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发展简介范文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发展简介范文(精选11篇)

发展简介 第1篇

在二十世纪后半叶50年的时期内, 全球核能经历了由“探索”, “发展”, “跨越发展”, 到“高潮”, 再急剧跌落到“低谷”的五个发展阶段。

五十年代为全球核能的“探索期”。1954年, 前苏联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实验性石墨水冷堆奥布宁斯克核电站;1957年, 美国建成投入商业运行的世界第一座商用压水堆希平港核电站[1];英国和法国也在五十年代建成若干石墨气冷堆核电站。国际上把上述实验性和原型核电机组称为第一代核电机组。

六十年代全球核能进入“发展期”, 在试验性和原型核电机组基础上, 西方各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加入核能发展行列, 这一阶段的核电技术趋于成熟, 拥有核电站的国家逐年增多, 建成投运核电机组共63台, 其中17台运行至今。这些电功率在30万千瓦以上的核电机组, 在进一步证明核能发电技术可行性的同时, 使核电的经济性也得以证明;七十年代全球核能实现“跨越发展”, 特别是1973-1974年的石油危机, 将世界核电的发展推向高潮;八十年代全球核能进入“高潮期”, 建成投运的核电机组达259台, 其中223台至今运行。目前世界上商业运行的四百多座核电机组绝大部分是在这段时期建成的, 称为第二代核电机组。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 各国采取大力节约能源以及能源结构调整的措施, 世界经济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缓慢, 因而对电力需求增长不快甚至下降, 核电发展遇到重重困难。1979年美国三哩岛核电事故, 对世界核电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986年4月, 苏联又发生切尔诺贝利事故[2], 影响更为深远, 这两次大的核电事故, 使公众对核安全的疑虑难以消除, 形成了反对建核电站的一股强大势力。在这种情况下, 公众和政府对核电的安全性要求不断提高, 致使核电设计更复杂, 政府审批时间和建造周期加长, 建设成本上升。九十年代全球核能进入了缓慢发展的“低谷期”, 整个九十年代全球新投运核电机组52台。尽管如此, 全球核能工作者依然做出了大量的努力和贡献。美国电力研究院于90年代出台了“先进轻水堆用户要求”文件, 即URD文件, 用一系列定量指标来规范核电站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欧洲出台的EUR文件, 也表达了与URD文件相同或相似的看法。国际上通常把满足URD文件或EUR文件的核电机组称为第三代核电机组 (AP1000和EPR) ———这也是目前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核电机组。

2 世界各主要国家核电技术发展

2.1 美国[1]

美国开发核电已有悠久的历史, 至今美国总共建造的商业核电站有132座, 目前仍有104座正在运行, 居世界之最。

由于经济需要等方面的原因, 美国核电站绝大部分都建在人口稠密的城市附近。但是, 因为核电站建造者严格遵守核规章委员会制定的安全标准条例, 所以核电站从未出现过实际威胁附近城市居民安全的严重事故。较为特殊的是, 美国的核电发展在近20多年中基本停滞不前,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1979年、三哩岛核电站发生了严重事故。这次事故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但使政府承受巨大压力, 也使美国的核电工业遭受了沉重打击。

2.2 法国

核电是法国的动力之源。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石油危机, 促使法国选择了发展核电的道路。几十年来, 法国在建立法国核工业的同时, 在核废料处理、核安全等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经验。

法国在发展核电的初始阶段选择了从美国引进核能技术。当时法国需要一种可靠的能源, 而开发此能源必须经过检验的成熟技术。于是, 为尽量降低风险, 决定从当时的核能大国美国引进技术。法国在技术选择上始终遵循一个原则, 即寻找经得起验证、安全可靠和风险最小的技术。通过竞争, 法国最终选择了压水堆技术。现在, 核电由占法国全国电力供应的2%一跃成为80%。这样的成功取决于选择可靠的伙伴、成熟的技术和合作方式, 待建立起自己的工业体系之后, 逐渐形成独立自主的技术。

2.3 日本[1]

三哩岛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 国际社会开始远离核电站, 只有日本等少数几个国家维持了核电技术的传承。目前日本全国有35%的电力来源于核电。

日本也是一个核电事故频发的国家, 尤其是近10多年以来。专家认为, 日本核事故频发, 可能与日本核能发电方面的制度有关。日本发展核电主要以“政府主导, 企业操作”为主。但对于企业是否能保证核电生产的绝对安全、充分培训有关人员、避免工作人员疲劳过度、精心进行设备保养等, 都没有严格的监控制度。日本多家电力公司曾因隐瞒核电站事故隐患, 篡改安全检查检修记录等问题而被曝光。

3 中国核电技术发展历程

我国的反应堆技术研究始于1955年, 经过40多年的发展, 现已建立起完备的核工业体系。

1958年, 前苏联援建的研究型重水反应堆在中国原子能研究院交付使用。接着我国确立了自行研究、设计核潜艇动力堆的任务, 从而带动了一系列反应堆技术的实验研究工作。[5]

我国的核电是从70年代起步的, 80年代初, 中国政府制定了发展核电的技术路线和政策, 决定发展压水堆核电厂, 采用“以我为主, 中外合作”的方针, 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 逐步实现设计自主化和设备国产化。1983年, 国务院决定在本世纪内把主要力量集中在压水堆核电站的研究、开发和建造方面。90年代, 建成了秦山和大亚湾核电站, 两座核电站的建成, 标志着中国的核电已经起步。

“九五”期间开工的4个核电站是秦山二期、秦山三期、岭澳和田湾核电站。秦山二期是继秦山一期后, 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又一座核电站, 设计装机容量为两台60万千瓦机组, 于1996年6月开工, 2003年以前相继并网发电。秦山三期采用加拿大成熟的核电技术, 引进两台70万千万级重水堆机组。秦山三期已于1998年6月正式开工, 2003年11月前建成。岭奥核电站引进两台法国设计的100万千瓦压水堆机组, 已于1997年5月开工, 2002年建成投产。田湾核电站是中、俄合作的成果, 已于1998年12月开工。这4座核电站的开工标志着中国大陆的核电站建设已由起步阶段步入小批量建设阶段[3,4]。

进入新世纪, 国家对核工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战略调整, 到2020年, 我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突破4000万千瓦, 核电装机容量将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5%。而且经过近30年的发展建设, 我国基本具备了“中外结合, 以我为主, 发展核电”的能力。

世界首台AP1000的引进, 为我国核电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通过引进第三代AP1000核电技术并加以消化吸收, 将进一步提高我国设计、施工、装备制造水平, 加快核电技术进步的步伐。同时, 通过对AP1000的工程建设和自主化发展, 可以促进我国核电技术的自主创新, 进一步提高我国核电建设的管理水平, 尽快形成我国自主品牌的先进核电技术和综合管理能力, 提高国际竞争力。随着浙江三门、山东海阳为代表的第三代AP1000核电站的开工建设, 我国核电工业的春天已经到来。

摘要:人类和平利用核能的第一次高潮是由苏美两个大国而兴起, 但却也是因苏美两个大国的两个严重事故而衰退。人类经历了惨痛的教训, 世界核能发展经历了曲折艰难。任何国家在核电安全方面出现的哪怕一点闪失, 都可能对全球核能的复兴和发展造成重大影响甚至重大挫折本文主要绍了全球核电技术发展背景及世界几个主要核电发展大国核电技术发展史。

关键词:核电技术,核电发展,核事故

参考文献

[1]2006-2020年中国核电行业发展 (预测) 研究报告.中国产业研究院, 10~19.[1]2006-2020年中国核电行业发展 (预测) 研究报告.中国产业研究院, 10~19.

[2]2007年中国核电行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 1~5.[2]2007年中国核电行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 1~5.

[3]中国核电设备及产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前景报告.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 10~11.[3]中国核电设备及产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前景报告.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 10~11.

[4]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 (2005-2020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07年十月, 12~13.[4]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 (2005-2020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07年十月, 12~13.

