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放射肿瘤科规培计划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放射肿瘤科规培计划(精选6篇)

放射肿瘤科规培计划 第1篇

放射科出科小结

在放射影像科学习期间,严格遵守医院和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对待患者耐心细致、亲切温和;工作中一丝不苟,兢兢业业。

进入科室后,首先学习了放射防护相关知识,知晓了如何做好自身放射防护。在科主任和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掌握了全身各部位骨关节的X射线、CT、核磁共振的正常解剖学图像,以及X射线特殊投照体位;熟悉了全身各部位骨关节骨折、脱位、骨病等X射线、CT、核磁共振图像诊断;了解了X射线、CT、核磁共振的基本知识及人体各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以及电脑操作系统和主机的使用要点和应用。按照培训和考核要求,较好完成了本科室学习目标和任务,并顺利通过出科考核。

通过积极参加科室每周的阅片学习和小讲课,以及日常工作积累,知道了放射影像科不仅是通过图像来给出影像学意见,还要结合患者实际症状和体征,才能给出相应诊断报告,帮助临床医生做出正确的判断,今后还需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

放射肿瘤科规培计划 第2篇

世界各国儿童肿瘤发病率在逐年上升, 但其死亡率在逐年下降。儿童肿瘤大多由未成熟的细胞发生, 对放射线敏感, 放射治疗在儿童肿瘤治疗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成为儿童肿瘤综合治疗的三大常用手段之一[1]。其放疗体位的固定是整个放疗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2]。为解决儿童肿瘤放疗时摆位重复性难和治疗体位保持时间不长的问题, 在放射治疗执行阶段, 放射治疗师对患儿及家属进行适时的心理支持辅导, 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儿童肿瘤放疗患者年龄小于4岁1例, 4~10岁7例, 10~14岁5例;1例为少数民族 (藏族) 。放疗时均采用体位固定辅助设备, 热成形料膜9例, 真空袋固定4例;3D适形放射治疗 (3DCRT) 8例, 按计划要求制作使用挡铅, 采用SIMENS PRIMUS-H加速器治疗;3D适形向设计调强 (3DIMRT) 5例, 采用NOMOS (MIMIC) PEACOCK孔系统和VARIAN600C型加速器治疗;总疗程15~20次, 每天1次, 每周5次。

1.2 方法

1.2.1 放射前的心理支持:

放射治疗师与患儿期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一方面与患儿相互认识, 带患儿了角一下放疗环境, 鼓励患儿尽可能放松紧张的心情。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患儿家的充分交流, 告知患儿放疗的疗程、照射野 (弧) 数、时间、体位固定的要求、放疗过程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 从家长处了解患儿的兴趣爱好及需求, 以便制定系统的该患儿的心理支持计划, 并且力争获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1.2.2 放疗中的心理支持:

放射治疗师对患儿行为方面给予支持。 (1) 用鼓励的语言提高患儿的信心, 如“您是最棒的”, 您一定能坚持完每一次的放疗; (2) 进行渐进性放松训练, 儿童肿瘤的放疗时刻应该具有灵活性, 每次应等患儿情绪稳定方能进行摆位, 不能强行治疗; (3) 让患儿臆想自己是在一个游乐场所, 进行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游戏, 能完成便是小英雄, 条件是整个过程中有不适可以说但身体坚决不能动。 (4) 让患儿带自己喜欢的对射线没有阻挡和散射作用的玩具或布娃娃进入治疗室, 让患儿安心。 (5) 可以与家长商量采用一定的奖励办法, 如坚持5min不动就奖一张小图卡片, 坚持一次放疗不动就奖一个小礼物, 能连续坚持5次不动就奖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等。

1.2.3 放疗后的心理支持:

放射治疗师应自始至终保持爱心和热情。伴随首次以及以后的每一次放疗的结束, 以及与患儿及家长沟通了解的加深, 不断加强和 (或) 改进支持放案。

2结果

本组13例病例中, 2例施口服麻醉药后进行放疗, 1例为小于4岁患儿, 1例为藏族患儿;9例首次摆位能充分配合, 2例比较抗拒;7例首次放疗中体位复核无移动, 4例体位固装置上的激光定位点X、Y、Z轴至少一方向移动误差大于2mm。第二次以后的放疗摆位及治疗的体位移动在激光定位点X、Y、Z轴三个方向误差均小于2mm。治疗结束后拍摄验证片, 与三维计划和模拟定位片进行对比, 综合摆位及患儿身体器官移动误差小于7mm。全疗程患儿均能坚持按计划要求完放疗。

