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食物中毒教案
防止食物中毒教案(精选16篇)
防止食物中毒教案 第1篇
谨防食物中毒教案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认识什么是食物中毒。
2、使学生了解食物中毒的危害,同时让他们了解如何防止食物中毒。
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食物中毒的危害。
教学难点: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材料,让幼儿知道如何防止食物中毒。
教学准备:食物中毒视频;有毒植物和动物图片。
教学过程:
1、导入: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与大家健康有关的内容,食物中毒的防治。
2、组织观看有关食物中毒的视频。师:“有谁见过因食用不洁食物而生病的人?他们有什么症状? 夏天天气炎热,各种病菌繁殖很快,这时候人如果吃了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就会的痢疾、霍乱、伤寒等病。这种食物中毒叫做细菌性食物中毒。你们有没有注意到,爸爸妈妈上街买蔬菜的时候,一定要问一下:‘最近有没有喷农药?’这是为什么呢?”幼:“蔬菜上有农药,会使人中毒!”师:“是啊!蔬菜上沾有残留的农药,同样也能使人中毒,这种中毒叫化学性食物中毒。还有一些人因吃了有毒的动植物,结果差点送了命。我们外出游玩时要特别注意,凡色彩鲜艳的蘑菇,基本上都含有毒素,绝对不能食用,大家记住了!”师:“河豚鱼的肉确实很鲜美,可是它的血、卵都有剧毒。这种有毒的动物是不能吃的。我们知道了有毒的动植物也不能吃,吃了就会中毒。这种中毒叫做有毒的动植物食物中毒。
凡是食物中毒,对人体的健康损伤都是很大的,轻的可损伤肠、胃,严重的还会损伤肝、肾等器官,有的还可能留有终身的病根——后遗症。因此,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严防食物中毒。怎样才能防止食物中毒呢?哪位小朋友知道?”幼:“吃饭前要洗手生;不买过了保质期或者“三无”的食品,烧菜时要烧熟、煮透。” 师:“大家讲得都很好,为了大家的身体健康,要严防食物中毒。一但有人中毒了,要让他大量喝盐开水、浓茶,或叫他抠自己的喉咙使食物吐出来,并赶快去医院。”
小结:大家要注意食品卫生,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防止食物中毒教案 第2篇
1、个人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外出不便洗手时一定要用酒精棉或消毒餐巾擦手。
2、餐具要卫生,每个人要有自己的专用餐具,饭后将餐具洗干净存放在一个干净的塑料袋内或纱布袋内。
3、饮食要卫生,生吃的蔬菜、瓜果、梨桃之类的食物一定要洗净皮。不要吃隔夜变味的饭菜。不要食用腐烂变质的食物和病死的禽、畜肉。剩饭菜食用前一定要热透。
4、生、熟食品要分开,切过生食的刀和案板一定不能再切熟食,摸过生肉的手一定要冼净再去拿熟肉,避免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5、对不熟悉的野生动物不要随意采捕食用,海蜇等产品宜用饱和食盐水浸泡保存,食用前应冲洗干净。扁豆一定要焖熟后食用。
如何防止夏季食物中毒? 第3篇
夏季到来,菌群超标、农药残留、食品变质,带来的种种安全隐患会让我们防不胜防。人们饮食稍不注意,就会引发食物中毒症状。那么如何才能防止食物中毒呢?
食物中毒的种类:
食物中毒类型一般可分为五种,
分别是细菌性(如大肠肝菌、沙门氏菌)、化学性(如农药、金属污染、亚硝酸盐)、动植物性(如河豚、豆角、毒蘑菇、白果),真菌性(如发霉的花生、粮食)以及衍生的不明原因病毒(如轮状病毒)感染的食物中毒。
如何判断是否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一般在用餐后4-10小时发病,但化学性食物中毒进食几分钟后就会出现症状,细菌性食物中毒一般在用餐后2小时左右发病。
食物中毒后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腹部不适,中毒者首先会感觉到腹胀,一些患者还会腹痛,个别的还会发生急性腹泻。与腹部不适伴发的还有恶心,随后会发生呕吐的情况。吐泻严重的还能发生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昏迷等症状。
发生食物中毒如何处理?
一旦有人出现上吐下泻、腹痛等食物中毒症状,首先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同时立即拨打120呼救。在急救车到来之前,可以采取以下自救措施:
催吐。对中毒不久无明显呕吐者,可用手指、羽毛、筷子等刺激舌根部的方法催吐,或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并反复自行催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服用抗生素。如果是细菌性食物中毒,喝氟哌酸、黄连素会有一定效果,但仍需就医治疗。
导泻。如果病人吃下中毒食物的时间较长(超过两小时),而且精神较好,可采用服用泻药的方式,促使有毒食物排出体外。用大黄、番泻叶煎服或用开水冲服,都能达到导泻的目的。
保留食物样本,提供给医院和疾控部门进行检测。
如何预防夏季食物中毒?
