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分析作分析总结2006年度个人工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分析作分析总结2006年度个人工(精选4篇)

分析作分析总结2006年度个人工 第1篇

汕头市实验学校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

德 育 工 作 要 点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工作要点,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优化校风建设为目标,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狠抓学生的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工作要点

1、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

(1)加强德育处的自身建设。

德育处要根据本部门的工作职责,加强学习、反思得失、健全制度,紧密配合学校整体工作的需要,增强服务意识和管理意识,认真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策划和协调,积极发挥职能作用。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的管理和培训,坚持班主任例会制度,落实班主任工作常规,交流班主任工作经验,提高班主任的综合素质,强化“一个好班主任就能带出一个好班级”的责任意识,增强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的实效性。

(3)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培训

各班应充分发挥班委会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德育处要通过有计划、多层次地组织班干部的培训,增强其责任感,提高其组织工作能力。要鼓励班干部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让学生在实践 1

中增长才干,培养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骨干与桥梁作用。

(4)充分发挥学生会、少先队、团委的作用、学校学生会、少先队、团委要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任务,积极发挥作用。团组织要继续办好学生团校,发展符合条件的学生加入团组织。少先队大队部要结合本学期各专题教育,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主题活动,抓好小学部的养成教育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评比。学生会要做好换届改选工作,要重点抓好中学部学生执勤队管理。

2、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本学期要突出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文明礼仪规范,把开展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贯穿于整个学期的始终,坚持按照陈克文校长提出的“守时、礼貌、专注、卫生”八字要求,作为我校学生的基本行为规范狠抓落实。要加大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督促力度,坚持每天一检查,每周一公布,每月一小结,每学期一总评。做到平时日常经常抓、集体活动重点抓,有了问题突出抓,常抓不懈、一抓到底、抓出实效。力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守时习惯、礼仪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

① 继续开展礼仪教育,组织“中学生礼仪”讲座:

② 经常性抓好学生发式,校服着装等仪容仪表问题; ③ 抓好“禁带手机、禁带零食、禁带饮料”等突出问题 ④ 抓好学生执勤队伍的管理培训和严格执勤;

⑤ 扎实开展创建文明班级和先进班集体活动。

3、加强以爱国主义为主线的思想道德教育

(1)认真组织好升旗仪式。

不断提高升旗仪式的教育力和影响力,通过《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

(2)认真上好班队活动课。

要组织策划好每周的班会课内容,切实提高班会课质量,突出教育主题,联系学生实际,形成教育系列,取得教育实效。班主任要准备充分,认真上好每节班会课,不得挪作它用。

(3)开展重要节庆日活动。

本学期要结合教师节(9.10)、公民道德教育日(9.20)、国庆节(10.1)、建队日(10.13)、消防宣传日(11.9)、法制教育日(12.4)开展相关主题教育,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爱国情感、自觉尊师守纪、增强安全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道德素养。

4、加强家校联系勾通

要切实加强家校合作的工作,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通过多种形式促进家校和谐协作、增强家校教育合力。

①组织班主任开展上门家访,②适时召开家长委员会工作会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定时召开各年级家长座谈会

5、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将有利于班级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班级文化主要表现为班级的环境设施,文化氛围,人际关系,班风学风等。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即努力形成一种精神(团队精神),两种良好风气(班风和学风),三种力量(个性有活力、班级有凝聚力、团队有战斗力)。如何让自己的班级充满活力,充满人情味,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暖的家,应该是本学期班主任工作的一个努力方向。

6、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本学期要通过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讲座,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提高自我认识、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后进生”群体,开展“与后进生结对”活动,关心他们的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等,通过建档、分析、疏导、跟踪等环节,把后进生转化工作做细做实。使“后进生”在学习及思想上都有明显进步

7.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做好初一新生的入学教育及军训工作,积极协助各年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和表现作为德育评价的重要内容。同时,通过活动加强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与训练,增强学生间的凝聚力,培养学生间团结友善、互帮互助、明礼诚信、宽容待人的交往能力。

德育处

2005年8月4日

分析作分析总结2006年度个人工 第2篇

医院感染已成为危害中国及至全世界人民身体健康的一项大难题,有效地防范、控制医院感染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对某院2006-2008年度医院感染现况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以卫生部2000年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的附件二“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为蓝本,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自行设计“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院2006-2008年度医院感染发病资料收集汇总。

1.2 统计分析方法

数据录入采用双人双录入,并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然后采用均数、标准差、中位数、构成比等描述数据特征,用t检验、方差分析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发病率

2006-2008年,医院感染发病率依次为2.3%、2.7%和4.5%。从2006年到2008年发病率逐年上升,各年度间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1,P<0.05),见表1。

