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实验操作考试
分析化学实验操作考试(精选9篇)
分析化学实验操作考试 第1篇
2014年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操作细节分析
2014年,我省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仍由省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办公室统一命题,统一制定评分标准。命题依据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物理、化学,主要考查学生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仪器的选择和组装、实验现象的观察。
现将近几年来理化考场失分原因及实验技巧介绍给同学们仅供参考。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应试技巧:
1.边做实验边填写实验报告是实验成功的第一要素; 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拿满分的必要条件;
3.用什么药品拿什么药品,取用后及时放回原处;按规定用量取用;洗净的试管倒放在试管架上;天平;使用后及时整理;,游码归零。保持桌面的整洁等,良好的实验习惯会帮助你实验拿满分;
4.尊重实验实验加试监考老师的劳动,尊敬监考老师,举止文明。一声“老师好” “老师再见”会给你在老师心目中留下美好的印象,印象分无法用语言形容; 5.实验室玻璃棒擦拭;
6.考点的废液和固体要分开回收,一定要按要求操作。7.拿到考题后,先回忆一下自己平时练习这些实验时老师讲的注意事项。一般先做6分实验,再做2分实验。每一项实验做完,把该实验相关的仪器再检查一遍,看是否有未清洗的仪器,瓶塞是否盖上或天平是否回零等细节,把该实验仪器摆放整齐,开始下一项实验。10分钟做实验时间应该是足够的,同学们在平时的练习中如果进行这样的限时训练的话就比较从容了。实验全部结束后整理试验台,擦桌子,再次检查是否有未清洗、复位的仪器。一定要记得把试题上需要填空的题目填上相应数据,交给老师。
8.等老师发出考试信号开始实验。如果遇到操作失误,可以重新把这个步骤再正确做一次,评分以第二次为准。如倒入量筒内的水超出了所要量取的值,可以倒掉一部分,继续实验,也可以倒掉重新做。如果在滴加液体的时候,不小心把滴管伸入试管内,可以向老师说明应该悬空,然后正确滴加就可以了。但是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实验如果先用手握试管后把导气管放入水中,就需要拆掉仪器从连接仪器开始。
例
1、用指示剂鉴别稀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失分原因及分析 常见错误
(1)、向试管中倾倒待测液体时,取用过多或过少;(2)、倾倒液体时瓶塞没有倒放,拿瓶时标签没有对着手心;(3)、倾倒方法不正确造成液体外淋;(4)、滴管倾斜超过30°,伸进试管,横放或倒放;(5)、滴管伸入试管内;(6)、药品取用错误,如只用酚酞试液未能鉴别将三种物质鉴别开;(7)、实验完毕忘记洗涤、整理、复位。例
2、配制40g5%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失分原因及分析
(1).不会调零:主要原因是有的游码未归零就调,有的是平衡螺母不会用,使劲朝一个方向扭,结果总调不平衡。有的只在左边托盘上放上白纸,结果无法调平。(2).不会使用天平:有的同学知道托盘上要放纸片,但只在左盘上放一张,而右盘空着。有的同学直接放于托盘中不垫纸片。有的同学满桌子找 1g的砝码。另一个严重的问题药品取多了又放回原试剂瓶中。(3).量筒使用不正确:主要情形是不配合使用胶头滴管直接倾倒40ml水拿在手里观察,而不知放在水平桌面上蹲下观察。另一错误是将胶头滴管伸入到量筒内挤。(4).用量筒直接取水:把烧杯取水,变成用量筒直接到水龙头上取水。(5).搅拌幅度过大叮叮当当,性急、未完全溶解,明显有NaCl固体存在就倒入细口瓶中。另一情形本题虽不扣分但情形较严重的是,往细口瓶倾倒溶液时,由于角度不对或未口挨口,溶液外淋明显。(6).不重视最后一步清洁恢复,主要问题是清洁仪器后抹了桌子就走人,桌子上仪器乱七八糟,而忘了清洁﹑游码归零﹑摆放整齐最后才是抹桌子。(7).实验报告填写错误:把配制过程写成计算过程。(8).天平调零后,左右托盘各放一张相同的纸并把游码移到0处。称取1g NaCl。(如取多要把多余的NaCl放入干物盒中)盖上瓶盖,倒入烧杯中。(9).用量筒量取49ml水,放于桌面上,用胶头滴管垂直悬空滴加水至49ml,蹲下水平观察,然后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沿烧杯壁左右绕圈搅拌,直至NaCl完全溶解。倒入细口瓶中。标明“2﹪NaCl溶液”。
(10).清洗玻璃棒﹑烧杯﹑扔纸片到干物盒中,将各仪器摆放整齐。9.平时就要养成良好的动手习惯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通过实验的手段,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概括出来的。我们要多做实验,对老师安排的分组实验,不但要积极参与,还必须要动手动脑,如果做到以上要求,我们就不会犯因平时没有动手实验或动手实验能力不强所造成的错误,如:不会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高度相差悬殊,不会移动光屏找清晰的像,不会调节杠杆平衡螺母,不会调节天平平衡等等。
10.注重细节,重视过程
实验操作考试并不是很难,重在考查同学们的实验素养。在平时的学习中,同学们决不能忽视实验细节和实验过程,这是因为,操作考试中,监考老师是按分步来计分的。如,在实验之前,应仔细观察所用器材名称、量程、分度值,检查器材是否完好;实验过程中,应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选用合适的研究方法,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步骤,并在操作过程有序地进行;在使用结束后,应整理好实验器材。
