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放大反馈范文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放大反馈范文(精选7篇)

放大反馈 第1篇

例:分析下列电路是否存在反馈, 反馈极性以及类型。

一、寻找电路中是否存在反馈, 即判别电路中是否存在反馈元件

反馈的定义, 将放大电路的输出量 (输出电压或电流) 中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某些元件或网络 (称为反馈网络) , 反送到输入回路, 与输入信号叠加, 共同控制放大电路, 称为反馈。这样, 根据是否有沟通输出回路和输入回路的中间环节, 即看该电路的输出、输入之间有没有反馈元件或反馈网络。一端连接输出回路、另一端连接输入回路的元件叫反馈元件。电路通过该元件, 连接了输出回路与输入回路, 从而实现了输入量不仅受输入信号的影响, 也受输出量的影响。一个电路中如果没有反馈网络, 也就没有反馈, 否则该电路就有反馈。

根据以上阐述, 我们判断反馈是否存在的的方法如下:

第一、寻找反馈元件。反馈元件一端连接输入回路, 另一端连接输出回路。

第二、强调“地线”:通过“地线”与输入或输出相连的不是反馈元件。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 (a) 图中存在反馈:Cf、Rf一端连接输入端, 另一端连接输出端。

(b) 图中也存在反馈, 反馈元件Rf, 一端连接输入端, 另一端连接输出端。

二、正、负反馈的判别

用“瞬时极性法”进行判断, 即设输入端在某一瞬时输入信号极性为“+”, 然后按照各级放大电路输入输出相位关系, 确定输出端和反馈端的瞬时极性的正负。若反馈信号极性与输入信号极性相同为正反馈, 相反为负反馈。

需要指出的是, 在运用瞬时极性法时, 相同相反的理解要在反馈信号和输入信号是否作用于输入回路同一点上来进行。反馈信号和输入信号作用于输入回路同一极性点, 瞬时极性相反是负反馈;反馈信号和输入信号作用于输入法回路不同极性点, 瞬时极性相反是正反馈。对由分立元件组成的共射电路 (输入级) , 反馈信号馈入基极, 极性相反为负反馈;反馈信号馈入发射极, 极性相同为负反馈。根据“瞬时极性法”的判别原则, 分析过程如下:

图 (a) 中存在正反馈, 分析方法如下:

(b) 图中存在负反馈, 反馈过程如下:

三、反馈类型判断

1. 电压、电流反馈的判别

根据反馈信号在输出端的取样对象不同, 反馈可分为电压反馈或电流反馈。如果反馈信号取自输出电压, 就为电压反馈;如果反馈信号取自输出电流, 就为电流反馈。

具体的判别方法可假设将输出端交流短路, 判别电路中是否存在反馈信号。如果反馈信号不存在, 则为电压反馈;若反馈信号还存在, 则为电流反馈。更直接的判断方法是看反馈信号的引出端, 从输出端引出属电压反馈;从非直接输出端引出属电流反馈。

具体的判别方法如下:

(a) 图中:可以看出, 当负载RL短路后uo=0, 反馈回路仍然存在, 输出信号还能反馈到输入端, 此反馈为电流反馈。

(b) 图中:当负载RL短路, uo=0, 没有了反馈回路, 反馈信号也消失了, 此反馈为电压反馈。

直接判别方法如下:共射电路中, 反馈信号由集电极取出, 为电压反馈。反馈信号由射极取出为电流反馈。

2. 串联、并联反馈的判别

根据反馈信号在输入端的连接方式, 反馈可以分为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在输入端若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在输入端的同一节点引入, 则为并联反馈。在输入端若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在输入端的不同节点引入, 则为串联反馈。

更具体一点分析, 对共射电路 (输入级) 来说, 反馈信号馈入基极是并联反馈, 馈入发射极是串联反馈。对集成运放来说, 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同时加在反相输入端或同相输入端是并联反馈。一个加在反相输入端, 另一个加在同相输入端, 就是串联反馈。

具休分析过程如下:

(a) 图:因为输入信号加在b极和反馈信号加在e极, 就在输入回路的不同节点引入, 因此该反馈是串联反馈。

(b) 图中:因为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都加在集成运放成的反相输入端, 即在输入端的同下节点引入, 因此该反馈是并联反馈。

根据以上总结如下:

(a) 图电路为:电流串联正反馈,

(b) 图电路为:电压并联负反馈

四、总结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 我们从定义出发总结出来的判别负反馈的方法较为简单、直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此方法, 使学生从繁琐中的教材论述中解脱出来, 能够很好地掌握电路中各种反馈的判别技巧和处理方法, 取得较好的效果。

摘要:在电子技术中, 几乎所有实用的放大器都离不开负反馈。反馈的判断在模拟电子技术中已成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但在职业技术教学过程中, 笔者发现许多教材中对此判断方法表述篇幅过多、系统性不强, 深感理论分析入门的枯燥乏味和艰辛。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作者通过多年的教学探索和实践, 归纳了放大电路反馈的各种判断方法, 使之更简便, 易于学生掌握。

关键词:放大电路,反馈种类,判别,直接

参考文献

[1]张志良.电子技术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2]黄军辉.电子技术.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

[3]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4]王成安.模拟电子技术及其应用.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 2010.

[5]郑应光.王维平.模拟电子线路.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5

放大电路中反馈类型的判别分析 第2篇

关键词:反馈,输入端,输出端

1 反馈的概念

在电子电路中, 将输出量 (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 的一部分或着全部通过一定得电路形式送回到输入回路, 以影响净输入量的措施称为反馈。按照反馈放大电路中各部分电路的功能, 可分为基本放大电路和反馈电路两部分。前者主要功能是放大信号, 后者主要功能是传输反馈信号。基本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称为净输入量。它不但决定于输入信号 (输入量) , 还与反馈信号 (输出量) 有关。

2 反馈类型的分类

(1) 按交、直流性质分类:反馈可分为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 (2) 按反馈的信号极性分类:反馈可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 (3) 按输出端取样对象分类:反馈分为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 (4) 按输入端连接方式分类:反馈分为并联反馈和串联反馈。

3 反馈极性及类型的判别

3.1 有无反馈的判断

若放大电路中存在将输出回路与输入回路相连接的通路, 即为反馈通路, 并由此影响了放大电路的净输入信号, 表明电路引入了反馈, 否则电路中便没有反馈。

3.2 交流反馈和直流反馈的判别

根据反馈信号本身的交直流性质, 把反馈分为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若反馈信号中只有直流成分, 反馈作用只影响电路的直流性能, 则为直流反馈。若反馈信号中只有交流成分, 反馈作用只影响电路的交流性能, 则为交流反馈。在多数情况下, 反馈信号既有直流成分又有交流成分, 此时称为交直流反馈。

判别方法:由于电容具有隔直通交的作用, 所以当反馈元件 (或反馈电路) 两端并接电容则为直流反馈;当反馈元件与电容串联构成的反馈电路则为交流反馈;此外的情况是则为交直流反馈。更直接的方法是将电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分别画出, 若反馈仅在直流通路中存在则为直流反馈;若仅在交流通路中存在则为交流反馈;若在交、直流通路中都存在则为交直流反馈。

3.3 正反馈和负反馈的判别

若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极性相同或同相, 则两种信号混合的结果将使放大器的净输入信号大于输出信号, 这种反馈叫正反馈。

若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极性相反或变化方向相反 (反相) , 则叠加的结果将使净输入信号减弱, 这种反馈叫负反馈。放大电路和自动控制系统通常采用负反馈技术以稳定系统的工作状态。

判断正反馈和负反馈的基本方法是瞬时极性法。即首先假设输入信号处于某一瞬时极性 (在电路中常用“+”“一”号来表示瞬时极性的正负, 分别代表该点瞬时信号的变化为升高或降低) , 可假定输入信号为正半周期, 根据C级与B级反相位, E级与B级同相位, 逐级分析找到取出反馈信号的输出端的相位, 从而判断反馈信号是加强还是削弱输入信号, 加强的为正反馈, 削弱的为负反馈。当然, 反馈极性的判断还可以采用更直观的判断方法:如果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在同一点进行合成, 两信号的极性相反则为负反馈, 极性相同则为正反馈;反之, 如果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在不同点合成, 两信号极性相同则为负反馈, 极性相反则为正反馈。