2.2 不同年龄段病人医院感染发病情况

2006-2008年医院感染发病率位于第1位的均是60岁及以上的病人(45.0%,48.7%和57.6%),其次是21~40岁年龄段的病人,第3位的是40~60岁年龄段的病人。

2.3 不同部位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

2006年,在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中,下呼吸道感染第1位(29.2%),上呼吸道感染第2位(22.0%);2007年,在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中,下呼吸道感染第1位(36.0%),上呼吸道感染第2位(29.0%);2008年,在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中,上呼吸道感染第1位(28.0%),下呼吸道感染第2位(26.0%)。

2.4 医院感染与抗生素使用的

各年抗生素使用率见表2,经卡方检验,各年份的抗生素的使用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很多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在欧洲以及其他的一些国家总的医院感染率在3.5%~10.1%之间[1][2]。世界卫生组织(WHO)对14个国家55所医院开展的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显示,平均8.7%的住院病人存在医院感染。全世界任何时候平均有140万医院感染患者。据报道,医院感染发生率最高的是地中海和东南亚区域的医院(分别为11.8%和10.0%)。

根据某院3年监测结果显示,该院医院感染率平均发病率为3.16%,年度医院感染发病率在2.3%~4.5%之间,与全国水平接近,但低于世界医院感染平均率水平。下呼吸道感染在医院感染中占首位,因为下呼吸道感染常常与病人的体位、呼吸道开放、破坏正常呼吸道屏障功能有关,提示医务人员要注意其相关危险因素,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泌尿道插管的合用及其管理[3]。呼吸道感染发病率高,主要可能是因为医院为病人的聚集地,致病微生物种类多,住院病人抵抗力低,病房内拥挤通风不良,7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为病毒感染[4],所以平时要做好病房的环境与空气消毒,注意通风,把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与其他病人分病房隔离、治疗,防止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2006-2008年该院感染发病年龄第一位的都是>60岁年龄段的病人(45.0%,48.7%,57.6%),其次是21~40岁年龄段的病人,第3位的是40~60岁年龄段的病人。这与国内报道相符合[5]。2006-2008年的医院感染发生后使用抗生素的使用率分别为82.7%、79.3%、88.8%,各年份的抗生素的使用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与国内报道相符[6],有文献也显示在使用抗生素与未使用抗生素者中医院感染发生率之间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7],这也是今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要关注研究的问题。

根据Gastmeier et al.分析表明,医院规模越大,则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度就越高:大医院NI现患率为10.8%(①),中医院的NI现患率为10.0%(②),小医院的NI现患率为6.1%(③)。①与②相比P=0.44,并不能认为中医院与大医院之间现患率有太大差别,但②与③相比P=0.002,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1]。这同时在该院有所反应,2006-2008年医院感染率逐年上升,这可能与院区随着的时间的前进,其规模逐渐扩大,医疗技术手段不断更新,放疗、化疗以及抗菌药物广泛应用有关。同时定义医院感染的标准不同、研究开展的时期不同以及医院结构的不同(如专门收治危重病人或其他严重侵袭性疾病等病人医院的医院感染率会明显高于一些一般性医院)同样会引起医院感染率的不同。美国的医院感染控制效果研究(SENIC)结果表明,通过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实施,三分之一的医院感染是可以预防的。因此,医院感染的关键在于积极的预防和控制。

摘要:目的:了解某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流行特征,为进一步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全院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综合性监测,采用SPSS13.0对医院2006-2008年度院感数据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2006-2008年,医院感染发病率依次为3.5%、4.3%和4.5%,总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2006-2008年医院感染发病年龄段第一位的均是>60岁年龄段的病人,其次是2140岁年龄段;下呼吸道感染占首位,其次为上呼吸道感染。20062008年医院感染病例中,抗生素的使用率依次为79.3%、88.8%和78.9%。各年份的抗生素使用情况差别有统计学意义(2χ=145.489,P<0.05)。结论: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医院感染率在不断升高;要加强对老年人医院感染的控制预防;注意易感部位上下呼吸道的易感因素,尽量减少这些部位的医院感染;合理正确地使用抗生素及抗菌药物,注重人的自身免疫,减少病原菌感染,都是切实控制院感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医院感染,调查,感染率,控制

参考文献

[1]Gastmeier P,Kampf G,Wischnewski N,et al.Importance ofthe surveillance method:national prevalence studies onnosococomial infections and its limits of comparison[J].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1998,19(9):661-667.

[2]Avila-Figueroa C,Cashat-Cruz M,Aranda-Patron E,etal.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children:prevalence survey in21 public hospitals in Mexico[J].Salud Publica Mex,1999,41 Suppl 1:S18-25.

