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腹膜透析病人范文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腹膜透析病人范文(精选11篇)

腹膜透析病人 第1篇

随着腹膜透析治疗的广泛开展, 终末期肾功能不全病人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生存期不断延长。但是透析治疗所致营养不良, 生活质量下降非常普遍, 因此腹膜透析治疗后积极纠正病人营养不良与病人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营养不良是透析病人很常见的并发症, 约为18%~56%。大量研究表明, 营养不良是提示病人预后差的强烈指标, 易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 并发感染, 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期。而腹膜透析治疗病人的营养不良主要与透析不充分、食欲降低而致蛋白质和能量的摄入不足有关, 同时透析不充分、代谢性酸中毒可导致机体分解代谢增强, 进一步加重营养不良。因此, 腹膜透析治疗时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指导更为重要, 可使病人和家属更多地了解疾病有关知识及腹膜透析治疗的意义。同时, 病人应心情开朗、正确面对疾病, 以积极态度去配合治疗, 而家属对病人的关心、帮助、营养的补充等与腹膜透析疗效有重要的关系。

例如:有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病人, 血肌酐在1 200 μmol/L左右, 均行不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 (CAPD) 治疗。1例是家属对病人的关心、帮助很多, 营养补充优良, 病人自觉症状明显好转, 血压控制平稳, 血红蛋白100 g/L, 精神状况良好, 腹膜平衡试验显示为高平均转运, 透析充分性测定KT/V为2.1, 而血肌酐为1 000 μmol/L左右, 病人不理解, 经过医护人员的耐心解释, 病人能正确对待, 积极配合治疗, 现已透析治疗3年。另1例病人家属对病人的关心、帮助较少, 饮食结构不合理, 营养补充不足, 病人自觉症状改善不明显, 血红蛋白60 g/L, 血压控制不理想, 波动较大, 精神状况差, 腹膜平衡试验显示为低平均转运, 透析充分性测定KT/V为1.6, 血肌酐200 μmol/L, 病人并发严重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 经抢救无效死亡, 透析仅3个月。因此, 笔者认为腹膜透析治疗和家属对病人的关心、帮助及营养补充是终末期肾功能不全病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存期延长的有力保证, 而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是前提和基础。

18、血液透析病人健康教育制度 第2篇

1. 由主管医生、护士负责,全体医护人员共同参与。2. 医护人员应该与病人密切合作。

3. 面向新、老病人,定期开展健康教育会,主要内容:(1)限制水摄入的重要性(2)按时血液透析的重要性(3)内瘘的自我观察与护理(4)血液透析的急性并发症(5)充分血液透析的重要性与标准(6)心衰的识别与预防(7)血液透析病人的蛋白质摄入(8)血液透析病人的常规饮食指导(9)高血钾的预防

(10)血液透析病人高血压的防治(11)肾性贫血的治疗--输血的危险

(12)肾性贫血的治疗—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应用(13)肾性贫血的治疗—铁剂的应用(14)血液透析病人病毒性肝炎的预防(15)肾性骨病的预防—活性VitD的使用(16)肾性骨病的预防—磷结合剂的使用(17)病人经验交流

血液透析病人的护理体会 第3篇

【关键词】血液透析;护理

尿毒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病。血液透析是一种治疗尿毒症常用措施[1]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入规律血液透析治疗后[2],一般均在门诊进行,此时,家属是患者的直接关心照顾者,他们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饮食情况及病情细微变化更加了解,对患者的影响更直接[3]。所以医护人员首先要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应反复多次细致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血液透析的治疗方法及特点,血液透析护士应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指导病人透析期间合理饮食和用药,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从而提高生存率。

1 心理护理

(1)患者初次血透,首先帮助患者了解有关疾病的知识及治疗过程,介绍国内外治疗水平的发展,启发患者如实倾诉心理问题,同时还要注意向患者讲解有关血透常识及注意事项,如透析饮食,做内瘘的必要性以及内瘘的保护方法等,有必要在透析之前就向患者解释清楚,以免增加患者的紧张感。(2)对患者要及时有针对性的多谈心,医务人员的态度要和蔼,语言要温和。(3)反复强调降压的重要性,不控制干体重的危险性。(4)积极消毒处理。每次血透都换床单、被套或枕巾,发现血、污立即更换,保持床单位整洁。(5)尿毒症晚期,容易因医药费短缺而产生情绪低落、抑郁、焦虑、恐惧、悲观绝望的心理,护士应当尊重、关心、同情、爱护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给予心理疏导和安慰,帮助建立社会家庭支持系统关系,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给予心理疏导和安慰,帮助建立社会家庭支持系统,协助解决经费等。

2饮食护理

2.1合理饮食是治疗透析病人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所以对病人的饮食给予指导显得尤为重要[4]。血液透析患者应给予低盐、低钾、丰富的维生素、新鲜多样化的食物;少尿、无尿、高血压、浮肿或无肾患者应严格限水,入水量相当于前日排出量和不显性排水量之和,严格规定每天进水量以避免水潴留和心力衰竭。透析间期体重增加应控制在2kg以下。水溶性维生素可被血液透析清除,应以药物的形式予以补充(如B族维生素等)。

2.2长期的低盐饮食会影响病人的食欲,应注意根据病人的饮食习惯,提供多样化饮食,以增进食欲。代用盐含钾高,对透析病人有生命危险,不可食用。高蛋白饮食多富含钾、磷,并可提供更多的氢离子。在考虑蛋白质营养时,一方面要维持氮平衡,防止蛋白质缺乏,并尽可能减少蛋白质代谢产物的蓄积;另一方面还要避免高钾血症、高磷血症和重度代谢性酸中毒。因此,一定要对病人进行宣教,讲解营养要求,帮助病人合理安排饮食,制订个体化的饮食方案,并要根据个体需要的不断变化,持续观察,及时调节。

3并发症的护理

3.1低血压 透析过程中患者如出现低血压可给予0.9%生理盐水或10%葡萄糖注射液等快速静点,直至血压恢复正常。

3.2高血压 可给予硝苯地平片5~10mg舌下含服,一般20min左右起效。

3.3失衡综合征 是常发生在透析过程中或数小时之后,轻者不必处理,重者可给予高张葡萄糖注射液、镇静剂及对症处理。

3.4心血管并发症 是血液透析患者常发生的紧急情况,要求医护人员熟练掌握抢救程序,用药剂量并及时与医院及血液透析中心取得联系,在抢救过程中做到忙而不乱,稳中求快。

3.5血管通路的护理(1)中心静脉插管或外瘘管,要保持清洁、干燥,每日换药,防止脱管、局部感染及导管阻塞。如有脓性分泌物或局部红肿,应及时处理。(2)如果是外瘘管,要防止外瘘管扭曲、受压、脱落,注意瘘管处有无渗血或出血。平时应经常观察硅胶管的颜色,如发现颜色暗红、温度降低、波动减弱或消失,甚至血液分层,则提示外瘘管阻塞,应及时处理。同时还应经常检查硅胶管和连接部的松紧情况。不使用的病人以夹板固定,防止因接管脱落而引起大出血。有渗血时应及时更换敷料。如遇管子脱落,可用无菌止血钳夹住滑出物或扎上止血带并加压包扎,及时请外科处理。(3)造瘘侧手臂不能压,衣袖要宽松,不能佩戴过紧饰物,夜间睡觉不要将造瘘侧手臂垫于枕后,尽量避免侧卧于造瘘手臂侧,造瘘侧手臂避免持重物[5]。透析结束后,笔者采取先贴创可贴,再用3cm×2cm×0.5cm纱布块压迫血管(以不出血及触及血管震颤音为宜),最后包扎按照患者肢体尺寸做好的绷带,再压迫20~40min,嘱患者及时松开绷带,如病人凝血时间长,压迫时间可适当延长。内瘘第1次使用可由护士直接指压,时间5~10S。透析结束当天保持内瘘干燥,第2d可用喜尿妥湿垫防感染,软化血管。患者每天检查内瘘情况(学会用听诊器听血管杂音,触摸血管震颤等)。如发现异常(震颤减弱或消失)或穿刺部位红肿热痛,尽快与医护人员联系,及时得到处理。

4透析期间正确的健康指导

4.1 结合中医中药进行治疗,可以减少透析的副作用,延长其间隔,减少其频率,延长患者存活时间,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经济负担。

4.2改善贫血,防止感染:指导患者平时加强营养,必要时遵医嘱及时输血及一些血液制品,应用红细胞生成素可改善贫血。注意保暖,防止感染。

4.3 控制血压和体重:高血压是透析病人死亡的直接原因之一,因此,在透析间期对血压的自我监护和体重的控制是非常关键的,平时应常备降压药,遵医嘱合理服用,忌激动、暴饮暴食。

4.4 透析间期的服药:对于透析病人来说,合理用药也是重要的,慎用肾脏毒性药物,尽量不用或少用,保护残余肾功能。

5小结

尿毒症病人在进行充分血液透析的同时,一定要做好透析期间的护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林惠凤.实用血液静化护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041.

