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例分析范文
范例分析范文(精选12篇)
范例分析 第1篇
针对高职生的语言和思维习惯都相对较为固定, 很多习惯难以改正以及汉语对其学习英语的影响和作用不可回避的问题。高职英语教师要因势利导, 适时、恰当地运用对比分析教学模式, 最大限度地实现正迁移, 减少负迁移, 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以期避免学生在毕业时仍使用诸如下例Chinglish等用词或句型的中国式英语。
Chinese Style:He becomes better.他好多了。American Style则为:He gets better.become better表示“好转、改善”, get better表示“会变得更好”。
Chinese Style:I am uncomfortable.我感觉不舒服。American Style则为:I don’t feel well.前者是由于外界原因造成的感觉上的不舒服, not feel well表示因身体不适造成的“不舒服”。
Chinese Style:I get my salary twice a month.我每月发两次工资。American Style:则为I get paid twice a month.。salary表示工资 (谈到salary, 通常说数额) , pay表示针对劳动所支付的报酬。
Chinese Style:Would you like a drink?你想喝点什么吗?American Style则为: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drink?
1 对比教学法的模式
对比教学是以对比语言为基础, 在所学语言和对比语言的比较中找出二者的异同, 并以此为依据对外语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 或者是对已经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 这种方法经常被教师有意或无意的使用, 只是很少有教师从模式内容上去认识它。故厘清其模式内容, 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尤其是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是否将其作为一种常态教学方法, 不无脾益。
对比教学的模式内容与人们长期以来一直争议不休的一个问题有关, 即学习外语时是否要忘掉母语?是否要用目标语言进行思维和表达?实际上让一个人忘掉长期使用的母语, 以及由此形成的思维习惯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故学习语言最理想的方式是将母语和目标语言教学相互迁移。正如美国语言学家Dr.Robert Lado认为的那样:语言迁移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者广泛依赖已经掌握的母语, 经常将母语的语言形式、意义以及与母语相联系的文化迁移到第二语言习得中去。确实如是。语言要在语境中习得, 中国学生是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学习英语, 因此汉语文化势必会对其形成影响。虽然汉语与英语分属不同语系, 文化传统、语言特征迥然相异, 但汉语也存在着部分有助于英语学习的语言现象或规律。而且在实际学习过程中, 人们往往是在对旧知识的比较中, 对新知识属性做出分析、综合, 并确定它们之间的同异, 把握它们之间的联系, 进而加深对对新知识的理解, 促进知识的迁移。鉴于此, 对比教学的模式应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引导学生分析母语与目标语言的差异。不可否认, 学习者在一种语境中学会的知识, 会干扰在另一种语境中的学习, 母语表现为负向迁移。高职学生因已掌握了汉语的一整套表达习惯和方式, 因而不论是在英语的语音、词汇、语义结构, 还是在词语搭配方面都会干扰学习者掌握外语。学生只有在真正了解母语与目标语言的本质差异后, 才能把握两者之间的联系, 将负迁移向相反方向转化。
二是指导学生尽可能多的从文学和影视资料中了解目标语言地域的文化。研究表明, 一个民族或国家的人在学习另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文化和语言时, 通常与目标语社团的文化有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更多的知晓目标语言地域的文化, 无疑会大大缩小这个距离, 从而对所学异域知识的属性做出分析、综合和判断, 而后确定它们与母语文化之间的同异, 再进而用目标语言文化的语言结构、词句含义或文化现象与母语文化相对照, 并努力寻找对应物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三是课程设计要有针对性。在中国语境的英语教学中, 母语对学习者的最大干扰表现在词汇、写作和翻译方面。在词汇层面上母语干扰主要表现在意义和用法两方面。词汇教学的顺序一般是从音到形再到义, 可以采用三种方式:1) 英汉音义结合比较法。从引导学生找出读音和汉语意义的相似之处开始, 通过利用谐音把音和义联系起来。学生通过比较, 找出词汇的音义的相同点, 这种方式既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词汇。2) 主题词汇比较法。在词汇教学中通过分析比较, 把表达同一主题的词根找出来, 再围绕这一中心主题展开多方式、大量、反复的练习。学生由一个主题引发更多相关词汇的学习。这种方式符合学生思维灵活的特点, 具有很强的发散性思维,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主动扩大了自己的词汇量。3) 同义表达比较法。把英汉意义或表达方式相近的词汇进行对比, 英汉中有很多同义和近义表达方法, 要把它们集中在一起进行比较学习, 以便更好的对其进行区分和辨析, 加深印象和理解, 便于学习。而在在写作和翻译层面上母语干扰主要表现为学生总是摆脱不了汉语的思维模式和写作手法, 写作和翻译时总是先想好汉语句子, 然后逐词逐句翻译。因此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文化的对比, 着重语法句式的比较和用语顺寻习惯等的比较。在比较中发现中英表达之间的差异, 并在对比和大量的翻译练习中理解和掌握差异, 学习和掌握之, 以更好地消除英汉之间的相互影响, 摆脱中国式英语, 使英语表达更规范、更完整。
2 比教学法模式范例分析
语音、词汇和语法是构成语言的三个要素,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交流模式和话语结构, 学习者掌握的母语知识势必会影响外语交流模式和话语结构的习得。下面对一些发音、口语、词汇、语法案例做些粗浅的分析。
1) 当母语规则与外语规则相同时, 产生正迁移作用, 加快学习进程。如发音有些可与汉语国际音标有联系, 掌握好规律, 加强练习, 有助于英语学习。
(1) 语音策略:字母与汉字谐音法:
(2) 语音和词义对比策略:根据母语习得的习惯, 找出单词之间的相同点, 加强记忆
a) 形似串联;
b) 音同 (似) 形异;
c) 音同 (似) 形似:
diary, dairy;quiet, quite;wear, ware;
d) 一词多义:
die (死, 模具) ;finish (完成, 光洁度) ;
chip (炸薯片, 碎屑) ;saw (see的过去式, 锯) ;
stamp (邮票, 跺脚) ;plane (飞机, 刨平) ;
turn (旋转, 车削) ;run (跑, 运行, 竞选, 刊登) ;
e) 一词多性:
reject/'riːdʒekt/n.残次品, /rɪ'dʒekt/v.拒绝, 抛弃;
f) 衍生词:
g) 同义 (近义) 词:
零件part, workpiece, component;仪器device, appliance, equipment;
旋转spin, revolve, rotate;主轴shaft, spindle.
2) 口语表达不得体。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仅用书面语的表达形式, 有时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母语产生负迁移作用。语境和跨文化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对英语表达产生影响。
3) 英汉词汇不对等。学习英文词汇时, 若只停留在概念层面, 母语则产生负迁移作用, 还要学习其深层含义。
解析:看在英文中有多个对于词, 如look, see, watch, observe, 因中英文化不同, 这些词有不同层面的含义。read既指“朗读”又指“默读”interpret something that is written or printed;look侧看"重"的动作, look at表示看静止的物体;see侧重结果, 表示因眼睛获得视觉图像而感觉到某物的存在, “看见, 看到”;watch是指看移动或变化的物体, 以便对每一个变化、运动等进行观察。observe侧重以客观的态度进行观察, 从不同的角度长时间地看并研究。
解析:stay表示一个暂时的停留, 暂住;live表示生活的状态, 常住。
解析:Be away延续性动词, 可以加一段时间用于完成时;leave瞬间性动词, 不能与一段时间连用, 可以用于完成时。
4) 英汉句法的差异。在词汇层面上母语干扰主要存在于意义和用法两方面。词义方面的干扰包括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的英汉语不一致, 主、被动意义, 习语意义等;词的用法方面的干扰主要表现为动词的及物性、延续性, 词的排列顺序, 总括词的否定和词语之间的搭配等方面。
Eg.There is a pond in the village. (There be结构的用法)
解析:不能按照汉语习惯直接用has:The village has a pond.
句法层面上由于母语干扰而造成的错误在英语教学中也十分普遍。混淆词性造成的句子用词错误、语法功能词误用、漏用造成的表达错误、语序错误造成的表达不规范等在英语学习中屡屡出现, 严重干扰学生对规范英语的习得。通过比较, 学生可以明确地认识两个句型之间的区别, 正确地把握和使用词汇、句型。
解析:不能随意打乱短语的顺序 (3可放在句首, 起强调作用) 。
解析:分词短语用作伴随状语。
3 结论
很多学生往往困惑于英语感觉单词音难读、意难记, 英语语法规律难寻, 希望取巧掌握学习窍门。然而英语学习方法就像人的思维模式一样:每个人可能有自己的思维模式。学习英语没有最好的方法, 对每一名学习者而言, 最适合自己的, 就是最好的方法。同样的道理, 比较法教学也应与其他各种教法相结合使用, 方能因材施教, 不会失之偏颇。
摘要:目前国内的英语教学缺乏英语环境支持, 外语学习者只能在母语环境下习得。学习者的能力和水平不一致,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成败的关键。该文列举一些范例, 说明母语对英语学习的正、负迁移作用。
关键词:对比教学法,母语,迁移
参考文献
[1]盖苏珊, 塞林克.第二语言习得[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2]陈思.从汉英词义不对等现象看文化因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 2012.
[3]牛真.汉语教学与英语教学的对比[D].郑州大学, 2012.
[4]鲍世君.中西文化融通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J].海外英语, 2012 (6) .
[5]刘泽海.论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9 (3) .
[6]赵佼.浅谈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08, 26 (3) .
数据分析报告范例 第2篇
一、2014年手游市场基本概况 1、2014年中国游戏市场份额分布:客户端游戏仍是游戏市场主导,移动游戏暂时无法取代。2、2014年移动游戏用户规模:2014年年底,手机游戏用户规模超过5亿,近半数中国人在玩手游 3、2014年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2014年移动游戏销售收入超过200亿,销售收入是2013年的2倍以上 4、2014年手机游戏各类型占比分布:休闲游戏数量超过6成
5、各游戏类型留存率水平:动作类游戏留存率最高
二、用户行为透析
1、端游与手游之间用户重合度分析:端游与手游用户重合度达到26.3%,端游用户转化为手游用户的空间较大 2、2014年智能移动游戏操作系统分析:安卓成手机游戏主要操作系统,苹果手机用户更愿意花钱玩游戏
3、玩家付费行为分析:休闲射击类游戏付费人数多,重度手游单次付费金额较高
4、玩家付费时间分析:玩家的付费高峰习惯趋于稳定,付费高峰发生在午饭后和晚上睡觉前
5、支付方式对比:61%玩家首选支付宝
三、地域分布 1、60%手游用户聚集在三线城市,三线城市成手游蓝海市场
2、各游戏类型下载量占比最高的城市分布
四、手游发展趋势预测
1、手机游戏重度化、端游化
2、端游IP手游化
运用范例 轻松作文 第3篇
一、教材分析
同学们身边都有很多熟悉的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姐姐、弟弟、妹妹、老师、同学……),选择一个人,介绍人物的外貌特征,并通过具体的事例突出人物的特点。
二、设计理念
习作课的定位设计是一节比较完整的习作指导课。我们尝试运用范例,让学生习作起来有扶手,使学生轻松作文。这节课可以分为三部分:游戏激趣,先说后写;应用例子,先写外貌;再用范例,完成事例。这样的设计学生比较容易找到写人的基本的方法和下笔的思路,降低写作难度,让学生轻松作文。
三、教学目标
1.掌握用人物外貌描写突出人物特点的方法。
2.通過真实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重难点:怎样用人物描写突出人物特点,以及用真实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先说后写。
1.猜一猜他是谁,引出外貌描写。
他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就像个猪的模样,穿一件青不青、蓝不蓝的梭(suō)布衣服,提一柄(bǐng)九齿钉耙(pá)。
出示文字,请学生猜猜他是谁。(快速提问学生,多问几个)
出示答案。师:都猜对了吗?我还以为是沙和尚呢,原来是猪八戒?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猜出来的?
学生说看法,老师提示外貌描写应该从长相、衣着、身材这几个方面来写。
师:文段抓住猪八戒独特的长相、衣着、身材、武器等来表现人物的特征,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外貌特征,写人的时候,抓住人物的长相、穿着、身材等特征来写,就可以比较深刻地写好一个人。
(设计意图:激趣,初步感知描写人物外貌应从哪几方面入手,克服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
2.出示姚明图片:来看看这是谁?
他身高226厘米,平头,国字脸,浑身肌肉,一看便是个运动员的料。两抹浓眉下面是一双望向篮球就会变得炯(jiǒng)炯有神的眼睛,高鼻梁,薄薄的唇总是微抿(mǐn),一如他倔强的性格。
出示姚明图片,这是谁啊?生答:姚明。姚明是篮球明星我们都认识,姚明也有与其他人不同的独特的外貌特征,看看别人是怎么描写姚明的。
齐读这段文字,看别人是怎么写姚明外貌的。
根据学生所读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外貌描写的写法。
小结:抓住人物外形特征,可以是长相、穿着、身材等,按一定顺序来写,这就是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学生全班齐读。
随机板书:一、外貌描写:长相、穿着、身材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来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
3.先说后写。
出示班上同学照片。
师:她是叶老师班上的同学,名字叫小天。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说说小天的外貌特征。
提问个别同学来说说(点评时紧扣抓住了长相、穿着、身材等来说)。
说说身边熟悉的人的外貌特征。
师:刚才我们一起来说了小天的外貌特征,下面我们来说说身边熟悉的人。哪些是我们身边熟悉的人?你想说谁?
