。如果同时都属紧急或急性。则首先是颅脑手术, 然后是胸腹盆腔脏器手术, 最后是脊柱四肢手术。在手术互不干扰条件下, 尽可能一次麻醉完成几个不同部位手术。即使对住进他科救治的患者, 也不间断追踪, 进行全面检查, 及时转科行手术治疗。由于复合伤种类、因失血所致全身情况及所需手术时间不同, 常需要不同的手术入路。对伴有胸或腹腔脏器损伤的脊柱损伤, 因有半数伴有肺损伤、4%~12%伴有腹部损伤, 早期前路手术有一定困难, 可以采用后路治疗;颈锥骨折则多采用前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 (3) 急诊一期内固定治疗多发骨折:以往对多发骨折多采取保守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考虑手术治疗。现在的观点是只要病情允许尽量急诊手术内固定。本组急诊手术38例, 占54.3%。急诊手术的优点是, 患者只是受一次打击, 减少患者卧床时间及其并发症, 缓解伤口疼痛, 降低创伤性应激反应, 便于早期功能锻炼及功能恢复, 减轻患者、社会经济负担。

摘要:目的探讨复合性脊柱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按照Blauth分类方法对复合性脊柱损伤进行分类和诊断, 分析该类损伤的特点, 提出诊断的顺序和避免漏诊措施。结果Ⅰ型损伤11例 (11.8%) , Ⅱ型损伤29例 (31.3%) , Ⅲ型损伤53例 (56.9%) ;诊断及救治顺序为先稳定生命体征, 再抢救重要器官功能, 然后处理脊柱及四肢骨折。结论脊柱符合性损伤是一类危重的多发伤, 正确的分型有利于早期诊断, 早期手术益于提高疗效。

复合性损伤 第5篇

含冲击损伤复合材料层合板疲劳试验研究

针对两种不同铺层顺序的T300/BMP316复合材料层合板,进行了低速冲击后不同应力水平下的等幅拉-拉疲劳试验.结果表明:低速冲击后,材料疲劳寿命的.对数与应力水平成线性关系;在低应力水平下,层合板的主要疲劳损伤模式为分层,而在高应力水平下,其主要疲劳损伤模式为纤维断裂;随着疲劳应力水平的降低,层合板内损伤面积增加且刚度退化幅度变大.

作 者:徐颖 温卫东 崔海坡 Xu Ying Wen Weidong Cui Haipo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南京,210016刊 名:宇航材料工艺 ISTIC PKU英文刊名:AEROSPACE MATERIALS & TECHNOLOGY年,卷(期):37(2)分类号:V2关键词:疲劳 低速冲击 复合材料层合板

小腿闭合性动脉损伤诊疗体会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7 例, 男性13 例16肢, 女性4 例5肢。年龄18~50 岁, 平均38 岁。车祸伤11 例, 压砸伤4 例, 钢丝绳绞伤2 例。无骨折脱位4 例, 粉碎性骨折10 例, 单处骨折3 例。术中发现动脉断裂7 例10肢, 动脉栓塞5 例6肢, 动脉分叉处断裂2 例, 栓塞1 例。胫前及胫后均断裂2 例。12 例14肢探查后直接吻合, 5 例7肢行静脉移植。小腿缺血至再通血时间3~12 h, 平均7.5 h。

1.2 术前诊断

患者入院查体时发现肢体严重肿胀14 例, 足部皮温明显降低16 例, 17 例均未扪及肢体远端动脉搏动。17 例均行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查, 有5 例6肢探及微弱血流信号。4 例5肢行B超检查, 明确栓塞位置。

1.3 手术方法

患者在确诊有血管损伤或高度怀疑有血管损伤的情况下尽快手术治疗, 对合并骨折的患者可Ⅰ期固定。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 患肢上气囊止血带备用。根据术前B超的定位及对骨折部位的判断决定手术体位。对4 例无骨折脱位患者的动脉损伤直接采用俯卧位, 采用窝后方入路自动脉开始向远端探查。对5 例缺血时间超过6 h的患者, 先取俯卧位探查并吻合断裂的动脉后, 再取仰卧位行骨折的简单固定;对缺血时间相对较短的患者采取先固定骨折再探查血管的方法。其中, 有3 例患者胫骨多段骨折, 小腿肌肉搓烂较重, 仰卧位将断裂的胫骨拉向一边, 从前方探查并吻合动脉, 通血后再行骨折固定。在血管损伤的处理上, 对于完全断裂的情况行端端吻合, 分叉处如果时间允许, 可将胫前胫后断端侧方吻合, 再与动脉吻合, 成“裤”式。血管缺损超过3 cm时行自体大隐静脉移植。对血管内膜损伤血栓形成的情况, 将损伤段完全切除, 做端端吻合或静脉移植。对合并有筋膜室高压的患者先行切开减压, 再次观察足趾血运, 未合并有血管损伤的肢体, 很快颜色变为红润, 皮温逐渐恢复, 远端扪及动脉搏动;而合并有动脉损伤的患者, 在切开减压后远端的血运变化不大。对术前未出现明显筋膜室高压的患者血管吻合后均行预防性切开减压处理。术后抗炎、抗痉挛、抗血栓形成, 1周内每日大量输液5 000~10 000 mL并监测肾功能。