企业发展过程简介 第2篇

广州市楚京贸易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注册资金500万,固定资产1000万,隶属于新江企业集团。新江企业集团有限公司1978年始创于广州,是一家出口为主,兼具国内销售、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连锁于一体的专业礼品企业集团。30年来,新江企业集团通过不断设计开发新产品,已成为节日礼品文化的传播使者。楚京公司现有员工300余人,自有厂房面积10000余平方米,仓库3000余平方米,联营参股工厂130余家。并通过了ISO9001:2008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在广州琶洲国际会展中心旁,公司拥有1000多平方米的产品展示厅,70000多种各式展品。

借助新江企业30多年的礼品开发经营经验,在过去的9年中,楚京在礼品行业持续耕耘,积极面对市场挑战,紧跟改革步伐,抓住市场机遇,大胆创新,多次实现跨越式发展,业绩斐然。楚京公司自有“礼都”礼品品牌,主营礼品品种除旅游文化产品、圣诞、春节等节日饰品外,还囊括中国2010上海世界博览会、2010广州第16届亚运会、2011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2012海阳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等世界顶级体育赛事和世界大型博览会的特许礼品。

在圣诞节日礼品行业中,楚京拥有强大的设计开发、营销策划、制造加工等优势,在国内参股、联营企业已达130多家。在国际市场上,公司与世界上70多个国家的两千名客户保持良好的业务关系,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圣诞节日礼品出口商;在国内市场上,公司与大型连锁商超沃尔玛、山姆会员店、家乐福、易初莲花、吉之岛、百佳、万佳、麦得龙、百安居、欧尚、乐购、大润发等建立了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

2003年“非典”突袭,给依靠外贸出口业务为主的楚京造成致命打击。在企业危急存亡时刻,楚京果断决定将市场由外向内转移,开拓国内市场。克服重重困难,成功与国内各大商超合作,开展“礼都”品牌的自有连锁经营,先后入驻沃尔玛、山姆会员店、家乐福、吉之岛、百佳、华润万家、麦德龙、百安居、等全国各大知名超市,开展900多家门店,并且迅速制定了统一的管理和经营模式,创造了著名的“楚京模式”,率先完成外贸企业内销国内市场的战略转型,使楚京从单一依靠出口的外贸公司转型成为对外出口+连锁内销的综合型企业,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综合实力,为楚京日后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5年,楚京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理体系认证,从此走上快速发展道路。通过自身不断加大对产品设计开发的投入,设计团队多次走访法国、意大利、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礼品市场,采集最新的理念和流行趋势,并把世界最前沿的设计文化元素带回国内,融会贯通地应用到的产品设计、开发等各个环节上,打造独具特色且富有内涵的“文化礼品”,使楚京贸易有限公司的产品真正成为传递文化价值的纽带与桥梁,形成了闻名礼品业界的“楚京模式”。此外,楚京还与合作厂商结成战略联盟关系,将国内外最新的技术和产业信息带给联营工厂,楚京长期深入工厂指导改进工艺,不断创新,以提高产品的价值。

与此同时,楚京还积极从生产领域扩展到流通领域。同年,为开发国内家居礼品市场,楚京在国内开展连锁加盟经营业务,并对所有客户渠道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使客户具有强大的成本优势,以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在同行企业纷纷倒闭或是压缩乃至取消参展的萧条情况下,楚京主动出击争取倒闭企业的原有客户,同时逆势上扬积极参展并且扩大展位,其中在2009年初全球最大的德国法兰克福礼品展会上就承接了超过公司年销售额20%的新客户。由于应对得当,2009的外贸业务非但没降,反而较2008年同期增长10%;公司非但未裁一人,反而新增50多个岗位。在接受央视等多家主流媒体专访时,沈晖总经理以自身经历现身说法号召同行“抱团取暖”,在危机中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的时刻,他的振臂一呼极大的鼓舞了困境中的外贸同行,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21世纪经济报道》也以《“剩者为王”楚京公司沈晖总经理促创新、降成本,坚持不懈》为题进行了报导。就这样,楚京化危为转机迈上了新的台阶。“礼都”礼品在国内也大放异彩。仅在2008年1月份到4月份,楚京就为中国文体明星奥运宣传助威团、美国安利、中国平安保险有限公司、广州农业科学所、广东省农业银行、民生银行、珠江啤酒、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深圳彩虹集团、广东生生集团、白云机场、海南航空、南方航空、广东电视台、7天连锁酒店集团、广州毅昌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团购礼品,深受团购客户的喜爱与好评。

在巩固外贸出口和内销商超业务的同时,2010年楚京开始进军世界顶级体育赛事和世界大型博览会礼品的特许销售领域。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是中国第一次举办的综合类博览会,同时也是楚京第一次获得的世界大型博览会特许商品零售商身份。作为此次博览会的参与者,楚京对博览会特许销售网点进行补充,完善网点空白,提升了网点的占有率和覆盖面,实现了销售的增长。上海世博会是楚京一个新的尝试,楚京也由此开辟了通向国际顶级赛事和世界大型博览会特许商品的特许生产销售之路。

同年,广州将举办亚运会,作为在广州本土成长起来,有着多年礼品开发、生产、销售经验的企业,楚京决定应征广州亚运会的特许经营商。经过亚运会组委会重重考核,楚京于2009年5月23日成功应征为广州亚运特许产品生产商和销售商,以及港澳地区广州亚运礼品特许销售商。并一举获得亚运特许观赛物资和比赛物资独家生产商的殊荣,第107、108届广交会亚运特许商唯一进驻企业的资格。

广州亚运会激情上演15天,给世人留下了一届令人难忘的亚运会,楚京借助亚运的光芒在特许经营中也夺得大满贯,成为众多广州亚运特许经营商中的大赢家,与广州亚运会同精彩。在亚运特许经营中,楚京利用自身连锁经营的优势,以广州为中心辐射全国900多家商超门店,开设70余家销售门店,市场覆盖面达70%以上,成为特许销售商中网点排名第一、业绩排名第二的企业,被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和广州亚残运会组委会授予“广州亚运会和广州亚残会特许经营优质服务突出贡献奖”。总经理沈晖被选为广州亚运火炬手,并被授予亚运会、亚残运会志愿者工作贡献奖。

2011年,第26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深圳举办,有了上海世博和广州亚运成功的特许经营经验之后,楚京驾轻就熟,顺利拿到深圳大运会的特许经营权和网上销售权。此次盛会中,楚京在深圳开店10余家,广州开店10余家,开发商品数量100余款。通过实体店和网上销售店,楚京让大运会的特许产品走进了广深万千市民的家,协同深圳大运会组委举办了一届“更精彩、更成功、更具影响力”的世界大运会。

同年,华夏源脉、千年帝都、丝路起点、秦俑故乡——西安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楚京荣幸成为西安世园会的特许销售商。在西安世园会178天的会期中,楚京相继推出多款自主设计的特许产品,满足消费者多样需求,推动世园市场引擎蓬勃发展,携手世园再续世博、亚运辉煌。以特许产品为载体、以世园会为契机、以特许生产商为先驱,凸显“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以行业的最高标准要求自己,力求楚京与西安世园互利共赢。

2012年,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将在山东海阳举办,这是洲级沙滩赛事首次进入中国,楚京亦荣幸成为此次运动会的特许生产商和销售商,还被海阳亚沙会组委会贵金属纪念章唯一官方指定生产商、亚沙村唯一官方指定特许产品销售商、开幕式和闭幕式现场销售商。

就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西安世园会、海洋亚沙会而言,我司是所有特许销售商中开店拓展速度最快的,特许商品销售量最快攀升到全国第二位的销售商,成为特许生产商中的主力军、特许销售商中最重要的销售力量。每家专柜从选址到成功开业一般只需要12个工作日左右的时间,均按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而且投入和效果为所有特许专卖店中最符合组委会标准的样板店,受到了组委会和市场开发部的领导的高度赞誉与评价。

在信息化时代,没有哪一个行业,哪一个企业可以离开互联网,楚京也深谙此理。其实,在2010年取得深圳大运会特许商品网上销售权时,楚京就在网上建立了自选商城。为扩大商城影响力,2012年楚京重新出发,自建全新独立的礼品在线商城——礼都商城于2012年6月6日隆重上线,利用实体店的形象结合电子商务,形成了独特的市场优势。

从对外出口贸易到转战国内商超,从连锁加盟经营到进军电子商务,楚京一直在礼品行业不断开拓创新,始终以“给世界带来最快乐的圣诞节”为使命、以“传承中文化、构筑礼仪之邦”为己任,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重视员工培训和成长,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呵护残疾儿童成长、捐助希望家园等社会公益活动,于2010年成为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指定的广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示范基地,积极帮助大学生就业。

楚京一直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管理法》《商品检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公平竞争、按相关法律法规积极纳税。公司本着“重合同,守信誉”的经营原则,始终以“提供优质服务作为宗旨”,坚持互惠互利,与国内外客户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在业内外拥有良好的信誉,具备完善的商标管理制度。楚京致力于做中国创意文化礼品的领军企业,热切期望通过楚京团队的努力,为世界带来最快乐的圣诞节!。

韩国校园足球发展情况简介 第3篇

一、整体规划

韩国青少年足球的发展,包括各级学校足球联盟的运作、组织各级学校的足球联赛、派遣优秀青少年进行海外研修、开展足球特色项目等事宜,并非韩国教育部或文化体育观光部等政府部门牵头,而是由全国足球协会负责。韩国教育部在政策制定上不对学校足球做过多干预和指导,而是通过各种方式为学校足球提供支持。如和韩国职业足球联盟缔结协约,向学校提供训练资料和现场指导;联合蔚山市教育厅、首尔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共同出台了人性涵养体育课设计指导方案(以下简称“指导方案”)。

