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竞赛范文
翻译竞赛范文(精选8篇)
翻译竞赛 第1篇
2014年地理竞赛17.24.25题英文国名翻译
17.AAustria 澳大利亚BIreland 爱尔兰CSpain西班牙
DPortugal葡萄牙
18.AChad乍得BColombia 哥伦比亚CSomalia 索马里
DIndonesia 印度尼西亚
17Egypt埃及Syria叙利亚Libya利比亚
翻译竞赛 第2篇
在美国、中国 和大多数除了英国、澳大利亚和一些前英国殖民地的国家,多车道高速公路常常有这样一种规则。司机必须尽量在最右的车道行使,只有超车时,司机才可以向左移动一个车道来达成目的。当司机超车完毕后必须回到原车道继续行使。
建立并分析一个数学模型,使得这个模型能够分析这个规则在交通高负荷和低负荷情况下的表现。你可以从许多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比如车流量和车辆安全之间的权衡,或者一个过快或过慢的车辆限速带来的影响等等。这个规则可以使我们获得更好的交通流?如果不可以,请提出并分析一个替代方案使得交通流得到优化、安全得到保障、或者其他你认为重要的因素得到实现。
在靠左行使才是规则的国家,论证你的解决方案是否可以通过简单的变换或者通过增加一些新的要求来解决相同的问题。
最后,以上的规则的实行是建立在人们遵守它的基础上的,然而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去遵守。那么现在我们使同一条道(可以只是一段,也可以是全段公路)上的交通车辆都在一个智能系统的严格控制下,这个变化对你之前的分析结果有多大的影响?
问题B:体育画刊是一个为体育爱好者们设计的杂志。这个杂志正在寻找上世纪女性或者男性的“历来最优秀的大学教练”。建立一个数学模型,从男性或者女性体育教练中选择最好的大学教练(退役或者在役的都可以)。这些体育教练可以是大学曲棍球、陆上曲棍球、足球、橄榄球、棒球、排球、篮球的教练。你选择划分的时间会对你的分析有影响吗?也就是说,1913年的教练方式和2013年的会有什么不同吗?清楚的阐述你的评估方式。讨论你的模型如何通用于两性教练和所有可能的运动项目上。用你的模型为三项体育项目分别找到五个最佳教练。
翻译竞赛 第3篇
一、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结合
桂乾元老师说过翻译过程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译文质量” (桂乾元2004:48) , “因为翻译过程的已经涉及翻译本质、翻译目的、翻译方法和技巧、翻译基本功等一般翻译学和翻译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 所以其深入发展必然会推动整个翻译学和整个翻译理论的研究。 (桂乾元2004:48-9) 。
在翻译韩素音竞赛的英译汉文章之前, 笔者反复研读英译汉的文章, 先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脉络, 了解故事背景。对原文给出现的很多文化背景需要仔细查阅, 然后再结合语境才能翻译出来。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 而是审美主体 (译者) 通过审美中介 (译者的审美意识) 将审美客体 (原文) 转换成为另一审美客体 (译文) 的一种审美活动。译者必须用本民族的思维方式来表达原文的思维内容。
在翻译的过程中, 有时会犯一个毛病, 那就是对原文进行了“欠额翻译”。所谓的“欠额翻译”也叫“过载翻译” (overloaded translation) , 它是译者无视译文的可理解性, 或过高估计译语读者的知识, 以至于译语读者在译文中得不到理解原文意思多必需的信息的一种情况。例如第一句“When I was a boy“discovering literature””对于““discovering literature””始终不理解是什么意思, 查了字典, 还看了好几遍下文, 最终给出了个“当我还是个“探究文学”的孩子时”, 但是翻译出来了总感觉不妥。跟翻译组的同学和老师交流发现别人都不怎么理解什么是“探究文学的孩子”。在理解和表达上有些偏差, 后来一致认为“孩提时期, 我接触文学, 发现文学的魅力”。
在邵志洪教授编著的《翻译理论、实践与评析》里, 毛荣贵先生为这本书写的序中提到:翻译, 离不开理论。但是这种理论必须能与翻译实践和谐结合, 自然交融。
在韩素音翻译大赛中贯彻落实的一个最主要的翻译原则就是译文必须忠实于原文, 这里指的是忠实于原文的意思和风格, 也就是把英文的内容用中文正确地表达出来。译者心中必须牢记这一原则, “带着镣铐跳舞”才会舞出魅力的华章。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叔本华把译文比作“画的复制品”。复制画无疑也是一种创造, 因为复制者也要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翻译也是一样, 尽管作品的主题和内容译者不能创造, 但在如何表现原作主题和内容上则需要创造, 需要创造性的技巧、方法、或称艺术。这早就是在译界和非译界一致公认的事实了。总起来说做英译汉得出感想就是实践很重要, 理论也必不可少, 这样理论才会指导具体实践, 才会使实践更有目的性, 唯有如此才能使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 相得益彰。
二、对翻译者的要求思索