[3]王玉芝.留置尿管病人尿路感染的原因及预防[J].中国保健,2007,15(17):64-65.

[4]陈钦,郭海英,周新,等.呼吸机相关肺炎病原菌的调查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2):102-103.

[5]史文昕,史文晶,李静峰,等.2409例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7):753-754.

[6]毛新贵,王筱筱,贾妍.加强抗生素的使用管理,控制院内感染[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7):433-434.

分析作分析总结2006年度个人工 第3篇

[案例]因为工作调整的原因,今年我接了四年级(1)班,这可是有名的“差班”。我暗暗下决心,一定想办法,扭转局面。我查阅了这个班的资料,班上共有45人,其中“问题学生”就有13人之多。为此,我先后开了“家长会”、“班干部会”、“部分学生座谈会”,不得已还开展了“我为你献一计”的主题班会,让大家谈谈怎样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总是收效甚微,我为此苦恼,甚至还有了打“退堂鼓”的想法。

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我所有的想法。一次在逛书店时,偶然翻阅了汪中求先生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我心里马上灵机一动,为什么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没有抓好细节管理这一点呢?我开始注意观察班上这些同学的情况。周小军,一位上课时无精打采,下课后精神百倍,所有科任教师都头痛的学生进入了我的视线。我发现他对班上的公益事情很是热心,也乐于助人,在那些“问题学生”的群体里,挺有号召力。我心里一下有了主意。

那天,上午第四节课下课前,我改变了以前让学习委员收作业的惯例,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周小军同学,下课后,请你帮老师把作业收到办公室”,话音刚落,大家的目光齐刷刷的都投向了周小军,他猛地抬起头,愣了一下,睁大眼睛,愣愣的看着我,脸涨得红红的,眼中充满了怀疑。我冲他点点头“周小军同学,你能帮老师这个忙吗?”他连忙点头,用发颤的声音说“我愿意,愿意”。

下午上学后,周小军来得特别早,把作业本收到了办公室。作业本分小组收得整整齐齐的。我让他坐在旁边:“小军,老师让你收作业本,你刚开始怎么不相信呢?”他抿着嘴,满脸通红,眼中噙着泪水,把头埋得低低的,不停的用手扭动着衣角。听到我问话,他抬起头,眼圈红红的,嗫嚅的对我说“老师,收作业本的事情原来都是学习委员在做,我想都不敢想,况且,我的学习成绩有那么差……”“但是,老师发现你虽然学习成绩有点跟不上,但是你有很多优点呀!比如,你爱劳动,爱帮助同学,这些,都很好呀!你的学习虽差点,如果也能像你收发作业这么细心,不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吗?试试看,老师相信你能行!”听到这些,他脸上泛起了笑容,眼睛里透出了喜悦。当时的那种情形,让我这个当了十几年班主任的老师,都有些心颤。下午第一节课刚开始,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周小军同学,今天收作业本的任务完成得十分出色,作业本整整齐齐的,而且还帮同学们把本子翘起来的角也抚平了”,话音刚落,全班同学把目光再一次聚到了他的身上,我带头鼓起了掌,同学们也跟着鼓起了掌,周小军的脸红红的,显得是那么的不自在又是那么的高兴。是呀,所谓的“问题学生”也有他们闪光的一面。他们想通过劳动,主动帮助同学来引起老师的关注,想向全班同学证明,他们也是这个班的一分子,也想成为老师心中的骄傲。从此,每当上课时我时时将鼓励的目光投向他,让他时刻感受到老师的关注。

事情由此有了很大的转变。周小军有了很大的改变,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在他的带动下,其他的同学也在悄悄的变化。一些科任教师都告诉我,这段时间,班上的纪律好多了,那部分“问题学生”上课也专心了,也开始完成家庭作业了。我总是笑着说“我找到了让他们上进的催化剂”。这次的中期质量检测,全班同学的成绩有了很大的突破,周小军这次每科都在60分以上。

[分析]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一点不假。我们在平时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往往一些细节上的处理,决定着教育质量的好坏。无论成绩好坏的学生,他们都需要老师的关注,需要老师对他们的信任和理解。像周小军这样的学生,他们积极劳动,做一些别人都不愿做的脏活、重活,他们就是想让老师记住自己、关注自己。假如,我在对待周小军这件事情上,采取以往“严厉喝斥、放任自流”的方法,那结果将是怎样的呢?