请同学们跟同桌交流一下,说说自己身边熟悉的人的外貌特征。
请一两个同学说说身边熟悉的人的外貌特征,点评他说了外貌的哪些方面,建议还可以说哪些方面。
(二)应用例子,先写外貌
师:刚刚我们跟同桌一起交流了我的身边熟悉的人的外貌特征,下面,我们试着把它写下来,请用3分钟的时间把它写好。
请学生展示。
师:描写外貌要抓住人物特点,善于发现这个人与众不同的地方,按一定顺序来写,这样使人看了不仅知道他(她)的模样,而且能留下深刻印象。要把身边熟悉的人写好,单单会写人物外貌还不足够,还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
(设计意图:善于从课堂说话和学生动笔情况,引导写作的方法要有一定顺序、要抓特点、要“五官参与”还要有情感体现等,才能让读者留下印象。)
(三)再用范例,完成事例。
1.范例欣赏,学写作。
我的姥姥
姥姥今年六十多岁了,银灰色的头发总是梳得整整齐齐。她个子很高,淡淡的眉毛底下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显得非常有精神。姥姥年纪大了,但仍非常关心她的家人。
记得有一年夏天,天气非常炎热,蚊子特别多。晚上我睡觉时,怎么也睡不踏实。姥姥看见了,就拿把扇子为我扇凉驱蚊。我不知不觉地睡着了,可早晨醒来却发现姥姥还在为我扇扇子。我心疼地对姥姥说:“您一晚上都没睡觉吗?您的身体怎么受得了?”姥姥笑笑说:“没关系!你白天还得上学,我可以白天睡啊。”看到姥姥有点发红的眼睛,我既感动又内疚。
这就是我的姥姥,一个关心体贴他人、慈祥的老人。等我长大了,我一定好好照顾她老人家。
欣赏范文,理解除了写姥姥的外貌特征外,还写了具体的一件事。
学生快速阅读,理解哪里写了姥姥的外貌特征,除了外貌特征,还写了什么?
小结:写人除了写好外貌特征外,还要抓住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过渡语:我们已经知道如何写好身边熟悉的人了,现在我们一起试试按照这样的方法来写一写。
2.动笔写一写。
课件出示写人的方法:
开头,介绍人物的外貌。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人物特点。
可以通过“有一次”“记得有一天”“有一回”等词语开头,用真实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写好一个结尾,交代和人物的美好感情。
3.学生写作。
4.展示交流。(机动,有时间可以展示)
(设计意图:明确写作的方法,不管是范例还是一些开头的提示语,对于三年级学生起步作文也是大有用处的,这样的设计学生比较容易找到写人的基本方法和下笔的思路,降低写作难度,让学生轻松作文。)
5.交流分享。
把自己的小作品读给爸妈听,请他们提修改意见。
张贴在班级宣传栏里,让大家欣赏和提建议。
(设计意图:良好的习作分享,能提高孩子对写作的兴趣和信心,对孩子的写作发展有着长远的意义。)
范例分析 第4篇
1、状语从句的应用特点
在这几年的高考状语从句应用中, 目的状语从句、让步状语从句等都是非常常见的句式, 通过对英语状语从句用法的深入分析, 可以更好的满足当下状语从句应用工作的需要。这涉及到英语状语从句的研究顺序、规律问题, 比如在研究方式状语从句模块中, 需要进行状语从句具体成分的分析, 在英语语句表达模块中, 状语从句是重要的应用模块, 其扮演了句中的形容词、副词或者整个语句, 其进行了条件、结果、目的、原因等的诠释, 状语从句可以进行这样的理解, 其是利用一个句子当作状语, 就是状语从句是整体句子形式的一种。通过对这一概念的分析, 更有助于状语从句用法的分析。
在状语从句应用模块中, 受到状语从句用法的限制, 其必然受到其基本特点的影响, 所谓的基本特点就是一般情境下, 复合句中的状语从句表现形式。通过对复合句应用形式的分析, 可以进行其应用规则的探讨, 其复合句主要由主句及其从句组成。在一般模块下, 状语从句需要进行连词的引导, 这就出现了主从复合句式中, 连词引导的句型为从句, 没有连词进行引导的句子当作主句。在高考题目考查模块中, 常见的是状语从句的连词性考查。为了满足该状语从句的分析需要, 进行其基本应用特点的分析是必要的。
2、不同种类状语从句的应用
通过对不同种类的状语从句的分析, 我们可以得知其引导状语从句的连词多种多样, 其种类非常的繁多, 并且在不同场景下其连词的含义的差异, 其意义及其功能也因此不同, 这需要进行不同状语从句的引导词的分析。在分析模块中, 要明确到状语从句种类的多样性, 要集中精力进行典型状语从句结构的分析。比如进行时间状语从句的分析, 在该模块的分析环节中, 需要明确表现时间状语从句的引导词, 比如as, while, whenever, after, before, till, since, once, as soon as, by the time等词语, 比如范例every time When I came into the office, the teachers were having a meeting。又如He started as soon as he received the news。Once you see him, you will never forget him。
在原因状语从句分析环节中, 其进行了具体原因及其理由的表示, 在应用场景中, 比较常见的从句连词是since, as, now that等, 在这些连词词组中, for表示因果关系时语气不如because强。需要明确的是由引导词应用的原因状语从句, 可以把该词组放在句首, 在该模块for不具备这一特点, 比如在以下例句中, Because it is raining heavily, we have to change our plan to go outing。现在下着这么大的雨, 我们不得不改变去郊游的计划。又如天气晴朗, 所以我们决定去爬山, As the weather was fine, we decided to climb up the mountain。She is loved by all for she is kind and pretty。由于她长得漂亮、人又好而深受大家喜欢。He is disappointed because he didn’t get the position。
通过对地点状语从句的分析, 可以得知其常见的引导词包括where, wherever等。通过对该模块的分析可以得知, 这两者的含义基本一样, 通过对比可以得知, 后者具备更强的语气性, 一般应用于书面语言。比如The university graduates are determined to go wherever they are needed most, 该范例的含义是那些大学毕业生们决心去最需要他们的地方。They are planting trees where there is plenty of water and sunlight. 他们在阳光雨水充分的地方植树。又如Where there is will, there is a way. 有志者事竟成。Sit wherever you like。Make a mark where you have a question。
在目的状语从句分析中, 比较常见的连词是so, so that, 这两个词的应用体现在不同的情景之中, 在其从句谓语中经常存在情态动词, 比如in order that等。又如以下范例Speak clearly, so that they may understand you。She has bought the book in order that she could follow the TV lessons。通过对结果状语从句的分析可以得知其表现了事态的进行结果, 通常主句是原因, 从句是结果。由so that, 从句谓语一般没有情态动词, so…that, such…that等引导。如:She was ill, so that she didn’t attend the meeting。通过对条件状语从句的分析, 可以得知该模块的从句分为不同的应用模块, 分别是真实性及其非真实性条件句的应用。在其条件状语从句应用中, 比较常见的引导词包括if, unless, soon as等, 比如范例If he is not in the office, he must be out for lunch。You may borrow the book so long as you keep it clean。又如So far as I know, he will be away for three months。
在让步状语从句应用中, 其需要进行however, whatever, nomatter who等词组的引导。在该类型状语从句应用模块中, 需要注意其让步状语从句的一般表现形式, 也就是倒装的形式。在方式状语从句应用模块中, 其需要进行as if, ather than等的引导。
二、状语从句应用的注意事项
为了更好的进行英语句子类型的分析, 进行状语从句的关键点的剖析是必要的。在其时间状语从句、让步状语从句等应用中, 应用于一般将来时的主句需要进行一般现在时的将来时态的表示, 比如例句We’ll go outing if it doesn’t rain tomorrow。这体现了这两种时态的不同形式的转换。
在有些时间、让步、方式等状语从句应用中, 若主句主句与从句主句保持一致性, 并且其从句的谓语又包含动词, 这就可以进行从句主语与be动词的省略, 比如例句When still a boy of ten, he had to work day and nigh, If asked you may come in。在上述模块应用过程中, 要进行不同从句的不同引导性的分析, 进行不同连词的应用, 这需要根据其句子结构及其句意展开分析。以where为例, 能引导多种从句。
三、结语
在英语语言应用模块中, 状语从句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与汉语状语存在的差异是比较大的, 这需要做好仔细的辨析工作, 抓住状语从句分析的关键点。
语专业, 学士学位, 2005年7月至今在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用。
摘要:在英语从句应用环节中, 针对状语从句的研究是重中之重, 该模块是英语语句的重要表现形式, 具体分为时间状语从句、比较状语从句、结果状语从句等, 这些从句是主句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英语状语从句状况的掌握, 实现其从句用法及其范例的分析, 这是该文中笔者所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英语状语从句,范例分析,目的状语,比较状语,句首,熟练掌握
参考文献
[1]张道真, 编著.张道真英语语法[M].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2002.
[2]肖典英.篇章语言学与英语写作教学——对大学生英语时间状语从句的使用的分析[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2005 (S2) .
党性分析报告个人范例(大全) 第5篇
我叫XX,男,现年XX岁,本科文化程度,自2007年7月到此刻一向在XXX公司工作,200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根据公司党委的要求,我认真学习了学习党的有关方针、政策,在思想认识上有所提高,并认真反思了自我在思想、工作、学习、廉洁等方面的状况,深感自我存在许多不足,现就自我存在的差距汇报如下:
一、思想方面
存在的问题:1、在思想、信念方面,自我缺乏职责意识和政治敏锐性,在实际工作中实践党的思想的自觉性不强。
2、思想理论学习不够深,有时顾忙于一些具体的工作,自觉学习不够,结果理论知识问题理解不透。
3、在思想观念上没有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很多只是想着完成自我的工作,没有想到帮忙大家工作做好工作。
原因:1、在日常工作当中,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党的思想的学习不深入,同时错误地认为实践就是学习,无须停下工作向书本学习,只要搞好工作就行了。
2、思想上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没有深刻的认识,惰性强,不思进取,不愿意挤出时间学习,即使有了时间,也静不下心来学,深入不进去,在专业理论知识上较狭窄,与本职有关的就学一点,也没能和实践相联系,没有开拓创新精神,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整改措施:1、在梦想、信念方面,要加强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文件的学习,提高党性修养,增强党性认识,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持共产主义的梦想信念不动摇。
2、提高对理论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具备较高的文化理论和专业技术理论知识,以后集中精力提高本职工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使自我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人员。
3、加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意识,不仅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多想办法如何能提高工作的效率。
二、工作方面
存在的问题:1、思考问题不够深入,工作方法不多。重点工作不够突出,工作成绩不够明显。
2、工作自律不强,表此刻:对待工作时严时松、不主动,没有长期不懈抓下去意识,只满足于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工作,对现实存在的问题能看的就看,没有主动查找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工作上遇到困难时,自我没有寻找对策想办法解决,常常等待领导安排,对待工作满足于过去,缺乏一股大胆管理的干劲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3、由于自我业务潜力不精,对自我的工作没有深刻的思考,其模范带头的党员应具有的职责难以履行。
原因:1、理论学习不够,虽然参加了分局的一些培训学习,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感到理论水平不高,对一些深层次的东西还不能从理论上予以把握,导致平时工作中思考不够深入。对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思考不多,创新不够。
2、对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管理方法单一,不思考工作方法和有控制手段,等出现问题才进行整改,造成工作处于被动局面。
整改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个性是加强马克思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习,不断改善自我的工作思维和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潜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自我的党性修养,树立创新意识。
2、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思维方式、改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把管理工作构成制度,执行制度中要对事不对人,保证制度在执行中的公正、公平、公开。
3、加强对工作的思考,努力提升自我对工作思考深度,努力履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学习方面:
存在的问题:1、理论学习不够,虽然参加了分局的一些培训学习,但理论水平不高,对一些深层次的东西不能准确把握,导致平时工作中思考不够深入,导致思考不多,创新不够。
2、对管理工作方法单一,不思考工作方法和有控制手段,没有及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的思考,只是针对问题找到答案。
3、没有在部门带头学习,没有履行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原因:1、对学习的重要好处认识不够深刻,遇到问题只是针对问题进行了学习,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对工作的深入思考少。
四、廉洁方面
存在的问题1、本人在廉洁方面检查原则,能够按照公司和分局的要求工作,认真参加公司和分局的培训。但未能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没有用自我明白的廉洁知识去影响周边的同事。
2、没有深入学习廉洁知识,以为只要自我能按程序工作就能够了,对廉洁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原因1、自我对廉洁教育学习不够,认识不深入,以为只要自我不犯廉洁问题就能够,没有认识到廉洁问题重要性。
整改措施:1、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改善自我的工作思维和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潜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自我的党性修养,树立创新意识。
2、从我做起加强学习,向同事宣传廉洁工作的资料,努力履行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五、努力方向:针对自身的问题和不足,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在党委的领导和指导下,我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八大精神,对照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标准要求和约束自我,认真整改;掌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知识和现代科技及业务知识,注重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二)转变作风,用心工作。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各项工作,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质量观念,这天能办的事不拖到明天,牢固树立抓大不放小、工作无小事的思想。这一周能办的事不拖到下一周,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任务;