[2] 叶任高,沈清瑞.肾脏病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602.39.

[3] 孟继芬,孔艳平,魏妍,等.肾炎的中医辨证施护[J]。吉林中医药,2006,26(11).

[4] 王质刚.透析与肾移植实用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410411.

腹膜透析病人的健康教育 第4篇

1 健康教育实施方法

1.1 口头教育

对预行腹膜透析病人先做好术前教育,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病人讲解慢性肾衰竭的有关知识, 讲解腹膜透析的目的、原理及优点。同时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解除其恐惧心理。

插管后先向病人讲解有关无菌方面的知识, 教给病人怎样洗手、戴口罩及其目的。指导病人如何加热腹透液、正规的操作步骤及出口护理和管道护理。指导病人正确测量体重、记录24 h超滤量、观察透出液颜色以及处理腹透液引流不畅的方法[1]。对长期腹膜透析病人, 帮助他们找出透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给予纠正。

1.2 书面教育

为使病人尽快熟悉和掌握腹膜透析知识及操作, 除了进行口头教育外, 为病人发放有关腹膜透析方面的书籍及材料, 以供病人或家属掌握更多的信息和知识。

1.3 因人施教

由于腹膜透析病人的年龄、文化层次、职业、地位及家庭条件不同, 对健康教育的接受能力有很大差异, 为此, 因人而异, 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对老年人和文化层次低的病人采取口头加书面教育相结合的方式, 突出重点, 通俗易懂, 并反复提问、检查、指导;对文化层次高、求知欲强、接受能力快的病人, 可根据其需要增加教育内容;对记忆力差, 重视程度不够的病人, 抓住重点, 反复强化, 反复检查、指导, 以增加其记忆力和重视程度, 并做好家属的教育和培训。

1.4 集体培训

定期将腹膜透析病人或家属召集起来, 进行集体培训, 通过放图片、讲课, 病友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等方式, 让其掌握更多的信息和知识, 并通过培训了解他们在腹膜透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给予集体纠正和指导。

2 护理评估

病人住院后, 认真做好入院评估和住院评估, 通过评估发现问题, 及时采取护理措施, 改变病人不正确的行为。效果评价可直接反映健康教育实施的效果。进行教育后采取提问、操作、检查等形式来评价病人或家属对腹膜透析知识掌握的情况, 对不正确的给予纠正, 对掌握不熟练或没掌握的部分, 再进一步给予强化和指导, 直到完全掌握为止。

病人出院前应熟练掌握腹膜透析操作步骤及基本知识, 指导病人回家后应注意的事项, 发放出院指导卡, 留取联系方式, 以便随时访谈和了解透析的情况。

3 小结

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的系统教育活动, 通过教育能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行为和观念, 促进身心健康[2]。通过以上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向病人传授腹膜透析有关知识, 提供学习材料和信息, 再通过评价和反馈, 使大多数病人熟练掌握了腹膜透析正确操作及注意事项, 能正确处理常见并发症, 使腹膜透析感染率越来越低, 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涛, 王兰.加强护士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12) :933.

腹膜透析病人 第5篇

【关键词】血液透析;舒适护理;心理舒适;生理舒适

【中图分类号】R3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2)10-0152-02

调查显示,现在全球透析人数正以每年7%的速率增长,预计2010年将超过200万人。我国每年终末期肾病发病率为10/10万,其中有90%的病人接受透析治疗,血液透析者占92%。血液透析病人在生理和心理上忍受着巨大的痛苦,高额的透析费用和社会压力又使他们不堪重负。近些年研究表明,舒适护理不仅减轻了血液透析病人的躯体不适,还缓解了其心理和社会压力,为病人提供了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现对血液透析病人运用舒适护理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为今后开展舒适护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借鉴和思考。

1舒适护理的发展

南丁格尔重视病房空气清新、光线充足、环境安静和食物适宜,并将病人舒适度作为评价护理目标和效果的重要标准,形成了早期舒适护理的萌芽。20世纪90年代Kolcaba等提出了舒适护理理论,强调舒适是整体护理艺术表现过程与结果的统一,护士作为病人获得舒适的媒介,要充分运用整体护理的艺术性,正确评估病人的舒适需求,因人施护,才能提高病人的舒适感,而病人舒适度的增加,也将促使其主动寻求健康的行为模式。1998年萧丰富先生创立了舒适护理模式也称萧氏双C护理模式,指出护理人员要注重病人的舒适感,积极进行舒适研究,将研究成果广泛地应用于护理实践;还强调护士不只是单纯地执行医嘱,而是要成为舒适护理专家,使舒适护理与国际循证护理接轨。

2舒适护理的概念与研究内容

舒适护理是指护士运用倾听、交谈等护理活动和技能来提高病人的舒適度,使其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一种最佳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舒适护理的研究内容包括生理舒适、心理舒适、社会舒适、灵魂舒适。生理舒适指内因和外因(疾病和环境因素)引发的躯体直接感受,应努力消除各种内外因素对机体造成的不适,达到生理舒适。心理舒适指心理直接感受,如满足感、安全感、尊重感等。社会舒适指人际、家庭、学校、职业等社会关系上带来的舒适。灵魂舒适指宗教信仰等给病人带来的舒适。

3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病人中的研究现状

3.1心理舒适的护理

3.1.1重视接待病人: 要赢得病人的信任,透析护士要重视接待技巧,不仅要仪表端庄,举止大方,更要礼貌待人,微笑服务,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使病人进入透析室时有一种亲切感。护士还应主动向病人及家属介绍与透析相关的内容,如透析室的环境和规定,透析的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等,尤其是首次透析的病人。

3.1.2主动与病人沟通,因人施护: 护士要主动与病人交谈,认真倾听病人的述说,还应注意礼貌称谓及谈话的语调与速度,注重沟通技巧的运用。不要在病人面前说及他人隐私,要尽量满足病人的护理需求,并进行相关的饮食和休息指导。透析病人由于病情的反复和经济的负担,易产生恐惧、焦虑和抑郁人的营养需求量。其中饮食细则可参考梅长林等的实用透析手册,并进行健康饮食宣教,提高病人的认知度。要创造良好的就餐环境,能自主进食者可将床旁桌移至合适位置,并将床头摇至半坐卧位,以方便其进餐,不能自主进餐者协助其进餐;饭前应用消毒毛巾擦手,饭后要协助漱口,并整理床单位,将病床摇至病人舒适的位置。

3.2生理舒适护理

3.2.1透析环境舒适: 要缩短病人的环境适应期关键在于提供适宜的透析环境,以此提高病人的调节自控能力。透要求安静整齐、宽敞明亮、光线柔和、空气清新、通风良好、没有消毒剂等异味,且地面干燥防滑。室温可根据病人需求调节,湿度应保持在50%~60%。透析室的窗帘、被套和床单可采用淡紫色或淡黄色,使病人在视觉上感到舒适,消除其紧张情绪。合理布局透析室,严格消毒和划分区域,感染者与非感染者分室、分机透析,控制进出透析室的人员,避免交叉感染。重视床单位管理,时秋英认为,应保持床铺整洁,每例病人应有自己的专用床单,每次透析时半铺半盖,结束后放入各自的柜内保存并保持清洁和及时更换。透析前应完成铺床、扫床等工作,避免尘土飞扬。根据病人要求安置电视,播放轻松愉快的电视节目及音乐,遥控器应置于病人便于取放的地方。待透室可准备报纸、杂志与健康教育宣传册等,便于病人和家属参阅。

3.2.2体位舒适: 由于透析治疗时间长,病人的肢体活动受限,容易产生不舒适感。应让病人平卧于床上,在不影响透析的情况下将床头摇高20~45度角,必要时在穿刺侧垫一软枕,使病人处于最舒适体位。李青春等则主张采用三折摇床和自动折叠沙发床,护士可指导病人自行调整体位以防固定于一体位而引起的疲劳。