11.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
要在实验操作中得到高分,就需要将所学过的所有实验的操作过程了如指掌。如:(1)会放:即明确仪器的摆放方法。如用刻度尺测长度时,要用有刻度的一边紧靠在被测的物体上,不能歪斜,凡属有刻度的仪器都要面对着自己,12.需汇报实验结果的需及时向老师汇报。
13.实验全过程要注意试验台的卫生,实验结束注意所有器材的归位,所有用过的一次性物品最后应放入垃圾桶。
同学们,勤奋是成功的催化剂,方法是获取知识财富的金钥匙。放飞绿色的希望,捧回沉甸甸的喜悦,是我们编书的初衷,愿本书助同学们在2014年中招考试中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分析化学实验操作考试 第2篇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
1.操作不规范的地方:
(1)检查气密性时用力紧握而不是双手握试管,受热面积较小。(2)装入药品时,药匙没有把药品送到底部,试管不直立。(3)装入药品后忘记棉花团。(4)先固定后塞橡皮塞。(5)铁架夹在试管中部或中下部。(6)试管口不是略向下倾斜(管口向上或向下倾斜过大)。(7)不是用外焰加热(用内焰或离火焰较高)。(8)不会调节试管高度。(9)先加热后集气瓶中装满水倒置于水槽中(导致药品量少时收不满一瓶氧气)。(10)反应结束后,先停止加热后把导管从水中取出。(11)拆卸装置时,先取橡皮塞后取下试管。
2.易失分点:
(1)检查气密性时没有气泡或忘记检查。(2)装入药品时,药匙没有把药品送到底部,试管不直立,导致试管壁上沾有高锰酸钾。(3)装入药品后忘记棉花团。(4)铁架夹在试管中部或中下部。(5)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6)没有用外焰加热。(7)集气瓶中装满水时有气泡。(8)拆卸装置不合理。(9)废物乱放。(10)试管不放在石棉网上冷却。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1.错误率较高:(1)镊子或药匙不擦(2)未将石灰石放在管口(3)将木条伸到瓶中
(4)石灰石未洗涤就回收
2.错误率较低:(1)不查气密性。(2)稀盐酸加得过多。(3)收集时导管未伸到瓶底。(4)石灰石未回收。(5)未收集满。
3.还应设计的考查点:(1)石灰石掉在桌上。(2)加石灰石时试管未横放。(3)加稀盐酸时试管未倾斜。
(三)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操作不规范的地方:
(1)本实验应该先计算出试题上的氯化钠的质量和水的质量,再做实验,但可能学生对这个实验太熟了,大多数都是做完了实验后再完成试题上的题。(2)游码不归零就进行调试。(3)药匙使用前后没有擦拭。(4)加药品时不用手轻拍手腕,导致加入药品过多。
(5)天平使用完后游码不归零,托盘不归到一边。(6)滴管使用时,未先挤压,未悬空,未垂直。(7)使用量筒观察时,凹液面的最低处与眼睛不水平,液体倒不干净,分两次量水。(8)玻璃棒用后未用水冲洗。(9)部分学生未用细口瓶中的水,而是用洗涤用水或自取水龙头里的水。(10)配制好的溶液不倒入指定的试剂瓶中,标签上不注明“6%”。(11)使用完仪器不洗涤,剩余的固体没有放入指定的容器。
(四)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1.操作不规范的地方:
(1)未检查仪器直接做实验。(2)取一药匙粗盐:未擦药匙;粗盐用量过多或过少、粗盐洒落;剩余药品未处理。(3)量10毫升水:未用量筒量水而直接倒入水;未用蒸馏水用了洗涤用水;未用滴管直接倒入;滴管使用不正确;不会正确读数。(4)溶解:未搅拌或搅拌时间过短(只搅拌2-3圈);玻璃棒不擦拭或不洗涤。(5)过滤:①制过滤器:未赶气泡或赶不彻底、捅破滤纸、未用水润湿或润湿不彻底、玻璃棒未洗涤。②过滤:玻璃棒未斜靠或未斜靠在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未紧靠在烧杯内壁、玻璃棒未洗涤、液体不完全过滤。(6)蒸发:倒入滤液太多;蒸发时不一直搅拌;未搅拌;停止加热过早或过晚;先停止搅拌后停止加热;蒸发皿未放在石棉网上。(7)洗涤整理:剩余滤液未倒入指定容器;废液倒入滤液回收容器;未洗涤仪器。
2.其他方面:
(1)所用时间过长:没有考虑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情况,部分操作熟练的能够刚好完成,但大部分学生完成不了最后一步。费时较多的步骤:溶解过程(3-5分钟)、过滤过程(3-5分钟)、加热蒸发过程(3-5分钟),如果再加上量取10ml水和制作过滤器的时间,如果操作不熟练,基本完不成。
(2)较多学生不看步骤要求:量取10ml蒸馏水,部分学生直接用烧杯倒入自来水或者蒸馏水;倒入部分滤液进行蒸发,很多学生全部倒入;部分步骤学生做的不统一,比如滤纸的润湿,有的用烧杯直接倒入水润湿,有的用胶头滴管润湿,有的用玻璃棒蘸水润湿(耗时很长且做不好),有的直接放在水龙头下灌满水润湿等等,没有统一的标准。
(五)酸的化学性质
1.操作不规范的地方:
(1)未检查仪器直接做实验。(2)与酸碱指示剂反应:胶头滴管斜持或伸入试管内;向试管中加酸和酸碱指示剂的顺序颠倒;向酸中滴加指示剂后不振荡试管;只取一种指示剂
实验;滴管未保持悬空、竖直,吸入液体前不挤压、倒置、平放现象严重,更有甚者在一次实验中多次接触试管内壁。(3)与生锈的铁钉的反应:镊子未擦;手心没有握着标签;液体洒落;加酸和铁钉的顺序颠倒;向试管中加的酸过多。(4)中和滴定:倒入氢氧化钠溶液太多,导致中和滴定时间过长而影响后面的实验操作;选用石蕊指示剂;直接倒盐酸,而不是滴定;滴管使用不正确;未边滴加边振荡。(5)蒸发:倒入滤液太多,导致蒸发时间过长而影响后面的实验操作;玻璃棒不擦拭或不洗涤;蒸发时一直未搅拌;停止加热的时间不当;未用外焰加热;热蒸发皿未放在石棉网上。(6)洗涤整理:剩余溶液或废液未倒入指定容器;铁钉没有洗涤就回收;铁钉没有放入指定的容器;时间紧张很多学生未洗涤仪器;洗涮试管不当且缓慢。(7)没有处理好实验操作与现象记录,很多同学忘记答题或者没有时间答完。(8)没有正确审题,导致实验步骤拉漏。(9)试卷上的错误主要是:生锈铁钉的两个反应位置颠倒,或者方程式不会写。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现象填写不准确。
