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诊断范文
妇科诊断范文(精选11篇)
妇科诊断 第1篇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院自2003至2008年共收治腹痛患者224例, 发病年龄为20~50岁。其中异位妊娠108例 (输卵管妊娠破裂78例, 输卵管妊娠流产30例) , 内出血380~1500 ml。手术方式病侧输卵管切除术。卵巢破裂41例 (黄体破裂10例, 卵泡破裂31例) 内出血量240~800 ml。手术方式为卵巢修补术或切除术。卵巢囊肿蒂扭转58例。手术方式为病侧附件切除术, 急性盆腔炎患者27例, 经过抗炎、物理治疗等均治愈出院。
1.2 诊断及鉴别诊断
1.2.1 病史
腹痛以异位妊娠最重, 撕裂样疼痛。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疼痛也较重并常伴有恶心、呕吐。卵巢囊肿破裂腹膜刺激症状较重。但休克表现轻, 腹痛也较重, 可能有痛经或不孕病史, 急性盆腔炎患者无休克表现, 腹痛较轻。
1.2.2 体征
异位妊娠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贫血貌, 其中80例入院时即出于休克状态, 卵巢破裂10例入院时处于休克状态, 卵巢蒂扭转与急性盆腔炎患者无贫血也无休克表现。
1.2.3 妇科检查
异位妊娠患者子宫略大于正常, 内出血多者有漂浮感。30%以上患者附件区可触及到不具体包块。压痛明显, 宫颈举摆痛明显, 后穹窿饱满, 触痛阳性, 移动性浊音一般均为阳性 (内出血多) , 卵巢破裂患者子宫大小正常, 附件区触不到包块, 压痛阳性移动性浊音一般为阴性, 偶有内出血多者为阳性, 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子宫大小正常, 附件区可触及明显包块, 压痛阳性, 反跳痛及肌均为阳性。移动性浊音为阴性, 急性盆腔炎子宫大小正常, 双侧附件触及不到明显包块, 下腹部压痛、反跳痛, 肌紧张均阳性, 移动性阴性。
1.2.4 辅助检查
异位妊娠:B超提示患侧附件区观察到回声不均的不规则包块, 边界不具体, 部分病例可观查到类妊娠囊样回声, 囊内可见胚芽及胎心搏动。腹腔内可见大量液性暗区, 患者尿HCG检查阳性, 卵巢破裂部分患者可见卵巢增大, 外形不规则, 内出血多者亦可后穹隆抽出血, 尿HCG阴性, 卵巢蒂扭转患者B超可见到卵巢增大, 盆腔无积液, 尿HCG阴性。急性盆腔炎患者B超一般见不到明显包块, 可有少量盆腔积液尿HCG阴性。
2结果
2.1 异位妊娠 经腹探查发现78例输卵管破裂均采用患侧输卵管或附件切除术。30例输卵管妊娠流产, 其中25例有活动性出血, 采用输卵管或附件切除术, 5例无活动性出血采取局部压迫或缝合止血, 保留了患侧输卵管。
2.2 卵巢破裂 35例采用破裂口缝合止血方法。6例破裂口较大, 且组织较脆者不宜缝合止血。行卵巢切除术。
2.3 卵巢囊肿蒂扭转 58例均采用病侧附件切除术。
2.4 急性盆腔炎患者27例, 经过系统的抗炎对证治疗并配合理疗等均治愈出院。
3讨论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的常见病, 诊断比较容易, 根据患者有停经史、腹痛及阴道出血史。HCG化验阳性, B超检查宫腔内无胚囊而附件区可见不均质包块, 后穹隆穿刺抽出不凝血液, 基本上可诊断为异位妊娠。
卵巢破裂是指卵巢滤泡黄体或卵巢滤泡囊肿, 黄体囊肿因各种因素引起破裂。破口造成其表面血管断裂出血。滤泡破裂多发生在月经间期, 也即排卵期前后。而黄体破裂多发生在月经前7~10 d, 偶尔也可发生在月经前2~3 d。由于本病无停经史如果临床医生详细询问病史, 再结合HCG及B超检查, 术前应能做出正确诊断。但对那些月经周期不规律或月经周期常延长40~50 d的妇女及易误诊为异位妊娠。
卵巢囊肿蒂扭转为妇科常见急腹症, 好发于瘤蒂长, 中等大, 活动度良好, 重心偏于一侧的肿瘤。患者突然改变体位或向同一方向连续转动。妊娠期或产褥期子宫位置改变均易发生蒂扭转。
急性盆腔炎主要由化脓菌引起, 根据不同的传播途径而有不同的病变特点。发病时下腹痛伴发热, 若病情严重可有寒颤, 高热, 头痛, 食欲不振, 月经期发病可出现经量增多, 经期延长, 非月经期发病有时白带增多。若有腹膜炎则出现消化系统症状, 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若有脓肿形成可有下腹包块及局部压迫刺激症状, 包块位于前方可出现膀胱刺激症状, 如排尿困难, 尿频, 若引起膀胱肌炎, 还可有尿痛等。包块位于后方可有直肠刺激症状, 若腹膜外可致腹泻及里急后重感和排便困难。
妇科诊断 第2篇
中医妇科专家在诊治妇科疾病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就蕴含着辨证诊断的思维和技巧。利用现代先进的智能技术,同时结合统计分析等传统方法,从大量数据中挖掘有用的信息与知识,将为临床及科研提供宝贵的资源,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选择权威的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作为案例来源,通过数据挖掘的方式分析妇科疾病证素之间以及症状与证素之间的关系,希冀为妇科临床诊察提供借鉴。
1文献资料来源
选择《中医妇科学》[1]教材中“辨证论治”部分涉及的证型及证候数据作为案例来源。排除各病专论之后记载的医家临床医案。
2数据整理与分析方法
2.1证型名称规范以《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GB/T16751.2-1997)》为标准,依据证型名称同义词关系,对教材中的证型进行规范。如将“肝肾亏损证”规范为“肝肾亏虚证”.
2.2证素拆解以朱文锋编着的《证素辨证学》[2]中的53个证素为参考标准,同时结合证候表现将案例对应的证型拆解为证素。如将“气血虚弱证”拆解为病性证素气虚、血虚。
2.3证候规范以朱文锋编着的《证素辨证学》中600余条症状、体征术语为主要参考标准,同时结合黎敬波主编的《中医临床常见症状术语规范》中2138条症状和体征术语对教材中证候进行术语规范,如将“经期提前”规范为“月经提前”.
2.4数据分析采用Excel建立妇科数据库,应用SpssCle-mentine12.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
3证候、证素分类关联规则挖掘
3.1数据预处理数据挖掘过程中数据的质量是保证挖掘结果准确性至关重要的一步。为此,在对教材的证型、证候进行术语规范的过程中,同时对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进行核查。此外,拆解的证素需经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证研究基地专家的审核,把每个案例都用3个属性来描述,即证型、证素、证候,此处只列出3个辨证案例信息,如表1格式描述,其中“[]”之前为原文证候,之中为相应的规范术语,数字代表轻重程度,分别用1、2、3代表轻、中、重,未明确说明轻重程度则默认为中度而省略。
3.2关联规则定义关联规则(AR)是形如AR:AB的规则,规则AB在数据集D中成立,应同时满足最小支持度阈值(Min_Sup)和最小置信度阈值(Min_Conf)。Support(AB)=P(A∪B),Confidence(AB)=P(B|A)。支持度(Support)和置信度(Confidence)是描述AR兴趣度的两项重要指标,前者反映规则的`普遍性,后者反映规则的可靠性,通常选择支持度和置信度均较高的规则作为发现的有趣模式[3].提升度Lift(AB)=P(A∪B)/P(B)即置信度与期望置信度的比值[4].