首先, 作为一个合格的译者, 作为一个合格的翻译来讲, 首先应该是具备一个良好的语言基础。这个语言基础包括你的外语、中文基础, 这一点来说非常重要的就是掌握外语条件的语言基础条件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在中文基础上的提高。语言基础这一块必须要掌握。第二:翻译要有广博的知识, 对很多知识要有了解, 有一些专业翻译, 科技、法律、医学方面的翻译, 需要对专业知识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这也就需要一个长期学习实践积累的过程。第三:多交流, 思想的交流会撞出火花, 有时会激发很大的灵感。
三、结语
翻译竞赛 第4篇
【关键词】藤球;竞赛规则;专业体育词汇;翻译;文化交流
一、简介
(一)藤球竞赛规则词汇的界定
从藤球比赛的国际规则,司职等方面考虑,包括但不仅限于:起源,比赛,场地设施名称,比赛组成,司职词汇,比赛规则词汇,球员动作名称以及赛场外的球队运作产生的专业词汇等。
(二)研究藤球竞赛规则专业词汇的意义
研究藤球竞赛规则专业词汇,为从事藤球运动英汉翻译的专业工作人员提供便捷的参考资料,并有效地指导其翻译实践。有利于裁判人员更准确地仲裁,大众更深入地探索藤球文化。同时,藤球专业词汇中体现出来的有关藤球国家文化,可以加深国际交流,同时形成中国特色的藤球文化。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通过“中国知网”,输入关键词“藤球”和“词汇”,搜索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并进行分析和整理。查阅了相关的文献,例如,文章、官方网站、视频,总结出了一系列相关的藤球比赛专业词汇。
(二)访谈
通过统一的要求和一定的结构轮廓,通过面对面或电话采访形式,对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体育英语教师和专业的藤球队员进行访问;与天津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德州学院藤球专业教师、学生等进行交流。从国际藤球比赛规则、运行和其他方面的考虑,采访和记录专业藤球的词汇。
(三)对比研究
藤球类似我国民间踢花毽子。藤球和排球是相似的;不同的是手和脚的区分,所以叫“踢排球”。在一个类似羽毛球场地大小的长方形场地,用网隔开,基本规则很简单。通过比较研究,找出藤球和其他活动之间的差异,总结出藤球专业词汇的特点。
(四)数理统计
用统计软件统计处理分析数据。得到2450个基本词汇,大约有755个特殊用法及430个藤球专业词汇。
三、藤球竞赛专业词汇翻译方法
(一)藤球竞赛规则专业词汇的特征
1、特征。藤球竞赛规则专业词汇,主要从藤球运动的司职,仲裁等方面归纳,总结了在藤球运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专业术语。由于藤球发源于东南亚,有大量的固有词,加上外来字、词和派生词,组成专业的藤球比赛词汇。在藤球竞赛中这么多的专业词汇是从哪里来的,他们是如何演变成目前的状态,在这些独特的词汇中我们可以推断学习到什么,这是本文的核心。
2、构词方法。在语言学中,构词指新词的创造。构词法一般有:派生法、转化法、复合法、混合法、逆构法、截短词、缩词法、首字母缩略法、外来词、造词法等。通过研究,笔者发现藤球很多词汇巧妙的运用了上述构词方法。
(二)藤球竞赛专业词汇的组成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了词汇的来源:场地与设施,选边与准备活动,裁判及裁判位置,竞赛规则,裁判员手势等。
(三)数据分析
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直观的结论,我们发现藤球竞赛专业体育词汇只占调查的词汇的一小部分,这部分是藤球特有的固有词汇。虽然包含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但使用频率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藤球比赛专业词汇的传播,导致公众对藤球缺乏了解,这是藤球发展的一大障碍。
五、藤球竞赛专业词汇翻译的建议
(一)藤球竞赛专业词汇的翻译原则
任何语言的翻译都要以准确为核心,藤球竞赛专业词汇的翻译也不例外。比如说tekong相当于server。虽说书面用语讲究准确,但笔者认为在表达上,简洁更具有优势。通常在藤球比赛中,人们习惯使用各种手势表达各种情况,比如说暂停的手势。
任何词汇的产生都是专业领域与文化领域结合的成果,因此针藤球竞赛专业词汇的翻译也要体现出文化特色。藤球竞赛专业词汇具有浓重的东南亚特色,怎样翻译能够体现其文化情怀,并且突出中文特色,是考验译者专业水平的难题。
(二)结论
本文通过对藤球竞赛专业词汇翻译现状的研究,讨论了现阶段翻译的优势及存在的不足。如何促进藤球专业词汇的高效传播,培养高素质的体育翻译人才,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李富乐.关于赛艇运动专业英语词汇的特点及翻译的研究和探讨[J].科技信息 2009-06-15.
[2]中國体育赛事网 www.sssaaa.com.
[3]国际藤联官方网站http://www.sepaktakraw.org/.
[4]广州亚运会赛程http://yayun.cntv.cn/xiangmu/tengqiu/index.shtml.
翻译竞赛 第5篇
摘要: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学生设计竞赛于今日发布公告,竞赛的中心思想是“思考并行动——地球、家园、景观”,竞赛的主题是URBAN LANDSCAPES IN EMERGENCYCreating a landscape of places。