[结语]班主任工作没有太多的理论可言,最重要的就是“有心”与“用心”。要给人以阳光,你心中必须有太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把我们的爱心奉献给学生,就一定能收获金秋硕果。

分析作分析总结2006年度个人工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入选病例为2006年1月1日~12月31日,经我院急诊登记年龄、性别、就诊时间及病症诊断、转归的全部外科病例。数据输入计算机系统,应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图形式列出,找出各有关数据变化规律并得出结果。

2. 结果

2.1 患者在每周内分布情况见图1。

由图1可以看出,周一、周二及周五、周六病人数较多,原因分析为:周一、周二较多来自周围乡镇特意来看病检查的人员,周五、周六晚上较多外出消遣而受伤的病人。其中周六是每周内急诊外科病人急诊就诊高峰时间。

2.2 患者一年内各月份就诊分布情况见图2。

由图2可以看出,5~10月是一年内急诊外科病人就诊高峰时间,平均每月急诊病人1865人次,七月达最高峰,接诊2037人次,1、2月份病人最少,平均每月1224人次。

2.3 全年的急诊外科患者在每日不同时间段的就诊分布情况见图3。

由图3可以看出,每天8~24时为急诊外科病人就诊高峰时间,该高峰期全年平均急诊病人数为1056人次/时段,每天8时到10时和22时到24时达全天最高峰,达到1512和1860人次/时段,1~7时病人最少,平均每个时段急诊病人58人次。

2.4 患者年龄分布情况见图4。

由图4可以看出,青壮年人最多,约占一半以上,共计12503人次(占59.5%),少儿和老年最少,分别在2013(占9.6%)、2187(占10.4%)人次,其余为中年人4311人次(占2 0.5%)。

3. 讨论

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我国的急诊医学起步较晚。就其他学科而言,急诊外科也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学科。但由于病人的需求、政府的推动及我国医学界同仁的共同努力,我国的急诊医学(尤其是在大城市)发展非常迅速。很多医院的急诊科无论在规模还是业务水平都已经到了相当的程度。随着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会的成立和有关急诊医学专业期刊的出现,国内文献中已可见少量的急诊患者流行病学研究报告[1,3]。通过反复研究,可以精确掌握急诊患者的时间分布,对于合理配置急诊的医疗资源和人力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从资料中了解,患者每周内,在周一、周二和周五、周六急诊人数明显增加。我国在80年代末以前,对于急诊患者有一个基本标准,如发热患者体温必须>38℃才能到急诊就诊等。但随着改革开放,所有的要求都在不知不觉中自然消失。并且由于急诊实行和门诊一样的收费标准,急诊实际上成了一个24h不关门的门诊。急诊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虽然在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属于非急诊患者,但在无条件的急诊就诊要求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认识这一现实情况,在周末增加值班人员和有经验的医师。

从全年急诊病人的月份布看,5~10月份病人最多,1、2月份最少。提示我们在提高急诊服务质量的同时,疾病季节的变化规律也为我们开展预防工作提供了依据,并提示我们在疾病高峰到来之时,要做好准备工作,使急诊就治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

从急诊病例每日就诊来看,从早8:00到晚24:00为急诊病人最为集中的时间段,下半夜后出现减少,提示我们在白班和上半夜应配备充足的人力、物力,而在下半夜可减少数量,是较为合理的人力分配方式。

从病人年龄分布特点来看,青壮年占全部病人的一半以上,与国内有关研究结果一致[1,2],这些特点与急诊外科的疾病中外伤所占比例大有关[4],因为随着工业、建筑、交通事业的发展,青壮年是各种生产、建筑、意外及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的高危人群,此现象国外文献[5,6]也有类似报告,所以应抓好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机械施工方面的安全工作,减少青年伤害事故发生。虽然急诊患者中老年组患者的比例较小,但考虑到人群中高龄人口构成比低于青壮年,故高龄人口的实际急诊发病率未必不高。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得到更大改善,对健康的需求不但要求质量高,而且希望有更为快捷有效的服务,通过对急诊外科患者就诊流行病学分析,为急诊外科的科学管理和医疗防治重点等方面提供了较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于启林,朱士俊,梁爱萍,等.82598例急诊患者疾病分类调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17(10):599-601.

[2]李奇林,蔡学全,宋于刚.全科急救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出版社,2001.3-6.

[3]张蓬川,王克军,张憬,等.95760例急诊外科病人病种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04,24(10):742-744.

[4]寇清,何卫平,杨径,等.深圳市急诊伤害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5):354-356.

[5]Bnrt CW,Overpeck MD.Emergency visits for sports-related injuries.Ann Emerg Med,2001,37(3):301-308.

分析作分析总结2006年度个人工

分析作分析总结2006年度个人工(精选4篇)分析作分析总结2006年度个人工 第1篇汕头市实验学校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德 育 工 作 要...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