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肥综合评价指标研究
复合肥综合评价指标研究(精选11篇)
复合肥综合评价指标研究 第1篇
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实践表明,建立企业综合评价制度,对促进企业讲究经营道德、提高经济效益、履行社会责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正在进行实行市场体制的各种建设,其间不可忽视建立严格、有效的企业综合评价制度。企业综合评价制度,一般包括评价基本目标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和公开评价结果四个方面。本文专门研究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试图为统一人们这方面的认识和实务做法提供一些基本思路。
一、评价模式的基本结构
我国目前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有四套:一是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八大指标;二是 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十项指标;三是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六类十二个指标;四是资本增值保值考评指标体系,包括一个主导指标和若干个辅助指标。前两个指标体系,由财政部发布,第三种指标体系是国家经贸委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四种指标体系来自于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的规定。多头重复,缺乏严肃性和有效性,这可能是我国目前企业评价制度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我们姑且不去深究这些评价制度实际效果如何,就各发布部门对比所作的说明本身来看,如此多重的企业评价制度实无必要。笔者认为,目前多头评价企业的状况必须改变。在中国,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宏观上只能设置一套,否则,整个企业综合评价将出现无序混乱、难以规范的.局面。
二、评价目标
企业综合评价的主要目标,是指建立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公开考评制度应起到哪些作用。科学、合理、有效的企业综合评价制度,应该能有力地促进企业注重财务目标、财务实绩和财务纪律。从具体的操作功能上讲,企业综合评价必须具有导向效能,即:它的实施将使企业自觉地兼及长期发展和短期利润,并能讲求经营道德和履行社会责任,严格做到遵纪守法。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要以充分满足上述要求为出发点。
企业财务目标,规范意义上说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用我们通常的说法,是使企业有较强的发展后劲。对此衡量,一般从两个方面入手:1.立足过去若干年财务实绩指标,看企业是处于发展、停滞或萎缩状态。2.依据当前企业在技术、人力、产品市场及信息等资源开发上的投入社会责任的履行状况,看企业前景好坏。财务实绩是指企业拥有资源的利用程度和质量,一般以资产流动性、收益性、安全性等指标衡量,这方面国内外已有很多成熟的指标体系可资运用。财务纪律,这是我们以往企业评价中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的一个方面。现有的各种企业评价制度之所以没有取得多大的实效,可能与此直接相关。从理论上分析,企业综合评价失去了对财务纪律的导向功能,则财务目标和财务实绩评价也就只能是形式而最终失去了积极意义。在实践中,一个企业若不能很好地执行财经纪律,那么,财务实绩必然是虚假的,财务目标最终将被架空。因此,离开了企业遵守财经纪律的评价,对企业财务目标和财务实绩的评价就肯定是空洞的甚至是毫无意义的。基于此,我们认为,必须把财务纪律纳入企业综合评价范围。总之,一个科学合理的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制度,仅要求企业关注财务目标和财务实绩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往往无法取得积极的效果,应该具有强烈的促使企业自觉地执行财经纪律的功能。由此,我们明确了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的三个基本内容:财务目标、财务实绩、财务纪律。
三、指标总量
企业综合评价应包括多少指标,这显然是一个应该明确的问题。在我国,企业评价有多种称法,如“企业经济效益评价” 、“企业活力评价”、“企业素质评价” 、“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企业实力评价”、“企业综合评价”、“企业财务社会评价”、“企业经营评价”等。这些评价含义虽略有不同,但基本目的和核心指标大体相同。就我们掌握的资料来看,在评价指标总量上,理论界和实务界存在着很多不同的看法和做法。
1.美国:
(1)华尔(A.wall)企业评价指标7个。(2)经营出现在美国企业目标中的财务指标9个。(3) 企业财务评价常用指标11个。(4)邓一布莱德里特公司定期公布的主要行业财务指标14个。(5)企业认为最重要的
[1][2][3][4][5]
复合肥综合评价指标研究 第2篇
分析、研究了小流域治理效益评价的常用指标,提出了小流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流域生态环境、农村环境和社会经济3类指标和17个子指标构成,从整体上反映小流域治理后环境质量的`改善、生态资源储备价值的增值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变化,为小流域治理的规划、设计、环境质量评价和验收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作 者:林积泉 王伯铎 马俊杰 唐晓兰 程金香 张振文 作者单位:林积泉,王伯铎,马俊杰,唐晓兰,程金香(西北大学环境科学系,西安,710069)
张振文(陕西省环境科学学会,西安,710048)
复合肥综合评价指标研究 第3篇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作物产量、品质及生产环境要求亦越来越高, 因此, 肥料发展也由单一的N、P、K肥向复合肥料、专用肥料方向发展。黑龙江省近年来复合肥料年销售量在500万t左右。目前, 可与国产复合肥竞争的复合肥主要来自俄罗斯的含氯复合肥和来自挪威、俄罗斯、德国、芬兰及比利时的含硫复合肥, 这几个国家的厂商每年可向中国市场提供复合肥300多万t。
复合肥料即含有两种以上作物所需营养元素的化学肥料。主要优点:①养分全 (除N、P、K外, 还含有各种作物所需的微量元素) 、含量高;②复合专用肥则根据不同作物需肥规律及土壤、气候条件研制生产的, 在实际生产中可减少养分损失;③提高肥料利用率, 减少环境污染, 对生产绿色食品、保护环境意义明确。
