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目的论视角
翻译的目的论视角(精选9篇)
翻译的目的论视角 第1篇
目的论视角下的中文电影片名翻译
摘要: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本文以目的论为依据,分析了电影片名翻译的目的性,尤其是中国电影片名翻译的重要性,因为电影片名的翻译直接关系到中国电影在海外的推广,而电影片名翻译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来决定;并进一步指出,目的论强调目的原则是翻译的首要原则,并不是说要抛弃原电影,而进行随意翻译。还讨论了电影片名翻译过程中应遵守的原则,并指出了在翻译过程中应采取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目的论电影片名翻译方法和策略
一、引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在初创阶段就有了“走出去”的意识,许多电影都配有英文字幕,《渔光曲》还在前苏联获得大奖。但这种“走出去”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当代中国电影市场在海外所需创造的商业价值,所以电影片名翻译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电影为观众而创作,并以观众的接纳、欣赏和批判为生存的依据和标准。电影想要吸引观众,片名的翻译的确是重中之重。尝试在目的论指导下,进行电影片名翻译使我们具备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翻译目的论是功能派翻译的重要理论,由德国功能派学者费米尔(Vermeer)和诺德(Nord)等创立。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具有明确的目的和意图。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目的决定手段”,翻译策略必须根据翻译的目的来确定,即“结果决定方法”。这个“目的”有三种解释:译者的目的(如赚钱);译文的交际目的(如启迪读者);和使用某种特殊翻译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如为了说明某种语言中语法结构的特殊之处而采用按其结构直译的方法)。(仲伟合,1991:45)
二、目的论遵循的原则
根据目的论,所有翻译应遵循三个法则:1.目的法则。它是目的论的首要法则。该法则认为整个翻译过程,包括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的选择,都是由翻译行为所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的。2.连贯性法则。它指的是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所谓语内连贯是指译文必须能让接受者理解,并在目的语文化以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3.忠实性法则。它指原文与译文之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语际连贯类似于通常所说的忠实于原文,而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则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决定。忠实性法则从属于连贯性法则,而连贯性法则和忠实性法则都从属于目的法则。如果目的法则要求原文和译文功能不同,忠实性法则就不再适用;如果目的法则要求译文不需要通畅,那么连贯性法则就不再适用。目的论与传统翻译理论相比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源语地位的降低,提高了译者的主体性,也对翻译实践(尤其对电影片名翻译这种目的性较强的翻译)具有指导意义。
三、中文电影在海外市场的现状
研究数据显示,超过三成的海外观众对中国电影不了解。2011年2月22日,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在北京公布的2011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全球调研数据显示,中国电影目前在国际上传播乏力、影响非常有限。这也是国内首次面向外国观众进行的关于中国电影的调研。调研共发放问卷1450份,有效回收1308份,覆盖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日本、韩国等国家,由此深入了解了中国电影文化和价值观在国际传播的现实状况。而作为软实力重要象征的电影文化,与发达国家相比,缺乏足够的竞争力与影响力,所以电影翻译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目的论在中文电影片名翻译中的指导意义
从目的论角度来看,翻译的目的是要实现译文在目的语文化中的预期功能。电影片名翻译要实现的预期功能正是在一个新的文化环境中再现原片名在源语言文化中所具备的各种功能。即突出影片内容,揭示影片主题,从而更好地向观众传达影片信息,给他们提供审美愉悦,吸引观众,争取丰厚的利润回报,使影片在海外市场取得商业成功,以达到影片制作商的目的。这是电影片名翻译的首要原则,也是电影片名翻译的主要目的。当然,推广中国电影不仅仅能够创造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把中国五千年的悠久文化通过电影这个媒体传递到国际上去,不仅让不了解中国的西方观众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还可以让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话语权拥有一席之地。
另外,目的论使译者主体性在电影片名翻译中得以更充分地发挥,即目的论从译者的角度来阐释翻译活动,赋予译者更大的自主权。译者可根据译文的预期功能和目的调整具体的翻译方法,灵活处理原文。查明建和田雨为“译者主体性”作了以下界定:“译者主体性是指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体能动性,其基本特征是翻译主体自觉的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和文化审美创造性。译者主体性贯穿于翻译活动的全过程,译者主体性不仅体现在译者对作品的理解、阐释和语言层面上的艺术再创造,也体现在对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的文化目的、翻译策略和在译本中对译作预期文化效应的操纵等方面。”(查明建、田雨,2003:19~24)Vermeer认为“翻译意味着在特定环境里,由于特定的目的,为特定的接受者进行翻译”(Vermeer,1987:25~33)。因此,以目的论为理论指导,在电影片名翻译这样一个特殊的翻译领域中,译者的主体性得到最大的发挥。在电影片名翻译时,译者应对目标读者做出估量,以受众为中心,从市场效应角度着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符合目的语的语言规范及目的语国家观众的审美习惯的表达方式,使其作品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商业价值。
