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知识范文
翻译知识范文(精选8篇)
翻译知识 第1篇
宗教是从原始社会就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 是人类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宗教是不同文化的表现形式, 反映出不同的文化特色和不同的文化背景, 体现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儒教、道教和佛教是中国的三大宗教, 汉语中有大量与这三大宗教相关的词语。英美人多信仰基督教, 现代英语中则有不少基督教词汇。英汉民族宗教方面的差异对英汉翻译有巨大的影响。如, 汉语中的谚语“情人眼里出西施”, 其对应的英语谚语是“Love is blind.”而“Love is blind.”是西方神话的产物, 源自古罗马爱神Cupid, 或古希腊爱神Eros的别称the blind god。
另外,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 我们有道教的“玉帝”, 佛教的“阎王”, 有神话中的“龙王”, 有开天辟地的“盘古”和主宰自然界的“老天爷”。而这些概念在欧美文化中并不存在。欧美人多信仰基督教, 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 世上的一切都是按上帝的旨意安排的。对于中西宗教文化上的这些差异, 在翻译时, 我们就应予以重视, 否则很容易引起误解。又如, 英国翻译家大卫霍克斯在翻译《红楼梦》刘姥姥说的“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这句话时, 把它译为“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乍一看, 似乎神形兼备, 译得很好。实则, God是基督教中的上帝, 而不是佛教中的“天”。杨宪益先生把“God”改成了“Heaven”, 从而保留了原文的宗教色彩。霍克斯先生的翻译对英美读者而言更为自然, 更容易接受, 但他把一个信佛的人变成了一个信耶稣的人就有点牵强了。
英语和汉语拥有大量的宗教词汇, 有的看似对等的词, 其蕴含的宗教文化信息并不同, 翻译时要特别注意, 切不可掉进“宗教的陷阱”。
二、习俗文化对翻译的影响
习俗文化指的是贯穿于日常社会生活和交际活动中由民族的风俗习惯形成的文化, 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象征和体现。不同的民族在打招呼、称谓、道谢、恭维、致歉、告别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文化习俗是不同的。众所周知, 中国人一见面一般会问对方“吃饭了吗?”或“到哪儿去?”, 在我们的文化中, 这被认为是一种比较随和、友好、亲昵的问候方式。然而, 如果将这两个问候语分别译成“Have you had your meal?”和“Where are you going?”, 那么英美人就难以理解和接受了, 他们会认为你是在干涉他们的行动自由。不过, 这种文化差异现在已被大多数人所了解。又如, 在接待远道而来的外宾时, 我们常常会说:“辛苦了!”这句话如果直接翻译成“You were tired!”就造成笑话了。按照英美人的表达习惯, 我们应该把它译为“Did you have a pleasant journey?”或“Did you enjoy your journey?”, 这样就符合英美文化习惯了。因此, 在翻译这类词语时, 译者一定要考虑到两种文化间的这种习俗差异, 绝不能望文生义, 更不能机械直译。
另外, 在称谓语方面, 每个民族的语言文化习惯不同, 表现也不同。就英汉两种语言而言, 由于中国人向来重视家族及长幼次序, 英语中的一个uncle就相当于汉语中的伯、叔、舅、姑父、姨夫等。汉语中兄、弟、姐、妹称谓分明, 而英语中只有brother和sister。同样英语中的uncle, sister, brother和cousin, 这样的词如果没有特定的语言环境, 是无法把它们译成准确的汉语的。而且这样的词不只这几个。因此, 英汉不同文化间的亲属称谓的互译是一大难题。习俗文化背景知识绝不止于文中所提到的, 要想做好翻译工作, 还在于平时的不断学习和积累。
三、地域文化对翻译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翻译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一个民族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 便会形成与此地域相一致的对事物的看法, 会形成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意识。如英国是一个典型的海洋国家, 因而与海洋有关的比喻成语和谚语也特别多, 不少汉语中的比喻成语或谚语译成英语时, 其喻体往往取自与海洋有关的东西, 如, “守口如瓶”, 译成英语为as close/dumb as an oyster;“未雨绸缪”译为cast/lay/have an anchor to windward。
“西风”一词在英汉文化中的意义迥然不同。在英国, 北大西洋的暖流带来的是人们对春天的期盼, 由大西洋吹来的西风给英伦三岛送去了温暖的风,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就曾写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西风颂》 (Ode to the West Wind) ;而东风来自欧洲大陆北部, 故而寒冷。而中国正好相反, 中国西靠高山, 东临大海, 东风吹来, 无比舒心, 常常有“东风送暖, 大地回春”之说, 而来自西伯利亚的西北风则凛冽无比, 刺人肌肤。另外, 由于生态环境的差异, 各个民族对事物的看法也不同。汉语说“雨后春笋”, 译为英语却变成了“Spring up like mushrooms.”这两种说法都反映了各自的生态特性。汉语形容多时常常用“多如牛毛”, 而英语中却说“plentiful as blackberries”, 它出自“黑莓遍地, 俯拾皆是”的生态环境。又如, 中国自古以牛耕为主, 久而久之, 人们就形成了对牛的热爱与赞誉, 人们常常把那些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人比作老黄牛, 鲁迅先生有句话叫“俯首甘为孺子牛”。而英国多用马耕, 因此马在英美文化中是勤劳和吃苦的象征, 如“to work like a horse” (拼命工作) 。由此可见, 在翻译过程中, 我们还要对地域文化有所了解。
四、社会历史文化对翻译的影响
社会历史的发展对语言的影响是巨大的, 每个民族的语言会带有各自历史文化的痕迹。英汉两个民族的历史发展不同, 语言中所包含的历史文化痕迹也不同。这种痕迹主要反映在习语和历史典故方面。要译好不同语言中的习语和历史典故, 必须了解语言所反映的历史文化。如把习语“打开天窗说亮话”直译成“Open the top window and speak bright words.”只会使西方读者感到莫名其妙, 如果译为“Let’s speak frankly.”或“To be frank with you.”就简单易懂了, 并能更准确地表达你所要表达的意思。
另外, 英汉两种语言中还有大量含有历史典故或具体人名地名的习语, 这些习语形式上结构简单, 内涵上意义深远, 由于文化的差异, 通常是不能单从字面意义上去理解和翻译的。如“东施效颦”、“败走麦城”、“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等。英语典故习语多来自《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 如:Achilles’heel (唯一致命弱点) , meet one’s Waterloo (一败涂地) , the sword of Damocles (达摩克斯头上的剑) , Pandora’s Box (潘多拉之盒) 等, 像这样的典故成语, 我们就不能直译, 只能采用意译或是加注才能让人理解。以“东施效颦”为例, 对中国人来说, 不难理解其文化内涵, 但对不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外国人来说, 若直译为Tung Shih imitates Hsi shih, 就颇令人费解了, 东施是谁?西施又是谁?为了让西方读者能理解这一成语的内涵, 比较适当的方法就是采用直译加注, 即, Tung Shih imitates Hsi shih (Hsi shih was a famous beauty in the ancient kingdom of Yuch.Tung Shih was an ugly girl who tried to imitate her way.) (杨宪益译) , 这样, 就能使读者一目了然。