(三)精神状态要适应形势的要求。工作热情、精神状态,不能安于现状,工作要用心主动,不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职责感。开创新的精神状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我,正确对待个人得失,不计名利,不讲条件,不图虚名,不事张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四)落实到实处。作为一名党员,业务分工不挑肥拣瘦,能多干的绝不推脱,能立即办的绝不拖拉,遇到事情多、工作忙时也能自觉加班加点,尊重领导、团结同志、自身体会到最大的提高是能使自我专下心来想问题、干工作、办事情,自觉把发挥党员模范作用的要求,变成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增强党性的过程。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说老实话,树立干部的形象,严守工作纪律和组织纪律,基本到达党章对党员的基本要求。
党性分析报告个人范例五篇【二】
**,男,**岁,**年*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办公室副主任。
自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我在注重搞好本职工作、不耽误时常工作的基础上,坚持参加办公室统一组织的学习和其他群众活动,坚持利用休息时间自学和作笔记,比较认真、系统和深入地分别学习了金钊主编和中共中央持续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的两本《持续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县委保先办编印的《学习资料摘编》及其他相关文件资料。
学习中,勤动笔、善动脑,先后作了三万余字的笔记,写了心得体会5篇。同时,对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严格检查,深刻认识自己在思想和作风方面存在的差距,深刻剖析自己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存在着的诸多亟待改善和解决的问题。透过查症结,找根源,注重在思想觉悟上有新的提高,在理论知识上有新的拓展,在指导工作上有新的突破,努力使自己在持续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不走过场,不搞花架子,以取得实质性的成效。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表现
(一)进取心弱化。以前总以“学而补拙,勤而促进”来告诫自己,一向坚持读书笔记写日记,不论长短、质量高低、优劣,每日总要有感而发或冷静反思。但是,到目标督查办任副主任后,总以为同自己的祖辈、文辈和周围同学相比,从一个农民的儿子走到这天这个地步,已是十分不容易了,也就应知足了,因此,思想上对自己要求不再严格,忘记了“活到老、学到老”的古训,忘记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以致业务知识贫乏,尤其经济工作方面的知识“书到用时方恨少”。
主要表现在:
一是学习兴趣不浓,自觉性不强。个性是因工作忙,参加学习时间少,自学也没有很好坚持。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不够、知晓不多、把握不准,更无从谈起。很好地掌握并利用它们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和实践,从而客观上放松了主观思想上的自我改造,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认识不深刻。新知识、新技术学习不多,新经验、新观点了解不多,对现今日新月异的社会,迅猛发展的科技认识不多,反应迟钝,以致观念陈旧,思想意识跟不上新的要求。自参加省委党校函授后,平时里看书的时间和参加面授的时间也未能很好保证。尽管经常想到就应加强学习,提高工作水平和潜力,还订了不少计划,却往往难以付诸实际行动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最终不了了之,即使学习,也只是对一些社会新闻更感兴趣。
二是业务工作思考不够,倒是打扑克多了,上网多了,沉缅于家庭事务多了。忘记了今日事今日毕,明日还有明日事,不情愿加班、牺牲一点休息时间完成这天就应完成的工作,打双扣、戴帽子却能够通宵达旦,乐此不疲。
三是沿袭自小的日记习惯被丢弃,每一天晚上睡觉前不再回想当天是否有任务没有完成,是否有经验值得总结,是否有教训就应记取,也很少再对明天或近段时间工作重心、学习重点等作出大体安排,提前想一想,只是盲目地跟着感觉走,无所预见,无所主动,被动应付,造成工作、学习、生活上好的经验、成绩无法持续和继续发扬,教训却常常相似,使自己更加无法长进,难有进步。
四是向领导和他人学习少。目标管理、督查和“评满”本是比较锻炼人的工作,经常接触领导,也经常接触社会最基层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能够知晓许多成功和失败的例子,学习机会很多。要处理不少的事,协调较多的关系,实际上也是学习提高的机会。但我白白浪费了好的时机。到目标办两年多,自己好像仍在原地踏步,没有一点长进,没有一点提高。
(二)参谋作用发挥欠佳。作为一名副职,自认为只要事情来了就做,领导安排了就干,服务于领导,也服从于领导安排,“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只要不出乱子、不捅漏子、不找岔子就是成绩,就是要求。不是经常去想就应怎样主动为领导服好务,主动为办公室群众和同志们服好务。工作仍然如故,明确要求的就做,未明确要求的也明白就应自己做的,缺乏热情,缺乏主动性。
在发挥督查工作职能、促进县委政府决策、部署和领导安排事项的落实上不主动;在以目标促工作、以工作定目标等方面没有好的推荐和方法。常常囿于以前的经验和办法,墨守陈规,生怕越雷池半步,谨小慎微,不敢有丝毫违背传统和遗训,缺乏创造性处理问题的潜力,以致一些本不复杂的小事也要惊动领导以致招来批评。作为目标管理和督查工作,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摸索和完善,工作制度还不很健全、工作方法还需改善,但一向无所创新,无甚建树,耽于领导指点我打点,领导安排我才动,缺少生气,缺失活力,缺乏创意。
(三)工作中有畏难情绪。目标管理、督查和评满工作往往都涉及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涉及干部及单位的好恶优劣评价问题,多数状况下,要么讲原则,要么讲人情,讲原则是领导要求的,也是得罪人的;讲人情能够不得罪人,但违背领导意愿也对推动工作不利。因此,在具体开展工作中,存在畏难情绪。主要表现在:工作中逗硬力度不够,怕得罪人;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时,在坚持原则还是讲人情两者之间有时举棋不定,没有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和着力点。
二、主要原因及分析
(一)理论修养不足。由于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更忽视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个性是邓小平理论的系统学习,对中特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理解不深、不透,缺乏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由于理论水平不高,导致在工作中不能较快地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潜力。
(二)党性修养不足。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头脑中的价值观念、利益观念出现了偏差。于是在具体工作中,在现实生活中,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放松了主观世界的改造,忽视了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没有真正地、时刻地把人民利益、国家利益、群众利益、全局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不是时常用领导满意不满意、群众高兴不高兴来检验工作,不是用“三个有利于”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而是片面强调个人得失,顾及自己的面子,没有用真实思想和行动回答好“入党为什么”、“人生价值是什么”等基本问题。
(三)宗旨修养不足。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如xx同志所说:务必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缩。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就应毫不含糊地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把党员的先进性一丝不苟地表现出来。但在实际工作、生活中,仍然存在着多劳就该多得,付出就就应收获的落后思想,忘记了奉献乃是自己职责本分之事。
(四)业务有待提高。常常为一点小成绩而沾沾自喜,却没有真切地看到与同事们、与领导的要求存在的较大差距。进办公室多年,写作潜力、组织协调潜力、演讲水平等无甚长进,业务潜力一向低水平徘徊,以致比较重大的活动、重要的事项领导不敢放心大胆交给自己去做、去办,只能做一些具体、琐碎的工作。然而,自己仍常在工作上只求过得过且过,在学习上只求一知半解,缺乏求知的热情,缺少前进的动力。
三、整改措施及努力方向
当前,最重要的是要扎实而深入地学习,要深刻理解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内涵,理解其精髓,把握基本要求,把握并善于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一以贯之。
(一)勤学习,切实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做到自学与函授相结合,坚持每一天自学、业余空余时间不放松,坚持参加函授学习,并作好笔记,写好体会。二是做到学习业务与学习政治理论相结合。不仅仅要掌握业务新知识,而且要系统地学习政治理论,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政治鉴别力,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个性是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行动,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自己、检验自己。三是做到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立足学以致用,以学习来促进工作,以实践来检查学习,运用所学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指导自己的工作,使之更上层楼。同时,要把日记习惯坚持下去,以使每一天有长进有收获。
(二)守法纪,始终做好“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热爱事业、珍惜岗位,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持续高度一致,与一切有损党的形象、有损国家利益、有损人民利益的行为作不懈的斗争。二是坚持“四不”,即不打着领导和单位的旗号谋取个人私利;不做违反法律法规和纪律的事;不讲、不做影响团结、有害全局、有损单位的话和事;不计较个人功名利禄。三是坚持恪守办公室各项优良传统和作风,恪守各项规章制度,在法纪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工作职责,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三)务实事,努力做到“三个保证”。一是保证按质按量、按时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不偷懒,不投机取巧,实实在在、一丝不苟地按照领导要求的去办,按职责要求去做,并且要有头有尾,有始有终,及时向领导汇报工作进展(完成)状况,使领导心中有数。二是竭力搞好目标管理、督查和“评满”工作,保证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和领导安排,讲原则、讲党性,在“逗硬”上动真格,在“落实”上下功夫。三是保证当好参谋。用心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思考问题,提前谋划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好各项工作,努力为县域经济的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党性分析报告个人范例五篇【三】
从3月24日我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转入党性分析,民主评议阶段后,按照局先进性领导组办公室和党支部对第二阶段的安排要求,我在广泛征求意见和开展谈心活动环节上积极主动,相继与分管领导、处室同事、有关部门人员、所在党支部的党员、部分职工群众、一些基层单位领导和同志进行了征求意见和谈心活动。在征求意见和谈心过程中,我向基层单位和机关一些同志送出了《个人征求意见表》15份,先后与2xxxx人进行了一对一和多人在一起的谈心和征求意见,通过基层提、群众评、组织点、互相帮、党员互谈、上下交谈、征得意见有6条。在深入学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两个务必”中,对照《党章》“八条要求”、《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六个坚持”、我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提出的具体要求,在认真进行梳理中,结合思想工作实际,与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相对照,自己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我认为党员同志们和职工群众以及基层单位的领导都是从关心、帮助的角度提出的这些意见和建议,确实提到了实质上,对今后的工作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和指导作用,我虚心诚恳地接受,并在内心深处对同志们关心和帮助表示深刻感谢。这些意见和建议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改正。
通过认真回顾自已近年来在工作、生活中的表现,切实感觉到与党员先进性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有必要进行认真查摆自己在党性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不足,并剖析根源,找准原因,明确今后的整改方向,以便更好地发挥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下面就自身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产生的根源做一深刻剖析。不象、不深、不实之处,请党组织和党员同志们予以指正。
一、存在的问题,存在问题的具体表现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1、政治理论学习的自觉性不强,运用理论去指导实际工作不够。
具体表现为:一是自觉主动抽时间学习不够。除参加机关党委和党支部组织学习及党校省直分校短期集中学习外,平时自己很少能自觉主动地抽出时间学习政治理论方面的书籍。二是学习的深度不足。没有在理论研究上下功夫,学习中集中通读文章、听辅导报告,看报纸和电视新闻较多,认真坐下来研究原著少,虽然在学习中有时也写一些心得笔记,但是真正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写体会心得笔记不多。三是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理论去指导工作上有差距,缺乏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去指导、分析、解决面临的实际工作问题的具体能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际应用脱钩,没有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使学习变得形式化、教条化。所以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不善于从政治的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缺少一种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危机感。认识事物只停留在表面,未看本质,对事物的理解不深刻、不全面。有时候认识事物带有盲目性。
如在看待社会上一些腐败现象时,每当看到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在做报道一些掌握实权的领导贪污、腐败时,只是在看的时候激动、愤慨,看完后,所有的激动也就灰飞烟灭了,没有一种切肤之痛的感觉。四是由于政治理论学习不够,表现在理想信念上,虽然也有坚定的信念和信心,但是只限于口头上,缺乏一种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的具体行动意识。
分析原因:平时虽然也学习一些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但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思考,只从字面上理解毛泽东思想,没有深刻认识其思想的精髓,对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解的不深,不透。自觉学习的主动性不够,认为政治理论学习是虚的东西,没有真正认识到政治理论学习是武装头脑,坚定信念,净化心灵,指挥行动的重要法宝。
2、专业业务知识掌握得不深不全,工作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具体表现为:一是虽然有时候也学习点业务专业知识,但有些实用主义的思想,急用先学,存在时紧时松的现象,造成学习的内容不系统,不全面,不广泛,不深刻。二是在纪检业务知识方面,对法律知识和各项条规知之甚少。三是对市场经济、WTO知识学的比较少,使自己对新知识、新理论掌握不多,了解不深。四是在工作中缺乏新思维,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认识不够准确,把握不住发展的必然规律。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有时把握不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不住问题的实质和根本。