从源头抓起,采购食品保证食品原料新鲜。
食物在冰箱里存放久了会变质。冰箱内贮存食品可以延缓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但并不能杀灭微生物。不合适的贮存温度、食物温度过高、反复冷藏都会使食物变质。
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和加工。每次切熟食前,要把刀、案板烫洗消毒后再用,防止污染熟食品,阻断疾病传播和食物中毒的发生。
尽量不要在路边小摊食用、购买肉制品。以往的夏季食物中毒事件分析表明,沙门氏菌主要污染肉类,肉制品诱发的食物中毒案例较多。
防止蔬菜农药残留中毒。在清洗前用清水要浸泡20至30分钟。另外,用淘米水清洗蔬菜,可以有效清除残留农药、添加剂等有害物质含量。新鲜蔬菜加工后最好当顿吃完,不要隔夜或隔顿,以免剩菜在长时间存放后,分解产生亚硝胺等有害物质。海鲜食品必须要熟透。好多海产品、鱼、虾、贝类含有副溶血性弧菌,在制作、加工海产品时要特别注意生、熟分开,食物要加热熟透。必要时在海产品中适量加醋将有助于杀灭这种细菌。
防止食物中毒演练方案 第4篇
为了预防和控制集体性食物中毒事故,保障本校师生的身心健康,特举行一次学生食物中毒现场演练活动。通过此活动,主要让管理人员明确各自的职责,了解学校师生食物中毒后的紧急处理措施和程序,以便更好地应对突如其来的重大集体食物中毒事故。活动对象:全体教职工
活动时间:2012年4月25日下午课外活动
一、处置食物中毒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
学校成立安全紧急情况处置小组: 组
长:苏亚辉
副组长:苏强强
组 员:陈继平谈甲定 魏军军 陈海峰 李环环 徐 星
陈 斐 柳 鹏 李 君
二、应急处理程序 :
1、在食品加工、供应过程中或用餐时发现食品感官性状可疑或有变质可疑时,经确认后,立即撤收处理该批全部食品。
2、在全校范围内树立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时时警惕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班主任发现可疑病情后,及时报告管理员,由管理员上报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做出以下措施:
(1)观察病情,对症处理。
(2)如确定食物中毒,做好以下工作:
a.初步诊断、治疗、护理患病的师生。
b.立即报告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抢救措施。
c.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120,中毒学生转移至村卫生所。
d.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e.收集相关病情信息、食物及原加工材料,协助卫生部门进行事件调查、处理。
3、学校主管领导立即指挥抢救工作,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的抢救,向学区主管部门汇报,指挥以下部门工作:
(1)责令食品立即停止食品加工、供应活动。
(2)由校管理员负责立即向上级卫生部门报告,报告时间间距离发病时间不得超过 2 小时。
(3)负责保护好现场,封存一切剩余可疑食物及原料、工具、设备、保护好中毒现场和食品留样,防止人为地破坏现场,等候卫生执法部门处理。
(4)班主任负责协助管理员护理患病学生,如发现人数较多,治疗护理在班级进行。对已确定重病师生负责转送医院治疗。
(5)德育处做好师生思想工作,稳定学生情绪;负责家长的疏导工作;协助学校领导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6)学校领导要深入各班级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向患者了解食物中毒的经过,可疑食品、中毒人数,并预测发展趋势。
(7)总务处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保障抢救机动车、药品、消毒用品到位,保障抢救中心必须品的供应。
社区防止集体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第5篇
为了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防止伪劣产品流入市场造成集体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南湖花苑社区特制定以下应急预案。
一、成立食品卫生检查小组
组长:马冬梅
副组长:黄宏立
成员:麦麦提、史玉兰、李红、王宏、张秀琴、斯皮阿木、张璠、武恒珍、二、预防措施
1、高度重视预防工作,落实责任制,社区主任负总责。
2、定期组织人员配合卫生院、卫生防疫站对辖区内所有生产经营食品、小吃店进行卫生大检查,防止有毒、有害物的流入。
3、发动广大居民群众监督各厂家、店面卫生情况,并没有举报电话,及时掌握辖区内方方面面的各种情况。
4、若发生集体食物中毒现象,应及时上报有关部门,与医院联系,对中毒人员进行抢救。并注意杜绝二次中毒,做好保护现场工作,防止意外发生
南湖花苑社区委员会
关于防止食物中毒工作的紧急通知 第6篇
各完小、教学点:
夏季是食物中毒高发季节,近日我国个别地区发生了学生食物中毒事件,引发社会高度关注。为了切实做好防止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根据教育局通知,现就我校做好防止食物中毒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各校要立即行动起来,召开专门会议防止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切实增强食品安全工作的责任感。成立食品安全检查领导小组,研究部署、应对工作,组织人员到岗到位,采取有力措施,把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二、加强隐患排查,落实整改措施
各校必须全面开展食堂食品安全自查。重点自查食堂管理制度是否落实,人员健康管理是否到位,原料采购、加工制作、食品添加剂使用是否规范,清洗消毒是否符合规定,要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安全隐患,要认真分析研究,落实隐患排查整改措施,确保广大师生身体健康。
三、落实措施:
1、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有关规定,不采购、加工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严格把好源头关。食品采购,原则上是到有卫生许可证的商家进行购买,并且索取相关证件。
2、制作食品要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要按先洗后切的程序加工食品。成品与半成品要分开存放,保证制做的食品安全卫生,并做好保质留样工作,严防出现食物中毒。
3、炊事人员一律持证上岗,上班前要检查个人卫生,勤洗手,坚持定期更换衣服,勤洗澡。上班期间必须衣帽整洁,工作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口罩。
4、上班时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操作间,加强对储藏间的安全防护,防止投毒事件发生。