2 结 果

11 例14肢肢体成活良好, 筋膜室减压处Ⅱ期植皮成活;4 例5肢术后皮肤部分坏死, 行皮瓣修复成活;1 例术后血管广泛栓塞, 肢体坏死, 给予截肢;1 例术后出现持续高热, 急性肾功能衰竭, 给予截肢。

3 讨 论

小腿闭合性动脉损伤有其隐蔽性, 且常合并有其他严重的损伤。在体检时对远端血运判断不清常引起漏诊[1], 而漏诊的结果往往以截肢结束, 所以细致的体检是能否引起临床医师对动脉损伤做出判断的关键。根据本组患者体检的结果, 我们考虑存在以下情况时应高度怀疑有动脉损伤:a) 小腿上段尤其是处严重的肿胀而肢体远端不能扪及血管搏动;b) 胫骨近端骨折, 远端骨块向后错位, 肢体远端血运差;c) 足部的温度与小腿上段相比有明显的降低;d) 休克纠正后肢体远端不能扪及血管搏动。在体检发现上述体征时, 即行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探测, 在不能探及血流的情况下, 诊断基本成立, 应即刻手术探查。本组有4例无骨折脱位的患者行B超检查, 对脉及其分叉处的栓塞诊断明确。有作者[2]建议应用MRI或DSA做进一步的确诊, 在基层医院常难以做到, 且小腿主要动脉损伤后应尽快使血管再通, 这是影响术后功能恢复最重要的部分。对于小腿动脉损伤的患者有时与不合并动脉损伤的筋膜室高压常难以鉴别, 我们的经验是筋膜室高压以疼痛为首发症状, 在剧烈的疼痛出现时, 肢体远端往往能扪及血管搏动, 很少能到“5P”的情况[3];并且筋膜室高压也是需要即刻处理的急症, 术中行筋膜室切开后, 很容易鉴别。

参考文献

[1]徐广新, 张生.四肢闭合性血管损伤延误诊治1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2, 2 (3) :445-446.

[2]曾宏, 何春水.周围动脉闭合性损伤的诊治[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7, 16 (7) :722-723.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治体会 第7篇

1 临床资料

男69例, 女14例, 男女之比4.9∶1, 年龄1~68岁, 平均2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56例, 坠落伤23例, 斗殴伤4例, 脾破裂41例, 肝破裂23例, 小肠破裂6例, 肾损伤4例, 膀胱损伤3例, 腹膜后损伤8例, 结肠损伤2例, 肠系膜损伤5例。2例保守治疗, 2例因外伤性肝破裂及腹腔内多脏器损伤导致失血性休克, 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外, 其余81例均行开腹手术:脾切除37例, 肝破裂修补23例, 小肠破裂修补2例, 损伤段小肠切除吻合3例, 腹膜后血肿8例, 肾脏切除1例, 膀胱破裂修补2例, 结肠破裂一期修补1例, 肠系膜破裂修补1例。腹膜后血肿清除1例, 剖腹后无需处理2例 (肠管轻度挫伤, 小肠系膜小血肿各1例) 。

2 体会

2.1 诊断方面

对于腹部闭合性损伤特别是伴有休克的病人, 由于致伤暴力大、致伤原因复杂多样、伤情危重且有多发伤的存在, 给诊断带来较大困难, 容易导致漏诊、误诊、伤情评估不足、诊治顺序不当等现象的发生, 因此, 要求外科医生要遵循“抢救先于诊断和治疗、优先处理致命性损伤的原则”[1], 应尽快明确诊断, 尽快查明休克的原因、损伤的部位和性质是非常重要的。尽管有多种新的现代诊断技术, 如腹腔镜技术腹腔灌洗, B超、CT、放射性核素扫描、动脉造影等, 但诊断主要依据外伤史及临床表现。因辅助检查大多不能及时进行, 尤其对伤情极其复杂而条件受限不能马上确诊的病人, 应认真查体, 正确的运用现有方便的各种辅助检查, 连续观察, 前后对比, 结合临床病情变化尽快作出诊断。详细询问受伤史 (部位、暴力的方向、大小) 和仔细的查体是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最基本的方法。如1例车祸复合伤病人就诊时诊断为脑挫裂伤、右股骨骨折, 入院后经输血、输液等抢救治疗, 但休克仍不能纠正, 后经反复认真查体, 腹腔穿刺和化验血常规, 最后确定有腹腔内出血, 经手术证实为肠系膜血管挫伤, 实验室检查特别是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应反复检查对照, 但有一点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病人入院时查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正常, 后经输液有所降低, 这不能诊断有腹腔内出血, 要考虑输液后血液稀释造成的。腹部X线站立片对空腔脏器穿孔、血尿对肾脏损伤、B超对肝脾包膜下破裂、CT对后腹膜血肿都有确诊价值。住院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并根据需要做再次检查, 在防止漏诊误诊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诊断性腹腔穿刺对明显的肝脾破裂、大血管破裂、空腔脏器破裂是简单、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腹腔穿刺简便易行, 对于空腔脏器或实质性脏器破裂均能做出诊断, 腹穿有气体、不凝血液、肠内容物可确诊, 有报道穿刺阳性率可达95%[2], 应结合临床病情变化可进行反复穿刺检查。