此次竞赛的目的是为了将“思考并行动”这一理念融入景观设计中,并深度发掘设计场地与地理地貌、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关系和价值。参赛作品要有创新意识及可持续性。
场地规模
参赛者需要选择的场地面积在20,000㎡至100,000㎡。
参赛者要求
竞赛向所有风景园林相关专业的学生开放,可以以小组或个人身份参加,其中小组成员中至少有一名是风景园林专业的,参赛人数不得超过4人,与评审人员有任何关系的人不可参赛。
IFLA INTERNATIONAL STUDENT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COMPETITION
BASIS
The 51st IFLA World Congress 2014 International Student Competition to be celebrated in the City of Buenos Aires, Argentina, is sponsored by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s(IFLA)and organized by the Argentine Center of Landscape Architects(CAAP).The IFLA International Student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Competition is part of the Congress, and it promotes and encourages the evolution of the profess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rough education.ORGANIZING COMMITEE
Chair: Prof.Arch.EDP VilmaBudovski
Members: Prof.Arch.Martha Marengo de Tapia and Arch.EPP Virginia L.Laboranti.AIM OF THE COMPETITION
The competition aim is to promote a reflection on the importance of “thinking and action on landscape” as a conceptual and operative tool to guide the deep and global transformations in their changes.The intention is to reconnect places to the geographic,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 that contains them, and to recover the essence of their identity and values.It is intended that students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process of landscapes in their different complexities(ethical, aesthetic, functional, ecological, socio-cultural, historic-patrimonial, economic-productive, etc.)redefining and identifying new and old spaces, applying innovative and sustainable technologies, generating formal and environmental certainties;and humanizing the places and their landscape.THEME: URBAN LANDSCAPES IN EMERGENCY – Creating a landscape of places
The competition challenges students to explore urban landscapes: abandoned, obsolete and degraded landscapes;landscapes hurt by aggressive anthropic actions to nature and to the
culture of the territory, landscapes substituted by new proposals and originated by needs, which may not have always kept the environmental balance.They should propose new ideas sustained by “reflective thought” that will try to solve the unsustainable problems of urban landscapes in emergency;and the “action” using the most appropriate techniques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and building of a landscape of places and of new spaces of urban sustainability.Organized by 2