肥料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是决定肥料增产效果、使用效果的重要指标。目前, 黑龙江省市场上复合肥料品种繁多 (据统计, 黑龙江省市场上复合肥料约有20余种) , 且一部分生产厂商以商品盈利为目的 , 均没有对其生产的复合肥料的物理、化学特性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 对复合肥综合评价更未见报道。因此, 生产出符合生产需要的优质复合肥料很难, 亦影响复合肥料的推广、应用及施用效果。该研究主要在实验室内测定各复合肥的物理 (自然容重, 压实容重, 平均体积, 压缩度, 安息度, 凌角, 均匀度, 平均粒径, 粒径的变异系数。) 、化学特性及复合肥料的流动性, 寻求各理化特性及流动性与施用效果, 增产效果及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提出复合肥料综合评价方法, 为复合肥生产厂商生产、加工优质复合肥提供技术依据;同时, 对指导农民正确认识, 施用复合肥料, 促进复合肥料的发展, 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减少化学肥料对环境的污染及生产绿色食品、保护环境有重要的作用;也为化肥经营部门有目的正确经营复合肥料, 给农户提供充足、优质的复合肥料提供依据。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复合肥生产和施用始于某些工业发达的国家。如美国、英国、原苏联、法国、原联邦德国、日本等国家, 国外生产厂商生产的复合肥已占化肥总量的80%, 并在化学、物理、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4,5], 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并为复合肥生产厂商提出复合肥综合评价方法。
我国对复合肥进行综合评价的研究未见报道。各肥料生产商仅对其生产的复合肥物理、化学特性进行简单描述, 但对复合肥增产效果及经济效益研究报道很多[6,7,8,9]。为便于复合肥的生产、推广, 提高复合肥使用效果, 因此有必要对目前全省主营复合肥品种理化特性进行深入、细致研究, 提出有关复合肥料的综合评价方法, 为复合肥生产厂商综合评价复合肥提拱方法。
在复合肥方面, 我们已对黑龙江省市场上主营复合肥品种的理化特性进行了初步测试, 但不够深入, 系统, 特别是对肥料的流动性、综合评价等方面还缺乏研究。
3 复合肥综合评价指标
3.1 物理特性测定
主要测定自然容重, 压实自然容重, 平均体积, 压缩度, 安息度, 凌角, 均匀度。另外再求平均粒径, 粒径的变异系数。其各种测定方法如下:
3.1.1 自然容重Pa 测自然容重使用100 CC圆筒容器, 在它的上面放漏斗注入肥料。要想使肥料在漏斗里流畅地流出, 把肥料放入粉体综合试验机里的振动装置进行活动, 使漏斗振动排出肥料。如果是粉状肥料, 漏斗上710UM的筛子过筛后在圆筒容器里填充肥料, 盛满需要20~30 s。堆积在圆筒容器里的肥料上部的安息角均匀时停止向漏斗里注入肥料, 上部和边缘平时称重作为自然容重PA。在测定自然容重的圆桶容器上盖上盖后用18 mm的攻丝擦180次以后取盖, 上面和边缘平时称重求压实容重PP。容重是指每单位体积的重量 (gcm-3) , 是粉粒体物理特性值的重要的因子。容重不仅和物理特性值有很大的关系, 也是决定肥料排出流量的重要的决定因素。另外, 容重一般是指自然状态堆积时的密度, 但填充方法不同时有显著的变化。因此本研究只使用了自然容重和压实容重。尤其是从施肥机里排出肥料时的容重作为大致的标准, 其值是自然容重和压实容重的平均值。
3.1.2 压缩度C 由公式求得。C= (PP-PA) /PP100% (1)
3.1.3 安息角 用直径为80 mm的不锈钢制成的圆板测定自然容重时一样, 让肥料自然落下而堆积, 然后用相关的分度器测定堆积斜面的角度。从漏斗前端到圆板之间的距离为70 mm。
3.1.4 凌角 它是指小竹板 (匙状) 之类的意思, 是指肥料降落在22 mm120 mm不锈钢平板上形成的角度, 与在155 mm高度落下时用铁锤撞击铁板后形成的小的角度的平均值, 这一角度也是用排出法而得的安息角的一种。在C中所说的安息法是一种用注入法而测得的, 它是指肥料粒子分布较广时在肥料堆的周围中收集粒子较大的, 在中央部分集着小粒子而产生的粒度偏析现象。但凌角的测定中是没有这种现象。
3.1.5 粒度分布 JIS Z8801标准筛 (筛子目数是4.760~0.074 mm) 根据肥料粒径不同分为6~7个不同筛目重叠之后加入250 g的肥料, 用RO-TAP加振机5 min进行筛分。平径粒径由各筛目的中等数d (mm) 和各筛目里的重量比W (%) 来用 (2) 式求重量平均粒径DW。尤其是求出粒径的变异系数来用于测定粒度的尺度。
平均粒径DW=EdW/100 (2)
3.1.6 均匀度K 测定粒径分布之后制作粒径加重曲线, 如 (3) 式求计算筛下肥量达60%时的粒径D60和筛下肥量达10%时的粒径D10, 二者之比就是均匀度。粒径整齐, 粒径分布的幅度越狭窄均匀度K越接进1。
K=D60/D10 (3)
3.2 流动性综合评价
从粉粒体贮槽的漏斗排出口粉粒体由重力进行流动时, 粒子形成弓形状进行堵塞叫架桥现象, 不管排出口径大于粒子直径流出不稳定或停止流出叫闭塞现象。
为解决复合肥在使用时产生的架桥和闭塞现象, 根据以上测定的物理特性, 考虑复合肥在机械中流动形式 (重力流动, 机械的强制流动, 振动流动, 压缩流动, 流动化流动) 连续相互作用, 从摩擦性、附着性、凝聚性、压缩性的各特性值来判定流动性 (评价标准采用CARR提出的方法, 表略) , 从各种粉粒体进行的试验中提出的方法是《根据综合评价进行的流动性》。
CARR提出的方法从安息度, 压缩度, 凌角, 均匀度中最高值为25, 把这些作为流动性指标来进行表示。流动性指标在90~100范围是流动性程度最好, 80~89是良好, 70~79是比较良好, 60~69是一般, 40~59是不太好, 20~39是不好, 0~19是非常恶劣。
3.3 化学特性测定
对各种复合肥化学组成成分进行分析, 明确单位有效成分对作物产量及经济效益的作用。
使用凯氏定氮仪用蒸馏法测定氮素含量, 使用分光光度计用钒钼黄比色法测定五氧化二磷含量, 使用原子分光光度计用火焰光度法测定氧化钾含量。
参考文献
[1]工藤正義.化学肥料の流動性[J].?蟊焙5兰o, 1983, 16:166-173.
[2]工藤正義.肥料流動性並びに畑用条施肥機の高精度化に關する研究[J].专修大学北海道短期大学纪要, 平成元年, 22.
[3]工藤正義.化学肥料の流動性[J].?蟊焙5兰o, 1981, 16:166-173.
[4]高橋英一.施肥農業の基礎[M].东京:京都大学, 1984.
[5]D.H普里亚尼施尼柯夫.农业化学 (上、中、夏) [M].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 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55.
[6]刘崇石.肥料学[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1991:235-254.
[7]彭克明, 裴保义.农业化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0, 169-170.
[8]浙江农业大学.农业化学[M].上海, 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 1980.