B超对腹腔脏器破裂和腹腔内液体出现能做出准确的诊断。早期伤情不明显者, 空腔脏器破裂口不大, 肠壁肌肉痉挛, 食物残渣和凝血块阻塞, 患者腹膜炎不明显, 肝脏脾脏实质脏器包膜下破裂, 空胃穿孔化学性消化液漏出少, 以致早期腹膜炎不明显, 24~48h方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表现为严重肠麻痹和胀气;腹膜后的十二指肠、胰腺损伤;创伤性膈肌损伤, 膈疝等都必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详尽的临床观察才能尽早做出诊断。如腰背痛并放射至会阴部对肾脏损伤的诊断有意义, 不明原因顽固呕吐对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有意义等。

多发伤、复合伤的存在问题。复合伤是指2种或2种以上致伤因素作用于同一个体所致的损伤, 复合伤多病情险恶、休克严重、或伴有意识障碍。检查诊断时亦不能满足已明确的诊断, 应注意多发伤的存在, 在腹部探查时切不可已满足某些已发现的脏器损伤, 忽略其他脏器的详细探查, 应特别提出的是胰、十二指肠、膈肌的损伤。

2.2 治疗方面

腹部闭合性损伤在治疗处理上既不能只顾及腹部损伤而遗忘合并伤, 也不要被合并伤掩盖了腹部损伤。必须首先处理对生命威胁最大的损伤。手术次序一般按胸、腹、脑、四肢、脊柱进行[3]。腹腔脏器损伤抢救成功的关键是早期诊断, 早期手术。一旦诊断成立应立即手术探查, 手术不受病人一般情况的限制, 特别是休克的病人, 要边抢救休克边进行手术探查。欲单纯通过补液和应用升压药来纠正休克, 待病情稳定后再进行手术治疗的想法和做法是危险的。因为在没有通过手术有效控制腹腔内出血的情况下, 补液或升压药物纠正休克的手段是很难达到目的的[4]。手术成功的前提是迅速的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 应尽快地建立多通道输血、输液通道, 穿刺部位除了避免伤肢及受损的大血管外, 还应考虑腹部损伤后从下肢血管输入的液体由损伤部位的静脉溢出或流出体外, 在1h内输入平衡液1500~2000mL, 在快速输入新鲜全血4~6个单位, 晶胶之比3∶1效果较好。这样, 不但可以维持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的血供及功能, 还可以维持休克纠正的指标。

手术探查一定要仔细, 不要满足于一两处损伤。对于腹部挤压伤病人要常规检查膈肌。如一例挤压伤病人在手术探查中先发现肠断裂和肠系膜损伤, 但结扎破裂出血的血管后见腹腔内仍出血, 继续探查见:肝、脾、膈肌均有破裂。我们认为手术的目的是抢救病人的生命, 要立足于简单、迅速、安全。对于破裂严重修补费时的肝脾等器官要果断的切除, 当然条件允许脾切除的同时可以考虑再植。夏穗生教授讲:脾破裂属急诊抢救手术、病情危重、成败的术式决策顷刻之中, 其治疗最重要原则应是“抢救生命第一, 保留脾脏第二”[5]。肝脏损伤目前仍不外乎为修补, 网膜填塞, 不规则肝切除, 引流为好, 大出血时注意有无门静脉及下腔静脉损伤, 严重肝损伤出血过多, 休克严重或技术条件受限时可先填明胶海绵或大网膜后用纱布填塞不失为有效可行的方法。小肠损伤根据损伤部位、损伤范围多广泛, 予坏死段切除后吻合。结肠损伤根据损伤部位、污染程度、合并伤及全身情况尽可能在术中直接作肠道准备后一期吻合[6], 除乙状结肠以下外, 所有的结肠损伤均可作外置修补。十二指肠损伤破口小、伤后10h以内可施行缝合, 若周围挫伤明显或就诊时间较晚宜造瘘或行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另外, 充分的腹腔冲洗是必不可少的, 应反复大量的生理盐水及甲硝唑液冲洗, 腹腔引流是避免术后腹腔感染的主要措施, 引流一定要彻底要通畅, 对于污染严重的采取多管道引流, 3管或4管, 引流的重点是膈下和盆腔。