3讨论

随着肿瘤理论及诊治手段的发展和儿童肿瘤治愈率的担高, 儿童肿瘤的治疗原则和处理概念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治疗的目的不仅仅满足存活率的提高和存活时间的延长, 而且要求生活质量的提高。治疗原则已由传统的为在肿瘤根治、追求生存的同时更多的关注功能的维持和心理健康[3]。

儿童肿瘤放疗过程中心理支持的基础是患儿家长的理解与支持。由于患儿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有限, 沟通难度大, 加上避免让患儿有精神负担, 对患儿的心理支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与家长的沟通;同时不要过分特殊照顾, 不要过多询问患儿感觉如何, 避免患儿产生情绪不稳、任性、娇气, 难以与他人相处。放疗师要用恰当的语言和精湛的技艺来解答患儿和家长提出的问题, 使他们身处困境仍然保持信心和希望[1]。儿童肿瘤放疗过程的心理支持关键是放疗师与患儿建立良好的关系。儿童肿瘤患者除忍受疾病痛苦之外, 受死亡威胁, 长期住院, 远离熟悉的环境, 脱离学校或幼儿园和老师, 在陌生的医院内接受各种检查和治疗, 心中有一种强烈的应激压力, 给儿童带来一定的心理刺激和痛苦;加上身体不好, 抵抗力差, 社交活动少, 思想感情压抑。在放疗过程中, 放疗师通过主动倾听, 热情关心, 交谈沟通等形式, 了解患儿兴趣爱好等相关信息, 和家长一道采取鼓励、奖励等各种方法来提高患儿的能力、勇气和自信心, 尽可能纠正患儿抑郁、悲观、绝望情绪, 解决患儿的心理问题, 配合放疗师顺利完成放疗, 使患儿疾病早日得到康复。

对于儿童来说, 放射虽然没有痛苦, 然而同成年人相比:一是将他们单独放在一间大的治疗室, 身边还有一架巨大的机器, 这一切都很难接受;二是儿童均处在生长发育期, 为减少放疗反应, 减少骨生长发育迟缓、内分泌障碍及精神发育迟钝等放疗副作用, 儿童肿瘤放疗时的质量保证比成人肿瘤放疗更难。由于精神紧张, 自制能力差, 虽然有固定装置限制其活动, 但仍会有不自主的轻微活动, 使放疗不能顺利完成, 有的患儿不得不进行麻醉, 但是受放疗机房条件的限制, 放疗麻醉时呼吸道通畅的保持和麻醉监护成为难题, 所以体位固定是最重要最难的环节[4]。放射治疗师在执行放疗时不仅要进行单纯的摆位, 更应该对每一个患儿进行比较系统的心理支持辅导, 这不仅能使患儿很好地配合放疗摆位, 确保体位的重复和治疗过程的稳定, 顺利完成精确放疗, 满足放疗质量保证要求, 而且能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和维持患儿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王国民, 主编.儿童肿瘤放射治疗学 (M) .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 2000.42.

[2]胡逸民, 杨定宇, 主编.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5.120-125.

[3]符仁义, 刘玉峰, 主编.儿童血液与肿瘤疾病 (M)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515-517.

如何看待肿瘤的放射治疗 第3篇

一、何谓放射治疗

放疗是利用天然的或人工的放射性同位素(如铯、镭,钴等)产生的y射线,或利用医用加速器产生的超高压X线、β线、中子束等照射肿瘤,杀灭癌细胞。放疗最大的优点是在于能保留原组织器官的形态和功能,疗效确实,副作用小,病人易接受。放疗分体外照射、腔内和插植治疗3种。一般以体外放疗为主,腔内和插植为辅。

二、放疗的机制

射线进入生物体后,对细胞有直接和间接杀伤作用。直接作用可使细胞内的重要遗传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受损害,造成细胞坏死。间接作用是使体内水分子发生电离作用,产生对细胞有害的自由基——过氧化氢,使细胞中毒而死。