5、加强对餐厅和周边环境的管理,派专人及时打扫卫生。每天进行消毒,为师生创造一个干净卫生的就餐环境。
6、各班级要教育学生,搞好个人卫生,不吃不干净、过期食品和“三无”食品,防止病从口入。
四、做好信息上报工作
发生食物中毒,要按有关规定及时上报。
如何防止食物污染 第7篇
生物性污染包括,微生物、鼠、虫的作用,微生物的危害较大。微生物有霉菌和某些细菌。细菌中的黄曲霉菌素对粮油及其制品容易产生污染。化学性污染可分为化学农药污染、有毒重金属污染、非金属污染、有害化合物污染四种。
防止食物污染首先是原料的选择。在选择时,均应从色泽、质地、外观、营养、口感、弹性和气味等方面去观察原料。从眼、耳、鼻、舌、手等感官鉴别原料外部特征、气味和质地变化,以及卫生质量。对于新鲜的植物性原料,应看是否清洁。动物性原料,应以肉质新鲜、未发生酸败和遭微生物侵蚀为准。凡是肉类新鲜的,应有以下特征:
1、肉有光泽,色淡红均匀,脂肪洁白;
2、外表微干或有风干膜,微湿润,不粘手,肉液汁透明;
3、肉富弹性,指压后的凹陷立即恢复;
4、有鲜肉正常气味;
5、骨腔内充满骨髓。
肉腐败初期,会出现以下外观变化:
1肉变黑或淡绿色,光泽消失,肉质较软而无弹性;
2液体出现沉淀、浑浊、发黑、有粘液;
3出现臭味;
4骨髓有较大孔隙,骨髓变形,较烂。在选择干货原料时,需要观察是否有霉变发生。
幼儿园防止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第8篇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维护学生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做好学校卫生安全工作,减少学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传染病事件的发生,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学校卫生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牢固树立学校教育“健康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指导思想,切实承担起教育、管理和保护学生的职责。
二、防止食物中毒的措施
(一)、健全食物中毒报告制度
要求学校内卖店要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食品卫生以及关于《食物中毒调查报告法》的精神,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二)、广泛开展预防食物中毒宣传教育 广泛深入地开展预防食物中毒的宣传,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黑板报,宣传画等各种形式,宣传普及有关的卫生知识,提高食物从业人员和广大师生员工的卫生管理水平,减少食物中毒发生。
(三)、应对卖店加强卫生管理,特别是肉类,鱼类和奶类等动物性食品,要防止在生产加工和供销过程中的污染。食品从业人员要重视个人卫生,要求其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发现有不适宜从事食品工作的病患者或带病者,应及时调换工作。
(四)、控制细菌的污染,控制细菌生长繁殖措施,主要是低温保藏。按照食品低温保藏的卫生要求贮存食品,防止食品腐烂变质。
(五)、杀灭病原菌。杀灭病原菌的措施主要是高温灭菌,当肉类食品深部温度达80度时,经12分钟可彻底杀死沙门氏菌,不吃隔餐。
三、、发生食物中毒的处理
(一)、通报 发现食物中毒事故,立即通知卫生所做好抢救准备,同时报学校有关领导,事故严重的报医院急救电话120。
(二)、紧急处理
1、学校老师负责车辆把重病号送往医院抢救;
2、保护现场,组织事故调查,处理临时紧急任务。
(三)、原因调查
1、保护现场,对可疑食物或有毒食物取样封存;
2、留样的食物和现场取到样品送防疫部门进行技术鉴定;
3、根现场调查和技术鉴定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事故原因,吸取教训。
(四)、汇报
防止煤气中毒的措施 第9篇
现代家庭发生的有害气体中毒事件中,煤气中毒是最常见的一种。提到煤气中毒,就得先谈谈什么是煤气。煤气是煤或其它含碳物质在燃烧不全时产生的一种混合性气体,其中以一氧化碳的含量最高,毒性最大,所以,我们一般所说的煤气中毒,实际上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家庭中发生煤气中毒原因,在北方,主要是由于冬天用煤炉取暖,门窗紧闭排烟不良和炉灶、烟囱漏气等原因造成的,在南方,多为用燃煤气的红外线取暖器洗澡,或整夜点着取暖器睡觉,因煤气泄漏而发生。
一氧化碳吸入人体后,与血液内的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且不易解离,导致人体缺氧而发生中毒。轻度中毒病人意识尚清楚,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悸等症状;中度中毒者并发有神志不清、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改变;重者出现昏迷、休克和危及生命。
由于煤气中毒的程度与病人在中毒环境中所处时间长短及空气中毒气浓度的高低有密切关系,所以,当发现家庭发生煤气中毒时,应当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
家庭急救要做到紧张有序,按照以下4个步骤进行:
1.首先要打开门窗将病人从房中搬出,搬到空气新鲜、流通而温暖的地方,同时关闭煤气灶开关,将煤炉抬到室外。
2.检查病人的呼吸道是否畅通,发现鼻、口中有呕吐物、分泌物应立即清除,使病人自主呼吸。对呼吸浅表者或呼吸停止者,要立即进行口对口呼吸,方法是:
让病人仰卧,解开衣领和紧身衣服,术者一手紧捏病人的鼻孔,另一手托起病人下颌使其头部充分后仰,并用这只手翻开病人嘴唇,术者吸足一口气,对准病人嘴部大口吹气,吹气停止后,立即放松捏鼻的手,让气体从病人的肺部排出。如此反复进行。频率成人每分钟14至16次,儿童18至24次,幼儿30。直到病人出现自主呼吸或明显的死亡征象为止。
3.给病人盖上大衣或毛毯、棉被,防止受寒发生感冒、肺炎。可用手掌按摩病人躯体,在脚和下肢放置热水袋,促进吸入毒物的消除。
4.对昏迷不醒者,可以手指尖用力掐人保(鼻唇沟上1/3与下2/3交界处)、十宣(两手十指尖端,距指甲约0.1寸处)等穴位;对意识清楚的病人,可给饮服浓茶水或热咖啡。
一般轻症中毒病人,经过上述处理,都能逐渐使症状消失。对于中毒程度重的病人,在经过上述处理后,应尽快送往医院,并应注意在运送病人途中不可中断抢救措施。
冬季预防煤气中毒常识
1、什么是煤气中毒呢?
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察觉。血液中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结合能力比与氧的结合能力要强200多倍,而且,血红蛋白与氧的分离速度却很慢。所以,人一旦吸入一氧化碳,氧便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使组织细胞无法从血液中获得足够的氧气,致使呼吸困难。家庭中煤气中毒主要指一氧化碳中毒、液化石油气、管道煤气、天然气中毒,
2、常见的煤气中毒原因有哪些?