腹膜后血肿的处理:腹膜后血肿最常见的原因是骨盆骨折和脊柱骨折, 其他原因有腹膜后脏器破裂和肌肉、血管等软组织损伤。对于稳定的腹膜后血肿可以保守观察治疗, 对不断扩大且生命体征不稳定或腹膜已有裂口持续出血者, 或是腹部火气伤, 则应切开探查止血;术中发现的上腹部或升、降结肠旁的腹膜后血肿, 必须切开探查以除外各有关脏器的损伤。

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或诊断不明确而又高度怀疑闭合性腹部损伤、同时生命体征平稳且无紧急剖腹探查指征的患者, 应急诊留观。在留观期间, 可进一步询问病史, 进行以腹部为主的全身检查并充分利用相关辅助检查, 以期达到明确诊断的目的。动态密切观察病情是留观的重点, 包括生命体征、腹痛、反复多次的血常规、超声及X线检查技术等, 严防遗漏。

总之, 对于腹部闭合性损伤特别是腹腔内多发性脏器损伤, 要全面考虑, 处理及时, 为抢救病人的生命尽可能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夏必顺, 徐春福.严重多发伤病人在急诊的抢救[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3, 12 (8) :565.

[2]邱成富, 陈廷昊.应用腹腔穿刺诊断急腹症的体会[J].临床外科杂志, 2003, 11 (2) :124.

[3]钟元康, 李文明.腹部闭合性损伤78例的诊治体会[J].腹部外科, 2002, 15:99.

[4]万建华, 费苏平.379例闭合性腹外伤急救措施探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7, 17:290-291.

[5]张华昌, 刘番塔, 陈训如.104例腹部外伤手术探查结果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 1992, 5:21.

急诊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治体会 第8篇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120例, 其中男81例, 女39例, 年龄12-68岁, 平均年龄36.5岁。 受伤时间20min-12h, 平均6.5h。 受伤原因:颅脑损伤15例, 四肢骨折27例, 合并失血性休克有60例, 胸部损伤12例, 骨盆骨折6例。 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腹膜炎体征。

1.2 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主要通过输血和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治疗, 腹胀时应行胃肠减压。手术方式:肝清创修补术17例, 缝合修补2例, 十二指肠修补3例, 胰尾切除3例, 脾切除56例, 部分切除或修补12例, 不规则切除3例胃修补2例, 升部切除吻合2例, 小肠修补及部分切除41例, 大肠修补2例等。

2 结果

所有患者治愈112例, 死亡5例, 非手术治疗3例, 剖腹探查111例, 术后并发症7例, 早期再手术3例。住院1-3周, 平均16d。出院随访3个月-3年均无远期并发症。

3 讨论

绝大多数腹部闭合性损伤是由钝性暴力所引起, 常见的有坠落、碰撞、冲击、挤压、拳打脚踢等。有些伤者可以下胸部受暴力打击而导致腹部内脏损伤, 从高处坠落处可形成腹部闭合损伤外, 还可造成骨折、颅脑损伤、胸部损伤等。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 常见内脏损伤依次为:脾破裂, 肝破裂, 胰腺损伤, 胃、十二指肠直肠损伤, 小肠破裂。损伤的情况及程度取决于:暴力的强度、硬度、着力部位及作用方向, 解剖特点, 内脏原有病理情况, 内脏功能状态。