在众多的关联规则算法中,Apriori算法是一种常用的挖掘布尔关联规则频繁项集的算法。其核心是基于两阶段频集思想的递推算法。目的是从数据库中挖掘出支持度和信任度都不低于给定的最小支持度和最小信任度的关联规则。例如:神疲&倦怠乏力气虚。其中,“神疲&倦怠乏力”为规则前件(即A);“气虚”为规则后件(即B)。规则频数指神疲、倦怠乏力、气虚三者同时在数据集D中的频数,规则前件频数指食积、胃两者同时出现在数据集D中的频数。本研究的规则频数为27,规则前件频数为30,规则后件频数为51,总案例数为222,故支持度为27/222=0.12162,置信度为27/30=0.9,提升度=0.9222/51=3.918.
4结果
4.1证素间的关联规则《中医妇科学》教材中共涉及43个证素,其中18个病位证素,25个病性证素。挖掘证素(病位、病性)之间的关联规则,也就是要得到哪些病位的组合常见哪些病性证素,或哪些病性的组合常与哪些病位证素相关。病位证素=>病性证素,最小支持度阈值取1%,最小置信度阈值取60%,提升度大于1.共发现22条规则,如少腹=>血瘀(Sup1.351%,Con100%)等。病性证素=>病位证素,因病性证素较病位证素多,最小支持度阈值取1,最小置信度阈值取80%,共发现11条关联规则,如阳亢=>肝(Sup1.351%,Con100%)等。至此,《中医妇科学》病位证素=>病性证素,以少腹=>血瘀等置信度最高,病性证素=>病位证素,以阳亢=>肝等置信度最高。以下分别列出部分病位证素=>病性证素关联规则,及全部病性证素=>病位证素关联规则(见表2、表3)。
4.2症状=>证素的关联规则挖掘症状和证素之间关联规则,即要得到哪些症状的组合常提示哪些证素,由于涉及症状较多,最小支持度阈值取10%,最小置信度阈值取60%,提升度阈值取3.关联规则形式:症状=>证素,共发现11条诊断关联规则,如(腰膝酸软and头晕)=>肾等的置信度最高。(见表4)
5讨论
通过以上关联规则分析所得到的证素与证素之间、症状与证素之间的关联规则,如少腹=>血瘀、阳亢=>肝、(腰膝酸软and头晕)=>肾等,既符合中医学理论,又为临床所常见,说明关联规则在挖掘妇科教材宝贵诊断经验方面是行之有效的。从证素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中发现,某些关联规则置信度和提升度均很高,如膀胱=>闭(Sup1.802%,Con100%,Lift44.4)提升度远大于其他规则(见表2、表3)。
然而对比发现,各规则的支持度均普遍偏低,因此临床应用时需慎重考虑。
从症状与证素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来看(见表4),证素主要体现在气血精亏方面(如气虚、血虚),症状则主要以倦怠乏力、神疲、腰膝酸软、心悸、头晕等为主。女子以血为本,经、孕、产、乳均与血相关,血为气之母,血能生气,血能载气,血虚则气虚,气虚则可出现气短、神疲、倦怠乏力等症状。中医学认为精血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互滋生,又相互影响。在经、孕、产、乳的过程中各种失血、耗血均易致精亏血少,而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心悸等症状。
本研究由于数据来源较为局限,结论仅限于此,若能得到大量案例,同时结合治法、方药等数据,则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分析。
参考文献:
[1]马宝璋,齐聪。中医妇科学(3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35-360.
[2]朱文锋。证素辨证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3-228.
[3]王君,杨雪梅,林端宜。仲景方用药的分类关联规则挖掘[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9,19(6)。32-34.
妇科盆腔肿瘤患者74例CT诊断 第3篇
【关键词】 妇科盆腔肿瘤;CT诊断;应用价值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72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403-02
妇科盆腔肿瘤属于医院妇科室中常见的临床性疾病之一[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率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已逐步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重要病症之一。妇科盆腔肿瘤的主要临床症状为患者盆腔出现大小不一、数量不定的肿块,该病的主要特点是盆腔内的原发性肿瘤一般具有较为隐匿的位置,且患病之初的临床病症并不典型,给医生的诊断带来了巨大的阻碍,因此所造成的延误治疗也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威胁。因此,早期诊断是妇科盆腔肿瘤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的根本性保证。目前,伴随影像学技术在医学中的广泛应用,CT已逐步在多种疾病的诊断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在妇科盆腔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引起大家的注意。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3月接收的妇科盆腔肿瘤患者74例,对比患者CT检查结果和术后病理确诊结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74例妇科盆腔肿瘤患者,患者年龄为18-77岁,平均年龄为(4613±591)岁;患者的病程为3个月-3年,平均病程为(712±098)个月;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腹痛、月经紊乱、肿块、经量增多且不规律以及阴道伴有出血等。
12 诊断方法 患者的CT检查均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双层螺旋CT机执行。检查前,为达到使患者的小肠、结肠以及曲肠的目的,一般要求患者分多次口服1000ml的水溶性泛影葡萄胺;为充盈患者的乙状结肠和直肠,需经患者的肛门将150-300ml的含碘1%的溶液灌注至体内。同时,将阴道塞常规性的放置入患者的体内,在保证膀胱内储有适量的尿液的情况下进行检查。检查时,要求患者取仰卧体位,对患者进行参数为120kV,90mA,扫描层厚为30-50mm,螺旋间距为45-58mm的由趾骨联合到髂翼的螺旋多层式的扫描。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计量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测,以P<005表示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在对我院的收治的盆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中发现,CT检查时患者的良性肿瘤患者为39例,所占比例为5270%,而恶性肿瘤患者为29例,所占比例为3919%;而病理检查患者的良性肿瘤患者为43例,所占比例为5811%,恶性肿瘤患者为31例,所占比例为4189%;可知,在CT检查中良性肿瘤患者的检出率为9070%(39/43),而恶性肿瘤患者的就检出率为9355%(29/31),总肿瘤患者检出率为9189%,CT的肿瘤总检出率与病理结果相比,X2=62535,P>005。