(1)生活用煤不装烟筒,或是装了烟筒但却堵塞、漏气,
(2)室内用炭火锅涮肉、烧烤用餐,而门窗紧闭通风不良,容易造成一氧化碳停留时间过长;
(3)火灾现场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
(4)冬天在门窗紧闭的小车内连续发动汽车,产生大量含一氧化碳的废气;
(5)煤气热水器安装使用不当;
(6)城区居民使用管道煤气,管道中一氧化碳浓度为25%至30%,如果管道漏气、开关不紧或烧煮中火焰被扑灭后,煤气大量溢出,可造成中毒。
3、煤气中毒的类型有哪些?
煤气中毒依其吸入空气中所含一氧化碳的浓度、中毒时间的长短,常分三型:
轻型:中毒时间短,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为10%~20%。表现为中毒的早期症状,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甚至出现短暂的昏厥,一般神志尚清醒,
中型:中毒时间稍长,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占30%~40%,在轻型症状的基础上,可出现多汗、烦躁、走路不稳、皮肤苍白、意识模糊、困倦乏力、虚脱或昏迷等症状,皮肤和粘膜呈现煤气中毒特有的樱桃红色。
重型:发现时间过晚,吸入煤气过多,或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一氧化碳,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常在50%以上,病人呈现深度昏迷,各种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呼吸急促,会很快死亡。
4、煤气中毒的救护措施有哪些?
(1)应尽快让患者离开中毒环境,转移至户外开阔通风处,并立即打开门窗,流通空气。如能发现煤气来源,应迅速关闭煤气开关。
(2)松解衣扣,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分泌物,保证患者有自主呼吸,充分给以氧气吸入。
(3)患者应安静休息,避免活动后加重心、肺负担及增加氧的消耗量。
(4)神志不清的中毒病人必须尽快抬出中毒环境,在最短的时间内,检查病人呼吸、脉搏、血压情况,根据这些情况进行紧急处理。
(5)若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6)病情稳定后,尽快将病人护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7)争取尽早进行高压氧舱治疗,减少后遗症。即使是轻度、中度,也应进行高压氧舱治疗。
5、煤气中毒的预防有哪些?
冬季取暖或使用煤气时,一定注意室内通风换气,这是预防煤气中毒的关键。
防止家中煤气中毒使用的六点需知
1.自动点火的煤气具在连续未点燃时,应稍等片刻,让已流出的煤气发散后再点火;
2.点火炉后残留物形成煤渣,易堵塞烟道,要定期清理和检查烟道,保持烟道结构严密、通风良好;
3.经常保持室内良好通风状况,尤其是冬天、雨天气压低时更应注意;
4.注意热水器或煤气等正确的使用方法及保养,并随时注意是否呈完全燃烧状态;
5.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如果是平房,要留有排风口,保证随时通风;
如何防止铅中毒 第10篇
铅毒猛于虎对儿童危害甚于成人
铅毒对人体的危害可能比你想象的还要大。专家介绍,铅毒会对人体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系统等产生终生性的伤害。中毒者开始会出现疲劳、失眠、食欲不振、胃疼、关节疼痛、贫血等症状,随着铅毒加深,更可诱发高血压、心脏衰竭、生殖障碍和肾衰竭等重疾,严重者可导致痴呆,甚至引发癌症。孕妇铅中毒后则可能产生流产、死胎、婴儿发育不良等严重后果。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儿童的身体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因此铅对儿童的毒性作用尤为明显,能直接影响儿童身体和智力发育,并导致其行为表现异常。临床上发现,铅中毒可造成儿童发育迟缓、免疫力低下、反应迟钝和智商下降,并可导致厌食、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任性冲动、学习障碍等问题,甚至会使孩子出现啃墙皮、吃烟头等怪癖行为。
铅无所不在“大铅世界”危机四伏
铅毒凶猛,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却几乎处处有铅,防不胜防。专家指出,除了大家熟知的铅笔、废旧电池、报纸、皮蛋等含铅外,我们的空气环境、家庭居室、生活用品、日常饮食或所用的餐具、化妆品中都可能含铅。比如抽烟环境里面,空气中的含铅量就非常高;而汽车尾气以及工厂排放出的废气中同样含有铅,因此车流量大的街道和靠近工厂的地方空气中铅含量都很高,生长于马路边的粮食和蔬菜,铅含量也明显高于其他环境下生长的农作物。
此外,家庭装修用的涂料和油漆,也含有大量的铅化合物;彩印的食品外包装和薯片、爆米花等膨化食品、铅质焊锡罐头食品和水果皮等也含有铅;有“釉彩”的餐具、搪瓷器皿或水晶玻璃器皿,不少也含有大量的铅化合物;孩子喜欢的蜡笔、绘画用的颜料和用油漆刷过的积木等玩具,含铅量也很高;成人常用的日常化妆品、染发剂中不少也含铅,尤其是增白类化妆品基本上都含有铅;甚至每天一大早经水龙头放出的自来水里面也含有很高的铅。铅无所不在,无疑加大了个人铅中毒的几率。
免遭毒害从三方面入手