单纯腹壁损伤, 症状和体征较轻。常见的表现是局部肿、痛和压痛, 有时可见皮下瘀斑。其程度及范围并不随时间的推移加重及扩大, 常常是减轻、缓解和缩小[1]。通常不会出现恶心、呕吐或休克等表现。临床表现腹腔内脏挫伤是单纯内脏挫伤, 病情通常不重, 也无重要而明显的临床表现。内脏破裂, 实质器官破裂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内出血。可表现为面色苍白、脉搏加快或微弱、血压不稳或休克, 有时可有明显腹胀或出现腹部移动性浊音。除非有比较严重的腹壁损伤, 腹痛一般不严重, 腹膜刺激征也不剧烈。肝破裂伴有较大肝内胆管破裂;胰腺损伤伴有胰管损伤时, 胆汁或胰液漏到腹腔, 则出现明显腹痛和腹膜刺激征。空腔脏器 (胃、肠、胆囊、膀胱等) 破裂的主要表现是腹膜炎的表现。症状:胃肠道症状, 恶心、呕吐、便血、呕血等。体征:腹膜刺激征,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腹胀, 气腹征, 严重时出现感染性休克。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诊断有时非常困难, 往往容易漏诊误诊。伤情紧急, 伤情复杂, 症状体征不典型[2,3]。失血性休克者, 抗休克同时紧急手术空腔脏器穿孔引起的休克多属失液性休克或感染中毒性休克, 积极补液及大量抗生素治疗同时, 尽早手术。脾脏是腹部内脏中最容易受损伤的器官, 其发病率约占各种腹部损伤的40~50%。有慢性病理改变 (如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瘤等) 的脾脏更易破裂。单纯性脾破裂的死亡率约10%。脾破裂大多数是由于左下胸和左上腹受到直接暴力而引起, 常合并肋骨骨折。脾破裂出血时, 左上腹或左侧腹疼痛;由于膈神经受到刺激, 可伴有左肩背放射痛。出血量多时, 很快出现失血性休克。体检时, 左上腹压痛, 腹膜刺激征不典型;叩诊有移动性浊音;腹腔穿刺有不凝血。红细胞计数可明显降低;X 线检查可见左膈肌升高等。脾破裂的治疗原则是保守治疗 (前提是出血少, 损伤轻, 有严密的观察措施) ;脾切除术;保脾手术:裂口修补术;脾部分切除术;自体脾移植术。十二指肠的大部分位于腹膜后, 损伤的发病率很低, 较多见十二指肠二、三部损伤。破裂部位在腹腔内, 可早期引起典型的腹膜炎临床表现, 一般不会耽误手术时机。损伤如果发生在腹膜后部分, 早期无明显体征。但因胆汁及胰液的外漏, 逐渐出现严重的腹膜后感染。手术探查时, 如发现十二指肠附近后腹膜血肿、组织被胆汁黄染或在肠系膜根部有捻发音时, 应果断切开十二指肠外侧后腹膜及横结肠系膜, 仔细检查十二指肠降部及横部, 明确有无损伤。十二指肠破裂口不大时, 可直接缝合修补, 修补后可将一段空场覆盖于修补处。如破口较大或已横断, 肠壁有不同范围的挫伤, 可在缝合或吻合断端后, 同时行胃部分切除、胃空肠吻合术, 必要时行胆

总管引流术, 以避免十二指肠瘘。

腹部闭合性损伤是一种常见损伤, 临床症状及体征因内脏损伤不同而表现各异, 诊断有时非常困难, 处理难度有时很大, 有一定死亡率。早期正确诊断, 妥善处理, 是对一个外科医生的考验。

摘要:目的 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与治疗原则以提高治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8年3月至2011年05月收治的120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结果 所有患者治愈112例, 死亡5例, 非手术治疗3例, 剖腹探查111例, 术后并发症7例, 早期再手术3例。出院随访3个月-3年均无远期并发症。结论 急诊腹部闭合性损伤病情较为复杂, 发展快, 迅速准确诊断, 及时而有效合理的治疗是关键。

关键词: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治

参考文献

[1]张华昌, 刘番塔, 陈训如.104例腹部外伤手术探查结果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 1992, 5:21.

[2]钟元康, 李文明.腹部闭合性损伤78例的诊治体会[J].腹部外科, 2002, 15:99, 291.

闭合性腹部损伤的急诊处理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伤员共75例,均于2011年5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在接受急诊治疗的BAI患者,其中女26例,男49例,年龄均在18~65岁,平均年龄为38岁;患者自受伤至到院就诊时间间隔30min~48h。经过检查发现:其中34例腹腔内部出现单一内脏器官受损,41例患者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内脏器官发生受损。出现肝破裂出血情况26例次,胰腺受损17例次,脾脏损伤出血18例次,肾器官损伤13例次,胃肠受损15例次,膀胱受损15例次,后腹膜发现血肿31例次。其中45例合并出现血气胸、颅内脑外伤以及四肢出现骨折等腹部之外的其他器官损伤。

1.2 辅助诊断方法

就诊后,患者行腹部平片以及床旁B超常规检查,通过腹部平片发现7例患者隔下有游离气体。采用床旁B超进行检查发现阳性率为92.1%,行腹部刺穿,阳性率为91.5%,腹部CT检测发现阳性率为86.1%。

1.3 抢救措施

(1) 快速观察患者意识情况以及瞳孔大小,并迅速检查呼吸循环功能是否正常,观察患者面色、呼吸情况,并进行血压、脉搏监测。及时判断伤势的严重及紧急程度,并快速建立输液通道,帮助进行液体复苏;做到重点检查腹部伤势情况,不可忽略患者其他部位以及四肢活动灵活度,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作出正确判断并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2) 准确作出伤势的初步判断,并制定需要的辅助检查以及相应治疗方案;能准确判断患者休克程度、判断出血量并及时给予适量补液。因腹腔内部器官较多,个器官之间关系隐蔽、复杂,要正确判断出血量相对较难,因此要学会根据心率、脉搏或休克程度来评估患者出血情况;通常补液量初步准备为失血量的3倍。 (3) 抗休克处理一定要起到帮助作用,对于血压不稳定者,通过抗休克处理后若收缩压能够保持不低于90mm Hg者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尽快处理腹腔内部出血情况是控制血压的重要措施。 (4) 诊治过程要科学合理,手术前进行抗休克应规范,选择合适的复苏液;术前检查目标应明确,辅助检查应具有靶向性。