射线对细胞杀伤作用的大小与细胞生长速度成正比,与细胞的分化程度成反比。而癌细胞比正常细胞生长快,分化程度低,故射线对其杀伤作用就比对正常组织细胞杀伤作用要大得多。放疗就是根据这个机理来达到治疗癌瘤,又基本不损伤正常细胞的目的。

三、放疗的适应证

放射治疗对癌症的适应证很广。医生常根据癌症患者病理类型,癌灶大小,有无转移及全身状况等因素,权衡利弊,最后作出是否适宜放疗及采用何种方法放疗的决定。

(1)根治性放疗。即用放射线彻底治疗癌症,一般适用于早、中期癌症,所给的放射剂量达到根治肿瘤的量。头颈部肿瘤、精原细胞瘤、肾细胞瘤、皮肤癌、食道癌、脑瘤等癌细胞对放射线敏感,无其他合并症。若病人一般情况尚好,可采用此法,使病人获得长期生存。目前鼻咽癌、喉癌、口腔癌、中耳癌等首选的治疗方案是放疗。它可保留原器官的功能。这些部位血管、神经丰富,又接近颅底,手术难度大,危险性也大,疗效也不一定满意。

(2)姑息性治疗。适用于晚期癌症病人的原发灶和转移灶,可达到改善症状、延长寿命的目的。它又分为积极性放疗和减状性放疗。积极性放疗用于一般情况尚好的晚期病人,所给剂量是根治量的2/3,可以明显缓解症状、延长生命,个别患者也可治愈。减状性放疗主要用于一般情况较差的晚期病人,所给剂量是根治量的1/3~1/2,仅能起到缓解症状、减轻痛苦的作用。因此,姑息性放疗适应的范围更广泛。如肿瘤引起的溃疡、出血、感染、疼痛、梗阻等都可以采用放疗。

(3)综合治疗的一部分。癌症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为了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和转移的机率,目前提倡综合治疗,放疗就是其中很重要的方法之一。①术前放疗。有些肿瘤较大,局部已有转移,单用放疗或手术都无法达到根治的目的。故可先采用局部放疗,使癌灶缩小,清除局部转移灶,提高手术治愈率。目前开展的直肠癌保留肛门功能的手术,就是采用此法,使病人免受终生挂粪袋之苦,治愈率也有明显提高。②术后放疗。若手术后局部仍有残留癌组织,而且该肿瘤对放疗敏感,可用此法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和转移。术后放疗间隔时间越短越好,伤口愈合后即可放疗,一般不要超过一个月。如肺癌合并纵隔淋巴结转移,手术后放疗可明显提高其治愈率。③放疗和化疗结合。由于放疗是局部作用,化疗是全身作用。中、晚期癌症往往都有远处转移,放疗、化疗结合治疗可提高治愈率,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命质量。一般用于身体状况较好,癌细胞恶性程度高,伴有转移的病人。如晚期淋巴肉瘤、未分化小细胞肺癌、尤文氏瘤等癌症病人都可采用。

四、放疗的禁忌症

由于放射线对正常细胞也有损害,脊髓、淋巴组织、脾脏对放射线较敏感,故放疗也有一定的禁忌症。一般情况很差,有胸水、腹水,合并急性炎症,心肺功能不全,甲亢未控制,严重贫血和对放射线不敏感的肿瘤(如黑色素瘤、成骨肉瘤、横纹肌瘤等)患者都不适宜放疗,即使做放疗,效果也不佳。

五、放疗的反应

一般来说放疗是安全的,反应是轻的,多数病人可忍受副作用并完成疗程。但也有些病人有全身和局部的反应。这主要取决于病人的身体状况好坏、设备的先进程度、照射的部位、面积的大小、剂量的多少、时间的长短等因素。即病人体质较差、照射的是重要器官、照射野较大、剂量大、时间长,病人反应就重,反之则轻。

(1)全身反应。有厌食、恶心呕吐、头痛、乏力等症状,一般放疗后1~2天就可出现,注意休息,增加营养和对症治疗,很快可好转和适应治疗。

(2)血象改变。由于骨髓和淋巴组织对放射线敏感,陈旧的设备有时会无法避开地照射脊髓,故可使全血细胞下降。如果白细胞、血小板过低时要暂停放疗,不然可造成继发感染和出血不止。停止放疗后配合使用升白细胞药物,待血象基本恢复正常后再放疗。

