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数据剖析考点
分析数据剖析考点(精选6篇)
分析数据剖析考点 第1篇
从各地中考中实数与代数式相关知识点的考题数量来看, 同学们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从内容上看, 各地有关实数与代数式的解答题都是两小题分开, 单独考查同学们对实数和代数式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总体而言, 各地都注重对“实数与代数式”基础知识的考查, 分值所占比例都在10%以上, 其中连云港、南京、苏州、镇江分值占比不低于20%.
赛达阅读考点剖析及要点解读 第2篇
SAT考试由数学(Math),写作(Writing)和评判性阅读(Critical Reading)(以下简称阅读)三大块组成。小马过河国际教育
对于大多数打算出国读本科的高中生来说,数学简单到能拿满分,写作还算难度适中,而阅读却令人有些无所适从。诚然,SAT的阅读在某种程度上难于托福阅读,而接近于GRE阅读。
SAT阅读包括句子填空(Sentence completion)和基于文章的阅读(passage-based reading)两大块组成,共有三个测试部分(包括两个25分钟的测试部分和一个20分钟的测试部分)。考生必须在70分钟的时间里阅读7—8篇字数不等的文章并回答67道问题,其难度和强度可想而知。因此,SAT阅读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SAT考试高分与否的决定性环节,从而使得怀有留学之梦的学生们对其“不得不爱”。其实,如果细心对SAT的阅读作以剖析,再加上考生自己平时阅读量的积累,并辅之以适度得当的解题技巧,SAT的阅读还是有章可寻,有法可依的。
名词性从句考点剖析 第3篇
一、 it充当形式主语,真正的主语从句后置
常见的这类句型有:
1. It+be+形容词+从句。
2. It+be+名词+从句。
3. It+be+过去分词+从句。
【题例】
1.(2011重庆卷) It is not always easy for the public to see use a new invention can be of to human life.
A. whoseB. what
C. whichD. that
2.(2010陕西卷) It never occurred to me you could succeed in persuading him to change his mind.
A. whichB. what
C. thatD. if
(答案:1. B 2. C)
二、 和其他从句结合在一起考查
【题例】
1.(2011山东卷) I’m afraid he’s more of a talker than a doer, which is he never finishes anything.
A. thatB. when
C. whereD. why
2.(2010北京卷)Part of the reason Charles Dickens loved his own novel, David Copperfield, was it was rather closely modeled on his own life.
A. whatB. that
C. whyD. whether
3.(2011 辽宁卷)When the news came the war broke out, he decided to serve in the army.
A. sinceB. which
C. thatD. because
(答案:1. D 2. B 3. C)
以上例题,题1中,在which引导的非限制定语从句中考查了表语从句;题2中,运用了句型“The reason why定语从句+is+that表语从句”;题3中,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含有the news的同位语从句。
三、 that引导同位语从句与引导定语从句的区别
that引导同位语从句时,在从句中无意义,不充当任何成分,但不能省略。that引导定语从句时,在从句中具有先行词的内容,可以充当主语、宾语或表语,充当宾语时一般可以省略。
【题例】
(2009浙江卷) — Is there any possibility
you could pick me up at the airport?
— No problem.
A. whenB. that
C. whetherD. what
(答案:B)
四、 whether 与if引导名词性从句的区别
名词性从句中,表示“是否”含义时,表语从句、同位语从句只能用whether引导;当主语从句放在句首时,也只能用whether引导,不用if引导;当it作形式主语,主语从句后置时用whether或if引导均可;whether和if均能引导宾语从句,但在以下情况的宾语从句中,只用whether引导,不用if。
1. 在介词后面的宾语从句;
2. discuss 后面的宾语从句;
3. 宾语从句中用whether or not 开头。
【题例】
1.(2011 重庆卷) It is still under discussion ___ the old bus station should be replaced with a modern hotel or not.
A. whetherB. when
C. whichD. where
2.(2011山东卷) We’ve offered her the job, but I don’t know ___ she’ll accept it.
A. whereB. what
C. whetherD. which
(答案: 1. A 2. C)
五、 从句应该用陈述语序
特殊疑问词作为连接词语用于引导名词性从句,一般而言从句使用陈述语序,即“关联词+主语+谓语”这一结构。仅有What’s the matter与What’s wrong with you作为从句时语序不发生变化。
【题例】
1.(2010上海卷) When changing lanes, a driver should use his turning signal to let other drivers know .