1.4 心电监护及动态监测

全部患者在就诊后均进行脉搏、体温和血压、呼吸监测,定时急诊复检生化以及血液常规指标,帮助作出正确诊断及采取有效处理。确定存在休克以及合并胸部受损患者,并定时进行血气分析,测定中心静脉压,并对每项检查结果做好相应的记录。

1.5 动态评价伤情

患者入院时应根据其致伤原因以及伤情症状进行相应体征检查并作出初步评估,在进行抢救处理过程中应结合辅助检查结果和动态病情检测进行准确、及时评估,并制定出有效的治疗方案。在对患者进行检查以及生命体征检测过程中应注重合并创伤的处理,防止出现漏诊而失去抢救机会。

1.6 非手术和急诊手术治疗

对54例患者进行急诊手术,其中具有明确损伤程度及类型的有49例;自患者到院就诊至进行手术治疗时间为50min~62h,平均2.5h。其中进行脾、肝破裂修补共40例次,修补肾脏、胰腺受损13例次,修补肠、膀胱或胃破裂共20例次,并清除后腹血肿31例次。另外对其余21例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其中包括抗休克和抗感染、检测动态病情等。

2 结果

本组患者中有65例进行急诊手术治疗,10例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获取抢救结果如表1所示。

3 讨论

3.1 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积极采取措施抗休克

闭合性腹部损伤合并出血性休克患者,其伤势严重复杂,此时患者血流动力学已经发生改变,人体内环境发生失衡,导致重要器官受损[2]。因此,重视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并积极抗休克是闭合性腹部损伤急诊抢救的重要环节。并做到迅速开通静脉通道,扩大有效循环量,防止休克发展,这急诊手术治疗提供了可行条件。本组患者中出现合并低血容量患者经过有效、及时的抗休克处理,使血压能保持在80~100mmHg/60~80mmHg范围之内,使大部分急诊手术能在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进行。在抗休克治疗上,应重视以全血和血浆的及时补充,平衡盐液和浓度为5%的葡萄糖氯化钠交替使用;对于血压显著下降患者,在进行有效输注液体时,同时短期采用200mg多巴胺或者100mg多巴酚丁胺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静脉注射[3]。

3.2 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闭合性腹部损伤伴呼吸功能、休克循环和手术的耐受性相对较差,应尽早进行急诊手术,此时手术的关键是抢救患者生命。在手术进行过程中发现脾、肝脏以及单侧肾严重受损发生大量出血时,应进行快速、简单、有效的急诊手术治疗,因为患者病情严重以及时间紧急不能进行修补,只能采取急诊手术治疗。本组患者中有出现严重广泛脾脏破裂现象,出现脾门大血管干断裂,出血严重,手术中患者血压不超过80 mmHg/60 mmHg,此时应立即进行脾组织自体移植以及脾器官切除手术、自体血液回输等抢救方法,患者安全渡过手术期,并且术后恢复较好。

3.3 探查工作要仔细,引流要充分

腹膜后器官受伤具有病情隐匿、症状表现迟以及抢救困难等特点,腹膜后器官中如十二指肠、胰损伤在检查时容易遗漏,如果选择治疗方法不准确或延误诊断时间,术后发生严重腹腔感染造成脓毒血症从而导致死亡[4]。对于具有腹部钝性挤压创伤史者,都应给予高度怀疑十二指肠、胰损伤的可能;对上腹部损伤患者,应结合患者临床体征采取血尿淀粉酶的动态病情监测,若发现持续增高,也应高度怀疑胰腺受损情况,并进行腹部CT探查检测,尽可能做到早期诊断并制定有效治疗方案。在进行手术探查时,应认真、仔细检测患者腹腔内部各个器官的良好或受损情况,防止出现遗漏情况。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我院75例闭合性腹部损伤的患者进行抢救处理以及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取得临床效果较好。本文认为在严重闭合性创伤患者的诊断以及治疗过程中,提高诊断率,减少死亡率的关键在于: (1) 重视采用综合诊断方法,尽可能做到及时、准确且全面的诊断,以帮助提高手术抢救成功率。 (2) 注重腹腔内多器官损伤以及复合损伤,防止出现漏诊造成二次手术治疗。 (3) 重视出现腹膜后损伤情况,如发现临床怀疑者应进行仔细检查,了解病人是否存在十二指肠以及肾脏、胰腺器官损伤的情况。

参考文献

[1]朱海龙.闭合性腹部损伤103例急诊处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 (4) :921-922.

[2]伞兵.46例闭合性腹部损伤的急诊处理体会[J].中国民间疗法, 2011, 19 (2) :53-54.