分析原因:说明自己在钻研业务上有惰性,还缺乏“挤”和“钻”的刻苦精神,缺乏深学苦读的恒心忍劲,缺乏市场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缺乏把钻研业务当作一种责任、一种境界的自觉行动。缺乏掌握先进的知识也是发挥先进性具体表现的思想认识。有一种满足于现有水平的思想,对纪检监察工作是一个专业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它涉及到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许多知识,特别是在维护党的形象和党员权益以及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中,更需要有极高的准确性,需要有较深的专业业务知识和丰富的相关知识等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3、敬业精神尚可,但工作主动性不足。
具体表现为:一是过去我在工作中的开拓创新的意识和专研好胜的精神,在现在的工作中少了一些,多了些因循守旧,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的习性。也多了一些自己感觉到是事倍功半的东西。二是对纪检工作只限于宣传、上传下达有关文件精神和听领导的安排,而在具体工作中如何结合本单位实际进行开拓创新,搞出特色上,没有自己的工作创新思路。
分析原因:就是责任心,责任意识不够强。认为自己工作3xxxx年了,有时产生松口气、想歇歇的念头,致使工作有时不够深入,满足于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满足于面上不出问题,创新意识淡化,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应该说,我也是一个有抱负的人。这种抱负不是追求政治仕途,而是对所忠爱事业的追求和奉献。尽管自己年龄不算很大,在地勘单位工作时间不是很长,在接触了地勘单位的实际和身边的一些人和事,我为之也激动和兴奋过,也想象地勘人一样做出一番业绩。但是随着地勘单位属地化的进程,看到国家大的改革发展趋势时和地勘单位直面走向企业的未来,结合社会上一些不合适宜的现象,自己对一些事物也降低了新鲜感,对地勘单位的发展前途也多了几分不安。加之,前几年自已身体不是太好,对工作的钻研精神和在新的工作岗位争强好胜的激情少些了。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少了几分拚搏多了几分安逸。
4、与同志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不够。
具体表现为:一是在工作上有时候和处室的同志之间相互通气不够,相互不甚了解各自所做工作的具体情况,或者是了解不多。这样一来,就使得同志之间产生了误解,尤其是在涉及到为基层工作的一些事情,由于不清楚各自工作安排情况,所以不好帮忙,给基层的办事人员带来一些不便。二是在生活小事上,好认死理,爱钻牛角尖,使个别同志认为自己不好接触。三是对自己有过误解的同志,自己也没有主动的去解释,去沟通。有时候还因一些琐碎小事和个别同志过发生争执,使自己在机关职工中间的威信受到影响。
分析原因:就是自己思想不够成熟,遇事欠考虑,为人做事不讲究方式方法。平时了解关心同志做的不够,存在自以为是的思想认识,而忽视了与同志之间的感情交流和思想沟通,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
5、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少,服务基层,指导帮助不够。
具体表现为:一是在结合基层单位纪检监察工作如何能服务好地勘经济的发展上想的不多。二是在日常工作中,对基层单位无关自己工作以外的事过问很少,关心少,对基层单位在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实际困难,没有出主意想办法去帮助解决。三是对对基层职工的疾苦关心不够。如在改革发展中对基层单位出现的生活困难职工,没有站在稳定大局的角度去深入他们中间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生活状况,反映他们的要求,提出自己的建议。
分析原因:就是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也有怕给自己带来不必要麻烦的思想。所以深入基层不多,也导致了在工作上为基层着想,关心基层不够;也出现了心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思想意识较弱,为群众想的少,做的少;从另一方面分析自己服务基层也缺乏真功夫。久面久之,无意中就从思想上忽视了群众,忽视群众的主体地位,忽视了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也说明自己与基层缺乏真感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强。
6、关心全局发展不够,缺乏为局领导出谋划策,提建设性意见的主动性。
具体表现为:一是有时候下基层了解情况,也只限于自己的工作范围之内的事,对全局发展的大事问的少,回到机关向领导汇报不够。二是近年来,局领导倡导机关干部职工提合理化建议时,自己不够主动,也没提出好的和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分析原因:自己存在不求锐意进取,但求维持现状的思想,缺乏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总认为考虑全局发展的事情是局领导的事,自己关心不关心都无关紧要。也存在这方面不应该是自己考虑的问题的错误认识。对全局发展的大事,就是关系我们每个职工利益的根本大事认识不清,不为大局着想,就不可能主动做好本职工作的思想认识不够。我们常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那么地勘兴亡,对每个职工也同样有责,做为一名党员更应该首当其冲。
二、整改措施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通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要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努力克服自己存在的不足,要按照党章和“六个坚持”及我局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来审视自己,规范自己,严格要求自己。
一是要树立刻苦学习的精神,努力改造主观和客观世界。政治上的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判断是非的具体标准。就能在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于一个普通党员来说,就是要坚定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坚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任何时候都不动摇,并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努力实践。具体到实际工作上,就要把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局党委的总体安排部署上,全局经济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来,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局党委制定的方针、政策和各项具体的工作决策,立足本职岗位,为发展地勘经济作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严格遵守党的各项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要切实地把理论学习作为自己的第一需要。学习理论,要与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克服“两张皮”的现象,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局改革发展中显现的突出问题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与发展,做到理论与实际、主观与客观的真正统一,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客观世界。
二是要不断掌握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特别是要掌握从事纪检工作需要的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不断改进工作手段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质量。要积极钻研业务知识,不断增强新形势下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实际能力,尤其是要对党内法规条文、国家的法律知识多学一些,贯彻落实好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在查办案件上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努力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切实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三是要坚持和发扬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与革命气节。坚持真理,反对封建迷信和反动谬论,坚持原则,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同不良现象和行为作斗争,发扬老地质队伍的“三光荣”传统,牢记“两个务必”,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助人为乐,自觉抵制资产阶级极端的利已主义思想和腐朽的拜金主义思想的侵蚀,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经得起考验。同时要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多与同志们交流,多沟通,多关心同志。要善于和自己有不同意见,或者说是有误解的同志多谈心,多了解,多体谅。要严于律已,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要宽以待人,常为多予之举,常系天下之忧,常做宽容之事,以自己的表率作用,把一切能促进团结、争取进步的力量都凝聚起来,达到增进友谊,促进工作的目的。
四是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正当利益与不正当利益、奉献和索取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是在获得自己正当利益的时候,绝不能损害集体的、职工群众的利益,另一方面,更应该立足本职多作贡献。古人尚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广胸怀,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共产党员,更应该有多为地勘事业发展出谋划策的积极态度,多为职工群众谋利益的真心实意。所以,在今后工作中我要努力做到想为职工群众所想,急为职工群众所急,尽自己的所能帮助周围的职工群众,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为基层单位服务好,并在服务中,注意自己的服务方式和服务态度。以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把最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把关心职工群众的工作做好、做深、做细、做实,让党放心,让职工群众满意。为地勘队伍的发展做贡献,为社会做贡献,为人民服务,将是我不断追求的人生价值。
五是要坚持解放思想,胸怀全局,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创新,锐意进取。就是要通过实践,从大局出发,结合实际,实现学习方式创新、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手段创新、工作机制创新,最终实现工作成效的不断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深入基层,要集思广益,不仅要善于采纳广大职工群众对纪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而且还要了解基层广大职工群众对全局发展的好意见和合理建议。要善于发现新问题,积极探索新情况,不断总结新经验,解决在工作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为作好全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我局纪检工作的开拓创新,为全局的经济发展尽最大的努力,做一个新时期先进的共产党员。
党性分析报告个人范例五篇【四】
我于xx年xx月参加工作,xx年xx月入党。现任xx公司党委书记。自持续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我作为公司党委第一负责人,坚持落实“一岗双责”,按公司党委整体计划认真组织运行和落实。
我用心参加党委中心组群众学习和党支部群众活动,在学习教育阶段,自我系统地学习了党中心、x省委、治理局党委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和十六大文献、党章、持续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等材料,做好了学习记录、撰写了心得体会。透过学习,提高了对“持续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极端重要性的熟悉,触动了灵魂,激活了思想,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党性观念、党性修养进一步得到了升华。进入分析评议阶段后,根据同道们提出的意见和推荐,个性是党组织反馈意见后,自我又重新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分析,对个人存在题目的原因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剖析,以期到达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和增强党性的目的。
一、存在的主要题目
按照持续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要求,遵循“五对照”的原则,认真回顾和深刻反思自我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查摆自身存在的题目和差距,我以为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理论学习上与把握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实际要求相比有差距。自查报告
一是自我身为党委书记,抓各级班子群众学习力度不够大。有时碍于情面,请假制度、补课制度没有很好落实;有时工作繁忙,群众学习在资料上、时间上有所松动。二是个人在理论联系实际上结合不够好。学也学了,记也记了,但用在实际工作中就感到不很得心应手,学习的计划性和针对性不是很强。三是个人专题学习不很突出。一般通读多,重点精读少,对理论的钻研还不够深、不够细。四是个人对新技术、新知识学习不够系统。由于工作压力大、应酬多,自我对经营治理新方法、专业新工艺、网络信息新技术等的学习存在必须差距,跟不上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突飞猛进的形势。
2、思想解放的速度与程度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新要求相比有差距。
一是抓班子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力度不够,党政领导班子对研究、构建公司长远发展蓝图,在思想观念上预备不充分。二是个人有时对治理局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在熟悉和理解上还有局限性,在用全新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去做开创性的工作中,有时自我的创造性发挥得不够好。三是个人敢想、敢闯、敢冒的气势还不够大,尤其对新形势下的改革工作,由于稳定工作的压力,总是怕搞偏了、搞快了、搞早了,求稳怕乱的思想有时存在,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实践中,有时思考本单位的利益多,思考治理局的利益较少,在必须程度上束缚了思想,影响了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
3、工作作风上与务实、勤政、高效的内在要求相比有差距。
一是抓班子群众工作作风有待于进一步强化。主要是工作谋划多、布置多、文件多、会议多,抓落实的力度不够。二是自我深入基层不够多。作为公司党政主要领导,由于工作头绪多、事务性应酬多,自我确实存在深入基层不够的题目,到三科级单位调研的时间多,沉入基层调研的时间少;在办公室听取汇报多,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少。三是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固然自我明白的职工群众中热门、难点题目都能够妥善解决,但还有一部分题目和职工群众的实际困难等待解决。
4、工作潜力与局党委提出的“负职责、有潜力、大作为”的要求相比有差距。自查报告范文
党的十六大对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提出了“五个潜力”的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对全党加强执政潜力提出“五个方面的潜力”要求,局党委在思想作风建设年中又提出了“负职责、有潜力、大作为”的具体要求。对照这些要求,联系公司发展实际,自我在分析判定潜力、科学决策潜力、市场应变潜力、经营治理潜力和协调处理潜力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或差距,有待于在学习、实践、锻炼中进一步提高。
5、在抓制度建设上与构成的要求有差距。
一是抓班子执行制度方面有欠缺。有时一些重大题目没有按规定纳入群众议程程序和决策机制。二是个人对干部治理存在失之于宽的现象。自我固然十分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格执行和倡导了“约法三章”、“三权分离”的制度,但有时怕管严了“有伤感情或碍于面子”,存在治理上严格要求不够、监管不到位的题目。三是在班子团结方面固然提出了“五会、六要”等一系列规范化要求,对班子团结讲得多、要求多,但在严厉批评个别班子成员方面做得还不够好。
二、原因分析