五、电影片名的翻译方法及策略
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行为,任何一种行为都有其目的,翻译行为的目的决定了翻译所应采取的方法与策略。电影片名翻译的目的是更好地吸引观众,所以任何一种能达到此目的的翻译方法都可以被采纳,这就使得电影片名的翻译方法趋于多样化。
(一)直译
直译指的是在翻译过程中按原文逐字逐句地翻译。按照片名的字面意思可以直接翻译。如:《卧虎藏龙》的英文名是“Coun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这里采用直译能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即“龙”在中国的象征。
(二)意译
意译要求译文能正确表达原文内容,但可以不拘泥原文的形式。在直译和意译的选择上应遵循这样的原则:能直译时便直译,不能直译时用意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意译作为直译的补充。如:《非诚勿扰》可译为“If you are the one”;《侠肝义胆》可译为“Alone in the Dark”;《南京!南京!》可译为“The city of Life and Death”,用“life”和“death”两个对立意象的冲突来表现影片中的复杂情感,不仅表达到位,而且能更好地吸引观众的眼球。
(三)音译
音译是用一种语言读写出另一种语言的词或词组的发音的翻译方法。这是电影片名最简单、最方便的翻译方法。如:《红高粱》就是纯粹的音译,即“Hong Gao Liang”,这样的翻译更好地向欧美观众输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获得了影片在海外的成功。
六、结语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电影为观众而创作,并以观众的接纳、欣赏和评判为生存的依据和标准。电影要想吸引外国观众,片名的翻译是重中之重。根据目的论,电影片名翻译的预期目的是要实现原名在目标语中的可接受性。译者应根据影片的思想内容,充分考虑东西方文化的异同以及翻译的目的,根据原电影片名灵活地采用翻译策略,但最重要的是要保证观众能理解其内涵,最大限度地实现译名的艺术特色及商业价值。
(本文为湖南省社科基金外语科研联合项目“言外之意翻译的关联理论视角研究”[项目编号:12WLH48];湖南省教改项目“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项目编号:2005(280)];中南大学研究生培养办项目“文化翻译学学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编号:71333000408]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仲伟合.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J].中国翻译,1991,(3).[2]查明建,田雨.论译者的主体性[J].中国翻译,2003,(1):
19~24.[3]Vermeer.What does it mean to translate?[J].Indian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87,(2):25~33.[4]李延林.文化翻译学教程(修订版)[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
社,2006.
翻译的目的论视角 第2篇
目的论将翻译看作有目的的交际行为,认为翻译过程应以实现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预期功能为首要原则.商标的翻译带有极强的目的性,因此目的论时商标的`翻译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翻译的目的论,浅谈了目的论体现的三原则在商标翻译中的体现,并列举了几种商标翻译的方法,即音译法,直译法,意译法,以及混合法.
作 者:秦俊 QIN Jun 作者单位:玉林师范学院,广西,玉林,537000 刊 名: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LIN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 30(6) 分类号:H315.9 关键词:目的论 商标 翻译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英语广告的翻译 第3篇
广告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翻译活动, 不同于文学翻译, 注重语言优美, 它需要的是感染力。广告翻译应在目的论的指引下, 更加明确翻译本质和翻译目的, 结合特定国家的特色习俗、价值观、社会背景等因素, 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 以实现广告目的语在内容上的忠实性、形式上的吸引性和文化情感上的可接受性。
一、目的论对译者的要求
要出好的译文, 译者就要了解商品的特征。首先, 掌握商品特征:商品的质量、产地、作用以及性能。然后, 了解产品消费群体的年龄、性别、职业、生活、教育程度等。最后, 了解广告的传播方, 选择最适合这个产品的词语、句子或修辞。例如:Nippon漆的广告词是“Nippon Paint, working beautifully everywhere”, 如果我们把“beautifully”译为“美丽”就体现不出产品的特点, 可译为“立邦漆, 处处放光彩”。“放光彩”很形象地体现出了立邦漆“很有光泽, 闪亮”的特点。显然, 后者更能激起顾客的购买欲望。
二、目的论对翻译方法的要求
广告语的目的是用简练的, 富有表现力和鼓动性的语言来激起人们的购买欲望, 因此, 我们应在忠实的原则的下, 可以通过不同翻译手法来达到预期效果, 如:
1.套译。套译就是套用译入语中人们非常熟悉的句子, 或者习见的句子结构, 使译入语受众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从而产生共鸣, 以至于激起其购买欲望。
例1;Where there is a way, there is a Toyota.
丰田汽车, 风行天下。
例2:Safe, easy, quick and with fun.