[3]尹文, 严首春, 熊利泽, 等.闭合性腹部损伤的规范化急诊救治[J].中国急救医学, 2008, 28 (7) :577-579.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诊治分析 第10篇

【关键词】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226-01

腹部闭合性损伤是普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伴有腹内多脏器损伤,或者合并有腹部以外其他部位损伤,极易掩盖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体征,使得该病的临床诊治更为复杂,极易出现漏诊、误诊现象,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腹部损伤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闭合性易受伤的脏器依次为脾、小肠、肝、肠系膜、胰腺、十二指肠[2]。如果处理不当,往往危及患者的生命[3-4]。我科于2014年2月~2015年10月共收治42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具体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42例患者,男34例,女8例;年龄25~77岁,平均45.3岁;致伤原因:车祸伤、高处坠落伤、撞击伤、挤压伤;脏器损伤情况:脾破裂、肝破裂、肠破裂、肝脾破裂、腹壁挫伤。合并颅脑损伤3例,胸部闭合性损伤4例。

1.2临床表现 腹部闭合性损伤主要表现为腹膜炎和休克症状。出血者休克表现重而腹膜炎体征轻,空腔脏器破裂者腹膜炎体征典型,十二指肠破裂和胰腺损伤虽然出血不多也往往出现休克表现。

1.3治疗 ⑴保守治疗:行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止血、抗炎、抑酸、能量支持等治疗。检测血常规、腹部彩超、CT等检查;⑵手术治疗:包括脾切除、脾修补、肝切除、肝修补、小肠切除吻合、小肠修补、结肠一期修补、结肠造瘘、肠系膜修补、胆肠吻合等。

2结果

本组42例患者中经手术治疗、保守治疗40例康复出院,死亡2例,死于多脏器损伤、失血性休克。

3讨论

3.1 诊断 外科医生接诊到外伤患者时,应尽快、详细询问其病史资料。对意识不清患者,立即给予检查血压、心肺听诊、腹部触诊等项目,以初步掌握患者伤情、症状及体征等情况,若存在腹部损伤的症状或体征,则应怀疑腹部闭合性损伤的存在,根据临床经验迅速做出初步判断,酌情安排有针对性的辅助检查,以进一步证实病情[5]。主要辅助检查:①进行血常规检测;②头部、胸部、全腹部CT检查。怀疑合并高位颈椎脊髓损伤,立即行颈部MRI检查;③病情症状轻,生命体征较平稳可进行B超检查或X射线诊断仪进行X线检查。一般满足以下情况,即可确诊为腹腔内脏器损伤[6]:①有外伤史,同时伴有恶心、呕吐、血尿、持续性腹痛,甚至休克等症状;②有强烈的腹膜刺激征,如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此为腹膜炎的表现;③检查显示移动性浊音,肝浊音界缩小,肠鸣音减弱;④在未见明显外部出血性伤口的情况下,患者出现进行性贫血或腹内出血体征,并伴有皮肤苍白、脉搏加快等体征,则提示存在实质性脏器损伤;⑤腹腔穿刺呈阳性,穿刺液可见不凝血、尿粪液等;⑥X线检查显示膈下有游离气体。同时需要注意,一些实质性脏器破裂、小肠穿孔以及结肠损伤的早期症状及体征相对不明显,所以对于未明确诊断的患者,应给予严密细致的动态监测,以免漏诊、误诊。

3.2 治疗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治疗中,临床症状及体征相对稳定者可采用保守治疗,但应加强临床观察,以避免漏诊,确诊有内脏破裂者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对于常规行腹腔穿刺、CT、B超、X线以及血尿便等检查亦诊断不明,但又高度怀疑腹内脏器损伤的患者,可以适当放宽手术指征,行手术探查,以免错过最佳手术治疗的时机,而延误病情[7]。对腹部闭合性损伤伴休克的患者,早期抗治休克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应立即建立有效的输液通道,应在短期内按“先晶体后胶体”的原则输入大量晶体及胶体液,以维持有效血液循环,有利于组织灌流量的恢复,改善微循环和组织缺氧,同时应及早备血,因非血制品无法较长时间稳定控制、提升血压,及早备血还可为手术做准备。术中应仔细全面探查,避免遗漏,按先实质脏器后空腔的顺序全面系统的探查。实质脏器探查较易,怀疑十二指肠损伤者困难,因十二指肠位置较深,往往与比较表浅的肝、结肠、小肠、胃、胰等同时损伤,而常被其他器官损伤的表现所掩盖。进腹后按先止血、后修补的原则处理。对于腹部复杂创伤的处理,手术旨在于救命,应立足于简捷、迅速、安全。我们认为以下腹部闭合性损伤情况可考虑保守治疗:实质脏器包膜下血肿,腹痛局限,生命体征稳定,12-24小时血压无下降者,排腹腔内其他脏器损伤。非手术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腹痛的变化情况,动态观察血压,红细胞压积,如病情加重应毫不犹豫地手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同时应加强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积极抗感染治疗,控刺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腹部闭合损伤早期诊断误诊、漏诊的原因有:(1)早期伤情不明显,空腔脏器破裂口不大,患者腹部症状不显著,无腹膜炎体征。肝脾实质脏器包膜下破裂。腹膜后的十二指肠、胰腺损伤等;(2)腹外其它部位严重损伤引起的心源性休克,颅脑损伤等,掩盖了腹部症状体征;(3)医护人员的主观因素对伤情严密细微观察不足,过分依赖特殊检查结果。对患者病情观察、检查不及时,致使病情加重,或错过手术时机。

综上所述,腹部闭合性脏器损伤致病因素复杂、病情凶险、死亡率高,者易漏诊、误诊,医生应高度警惕,应合理运用辅助检查手段,确保早期诊断的准确性,然后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制定治疗方案,手术过程中术者应合理选择术式,认真操作,对于确保手术成功、挽救患者生命,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陈俊.腹部闭合性损伤80例诊断与治疗体会[J].现代医院,2011,11(10):44-45.