2.评分标准中的疑义:
(1)任取一种酸,分别与指示剂的反应,应该是向试管中倒入少量酸,个别同学用滴管滴入,而这个地方无扣分点。(2)盐酸与生锈铁钉的反应,个别同学先倒入盐酸后放铁钉,无扣分点。个别同学放入铁钉后滴加盐酸,无扣分点。(3)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个别同学倒入盐酸,没有用到滴管,无扣分点。(4)清洗与整理,个别同学试剂、仪器未归位,无扣分点。
(六)金属的化学性质
操作不规范的地方:
分析化学实验操作考试 第3篇
关键词:化学操作技能考试,考生操作情况,分析与讨论
为了培养具有职业生涯发展需求的技能型高素质劳动者,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增强学生学习技能的热情, 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我校在上学期组织了护理、药剂、检验、康复技术、口腔工艺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实践技能竞赛。
一、考试基本情况
这次进行化学技能操作考试参赛的班级是一年级:药剂59、60班, 二年级:药剂57、58班, 每班根据本班的实际操作能力, 选出能够代表本班实际操作水平的学生 (每班12人) , 共参赛48人, 个人及班级平均成绩为专业实践技能竞赛成绩。考试严格执行了学校考试中心规定的考试规程和评分标准, 由我校8名化学教师进行监考。本次药剂类化学技能操作考试结果:48名考生中有46名考生取得了60分以上的合格成绩, 其中90分以上6人, 70~89分人数居多, 成绩不合格的2人, 统计学处理呈正态分布。各年级考生考试成绩分布及百分比、班级平均成绩见下表1、表2和表3。
二、药剂类化学考生操作考试情况分析
药剂类一年级化学操作技能的考题是:制剂的配制:将1mol/L乳酸钠溶液稀释为0.167mol/L乳酸钠溶液50ml;二年级的考题是:盐酸溶液浓度的标定。笔者在此次考试监考的过程中, 对药剂专业48名考生的全面进行了考试统计分析, 找出了考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医用乳酸钠溶液的配制考生操作情况分析
考试内容:医用乳酸钠溶液的配制。围绕溶液的配制步骤, 从计算、移取、稀释、转移、定容及摇匀、储存等操作过程, 共设计了18个评分项目, 其中考生被扣分的项目共13项, 有5项没扣分的项目。
1. 没有扣分的项目。
没有扣分项目有“操作步骤”评分点中的“学生的着装、桌面的整洁”;“移液管的使用”评分点中的“移液管的洗涤”、“计算”评分点中的“稀释前浓溶液体积的计算”;“储存”评分点中的“回收配制好的溶液”;“实验后处理”评分点中的“洗涤所用仪器及考试时间”等项目。
2. 扣分列在前10位的项目。
在扣分项目中, 除了“吸液、放液操作不当”“定容操作不正确”等项目失分比例在30%以上, 其余项目失分比例均在30%以下 (见表4) 。
(二) 盐酸溶液浓度的标定考生操作情况分析
考试内容:盐酸溶液浓度的标定。围绕溶液滴定的操作步骤, 从操作要求、移液管的使用、滴定操作及报告及数据处理等过程, 共设计了18个评分项目, 其中考生被扣分的项目共13项, 有4项没有扣分的项目。
1. 未扣分项目。
未扣分项目有“操作要求”评分点中的“学生着装, 桌面的整洁”;“移液管的使用”评分点中的“移液管的洗涤、装液排气”;“滴定操作”评分点中的“锥形瓶的旋摇”;“洗涤所用仪器及考试时间”等项目。
2. 扣分列前10位的项目。
扣分项目中, 失分比例在30%以上的有滴定操作终点的判断不准确及滴定操作不熟悉、报告的准确性不高等, 失分比例均在30%以下项目 (见表5) 。
三、分析讨论
从未扣分的项目来看, 考生在着装、实验安全操作前准备、实验完成后处理和实验完成需要的时间控制上都做得比较好, 这也充分说明了考生对实验操作原理、操作步骤比较熟练, 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完整的实验。
通过表格4、表格5的失分情况看, 考题1和考题2的失分比例不高, 可是扣分的项目数量多, 考生说明在操作过程上总体不细致, 失分比例最高的两个项目为一年级考试内容:溶液配制关键项目“吸液、放液操作不当”、“定容操作不准确”;二年级考试内容:“滴定操作不熟练”、“数据的处理不准确”, 说明考生在平时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对许多实验细节操作敷衍了事, 对移液管的使用、滴定操作练习较少, 导致在技能考试中达不到操作要求, 影响了操作精确度。
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中专学生对医用化学实验课的认识态度不高, 认为做实验就是玩, 以敷衍的心态对待化学实验, 学生对化学实验兴趣不够, 实验教学的效果差;实践技能的训练积极性不够;同时, 化学实验课普遍存在实验课时过少, 对化学实验的操作训练过少;又由于许多学生在初中化学实验做得太少, 化学实验基础差, 使得他们进入中专学校时, 要求学生要在有限的化学实验课上能达到规范、熟练的操作, 教学难度较大。
四、对策
(一) 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态度
科学的实验态度就是严谨、细致的实验态度。因此, 在平常的实验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始终将实验操作的严谨、细致与实验的准确性联系起来。如在进行溶液配制的实验时, 要求学生首先要清楚配制溶液的体积、浓度单位, 其次, 在熟悉配制步骤的基础上, 对一定量液体的量取、转移和定容的操作细节上必须做到严谨、细致把握好, 这样才能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二) 改进实验课教学方法, 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1. 强化实验预习。
教师要求学生在上实验课之前, 必须了解实验目标, 熟悉与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法, 预习实验, 养成学生良好的预习实验的习惯。