PLACE AND SCALE
Students may select the context and site of the project.The suggested work scale is established in a range of 2 has(20.000 m2)to 10 has(100.000 m2).Proposals must show a reflexive and innovative approach, giving value to the identity of the designed place and choosing a strategy for the project execution.TYPE OF COMPETITION
This is an ideas competition and will consist of one round of submissions.Proposals by the participants should assume publication and exhibition in both digital and printed media.PARTICIPANTS
The competition is open to all students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allied disciplines(where a country or university does not include a program specifically identified as
Landscape Architecture).Both individual and group submissions will be accepted, and each student or group is allowed only one entry.Broad interdisciplinary submissions are also welcomed;however the design must still focus on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landscape and must have at least on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tudent in the group.The number of
members in each participating group shall not exceed four(4).Professional collaborators and associates of members of the jury, and their relatives up to a third degree may not enter the competition.奖项
一等奖 3500美元
二等奖 2500美元
三等奖 1300美元
四等奖 1000美元
截止日期:2014年5月5日,中午12点
初评:2014年5月19日
终评:2014年6月2日或6月3日
翻译竞赛 第6篇
2005 MCM A: Flood Planning 洪水计划
Lake Murray in central South Carolina is formed by a large earthen dam, which was completed in 1930 for power production Model the flooding downstream in the event there is a catastrophic earthquake that breaches the dam
Two particular questions:
Rawls Creek is a year-round stream that flows into the Saluda River a short distance downriver from the dam How much flooding will occur in Rawls Creek from a dam failure, and how far back will it extend?
Could the flood be so massive downstream that water would reach up to the SC State Capitol Building, which is on a hill overlooking the Congaree River? South Carolina中部的Murray河是由北部的一个巨大水坝形成的,这是在1930年为了发电而修建的。模拟一起洪水淹没下游的事件,这起事件是由于一次灾难性的地震损坏了水坝造成的。两个问题:
1、Rawls Creek是水坝下游流入Saluda河的一条终年流动的河流,在当水坝损坏后,在Rawls Creek将会出现多大的洪流,洪水的波及面将有多大?
2、S.C.国会大厦大楼在一座小山上,在S.C.国会大厦大楼能俯视Congaree河。洪水能如此巨大顺流以至于水将扩展到S.C.国会大厦大楼吗?
2005 MCM B: Tollbooths收费亭