3.2.3皮肤舒适: 由于透析病人的肾衰竭,毒素由皮肤汗腺排出刺激皮肤而引起瘙痒。对于皮肤瘙痒的病人可在透析前口服地西泮、氯苯那敏等药物,必要时给予温水擦洗,以促进病人皮肤的舒适。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还可选用艾叶、苦参、苍耳子煎水外洗,并加强健康指导,要求病人避免用力搔抓皮肤和热水擦洗。

3.2.4动静脉穿刺的舒适: 动静脉穿刺用16G针头,较粗,会等不良情绪,护士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因人施护,主动关心、耐心开导病人,使病人摆脱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在进行穿刺时可采取30~45从正上方进针,使一次穿刺的成功率在95%以上,并要严格无菌操作,合理选择穿刺点,不可在同一点反复穿刺。李艳萍认为,对于痛觉敏感者的病人,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先用6.0G~6.5G针头在穿刺点及周围注射少许利多卡因,再行穿刺。

3.2.5拔针的舒适: 拔针不当会增加病人的疼痛感,故护士应掌握相应的拔针技巧。王宁等认为,护士要在针眼的创可贴上放一块折成四折的方纱,并快速将针头拔出,用手轻压10min,继续再观察5min,确保穿刺部位不再出血、病人无不适,方能离开。李艳萍则强调穿刺点除贴创可贴外,还应垫上卷成紧卷的纱布球,在右手快速拔出针头时,左手迅速按压纱布球,并用宽3cm~4cm的松紧带固定。拔针后用温盐水擦净病人皮肤上的血迹与消毒液,并嘱其休息片刻再缓慢起床,以防头晕等症状发生。

3.2.6饮食舒适: 护士要关心血液透析病人的饮食,并对不合理之处予以指导。李彩芳认为,应根据病人的体重、喜好、习惯制订营养膳食,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热量的摄入,保证病人舒适健康饮食。

3.3社会舒适的护理

3.3.1重视家属的心理护理: 家属是病人最重要的看护者和社会支持来源,家属的不良情绪会影响病人,故应对家属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使其可以坚强的面对现实,为病人提供有力的心理支持。可以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肾友会、联谊会等,让病人及家属之间互相交流,营造一个互相鼓励、支持的氛围。

3.3.2积极寻求社会和家属的支持: 要积极争取社会各系统和家属的支持,以减轻血液透析病人在家庭经济、医药开销、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压力。韩枫等认为,可让病情相对稳定的病人在透析治疗的同时继续正常地工作或适当地做些家务,以提高病人的生存希望和生活质量。刘雪燕等强调,要加强对家属的宣教,告知家属家庭系统对病人病情稳定的重要性,鼓励家属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使病人树立与疾病斗争的信心。

3.4灵魂舒适的护理: 要尊重不同病人的信仰、生活习俗,在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均应给予充分的理解金卫群指出,可以给有相同宗教信仰及习惯的病人提供互动平台,如可让信仰基督教的病人与其他教友一起做祷告、唱圣经;可让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老前辈共同回忆战争年代和人生往事。还可以让病人在透析期间做适合自己的工作,以达到灵魂上的舒适。

4结语

舒适护理理论自1995年创立以来在各种系统的疾病中有十分广泛的研究,并且在一些护理技术如鼻饲中也有应用。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病人当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也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现今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病人的生理舒适和心理舒适上的研究相对较多,但生理舒适中对血液透析病人皮肤瘙痒的舒适护理研究较少,社会舒适和灵魂舒适上的研究也较为缺乏,相应的护理措施较少,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LysaghtMJ.Maintenancedialysispopulationdynamics:Currenttrendsandlong-termimplications[J].JAmSocNephrol,2002,13(suppl1):37-40.

[2]王海燕.肾脏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45-1446.

[3]刘传兰.高海拔地区ICU机械通气病人的舒适护理[J].护理学报,2009,16(9B):43-44.

[4]唐永云等.萧氏舒适护理模式[J].全科护理,2009,7(4):992-993.

[5]KolcabaKY.Comfortasprocessandproduct,mergedinholisticnursingart[J].JHolistNurs,1995,13(2):117-131

[6]金卫群.白血病化疗后度骨髓抑制患者的舒适护理[J].护理学报,2009,16(2):29-30.

[7]吴静等.血液透析滤过患者的舒适护理[J]江西医药,2009,44(9):939-940.

[8]黄静莉,周红娣.舒适护理在病人血液透析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07,11(1):85-86.112.

[9]匡月嫦.人性化护理在血透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7(4):37.

[10]梅长林等.实用透析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7-154;677-678.

[11]常振芹等.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J].中國实用护理杂志,2007,23(2):19-20.

[12]李青春等.舒适护理在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J].江西医药,2009,44(6):636-637.

[13]时秋英.舒适护理在老年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9):1810-1811.,

[14]韩枫,陈菊红.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12):1532.

[15]刘雪燕等.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5):54.

[16]薛宏伟等.舒适护理在尿毒症病人中的应用与指导[J].淮海医药,2009,27(6):558.

[17]李艳萍.舒适护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穿刺中的应用[J].医学文选,2004,23(5):644-645.

[18]王宁等.舒适护理在首次血液透析病人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7(3):34-35.

腹膜透析病人 第6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培训对象

为2012年1月—2013年2月在我院置管并行PD治疗的60例病人。其中男33例, 女27例;年龄22岁~70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7例, 初中16例, 高中27例、专科及以上10例。病人均规律腹膜透析并保持随访1年及以上, 大部分病人能生活自理。全部病人均使用百特公司生产的双联系统腹膜透析液进行PD治疗。

1.2 方法

1.2.1 组建专业团队

配置腹膜透析专职医生和腹膜透析专科护士, 专科主任和护士长参与培训并进行质量控制。专科护士学历均在专科以上, 经过3个月的腹膜透析专科培训并考核合格。

1.2.2 培训过程

(1) 置管前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评估病人的依从性, 做好心理护理; (2) 置管后通过发放资料、PPT教学、一对一操作指导等手段对病人的理论和操作进行培训, 培训后进行考核; (3) 通过电话随访、门诊随访、返院复查等方式, 对病人进行再评估, 针对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再培训措施。

1.2.3 效果评价

收集病人透析后1周、4周、12周、24周及住院复查的相关资料, 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原发病、是否发生腹膜炎等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培训效果评价指标包括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腹膜炎发生率。

2 结果

PD治疗后病人的血清清蛋白下降不明显, 治疗后1周、4周、12周、24周的血清清蛋白分别为 (36.3±3.4) g/L、 (36.1±4.7) g/L、 (33.4±8.4) g/L、 (31.8±5.6) g/L;血红蛋白浓度明显上升, 治疗后1周、4周、12周、24周的血红蛋白分别为 (86.3±12.3) g/L、 (95.6±10.6) g/L、 (109.2±8.8) g/L、 (110.4±11.5) g/L;腹膜炎发生率为1/172.12病人月, 低于2010年国际腹膜透析学会相关感染指南[5]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控制的建议。

3 护理体会

3.1 培训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腹膜透析专科护士参与病人居家透析治疗的整个过程, 包括术前评估和宣教、术后病情观察、理论和操作培训、门诊或电话随访等, 为病人的腹膜透析质量提供了保证。腹膜透析专科护士条件:在肾内科工作3年以上, 取得护师职称, 并经过3个月以上系统的腹膜透析理论和临床实践培训, 能对腹膜透析处方进行设定、调整, 能对病人进行相关理论和技术培训[6]

3.2 腹膜透析置管前应进行充分的准备

置管前护理团队需要了解待置管病人的基本情况, 如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现病史、既往史、婚育史、家族史等, 在掌握病人基本资料后与病人进行沟通, 介绍团队成员, 建立互信关系, 评价病人的依从性。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方案, 提高培训效率。介绍腹膜透析置管术的大概过程并介绍同病区已行PD治疗的病人与需置管病人认识, 让病人通过实例了解PD治疗, 使其意识到自身行为对PD治疗的影响, 满足病人的好奇心, 减少对治疗的恐惧心理。

3.3 多种形式结合进行居家腹膜透析培

训腹膜透析相关操作有一定的规范, 在专科护士的指导下, 病人或家属可以独自完成腹膜透析操作。研究指出, 腹膜透析培训能规范病人的行为, 减少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保证病人更加优质地完成腹膜透析操作[7]。腹膜透析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需要护患双方的共同努力。