专家提醒,要降低铅中毒的风险,个人须从三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做好防护。首先应从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入手。如勤洗手,不吮吸手指,不咬铅笔头等,避免“铅从口入”。家长应特别注意做好孩子的督促工作,接触过蜡笔、铅笔、颜料和玩具等,一定要洗手。同时,个人应少吃含铅较高的食物,如皮蛋、爆米花、罐头等;蔬菜、水果食用前要先洗净,能去皮的尽量去皮,以防残留农药中的铅成分。
其次,重视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避免过多的铅接触。如平日尽量不在车流量大的地方和工厂附近逗留;拒绝吸食“二手烟”,尤其是儿童更应规避;家中的墻壁、地板和家具等尽量不采用含铅油漆和涂料;每日早上用自来水时,先将水笼头打开约35分钟后再正常使用;看完报纸及时洗手,不用报纸等印刷品做食品包裝;用食品袋盛裝食物時,应避免袋上的字印、商标直接与食物接触;避免使用色彩过分鲜艳的陶瓷餐具;不用水晶玻璃杯喝水;尽量选用无铅化妆品、染发剂等。
防止婴幼儿农药中毒 第11篇
一、怎样识别婴幼儿农药中毒呢?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就应该考虑到婴幼儿有可能为农药中毒:
1、呼吸性农药中毒,婴幼儿的周围环境使用了农药。田野、旱地、森林上大面积喷洒农药,空气中难免不受污染,虽然这种污染程度很轻,对成人来讲,也许微不足道,但对婴幼儿,尤其是新生儿,岂能说不是威胁!婴幼儿往往会通过呼吸,吸入这种污染的空气,把挥发性农药吸入体内导致中毒。特别是使用农药户,对已启开瓶盖尚有余药的瓶口封盖不严,造成药液外漏和挥发,致使室内空气中农药含量增加。婴幼儿在这种环境中,更易于吸入中毒,夏季尤甚,年龄、月龄愈小,中毒愈快愈深。
2、消化道性农药中毒。有些农户,把装过农药的空瓶乱丢,往往被无知的幼儿当作玩具,使残药污染手指、食品、饮料,也有直接误服残余农药,造成农药中毒;有的农药,如70%浓度的402油剂,呈黄褐色,其色泽酷似双宝素、止咳糖浆等,易于混淆而误服。由于其味异,故一般小儿误服量不多。有的母体乳房被污染或母亲中毒,小儿吸乳后中毒。
3、皮肤性农药中毒。使用农药不慎,使衣物、布匹、用具受到污染,而又未及时妥善清洗干净,后又与婴幼儿衣物放置在一起,污染了婴幼儿衣物,使用这些污染的衣物(如穿着,作垫布或包裹),致使小儿皮肤直接接触污染源,通过皮肤和呼吸道吸入毒物,积蓄致慢性中毒;更有甚者,由于缺乏对农药的全面了解,误以为外用农药不会中毒,而用农药灭虱、灭蚤、灭蚊,把农药洒在卧室四周地面、床铺、褥垫,甚至将农药涂在头发上给小儿消灭头虱,而致急性农药中毒。
二、如何防范婴幼儿农药中毒?
1、购置的农药和药具应妥为保管,应与食品、饮水、饮具严格分开放置,防止误食误用。
2、农药污染物、具要彻底清洗后分类处置,盛过农药的包装物不得再包装食品和小儿用品,以免小儿间接接触。
3、禁止小儿进入农药喷洒区域及其下风环境和下游池塘嬉戏、游泳、玩水。
4、小儿卧室及其活动场所严禁放置农药、药用农具和已污染的物品。婴儿和新生儿住室既要保持空气新鲜,又要防止室外已污染的空气进入室内。
5、所有接触婴幼儿的人员,全身衣物和身体必须绝对没有沾污农药;乳母应禁止接触农药,保持其衣物、体表和乳汁不受污染。
吃什么食物防止脱发呢 第12篇
1.多吃含硫氨酸的食品:此类氨基酸是滋养头发的主要成分,大多存在于动物性食品、豆类和包心菜中。适度地摄取这些物质,可以提供毛发生长的必需营养。但是,过度食用肉类,不仅无法促使毛发生长,反而会造成毛发脱落。
2.少吃甜食。东方医学家指出,食用过量糖分,特别是果糖,将会造成前额秃头。当秃头病人减少糖分的摄取后,秃头速度有明显减缓趋势
3.生发黑豆:黑豆500g。将黑豆加水1000ml,以文火熬煮,至水浸豆粒饱胀为度。取出黑豆,撒细盐少许,贮于瓷瓶内。每次服用6g,每日2次,饭后食用,温开水送下。对脂溢性脱发、产后脱发、病期脱发等均有疗效。
4.枸杞黑芝麻粥: 黑芝麻30g,粳米100g,枸杞子10g。以上3种原料一起煮粥。功能补肝肾、益气血。适用于头发早白、脱发等患者。
5.芝麻海带糕:白芝麻100g,海带末500g。将白芝麻炒至淡黄色,研细末,加淀粉适量搅匀。把海带末掺入芝麻中,蒸熟即可
防止脱发 常吃七种营养食物! 第13篇
防止脱发的食物:
1、葡萄干
促进头皮血液循环。葡萄干含铁丰富,有利于血色素的产生,可促进血液将养分送达身体的组织和器官,头发的生长也因此得到更大的动力。
2、杏仁
研究发现,脱发的人更易缺乏维生素B6、维E、铁和锌。另外,高脂肪饮食会造成男性雄性激素的增加,导致脱发。而杏仁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锌,可以降低胆固醇,是根治脱发的超级食品。
3、牛排
养发固发。牛排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铁和锌,其中,锌可以让头皮腺体更牢固地连结在毛囊中,起到固发护发的作用。同时,头发的大部分营养来源于蛋白质,所以高蛋白的牛排也有助于头发健康,有效的防止了脱发的产生。
4、鸡蛋
鸡蛋和奶制品如酸奶,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同时,鸡蛋中含有硒和镁,这些矿物质都可帮助头发散发健康的魅力,解决了脱发的烦恼。
5、贝类
促进细胞再生。贝类中含有丰富的锌,可以帮助细胞再生,保持激素平衡,这些对头发的健康生长都至关重要。
6、豆类
补充高蛋白。豆类尤其是黑豆是蛋白质和铁的良好来源,适合补给头发的养分。
7、柑橘
柑橘类水果中的维C,有助身体更好地吸收铁,同时,其在胶原质的生长中非常重要,促进胶原合成,可起到促进头发生长的作用。
防止急性中毒和抢救措施管理制度 第14篇
1基本原则
1.1各单位必须认真做好防尘、防毒工作,采取综合措施,消除尘毒危害,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保护职工的安全健康,实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