1.教育部与职业足球联盟签署协约支持校园足球

协约规定韩国职业足球联盟向学校提供幼儿及少年足球指导教材和视频资料作为小学足球教材。鼓励、支持足球运动员前往所在地附近的中小学担任“一日名誉体育教师”,进行专业的足球指导。同时,为了普及足球文化,还积极创造条件为小学生提供观看球赛的机会。双方希望借此契机,能够为广大学生提供系统化的足球指导,让更多的学生热爱足球运动,扩大足球人口。

2.人性涵养体育课设计指导方案

该方案重点强调体育课在培养学生人性涵养方面的重要作用,指出传统的体育课开设目的仅仅是使学生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对各个体育项目有大致的理解。实际上,体育课的根本意义还在于通过体育运动,发扬体育中蕴含的内在意义和价值。通过足球教育,培养学生的正直、坚韧、协作、包容等品行,推动学生的全面成长,将学生培养成为有热情、有能力、博学的体育人,最终实现成功的体育教育。

二、韩国学校足球的养成体系

韩国青少年足球培养体系较为完整。韩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主要是小学足球队初中足球队 高中足球队一大学足球队的纵向培养体系。学校足球和职业足球形成了自然衔接,学校足球的稳定发展,保证了韩国足球人才供应链的良性循环。

韩国中小学足球的目标是以培养足球兴趣、普及足球文化、扩大足球人口为主,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学业,培养其协作精神和关怀精神,并且有缓解学校暴力等功效。高中和大学则是从后备人才中选拔培养高素质的足球人才。很多优秀的足球人才都是从高中或大学足球队直接进入职业足球队。下面以一所普通学校和一所足球特色学校为例,介绍韩国校园足球发展情况。

1.猪山小学

猪山小学是韩国一所普通小学,其足球开展情况具有普遍性。该校每天有两段“足球时间”:第一段是早晨上课前,组织学生在操场踢球,学校安排指导教师,但教师并不教授专业足球技巧,早晨踢球仅仅是学生强身健体的一个方式,培养兴趣爱好;第二段是放学后的“课后课”,每学期伊始,学校征求家长意见,依据学生选择课后课科目情况,聘请专业教师进行指导。足球是深受家长和孩子喜欢的科目之一。该校学生每月缴纳约29美金的学费,即可在放学后享受足球时间并接受足球指导,而教师的工资则秉承“受益者承担”的原则由学生的缴费支付。

2.浦项制铁高中

浦项制铁高中是韩国一所著名高中,设有专门的体育部。该校足球队是韩国数一数二的校园足球队,曾获多次全韩冠军,并代表国家参加过国际比赛,成绩优异。足球队自1985年创建以来,为韩国足坛培养了多位著名球员。因此如果孩子希望发展足球特长,有成为专业球员的潜质,那么家长往往会在其升初中或高中时,将其送到这样的足球名校进行更为系统和专业的培养。优秀的足球队员将有机会直接进入职业足球俱乐部。

三、专业足球苗子的培养

1.校内培养

(1)开设体育重点班。为帮助学生实现体育梦想,2014年6月韩国教育部颁布《灵活发展学校体育试行方案》。根据该方案,对校内有体育特长的学生给予重点支持,并从2014年起在全国高中开设体育重点班。上午上课,下午训练。设置学生运动员综合支援中心,为体育重点班的学生提供科学专业的训练方法和心理辅导。

(2)文化课和足球训练两手抓。韩国十分重视学生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明确要求学生应在保证正规学业的前提下接受运动训练,避免因训练导致的缺课。设定必修课成绩达标基准,保证体育特长生的学习权利和义务;推出e-school项目,学生运动员可以借助手机、电脑等网络手段随时随地进行文化课学习。这种体育特长训练和文化课学习同时进行,“两手抓两手都硬”的机制,让孩子们即使将来无法成为专业运动员也没有后顾之忧,家长也可以放心地让孩子踢足球。

(3)有较为完善的足球赛制。韩国学校足球竞赛分两种:一是周末足球联赛制度,二是假期中的锦标赛和杯赛。周末足球联赛从2009年起正式实行,分为四级举行:小学足球联赛、初中足球联赛、高中足球联赛、大学足球联赛。每年4到10月举行各级联赛的区域联赛,11月举行决赛即王中王赛。为保障学生的学习,韩国禁止在学期中举办足球比赛。较为完善的竞赛制度为青少年足球选手的成长提供了充足的锻炼机会,并成为选拔优秀足球后备人才的重要渠道。

(4)职业足球队的支持。韩国的职业足球俱乐部都选择了对应的校级足球队作为下属青少年足球俱乐部,进行技术帮助和指导,并挑选优秀的足球苗子进入职业足球俱乐部重点培养。例如之前提到的浦项制铁高中足球队就是韩国十分著名的浦项制铁足球俱乐部的青少年足球俱乐部。

2.校外培养

除各级学校积极培养足球人才外,足协、俱乐部、企业、媒体等社会各界也在共同努力促进足球发展。

对于那些希望成为职业足球运动员的孩子来说,除了在学校足球队中接受训练,他们还会在课外到“足球教室”(由退役球员或教练个人开办的足球人才培养基地,如车范根足球教室)、业余青少年足球俱乐部、足球爱好者团体等踢球。这些形式对扩大韩国青少年足球人口起到了积极作用,它们和学校足球一起,为韩国职业足球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后备人才。

为提高青少年足球基本技能,韩国足协于2014年正式推出了“黄金年龄”(Golden Age)特色训练项目,接受对象为11到15岁的注册球员。主要针对韩国球员的优势和不足进行设计,并结合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足球训练经验而成。每年在20个道、市选拔1500名优秀人才,进行每月两次的训练。在此基础上,选拔其中优秀的600名青少年在全韩五大区域进行一年三次,每次三天两日的训练。最后优中选优,在这600名中再选拔240名作为精英后备军,在冬季和夏季分别进行五天四夜的集中训练。

发展简介 第4篇

仪器仪表需要LCD驱动IC,大尺寸液晶显示也需要驱动IC,然而不同类型、不同尺寸的LCD却必须搭配不同的驱动IC,没有一种LCD驱动IC可以满足各种类型、各种尺寸的驱动需求,因此在谈论LCD驱动IC时必须有更明确、更具体的范畴定义,才能够完整说明与讨论。

如今,有关TN、STN之类的LCD驱动IC其技术已相当成熟,技术发展与市场成长都达到一定程度,国内的IC设计业者逐步跨入此领域,这就迫使日本、韩国、台湾的驱动IC设计业者朝更高技术性的LCD驱动IC发展,从TN、STN转向TFT,从小寸数转向大尺寸。本文侧重介绍LCD TFT驱动技术。

LCD显示原理

TN型液晶显示原理

TN型的液晶显示技术是液晶显示器中最基本的,而之后其它种类的液晶显示器也是在TN型基础上加以改良。其显像原理是将液晶材料置于两片贴附光轴垂直偏光板之透明导电玻璃间,液晶分子会依配向膜的细沟槽方向依序旋转排列,如果电场未形成,光线会顺利的从偏光板射入,依液晶分子旋转其行进方向,然后从另一边射出。如果在两片导电玻璃通电之后,两片玻璃间会造成电场,进而影响其间液晶分子的排列,使其分子棒进行扭转,光线便无法穿透,进而遮住光源。这样所得到光暗对比的现象,叫做扭转式向列场效应,简称TNFE (twisted nematic field effect) 。在电子产品中所用的液晶显示器,几乎都是用扭转式向列场效应原理所制成。

STN液晶显示原理

STN型的显示原理与TN相类似,不同的是TN扭转式向列场效应的液晶分子是将入射光旋转90度,而STN超扭转式向列场效应是将入射光旋转180~270度。

在传统单色STN液晶显示器加上一彩色滤光片 (color filter) ,并将单色显示矩阵之任一像素 (pixel) 分成三个子像素 (sub-pixel) ,分别通过彩色滤光片显示红、绿、蓝三原色,再经由三原色比例之调和,也可以显示出全彩模式的色彩。

TFT液晶显示原理

TFT型的液晶显示器较为复杂,主要的构成包括:萤光管、导光板、偏光板、滤光板、玻璃基板、配向膜、液晶材料、薄模式晶体管等等。首先液晶显示器必须先利用背光源,也就是萤光灯管投射出光源,这些光源会先经过一个偏光板然后再经过液晶,这时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进而改变穿透液晶的光线角度。然后这些光线接下来还必须经过前方的彩色的滤光膜与另一块偏光板。因此我们只要改变刺激液晶的电压值就可以控制最后出现的光线强度与色彩,并进而能在液晶面板上变化出有不同深浅的颜色组合了。

