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肺癌合并糖尿病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肺癌合并糖尿病(精选7篇)

肺癌合并糖尿病 第1篇

1临床资料

本组28例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男20例, 女8例, 最大年龄75岁, 最小年龄52岁, 平均年龄63岁, 均经病理诊断为肺癌, 糖尿病诊断均符合WHOⅡ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化疗前患者肝肾功能、血常规心电图均在正常范围。

2护理

2.1 心理护理

良好的心理状态对疾病恢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患者入院后针对其存在的社会问题进行疏导, 针对性地给患者讲明疾病的原因, 治疗经过, 护理的必要性、可靠性及安全性, 以提高患者对本病认识水平, 消除恐惧, 增强治疗信心。对于悲观绝望和恐惧的患者, 尤其是晚期肿瘤患者, 精神支持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应讲明疾病治疗的相关信息, 介绍医生精湛医术, 用良好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患者, 帮助其树立正确对待治疗的观念[3]。

2.2 饮食护理

良好的饮食护理有利于化疗计划的顺利完成, 有专家认为, 大约40%的癌症患者死于营养不良而非癌症本身和治疗因素[4], 营养对癌症患者尤为重要。合并糖尿病的肺癌患者因糖尿病本身要求调整饮食结构以控制血糖量, 而癌症患者又需要足够的营养支持。因此, 根据不同的个体差异重新分配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比例, 尽可能提供具有降糖和抗癌作用的食物, 以维持患者的营养代谢。注意增进患者食欲, 口咽部黏膜反应严重者进食低温流质饮食, 少量多餐。胃肠道反应重者, 应胃肠外补充营养。

2.3 密切监测和控制血糖变化

首先向患者说明定时监测血糖的重要性。一般对合并糖尿病的肺癌患者在化疗期间应每天3餐前, 餐后2h及睡前各监测1次血糖, 必要时夜间增测1次, 并详细记录监测结果, 发现血糖值超过安全范围, 应立即向医生报告。同时, 仔细观察患者有无头晕、心悸、恶心等低血糖症状或头痛、嗜睡、呼吸深快、呼气中有烂苹果味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症状, 如发现上述症状, 应配合医生及时抢救。

2.4 预防感染

(1) 用化疗药之前化验血常规, 用药期间每周化验血常规2次, 白细胞低于4×109个/L, 遵医嘱使用升白细胞药物。 (2)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定时通风换气, 每天紫外线消毒病房2次。 (3) 保持床铺清洁干燥, 患者经常更换清洁干净衣服。 (4) 注意保暖, 预防感冒, 减少探视人员数。 (5) 每天行口腔护理、皮肤护理, 观察患者有无口腔、皮肤异常, 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2.5 化疗药外渗和静脉炎的护理

合并糖尿病的肺癌患者血管病变致血管脆性增大, 通透性增加, 加上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易引起血管炎和化疗药物外渗。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 (1) 为减少患者痛苦, 保证化疗顺利进行, 应向患者详细解释化疗相关知识, 注意事项, 鼓励患者进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 (2) 如果选用外周静脉输入化疗药物, 头皮式留置针优于钢针, 尽量避免用钢针直接输入化疗药物, 留置针化疗当天拔除, 减少血管长时间刺激。 (3) 有计划安排输液部位, 如发泡性药物应选前臂、手背粗而直且无静脉瓣的血管。 (4) 有效处理外渗。一旦发现药物外渗或疑有外渗, 应立即停止输入, 抽吸外渗药液, 外渗周围予以利多卡因5mg、地塞米松5mg加生理盐水5ml局部封闭, 同时冰敷24~48h (忌冷药物除外) , 局部用湿润烧伤膏外涂, 并抬高患肢, 严密观察局部皮肤。如出现溃疡, 给予换药或红外线烤灯治疗每天2次。

3讨论

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由于恶性肿瘤进展较快, 应在血糖有效控制下进行化疗, 化疗期间血糖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异常波动, 应进行血糖监测, 及时发现并处理化疗的不良反应, 配合心理护理, 预防感染等干预措施, 可有效防止低血糖反应或酮症酸中毒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使血糖保持平稳, 确保化疗方案顺利实施。

摘要:回顾分析28例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过程, 严密监测血糖, 预防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发生, 加强饮食指导及营养支持, 预防感染, 做好心理护理是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顺利完成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肺癌,糖尿病,化疗,护理

参考文献

[1]孙维颖, 楼滨城.美国糖尿病学会对糖尿病高血糖危象的诊治指南 (一) (J) .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 2005, 2 (3) :766-767.

[2]姜乾金.医学心理学 (M) .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74-175.

[3]吴敏先.晚期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 (J) .中华医学写作杂志, 2000, 7 (12) :1405.