中国文化如此, 西方文化也一样。莎士比亚在《亨利四世》中用过as merry as crickets, 随后英美人就一直沿用着as merry as crickets这一成语。然而“蟋蟀”在汉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却是“悲哀、凄凉、烦恼”的象征。因此不能直译过来, 汉语有自己的比喻方式如“快活如喜鹊∕山雀∕神仙等”。可见典故来源不同, 给予词汇意义也不同, 同时也表明了民族文化的差别。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五、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生活和社会环境的变迁, 两种语言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着。语言之间的差别, 不但表现为语言符号的不同, 而且强烈表现为对客观世界的不同看法。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又靠语言来发展。所以, 翻译并不是简单的涉及两种语言的转换, 而是一种再创造的活动, 是一种深层的文化交流活动。是一种促进双语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的活动,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翻译, 是沟通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就其性质而言,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跨学科、跨语言、跨时空的信息转换活动”。所以, 掌握中英两种文化有时甚至比掌握语言本身更重要, 要想做好翻译工作, 首先要掌握好文化知识。
摘要:翻译, 不仅是一种跨语言的活动, 它更是一种跨文化的行为。翻译难就难在对文化背景知识的理解与翻译上, 翻译问题不单单是语言问题, 在很大程度上, 它与文化因素、背景知识有着重大关系, 受它们的影响和制约, 因此, 译者除了要通晓两国的语言, 更要熟悉两国的文化, 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做到使译文在语言和文化上的等值。本文就从宗教文化、习俗文化、地域文化和社会历史文化几个方面来阐述一下文化背景知识对翻译的影响。
关键词:翻译,文化背景知识,影响
参考文献
[1]黄新渠.汉英翻译技巧[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2.
[2]王佐良.翻译中的文化比较[J].翻译通讯, 1984, (1) :10-11.
[3]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7.
[4]张今.文学翻译原理[M].河南大学出版社, 1987.
[5]胡文仲.英美文化词典[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
[6]于建平.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中词义和语义理解的影响[J].中国翻译, 2000, (3) .
[7]赵爱国.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和文化移入[J].西北大学学报, 1995, (4) .
渔家傲翻译知识点 第2篇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都难以入睡,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
文言文翻译主抓四个固定知识点 第3篇
一、锁定谓语,按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来确定谓语的词性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在词义上差别很大,但句子的语法结构基本上还是一致的。除了一个特殊句式——“倒装句”以外,文言文中的句子也是按“主+状+谓+定+宾”的顺序排列的,所以其相应成份上的词的词性也与现代汉语相一致。即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谓语一般是动词,定语一般是形容词,状语一般是副词。比如“他艰难地挪动肥胖的身体”这个句子中,“他”是主语,“挪动”是谓语动词,“身体”是宾语,“艰难”是修饰谓语动词“挪动”的状语,“肥胖”是修饰宾语“身体”的定语。如此看下来,词性、语序这些常规的语法概念是一目了然的。
另外,在文言文的句子中,什么成份都能省略,唯独谓语动词不能省略。所以我们解释实词时就可通过分析这个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所充当的成份先判定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思。
例:(2015新课标I卷)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者
解析:此句中“帝”和“死”二字的翻译很关键。一个句子中必须要有谓语动词,根据这个规则来分析上面这个句子,可以判断出“帝”和“死”这两个字在这里属于词类活用,从词性上讲都是动词。译文:我只知道我们的君主可以称帝统治中原这片土地,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立即死去。
例:(2015新课标II卷)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解析:本句中“兴”“咨怨”两个词是命题者定下来的采分点,就看考生能不能正确翻译。这两个词表面上分析都不是动词,显然是不符合语法规范的。既然文言文句子中必须要有谓语动词,那么这里必须要有两个字解释成动词,只要稍加琢磨,一般的考生都能够将这两个动词定位在“兴”与“咨怨”。再用联想法与组词法,“发动”“生出咨怨”这两个义项应该容易得出。译文:皇上您发动军队,百姓容易生出咨嗟怨怒,皇上车驾巡游,恐怕很不合适。
二、锁定宾语,判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是词类活用中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名词、形容词、不及物动词通常是不带宾语的,带上宾语就成为使动或意动用法了。带宾语是这类词活用的基本标志。
例:(2015重庆卷)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而止。
解析:此句中的“师”字在古汉语中原是名词“老师”,这里带了宾语“之”(有一方、一言的人),按上面所说语法规则,这就是意动用法,直译就是“以他为师”。译文:(只要)别人有一个好的药方,有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解,必定携重金不远数百里去拜他为师,一定要得到才罢休。
例:(2014山东卷)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之,不问。
解析:此句中的“活”在现代汉语中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但此句中却带了宾语,因此肯定是词类活用。这个词在课文《鸿门宴》中也出现过:“项伯杀人,臣活之。”(项伯杀了人,我让他活了下来。)考生只要牢记判断标准,对这个使动用法的翻译肯定不成问题。译文:皇帝读了奏表,说:“谁说方国珍没有人才呢?这就可以让他活命了。”于是赦免了方国珍,不再问罪。
三、借助同位置词义对举关系来推测词义
文言文中为了强调表达的效果,作者常常在一句话中将意义接近的两个词在相同的语法位置上并列出现,形成对举关系。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种对举关系来推测两个实词中较难的那一个实词的词义。
例:(2015四川卷)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
解析:这个句子读起来是很工整的。“积”对“累”,“一勺”对“微尘”,“江河”对“峻极”,意思都很接近。这里“微尘”好懂,“江河”也好懂,根据同位置的对举关系,“一勺”与“峻极”的意思就能推测出来了。译文:然而积累每一勺水来形成江河,积累微小的灰尘来形成崇山峻岭,没有志向,没有勤奋,按理说没有理由成功。
例:(2014天津卷)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