(3)局部反应。照射部位的皮肤、粘膜发生红肿是正常现象,不影响治疗。如果发生皮肤和粘膜溃破,急性肺炎,脱发,皮肤纤维组织增生等反应,只要停止放疗并对症处理,症状就会很快好转,病人和家属不必紧张。少数病人可有皮下组织纤维化、腺体分泌功能减退、皮肤变薄等体征,可能是不可逆转的。

放射肿瘤科规培计划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6月至2012年3月于我院肿瘤科、呼吸内科等科室就诊并被诊断为放射性肺炎的患者127例, 其中男87例, 女40例, 年龄分布为29~85岁, 平均年龄61.5岁。其中肺癌63例, 食管癌29例, 纵膈淋巴瘤19例, 乳腺癌16例。所以病例采用的放射治疗方法相同, 均未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胸部放疗总剂量为35~60Gy。

1.2 诊断标准[1]

根据①放射治疗史;②主要临床症状:刺激性干咳, 气急, 胸痛;③肺部的VELCRO啰音体征;④胸部X线或CT检查见炎症或纤维化改变;⑤肺功能检测显示功能下降等作出诊断。

1.3 病例排除标准[2]

应排除肺部肿瘤恶化和转移性肿瘤的可能, 以免误诊断放弃放射治疗而造成不必要的死亡等医学事故。与此同时还需考虑支气管黏膜上皮经照射后常引起细胞间变, 此时应注意和癌肿细胞加以区别。

1.4 治疗状况

通过及时的发现和治疗、护理, 本组的127例患者中119例患者的肺部炎症得到改善, 临床症状有所缓解, 肺功能进一步趋于正常。5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后病情没有再进行发展, 仅有3例由于病情过于危重于一年后治疗无效发展成呼吸衰竭[3]。

2 护理

2.1 心理疏导

放射治疗的患者都是肿瘤患者, 大多存在无望、烦躁的心理状况, 再者由于化疗治疗费用高, 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 从而引起了心理负担, 当自身出现干咳、胸痛、气急等不适症状时, 心理负担更重。此时护理人员要做好心理疏导, 定期与患者做好沟通工作, 介绍放射性肺炎的发病起因、治疗原则、注意事项等, 争取给患者树立信心, 让其配合治疗[4]。

2.2 环境选择

由于胸部肿瘤患者的特殊心理, 如果所处环境嘈杂、脏乱的话, 情绪更加不稳定, 不利于病情的康复。因此患者的病房要选择在宽敞明亮的地方, 房间要保持干净整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 并且要定期给病房进行紫外线消毒, 采用消毒灵拖地[5]。

2.3 生活护理

由于发生放射性肺炎时患者的肺功能下降, 呼吸状况不佳, 因此患者不宜进行大体力活动, 应采取半坐卧位卧床休息, 以便扩大胸腔容量, 增加肺通气[6]。同时, 由于胸部肿瘤患者体质弱, 免疫力低下, 长期卧床休息容易发生褥疮, 所以一定要加强臀部局部的护理, 每天定时翻身, 按摩容易发生病变的部位。放射治疗容易引起皮肤不良反应, 所以护理人员每天查房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照射野局部皮肤有无红斑、色素沉着和溃烂坏死等情况, 如有不良状况, 要及时通知医生, 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如降低照射量等, 同时做好皮肤的清洁护理。

2.4 饮食护理

肿瘤患者多数消化不良, 胃口差。因此一定不能进食煎炒、油炸、辛辣和难消化的食物, 多补充热量、维生素、低脂肪的蔬菜水果。患者平时要注意多喝水, 主要是促进体内毒素的代谢, 防止其蓄积带来危害。

2.5 呼吸道的护理

放射性肺炎的主要症状就是刺激性干咳、气急等, 故做好呼吸道的护理尤为重要。对于痰多的患者, 给予盐酸氨溴索等化痰药物或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 必要时进行叩背促进排痰, 注意观察患者痰液的颜色和性质[7]。多喝水可以平缓刺激性干咳。如果患者的口唇出现发绀时, 要立即让其平躺, 指导其进行深呼吸, 并采用缩唇式呼吸 (即用鼻吸气, 用口呼吸) 的技巧, 必要时给予氧气治疗。