Heavily-traveled toll roads such as the Garden State Parkway, Interstate 95, and so forth, are multi-lane divided highways that are interrupted at intervals by toll plazas Because collecting tolls is usually unpopular, it is desirable to minimize motorist annoyance by limiting the amount of traffic disruption caused by the toll plazas Commonly, a much larger number of tollbooths is provided than the number of travel lanes entering the toll plaza Upon entering the toll plaza, the flow of vehicles fans out to the larger number of tollbooths, and when leaving the toll plaza, the flow of vehicles is required to squeeze back down to a number of travel lanes equal to the number of travel lanes before the toll plaza Consequently, when traffic is heavy, congestion increases upon departure from the toll plaza When traffic is very heavy, congestion also builds at the entry to the toll plaza because of the time required for each vehicle to pay the toll
Make a model to help you determine the optimal number of tollbooths to deploy in a barrier-toll plaza Explicitly consider the scenario where there is exactly one tollbooth per incoming travel lane Under what conditions is this more or less effective than the current practice? Note that the definition of “optimal” is up to you to determine
翻译竞赛 第7篇
由上海翻译家协会和上海译文出版社共同承办,以推进我国翻译事业的繁荣发展,发现和培养翻译新人为宗旨的CASIO杯翻译竞赛,继成功举办了七届之后,已成为翻译界的知名赛事。今年,本届竞赛特设两个语种——英语和法语。具体参赛规则如下:
一、本届竞赛为英语、法语翻译竞赛。
二、参赛者年龄:45周岁以下。
三、竞赛原文将刊登于2012年第3期(2012年6月出版)的《外国文艺》杂志、上海译文出版社网站及上海翻译家协会网站。
四、本届翻译竞赛评选委员会由各大高校、出版社的专家学者组成。
五、参赛译文必须用电脑打印,寄往:上海市福建中路193号上海译文出版社《外国文艺》编辑部,邮政编码200001。信封上注明:CASIO杯翻译竞赛。为了体现评奖的公正性和客观性,译文正文内请勿书写姓名等任何与译者个人身份信息相关的文字或符号,否则译文无效。请另页写明详尽的个人信息,如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工作学习单位及家庭住址、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恕不接受以电子邮件和传真等其他形式发来的参赛稿件,参加评奖的译文恕不退还。
六、参赛译文必须独立完成,合译、抄袭或请他人校订过的译文均属无效。
七、截稿日期为2012年8月10日(以邮寄当日邮戳为准)。
八、为鼓励更多的翻译爱好者参与比赛,提高翻译水平,两个语种的竞赛各设一等奖1名(证书及价值8000元的奖金和奖品),二等奖2名(证书及价值3000元的奖金和奖品),三等奖3名(证书及价值2000元的奖金和奖品),优胜奖20名(证书及价值300元的奖品),此外还设优秀组织奖1名(价值5000元的奖金和奖品)。各奖项在没有合格译文的情况下将作相应空缺。获奖证书及奖品务必及时领取,两年内未领者视为自动放弃。
九、《外国文艺》将于2012年第6期(2012年12月出版)公布评选结果并刊登优秀译文,竞赛结果同时在上海译文出版社和上海翻译家协会网站上公布。
优势竞赛论指导下的商业广告翻译 第8篇
许渊冲由鲁迅的“三美论”发展出了自己的意美、音美和形美的三美论, 由钱钟书的“化境”说发展出了深化、等化和浅化的三化论, 由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发展出了三之论, 又把朱光潜的“艺术”两字加在了其中, 从而合称为美化之艺术;许先生又集合了郭沫若的创作论里的“创”、傅雷的神似说里的“似”和自己的发挥优势论里的“优”和“竞赛”, 从而合称为“创优似竞赛”。联合起来就是许先生提出的用来指导文学翻译的“美化之艺术, 创优似竞赛”。显然, 他的理论既是我国传统理论的集大成者而且不乏独创。本文拟着重分析三美论和优势竞赛论, 并把它们应用到商业广告的翻译中。
1.1 三美论