1.2防止尘毒的基本要求是:限制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防止粉尘、毒气、毒物的泄漏和扩散;保持作业场所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采取有效的卫生和防护措施,减少人员与尘毒物料的接触;定期监测和体检。
1.3要根据预防为主,全面规划,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认真编制防尘防毒规划,并纳入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长远规划,通过革新、改造,逐步消除尘毒危害。
1.4对长期达不到国家规定卫生标准,尘毒危害严重的作业,要制定计划,进行攻关,限期整改。经过整改,仍达不到标准的,应停止生产。
1.5企业内的新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其尘毒治理和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审批,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运。
1.6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企业内对尘毒危害的治理应制定短期和长期计划,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改善职工的劳动条件。
2防止急性中毒的措施
2.1工业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三种:即人的呼吸道、皮肤和消化系统。一般情况下以呼吸道进入为主,其次是皮肤进入,消化系统进入仅在特殊情况下才会发生。
2.2为防止发生急性中毒,职工进入生产岗位前必须穿戴好规定 的劳动防护用品。根据我公司的生产实际,在生产过程中凡散发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都要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防护,切实保障广大职工的身体健康,其重点是抓好设备密闭和隔离操作二个主要方面。
2.3不断革新工艺,采用现代管理技术,逐步向机械化、自动化方向迈进。加强巡回检查,对设备、管线的跑、冒、滴、漏现象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理。
2.4加强有毒有害岗,并力争做到回收利用,以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
2.5定期给职工查体和定期测定作业环境的毒物浓度。3发生人身中毒事故的抢救
3.1如不慎发生人身中毒事故,抢救工作要分秒必争,绝不能拖延耽误。事故发现单位,要立即向公司领导和值班人员报告,并立即通知医务室和车队,以便及时抢救。
3.2要把中毒人员迅速抢救到安全通风地带,在抢救时。一定要注意抢救人员自己的安全,如有必要,要穿戴好防护用品。
3.3要及时查明原因,切断毒物,防止继续外泄。3.4消除掉残留毒物,尽快恢复生产。
3.5中毒患者如衣服被有毒物质污染,要立即脱掉并将其身上的毒物擦洗干净,在这同时要注意保暖,以防患者受冷。对呼吸微弱或面色青紫的缺氧者,要迅速给予输氧。
3.6人工呼吸法:
3.6.1人工呼吸适用于呼吸已停止,但心脏仍跳动或刚停止跳动而有体温的患者。口对口人工呼吸法适应于中毒、窒息引起的呼吸停止,不受毒物或外伤的限制。
防止手损伤与职业中毒 第15篇
手是由104个解剖结构组成,所有结构都有明确的功能,从而使手的动作灵活而协调。手的功能有握持和感觉(包括触觉、痛觉、温觉和空间感觉)。手的所有骨关节、肌腱、血管和神经结构都必须完整无损,这样才能正确无误的发挥其功能和完成各种动作。手是经腕关节与前臂相连的末端,从解剖学的角度看,手与前臂是一个整体,其中任何一方受到损伤都会对手功能的发挥产生不利影响。
手又是人体最易受伤害的部位,手和臂受到伤害之种类和原因之多,可与其从事的工作之多等量齐观。在全部工伤事故中,手的伤害大约占四分之一。虽然一般情况下,手的伤害不会危及生命,但可导致受害者终生残疾,丧失劳动和生活的能力。所以手和手臂的保护是职业安全卫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手部伤害的致害源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火和高温、低温、电磁和电离辐射、电击、化学品腐蚀、冲击、刺伤、挫伤、咬伤、撕裂、切割、擦伤和局部感染。其中,以机械性伤害最为常见。手的机械性伤害可以是闭合性或开放性的。前者可波及骨、关节和肌腱,有时还会影响到神经;后者则更加严重,因为它会大量出血并影响手的其它部位,在治疗上也更为复杂。
手部损伤的程度区别很大,视致伤因素和过程而定。工作中最常见的是割伤和刺伤。轻度割伤仅伤及皮肤组织,重度则可伤及其它组织,甚至引起部分或完全断肢;刺伤因伤口中可能有异物存在而较严重。
由于现代工业广泛使用高压喷雾和喷射设备,手部因喷射致伤的事故有明显增加。虽然在馈压容器上施加的压力并不大,但经细小孔径喷射出的压力可高,已远远超过造成临床损伤的压力。这一情况可见于内燃机、喷漆枪、润滑脂注射枪、塑料注射成形机和某些汽修专用设备等场合。如果喷射物不是沿切线方向冲击皮肤的话,不会导致皮肤开裂,所以初期仅仅是刺痛而已,似无更大危害,往往不被重视,直到由于局部缺血而疼痛加剧时,才会感到严重。有时即便喷射物数量不足引起局部缺血,但经过几天后,也会出现热刺激或化学刺激作用。由于喷射物中含有溶剂,可能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手部烧伤(有时伴有其它部位烧伤)可由火、赤热体、热气流、化学品或电击引起,致伤程度取决于接触时间、烧伤面积和深度。由于此类伤害频繁出现,有时可能非常严重,已成为工伤事故中的一种特殊损伤。