使用安全, 操作简便, 高效快捷, 乐在其中。
2.押韵。押韵使得句子朗朗上口, 提升产品好感。
例如:Big thrills , small bills. (出租车广告)
a) 大刺激, 小花费。
b) 莫大的激动, 微小的费用。
3.意译。当中英文语序, 句法结构和修辞存在很大差异时, 通常采取意译, 使广告符号译入语文化, 更易被译入语受众接受。
例如:原文:Mosquito Bye Bye Bye. (雷达牌杀虫剂)
译文:蚊子杀杀杀。
4.音义双关。音义双关是在翻译商标时, 选择一些既与原商标发音相似, 又符合审美情趣。例如, Coco Cola (可口可乐) 、Safeguard (舒肤佳) 、Colgate (高露洁) 、雅戈尔 (Younger) 、等等。
翻译目的论将翻译视为目的性很强的跨文化交流活动, 明确了“为什么翻译”这一根本问题, 为翻译什么、选用什么翻译文本和采用什么翻译策略指明了方向。它将行为理论纳入了翻译理论之中, 开辟了评判译文质量的新标准。广告翻译作为目的性很强的翻译活动, 也应在目的论引导下, 根据不同文本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 使译文精炼、有号召力, 能够唤起译文受众的购买欲。同时, 在当今时代, 一些消极因素影响着译者的判断力, 使“追逐名利”的翻译动机肆意泛滥, 形成不良风气, 所以译者应提高自身素质, 培养责任心, 拒绝翻译成果质量下降, 储备丰富的专业、语言和文化知识, 提高业务水平, 使译文被译入语受众所喜欢。
参考文献
[1]许钧.翻译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2.
[2]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9.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英语广告的翻译 第4篇
【关键词】翻译目的论 广告翻译 翻译策略
20世纪八十年代,德国的翻译理论家费米尔提出了翻译目的论。他认为,人的任何一种行为都是有目的的。然而,不论这种目的性的强弱,它都会影响着人们的行为。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翻译目的当然也会影响翻译过程,决定翻译策略。“目的法则要求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不应是对等翻译理论所强调的原文和功能,而应是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所要达到的一种或几种交际功能,即应以实现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预期功能为首要原则”。由此可知,一方面,目的论脱离了语言学的束缚,认为翻译不仅仅只是“符号转换(trans-coding)”,只追求译文和原文之间形式和语言的对等,原文也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译者可以根据翻译目的进行有用性的选择;另一方面,译文需要满足翻译的“适应性(adequacy)”要求,即达到译入语环境中读者对于译文的期望值,达到了预期效果。然而,在翻译过程中,影响翻译活动的因素很多,我们要根据翻译活动的期望值,或是翻译目的,把握翻译方向,选择适合的翻译策略。总之,翻译目的论超越了原文中心论,为翻译活动开辟了新的视角,指明了方向。本文也将从目的论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采用押韵、意译等多种翻译手段,克服英语广告翻译中的难题,实现产品预期的销售效果。
广告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翻译活动,不同于文学翻译,注重语言优美,它需要的是感染力。广告翻译应在目的论的指引下,更加明确翻译本质和翻译目的,结合特定国家的特色习俗、价值观、社会背景等因素,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以实现广告目的语在内容上的忠实性、形式上的吸引性和文化情感上的可接受性。
一、目的论对译者的要求
要出好的译文,译者就要了解商品的特征。首先, 掌握商品特征:商品的质量、产地、作用以及性能。然后,了解产品消费群体的年龄、性别、职业、生活、教育程度等。最后,了解广告的传播方,选择最适合这个产品的词语、句子或修辞。例如:Nippon漆的广告词是“Nippon Paint,working beautifully everywhere”,如果我们把“beautifully”译为 “美丽”就体现不出产品的特点,可译为“立邦漆,处处放光彩”。“放光彩”很形象地体现出了立邦漆“很有光泽,闪亮”的特点。显然,后者更能激起顾客的购买欲望。
二、目的论对翻译方法的要求
广告语的目的是用简练的,富有表现力和鼓动性的语言来激起人们的购买欲望,因此,我们应在忠实的原则的下,可以通过不同翻译手法来达到预期效果,如:
1.套译。套译就是套用译入语中人们非常熟悉的句子,或者习见的句子结构,使译入语受众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从而产生共鸣,以至于激起其购买欲望。
例1;Where there is a way, there is a Toyota.
丰田汽车,风行天下。
例2:Safe, easy, quick and with fun.