3.4 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的判别

当反馈量取自输出电压时称为电压反馈, 取自输出电流时称为电流反馈。判别电路是属于电压反馈还是电流反馈采用以下办法:将输出端负载短接, 看反馈信号是否存在, 若不再存在为电压反馈, 若继续存在为电流反馈。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框图如图1所示。更直观的判别方法:除公共地线外, 若输出线与反馈线接在同一点上, 则为电压反馈;若接在不同点上则为电流反馈。

3.5 并联反馈和串联反馈的判别

当反馈量与输入量以电压方式相叠加时称为串联反馈, 以电流的方式相叠加时称为并联反馈。判别电路是属于串联反馈还是并联反馈采用以下办法:将输入端短路, 观察反馈信号是否继续起作用, 若反馈信号仍注入输入端而起作用则为串联型, 反之则为并联型。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框图如图2所示。更直观的判别方法:出公共地线外, 若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线接在同一点则为并联反馈;接在不同点 (一个接基级, 一个接发射极) 或两个不同输入端 (如差动放大器和运算放大器) , 则为并联反馈。

4 应用举例

用以上方法分析两个反馈电路如图3, 图4。

在图3中, 由T1和T2组成一个多级放大电路, 在整个电路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由Rf和电容构成了反馈回路, 并且因为Rf旁边串联一个电容, 所以为交流反馈。根据瞬时极性法, 见图中的“茌”、“苓”号, 反馈端与输入端没有接在一个端点, 反馈端与输入端极性相同可知是负反馈。因反馈信号直接从输出端引出, 故为电压反馈;因反馈信号和输人信号加在T1的两个端子上, 故为串联反馈。所以此电路反馈为电压串联负反馈。

在图4中, 由T1和T2组成一个多级放大电路, 在整个电路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由Rf和构成了反馈回路, 并且因为Rf旁边没有电容, 所以为交、直流反馈。根据瞬时极性法, 见图中的“茌”、“苓”号, 反馈端与输入端接在一个端点, 反馈端与输入端极性相反可知是负反馈。因反馈信号没有从输出端引出, 故为电流反馈;因反馈信号和输入信号都加在T1的基极上, 故为并联反馈。所以此电路为交直流共存的电流并联负反馈。

总结

从以上实例分析可见, 通过反馈元件、输入端、输出端, 将集成元件同相、反相输入端与晶体管元件三个极进行对照使用来判别反馈电路的类型。使反馈的判别更为简单、方便, 易于掌握, 克服了过去判别方法中令其输出端短路, 判别反馈元件中是否有反馈信号存在, 交直流共存而难以判断交流信号是否存在的缺点。是在反馈元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 利用其接入电路的不同方式而总结出的一种判别反馈类型的新方法, 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康华光等.电子技术基础 (模拟部分) .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7.

[2]童诗白, 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3]邓宽林.反馈电路的判别方法[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6.

反馈放大电路信号单向传递的条件 第3篇

1 反馈放大电路信号的传递

负反馈放大电路是由一个基本放大电路和一个反馈网络构成的,如图1 所示。

从图1 中可以看出:基本放大电路是由输入到输出传递信号,而反馈网络将基本放大电路的输出信号送回到输入端实现反馈[2]。为了实现信号的单向传递,要求反馈放大电路信号传输的过程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基本放大电路只将外界输入信号从输入端传到输出端,不通过反馈网络;

(2)反馈网络只把反馈信号传送回输入端,不通过基本放大电路;

(3)信号源的内阻RS和负载电阻R′L与反馈系数无关。

信号只有严格按照上述过程进行传输,才能保证放大电路正向传递信号,反馈网络反向传递信号。下面分析保证放大电路正向传递信号,反馈网络反向传递信号的条件。

2 负反馈放大电路信号单向传递的条件

2.1 电压并联反馈[3]

根据电路网络理论[4],并联反馈放大电路相当于两个双口网络并联组合,如图2 所示。其中一个是由基本放大电路组成的有源网络A;另一个是由反馈网络组成的无源网络F。

基本放大电路A的分析如下:

反馈电路F的分析:

为了保证信号只通过基本放大电路,而不通过反馈网络,要求电路导纳,由于三极管使基本放大电路有放大作用,而反馈网络不但没有放大作用,反而使信号衰减,这样满足了第一个条件;为了保证反馈信号从输出端传送到输入端时只通过反馈网络,基本放大电路无信号,则,即放大管内部反馈作用可以忽略,因此也满足了第二个条件。

