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分期施工范文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分期施工范文(精选8篇)

分期施工 第1篇

一、西门水电站实例分析

(一) 水电站的结构分布。该水电站主要用于发电, 另外对旅游业、灌溉以及改善周边环境都大有裨益, 是一个具有综合利用效益的中型规模的水电站。由于地处市区, 周边都是城镇以及生活区, 坝址上游约80米有交通桥梁, 右岸有古庙, 所以无法布置电站的导流明渠, 枢纽建筑物是溢流坝、河床式厂房、挡水坝段。坝顶全长约286m, 最大坝高31.4m, 7孔溢流坝位于河床中部, 总宽136m, 每孔净宽16m, 闸墩厚3m, 溢流堰堰顶高程159.0m, 发电厂房位于右岸, 厂房段长66.40m, 宽65.66m, 高51.1m, 厂内安装2台单机容量15MW的灯炮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

(二) 水电站的分期分段设计以及导流。在该水电站的分期分段施工设计中, 施工方综合上游的安砂以及鸭母塘水电站, 下游的贡川以及竹洲水电站, 各水电站建筑物以及分段分期施工的对比, 结合各水电站在汛期度汛的能力以及近几年来该区域水文气象的分析, 以及考虑到早期成本回收的可行性, 在不采用导流明渠的情况下, 利用窄的河床来导流, 形成一期的施工厂房组段;在利用厂房一级1、2号泄洪闸形成导流, 施工二期泄洪挡水坝。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在电站的二期施工中利用已经投入使用的发电机组进行提前的资金回拢, 同时减少资金一次性投入的设计。经设计研究院进行综合分析, 结合其他已投入使用的水电站的施工经验, 最终确定了一期利用窄河床导流形成一期施工厂房, 二期利用一期的发电厂房与1到2号泄洪闸来导流形成二期施工挡水坝段的施工方案。

(三) 各期建筑物的施工特点。

1.一期建筑的施工特点。该水电站的一期建筑物主要是厂房及安装间, 1到2号机组坝段、1到2号泄洪闸以及1、2号导墙。在施工期间有两个汛期, 所以为了满足施工期间防汛度汛的要求, 要在建筑开工前以右边的2号导墙为施工的主线, 确保能够在汛期来之前完成2号导墙的任务, 同时还要去除一期的纵向围堰, 让完工的2号导墙作为一期汛期的围堰建筑, 这样就能加宽窄的河床, 增大汛期到来时河床的导流断面, 很好地满足一期建筑施工期间的度汛要求。

该水电站的一期建筑物具有前紧后松的施工特点, 在前期施工的时候把一期的分流建筑作为施工的主线, 必须在汛期来临前完成分流建筑的施工, 具备挡水以及泄洪的能力, 在具备这样的能力之后转为机组段施工。一期的附带分流建筑施工周期短, 大概六个月, 工程量大, 施工要求高, 基本上全程要求高强度作业。在机组坝段施工的时候, 因为一期的分水建筑已经基本上完工, 能够满足基坑的作业要求, 有效降低汛期的风险, 从而让机组的建筑物施工相对宽松点。

2.二期建筑的施工特点。二期的建筑物主要是五孔的泄洪闸以及挡水坝建筑。由于其在施工时利用的是一期的发电厂房以及两孔的泄洪闸进行联合分流, 这种方式的分流流量较小, 基本满足两年一遇洪水的度汛要求, 加上在二期的施工期间, 围堰主要是用于挡水发电的任务, 所以在二期的施工期间汛期风险高、压力大的特点, 另外要保证已经建成的机组建筑在二期的施工期间能够运行安全, 减小汛期的风险度, 一定要在汛期来临之前完成所有的主体的建筑工程, 具备挡水以及泄洪来安全度过汛期的能力。所以采用这种分期分段设计施工的方法, 二期工程具有施工周期短, 任务重, 度汛压力大的特点, 另外还有在低温的时候混凝土施工温控要求高、难度大的特点, 所以对施工队伍的专业性、技术性要求比较高。

3.水电站施工分析。该水电站自从2003年12月开始施工建设, 首台机组于2005年5月投入发电使用, 并且在2006年的8月底完成整个电站的建设任务。第一台机组发电机离工程建设开始仅仅用了一年七个月, 较常规的一期泄洪建筑, 二期的发电厂房提前了一年。

该水电站位于沙溪河的上游, 是采用先建设施工厂房后建设泄洪建筑的方式, 所以在后期的施工中为了避免施工上的干扰并且降低施工的风险, 整个施工过程都是方案优先, 做到同时降低施工的难度以及施工的风险, 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机组厂房的施工中需要严格控制进度的几个节点:主河床截流时间;围堰的防渗墙具备初期的排水时间;一期的分流建筑完成的时间;机组的钢衬安装时间控制;机组的管型座脚面安装时间;主厂房的桥机安装时间;下闸的蓄水时间;第一台机组土建到机组的安装时间。

总结分析该水电站的施工进度, 为了保证按照预定工期完成, 需在开工之前就制定好明确的进度计划, 并且把总的进度进行分解细化, 做到分阶段、分部位的良好控制, 以点控制面, 以面控制总目标的进度。之后根据分解的目标有序安排组织人员设备的调度, 保证实际进度的推进, 一旦出现偏差及时作出纠正。在水电站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进度是可控制可调节的, 以体现项目施工的进度控制性, 在这个基础上, 要做好人员之间的协调配合, 包括施工人员之间的合作、管理者和施工者之间的配合等等诸多人员之间的协同关系, 组成一个系统的进度控制的体系, 来保证工程的顺利完成。