使用安全,操作简便,高效快捷,乐在其中。
2.押韵。押韵使得句子朗朗上口,提升产品好感。
例如:Big thrills , small bills. (出租车广告)
a)大刺激,小花费。
b)莫大的激动,微小的费用。
3.意译。当中英文语序,句法结构和修辞存在很大差异时,通常采取意译,使广告符号译入语文化,更易被译入语受众接受。
例如:原文:Mosquito Bye Bye Bye. (雷达牌杀虫剂)
译文:蚊子杀杀杀。
4.音义双关。音义双关是在翻译商标时,选择一些既与原商标发音相似,又符合审美情趣。例如,Coco Cola (可口可乐)、Safeguard (舒肤佳)、Colgate (高露洁)、雅戈尔(Younger)、等等。
翻译目的论将翻译视为目的性很强的跨文化交流活动,明确了“为什么翻译”这一根本问题,为翻译什么、选用什么翻译文本和采用什么翻译策略指明了方向。它将行为理论纳入了翻译理论之中,开辟了评判译文质量的新标准。广告翻译作为目的性很强的翻译活动,也应在目的论引导下,根据不同文本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使译文精炼、有号召力,能够唤起译文受众的购买欲。同时,在当今时代,一些消极因素影响着译者的判断力,使“追逐名利”的翻译动机肆意泛滥,形成不良风气,所以译者应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责任心,拒绝翻译成果质量下降,储备丰富的专业、语言和文化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使译文被译入语受众所喜欢。
参考文献:
[1]许钧.翻译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2]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9.
[3]马会娟.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翻译的目的论视角 第5篇
(全英文论文)归纳法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全英文论文)研究英语幽默的产生
(全英文论文)呼啸山庄的象征主义
(全英文论文)麦田里的守望者之美国俚语分析
(全英文论文)从认知的角度来看主动语态在商务信函中的语用功能
(全英文论文)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课堂反馈及其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全英文论文)从蜘蛛侠系列看美国的英雄主义
(全英文论文)关联理论视角下软新闻的翻译
(全英文论文)母语对中国大学生口语学习的影响
(全英文论文)中西文化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
(全英文论文)论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全英文论文)阿特伍德肉体伤害的女性主义解读(全英文论文)日本企业管理的制胜之道儒家思想管理
(全英文论文)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异化主题分析
(全英文论文)专八考试中的说明文体裁分析
(全英文论文)英语语法与语用的协调情态动词为例
(全英文论文)中英风俗习惯差异对英语专业大学生口语学习的影响
(全英文论文)中英人名姓氏的来源及命名方式的比较
(全英文论文)浅谈奥斯卡.王尔德的喜剧认真的重要性中谎言的运用
(全英文论文)英语习语变体的修辞效果及其翻译
本题目是全英文原创论文,需要完整可以联系QQ:805 99 0749
(全英文论文)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
(全英文论文)初三英语写作中常见的错误分析—XX中学为例
(全英文论文)欧.亨利短篇小说的艺术技巧
(全英文论文)王尔德童话作品的角色分析
(全英文论文)新闻翻译典故处理策略和方法
(全英文论文)网络聊天中的语码转换
(全英文论文)高中生英语课堂沉默现象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XX中学为例
(全英文论文)夏洛的价值夏洛的网的主题解读
(全英文论文)中国特色新词及其英译研究
(全英文论文)论雾都孤儿的写作手法与创作意义
(全英文论文)从Salsa舞解析墨西哥人的性格
(全英文论文)论新闻英语汉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
(全英文论文)创造性与商标翻译
(全英文论文)英语商务信函的文体分析
(全英文论文)从美国刑侦剧犯罪现场调查看讯问过程中合作原则的违反
(全英文论文)商标翻译中的问题及对策
(全英文论文)任务型教学法在XX中学高一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全英文论文)论创造性背叛在翻译红楼梦章回目录中的运用
(全英文论文)希腊罗马神话对英语习语的影响
(全英文论文)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异同对比分析
(全英文论文)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运用
(全英文论文)我校英语专业学生议论文写作中因果类话语标记语的使用情况
(全英文论文)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之意象探析
(全英文论文)文化差异对可口可乐公司品牌全球化的影响
(全英文论文)初中英语课堂问题行为及对策
(全英文论文)论渗透定价对新兴电子行业的影响华为公司为例
(全英文论文)从关联理论看日化品品牌翻译宝洁和联合利华为例
(全英文论文)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作文错误分析
(全英文论文)论英语长句的翻译
(全英文论文)词缀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全英文论文)英语形容词的翻译
(全英文论文)浅析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动机缺乏及其解决方案
(全英文论文)大学生语用能力现状研究
(全英文论文)美式俚语在社会文化中的使用及其影响