在电路参数满足上述条件时,可以忽略Yf F和Yr A,其中Yi F和Yo F分别并接到基本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此时反馈网络只相当于放大电路的负载。这样基本放大电路就只传递正向信号,反馈网络只传递反向信号,且反馈系数为Yr F的反馈网络,因此,由于计算时满足短路参数的要求,所以信号源内阻RS和负载电阻R′L都与反馈系数无关,这样就满足了第三个条件。电压并联反馈简化方框图如图3(a)所示。

2.2 电流串联反馈[3,5]

根据电路网络理论[4],串联反馈放大电路相当于两个双口网络串联组合,如图4 所示。

基本放大电路A的分析:

反馈电路F的分析:

为了保证信号只在基本放大电路中的传输,而反馈网络无信号,则电路参数;为了保证反馈信号只通过反馈网络网络从输出端传送到输入端,而基本放大电路无信号,则。这样满足了第一个和第二个条件。

在电路参数满足上述条件时,可以忽略Zr A和Zf F,其中Zi F和Zo F分别串接到基本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这时反馈网络对放大电路只起负载作用。反馈系数为Zi F的反馈网络,因此,这样就满足了第三个条件。电流串联反馈简化方框图如图3(b)所示。

2.3 电压串联反馈[6]

电压串联反馈放大电路如图5所示。

基本放大电路A的分析:

反馈电路F的分析:

为了满足第一个条件,即基本放大电路有信号,而反馈网络无信号,则电路参数;为了满足第二个条件,即只通过反馈网络只将反馈信号从输出端传送到输入端,而基本放大电路无信号,则。

在电路参数满足上述条件时,可以忽略Yf F和Zr A,其中Zi F串接到基本放大电路的输入端,Yo F并接到输出端作为基本放大电路的一部分,这时反馈网络对放大电路只起负载作用。电压串联反馈简化方框图如图3(c)所示。

2.4 电流并联反馈[5,6]

根据网络理论[4],并联反馈放大电路相当于两个双口网络并联组合,如图6 所示。其中一个是由基本放大电路组成的有源网络A,另一个是由反馈网络组成的无源网络F。

基本放大电路A的分析:

反馈电路F的分析:

为了满足第一个条件,即只有基本放大电路有信号,而反馈网络无信号,则电路参数;为了满足第二个条件,即反馈信号只通过反馈网络网络从输出端传送到输入端,而基本放大电路无信号,则。

在电路参数满足上述条件时,可以忽略Zf F和Yr A,其中Yi F并接到基本放大电路的输入端,Zo F串接到输出端作为基本放大电路的一部分,这时反馈网络对放大电路只起负载作用。当反馈网络有两个电阻R1和R2时,电流并联反馈简化方框图如图3(d)所示。

3 结论

设计反馈电路时,必须考虑阻抗匹配的问题。本文采用等效变换的方法,对各类反馈电路进行等效变换,根据反馈控制模型和电路理论定理详细分析了四种反馈放大电路信号单向传递的条件。对于并联电路采用导纳Y参数便于分析,对于串联电路采用开路阻抗Z参数便于分析。电压并联反馈中基本放大电路,反馈网络;电流串联反馈中基本放大电路,反馈网络;电压串联反馈中基本放大电路,反馈网络;电流并联反馈中基本放大电路,反馈网络。

摘要:在反馈电路中,信号的逆向传递可能导致设计失败,要得到可靠的输出信号,需要进行精确的阻抗匹配计算和分析。在此采用等效变换的方法,对各类反馈电路进行等效变换,根据反馈控制模型和电路网络理论详细分析了电压并联反馈、电流串联反馈、电压串联反馈和电流并联反馈四种反馈放大电路信号单向传递的条件。

关键词:反馈放大电路,信号,单向传递,等效变换

参考文献

[1]康华光.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童诗白.利用虚接概念分析反馈放大电路的拆环问题[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0,22(2):27-31.

[3]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0.