二、水电站的度汛措施

第一, 工程的施工方要积极配合政府做好防汛以及度汛的工作, 坚决保证安全度汛, 成立专门的安全防汛度汛的领导机构和专门小组, 由项目经理负责, 各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都要参加, 一定要明确各自的责任以及义务, 将安全度汛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

第二, 在施工期, 要根据设计以及工程的要求, 编写完善的安全度汛措施, 上报相关部门批准。

第三, 汛期停止一切限水位以下的施工工作, 所有的人员、物资以及设备都要撤离。

第四, 汛期要密切注意天气情况, 根据天文预报做好安全度训准备, 这期间加强和上级部门的联系, 听从调度, 统一执行命令。

三、水电站的施工特点分析

通过上述对该水电站的叙述, 总结出以下的特点:一期的电站厂房施工的过程中需要设置枯水、厂房以及汛期的围堰, 围堰的工程量是很大的;汛期来临之前要完成工程附带的起到导流分流作用的建筑物, 施工的工期紧, 任务繁重;该方案可使整个水电站的发电提前一年到一年半, 有效缩短了整个过程的建设周期, 还可利用投产使用后的效益来减轻二期建设的资金压力, 让资金利用率最大化, 降低投资风险。

四、结语

通过对该贯流式机组水电站的分析介绍, 可以了解这种方法对贯流式水电站的施工大有裨益。这样在分段分期的施工中大大降低了施工的风险, 另外还要不断对贯流式机组厂房的施工工艺以及施工的程序进行优化完善, 形成完善的组织管理模式以及进度控制模式。这样可以为贯流式机组水电站的施工提供很大的便利, 为以后的贯流式机组的施工技术发展大有裨益。

摘要:对西门水电站贯流式机组进行施工, 将施工过程进行分期以及分段处理, 并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对该贯流式机组水电站各期建筑的施工特点进行详细阐述, 同时对该贯流式机组水电站在不同施工期的风险进行评估分析。

关键词:贯流式水电站,分期分段施工,施工特点,风险评估

参考文献

[1]钟小华, 杨应武, 王元文.广西长洲贯流式机组发导瓦支撑厚度修正方法探讨[J].红水河, 2010, 5

分期施工 第2篇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付款的时候选择用信用卡支付,面对很喜欢的商品,很多商家贴心地支持信用卡分期购物。很多人不仅疑问:信用卡账单分期和分期购物有什么区别啊?那种方式更划算一点?

首先说一下消费分期。消费分期是指持卡人在消费后至最近一期账单日前3日期间,申请将消费金额逐笔分期,在约定期限内按月偿还的业务。

账单分期是指账单日后至最后还款日期间,持卡人向发卡行申请将已出账单的金额办理分期偿还。但是通常申请金额是有限额的,拿建设银行举例子,最低500元人民币,最高不超过已出账单中人民币消费总金额(不含取现、分期付款)的90%。

其实不管是建设银行还是其他银行,信用卡消费分期和账单分期手续费差不多。差别可能体现在消费场景的不同,信用卡消费分期适合较大金额、有预见的消费,当持卡人知道自己买了金额较大的东西,但是暂时还不起,就可以在银行账单日之前选择信用卡消费分期。信用卡账单分期适用于单笔金额不高,但账单总额较高的情况,持卡人在出了账单之后,发现当期花了太多钱,一起还清有困难,于是选择信用卡账单分期。

分期付款与分期收款业务所得税核算 第3篇

(一) 固定资产暂时性差异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固定资产》规定, 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 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 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而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 外购的固定资产, 应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等为计税基础。由此可见, 分期付款方式下购买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按照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 固定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 如果某事项不属于企业合并, 且该事项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 则该项事项中产生的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与计税基础存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 不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因为如果确认暂时性差异的影响, 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由于不能调整所得税费用, 对应科目只能是资产类科目, 即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 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这样就调整了资产的账面价值, 违背了资产的历史成本计价原则, 同时又会使得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产生新的暂时性差异, 陷入不断循环当中。所以分期付款方式下,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暂时性差异, 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 长期应付款暂时性差异分析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应用指南规定, 长期应付款账面价值等于长期应付款账面余额减去未确认融资费用账面余额。按照所得税准则,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抵扣的金额。因为长期应付款的确认与偿还不会影响到损益, 也不会影响到应纳税所得额, 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抵扣的金额为零, 所以其计税基础即为账面价值, 不会产生暂时性差异。

(三) 未确认融资费用暂时性差异分析

固定资产准则规定, 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时, 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应记入“未确认融资费用”, 在信用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 摊销金额除满足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外, 均应当在信用期间内确认为财务费用, 计入当期损益。《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要求将会计上确认的长期应付款全额 (不扣减未确认融资费用) 计入固定资产原价, 并在其使用期间内通过计提折旧的方式实现税前扣除。所以, 对于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额, 税法上不再允许税前扣除。虽然《企业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将“未确认融资费用”列为负债类科目, 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备抵账户, 但在确定“未确认融资费用”的计税基础时, 应将其作为资产类科目来考虑。因为资产的计税基础为该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所以“未确认融资费用”计税基础为零。未确认融资费用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 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要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当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时, 应将递延所得税负债转回。