3.3.1 理论培训和操作示范

病人置管后7d内, 根据其具体情况, 安排理论培训和操作示范。首先, 使用PPT进行理论培训, 包括PD治疗的好处和原理、日常护理、管道护理、饮食护理、活动与休息、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等;其次, 进行操作示范, 包括环境准备、物品准备、操作者自身准备、腹膜透析换液、腹膜透析封管、腹膜透析废液处理、管道护理等。培训人员需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操作示范能力、观察能力,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专业知识传授给病人, 根据不同病人的接受能力, 调整教学进度, 保证病人掌握PD治疗理论。

3.3.2 一对一操作指导与练习

人的行为变化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 在不同的阶段, 每个行为的改变都需要不同的动机和处理方式[8]。培训护士从腹膜透析开始就要让病人意识到自身行为对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明确以病人本人和指定一位家属作为培训对象, 不可随意换人操作;操作环境应清洁、整齐, 定期消毒;物品均在有效期范围内, 无污染, 符合无菌操作;PD治疗操作及伤口换药时必须遵循无菌原则, 按照培训教程进行操作。由病人本人及指定家属进行PD治疗相关操作, 包括环境准备、物品准备、病人自身准备、腹膜透析换液、腹膜透析封管、腹膜透析废液处理、伤口换药等, 培训护士在旁边对每一个步骤进行指导, 必要时进行操作示范。培训人员要让病人及家属明白专人操作的重要性, 对不配合的病人要反复进行相关宣教, 直到病人及家属愿意配合为止, 发现病人操作不当的地方应及时指出, 不厌其烦地进行操作示范并督促病人练习, 不能急于求成, 根据不同病人的接受能力和动手能力调整教学进度, 确保病人能正确、熟练地进行PD治疗相关操作。

3.3.3 发放宣教资料

发放《腹膜透析指导书》《家居腹膜透析日记》, 由百特公司提供, 根据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程[9]编写, 指导病人正确记录居家腹膜透析情况。

3.3.4理论和操作考核

出院前进行居家腹膜透析相关理论和操作考核, 统一考核标准, 考核者与培训者为不同的医护人员, 做到培训与考核分开。对相关理论进行问答式考核, 对病人和指定家属进行操作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操作前准备、腹膜透析换液、腹膜透析封管、腹膜透析废液处理、伤口换药、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带管洗澡等, 记录考核结果并归档。

3.3.5 出院当天再次宣教

出院当天需要针对病人出现的问题再次进行宣教, 提醒病人相关注意事项, 强调随访的重要性, 告知病人随访的时间与方式, 发放专科医生门诊出诊时间爱心卡。

3.4 出院后随访机制的建立有助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随访方式包括电话随访、门诊随访和返院复查等, 在随访中能了解病人的腹膜透析情况, 监督病人的行为, 通过再评估和再培训及时发现不健康行为并予以纠正, 不断强化培训效果, 帮助病人解决居家腹膜透析中的问题,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进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居家腹膜透析理论、操作培训方法, 为进一步提高居家腹膜透析效果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3年2月入院置管行腹膜透析的60例病人的资料, 总结居家腹膜透析理论、操作培训方法及效果。[结果]60例病人经腹膜透析理论、操作培训合格出院, 随访显示病人血清清蛋白下降不明显, 血红蛋白明显上升, 腹膜炎发生率为1/172.12病人月。[结论]规范的培训有助于腹膜透析并发症的控制。

关键词:腹膜透析,培训,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Walker RC, Marshall MR.Increasing the uptake of peritoneal dialysis in New Zealand:A national survey[J].J Ren Care, 2014, 40 (1) :40-48.

[2]Li PK, Szeto CC, Piraino B, et al.Peritoneal dialysis-related infections recommendations:2010update[J].Perit Dial Int, 2010, 30 (4) :393-423.

[3]唐碧雯, 方炜, 严豪, 等.371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预后分析[J].中华肾脏病杂志, 2013, 29 (11) :808-811.

[4]孙柳, 苏春燕, 唐雯, 等.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在腹膜透析患者容量控制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 (7) :640-643.

[5]杨丽, 梅长林.解读2010年国际腹膜透析学会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指南[J].中华肾脏病杂志, 2011, 27 (3) :151-156.

[6]高鸿雁, 白静, 辛淑梅.浅谈腹膜透析护士的重要性[J].中外健康文摘, 2011, 8 (39) :385.

[7]许莹.以国际指南为基础的腹膜透析患者培训[J].中国护理管理, 2013 (8) :13-15.

[8]Salmela S, Poskiparta M, Kasila K, et al.Transtheoretical modelbased dietary interventions in primary care: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in diabetes[J].Health Educ Res, 2009, 24 (2) :237-252.

腹膜透析病人 第7篇

关键词:腹膜透析,导管感染,护理干预

腹膜是半透膜, 可允许尿素氮、肌酐、水分等物质透过, 又可将体内的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留在体内。腹膜透析就是利用腹膜半透膜的特性来清除终末期肾脏衰竭病人体内毒素和多余水分, 达到治疗目的的方式, 是终末期病人的长期替代治疗方法之一。由于其治疗成本低、能较好保存残肾功能且操作简单、可居家透析治疗、对生活工作影响小, 故采取腹膜透析的病人与日俱增[1]。但由于护理不当, 腹膜透析最常见的并发症即感染导致腹膜炎, 而感染发生最常见的原因为导管出口处感染。因此, 加强对导管出口处的护理可有效预防由于导管出口处感染发生的腹膜炎, 从而有效提高尿毒症病人的生存质量。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终末期肾脏病腹膜透析病人56例, 观察导管出口处感染并加强护理, 取得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终末期肾脏病腹膜透析病人56例, 男33例, 女23例;腹膜透析时间为3个月~48个月;年龄28岁~65岁;原发症为糖尿病肾病24例, 多囊肾3例, 高血压肾病16例, 肾小球肾炎13例;护理不当为起的导管出口处感染的最大原因, 过度牵拉引起的感染3例。

1.2 导管出口处感染的症状

导管出口处皮肤持续红肿, 局部皮肤有疼痛或有压疼;导管出口处或隧道有脓性、血性或浆液性分泌物;周围皮肤有隆起的肉芽组织;分泌物细菌培养为阳性。

2 原因分析

2.1 术前、术中、术后操作过程存在缺陷[2]

术前准备不充分, 没有很好的控制原发病, 影响导管出口及隧道的愈合。术中切口缝合结扎、止血不彻底, 导管出口过大, 术后出现渗血, 渗血更换敷料时机及方法不符合要求, 牵拉导管及消毒液渗入导管出口。开始透析时, 透析液灌入量过多, 造成腹压过大, 且易引起出口处感染。

2.2 无菌操作执行不到位

操作时洗手不合格、未戴口罩、违反操作规程, 对无菌操作思想不重视、无菌观念不强、皮肤不洁, 操作用的桌面污染及房间空气污染等环境卫生学不达标, 均易引起导管出口处感染。

3 护理干预

3.1 术前准备

由专职腹膜透析护士详细向病人宣教, 腹膜透析的目的、安全性及易发生的并发症, 重点做好术中皮肤区域的准备和配合注意事项。术前1d协助洗澡、沐浴, 重点是脐周围的皮肤, 要用肥皂清洗干净, 必要时对术区皮肤备皮。术日禁食水, 手术当日晨起排空膀胱, 避免便秘, 必要时给予肠道清洁。对病人的原发病要给予有效的控制, 尤其糖尿病肾病应控制血糖, 术前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一般选用一代或二代头孢。

3.2 术后切口的护理

(1) 术后由专职腹膜透析护士密切观察出口处周围皮肤的颜色变化和范围, 观察有无渗血、渗液、分泌物流出情况, 是否有结痂或肉芽组织。可沿隧道方向由内向外按压皮肤, 询问病人有无发热, 痛感, 为病人配备一条适合的腰带, 可保持导管的良好固定, 可有效避免扭曲, 牵拉损伤。 (2) 术后切口无渗血、渗液应在术后第7天开始换药, 换药时避免消毒液渗入导管出口。如有渗血、渗液要及时更换敷料。避免牵拉或压迫伤口, 给病人食无刺激的利于排便的食物, 保持大便通畅。开始透析时应从小剂量开始, 避免腹压过大, 可适当下床活动, 以减少腹膜透析液引流不畅, 影响切口愈合。 (3) 出口处感染的护理。专职腹膜透析护士要培训病人及家属对出口处及检查[3], 检查方法为“一看二按三挤压”, 即看出口处周围是否发红及范围, 有无肿胀、渗液、结痂及肉芽组织, 可轻提导管看内面上组织生长情况, 用手指沿皮下隧道挤压出口处, 观察有无分泌物流出。一旦发现出口处或隧道有异常分泌物、红肿或疼痛等, 应教育病人立即来医院就诊。专职腹膜透析护士应采集分泌物做细菌培养, 并在结果未出来之前要采取经验性用药, 避免延误治疗时间。另外, 应加强清洗换药次数, 并局部涂擦莫匹罗星。方法:先用3%过氧化氢清洗, 然后用生理盐水注射液清洗局部, 可加用庆大霉素清洗, 最后涂擦莫匹罗星。莫匹罗星软膏有良好的表皮渗透能力, 其作用的靶部位是异亮氨酸转移核糖核酸酶, 通过竞争抑制酶的作用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对皮肤感染有关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有效[4]。根据情况每日换药1次或2次, 直至症状消失。