3 讨 论
女性盆腔内肿块是妇科的常见性和多发性的疾病,所引发的疾病种类繁多,其中妇科盆腔内肿瘤是盆腔肿块发展的最终结果[2-3]。常见的盆腔内肿瘤包括癌样病变、内生殖器官肿瘤、泌尿系统肿瘤以及肠道肿瘤等。一直以来,B超作为肿块诊断的重要手段对于妇科盆腔肿瘤的诊断发挥的巨大的作用,但是该技术仅对部分肿块具有高效的准确率,而对于复杂的肿块与组织关系以及肿块的转移方向等无法给出准确的定位结果,且对于体积稍大的肿瘤无法采集到完成的影像,给盆腔肿瘤的诊断带来了一定的阻碍[4]。自从1971年CT问世以来,内部解剖结构的超强显示功能很快得到了医学界的认同,并被普遍认为是技术上的一次巨大飞跃[5]。CT技术具有很多的优点,一般概括为“三无”“一好”以及“一高”,具体分别是指无痛苦、无创伤、无危险;图像质量好;以及诊断价值高。凭借上述优势,CT在临床医学中得到了充分快速的应用和普及,尤其是在肿瘤的诊断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CT扫描不仅在肿瘤诊断中显示了较高的准确性,而且肿瘤的转移、扩展的观察提供了重要判断依据和准确率保证,目前被广泛医用于包括肺部肿瘤、颈部肿瘤、血管淋巴瘤、妇科瘤以及恶性淋巴瘤等多种癌症的诊断以及后期治疗指导。在CT扫描中尤以螺旋CT的扫描速度最快,扫描皮层最薄,能够快速且直观地进行三维立体图的构建,其在保证血管内造影剂剂量时能够获得充分的显示血管内部构架的扫描图组合,可以做到在真正保证无创伤的前提下,得到快速、有效的病理图像呈现,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3月接收的妇科盆腔肿瘤患者74例,对比患者的CT检查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发现患者的CT检查肿瘤检出总准确率为9189%,与病理结果相比(X2=62535,P>005),无显著性差异,即CT检查诊断的患者的肿瘤检出率与病理结果相符,CT检查是值得信赖的一种具有高真确率的妇科盆腔肿瘤确诊手段,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潘俊海,李建文,龙新洲妇科盆腔肿瘤的CT诊断(附88例分析)宁夏医学院学报,2000,22(5):371-372
[2] 阳升亮CT在妇科盆腔肿块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中外医学 影像与检查,2011,7:174-175
[3] 杨殿香,任小芳64例妇科盆腔肿块CT诊断结果分析与研究,2011,32(36):7811
[4] 孙进祥CT在妇科盆腔肿块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影像检验 医学导刊,2008,5:91
妇科急腹症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4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妇科急腹症共160例, 年龄15~58岁;病因构成:内出血性疾病95例, 其中异位妊娠75例, 黄体破裂20例;感染性疾病45例, 其中急性盆腔炎40例, 出血性输卵管炎5例;肿瘤并发症20例, 其中卵巢囊肿蒂扭转16例, 肿瘤破裂4例。
1.2 临床症状
均表现为下腹部疼痛, 130例不同程度脉搏快速、血压下降、休克等的低血容量表现, 伴有恶心、呕吐、肛门坠胀等72例, 伴有发热47例, 白带增多或脓性白带36例。表现急性痛苦病容, 有不同程度的下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
1.3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异位妊娠、黄体破裂患者血常规均显示不同程度的贫血;急性盆腔炎患者白细胞明显升高。B超检查:异位妊娠患者宫腔内无孕囊, 患侧附件区可观察到回声不均的不规则包块, 边界不清, 腹腔内可见不同程度的液性暗区;黄体破裂患者均发现卵巢增大, 外形不规则;出血性输卵管炎显示输卵管增粗, 有液性暗区;急性盆腔炎者可见附件区不规则包块;卵巢囊肿蒂扭转者均显示患侧附件包块。
1.4 治疗及效果
内出血性和肿瘤并发症性手术治疗114例, 感染性疾病及部分异位妊娠保守治疗者46例, 全部患者均获痊愈出院, 平均住院时间8d。
2 讨论
妇科急腹症是指以急性腹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妇科疾病, 为妇女常见症状, 笔者通过对160例妇科急腹症患者的分析, 其中出血性疾病占第一位, 感染性疾病占第二位, 盆腔肿瘤占第三位, 各病种具有的临床特点可供鉴别。
2.1 异位妊娠
异位妊娠是妇科最常见且危及生命的急腹症之一, 发生率约为1/100, 是孕产妇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本组共75例, 占妇科急腹症的46.9%。临床出现急性腹痛时多已发生破裂或流产;根据停经、腹痛、阴道流血的临床特点, 妇检宫颈着色、举痛明显, 出血多时子宫有漂浮感, 再结合血或尿HCG、B超检查、后穹窿 (或腹腔) 穿刺暗红色不凝血, 多能及时明确诊断, 本组70例术前诊断明确。值得注意的是, 由于病史采集不全, 对带节育器、绝育手术后、口服避孕药发生异位妊娠的认识不足, 辅助检查的不确定可延误诊断, 本组5例延误诊断, 应提高警惕。
2.2 黄体破裂20例
表现为突发性一侧下腹疼痛, 症状与异位妊娠破裂相似, 易误诊为宫外孕, 常发生在排卵功能正常的年轻女性, 在2次月经的中期, 有腹部被撞击、受压或性生活等病史, 疼痛的部位在下腹部内侧, 出血较少, 一般不出现晕厥、休克, B超检查可发现黄体囊肿的囊性包块和囊肿周围的血凝块形成的囊实性包块, HCG检查阴性常可与其他疾病鉴别, 本文病例均于术前诊断, 术后病理确诊。
2.3 盆腔炎40例
发病年龄19~59岁, 均有发热、腹痛和白带增多, 其中12例有近期宫腔手术史或不洁性生活史, 呈逐渐出现的持续性下腹痛、增多的脓性白带和发热表现。腹部检查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妇科检查阴道有灼热感, 有大量白带或脓带, 子宫及宫旁压痛、后穹窿穿刺可抽出脓性液, 白带检查出病原体, 查血白细胞计数升高。
2.4 出血性输卵管炎5例
症状及体征与异位妊娠和卵巢破裂极为相似, 因而易误诊, 但具有发病前多数有宫腔操作史, 无确切停经史;发病急但病情发展相对缓慢, 内出血多为炎性渗血, 后穹窿穿刺液色鲜红, 稀薄呈血水样, 涂片镜检有白细胞;多数伴不同程度的发热、血白细胞升高、血红蛋白下降不明显特点。
2.5 卵巢囊肿蒂扭转16例
其中12例患者突然改变体位或向同一方向连续转动时发生的一侧下腹部疼痛, 且逐渐加剧, 伴恶心、呕吐, 甚至休克, 妇科检查扪及附件区肿物表面光滑、张力较大, 压痛以瘤蒂部最明显, 并有肌紧张。
2.6 卵巢肿瘤破裂2例, 自发性破裂2例
由于外力作用 (腹部受压、妇科检查) 所致, 原有盆腔包块再次检查时肿块缩小或消失, 近年来妇科普查和B超的广泛开展应用, 使卵巢肿瘤的诊断并不困难, 本文4例术前已确诊, 均在观察随访过程中发生变化, 提示及时治疗, 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浅议经腹B超检查诊断妇科急腹症 第5篇