肺癌合并糖尿病 第2篇

关键词:肺癌合并糖尿病,化疗,临床护理,策略

据统计, 肺癌是全球头号癌症杀手。在中国, 肺癌的发病率、死亡率极高。如果肺癌合并糖尿病, 两种疾病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 对患者的生理、心理更是打击很大, 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患者往往会出现情绪低落, 加重病情, 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 对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期间血糖控制、减少化疗不良反应成为了大家的关注焦点。该研究就2009年12月—2013年2月期间肺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化疗期间特殊的临床特点, 通过对患者的心理护理、饮食和远动指导、低血糖反应纠正、血糖控制与检测、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用药指导等措施的护理, 将工作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组选取该院收治的肺癌合并糖尿病病人化疗期间的患者35例, 其中男患者22例, 年龄55~65岁, 女患者13例 , 年龄53~69岁, 平均年龄为61岁。

1.2护理方法

1.2.1心理护理积极、乐观的心情对疾病的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肺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 大部分都会情绪悲观绝望, 对于化疗更是存在恐惧、焦虑、紧张的心理[2]。因此良好的心理护理是至关重要的。通过针对不同患者存在的问题进行心理疏导, 对患者付出更多的关心, 给予鼓励和安慰。及时积极地与患者和家属沟通, 耐心、细致的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 注意交流, 学会察言观色。对于较严重的患者应使其树立信心, 减轻恐惧, 给予精神支持。在用药过程中, 应多询问患者情况, 告诉他们化疗的作用, 副作用等。可以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同类成功治疗的患者, 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使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1.2.2饮食和远动护理饮食应控制每天糖的摄入 , 以高蛋白、高纤维、低脂肪为主, 限制水果摄入, 遵循少量多次、按时按量的原则[3]。运动可以促进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 有利于降低血糖, 但是肺癌患者体质较差, 运动量不宜过大, 可以进行有氧运动, 循序渐进, 并且需要家属的陪同。根据个体的不同情况, 对饮食和运动实行个体化方案, 控制疾病的恶化。

1.2.3低血糖反应护理患者在化疗期间由于食欲以及恶心呕吐情况、使用降糖药等较易引起低血糖反应, 早期及时补充葡萄糖, 患者出汗, 心率加快, 面色苍白等情况可有所缓解。但是延误治疗会出现严重的脑损伤, 甚至死亡。所以根据患者的情况, 密切观察、监测血糖, 根据血糖值调整给药方案。一旦发生低血糖反应, 应立即让患者平卧休息, 静推50%葡萄糖注射液40~60 ml或口服葡萄糖水200 ml告知患者及家属出现低血糖反应可进食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1.2.4血糖的监测护理在化疗期间血糖的监测和控制对治疗肺癌合并糖尿病非常重要。由于化疗的刺激易引起血糖的变化, 因此应密切监测血糖的变化。每日三餐前检测指尖血糖, 同时还要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使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的范围内。

1.2.5感染预防与控制患者化疗期间较易引起骨髓抑制, 导致白细胞降低, 血小板减少, 感染的几率很大。患者在化疗前应检测血细胞, 并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变化、口腔感染情况, 保持清洁, 预防感冒。同时合并糖尿病的肺癌患者易引起血管炎和化疗药物外渗, 应针对性的给予护理措施, 如:尽量避免用钢针直接输入化疗药物, 留置针化疗当天拔除, 减少血管长时间刺激;有计划安排输液部位;一旦发现药物外渗或疑有外渗, 应立即停止输入, 抽吸外渗药液等。对于感染及时发现, 及时处理。

1.2.6用药指导患者在化疗期间的用药非常重要 , 如降糖药的使用:一般认为对长效降糖药物应于早晨服用;双胍类药物宜在进餐时或餐后服用, 避免引起食欲减退、恶心、腹胀等。对于化疗期间需要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 除注意饮食外, 还应密切注意监测血糖, 及时调整降糖方案, 保持血糖稳定。

2 结果

该组肺癌合并糖尿病病人化疗期间患者35例经过心理护理、饮食和远动指导、低血糖反应纠正、血糖控制与检测、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的护理, 用药指导, 有效33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94.29%。

3 讨论

目前, 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 肺癌在我国发生率极高, 而且肺癌患者中有不少患者伴有糖尿病和血糖异常升高的现象。这类患者病情复杂、预后差, 化疗是主要手段之一。而在化疗期间的护理就变得尤为重要。因此需要对患者及时进行心理护理、饮食和远动指导、低血糖反应纠正、血糖控制与检测、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的护理。通过细致、正确的综合护理, 使患者重新建立了战胜病魔的信心, 显著地减轻患者的痛苦, 使治疗效果大幅度地提升, 帮助患者顺利完成化疗,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延长生存期。

参考文献

[1]赵伟, 胡晓娜, 潘春燕.肺癌合并糖尿病病人化疗的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14 (2) :822-823.

[2]陈凤莲, 陈小红, 邱惠芳.肺癌合并糖尿病化疗65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9, 15 (7) :62-64.

肺癌合并糖尿病 第3篇

关键词:围术期,舒适护理,应用效果,肺癌合并糖尿病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肺癌合并糖尿病者48例,收治时间为2014年3月—2016年4月。 以随机双盲法分组原理为依据,将48例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 研究组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为38~75岁,平均(55.2±6.1)岁。 对照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9例; 年龄为37~74岁,平均(54.6±6.2)岁。 两组文化程度、民族与病情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研究组:应用舒适护理[1],详细如下:(1)术前护理。 1饮食指导。 和临床医师以及营养科医师协商,并严格参考“饮食处方[2]”,为患者搭配科学的膳食结构。 告知患者饮食应遵循低脂肪以及低碳水化合物原则, 严禁食用辛辣、刺激以及生冷性的食物。 2心理干预。 热情接待患者,并向其详细介绍该院的环境、基础设施、规章制度以及相关的医务人员,帮助消除陌生感。 了解患者基本情况,主动参与交流,询问患者主观感受,掌握心态变化,做好心理辅导工作。 给予患者关怀与安慰, 鼓励主诉。 将临床治愈案例告知患者,增强其面对治疗的信心,提高依从性。 3血糖控制。 遵医嘱给予胰岛素, 密切监测血糖变化,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在7.25~8.34 mmol/L的范围之内。 待明确患者无酮症酸中毒症状后, 方可对其实施手术治疗。