复合肥综合评价指标研究 第4篇
关键词 间作 ;橡胶园 ;生态效益 ;林下经济
分类号 S794.1 ;S567.1+9
橡胶树分泌胶乳炼成的天然橡胶是中国四大工业原料中唯一可再生资源,是国家紧缺的重要战略物资。截止2013年,我国橡胶树的种植面积已达近70万hm2,其中海南省天然橡胶的种植面积达到53万hm2,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种植区。然而,回顾60多年发展走过的艰辛历程,海南的台风、云南的低温寒害以及全国植胶区普遍发生的死皮病、白粉病、炭疽病等灾害,加上橡胶种植非生产期长、单位产值偏低、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一直困扰和制约着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1]。同时,单一胶林模式不能充分开发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维护生态平衡。
间作是指一茬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在同一块田地上成行或成带(多行)间隔种植的方式。间作可提高土地利用率以及水分利用率[2-3],由间作形成的作物复合群体可增加对阳光的截取与吸收,减少光能的浪费;同时,两种作物根据各自优势间作可产生良好的互补作用。为了解决单一橡胶林地凸现出来的这些问题,同时充分发挥胶园的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胶园的综合效益,胶园间作已成为提高橡胶生产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4]。其间作复合系统的主要模式有:橡胶-茶、橡胶-甘蔗、橡胶-菠萝、橡胶-胡椒、橡胶-咖啡、橡胶-肉桂、橡胶-砂仁、橡胶-益智、橡胶-茶-鸡等[5]。然而对于胶园间作研究多局限于生产力、生态、水分、化感作用、营养元素的生物循环与能量流动及经济效益上,而很少把它作为一个完整的复合生态系统来研究。本研究主要通过对成年胶园间作南药益智种植模式的综合评价,寻找出一种适宜海南胶园较大面积推广的胶园间作模式,在给农民带来较高经济效益同时,也能改善胶园气候小环境,有利于胶树生长的一种复合生态系统,这样既充分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又能提高胶园整体效益,为建立适合海南生态环境的胶园间作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自然概况
试验区域地处于海南省琼中县红毛镇境内,该地区位于热带海洋季风区北缘,雨水充沛,气候温和。平均气温22℃,年平均日照时间1 600~2 000 h,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85%,年平均降水量为2 200~2 444 mm。土壤属于砖红壤土,土层厚度约95~110 cm。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供试橡胶栽培品种为PR107,橡胶林段栽植橡胶时间为2000年,株行距3 m×6 m。本试验分为单作橡胶和橡胶-益智间作两种种植模式处理,每个处理各3次重复,共6个种植带(小区),随机区组排列。种植带的规格为12 m×30 m,在每个种植带四周设置保护行。2012年6月,将成年益智植株整株移栽的方式种植在6 m的橡胶行带下,每橡胶行带种植1行益智,益智株距1.5 m。益智植株株高1.5~2.0 m。试验期间,单作橡胶和橡胶-益智间作处理均按照橡胶树生产日常管理,期间不清理胶园杂草,种植至2014年6月益智果实收获。
1.2.2 测定方法
土壤养分和含水量的测定: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分别在2012年6月和2014年6月对每个小区按S型布置10个点,分别采集0~20和20~40 cm 土层的土样,各自混合为一个样,用四分法缩至500 g左右,采用常规分析法进行分析化验。其中半微量开氏法测定全氮;速效钾含量测定用1 mol/L醋酸氨光焰光度计法;速效磷含量测定用碳酸氢钠提钼锑抗比色法;有机质含量测定用油浴加热—K2CrO7(重铬酸钾)容量法:pH值测定用pH计,含水量测定用烘干法。
杂草防效调查:每处理随机取4点,每点调查1 m×1 m样方。观测60、120、180和240 d橡胶园杂草的防除效果。
控草效果(%)=(单作橡胶区杂草株数-橡胶-益智间作区杂草株数)/单作橡胶区杂草株数×l00%
作物产量测定:由于间作在橡胶林下的是益智成年植株,2014年6月间作的益智产量恢复到了成年植株的产量,此时测定个处理益智产量。橡胶干胶产量按照该地区原有的割胶制度下测定年干胶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胶园间作益智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胶园间作2年后各处理的土壤养分含量如表1所示,橡胶-益智间作与对照相比较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无显著差异。橡胶林下间作的益智对土壤养分的储存以及随收获果实移走部分养分,土壤养分会下降,但是橡胶-益智间作模式下,土壤养分含量并没有显著下降,可能一方面是橡胶树施肥管理弥补了土壤养分的转移;另一方面是间作益智后提高了土壤保肥能力。王世敏[6]研究成龄橡胶间作益智试验发现,间作胶园的土壤肥力有提高的趋势;周再知[7]在橡胶与砂仁间作复合生态系统营养元素循环的研究间也表明,种砂仁可明显增加林分植物库中营养元素的含量,间作林中营养元素总积存量达3 447.07 kg/hm2,是纯胶林的2.53倍。见表1。
2.2 胶园间作益智对土壤含水量和pH值的影响
间作益智后土壤的含水量比对照区的略有升高。0~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增加了21.4%;20~4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增加了27.1%。其原因主要有:块根系植物益智能够更好地起到涵养水分的作用;在种益智时挖的种植穴对降雨也有节流作用,加强了土壤对水分的涵养能力。土壤水分与橡胶树的生长和产胶都有直接的关系,因此间作后土壤含水量的升高有利于橡胶树生长。见表2。
2.3 胶园间作益智对胶园杂草防控效果
间作益智对胶园杂草生长影响研究表明,胶园间种益智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杂草的生长。间种后60 d与对照比较杂草抑制率达到了42.3%;随着益智植株分蘖生长,益智植株占据了橡胶树行间的大部分空间,间种240 d时对杂草抑制率达到了75.2%。对杂草的生长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胶园间作益智对杂草抑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完成的:一是益智植株具有发达的根系和地上茎遮荫作用,对光、热、水的竞争明显高于胶园杂草,使其他杂草籽粒在土壤中萌发受到抑制;二是生态位先占原理,即益智植株抢先占据了幼龄胶园的空白生境,其他杂草难以侵入。
生产实践证明,实行间作、套种或混作,既可充分利用光能、土地面积、空间和有效生长期,又能克服病、虫、草对单一栽培作物的危害,从而提高几种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是栽培上的良法[8]。小麦与鹰嘴豆间作,不但可以增加土地利用效率,而且能够显著降低田间杂草密度和生物量[9]。在墨西哥,香蕉间作大豆或玉米,不仅能增加玉米和大豆产量,还能有效的控制杂草,减少化学除草剂的使用[10]。在尼日利亚西南地区,当地普遍使用的甘薯与玉米间作模式可以有效的降低玉米田间杂草的密度和干重,并且能够增加玉米的产量[11]。因此,研究探索对杂草抑制效果比较明显的间套作体系是农田杂草控制的生态途径之一。见图1。
2.4 胶园间作益智的经济效应
橡胶园间作益智两年后,每公顷收获益智干果270 kg,按照2014年益智干果80元/kg计算,橡胶园每公顷因间作益智增加经济收入约2.16万元,除去投入成本种苗费和人工费共计7 500元,纯收入增加1.41万元。2014年干胶价格为14元/kg,间作胶园收获的干胶经济收入仅为2.205万元/hm2。橡胶园间作益智后经济收入增加了64%,显著提高了橡胶园经济收入。而且间作益智只需要第一年投入种苗费,以后20~30年只需要做好田间管理,是一项投入成本低,收入持久稳定的产业。近年胶价持续低迷,由2011年的3.6万元/t降到现在的1.4万元/t,胶价的走低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导致胶农经济收入低,严重影响了橡胶产业的发展壮大。通过胶园间作益智提高胶园经济收益,弥补胶价低迷对胶农造成的经济损失,保障了橡胶产业健康发展。见表3。
3 讨论与结论
橡胶-益智间作复合生态系统提高了胶园土地利用效率,提高了胶园生态系统的整体效益。在海南垦区,水热光等自然资源丰富,坡地、林地是橡胶园种植利用的主要土地资源,实施胶园间种南药益智是橡胶产业与特色南药的有机结合。本文通过开展橡胶林下间作益智试验表明,成年胶园间作益智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无显著差异;0~20 和20~40 cm土壤层含水量分别提高了21.4%和27.1%;间作益智对胶园杂草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间作240 d时对杂草抑制率达到了75.2%;胶园间种益智能够显著提高胶园经济收入,间作2年后每公顷增加经济收入约2.16万元,增幅达到64%。