A. he is entering which lane
B. which lane he is entering
C. is he entering which lane
D. which lane is he entering
2. Golf is rapidly becoming more popular. Near some towns and cities new courses are being built in .
A. what is farmland
B. what farmland is
C. what farmland was
D. what was farmland
3. Tom found that Lily was always nervous,so he asked her with her.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WRONG?
A. what was the matter
B. what the matter was
C. what was wrong
D. what the problem was
(答案:1. B 2. D 3.B)
六、 wh-ever 与no matter wh-之类的连词引导的从句的区别
wh-ever之类的连词只能引导名词性从句,而遇到让步状语从句时,wh-ever之类的连词可以转换为no matter wh-的形式。
【题例】
1.(2008浙江卷) ___ wants to stay in a hotel has to pay their own way.
A. AnyoneB. The one
C. WhoeverD. Who
2.(2009宁夏海南卷) Could I speak to ___ is in charge of International Sales please?
A. whoB. what
C. whoeverD. whatever
(答案:1. C 2. C)
七、 名词性从句中虚拟语气的运用
(一) wish后面的宾语从句表示一种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其谓语动词构成形式为:
过去时(宾语从句动作与wish同时)
过去完成时(宾语从句动作先于wish)
could/would/might + 动词原形,(宾语从句动作后于wish)
if only + 句子= How I wish + 从句。
【题例】
1.(2011北京卷) — Where are the child-ren?The dinner’s going to be completely ruined.
— I wish they always late.
A. weren’t
B. hadn’t been
C. wouldn’t be
D. wouldn’t have been
2. Look at the terrible situation I am in! If only I your advice.
A. followB. would follow
C. had followD. have followed
(答案:1.A 2.C)
(二) 表示建议、命令、要求等词构成的名词性从句,用“should + 动词原形”表达虚拟语气,should可以省略。
【题例】
1.(2010福建卷) Teachers recommend parents their children under 12 to ride bicycle to school for safety.
A. not allow
B. do not allow
C. mustn’t allow
D. couldn’t allow
2. The workers in the factory demanded that their pay by 20 percent.
A. be raisedB. would be raised
C. raisedD. raise
(答案:1. A 2.A)
八、 根据句子所缺少的成分选用恰当引导词
解答名词性从句的选择题时,应先根据句子缺少的成分去选择恰当的引导词。如果句子不缺任何成分,意思完整时,考虑用that; 若句子要表达“是否”之意时,考虑用whether或if;若句子既缺少一定成分,意思又不完整时,考虑用恰当的疑问词去引导从句。
【题例】
1.(2011江苏卷) It was never clear
the man hadn’t reported the accident sooner.
A. thatB. how
C. whenD. why
2.(2011北京卷) Barbara Jones offers to her fans is honesty and happiness.
A. WhichB. What
C. ThatD. Whom
分析数据剖析考点 第4篇
作者:博大致睿医药卫生考试网 来源:
2012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分数线已经公布,和去年相比今年的两个科目分数都有所上浮,合格分数线均为80分。为帮助考生更好的备战2013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博大致睿专家特别针对常考点“胎儿窘迫”的典型题目作深入剖析,并进行知识点的拓展,希望能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让您轻松备考!