(2)术后护理。 1体位护理。 麻醉药效退却后,观察6 min,再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利于肺膨胀,增强肺功能。 针对患者受压的部位,予以局部按摩,并指导做四肢被动功能训练,减少压疮。 2营养支持。 于营养科医师指导下,给予患者适量的半流质糖尿病饮食,改善营养状况,加快手术切口愈合的速度。 加强对血糖进行监测的力度,通常为4次/d,全面掌握患者血糖的变化,合理调整胰岛素的用药方案。 3心理护理。 加强病房探视力度,主动和患者交流,并注意沟通技巧的运用,可轻抚患者的头部,增加其信任感。 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 及时给予相应的心理辅导措施。 叮嘱家属和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帮助疏解负性情绪。 4环境干预。 病室内尽量保持安静,多开窗,利于空气流通,合理调整温、湿度。 每日按时打扫病房卫生,帮助患者整理生活物品, 并利用紫外线进行消毒,保障病房环境的干净、整洁。 执行护理操作时,严格遵从“四轻原则”,即:说话轻;关门轻;走路轻;操作轻。 5疼痛护理。 观察患者基础体征,评估疼痛程度。 针对疼痛较轻者,可采取注意力转移法帮助缓解疼痛,如:观看喜欢的电视节目;聆听轻音乐;做深呼吸运动。 若疼痛较剧烈,可给予曲马多药物亦或者是应用镇痛泵。 6呼吸道护理。 定期扣背,协助排痰。 密切观察患者痰液的性质,若较粘稠,可遵医嘱对其实施超声雾化吸入治疗,2次/d,利于痰液的稀释与顺利排出,避免呼吸道感染不良事件的发生。 7防感染[3]。 预防应用抗生素时,需了解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并作相应的过敏试验,然后再结合试验的结果,为患者选取最佳的抗生素种类,并明确用药的方式以及剂量。 定期检查各管道的有无弯曲亦或者是折叠等不良现象,确保引流通畅。 及时更换切口敷料,保障敷料的干燥与清洁,防止感染。 8血糖控制。 加强血糖监测的力度,同时根据患者血糖的变化情况,合理调整胰岛素的使用剂量,以控制血糖水平在7.0~11.1 mmol L/L的范围之内。 对照组常规护理,即:心理护理;用药指导; 常规宣教;病情观察。

1.3临床观察指标

(1)自制 “围术期舒适度问卷调查表”,评估两组患者的舒适度。 总分100分,90~100为优,80~89为良, ≤70分为差。 其中,优良率的计算方法为:优率+良率。 (2)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切口裂开; 感染;肺不张。 计算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并作相应的对比分析。 (3)护理满意率的评估采取护理满意率调查法。

1.4统计方法

该研究调查的所得数据均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以t作为检验标准;计数资料的比较经 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围术期舒适度的分析

研究组舒适度的优良率为95.83%,对照组为83.33%。 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分析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者共3例,所占12.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者共9例,所占37.5%。 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两组护理满意率的分析

研究组满意者18例,基本满意者6例,满意率为100%;对照组满意者14例,基本满意者7例,满意率为87.5%。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之比为:100% vs.87.5%。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3。

3讨论

调查发现,我国肺癌合并糖尿病的发生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目前,手术疗法是该疾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但因血糖的异常波动可延缓手术切口愈合的时间,降低预后效果,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4]。 故医务人员在治疗肺癌合并糖尿病者时,还应侧重于围术期的护理工作。 舒适护理遵从“以人为本”[5]的原则,从心理、精神、生理以及社会等方面出发,让患者能在接受手术治疗的同时达到身心愉悦的境界。 研究发现[6],围术期应用舒适护理,利于肺癌合并糖尿病者病情的良好控制, 且还能起到改善预后、缓解疼痛以及维持稳定心态的目的。 对此,临床可将舒适护理作为肺癌合并糖尿病者围术期的一种主要护理手段。

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者有3例,对照组有9例。研究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舒适度的优良率为95.83%、 护理满意率为100%,对照组分别为83.33%、87.5%。 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总之,肺癌合并糖尿病围术期应用舒适护理,并发症少,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围术期舒适度,值得推广、 借鉴。

参考文献

[1]廖维芬.舒适护理在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19(3):136-137.

[2]王丽雅.132例糖尿病患者舒适护理临床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4,34(8):71,75.

[3]张利娟.舒适护理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4,34(10):62-63.

[4]吕晓勤.舒适护理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实践初探[J].糖尿病新世界,2014,34(8):5-6.

[5]闫学娜,沙永生.肺癌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5(7):648-649.