机械性伤害最常见,电击和辐射的伤害后果严重,所以人们对其有一定警惕。安全管理部门对待此类事故隐患比较重视,安全措施和保护装置是构成安全规程必不可少的部分。然而,对接触有毒的、刺激性的或者过敏的化学品带来的危害,则常常不被多数人所认识。必须使员工清楚地知道,这种伤害虽未造成可见的外伤,但所造成的皮肤损害绝不能忽视,而且是职业中毒三大途径之一。
开放性手部损伤的预后同受伤时手的脏污程度密切相关。一般而言,化工厂、屠宰场、肉类加工厂和革制品厂,这类损伤极易导致感染并伴随其它并发症。
手部反复发生轻微损伤的员工,可能罹患一种称为杜普伊特伦氏挛缩症,这是一种以手掌腱膜收缩性硬化为特征的疾病,可恶化造成手指不可恢复性弯曲。这种病可能由许多因素(创伤、神经疾患、内分泌失调、风湿病和维生素E缺乏等)所引起。近年的研究表明,职业因素是此病的重要原因。反复的轻微手部损伤而产生的慢性炎症及间质的小出血,风动工具和手持电动工具产生的振动是此症之致病原因。
保护手和手臂的措篱,一是在设计、制造设备及工具时,要从安全防护角度予以充分的考虑,配备较完备的防护措施。二是通过合理制定和改善安全操作规程,完善安全防范设施,可以很好地控制手损伤的事故发生。例如对设备的危险部件加装防护罩;对热源和辐射设置屏蔽;配备手柄合理的手工工具等。如果上述这些措施仍不能有效地避免事故的话,则可考虑使用个体防护用品,在实际生产中要佩戴合适的手和手臂防护用具,或者涂抹防护霜膏类护品等,予以经常性保护。防护用具大致可分为手套、指套、手垫、套袖、护肘等。至于护肤、清洁剂类品种,不是手、臂使用的专用品,故不予详细介绍。
在生产操作过程中,人的手如果不进行有效的防护,污染毒物的机会增多。在劳动中由于生产环境温度高,皮肤的温度也升高,出汗多,这也增加了毒物在皮肤上粘附吸收的机会。
人体除了经皮肤吸收有毒物质之外,有些毒物虽然不能经皮肤吸收,但它能粘附于人的手上,此时,如果不洗手,或不经过消毒就抓水果,抓东西来吃,势必将这些毒物带入消化道,进入血液中而引起中毒。因此防止手损伤与职业中毒是很重要的。具体做法有:
1.工作间要防止毒物跑、冒、滴、漏。
2.接触有毒物品时,事先要穿好防护服,戴好防护手套,此外有些还须涂防护膏。
3.接触有毒物品的人员,作业后务必尽快地清洗粘附于皮肤和手上的有毒物质。
4.手上接触过含铅的有毒物质,在将手洗干净后,放在含有3%的醋酸溶液中浸泡一两分钟,也可以在食醋里浸泡两三分钟。
5.接触三硝基甲苯即硝胺炸药的人员,作业后要用5%的亚硫酸钠洗手,或用10~15%的亚硫酸钠肥皂洗手,洗完后再用显色剂鉴定一下,如果显色剂滴到皮肤上呈紫色,说明还没有洗干净,需继续洗。
6.被苯胺沾染的手,可用75%的酒精和温肥皂水清洗。
防止食物中毒教案 第16篇
(1)应尽快让患者离开中毒环境,转移至户外开阔通风处,并立即打开门窗,流通空气。
【警告:在保证中毒环境空气流通前,禁止使用易产生明火、电火花的设备,如电灯、电话、手机、电视、燃气灶、手电筒、蜡烛等,防止一氧化碳浓度过高遇明火发生爆炸。】
(2)松解衣扣,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分泌物,保证患者有自主呼吸,充分给以氧气吸入。
(3)患者应安静休息,避免活动后加重心、肺负担及增加氧的消耗量。
(4)神志不清的中毒病人必须尽快抬出中毒环境,在最短的时间内,检查病人呼吸、脉搏、血压情况,根据这些情况进行紧急处理。
(5)若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6)病情稳定后,尽快将病人护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警告:即使患者中毒程度较轻脱离危险,或症状较轻,也应尽快到医院检查,进行注射葡萄糖、VC,吸氧等治疗,减少后遗症危险。切记避免因一时脱离危险而麻痹大意,不去医院诊治导致出现记忆力衰退、痴呆等严重后遗症。】
(7)争取尽早进行高压氧舱治疗,减少后遗症。即使是轻度、中度,也应进行高压氧舱治疗。
煤气中毒的急救误区:
问医生:特邀武警医院 ·3月女人季,邀您评选
误区一:煤气中毒患者冻一下会醒。
一位母亲发现儿子和儿媳中了煤气,她迅速将儿子从被窝里拽出放在院子里,并用冷水泼在儿子身上。当她欲将儿媳从被窝里拽出时,救护车已来到,儿子因缺氧加寒冷刺激,呼吸心跳停止,命归黄泉。儿媳则经医院抢救脱离了危险。另有一爷孙二人同时中了煤气,村子里的人将两人抬到屋外,未加任何保暖措施。抬出时两人都有呼吸,待救护车来到时爷爷已气断身亡,孙子因严重缺氧导致心脑肾多脏器损伤,两天后死亡。
寒冷刺激不仅会加重缺氧,更能导致末梢循环障碍,诱发休克和死亡。因此,发现煤气中毒后一定要注意保暖,并迅速向“120”呼救。
误区二:认为有臭渣子味就是煤气。
一些劣质煤炭燃烧时有股臭味,会引起头疼头晕。而煤气是一氧化碳气体,是无色无味的,是碳不完全燃烧生成的。有些人认为屋里没有臭渣子味儿就不会中煤气,这是完全错误的。
误区三:以为在炉边放盆清水可预防煤气中毒。
科学证实,一氧化碳是不溶于水的,要想预防中毒,关键是门窗不要关得太严或安装风斗,烟囱要保持透气良好。
误区四:煤气中毒患者醒了就没事。
有一位煤气中毒患者深度昏迷,大小便失禁。经医院积极抢救,两天后患者神志恢复,要求出院,医生再三挽留都无济于事。后来,这位患者不仅遗留了头疼、头晕的毛病,记忆力严重减退,还出现哭闹无常、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精神症状,家属对让患者早出院的事感到后悔莫及。
煤气中毒患者必须经医院的系统治疗后方可出院,有并发症或后遗症者出院后应口服药物或进行其他对症治疗,重度中毒患者需一两年才能完全治愈。
一、煤气中毒的概念