LCD驱动芯片的作用与分类

通常在个人电脑等电子设备中都集成了液晶显示器和对应的驱动芯片。液晶面板上的图像显示是通过驱动芯片提供的模拟电压来实现的。LCD驱动芯片通过模拟电压输出直接驱动显示面板,因而它的性能将直接决定LCD器件的显示效果,另外由于它具有大量高电压模拟输出引脚、高速低振幅数字信号输入等特点而成为了当今的技术热点。

目前比较常用的是STN和TFT的LCD显示器件。由于TFT是发展的趋势和主流,后文中我们将主要针对TFT的LCD驱动芯片来谈谈此类IC。驱动TFT的液晶显示器需要使用Gate Driver和Source Driver两种驱动芯片,其中Source Driver负责提供列上各色素点的驱动电压,而Gate Driver控制每一行像素的选通状态。另外,从应用的角度来看,工业产品或便携式产品的LCD显示设备的应用主要分为大屏幕 (大于9英寸) 和小屏幕 (小于9英寸) 的应用领域。通常情况下,小屏幕应用时通常会选择Source Driver和Gate Driver复合在一起的Controller Driver来驱动,而大屏幕设备通常使用二者分离的驱动方式。

LCD控制驱动器的设计与开发

在多路驱动方式中,像素可分为选择点、半选择点和非选择点。为了提高显示的对比度和降低串扰,应合理选择占空比 (duty) 和偏压 (bias) 。施加在LCD上所表示的ON和OFF时的电压有效值与占空比和偏压的关系如下:

Vo:LCD驱动电压

N:占空比 (1/N)

a:偏压 (1/a)

多路驱动方式可分为点反转驱动和帧反转驱动。点反转驱动适合于低占空比应用,它在各段数据输出时,将数据反转。帧反转驱动适合于高占空比应用,它在各帧输出时,将数据反转。

对于多灰度和彩色显示的控制方法,通常采用帧频控制 (FRC) 和脉宽调制 (PWM) 方法。帧频控制是通过减少帧输出次数,控制输出信号的有效值,来实现多灰度和彩色控制。而脉宽调制是通过改变段输出信号脉宽,控制输出信号的有效值,来实现多灰度和彩色控制。

显示方式从简单的段式、点字符式到复杂的点阵式、阶调式的变化。显示颜色从黑白逐步变化到彩色。显示屏从小到大,响应时间逐步缩短,目前STN显示器在成本及消费电流方面有优势。TFT显示器在对比度和动画对应速度方面有优势。作为LCD驱动器标准电路生产厂主要有NEC、EPSON、三星等公司。

LCD驱动器基本构成由以下部分构成:

控制部分:

TopDown (自顶向下) 逻辑电路

RAM部分:

手工设计异步2 PortRAM

I/O口输出专用口

模拟部分:

手工设计DC/DC转换器

D/A转换器升压放大器

电压跟随器稳压电路

温度补偿电路振荡电路

I/O部分:手工设计

LCD驱动设计流程

1.确定LCD驱动电路规格书。根据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确定LCD驱动电路的规格书。

2.建立完整的设计环境。由于LCD控制驱动电路涉及到数字、模拟和高压电路。SPICE参数的提取和验证是其中重要的一项任务。因此,设计和工艺人员应制作测试用的TEG片,并对TEG片进行测试,提取和验证SPICE参数,建立完整的设计环境。

3.LCD控制驱动电路设计。电路设计包括确定电路设计方案、逻辑综合、电路仿真和物理实现。

如采用低功耗技术,需选择低功耗电源,内置存储器和降低振荡频率,采用OSO (One Shot Operation) 电路技术和MLS (Multi Line Selection多线选择) 驱动法。

电路描述与仿真

数字电路可采用HDL语言描述,HDL仿真。模拟电路可采用原理图输入,SPICE仿真。对于整体电路仿真需采用数模混合仿真技术,还要解决显示图象的验证技术。

版图物理实现为了保证设计效率, 数字电路部分的版图可利用SE, 进行自动布局布线。为获得高性能, 对模拟电路版图及I/O部分版图应采用手工布图。由于全芯片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块制作, 因此需利用全芯片合成、布局布线技术和部分电路版图和全芯片版图的DRC技术。

4.LCD控制/驱动电路测试技术。例如, 多引脚对应能力;高速数据传送;高精度测试;高电压对应。表1为LCD控制器驱动常见引脚配置情况。

LCD Driver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

节约能耗

我们先来谈谈小尺寸LCD的发展趋势。手机最初的应用只是单纯的打电话,之后才发展出短信需求。到GPRS的功能开始普及后,手机也成了上网的工具之一,甚至有很多手机拥有了数码相机的功能。近年来GPS功能也渐渐成为手机的必要功能,除此之外还有以游戏、看电视为取向的其他机种。从这些进展我们可以知道手机逐渐走向高画质,高分辨率 (由QVGA的128180到现在WVGA854480) 。目前日本市场上超过50%以上的机种已经升级到WVGA的显示器。但是高分辨率的产品,手机的处理速度必须加快,这将导致能耗的增加。

LCD模块究竟有多耗电呢?我们以2007年的手机市场为例。假设2007年手机销售量约有11亿,其中35%为QVGA以上的显示等级。一般来说QVGA的显示器需要4颗背光,加上LCD驱动约可造成0.6瓦的耗电量。假设每天使用半个小时,这样一来年总耗电量约48.18GWh。这样的耗电量可以供给2700个一般家庭1年的用电,由此我们可以看到LCD模块的耗电情形。

那么,如何省电就成为技术的焦点,背光省电技术进入人们视线。背光省电的技术目前可以分为LABC和CABC两类。

LABC的L指的就是Light sensor,这个概念衍生自欧美学者的研究。他们发现当人眼长期观看LCD屏幕时由于其背光太亮,导致人眼瞳孔维持缩小状态,使得眼睛容易感到疲劳。而当外在环境变暗时,我们若能调整降低背光亮度,不仅可以保护眼睛,还能达到省电目标。例如说在白天阳光下,由于外在光线很亮,我们可以使用100%的背光。但当到了阴影处,光线减少,我们就可以减少背光至80%。甚至到了晚上,环境光的干扰减少,背光能够进一步减少至70%。这就是LABC的基本概念。

CABC的C指的是content,也就是内容分析。他的概念是在LCD驱动内新增一个内容分析器,假设当把图片资料传输进来时,先将其亮度提高24% (此时图片变亮) ,再来我们可以将背光降低24% (此时图片变暗) 。由于事先已经将图片经过分析器处理亮度,因此可以得到和原本图片相差无几的显示效果。但是却减少了24%的背光功耗。这就是CABC的技术。LABC和CABC的差异在于:LABC希望跟随环境光的改变,调整背光效果。CABC则是透过内容分析器,随时提供省电功能。

据分析,整个LCD模块中主要耗电部份是LED背光和LCD驱动。LED背光其实花费了90%的电力,因此如何有效节省背光的功耗是未来的驱动技术的重点。但是驱动IC本身是十分复杂的。它包含了各式各样的模拟电路,例如Gate驱动、Source驱动、存储、计时控制等等。为了导入背光省电技术,应尝试整合画面解析电路、背光调整电路、高画质电路。透过这三个电路的整合,可以达到背光省电技术。

高分辨率、广视角的显示画质

未来消费者对显示屏将追求更大尺寸、更高清晰的品质,因为分辨率越高,画面显示更鲜艳、逼真。这就驱使显示屏的生产商,努力开发更高画质的产品,以满足终端客户的需求。

更快的信息传输速度,提高刷屏速度,避免出现拖影现象

众所周知,LCD与其他的显示技术相比,在响应速度上存在明显缺陷,造成图像拖影现象,但这种不足已随着技术的改良逐步改善。其中驱动技术的改良在其中又将起重要作用。

绿色环保

在过去这几年有许多节能环保的概念被讨论, 如何能在LCD模块上达到更进一步的节能环保?目前全球关心的环保话题之一, 就是温室效应的问题。温室效应会造成温度上升, 进而引发更多方面的问题。当温度上升之后, 会造成南北极或格陵兰等地的冰山融化。海岸线上升的结果可能会淹没地球上最肥沃的土地, 如欧洲、美国、甚至北京、上海等人口众多之地。那么, LCD产业界如何达到绿色环保是非常重要的。构思更省电、环保的驱动IC是LCD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TFT LCD Driver未来发展趋势

目前手机上TFT都是采用线反转的方式。也就是说在某一个帧时,它每一条线可能都为正电压或负电压,到了下一个周期时再转变。但是目前在大尺寸的TFT上已经无人使用此方式,而改用点反转即所有相邻的点其电压都是相反地,到了下一个帧时电位再改变。