【例题1】孕妇,28岁,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36周。临产2h后,出现胎儿窘迫,护士向其及家属解释其原因为
A.早产 B.胎盘老化 C.母体血氧含量不足 D.先兆子痫 E.脐带受压 答案:C 博大致睿解题思路:本题考核胎儿宫内窘迫的原因,本题为案例型单选题,题干中的孕妇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从母体因素和胎儿因素两个方面考虑,题干中无任何支持胎儿因素的证据,本题正确答案为C。
知识点拓展:引起胎儿宫内窘迫的因素有母体因素、胎儿因素及脐带胎盘因素三个方面。
1、母体因素:母体血液含氧量不足是重要原因,轻度缺氧时母体多无明显症状,但对胎儿则会有影响导致胎儿缺氧的母体因素有:(1)微小动脉供血不足:如高血压慢性肾炎和妊高征等。(2)红细胞携氧量不足:如重度贫血、心脏病、心力衰竭和肺心病等。(3)急性失血:如产前出血性疾病和创伤等(4)子宫胎盘血运受阻:急产或子宫不协调性收缩等:催产素使用不当引起过强宫缩;产程延长,特别是第二产程延长;子宫过度膨胀,如羊水过多和多胎妊娠;胎膜早破脐带可能受压等。
2、胎儿因素:胎盘早期剥离、前置胎盘、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过期妊娠及慢性肾炎等,引起胎盘循环障碍,而使胎儿缺氧。包括:(1)胎儿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如严重的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颅内出血等。(2)胎儿畸形。
3、脐带、胎盘因素:脐带和胎盘是母体与胎儿间氧及营养物质的输送传递通道,其功
+3能障碍必然影响胎儿不能获得所需氧及营养物质。包括:(1)脐带血运受阻;(2)胎盘功能低下:如过期妊娠胎盘发育障碍(过小或过大)、胎盘形状异常(膜状胎盘、轮廓胎盘等)和胎盘感染等。
【例题2】胎儿窘迫的临床表现有 A.胎心改变 B.胎动异常 C.胎位改变 D.羊水污染 E.产力异常 答案:ABD 博大致睿解题思路:胎儿窘迫是指胎儿在宫内有缺氧的征象,危及胎儿健康和生命。因缺氧导致胎儿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系统、呼吸系统、代谢系统均发生改变。
知识点拓展:
胎心变化:是胎儿窘迫首先出现的症状。胎心音首先变快,但有力而规则,继而变慢,弱而不规则。因此,在发现胎心变快时就应提高警惕。当子宫收缩时,由于子宫-胎盘血循环暂时受到干扰使胎心变慢,但在子宫收缩停止后,很快即恢复正常。因此,应以两次子宫收缩之间的胎心为准。胎心音每分钟在160次以上或120次以下均属不正常。低于100次表示严重缺氧。有条件者,应行胎心监护。
羊水胎粪污染:胎儿在缺氧情况下,引起迷走神经兴奋,使肠蠕动增加及肛门括约肌松弛而致胎粪排出。此时羊水呈草绿色。头先露时有诊断意义;臀先露时,胎儿腹部受压可将胎粪挤出,故臀先露时羊水中出现胎粪不一定就是胎儿窘迫的征象。
胎动异常活跃:是胎儿缺氧时一种挣扎现象,随缺氧加重胎动可减少,甚至停止。【例题3】慢性胎儿窘迫最常见的原因是 A.胎盘早剥 B.脐带受压 C.胎盘功能不良
D.宫缩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 E.羊水过多 答案:C 解析:慢性胎儿窘迫多因孕妇全身疾病或妊娠疾病引起胎盘功能不全或胎儿因素所致,故正确选项是C。
知识点拓展:参考例题【1】。
【例题4】急性胎儿窘迫最敏感的监测指标是 A.胎心率改变 B.胎动改变 C.羊水粪染
D.胎儿头皮血氧分压的改变 E.胎儿头皮血pH下降 答案:A 博大致睿解题思路:胎心率是了解胎儿是否正常的一个重要标志,胎心率的改变是急性胎儿窘迫最明显的临床征象,故正确选项是A。
知识点拓展:
(1)胎心率变化:胎心率是了解胎儿是否正常的一个重要标志:①胎心率>160次/分尤其是>180次/分,为胎儿缺氧的初期表现(孕妇心率不快的情况下;②胎心率<120次/分,尤其是<100次/分为胎儿危险征;③出现胎心晚期减速、变异减速或(和)基线缺乏变异,均表示胎儿窘迫胎心率异常时需详细检查原因。胎心改变不能只凭一次听诊而确定,应多次检查并改变体位为侧卧位后再持续检查数分钟。
(2)羊水胎粪污染:胎儿缺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肠蠕动亢进,肛门括约肌松弛使胎粪排入羊水中,羊水呈绿色、黄绿色进而呈混浊的棕黄色,即羊水Ⅰ度、Ⅱ度Ⅲ度污染。破膜后羊水流出,可直接观察羊水的性状若未破膜可经羊膜镜窥视,透过胎膜以了解羊水的性状。若胎先露部已固定前羊水囊所反映的可以不同于胎先露部以上后羊水的情况。前羊水囊清而胎心率不正常时,视情况若能行破膜者可经消毒铺巾后稍向上推移胎先露部,其上方的羊水流出即可了解羊膜腔上部的后羊水性状。