我国橡胶树的种植面积已达近70万hm2,利用林下空间进行胶园间作也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其中胶-茶间作、胶-南药间作模式更是成功的典范。但从90年代后胶园间作便一直在走下坡路,但随着市场物资不断丰富,胶园间作生产在规模效益、产品品质上受到挑战,由于相关市场开发不足等原因,一些间作生产如橡胶-茶叶、橡胶-益智等逐渐退出了舞台[4,1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作为药食同源的南药益智被开发出一系列产品,导致益智价格近年来一路攀升,这些因素使得胶园间作益智的生产模式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胶园间作要因地制宜,并结合市场需求多元化发展,如橡胶-益智、橡胶-砂仁、橡胶-茶等多种模式,通过间作不同组合构成的多种作物、多层次、多功能的人工复合群体,有效地发挥林中的光、肥、水、气、热等资源的生产潜力,使间作中各作物在空间与水肥上相互利用与相互补充,可获得比单作更好的效果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维锐,赵国祥,张洪波. 应用生物多样性理论构建新型胶园复合生态系统的思考[J]. 热带农业科学,2009,29(5):57-61.
[2] Agegnehu G, Ghizaw A, Sinebo W. Yield performance and land-use efficiency of barley and faba bean mixed cropping in Ethiopian highlands.Eur[J]. Agron, 2006(25): 202-207.
[3] Yang G, Duan A, Sun J. Crop coefficient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winter wheat/spring maize strip intercropping[J]. Field Crops Research, 2009: 65-73.
[4] 林位夫,周钟毓. 我国胶园间作的回顾与展望[J]. 生态学杂志,1999,18(1):43-52.
[5] 曹建华,蒋菊生,梁玉斯. 胶-农复合生态系统生态效益比较研究[J]. 热带农业科学,2007, 27(6):1-4.
[6] 王世敏,施守蓉. 成龄橡胶园间作益智试验初报[J]. 热带作物研究(热带农业科学),1988(02):23-26.
[7] 周再知,郑海水. 橡胶与砂仁间作复合生态系统营养元素循环的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1997, 10(5): 464-471.
[8] 杨友琼,吴伯志. 作物间套作种植方式间作效应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1):192-196.
[9] Banik P, Midya A, Sarkar B K. Wheat and chickpea intercropping systems in an additive series experiment: Advantages and weed smothering[J]. Europ J Agronomy. 2006, 24: 325-332.
[10] Anaya A L, Ortega R C, Rodriguez V N. Allelopathy: basic and applied aspects[M]. New York: Chapman & Hall, 1992.
[11] Aladesanwa R D, Adigun A W. Evaluation of sweet potato (Ipomoea batatas) live mulch at different spacings for weed suppression and yield response of maize(Zea mays L.)in southwestern Nigeria[J]. Crop Protection. 2008, 27(6): 968-975.
复合肥综合评价指标研究 第5篇
江西省中小城市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本文使用多元方法中的两种重要的统计分析手段--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并借助于统计软件SAS对江西省21个县级及县级以上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详尽的.分析.首先得出了发展极不平衡的结论,继而讨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各种可能原因,最后给出了对各城市发展的综合评价.
作 者:邓国华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江西,南昌,330013刊 名: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年,卷(期):“”(2)分类号:F061.5关键词: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经济发展状况
复合肥综合评价指标研究 第6篇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医院人力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人力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设计原则,以及人力资源投入、管理、绩效等方面分析,指出医院人力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发展方向。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人力资源 评价指标体系
当前医院人力资源研究内容注重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涉及到人力资源综合评价指标方面的内容少。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内容,则采取定性指标的研究方式。这种方式不能很好解释核心竞争力情况下,人力资源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需要建立相应的人力资源指标评价体系,对医院人力资源进一步分析研究。
一、医院人力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人力资源综合评价指标需要遵循整体性、系统性原则,这是由人力资源本身性质决定的。人力资源本身具有涉及范围广、情况复杂的特征,所以我们要对人力资源进行整体、系统的描述。特别是涉及系统内部联系、系统各组成要素互相影响的部分,这些部分能够清晰表明人力资源发展状况。其次,综合评价指标还需要遵循可比性原则。可比性原则指的是要在控制变量的情况下,对同一医院不同阶段的人力资源进行比较,或者对不同医院同一阶段的人力资源情况进行对比。从控制变量的对比中,了解当前人力资源的发展程度,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综合评价指标的代表性原则指的是将所有搜集到的人力资源评价方案进行整体,挑选那些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方案,作为人力资源综合评价的最终结论;人力资源综合评价指标要遵循相关的可操作性原则。对于医院人力资源指标的获取,应该根据现实情况,挑选那些具有可靠性与代表性的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用简洁明了的方式进行排列,得出人力资源评价的可靠结果。
二、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人力资源投入
人力资本指的是医院所拥有具有相关技术能力人才的总和。人力资本具有增值的作用与多方面的使用价值,是医院整个资源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英国经济学家泰勒指出:人力资本不仅仅指某一行业所拥有相关方面人才数量的多少,更重要的是人力资源自身素质高低、能力的高下。其中具有高素质与较高技术水平的`人力资源,能为企业创造出更多更大的效益与利润。而医院人力资本组成具有以下几方面:护理方面人员、主治医师人员、医院管理人员等。
医院人力资源的素质水平,需要从人力资源自身学历高低,拥有技能两方面进行评判。以上两方面不仅能够考察人力资源质量方面的情况,也能够表明医院整体人力资源比例特征。人力资源的技能结构需要从医院人力资源职称方面来体现,通过分析医院人力资源中高级职称、中级职称、低级职称,在护理、主治医师、医院管理人员中所占的比例,得出人力资源技能结构。人力资源的学历结构,则可以从本科、硕士、博士等学历,在在护理、主治医师、医院管理人员中所占的比例得出。其中年轻群体的技能指标与学历结构,为医院人力资源部门考察的主要内容。