2.6 发热的处理

放射性肺炎多数患者存在低热的情况, 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不给于药物治疗, 相应地进行30%乙醇或温水擦拭等物理治疗即可, 同时可让有推拿按摩经验额护理人员给予涌泉穴、合谷穴和曲池穴的按摩, 对于情况较重者则应及时采用抗菌药物或者激素的治疗[8]。但是用激素时要注意观察或询问患者用药后有无面色改变、胃部不适、大便颜色改变等不良反应。柴胡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也具有退热功效, 必要时可采用。此时务必嘱咐患者要多加休息, 避免劳作[9]。

2.7 胸痛的护理

对于有胸痛症状的患者, 可采取缓解疼痛的睡姿如患侧卧位, 必要时可用医用胶带固定胸壁, 防止胸部大幅度活动引起疼痛。对于疼痛难忍者, 可按医嘱适当采取止痛剂治疗。

2.8 药物护理

由于放射性肺炎的炎症特性, 一定的抗感染治疗是必不可少的。但抗感染治疗容易引起继发性感染, 所以合理用药十分重要。护理人员主要注意患者的给药速度及顺序、药物的配伍禁忌和给药方法, 以免引起其他不必要的副反应。

2.9 放疗后的护理

由于放射性肺炎是胸部肿瘤放射很常见的一类并发症, 对患者影响较大, 且治疗起来困难较大, 尤其是当肺内出现广泛性纤维化时更是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 所以对放射性肺炎的预防相当重要, 放疗过程中做好保护性措施, 放疗后要注意保暖, 预防感冒, 增强免疫力。

摘要:目的 探讨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引发的放射性肺炎的观察和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2年3月于我院肿瘤科、呼吸内科等科室就诊并被诊断为放射性肺炎的患者127例, 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结论 放射性肺炎严重影响了胸部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克服其危害的关键之一。

关键词:胸部肿瘤,放射治疗,放射性肺炎,观察,护理

参考文献

[1]宋佶芳, 李雪梅, 刘晓琼, 等.46例肺癌患者放射性肺炎的临床护理.重庆医学, 2010, 39 (20) :2833-2835.

[2]张兰芹.放射性肺炎21例临床分析及观察体会.职业与健康, 2002, 18 (5) :122-123.

[3]刘淑梅.放射性肺炎的临床观察及防护.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 10 (15) :119-121.

[4]乔蕾.放射性肺炎患者的护理.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 19 (10) :1803-1805.

[5]吴德香, 李桂莲.胸部肿瘤同步放化疗并发放射性肺炎的观察及护理体会.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 14 (22) :3-6.

[6]徐萍.胸部肿瘤同步放化疗并发放射性肺炎的护理.临床肺科杂志, 2008, 13 (8) :1080-1082.

[7]陈胜松, 姚世炳, 张旭红, 等.胸部肿瘤放疗致放射性肺炎的临床分析.四川医学, 2005, 26 (5) :568-569.

[8]夏丽天, 李而周, 李莹, 等.胸部肿瘤放疗后引起放射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及CT表现.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2, 18 (1) :14-16.

肿瘤患者放射治疗收费情况的调查 第5篇

1 收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1)医疗费用上升的原因。有的医生没有充分考虑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开出精确放疗(IMRT)项目,病人情况一旦恶化得不到预期效果,极易产生医、患矛盾而导致大量拖欠费;如:精确放疗费用高出常规放疗3倍左右。

(2)预缴款数额不够规范。患者入院时预缴款数额是要参考患者的不同病情和不同费用类别由医生决定。同时,有些医生对不同费用类别患者收费政策了解不足,预测费用额与实际需费用额差距甚远,或因处于对患者的同情,预缴款数量不够合理,如果催款不及时,造成逃费,会给医院造成很大的损失。

(3)收费方式与医保制度配套有限,“收入低、医疗保险覆盖面小、患者看不起病”是造成目前欠费的主要原因,也是被医护人员和患者共同列为造成因医患关系相对紧张的首位原因。[1]