(全英文论文)教师用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全英文论文)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情况分析
(全英文论文)功能对等与英语习语的翻译
(全英文论文)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分词误用分析--XX学院学生的研究
(全英文论文)数学专业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情况分析
(全英文论文)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理解障碍
(全英文论文)秘密花园中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全英文论文)XX中学高三年级英语阅读问题调查研究
(全英文论文)英语委婉语的交际功能
(全英文论文)谈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技巧--以“六大古都”为例
(全英文论文)山寨文化的反思发展与创新
(全英文论文)商务英语书信中正式用语和非正式用语对比分析
(全英文论文)美国悲剧中克莱德的悲剧分析
(全英文论文)母语迁移对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全英文论文)农村中学英语学习的焦虑调查—以XX中学初一学生为例
(全英文论文)分析蒂凡尼的早餐中郝莉的人物特点
(全英文论文)嘉莉妹妹中女主角嘉莉的分析
(全英文论文)中餐菜名的英译
(全英文论文)蝴蝶梦中女性成长主题分析
(全英文论文)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美的主题
(全英文论文)中美家庭价值观的跨文化对比与研究
(全英文论文)论数字习语翻译的文化取向
(全英文论文)浅论广告语汉译的美学效果
(全英文论文)语块与大学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全英文论文)XX市区公示语翻译错误分析与对策研究
(全英文论文)汉英数字禁忌的对比研究
(全英文论文)可口可乐--跨国公司在华成功的本土化战略
(全英文论文)论母语正迁移对英语教学与学习的作用
(全英文论文)从中西方政治文化差异看中美关系
(全英文论文)中英色彩文化的研究
(全英文论文)他们眼望上苍中的女性话语权分析
(全英文论文)英文电影片名翻译原则与策略
(全英文论文)从麦田守望者的主人公看美国社会病态
(全英文论文)论英语谚语翻译
(全英文论文)对黑人妇女在民权运动期间争取教育权的背景分析
(全英文论文)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作文错误分析
(全英文论文)语块法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
(全英文论文)最蓝的眼睛中的叙事艺术
(全英文论文)国内英语学习者二语习得石化现象研究综述
(全英文论文)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校园语码转换
(全英文论文)从美学角度分析英文电影阿凡达的汉语翻译
(全英文论文)浅谈商务函电的写作
目的论指导下的广告翻译 第6篇
目的论指导下的广告翻译
探讨了广告语言的特征,广告翻译的原则,以及目的性理论(skopos theories)和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对广告翻译的指导.
作 者:黄仕会 HUANG Shi-hui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江苏,210095 刊 名: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ANGSU TEACH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年,卷(期):2008 23(1) 分类号:H315.9 关键词:目的论 广告翻译 功能对等从目的论的角度谈汉英旅游翻译 第7篇
从目的论的角度谈汉英旅游翻译
本文通过对翻译目的论的介绍和旅游宣传资料中汉英文体差异的深入分析,运用目的论的三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来探讨中文旅游宣传资料英译中的一系列问题,以更恰当的翻译理论来指导旅游资料的英译,从而吸引更多的海外游客以促进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
作 者:刘丽 作者单位:山东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师范教育系,山东,莱芜,2711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26) 分类号:H3 关键词:目的论 汉英旅游文体差异 目的论三原则翻译的目的论视角 第8篇
近几年来,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贸易规模和数量的不断壮大, 涉外金融业务也日益增加, 由此与对外金融业务密切相关的金融英语学科也呈蓬勃发展的态势。金融英语的翻译问题也成为一些学者探讨的话题, 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对金融英语的翻译提出了一些翻译技法。本文尝试从翻译目的论着手, 探讨利用这一翻译理论, 为金融英语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翻译策略。
一、翻译目的论的主要内容
德国学者弗米尔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翻译目的论 (Skopostheory) 这一理论, 它彻底突破了以原文本为中心的结构主义等值翻译理论, 奠定了功能派翻译理论的重要里程碑。Skopos在希腊语中意为“目的”。根据目的论, 无论何种翻译, 其最高规则都是“目的法则”。根据目的法则, 一种翻译行为由行为的目的决定, 即“目的决定手段” (张美芳, 2005) 。在这一理论框架中, 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便是受众译文预期的接受者, 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以及交际需求。每一种翻译都指向一定的受众, 因此翻译是在:“目的语情境中为某种目的及目的受众而生产的语篇。” (张美芳, 王克非, 2005)