三美论指的是意美、音美和形美。许先生认为, 意美是译诗能够正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从而打动目的语读者, 这是基本要求;音美是译诗仍然要为韵文, 要有悦耳的韵律, 在意美的基础上达到音美是更高的要求;形美是译诗要尽量保存原作的形式, 要让读者赏心悦目, 例如尽量保存长短对仗等, 在达到前两个美的基础上达到第三美是最高的要求。许渊冲在《翻译的艺术》一书中指出, “音美和形美是必须条件, 而意美既是必须条件又是充分条件”。可见许先生的三美论其实是戴着镣铐跳舞, 认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才是最美的, 换句话说, 他的三美论是建立在忠实的基础上的。
1.2 三化论
三化论指的是深化、等化和浅化, 即通过这三化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 以实现文学翻译的最高境界化境。深化就是把原文的意思具体化, 浅化就是把原文的意思一般化、抽象化。
1.3 三之论
三之论指的是知之、好之和乐之, 代表的是翻译目的的三个层次。许渊冲认为, 达到“信”的译文可以使读者知之, 同时达到“信”和“达”的译文可以使读者好之, 同时达到“信”、“达”、“雅”的译文可以使读者乐之。
1.4 优势竞赛论
优势竞赛论由优势论和竞赛论两个部分组成。许先生指出, 所谓“优势论”就是要发挥目的语优势, 用最佳的译语表达方式, 让读者“知之, 好之, 乐之”;所谓“竞赛论”指的是, 文学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甚至两种文化间的竞赛, 译作要与原作竞赛, 译者要和原作者竞赛, 看究竟哪种文字能更妙地表达原作的内容 (许渊冲, 2000) 。许渊冲在《翻译的艺术》一书中指出, 如果原语的表达方式比目的语更给力时, 可以通过直译吸收对方的优点;反之可以采用意译。可见, 许渊冲的优势竞赛论并不排外, 而是主张充分发挥目的语优势和避免过度的归化。
许渊冲还提出, “诗歌是美的, 译诗如果不美就不忠实”和“为了求美, 甚至不妨失真”这和他提出的建立在忠实基础上的三美论和优势竞赛论似乎有些矛盾, 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许先生对美和真的真正理解和追求, 可以用著名诗人济慈的名句“美就是真, 真就是美”来概括, 换句话说就是他突破了必须绝对忠实于原文这道藩篱。
许先生的这种观点遭到了众多学者此起彼伏的指责和拥护。其实, 这与德国功能学派提出的目的论不谋而合。目的论有三条原则, 第一是忠实, 第二是连贯, 第三是目的。目的原则是最高原则, 为了达到目的可以让忠实和连贯打折, 三条原则中忠实原则是要求最低的原则, 从而大大地降低了原文的地位。
2 现代商业广告的特点
美国著名的市场营销协会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AMA) 给广告下的定义是:广告通常由广告商出资通过各种媒体对产品、服务和观念进行非人员形式地介绍和推广。有学者提出了广告必备的五个要素, 即吸引读者, 引起兴趣, 激发欲望, 使之信服, 诱其行动。商业广告本身是一种说话的艺术, 它具有提供产品信息和诱导消费者购买两个基本的功能, 其最终的目的当然是通过宣传来推销产品。商业广告的翻译必须符合目的语国家的语言、文化和审美的习惯才行。
可见, 为了达到最终的销售目的, 必须让广告具有强大的诱导功能和信息功能, 而手段则主要是通过巧妙地使用语言, 让它不仅形式简洁而且内涵丰富、新颖独特、赏心悦目又悦耳, 即意美、形美、音美。换句话说, 现代的广告在音形意等方面的不懈努力使它越来越像诗, 于是, 诗型广告应用而生。靳函身给出的定义是“诗型广告是一种具有诗歌形式和特征的广告文体。它结合了广告和诗歌两种文体的特点, 不仅具有诗歌的美感, 主要体现在音形意上, 还起到了广告的宣传目的和作用”。虽然汉语和英语对诗歌的形式和内容的要求不尽相同, 广告语的特点也千差万别, 但是二者都有广告语逐渐诗化的特点和进一步加强的倾向。这也就为我们做英汉广告互译时, 运用许渊冲先生的翻译理论创造了前提条件。与此同时, 广告翻译也有有别于文学翻译更别说是诗歌翻译的地方是绝大多数广告的受众是不会去对比译文和原文的, 也就进一步降低了原文本的地位, 从而为译者应用优势竞赛论来使译文与原文竞赛以达到平分秋色甚至是青出于蓝的效果、进而成功实现翻译广告的商业目的提供了更大的发挥创造性的空间。
3 优势竞赛论指导下的广告语翻译策虑
3.1 音译
P E A K是美国产的一种运动鞋, 如果直接翻译成“山顶”或是“最高点”很难打动消费者, 但是译成“匹克”后, 因为中国人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以“更高”、“更快”和“更强”闻名于世的奥林匹克运动会, 给人一种质量上乘的美好感觉, 所以这样不仅在发音上很美, 而且意义也与原文高度一致, 更重要的是中文的翻译给予了这个品牌神圣的感觉, 这是原文所不具备的, 也就是实现了翻译超越原文的目标。
3.2 直译
Sharp的广告语是“From sharp mind, come Sharp mind.”这则广告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sharp这个单词本来就有精明聪慧的意思, 所以采取直译法将之译成“绝顶的智慧造就尖端夏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翻译不仅翻译出了sharp这个单词的双重含义和该产品的过人之处, 而且可以说和原文一样精炼。