3.3 做好病人及家属对导管出口处护理的健康培训

3.3.1 注意对病人及家属无菌操作原则的培训、宣教

教育病人无菌操作是为了预防腹膜炎的发生, 一旦发生腹膜炎, 不仅会带来身体上的不适, 如发热、腹痛, 而且会丢失大量蛋白质, 反复发作会导致腹膜硬化, 无法继续腹膜透析治疗。因此, 要注意保持无菌、规范认真地进行换液操作。居家透析治疗时, 正确洗手十分重要。护士要教会病人及家属六步洗手法, 洗手时用流体皂液和充足的流动水, 特别注意甲缝及手指间的清洁, 洗手时间达3 min, 彻底洗净后, 不可再触摸其他东西。居家换液时环境要清洁、光线充足, 严格禁止饲养的小动物如狗、猫等在透析房间和放置透析物品的房间内出现, 避免有漂浮的毛发。重点是换液时应关闭门窗和风扇, 避免接打电话, 避免人员走动。

3.3.2 早期出口处护理的培训、宣教

早期出口处的护理可由腹膜透析专职护士完成, 每周换药1次, 操作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戴口罩、手套, 注意不要让消毒剂流进出口处和隧道内, 原则上会损伤细胞, 延长切口愈合时间。术后2周不要洗澡, 不能盆浴, 不能让出口处浸泡在水里, 导管腰带或胶布固定好, 避免牵拉损伤。

3.3.3 长期出口处护理的培训、宣教

教育病人及家属, 长期护理的意义在于预防出口处和隧道的感染, 尤其是洗澡之后的出口处护理, 洗澡时要用干净的水从上至下淋浴, 使用人工肛袋保护出口处导管, 洗完澡后观察出口处皮肤是否有红肿、渗血或有脓液, 观察导管是否破裂, 并做好固定。然后用不含酒精的碘液, 环形涂消导管口周围皮肤, 面积超过5cm, 并用无菌敷料覆盖出口处, 如有异常除了记录下来还要及时报告医生。

4 小结

腹膜透析导管是尿毒症病人在长期维持腹膜透析中的唯一透析通路, 视为病人的“生命线”。为保护好病人的“生命线”, 腹膜透析护士不仅要熟悉每位病人的基本情况, 每个月对病人进行回访, 督促执行严格的无菌操作。指导病人6个月来院复查1次。考核病人及家属的换液无菌操作流程, 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再培训。评估导管出口处皮肤情况, 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降低导管出口处感染的发生几率, 从而改善腹膜透析病人的生存质量, 提高生存率。

参考文献

[1]刘苗.腹膜透析患者如何自我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09, (1) 6:144-145.

[2]栗婷.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感染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116-117.

[3]杨晋, 吴昭如.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导管出口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方法[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6 (10) :306-307.

腹膜透析病人 第8篇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膜透析,护理

重症急性胰腺炎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 是目前临床公认的危重难治性疾病, 容易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进而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 病死率高达30%~100%[1,2]。重症急性胰腺炎以往多采用非手术治疗, 近年来有学者研究认为早期积极的非手术治疗能降低该病的病死率[3]。腹膜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是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辅助方法之一, 腹膜透析治疗过程中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治疗效果起到关键作用。笔者经查阅资料文献及结合多年临床护理工作经验, 现将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膜透析治疗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重症急性胰腺炎持续腹膜透析治疗的机制

随着大量学者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病因、病理生理变化规律研究认识的深入, 证实了各种炎症介质在疾病的进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4]。腹膜透析具有清除中、大分子物质的能力,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机体内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产生和释放大量炎性介质, 当炎性介质吸收入血循环后激活体内其他炎性细胞释放更多的炎性介质, 呈现“瀑布样”连锁放大效应, 导致机体出现“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造成组织细胞损伤和器官功能障碍[5]。腹膜透析时大量腹透液反复多次对腹腔进行局部冲洗、引流, 可将腹腔内大量的渗液、炎症介质、胰酶、机体内坏死组织等物质清除, 减少其进入血液循环, 减轻胰酶对组织的消化作用, 防止机体对有害物质的进一步吸收;且腹膜透析能清除机体内代谢废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部分替代肾脏功能, 使机体内环境趋于稳定;此外, 已吸收入血循环的炎症介质在腹膜透析的弥散作用下进入腹腔而被清除等减弱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减轻对机体重要器官的损害程度和功能障碍的发生, 降低病死率和缩短病程而成为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有效的辅助方法[6,7,8,9]。黎有东等[10]对5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分别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和腹膜透析进行治疗, 结果显示腹膜透析组净化时间明显短于连续血液净化组, 腹膜透析组成本/效果仅为12.0, 而连续血液净化组成本/效果为113.9, 高于腹膜透析组。

2 重症急性胰腺炎持续腹膜透析治疗的护理

重症急性胰腺炎持续腹膜透析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 因此腹膜透析期间的护理至关重要。杨彩娟等[11]研究设计腹膜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从心理护理→预防医源性感染→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基础护理→营养支持的详细护理工作流程图, 使护理工作变得简单、方便、直观, 将内外科护理有机结合、使护理无缝隙, 有利于安全护理、避免不规范行为的发生, 最终完美地完成了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腹膜透析治疗的护理。

2.1 心理护理

杨廷旭等[12]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 进行测评, 结果SAS、SDS评分均高于正常值, 表明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心理, 心理健康状况差。现代医学认为, 个体的生物因素、外界的社会因素都必须通过个体的心理反应, 才能对健康和疾病发挥作用;同时也认为只有通过生物、心理、社会的干预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13]。针对不同病人个性特征的不同, 通过加强重症急性胰腺炎、持续腹膜透析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个性化心理疏导, 教会病人心理应激反应的应对方法等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能有效缓解和消除病人的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 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促进疾病康复。

2.2 透析前准备

护理人员迅速做好腹膜内置管床旁置管术或送手术室行腹膜内置管术的术前备皮、备血、皮试、插尿管留置, 备齐心电监护仪、透析相关物品、透析器和管路的冲洗、电动吸引器等病人、物品及病室环境等准备工作, 积极协助配合医生进行置管术。

2.3透析期间护理

①病情监测: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需要进行液体复苏, 为避免液体输入过快致心功能不全的发生, 应动态监测中心静脉压并维持在10cmH2O~15cmH2O (1cmH2O=0.098kPa) 水平;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多伴有腹内压升高, 可引起心、肺、肾、脑、胃肠等多器官、多系统的病理生理改变, 并形成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ACS) , 采用膀胱内间断测压法可间接提示腹腔内压力的变化, 有助于对病情的评估和预后的判断, 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预防ACS的发生和发展[14]。张敏等[15]借鉴交通信号灯管理规则, 将腹内压数据分红、黄、绿3级别3种标识, 护理人员及时根据腹内压变化实施不同预警标识护理方案和措施, 有效提高疾病护理质量。同时多参数心电监护仪动态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 (SpO2) 等变化, 观察病人呼吸、腹部体征、末梢循环情况及其他临床症状的变化, 定期监测动脉血气分析、水电解质、胰淀粉酶等生化指标的改变, 准确记录24h出入量。②导管护理:造好导管标识, 保持导管的妥善固定和引流通畅, 加强对病人保护管路的健康宣教以防止导管滑脱和意外拔管。每班透析护士准确记录每单次透析液灌入、排除速度与留腹时间, 随时根据病人的病情及其耐受情况进行调整, 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和性状、透析液进出滤量、腹膜超滤功能, 防止过超滤和失超滤。随时观察管路是否受压、堵塞及有无气泡, 如出现透析液引流不畅, 常见原因为导管移位、漂管及堵塞, 先通过改变体位、腹部按摩等处理后无改善, 可采用尿激酶10×109U+肝素5mg+等渗盐水 (或透析液) 30mL~60mL快速注入腹膜透析管内并保留, 以溶解堵塞于管腔内的坏死组织的纤维块使管路畅通[16], 如无改善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③营养支持护理:由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疾病的代谢特点, 其营养支持具有许多特殊性, 营养支持过程中准确而细致的护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持续腹膜透析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虽然不能改变胰腺炎的病理过程, 但可维护肠道细菌生态平衡, 维护肠壁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使病人较顺利地渡过急性反应期和感染期, 能改善病人的预后, 营养支持治疗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 临床护理人员应重视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膜透析病人的营养化管理[17,18,19]。