此外, “目的论”中有三个重要的法则, 即目的法则、语际连贯和语内连贯。语际连贯指的是译文与原文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 这种关系也常被称为对原文的“忠实”。语内连贯指的是译文在译入语文化及交际情景中应该有的意义, 它强调译入语文化以及交际情景。弗米尔认为, 语际连贯或忠实应从属于语内连贯, 同时二者又都从属于“目的法则” (文军, 2006) 。在弗米尔看来, 翻译中的最高法则应该是“目的法则”。也就是说, 翻译的目的不同, 翻译时所采取的策略、方法也不同。换言之, 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综上所述, 翻译目的论把翻译从原语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从译入语的新视角来诠释翻译活动, 它对翻译采取前瞻的态度, 使得译文在完成译语情境中交际功能的同时, 又符合各参与方的意愿。同时, 翻译目的论是以读者为中心或者以译入语文化为导向的翻译理论, 因此对金融英语这种“信息型”功能文本的翻译特别适合。
二、金融英语的特征
金融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 近几年逐步从商务英语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内容涉及宏观经济运作、金融法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监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信贷、银行会计、外贸等诸多专业, 文字种类包括担保抵押、往来书信、债券发行、法律文件、通知、公告等, 语言表达具有独特的专业语言特点和风格。
1. 金融英语的词汇特征
金融英语最显著的特征是专业词汇丰富, 专业术语广泛。一是有不少通用英语中的词语出现在金融英语中具有特定的词义;二是有大量的金融英语特有的专业词汇;三是专有名词多;四是缩略语使用频繁;五是金融英语中许多核心词非常活跃, 搭配能力强, 既常以固定搭配出现, 具有搭配的独特性, 又频频出现于不同的语域, 具有使用的灵活性;六是金融英语中运用专业词语构词法派生的新词语很多 (冯长甫, 2007) 。
2. 金融英语的句式特征
金融英语中长句较多, 句中常常插入短语、从句等限定、说明成分, 形成冗长而复杂的句式结构, 有时一个句子就是一个段落。这些结构复杂的长句在业务信函中不仅能表达复杂的意义, 使行文显得严谨, 而且使主要信息以词序的形式得到强调, 增强了行文的正式程度。例如:Over the whole of 2010, GDP in the OECD area expanded by2.9 percent, significantly up from the sharp decline of 3.5percent recorded in 2009, the OECD report showed, confirming what economists previously predicted that the recovery trend is sure ahead though uncertainties linger in an unbalanced way.这个句子既有宾语从句、主语从句, 又有让步状语从句, 还有现在分词短语作状语, 过去分词短语作定语, 结构非常复杂。
3. 金融英语的语法特征
总的说来, 金融英语的语法相对比较简单。时态通常以一般现在时态为主, 语态则常用被动语态, 这是因为被动语态的使用具有结构紧密、语义准确、表达严密、逻辑性强等特点。在金融英语中使用被动语态, 不必指出行为发出者, 能够起到突出金融信息、提高论述的客观性、少带主观色彩和增强可信度等作用。因此, 被动语态的适宜运用是严肃性和庄重性具备的金融英语文体的需要。例如:
4. 金融英语的文体特征
金融英语文体风格独特, 专业文体特征明显。其文体主要包括:公文文体、论说文体和叙述说明文体三类 (冯长甫, 2007) 。金融英语公文文体的主要特征为:文本格式“尺牍”化, 业务用语专业化, 行文用字套式化, 公文内容实用化 (贾文波, 2004) 。比如, 以保函申请书为例, 它要包括一系列的内容:申请人同受益人之间所签合同编号及日期、受益人名称和详细地址、担保责任、货币金额、有效期限、保证责任、付款条件、开立和送达方式、申请单位、负责人、日期等 (陈仕彬, 2002) 。总之, 金融英语文体具有用词准确、格式规范、措辞礼貌、逻辑严谨、表达清晰、行文流畅等特点。
三、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金融英语翻译策略
如上所述, 目的论以目的为最高标准, 主要准则按其轻重可归纳为:译文由其目的所决定, 译文为译入语文化提供有关源语文化的信息, 译文不会提供违背原文信息的信息, 译文必须保持语内连贯, 译文必须保持语际连贯。金融英语翻译不同于文学翻译和其他文体的翻译, 它必须强调语义的对等或等效, 正如陈仕彬所指出, “金融英语翻译的基本标准是准确、规范化、贴切传神、词义的对应”。这样才能让读者有专业化的感受, 而不是一般的语言描述, 因此金融英语的翻译是有目的的选择过程。
1. 专业术语坚持对译
在汉语中有直接对应的专业术语则直接对译成相应的术语, 如:endorse在汉语中对应为背书, discount在汉语中对应为贴现。但是, 金融英语中也有很多一词多义的词汇。比如“credit”一词, 在“letter of credit” (信用证) 中译为“信用”;而在“international credit” (国际信贷) 中又译为“信贷”;而在“to credit the exporter's account” (贷记出口方账户) 中作动词用, 译为“贷记”;另在“sales on credit” (赊销) 中译为“赊账”;而在“circulating rate of receivable credit” (应收账款周转率) 中译为“账款”。对于这种情况, 译者必须有充足的专业知识积累, 结合上下文语境, 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给出合理的翻译。另外, 还有一些金融英语术语在汉语中的翻译并不统一, 对此, 应该从金融专业化角度, 依据汉语的语言习惯, 确定规范统一的翻译, 以免造成金融英语术语翻译混乱无序的状态。
2. 句式及语法翻译顺应译入语的语言风格