上述题目的存在是表面的,但题目的实质是深层次的。有客观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主观因素造成的。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没有妥善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在工作繁忙、事务繁杂、身心疲惫的状况下,自我在思想上对学习有所放松。学习和思考结合不够,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上下的功夫不深。
2、思想观念的提高速度跟不上时代快速发展的速度,思维方式多样化的程度与事业发展的要求还有必须差距。主要是自我旧的思维模式在作怪。我以为,意识形态的东西,固然摸不到看不见,但对世界观的改造和事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有时工作不够深入,深入基层少、密切联系群众不够。群众是聪明和气力的源泉。我时常告诫自我,要为群众多办实事,多做好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环境的不断变化,接触基层的机会少了,群众的呼声听得少了。自我布置任务、了解工作,多数都是透过分管领导或有关部分领导进行的,和下属、普通群众交流谈心较少。有时也有一种思想,觉得作为书记就要抓一些关系全局发展的大事,这才是从根本上为群众办实事,具体的事情就让下边的人办。这就造成深入基层和群众少,亲身解决的题目少。工作中有时存在急躁情绪,自我主观上要求提高,总是期望把工作尽快尽好完成,但有时使得工作质量不够高。
4、对照新形势、新任务,综合素质和复合潜力有待于提高。工作压力大、工作任务重时,有时放松了对自我更高的要求。应对新的事物、新的形势,自我学习、研究得不够透彻,在把握规律、认清本质方面做得不够好,制约了自身综合素质和复合潜力的迅速提高。
党性分析报告个人范例五篇【五】
从高中到大学,我一直延续着对哲学的热爱,因此也涉猎了不少哲学方面的书籍。接触马克思主义当然要从高中开始算起,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结合我国实情与后来形成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接踵而至进入我的思想领域。虽无甚解,但思想的每一次碰撞都好比与伟人之间的一场灵魂对话。
大范围的空谈马克思主义是没有多大益处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源自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践相结合的历史壮举。概括来说,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党史。党的辉煌历史是一部血泪坎坷但可歌可泣的成功史,党的领导造就了新中国,开创了如今一片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党的精神和宗旨直指广大劳动人民,从而有了一直延续至今的“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利益论。也正是几代党员人孜孜不倦的“为人民服务”,塑造了中国共产党在我们心中的崇高形象。我信仰马克思主义,所以我热爱中国共产党,我渴望着能更早的加入这个光荣的集体。
仅仅有满腔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我深知自己在思想理论基础方面还十分欠缺,但我也从未停下追求马克思主义、追求真理的脚步。党的历史还需要我更加深入的去研习。组织的每一次教育都是一次极好的提高自我的机会。除此之外,我也已经计划好每周固定支配时间再学习,以更快更扎实地提高我的理论水平。
当然,扎实的理论知识最终还是要投入实践才能收到实效。因此,我也从未忘记如何学以致用,如何在生活、在学习中发挥一名预备党员应有的光和热。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至今我仍不能十分熟练地去践行党员的某些责任和义务。在此,我做深刻的自我检讨和批评。党员首先应是一个普通的群众,一名普通的群众中都不普通的有着优良品德的积极分子。当我看到某些党员在一些很小的事情上斤斤计较、任性而为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我们有许多的党员同志还没有形成坚实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当然,也包括我在内,仍亟需提高。这样的组织是不能在群众中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的。
中国范例“惊艳”里约峰会 第6篇
站在世界银行副行长蕾切尔,哥斯达黎加、丹麦和加纳三国的环保部长之间,马忠玉的东方面脸孔让人印象深刻。伴随着他娴熟的英语演讲以及和其他发言者间不时地互动,在场的听众很快就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宁夏模式的探讨之中。
作为此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里约+20”峰会)高层论坛参与者中,唯一的一名地方政府官员,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政府研究室主任马忠玉讲述的故事获得了最高的“人气”。而在分析这一案例时,在过去几天早已被“绿色经济”割裂开-来的两大阵营也少有地放下了争吵。
世界银行副行长蕾切尔赞扬说,宁夏的经验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这说明,绿色发展的模式并不是唯一的,绿色经济也有机会在各个阵营之中找到一种均衡的可能。
面对外国同行的肯定,以及场内听众感兴趣地追问,马忠玉从容而淡定。因为就在3天前,他刚刚应联合国环境署邀请,在另一个高层论坛上讲述了宁夏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现场的听众同样十分感兴趣。”
马忠玉表示,由于过去10年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绩,“中国经验”是本次峰会上各方争相了解的内容。马忠玉表示,来自于宁夏的诸多案例,比如百万人口大移民,在欧洲、非洲相当于移民一个国家;比如说宁夏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新能源发展速度如此之快都让各国代表感到惊奇。
“期间不少代表询问我们做到这一切的秘诀是什么,”马忠玉说,“我的回应很简单,那就是政府的引导与支持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也正是如此,本次里约峰会上,中国代表团就显得底气十足。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表示,中国用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和人均仅有世界平均水平28%的水资源,养活了超过世界20%的人口。与此同时,中国是世界上可再生能源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其森林覆盖率由1990年的12.98%上升到2010年的20.36%,荒漠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10400平方公里扭转为年均净减少2491平方公里。
“1992年里约环发大会召开至今20年来,破坏臭氧层的氟利昂几被淘汰,全国范围大规模的落后产能淘汰强度不断增大,汽车尾气排放受到限制,可再生能源开发方兴未艾……从‘无车日’到‘限塑令’再到‘地球一小时’,‘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节能目标,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累计下降19.1%,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碳14.6亿吨以上,还有很多计划外的环保行动在普及。中国完成的这些成就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无法达到的。”马忠玉说。
国际合作遇瓶颈:绿色经济寻找另一种可能
作为全体人类的共同目标,可持续发展需要各个国家的共同努力,但遗憾的是,南北阵营间的巨大分歧,却让本应携手前行的人类被隔在了巨大沟壑的两端。
本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期间,南北双方的分歧得到进一步凸显。在筹备阶段,发达国家以金融危机为由推脱历史责任、要求从会议文本中删除“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等做法,遭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强烈抵制;而发展中国家对“绿色经济”成为贸易“壁垒”和压缩其发展空间“武器”的防范,也引起了想要弱化技术转让责任,强化知识产权问题的发达国家的不满。直到各国元首即将到达里约的前两天,最终的承诺文件中都还有近80%的内容存在争议。
对此马忠玉表示,1992年发达国家承诺的支持发展中国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转让、资金援助。这种承诺在起初有一定的支持,后来基本没有,所以,发达国家在支持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上出现了倒退。
马忠玉强调,第66届联大主席纳赛尔在本次大会的讲话中说,必须通过发展合作帮助贫穷国家落实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机制。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不能成为逃避发展合作承诺的借口,发展合作必须推广和加深,并在发展援助的基础上走得更远。
除了援助义务的履行之外,对于环保和脱贫如何具备优先级也是南北双方争论的焦点。
马忠玉分析说,发达国家之所以曾经坚持环境至上,即环境保护是绝对的,经济发展是次要的。其中有一个前提,因为他们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一个较高层次,而且他们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到了后工业化时代。所以他们在一个相对较高平台上不需要做基础建设的投资,于是他们觉得就环境来谈保护环境,他们有资本。
但是,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要把环境与发展相结合,例如目前中国的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只是全世界平均水平的53%,还有1.22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中国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但在这个阶段中国碰到的问题是发达国家在两三百年发展过程中碰到问题的集中显现,所以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方面的压力也非常大。解决贫困问题与保护环境对中国可持续发展同样重要。很多西方国家对此缺乏切身的认识。
本次峰会上,南北双方对于环保和减贫优先序列的分歧在“绿色经济”的议题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在马忠玉看来,真正的“绿色经济”一定要实现两个目标,第一,环境的可持续性;第二,要解决贫困问题。他表示,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发展中国家的人,还有十几亿人消费不超过1.25美元的人,处于贫困状态,只谈环境问题而不解决这部分人的贫困问题,不具有广泛的意义。因此,宁夏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可以说是当今世界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典范,具有非常广泛的代表意义。
不过,马忠玉也指出,自1992年在里约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20年以来,全世界有6.6亿贫困人口脱贫,收入水平也大大增加。但是这种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资源效率低下,发展很不平衡,这种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也就是说,脱贫发展过程本身也要可持续。如何把脱贫和绿色相结合,恰恰是马忠玉在向世界介绍“宁夏模式”时所试图说明的问题。
“沿黄城市群”经验:政府市场双管齐下发挥作用
在宁夏,共有10个城市沿黄河而建,这些城市共拥有宁夏57%的人口、43%的土地,聚集了80%以上的产业,创造了90%以上的宁夏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在此次里约峰会上已引起多方关注的“沿黄城市群”的建设是宁夏方面意在打破行政区划,统一发展的大战略考虑。
马忠玉介绍说,从环境的可持续性角度讲,宁夏利用沿黄经济区发展沿黄城市群,能全面推进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建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新型工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聚集区。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步伐,将沿黄城市群建成集聚中南部地区贫困人口和农村人口转移就业的大平台,促进农村人口和中南部山区贫困人口向沿黄经济区聚集。
他指出,沿黄经济区是国家级重点开发区,是宁夏发展的核心所在,集中了宁夏90%以上GDP以及94%以上的财政收入,未来在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下,要解决好污染总量控制问题,同时通过生态移民与扶贫攻坚解决好中南部地区的人口超载与生态退化问题。
从扶贫攻坚的角度讲,宁夏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将那些生活居住在不适宜生存与发展地方的贫困群众搬出来。过去30年宁夏共搬迁66万贫困人口,实践证明他们的生活水平在搬迁后得到了极大改善。“十二五”期间宁夏计划再搬迁35万贫困人口,争取到2020年前彻底解决宁夏的贫困问题,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
对于宁夏的努力,世界银行副行长蕾切尔赞赏说,宁夏提供的经验表明,绿色发展可以成为一种既能够在环境上可持续,同时能够满足贫困人口与脆弱群体需求的发展。
马忠玉表示,作为欠发达地区,宁夏在沿黄城市群和新能源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政府的引导与支持发挥的关键性作用。未来,在积极运用行政机制保护环境基础上,宁夏还将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保护环境。
文章操纵成功之范例 第7篇
《史记、鲁仲连列传》记载了鲁仲连阻止赵国奉秦为帝的事情经过。赵孝成王八年 (公元前258年) , 秦军包围赵国都城邯郸。魏王派辛垣衍劝说赵王奉秦为帝。齐国高士鲁仲连为阻止其事而见平原君, 但平原君却只反复说“胜也何敢言事”, 于是, 鲁仲连便责备他说:“始吾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 吾乃今然后知君非天下之贤公子也。前句的肯定, 是为一纵, 为否定他作铺垫;后句的否定, 是为一擒, 突出表现了鲁仲连对平原君名实相乖的惋惜, 遗憾和失望的感情。”
接着, 鲁仲连会见辛垣衍。辛为了让鲁少碍事, 赶快离开邯郸, 便对他说:“吾视居此围城中者, 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今吾视先生之玉貌, 非有求于平原君者也。曷为久居此城之中而不去也?”前句为纵, 捧他一下, 然后劝他走, 是为擒。一纵一擒, 欲擒故纵。在说服辛垣衍的过程中, 鲁仲连说, 他要使梁国支援赵国。辛问:“先生要能使助之耶?”鲁答:“梁未睹秦称帝之害故也。使梁睹秦称帝之害, 则必助赵矣。”前句为纵, 说梁不助赵的原因, 后句为擒, 说明梁必助赵的道理。
最终, 辛被鲁说服。辛再拜谢曰:“始以先生为庸人, 吾乃今日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 吾请去, 不敢复言帝秦。”前句称庸人为抑, 后句称天下之士为扬, 先抑后扬, 欲扬先抑。
陆氏评论, 言之成理。但是, 钱钟书先生却指出:陆评“殊非本之论, 此节佳文, 悉取之《赵策》三, 个法操纵, 一仍旧贯, 未可归功司马迁。”这就是说, 陆以恬表扬对了事, 但表扬错了人, 因为, 司马迁不是这篇文章的原创者。
接着, 钱先生指出, “经传中句法操纵, 所见无过《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宋人及楚人平一篇。左、马书中无其伦也。” (《管锥编史记会注考证》第三二则) 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 其句法操纵让《左传》、《史记》都无法企及呢?现将此文摘引如下, 稍加评点, 以见其妙。
《春秋》经文:宣公十五年, 夏, 五月, 宋人与楚人平。
《公羊传》文共24句话, 写了两个场面, 为了突出其操纵方法, 我们将它对照排列。
(1) 庄王围宋。 (2) 军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 将去而归尔。 (按 (1) (2) 句写出了事件发生的背景。)
(2) 于是使司马子反乘堙而窥宋城。 (4) 宋华元亦乘堙而出见之。[按]双方都处于困境, 所以同时派人登高探视对方虚实。 (5) 司马子反曰:“子之国何如?” (6) 华元曰:“惫矣。” (7) 曰:“何如?” (8) 曰:“易子而食, 析骸而炊之。” (9) 司马子反曰:“嘻, 甚于惫。虽然, 我闻之也, 围者, 钳马而秣之, 使肥者应客, 是何子之情也。” (10) 华元曰:“吾闻之, 君子见人之厄而矜之, 小人见人之厄而幸之。吾见子之君子也, 是以告情以子也。 (11) ”司马子反曰:“诺, 勉之矣。吾军亦有七日之粮尔, 尽此不胜, 将去而归尔。” (按以上为第一个场面, 写楚国司马子反与宋国华元的对话。) (6) (8) 两句, 华元说宋军困难情况是为一紧, (11) 句, 司马说楚军亦只有七日之粮是为一松。原来, 对峙的两军情况相当, 这是此次战争不战而和的根本原因。其中, (9) 句司马问华元何以告以真情为一紧, (10) 句华元回答, 是因为视子反为君子之故, 是为一松。敌对双方找到共同和相通之处。这又为此次战争不战而和提供了人事方面的原因。 (12) 揖之而去, 反于庄王。
(按 (12) 句为两个场面之间的过渡句, 下面是司马子反和楚庄王的对话。)
(13) 庄王曰:“何如?” (14) 司马子反曰:“惫矣。”
(15) 曰:“何如?” (16) 曰:“易子而食, 析骸而炊之。”
(17) 庄王曰:“嘻, 甚惫矣。虽然, 吾今取此, 然后而归尔。”
(18) 司马子反曰:“不可, 臣已告知矣, 军有七日之粮尔。”
(19) 庄王怒曰:“吾使子往视之, 了曷为告之?”