2. 积极指导学生实验。
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 给学生创造自己动手的机会, 其次, 教师要积极参与实验教学, 指导学生实验, 引导学生尽量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3. 引导学生主动思维,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 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学生预习不到位、实验思路混乱或实验不认真, 通过出现的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分析问题出现的可能原因, 要求学生再进一步实验, 进一步证实, 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加大实验考核, 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考核方式主导学生的学习目的, 考核方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时间的投入。在历年的教学工作中, 中等职业学校大多数未设实验考核项目, 有些学校只在教学理论考试中涉及少量实验考核, 这对于检查学生对实验知识的掌握情况、实验能力, 特别是实验操作技能的全面掌握, 极其不利。现阶段,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学校要重视实验教学, 规范和加强实验操作考核项目, 并通过将期末实验操作考试和平时实验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法, 确实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这对于促进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冯军.无机与分析化学基础[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11.
初中化学实验操作考试的反思 第4篇
一、学生实验操作的现状
四川省进行中学实验操作考核已有10年有余,大家对实验的认识不断得到强化,学校实验装备得到了较大提升,学生动手能力有所加强,但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标准还有较大距离。
1.简易操作基本能做,熟练程度逐年提升,对中考成绩的贡献值加大,普遍考生两科得分在18分以上,熟悉者较快能完成,通常物理得分远低于化学,因其涉及电学操作步骤较多,好些学生无从下手。
2.学生背操作步骤的痕迹太明显,考前对复印资料反复背读,在考场上,相关操作张冠李戴,更有甚者乱做一气或根本没动手,同样得出实验结论。
3.临阵磨枪现象较为突出,学科教师提出平时课时不够、实验室器材缺乏、班级太多等因素,无法在新课教学中安排相应的分组实验,只是在考前突击高强度反复训练,此间师生可能没了午休或晚自习,填鸭式机械的轮番重复,包括死记数据结论等。如:向试管内滴加大约2mL氢氧化钠溶液本是非常简单的操作,但考试中发现有学生按老师讲的每滴液体大约0.05mL,用滴管向试管内滴加40滴氢氧化钠溶液,试管较粗,用药匙添加粉末状高锰酸钾已很方便的,非得要求学生用纸槽添加药品。
4.日常教学演示实验基本能开启,但课本设置的兴趣小实验、家庭实验关注很少,平时接触实验器材的机会不多,实验变成教师的领地,偶尔个别学生串场也显得牵强,现实意义不大,没有能让学生挖掘实验反映出的内在价值,实验台变成教师的演讲台。
5.实验安全被漠视,学生在考试时,机械按部就班的操作主体程序,对前期器材检查是否有破损,后期废液处理、仪器整理等不认真,走形式,如在倾到废液时,随意往敞口废液缸内一倒了之,不管会不会飞溅出来。
二、学校发展的瓶颈
1.软硬件设施有所增强,但还远远不够,如:实验室准备室缺乏、配套分组实验的器材药品不足、实验室管理分工不明确或制度不健全或执行效度低等困扰学校推进实验教学。
2.学校发展的不均衡,现实告诉我们,城区学校相对硬件设施好些,规模大些,有专职实验员,但实验室太少,不便安排,而且受本校高中招生影响,重视策略差异较大,个别乡村学校租用房做实验室,隐患较大。
3.评价方式制约了学校的应对模式,应试的渗透较强,追求短期拔高成为部分教师教学的法宝,有的教师信奉讲实验既省事又易得分。
三、教育教学启示
1.各级主管部门及教师强化育人意识,重视能力培养目标,落实常规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养成,科学管理,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执行实验室管理制度,开齐开足相关演示及分组实验,不走马观花,用好实验激发其学习兴趣,还课堂给学生。
2.重视教师严密科学的执教理念,加强实验教学,提高自身实验技能,以规范的操作示教,以“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倡导探究合作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的养成与知识经验的内化。
3.强化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要求学生理解实验目的、实验设计与反应原理、装置的选择、操作程序等意图明确,知晓其确定该方案的原因,学会观察方法,现象与结论、过程本质间的关系,达成对该实验较为全面的认识,形成自己的操作技能,而不是像有的学生已经做了无数遍,在考试时还要依赖试卷看一步骤,迟疑一下再机械地做下一步,完全没有自我内化的能力。
4.师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与节约习惯,按定性与定量要求取用药品,用剩或反应残液分类沿器璧倒进指定容器,教师在实验结束后进行妥善回收处理,而不是像有的老师在学生还没走出实验室,就直接将废液倒往下水道。