(四) 累计折旧暂时性差异分析

分期付款购买方式下, 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无论是会计还是税法, 计提折旧都是以固定资产的初始成本为基础。由于其初始成本确认不同, 即使在会计与税法上都是按相同的方法折旧, 其每期折旧额也会有差异。这些差异在未来期间不能转回, 不符合所得税准则关于暂时性差异的定义, 不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企业在进行所得税汇算清缴时, 应按税法规定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例1]甲、乙上市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7%, 2008年1月1日起, 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在此以前, 所得税率为33%。2007年12月31日, 甲以分期付款方式向乙购买一大型生产设备, 乙向甲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价款为4000万元, 增值税额为680万元, 乙生产该设备的成本为3300万元。甲在收到专用发票的当天, 向乙支付增值税额。按照双方签定的合同, 设备剩余价款由甲向乙分3年支付, 2008年12月31日支付2000万元, 2009年12月31日支付1500万元, 2010年12月31日支付500万元。该设备无需安装即可使用, 残值率为5%, 会计按年数总和法计算折旧, 使用年限为4年, 税法按直线法计算折旧, 使用年限为5年, 甲公司综合各方面因素后决定采用8%作为折现率。假定甲公司2007年~2012年每年的会计利润均为2000万元, 不考虑其他纳税调整因素。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为完整说明该业务全貌, 以下将列示该业务所有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的金额单位均以万元表示) :

2007年12月31日:

(1) 借:固定资产4214.65

未确认融资费用465.35

贷:长期应付款4000

银行存款680

(2) 2007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利润一致, 无需调整。

借:所得税费用776.34

贷:应交税费所得税 (200033%) 660

递延所得税负债 (465.3525%) 116.34

2008年12月31日

(1) 借:财务费用 (3534.658%) 282.77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282.77

(2) 借:长期应付款2000

贷:银行存款2000

(3) 按照税法规定, 该设备从2008年~2012年每年提取的折旧金额均为889.2万元[4680 (1-5%) ÷5], 由于会计折旧和税法折旧不一致, 要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2008年应纳税所得额为2995.14万元[2000+ (1601.57-889.2) +282.77]。

借:所得税费用678.1

递延所得税负债 (282.7725%) 70.69

贷:应交税费所得税 (2995.1425%) 748.79

(4) 借:制造费用[4214.65 (1-5%) 4÷10]1601.57

贷:累计折旧1601.57

2009年12月31日:

(1) 借:财务费用{[ (4000-2000) - (465.35-282.77) ]8%}145.39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145.39

(2) 借:长期应付款1500

贷:银行存款1500

(3) 2009年应纳税所得额=2000+ (1201.18-889.2) +145.39=2457.37 (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577.99

递延所得税负债 (145.3925%) 36.35

贷:应交税费所得税 (2457.3725%) 614.34

(4) 借:制造费用[4214.65 (1-5%) 3÷10]1201.18

贷:累计折旧1201.18

2010年12月31日:

(1) 借:财务费用 (465.35-282.77-145.39) 37.19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37.19

(2) 借:长期应付款500

贷:银行存款500

(3) 2010年应纳税所得额=2000- (889.2-800.78) +37.19=1948.77 (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477.89

递延所得税负债 (116.34-70.69-36.35) 9.3

贷:应交税费所得税 (1948.7725%) 487.19

(4) 借:制造费用[4214.65 (1-5%) 2÷10]800.78

贷:累计折旧800.78

2011年12月31日:

(1) 借:制造费用[4214.65 (1-5%) ÷10]400.39

贷:累计折旧400.39

(2) 2011年应纳税所得额=2000- (889.2-400.39) =1511.19 (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377.8

贷:应交税费所得税 (1511.1925%) 377.8

2012年12月31日:

2012年应纳税所得额=2000-889.2=1110.8 (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277.7

贷:应交税费所得税 (1110.1825%) 277.7

二、分期收款业务所得税核算

(一) 存货暂时性差异分析

在分期收款方式下, 由于交易发生时, 存货就一次性发出, 因此存货账面价值为零。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 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的, 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所以税法只允许扣除与当期收入相配比的成本。因此存货的计税基础应该等于发出存货的总成本减去按税法规定已累计确认为营业成本的金额。存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 会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 长期应收款暂时性差异分析

财务报表列报应用指南规定, 长期应收款的账面价值等于长期应收款的账面余额减去未实现融资收益的账面余额。因为税法没有对长期应收款征税, 长期应收款将来也不允许在税前扣除, 所以长期应收款的计税基础为0。长期应收款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 会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三) 未实现融资收益暂时性差异分析

《企业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将“未实现融资收益”列为资产类科目, 作为“长期应收款”的备抵账户, 但在确定“未实现融资收益”的计税基础时, 应将其作为负债类科目来考虑。未实现融资收益在未来期间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为零, 所以其计税基础即为账面价值, 不会产生暂时性差异。会计是在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按照实际利率法确认融资收益 (作为财务费用的抵减) , 税法是在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按照收款进度确认收益, 显然会计与税法确认该收益的时点相同, 但金额不同。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 企业在进行所得税汇算清缴时, 应按照税法规定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例2]承例1, 乙公司确定分期收款方式下该交易的实际利率为8%, 假定其2007年~2010年每年的会计利润均为3000万元, 不考虑其他纳税调整因素。乙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2007年12月31日:

(1) 借:长期应收款4000

银行存款680

贷:主营业务收入3534.6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680

未实现融资收益465.35

(2) 借:主营业务成本3300

贷:库存商品3300

(3) 2007年应纳税所得额=3000- (3534.65-3300) =2765.35 (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912.57

贷:应交税费所得税 (2765.3533%) 912.57

2008年12月31日:

(1)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282.77

贷:财务费用282.77

(2) 借:银行存款2000

贷:长期应收款2000

(3) 存货的账面价值=0

存货计税基础=3300-330050%=1650 (万元)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650 (万元)

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65025%=412.5 (万元)

长期应收款的账面价值= (4000-2000) - (465.35-282.77) =1817.42 (万元)

长期应收款计税基础=0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817.42 (万元)