三、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医院人力资源所掌握的能力与知识体系,需要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合理分配与整合,才能发挥其最大作用。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即能够很好处理人力资源分配方面问题,将个人本身具备知识技能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人力资源优势的挖掘,能够显著提高医院本身综合竞争实力,保证人力资源合理分配。本文通过研究相关医院人力资源文件,着重从人力资源吸引能力、投资能力两方面进行人力资源阐述。
人力资源吸引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主要建设方面为:医院口碑与企业形象、技能培训机会等。医院口碑与企业形象是医院本身长久经营的结果,医院形象包括:医院自身的技术水平、医院经营模式、医院专业方向等方面的内容。医院口碑与企业形象是居民群众对医院科技水平、服务态度、整理管理方面的肯定,是医院综合竞争力的主要表现部分。
医院技能培训机会指的是医院自身能带给员工的发展空间,也就是通过相关技能的培训,医院员工能够更加高超的技术水平与广阔的发展前景。如今医院员工工作不仅考虑医院物质待遇问题,更加会考虑自身以后的发展空间问题。所以如今医院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开展出国考察活动,或者提供机会帮助员工进一步深造硕士、博士学位,使人才心甘情愿留在企业内部。
医院对于所拥有的人力资源增值的主要方式为人力资源投资。人力资源资本投入的大小,决定着医院未来人力资源实力的强弱。人力资源资本投入包括方方面面的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的投入、技能教授、人力资源创新能力培养、素质文化的建构等。人力资源物质的投入指的是通过对企业员工物质奖励,包括工资奖励、福利制度、出差课题等经费援助。通过物质的直接奖励,使员工能够发挥更大的人力作用,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技能教授,也是医院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人力资源的技术水平也要进行相应的提高;原来的人力资源技能已经不能满足如今医院的发展需求,所以要对人力资源进行新技能的培训,才能保证人力资源价值的升值。其中医院内部的年均培训费与培训指标为技能教授的主要花费项目;人力资源创新能力培养,对医院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创新是医院竞争力的主要源头,是提升医院整体硬件能力与人力资源能力的主要途径。人力资源创新能力培养,特别是加大创新资费的投入,对整体人才创新体系形成具有极大帮助。其中医院科研创新经费投入以及技术人员经费投入,为人力资源创新主要投入项目;素质文化的建构对于医院内部人文环境、医院外部口碑,具有重要影响。素质文化也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在文化方面投入主要表现在文化活动费用投入上。
四、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人力资源绩效
医院绩效重要部分之一,为人力资源绩效。本文主要针对医院医疗、技术、管理等进行人力资源绩效剖析。通过对医院设施水平、科研水平、经营方案、工作能力等内容分析,指出综合评价指标绩效。
医院设施水平是医院医疗能力的基础,只有医院自身设施水平达到相应标准,才能提供符合大众要求的服务。医院人员的工作能力是医院整体服务水平的体现,同时也表明员工自身素质与技术水平的高低;医院的科研水平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能从侧面看出人力资源绩效的发展情况。关于医院科研水平的高低,可以从医院在各大刊物发表科研论文的数量、质量方面得出。医院科研成果需要国家部门的立项与审核,再通过相应刊物发表出来,医院科研成果大多在品质上努力钻研,注重高质量成果的产出;医院优良的经营方案,能够有效提升医院整体核心竞争力。目前综合竞争力较强的大型医院,大多具有完善的企业经营方案。企业经营方案式企业整体运作的方针,医院的所有经营活动都要围绕经营方案进行。只有自身经营方案的完善,才能保证医院各方面平稳运行。医院经营方案包括多方面内容,主要有:药品比例、年人均业务收入等。人均业务收入能够体现医院经济效益状况,药品比例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医院合理用药、合理创收。
五、结语
以上指标评价体系可以应用于医院各个部门的评价,对于控制人力资源的培养、资金投入、文化创建具有积极作用。医院人力资源指标评价要立足于实际,根据医院实际状况进行统计分析;通过人力资源投入、管理绩效的全面分析,得出可靠的结论。
参考文献
[1]胡开莉.浅析医院人力资源管理[J].人力资源管理,(12)
[2]王秋蓉.医院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5(6)
复合肥综合评价指标研究 第7篇
根据整体性、科学性、辨证性、针对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原则,从环境教育教师队伍、领导班子、科研力量、综合管理、课程实施等方面选取10个指标群、25个指标类和近百个指标观察点项目,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师范院校环境教育综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以衡阳师范学院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作 者:申秀英 刘沛林 刘春腊 王长松 SHEN Xiu-ying LIU Pei-lin LiU Chun-la WANG Chang-song 作者单位:申秀英,刘春腊,SHEN Xiu-ying,LiU Chun-la(衡阳师范学院,环境教育研究中心,湖南,衡阳,421008)刘沛林,LIU Pei-lin(衡阳师范学院,环境教育研究中心,湖南,衡阳,421008;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100871)
王长松,WANG Chang-song(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100871)
刊 名: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 年,卷(期):2008 29(3) 分类号:X22 关键词:AHP 指标体系 评价 实证研究★ 我国外语实证研究工具层面问题分析
★ 辽河流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 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组合系统评价研究
★ 武钢集团公司内部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 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论文
★ 社会保障空间水平的实证研究
★ 九五期间中国经济区域结构实证分析
★ 我国农业技术进步水平实证分析
★ 我国高等教育均衡发展实证分析
复合肥综合评价指标研究 第8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平面线形,复合生态,优化设计,综合评价
1 前言
高速公路实质上是一定地域内一类由自然生命支持系统所维持、受人类技术和社会行为所驾驭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所谓“优化设计”是指:研究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最优”两字应理解为在给定条件下得到尽可能满意的结果。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飞跃发展,作为高速公路规划设计核心的线形优化设计,更成为需要迫切解决的重大课题。
有关高速公路平面线形设计的论述甚多,但笔者认为只有从复合生态系统的总体、协调、再生理念出发,通过科学的规划设计,才能使高速公路建设能够做到各子系统的整体协调,达到一种稳定、平衡、有序的状态,从而实现线形设计真正的优化。
方案优化设计最重要的一环是建立科学、合理并具有可操作性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作者不揣愚陋,经过大量调研和参阅有关文献,通过系统分析,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高速公路平面线形优化设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试图为探讨高速公路平面线形优化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供大家参考。
2 高速公路平面线形优化设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AHP模型
本模型共分4层。包含:总目标层A;分目标层B;准则层C;基本指标层D。
(1)总目标层A:高速公路平面线形优化设计综合评价。此评价系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出发,结合我国国情,兼顾三大生态系统的平衡而作出的全面评价。