5.科学合理安排学校工作,尽量减少人为增加工作量,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重视与教师的沟通,强化工作中的主人翁意识与奉献精神,提高教师的有效工作时间,为教育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6.改进操作试题的设计理念,避免机械唯一性设计,突出灵活动手能力考查,给学生广泛运用空间,正确引导日常教学中实践活动,体现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基本步骤 第5篇
一、制二氧化碳并检验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
实验步骤:1.取一支小试管,向其中滴加少量石蕊试液(胶头滴管必须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然后
将装有石蕊试液的试管放在试管架上待用;
2.取一支大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2—3块大理石放在试管口,再把试管缓缓竖直,使大理石滑落到试管底部;
3.取稀盐酸,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容器口紧挨,使稀盐酸缓缓加入装有大理石的试管中,盐酸用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盐酸加好后应立即盖上瓶塞,将试剂瓶放回原处),塞紧橡皮塞,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铁夹夹持在试管中上部;
4.将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至变红(观察现象);取下已变红的装有石蕊试液小试管,用试管夹自下而上夹持在离试管口三分之一处,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再对药品部位加热,试管与桌面成45°角,试管口不准对着人,加热至红色溶液变为紫色(观察现象);
5.将所有废弃物倒入废液缸,玻璃仪器清洗干净并摆放整齐,桌面擦干净。报告:实验完毕
2014化学实验考试操作详细步骤实验
二、粗盐水的过滤
实验步骤:1.取滤纸一张,对折两次,打开成圆锥形,将其尖端朝下放入漏斗中。向滤纸上加少许蒸
馏水湿润,用玻璃棒轻轻压平,使滤纸与漏斗相贴。
2.在铁架台的铁圈下放一个小烧杯,再把漏斗放在铁圈上,漏斗下端尖嘴处要紧靠烧杯内壁。
3.将玻璃棒一端轻触滤纸三层处,把盛有粗盐水的烧杯口紧靠着玻璃棒引流液体,玻璃棒用完及时清洗干净放回原处,液面不得超过滤纸边缘
4.将所有废弃物倒入废液缸,玻璃仪器清洗干净并摆放整齐,桌面擦干净。报告:实验完毕实验
三、用5%氯化钠溶液配制50g1%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步骤:1.往10ml量筒里倒入8—9ml氯化钠溶液(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容器口紧挨,用完
后立即盖上瓶塞,将试剂瓶放回原处),再将10ml的量筒平放在实验台上,改用胶头滴
管逐滴加(滴管悬空在量筒正上方,不得伸入)至9.7ml(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将所量溶液倒入烧杯中,胶头滴管用完后立即清洗干净放回小烧杯中备用。
2.往50ml的量筒里倒入38—39ml的蒸馏水(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容器口紧挨,用完后立即盖上瓶塞,将试剂瓶放回原处),再将50ml量筒平放在实验台上,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至40ml,将所量液体倒入烧杯中,胶头滴管用完后立即清洗干净放回原处。
3.用玻璃棒搅拌均匀(搅拌稍慢点,不要触碰到烧杯内壁)。
4.将所有废弃物倒入废液缸,玻璃仪器清洗干净并摆放整齐,桌面擦干净。报告:实验完毕实验
四、金属的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
1.用坩埚钳夹取一铜片,放在酒精灯外焰灼烧至变黑,然后将加热后的铜片放置于石棉网上。
2.取一支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一枚铁钉放在试管口,再把试管缓缓竖直,使铁钉滑落到试管底部。取硫酸铜,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容器口紧挨将硫酸铜缓缓倒入装有铁钉的试管中,硫酸铜用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完后应立即盖上瓶塞,将试剂瓶复位)。观察现象。
3.另取两支试管,横放,用镊子分别夹取铜片和锌粒,放在试管口,再把试管缓缓竖直,使铜片和锌粒滑落到试管底部。分别向两支试管滴加稀盐酸,胶头滴管必须垂直悬空在试管上方,观察现象。
4.将所有废弃物倒入废液缸,玻璃仪器清洗干净并摆放整齐,桌面擦干净。报告:实验完毕。
实验
五、酸.碱的部分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1.取少量A溶液于试管A中,再取少量B溶液于试管B中(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容
器口紧挨,用完后应立即盖上瓶塞,将试剂瓶放回原处),向试管A、B中各滴入几滴酚
酞溶液(胶头滴管垂直悬空于试管口上方),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碱的溶液;
2.向步骤1中变红的试管中滴加少量稀盐酸至无色,胶头滴管垂直悬空在试管上方,观察实验现象;
3.另取少量A溶液于试管中(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容器口紧挨,用完后应立即盖上瓶塞,将试剂瓶放回原处),用玻璃棒伸入试管内蘸取少量A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与比色卡对比得出A溶液的pH值,玻璃棒用完及时洗干净,放回原处;
分析化学实验操作考试 第6篇