我们可以预知将来TFT手机的趋势也是点反转,其好处之一是省电。在同控制板与分辨率的基准比较下,使用点反转的IC约可省下33%的功耗;第二、它可以解决闪烁问题。闪烁一直是TFT一个令人困扰的现象。很多人拿到TFT手机会先看看他的屏幕有没有闪频或移动式闪频问题。但点反转可以完全解决此两个问题,因为Vcom已经改交流驱动为直流驱动,本质上的避免闪频再发生。第三、它相容于现有的LCM。也就是说目前现有的玻璃不需要去做修正,就可以直接使用点反转的IC。

参考文献

[1].应根裕, 胡文波, 邱勇等, ‘平板显示技术’,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2.10

发展互助资金简介 第5篇

村位于文县最南端,地处陕、甘、川三省交汇地带,白龙江下游南岸,距乡政府5公里,地处川坝地区,全村共2个自然社,总耕地面积906亩,236户908人,其中;贫困户120户,现有劳动力432人。该村交通便利,水资源充足,适宜水产养殖。

2008年底村被列为市级村级发展互助资金项目试点村。通过广泛宣传动员,申请成立了村级发展互助资金项目协会。组建互助小组2个,管理人员达10人,发展会员65户,吸纳农户入股3.76万元,其中:贫困户10户。2009年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5万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资金5万元,用于扩大互助资金规模,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力度。据统计,目前为止,互助资金总量达23.76万元,累计发放贷款共43户,发放互助资金21.5万元,受益人口达238人。其中:贫困户累计借款20户,到期还款2.5万元,占到期还款率的100%,该资金主要用于种、养殖业等。

村互助资金项目实施以来,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解决了部分贫困群众在发展生产过程中的贷款难问题。二是提高了贫困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三是互助资金管理民主,公开透明,促进了村民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学习,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有效促进了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俄罗斯文化语言学发展阶段简介 第6篇

关键词:俄罗斯文化语言学;语言国情学;言语交际

在世界语言学发展史上,俄罗斯语言学一直是一支生力军,对人类语言学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一、俄罗斯文化语言学的创立阶段——语言国情学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语言学摆脱了结构主义的束缚,不再满足对作为一个封闭静态的语言结构系统的分析和描写,转而重视研究“语境中的语言”和“运用中的语言”。语言学研究逐渐由语言转向言语、由形式转向意义(知识)、由结构转向功能、由描写转向阐释(认知)。

语言国情学(几H H r B 0 C’p a H 0 B e耳ex n c)正是在这一宏观理论背景下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诞生的。在微观研究方面,语言国情学的核心其实是语义问题。近几十年来的研究表明,语义学实际上已经从意义过渡到知识的研究(Kapay n o z,t988)。语言国情学正是把语义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研究的代表陸学科之一。它的主要任务就是揭示词语、句子或语篇中的民族文化语义(Hau H 0 H a/I L H 0一“y兀b T y p HLI n K 0 M n o H e H T)o

语言国情学是科斯托马罗夫(B,r,K o c’o u ap o。)与维列夏金(E,M,B e p c IU a r x n)开创的。1971年在《国情与对外俄语教学专题讨论会)上,科斯托马罗夫与维列夏金提出了把语言国情列为同语音、语法、词汇、修辞并驾齐驱的第五个学科和用俄语讲授语言国情知识的观点。语言国情学这一术语最早用在科斯托马罗夫与维列夏金合写的《对外俄语教学中国情方面的语言学问题)一书(1971),但直到70年代末,人们对这一术语还感到很陌生。1972年在列宁格勒举行了第一次语言国情专题讨论会,会上宣读的主要论文被选人《国情知识与对外俄语教学》论文集。

1973年,国际俄罗斯语言文学教师协会(总部设在莫斯科普希金俄语学院)建立了专门的语言国情学部,自此语言国情学成为该协会以后历届世界大会的固定议题,其学术刊物《国外俄语教学》还开辟有专栏介绍语言国情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二、俄罗斯文化语言学的继承阶段——关千言语交际的民族社会文化模式的研究阶段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社会的政治动荡、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国际间交流的日益频繁引发了人们对事物、现象的重新思考和认识。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情”发生了巨大变化,继续沿用语言国情学理论宣传苏联文化显然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并且语言国情学长期以来忽视语言自身文化性的状况也迫使俄罗斯学者对这门学科的出路和发展方向进行新的思考与探讨。

言语行为模式是就广义而言的,既体现在全人类层面,又体现在单独的社会形式和民族文化层面,而各民族又以不同的方式体现在个人层面和不同的社会阶层、职业团体之中。因为不同民族对同种行为的完成方式各异,所以在语言研究和文化研究的过程中必须掌握模式化的社会经验。掌握模式化的社会经验成为对外俄语教学的目的之一。

对外俄语教学研究者已经注意到了民族文化及其在语言中的体现,并在教学中得到了具体实施。语言国情学和与其相关的对外俄语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为解决教学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问题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这一领域的宽泛性,语言国情学还未能研究言语活动的所有民族文化现象,这其中包括言语交际的民族社会文化模式。

1993年至1996年,俄罗斯文化语言学(语言国情学)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体现这一突破的代表著作是普罗霍罗夫(D,E,n p o x o p o。)的《言语交际的民族社会文化模式及其在对外俄语教学中的作用》(

三、俄罗斯文化语言学的发展阶段——个性的语言文化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依靠理论思想不断推陈出新,语言国情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由于一些自身固有的矛盾无法克服,研究者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重新回到问题的起点,思索“语言国情学是什么”、“什么才是它的研究对象”、“该学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出于对这些基本问题的不同理解,语言国情学朝着两个主要方向向前发展:一是语言学家(尤其是社会语言学家)、文化学家和语言教学法家出于不同的目的有意将语言国情学整合到各自学科下作它们的一个分支,赋予其重要的却不是唯一的地位和作用;二是文化学和教学法理论与语言国情学作为对外俄语教学一个方面的普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1987年放德萨会议成为语言国情学发展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在这次会议上语言国情学先天固有的内在矛盾得到了充分暴露和集中展现。其研究对象已经失去了边界,目的与手段混为一谈,“语言国情学”的致命缺陷恰恰在于它内涵上的不足性却被强行赋予了全兼容的特质研究者为解决术语界限不清带来的思想与方法的混乱,下决心开辟一条新的语言国情学发展道路。

基于对语言国情学理论的批判与继承,沃罗比约夫(B,B,B o p o 6 b s s)从微观角度出发,对俄罗斯特有的“民族个性”进行深层阐释,推动了俄罗斯文化语言学的发展。其代表著作有《民族个性的语言文化学聚合体》(《几H H r B o K y 厦 b T y p o JI o r H q c C x a且 Ⅱa P a双H r M a 厦H q H 0 C T H))由俄罗斯民族大学出版问世。沃罗比约夫阐述了从描写客观世界的文化学到描写个性的文化语言学。他指出。个陸不仅是一种历史、心理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众所周知,各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族个性,都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在语言文化领域系统描写和分析俄罗斯民族个性以便研究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关系,是该书的宗旨所在。语言文化学是研究语言与文化的新思维方向,沃罗比约夫把俄罗斯民族个性作为语言文化学的研究对象,这在苏俄语言文化学研究史上是一种创见。他把民族个性看作是分析民族文化特点的重要依据和解释语言外深层意义的根源。

俄罗斯文化语言学从创立、继承到发展阶段的发展历程印证了任何学术不是从零开始的,继承与创新是辩证的统一。语言学没有例外,必将循途继轨,不断有所发明发现。

听说教学法简介及其未来发展 第7篇

关键词:听说教学法,衰落,发展

20世纪五十年代末期, 许多语言教师采用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的理论与原则, 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探索, 并将直接法 (the Direct Method) 的教学原则与语言学方法相结合, 由此, 听说教学法应运而生。

1 听说教学法的主要假设

早期的听说教学法主要有三个假设1) 听说教学法一部分倡导者认为语言主要以话语为表达方式, 另外一些人认为语言是话语和形式的结合;2) 语言学习的主要目的应为交际;3) 第二语言学习是一个以归纳方式进行的过程。

2 听说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听说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源于结构语言学 (Structural Linguistics) 以及行为心理学 (Behavioral Psychology) 。结构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个由结构相关的元素构成的一个承载语义的系统。这些元素包括音位, 词素, 词和句子。结构语言学用系统而科学的方法描述了语言结构中不同的层级, 并且认为语言学习的过程便是掌握这些元素及元素间结合规律的过程, 即从音位到词素到词再到词组及句子层面的结合规律。此外, 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口语处于语言学习的第一位而书面语则次之, 这也是听说教学法强调口语的原因所在。