肺癌合并糖尿病 第4篇

1病例介绍

患者, 男, 66岁。因反复咳嗽、咳血丝痰半年, 于2010年8月25日以右肺中央型肺癌、2型糖尿病收入院。胸部CT:右肺门MT伴外侧少许阻塞性改变, 纵隔及两腋下小淋巴结。病理活检:右上叶鳞状细胞癌。ECT:全身未发现转移病变。肺功能: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9月7日全麻下行右全肺切除+右下肺自体肺移植术, 予吸氧、抗感染、抗凝及对症治疗, 胰岛素应用控制血糖, 9月15日拔胸管后患者下地活动自如, 9月29日患者治愈出院。术后1个月CT示:重植肺血管畅通,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支气管吻合口通畅无狭窄、肺功能良好。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术后化疗2次, 回访8个月, 无复发或转移, 患者生活质量良好, 能每天散步30min。

2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癌症患者多悲观、抑郁, 对治疗缺乏信心。自体肺移植术是一项新技术, 患者对其了解少, 担心手术失败。故术前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讲解手术的优缺点、安全性、可靠性及疗效等, 给患者情感支持及心理疏导, 消除负性情绪, 使其产生信任感、安全感, 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

2.1.2 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戒烟, 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有效咳嗽排痰, 练习床上排便, 加强营养调节, 适当活动, 以增强心肺功能。健康教育的对象不仅是患者, 也包括家属。正确有效的健康教育可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家属的陪护能力, 给患者营造轻松的环境, 给予心理和精神上的支持。

2.1.3 监测血糖

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是进行手术的先决条件。术前必须监测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每日测量患者三餐前、后及睡前末梢血糖, 当患者术前空腹血糖维持在7.25-8.34 mmol/L以下, 无并发酮症酸中毒的情况下即可手术。同时, 做好饮食护理, 与营养师密切协作, 根据术前营养要求给予相应的糖尿病饮食。为避免营养不良造成手术后切口难于愈合, 予静脉内补充营养, 做到既严格控制饮食又保证患者足够的营养供给。

2.2 术后护理

2.2.1 循环系统的观察

术后予持续心电监护, 监测有创动脉压及间断监测动脉血气, 加强对生命体征、桡动脉压、出入量、出血情况等重要指标的观察。每小时测中心静脉压, 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 维持有效的循环血容量, 避免循环负荷过重出现肺水肿、心力衰竭等。

2.2.2 呼吸系统管理

术后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3 h, 潮气量过大或气道压过高均会导致移植肺的损伤。为使肺脏得到充分休息, 根据低压低频的原则, 参数设置为正常范围内的最小值, 并密切注意气道压的变化。严密观察胸廓活动度, 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拔除气管插管前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 拔管后取半卧位, 予面罩吸氧6 h后改鼻导管吸氧。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咳痰, 咳嗽时不能用力过度;患者循环稳定后每2 h翻身叩背1次, 促使深部小支气管内滞留的分泌物排出。痰多不易咳出时, 给予雾化吸入, 按需吸痰。

2.2.3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2.3.1 肺动脉血栓形成、肺静脉栓塞。

预防肺动脉血栓形成与肺静脉栓塞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8 d后改用华法林口服2个月, 使凝血机能保持在稍低凝状态。使用抗凝剂时严密监测凝血功能, 及时调整抗凝剂的剂量。本例患者由于及时调整抗凝剂的剂量, 未出现此并发症。

2.2.3.2 出血。

因手术创伤大、血管吻合多、应用抗凝药物等因素, 患者出血危险增加。密切观察胸液引流量及性状, 若连续3 h, 每小时引流血性液体超过200 mL, 考虑有胸腔内出血或肺血管吻合口出血, 应立即报告医师给予处理。在抗凝治疗期间尽量避免穿刺、肌内注射, 观察皮肤穿刺点有无紫斑、渗血, 有无血尿、便血、血痰等, 这常常是内部器官出血的预兆。该患者在抗凝治疗期间未出现上述现象。

2.2.3.3 支气管胸膜瘘。

支气管胸膜瘘是肺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故围术期预防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非常重要。李新举等认为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主要与残端闭合技术、支气管残端病变残留及残端血供等影响残端愈合诸因素有关。我院应用带蒂肋间肌瓣或胸肌瓣环绕支气管吻合处, 使支气管与肺动脉、静脉吻合口隔开, 既可建立吻合口远端支气管的血供, 又避免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支气管胸膜瘘常发生于术后7 d, 如患者有发热、刺激性咳嗽、脓性痰, 应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2.2.4 血糖监测及营养支持治疗

由于手术的影响, 术后患者血糖的波动大, 因此需加强监测血糖, 手术当天测末梢血糖6次/天, 以后测血糖4次/天。鼓励患者尽早进食, 禁食期间, 为促进患者创口愈合, 遵医嘱予全胃肠外营养。

2.2.5 预防感染。

加强体温监测, 严格无菌操作, 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 合理应用抗生素, 同时注意血糖变化, 抗生素必须在血糖控制后才能发挥有效作用。

2.2.6 出院指导。

嘱患者出院后仍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后有效咳嗽以及术侧肩关节功能锻炼, 预防感冒, 注意休息, 适当进行户外活动, 逐渐增加活动量, 保持良好营养状况, 遵医嘱定期返院复查和进行后续的化疗。