试题一: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
1.检验装置的气密性(1分)仪器连接不规范或用气密性不好的装置进行后面的操作,减1分。
2.制取一集气瓶气体(3分)①固体药品取用有误或液体药品取用有误,减1分。
②药品加入顺序有误或收集操作不正确,减1分。
③排水法收集气体不满或用排气法收集气体不验满,减1分。
3.检验所制取的气体(1分)操作有误或现象不明显,减1分。
4.整理复位(处理废液、冲洗仪器、复位用品、擦拭桌面)(1分)整理复位不全面,减1分。
5.填写实验报告单(1分)填写实验报告有错误,减1分。
试题二:四种常见溶液的鉴别
1.洗涤试管(1分)
振荡方法不正确,减1分。
2.取样和鉴别(4分)
①闻气味的方法不正确,减1分。
②细口瓶塞不倒放或标签未正对掌心、取用未知溶液的体积超过3mL,减1分。③平持、倒持胶头滴管、滴管接触试管内壁或用后未放回原处,减1分。
④现象不明显,减1分。
3.整理复位(处理废液、洗刷试管、复位用品、擦拭桌面)(1分)
整理复位不全面,减1分。
4.填写实验报告单(1分)
填写实验报告有错误,减1分。
试题三:用粗食盐水提取纯净的氯化钠
1.过滤粗食盐水(3分)
①制作过滤器时未润湿滤纸、滤纸边缘未低于漏斗边缘或未赶出气泡,减1分。②组装过滤装置时漏斗下端尖嘴没有紧贴烧杯内壁,减1分。
③过滤时未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未抵在三层滤纸处或液面未低于滤纸边缘,减1分。2.蒸发滤液并转移固体(2分)①没有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减1分。
②未用玻璃棒搅拌、有固体外溅或转移方法有误,减1分。
3.整理复位(冲洗仪器、复位用品、擦拭桌面)(1分)整理复位不全面,减1分。4.填写实验报告单(1分)填写实验报告有错误,减1分。
试题四: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1.准确计算配制50g给定质量分数(实验前教师给学生在2%~8%间随机提供所配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所需固体氯化钠的质量、水的体积,并填写实验报告单(1分)填写实验报告有错误,减1分。
2.称量所需质量的氯化钠(2分)①托盘天平不校准、不用镊子夹取砝码,减1分。②砝码和称量物位置颠倒, 减1分。
3.量取所需体积的蒸馏水(2分)①不用蒸馏水润洗量筒、未使用胶头滴管、平持、倒持滴管、滴管接触试管内壁或用后未
放回原处,减1分。②读数方法错误,减1分。
4.溶解氯化钠(1分)搅拌的方法不正确或氯化钠未全部溶解,减1分。
5.整理复位(回收溶液、冲洗仪器、复位用品、擦拭桌面)(1分)整理复位不全面,减1分。
试题五:测定常见物质的pH
1.分别取少量被测物于点滴板上(2分)①细口瓶塞未倒放或标签未正对掌心,减1分。②液体量超过空穴的1/2,减1分。
2.测定被测物质的pH(3分)①未用玻璃棒蘸取液体,减1分。②试纸未放在玻璃片上,减1分。
③每次取液前玻璃棒未冲洗、擦干,减1分。
3.整理复位(处理废液、复位用品、擦拭桌面)(1分)整理复位不全面,减1分。
4.填写实验报告单(1分)填写实验报告有错误,减1分。
试题六:人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成分的比较
1.用排水法收集一集气瓶呼出的气体(2分)
①灌满水的集气瓶内留有气泡或收集满气体后集气瓶移出水槽的操作不正确,减1分。②盛满气体的集气瓶放置不正确,减1分。
2.定性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2分)①选用试剂不正确、实验现象不明显,减1分。②不进行对比实验,减1分。
3.定性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与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1分)现象不明显,减1分。
4.整理复位(冲洗仪器、复位用品、擦拭桌面)(1分)整理复位不全面,减1分。
5.填写实验报告单(1分)填写实验报告有错误,减1分。
试题七:溶液中溶质的确定
1.洗涤试管(1分)振荡方法不正确,减1分。
2.取样和检验(4分)
①取用液体药品时标签未正对掌心、瓶塞不倒放或液体药品取用超过3mL,减1分。②平持、倒持胶头滴管、滴管接触试管内壁或用后未放回原处,减1分。③滴加液体后未振荡或无检验沉淀完全的操作,减1分。④无检验氢氧化钠的操作,减1分。
3.整理复位(处理废液、洗刷试管、复位用品、擦拭桌面)(1分)整理复位不全面,减1分。
4.填写实验报告单(1分)填写实验报告有错误,减1分。
试题八: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1.洗涤试管(1分)振荡方法不正确,减1分。
2.设计方案及验证(4分)①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不正确,减1分。
②细口瓶塞未倒放或标签未正对掌心,减1分。③取用液体的量超过3mL,减1分。
④实验方法不正确(把铁和锌都放进硫酸铜溶液中就得出锌比铁活泼的),减1分。3.整理复位(回收金属、处理废液、洗刷试管、复位用品、擦拭桌面)(1分)整理复位不全面,减1分。
物理实验操作考试的尝试 第7篇
1991年秋季,我区初二年级试用由闸北区教育局教材组编写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物理课本。这套教材的特点是“探究”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观察物理现象,建立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为了检测试实验,探究教学效果,同时也是为了积极引导教改,我们在上级领导下,进行了期未实验操作考试。本文就期末实验操作考试的方法、内容、实施等情况作一介绍。
1、考试的方法
新课程教材改革方案中规定要研究考法。研究实验操作考试是研究考法之一。
操作考试,过去部分学校搞过,但因为教师监考工作大量,花时多,负担重,实施起来有困难,因此未大面积推广。
我们在了解到过去的实验操作考试工作量大以后,着手调查工作量大在哪里?