羊水Ⅰ度甚至Ⅱ度污染,胎心始终良好者,应继续密切监护胎心不一定是胎儿窘迫,羊水Ⅲ度污染者,应及早结束分娩即使娩出的新生儿Apgar评分可能≥7分也应警惕,因新生儿室息机率很大。羊水轻度污染胎心经约10分钟的监护有异常发现,仍应诊断为胎儿窘迫。
(3)胎动:急性胎儿窘迫初期先表现为胎动过频,继而转弱及次数减少,进而消失。(4)酸中毒:破膜后检查胎儿头皮血进行血气分析。诊断胎儿窘迫的指标有血pH<7.20,PO2<1.3kPa(10mmHg)PCO2>8.0kPa(60mmHg)。【例题5】胎儿窘迫的处理,下列哪项错误 A.立即吸氧 B.纠正酸中毒
C.静脉注射50%葡萄糖、维生素C D.迅速人工破膜
E.经处理后症状无改善,短时间不能分娩者,可行剖腹产 答案:D 博大致睿解题思路:本题考核胎儿窘迫的处理,本题是一道反选题,需要找出错误的答案,本题可用排除法。对于各种原因、各种程度的胎儿宫内缺氧,都应给孕妇补充氧气,因此A答案正确。出现酸中毒时,应注意纠正酸中毒,B答案正确。静脉注射三联药物:即50%葡萄糖60ml加维生素C500mg及尼可刹米0.375g静脉注射,因此C答案正确。胎儿宫内窘迫经处理后症状无改善,短时间不能分娩者,可行剖腹产,E答案正确。因此,本题错误的答案应选D。
知识点拓展:胎儿窘迫的治疗分为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
1、胎儿宫内窘迫一般治疗 :
(1)给氧:使母体血氧含量增加,以改善胎儿缺氧状态。
(2)静脉注射三联药物:即50%葡萄糖60ml加维生素C500mg及尼可刹米0.375g静脉注射。
(3)针对病因采取相应措施。(4)结束分娩。
2、对症治疗:
慢性胎儿的窘迫:应针对病因,视孕周、胎儿成熟度和窘迫的严重程度决定处理。(1)能定期作产前检查者估计胎儿情况尚可,孕妇多取侧卧位休息,争取胎盘供血改善延长孕周数。
(2)情况难以改善接近足月妊娠,估计在娩出后胎儿生存机会极大者,可考虑行剖宫产。
(3)距离足月妊娠越远胎儿娩出后生存可能性越小,则可将情况向家属说明,尽量保守治疗以期延长孕周数实际胎儿胎盘功能不佳者,胎儿发育必然受到影响,所以预后较差。
急性胎儿窘迫
(1)宫口开全胎先露部已达坐骨棘平面以下3cm者,应尽快助产经阴道娩出胎儿。(2)宫颈尚未完全扩张胎儿窘迫情况不严重,可予吸氧(面罩供氧),通过提高母体血氧含量以改善胎儿血氧供应同时嘱产妇左侧卧位,观察10分钟,若胎心率变为正常可继续观察。若因使用催产素宫缩过强造成胎心率异常减缓者,应立即停止滴注继续观察是否能转为正常。病情紧迫或经上述处理无效者,应立即行剖宫产结束分娩。
理解重要词句含义考点剖析 第5篇
一、考点剖析
(一)词语的理解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即理解一个词语的具体的语境义。也就是说,一个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受上下文的影响,会有一定的临时的语境义。这个语境义,就是高考阅读题中命题的重点。
对词语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2.代词或其他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指代义;3.词语的表达作用,即揣摩词语在语境中的情感色彩、结构性作用、修饰限制性作用、音韵作用等;4.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语境义,包括:①某一科学概念的语境义,②被语境具体化了的含义,③词语的比喻意义,④词语的隐含意义(或“言外之意”),⑤词语的概括义,⑥词语的象征意义。
对词语的考查,是每卷必有的。第一卷侧重考查对名词术语的准确理解,第二卷侧重考查词语的语境义或隐含义或表达作用。
(二)句子的理解
高考现代文阅读中能正确理解文中重要句子是准确理解文意、正确解答试题的关键,历年高考语文试题都十分重视考生对句子理解能力的考查。
对这项能力要求的考查内容主要有:1.句子本身的含义;2.句子相关的含义;3.句子比喻产生的含义、隐含义;4.句子的表达作用。
句子考查的命题形式,主要有第一卷的选择题和第二卷的简答题。
二、答题技巧
(一)词语理解的解题技巧
社科类文章中对词语含义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文章中的某个重要学术概念的理解。而要理解的这个学术概念,在材料中一般会用一定的篇幅进行说明。解题的关键是要找出原文中对这个学术概念进行说明的文字,弄清楚学术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然后仔细对照选项与原文,找出选项与文章具体内容的区别。