(20) 司马子反曰:“以区区之宋, 犹有不欺人之臣, 何以楚而无乎, 是以告之也。”
(21) 庄王曰:“诺, 舍而止, 虽然, 吾犹取此然后归尔。”
(22) 司马子反曰:“然则, 君请处于此, 臣请归尔。”
(23) 庄王曰:“子去我而归, 吾孰与处于此, 吾亦从子而归尔。”
(按以上为第二个场面。) (14) (16) 句为司马子反回报探听到的宋军的情况。 (17) 句为一紧, 庄王仍要夺取宋国。 (18) 句为一松, 司马说我已经告诉对方, 我军只有七天粮了。 (19) 句, 庄王质问司马为何泄密, 是为一紧。 (20) 句, 司马答之以“不欺”, 是为一松。 (21) 句, 楚庄王仍然要取宋, 是为一张。 (22) 句司马说, 你打就自己打, 我要走, 是为一弛。 (23) 句, 庄王无奈, 只好不打了, 最后松弛下来。
可以看出, 楚国君臣之间的对话, 双方一来一往, 针锋相对, 互不退让, 三紧四松, 三张四弛, 极尽操纵、擒放之能事。难怪钱先生说它是左马书中无与伦比者。
(24) 引师而去之。
(按 (24) 句写事情的结局, 与文章开头相呼应, 使事情有始有终, 让文章臻于完整, 并点明题目:宋人与楚人平。)
后世文章中, 因为操纵擒放巧妙而为人称道的有《水浒传》第十九回《林冲水寨大并火, 晁盖梁山小夺泊》。
这段文章可分四个层次:晁盖上山, 宋冲来访, 火并王伦, 巧排座次。在这四个层次中, 行文都巧妙地使用了操纵、擒放的方法, 使情节张弛有致, 松紧适度, 抑扬互补, 取得一波三折、摇曳多姿的良好效果。
先看第一层, 晁盖等人投奔梁山泊, 受到了朱贵的热情欢迎。他“慌忙迎接”、“大喜”“杀羊管待”, 因为他把晁等当成了“入伙”的新人。这令人感到松弛而愉快。
然而, 一登山寨, 王伦便存心不纳, 当晁说“甘心与头领帐下做一小卒”时, 王伦便说“再有计议”, 并且将他们安排在关下“客馆”安歇。这就立即使势态紧张起来。
吴用识破了王伦的心思, 但他同时又看出了林冲的“不平之气”和“顾盼之心”, 这就从危机中看出了希望, 从紧张中透出轻松来。
第二层, 林冲来访, 它为吴用突施“略放片言, 教他本寨自相火并”的“妙策良谋”提供了机会。且看吴用等人如何使用三寸不烂之舌, 挑动各唆使林冲火并王伦。其中有六个回合。
第一个回合;吴用感谢林冲的“恩赐”, 而林冲却说因为“不在其位”而“有失恭敬”, 一松一紧, 一纵一擒, 收到了增强林冲不满情绪的效果。接着, 吴用再谢, 并强调他们已经看出了林冲对他们的“错爱之心, 顾盼之意”, 把他与王伦区别开来, 对立起来。客客气气之中, 暗含着挑拨离间之杀机, 是谓外松内紧。
第二回合;晁盖接替吴用, 轮番上阵, 继续向林冲发起心理攻势, 晁盖先说, 久闻大名, 今日幸会。轻松的套话之中却大有深意。久闻的是东京十万禁军教头的大名, 今日幸会的却是寄人篱下的绿林好汉, 逼着林冲“忆甜思苦”, 说出今日“不得遂平生之愿”的不平不满的话来。晁盖再次“深情厚意”。进一步缩小矩离, 拉拢关系, 并巩固林冲的不满怨恨的心理。
第三回合。吴用转换话题, 从另一方迂回进攻。从轻松叙旧谈往开始, 进而提出“不知谁荐头领上山”的问题, 引出柴大官人, 最后图穷匕见, 明目张胆地挑拨离间。“非是吴用过称, 理合王伦让这第一位头领坐, 此天下之公伦, 也不辜负了柴大官之书信”。简直是直接鼓动林冲告反夺权。
经吴用一激, 林冲便大诉其苦。现在他不但由坐不上第一把交椅, 竟然“去住无门”地埋怨王伦“心术不定”, “难以相聚”, 大有你死我活, 不共戴天之势。
在吴用貌似轻松言语的挑动之下, 林冲固有的不满情绪逐渐膨胀起来, 慢慢接近了爆炸的临界点。
第四回合。吴用先表彰王伦“一团各气”似乎为之一松, 引诱林冲揭穿王伦“妒贤嫉能”、“不肯相留”晁等之真象。情势为之一紫。
第五回合。吴用顺水推舟, 声言“自投别处”。似乎是“此处不留爷, 自有留爷处”。故意示弱, 以激林冲。果然, 林冲上钩了, 马上立下保证:“林冲自有分说”, “尽在林冲身上”。吴用的计谋在这一松一紧之中, 逐步实施着。
第六回合。吴用深怕林冲决心不大, 临阵变卦, 于是, 再次上昆螺丝, 加大保险系数。他说, “头领为我兄弟面上, 倒数头领与旧弟兄分颜。若是可容光焕发即容光焕发, 不可容光焕发时, 小生等登时告退。”这是典型的以退为进。这表面示弱示退的语句中, 含有两面三刀个硬骨头, 一是你还承认王伦是你的弟兄“如果承认, 那怎能火合。二是你有没有勇气, 有没有能力战胜王伦, 让我们留下来。林冲分明听出了话中之话, 于是说道:”量这一个泼男妇, 腌畜生, 终作何用:众豪杰且请宽心。“这既否是了他与王伦的兄弟关系, 也指明他不堪一击。等于立下了军令状, 写下了保证书, 火并天伦, 只等实行了。吴用等人装穷示弱, 绵里藏针, 以退为进, 步步紧逼, 让林冲昆中生昆, 急中加急, 下定决心, 清除王伦。至此, 吴用借刀杀人之计, 胜局已婚定。
林冲走后, 他们庆祝这一次会谈的胜利。晁盖问:“先生, 此一会如何?”吴用笑道:“此一次有公做山寨之主。 (按:为最后位埋下伏笔) 今日林教头必然有火并王伦之意。他若有些心懒, 小生凭着三寸不烂之舌, 不由他不火并。”吴用不仅肯定了前一战役所取得的胜利, 而且为下一战役作好了准备, 对最终的胜利充满了信心。
第三层, 火并王伦。两层中间抽了一段景物描写, 让读者在紧锣密鼓之间, 欣赏一则, 江南丝竹, 松弛一下神经, 准备迎接更残酷的战斗。继而轮番把盏, 酒至数巡, 好不轻松。
开始, 晁盖提聚议事, 王伦便闲话支开, 吴用便看林冲, 林冲便瞅王伦, 摆开了三方四角的阵势, 形成了山雨谷来风满楼的气氛。
交锋开始了。王伦起身, 送礼逐客, 但尊之为“真龙”, 软硬兼施。晁盖假装借坡下驴, 声言“自行告退”, 且拒不受礼。且看林冲如何动作。王伦再次说明逐客理由, “粮少房稀”。这可为林冲发作提供适当的契机。林冲记起, 前番他上山时, 王伦也是以此为由拒绝他的, 他便大声质问王伦, “是何道理”。
此时, 吴用还怕他当出手时不出手, 于是乘机火上浇油。但动机仍然藏而不露, 外弱内刚。他说“头领息怒, 自是我等来的不是, 倒坏了你山寨情分。今日王头领以礼发付我们下去, 送与盘缠, 又不曾热赶将去, 请头领息怒, 我等自去罢休。”表面上看, 他是为林冲王伦二人劝架解交, 并归罪于自已, 自行告退, 息事宁人。但骨子里却在提醒林冲, 一、你还顾什么与“腌畜生”的山寨情分!二、这就是“热赶将去”, 真是无仁无义, 无情无礼, 怎么可以容忍。林冲是聪明人, 果然听出了话中之音, 便道:“这是笑里藏刀, 言清行浊的人!我其实今日放他不过, 。”林冲割断了与王伦的兄弟情分, 发出了战斗誓言。吴用的刺激达到了火上浇油的目的。
王伦不仅小肚鸡肠, 不能容人, 而且, 见识短浅, 不识大局, 竞然大骂林中“畜生”犯上, 他撕破了脸皮, 林冲当然不顾情面, 回骂他落第穷儒, 胸无点默, 打击他的软肋致命伤, 说他不配做山寨之主, 战斗进入拼刺刀的白热化阶段, 但毕竟还是口水战, 尚未进入肢体动作的层次。
吴用要大力促成林冲立即行动, 便乘机言道:“晁兄, 只因我等上山相投, 反坏了头领面皮, 只今办了船只, 便当告退。”表面上看, 他们是自己内部商量撤退, 但听见的人却不只晁盖。它是柔中藏刚, 无异明白告诉林冲, 他当众骂你是“畜生”, 已经彻底坏了你的面皮, 你还对他讲什么情面, 还不快动手?
当晁盖等人假意起身, 而王伦虚情挽留终席时, 林冲拔出了刀。照常理, 吴用等人应该大喊“加油”才是, 然而不。晁盖、刘唐“虚”拦王伦叫道:“不要火并!”实际上是不让他逃, 叫是为了让林冲听到, 赶快动手。
吴用一把扯住林冲, 便道:“头领不可告次!”实际上是为了让林冲挣扎而脱, 出手更有力量。
只孙胜假意劝道:“休为我等坏了大义。”实际上是说, 为了大义, 必除王伦。
在吴用的指挥下, 大家都反言相激, 让林冲想动摇也不能。他拿住王伦, 宣布其罪状后, 去心窝一刀, 结束了战斗, 完满实现了吴用预言的计谋。
晁盖等发现王伦不纳时, 完全可以自己动手, 除掉王伦, 但是, 一则在江湖上名声不好, 二则原有头领喽罗不服, 因而只能智取。当发现林冲不平时, 便决定挑起内讧, 借刀杀人。这样, 他们就只好装处于弱势, 假装事事被动。进取时, 就只能以强示弱, 以退为进, 说话也只能绵里藏针, 正话反说, 在林冲的不知不觉中, 挑起他的不满与愤怒, 激起他的仇恨与冲动。于是, 文章便显出时紧时松, 时张时弛, 张中有弛, 松中有紧, 先纵后擒, 欲擒故纵, 柔中有刚, 刚柔相济等情状来, 形成波澜壮阔, 变化多端的文彩。
最后, 看看第四层, 七排座位。本来, 吴用早就预计, 晁盖“有分做山寨之王”, 但今天林冲有功, 众望所归, 如径立晁盖为主, 有失江湖道义。因此, 欲达目的, 也只能以退为进。于是, 吴用就血泊里过头把交椅来, 便纳林冲坐上, 叫道:“今日扶林教头为山寨之主”。但是林冲不干, 他说了两个理由, 一、自己火并王伦并非图谋第一把交椅, 否则“惹天下英雄耻笑”;二、晁天王仗义财, 智勇足备, 应立为主。大家齐声叫好。而晁盖说, 强兵不压主, 不肯后来占上。这时, 林冲扶上晁盖, 大叫:“今日事已到头, 请勿推卸。若有不从者, 将王伦为例。”
就这样, 吴用一扶, 是为纵;林冲一让, 是为被擒。晁盖一让, 又为纵, 林冲一立, 又为被擒。于是, 晁盖便名正言顺地成为了山寨之主, 让众人皆服, 从而开始了梁山泊的一个全新时期。
以上三例, 都是文章中使用操纵之术的成功范例, 值得我辈后来者好好学习。
摘要:陆以恬《冷庐杂志》说:“文家操纵之策, 太史公最为擅长。有以一句纵一句操而于一篇之中屡见之者……”本文选取了三例, 都是文章中使用操纵之术的成功范例, 我们来分析学习。
尺规作图分类及范例 第8篇
基本作图一: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已知线段a, 求作:线段AB, 使线段AB=a.
作法:如图1, (1) 作射线AM; (2) 以点A为圆心, 以a为半径画弧, 交AM于点B.
线段AB就是所要求作的线段。
例1已知线段a、b、c (ac) , 求作:△ABC, 使BC=a, AC=b, AB=c.
作法:如图2, (1) 作射线BM, 在BM上截取BC=a; (2) 分别以B、C为圆心, 以c、b为半径画弧, 两弧交于点A; (3) 连接AB, AC.
△ABC就是所要求作的三角形。
基本作图二: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已知∠α, 求作∠AOB, 使∠AOB=∠α.
作法:如图3, (1) 作射线OB, 以O为圆心, 以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OB于点C, 再以∠α顶点为圆心, 以相同半径画弧, 交∠α两边于点M、N; (2) 以C为圆心, 以MN长为半径画弧, 交前弧于一点A; (3) 作射线OA.∠AOB就是所要求作的角。
例2已知△ABC, 求作:将△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到的△A′B′C的位置, 使旋转角为∠ACB.
作法:如图4, (1) 以C为圆心, 以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CB、CA于点M、N; (2) 以点N为圆心, 以MN长为半径画弧, 交MN于点D (点D与点M在AC两侧) ; (3) 作射线CD; (4) 在CA上截取CB′=CB, CD上截取CA′=CA, 连结A′B′.
△A′B′C就是所要求作的三角形。
基本作图三: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已知线段a, 求作:直线MN, 使MN垂直平分线段a.
作法:如图5, (1) 分别以线段a的两端点为圆心, 以大于a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作直线
直线MN就是所要求作的直线。
例3已知△ABC, 求作△ABC的外接圆
作法:如图6, (1) 分别作AB、BC的垂直平分线EF、MN, EF与MN交于点O;
(2) 以O为圆心, 以OB长为半径画圆。
⊙O就是所要求作的△ABC的外接圆。
基本作图四: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
已知∠AOB, 求作∠AOB的角平分线OC.
作法:如图7, (1) 以O为圆心, 以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OB于点M、N;
(2) 分别以点M、N为圆心, 以大于MN的长为半径画弧, 两弧交于点C;
(3) 作射线OC.
射线OC就是所要求作的∠AOB的角平分线。
基本作图五: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已知直线与直线外一点求作直线使直线MN.
作法:如图8, (1) 以点A为圆心, 以大于点A到MN的距离为半径画弧。交直线MN于点C、D;
(2) 分别以点C、D为圆心, 以大于CD长为半径画弧, 两弧交于不同于点A的点B;
(3) 作直线AB.
直线AB就是所要求作的直线。
(注:点在直线上作法一样)
综合运用:
例6已知△ABC, 求作:△ABC的内切圆。
作法:如图9, (1) 分别作∠ABC和∠ACB的角平分线BD、CE, BD与CE交于点O;
(2) 以点O为圆心, 以大于点O到BC的距离为半径画弧, 交BC于点M、N;
(3) 分别以点M、N为圆心, 以大于MN长为半径画弧, 两弧交于不同于点O的点G, 作直线OG交BC于F;
(4) 以点O为圆心, 以OF长为半径画圆。
⊙O就是所要求作的△ABC的内切圆。
例4等分已知线段。
已知线段求作线段的三等分点C、D.