金融英语中经常出现的长句以及被动语态的翻译应该顺应译入语的语言风格。长句翻译应确定句子主次顺序, 适当调整语序, 分清句子层次, 作出合理翻译。如前面所举例句:Over the whole of 2010, GDP in the OECD area expanded by 2.9 percent, significantly up from the sharp decline of 3.5 percent recorded in 2009, the OECD report showed, confirming what economists previously predicted that the recovery trend is sure ahead though uncertainties linger in an unbalanced way.句中the OECD report showed, 是句子主干, 而其前面部分才是其宾语, 后面的分词短语结构为伴随状语。试翻译如下: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报告显示, 2010年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地区的GDP增长了2.9个百分点, 相比2009年3.5个百分点的降幅有了显著提升, 这也证实了经济学家此前的预测:虽然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 但复苏趋势日趋明朗。通过提取主干句, 调整语序, 翻译简洁得体。
被动语态在译成汉语时经常用“由”、“为”、“受到”等词表示被动, 或者直接翻译成主动句、无主句, 这样翻译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例句:句中谓语动词有两个被动语态, 以及一个表示被动的过去分词短语作定语, 翻译时应根据汉语的语言风格进行处理。其翻译如下:实行贷款证管理的地区, 须持有贷款证;申请外汇固定资产贷款, 两个被动句都翻译成了无主句, 过去分词短语也用符合汉语语言习惯的主谓短语翻译出来, 整句翻译非常自然贴切。
3. 专业文体翻译符合译入语文体格式及行文规范
金融英语公文文体特征明显, 其语气素正, 严整规范, “官腔”十足, 然而每到关键之处, 行文用字却又那么精细缜密, 明确到位, 甚至不惜咬文嚼字和繁文缛节, 加上大量熟语套语的使用, 公文特色及其明显, 充分体现了其在特定使用场合中的语用原则和特有的语域特征 (贾文波, 2004) 。这就意味着译者要在目的背景中为目的语境内的目的接受者制作一种文本。因此, 进行这类文体的文本翻译时, 译者应充分了解原语文本及译入语文本的文体特征, 尤其对译入语的对应文体格式及行文规范更应了然于心, 在确定翻译目的的基础上, 用规范地道的语言、准确严谨的格式实现文本在目的语环境下的交际功能。
结束语
金融英语翻译作为一种应用类型的翻译, 由于其涉猎金融、经济、贸易、法律等诸多内容, 翻译难度较大。金融英语翻译不仅取决于译者经济金融类知识的广博, 而且受到译入语语言和文化的影响。翻译目的论对金融英语翻译中所呈现出的复杂现象提供了理论解释。金融英语翻译是一个有目的的选择过程, 故应当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 采取以目的文本为导向的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张美芳.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83.
[2]张美芳, 王克非.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15.
[3]文军.科学翻译批评导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 006:162.
[4]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 004:2552, 70.
[5]冯长甫.金融英语翻译探讨[J].上海翻译2, 007, (3) :40.
翻译的目的论视角 第9篇
【关键词】目的论;目的法则;广告翻译
一、弗米尔目的论翻译理论概述
汉斯·弗米尔(Vermeer)提出了目的论,将翻译研究从原文中心论的束缚中摆脱出来。该理论认为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和有结果的行为,这一行为必须经过协商来完成;翻译必须遵循一系列法则,其中目的法则居于首位。也就是说,译文取决于翻译的目的。此外,翻译还须遵循“语内连贯法则”和“语际连贯法则”。这三条原则提出后,评判翻译的标准不再是“对等”,而是译本实现预期目标的充分性。弗米尔还提出了翻译委任的概念,即应该由译者来决定是否,何时,怎样完成翻译任务。也就是说,译者应该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而且有权根据翻译目的决定原文的哪些内容可以保留,哪些需要调整或修改。
费米尔认为,翻译中的最高法则应该是“目的法则”。也就是说,翻译的目的不同,翻译时所采取的策略、方法也不同。换言之,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对于中西翻译史上的归化、异化之争,乃至近二三十年译界广泛讨论的形式对等与动态对等,“目的论”都做出了很好的解释。翻译中到底是采取归化还是异化,都取决于翻译的目的。由于功能翻译理论就是以“目的原则”为最高准则,而任何翻译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行为。
在特定环境下,广告翻译的最终目标和主要功能是向消费者展示商品,并激发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最终能够成功说服消费者购买产品。
二、目的性原则指导下的广告翻译
广告翻译既不同于普通的文学翻译,追求最自然、最贴近的对等物,也不同于一般的科技文体翻译,强调语义上的对等,它更强调翻译中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而不仅仅是文字之间的简单对应翻译。当一种新产品即将步入国际市场时,广告翻译在商品的宣传和推广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广告翻译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译者应尽量挖掘产品表征与目的语文化上的共同特征,使译文更符合目的语的习惯,易于读者接受。在目的论的指导下,译者应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并要注意避开目的语文化的禁忌。