(二)句子理解的解题技巧
社科类文章中对句子含义的考查,其形式主要是判断选项与原文的意思是否相符合。解答这类题,关键是要将选项放进原文去比较,找出二者的差异。命题中,选项往往要通过将文中相关的词句换一个说法或换句式、颠倒顺序等方式来表述。错误的表述往往“形是神非”因而“似是而非”,正确的表述往往“形非神是”,因而“似非而是”。因此,答题时,我们要练就“火眼金睛”,坚持找到与选项对应的原文,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去伪存真,作出恰当的判断。
三、考点过关训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原生态”文化,是指根植于某个地域并且反映当地历史人文特征、没有经过商业开发的文化形态,是自然界最初的、最原始的状态,其特征是天然美、自然美、原始美。文化艺术领域的“原生态”即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典型的代表如音乐、舞蹈等。原生态的音乐声调古朴原真、嗓音鲜润婉转、高亢雄浑,让人们犹如听到了来自高远的天籁之音;原生态的舞蹈服饰绚丽斑斓、动作豪迈铿锵、舞步翩跹袅娜,将古朴轻松、厚重愉悦的乡野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示出原型化的乡土风貌。
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表现语言。苗寨的山歌闪烁如祖传的银冠,蒙族的乎麦宽广如无垠的草原;一曲十二木卡姆,一书“山药蛋”,一嗓子信天游;那古朴原真的乡间俚语、原汁原味的山歌吆喝、节奏铿锵的翩跹舞步无不展现出各民族音乐舞蹈所独有的艺术语言。各民族独特的服饰文化,歌舞中独有的形体动作和节奏都构成了各民族原生态舞蹈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得让人获得反璞归真的快感。在歌唱领域中,要是没有正确把握各民族的语言,唱得再好,也不是地道的原生态民歌。用民族语言或地方方言来演唱,就是在强调原生态唱法语言上的特点,不然,就失去了原生态歌唱的意蕴。如:在劳动中所产生的“劳动号子”,在田野山间所产生的“山歌”,其语言韵调都有明显特点。
原生态艺术同时也体现出不同的地域特点,地方色彩浓郁。如:陕北的信天游;甘肃、青海、宁夏的花儿;蒙古的长调牧歌等;侗族大歌;彝族的阿诗玛;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等。我国地域宽广、幅员辽阔,既有高山大川,又有丘陵平原;既有江南水乡,又有北方草原。许多地区交通阻塞,人迹罕见,这在客观上也为原生态艺术的保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许多少数民族的原生态歌舞、音乐我们还是第一次欣赏到,令人耳目一新。这些原生态民歌相比传统的美声、通俗等,唱法更加丰富,更加有味道,也更能获得观众的喜爱。如:本届青歌赛上云南省代表队的原生态唱法选手纳西姐妹组合,以动情感人的《嫁女调》获得青歌赛第五名,很多观众都说,这个剧目唱得非常好,很有地方色彩,非常感人。
当前,民族文化正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许多文化现象正快速消失,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生存的土壤也正在发生变化。原生态艺术只能存在于适宜它发展的土壤里,一旦受到现代文明的冲毁,也就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意义。虽然目前原生态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原生态的土壤依旧一寸一寸地被吞噬,如何更好地保护原生态文化,避免原生态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冲击下变质,在不断发扬中消失,最终沦为一种表演,这是我们值得深思和需要理性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原生态文化的美需要我们去呵护,去尊重!而不要去排斥!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原生态文化中那种纯洁美!