一个酒店的广告语, “When you come, you are a guest of ours, when you leave, we are the friends of yours.”这则广告较长, 如果译成“您来的时候, 我们把您当成客人;当您走的时候, 我们把您当成朋友”则译文更长。商业广告通常都较短, 短小精悍的广告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翻译成“来是他乡客, 去时故人心”, 就很好地发挥了汉语的优势。英语依靠语法组句, 汉语依靠语意组句, 本来汉语的形式就要灵活得多, 而且汉语基本上一字一意, 所以翻译超过原文的潜力是无限的。该译文不但忠实地地传达了原文的意思, 而且前一个句子的最后一个音是仄声, 后一句的最后一个音是平声, 另外两个小句字数相等, 基本对仗, 组成了不错的对偶句, 在音和形上胜出了好几筹, 实现了翻译超越原文的目标。
3.3 意译
一家快递公司的广告, We care to provide service above and beyond the call of duty.如果翻译成“我们愿意提供高于和超出责任的服务”则平淡似水, 而且读起来佶屈聱牙, 虽然这样翻译达到了对等的效果, 即原文其实一般般, 没有多少艺术性可言。但是如果译成“殷勤有加, 风雨不改”则意境超出原文好多层。“殷勤有加, 风雨不改”不仅传达了该公司自称的“愿意提供高于和超出责任的服务”的意思, 而且在音和形甚至在意义上要美得多。
再如, 一家快递公司名叫UPS, 它的广告语是“UPS.On time, every time.”不得不承认, 原文本是有着音形意上的美感的。如果翻译成“UPS, 每次, 准时”则毫无美感可言。但是如果译成“UPS准时的典范”, 虽然没有了押韵, 但广告的可读性却加强了, 即读起来更顺口了, 而且意思表达得也很清楚。这个翻译虽然不能说超越了原文, 但是至少可以说是不比原文差。优势竞赛论的要旨并不是要求非得超越原文, 而是要与原文展开竞争, 力争超过原文。
3.4 创译
一家净水器公司的广告语“It can change our well water to wonderful water.”, 如果译成“它能够把井水变成美妙的水”, 则原作者的匠心独运, 即well water和wonderful water所压头韵没有体现出来。如果译成“它能够变井水为纯净水”则同样达到了押韵的效果。汉语是一种神奇的语言, 组词造句的功能非常强, 仔细推敲一番的话, 总是至少能够让译文达到同样的表达效果。
德国的BMW高级车享誉全球, 早已成为高级车的代名词。而事实上BMW在德文中其实并没有什么特殊含义, 但是译者将其译为“宝马”, 既结合了商标的前两个字母B和M的发音特点, 又很好地适应了中国的文化, 使中国的消费者能够自然而然地将该汽车的卓越不凡与飞驰的宝马联系起来。近年来, 又有人把“BMW”为“别摸我”, 不少人认为这种调侃的方式是不道德的,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 汉语确实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无穷的潜力, 外国品牌的汉译应用优势竞赛作指导有着天然的优势, 而英语作为世界第一强势语言也为使用优势竞赛论把汉语的广告巧妙地译成英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如“海尔”的英文名为“Haier”, 既与汉语的发音类似, 又很容易让英语民族联系到“higher”这个词, 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翻译, 而其实海尔这个名字在汉语里没有任何的意思, 因为它本来就是一个德语词的音译。
4 总结
许渊冲教授提出的优势竞赛论所引发的争论方兴未艾。总之, 优势竞赛论不仅是对传统翻译理论的一个总结, 而且更是一个突破, 从而在中国译界被外国理论主宰的局面下依然能让世界看到中国自己的翻译理论。他的别出心裁在翻译领域独树一帜, 为翻译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 尽管优势竞赛论并不是完美无缺, 本文也是首次把他的理论用于指导广告翻译, 不过本文作者深信在优势竞赛论指导下的广告翻译的潜力是无限的、前景是光明的。
摘要:许渊冲提出的“美化之艺术, 创优似竞赛”的翻译理论是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集大成者, 并且又有不小的突破, 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许渊冲取得了非凡的成绩, 得到了诗译英法第一人的荣誉。鉴于现代中英文商业广告的诗化特点和倾向, 本文试图把他提出的“优势竞赛论”应用到汉英商业广告的互译实践中, 以验证在此领域的指导能力和潜力。
关键词:优势竞赛论,商业广告翻译,诗化倾向
参考文献
[1]段云礼.实用商务英语翻译.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9.
[2]靳涵身.诗型广告翻译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4.
[3]李静.广告品牌文化形象的译文创意再现[M].常州工业学报社科版, 2009 (1) :83-88.
[4]童彬霞.动态对等理论在化妆品品名翻译实践中的应用[J].教育科学与人才培养, 2010 (6下) :181-182.
[5]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4.
[6]许渊冲.新世纪的新译论[J].中国翻译, 2000 (3) .
翻译竞赛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