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1817.4225%=454.36 (万元)

2008年应纳税所得额=3000+ (2000-330050%) - (282.77-465.3550%) =3299.91 (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866.84

递延所得税资产412.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454.36

应交税费所得税 (3299.9125%) 824.98

2009年12月31日:

(1)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145.39

贷:财务费用145.39

(2) 借:银行存款1500

贷:长期应收款1500

(3) 存货的账面价值=0

存货计税基础=3300-3300 (50%+37.5%) =412.5 (万元)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412.5 (万元)

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412.525%=103.13 (万元)

长期应收款的账面价值= (4000-2000-1500) - (465.35-282.77-145.39) =462.81 (万元)

长期应收款计税基础=0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462.81 (万元)

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462.8125%=115.7 (万元)

2009年应纳税所得额=3000+ (1500-330037.5%) + (465.3537.5%-145.39) =3291.62 (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793.62

递延所得税负债 (454.36-115.7) 338.66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412.5-103.13) 309.37

应交税费所得税 (3291.6225%) 822.91

2010年12月31日:

(1)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37.19

贷:财务费用37.19

(2) 借:银行存款500

贷:长期应收款500

(3) 存货的账面价值=0

存货计税基础=3300-3300 (50%+37.5%+12.5%) =0

无暂时性差异;

长期应收款账面价值= (4000-2000-1500-500) - (465.35-282.77-145.39-37.19) =0

计税基础=0;无暂时性差异;

2010年应纳税所得额=3000+ (500-330012.5%) + (465.3512.5%-37.19) =3108.48 (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764.55

递延所得税负债 (454.36-338.66) 115.7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412.5-309.37) 103.13

应交税费所得税 (3108.4825%) 777.12

参考文献

汛期洪水分期研究 第4篇

我国水资源人均量少、时空分布不均匀,造成了我国水资源供需之间一直存在矛盾,而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这种矛盾也越来越突出。浙江省水资源也同样具有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全省年内有60%~70%的径流量集中在5-9月份,省内嘉兴、舟山、宁波、绍兴等地人均占有量大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省海岛和经济发达地区存在资源型缺水现象。

依赖科技进步,充分发挥现有水库的调蓄作用,挖掘调蓄潜力,在不增加防洪风险的前提下适时适度地将部分洪水转化为可利用的水资源,对缓解流域水资源危机、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合理利用洪水资源,我国已将汛期进行分期,在确保水库大坝及其下游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实行汛限水位分期控制,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库的兴利效益,缓解防洪兴利矛盾。而如何合理地对汛期进行划分,是分期设计洪水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由于“汛期”变化规律有确定性、随机性、过渡性的特性,因而相应的汛期分期的确定方法有: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模糊分析法、变点分析法、分形分析法以及其他新理论、新技术在分期中的应用等[1,2]。这些方法各自有自身特点,例如成因分析法建立在对研究流域的水文、气象的分析基础之上,但在分析暴雨天气的成因上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数理统计法简单实用,但在分析过程中,对临界值的选取带有主观性,同时很难将汛期划分得很细;模糊分析法综合成因分析、数理统计、模糊统计几种方法为一体,利用隶属函数来描述属于汛期的隶属度,有利于反映汛期的变化规律,但该法需要拟合分布函数,以及分期的临界隶属度,这些都可能带有主观性。本文在定性分析基础上,通过定量计算,探讨汛期分形法应用于汛期分期。

2 汛期暴雨洪水的时程分布规律定性分析

2.1 基本资料

选取某水库流域作为分析对象,该水库位于浙江省内沿海地区,流域内有8个雨量站,流域面雨量根据各站逐年逐日加权平均得到,面雨量序列从1961-2009年。

2.2 暴雨日数

暴雨日数是指统计期内日雨量达到或超过暴雨标准(气象部门规定为50 mm)的日数。由于全流域普降暴雨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利用面平均雨量分析暴雨日数比较困难。根据雨量基本资料统计出水库流域汛期的半个月内暴雨日数,如表1所示。

注:RSA~RSH为雨量站名称。

从图1可以看出,汛期暴雨日数分布呈现明显的双峰形态。峰值分别出现在6月份的下半月和8月下半月-9月上半月两个时间段。

2.3 面均雨量

根据1961-2009年水库流域多年面雨量资料,按每半个月为时段进行统计,统计出水库流域各时段多年平均面雨量如表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水库汛期面雨量分布呈现明显的双峰形态。峰值分别出现在6月份的下半月和8月下半月-9月上半月两个时间段。

从暴雨日数统计和平均面雨量统计来看,6月份的下半月和8月下半月-9月上半月两个时间段内雨量偏多,而7月下半月降雨量明显偏少。

3 汛期暴雨洪水的时程分布规律定量分析

3.1 汛期分期的定量描述

汛期分期从数学角度分析,实质是一个时间样本序列的聚类问题。汛期分期的定量描述如下。

以汛期作为论域X,汛期内时段t为研究对象,表示为Xt=X1,X2,,Xn,抽取描述对象特性的m个指标(降雨、径流等),假设对象Xi的第k(k=1,2, ,m)个指标的特征值为xik,则Xi可用这m个指标特征值来表示,记为Xi=(xi1,xi2,,xim)(i=1,2, ,n)。按照聚类的原则,将所有对象Xt划分为k类,对应的时段子集即为汛期的各个分期。

3.2 分形法研究汛期分期

1973年美国IBM公司研究中心曼德尔波罗特教授在法兰西学院讲课时首次提出了分维和分形几何的设想,并在1977年正式创立了分形理论[3,4]。分形几何学的基本思想是:客观事物具有自相似的层次结构,局部与整体在形态、功能、信息、时间、空间等方面具有统计意义上的相似性,称为自相似性。Mandelbrot提出:部分与整体以某种形式相似的形,即为分形。