1.下列对“原生态”文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原生态”文化是一种文化形态,它植根于某个地域,反映当地历史人文特征,且未经商业开发。
B.“原生态”文化具有天然美、自然美、原始美的特征,是自然界最初的、最原始的状态。
C.“原生态”文化的特质在原生态舞蹈上有充分的体现:服饰绚丽斑斓、动作豪迈铿锵、舞步翩跹袅娜。
D.“原生态”文化在文化艺术领域的最典型的代表是音乐和舞蹈,它们是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各民族的原生态艺术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表现语言。如苗寨的山歌、蒙族的乎麦、节奏铿锵的翩跹舞步等,无不展现出各民族音乐舞蹈所独有的艺术语言。
B.在歌唱领域中,原生态唱法只要用民族语言或地方方言来演唱,就不会失去原生态歌唱的意蕴。
C.原生态艺术地方色彩浓郁,体现出不同的地域特点。而我国许多地区交通阻塞,人迹罕见,这在客观上为原生态艺术的保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D.原生态艺术只能存在于适宜它发展的土壤里,一旦受到现代文明的冲毁,也许会像许多受到经济全球化冲击的文化现象一样快速消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原生态艺术有着独有的艺术语言和地方特色,其它地方的观众会因为语言不通和民俗不同而很难接受它,更谈不上喜欢它、欣赏它。
B.原生态民歌因为唱法丰富,有味道,真实得让人获得反璞归真的快感,所以,相比传统的美声、通俗等唱法,更胜一筹,从而获得观众的喜爱。
C.原生态艺术只能存在于适宜它发展的土壤里,一旦离开这块土壤也就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意义,所以,对民歌手的精心策划、包装完全是不必要的。
D.目前,原生态文化生存的土壤正一寸一寸地被吞噬,如果我们不去想办法更好地保护原生态文化,那么,它最终会变质,沦为一种表演。
解析:
第1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名词术语)的含义。据第1段“文化艺术领域的‘原生态’即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典型的代表如音乐、舞蹈等”,可确定D选项错误。原文用“如”,表明是举例,还有其他艺术种类,而D选项中却说成“是”,表明只有“音乐、舞蹈”是典型代表,这与原文意思是不同的,故是错误的。
第2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信息。根据原文第2段“在歌唱领域中,要是没有正确把握各民族的语言,唱得再好,也不是地道的原生态民歌。用民族语言或地方方言来演唱,就是在强调原生态唱法语言上的特点,不然,就失去了原生态歌唱的意蕴”,因此,“用民族语言或地方方言来演唱”是保证“原生态歌唱的意蕴”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而C选项中用“只要”来强调这一条件,但不能不排除其他条件也会引起同样结果,显然与原文的意思不吻合,故本题的答案为C。
第3题,考查推断能力。A项,原生态艺术正是因其鲜明的语言特色和地域特色受到观众的喜爱;B项,“更胜一筹”错,主观夸大,原文无此意;C项,前后没有因果关系,且说法太绝对。故,本题答案为D。
分析数据剖析考点 第6篇
笔者对全国各地的高考语文试题进行了横向的分析和纵向的比较,发现语言表达的“得体”这一考点的命题一般呈现出如下形式和特点:
一是谦敬恰当,心理相容。这一形式意在让考生区分谦词和敬辞的含义和用法。谦词和敬辞的正确使用是高考考查语言得体的重要内容,而且谦词和敬辞都有其特定的使用对象和使用范围,不能随意更改。因此,必须辨识、牢记一些常用的谦词和敬辞,才能在运用的过程中得心应手,言随旨遣。有人把谦敬词语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一句话,即: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除“家”“舍”“令”外,谦词还有“小”(如小女,称自己的女儿)、“拙”(如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如鄙见,称自己的意见)、“寒”(如寒舍,称自己的家)、“愚”(如愚见,称自己的意见)等等。常见的敬辞有“贵”(如贵庚,称别人年龄)、“大”(如大作,称对方作品)、“高”(如高见,称对方见解)、“贤”(如贤弟,称比自己小的男子)、“尊”(如尊姓,问对方的姓)、“光”(如光临,称别人的到来)、“拜”(如拜托,托人办事)、“赐”(如赐教,请求别人给予指教)、“雅”(如雅正,表示请对方指正)、“惠”(如惠顾,称对方到自己这里来)、“鼎”(鼎力,对对方的帮助表示感谢)等等。
高考中针对谦词和敬辞的含义和用法设题的也较多,如2011年湖南卷:下面是某校校庆前夕,四位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获悉母校华诞,甚喜,届时定拨冗出席庆典,特此通知。
B. 因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光临母校参与庆典,深表歉意。
C. 虽身体欠安,但一定准时前往母校列席庆典,谨此奉告。
D. 因航班取消,故不能及时赶到母校参加庆典,敬请谅解。
参考答案: D
解析:本题考语言表达得体,结合了手机短信,属于旧题新考。A项“拨冗”是具有文言色彩的客套话,意思是说,请对方推开繁忙的工作,抽出时间来(做某件事情)。属敬辞用于对方,这用却用来形容自己,是不正确的;“特此通知”用在此处也不合适。B项“光临 ”用于对方,敬辞。这里用来形容自己也错用了对象。C项“列席”指参加会议而无表决权,用于“庆典”不合适。D项符合人物身份,用语得体。
二是注意对象,把握分寸。我们在日常交际中往往都面对着特定的人或人群。在语言表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身份、地位,根据不同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去表情达意,做到言为心声,因人而异,恰到好处。在人际交往中,应该注意交际对象的年龄、文化、职业、性格、爱好、特征,因人而异、把握分寸,切不可随意恭维、奉承对方。尤其是新交,更应小心谨慎,比如:你对一个为自己过于肥胖而发愁的姑娘说:“你的身材实在是好极了。”姑娘一定是认为你是在取笑她而大为不快;但如果对一个认为自己身材姣好并引以为豪的姑娘说这句话,却可以使姑娘对你的好感和信任增加。语言交际必须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
如2011年安徽卷的语言运用题:暑假里,几名高中学生相约去拜访班主任李老师,宛风给老师打电话预约,请你填写出以下电话内容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语境,简明得体。
宛风:①
李老师:噢,宛风啊!