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察觉。血液中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结合能力比与氧的结合能力要强200多倍,而且,血红蛋白与氧的分离速度却很慢。所以,人一旦吸入一氧化碳,氧便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使组织细胞无法从血液中获得足够的氧气,致使呼吸困难。家庭中煤气中毒主要指一氧化碳中毒、液化石油气、管道煤气、天然气中毒,前者多见于冬天用煤炉取暖,门窗紧闭,排烟不良时,后者常见于液化灶具漏泄或煤气管道漏泄等。煤气中毒时病人最初感觉为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软弱无力,当他意识到中毒时,常挣扎下床开门、开窗,但一般仅有少数人能打开门,大部分病人迅速发生抽痉、昏迷,两颊、前胸皮肤及口唇呈樱桃红色,如救治不及时,可很快呼吸抑制而死亡。
二、煤气中毒的类型
煤气中毒依其吸入空气中所含一氧化碳的浓度、中毒时间的长短,常分三型:
(1)轻型:中毒时间短,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为10%~20%。表现为中毒的早期症状,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甚至出现短暂的昏厥,一般神志尚清醒,吸入新鲜空气,脱离中毒环境后,症状迅速消失,一般不留后遗症。
(2)中型:中毒时间稍长,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占30%~40%,在轻型症状的基础上,可出现多汗、烦躁、走路不稳、皮肤苍白、意识模糊、困倦乏力、虚脱或昏迷等症状,皮肤和粘膜呈现煤气中毒特有的樱桃红色。如抢救及时,可迅速清醒,数天内完全恢复,一般无后遗症状。
(3)重型:发现时间过晚,吸入煤气过多,或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一氧化碳,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常在50%以上,病人呈现深度昏迷,各种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呼吸急促,会很快死亡。一般昏迷时间越长,预后越严重,常留有痴呆、记忆力和理解力减退、肢体瘫痪等后遗症。特别是在夜间睡眠中引起中毒,日上三竿才被发觉,此时多已神志不清,牙关紧闭,全身抽动,大小便失禁,面色口唇呈现樱红色,呼吸脉搏增快,血压上升,心律不齐,肺部有罗音,体温可能上升。极度危重者,持续深度昏迷,脉细弱,不规则呼吸,血压下降,也可出现高热40℃,此时生命垂危,死亡率高。即使有幸未死,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如呆、瘫痪,丧失工作、生活能力。
三、煤气中毒的救护措施
(1)现场急救
1、立即打开门窗,移病人于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地方,注意保暖。
2、松解衣扣,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分泌物,如发现呼吸骤停,应立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作出心脏体外按摩。
3、立即进行针刺治疗,取穴为太阳、列缺、人中、少商、十宣、合谷、涌泉、足三里等。轻、中度中毒者,针刺后可以逐渐苏醒。
4、立即给氧,有条件应立即转医院高压氧舱室作高压氧治疗,尤适用于中、重型煤气中毒患者,不仅可使病者苏醒,还可使后遗症减少。
5、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液50毫升,加维生素C500~1000毫克。轻、中型病人可连用2天,每天1~2次,不仅能补充能量,而且有脱水之功,早期应用可预防或减轻脑水肿。
6、昏迷者按昏迷病人的处理进行。
(2)后续处理
1、坚持早晨到公园或在阳台进行深呼吸运动扩胸运动、太极拳,每天30分钟左右,轻、中型中毒者应连续晨练7~14天;重型中毒者可根据后遗症情况,连续晨练3~6个月,作五禽戏、铁布衫功、八段锦等。
2、继续服用金维他每天1~2丸,连服7~14天,或维生素C0.1~0.2克,每天3次,亦可适量服用维生素B1、B6,复合维生素B等。
3、检查煤气使用情况,以防再次中毒:
a.检查煤气有无漏泄,安装是否合理,燃气灶具有无故障,使用方法是否正确等;
b.冬天取暖方法是否正确,煤气管道是否畅通,室内通风是否良好等; c.尽量不使用煤炉取暖,如果使用,必须遵守煤炉取暖规则,切勿马虎; d.热水器应与浴池分室而建,并经常检查煤气与热水器连接管线的完好; e.如入室后感到有煤气味,应迅速打开门窗,并检查有无煤气漏泄或有煤炉在室内,切勿点火;
f.经常擦拭灶具,保证灶具不致造成人体污染,在使用煤气开关后,应用肥皂洗手,并用流水冲净。在厨房内安装排气扇或排油烟机;
g.一定要使用煤气专用橡胶软管,不能用尼龙、乙烯管或破旧管子,每半年检查一次管道通路。
四、常见的煤气中毒原因
1、生活用煤不装烟筒,或是装了烟筒但却堵塞、漏气,会使室内一氧化碳浓度增高;
2、室内用炭火锅涮肉、烧烤用餐,而门窗紧闭通风不良,容易造成一氧化碳停留时间过长;
3、火灾现场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
4、冬天在门窗紧闭的小车内连续发动汽车,产生大量含一氧化碳的废气;
5、煤气热水器安装使用不当;
6、自制土暖气取暖,虽与煤炉分室而居,但发生泄漏、倒风引起煤气中毒;
7、城区居民使用管道煤气,管道中一氧化碳浓度为25%至30%,如果管道漏气、开关不紧或烧煮中火焰被扑灭后,煤气大量溢出,可造成中毒。
五、煤气中毒的预防
防止食物中毒教案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