(新疆农十二师三坪农场医院新疆)【摘要】目的 探讨经腹B超检查诊断妇科急腹症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妇科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B超经腹进行检查诊断,总结B超诊断准确率。结果 50例急腹症患者中,B超正确诊断48例,诊断正确率94.55%,其中宫外孕、黄体囊肿破裂、卵巢囊肿蒂扭转、急性盆腔炎症包块B超准确诊断分别为26例(98.25%)、14例(82.76%)、6例(84.62%)和4例(81.82%)。结论 结合临床表现,经腹B超检查诊断妇科急腹症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是一种可靠的辅助检查方法。【关键词】经腹;B超;妇科;急腹症【中国分类号】R65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443-01 探讨经腹B超检查诊断妇科急腹症的临床意义。分析多例妇科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B超经腹进行检查诊断,总结B超诊断准确率。结合临床表现,经腹B超检查诊断妇科急腹症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是一种可靠的辅助检查方法。急腹症是女性常见妇科疾病,临床表现急重,病情变化快,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和危险。B超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措施,结合临床表现,能够较好地诊断妇科急腹症病因,包括经腹B超检查、经阴道、直肠B超检查、介入性超声检查等方式。我科采用经腹B超检查,诊断妇科急腹症具有很高的准确率。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B超室经腹诊断的50例妇科急腹症患者,年龄16~60岁,平均(43.6±8.7)岁,临床表现主要是下腹部剧烈疼痛,伴或不伴阴道流血,白带增多或脓性白带等。1.2 检查方法采用B超经腹进行检查,患者膀胱适度充盈,取仰卧位,频率为3.5MHz,行横、纵、扇形下腹部检查,观察子宫、卵巢、输卵管、盆、腹腔等情况,了解包块大小、形态、部位、边界、回声特点及盆腹腔积液情况。若有积液,及时予以穿刺抽液,明确液体性质,结合B超检查,做出准确诊断。2 结果2.1 经腹B超诊断准确率:50例急腹症患者中,B超正确诊断48例,诊断正确率94.55%,其中宫外孕、黄体囊肿破裂、卵巢囊肿蒂扭转、急性盆腔炎症包块B超准确诊断分别为26例(98.25%)、14例(82.76%)、6例(84.62%)和4例(81.82%)。2.2 宫外孕B超特点:①输卵管妊娠:子宫饱满或增大,宫腔内无胚囊,患侧附件可见混合性包块,形态规则或不规则,甚至包块内可见胚囊样结构,如胚芽及胎心搏动。②宫角妊娠:胚囊位于子宫腔的宫角部,肌层包绕胚囊,胚囊内侧突向宫腔并与子宫内膜相通,子宫形态规则。③卵巢妊娠:宫腔内无胚囊,卵巢内部或表面见胚囊样结构,典型者胚囊内见卵黄囊、胚芽及胎心。④残角子宫妊娠:受精卵着床在子宫残角内,超声检查可见一个相对小于停经月份的单角子宫,宫腔内有蜕膜回声或假孕囊回声,对侧可见妊娠囊和胚胎回声,妊娠囊周围显示较厚的肌层组织。⑤腹腔妊娠:宫腔内无胚囊,腹腔内见胚囊与子宫分离,周围无较厚肌层组织。2.3 黄体囊肿破裂B超特点:黄体囊肿边界模糊,呈花边状或皱缩状,囊壁凹陷、不连续,破裂处囊内无回声与囊周无回声相通,囊腔内壁可有不规则突起。原囊肿影像消失,出现盆腔积液。2.4 卵巢囊肿蒂扭转B超特点:良性卵巢瘤B超显示为液性暗区,包膜光环清楚,后壁反射增强;多房者在液性暗区内见薄而规则的间隔;若为实性瘤则瘤区回声规则且均匀。恶性肿瘤多为混合性或实性,超声显示瘤区回声杂乱,边界不规则,包膜光环模糊,轮廓不清,间隔增厚,并有结节样实性暗区突入囊腔,常伴腹水。超声对良恶性卵巢瘤诊断率达90%以上。2.5 急性盆腔炎症B超特点:盆腔区可见液性暗区,多见于子宫直肠凹陷处,回声紊乱,多为混合性包块,也可见囊性包块。附件炎症包块形态不规则或呈纺锤形、球形,可与子宫粘连,子宫大小可正常或增大,亦可见宫腔内积液。子宫和炎症包块血供丰富,静脉扩张,彩色丰富,动脉阻力降低。3 讨论妇科急腹症的病因较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①出血:a.外出血:外伤性阴道出血,多有外伤史,如由高处跌下,局部被踢打等;阴道流血新鲜,检查可见局部有伤口或血肿。经血多为暗红色带粘液。与妊娠有关的阴道流血见于各种流产、葡萄胎、绒癌和宫外孕等。非妊娠性阴道流血见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或宫颈的良性或恶性肿瘤。b.内出血:异位妊娠输卵管破裂或流产、黄体破裂等。②感染:由于人工流产、IUD、子宫输卵管通液术、性传播疾病等所致感染而引起的盆腔炎症。③肿瘤并发症:多为卵巢肿瘤蒂扭转、肿瘤破裂等。④其他相关因素:如急性阑尾炎、肠梗阻、急性尿路感染、结石等。随着医学发展和医疗设备的不断升级,B超显像越来越清晰、准确,为妇科急腹症的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经腹部B超检查是最基础和全面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诊断一般体内占位性病变,较清楚检查病变情况与周围各脏器关系,影像特点具有特异性、敏感性和较高的准确率,是妇科急腹症常见检查方法。妇科急腹症行经腹B超检查,能够明确了解子宫的大小、内部回声情况,附件区有无包块、包块的性质、包块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包块与月经周期的关系、盆腔及腹腔积液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参考。本文观察50例妇科急腹症患者,B超正确诊断率94.55%,其中宫外孕、黄体囊肿破裂、卵巢囊肿蒂扭转、急性盆腔炎症包块B超准确诊断率分别为98.25%、82.76%、84.62%和81.82%,说明经腹B超诊断妇科急腹症具有很高的诊断准确率。本研究中有2例患者的B超诊断错误,原因主要是同一病变可有不同的超声表现,分析图像时没有充分结合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主诉了解欠详细,操作时未明确病变部位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综上所述,经腹B超检查诊断妇科急腹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但检查过程操作应细心,了解病史要准确、详细。参考文献[1]刘静亚 经腹B超检查诊斷妇科急腹症的分析[J] 当代医学,2011,12(34):93-94[2]赖绮玲,陈科.超声在妇科急症中的诊断价值[J].当代医学,2009,15(25):86-87.[3]周毓青,林金芳.超声检查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3):172-174[4]尹春元,杨晖,何胜英.妇科急腹症的超声诊断临床79例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16):46.
