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法治国家宪法范文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法治国家宪法范文(精选3篇)

法治国家宪法 第1篇

一、宪法信仰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前提和基础

(一)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是:依法治国、执政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其中,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而依法治国的核心, 就是要确立和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从1978年起中国开始走上了法治的道路。中国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依法治国在1999年时就已经成为了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并在同年被写入宪法, 上升为宪法原则。依法治国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坚定法律信仰以及严格依法办事。

(二) 依宪治国是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在法治国家里, 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权威, 依照宪法管理国家事务是法治的必然要求。在实现了宪法至上的国家, 宪法是法律体系的核心, 法治就是宪治。在奉行法治的国家, 宪法是法治存在的基本要素, 法治在实质和形式上都表现为宪治。总之, 法治的形成以宪法至上为标志, 没有宪法的至上就不可能有法治。宪法至上标志着民主制度的确立和法治价值的实现。目前,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宪法国家, 但有宪法不一定有法治。在这虽有宪法但宪法不具有至上性的国家, 法治是无保障的, 国家是无法实现法治的。因此, 宪治是法治的基础。[1]

(三) 宪法信仰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前提和基础

宪法信仰是法治的灵魂。美国法学家伯尔曼曾经说过:“法律必须被信仰, 否则形同虚设。”[2]关于宪法信仰, 学界有不同的界定, 但都有一个共同点, 即公民忠诚宪法是宪法信仰的核心。宪法信仰是实现法治的重大精神支柱,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以树立全民族的宪法信仰为前提和基础。只有人人都把宪法奉为行为准则, 具有信仰宪法的情感, 忠诚于宪法, 才能爱国守法、和谐相处。同样, 有了宪法信仰, 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才能实现行政与执法的效率与公平, 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法治。

二、宪法信仰在中国的缺失及其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 先后颁布和实施过四部宪法, 作为宪法关系主体之一的公民的宪法意识正逐渐增强。但对宪法的认识仍然不足, 宪法意识仍然淡薄, 普遍缺乏宪法信仰, 党政权力意识仍然被一部分人习惯固守。

导致宪法信仰普遍缺失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 受中国传统政治法律思想影响, 权力本位观念严重。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早已把对权力的崇拜和服从深深根植于广大民众的意识之中, 这种建立在宗法等级制度上的文化体系, 显然不可能孕育出民主法治国家所需要的宪法意识, 并且至今还在影响着中国的民主法治文化建设。其次, 中国现行法律制度存在一定缺陷, 影响公民宪法信仰的树立。在实行法治的国家, 宪法是控权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当公民的权利受到破坏, 通过行政权力得到解决并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而不是通过并且只能通过司法机关依法定程序解决时, 他们自然就会丧失对宪法和法律的信服和崇拜。再次, 宪法未获得重视, 宪法教育流于形式。由于我国未建立宪法诉讼制度, 而且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司法人员援引宪法条文进行司法活动的情况也比较少见, 致使公民所能感受到的宪法在我国社会中的现实作用不明显, 人们对宪法的实际作用感触不深, 认识不到位。同时, 在我国虽有宪法宣传日, 并且从1986年开始, 已经连续开展五个五年普法教育, 但宪法教育往往流于形式, 效果并不明显。

三、培养公民的宪法信仰, 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培养宪法信仰、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需要多方面的配合, 并且建立在国家政治体制和法律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的基础之上。

(一) 树立和维护宪法的权威

宪法权威是培养宪法信仰的坚实基础。一国宪法具有至上、至信的权威更容易激发与巩固公民的宪法信仰, 否则宪法信仰无从产生。

一是至上权威。“宪法是否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真假的基本尺度。”[3]法治的形成以宪法至上为标志, 宪法的至上性标志着民主制度的确立和法治价值的实现。二是至信权威。要把宪法至上的这些规定性内容形成人们对宪法的热烈信念和深厚情感, 其中的重要环节就是加强宪法监督。宪法监督是宪法制定者保证自己通过宪法体现出来的意志和利益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实现的重要保障措施, 是维护宪法权威的重要手段。

(二) 加强宪法教育

加强宪法教育是树立公民的宪法信仰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宪法关系的主体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国家及其机关, 二是公民。对不同的群体, 以重视宪法为前提, 可以从不同的侧重点进行宪法教育。

第一, 对公民、社会组织等普通宪法主体, 要持久的、广泛的、具体的开展宪法教育。美国的国家宪法中心里陈列有很多与宪法有关的文物、照片、雕塑、纪念品。美国的城市很多游览景点也都与美国的宪法有关, 每天开放, 免费参观。不少旅游纪念品就是以宪法为设计主题的, 大家在游览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美国宪法教育, 形式生动活泼。[6]在我国, 也可以通过建立国家级宪法纪念馆让公民参观学习、通过各种信息媒体宣传宪法、在宪法宣传日和宪法颁布纪念日宣传宪法精神、持久开展以宪法为重点内容的普法教育并加强普法组织机构建设等方式加强对公民的宪法教育。要坚持把宪法教育形成一种习惯、形成制度, 当公民的宪法意识达到一定程度, 就会上升为宪法信仰。

第二, 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等行使公共权力的特殊宪法主体, 加强宪法教育尤为重要。“依法治国的重点是依法管理好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4]从我国已有的对公务员开展的宪法教育来看, 公务员的宪法知识水平和宪法意识还不高, 宪法教育还存在形式主义, 缺乏实效性。公务员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今后还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大对公务员培训课程中宪法观念教育和宪法知识培训的内容;二是重视和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宪法意识的培养;三是切实提高宪法教育和培训的质量与社会效果;四是探索案例教学、网络教学、研讨等更多生动、互动、合理的教育方法;五是建立公务员宣誓制度, 举行公务员宣誓仪式, 表达“忠于宪法, 服务人民”的意志。