宛风:②
李老师:好啊!欢迎欢迎!
宛风:③
李老师:那就今天下午3点到我办公室吧!
宛风:④
李老师:好的,再见!
参考答案:①李老师,你好,我是宛风。②老师,我和几个同学想去拜访你,你看行吗?③老师,你什么时候有时间,我们到哪儿见你呢?④好的,我们一定准时拜访你,老师再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的简明得体,做此题时要注意语言环境中交际的对象是自己的老师,而不是一般朋友或同学,所以一定要做到“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结合“李老师”的话不难猜想出“宛风”的话的内容,要注意用语得体,特别是“宛风”说话要有礼貌,还要注意不■,让听话人明白。
三是区分文体,把握语体。语言表达中的“得体”还要注意不种文体、语体的特点,要分清文学类语体色彩、实用文体类语体色彩和口语类语体色彩,前两种属于书面语。恰当运用书面语和口语在实际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各种文体的差别,按照文体要求使用语言,如果在口语性较强的表达中使用书面语就会影响语言的表达效果,反之亦然。
如2011年山东卷语言表达题:假如你是广播电台少儿栏目的主持人,请根据少儿听众的特点,重新表述下面一段文字的画线部分。不得改变原意,不超过80 个字。
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碧绿的草地上,一条小溪潺潺流过,水中的卵石清晰可见。溪边坐着一位长髯老者,面容清瘦,双目炯炯有神。
答案示例:一条小溪哗哗地流着,水里有好些圆溜溜的石头,像鸡蛋似的,看得可清楚了。溪边坐着一位长胡子的老爷爷,脸瘦瘦的,胡子长长的,那双眼睛可有神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得体,要注意你现在的身份是广播电台少儿栏目的主持人,要根据少儿听众的特点,将画线中文学化、成人化的词语“潺潺流过、卵石、清晰可见、长髯老者、面容清瘦、炯炯有神”转化成少儿容易理解的口语化、形象化的词语即可。
四是理解关系,巧妙转述。在交际中我们除了当面的交流之处,还要学会转述,所谓转述,就是对信息进行传达。它可分为当面陈述和请人转述。面陈,要根据双方的关系,把陈述的内容讲清就行,这种表达方式简单一些。请人代转,涉及第三人,不仅叙述角度变了,时间、地点、称代等因素也变了。这种表达方式复杂一些,必须考虑变化了的各因素的恰当表述。
如,把下面句子的内容放在A、B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转述。
小李对小王说:“我明天上午不去语文组找赵老师了,请告诉她一声。再帮我问问,后天晚上去他家里找他行不行。”
A.当天下午,小王对赵老师的女儿说:“ ”
B.第二天一大早,小王对赵老师本人说:“ ”
这个题重点考查考生的转述能力。依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时间来正确转换语言,必须把握好“变”的各种因素,特别是要依据转述对象的不同,让措词也随之改变。A可转述为:“小李他明天上午不去语文组找你爸爸了,请你转告一声。他还问,后天晚上去你家里找你爸爸行不行?” B可转述为:“赵老师,小李说他今天上午不去语文组找您了,他让我问您,明天晚上去您家里找您行不行?”