3讨论

自体肺移植术是双袖状肺叶切除术的延伸, 为中心型肺癌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手术方法, 由于是自体组织移植, 不存在排异反应, 手术成功率高, 避免全肺切除, 符合肺癌手术原则, 术后生活质量好。但中心型肺癌手术治疗的危险性大, 防止肺动脉血栓形成、肺静脉栓塞以及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成为手术成功的关键。而糖尿病是外科手术患者的一个危险因素, 易造成多种并发症, 影响手术效果和康复, 因此血糖的有效控制是糖尿病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的关键。

摘要:自体肺移植手术是一项年轻的胸外科新技术, 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差, 手术风险大, 加上手术本身对患者产生的各种应激反应可使血糖水平升高, 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本文介绍自体肺移植成功治疗中心型肺癌合并糖尿病1例, 通过术前对患者全身情况进行认真评估, 有针对性地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宣教, 给予相应的糖尿病饮食, 密切监测血糖水平, 指导呼吸功能锻炼;术后严密观察病情, 重视血糖监测及营养支持治疗, 加强呼吸道管理, 保持胸腔闭式引流通畅, 掌握抗凝剂的应用及化疗的护理, 从而改善预后及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心型肺癌,糖尿病,自体肺移植,护理

参考文献

[1]李楠, 张国莉, 王凤菊。介入性放射疗法治疗肺癌的护理[J].护理学报, 2011, 18 (3B) :50-51

[2]游亮, 陈兆红。健康教育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药应用, 2010.4 (18) :238-239

[3]欧竹君, 李芸, 赵萍等.1例双肺序贯移植术后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的护理[J].现代护理, 2007, 13 (36) :3593

[4]李新举, 梁景仁.肺切除术34例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预防体会[J].陕西医学杂志, 2008, 37 (9) :1260-1261.

[5]王雯, 王永功, 张建余等.体外膜肺支持下肺移植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 16 (7) :794

肺癌合并糖尿病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放疗科收治的支气管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共65例, 其中放化疗同步组42例、单纯化疗组23例。放化疗同步组男25例 (59.5%) , 女17例 (40.5%) , 平均年龄 (59.8±4.7) 岁;单纯化疗组23例, 其中男11例 (47.8%) , 女12例 (52.2%) , 平均年龄 (61.3±4.9) 岁。病例共性:①支气管肺癌全部有术后病理、电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活检病理或淋巴结活检病理报告;或者有痰液、胸液细胞学检查到癌细胞证实;糖尿病诊断标准按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6版《内科学》1999年WHO公布的糖尿病执行[3]。②经CT、胸片等影像学确定为支气管肺实体肿瘤;③KPS行为评分60分以上;④年龄40~75岁间;⑤首发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部位分型、临床分期、病理分型以及糖尿病与肺癌发病时间关系等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临床部位分型和糖尿病与肺癌发病时间关系见表1, 两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型情况见表2。

1.2 治疗方法

1.2.1 降糖治疗

所有病人出现糖尿病症状后, 根据空腹血糖水平, 给予二甲双胍缓释片0.5 g qd~bid, 最大增至2.0 g/d, 疗效仍不佳需配合使用胰岛素, 空腹血糖至少降到10 mmol/L, 方可放化疗。

1.2.2 抗癌治疗

①放疗方案CT定位并制定三维适形直线加速器放疗计划:患者仰卧平躺于CT定位板上, 双手交叉置头顶, 负压袋固定体部, 通过移动激光灯标出患者体表与负压袋体模以及治疗床的相对位置图标, 使用高压注射器将造影剂注入外周静脉后行CT定位扫描, 扫描范围包括舌骨以下、肝脏下缘水平以上, 层厚按0.3 cm, CT扫描包括肺部原发灶和局部淋巴结转移灶图像。CT定位图像经光纤输入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 依照病变范围在图像上勾画靶区:影像所见大体肿瘤体积 (GTV) 包括肺野原发实性病灶及野内可见肿大淋巴结, GTV边界周围外放1.0 cm、上下范围外扩1.5 cm设计为计划靶区 (PTV) , 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 调整剂量分布, 95%等剂量面要覆盖100%PTV靶体积, 设计4~6个共面或非共面适形照射野, 给予直线加速器6MV-X线照射, 每周一至周五照射1次/d, 2.0Gy/次, 总DT (50~60) Gy/ (5~6) 周。放疗经患者同意放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化疗方案化疗方案均为含铂 (以顺铂为主) 方案, 有EP (足叶乙甙VP-16、顺铂DDP) 方案、MVP (丝裂霉素MMC、长春地辛VDS、顺铂DDP) 方案、NP (长春瑞宾NVB、顺铂DDP) 方案、GP (吉西他滨Gem、顺铂DDP) 方案和TP (紫杉醇Pac和顺铂DDP) 方案。临床值得注意的是顺铂有肾毒性, 如大剂量使用应该水化;长春瑞滨对周围血管有明显毒性, 处理不当, 局部渗出可导致皮肤坏死, 因此, 应用长春瑞滨前后静脉冲入地塞米松5 mg, 以减轻化疗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及局部化疗性炎症反应。上述各方案除了水化外、还应碱化尿液、利尿、止吐, 化疗中、化疗后监测并记录不良反应。单纯化疗组一般21 d为1周期, 连续化疗4~8个周期。③放化疗同步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辅助检查结果以及沟通意愿, 取得知情权签字后, 放疗开始1~3 d内、同时行第1个周期化疗, 放疗至第4周, 若血液分析及其他检查结果大致正常, 即开始行第2个周期化疗, 方案一般与上一周期相同。放射治疗结束后继续完成2~4个周期化疗, 两周期间隔21 d。

