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反季节黄瓜栽培技术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反季节黄瓜栽培技术(精选3篇)

反季节黄瓜栽培技术 第1篇

1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春季气温较低, 宜选用早熟、耐寒性较强的品种, 如白丝条、湘黄瓜2号、渝早黄瓜2号等。黄瓜育苗播种前, 要进行种子消毒处理, 可采用温汤浸种和药剂消毒。温汤浸种即用55℃温水浸种5min后, 冷却到30℃左右, 继续浸种3~4h;药剂消毒一般是采用甲醛100倍液消毒30min, 洗后浸种3~4h。消毒后的种子在28~30℃的温度下催芽, 露白后即可播种。

2 播种育苗

早春栽培在1月中下旬播种育苗。播种时直接播在营养钵中, 定植时带土移栽。播种至出苗, 温度应控制为25~30℃, 促使快出苗。一般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 2d左右就开始出苗。从部分出苗至第1片真叶显露 (即破心) 要及时降温, 控制较低的温度, 一般白天20℃左右, 夜间12~15℃。从破心至移栽定植前7~10d, 白天可保持20~25℃, 夜间15~18℃。定植前7~10d, 应进行低温锻炼, 育苗床的温度条件尽量与定植田块相近, 以提高黄瓜秧苗的适应能力和成活率。一般白天控制在15~20℃, 夜间12~14℃。

3 定植

黄瓜栽培宜选择土层深厚、排水性能好、保水、保肥力强的地块建大棚生产。黄瓜定植前先将土按1.3m开厢, 定植前10~15d施足底肥。底肥以迟效肥料为主, 供地和养地相结合, 特别是磷元素在土壤中移动性差, 作为底肥要一次施足。行窝距 (65~75) cm (40~50) cm, 每窝2株, 约栽3.75万窝/hm2。黄瓜根系浅, 不宜深栽, 定植后浇足定根水。

4 田间管理

定植后要控制肥水的施用, 促进幼苗的成活, 开花前少施轻施氮肥防止徒长, 坐果后施1次追肥, 促进瓜的生长。施TBS复合肥1 050~1 125kg/hm2, 其中, 60%作基肥, 40%作追肥。黄瓜喜光, 春季光照不足时, 适当增加棚温, 增加光合作用, 注意保持棚膜清洁, 减少灰尘污染, 以增加透光度。大棚内气温随外界气温变化而变化。幼苗定植后至缓苗前一般不通风, 以提高棚内的地温和气温, 根据黄瓜各生长发育阶段最适宜的温度范围, 可以采用加地膜、小拱棚等措施达到增温保温效果, 促进幼苗的成活和生长[3,4]。大棚内湿度比露地高, 根据黄瓜对空气相对湿度的要求, 幼苗定植至开花, 一般不施肥水, 阴天、晴天中午要适当通风排湿;坚持经常刮去棚膜内侧的水珠或在棚内放置一些石灰等吸潮物质, 降低棚内湿度。黄瓜幼苗2~3叶1心时, 喷施乙烯利诱导雌花的形成。乙烯利15.0~22.5g/hm2对水150kg喷施。每隔7d左右喷1次, 一般喷2~3次。

5 病虫害防治

黄瓜的主要病害是霜霉病、枯萎病、白粉病, 主要虫害是黄守瓜。在防治上, 不用种过瓜类的土壤作苗床土;选抗病品种;进行种子消毒, 降低床内湿度。必须选择使用无公害蔬菜生产可以使用的农药, 严禁施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 并且严格注意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 在果实采收前的7d, 严禁喷施化学农药。可用50%溶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58%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70%乙磷铝锰锌可湿性粉剂1.5kg/hm2防治霜霉病;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1h或用种子重量0.3%的50%多菌灵500倍液拌种, 发病初期用2%农抗120 150倍液、50%消菌灵水溶性粉剂600 g/hm2、50%立枯净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20%病毒A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15%恶霉灵水剂3 000倍液防治枯萎病[5];发病初期用粉锈灵1 000~2 000倍液, 甲基托布津、多菌灵800倍液防治白粉病;用辛硫磷1 500倍液或菊酯类药2 000~3 000倍液防治黄守瓜。

摘要:介绍了黄瓜反季节栽培技术, 主要包括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 以期为黄瓜的反季节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黄瓜,反季节,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杨创源.黄瓜反季节大棚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 2008 (6) :30-31.

[2]蒲运锋.黄瓜反季节高产栽培技术[J].贵州农业科学, 2005 (4) :89-90.