研究降雨时空分布的一个方面是对其进行分形分析,计算其分形维数或多重分形谱。分析水文现象,如径流量的过程、洪水过程以及洪峰散点序列年内分布等,从统计意义上来说,一年中一定时期内,洪水的发生具有较相似的机制,故可作为分形研究的依据。分形在研究自相似性上的本质就是分维,维数相等或相似就满足分形。

以水库多年日最大流量过程为样本序列,以每半个月为计算区间,以分形维数相差不大(一般取5%)为一类,以相差较大的时段为起始点,计算下一类。通过计算,得到水库多年日最大流量过程分形维如表3所示。

根据计算得到的分形维,以5%为相邻两期的分形维相对差控制界限,根据表3的计算结果,可以大致将汛期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4月15日~7月15日;

第二阶段:7月16日~7月31日;

第三阶段:8月1日~9月15日;

第四阶段:9月16日~10月15日。

传统的分期方法中,将每年的4月15日~7月15日为梅汛期,将每年7月16日~10月15日划分为台汛期。本次将7月16日~7月31日划分为梅台过渡期。为了充分保证水库安全运行,适当延长主台汛期长度,第三阶段修正为8月1日~9月30日,第四阶段则为10月1日~10月15日。综上所述,汛期主要划分如下:

梅汛期:4月15日~7月15日;

梅台过渡期:7月16日~7月31日;

主台汛期:8月1日~9月30日;

台汛后期:10月1日~10月15日。

4 结 语

水文现象具有随机性、非线性、确定性和相似性的特点,在一定尺度范围内表现出自相似性等规律。分形是研究自然界中不规则现象的有利工具,针对水文现象的自相似性,分形可以研究水文变量的时空分布、不同尺度下水文变量的变化规律和水文变量与尺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以此 作为理论基础,对汛期分期进行了试探性研究,为汛期分期划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郭生练.设计洪水研究进展与评价[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2]陈守煜.从研究汛期描述水文系统模糊集分析的方法论[J].水科学进展,1995,6(2):133-138.

[3]刘攀,郭生练,王才君,等.分形理论用于洪水分期的初步探讨[J].水科学进展,1999,10(2):140-143.

分期还款策略解析 第5篇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两种还款方式。

例子:假设某市民借贷30万元, 期限20年, 按照当前五年期以上贷款基准年利率6.55%计算每年应还款多少。 (最终建立表格比较二者还款策略, 若使用按年还贷, 需要20*12=240格, 长度太大, 故采取按年方式还款计算)

1等额本金还款法

即贷款人将本金分摊到每个还款时段内, 同时付清上一交易日至本次还款日之间的利息。

由于每年所还本金固定, 而每年贷款利息随着本金余额的减少而逐年递减, 因此, 等额本金还款法在贷款初期还款额大, 此后逐年递减 (年递减额=年还本金×年利率) 。

算法:

每年还款额=贷款本金÷贷款期年数+ (本金-已归还本金累计额) ×年利率

下面以本文例子计算———贷款30万元, 贷款期20年。

每年等额归还本金:330000000000 222000 1155000000元

第一年利息:3300000000000 666...555555%%%1199665500元

则第一年还款额为1155000000 111999666555000 3344665500元;

第二年利息::33 3000000000000000 11115555000000000000 1111 666...555555%%%1188666677元

则第二年还款额为1155000000 111888666666777 3333666677元

……

第20年利息::33 3000000000000000 11115555000000000000 111999 666...555555%%%998822..5500元

则第20年 (最后一期) 的还款额为1155000000 999888222...555000 1155998822..5500元

使用等额本金还款, 开始时每年负担比等额本息要重。尤其是在贷款总额比较大的情况下, 相差可能达万元。但是, 随着时间推移, 还款负担逐渐减轻。这种方式很适合目前收入较高, 但是已经预计到将来收入会减少的人群。实际上, 很多中年以上的人群, 经过一断时间事业打拼, 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考虑到年纪渐长, 收入可能随着退休等其他因素减少, 就可以选择这种方式进行还款。

2等额本息还款法

等额本息还款, 也称定期付息, 即借款人每年按相等的金额偿还贷款本息, 其中每年贷款利息按年初剩余贷款本金计算并逐年结清。把按揭贷款的本金总额与利息总额相加, 然后平均分摊到还款期限的每个年中。

算法:

t———贷款年期

R——年还款额

Pt———第t期还款本金

It———第t期还款利息

Bt———第t期仍欠款额

为了方便研究各项数据, 我们引入几个特别的符号:

表1中第t行得出贷款总数为的利息, 还款本金以及仍欠款三个指标的一般公式:

现在我们回到本文讨论的例子, 贷款为, 即每年还款本息R, 那么以上的几个一般化公式应用到此例:

至此, 这些公式允许我们计算等额本息还款计划表中的任何数值和任何行列。 (表2)

由于每年的还款额相等, 因此, 等额还款本息法在贷款初期每年的还款中, 剔除按年结清的利息后, 所还的贷款本金就较少;而在贷款后期因贷款本金不断减少、每年的还款额中贷款利息也不断减少, 每年所还的贷款本金就较多。

等额本息还款分析:

优点:每年还相同的数额, 作为贷款人, 操作相对简单。每年承担相同的款项也方便安排收支。

缺点:由于利息不会随本金数额归还而减少, 银行资金占用时间长, 还款总利息较等额本金还款法高。

适用人群收入处于稳定状态的家庭, 经济条件不允许前期投入过大, 可以选择这种方式, 如公务员、教师等收入和工作机会相对稳定的群体。

3策略建议

根据表格以贷款期限20年, 贷款金额30万元为例, 按目前的基准利率6.55%, 如果采用等额本金还款法, 本息合计还款总金额为50.6万元左右, 第一年年供3.5万元, 最后一年年供1.6万元, 但如果采用等额本息还款法, 本息合计还款总金额就要达到54.7万元, 平均每年年供2.7万元, 等额本息要比等额本金总利息高出4万元左右。

这样看起来, 似乎等额本金更划算。不过, 考虑通胀以及前期多余资金的理财, 根据通胀的原理, 在一个较高通胀水平的时期, 对于贷款购房者最有利的还款法应该是前期还款额度偏低, 后期递增, 比较有利的是每年还相同的额度 (等额本息) , 比较亏损的其实是前期还贷额度偏高, 后期额度递减 (等额本金) 。

此外, 值得注意的是, 对于等额本息还款者来说, 目前看似压力很大的年供, 在未来的较高收入面前其实毫无压力。这一点, 各位可以看看周边那些首批房奴, 他们一边年供不变, 一边收入和房产价值持续升高。而如果采取等额本金还款法, 则意味着现在就要有较大的损失, 未来较低的还款额其实并没多大意义。

如果想要节省资金, 通过理财让自己有更多的收入或者自己未来的收入至少不会下降, 不如采用等额本息还款法, 让省下的资金通过理财获取更高收益, 把通胀风险转移给银行;而如果对自己的理财能力没多大信心或对未来收入预期降低, 可以选择等额本金还款法。

因此, 两种方式各有特点, 要根据个人的收入和偏好进行选择。如果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对比, 等额本息法相对而言幸福感较高, 因为不用放弃很多消费去供房, 而且也有利于积累资金去提前还贷。

结束语

等额本金还款方式的优点在于整体支付的利息相对较少, 但劣势在于前期还款压力较大。如果贷款者工作和收入稳定, 还款能力较强, 选择等额本金方式较好, 如果还款能力稍弱, 这种方式无疑陡增生活压力, 收入较高的贷款者选择这种还款方式更好。

等额本息的优点在于每年还款额度较为固定, 额度不多不少, 适合收入相对较低贷款者。但劣势也相当明显, 那就是要支付较多的利息。另外据表中看出, 等额本息还款方式中, 前期每年还款额度中, 本金额度少, 利息额度较多, 不利于提前还款。

参考文献

[1]a/s/m Study Manual For Exam FM.Financial Mathematics&Financial Economics.Eleventh Edition by Harold Cherry and Rick Gorvett.

[2]中国精算师协会组编.金融数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0, 1.

分期施工 第6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组1:收集2005年3月~2009年6月武警上海总队医院PET/CT诊疗中心临床经过B超、CT或MRI检查初步怀疑为胆囊癌患者15例,其中男4例,女11例,年龄42~81岁,中位年龄62岁。PET/CT检查后1~2周内完成手术或穿刺病理检查。组2:术后和(或)放化疗后随访胆囊癌17例,其中男6例,女11例,年龄48~78岁,中位年龄60岁。

1.2 方法

使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Discovery ST PET/CT扫描仪扫描,应用Xeleris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检查前患者禁食6h以上,糖尿病人需控制血糖水平于正常范围内。示踪剂为18F-FDG(2-18F-2-脱氧-D-葡萄糖),PH值为5~7,放化纯度>95%,生产所用加速器为CTI公司RDS111型回旋加速器。安静、封闭视听15min后,于手臂静脉注射18F-FDG,注射剂量为0.12~0.15mCi/kg,静卧60min后,行全身PET/CT扫描,扫描范围从颅顶至股骨上段(约6~7个床位)。先行螺旋CT扫描(四层螺旋CT),层厚3.75 mm,然后进行PET采集,使用2D扫描,每个床位采集3min,共采集6~7个床位。采集结束后,数据传至Xeleris工作站,进行PET图像和CT图像横轴位、矢状位、冠状位、三位PET图像以及PET/CT融合图像处理。

1.3 结果判断

对每例患者,均有两名富有经验的核医学科医师分别独立进行综合分析并得出结论,意见不一致时由科内集体讨论得出。由同一位操作者对分析部位勾画感兴趣区(ROI),测量SUV(standard uptake value)值的大小,以SUVmax≥2.5为判断恶性病变的标准。

2 结果

2.1 胆囊癌原发灶诊断及分期

15例病人均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腺癌12例,腺鳞癌1例,鳞癌1例,印戒细胞癌1例,14例PET/CT表现为胆囊窝区肿块,其中胆囊底部8例,体底部4例,颈部2例,FDG代谢均明显增高,SUVmax范围2.66~26.02,SUVmax均值为9.57±3.16,均符合恶性病变的判断标准;1例胆囊底部软组织结节影,FDG轻度摄取,SUVmax为1.8,因CT提示侵犯临近肝脏而诊断为胆囊癌,术后病理为印戒细胞癌,故PET/CT原发灶诊断符合率100%;无区域淋巴及远处转移3例,但2例有临近肝脏侵犯,1例无肝脏侵犯,PET/CT均作出诊断;区域淋巴转移11例,PET/CT阳性9例,检出率81%;远处淋巴转移3例,包括右内乳淋巴转移1例,纵隔及两肺门淋巴转移1例,腹股沟淋巴转移1例,腹膜或大网膜种植转移4例,肝内转移3例,肺内转移2例。根据2002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修订的TNM分期法[2],PET/CT对15例患者进行分期,结果表明,ⅠB期1例,ⅡA期2例,ⅡB期3例,Ⅲ期4例,Ⅳ期5例,与传统方法检查分期(CT、MRI)比较,分期升高6例,改变40%(6/15)患者的治疗方案。