(2)分目标层B中的三项因素分别为:
B1:社会生态。此子系统优化设计的目标应是:在高速公路平面线形设计中强调构建和谐社会和文化的持续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地创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合理高效地利用物质、能源与信息,通过美化环境,并提倡公众参与设计、建设和管理,充分适应社会再发展的需要,最终从自然、社会两方面去创造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的人类生活的最优环境。
B2:经济生态。此子系统优化设计的目标应是:必须在高速公路平面线形设计中强调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模式的推广,根据高速公路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挖掘和提升乡土的材料与技术,选择成熟有效的生态策略,以资源的低消耗、环境的轻污染来达到经济上的高功效,创建环保、舒适、健康的行车环境和景观环境。
B3:自然生态。此子系统优化设计的目标应是:保护自然生态必须贯彻在高速公路平面线形设计的始终;强调生态安全和生态效益,崇尚自然,追求所在地域原生的自然环境特征与人工元素的紧密结合,充分尊重和利用高速公路本身的自然景观资源和生态资产,利用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态的边缘效应原理和整体、协同、循环、自生原理,基于对当地自然环境的亲和性、适应性进行规划设计,以提高高速公路景观的质量并保护当地自然生态环境。
(3)准则层C中包含C1~C9九个因素,分别归属于上层B1~B3各有关分目标。
(4)基本指标层D中包含D1~D24二十四个因素,既是准则层C的细化,实际上也就是具体的设计指标。
3 准则层C与基本指标层D之间的关系
3.1 C1:安全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关系到道路的正常运作,一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就会给人民群众造成极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此准则中含:
(1)D1:直线。
直线有长直线和短直线,就安全性而言,长直线差于短直线,因为,在长直线上行驶的驾驶员会产生麻痹感,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度降低。
(2)D2:曲线。
小半径曲线和大半径曲线的事故率都较低,而介于小半径曲线和大半径曲线之间的某一定范围半径值的曲线事故率较高。当车辆行驶在小半径曲线路段时,尽管路段危险,但是驾驶员的心理上有高度的警惕性。
(3)D3:超高。
超高较大的路段对车型较敏感。对于较轻小的车辆,重心低,超高对其稳定性影响不大;但是随着车辆吨位的增加,重心上移(尤其是大货车并且是超载的情况下),车速较低时,极易发生翻车。
(4)D4:加宽。
在圆曲线半径较小的路段,应尽量对路面加宽,使车辆在保证车速的同时也给驾驶员提供良好的视距,防止驾驶员心理上负担过重而引起交通事故。
(5)D5:纵坡。
纵坡的大小会影响公路线性设计,特别在有陡坡的情况下,一般要避免小半径平曲线。另外,如竖曲线是起伏较多的曲线,也应避免与小半径平曲线的组合。
(6)D6:平面交叉口。
应分别通过改善平面交叉口的几何特征、支路接入和交通运行条件而保证其交通安全。
3.2 C2:沿线景区保护
高速公路建设会对所经区域的景观有改变甚至破坏作用,并且,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日益提高,对道路的美观、舒适性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公路的线形应结合景观设计给行车环境制造安全、舒适、美观的氛围。此准则中含:
(1)D7:文化遗产。
对文化遗产区,在为游客提供便利交通的同时,应保持适当的距离,尽量让游客在享受文化遗产陶冶时不被打扰;还能减少车辆对其损害的可能。
(2)D8:绿化设计。
绿化工程具有保护路基和边坡的作用,尤其表现在水土保持方面;随着道路的线形不断延伸,良好的绿化会使高速公路路面部分和两边部分有明显的区别,使司机在行驶过程中视线明朗;绿化还能起到净化空气,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废气,降低噪声等美化环境作用。公路平纵线形应合理地借用周围的自然景观,达到相互融为一体。
3.3 C3:建筑拆迁
高速公路通过居民区时,不仅会占用大量农田,还会沾用大量建筑用地。建筑物的拆迁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和社会问题,妥善地处理好拆迁和工程建设的关系是很关键的内容。此准则中含:
(1)D9:住房拆迁。
居民住房拆迁,不仅会给居民和工程施工带来巨大麻烦,拆迁居民的安置问题,还会给社会造成很大负担。
(2)D10:公共建设设施拆迁。
学校、娱乐场所等公共设施的拆迁,会给居民带来学习和生活上的不便。
(3)D11:居民出行。
路线的穿过会使城镇分割成几部分,居民的日常出行会受到路线的影响;路线的阻隔,还会给居民出行带来安全问题;车辆通行时,噪音、废气还会污染村镇的环境。
3.4 C4:沿线矿产保护
矿产资源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保护矿产资源应作为每一个工程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此准则中包含:
(1)D12:未开矿。
高速公路路线应尽量避让矿区,特别是储量大、质量高和稀有矿产;如果路线必须穿过矿区,应选择贫瘠和开采价值低的矿带。
(2)D13:已挖矿。
对已挖和废弃矿区,应尽量让避,这样,高速公路在给矿区开挖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可防止地质灾害。
3.5 C5:节地
节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工程建设用地必须重视土地资源的节约。此准则中包含:
(1)D14:耕地保护。
在农业区,尽量不占或少占农田、林区,尤其是高产的良田和经济林。要做到凡有荒地可以利用的,不占用耕地,凡有劣地可以利用的不占用良田。即使是公路建设临时用地,也要统筹规划,合理选取和占用地点。在平面线形指标应用上应灵活自如,不片面追求高指标,合理地利用地形条件,做到填挖平衡,减少外借土方量。
(2)D15:征地成本。
评价征地成本不仅包括土地的当时成本,还包括长期成本(时间成本)。当时成本包括按土地的类型和面积而确定的成本、征地的耕地占用税等;长期成本主要指土地闲置所产生的收益损失。
(3)D16:集约用地。
设计中应评价是否做到:
①依据路线平面、纵断合理确定占地宽度;
②不能有漏占地项,比如桥头锥坡占地、线外改渠、改路等;
③应全面考虑,诸如天桥被交路每侧路基外占地宽度4m为宜,通道接长与原有旧路顺接占地,互通区改移道路占地等;
④特别注意初步设计占地和施工图设计占地的一致性,一般报批国土以初步设计占地图为准,施工图后增减的占地很难再批复。
3.6 C6:全寿命费用
高速公路的建设和维护都需要花费巨大的财力物力,在保证公路正常运行的同时,应努力争取使全寿命费用最低。此准则中包含:
(1)D17:初始投资。
包括设计和施工费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公路的等级、性能要求、公路周围的环境特点,尽量做到经济型设计(比如,根据原始地面的坡度合理设计路线高程,争取使填挖方互补等);施工过程要注意保证质量的同时节约材料。
(2)D18:维护费用。
包括日常性的维护、阶段性的大中维修和突发性的灾害维修费用等。
3.7 C7:水土保持
高速公路水土流失问题是公路建设过程中或建成使用中因扰动地表或岩石层、堆置弃渣等造成的水土资源破坏及损失,公路通过区的水土保持和保护不仅对高速公路的安全与养护至关重要,而且对当地环境的保护也起到很大作用。此准则中包含:
(1)D19:水土保持防护措施。
应建立“点、线、面”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以形成系统化、层次化总体布局。防治“点”指高速公路沿线弃渣场、施工生产生活区布设的拦、挡、排及植被恢复措施;防治“线”指路面和沿线路基边坡、路堑边坡、施工便道及改河(沟) 等线性拦、挡、排及植被防护措施;防治“面”指沿线不良地质条件地段的综合性防护措施。同时在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方面要综合考虑高速公路主体工程中兼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与新增水土保持措施的互补关系。
(2)D20:水体污染。
路线经过城镇时,不得占用居民的饮用水源,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保证水体不被污染。路线通过水产养殖区,要对养殖水体给予避让,保证养殖水体的清洁。
3.8 C8:生态设计
应评价设计是否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存环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此准则中包含:
(1)D21:动物生态。