解析:此句中“补朝廷之治”与“救宰相有司之失”二个句子的结构相同,意思也应该相近。“失”这个词考生容易理解——失误、过失;那么根据对举关系,考生就不会将前一句的“治”这个词简单理解成“治理”了,而应该翻译成“治理的不足或欠缺”。译文:因此地方上有崇尚道义的人,完全可以用来弥补朝廷治理的不足,补救宰相等大小官吏的过失,从而对百姓有功。
四、倒装句要调整语序
文言特殊句式是翻译题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熟悉“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这四种特殊句式的表现形式。在翻译时,判断句一定要译成“……是……”或“……不是……”的格式;省略句要将省去的内容补全;被动句要体现出被动的关系;倒装句要将颠倒的语序理顺,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2015新课标I卷)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解析:这个句子中有一个宾语前置句“不吾索”,要翻译成“不索吾”。译文:金人即使不索求我(这个人),我也应当与太子一起前往(同行),请求拜见两位敌军将领酋长并当面斥责,也许万一可以实现成功呢。
例:(2014湖南卷)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解析:中学课文《五人墓碑记》中有一个句子“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学习时老师一定讲过这是一个定语后置句,翻译时必须调整语序。本句也是一样:是什么样的缙绅呢?是与徐孟祥交往的缙绅。译文:与徐孟祥交往的士大夫作诗来歌咏它,叫我给它作(一篇)记。
以上从四个方面谈了高考命题者在文言文翻译中经常设置的采分点,同学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应予强化,不断增强对采分点的敏感意识。另外同学们还应注意翻译后的句子在整体上要通顺、无语病,注意书写的大方、清晰,这是许多老师在阅卷中的真切感受。总之,只要同学们切实掌握语法概念及句法运用规则,在做题时格外细心,文言文翻译是可以拿到理想的分数的。
巩固练习
将下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一、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至刖。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夜往告之,弥子矫驾君车而出。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犯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
二、太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禺页异焉。玄谓操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三、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四、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五、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而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六、庞葱与太子将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也。”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七、郑子产有疾,谓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卒。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聚人于萑苻①之盗。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
①萑苻(huán fú),芦苇丛生的水泽,代指强盗出没的地方。
八、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参考答案
一、1.弥子瑕曾经被卫国国君宠爱。(注意点:“见爱于卫君”含有被动与倒装)2.有一天,弥子瑕与卫君在果园里游玩。(注意点:“游于果园”含倒装)3.不顾自己口味的满足却想着我。
二、1.所以世人并没有认为他有什么奇特的地方。(注意点:“未之奇也”含宾语前置和意动用法)2.天下将要大乱,没有经世之才的人是不能定国安邦的,能够安定天下的,大概就是先生吧。(注意点:本句是判断句)
三、1.庄周家中贫穷,所以去向监河侯借粮。(注意点:含介宾短语后置)2、我昨天来,道路中有呼喊的声音,我回头一看,是车辙中有一条鲋鱼在那里。(注意点:“焉”字是兼词,要翻译好)3.我失去了平常的环境,我没有生存的地方,我只要能有一斗一升的水就能活下去。(注意点:“常与”属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四、1.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注意点:“是”为重点,属指示代词“这”)2.害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注意点:“病”字要联系上下文,有比较的意思)3.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注意点:“若之何”是固定结构,表疑问)
五、1.你回去,我返回来后给你杀猪。2.妻子阻拦他说:“只是与孩子开玩笑罢了。”(注意点:“特与……耳”属固定句式)3.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信任他的母亲,(孩子)不是用这种方式能教育成的。(注意点:“非以成教也”是判断句)
六、集市上没有老虎,是清楚的,然而三个人一说而成为有虎了。现在邯郸离大梁,比到市场远得多;而毁谤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大王能够明察他人的议论。(注意点:有判断句,“去大梁”的“去”、“议臣者”的“议”是关键实词)
七、1.火的特点是猛烈,百姓一看见就害怕,所以很少有人死在火里;水的特点是柔弱,百姓轻视而玩弄它,有很多人便死在水里,因此运用宽和的施政方法很难。2.派步兵去攻打萑苻的盗贼,把他们全部杀了,盗贼才有所收敛。(注意点:“鲜、焉、玩”三个字是重点,“宽”含词类活用)
八、(1)狗马是人们所熟悉的,它们早晚都完全显现在人们面前,不容易画得像。(注意点:罄,完全显现;类,像)(2)鬼魅是无形的,不显现于人们面前,所以容易画。(注意点:判断句式)
浅谈专业知识在科技翻译中的作用 第4篇
四平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一个集科、工、贸和生产为一体的科研单位, 作为翻译, 我接触过各种资料, 如工艺规范、产品标准、操作手册、设备说明书、各种技术论文、实验报告、专利文献、贸易合同、产品目录等, 这些资料所用的专业术语不同, 语言风格各异, 文体独特, 用词造句各有其特点, 这都造成了翻译工作的极大困难, 特别是翻译专利文献, 要求翻译人员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而我是学英语专业的, 刚开始的确是困难不少, 经过几年的翻译实践, 使我悟出了一个道理, 必须把专业知识和科技翻译两者结合起来, 必须处理好专业知识和科技翻译的关系。
科技翻译与专业知识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 翻译活动中的决定因素是思维活动, 翻译的过程是思维的过程, 是逻辑分析的过程。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就不可能对原文正确的理解 (Accurate Comprchension) , 也就达不到适当的表达 (Adequalte Representation) 的目的。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处理专业知识和科技翻译的关系。
1 翻译和专业人员之间互相配合, 翻译人员做嘴勤、腿勤
集熟练的外语和精深的专业知识二者于一身最理想的, 可是我们现在的状况是专业人员外语底子薄, 而翻译人员则往往是对专业仅知毛皮, 这就要求在翻译文章或专利的时候, 翻译和专业人员要相互配合, 取长补短, 就可解决翻译中碰到的疑难问题, 提高翻译的速度和质量。
例如:For example, the twoelemerts of which water is made are the oxyger and hydroger.