仔细调查后发现:以前的实验操作考试之所以工作量大,是因为要考核操作的全过程。这样,教师评定花时多,且每位教师监考的学生数不能多。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为使实验操作考试切实可行,应着重考核学生操作结果的正确程度,淡化操作过程。于是把初中物理期末实验操作考试目标定位于操作结果正确与否上。实验操作包括组装、调试和测量三部分,考也主要考核组装、调试和测量结果的正确与否。这样考,教师可以从操作过程的考核中解脱出来,只需检查操作结果。把看过程转换成看结果后,一位教师在实验管理员配合下同时可对半个班级学生(约24--28名)进行考核。考试时,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则巡视,对实验操作结果和实验习惯(遵守实验纪律,爱护实验仪器)等进行考核。每批学生实验操作时间定为10--15分钟,教师在巡视的.基础上再花5--7分钟时间进行成绩评定。这样,一位教师在一节课内可以完成一个班级的实验操作考试,无需动员教研组其他教师或课后增加课时来进行。
为了引起学生对实验操作考试的重视,八年级实验操作考试满分为20分,经过八年级两次的期末实验操作考试,学生普遍重视了实验操作,因此九年级实验操作考试满分定为10分,并将实验操作考分计入期末考试总分内,进一步引导师生重视物理实验,落实物理实验教学目标。
2、考试内容及日期
按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物理教材学生实验共有23个。每个学期选考其中的两个实验的操作部分,而有关实验的理论、观察、计算等内容均放入笔试时进行。
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实验操作考试试题一为组装和调试“观察水的沸腾过程”的实验装置,要求考生能正确组装实验装置,并能调节铁圈位置使石棉网位于酒精灯的外焰部分,同时要调节漫度计的位置使玻璃泡既浸没在水中,但又不与容器相碰。试题二为正确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或并联电路(至于是连接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由考生自行抽签而定),要求考生能将电路元件组装成串联电路或并联电路。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实验操作考试试题一为“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要求能在光具座上组装和调试实验器材,使光屏上能成放大或缩小(至于是放大的像还是缩小的像,由考生自行抽签而定),还要求测量像距。试题二为“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分析化学实验操作考试 第8篇
前段时间笔者以一名监考教师的身份全程体会了本市实验操作考试的过程, 感触颇深。现将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罗列如下, 希望能够对平常教学有些许的帮助。
第一, 实验用品的摆放问题。考试要求实验桌有严格的实验编号。有极个别学校竟然出现实验编号摆放错误。第二, 实验器材的问题。主要是实验器材配套问题, 如药匙太大试管太小、漏斗很小玻璃棒很长等类似问题, 导致学生临场操作时产生不必要的操作失误。第三, 实验操作考试过程中的组织问题。由于考试是分批分组进行, 前一考试小组与后一考试小组之间的衔接很容易脱节, 衔接不够流畅, 无形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及人力物力资源。第四, 操作熟练程度的问题。有很多操作相当熟练的考生出现, 但是也发现有些考生操作相当不熟练, 甚至出现个别学生在实验台前无从下手的情况。因为平时训练较少, 只有很少的几次, 有的甚至只有一两次。第五, 实验硬件建设问题。现在很多学校基本上能够按照现有条件完成中考实验操作考试的安排。但是如果考虑为完成中考实验操作考试而必需加强的平时训练, 就会存在不少困难, 包括药品与器材的补充、人员配备、课时安排、实验场所配置等。第六, 相关人员的重视问题。由于实验操作考试的分数为5分一科, 所以有些学生、教师、校领导、家长觉得分数太少, 不以为然, 不重视。第七, 监考教师的问题。这里主要是一个专业性匹配的问题。有些学校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会选调一些年纪大的教师或对本专业不太熟悉的教师参加监考。导致在监考过程中有的教师因工作量太大而出现身体吃不消的现象或因细节把握不准而随便应付的情况发生。这对考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基于以上的现象,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 笔者觉得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加以改进。
教学建议一:从大局出发, 统筹规划。首先要明确中考实验操作考试虽然只有5分, 但是所有实验内容几乎贯通了初中化学的所有主要内容。准备实验操作考试的过程, 不单单是动手能力的培养过程, 更应该理解为知识储备的过程。如果从这样一个高度来看待问题, 就有必要做好以下一些相关工作:学校教务处安排课务时要充分考虑相关教师的工作量, 毕业班学生学习时间的合理分配, 化学备课组在开学初就要全盘考虑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的专业性合理安排以及相关实验器材的后勤保障, 等等。如果每个环节能够做到环环相扣, 严谨的过程后必然有良好的结果。
教学建议二:作为化学教师, 首先要认真解读市中考实验操作考查题及评分标准, 领悟其考查的具体实质。
为了具有可操作性, 前期市里已公布了中考实验操作考查题及评分标准。考查题总共设计有二十个实验, 考试前再选择四个实验作为考查实验, 考试时通过抽签临时决定考生做哪个实验。考前为了让学生尽量地熟练实验操作, 有的教师让所有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四个必考实验轮流做一遍。由于诸多主观、客观因素的制约, 工作量大不说, 效果也不太理想。如果要让学生二十个实验考查题都尝试一遍, 其效果应该可想而知。作为一线老师, 除了要认真仔细研究每一个实验, 还要纵向比较所有实验操作内容及其评分标准。找出共通之处。现试举一例:笔者通过比较发现, 不管那个实验, 所有的评分标准都比较重视液体的倾倒、搅拌、少量液体的滴加等操作要点。不但实验操作时要强调这些要点, 就是在新授课时也可以把这些要点分解到各个教学中。如开始接触化学实验强调液体的倾倒时结合日常生活经验中倾倒液体的方法;搅拌溶液时结合平时吃饭家中长辈忌讳敲响碗筷来强调玻璃棒应悬空, 平时在教室上课时, 结合教学内容给每一学习小组配发胶头滴管, 让学生多加练习。通过平时的学习将实验操作化整为零;再通过实验室操作化零为整。只有这样将实验操作与平常教学有机结合, 才能化繁为简, 才能落实主要的实验操作。
教学建议三:工夫花在平时。要灵活机动地处理实验的内容及实验安排, 将新授课、复习与实验操作有机结合, 切忌死板地为了“做实验”而做实验, 还要让学生明白做实验不一定非得要在实验室里才能做。但是适量的操作训练是一定要的, 这个方面尤其需要化学教师把好关。唯有教师做到了然在心、举重若轻, 学生才能做到胸有成竹、从容应对。