1.3 疗效观察和评价标准

放疗结束或每化疗2周期复查CT并行肿瘤病灶测量。每周复查1次血常规、每周期化疗前复查血糖、肝肾功能、心电图。放化疗期间详细记录血液、皮肤、胃肠等不良反应以及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是否发生及发生时间和程度。按WHO肿瘤客观疗效评价标准, 分为完全缓解 (CR) 、部分缓解 (PR) 、稳定 (SD) 和进展 (PD) , 总有效率=CR+PR。正常组织放疗反应按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 (RTOG) 标准评价, 化疗毒性按WHO抗癌药物急性和亚急性毒性表现及分级标准将毒性反应 (0~Ⅳ度) 评定。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生存率采用直接法, 计数资料用[n (%) ]表示, 组间均数统计学分析用秩和检验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比较

放化疗同步组总有效率优于单化疗组, 经统计学处理,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2.2 远期生存率比较

放化疗同步组1、2、3年生存率均高于化疗组, 经统计学处理, 1、2、3年生存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4。

2.3 不良反应

两组病人均有化疗不良反应, 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 有恶心、食欲差等表现、骨髓抑制。放化疗同步组还放射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分别为17例 (40.5%) 、9例 (39.1%) 、骨髓抑制分别为32例 (76.2%) /17例 (73.9%) , 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放化疗同步组发生放射性食道炎、放射性肺炎、肺纤维化分别为13例 (31.0%) 、16例 (38.1%) 、17例 (40.5%) 。

3 讨论

肺癌合并糖尿病在临床上经常见到, 该类患者占肺癌患者总数的15%以上[4], 严重影响临床治疗和预后。肺癌发病与糖尿病的发病年龄、糖尿病家族史正相关, 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周海芝等人[5]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之间的原发肿瘤情况、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以及淋巴转移或远处转移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糖尿病合并肺癌的机制可能为:糖尿病患者的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样生长因子-l血症、高血糖状态抑制肿瘤细胞凋亡, 促进其增殖分化, 最终诱发肿瘤。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 控制血糖在安全范围内, 肿瘤仍以手术、放疗和化疗为3大治疗手段, 但因糖尿病症状掩盖, 肺癌发现往往比较晚, 没有手术指征;或因糖尿病可能给手术带来风险和并发症, 老年患者或许拒绝手术。放化疗即成为该类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化疗药物对胰腺在内的正常组织有很大的损伤作用, 造成胰腺胰岛分泌减少, 诱发糖尿病, 并加重糖尿病的代谢紊乱[6]。放疗与化疗同步进行, 成为近年来探讨的热点和重点, Ready等[7]认为目前化疗配合放疗的综合治疗是支气管肺癌局控最好的治疗方法, 尤其含铂类的化疗方案。三维适形放疗[8]具有提高靶区的准确性, 确保靶区内剂量的较均匀分布, 提高靶区剂量, 提高局部控制率;还可以降低靶区周围正常组织的受照射剂量, 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刘珺[9]临床实践发现DM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42.1%, 明显多于NDM组 (21.7%) , 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发生2级以上放射性肺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该组发生放射性食道炎、放射性肺炎、肺纤维化分别为13例 (31.0%) /16例 (38.1%) /17例 (40.5%) 。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与之相近。该文42例放化疗同步组近期总有效率为78.6%, 而单纯化疗组总有效率仅为52.2%, 放化疗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化疗组;放化疗同步组1、2、3年生存率也高于单纯化疗组。表明放化疗同步进行可获得协同作用, 明显提高近期和远期疗效。部分出现不同程度的放射性肺炎或放射食管炎, 一般均能耐受。

综上所述, 放疗与化疗同步治疗支气管肺癌合并糖尿病可以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有益,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Jemal A, Bray F, Center MM, 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J].CA Cancer J Clin, 2011, 61 (2) :69-90.

[2]陈思敏, 柳广南.2型糖尿病合并肺癌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1, 28 (6) :967-968.

[3]叶仁高, 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797-798.

[4]王许, 李庆龙, 刘颖.2型糖尿病与肺癌发生的相关性分析[J].癌症进展, 2016, 14 (7) :693-695.

[5]周海芝, 曹科, 曹培国, 等.332例肺癌临床病理因素及放射性肺炎与糖尿病的相关性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38 (2) :138-141.

[6]骆梅青, 李锡清.肺癌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0, 17 (3) :199-200.

[7]Ready NE, Vokes EE.Induction or consolidation systemic therapy in the multimodality treatment of unresectable locally advanced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Lung Cancer, 2003, 42 (Suppl2) :s651.

[8]殷蔚伯, 余子豪, 徐国镇, 等.肿瘤放射治疗学[M].4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8:592.