(三) 加强宪法实施

“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首先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 “民众需要的是活生生的宪法, 而不是写在纸上的僵硬的宪法;民众要求宪法能够真真切切存在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国家根本法。”[5]

首先, 应加强宪法的适用和执行。由于我国没有建立宪法诉讼制度, 人们很难寻求宪法的帮助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因此, 有必要建立适合中国法律体制的宪法诉讼制度, 使宪法作为一部法律真正加以适用, 走进民心, 成为与公民的具体生活和实践密切相连的活生生的行动准则。同时, 国家机关等行使公共权力的宪法主体必须处于宪法赋予的权限之下, 我国需要尽快完善违宪审查制度, 保障宪法顺畅实施。

其次, 要加强宪法遵守和宪法行为。宪法关系的主体应实施更多的宪法行为, 使宪法真正走进百姓生活。宪法行为是指公民和国家等主体依法行使宪法所赋予的权利和权力的行为, 包括公民的宪法权利行为和国家的宪法权力行为。通过宪法行为, 国家依照宪法的规定以及宪法所赋予的权力管理社会, 维护公共利益和公民基本权利;公民则充分行使宪法主体应有的权利, 主张权利、参与政治。

宪法信仰是法治的灵魂。只有在全社会培养起对宪法的忠诚, 使宪法深入人心, 走进人民的心堂、渗透到人民的血液之中, 人人以宪法为行动准则, 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法治。

参考文献

[1]朱福惠.宪法至上——法治之本[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

[2][美]哈罗德J.伯尔曼.法律与宗教[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1.

[3]刘海年.略论社会主义法治原则[J].中国法学, 1998, (1) .

[4]曾庆红.认真抓好公务员法的贯彻实施工作不断提高公务员制度和队伍建设水平[N].人民日报, 2005-09-22.

法治国家宪法 第2篇

宣传日活动工作总结

根据〔2015〕9号文件通知精神关于开展2015年“12•4”全国宪法日暨法治宣传日宣传活动,在宣传日期间,我校开展了以“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校园。”为主题的法治教育活动,结合学校实际开展“法治创建”活动,使全体师生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形成了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根据法治教育宣传日的通知精神,制定了我校法制宣传日活动方案,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我们对《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由学校组织全体师生认真学习学习重点章节做摘记,不断提高法治意识和执教能力。通过近一周的集中宣传和学习,我校师生依法治校、依法施教、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及学生的合法权益的自觉性明显提高。现就活动开展情况小结如下:

1、学校利用周一例会,向全体教师宣传了此次活动的重要性及活动方案;另外学校教导处还专门召开了班主任会,重点布置各年级所要开展的活动内容,要求各班办一期宣传宪法日暨法治宣传日黑板报。

2、由少队部分别利用两次国旗下讲话开展宪法日暨法治宣传日教育活动

3、活动的开展,班主任工作很重要,本次法治宣传月活动班主任围绕学校法治宣传日的宣传主题,在课间不断对学生进行法治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各班都按学校的要求刊出法制宣传黑板报,学生积极踊跃,教育氛围浓厚,教育效果好。

在这次“12.4”法制宣传日活动中,学校师生齐动员,扎扎实实的对我校的全体师生进行了法治宣传教育,师生们的法律意识加强了,依法保护自己意识提高了。但今后我们对法治教育的宣传还会常抓不懈,坚持下去。

法治国家宪法 第3篇

传日活动方案

学校国家宪法日及全国法治宣传日活动方案

“”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的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推进法治建设”。通过法制宣传日的系列活动,进一步在公民中牢固树立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的观念,国家一切权利权利属于人民的观念,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对等的观念,依法治国的观念,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的观念。我校根据实际,制定其法制教育宣传日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全面推进我校普法、学法、守法工作的深入开展,切实加强

青少年法制教育力度,以六五普法为契机,加强领导、整合力量,建立健全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长效保障机制,务求宣传教育活动取得时效。促进我校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

二、教育内容:

此次青少年法制教育宣传日的主要宣传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三、活动时间:

从11月下旬开始到12月中旬结束。

四、活动原则:

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推进依法治校进程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是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治本之策,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强调法制宣传教育要坚持分级负责、分类施教的原则,重点加强在校特殊家庭学生,问题学生的

法制教育。因为据统计,在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中有很大一部分的人是处于家庭生活不完整的状态中,而且据调查有大部分的学生认为自己法律知识的来源与家庭教育无关,也就是说,家长在与孩子的沟通中没有涉及法律的知识。家风不正、父母行为不轨、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家庭暴力等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

五、具体工作安排:、法制教育宣传月启动仪式时间:11月28日地点:学校操场范围:全校师生形式: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安排:李培林校长宣布学校法制安全教育宣传月开始;值周教师以法制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法制教育讲座

时间:12月1日地点:会议室 范围:全校师生形式:知识讲座 安排:由政教处主任陈业彪主持,法制副校长韦校长讲有关法制教育内容。、图案展、宣传资料发放、设立法制教

育专栏、校园广播站宣传、法制教育宣传日总结。

法治国家宪法范文

法治国家宪法范文(精选3篇)法治国家宪法 第1篇一、宪法信仰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前提和基础(一)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社会...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