2.4 并发症护理

(1) 感染:感染在腹膜透析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0]。病人由于长久卧床及半坐卧位使横膈抬高、腹膜透析操作不当、疾病使病人免疫力低下、透析致大量蛋白质和氨基酸自透析液中丢失使机体摄入量低于需要量等营养与代谢失衡从而易引起呼吸道、腹膜、肠道等感染。护理上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做好导管出口护理, 加强病人翻身叩背、口腔护理、呼吸训练等基础护理, 预防感染的发生。徐金中等[21]研究报道, 采用温开水口腔喷雾法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进行口腔护理, 能减少病人唾液的丢失, 减少口腔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的预后。研究报道, 导管出口处使用美皮康敷料能明显减少出口处感染的发生几率, 并能促进出口处良好愈合。 (2) 插管并发症:表现为腹膜导管口出血、透析液外漏、透析管堵塞、透析液引流不畅、插管后轻度肠梗阻、内脏穿孔、腹腔内少量血性液、隧道内透析管扭曲及透析管移位等[22]。黄静等[23]研究报道腹膜透析病人早期在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采用立位联合脉冲式腹腔冲洗能够减少腹膜透析导管移位的发生, 且不会增加病人的痛苦。 (3) ACS:是指由于腹内压力持续增高引起腹腔内脏器和相关的腹外器官系统的功能损害,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ACS是急性胰腺炎的一种特殊并发症, 其病死率可高达66.7%[24]。因此要求医护人员熟练掌握重症急性胰腺炎和ACS相关知识, 充分认识到ACS的严重性, 密切监测腹腔内压力、各脏器功能等病情观察, 做好ACS相关护理工作, 预防ACS的发生。

3 小结

腹膜透析病人 第9篇

关键词:腹膜透析,个案管理,专科护士

在不少国家和地区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被列为终末期肾脏病病人的

1) 为复旦大学护理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编号:FNSF200911。

首选肾脏替代疗法[1]。CAPD打破了传统的病人依赖医院、依赖医护人员进行治疗的医疗方式,使腹膜透析病人得以重返家庭、重新回归社会。加强对腹膜透析病人的全面管理可使病人在家进行规范化腹膜透析,提高透析质量,减少并发症,降低腹膜透析退出率和病死率,提高腹膜透析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2]。高秀林等[2,3]从理论上提出了对腹膜透析病人进行综合管理的观点,但尚未提出具体的实践方法。国内对如何进行腹膜透析病人的管理模式缺少相关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多角度资料收集方法,分析对腹膜透析病人的个案管理模式实例,以探讨合适有效的腹膜透析病人的管理模式。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目的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肾内科病区腹膜透析病人、医生及专科护士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方法

研究方法为案例研究,资料收集方法包括半结构式访谈和非参与性观察,资料收集的时间为2010年3月—2010年10月,资料收集步骤分三步进行。首先,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访谈该病区护士长,初步了解腹膜透析病人的管理模式;其次,采用非结构式观察法跟随腹膜透析专科护士进行连续2周的观察并做观察笔记,观察内容包括专科护士的工作内容,与医生的合作方式以及与病人的互动情况;第三,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访谈腹膜透析的医生、专科护士及病人家属,帮助理解观察结果,获解在观察过程中存在的疑问,补充资料。

1.2.2 资料分析方法

运用内容分析法并结合质性资料分析软件MAXQDA对资料进行分析。将访谈录音进行一字不漏地转录,反复阅读转录稿和观察资料,在文本中寻找关于腹膜透析病人管理模式有关的关键词,再从不同角度提炼医护人员与病人的互动行为及关系构成,根据病人管理模式的运行方式及特点分析归纳,最终提炼为个案管理模式。

2 个案管理模式的应用

2.1 个案管理模式的运行方式

该院腹膜透析中心对病人实施病房、门诊和居家腹膜透析治疗和护理的连续性管理,由腹膜透析的医生与专科护士共同对腹膜透析病人进行整体管理。由医生制定病人的具体治疗和腹膜透析方案,腹膜透析专科护士协助医生对病人进行全面管理,督促病人和保证各项方案的落实,包括病人信息数据库的管理更新、病人腹膜透析知识和技能培训与考核以及病人居家相关问题的咨询等。

从病人确定接受腹膜透析治疗进行导管的植入后,便进入腹膜透析病人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由专科护士分别为每位病人建立1份病情进展和治疗管理文件,登记病人每一次的随访评估和检查结果、腹膜透析方案、用药情况等信息,并根据病人的定期评估情况变化计算腹膜透析液的用量和种类,为医生决定和更改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门诊期间专科护士协助医生为病人提供评估、直接护理和指导咨询等服务。病人来医院随访时,专科护士首先为他们提供血压、体重测量等体检操作和腹膜透析液的更换护理,随后根据病人的信息登记本询问病人的居家腹膜透析、用药、小便等情况并进行记录,发现病人对疾病或生活认知存在缺陷时进行即时纠正和指导,对病人及家属咨询的问题进行耐心的解答,重视病人主诉,遇到情况特殊的病人专科护士会根据情况向医生进行汇报,如需要调整腹膜透析液的浓度和容量、开具或更改药物、需要收入院进行评估等。

由于腹膜透析病人多为居家治疗,由医生确定治疗方案后腹膜透析专科护士为住院腹膜透析病人进行专科护理,还要负责教会病人及家属有关腹膜透析知识和自我护理技能,促进病人的居家自我管理及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如短管受到污染、腹膜透析液浑浊等情况,可确保病人及家属都能够掌握寻求帮助的途径和方法。

专科护士定期打电话询问病人居家护理情况,并根据病人的需要提供用药、生活和运动指导,提醒病人进行随访;回答病人及家属的电话咨询;并及时向医生反映病人的特殊情况与疑问。由于腹膜透析病人需要定期更换短管,因此专科护士每周独立开设半天门诊,为病人更换短管并留取评估的腹膜透析液和尿液标本。

2.2 知识宣教和技能指导

腹膜透析病人需要进行长期的居家自我治疗和护理,因此医生根据病人的病情进展确定病人进行腹膜透析治疗方案后,由专科护士结合方案、病人的认知程度及社会支持系统等情况制订符合病人需求的教育计划,随后通过个别指导、集体教育、观看影像资料等不同形式对病人进行知识宣教和技能指导。病人常常需要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以适应腹膜透析的治疗,在教育过程中专科护士能够积极鼓励病人及家属说出心中的困惑并耐心倾听,针对病人的心理状况和社会支持系统给予相应的引导和支持,通过讲解疾病性质、运用社会支持系统等手段进行心理疏导,提高病人战胜疾病和进行自我管理的信心。为了确保教育的质量,专科护士通过现场演练及提问等考核方式评价病人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并针对尚存在的问题调整和修正后续教育和培训计划,确保病人能够完全熟悉掌握居家自我护理的基本要点注意事项,能够处理一般的异常情况和掌握寻求帮助的途径。

专科护士这样描述她对病人的指导工作:“整个操作分几大块,一天一个训练内容,反复地考核,让他们询问,然后教育再考核。考核结果不够好的时候再针对薄弱环节教育,反反复复,最终使出院病人达到完全能够独立操作、碰到问题能处理。”

2.3 随访管理和咨询

刚刚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病人在进行居家透析时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或者疑问,为了确保病人的安全,降低风险,通过医生的指导及相互协商,由专科护士对病人进行随访和咨询。一是为病人提供电话咨询,咨询的主要内容为询问病人的居家腹膜透析情况,向病人解释评估结果的意义,并向病人建议自我照护的策略,定期根据病人的信息提醒病人进行随访或入院评估;二是提供现场咨询或接听病人的咨询电话,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方案。