超声用于妇科急腹症诊断的分析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了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 在我院接受诊治的80例急腹症患者资料, 对其临床诊断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80例的年龄范围20~70岁, 平均年龄 (46±1.7) 岁, 主要症状表现为腹痛、腹胀、阴道出血、异常发热;附带症状恶心、呕吐等, 症状持续时间1~3个月。
1.2 方法
1.2.1 超声检查
考虑到超声检查在临床应用中的普及性, 本次选用了相对先进的西门子彩色超声仪为检查仪器。80例异常症状者均采用西门子SC2000彩色超声仪进一步诊断, 对急腹症情况详细地记录与分析, 判断超声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急腹症者使用超声检查的两种方式: (1) 经腹。此方法必须保证患者膀胱比较充盈, 遇到突发情况需及时地注入生理盐水, 用导尿管输入, 生理盐水量控制在400~450m L为最佳[1]。 (2) 经引导。此方法需注意探头与宫颈外口相互紧贴, 为了提高超声图像的清晰度, 实际操作中可适当地调整探头位置。
1.2.2 治疗评估
基于SC2000彩色超声仪诊断下, 为患者拟定针对性的急腹症治疗方案, 经2个月回访调查, 判断患者治疗后症状的恢复情况, 以及是否有症状复发问题。疗效评估: (1) 治愈:腹痛、腹胀、阴道出血等症状完全消失; (2) 显效:仅少数患者腹部感觉异常, 恶心、呕吐等症状基本消失; (3) 无效:急腹症者与治疗前的症状一致, 病情无变化。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本次80例中确诊77例, 诊断合格率达96%以上, 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指导。77例确诊者, 具体情况如表1。
从表1可知, 超声诊断应用于妇科急腹症检查, 在卵巢黄体破裂、卵巢肿瘤蒂扭转、急性盆腔炎等方面的诊断率达100%, 而异位妊娠、不全流产等因症状复杂, 分别有2例、1例误诊, 经后期调整后未影响临床治疗。总体来说, 超声检查诊断的合格率超过96%, 达到了预期的诊断效果。
2.2 治疗效果
按照上述标准进行统计, 77例急腹症者治疗方案中, 治愈48例, 占62.3%;显效28例, 占36.4%;无效1例, 占1.3%。基于西门子SC2000彩色超声仪诊断结果下, 总治疗有效率超过98%, 肯定了超市检查对急腹症治疗的指导意义。
3 讨论
医学检查是判断疾病症状发展的重要方式, 通过检查可以掌握患者在某个时间段内的病理学变化, 且为临床拟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超声用于妇科急腹症诊断具有多方面的诊断优势。
3.1 异位妊娠破裂
多有停经或阴道不规则出血史, 患者突然发作下腹部持续性剧痛, 下腹压痛、肌紧张及反跳痛, 肠鸣减少, 为血液刺激腹膜所致。患者常有心律加快, 血压下降等失血性休克表现[2]。
3.2 卵巢黄体破裂
婚育龄期妇女多见, 常在月经后18~20d发生剧烈下腹疼痛, 伴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因失血量少, 常无急性失血征象。
3.3 急性附件炎及盆腔炎
患者多有性生活史, 腹痛位于下腹部, 伴有白带增多及全身感染症状, 少有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消化道症状。体格检查左侧或右侧下腹部压痛, 肛门指检髂窝触痛, 但腹膜刺激征较轻, 极少向中、上腹扩散[3]。
3.4 卵巢肿瘤
卵巢肿瘤破裂或扭转时可致突然急性左或右下腹疼痛, 可伴恶心、呕吐。体格检查下腹可扪及触痛包块, 并有腹膜刺激征。右侧者易与急性阑尾炎或阑尾炎脓肿相混淆, 超声波有助于鉴别诊断。
4 结论
急腹症是临床诊治比较困难的疾病之一, 因此病种具有发病快、病变急、症状多等特点, 若不及时处理则会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本次西门子SC2000彩色超声仪进行妇科急腹症诊断, 不仅总合格率达到预期标准, 且超声检查下治疗的有效率也十分理想, 说明了超市检查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 分析超声检查应用于妇科急腹症的诊断价值, 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了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 在我院接受诊治的80例急腹症患者资料, 对其临床诊断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异常症状者均采用西门子SC2000彩色超声诊断仪进一步诊断, 对急腹症情况详细地记录与分析, 判断超声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本次80例中确诊77例, 诊断合格率达96%以上, 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指导。结论 超声应用于妇科急腹症的诊断价值较高, 临床应积极推广使用。
关键词:超声检查,妇科,急腹症,诊治
参考文献
[1]刘祝平.探讨超声检查在妇科急腹症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24 (6) :10-12.
[2]李灿霞, 李丽.高频彩超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6, 17 (4) :19-21.
妇科诊断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 我院收治的经彩色多普勒拟诊断为先天性子宫畸形34例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22~64岁, 平均年龄 (35.47±10.65) 岁。34例患者均全部经过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检查加以确诊。
1.2 方法
使用的机器号是:飞利浦HD11XE。三维容积的探头频率选择3.5~5.0 MHz。首先采用二维超声全面扫描子宫的情况, 观察子宫的内膜形态与子宫的外形, 对患者的子宫畸形情况加以诊断。然后采用三维容积探头进行容积的扫描, 显示了子宫长轴的切面, 容积框的大小能够包括宫颈及宫体的全长, 将探头进行定位, 进行三维扫描, 扫描角度60°。利用系统处理系统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做出精确诊断。
1.3 诊断标准
1.3.1 子宫的正常声像图
纵断面前倾或平位子宫一般呈倒梨形, 子宫体为实质结构, 轮廓光滑清晰, 内部呈均匀的中等强度回声。宫腔呈线状强回声, 其周围有低回声的内膜围绕。宫颈回声较宫体稍强, 且致密, 常可见带状的颈管强回声。横断面子宫近宫底角部呈三角形, 体部则呈椭圆形。其中心部位宫腔内膜线呈强回声。后倾后屈子宫纵断面时其形态呈球形, 且多呈低回声, 子宫内膜线回声常难以完整显示。临床超声探测成年妇女正常子宫的参考值纵径5.5~7.5cm, 前后径3.0~4.0cm, 横径4.5~5.5cm, 子宫颈长2.5~3.2cm[4]。
1.3.2 诊断标准
子宫畸形分类与声像图表现诊断标准。先天性无子宫:无子宫显示, 双侧卵巢形态正常。始基子宫:子宫极小, 无内膜回声, 无法分清子宫体或子宫颈。幼稚子宫:子宫各径线明显小于正常值, 子宫颈与子宫体等长或稍长。单角单颈子宫:子宫常偏一侧, 宫腔为非三角形, 对侧附件缺如。双角单颈子宫:宫底增宽, 中央有明显切迹, 左右双角把宫底部官腔分左右两个, 一个宫体, 一个子宫颈。双角双颈子宫:宫底增宽, 中央有明显切迹, 左右双角把宫底部宫腔分左右两个, 并向下延续成两个子宫体, 两个子宫颈。双子宫:显示左右各自独立的两个子宫, 两个子宫颈。其间距远近不等, 其大小可均等或不等。弓形子宫:子宫底和体部稍宽, 宫底中线处略凸向子宫腔。完全性纵隔子宫:子宫横径增宽, 宫底中央略向外突起, 内膜回声分左右两部分, 均延续至宫底。不完全性纵隔子宫:子宫横径增宽, 宫底中央略向外突起, 内膜回声分左右两部分, 在官腔中部或下部双侧内膜回声汇合[5]。混合畸形: (1) 子宫畸形常合并卵巢或阴道畸形, 如先天性无子宫常合并先天性无阴道, 双子宫或双角双颈子宫常合并阴道纵隔等。 (2) 任何一种子宫畸形均可能合并泌尿系统畸形, 如单侧性骨盆肾、单侧肾发育不全、重复肾、双输尿管、输尿管狭窄或先天性巨输尿管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诊断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检验标准采用P<0.05。
2 结果
在确诊的34例患者中采用二维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67.65%, 采用三维超声的诊断率为100%, 显著高于二维超声, 均有统计学差异 (χ2=13.12, P<0.05) , 具体见表1。
3 讨论