由于公路的经过,生物种群生活的领地遭到分割和破坏,会缩小种群的活动范围,甚至给生物种群带来精神上的干扰,特别是数量较少、对环境要求苛刻、环境敏感性高的生物,还有按季节迁徙的动物更是如此。另外,夜间的灯光会使趋光生物聚集,导致生物在时间和地区上的分布不均,从而影响当地生态平衡。
(2)D22:植物生态。
公路路线会改变当地的排水,对周围的植物生长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车辆的通行会带起尘土,对路线两边的植物,也会有负面作用。
3.9 C9:噪声、三废防治
高速公路无论是建设阶段还是运营阶段,都会产生噪音、废水、废气、废渣,减少其产生和排放量对居民生活和环境保护关系很大。此准则中包含:
(1)D23:噪声。
路线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振动会给沿线居民生活、工作、休息带来诸多不便,车辆的通行,更会带来长期的影响。
(2)D24:三废。
路线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将会污染大气、土壤、水体等,路线通车后,随着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环境污染会加剧。
4 本模型应用的途径
在利用AHP模型构建了“高速公路平面线形优化设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后,可把各种评价因素明确地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之上再构建判断矩阵,通过我们已开发的AHP程序在计算机上进行单排序及总排序计算,从而得到各因素相对于总目标的组合权重值。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地理气候、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以及历史传统、人文民俗也大相径庭,若通过本模型计算、制定全国通用的各层次因素的权重体系,则基本上无使用价值。但如我们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根据各地区自然地理情况、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等重要特征的区别或相似程度,将有关地区划分为几大类,则属于同一类的地域可采用相同的权重体系,并可分别贮存于数据库中备用。在求出基本指标权重值后,可参照各设计方案(或已完成的评价对象)对应的各有关指标所得“评价值”,利用“模糊综合评价程序”或“改进的TOPSIS方法程序”、“灰色聚类评价方法程序”等在计算机上进行计算,即可直观地得出各待评价对象的优劣程度。
参考文献
[1]戚昌志.设计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3,北京.
[2]王如松.生态安全.生态经济.生态城市[J].学术月刊,2007(7).
[3]刘启波,周若祁.绿色住区综合评价方法与设计准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1.
[4]李长城,阚伟生.高速公路平面线形与安全关系的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2007(1).
[5]程文,郭忠印,孔令旗.路线线形与道路安全关系的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5).
复合肥综合评价指标研究 第9篇
[关键词]医学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医学科技人才是特指具有医学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在医学科学技术的创造、传播、应用和发展中做出积极贡献的人。是医学科学技术创造性灵魂的载体,是医学科学研究,科技创新的主体。做好对医学科技人才的培养、选拔、评价和使用等方面工作,加强医学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则是促进医学科学技术高水平发展的关键,也是我国当前医学科技人才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医学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各指标的设定都应以精确的指标内涵与外延相结合,每个指标都独立地提供信息,各项指标间不能有重叠关系。评价指标体系应符合科学技术工作的规律,反映科技人才的实际;各级指标的功能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使指标体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做好医学科技人才评价的基础。
(2)完备性原则。对医学科技人才的评价要尽可能全面、完整,指标体系应当力求全面、客观,能够反映评价对象的整体情况。设计科技人才评价指标,还要体现对医学科技人才管理的新要求,评价指标体系所涉及的事物属性应能全面地反映医学科技人才评价的本质和评价目标,对目标要素进行全面考量,以便实现解决问题整体目标的最优化。当然在满足评价要求的情况下,要尽可能简化,这样有利于评价工作的开展与评价信度的提高。
(3)可行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尽量选择信息量大、简明易懂、易于操作的指标。医学科技人才评价指标的内容要具体、准确、合理。每个评价指标的内涵与外延界定必须清晰,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也不能重复其他指标的内容。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要合理,便于分解和实际操作。构建的指标体系应简单易用、切实可行。
2.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Delphi法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兰德公司研制的一种直观预测技术,该方法属于专家集体评价法。它是由组织者就拟定的问题设计调查问卷,通过函件分别向选定的专家组成员征询调查,按照规定程序,专家组成员之间通过组织者的反馈材料匿名地交流意见,通过几轮征询和反馈,专家们的意见逐渐集中,最后获得具有统计意义的专家集体判断结果。Delphi法具有匿名性、信息反馈性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三大特点,既可以用于预测,也可以用于评估。国内外经验表明,Delphi法作为解决非结构化问题的有效手段,对于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具有重要价值。
二、医学科技人才综合评价的模糊性
医学科技人才综合素质评价受到被测评者本身的业绩、品德、知识、技能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为了客观、全面、公正的对医学科技人才进行评价,具体评价内容往往涵盖了如:知识、能力等非量化的及模糊性的评价指标及评价内容。如何能做出一个能合理的综合这些因素的总体评判,成为医学科技人才综合素质评价中至关重要的重要一环。而模糊数学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处理不肯定性、不精确性问题和处理模糊信息的有力途径。
模糊综合评判法是基于评价过程的非线性特点而提出的,是利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运算法则,对非线性的评价领域进行量化综合,从而得到可比的量化评价结果的过程。其具体过程简单概括为:将评价目标看成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模糊集合,再设定这些因素所能选取的评审等级,组成评语的模糊集合,分别求出各单一因素对各个评审等级的归属程度,然后根据各个因素在评价目标中的权重分配,通过计算求出评价的定量解值。
三、医学科技人才综合评价系统设计的目标
医学科技人才评价系统的总体设计目标是通过建立完善、高效、可靠的医学科技人才信息管理系统,为科研管理部门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为医学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服务。建立灵活、有效的评价系统,为做好各学科、各层次医学科技人才的评价工作提供高效、快捷的工具。
系统的功能要求:①系统对众多的模型能组合和重复使用,从而提高软件的开发效率及其管理水平。②系统能按用户的需求,通过有关数据的输入或调进,实现评价结果排序、分类和优选:③要有良好的帮助功能,即使用户不懂得计算机,也能通过友好的界面提示完成整项工作:④系统要有较强的误操作处理能力,不会因误操作而影响系统的运行。
四、医学科技人才综合评价系统
对医学科技人才进行评估时,首先启动计算机评估系统,系统首先提示评价专家进行用户注册,在完成用户注册后评价专家即可进入系统对其评价对象进行评价。系统将提示专家按要求对各个指标逐个打分,在完成所有的三级指标的评分后,系统自动计算出该医学科技人才的最终评估分数。被测评人员及其基本信息有管理员用户进行的添加及录入,并可以对被测评人员的测评结果进行汇总统计。
五、结语