[3]黄志权.无公害黄瓜保护地栽培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9 (10) :46-47.

[4]马振民.温室黄瓜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6) :83-84.

温室黄瓜栽培技术要点 第2篇

每亩施腐熟的猪圈粪300kg、磷酸二铵50kg、硫酸钾30kg。撒施地面后翻入土中,使粪肥与土壤充分混合,使其发挥肥效。

2培育壮秧

2.1做床装钵每亩需苗床约50m2,做宽1.2cm,高10cm的苗床。育苗土可用肥沃土壤6份,腐熟马粪4份混合过筛,过筛后加氮磷钾复合肥3kg/m2,充分混合均匀制成育苗用的营养土,将配好的营养土装入钵或纸袋中,排列在铺好地热线的苗床上。

2.2种子处理将种子用50℃~55℃的温水烫种,并不断搅拌,水温降到30℃浸泡3小时捞出用湿布包好,放于28℃~30℃条件下催芽,出芽80%以上即可播种。

2.3播种钵内将催好芽的種子播在已浇过水的营养钵内,每钵播一粒发芽的种子,播后覆土1cm,盖土加70%甲基托布津200g/m3混拌均可,以防苗期病害。

2.4苗期管理床面覆盖地膜,出苗的苗床温度控制在25℃~30℃,夜间16℃~20℃,地温20℃~25℃。当种芽顶土时揭去床面地膜,当苗出土后至第一片真叶展开时,适当降温。白天苗床温度24℃~28℃,夜间15℃~17℃,地温16℃~18℃。从第一片真叶展开到三叶一心,苗床温度白天20℃~25℃,夜间12℃~15℃。苗龄35~40天,即可培育出生长健壮,子叶完好,根系发达的壮茁。这时开始炼苗,并在苗床上喷一次75%代森锌500倍液防病,随后定植。

3定植管理

3.1定植是温室黄瓜栽培技术的关键环节。定植选晴天上午进行,先开穴浇水,忌浇大水,不利缓苗。

3.2控制光温定植后缓苗前不通风,保持白天28℃~30℃,夜间12℃~15℃,中午前后温度过高适当通风。进入3月下旬气温回升黄瓜进入结瓜期,要加强通风管理,调节好棚内温度,预防病害的发生。

3.3肥水管理黄瓜结瓜后需追3~5次肥,每次每亩追氮磷钾肥8~10kg。根瓜坐瓜后及时追肥浇水,第二瓜生瓜后应施长效肥,最好施用饼肥。也可用0.5%的尿素和0.3%的磷酸二氢钾叶面补肥。前期气温低,浇水次数应少些,后期地温高应3~4天浇一次水,结瓜期土壤见干见湿,水分供应合适,瓜长直顺,卷须打湾较少,叶不墨绿。

3.4病虫害防治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黄瓜霜雷克克露、多茵灵、甲基托布津等农药交替施用,每隔5~7天喷一次,阴天可用烟雾剂。白粉虱及蚜虫危害时,喷1.8%阿巴丁,1.5%虫满克,采收前7天不喷杀虫剂。

反季节黄瓜栽培技术 第3篇

1 品种选择

经过万宁地区多年的生产比较和筛选, 一般以天津市黄瓜研究所选育的1代杂种为主, 因为其主要特点为植株长势旺、株形紧凑、分枝多、主蔓结瓜为主, 节成性好, 不易化瓜。

2 培育壮苗

首先准备未种过瓜菜的有机质多、透水透气性好的壤土, 装入已摆好的营养育种盘内, 然后根据万宁地区的气候和市场等情况, 确定播种期, 接着浸种催芽。待种芽露白时即可进行播种, 播种时打足底水, 再覆盖1~2 cm厚土在育苗底盘上, 最后可利用白色塑料薄膜再上面撑起小拱棚, 防止雨水冲刷合保温, 以保证和促进幼苗健壮生长。当第1片真叶显露时, 要适当进行通风, 适时浇水, 水量不宜太多, 以防止床土湿度过大而导致病害发生。结合浇水, 每4 d左右浇1次水肥。同时要防止苗期病虫害, 特别是苗期的猝倒病, 保证成苗率, 不影响大田的定植[1]。