超声检查是向人体内部发射超声波, 并接收其回声信号所显示的波形、图像及信号音来进行疾病诊断的一种检查方法[6]。妇产科常用的超声检查主要有B型超声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无痛、无创伤, 对胎儿基本安全, 诊断较准确、迅速, 可以重复检查, 随访观察方便, 已成为妇产科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三维超声波扫描技术利用三维超声分析手段, 对盆腔脏器结构及可能的病变组织进行三维重建, 可以较清晰显示组织结构或病变的立体结构, 呈现二维超声难以达到的立体逼真的图像, 有助于盆腔脏器疾患的诊断, 特别是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三维超声成像均需通过原始二维图像的采集、图像处理、三维图像的重建显示基本步骤来完成[7]。原始图像的采集是指应用各种方法同绕感兴趣区域进行不同水平、不同部位、不同角度的二维超声扫查, 以获得感兴趣区域全面、规律、稳定的多个断面图像。图像数据处理是指上述原始断面图像输入计算机后进行脱机数字处理, 并对图像的空间间隔进行像素插补的处理过程, 在三维重建时需通过手动/自动勾边将感兴趣区结构通过A/D转换使信息数字化, 传给图像处理系统, 后者按规定的空间顺序排列组合插补形成感兴趣区的立体数据库, 这些立体数据库可提供从不同角度方位观察不同水平感兴趣的图像信息。三维超声显示则根据需要调用上述一定的数据库后采用不同的三维湿像技术将其还原为兴趣区的立体图像, 并利用各种物理方法进一步增强图像的实体感[8]。
子宫畸形的女性由于这些人卵巢功能低下, 因而导致她们月经不调[9]。由于畸形的子宫形态导致子宫的容积出现异常, 因而她们的子宫不利于孕卵着床、植入和胚胎发育;由于她们子宫内膜发育不良及并存着的卵巢功能低下, 因而她们会出现无排卵及性激素分泌不足, 所以她们的子宫无法受精, 更没有孕卵着床;由于她们子宫肌层发育不良, 因而她们的子宫不能使孕卵和胚胎发育, 从而导致早期妊娠流产[10]。因此, 凡子宫畸形的女性, 均能造成生育功能障碍, 子宫畸形一般都采用手术矫正治疗, 如宫颈子宫纵隔切开或分离术、子宫纵隔切除成形术、残角子宫切除术、阴道纵隔切除成形术等。
彩超对子宫畸形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采用二维超声诊断的方法,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 三维超声的应用越发广泛, 本临床研究采用了二维与三维超声的诊断方法对子宫畸形患者进行的对比分析, 在确诊的34例患者中采用二维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67.65%, 采用三维超声的诊断率为100%, 显著高于二维超声, 均有统计学差异 (χ2=13.12, P<0.05) , 由此可见, 三维超声成像提供各种子宫发育异常的准确信息, 是快捷诊断子宫畸形的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显像技术在先天性子宫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4例子宫畸形患者, 行三维超声多平面成像, 与二维超声检查做比较, 并与宫、腹腔镜检查及手术最终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三维超声对先天性子宫畸形的诊断优于二维超声, 诊断准确率为100%, 尤其是特殊类型子宫畸形的诊断。三维超声显像技术能快速检出最佳冠状切面。显示宫腔形态及官底外形的同时, 可进行量化诊断。结论 三维超声成像提供各种子宫发育异常的准确信息, 是快捷诊断子宫畸形的方法。
关键词:三维超声,断层显像技术,先天性子宫畸形,妇科彩超
参考文献
[1]杨文涛, 郭玲, 郭社珂.实时动态三维彩超诊断子宫畸形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2) :212-214.
[2]雷琳.三维超声TUI成像诊断先天性子宫畸形[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2012, 31 (1) :11-12.
[3]陈华娟, 陈清华, 黄春荣.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先天性子宫畸形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 2013, 1 (5) :110-112.
[4]王锦回, 闫芳, 于子芳, 等.经阴道实时三维超声VCI-C成像对先天性子宫畸形的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0, 26 (4) :370-372.
[5]吴钟瑜.新编实用妇产科超声学[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公司, 2007:242-247.
[6]黄丽卿, 卢菁菁.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子宫畸形[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8, 24 (10) :1638-1640.
[7]王世军, Mandaklni OU, 蒋励, 等.女性生殖管道发育异常225例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8, 43 (7) :493-496.
[8]许健.三维超声在先天性子宫畸形诊断中的价值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1, 3l (5) :402-403.
[9]胡顺琴, 孙彤.三维超声诊断先天性子宫畸形的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9, 11 (7) :453-455.
妇科急腹症超声诊断的临床分析 第8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妇科急腹症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临床病理确诊为妇科急腹症,同时将严重肝、肾、心功能不全者逐一排除[2]。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8.6±3.1)岁;病程0.5 h~3天,平均病程(1.8±0.3)天。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发热及腹痛等症状;经临床病理检查显示:异位妊娠42例、宫内孕滞流产10例、急性阑尾炎24例、急性盆腔炎28例、急性肠梗阻14例、处女膜闭锁6例。
1.2方法
本次入选的124例妇科急腹症患者均行超声诊断,所选超声诊断仪的型号为美国GEV7型,将其腹部探头频率为2~5 MHz,腔内探头频率为5~9 MHz,将扫描角度控制在120°,并采取AACSON128XP/10进行辅助扫查。检查方法为:(1)基于腹部超声诊断前,需使受检者膀胱保持充盈状态,可经饮水憋尿实现;如果采取上述措施受检者膀胱难以充盈,可注射低于750 m L的生理盐水。(2)在检查过程中,尽量让受检者维持仰卧位,腹部探头频率为5 MHz,并采取腹部扫查措施。观察受检者子宫内情况,大小、是否有假孕囊以及卵巢中有无盆腔积液及包块积液等。(3)腹部超声扫查后,指导受检者将膀胱排尽,并取膀胱截石位,将耦合剂均匀涂抹的避孕套将阴道探头套住,进而缓慢向受检者阴道探入,然后对受检者子宫内情况进行严密观察,看是否存在盆腔积液及子宫直肠是否存在凹陷等。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入选的124例妇科急腹症患者行超声诊断后,结果显示:异位妊娠40例(95.24%)、宫内孕滞流产9例(90.00%)、急性阑尾炎23例(95.83%)、急性盆腔炎27(96.43%)、急性肠梗阻13例(92.86%)、处女膜闭锁6例(100.00%);以临床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妇科急腹症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5.16%;病理检查与妇科超声诊断检出的各病变组织所占比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病理检查比较,*P>0.05
3讨论
妇科急腹症是临床妇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指的是腹腔内、盆腔以及腹膜后组织等产生的急剧病理改变,进一步引发的以腹部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急症。妇科急腹症患者所表现出来的腹部疼痛也有所差异,可分为轻度、中度以及重度腹部疼痛[3]。为了该类患者的身心健康着想,采取及时有效的诊疗措施非常关键。
针对妇科急腹症患者,本次重点提到超声诊断,该诊断方法能够对患者的子宫内部情况详细了解,包括子宫大小、内部回声状况以及有无盆腔积液及附件肿块等。整体来说,针对妇科急腹症患者行超声诊断具有无创、全程动态观观察、误诊率低、漏诊率低等优势。有学者[4]经研究表明:对于疑似妇科急腹症患者,行超声诊断效果显著;能够探查受检者子宫内部情况,然后为进一步的诊疗工作提供有效依据;此次得出了与该学者相一致的研究成果。本人认为,虽然妇科超声诊断符合率高,但难免会出现少数误诊及漏诊情况,如在宫外孕包块小、显示不清晰的情况,便容易引发误诊及漏诊,为此便有必要结合临床病理检查结果,或行反复超声检查措施,以此使误诊及漏诊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
本次研究124例妇科急腹症患者均采取超声诊断后,结果显示:异位妊娠40例(95.24%)、宫内孕滞流产9例(90.00%)、急性阑尾炎23例(95.83%)、急性盆腔炎27(96.43%)、急性肠梗阻13例(92.86%)、处女膜闭锁6例(100.00%);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妇科急腹症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5.16%;病理检查与妇科超声诊断检出的各病变组织所占比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妇科急腹症行超声诊断具有显著价值作用,能够清楚观察各病变组织情况,诊断符合率高,可为进一步的临床诊疗提供有效凭据,值得在临床诊断中应用。
参考文献
[1]杨锦.妇科急腹症的超声诊断临床1 2 0例分析[J].首都医药,2014,04(18):28.