译:组成水的两种元素是氧元素和氢元素。
这里, 原作者为了避免重复, 分别在“oxyger”和“hydrogen”的后面省略了“element”这个词, 而我们有时对“氢元素”和“氧元素”的概念区分不开, 易混淆, 这样的时候, 就必须勤去问有关专业人员。
通常情况下, 一篇有价值的科技文献, 总有几处难点, 既有语言障碍, 又有一些技术障碍, 这就需要我们同专业人员请教, 和他们紧密配合, 这样, 遇到的所有困难就可以迎韧而解了。
有些综述性和报导性方面的文章, 原文也非专业人员写的, 作者对专业技术可能也不十分精确了解。翻译这类文章时, 更要十分谨慎。有的文章语言文字虽然简单, 但却包含着技术专业背景, 只有于专业人员探讨, 才可解决问题。
可见翻译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相互配合, 取长补短, 是实现高效、高质量翻译的有效途径。
2 专业知识学习和科技翻译相互促进, 相互深化
翻译的过程也是专业知识学习与深化的过程。科技翻译人员要想翻译好科技文献, 就要有一个先接触这门学科, 先学习, 后翻译的过程, 只有懂了相关的专业知识, 才会为更正确、通顺的翻译创造先决条件。例如, 在翻译我们电加热带的产品说明书的时候, 由于我在电加热带车间实习锻炼过, 对于一整套电加热带配料、加工、完成产品的程序了如指掌, 所以翻译起来很顺畅。对此所得到的结论就是必须熟悉你所翻译的资料, 所涉及的方方面面, 所以, 在翻译过程中, 不懂就问, 就学, 学习了相关的专业知识, 在理解的基础上, 然后落笔, 就顺畅多了。
翻译过程充分反映了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要, 没有专业知识的学习, 哪怕准确地给一个名词术语确定确切的译名都很困难。同样, 专业知识的深化, 又可加深英文单词在特定的上、下文和语境中深层含义的理解。例如:
“modeling”是由“model”=to make or contruct a model of演变而来的, 有“建模”和“模拟”两种译文。单词的灵活性是非常大的, 我们翻译人员无法套用词典的解释, 而应根据技术内容, 挖掘出它们在上、下文中的确切含义, 这样才能起到真正传递信息的作用。例:
1) Thus, modeling in the physical sciences is normally reduced to many, more easil managed, com-pendents.
译文:因此在物理学中, 通常把模拟问题简化成许多更容易处理的组成部分。
2) Withhh the advent of digital computers, modeling in the physical sciences has advanced dramaticdly.
译文:随着数字计算机的出现, 物理科学中的模拟研究得到了惊人的发展。
以上例句中的:“modeling”的各种不同的译法。翻译水平的提高和专业知识的深化是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的一对统一体。
3 情报翻译人员也要成为科学研究的尖兵
情报翻译人员的任务就是迅速、及时、准确地传递外国的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消息, 主动地为科研工作服务。因此, 必须做到多看, 多浏览, 各种中外文杂志对资料的收集, 也要有一定的系统性和针对性, 并及时进行翻译和整理, 为科研人员提供最大的方便。由此可见, 翻译人员不仅可以起到正确传递信息的作用, 而且还可以在科学研究中成为最前沿跟踪和探索的尖兵, 主动为科研工作服务。
兰亭集序翻译及知识点 第5篇
《兰亭集序》文章的第二段写了两种人,一个是喜欢“静”的人,一个是喜欢“躁”的人。前者“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后者“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性格乃至行为上有很大的不同。
兰亭集序 / 兰亭序
魏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翻译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兰亭集序》知识点整理
一、字音
癸(guǐ)丑 会(kuài)稽 修楔(xì) 激湍(tuān) ....
流觞(shāng) 管弦(xián) 游目骋(chěng)怀 彭殇(shāng) ....
二、通假字
1、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面对面
2、虽趣舍万殊 趣通“取” 取得
三、古今异义词
1、列坐其次 古义:这个地方 今义:居于次一等 ..
2、俯察品类之盛 古义:物品、物类 今义:物品的种类 ..
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 ..
4、或取诸怀抱 ..
四、重要词语
1、修禊事也 祓禊,一种祭祀活动。 .
2、列坐其次 地方 .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盛况 .
4、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极:尽。 信:实在,确实。 ..
5、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相互结交 ..
6、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诸:之于 悟:面对面 ..
7、及其所之既倦 到,达到 .
8、向之所欣 向:以前,先前 .
9、况修短随化 修:长 化:造化 ..
10、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临:面对 喻:明白 ..
1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一:把??看成一样 ..
齐:把??看做等同
五、一词多义。
所以
①所以游目骋怀 (表凭借,用来??)