作法:如图10, (1) 作射线AM, 在AM上依次截取AE=EF=FG, 连接BG;
(2) 作∠AFD=∠AEC=∠AGB, FD、EC分别交AB于点C、D (则CE∥DF∥BG) ;
点C、D就是所求作的线段AB的三等分点。
注:用这方法可以将线段进行任意等分或分线段成比例。
例5等分已知圆。
已知:⊙O;求作⊙O的内接正十二边形。
作法:如图11, (1) 作的直径AB;
(2) 以点A为圆心, 以AO长为半径画弧, 交⊙O于点C、D (则点B、C、D是⊙O的三等分点) ;
(3) 作与AB垂直的直径EF (则点A、E、B、F是⊙O的四等分点) ;
(4) 连接CE, 在⊙O上从E点依次作与弦CE相等的十一条弦;
用课文范例引导学生写作文 第9篇
作文为什么差?学生懒写, 厌写, 听说作文就头疼。那老师听说改作文, 宁愿死, 虽然有些夸张, 学生懒写厌写的程度应该不亚于此。但他们苦于无法, 只有敷衍了事, 管它差不差。
学生为什么懒写厌写?他们的内心没有被激活, 内心世界所蕴藏的生活没有遇到酵母使之发酵, 仍然封存, 昏睡, 无动于衷。越这样, 越连锁反应, 以至于他的观察认知感觉感悟都相应迟钝下去。于是乎, 恶性循环开始, 懒写, 厌写, 或干脆放弃, 此门不通爷, 自有爷出路, 转而改攻其它。
记叙文写作首先该教他们热爱生活, 热爱自然, 热爱社会, 热爱亲人, 包括同学老师及所有身边人。有了爱心, 就会有热心和细心, 生活中成了有心人, 嗅觉就灵敏起来, 眼光就敏锐起来, 感情就丰富起来, 生活就会变得丰富多彩, 阳光灿烂, 有情有趣了。
千万不能忽视课本的作用, 要极大值地挖掘教材的作用。有人把阅读和写作割裂开来, 没有充分利用教材阅读对写作的触动因子和激发因素。人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环境, 环境要在人的大脑乃至灵魂深处烙下极为深刻的印迹, 左右甚至主宰人的发展方向。人一旦进入阅读, 他就进入了另一个更加广阔更加五彩缤纷的世界。人想做什么, 想购买什么, 常常被诱发;在班上读同学的优秀作文, 能诱发能激发其他同学的写作热情, 那课本中范文的诱发性激发性就更大更强烈了。
1.感受课文中的人和事
我们应当如何灵活对待, 机智引导, 实现教学无法预设的精彩, 实现阅读和写作的双丰收?
透过朱自清先生饱含深意的《背影》, 我们分明看到了困顿前行中父辈的身影;今天学习的李森祥的《台阶》将以小说的视角为我们展现父辈们现实中的生活画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有人说, 人生是一级一级的台阶, 许多人希望在台阶上找到自己的高度, 李森祥《台阶》中的父亲便是如此。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 他不甘心低人一等, 决心要盖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他终年辛苦, 准备了大半辈子, 盖了新屋, 也终于筑起了九级台阶。但此时的父亲已经老了, 身体也垮了。文中有句文眼:“台阶高, 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抓住了这个文眼, 就抓住了理解整个故事的关键, 就容易理解父亲的思想性格, 就能紧紧围绕这课的教育目标:教育学生去关心父母, 仔细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引导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 通过复述小说故事情节, 调动和挖掘学生个人独特体验, 使其抛开校外的浮躁与喧嚣, 融入文本角色, 感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联系个人实际生活, 感悟真情。我请同学们回想:文中的父亲为了台阶, 付出了生命最初的快乐。你的父亲可能没有抚摸过你, 在你跌到时也可能没有安慰过你, 甚至没有一句关怀爱护你的话, 你觉得你的父亲爱你吗?问题一出, 学生们都皱起眉头, 可能开始在心底深处翻江倒海。有个学生小声嘀咕着:我的父亲不爱我, 我恨他。我朝他瞪了一眼, 轻轻拧着他的小耳朵说:“为什么?”他低着头说:“父亲不让我上网, 不让我出去和同学玩, 不让我……”在他心中, 父亲就是一个暴君。我是期待学生们能为父亲的艰辛感到辛酸的呀, 能被父亲艰辛执著的精神所感动的呀, 可是……
铃声响了, 下课了, 一个高高大大黝黝黑黑的男人站在教室门口, 我走近他的父亲。他父亲见到我, 似乎有些紧张, 整了整衣服笑着说:“老师, 孩子让您多操心啦!”他拿着一瓶正冒气滴水的冰镇饮料, 说是天热, 买给孩子的。手, 粗糙, 像长满了刺, 谁一碰上, 就好像会被扎出血似的。真真触动了我:这就是一双农民的手!长年累月操劳的手!同学们站在门口叫那男孩出来, 可那男孩坐在位置上始终不愿动;男孩见躲不过, 才很不情愿地出来了。
2.感悟我们生活中也有课文里的人和事
他父亲每天在田里拼命地劳作, 怀揣的梦就是把儿子“捧”出来, 让儿子走出乡间, 迈向城市。儿子到了读初中的阶段, 父母想尽了各种办法, 找了多种关系, 终于挤进城到东中来读书了, 又在荆州中学附近租了一间房, 奶奶“陪读”。全家人为了家中唯一的希望, 都在奔着。父亲每个月从乡下来一趟, 看看儿子, 每次都要给我们老师拎点自家种的桃子柚子的。在接过礼物的那一瞬间, 我的心沉沉的, 但更让我永远铭记的是那一双手。手指甲里都是黑黑的泥, 见儿子, 见老师, 来不及洗干净;皱纹那么多, 那么深, 就同山坳里的老松树皮一样。或许, 这就是农民父亲的本色。他“捧”儿子, 全家人全力以赴, 不遗余力, 不正像小说中的父亲筑九级《台阶》一样吗?小说中的父亲艰辛筑台阶, 我班这位父亲又何尝不是在艰辛筑台阶?
出于种种原因, 我对这个孩子格外照顾, 可能我们总在重复不一样的孩子, 但这个“唯一”的孩子, 他承载着家庭格外多的希望。可有一段时间他居然迷上网络, 急得家长老师一起交流沟通, 苦想策略。他逆反父亲, 等他父亲走后, 我又另辟蹊径和他谈奶奶。
奶奶不再停留于以前简单的洗衣做饭, 每天早上从外面端早点给他吃, 断绝他的零花钱, 有时还会偷偷地跟踪他。那段日子, 全家人都是辛苦的。一个星期六的早晨, 他六点钟起床, 说是找同学后再一起去补课。奶奶不放心, 跟着孙子坐上了一辆的士, 奶奶惊呆了, 果真是来网吧了, 孙子的自行车就停在这。奶奶气得冲上二楼, 看着孙子坐在电脑前陶醉其中, 奶奶真是不懂到底是什么魔力, 让孙子这样为之痴迷!想到这, 奶奶摸出纸擦眼角的泪水, 毅然走到孙子背后拉着他的手就走。叛逆的孙子丝毫不懂奶奶的心, 此时的他就只知道丢人, 甩开奶奶的手跑走了。奶奶慌了, 望着孙子跑的方向, 也跟着跑;可下楼时, 着急, 摔了一跤。老人忍着剧烈的疼痛, 慢慢站起来, 以超人的毅力, 坚持继续向着孙子的方向走。孙子跑累了, 躲在小巷里回头看, 看见奶奶一跛一跛的, 气喘吁吁, 浑身发抖。他的眼泪流出来了, 返回走向他矮小而伟大的奶奶……听到这里, 我的眼泪也流出来了:小说中的父亲艰辛筑台阶, 我班这位奶奶又何尝不是在艰辛筑台阶?
为了台阶, 父亲付出了青春健康和一生的心血……从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辈, 可能他们的愿望追求, 在儿子眼中不是精彩耀眼的, 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血管里流淌着的那份坚忍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 恰是撑托事业辉煌的砥柱。同学们, 人生是一级一级的台阶, 愿你能在台阶上登到自己的高度。
3.动笔记录我们生活中的精彩
他终于转变了, 早晨第一个进教室读书, 中午来后认真写作业, 老师们都在表扬他。我摸摸他的头说:“你长大了。”他不好意思地摇摇头。我不解地说:“是什么触动了你?”他坚定地说:“爸爸想千方, 设百计, 把我弄到东中来读书, 就是在给我筑台阶, 全家人都在给我筑台阶, 就是要让我比邻居高。事后他还告诉我, 他想好好读书, 长大后在城市里买房, 也给他的下一辈, 筑高高的台阶。
学完本文, 联系实际, 我们写作文“给筑台阶”。那男孩写道:“那一刻, 我懊悔, 我自责, 我泪流涌下:他正微笑着向我走来。或许他心中只有一个精神支柱, 那就是把儿子捧上高高的台阶!我走上去扶着他, 我们一起走在嫩绿之中。我的春天来了, 父亲的春天又在哪里呢?可能就在我身上吧?”我征求他的同意后, 在班上读了他的作文, 学生们眼中噙着泪水, 有递纸巾的, 有写字条鼓励的……
写作范例运用的时机应适当 第10篇
一、愤悱时链接:引发写作期待
“愤悱”作为学习的一种状态,古今有多种解释,理解为一种心理状态,一种“求知欲”“需要”或“内在动机”,还是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因为教学过程就是在学生求知时“需要—满足—再需要—再满足”的循环往复过程中得到发展的[1]。因此,写作教学的第一要义就是打破学生大脑皮层相应区域的平静状态,调动其潜在的、强烈的内心需求。教师的下水文不仅贴近学生的内心需要,明白学生写作的“酸甜苦辣”,而且容易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童年趣事》,可用教师的下水文作为范例,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好胜和期待的心理,延缓范例的链接、延长范例的功效,从而使“愤悱”产生的效益最大化。
1.“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
学生的好奇心能否持久、活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发和引导。学生好奇心越浓,观察、探索、操作等能力就越强[2]。在学生的眼里,教师的童年弥漫着神秘色彩,老师亲自写的文章更具欣赏性。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教师的崇拜心理、好奇心绪,通过语言情境的渲染,让范例的功效最大化。如,这是老师的得意之作,五十年前发生的趣事,现在还历历在目,而且今天想起还会捧腹大笑。什么趣事呢?这时学生“跃跃欲听”,引发大家极大的好奇心。
2.“猜”:诱发学生的好胜心理
对小学生来说,去猜测老师的童年趣事,那是极具挑战性的学习,能猜出老师写的趣事,更是无上光荣的事情,所以他们都想露一手。此时教师要让话题的指向更为明确、集中,将他们的思考引向深入。如老师写哪一方面的趣事,什么趣事?唤醒学生曾经的童年记忆,盘活原有的知识储备,激发他们的写作激情。虽然时过境迁,但童年的经历有很多相同或相似。教师妙用“猜”范例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再现生活场景,并相机引导,让学生处在“愤悱之时”,课堂呈现出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学生在一次次求异思维中寻找自己认为最佳的写作素材和表达范式。“心与事接”“神与境合”,笔下的“事”皆染上“我”的色彩,学生定能体验到用文字抒发自我的那种独特快乐。
3.“读”:引发学生的期待心理
教师写的是什么趣事,学生充满期待,情绪处在亢奋的状态中,此时教师如能充分利用学生的期待心理进行学习,就拿捏到了最佳的学习时机。因此,教师宣读下水文时要尽量分为若干部分读,尽可能拉长宣读的时间、延长期待的时机,让范例发挥更大的功效,切不可一口气读完。如读下水文的开头时,让学生想一想如果你帮老师写个开头应怎样写,相机对文章开头写法进行深度交流。读中间部分时,让学生想一想老师分哪几步把“趣”写具体的,如何突出“趣”?让学生更专注地倾听,并从中悟出把重点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教师没有过多地对下水文作理性分析,而是以浓烈的情感触须,开启学生的情感闸门,可谓是功在“例”外,贵在触动。
二、茫然时链接:明晰写作方向
由于生活阅历、知识储备、认知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每次习作总有一些内容难以下笔,处在茫然的状态。这时教师链接写作范例,就如黑暗里的一盏明灯,照亮了学生写作的方向。如写“启示”是小学生习作的难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习作中安排了两次写“启示”,这是教材中唯一安排两次训练的训练点。五年级上册习作四:“在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曾经给你以启发?从中选一件,仔细想想这件事是怎样发生的,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六年级下册习作一:“以《难忘的“第一次”》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把‘第一次’的经历写清楚,还要写出在经历‘第一次’之后获得的启示。”感受事物,触碰内心,得到启示,对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让他们遇事睹物,怦然心动,甚至恍然大悟呢?