[2]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20.

[3]钟记华,王斌.基层医院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急诊救治心得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08,10(21):63-64.

[4]夏加林,廖年根.腹部闭合性损伤83例诊治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2008,37(11):1011-1012.

[5]刘仕静,夏涛,毛培明.急诊床旁超声在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9(4):154-155.

[6]张志生,叶奎.腹腔镜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的应用 [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65-66.

闭合性腹部损伤临床诊治分析 第11篇

关键词:闭合式腹部损伤,手术治疗,诊断,治疗

闭合性腹部损伤 (BAI) 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急腹症, 该病患者的主要特点是病因比较复杂、发展较快、病死率比较高。对患有闭合性腹部损伤的临床患者, 在早期进行及时的诊断和对症的治疗, 是使该病患者病死率降低的有效方法, 也是使该病患者治愈率得到提高的关键[1]。为了对患有闭合式腹部损伤的患者进行诊治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使临床对该类患者的病情有更加深入和具体的了解, 使临床在今后对该类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更有针对性, 使患者对临床治疗的满意度更高, 我们组织进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 我们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来我院就诊的24例患有闭合式腹部损伤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 对手术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并总结体会。现将分析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在2009年3月—2011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24例患有闭合式腹部损伤的临床确诊患者24例, 患者中年龄最大者78岁, 年龄最小者8岁, 平均48.2岁;其中男16例, 女8例;患者发生损伤的部位包括脾脏、肝脏、胃部、十二指肠;抽样患者所有自然资料, 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 在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 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后确诊, 并由患者本人或家属在同意书上签字。

1.2 方法

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对抽样中的24例临床确诊患者进行治疗, 对手术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并总结体会。

2 结果

接受手术治疗的24例患者中有22例患者在手术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并在预计的时间内完成治疗方案康复出院, 另外2例患者由于治疗无效死亡。24例患者中9例在围手术期内出现各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

3 讨论

腹腔诊断性穿刺技术是一种简单方便、安全可靠、有效省时的对该患者进行诊断的方法[2],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 在检查结果显示为阴性时, 若临床患者存在腹膜刺激证, 要注意对患者的腹部体征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进行动态观察, 要根据患者发生外伤后时间辅以相关的必要检查, 对于合并出现骨盆骨折的患者, 需时刻注意假阳性结果出现的可能[3]。空腔脏器损伤, X线气腹征是对该类病症进行确诊主要依据, B超、CT对实质性脏器或合并空腔脏器损伤症状具有比较高的临床确诊率, 同时采用胸腹腔穿刺技术对患者进行诊断, 其检查结果的阳性率极高, 也是临床上一种最有效的诊断方法。经过研究后我们发现具备下列条件的患者者应及时进行剖腹检查: (1) 诊断性腹穿结果显示为阳性; (2) 膈下有游离状态的气体存在; (3) 患者存在比较严重的腹膜炎体征; (4) B超或CT检查结果提示患者腹腔积液量很大; (5) 血红蛋白水平出现进行性下降现象; (6) 出现其他伤情难以解释的休克现象, 经相关治疗后没有任何好转; (7) 腹部体征的动态观察结果显示没有任何好转, 甚至有加重的迹象; (8) 经过腹腔镜技术探查后确诊的患者。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探查治疗时需做到全面仔细, 注意观察是否存在多脏器损伤现象[4]。

总之, 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可以对闭合式腹部损伤进行有效治疗, 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可以将该方法作为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常规方法, 但是应注意对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进行控制。

参考文献

[1]郑元超, 姜永生, 夏焱, 等.腹部闭合性损伤致胃肠道破裂的平扫CT诊断[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08, 10 (15) :506-507.

[2]王福贻, 丁维宝, 刘光生, 等.闭合性外伤性肠破裂的诊断与治疗 (附189例报告) [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8, 19 (15) :460-461.

[3]万建华, 费苏平, 张维斌.379例闭合性腹外伤急救措施探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7, 17 (15) :329-330.

复合性损伤范文

复合性损伤范文(精选11篇)复合性损伤 第1篇1 病例介绍患者, 女, 19岁, 因车祸伤30min, 受伤当时即昏迷急诊入院。入院查体:脉搏扪不...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