②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 (表原因,??的原因)
翻译知识 第6篇
关键词:交际翻译法,财经新闻
一、引言
自学考试教材《外刊经贸知识选读》的用文主要选自美、英、欧陆和香港地区的主要报刊, 主要包括《经济学家》 (T h e Economist) 、《金融时报》 (Financial Times) 、《华尔街日报》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等。希望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 可以使学生初步掌握阅读和理解西方报刊经贸文章的方法和技巧。
为了帮助莘莘学子理解课文和顺利通过考试, 北京梯河教育研究院全国自考命题研究中心力邀各主考院校的权威专家执笔, 遵循自学的学习特点和规律, 以教育测量学的重要理论为指导, 打造了专门用于备考的系列辅导用书。由孙维娟, 梁英等主编的《外刊经贸知识选读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同步辅导/同步训练》就是其中之一。
本文尝试以交际翻译理论为依据, 对该书同步辅导中的翻译从标题改写、词汇翻译和句子结构重组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以期能够对以英汉翻译来教授和学习财经新闻的师生有所帮助。
二、适当运用翻译法的可行性
《外刊》学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阅读和理解西方报刊经贸文章的方法和技巧。而翻译法对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翻译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郑庆珠&孙会军, 2004) 。加之该课程的要求中明确提出“正确、深入的理解每一篇课文, 能将其译成通顺的汉语”因此, 在教授和学习过程中适当的运用翻译法是可行的。
三、交际翻译法
纽马克认为, 采取何种翻译方法取决于三个因素:文本类型 (type of text) 、读者身份 (nature of the readership) 和翻译目的 (purpose of the translation) 。就文本类型而言, 同步辅导是对课文内容的翻译, 属于信息型文本;读者对象是以英语为外语进行学习的自考学生;翻译目的是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顺利通过考试。以上三个因素决定了交际翻译法对同步辅导翻译的适用性。同时, 《外刊经贸知识选读》所摘选的文章除了具有普通新闻英语的特点之外, 还具有自己的非常明显的独特性:一是文章内容专业化;二是文章内容涉及的背景复杂多变。甚至有些还经常使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来使内容表达得更加具体生动。这决定了其翻译既要忠实地再现原文的主要信息, 又要考虑到中英思维方式, 语言风格等的文化因素, 在使自学考生在弄懂文章大意, 掌握相关词语和句型的情况下, 深入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 并能运用这些专业知识来认识和解决问题。
交际翻译的目的是“努力使译文对目的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与原文对源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相同。”其重点是根据目的语的语言、文化和语用方式传递信息, 而不是尽量忠实地复制原文。在考虑原文形式的基础上, 译者有一定的自由度去解释原文。下面从标题改写, 词汇翻译和句子结构重组三方面为例来进行分析。
1. 标题改写
纽马克认为:“Normally, as a translator, you are entitled tochange’the title of your text.” (2001:156) .新闻标题的功能是提炼内容、美化版面和吸引读者 (郜书锴, 2002) 。马建国在其《英文报刊导读》中也指出“新闻的标题必须做到简洁、准确、抢眼” (2002:19) .所以为了达到上述的功能和特点, 我们在翻译新闻标题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必要的改写。
(1) Economic Troubles Cloud New Market’s Future
经济问题使新市场前景阴暗
“cloud”一词用得形象, 翻译时将其进行了引申, 不仅方便学生迅速了解文章主题, 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翻译中词义的引申有一定了解。
(2) “Greater China”on the Match
前进的大中华
将介词短语翻译成形容词作定语, 中国在经济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发展势头跃然纸上。兼顾到了中国学生读者的民族感情, 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The Curtain Goes up
Peking permits foreign investment all along its coastlinecreating differing rules and added confusion
幕布拉开
北京允许外国在其沿海投资产生出不同的规则和额外的困惑
这一标题由主标题和副标题组成.主标题用简单的比喻句来形容中国对外国投资的开放。副标题补充了比喻的本体。译文标题的翻译将“investment”的词性进行了变动。这对学生学习相关修辞的翻译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4) Beijing Rising北京在发展
Europe Rising欧洲在崛起
同一个词用在不同的主体上, 译法不一样。这体现了英汉两种语言词汇的特点:英语词汇依赖性大, 中文词汇有较强的独立性。这也提醒我们的学生在理解和翻译文章时, 即便是对同一个词, 也要注意掌握分寸, 注意选词。
2. 词汇翻译
一篇译作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词语的选择是否恰当、得体。选择了恰当、得体的词语就可以为译文的准确、通顺、流畅铺平道路 (陈苏东&陈建平, 2003) 。要选择合适的词语, 必要时就需要在精确理解源语文本的基础上, 在翻译中适当的增减词, 对词性进行变通。
(1) 增词
①It is a primitive, inefficient and expensive way of doingbusinessbut the massive debts if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the world’s oversupply of goods make it inescapable.它是一种原始、低效且昂贵的贸易方式, 但发展中国家的巨额债务和全球过剩的供给, 使它不可避免的存在着。
译文增加了“存在着”, 这样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 同时将时态也表现了出来, 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和学习这样的翻译技巧。
(2) 减词
①But Coca-Cola and Pepsi Co are spoiling for yet another fight, and this time
they’re picking on the little guys:non-cola makers likeSeven-Up and Dr Pepper.但是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一心想进行另一场战斗, 这一次他们选中了小企业:“七喜”和“佩珀博士”.
“non-cola makers”被省译, 因为这两家企业的产品为部分学生所喜爱, 其性质也为中国的广大消费者所熟悉, 从而避免了重复累赘。
②Their affiliates, joint ventures and subsidiaries girdle the globe, stretching
from Australia, Indonesia and India to Norway, Spain andGabon, Hyundai and Daewoo, with annual sales of$10 billion and$6 billion respectively, are pushing into the U.S auto market, riveting the attention of American and Japanese manufacturers.这些公司的联合、合资公司和附属公司遍布全球, 从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印度到挪威、西班牙和加蓬都有;年销售额分别为100亿美元和60亿美元的珲岱公司和大宇公司正在进入美国的汽车市场, 这引起了美国和日本厂商的注意。
原文中“stretching from”与“girdle”意思相近, 因而在译文中为避免重复而省略。
(3) 改词
①America wants Japan to meet import targets for some American goods.An unwilling Japan has decided to draw theline.美国要求日本满足对一些美国产品的进口指标, 日本勉强决定确定最低标准。