[4]李瀚荪.简明电路分析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姚玉洁,冯军,尹洪,等.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电流模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刍议放大电路中反馈类型的判别方法 第4篇

关键词:放大电路,反馈类型,判断口诀

所谓反馈就是将放大电路 (或某一系统) 输出端的电压信号或电流信号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某种电路又引回到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反馈在电子线路中应用非常广泛, 利用正反馈可以产生正弦波振荡电路, 利用负反馈可以改善放大电路的工作性能, 提高其工作的稳定性, 并能减少电路中的非线性失真, 所以能否正确判断反馈的类型直接影响放大电路的工作和性能分析。本人结合平时的教学, 归纳了放大电路中反馈类型的判别方法。

1 有无反馈判断

判断一个电路是否引入了反馈, 要看该电路的输出回路和输入回路之间是否存在通路, 即是否有反馈元件存在, 若有通路存在, 且使得放大电路的净输入量发生了变化, 则电路中肯定存在反馈。如图2所示电路, 因为Rf的存在, 使输出回路中信号 (电压或电流) 反向传送回输入回路中, 对输入信号产生影响, 因而存在反馈。

2 正、负反馈判断

按照反馈极性的不同, 可以将反馈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若引入的反馈信号加强了净输入信号, 使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比原来增大, 则为正反馈;相反, 如果反馈信号削弱了净输入信号, 使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降低, 则为负反馈。判断正、负反馈常常采用瞬时极性法, 步骤如下:

(1) 假定放大电路输入端输入信号在某一瞬时的极性 (一般设为对地为正) , 用“+”表示。 (2) 根据各级电路输入、输出之间的相位关系, 依次推断出由瞬时输入信号所引起的各点电位的瞬时极性, 分别用“+”或“–”表示, 这种表示要符合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 如共射极放大电路中集电极与基极电位反相, 共基极放大电路中集电极与发射极电位同相, 共集极放大电路中发射极与基极电位同相, 而对于集成运放电路则要看xf是加在同相端还是反相端。 (3) 根据放大电路中相关各点瞬时极性的情况, 看反馈到输入端的信号的瞬时极性, 若与原输入信号的极性相同, 则为正反馈, 若与原输入信号的极性相反, 则为负反馈。此处还有一种更为简易的方法, 即:在放大电路的输入回路比较反馈信号和原输入信号的极性时, 若反馈信号和原输入信号接同一点, 则极性相同为正反馈, 极性相反为负反馈;若反馈信号和原输入信号接不同点, 则极性相同为负反馈, 极性相反为正反馈[1]。

综合起来可归纳为口诀:“同端同号 (极性) 为正反馈, 同端异号为负反馈;异端同号为负反馈, 异端异号为正反馈”。

在图3所示电路 (a) 图中, 假定输入端的瞬时极性为“+”, 依次在图中标出了各相关点的瞬时极性如图中所示, 输出信号通过Rf反馈回了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 其极性与输出端信号极性相同, 根据上述瞬时极性法判断:此时反馈信号uf和原输入信号ui接在不同点, 且它们的极性相反, 所以 (a) 图中存在的反馈为正反馈。

在 (b) 图中, 同样根据瞬时极性法判断:此时反馈信号uf和原输入信号ui接在不同点, 且它们的极性相同, 所以为负反馈。

3 交、直流反馈判断

根据反馈到输入端的信号是交流, 还是直流成分反馈可以分为交流反馈和直流反馈。在这样的反馈电路中往往会有电容存在, 判断的时候需结合电容“隔直流, 通交流”的特性进行[2]。

图4中由于电容C2的存在使得反馈回去的直流成分被“隔断”, 剩下的只有交流成分, 所以为交流反馈。

4 电压、电流反馈判断

按照反馈信号的成分, 反馈可分为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

判断的方法采用输出短路法:假设将输出端短路 (即输出电压u0 (28) 0) , 此时若反馈信号消失则为电压反馈;若电路中仍然有反馈存在则为电流反馈。

归纳为口诀:“电压、电流看输出, 存在为电流, 消失为电压”。

图5 (a) 中, 若将输出端短路如图中红色线条所示, 此时反馈回路中电阻R1, R2两端电压均为零, 无反馈信号存在, 所以为电压反馈。

图5 (b) 中, 若将输出端短路如图中红色线条所示, 此时尽管电阻LR两端被短路, 但是仍有电流成分信号通过电阻1R反馈到了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 说明电路中仍然有反馈存在, 所以为电流反馈。