(4)医疗费用问题已成为影响医患关系的最突出问题之一,药品费用过高是当前医疗费用偏高的主要原因;[2]这容易使肿瘤放疗患者产生误解,引起不必要放疗费用“过高”的纠纷。

(5)收费管理硬件缺乏。没有建立网络管理系统收,难以随时查清缴费详细情况。

2 调查方法

2.1 要认真贯彻国家的价格政策,对价格项目的定义认真研究,要站在医院和患者双重的立场上,既要防止医院漏收应缴的费用,又要保证患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因此建立肿瘤患者放疗计算机表格登记制度是必要的。每位医生的患者治疗项目缴费情况进行随时记录,做到不错收、不漏收,有效地减少违规收费;逐步构成放疗技术人员登记、结账,医生监督,收费处指导下的管理制度;科内调查的计算机表格设计须简单化,便于操作与统计,尽可能节省人力。如表1。

注:(1)IMRT费为调强放疗费(元);(2)普放费为常规诊疗费用的总和。

注:IMRT放疗/例费用为1.3万左右人民币为全程和半程费用的平均数,全程为2万左右人民币。

2.2 建立统计方法。统计方法易学,放疗技术人员易掌握;我科使用EXCEL或SPSS软件统计出今年第一季度每位医生的工作量及效益情况,同时也得到医生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表里设置医生的职称、新技术应用情况、效益及欠费等项目;从中可得出科室总体的放疗收入及漏费的信息。如表2。

3 结果

第一季度总放疗病例578人次、应缴收入为260万左右人民币,拖、欠费为9.5万左右人民币;总拖、欠费率为3.7%,IMRT拖、欠费率为12.3%;IMRT放疗/例费用为1.3万左右人民币,常规放疗/例费用为0.3万左右人民币。常规放疗收费情况理想;IMRT拖欠费问题较大,其主要原因为治疗费用较高出现欠费,其次为医保制度与收费方式没有完全配套未及时预缴款而出现的拖费;漏费为不良管理制度造成。每位医生的主要绩效及不良行为也可从表2数据反应出来。

4 结论

建立放疗技术人员登记、结账,医生监督、收费处指导下的管理制度一年多来,大大地提高了登记、结账的工作效率、减少了拖欠费率,方便了患者同时也减轻了医生的工作负荷;促使技术人员责任心、服务态度增强,同时也提高了放疗技术的质量。从表2里拖欠费率得到,精确放疗与常规放疗费用的差距;使得医生更好地使用二种放疗技术为患者服务。

在收费处指导下建立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科室主任一般都是从专业技术骨干中选拔、提升起来的,肩负着科室领导、行政管理、人才培养等多项任务。他们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在管理领导方面没有经过专门的学习、培训,而领导方法和管理也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3]作为临床科室的管理者应向行政人员学习管理经验和技术,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从而使得放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管理水平相呼应。

总之病人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医生及临床科室的管理者应尽可能通过提高诊疗质量、工作效率,降低投入成本,来缓解病人的看病贵问题;但同时考虑到医院的利益。

参考文献

[1]朱福,徐新春,朱建民,等.公立医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探讨.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8,6:12-14.

[2]周亮,周瑞敏.医患关系影响因素调查.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7,7:778-781.

36例脑转移肿瘤放射治疗体会 第6篇

1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36例经影像学CT或MRI 诊断为脑转移瘤, KPS评分≥50, 其中单发15例, 多发 (2~4) 个45例, 病灶直径大小1.5~4 cm。男性17例, 女性19例。年龄35~71岁, 平均 (56±13.4) 岁。肺癌21例, 乳腺癌8例, 大肠癌2例, 淋巴瘤1例, 鼻咽癌1例, 肝癌1例, 肾癌1例, 胃癌1例。分为2组, A组为全脑放射治疗联合转移灶三维适形放疗加量组21例, B组为单纯全脑放射治疗组15例。

1.2 临床表现

无症状及体征者1 例, 头痛伴头晕、恶心、呕吐等颅内高压表现20例, 肢体症状者11例, 2例出现复视、视力下降, 1例精神改变, 1 例失语, 1例癫痫样发作。同一个患者可同时出现几个症状。