1、目的性原则决定了广告翻译要符合译语广告文体的语言风格。
由于地理环境、社会环境、生活方式等的不同,各个民族都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习惯。这种美学标准在语言上也有所体现。比如:汉语讲求音韵和谐,形式对称,用词空泛含蓄,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相反,西方语言形式一般用词平时明快,句式结构严谨,修辞重简洁。因此,在汉英广告互译过程中,必须对这种差异给予足够的重视,在适当的时候根据译语受众群体对语言做适当修改,以迎合人们的审美心理,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目的性原则的指导下,译者应实行广告宣传“内外有别”原则,采取改译,根据源文酌情删减、变通,充分发挥译者的创造力,以使广告翻译更加符合译语的语言风格,更能为译语受众所接受。
2、 目的性原则决定了广告翻译要注重译文读者的反应,融洽商家与潜在消费者(读者)之间的关系。
2.1 恰当使用人称。
一般消费者对广告都存在着一种抵触和不信任的情绪。为了消除这种情绪,商家在做广告时常以读者亲密朋友的身份,以轻松自然的口吻和读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以期缩短广告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增强广告的亲和力,达到说服读者进行购买的目的。广告翻译更应如此。如:
微波炉烧饭快吗?那还用说。
Is microwave oven cooking fast? You bet!
译文用第二人称的方式,亲切自然而又自信的态度对顾客的问题进行回答,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增强了广告的宣传功能。
中华啤酒,确实不错!
Zhonghua Beer,…I’m really impressed!
译文以第一人称的身份给顾客介绍产品,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了广告的感染力和可信度,非常成功。倘若译成“Zhonghua Beer is really good” 虽然忠实达意,但仅仅陈述了一个客观事实,不能打动读者,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更难以起到宣传和促销的目的。
2.2 套用家喻户晓的名句。
除了借助适当的人称之外,使用地道的语言,特别是套用译语文化中家喻户晓的名言、名句也是对译文读者进行情感传递的一种有效手段。它能帮助广告译文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实现其预期功能。例如,某国产香烟进入英国市场时,推出了这样的广告语:to smoke or not to smoke,this is a question.这则广告戏谑地套用了莎翁名言to be or not to be,this is a question,不仅大大增加了广告的新奇性,还通过这种原汁原味的语言营造了一种亲切的氛围,使读者看过之后,不禁会心一笑,产生了消费欲望。
3、目的性原则还决定了广告翻译应尊重译语文化,特别要注意尽量避免触犯译语文化的禁忌。
文化是决定读者反应的一个重要因素。读者对译文如何理解,产生怎样的反应,往往深受其所处的文化环境的影响。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包括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民族心理、宗教信仰等。在一种文化中深受人们喜爱的习俗到了另一种文化中有可能会被视为陋习。同样,源语文化中一个赏心悦目的商标词到了译语文化中往往有可能会带有不好的联想意义。广告翻译中,必须避免由于过分强调忠实而忽略翻译目的,忽略目的文化环境会导致翻译失败。我国出口的轻身减肥片原译名为Obesity-reducing Tablets,在以减肥为时尚的美国一度无人问津。问题出在按照中华名族的价值观念而没有考虑到国外顾客的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念,违反了购买者的消费心理,美国人看了该品名产生的联想是此药专为obese people(肥胖症者)服用的,后改译为Slimming pills,就打开了销路。
广告翻译中也有一些因为了解到这种文化差异,而正确应用目的论,翻译得非常成功的例子。日本的汽车在世界市场上占有最大的份额,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他们的广告商极为重视所在国的文化背景,频频在广告中使用所在过的习语,对广告进行释义。如丰田车在英语国家的广告语是“When there is a way,there is a Toyota”,到了中国便换成了中文“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到了美国又变成了“Not all cars are created equal,”因为美国独立宣言的第一句是“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三、结束语
商业广告作为一种目的性很强的行为,其最终目的是宣传和推销商品,因此,翻译“目的论”在广告翻译领域具有极强的适用性。译者必须根据译文预期要达到的目的和功能,以译文读者为目标,以目的语言、文化为取向,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手段,使用符合目的语文化观念的语言表达方式和结构,使译文在译文接受者中产生积极影响,从而达到宣传产品,促进销售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小慰.翻译功能理论的启示——对某些翻译方法的新思考[J].中国翻译,2000(4)
[2]陈军,周庆荣.谈广告翻译[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95,(4).
[3]刘晓梅.目的论与汉英广告翻译[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6)
翻译的目的论视角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