[2]蓝军.妇科急腹症的超声诊断122例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0):1310-1311.
[3]张慧.妇科急腹症的超声诊断临床79例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05(31):50-51.
分析妇科盆腔炎临床诊断及其治疗 第9篇
本研究着重探讨分析妇科盆腔炎临床诊断及其治疗, 将在我院接受妇科盆腔炎治疗的6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 其中33例实验组盆腔炎患者在接受左氧氟沙星等药物治疗之后在治疗疗效上取得了比较积极的结果, 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盆腔炎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我院的入院编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33例。实验组中包括急性病患者16例和慢性病患者17例, 患者年龄21~52岁, 病程0.5~5年;对照组中包括急性病患者15例和慢性病患者18例, 患者年龄20~53岁, 病程0.4~5年, 实验组采用左氧氟沙星等药物进行治疗, 而对照组患者则实施一般的常规治疗。所有患者均是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医院相关部门进行了严格的审核和批准。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诊断
首先, 详细询问患者身体疼痛位置、出现疼痛的时间以及疼痛史等基本信息, 在准确掌握患者这些基本信息的基础上结合临床体征进行诊断。其次, 当患者出现持续高热、下腹部坠痛感强烈、头痛以及打寒战等临床症状时给予患者盆腔检查, 若发现患者阴道内存在一定量的脓性分泌物并且穹窿位置具有较为强烈的触痛感, 同时在子宫、子宫附件等位置也出现反跳痛感或者压痛感, 就可以判断患者为急性盆腔炎[2]。再次, 当患者出现腰骶酸痛、下腹部疼痛坠胀等现象时, 检查患者盆腔, 若发现脓性的分泌物且出现细菌感染, 则可以诊断为慢性病例。
1.2.2 治疗
对照组患者实施氧氟沙星等药物治疗, 具体为:0.2 g氧氟沙星加入100 m L氯化钠注射液之中进行稀释, 静脉注射, 2次/d, 持续1个月。而实验组患者实施左氧氟沙星治疗, 具体为:0.2 g左氧氟沙星加入100 m L氯化钠注射液之中进行稀释, 对患者实施静脉滴注, 2次/d, 持续治疗1个月。
1.3 评价指标
痊愈:患者接受治疗之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检查表明恢复正常状态;好转: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 临床症状基本得到缓解, 恢复较好但还未至正常状态;无效:患者接受治疗之后临床症状没有任何变化。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 (%) 表示, 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两个小组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 发现实验组33例患者在治愈率 (48.5%) 和总有效率 (93.9%) 上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 两个小组的治疗疗效相关数据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作为妇科常见的一种疾病, 盆腔炎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产生着十分严重的影响, 在该病症的诊断环节一般没有特别复杂的情况出现, 诊断困难性较小。但是由于该病症常常会出现反复发作, 也常出现迁延不愈的现象, 治疗较为麻烦[3]。对患者进行及时的诊断并实施恰当的治疗对患者十分重要和关键。在对盆腔炎患者实施治疗时应该嘱咐患者多食高蛋白的营养性食物, 并且要注意补充水液。对于不同身体状况的患者实施不同剂量的药物治疗, 重视治疗的彻底性, 避免病情出现反复。
本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 经过治疗观察, 发现采用以左氧氟沙星为主要药物进行治疗的33例实验组盆腔炎患者在治愈率 (48.5%) 和总有效率 (93.9%) 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 (36.4%) 和总有效率 (75.8%) , 实验组患者的康复情况也明显好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应该依据妇科盆腔炎的临床表现以及妇科检查进行及时明确的诊断, 在分析诊断结论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的实际采用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往往能够收到良好的治疗疗效。而在对妇科盆腔炎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能够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分析妇科盆腔炎临床诊断及其治疗。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盆腔炎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我院的入院编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33例。对所有患者实施全方位诊断, 对实验组采用左氧氟沙星等药物进行治疗, 对照组则采用氧氟沙星进行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 实验组在经过左氧氟沙星治疗后治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48.5%、93.9%, 而对照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6.4%、75.8%, 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 两个研究小组患者的治疗相关数据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妇科盆腔炎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应该实施必要的辅助检查、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等诊断措施, 并给予患者左氧氟沙星等药物治疗, 帮助患者提高治疗疗效, 早日恢复健康。
关键词:妇科,盆腔炎,临床诊断,疗效
参考文献
[1]庞淑芹.妇科盆腔炎患者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2015, 12 (11) :28-30.
[2]叶玉素.妇科盆腔炎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 2013, 13 (09) :104-106.
妇科包块合并高血脂的诊断与对策 第10篇
【关键词】 妇科附件包块;保守治疗;乳癖舒胶囊
妇科附件包块是指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包块症的现象,它包括子宫包块、附件包块、盆腔结缔组织包块及盆腔腹膜包块等。子宫附件包块会引起月经失调,卵巢的表面包块症也会引起内分泌失调造成月经紊乱病变。因此我们选用乳癖舒胶囊合用炎热清片保守治疗妇科附件包块收到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妇科附件包块的诊断
1.1 盆腔检查,包括麻醉下的直肠指检,在发现附件包块方面能力有限。尤其是对体重指数超过30的妇女。
1.2 超声阴道被作为检查附件包块的最常见的影像学手段,主要对包块的大小和性质(囊性,实性或混合性),单侧或者双侧,有无分隔形成,囊内壁有无结节,有无乳头状赘生物和盆腔有无腹水进行描述。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测定包块周围的血流情况,可提高二维灰度超声的特异性。在评估盆腔包块的作用仍具有争议主要因为有关于此的报道中良恶性包块的血流测定值如阻力指数,搏动指数,最大收缩期血流速度有一定的重叠。
血清CA125在80%的卵巢上皮癌患者中升高,但仅仅在50%的Ⅰ期患者诊断时有表现。β-HCG,LDH和AFP水平可能在某些特定的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升高,抑制素A和B是卵巢颗粒细胞瘤的标志物。