5 串、并联反馈判断

根据反馈网络与基本放大电路在输入端的连接方式, 可分为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若输入端净输入量表达式是电压相加减的形式, 则该电路为串联反馈;如果输入端净输入量表达式是电流相加减的形式, 则该电路为并联反馈[3]。

判断的方法为:电路结构判别法。

当反馈信号和输入信号接在放大电路的同一点 (另一点往往是接地点) 时, 一般可判定为并联反馈, 此时在输入端净输入量表达式以电流相加减的形式出现;

而接在放大电路的不同点时, 一般可判定为串联反馈, 此时在输入端净输入量表达式以电压相加减的形式出现[4]。

归纳为口诀:“串、并联看反馈 (信号) 与输入 (信号) , 同端为并, 异端为串”。

图6 (a) 中, 反馈信号uf与输入信号ui接在放大电路的不同点, 所以为串联反馈; (b) 中反馈信号uf与输入信号ui接在了放大器的同一端, 所以为并联反馈。

本文对放大电路中反馈类型的判断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得出了一些简单易记的判断口诀,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运用这些口诀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出反馈的类型, 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成主编.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 (第2版) [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年7月.

[2]刘淑英主编.电子技术与实践[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年2月.

[3]覃翔华.放大电路中反馈类型的快速判断方法[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4年21期, 156-157.

放大反馈 第5篇

反馈是将放大电路输出量的一部分或全部,按一定方式送回到输入端, 与输入量一起参与控制,从而改善放大电路的性能,带有反馈的放大电路称为反馈放大电路。方框图如下所示

电子设备中的放大电路,通常要求其放大倍数非常稳定,输入输出电阻的大小、通频带以及波形失真等都应满足实际使用的要求。为了改善呢放大电路的性能,就需要在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

目前电子线路中广泛采用的是集成电路,所以我们就分析集成运放的反馈类型。

1正反馈和负反馈

1.1概念

正反馈:当输入量不变时,引入反馈后净输入量增加,放大倍数增加的反馈称为正反馈。

负反馈:当输入量不变时,进入反馈后净输入量减少,放大倍数减少的反馈成为负反馈。

1.2一般判别方法

判别正、负反馈时,可以从判别电路各点对“地”交流点位的瞬时极性入手,即可直接在放大电路图中标出各点的瞬时极性来进行判别。瞬时极性为正,表示电位升高;瞬时极性为负,表示电位降低。具体步骤如下:

(1)设接“地”参考点的电位为零;

(2)若电路中某点的瞬时电位高于参考点,该点电位的瞬时极性为正(+),反之为负(-);

(3)若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加在不同输入端(或两个电极)上,两者极性相同时,净输入电压减少,为负反馈,反之,极性相反为正反馈;

(4)若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加在同一输入端(或同一电极)上,两者极性相反时,净输入减小,为负反馈;反之,极性相同为正反馈。

例1 :判断图2所示电路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

图 2 例 1 图

图3各点的瞬时极性

各点的瞬时极性如图3所示,根据步骤(3)知,此反馈属于负反馈

1.3改进后的判别方法

判别法则:反馈网络接回运放的同相端,则为正反馈;反馈网络接回运放的反相端,则为负反馈。根据此法则,例1所示电路反馈网络接回的是运放的反向输入端,故为负反馈。

2电压反馈与电流反馈

2.1概念

根据取自输出端反馈信号的对象不同,可将反馈分为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

电压反馈:反馈信号取自输出端的电压,即反馈信号和输出电压成正比,称为电压反馈。

电流反馈:反馈信号取自输出端的电流,即反馈信号和输出电流成正比,称为电流反馈。

2.2一般判别方法

判断电压或电流反馈的一般方法是将反馈放大电路的输出端短接,即输出电压等于零,若反馈信号随之消失,表示反馈信号与输出电压成正比,是电压反馈; 如果输出电压等于零,而反馈信号仍然存在,则说明反馈信号与输出电流成正比, 是电流反馈。

按照此方法,图2中的反馈属于电压反馈。

2.3改进后的判别方法

判别法则:反馈信号直接从输出端引出,则为电压反馈;反馈信号间接从输出端引出,则为电流反馈。

例2 :判断图4中的反馈是电压反馈还是电流反馈

根据判别法则,图4(a)为电压反馈, 图4(b)为电流反馈。

3串联反馈与并联反馈

3.1概念

根据反馈电路把反馈信号送回输入端连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

串联反馈:把输入端、反馈电路和输入回路串联连接,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以电压形式相加减,则为串联反馈。