由于建立了病人的资料数据库,医生及专科护士能够掌握病人的随访日期和药物使用情况,在病人需要来院随访或者配药时专科护士会通过电话提醒和通知病人;负责查看病人的评估检查报告,进行检查结果的登记和资料分类归档,同时根据腹膜透析液超滤量、尿量等指标,运用相关软件进行腹膜透析液用量的计算,若报告指标存在异常或计算结果显示腹膜透析液需要调整,专科护士则向医生汇报并对病人的治疗方案进行讨论和协商,专科护士及时打电话告知病人讨论的结果。

病人遇到问题时会即时或通过电话向专科护士进行咨询,专科护士能够综合分析,根据病人具体情况给予解答和提出解决方案,必要时在病人、医院、医生之间进行协调。医生认为专科护士能帮助病人解决困难与问题。

3 结果

访谈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实施个案管理模式,医生及专科护士能够随时跟踪掌握病人的腹膜透析进展及效果,同时提升了团队合作默契和凝聚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与病人及家属建立了稳定的关系,有利于提高病人腹膜透析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该模式获得医生、护士、病人及家属的认可。

3.3.1 获得医生的认可与呼吁 在个案管理模式下医生制订治疗方案后与专科护士共同跟进信息、教育和咨询计划的制订和落实。通过观察,研究者发现医生与专科护士之间的合作密切,在做出决策之前详细询问专科护士掌握的病人治疗情况信息和自我管理信息甚至听取其意见。若需要为病人调整腹膜透析方案及确定出院时间,医生与专科护士进行讨论。腹膜透析专业性很强,病人又是长期的慢性病,大部分是在家里做,因此如何对他们进行管理很重要。现在大部分病人管理靠护士,医生认为最好有这样一个团队,即医生主要决定治疗方案,后面有专科护士对病人进行系统的管理,大家做起来能够得心应手。

3.3.2 专科护士的责任承担与价值体现 个案管理模式的运用对病人进行了全程和全面的管理,使治疗和护理方案得以完全的贯彻。病人与医疗团队间建立了持久稳定的信任关系,使病人有了治疗和护理的安全感,具有较高的依从性;个案管理保证了高质量的护理和有效的护理,病人对医生及专科护士表现出了极高的信任与依赖,与医护人员的交流超出了简单治疗关系。专科护士认为:“这样的(个案管理)模式很好,与病人熟了以后病人就会很信任你,你跟他讲的他也会听,医生也觉得比较放心,这种状态不论是对病人还是对我们医疗工作者都有好处。”而护士长认为:“专门培养和设置这样一名专科护士,不仅能与医生很好地配合管理病人,对病人提出的问题能够进行专业深入的解答,病人对专科护士信服,依从性提高,同时医生也信任,不仅增进团队合作,专科护士自身也有自豪感。”

3.3.3 病人及家属的信任 由于对病人进行了全面和全程管理,大大减少了病人不必要的奔波和辗转程序,节约了护理成本。医疗团队能够熟悉掌握病人的疾病、生活甚至家庭情况,对病人出现的问题能够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和专业的解答,并能够综合考虑病人的实际情况和整体情况。

一位家属这样评价该模式:“他们(医生和护士)很了解我婆婆病情,要评估病情了,她(专科护士)会打电话通知我,询问我们的情况。如果我有什么问题,比如小便少了,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跟她们联系,她们不仅技术好,也很负责,我很放心把婆婆交给这里的医生、护士。”

4 讨论

4.1 个案管理模式体现对病人的整体管理

腹膜透析是一种居家治疗方式,病人及家属是疾病治疗和护理的主要提供者[4]。对于病人来说,透析之后面临着许多生活方式改变的问题[5]。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有专业医护人员对其进行全程、全方位的关照和照护,不论是对其带病生存信心的提高,还是遵循治疗和用药方案进行有效自我管理的促进都起着强大的支持作用,有利于促进病人回归社会。

对病人进行个案管理,即病人一开始入院提供直接的专科护理,随后通过教育的落实,逐渐教会病人腹膜透析的相关知识和技能,随后通过不断考核和再教育使病人完全掌握自我管理的方法,最终顺利过渡到进行居家自我护理,同时对病人的信息保持持续关注和管理并提供长期咨询服务,消除病人的后顾之忧,有利于提高病人的依从性。

4.2 个案管理模式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国内有研究表明,腹膜透析病人在居家治疗中存在很多问题[6],而在个案管理模式中专科护士会主动及时了解病人遇到的问题以提供相应的知识和信息,病人遇到问题也会立即向专科护士求助,进而获得整个团队的协助。尽管有研究提出对居家腹膜透析病人进行家庭随访能够帮助病人提高自我管理能力[6],但这同样为社会和病人带来经济负担[7]。我国目前医疗及护理人力资源的限制对病人进行家访没有推广性。对病人进行个案管理,专科护士承担了病人的全面管理职责,不仅能够对病房和门诊的腹膜透析病人进行直接护理和管理,同时也能对居家病人进行远程咨询和管理,将掌握的病人情况向医生汇报,对病人的各项检查、用药、治疗方案进行全方位的参与和了解,随后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将治疗决策通过专科护理、教育和咨询等措施落实到病人身上,在医患双方起到沟通纽带和桥梁的作用,为医生和病人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节约了人力成本和医疗资源[8]。

个案管理模式对病人进行整体持续管理,实现对病人的持续和全面管理,对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加强团队合作及提高工作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腹膜透析病人管理的有效模式。

参考文献

[1]刘亦农.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的成本效用分析[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1,27(1):6.

[2]高秀林.腹膜透析患者的管理[J].中国血液净化,2004,3(12):685.

[3]张菊香,王庆玲,史学颖.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护理管理[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9,26(6):684-685.

[4]Chand DH,Bednarz D.Daily remote peritoneal dialysis monitoring:An adjunct to enhance patient care[J].Peritoneal Dialysis Interna-tional,2008,28(5):533.

[5]苏春燕,郑修霞,马艳秋,等.自我管理教育对腹膜透析患者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8-11.

[6]张梅英,周如女,宋黎翼.60例老年女性家庭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管理情况调查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5):445-448.

[7]Dratwa M.Costs of home assistance for peritoneal dialysis:Resultsof a European survey[J].Kidney International,2008,73:372-375.

腹膜透析病人 第10篇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06-01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由各种慢性疾病引起肾脏损害导致体内氮质、肌酐及其他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等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病人可进行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是一种替代疗法,许多患者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由于疾病长期的折磨,加之透析過程漫长而艰难,透析医疗费用昂贵,以及来自社会家庭的影响,绝大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不但抑制机体的免疫力[1],更为严重的是引发血液透析并发症,从而增加治疗风险,因此做好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后的护理尤为重要。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科共收治了5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经过血液透析、全身对症治疗及透析前后有效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其血液透析后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科收治的50例血液透析患者均符合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2],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31岁-72岁,平均年龄46岁,慢性肾小球肾炎30例,糖尿病肾病10例,高血压肾动脉硬化6例,多囊肾4例。

1.2透析方法。采用瑞典GAMBIO透析机,透析液为碳酸氢盐,流量为250ml/min,透析水为反渗水。25例患者采用直接肱动脉穿刺法,10例患者为动静脉内瘘,静脉回路选用外周四肢静脉。每周透析3次,每次4h,血流量为160-270ml/min。应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钙抗凝。

2透析后护理

2.1观察生命体征、体重及透析效果。透析结束后,患者常规称体重,如有头昏、恶心、浑身无力时,应留透析室观察30min,待症状消失后再回病房,注意敷料是否有渗血情况,如有,应立即更换,预防感染[3]。

2.2指导患者保护好动静脉。采用直接穿刺肱动脉的患者及动静脉内瘘的患者透析结束后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提醒患者尽早放松止血带。如穿刺点出现血肿当天(24h)进行冷敷,次日(24h)开始热敷或用喜疗妥(多黄酸黏多糖软膏)局部敷,每日2次,每次15分钟,保持局部清洁,预防感染。造瘘肢手臂不能手压,衣袖要宽松,不佩带过紧饰物;夜间睡觉不将造瘘肢手臂垫于枕后,尽量避免卧于造瘘侧,不可提重物,经常检查吻合口杂音和震颤音强弱,严禁在瘘管处抽血、输液、测血压等操作[4]。