1.3 治疗方法

A组患者面罩固定后予西门子公司生产的PRIMUS 加速器6mv2X线做全脑对穿照射, 中心平面剂量30240GY/ 10220FX, 残留病灶三维适形放疗加量P220GY/3210FX;B组患者面罩固定后予6mv2X线全脑照射, 中心平面剂量30240GY/10220FX。放射治疗期间所有患者予20%甘露醇125~250 ml加DXM5~1 0 mg静脉滴注每日或隔日1次, 依据症状确定用药时间和剂量。

1.4 疗效评价

随访期1.5~6个月。在放射治疗开始时, 放射治疗结束后1个月及以后的随访中进行评估, 至少2 次。症状缓解由患者和医生分别评估, 缓解定义为放射治疗结束后50 %以上的症状和体征消退。治疗后1个月复查CT 或MRI, 按照WHO有关转移灶的双顶测量法:①单个病变:肿块2个最大垂直径的乘积;②多个病变:各肿块2个最大垂直径乘积之和。按照WHO规定, 对移瘤进行疗效评价:①完全缓解 (CR) , 可见病变完全消失超过1个月;②部分缓解 (PR) , 双径测量肿块缩小50%, 时间不少于1个月;③无变化 (NC) , 肿块缩小<50%或增大<25%;④进展 (PD) , 一个或多个病变增大>25%或出现新病变。

2结果

2.1 2组近期CT

或MRI 影像学改变及临床症状缓解比较 全脑放射治疗联合残留灶三维适形放疗加量放疗 (A组) CT或MRI 影像学改变及症状缓解较单纯全脑放射治疗 (B组) 效果好,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治疗近期CT或MRI 影像学改变:A组21例, CR+PR是14例, NC+PD是7例;B组15例, CR+PR是8例, NC+PD是7例。组治疗近期临床症状改变:A组21例, PR是14例, NR是7例;B组15例, PR是6例, NR是9例。

2.2 放射耐受性及急性副反应

A组急性放射性颅内压增高21例, 发生率50%, B组急性放射性颅内压增高14例, 发生率42%,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放射治疗在脑转移瘤中的治疗价值。发生脑转移性肿瘤如不治疗中位生存期仅1个月, 用激素治疗可延长到2个月, 而放射治疗可延长生存时间2~7个月, 故放射治疗是治疗脑转移性肿瘤的主要手段, 可达到姑息治疗目的[1]。全颅放射治疗是较标准的治疗照射方式, 但对照射总剂量与分割方式仍不统一。有研究认为[2]原发肿瘤的控制直接影响脑转移瘤的疗效, 即脑转移瘤局部控制率的提高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生存质量。故探讨不同放射治疗方式、分割剂量与放射总剂量对提高生存期及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近年来, 一些学者认为[3]全脑放射后局部肿瘤放射加量或手术切除, 可改善脑转移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对于肺癌单个脑转移灶, 仅作局部照射, 无1例缓解期超过1年, 而以全脑30240GY, 然后局部小野照射病变区剂量达≥50GY组效果最好, 缓解期长, 有的患者存活5年以上, 全脑剂量40GY比30GY组好, 缓解期长, 个别可生存2年以上。当脑内肿瘤为多发或肿瘤位于较深的脑实质内时, 放射治疗较手术治疗更占优势。放射剂量影响着局部控制, 即随着放射剂量的增高, 可延长局部控制时间, 提高局部控制率。本组资料也与文献报道相似, 即全脑放疗后残留灶三维适形加量较单纯全脑照射在症状缓解、影像学改变上有较好的疗效 (P<0.05) 。故对于预计生存期较长, 一般情况较好, 尤其颅外病灶控制者宜全脑放疗后残留灶加量以提高控制率。

参考文献

[1]朱广辉, 尉传社, 吴新生.小脑脑桥角区肿瘤和瘤样病变的MRI诊断.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2, 11 (05) :183.

[2]付尚志.脑转移瘤的放射治疗研究进展.临床军医杂志, 2005, 21 (4) :251.

放射肿瘤科规培计划

放射肿瘤科规培计划(精选6篇)放射肿瘤科规培计划 第1篇放射科出科小结在放射影像科学习期间,严格遵守医院和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上...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