“unwilling”这一形容词被译成了副词“勉强”, 这对学生掌握翻译中的“词类转换”这一技巧有帮助;而且“draw the line”也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进行了变动, 而不是局限于字面意思。
对“draw the line”这一短语进行变动的不只此一处, 请见例二:
②The Clinton administration is drawing the first lines of atougher U.S policy on trade克林顿政府正采取更加强硬的贸易政策。
“draw the line”在此翻译成了采取政策。同一个词组“draw the line”在不同的语境中翻译也不尽相同, 在便于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树立词组翻译中意义引申的这一观念。
③Those signs have not been lost on the West.西方世界并没有忽视这些迹象。
“lost”没有被译成“丢失”, 而是译成“忽视”。这样便于与后面的“迹象”搭配, 以将被动语态翻译成主动语态, 符合中文句子的表达习惯。
④It probably has more teeth than other consultative assemblies.它可能比其他协商集会更有权力。
“teeth”在这里不是指“牙齿”, 根据上下文指的是“权力”。便于学生理解英语中的一词多义。
3. 句子的翻译
英语新闻写作受版面词数的限制, 记者有时会为了尽可能地在一个句子中写进较多的新闻事实或信息, 不得不打破简单的句型结构, 或采用合并句子的方法, 将原先两句以上才能表达的事实充塞在一个句子里。结果使通常较简单的句子显得结构复杂而松散, 句子冗长不堪, 令人费解。相对而言, 汉语的句子要短得多, 而且汉语以精炼著称, 其句群中的单个短句独立性很强。在翻译时就有必要把过于冗长的英文句子拆开, 分成几句话来表达。
(1) Administration officials see little risk that this more aggressive policy could escalate into a full-fledged trade warthat would shock the world’s fragile economies.对于这种更加大胆的政策会省级震动世界脆弱经济的全面贸易战争, 政府官员认为这种危险的可能性很小。
将原句中的由三个句子组成的长句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逻辑顺序重组, 便于理解。
(2) However, observers say western-style democracy is noton the political agenda as the najlis system enjoys legitimacy and appears well-suited to the tribal traditions of Gulf society.然而, 观察家们说由于议会体制享有合法性并且好像很适合海湾地区部落的传统, 西式的民主并未出现在政治日程上。
译文将原文中长句子的顺序按照因果关系进行了重组, 符合中文先表述原因, 后阐述结果的表达习惯。
四、结语
以上例子表明《同步辅导》的译者无论是在新闻标题的翻译上, 还是在词汇的翻译和句子结构重组上都应用了交际翻译法, 收到了较好的表达效果。这样的分析也验证和丰富了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
总之, 纽马克的交际翻译论予以读者较多的重视, 追求译文与原文等效。新闻翻译是否忠实原文形式并不是关键所在, 而译文流畅、简洁、易懂、符合目的语的习惯才是应该受到译者关注的, 这为英汉新闻翻译中的变通处理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而对于以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的自学考生而言, 理解财经新闻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进行处理, 使之符合目的语的习惯不仅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也对学生模仿学习财经英语翻译在一定程度上起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苏东陈建平:商务英语翻译 (英译汉)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马建国:英文报刊导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丘悦&彭斌:报刊新闻英语的翻译[J].广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S1) :141~143
[4]王金华:j交际翻译法在汉英新闻翻译中的应用——以Suzhou Weekly为例[J].上海翻译.2007. (1) :28~30
[5]郑庆珠孙会军:翻译教学法:回眸与展望[J]外语研究.2004 (4) :52~54
[6]Newmark, Peter.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翻译知识 第7篇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密切, 文化的交流也逐渐增多, 外来语在生活中越来越被广泛使用。其中部分外来语为人所熟悉, 更多的却由于引进的时间长、语言运用者的文化素养不高等原因而不为人熟悉 (例如, 上古外来语如“琵琶”“葡萄”“苜蓿”, 中古外来语如“菩萨”“罗汉”等, 近代外来语如“鸦片”等) 。这些外来语体现了具体而鲜活的英汉互译基本知识和技巧。中学生处在好奇心强的阶段, 教师应充分利用他们的已有知识和心理特点, 解构这些外来语英汉互译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使他们初步掌握基本的翻译知识, 形成基本的翻译技能。
中学生目前已掌握的汉语外来语多与日常生活和艺术、娱乐、体育方面密切有关。下面来列举一些:酷 (cool) 、迪斯科 (disco) 、欧佩克 (OPEC) 、托福 (TOEFL) 、雅皮士 (Yuppies) 、比基尼 (bikini) 、尤里卡 (EURECA) 、披头士 (Beatles) 、妈咪 (mummy) 、朋克 (punk) 、黑客 (hacker) 、克隆 (clone) 、呼啦圈 (hula-hoop) 、冰淇淋 (ice-cream) 、因特网 (internet) 、道林纸 (Dowling paper) 、唐宁街 (Downing street) 、文化休克 (culture shock) 、水上芭蕾 (water ballet) 、奶昔 (milk shake) 、嘉年华会 (carnival) 、高尔夫球 (golf) 、保龄球 (bowling) 、桑拿浴 (sauna) 、拉力赛 (rally) 、拷机 (call) 、打的 (taxi) 、小巴 (bus) 、中巴 (bus) 、酒吧 (bar) 、施乐 (Xerox) 、香波 (shampoo) 、超人 (superman) 、超级明星 (super star) 、超市 (super market) 、毫微技术 (nano-technology) 、千年虫 (millennium bug) 、热线 (hot line) 、冷战 (cold war) 、绿卡 (green card) 、情商 (emotionalquotient/EQ) 、CT检查、BP机、T恤衫、IC卡、PHS电话机、SO S儿童村、CD、VCD、DVD、DOS、TV、MTV、PC、BOT、CD-R O M、DNA、GRE、Windows98、cute (寇) 。
这些进入了汉语词汇系统的英语外来语, 接受了汉语的语音、语法和构词规则等各方面的改造, 符合汉语的发音习惯、语法和词汇规则。汉语的单音节、象形方块文字的特点等, 虽然汉语对英语外来语的改造比起西方语言间的词语借用复杂, 却又别具一格, 更富于创造性。上述列举的英语外来语可大致用以下七种方法来解构。
(1) 音译法。用发音近似的汉字将外来语翻译过来, 这种用于译音的汉字, 不再有其自身的原意, 只保留了其语音, 如, 酷 (cool) 、迪斯科 (disco) 、欧佩克 (OPEC) 、托福 (TO EFL) 、雅皮士 (Yuppies) 、比基尼 (bikini) 、尤里卡 (EURECA) 、披头士 (Beatles) 、妈咪 (mummy) 、朋克 (punk) 、黑客 (hacker) 、克隆 (clone) 等。
(2) 半音半意。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复合外来词, 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前半部分采用音译, 后部分采用意译, 如, 呼啦圈 (hula-hoop) 、因特网 (internet) 、道林纸 (Dowling paper) 、唐宁街 (Downing street) 等。另外一种是前半部分采用意译, 后半部分采用音译, 如, 文化休克 (culture shock) 、水上芭蕾 (water ballet) 、奶昔 (milk shake) 等。
(3) 音译附加汉语语素。一类为音译语素加汉语语素, 如, 嘉年华会 (carnival+会) 、高尔夫球 (golf+球) 、保龄球 (bowling+球) 、桑拿浴 (sauna+浴) 、拉力赛 (rally+赛) 、拷机 (call+机) 等。另一类为汉语语素加音译语素, 如:打的 (打+taxi) 、小巴 (小+bus) 、中巴 (中+bus) 、酒吧 (酒+bar) 等。其中音译语素有的代表一个英语单词, 有的代表部分语素。汉语语素有的是词根语素, 有的是词缀语素。