行为心理学 (Behavioral Psychology) 是听说教学法的学习理论基础。行为主义认为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习惯养成的过程。好习惯的养成需要给予正确的回应。恰当的回应方式可以促成刺激的巩固, 因此教学应当试图建立刺激与回应之间的良性循环。学生的第二语言习得需要不断地练习巩固直至习惯的养成。4听说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听说教学法主张口语在语言学习中处于第一位, 写作仅仅是将声音与语义记录于纸上。口语所实现的是语言的交际功能。听和说是语言活动的基础。因此, 听与说应当在目标语言学习中占主要地位, 而读与写则应当居于次要地位。在学习语言过程中, 学生应当致力于听与说的模式训练。

2.1 句子结构与句型操练 (Pattern Drill)

在听说教学法中, 句型操练是目标语教学的核心环节。通过对句型的学习, 学生们能够迅速抓住目标语言的特点。因此, 在使用听说教学法的课堂上,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模仿, 记忆和重复等手段进行句型操练, 以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目标语。

2.2 限制母语的使用

行为主义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源于新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因此, 母语会干扰目标语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巩固。听说教学法把获得口语表达技能作为目标语言教学的目的。因此, 需要学生使用目标语言思维方式并且作出迅速反应, 但是母语会干扰学生的思维并且延长反应时间, 从而使目标语学习效率降低。基于此, 听说教学法倡导语言教学课堂应当使用目标语而非母语。

2.3 避免语误

听说教学法认为第二语言学习是一个不断修正错误以及巩固新的语言习惯的过程。语言错误意味着坏的习惯, 需要及时进行修正。因此, 及时修正学习者的语言错误, 帮助学习者建立正确的语言习惯十分必要。

3 听说教学法的衰落

听说教学法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达到顶峰, 其教学原则及方法被普遍采用于语言教学的课堂中。然而, 随后此教学法慢慢走向衰落。归结起来, 有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 作为其理论基础的结构主义遭到质疑。乔姆斯基 (Noam Chomsky) 的转换生成语法 (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 的出现使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饱受质疑。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将语言理论和语言学习理论刻画地过于简单。在乔姆斯基看来语言本质的层面源于大脑固有的机制。因此, 语言应属于认知范畴。此外, 乔姆斯基提出语言能力 (competence) 与实际语言行为 (performance) 这一对概念, 来解释语言学习的过程。此后, 听说教学法被质疑其所产生的仅仅为语言行为而非乔姆斯基所界定的语言能力。卡罗尔 (John B.Carroll, 1966) 认为, 曾风靡于美国的听说教学法现如今已经落后于时代潮流, 需要进行修正, 尤其需要与认知学习理论相结合。

其次, 听说教学法的教学成果远远不能令人满意。由于听说法将焦点置于句型的操练与新的语言习惯的养成上, 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忽略语言环境, 社会文化背景及语言的功能, 因此学习者的交际能力欠缺, 无法达到自然而高地交际能力。此外, 机械的句型操练和过重的语言训练任务通常会使学习者感到学习过程十分枯燥。这些都导致了听说教学法的衰落。

4 听说教学法的意义

随着大学英语改革的推进, 教学目标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之前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转而现在则越来越重视学习者综合的语言能力, 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新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听说能力以及交际能力的不断重视, 对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听说教学法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 听说教学法主张通过不断的练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就现状而言, 大学生口语练习远远不够。因此, 课堂中使用听说法教学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

2) 在使用听说教学法的课堂中, 学生需要记忆目标语言中许多重要的句型和表达方式。现如今大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记忆量欠缺。虽然综合的语言学习方法十分重要, 记忆在语言学习中也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

3) 通过听说教学法, 学生进行口语练习的自觉性及意志力都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口语练习需要学习者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 这种精神在语言学习中是不可或缺的。4听说教学法的教学模式遵循机械操练记忆综合操练应用的教学模式。这种重复而机械的句型操练对于学习者掌握目标语言基本的表达方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一系列的探究, 也证实了听说法能够使学习者掌握目标语言中基础而核心的表达方式。因此, 通过重点句型教学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有其一定的重要性。

5 听说教学法的变化与发展

从二十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 听说法在外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 随着交际教学法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情景教学法 (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 任务型教学法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等的出现, 听说教学法的地位受到冲击。但是, 不容否认的是, 60年代之后出现的教学方法与流派都受到了听说法的影响。如今, 随着语言教学的着重点转向听说技能的培养, 听说教学法一定会重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而且, 教师经常会使用听说教学法来提高学习者的听说能力。

如今, 经过发展, 听说教学法较之于20世纪40年代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些变化可以体现在对听说教学法的理解, 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上。

1) 经过发展的听说教学法更加注重学习者自觉地投入到口语练习中。

2) 对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即更加实用, 真实而有趣味性。

3) 更为强调口语表达的真实性和可接纳程度。

4) 给予语言和社会文化背景应用的注意力。

5) 课堂中有更多的互动与交流。

以上几个方面展示了听说教学法的发展变化, 也反映了语言学领域在语言教学方面的新观点, 使得听说法更能够适语言教学的要求。更重要的是, 现在许多教学方法和流派从听说教学法中吸取精粹。因此, 许多学者认为随着结构主义的重新兴起, 听说教学法也将重新在语言教学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6 结束语

本文从基本假设, 理论基础和原则的角度对听说教学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同时分析了其衰落的原因, 现实意义及当代新变化。并且对听说法的未来发展做出预测。

参考文献

[1]Brown H D.Principles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London:Longman, Inc, 2000.

[2]Ellis 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3]Howatt A P R.A History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4.

[4]Stern H H.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3.

[5]张兼中.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3.

国外个人数字图书馆发展简介 第8篇

国外个人数字图书馆的英文译名并不统一,从相关文献调研来看,主要有“Personal Digital Library”、“Private Digital Library”、“Personalized Digital Library”、“Personal Digital Collections”、“Personal Digital Repository”、“Personal Digital Memory”等10余种,其中前四种是较为通用的译名,“Personal Digital Library”为国际最为通用的译法,日本、奥地利等国文献多译为“Private Digital Library”,俄罗斯、韩国等国的文献多使用“Personalized Digital Library”,美国部分文献中的“Personal Digital Collections”也是指个人数字图书馆。

国外对于数字图书馆纯理论方面的探讨并不太多,大多集中于相关系统的构建、改善等方面,因此涉及的具体概念也不是很多。比较典型的概念有:

美国佛罗里达州大学的Dion Goh等将个人数字图书馆界定为“个人创建或从因特网等其他来源获得的各种资源组成的多媒体对象(包括文本、图片和音频等)的集合。”

英国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JISC)学者Neil Beagrie认为“个人数字图书馆是指那些由个人收集和维护的非正式的、多样的和可扩展的数字收藏信息集合”。

微软公司资深研究人员Cathy Marshall以“等式”形式对个人数字图书馆进行了界定:个人数字图书馆=PC+X。其中的PC是指个人计算机,而X则是包括可读性、基于情景的查询、管理和浏览的方法、具有共享的途径和安全性等一系列特征的组合。他还特别强调了三个必备的功能:即交互功能、重现性(re-encounter)和持续性。这里的交互功能要求至少提供“个人标注”、“剪裁分享”和“收集筛选”,重现性则强调能够提供给用户基于联想的检索,持续性则强调了长期保存的问题。

2 国外个人数字图书馆发展简史

2.1 国外个人数字图书馆的萌芽期(1945-1994)

国外个人数字图书馆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45年Vannevar Bush先生的那篇非常著名的《诚如所思》。文章较为系统地提出构建一个基于联想机制组织的存储有大量个人数据并提供查询浏览的Memex系统,它被认为是个人数字图书馆最早的雏形。之后近50年的时间里,Memex一直是人们的美好愿望,直到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数字图书馆的出现。

2.2 国外个人数字图书馆产生和摸索期(1995-1999)

1995年,Dion Goh等人的文章中出现名词“personal digital library”,并提出在网上构建基于自动分类,既可以被自己使用也可以供别人访问的个人数字图书馆。之后大约5年左右时间里,由于个人计算机存储能力、普及性、个人数字资源丰富程度等方面的限制,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一直大都停留在对个人相关网络资源的组织和管理,研究项目和研发系统都比较少。

1996年,欧洲Xerox研究中心开始了名为NAVIBEL个人数字图书馆项目,开发了支持信息收集、标注、文档内词搜索以及词与词之间情景转换的个人数字图书馆浏览器。1997年,日本国家科学信息系统中心Masanori Sugimoto等人开发一个基于可视化技术的概念空间浏览器———COSPEX个人数字图书馆。1999年,Chakrabarti等人开发了一个叫做i Harvest的个人数字图书馆,用于建立和管理个人的相关网络文献。1999年,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研发的My Library开始投入使用,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定制和服务。

2.3 国外个人数字图书馆发展期(2000—)