五是注意分寸,语气委婉。和不同的人说话,说不同内容的话,其语言分寸、语气都是不一样的。委婉就是用较温和的或含糊的表达方式来替代一种粗俗和生硬的说法,这种语言现象是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和人们审美的心理需求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在日常交往中,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或使语言文雅,富于礼貌;或使语言动听,使人愉悦;或使语言含蓄,避免冲突;或使语言优美,让人产生联想和回味。
如2008年高考安徽卷:下列各句中,语气最委婉的一句是( )
A. 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呢?
nlc202309022236
B. 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吗?
C.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无疑是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的。
D. 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恐怕不能不引起我们认真思考了。
由本题我们可以看出,要使语言表达得体,必须注意说话的语气,掌握情感分寸。同样是提示大家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B、C、D三项是一种冷冰冰、硬邦邦的警告。而A项是疑问语气,表达一种询问、提醒和劝导,显得含蓄委婉,使交际双方处于一种平等的角色关系之中,听话者既可以领悟到说话人的劝告,又可以体会到说话人对他们的尊重,符合人们的心理需要。
六是适应场合,愉快交际。场合对语言表达也很重要,在不同的场合中说话方式是不一样的。场合,既指一定的时间、地点构成的总体氛围,也指交际当时的自然情景和社会情景。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因此,不同的场合的语言的使用有不同的要求。如在医院看望病人,不宜提“死”字;在人多的地方批评人,不宜直截了当;欢乐的场面,语言宜热情奔放;悲伤的场面,语言宜严肃低沉;在有许多不同人的场合,不能随便,一定要兼顾各种人,否则会无意之中伤害了别人。如果不注意交际的场合、对象、气氛等信口开河,往往达不到交际目的,甚至招致不良后果。反之,根据具体的场合、对象而选择理智的、充满内涵和智慧的语言,往往能收到良好效果。如在一次残疾人会上,民政局副局长很激动地说: “我看见大家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真让人高兴。我想,在座的平时一定要多看书,多学习,保持头脑清醒。千万不能不思进取,让头脑残疾。一个人没了智慧,还有什么用啊!”这时,一位残疾人气愤离场。这位残疾人为何气愤离场呢?这与民政局副局长说话没有注意场合有很大的关系。听众已是身体残疾,作为民政局副局长又说大家头脑不能再残疾,此时此地说这种话太伤人心。所以,有的残疾人就听不下去而离场。
七是注意风格,表达灵活。不同的人说话的语言风格可能都不相同。语言风格的形成是一个人语言成熟的重要标志。目前一些高考试题也开始从语言风格角度设题,以此来考查学生语言的个性、灵活性。如下面两道高考题:
例1:(2009年江西卷)给“写得好”加上一定的上下文,使它分别符合下面的表达要求。(可以只有上文或下文,字数不限)
例:表达的是“赞扬”:文章有气势,有文采,写得好!
①表达的是“嘲讽”:
②表达的是“威胁”:
例2:(2006年重庆卷)两个同学要去参加运动会,他们都邀请好友为其助阵。请分别拟出两个同学的邀请语。要求:话语得体,符合规定的语言表达方式。
①一位同学幽默地说:
②一位同学含蓄地说:
上面两题都侧重于语言风格的考查。两题的设题角度和设题方式虽然不同,但都涉及对语言风格的要求,无论是嘲讽还是威胁,无论是幽默还是含蓄,都是语言风格的具体表现。这些题型都着眼于学生语言运用的灵活性和表现力,同时关涉学生语言的品位和层次,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和语言基本功是难以获得满分的。
【热身练习】
1.假如你在全省的作文大赛中取得了一等奖,有人向你祝贺,倍加赞赏,在下列两种不同的情况下,你的回答分别是什么?
(1)与你平时很要好的一位同学在私下的场合向你祝贺时,你的回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庆祝大会上,面对向你祝贺的广大与会者,你的回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有两句话,请把这两句话的意思合在一起,然后按照不同的表达目的分别写一个单句。
A句:“这场足球赛将在上午九点钟开始。”
B句:“这场比赛将决定本年度全国甲A联赛的冠亚军。”
①强调这场比赛的重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强调别错过了观看这场比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嗨,没啥,别说得那么玄乎,这差得远呢!(2)谢谢大家的勉励,太多的夸奖会使我陶醉,其实我更应当站在这一起点上,继续努力,与大家共同开始新的拼搏。
2.示例:①这场在上午九点钟开始的足球比赛将决定本年度全国甲A联赛的冠亚军。②这场决定本年度国甲A联赛冠亚军的足球比赛将在上午九点开始。
分析数据剖析考点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