(4) 音意兼顾。即选用接近外来词词义的汉字进行转写。汉语同音字多, 为译名用字的筛选提供了方便。如, 施乐 (Xerox) 、香波 (shampoo) 、味美思 (vercuth) 。体现了汉语在吸收外来词时特有的汉化处理功能, 是音意兼顾的译法, 堪称两全其美。
(5) 直译:按照外来词的形态结构和构词原理直译过来。例如:超人 (superman) 、超级明星 (super star) 、超市 (super market) 、毫微技术 (nano-technology) 、千年虫 (millennium bug) 、热线 (hot line) 、冷战 (cold war) 、绿卡 (green card) 、情商 (emotional quotient) 等。
(6) 英文字母附加汉字:CT检查、BP机、T恤衫、IC卡、SOS儿童村等。
(7) 英文字母缩写形式或单词:CD、VCD、DVDDO S、TV、MTV、PC、BOT、CD-ROM、DNA、GRE、Windows98、cute。
从翻译知识的角度, 上述的具体方法又可具体概括为如下翻译的基本知识, 供中学生掌握。音译法是汉语吸收外来语的特有翻译方法, 如, 汉语中的咖啡 (coffee) 、沙发 (sofa) , 英语中的kongfu (功夫) 、tea (茶) 等。半音半意法、音意兼顾法、英文字母附加汉字法、英文字母缩写形式或单词法是介于吸收外来语的特有翻译法和一般翻译法之间, 可灵活而具体地运用于翻译实践中。直译和意译却是翻译的两大基本原则和方法, 从上述列举的外来语翻译方法看, 直译和意译的方法和原则往往不是绝对的单一使用, 而是相互渗透使用, 达到形神皆备, 形神皆备是语言学家一致公认的翻译准则。
根据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只有将听、说、读、写、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有效地向中学生传授英语语言知识, 全面培养他们的语言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翻译知识 第8篇
一、引言
航空科技翻译作为航空科技领域的一种高强度的思维活动, 对初入航空翻译的从业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极大的挑战。古人云:“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如果把这句话应用于航空科技翻译领域, 是否可以说成“工欲善其‘译’, 必先利其‘技’”呢?笔者根据自己从事航空翻译多年的经验, 认为这种说法是恰如其分的, 而其中的“技”主要就是有关航空的专业技术知识, 当然, 随着信息时代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掌握计算机辅助翻译 ( (Computer Aid Translation (CAT) ) , 可以让我们摆脱以前翻译工作的“刀耕火种”的阶段。
在CAT中, 翻译记忆库 (Translation Memory) , 可以帮助我们将翻译过的内容储存起来, 再遇到相同的翻译内容时可以帮助我们自动生成相应译文, 避免了重复翻译, 提高了翻译效率;术语库 ( (Terminology Base (TB) ) 可以帮助我们统一术语, 避免一词多译, 确保用词统一, 从而提升译文整体质量;CAT的质量保证功能 (Quality Assurance (QA) ) 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检查和确保译文。
由于现在航空科技翻译从业人员大多是从全国各大院校招来外语专业的本科以上的学生, 他们的计算机水平还是比较高的, 所以, 掌握CAT技术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很难的, 也就不是制约培养高质量航空科技翻译人才的瓶颈, 笔者认为制约培养高质量航空科技人才的瓶颈是航空科技领域专业技术知识的掌握。
二、航空技术服务现场口译中了解有关专业技术知识的重要性
笔者于2013年12月中旬赴某国, 执行某型号出口机的现场技术服务的翻译任务, 至今已有好几个月了, 在这几个月的技术服务中, 笔者也遇到了一些外方人员反映的技术问题。
例1:2013 年12 月21 日, 外方技术人员反映:“During engine cold run of A/C No. XXXX, the reading of fuel quantity indicator discounts 2 to3 pounds, while conducting engine hot run, the reading is O.K.”笔者也陪同我方技术人员来到现场, 我方技术人员进入飞机座舱, 进行了冷开车和热开车, 发现外方技术人员反映的故障现象属实。
如果是一个刚刚从事航空技术翻译的从业人员可能会将外方技术人员的话译为:“在编号为XXXX的飞机进行发动机冷运转时, 油量指示器的读数折扣了2 至3 磅, 而在进行热运转时, (油量指示器) 的读数正常。”
如果对航空技术背景知识有所了解, 航空发动机运转 (run) 术语称为开车 (engine run) , 而开车又可分为冷开车 (engine cold run) 和热开车 (engine hot run) , 发动机冷开车实际上就是指发动机启动运转但发动机燃烧室里的燃油和压缩空气的混合物不点火, 发动机尾喷管没有高温高压气体排出, 进行冷开车的目的往往是将发动机燃烧室内燃烧着的油气混合物熄灭以及使发动机尾喷管冷却。而发动机热开车就是指发动机启动运转且点燃发动机燃烧室里的油气混合物, 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从发动机尾喷管排出, 从而产生推力。这里的“discounts”本意就是“折扣, 打折”的意思, 但是在上面外方人员的这句话里, 将“discounts”译成上述意思也不大合适, 而译为“自动递减”或“少指”较为合适。
而上述的“fuel quantity indicator”译为字面意义“燃油量指示器”也不算错, 但是, 如果对笔者现从事技术服务的某型飞机有所了解, 就应该知道, 某型飞机座舱内的“燃油量指示器”, 实际上有上下两排显示窗口, 上面一排窗口显示某型飞机主油箱的油量, 下面一排的窗口显示某型飞机全机燃油油箱的总燃油量, 而外方技术人员说的“fuel quantity indicator”既可以指上面一排的显示窗口, 具体称为“main fuel quantity indicator window”较为恰当;也可以具体称为 “whole A/C fuel quantity totalizer window ( 全机燃油量耗量表) ”, 为了准确翻译好“fuel quantity indicator”, 笔者随我方技术人员到XXXX号飞机跟前, 我方技术人员进入飞机前舱冷开车, 笔者也爬上搭在飞机前座舱边的工作梯, 观察前舱内的燃油量指示, 发现燃油量表下面一排的全机燃油耗量窗口的燃油量读数每隔一点时间就“自动递减”2 至3 磅, 而非上面所译的“折扣”或“少指”, 因此, 外方技术人员所反映的问题的准确译法为:“在编号为XXXX的飞机进行发动机冷开车时, 全机燃油耗量指示窗口的读数自动递减了2 至3 磅, 而在进行热开车时, ( 全机燃油耗量指示窗口) 的读数正常。”
为了帮助用户排除上述故障, 笔者也试着当一回技术人员, 查阅了有关技术资料, 并聆听了中方技术人员有关情况的介绍。原来, 燃油量耗量表传感器 (fuel quantity totalizer transducer) 相当于一个小型发电机, 它主要由叶轮、线圈和壳体组成。当燃油泵工作时, 增压的燃油就驱动传感器中的叶轮旋转, 同时电信号就通过线圈传输到燃油量指示器以逐步减少燃油指示器的读数。由于燃油量耗量表长时间工作, 传感器中的叶轮就存在一定程度的磨损, 这就造成了燃油量耗量表的高灵敏度, 从而引起了上述的故障现象。第二天笔者找到外方技术人员, 在和中方技术人员就这个问题达成一致后, 笔者就这架飞机发生的故障现象向外方作出了答复, 将燃油量耗量表的原理及排故第一方案向外方有关技术人员作了陈述如下:
Since the fuel quantity totalizer transducer is equivalent to a small generator mainly composed of the impeller, coil and case. When the fuel pump is operative, the pressured fuel drives the impeller to rotate, and the electric signal is transmitted to fuel quantity indicator via the coil to decrease gradually the reading of fuel quantity indicator. On account of long operation duration for the fuel quantity totalizer transducer, there exists the wearout of the impeller to some extent, which causes the high sensitivity of fuel quantity totalizer transducer, thus that failure phenomenon above-mentioned is brought about.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fuel quantity totalizer transducer GL-10 be replaced.