2000年后,由于计算机的进一步普及和数字资源的更加丰富化,个人数字图书馆方面的需求逐渐引起了各国的重视,很多国家都推出了个人数字图书馆相关的项目,比如:美国NSDL的个人收藏项目、Kepler项目、墨西哥的PDLib项目、微软公司的My Life Bits项目、丹麦奥尔堡大学的PADDLE项目、美国华盛顿&lee大学的Pirarucu项目、奥地利维也纳技术大学的Semantic Life等十几个项目,也产生了包括Mibiblio、Salticus、Bibliotech、My PDL、SPDL等在内的至少二十多个原型系统和PDLib、Skolr等运行系统。

3 国外个人数字图书馆主要原型和应用系统

墨西哥学者Francisco Alvarez Cavazos在2005年JCDL的会议报告中按照个人数字图书馆对分布式环境中个性化支持的程度,将个人数字图书馆划分为4种类型。我们根据国外的研发实践,增加了“手持设备”和“数字生命”两类,以突出这两个方面的发展:

3.1 客户端型个人数字图书馆

这类个人数字图书馆利用客户端用户界面提供个性化服务。客户端系统的个性化服务是通过用户与公共数字图书馆之间按照需要进行互操作来实现的。这类系统有丹麦奥尔堡大学的PADDLE系统,墨西哥de las Américas-Puebla大学的Mibiblio和Po Ps系统,基于语义的开放源代码软件SPDL,美国Old Dominion大学的个人数字图书馆助理PDLA,San Francisco大学基于联想的WEBTOP系统,韩国信息与通信大学基于网络链接管理的Web Clipper系统,美国Palo Alto研究中心的Up Lib系统等。

3.2 服务器端型个人数字图书馆

这类个人数字图书馆构建在服务器上,用户通过注册等形式获得个人数字图书馆的空间,用于采集、组织、管理和利用个人资源。这类系统主要有美国的Skolr系统、Whisper系统和My PDL系统。

3.3 中间件型个人数字图书馆

这类个人数字图书馆通过中间环境来实现。个人数字图书馆并不保存实际的内容,实际内容来自于中间环境中注册的异构数据资源。这个中间环境将异构数据资源转换到用户定义的模式之中。这类系统典型的有俄罗斯的Synthesis。

3.4 P2P个人数字图书馆

这类个人数字图书馆通过P2P环境下的服务器/客户端模式实现,不同的个人数字图书馆之间可以通过点对点的方式共享资源。这类系统有Yanfei XU等构建的原型系统,Sheng-Uei Guan等构建的原型系统等。另外,WEBTOP、PDLib不是典型的P2P个人数字图书馆系统,但是却已经提供了P2P个人数字图书馆共享功能。

3.5 手持设备个人数字图书馆

这类个人数字图书馆通过手机、PDA等手持设备访问构建在服务器上的个人数字图书馆。这类系统中最典型也最为成熟就是PDLib系统。此外,还包括韩国的PDLS系统、My Diary系统和丹麦用于教育的ebag系统。

3.6 数字生命类个人数字图书馆

这类个人数字图书馆记录、组织和管理的资源比一般个人数字图书馆更为广泛,可以包括个人所思、所观、所行等等,囊括个人生活学习工作所有的事情,一般会包含一定硬件设备,以便于随时随地捕获所需要的资源。这类系统典型是微软的My Life Bits系统,其他系统还有奥地利的Semantic Life系统,美国国防高级研究项目中心的lifelog等。

摘要:介绍了国外个人数字图书馆相关概念,总结了国外个人数字图书馆发展的三个阶段,文章最后对国外个人数字图书馆主要原型和应用系统进行了简单介绍。

关键词:个人数字图书馆,发展历程,主要原型

参考文献

[1]陈光祚,阮建海,臧国全.论个人数字图书馆[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3):15-18.

[2]陈光祚.论网络时代的个人数字图书馆[J].图书馆论坛,2005(12):164-170.

发展简介 第9篇

潘伟老师在开发办公系统

评为镇先进科组

市现代教育技术 实验学校评估会

东莞市塘厦镇林村小学是一所有着70多年历史的公立学校, 学校以高起点、前瞻性的设计理念进行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硬件建设。

学校以计算机网络、有线电视网络, 数字广播网络, 三网组建成了学校信息网络。校园计算机网络覆盖整间校园, 以光纤为主干线, 连接到各教学楼、功能楼及教师宿舍楼, 再以百兆到点的方式连接到各个工作站, 并通过了三层核心交换机根据使用对象的不同将校园网划分成不同的子网。网络中心配置了WEB服务器、FTP服务器、并配置了一台7T的海量存储设备来存放各种资料数据。网络中心还配备硬件防火墙、网络版杀毒软件等网络安全设备。学校现有教室25间, 教辅功能室40间。为师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校园有线电视网络, 覆盖整个校园, 有六个学校频道, 可同时给六个年级播放不同的视频节目, 学校建校电视台定期播放节目, 学校数字广播系统采用先进的数字广播系统, 实现了分区广播, 在此基础上建立红领巾广播站, 每天定时广播新闻, 播放音乐, 娱乐师生的同时, 增长了见识。

学校提出了“现代教育技术促办公”、“现代教育技术促教学”、“现代教育技术促科研”、“现代教育技术促育人” “现代教育技术促管理”的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目标, 以“林村小学办公平台”、“林村小学校园网站”为主干系统, 循序渐进的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长河二号导航系统简介与发展趋势 第10篇

1 长河二号导航系统

长河二号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的陆基中远程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 它能够提供经度、纬度、航向、航速、航程、航迹、标准时间等多种导航参数信息。它的主要使命任务是在各种气象条件下为舰艇、飞机、车辆提供无线电导航保障;保证水面、水下、空中等诸兵种协同作战训练;配合完成诸如武器投射、扫布雷、侦察、巡逻、反潜、救援、海洋石油勘探、海洋调查、海洋捕捞、海洋测量、海底电缆铺设及授时等任务, 满足陆海空军民各方面的需要。

1.1 系统组成

长河二号导航系统由导航发射台、监测站和用户接收设备组成, 其功能如下。

(1) 地面发射台的任务是按规定的频率、信号格式和脉冲波形持续地发射大功率的无线电导航信号, 并严格保持同一台组中各发射台发射信号的时间关系, 即实现同步发射。

地面发射台分主台、副台两种, 主台提供整个台组的时间、频率基准, 并监视、控制主、副台的同步;副台则始终跟踪主台信号的频率和相位, 并保持一定的时间延迟发射自己的信号。

(2) 地面监测站。

监测站用来测定主、副台信号时差, 监测同步情况, 并协助地面台保持同步发射, 及时修正同步偏差到允许范围之内。

(3) 用户接收设备。

用户设备的任务是接收导航信号并提取导航信息, 获得领航人员所需的实时导航定位参数。

1.2 系统原理

由两个发射台辐射来的导航信号的伪时差, 从而求得运载体离两发射台的距离差, 获得一条双曲位置线。同理, 从另一对发射台辐射的信号而获得另一条双曲位置线。依据两对发射台信号的伪时差测量, 得到两条相交的双曲位置线, 实现对运载体的定位。

1.3 系统特点

1.3.1 系统需要配组联网、严格同步

该系统有其严格的整体性和相关性, 三个导航台, 一个监测站组成一个台组。各台、站通过时间上的严格同步获得高度准确的位置座标。一个台组是一个整体, 若一个台停止发射信号, 则另外两个台的信号便失去作用, 该台组就不能导航定位。为保证系统的定位精度, 台间的时间基准必须严格同步。一旦超过系统容差, 则会产生很大的定位偏差。

1.3.2 系统需要连续不间断工作

该系统用户无限, 且作用距离远, 覆盖面积大, 定位精度高, 国际通用性强。为了保障国内外、军内外众多船舶的航行安全, 最大限度的发挥该系统的经济效益, 要求系统连续有效工作时间为98%以上。

1.3.3 系统设备复杂, 对系统管理及设备维修要求高

长河二号导航系统是一个高技术密集的系统, 它涉及的技术领域多, 跨度大。系统设备种类多, 每个导航台由以下各分系统组成:发射、时频、控制、数据处理、通信, 空调、消防, 供水、供电系统, 并备有自备电站。为了保证导航系统长期可靠工作, 各分系统必须保证连续可靠地运转。

1.3.4 该系统综合效益显著, 发展潜力大

该系统在现有的基础上, 可以发展罗兰c差分技术, 以满足扫 (布) 雷、武器试验、港口交通管制与钻井平台精确定位需要;还可以发展陆、潜、空用型接收机, 满足多种用户使用;兼顾授时, 纳入全国授时网。

1.3.5 系统台站, 地处偏僻, 高度分散

为了少占耕地, 减少电磁干扰, 满足系统的战术技术指标要求, 各台站都分布在人烟稀少的山区。交通不便, 经济文化落后, 工作、生活条件艰苦, 给系统的维护管理带来困难。