3 整地定植

选择未种过瓜类的田地, 以地势平坦、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透气性好为佳。首先田地周围要深挖排水沟利于排灌, 接着深耕、细耙、平整, 同时埋下底肥, 最后起垄做成宽1.2~1.5 m、高30 cm的高畦, 畦距50~70 cm, 并于定植前10 h, 喷施除草剂、覆盖地膜防草、保肥、保温。选择晴天上午气温较高时进行定植, 从育苗盘中选择壮苗进行定植, 每畦定植2行, 株距25~30 cm, 定植后就要进行盖土封口以及浇水定苗、稳苗。

4 田间管理

当植株开始抽蔓后即立支架引蔓, 植株高25 cm左右开始绑蔓, 以后每隔3~4叶绑1次, 绑在瓜下1~2节处, 同时剪除侧枝, 在根瓜以下的侧枝要及时剪除, 应去除卷须、黄叶, 根瓜采收前可少浇水, 采收后可多浇水, 并施速效肥, 发现积水要及时排除[2,3]。

5 病虫害防治

5.1 猝倒病

猝倒病主要发生在育苗期。出土前幼芽子叶和胚茎腐烂, 造成烂种。子叶展开, 真叶未抽出时病苗茎基部产生水渍状病斑, 接着变黄褐色, 缩成线状, 病害发展很快, 子叶尚未凋萎前幼苗即猝倒, 严重时成片倒下。防治上, 播种前用70%五氯硝基苯、50%福美双等量混匀, 用8~10 g/m2, 加干细土20~30 kg拌匀, 1/3药土撒在床苗作垫土。播种后, 剩余2/3药土覆盖种子, 并洒水保持土壤湿润, 发现病苗应立即用杀毒矾或百菌清800~1 000倍液喷施, 7 d后再喷施1次。

5.2 霜霉病

霜霉病是黄瓜的最常见病害, 主要危害叶、茎、卷须及花梗, 多在成株后从下部老叶开始, 叶片正面发生水渍状淡绿色或黄叶小斑点后渐扩大, 由黄色变成淡褐色, 受叶脉限制成多角型病斑, 在叶片背面病斑处生成紫灰霉层, 在早晨潮湿的条件下可观察到叶背面水渍状的病斑, 严重时, 病斑连接成片, 全叶黄褐色, 干枯卷缩, 直至死亡。防治上, 发病初期用25%瑞毒霉800~1 000倍液, 或64%杀毒矾+47%加瑞农, 或50%烯酞马林1 500倍液+72%克露600倍液喷雾。

5.3 细菌性角斑病

高温高湿是细菌性角斑病发病的主要条件。在子叶上发生圆形或卵圆形浸状凹陷斑, 后变褐色, 干枯, 成株叶片初为水渍状浅绿色斑点, 扩大后变淡褐色, 因受叶脉限制, 呈多角型病斑。它与霜霉病的区别在于病斑大, 颜色灰白, 易穿孔、水渍状明显, 乳白菌浓, 有透光感。防治上, 可用52.8%可杀得2 000倍液, 47%加瑞农, 或72%农用链霉素, 或12%绿乳铜等喷雾即可, 每7 d喷1次, 连喷2~3次。

5.4 白粉病

白粉病为害后在叶正反面产生小斑点。逐渐扩大, 后来造成遍布白色雾层, 霉斑边缘不整齐, 后变成灰白色, 叶片逐渐变黄, 发脆、干枯而不落。防治上, 可用30%特富灵5 000倍液+12%绿乳铜1 500倍液或30%爱苗3 000倍液+12.5%禾果利2 000倍液或25%粉锈宁2 000倍液喷雾, 以叶正反面均能喷到最好。

5.5 虫害

黄瓜虫害主要是美洲斑潜蝇、青虫、棉铃虫、瓜蚜等, 一般易于判别, 只要对症及时喷洒虫药, 便能加以防治[4]。

6 采收

结瓜初期气温较低, 果实生产速度缓慢, 一般每隔3 d左右采收1次, 盛果期瓜生长加快, 要1~2 d采收1次。畸形瓜特别是根瓜一经发现应及早打掉。

参考文献

[1]蒲运锋.黄瓜反季节高产栽培技术[J].贵州农业科学, 2005 (4) :89-90.

[2]谢召发.无公害黄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 2007 (10) :24, 31.

[3]文明立.日光温室反季节黄瓜沼肥应用试验初报[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2 (5) :20-21.

反季节黄瓜栽培技术

反季节黄瓜栽培技术(精选3篇)反季节黄瓜栽培技术 第1篇1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春季气温较低, 宜选用早熟、耐寒性较强的品种, 如白丝条...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