肺癌合并糖尿病 第6篇

1 病例介绍

病人, 男, 69岁, 肺腺癌术后1月, 为行化疗入院, 既往有2型糖尿病病史8年, 口服达美康、拜糖平, 血糖控制良好, 化疗前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正常。于住院第17天给吉西他滨、卡铂予 (GC) 方案化疗, 该周期化疗结束后第18天, 病人诉右腹胀痛、伴压痛及恶心、呕吐症状。化验检查:白细胞2.46×109/L, 空腹血糖8.5 mmol/L, 总胆红素36 μmol/L, 直接胆红素 14.2 μmol/L。B超检查示胆囊肿大, 胆囊积气, 胆囊切面内径14.3 cm×3.7 cm, 复查CT结果与B超吻合, 诊断为气肿性胆囊炎。给予头孢抗生素、替硝唑抗感染和集落粒细胞刺激因子升白细胞治疗后病人胆囊炎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严密观察病情

气肿性胆囊炎起病急, 病情进展迅速, 易发生坏疽和穿孔, 病死率高。该例病人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右腹部胀痛、压痛, 而无反跳痛、绞痛、腹肌强直表现。密切注意观察病人腹痛是否加重或减轻及有无黄疸、腹肌紧张、恶心、呕吐等其他伴随症状。气肿性胆囊炎因胆囊积气, 压力升高迅速, 张力大, 当病人腹痛突然减轻时, 需要警惕胆囊穿孔的可能。注意生命体征变化, 该病人给予了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每小时1次, 体温每4 h测量1次。监测中如果病人出现高热、心率和呼吸增快、血压和血氧饱和度下降趋势, 则提示胆囊炎的重度毒性表现。留意各种检验和检查报告结果, 做好随时急诊手术的准备。

2.2 饮食护理

病人急性腹痛期间需指导禁食, 并按105 kJ/kg热量静脉输液补充能量。因其有糖尿病史, 期间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心悸、出冷汗、饥饿等因能量摄入不足而出现的低血糖症状。待病人腹痛缓解, 血、尿淀粉酶检查均正常后, 指导病人进食低脂、糖尿病饮食。

2.3 控制血糖

气肿性胆囊炎30%发生于糖尿病病人, 且50%无胆结石[2]。而化疗可导致糖尿病病人血糖进一步升高[3]。因此, 控制血糖对气肿性胆囊炎病人尤为重要。该病人于化疗前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化疗后空腹血糖升高。病人腹痛禁食期间, 输液中含胰岛素, 为防止血糖波动, 每4 h测手指血糖, 以调整胰岛素量。恢复进食后监测病人三餐前及餐后2 h血糖变化, 继续口服原降糖药物, 并通过饮食与运动疗法使空腹血糖控制在6 mmol/L~7 mmol/L, 餐后2 h血糖控制在8 mmol/L~11.1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7%。

2.4 消毒隔离

病人化疗后白细胞计数降低, 为防止合并其他感染, 对其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 将其安置于单人房间。气肿性胆囊炎感染的病原菌大多数是产气荚膜杆菌, 其次为大肠杆菌、链球菌等特殊细菌, 医护人员行使操作时注意手卫生;限制人员探视;房间物品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消毒;病人呕吐物置于双层黄色医用垃圾袋中与生活垃圾分开;房间每日以紫外线消毒2次, 每次30 min。

2.5 心理护理

疾病的突然变化以及由此导致后续化疗的延误, 疼痛和隔离治疗, 使病人产生焦虑、恐惧、烦躁、孤独的情绪。医护人员发现后通过耐心、细致的解释、亲切的关怀使病人情绪逐渐趋于稳定, 并能积极配合治疗。

2.6 出院指导

指导病人继续坚持低脂、糖尿病饮食, 注意定时、定量、定餐;按时服药, 于家中监测手指血糖变化, 避免血糖波动过大;若有腹痛、腹胀不适及时就医;按医嘱约定时间来院继续行下一周期化疗。

3 讨论

气肿性胆囊炎多发生于老年、男性、糖尿病病人[4]。本病例为老年人, 在接受了化疗后, 免疫功能低下, 处于骨髓抑制期, 有糖尿病史, 因此导致病人发生机会性感染。糖尿病病人易发生外周神经病变, 因此当发生急性胆囊炎时, 不常出现右上腹疼痛伴后腰背放射的典型症状, 而主要表现为腹胀、恶心、呕吐等不典型症状, 易与化疗后的副反应及其他疾病混淆, 从而出现误诊, 延误治疗时机。总结本例病人的经验和教训, 对于合并胆道疾患、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老年肿瘤病人, 因有多种慢性病叠加因素, 病情变化时, 症状和体征往往不典型, 使治疗和护理难度加大, 故在化疗期间除注意观察病人化疗不良反应外, 还应预见性的做好针对性护理, 如:病人腹部症状、生命体征的观察;饮食的管理;血糖监控。

关键词:肺癌,糖尿病,气肿性胆囊炎

参考文献

[1]李井泉.WONCA Online电子病历介绍——气肿性胆囊炎、肝脓肿[J].中国全科医学, 2007, 10 (5) :395.

[2]祁振国, 李雪庆, 张戌朝, 等.急性气肿性胆囊炎一例[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6, 25 (1) :96.

[3]孙丽凯, 杨剑霞.1例阑尾腺癌合并多种慢性疾病病人化疗的护理[J].护理学报, 2009, 16 (5A) :46-47.