2 治疗用药
2.1 乳癖舒胶囊(西安千禾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粒,一日3次。二十天为一疗程。可连续服用2-3个疗程。
2.2 炎热清片(陕西大唐制药有限公司):成人每次三片,每日三次。二十天为一疗程。可连续服用2-3个疗程。
3 护 理
3.1 保持个人卫生,避免受风寒,不宜过度劳累。
3.2 应清淡食物为主,多食有营养的食物,忌烟酒及食生、冷和刺激性的食物。
3.3 避免经期性生活,月经期忌房事,以免感染。
3.4 多饮白开水和稀粥。
3.5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妇科检查,尤其是经期。以免扩大感染,引起包块炎症扩散。
3.6 要加强营养。
4 讨 论
4.1 乳腺小叶增生是乳腺增生性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非肿瘤、非炎症性的增生性病变,均占乳房疾病中的70%左右,可发生于青春期以后的任何年龄的妇女。引起乳腺小叶增生的原因很多,但主要与内分泌失调或精神情志有密切关系。育龄期妇女的乳腺受卵巢内分泌所控制,一旦卵巢功能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情绪不稳定,心情不舒,过度劳累,性生活不和谐,生活环境变迁,或者过食含有激素的滋补品和长期使用含有激素成分的化妆品等等,均可影响人体内雌孕激素分泌的比例失调或分泌节律紊乱而引起乳腺组织增生。
4.2 乳癖舒胶囊 乳癖舒胶囊药物成份为瓜蒌皮450g,蒲公英450g,丹参225g,赤芍225g,土贝母150g,柴胡等中草药。具有软坚散结,活血消痈,消热解毒的功效。适应于舒肝解郁,活血解毒,软坚散结。用于肝气郁结,毒瘀互阻所致的乳腺增生,乳腺炎等病,证见舌质红或暗红、边有瘀斑、瘀点,舌苔腻或黄腻,脉沉弦或细涩,或脉滑或弦滑等。由于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痰浊内生,阻闭乳络是导致乳腺增生关键所在,故治疗上乳癖舒胶囊选用具有较强疏肝解郁作用的瓜蒌皮作为君药。方中丹参、赤芍、延胡索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瓜蒌皮、土贝母、蒲公英共同具有清热、化痰、散结的作用。同时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用于乳癖结块,乳痈初起;乳腺囊性增生病及乳腺炎前期,唯一以清肝利气,活血化淤实施整体施治的中成药,达到散结消块、治肌瘤的药理作用。但是需注意:孕妇禁服。同时因为少数受试者出现用药后肝功能轻度异常,虽然停药后可恢复正常,仍建议肝功能异常者慎用或合用炎热清片治疗。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合理优化组方,运用现代药提取技术,历时多年开发研究而成。为SFDA2008年度全国独家上市的新品种。该品种与颗粒剂、糖浆剂相持比,具有无糖性、携带方便、适合伴有糖尿病病情的人群服用等优点。因此用于妇科附件包块病有特殊作用。
4.3 炎热清片为解毒泻热的代表药物,成份由玄参,龙胆,石膏,柴胡,栀子,知母,黄芩,薄荷脑组成。功能主治:解表消里,清热解毒,用于呼吸道炎疾病,也可用于泌尿系感染、胆道感染。我们大量选其用于的本病治疗,取其藥理作用为:①对感染常见的病原菌和条件致病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白喉杆菌作用较(MIC0.125g/ml-0.10g/ml)。②对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均有不同程度的抵抗作用。③有抗急慢性炎症的作用。④有抗急慢性肝炎病毒的作用。⑤免疫增强作用,临床病例的有效说明了这一点。
总之,保守治疗妇科附件包块病选用乳癖舒胶囊合炎热清片治疗收效显著。具备对病人既方便又少毒副作用等更有好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Keith L;Berger GS,周苏文.宫内节育器与盆腔包块症[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1985,(03).
[2] 郎景和.生育期妇科问题,妇科包块症[J].中国临床医生,1982,(04).
[3] 李昭.宫内节育器与盆腔包块症的关系[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1982,(03).
[4] 崔明华.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汤剂保守治疗宫外孕36例临床观察[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8.
[5] 段小青.中药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9.
关于超声诊断妇科急腹症应用的探讨 第11篇
1 超声诊断在妇科急腹症应用
妇科急腹症一般可以分为异位妊娠、卵巢囊肿蒂扭转、急性盆腔炎等等, 其中尤以异位妊娠表现最急, 最重, 是妇科常见病中最容易危及患者生命的疾病。患者可能在就诊时表现为腹痛和休克, 因此要求医生必须当机立断, 作出诊治措施, 否则患者会因为失血过多而死亡。
通常来讲, 超声诊断在妇科急腹症的应用比较常见的有如下三种, 见图1:
1.1 超声诊断在宫角妊娠中的应用
宫角妊娠是指孕囊种植在子宫角部的妊娠, 属于异位妊娠中的一种。超声诊断宫角妊娠的重点一是要注意横切子宫, 观察两侧宫角是否对称, 有无一侧宫角膨大、突出;二是注意孕囊位置, 孕囊偏离宫腔, 周边包绕均匀的子宫肌壁回声, 内膜回声距宫角部包块较近;三是子宫的正中矢状切面显示完整子宫内膜回声, 而孕囊不显示, 孕囊清楚显示时, 宫内膜显示模糊。宫角妊娠破裂、流产形成的包块, 阴道超声二合诊无滑动表现, CDFI示周边血供丰富, PD检查RI为低阻力。双侧卵巢显示清晰。早期宫角妊娠临床易误为宫内早孕。有报道B超误诊1例为停经<6周, 无腹痛及阴道流血, B超见宫腔上段孕囊稍偏一侧宫角, 子宫不对称性增大不明显而误为宫内早孕。子宫角妊娠和输卵管间质部妊娠两者常易混淆, 应认真检查分析鉴别。声像图上子宫一角探及胚囊光环与宫腔相通, 外周有肌层包绕, 则为子宫角妊娠。宫腔空虚, 输卵管部位出现妊娠囊和异常回声团, 子宫前、后有液性暗区可助诊。
1.2 超声诊断在卵巢囊肿蒂扭转中的应用
卵巢囊肿蒂扭转表现为突发一侧下腹剧疼, 伴随有恶心, 呕吐, 腹膜牵引绞窄所致;伴腰疼, 可能有卵巢肿瘤的病史。超声诊断表现为囊肿扭转后引起动、张力增高、静脉供血受阻, 囊肿增大, 子宫一侧可扪及肿物, 张力大, 与子宫之间压痛明显, 盆腔内可见游离无回声区。后者是子宫内膜异位, 患者可能会表现为继发性痛经, 同时有可能进一步加重性病史。
1.3 超声诊断在急性盆腔炎中的应用
急性盆腔炎两侧下腹或下腹持续性顿痛, 逐渐加重。伴随症状:伴发烧, 体温38℃以上, 或低热;伴脓白带, 有臭味;伴局部压迫刺激症状, 前方为膀胱刺激症状, 后方为直肠刺激症状;有宫腔操作的手术史, 或经期产后不卫生。超声诊断表现为示附件区和宫旁充血, 肿块的边界表现不明显, 形态表现也不规则, 内部透声能力差, 与此同时盆腔内可见游离无回声暗区。但是后者肿瘤没有很明显的触痛, 肿块内部虽然表现为混合回声, 但是其境界较清超声通过对孕囊位置、形态、大小以及心管搏动的观察, 能够知道先兆流产, 难免流产或者不全流产, 可以为临床提供及时的数据信息, 从而能够使医生改进治疗方法, 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2 超声诊断的局限性
超声诊断虽然可以诊断出大部分急腹症的发病原因, 但是同时不可避免的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上腹部疼痛的时候能够导致腹腔胀气, 从而干扰了超声显像, 故而常常会因此而对超声诊断结果的正确性产生影响。而对胰腺炎的诊断结果还不如CT扫描准确, 而且那些老年性胰腺炎时胰腺通常由于不增大, 故而超声显像胰腺外观不会有明显的变化。黄体破裂与异位妊娠的声像图相似性比较大, 因此, 对二者的辨别需综合考虑临床病史以及其它的检查结果。
3 结束语
总之, 急腹症患者的超声检查, 能快速明确病变部位、程度、病变周围情况, 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对病危及不能搬动的患者, 还可行床旁超声检查。
摘要:超声诊断是一种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可快速明确病变部位、程度, 本文对超声诊断在妇科急腹症的几个常见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并对其局限性也进行了相关阐述。
关键词:超声诊断,妇科急腹症,局限性
参考文献
妇科诊断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