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丰乐亭游春·其三》原文及译文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丰乐亭游春·其三》原文及译文(精选10篇)

《丰乐亭游春·其三》原文及译文 第1篇

欧阳修〔宋代〕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丰乐亭游春·其三》原文及译文 第2篇

红花满树,青山隐隐,白日西沉。广漠的郊野,草色青青一望无垠。

游春的人们哪管春天将去,脚踏落花在丰乐亭前来来往往。

《丰乐亭游春·其三》原文及译文 第3篇

丰乐亭游春其三 宋朝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丰乐亭游春·其三》原文及译文 第4篇

红花满树,青山隐隐,日已偏西。广漠的郊野,草色青绿,看不见边际。

游春的人们,兴趣正浓,哪管春天将去。丰乐亭前,人来人往,落花遍地。

丰乐亭游春其三翻译 第5篇

2.红树:开红花的树,或落日反照的树,非指秋天的红叶。

3.长郊:广阔的郊野。无涯:无边际。

《丰乐亭游春·其三》原文及译文 第6篇

丰乐亭游春

作者:欧阳修朝代:北宋体裁:七绝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丰乐亭游春 第7篇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注释】

1.红树:开红花的树,或落日反照的树,非指秋天的红叶。

2.长郊:广阔的郊野。无涯:无边际。

3.老:逝去。一作“尽”。春将老:春天将要过去。

【译文】

红花满树,青山隐隐,日已偏西。广漠的`郊野,草色青绿,看不见边际。

游春的人们,兴趣正浓,哪管春天将去。丰乐亭前,人来人往,落花遍地。

【赏析】

本诗选自《欧阳修全集》。诗人于庆历六年(1046)在滁州郊外山林间造了丰乐亭,第二年三月写了丰乐亭游春三首绝句,这里选一首。诗中描写诗人尽情春游,如醉如痴,简直不肯放过春天的样子。可以说,这是《画眉鸟》诗中“自在啼”的一个非常形象化的注脚。

这首诗写暮春时节丰乐亭周围的景色及游人尽兴游春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眷恋春景,热爱生活的情感。

情景交融,清新明丽。诗离不开景物的描写,诗歌的意境是通过景物来表现的。因此,要体味一首诗的意境,可从诗中描写的景物着手。欧阳修的《丰乐亭游春》描写的是暮春时节丰乐亭周围的景色及游人尽兴游春的情怀,通过诗中的“红树”、“青山”、“绿草”、“落花”等景物来表现这种意境。

这首诗写惜春之情。美好的春天即将过去,丰乐亭边落花满地。到了红日西斜时,游人们还依依不舍,在亭前盘桓,欣赏着暮春景色。这两句看似无情却有情,同他在《戏答元珍》中所说的“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以及他在《啼鸟》中所说的“身闲酒美惜光景,惟恐鸟散花飘零”,写的是同样的感情:这就是对美好春光的留恋与怜惜。

总之,这首诗前两句写春景,“红树”、“青山”、“绿草”、“落花“构成暮春既缠绵又酣畅的意境。鲜艳斑斓,对姿多彩,抒情明朗活泼而又含意深厚。后两句抒情,写游人春意未消,尽管春花纷落,但欣赏落花也别有一番情趣。诗的四句全部写景,景中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留恋。

【创作背景】

丰乐亭游春其二赏析 第8篇

⑴丰乐亭:在滁城西一里许的大丰山下,欧阳修任滁州(今安徽滁县)知州时所筑,为当时滁州的胜游之地。

⑵太守:汉代一郡的地方长官称太守,唐称刺史,也一度用太守之称,宋朝称权知某军州事,简称为知州。诗里称为太守,乃借用汉唐称谓。

丰乐亭记原文及鉴赏 第9篇

丰乐亭记(欧阳修)

◇原文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①。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②。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刬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③!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大,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④。

◇注释

①滃(wěng)然:大水汹涌的.样子。

②太祖皇帝:即宋太沮赵匡胤,宋王朝的建立者。“尝以周师破李景”二句:周师,指五代时后周世宗柴荣的部队。李景,即李璟,五代南唐皇帝。当时赵匡胤为后周殿前都虞候,领严州刺史,公元956年,周世宗征淮南,南唐将领皇甫晖、姚凤退保清流关(在滁州西南),周世宗命赵匡胤突阵而入,皇甫晖等逃入滁城,被赵匡胤活捉。

③涵煦:滋润化育。这里颂扬宋王朝功德无量,养育万物。

④名:用作动词,命名。

◇鉴赏

《丰乐亭游春》诗词鉴赏题附答案 第10篇

《丰乐亭游春》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注释】

丰乐亭:在滁州(今安徽滁县)西南琅玡山幽谷泉上。 欧阳修与仆人去,见这里泉好,风景也美,于是在此疏泉筑池,辟地建亭。泉名“丰乐泉”,亭名“丰乐亭”,取“岁物丰成”、“与民同乐”之意,欧阳修为此还写下了《醉翁亭记》的姐妹篇《丰乐亭记》,还以《丰乐亭游春》一诗记载与民同乐之盛况。后来苏东坡又把《丰乐亭记》全文书刻于亭中石碑上,供人阅读和欣赏,一样地留下了“欧文苏字,珠联璧合的稀世瑰宝。

长郊:广阔的郊野。 无涯:无边际。 至:逝去。

【解释】

①丰乐亭--位于滁州西南,背依丰山,下临幽谷泉,景色幽雅秀丽。②长郊--广阔的郊野。绿无涯--绿色一望无际。③春将老--春天快要过去了。

【说明】

诗人于庆历六年(1046)在滁州郊外山林间造了丰乐亭,第二年三月写了丰乐亭游春。诗中描写诗人尽情春游,如醉如痴,简直不肯放过春天的样子。可以说。 这首诗写暮春时节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美景,写了暮春时节草木青翠、落红满地的特征。表达了游人对此怀着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描写的是暮春时节丰乐亭周围的.景色及游人尽兴游春的情怀,通过诗中的“红树”、“青山”、“绿草”、“落花”等景物来表现这种意境。

《丰乐亭游春·其三》原文及译文

《丰乐亭游春·其三》原文及译文(精选10篇)《丰乐亭游春·其三》原文及译文 第1篇欧阳修〔宋代〕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