1. 以学过的课文为范例,让学生悟出“启示”的位置、方法和内容
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的课文,也就是学完这些课文后写“启示”这篇习作,因此学生对这些课文很熟悉。当学生写作处在茫然的心理状态时把四篇课文作为范例,并以表格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快速捕捉到“启示”的有关信息:呈现的位置多样、揭示的方法不拘、启示的内容简明。
2. 以学生的习作为范例,让学生悟出同一事件有不同的表达角度
以上“事件”是本班学生写的习作(节选),把它作为范例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具有天然的亲近感,在学生写作处于茫然时链接这个范例,效率是显而易见的。教师见机引导学生从表中捕捉这样的写作信息:同一事件有多个角度,角度不同题目也不同,同一事件还可以揭示不同的“启示”。
范例的链接,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因文而异。一是链接时机不同,作用也不同。写作前提供范例,起提示作用;写作时呈现范例,起借鉴作用;写作后使用范例,起诊断作用。二是链接时机不同,重点也不同。如上述的“以学过的课文为范例”进行写前指导,重在让学生明确“启示”的呈现位置、揭示方法和启示内容;“以学生的习作为范例”进行写后修改的观照,重在让学生感悟同一事件有多个角度,角度不同启示也不同。三是链接年级不同,重点也不同。小学课本中出现两次关于“启示”的习作,要求有所侧重。五年级重在“形式规范”,因为是学生第一次在教师指导下写“启示”,主要学习“启示”类文章最基本的表达样式;六年级重在“角度创新”,如看昙花“等待也是一门艺术”“昙花只求拥有,不求长久”等角度都是有创意的。四是多次链接范例,灵活“拿来”。如写“启示”是写此类文章中最难的部分,范例要多次呈现,灵活“拿来”,让学生在反复读议中获得深切的感受和体验。
三、受挫时链接:破译写作密码
心理学认为,受挫是个体在满足需要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阻碍和干扰后的一种心理状态。教学时教师如能巧用定势思维来设置“陷阱”,让浮躁于心、自以为是的学生经历“受挫”的体验后转为平心静气的状态,转向理智的思索。如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第17自然段后,仿照课文“借景抒情”的写法,以“愿意怎样,就怎样,一切都是自由”为总起句写一段话。教师对本段的描写方法没有做详细的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挫,在受挫后再引导,恰是最佳的学习时机。
1. 巧用定势思维
定势思维就是在反复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思维方式、程序和模式。这种思维有时会有助于新问题的解决,有时也会妨碍问题的解决。《祖父的园子》的第17自然段是全文描写最为出彩的段落。这段围绕“我愿意怎样,就怎样,一切都是自由的”这个中心句写,采用“借景抒情”的写法,写了倭瓜、黄瓜、玉米、蝴蝶等景物,并且大多都有“我愿意……就……”这样的句式,这给学生头脑中留下“很简单”的印象。正因为这种“很简单”的定势思维作祟,造成学生“想当然”的惯性思维。这时如果引导学生感悟这段“同中有异”的表达范式,很难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更不会引发他们的深度思考。不如先让学生尝试运用,在“陷阱”中恍然大悟和自我反思,在“受挫”后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的表达特点,才会更加深刻。
2. 转为理智思考
学生“受挫”后,情绪由急躁趋于平静,心理由漠视转为理智。这时他们已清楚地意识到“受挫”是因为定势思维影响了对文本深度解读的耐性,写出“我愿意……就……”这种简单呆板的文字,完全没有真正破译范例的写作密码。要求学生按照本段的写法进行修改,本段表达有何秘妙成为学生理智思考的问题,成为学生急需明白的问题。心理学家认为,目标一旦确立,人就会调节和支配自己新行动的信念和意志力,从而排除挫折干扰,去努力进行达到目标的行动[3]。这时再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范例的秘妙,就是最佳的学习时机。如写倭瓜用了两个“我愿意……就……”;写黄瓜,也用两个“愿意……就……”,但中间用了逗号,节奏发生变化;同时还写了“不愿意……就……”从反面进行描写,体现多角度表达。写玉米,只用了一个“愿意……就……”,写蝴蝶就没有用“愿意……就……”。学生经过理智思考,合作交流,彻悟范例的表达范式:相同的只是躯体,变化的才是灵魂,这正是运用写作范例的精髓所在。
3. 强化目标意识
一步到位,变成两次训练,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数量的变化,其实是效率的提高,因为后者强化了目标意识。按照范例的表达范式修改,学生不再为“写什么”而发愁,只要观照本段表达方法而修改,目标就非常明确、集中。为了表达的丰富性,还可以为优等生提供本篇课文中多次出现的“先概括后具体”这样的表达样式。因为概括部分跟“我愿意……就……”结构相似,学生容易理解,并写出“我愿意……就……”句式构成排比句。详述部分有多种细节描写,意在让学生从中悟出同样的内容有不同的表达。
时不可失,机不再来。精心安排范例与习作的链接教学,着眼于学生对范例从“赏”到“悟”、从“仿”到“创”的训练,致力于学生“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才能实现教学品质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熊梅.谈“愤悱”的启发式教学实质[J].课程·教材·教法,1996(8).
[2]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第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职业能力测评的典型范例 第11篇
职业教育的任务是促进学习者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但是对职业能力发展水平进行科学、有效的测评却存在很多方法和技术上的困难。本书是相关国际前沿理论的最新应用成果,它以“COMET职业能力与职业能力测评”理论为基础,采用严谨的质性、量化或大规模诊断等实证研究方法,连续两年以广州市属七所技师学院及国内部分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师生为研究对象,对职业能力及其多个侧而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研究背景与理论基础;2011年、2012年关于汽车维修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测评报告;2012年关于汽车维修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查报告;2012年关于汽车维修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测评报告和附录等。
书中的研究个案不但可以帮助读者对职业院校学生和教师的职业能力发展现状有深入的了解,为职业教育科学决策和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实证依据,而且对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具有实践指导作用,对职业教育研究范式的建立也有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方法
COMET是“职业能力与职业认同感测评”项目的英文缩写,其内涵相当于经济合作组织(OECD)的国际学生评价(PISA,主要是对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进行评估,测试他们是甭掌握参与社会所需要的技能)。COMET采用大规模能力诊断方法,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承诺和职业认同感发展情况进行评价,是以职场的职业情境评价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即从职业人、职业效度的视角来检测职业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效度,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院校、地区间的教学质量比较。采用纸笔测试的形式开展测评,主要测评工具包括:开放式综合测评题目、背景问卷、测试动机调查、考场情况调查。
二、两次测评的总体情况
2011年和2 012年,广州市属7所技师学院共有508名学生参加了由北京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牵头,中国、德国、瑞士、南非等共同开展的汽车维修专业职业能力测评国际比较研究,2012年广州技师学院的46名教师参加了汽车维修专业的职业能力测评。测评结果显示,广州技师学院学生和教师的测评成绩显著优于其他院校。
三、2011年学生职业能力测评情况
2011年,伞国18所职业院校的780名学生参加了职业能力测评,其中,广州技师学院234人,6所交通行业类高职院校学生336人,其余的5所综合类高职院校有210人。被测试的高职院校基本上都是高年级学生,而广州技师学院因为其学制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对不同类型的不同班级都做了测评。
测评结果得出:被测评的学生当中有1.70%的学生处于名义性能力水平,有36.80%的学生达到功能性能力水平,有52.30%的学生达到了过程性能力水平,有9.20%的学生达到了设计能力水平。
具体分析测评结果,得出:广州技师学院的测评成绩显著优于其他院校,高达71.8%的学生达到了过程性能力水平,有8.5%的学生达到了设计能力水平,且没有学生处于名义性能力阶段(见图1)。广州技师学院学生的测评总分平均分(37分)要高于总体平均分(34分)(见图2)。
测评学生职业能力轮廓图如图l3、图4和图5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各类院校学生职业能力轮廓的形状基本相当,总体看来,K1、K2、K3和K5方而的能力水平较高,而K4、K6和K7较弱。但是仍然可以发现一些细微的差别,如广州技师学院学生的K4和IK7明显高于其他两类院校的学生,这可能与广州地区发达的商业文化以及测试当年广州召开亚测评同时显示,不同类型院校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有明显差别。总体上,广州技师学院学生自信心较高,行业类高职院校学生其次,而综合类高职院校学生相对较弱。
本书还对广州技师学院的不同就读层次,如中技班、高技班和预备技师班的学生职业能力测评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见图6),对广州技师学院的不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测评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见图7),并对每一个被测班级的学生职业能力测评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见图8)。
四、2012年学生和教师职业能力测评情况
1.学生测评情况
2012年,全国16所院校的724名学生包括6所行业类高职院校322名学生,3所综合类高职院校128名学生和广州技师学院274名学生参加了测评。
分析测评结果,得出:有9.90%的学生处于名义性能力水平,有44.60%的学生处于功能性能力水平,有38.80%的学生达到了过程性能力水平,有6.60%的学生达到了设计能力水平。
从图中可以看山,行业类高职院校有50.90%的学生达到了功能性能力,而广州技师学院有28.10%的学生达到了功能性能力。但在过程性能力评比方而,行业类高职院校有32.00%的学生达到了,广州技师学院则有53.30%的学生。在设计能力评比看,广州技师学院更是达到了13.50%,比行业类高职院校足足高了12.30%(见图9)。
再者从平均分上来看,广州技师学院明显高于总体水平,具体分值(见图10)。
分析图11到图13,得山:行业类高职院校、综合性高职院校、广州技师学院学生在K1、K2方而表现得都不错,在K5、K4、K3上表现得也还行,不过,三类院校在K8、K7和K6方而都表现得较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存在着弊端,忽视职业教育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忽视对学生生态环境能力的培养。
分析广州技师学院的测评结果,分析得出:由于学校注重校企合作,注重实施“一体化”教学,使得学校学生更加认同学院,更加满意学院。相比,职业能力发展较弱的学院多数是硬件、软件设施不伞,学生的能力发展得不到满足和提高。
从_三类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轮廓图可以看山,尽管被测学生在职业能力级别上有明显差异,但是这些差异在“功能性能力”上表现的并不显著。也就是说,工学结合课程改革的成果主要表现在过程性能力和设计能力的提高方而,这与当前职业教育进行的强调“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改革追求也是完伞一致的。
测评还发现了一些特别值得注意的问题。例如在职业认同感方而,超过2/3的学生表示愿意从事本专业工作,但有近一半学生表示:如果有其他机会,想学习另一个专业。这说明学生总体上对本职业的认同感不高。这一方而说明汽车维修技工的社会地位和吸引力不高,另一方而也反映了当前社会尤其在青年中普遍存在的浮躁心态。
2.教师测评情况
2012年来白伞国的汽车维修专业15所院校76位教师参加了测评,其中广州技师学院46人。
测评结果表明,有25.00%的教师达到了设计能力水平,有53.95%的教师达到了过程性能力水平,还有21.05%的教师处于功能性能力水平阶段。总体上说,广州技师学院教师职业能力水平较高,有58.70%的教师达到了过程性能力,34.78%的教师达到设计能力,同比其他院校能达到设计能力的教师只有10.00%(见图14)。
以B、C、D三卷测评结果显示,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师在K1、K2、K3和K5方而得分较高,而在K6和K7上的得分较弱,与学生的职业能力轮廓基本类似,反映了教师的职业能力结构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有直接的影响。
五、测评的影响
高中语文说明文品读及范例 第12篇
第一,结合实际,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文品读。
凡事物都有共性,但也各具个性。这种个性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的标志。
第二,结合经验,抓住说明文的结构条理进行品读,掌握其行文规律。说明文的结构顺序经常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特别是介绍比较复杂的事物和现象,以及介绍事理的说明文往往采用逻辑顺序。一般要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认识文本的结构。分析课文篇章结构,重在理解说明层次的科学性和逻辑性。通过不同课文不同说明顺序的比较,认识到这方面的规律性。分析行文结构,建议在阅读文章时,抓住一些关键句,例如总领全文的句子,承上启下的句子,有些句子或词语提示着行文的结构,我们要发现这些提示语,从而能有条理地梳理出行文的方式。
第三,结合生活,了解说明文多种说明事物的方法。
说明文通常运用的说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列图表、引资料等,品读多种说明方法时,要着重领会,不论采用哪种方法,强调说明方法的使用目的在于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为更有效地说明事物的性质和特征服务。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各种说明方法来交流,我们要及时注意作者的表达,有说明的方法出现时,不妨思考是什么说明方法,怎样进一步使说明的事理更生动、形象。
第四,结合情理,思考作者为什么要那样的说明文,弄清写作的缘由。
譬如品读《物种起源〈绪论〉》一文,注意一、二小节作者提及的年代,从1831年作者跟随比格尔号皇家军舰进行科学考察,到1859年作者的工作将近结束,再注意中间所提及的年代,不妨思考,达尔文为什么要这样写,如果你是达尔文,你该不该发表自己的论文呢?从情感上去感知达尔文严谨、审慎、刻苦钻研的精神,28年的漫长研究,到了工作近结束都不敢发表“摘要”,真是让人感动的科学家,从而告诫我们要养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知道了达尔文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我们就会带着崇敬的心情品读文本。
第五,教学范例:
贴着生活识国宝
——《景泰蓝的制作》课堂实录
(上课前,让学生看课本封面上关于景泰蓝的插图。)
师:同学们看了这幅图有何体会?
生1:太精美了,非常华贵!
生2:工序一定很复杂,不然做不出这样精美的器皿!
生3:听说它是我们的国宝,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才做出如此精美的结构来!
生4:图案很美,结构匀称,用的材料一定很贵吧?
…………
师:好,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叶圣陶先生写的说明文——《景泰蓝的制作》来了解景泰蓝。
(师板书:景泰蓝的制作叶圣陶)
师:为什么叫景泰蓝?
生:是从明朝景泰年间开始流行的,因为制作的时候多用蓝色料,所以叫景泰蓝。
师:说明景泰蓝历史悠久,特色鲜明!
师:它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具有哪些特征?
生:是用红铜做成的,贵重好看。
师:对,景泰蓝是用红铜做成的。造型端庄,图案精致,制作精细。成为我国传统的手工艺品,是我国的瑰宝,同学们要热爱祖国的艺术瑰宝啊。
师:全文的字里行间还通过生活化浓郁的语言流露出作者对景泰蓝这一传统手工艺品的敬佩、赞美、感叹之情。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来体味一下,好吗?
生1 : 第7小节中“ 值得惊奇”“那么多”“费尽心思”“多么大的功夫”等等,表达了作者参观后惊奇不已的思想感情,由衷赞美工艺师创造性的艰辛劳动。表达非常平实、自然!
生2 : 第1 7小节中“ 全部工作是手工”“还得靠打磨工人的两只手”“那非纯用手工打磨不可”,这些句子强调了景泰蓝的制作基本靠手工的情形,赞扬了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对传统工艺的坚守,在当下有它的现实意义,生活化意味很浓!
师:同学们说得真精彩,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感情。作者是在1955年参观北京市手工业公司实验工厂之后写的这篇文章。近50年过去了,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我们和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景泰蓝的制作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品种越来越多,制作技术越来越先进,产品出口世界各地,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范例分析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