2.2胆囊癌术后和(或)放化疗后再分期

对17例胆囊癌术后和(或)放化疗后随访观察,4例PET/CT阴性,随访1年后2例复发。13例发现区域淋巴和(或)多发转移,其中第1站淋巴转移2例,第2站淋巴转移7例,第3站淋巴转移8例,内乳淋巴转移2例,纵隔淋巴转移2例,左侧或双锁骨上窝淋巴转移3例,肝转移4例,两肺转移2例,骨转移(C7和T2)1例,腹膜种植转移3例。13例中9例为放化后患者,其中7例血清肿瘤标志物升高,CT、B超未能发现或确定病灶,PET/CT均发现远处转移病灶。其余6例中4例因为临床症状加重,2例放化疗后评价疗效来PET/CT检查,均发现复发或远处转移。

3讨论

原发性胆囊癌由于恶性程度高,发展快,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危害严重[3]。除了组织病理学分类,临床分期是最有价值的预后指数,在循证医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准确地分期,不仅有利于总结出对某一期的最佳治疗方案,还能指导临床医师对患者进行规范化的个体化治疗,使患者获得最大收益。传统的检查方法如B超、CT、MRI等根据病灶的大小、回声、密度及信号的变化来判断胆囊癌分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用更为先进、更为准确的影像学方法即PET/CT来对胆囊病变进行治疗前分期及治疗后再分期,对于治疗方案的制订、疗效及预后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PET/CT作为现代影像诊断的最高档仪器,是核医学与影像医学的完美结合,它可同时显示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其代谢状态,实现了PET与CT的优势互补,再加上PET观察病灶代谢变化及发现意料不到的胆囊外转移病灶,更有助于胆囊癌的定位、定性及分期。本组资料显示15例胆囊癌疑似患者,PET/CT均明确诊断。其中40%(6/15)病例临床分期升高,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治疗,充分显示了PET/CT在胆囊癌临床分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Ramos-Font[4]、Kim JY[5]也认为PET/CT在区域淋巴结转移诊断上明显高于CT及MRI,提高了胆囊癌术前分期的精度,在胆囊癌正确治疗选择上有重要价值。Petrowsky H[6]对61例胆管恶性肿瘤进行了PET/CT与增强CT的对比研究,认为在局部淋巴结转移方面,PET/CT明显优于增强CT,其改变了17%的常规影像学检查确认的治疗方式。但是,本组资料也显示PET/CT对区域淋巴结转移检出率为81%,这可能与转移淋巴结直径较小(<5mm),受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SUV值减低;所含肿瘤细胞少;PET空间分辨率(3~5mm)较低,不能显示小病灶有关,提示临床诊断中要考虑到这种假阴性存在的可能性。

CT、MRI及血清学肿瘤标志物检测等对胆囊癌术后随访有重要价值,但是手术造成的局部解剖学层次的破坏,定位标志消失,同时术后造成术区纤维化包块、放疗后炎性反应导致肝门处结构紊乱,这些因素均可造成基于形态、密度改变或信号变化的CT或MRI不易发现病灶,即使发现了病灶,也难以确定其性质。血清学肿瘤标志物的升高是临床判断肿瘤复发或转移的重要标志,但不能明确复发或转移灶的部位和程度。PET/CT的最大优势是一次全身成像,不仅能显示头颈、胸、腹、盆腔等部位的重要脏器有无肿瘤复发和(或)转移的重要信息,而且图像直观。目前情况下,患者进行其它影像学检查还不能对全身状况作出全面诊断。Hu JB[7]通过2例经胆腹镜术后病理证实为胆囊癌患者经PET/CT检查,发现了肝内转移及区域淋巴结转移,认为PET/CT有助于胆囊癌术后分期。本组资料显示,随访病例发现7例有血清肿瘤标志物升高患者,临床怀疑复发或转移,CT、B超未能发现或确定病灶,PET/CT均发现远处转移病灶,说明在肿瘤标志物升高时,常规影像难以确定复发或转移时,PET/CT有很好的辅助诊断作用。

PET/CT还可以及时客观反应放化疗疗效,即放化化疗后再分期,及时更改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减少病人的经济损失,提高治疗效果。在放化疗后短时间内,肿瘤病灶的大小、形态可能变化不大,通过病灶的FDG代谢的高低,可以清楚显示治疗的响应或残留病灶。本组中有2例病人行放化疗后评价疗效,均发现放疗野以外后腹膜淋巴结转移,所以,PET/CT对胆囊癌治疗后再分期从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较大价值。

总之,PET/CT可明显提高胆囊癌患者的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准确率,有助于针对性制订治疗方案,指导临床治疗。但在应用过程中,应考虑到PET/CT的假阳性与假阴性情况,尽量避免错误诊断与分期,动态观察是比较好的方法。

摘要: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对胆囊癌分期、治疗后再分期诊断的价值。方法15例经临床检查初步怀疑为胆囊癌患者行全身18F-FDG PET/CT分期诊断,并在2周内完成手术或穿刺病理检查。胆囊癌术后和(或)放化疗后PET/CT随访17例。结果15例病理证实为胆囊癌,SUVmax均值为9.57±3.16,对胆囊癌的诊断正确率100%(15/15);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为81%(9/11);治疗方案改变40%(6/15)。随访17例胆囊癌术后和(或)放化疗后患者,13例PET/CT阳性并证实局部和(或)多发转移;4例显示阴性,其中2例随访1年后复发。结论F-FDG 18PET/CT对胆囊癌分期、治疗后再分期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PET/CT,胆囊癌,18F-FDG,临床分期

参考文献

[1]石景森.我国胆囊癌的发病情况及外科处理[J].肝胆胰外科杂志,1999,11(1):51-52.