2 长河二号导航系统的发展展望

长河二号导航系统是我国海上无线电导航系统的基本体制, 并可扩展为我国陆上的导航系统, 该系统将是我国未来重要的导航手段。

2.1 远程导航系统适合我国多种使用部门的需要

长河二号导航系统作用区可以覆盖我国南海海区, 南沙群岛, 印支半岛, 菲律宾中北部地区, 小笠原群岛、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及日本海海区。它可基本满足我国海、空军和其他有关部门对海上导航的要求。可以实现对我国领海和中、远海海区的导航控制, 具有显著的军事和经济效益。

2.2 该导航系统可实施导航与授时综合利用

我国于七十年代末期已建成的授时台是与远程无线电导航系统性能相同的发射台。授时系统在我国空间技术、武器发射、国民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其授时覆盖小、播发时间短。利用现有的长河二号系统实现导航授时兼容后, 可纳入军用频率时间保障体系, 与北斗系统一起构成陆基与星基、互为补充、互无备份、互为增强的自主综合导航/授时保障体系。长河二号授时系统建成后, 授时信号可覆盖我国大部分本土和周边海域。

2.3 中国区域卫星导航系统

长二系统增强卫星导航技术是一种提高卫星导航系统完善性和可靠性的有效手段,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中国区域卫星导航系统”中采用了长河二号增强技术, 将长河二号导航台进行改造, 作为该系统的地面伪卫星, 弥补系统卫星数量的不足, 增强该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利用长二系统增强后, 可实现三维定位, 定位精度得到提高, 实现武器系统的精确制导, 具有十分重要的军事意义。

现代导航在现代化社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发展越来越快, 技术越来越先进, 应用越来越广, 因此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与支持。长河二号导航系统不仅现在发挥着巨大作用, 而且还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更广泛的应用开发。我们在充分利用GPS资源的同时, 应充分发挥长河二号导航系统的作用, 建立适于我国国情的全国范围的高精度导航网, 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摘要:长河二号导航系统是与卫星导航系统互补的、备份的、重要的导航系统, 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了长河二号导航系统的发展概况, 并对长河二号导航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长河二号,导航定位,无线电导航系统,授时

参考文献

[1]迈迪.长河二号工程-远程无线电导航系统[M].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3, 174:182~192.

[2]张绍鹏.罗兰C固态发射机[M].海军电子工程学院, 1996:4~10, 42~45.

发展简介 第11篇

1、广州地铁事故照明装置概述

为进一步提高站内事故照明及疏散指示的可靠性, 1至4号线事故照明系统均有三重保险。第一重保险:事故照明装置的1#进线电源从车站降压变电所的一段母线取电, 用电类别为一类符合用电;第二重保险:事故照明装置的2#进线电源从车站降压变电所的另一段母线取电, 用电类别也为一类符合用电, 当1#进线失电后, 2#进线自动投入, 确保照明负载供电正常;第三重保险即为事故照明装置的蓄电池供电, 当两路进线电源均失电后, 事故照明装置的蓄电池供电投入。但因建设时期的技术环境的因素, 广州地铁除3、4号线所用事故照明装置相同外, 1号线、2号线与3、4号线的事故照明装置均有所差异。

1.1 1号线广州东站至西朗共16个站于1999年6月28日全线开通运营。1号线的事故照明装置是采用直流输出的供电方式, 即事故照明装置输出的是直流电, 而不是交流电源。这就要求事故照明的灯具能适用于交流及直流电源。当市电系统正常供电, 灯具被直接接至交流市电系统, 而当两路市电系统发生异常, 事故照明装置将蓄电池直流电源直接投入至负载供电。1号线的事故照明装置的与2、3、4号线的事故照明装置最大的不同点即为采用直流输出的供电方式。

1.2 2号线目前为从万胜围到三元里共17各站, 主要站点于2002年12月28日开通。2号线的事故照明装置首次在国内采用先进的EPS系统供电, 其原理与UPS系统类似, 正常状态由市电向负载供电, 当市电失电时, 由蓄电池直流电经逆变器逆变为交流电供给负载。与1号线事故照明装置相比较, 2号线事故照明装置多了逆变装置, 其中逆变器是关键设备, 为全套进口设备。与3、4号线事故照明装置比较, 2号线事故照明装置采用的是逆变器“冷备”方式, 即平时逆变器为关闭状态, 在两路市电异常的情况下才启动逆变器, 将蓄电池的直流电源逆变为交流电源供给负载。逆变器“冷备”方式的明显缺点就是逆变器平时为关闭状态, 在紧急情况下需要启动逆变器才能对直流电进行逆变, 而逆变器在启动过程中处于不稳定状态, 容易导致故障的出现, 致使事故照明装置投入失败。

1.3 3号线目前有18各站、4号线目前有1 3各站, 也是采用E P S系统供电。3、4号线采用的为意大利事故照明装置, 技术较为先进成熟。但限于厂家对技术的保密, 我方维护人员对此事故照明装置的底层技术掌握不够, 有较多深层次的故障较难排查。与2号线事故照明装置比较, 3、4号线事故照明装置采用的是逆变器“热备”方式, 即平时逆变器亦为开启装置, 在两路市电异常的情况下只要动作静态开关, 即可将逆变的交流电源直接输出给负载。“热备”与“冷备”相比较, 优点突出:“热备”方式下, 因为逆变器是一直运行的, 所以如果逆变器出现故障或异常, 系统可以马上检测并反映出来, 维护人员可以马上做出应对, 避免紧急状况下逆变器启动失败无法输送紧急电源。

2、广州地铁各线事故照明装置优缺点

2.1 1号线事故照明装置采用的是直流输出的供电方式, 其特点就是装置直接输出直流电源, 不需要逆变的环节。而逆变器是故障率较高元件, 所以一号线的事故照明装置完全避免了逆变器故障率较高的这一问题。但是, 一号线的事故照明装置对灯具要求较高, 就是需要配套交直流两用的灯具。

2.2 2号线的事故照明装置存在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逆变器的“冷备”的工作方式。此工作方式却在明显的缺点:前文已提及的, 即平时逆变器为关闭状态, 不能及时发现逆变器存在的故障及问题。还有就是二号线事故照明装置由市电切换至事故照明装置供电是采用接触器的机械切换。首先, 机械切换反映较慢, 切换时灯具产生闪烁;其次, 在切换的一瞬间会产生较大的电流冲击, 造成逆变器有可能误认为是负载短路而切断供电。

2.3 3、4号线事故照明装置采用的是逆变器“热备”的工作方式, 避免了逆变器“冷备”的缺点。但3、4号线事故照明装置主机部分为完装意大利进口, 技术虽然成熟, 但是由于厂家技术保密, 使我方维修人员在处理较深层次的故障问题时较为被动。

3、事故照明发展方向的探讨

事故照明目前主要分为集中供电及分散供电两种形式。所谓集中供电, 即在一栋建筑物内, 由一套或数套事故照明装置集中对建筑物内的事故照明灯具进行供电。集中供电的优点就是集中控制性强、初期成本低、所耗费人力小;但是其缺点也非常的明显, 就是可靠性较低, 如事故照明装置出现故障, 则导致一整栋建筑物或建筑物的部分区域在紧急情况下完全失去照明, 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所谓分散供电, 即在一栋建筑物内, 在各个需要事故照明灯具的地方安装上自身带有蓄电池的事故照明灯具。这种事故照明灯具的分散式供电, 其优点是将事故照明装置的故障风险分散到各自独立的灯具上, 即使部分事故照明灯具故障, 在紧急情况下不能正常点亮, 但可以通过其他正常点亮的事故照明灯具进行支撑, 以保证逃生的照度;其缺点是自带蓄电池的事故照明数量多、地点分散, 难以集中控制及维护。

通过对集中供电及分散供电的事故照明系统的比较, 分散式供电的可靠性还是比较突出。在人流量大或消防重点场所, 为提高事故照明系统的可靠性, 应采用分散式的事故照明系统供电, 或对集中式的事故照明装置系统进行改进, 克服其过于集中的缺点, 保证其可靠性。

4、结束语

事故照明是一个保障生命的设备, 所以其基本要求就是可靠性, 必须要在紧急情况下能可靠正常工作, 以保证基本的逃生照度。目前, 由于受到投资成本、维护工作量、美观性等因素的影响, 大多数建筑物或公共场所均采取集中式的供电方式。出于更加人性化的考虑, 以后的事故照明系统应尽量考虑分散式的供电方式。

参考文献

[1]钟素银.广州地铁2号线事故照明装置浅析.都市快轨交通.2006 (4)

发展简介范文

发展简介范文(精选11篇)发展简介 第1篇在二十世纪后半叶50年的时期内, 全球核能经历了由“探索”, “发展”, “跨越发展”, 到“高...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