外方技术人员听了笔者的陈述, 顿时恍然大悟, 不但使外方人员知道如何排除故障, 还使他们明白了为什么要这样做, 外方马上更换了燃油量耗量表传感器, 故障消失。
试想想, 如果仅告诉外方技术人员更换燃油量耗量表传感器, 而不进一步向外方技术人员解释为什么要更换, 也许外方技术人员会向中方技术人员询问, 与其让其来询问, 还不如主动告诉对方, 这样给外方一个良好的印象。
三、航空技术资料的翻译中掌握相关专业技术知识 (术语) 的重要性
例2:The gas produced from the initiator divides into two routes, one operating firing pin of the rocket motor which ignites the propellant to sustain the upward thrust of ejection gun, the other route passing to divergence rocket to ensure that front and rear seats have divergence trajectories after they get clear of their cockpits, to left and right respectively.
上述段落是介绍某型飞机弹射座椅的弹射原理的。笔者曾看过刚刚从事航空翻译行业的人员这样翻译这段话。
原译:从启动机构中产生的气体分成两路, 一路使火箭马达的打火销工作, 它点燃推进器以维持弹射枪向上的推力, 另一路经过分歧火箭以确保在前后舱座椅离开座舱后有分歧的轨迹, 分别向左和向右。
上述译文存在一些不准确的地方, 出现上述多处航空术语错误的原因, 一在于没仔细查阅有关的航空词典, 二在于对某型飞机的弹射座椅的有关技术知识不甚了解。
某型飞机前后舱的弹射座椅各有12 枚弹射燃爆弹组成, 在飞机出现紧急情况无法操控导致飞行员要应急离机逃生时, 飞行员会拉动座椅椅盆前的中央拉环 (centre handle) , 其后的座椅弹射都是通过在燃爆机构中的击发撞针 (firing pin) (或稳定伞中的射伞枪弹) 来撞击座椅燃爆弹 (seat cartridge) 的底火帽 (primer) , 从而击发座椅燃爆弹, 然后产生高温高压气体, 使座椅上的弹射筒 (ejection gun) 向上升, 座椅椅盆和飞行员也同时上升, 在弹射筒上升到其行程极限, 要继续维持向升的推力时, 远距离火箭起爆机构 (remote rocket initiator) 被击发, 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分成两路, 一路气体使座椅下的火箭包 (rocket motor) 的击发撞针工作, 以点燃火箭包里的推进剂 (propellant) , 产生的高温压气体继续维持弹射筒外筒向上的推力, 在座椅接近飞机舱盖玻璃时, 依靠舱盖破盖枪 (canopy breaker) 和舱盖穿盖器 (canopy penetrator) 打破舱盖, 座椅和飞行员穿盖而出, 这时, 从远距离起爆机构中产生的一路高温高压气体, 使发散火箭 (divergence rocket) 被击发工作, 使前后舱内的座椅出舱后的弹射的轨迹不一致, 一个座椅 (含人员) 向左, 一个座椅 (含人员) 向右弹出。
如果了解上述有关这种弹射座椅的专业技术知识和专业术语, 翻译上述一段话就迎刃而解了。
译文: (远距离火箭) 起爆机构中产生的气体分成两路, 一路气体使火箭包的撞针工作, 它点燃火箭推进剂, 以维持弹射筒的向上的推力, 另一路气体经过发散火箭, 以确保前后舱座椅在离开各自的座舱时有发散的运动轨迹, 分别是一个向左, 一个向右弹出。
从上述两个口笔译的例子, 我们可以看出进行航空技术翻译了解和掌握有关航空专业技术知识的重要性。
一个高质量的航空翻译人才, 其对航空专业技术知识了解和掌握的范围要广泛, 涉及航空技术各专业, 而其对航空专业技术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的深度, 不能说一定可以达到航空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 但是在实际的航空技术翻译, 尤其是航空技术口译中, 至少能起到半个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就是说, 一个高质量的航空技术翻译, 他不仅仅是进行中外方航空技术人员进行沟通的桥梁, 而且有时还能至少起到半个航空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
四、航空专业技术知识的积累
从事航空技术翻译的从业人员必须在思想上认识到, 航空技术翻译工作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 必须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要注意在平时的工作中多积累有关航空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 可以通过多参加对外方技术人员的培训, 了解和掌握有关的航空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术语, 专业术语最好能按专业分门别类作记录, 以便以后能经常学习备用。另外, 还可以通过从事航空技术翻译多年的翻译人员的带教, 使从事航空技术翻译不久的从业人员能在工作中少走弯路, 做到事半功倍。
五、结语
综上所述, 要想尽快培养出高质量的航空技术翻译人员, 笔者认为, 应该首先从了解和掌握有关航空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做起, 因为对于初入航空翻译的从业人员来说, 航空专业知识和术语的积累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 也是制约其以后能否成为航空技术翻译高质量人才的主要瓶颈。
要成为合格的优秀航空技术翻译人员, 只有在航空技术翻译从业人员在掌握航空专业技术知识和专业技术术语的广度和深度上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时, 才能在本职工作中厚积薄发, 突破瓶颈, 成为高质量的航空技术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传英, 闰果丽, 张颖丽.翻译项目管理与职业译员训练[J].中国翻译, 2011 (01) .
翻译知识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