2.3饮食护理。帮助病人指定饮食方案,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低盐多种维生素,限制水的摄入,钠盐的控制应控制在3-5g/d,有严重高血压、水肿或血钠较高者,每日钠入量应限制在2g以内;同时要限制含钾高的食物,如蘑菇、海菜、豆类等,还应注意避免含磷食物,如蛋黄、全麦面包、内脏类、巧克力等的摄入[5]。维持水平衡,两次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以不超过干体重的3%-5%为宜。

2.4肾功能及电解质监测。每3个月定期作生化、电解质、尿素氮检验,了解清楚毒素及透析效果,结合患者症状、水钠潴留、血压及电解质情况决定透析时间与间期,做到既有利毒素的清除,又节约患者的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2.5皮肤护理。勤换内衣,保持患者床铺干燥、平整,穿柔软、透气性和吸水性好的内衣。出汗较多时,用温水轻轻擦洗,切忌用力,皮肤瘙痒时,勿用手抓挠,以免引起皮肤感染,保持患者“三短六洁”。密切观察患者皮肤有无紫癜,确定是否碰伤,以便为透析时肝素量的使用提供依据。

2.6做好陪护人员的宣教工作。教会患者家属或陪护者做好家庭护理,细心照料患者,不要与之争辩,患者外出时必须有家人陪护,避免剧烈运动,以免摔伤或骨折。对高钾、高盐的食物,如西瓜、香蕉、花生、腌肉或其他腌制品等应尽量少吃或不吃,以免加重患者的水钠潴留。

3结果

通过护理后5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疾病均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患者治疗疾病意识明显提高,症状减轻,使患者病情得到了控制,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提高了生活质量。

4护理体会

对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应从细微处着手,实施每一项观察和护理,减少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指导患者积极配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心理护理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中无疑起着重要作用[6]。护理工作者应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稳定患者情绪,缓解其心理压力和心理应激,调节其情绪变化,帮助患者增强适应能力,使肾功能衰竭患者在最佳心理状态下主动地接受血液透析治疗,从而获得最好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叶任高,沈清瑞.肾脏病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602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14

[3]徐玉玲.现代血液透析护理新进展[J].山西医药杂志,2009,38(5):457-458

[4]刘淑斌.浅析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液透析护理[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6,7(4):109

[5]梅长林.实用透析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8-31

腹膜透析病人 第1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3年1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肾衰竭维持性液透析病人28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16例, 女12例;年龄19岁~78岁 (49岁±13.7岁) ;血液透析病程6个月~63个月 (21个月±13.6个月) ;原发病包括:高血压肾病12例, 糖尿病肾病9例, 慢性肾小球肾炎6例, 梗阻性肾病1例。透析频率其中15例病人每周透析3次, 每次4.0h, 13例病人每周透析2次, 每次透析4.0h。使用德国费森尤斯4008B透析机, 机器固定, 透析液流量5 0 0 mL/min, 血流量2 5 0mL/min~300mL/min, 透析器采用空心纤维醋酸膜 (尼普洛-130G) 及空心纤维聚砜膜 (费森F7HPS) 。

1.2 治疗方法

将上述28例病人依次使用钙离子浓度为1.25mmol/L (低钙透析液) 、1.5mmol/L (普钙透析液) 和1.75mmol/L (高钙透析液) 各连续进行5次血液透析。在所有透析过程中, 病人进食量、服用药物相对固定。所有透析液均为一次性配置, 除使用不同浓度钙离子透析液外, 透析用水、透析机、透析液流量、血流量等均不变。超滤总量=透析间期增长体重量+透析过程入量。

1.3 血压界定标准

根据K/DOQI关于透析病人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实践指南, 透析中高血压界定标准:透析前血压正常, 透析过程中平均动脉压>106mmHg (1mmHg=0.133kPa) , 或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伴或不伴出汗、头晕、肌肉痉挛等相关症状。透析中低血压界定标准:基础血压正常或增高, 透析过程中收缩压低于90mmHg, 或透析过程中收缩压下降30mmHg或平均动脉压<100mmHg, 伴或不伴头晕、眼花、出汗、恶心、呕吐等症状。

1.4 测量方法及时间

标准水银血压计测量, 病人卧位。每次透析前静息20min测其血压作为透析前血压, 上机后每间隔1h测量1次直至下机, 下机血压为透后血压。有高血压及低血压倾向者, 15min~30min测血压1次。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统计分析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副反应

在实验过程中, 上述病人未出现烦躁、肌肉痉挛、恶心、呕吐等现象, 所有病人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使用高钙浓度透析液, 透析中部分病人出现头痛症状, 即测血压明显升高。

2.2 对血压的影响 (见表1)

mmHg

3 讨论

血液透析是最常用的终末期肾衰竭病人最佳替代疗法, 在透析过程中可发生多种并发症, 其中低血压和高血压尤为常见[3]。高血压增加了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严重地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糖尿病病人和老年病人为发生透析低血压的高危人群, 低血压常伴明显的症状, 如头晕、眼花、恶心、呕吐等, 如不及时处理则会导致心脏骤停[4,5]。透析液成分是影响血液透析进行的重要因素, 其中对于最佳透析液钙浓度仍未获得一致意见。血液透析病人体内常有大量毒素潴留, 出现活性维生素D相对或绝对不足, 普遍存在低钙血症, 低钙可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心力衰竭, 所以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应常规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主要与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RAAS) 过度激活、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高等因素有关。虽严格控制水、钠摄入, 达到干体重, 合理应用降压药物, 但仍有部分病人未将血压控制至理想水平, 增加了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本研究中应用钙离子浓度为1.25 mmol/L的低钙透析液, 透析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降低 (P<0.05) , 提示应用低钙透析液可有效降低难治性高血压透析病人的血压水平。血液透析过程中, 升高钙离子浓度可使心肌收缩力及心输出量增加[6]。正常血浆血钙浓度为1.10 mmol/L~1.34 mmol/L, 提高钙离子浓度有利于提高病人血压。国外研究发现, 血液透析过程中应用钙离子浓度为1.75mmol/L的高钙透析液, 可出现一过性高钙血症, 突出表现为透析过程中病人血压明显升高[7]。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液透析过程中使用高钙透析液, 透析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升高 (P<0.05) , 部分病人虽仍发生低血压, 但临床症状减轻, 对超滤耐受性增强。因此, 对于透析过程中频发低血压的病人, 可以试用高钙浓度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以提高血液透析耐受力, 改善生活质量。综上所述, 高钙透析液可提高透析过程低血压病人血压, 增加血液透析耐受力;可应用低钙透析液降低难治性高血压的透析病人血压, 以利于充分透析[8,9,10]。

摘要:[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不同钙离子浓度对透析过程中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肾衰竭维持性液透析病人28例, 先后使用低钙、普钙、高钙三种浓度的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 测透析前后血压的变化。[结果]透析中使用高钙透析液的病人, 透析后血压较透析前明显升高 (P<0.05) , 应用低钙透析液的病人, 透析后血压较透析前明显下降 (P<0.05) , 而应用普钙透析液的病人, 透析前后血压无明显差异 (P>0.05) 。[结论]高钙透析液可提高透析过程低血压病人血压;低钙透析液可降低难治性高血压的透析病人血压。

关键词: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血压,护理

参考文献

[1]孙世泽, 李静红.基层医院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 2010, 21 (12) :1218-1219.

[2]郑露, 叶朝阳.高钙透析对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疗效[J].临床荟萃, 2004, 19 (2) :93.

[3]Toussaint ND, Polkinghorne KR, Kerr PG, et al.Comparison between different dialysate calcium concenrations in nocturnal hemodialysis[J].Hemodial Int, 2007, 11:217-224.

[4]黄四邑, 黄华, 肖文豪, 等.高龄慢肾衰患者维持性血透死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全科医学, 2008, 6 (12) :1218-1219.

[5]黄伟, 郭汉林.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广东医学, 2007, 28 (10) :1681-1682.

[6]王艺萍, 胡军, 刘秀荣, 等.不同透析液钙浓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中国血液净化, 2010, 9:604-607.

[7]tatsuya S, Tsubakihara Y, Fujii M, et al.Hemodialysis-associated hypotension 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two-year mortality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J].Kidney Int, 2004, 66:1212-1220.

[8]冷成香, 刘俊铎, 高敏, 等.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体力活动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 2012, 26 (3A) :595-598.

[9]郭秀红.系统性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血液透析病人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 2012, 26 (4C) :1123-1124.

腹膜透析病人范文

腹膜透析病人范文(精选11篇)腹膜透析病人 第1篇随着腹膜透析治疗的广泛开展, 终末期肾功能不全病人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生存期不断延...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