并联反馈:把输入端,反馈电路和输入回路并联连接,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以电流形式相加减,则为并联反馈。

3.2一般判别方法

判断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的方法是将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短接,即输入电压等于零,若反馈信号随之消失,则为并联反馈;若输入电压等于零,反馈信号依然能加到基本放大电路输入端,则为串联反馈。

3.3改进后的判别方法

判别法则:若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连接于运放的同一输入端,则为并联反馈, 若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连接于运放的不同输入端,则为串联反馈。

例如在图4(a)中的反馈即为串联反馈,(b)中为并联反馈。

4结论

放大电路中反馈组态和极性的判别 第6篇

在模拟电子电路中,放大电路的性能改善需要依靠电路中的反馈来实现.反馈在电子电路中占有主要的地位,掌握反馈的判别方法和反馈对电路的影响对于初学者来说特别的重要.文章主要介绍反馈组态和极性的判别.

1 电压法判别反馈组态与极性

1.1 教材中的判别方法

教材在处理反馈这一章内容时先给出有无反馈的判断和反馈极性的判别,教材中反馈极性的判别是用的瞬时极性法,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方法,具体做法是:规定电路输入信号在某一时刻对地的极性,并以此为依据,逐级判别电路中各相关点电流的流向和电位的极性,从而得到输出信号的极性;根据输出信号极性判别出反馈信号的极性;若反馈信号使基本放大电路的净输入信号增大,则说明引入了正反馈; 若反馈信号使基本放大电路的净输入信号减小,则说明引入了负反馈.

反馈组态的判断,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的区别在于基本放大电路的输出回路和反馈网络的连接方式不同.即令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为零,若反馈量也随之为零,则说明电路中引入了电压反馈; 若反馈量依然存在,则说明电路中引入了电流反馈.串联反馈还是并联反馈的区别在于基本放大电路的输入回路和反馈网络的连接方式不同.若反馈信号为电压量,与输入电压求差而获得净输入电压,则为串联反馈; 若反馈信号为电流量,与输入电流求差而获得净输入电流,则为并联反馈.这个方法的依据是电压反馈取自输出电压,电流反馈取自输出电流.

这个方法是与反馈的概念紧密对应的,能够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但是此方法牵扯到的问题比较多,学生学习时要看输入回路的连接方式及其输出回路的连接方式,同时既要考虑电流又要考虑电压,学生在处理具体问题时较难掌握.

1.2 电压法

对于这部分内容,笔者在讲述反馈概念的基础上先介绍这个方法,并注意讲解此方法的原理基础,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在理解了概念的基础上,对具体判断的方法做了优化,优化后的方法可以叫做瞬时电压法.这个方法是:找出反馈器件,先判断是并联还是串联反馈,做法是如果反馈器件与输入端线直接相连的是并联反馈,否则为串联反馈;反馈器件与输出端线直接相连的为电压反馈,否则为电流反馈.极性的判断是先假定输入电压为正,逐级推导确定出反馈器件与输出回路连接点的电位正负,如果是并联反馈,反向的(负的)电压信号返回的就是负反馈,否则为正反馈;如果是串联反馈则同向的(正的)电压信号返回是负反馈,否则为正反馈.实质上这个方法还是用了并联反馈和串联反馈的特点。并联反馈中反馈信号与净输入信号是以电流的形式相加减的,如果假设输入电压为正,则输入电流为正,是流进电路的,反馈器件与输出端相连点的电位为负的话说明反馈器件上的电流是起了减少净输入电流的作用,所以并联反馈中反向的(负的)电压信号返回的就是负反馈。下面结合具体电路进行说明.