肺结核合并肺癌112例临床分析 第7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来自2005年l月-2013年12月我院确诊的肺结核合并肺癌 (TB+CA) 、单纯性肺结核患者 (TB) 各56例。TB+CA组男42例, 女14例, 年龄33~70岁, 平均年龄 (47.8±8.2) 岁;TB组男34例, 女22例, 年龄33~70岁, 平均年龄 (53.4±13.2) 岁。单纯性肺结核的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肺结核诊断标准[3], 结合临床症状和医学影像学观察 (如肺空洞、病灶侵润等) ;肺癌的诊断需借助肺穿刺后病理学证实、胸腔积液找癌细胞、痰液脱落细胞学分析及支气管镜检查后分析确诊。所有患者均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肺结核合并肺癌 (TB+CA) 和单纯性肺结核 (TB) 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医学影像学分析和支气管镜下表现, 所得数据均借助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见表1。TB+CA组患者随年龄的增加发病率有升高趋势;而TB组患者呈相反的趋势 (P<0.05) 。

注:与TB+CA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比较

结果显示:TB+CA组发热患者数量明显低于TB组 (P<0.05) ;TB+CA组身体消瘦患者数量明显多于TB组 (P<0.05) , 见表2。

注:与TB+CA组比较, *P<0.05。

2.3 两组影像检查和支气管镜表现比较

TB+CA组在影像学检查存在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分叶毛刺和团块结节影 (>1cm) , 行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存在肿块、结节病变, 患者均明显高于TB组 (P<0.05) ;TB组在影像学检查存在微结节影 (<1cm) 和斑片索条影明显多于TB+CA组 (P<0.05) , 结果见表3。

注:与TB+CA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肺结核和肺癌的临床症状及其他相关检查中有很多相似之处, 易发误诊误治。肺结核与肺癌有并存的情况, 两者或存因果关系。肺结核中陈旧的病灶能够破坏肺脏生理结构和功能, 增加癌变的几率;肺癌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功能的降低, 增加感染结核杆菌的风险, 或激活已静止的结核病灶使其发生恶变。有研究发现肺结核中疤痕组织能诱发癌变, 但两者关系尚无定论[4], Cicenas S等[5]发现:很多慢性肺病包括肺结核可增加肺部癌变的几率。

TB+CA患者的症状常被原有病情症状所掩盖, TB患者多有咳嗽、咯血、乏力、呼吸困难等结核中毒症状;而TB+CA患者常伴有刺激性干咳、局限性剧烈持续性胸痛与呼吸无关伴有呼吸困难、血性胸水等。本文笔者通过对TB+CA患者临床症状和其他辅助检查进行分析比较:TB+CA患者身体消瘦明显多于TB患者, 但发热患者数量明显低于TB患者。

通过检查影像发现TB患者肺部出现不同面积的钙化影和斑片索条、空洞和微结节影 (<1cm) 多见;TB+CA患者可发现病灶在原有基础上出现增大, 微结节影 (<1cm) 增大至团块结节影 (>1cm) , 阻塞性肺炎、肺不张和分叶毛刺等多于TB患者, 并出现大的偏心空洞内有壁结节, 这与袁婷等[6]研究一致。由于TB+CA影像特征缺乏特异性, 还需借助支气管镜活检来正确判断: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经检查发现存在肿块、结节病变患者明显高于TB组。

综上论述, 临床医师不仅对肺结核与肺癌和单纯性结核病的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进行关注, 还要提高警惕性, 杜绝漏诊和误诊的发生。有文献报道胸部X线片表现为团块状阴影或肺不张的肺癌极易误诊为肺结核 (误诊率58.13%) [7]。对患者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脱落细胞诊断及穿刺活检等技术手段以提高肺结核合并肺癌的早期诊断。

摘要:目的:分析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 防止漏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被确诊为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 (TB+CA) 、单纯性肺结核患者 (TB) 各56例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和支气管镜检查结果。结果:TB+CA组患者随年龄的增加发病率有升高趋势, 而TB组患者呈相反的趋势;TB+CA组身体消瘦患者数量明显多于TB组 (P<0.05) , 在影像学检查存在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分叶毛刺和团块结节影 (>1cm) 、行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存在肿块、结节病变患者均明显高于TB组 (P<0.05) ;TB组发热患者数量明显多于TB+CA组 (P<0.05) , 在影像学检查存在微结节影 (<1cm) 和斑片索条影明显多于TB+CA组 (P<0.05) 。结论:肺结核合并肺癌与单纯性肺结核应及早借助CT影像学及支气管镜检查等来分辨, 以免延误治疗。

关键词:肺癌,肺结核,CT影像学

参考文献

[1]陈万青, 郑荣寿, 张思维, 等.2003-2007年中国肺癌发病与死亡分析[J].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2, 26 (1) :6-10.

[2]赵铭, 陈晓峰, 刘鸿程, 等.肺结核合并肺癌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10, 26 (11) :1951-1953.

[3]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1, 24 (2) :70-74.

[4]明静, 蒋新建.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 2009, 17 (12) :2426.

[5]Cicenas S, Vencevicius S.Lung cancer in patient with tuberculosis[J].World J Oncol, 2007, 19 (5) :22-27.

[6]袁婷, 苏晓丽, 罗百灵.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1, 11 (14) :2681-2684.

肺癌合并糖尿病

肺癌合并糖尿病(精选7篇)肺癌合并糖尿病 第1篇1临床资料本组28例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男20例, 女8例, 最大年龄75岁, 最小年龄52岁, ...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