[2]成东华.胆囊癌的TNM分期[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5,25(11):667.

[3]刑峰.原发性胆囊癌诊断及治疗新近展[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7,10(9):1000-1001.

[4]Ramos-Font,Santiaqo Chinchilla A,Rodriquez Fernandez A,et al.Gallbladder cancer staging with F-FDG PET/CT[J].Rev Esp18Med Nucl,2009,28(2):74-77.

[5]Kim JY,Kim MH,Lee TY,et al.Clinical role of F-FDG PET/18CT in suspected and potentially operable cholangiocarcinoma:a prospective study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imaging[J].Am J G astroenterol,2008,103(5):1145-1151.

[6]Petrowsky H,Wildbrett P,Husarik D.B.,et al.Impact of intergrated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and compurted tomography on staging and management of gallbladder cancer and cholangiocarcinoma[J].J Hepatol,2006,45(1):43-50.

奶山羊分期管理要诀 第7篇

1 妊娠母羊

母羊妊娠后30 d内, 饲养条件不能过差, 应避免饮食频繁变化。经自然交配认为已经受胎的母山羊, 交配后18~25 d允许其和公羊接触或隔一篱笆相望, 以此判断是否真正妊娠。妊娠期要供给适量营养的饲料, 使母山羊保持良好体况, 同时进行适当运动, 使其处于活泼好动的状态。妊娠最后1个月应缓慢地再次提高营养水平, 使母羊贮存更多的营养为产乳高峰作准备。但要防止妊娠后期奶山羊过肥, 否则会使产奶量减少。所以在此期间不能饲喂高能量饲料, 而要喂给品质优良的全价饲料。

2 羔羊

1) 初生期。

羔羊产后10 d以内主要食物是初乳, 初乳养分含量较高, 还含有能提高羔羊抵抗力的球蛋白, 初乳喂量至少要保证为羔羊体重的1/5。

2) 喂奶期。

出生10 d后可改喂全奶, 直到40日龄左右。全奶喂量应使羔羊吃饱;同时可让羔羊较早地自行采食少量易消化的优质精料和干草, 有助于提高羔羊消化能力。

3) 奶料期。

出生后40~80 d, 应以奶、草、料并重。草要喂优质豆科干草, 料可喂大麦、燕麦、玉米、麸皮、豆饼等混合料。

4) 断奶期。

出生后80~120 d, 应以草料为主。若有好的优质干草, 并有饼渣类精料补充, 断奶期可提早到90日龄, 不会影响发育。

3 泌乳母羊

泌乳母羊一般采用舍饲圈养, 其饲料要求是:日产1 kg奶的羊, 夏秋每天喂5 kg鲜嫩的青草或红薯藤, 另外加250 g玉米粉、5 g骨粉、10 g盐, 并给予充足饮水;冬春喂2 kg优质干草、干红薯藤、花生藤或黄豆荚壳, 另外加300 g玉米粉、5 g骨粉、10 g盐, 准备温水供羊饮用。随着产奶量提高, 精料相应增加。日产1.5~2.5 kg奶的羊, 玉米粉应加到0.5~0.7 kg;日产3.0~3.5 kg奶的羊, 玉米粉应加到0.8~1.0 kg。公母羊应分栏饲养。

地鳖虫分期饲养法 第8篇

一、幼龄若虫的饲养

1~3龄若虫虫体小,活动能力、觅食、消化能力弱,因此,要做好饲养管理工作,喂食要定时定量,一般于傍晚或中午投料。此期饲料以米糠、麦麸、玉米粉、豆粉、鱼粉等混合而成的精料为主,并适当搭配一些切碎的优质细嫩的青绿饲料,蛋白质含量在16%~18%为宜。饲料要拌湿饲喂,忌喂干料,以免地鳖虫因胀肚而死亡。幼龄若虫的饲养土要求肥、细、疏松,同时注意避光遮阴和保温保湿。

二、中龄若虫的饲养

4~7龄若虫明显长大,活动能力逐渐增强,食量和抗逆能力逐渐增加,可增喂一些青绿饲料。此期饲料种类宜丰富多样,蛋白质含量为15%~17%;饲喂量要根据虫龄、虫量确定,遵循“精料吃光,青料有余”的原则,每日傍晚投料1次。开春后,地鳖虫经过冬眠刚刚开始活动,应适当多喂精料。6龄以后,地鳖虫进入暴食期,除供应适量精料外,还要保障青粗料的充分供应。夏秋季节天气炎热,要注意及时足量投喂瓜、菜等多汁饲料。入冬前要提高精料比例,以使虫体积贮充足的越冬养分。建议在饲养土表层覆盖一层厚3厘米左右的稻壳或锯末,这样虫体出土后身上无泥,能够避免饲料的污染浪费。

三、老龄若虫的饲养

8~11龄的老龄若虫与中龄若虫的饲养方法相似。该阶段若虫将逐渐变为成虫开始繁殖,因此,需适当增加饲料中精料和动物性饲料的比例,蛋白质含量以17%~18%为宜,为提高产卵率和卵的质量奠定基础。饲养土层要增厚至15厘米左右。

四、成虫的饲养

分期施工范文

分期施工范文(精选8篇)分期施工 第1篇一、西门水电站实例分析 (一) 水电站的结构分布。该水电站主要用于发电, 另外对旅游业、灌溉以...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