医学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在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在指标的选择和筛选以及评价方法上都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深入探索;这就要求在揭示科技人才评价发展规律及趋势的同时,不断探索真正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更为客观、全面、公正的医学科技人才评价方法与方式;大力推进科研管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建设,从而不断促进医学科研事业的健康蓬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谭旭红,张晓天.现代人才素质测评理论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探讨.技术经济,2002,10:16一17
[2] 陈静,王锐.人才测评方法研究的新进展.科技与管理,2005,3:113一114
[3] 肖鸣政.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 第10篇
一级指标 二 级 指 标
品德 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公私观;信用;诚实;善良
价值观 成就型;自由型;自我完善型;支配型;实惠型
性格 乐观性;独立性;挑战性;敢为性;合作性;坚持性;进取心
智力 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想像力;思维力等
技术能力(语言能力、分析能力、学习能力、研究能力、操作能力;)
能力 社会能力(语言能力、说服能力、协商能力、交往能力、适应能力、开拓能力、决策能力、组织领
导能力;)
二级综合医院评价指标参考值 第11篇
二级综合医院评价指标参考值
(一)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
(二)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率100%
(三)药品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手术、麻醉、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履行患者告知率100%
(四)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比例100%
(五)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
(六)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0%
(七)临床主要诊断、病理诊断符合率≥50%
(八)CT检查阳性率≥50%
(九)MRI检查阳性率≥50%
(十)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50%
(十一)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0%
(十二)治愈好转率≥90%
(十三)清洁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
(十四)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1.5%
(十五)麻醉死亡率≤0.02%(十六)尸检率≥10%(十七)医院感染现患率≤8%
(十八)医院感染现患调查实查率≥96%
(十九)临床化学室间质评全年平均及格(VIS≤150)(二十)血液学室间质评全年平均及格(改良偏离指数DI≤2)(二十一)免疫室间质评全年平均成绩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上(二十二)细菌室间质评全年鉴定正确率≥70%(二十三)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
169(二十四)急诊留观时间≤72小时(二十五)急救物品完好率100%(二十六)合格病历率≥90%(二十七)处方合格率≥90%(二十八)开展成分输血比例≥60%(二十九)输血适应症合格率≥90%
(三十)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10分钟(三十一)大型设备检查项目自开具检查报告申请单到出具检查结果时间≤48小时
(三十二)血、尿、便常规检验、心电图、影像常规检查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生化、凝血、免疫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6小时,细菌学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4天
(三十三)超声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三十四)术中冰冻病理自送检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三十五)平均住院日≤12天
(三十六)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3天(三十七)病床使用率80~90%(三十八)病床周转次数≥25次/年
(三十九)药品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例≤45%(四十)基础护理合格率≥90%(四十一)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90%(四十二)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四十三)全员开放病房床位与病房护士比例1:0.4(四十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率100%,培训合格率≥90%(四十五)职工对医院管理组织机构和领导工作满意度≥80%(四十六)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检验科服务满意度≥90%
170(四十七)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医学影像部门服务满意度≥90%(四十八)患者与医师、护理人员对药学部门服务满意度≥90%(四十九)患者、医务人员对医院后勤服务满意度≥90%(五十)已出院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90%
部分评价指标计算方法及说明
病床使用率:指“实际占用总床日数”与“实际开放总床日数”之比 病床周转次数:指“出院人数”与“平均开放床位数”之比平均住院日:指“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与“出院人数”之比 实际开放总床日数:指年内医院各科每日夜晚12点钟开放病床数总和,不论该床是否被患者占用,都应计算在内。包括因故(如消毒、小修理等)暂时停用的病床,不包括因医院病房扩建、大修理或粉刷而停用的病床及临时增设的病床
实际占用总床日数:指医院各科每日夜晚12点钟实际占用病床数(即每日夜晚12点钟的住院人数)总和。包括实际占用的临时床位,患者入院后于当晚12点钟以前死亡或因故出院所占用的床位
平均开放病床数:即实际开放总床日数/本年日历日数(365)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指出院者(包括正常分娩、未产出院、住院经检查无病出院、未治出院及健康人进行人工流产或绝育手术后正常出院者)住院日数的总和
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指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人次数与抢救总人次数之比
入出院诊断符合率:诊断符合患者数/(出院患者数-疑诊患者数)×100%
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人数与手术患者总人数之比
171 CT检查阳性率:指CT检查中检出阳性的人次数与CT检查总人次数之比
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指药品收入与医疗收入之比
总收入:指单位为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总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和其他收入等
药品收入:指医疗机构在开展医疗业务活动中所取得的中、西药品收入
门诊患者人均医疗费用:又称每诊疗人次医疗费用。即(医疗门诊收入+药品门诊收入)/总诊疗人次数
住院患者人均医疗费用:又称出院者人均医疗费用。即(医疗住院收入+药品住院收入)/出院人数
医师人均每日担负诊疗人次:即诊疗人次数/平均医师人数/251 医师人均每日担负住院床日:指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平均医师人数/365 法定传染病报告率:指医疗机构在某一时期内法定传染病报告病例数占总病例数(漏报病例数+已报告病例数)的百分比
复合肥综合评价指标研究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