教学建议四:考前要对学生进行适宜的心理疏导与心理培训。这样的工作不仅对实验操作考试有用, 而且对后面的中考更有用, 甚至对以后的高考或学生以后的人生有很大的帮助。当然最好的自信建立在熟练操作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安排适量的模拟操作考试, 让学生给学生打分, 教师适当指导, 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感同身受, 效果一定显著。
浅谈大学物理实验操作考试 第9篇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操作考试
随着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实验操作考试的实施是必然的趋势。将工作单与观察评价相结合的实验操作考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操作考试人力投入较大的问题,提高评价的效率,大大地提高了操作考试的可实施性。对大学物理实验进行有效评价,是实现其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保证。在大学物理实验这类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更多强调的是做了什么,而不只是知道了什么,过程与结果并重,因此不能单纯地采用纸笔测验的方式来评价,操作考试应成为其课程评价中非常重要部分。实践也证明,操作考试对于学生学习的激励效果也是最明显的 。现在的大学物理实验的操作考试,其评价方式一般是观察法,主要侧重对某一关键实验技术的掌握,考试的可信度较高,针对性强,但效率低、工作量大,一个班的操作考试往往需要几个老师参与,容易存在不同老师评分不一致性的问题,而且一旦评价的项目过多,很难各项都兼顾 。为了提高评价的效率并能够充分体现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本文提出了将工作单方式与观察评价相结合的大学物理实验操作考试。
一、基于工作单和观察法的大学物理实验操作考试介绍
尽管大多数学校知道进行操作考试的优势,但是真正实施的不多,主要是操作考试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仅依赖于教师对于学生操作的观察来评分,一个班的操作考试可能需要好几个老师,对于规模较大,参加考试班级众多的大学那是非常不现实的。如何在减少教师负担的同时,又能有效地对学生的操作实验的成绩进行有效评价呢?在借鉴国内外一些大型实验考试方法的基础上,我们采取了将工作单与观察评价相结合的操作考试形式,取得了较好效果。
所谓的工作单评价,实际上是表现性评价的一种方式,首先教师依据评价的目标和要求,设计工作单,学生依据工作单进行实际的操作,完成工作单上的问题,然后教师根据评分标准对工作单进行评价。对于工作单的设计,一般分为3种类型:一,开放性工作单。要求学生把实验过程和结果写在空白的工作单上;二,一般提示的结构性工作单。要求学生按照提示的结构来描述实验过程和结果;三,充分提示的引导工作单。它针对具体任务一步步引导学生完成实验并写在工作单上。不同的实验任务以及针对不同的评价目标需要开发不同的工作单,过多的提示会限制学生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相比之下,结构性工作单在评价中比较受到青睐。当然,要全面考察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仅依据工作单是不够的。对于工作单上最终无法评价的项目,如仪器是否调整到位,电路是否连接正确等,教师可以采用观察法评价,最后将两者综合。对于观察评价的实施,也有多种方式,检查仪器是否调整到位的,可以让学生调节到关键步骤举手示意,教师评定;检查仪器是否连接正确的,完全可以等学生完成实验后进行评定,无需打扰学生实验。
二、基于工作单和观察评价的大学物理实验操作考试案例
由于实施的是抽签式的物理实验操作考试,所以必须对多个实验进行工作单的编制。下面以“拉伸法测量杨氏模量”为例,介绍基于工作单和观察评价的大学物理实验操作考试的具体实施方法。编制工作单之前,首先制定相应的评价项目及权重,并对各项目采用的评价方式进行分类,,这是一个具有一般提示的结构性工作单,给学生提供了基本的实验步骤以及要测量的物理量。整个实验中,“仪器的安装和调节”以及“实验素养”的评价需要教师采用观察法进行评价,考核的项目只有4项,其中3项可以通过一次观察一起完成,大大减少了教师观察的工作量,一个3O人的班级2个监考老师足够。其他项目的考核都可以通过批改学生工作单进行,从学生的回答来推断学生完成实验的情况,如测量部分,学生设计和记录的“钢丝伸长测量”实验表格反映了其是否采用了等额增减砝码的方法进行测量,其他各量的测量结果反映了学生使用长度测量仪器的能力。
三、实验操作考试对于学生学习的激励性
一直以來,工科院校的学生对于物理实验这门课不是很重视,实验时由于一个老师要指导较多学生,无法监管到位,不少学生常常在实验操作中偷工减料,如用分光计进行三棱镜折射率的测量时,不进行分光计的调节就直接测量;如在电学实验中,利用其他同学搭建好实验电路快速获取数据;在2人或多人一组的实验中,只记录数据而不动手操作。这些不良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传统的物理实验课程是通过实验报告或笔试来评定,这些方法都不能完全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产生了不动手也一样能拿高分的错觉。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必须对传统的物理实验课程的评定方式进行改革。而操作考试是最佳选择。我校2006年起开始实施抽签式的操作考试评定以来,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明显改善,缺席的及想混实验的学生减少,实验室开放仪器使用率提高,整个实验课的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四、结语
在进行基于工作单和观察评价的大学物理实验操作考试时,需要注意以下方面。首先,由于仪器有限,同一个专业的,或者同一个班的同学无法进行相同的实验操作考试,那么这时就需要注意协调考核试题之间存在的难度差异,使得试题具有可比性,考核具有公平性。如何来协调,可以利用工作单设计的灵活性。对于实验难度较大的,工作单题目上设置的提示相对多些;对于实验难度较小的,则更多地将设计性实验融入到操作性考试中,工作单设置的提示也要少些。其次,为了考核的全面性,针对具体实验制定出详细的评价项目和权重是非常必要的。工作单的设计要涵盖大部分的评价项目,这样就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集中精力通过实验观察完成剩下小部分项目的评价。对于具体的观察评价项目,还需要给出观察的标准,使评价具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1] 李林,施芸城,钟宏杰.物理实验课不同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操作考试的积极效应最为明显[J].大学物理,2010,29(2):43-46.
分析化学实验操作考试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