1.3 举例说明

如图1所示,反馈器件是R4,电路的输入端线是a点所在的T1的基极,输出端线为d到输出端,从电路可以看出,R4与输入端线没有直接相连,与输出端线直接相连,所以电路中R4引入的是串联电压反馈。假设电路某一瞬时的输入电压为正,即a点为正,T1、T2组成的差分电路为单端输入单端输出,反相放大,b点为负,C点为负,T3是共射放大电路,反相放大,d点为正,e点为正,此电路中R4将d端的正信号反馈到e点,也就是将一个与输入电压同相的电压信号反馈到了输入回路,串联反馈中同向的(正的)电压信号返回是负反馈,所以R4是一个负反馈,电路引入的是串联电压负反馈。

若图中的R4与d端断开后与f点相连,则R4与输出端线不再直接相连,所以反馈组态变为串联电流反馈。另外C点为负,T3的发射极f点的电位也为负,所以这时R4相当于

将f点的负电压信号反馈回输入回路e点,反馈就变成了正反馈。

再如图2所示,由图可知反馈器件是R1,ad为输入端线,b点在输出端线上。R1与输入端线直接相连,与输出端线没有直接相连,所以反馈组态为并联电流反馈。假设某时刻a点电压为正,可以推出b点为负,c点也为负,R1将c点的负电压信号送回输入回路中的d点,也就是将一个反向的电压信号返回输入回路,因为是并联反馈,所以是负反馈。图2中R1引入的是一个并联电流负反馈。

2 结束语

模拟电子技术对初学者来说是门难度比较大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清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一些利于学生学习的规律和方法能够减轻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的学习轻松快乐。

参考文献

[1]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放大反馈 第7篇

负反馈电路在科学领域中应用很多,放大电路中采用负反馈目的是为了改善放大电路的工作性能。在教学中,由于负反馈电路的各种组态类型及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的影响很难掌握,各种组态类型的不同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造成理解上的混淆;即使是开设实验课也因教学上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全部反馈类型都进行,另外,在教学中对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分析,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即使是实验也难以实现[1]。如果在教学中结合Multisim 10进行仿真,可以将负反馈的各种组态电路与对放大电路的影响及其输出结果动态、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既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又减轻了老师的负担,提高了教学效果,有利于辅助教学。通过实际运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

1 常用组态负反馈放大电路的仿真分析

1.1 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

在Multisim 10的电路窗口中建立如图1所示电路[3]。

集成运放采用741,并用一个开关来控制电路有无负反馈的存在。用示波器来观察反馈时的情况。其中,输入信号V1是一个交流电压源信号。示波器的A通道接输入信号,B通道接输出信号。

开关打向下边时,没有负反馈,输入、输出的信号波形如图2所示。上面A通道的波形是输入波形;下面B通道的波形为输出波形,可以看到,此时输出波形已经严重失真。

开关打向上边时,加入电压串联负反馈,输入、输出的信号波形如图3所示,上面A通道的波形是输入波形,下面B通道的波形是输出波形。可以看出,此时输出信号波形没有失真。但输出信号的幅度减小了。与理论上引入负反馈放大倍数降低了,减少非线性失真是相符合的。

1.2 电流串联负反馈电路

在Multisim 10的电路窗口中建立如图4所示电路。

集成运放采用LM307H,其中,输入信号V1是一个交流电流源信号。示波器的A通道接输入信号,B通道接输出信号。

开关打向下边时,没有负反馈,输入、输出的信号波形如图5所示。下面A通道的波形是输入波形;上面B通道的波形为输出波形,可以看到,此时输出波形已经严重失真。

开关打向上边时,加入电压串联负反馈,输入、输出的信号波形如图6所示,下面A通道的波形是输入波形上面B通道的波形是输出波形。可以看出,此时输出信号波形没有失真。但输出信号的幅度减小了。与理论上引入负反馈放大倍数降低了,减少非线性失真是相符合的。

1.3 电压并联负反馈电路

在Multisim 10的电路窗口中建立如图7所示电路。

集成运放采用741,并用一个开关来控制电路有无负反馈的存在。用示波器来观察反馈时的情况。其中,输入信号V1是一个交流电压源信号。示波器的A通道接输出信号,B通道接输入信号。

开关打向下边时,没有负反馈,输入、输出的信号波形如图8所示。上面A通道的波形是输出波形;下面B通道的波形为输入波形,可以看到,此时输出波形已经严重失真。

开关打向上边时,加入电压并联负反馈,输入、输出的信号波形如图9所示,上面A通道的波形是输入波形,下面B通道的波形是输出波形。可以看出,此时输出信号波形没有失真。但输出信号的幅度减小了。与理论上引入负反馈放大倍数降低了,减少非线性失真是相符合的。

1.4 电流并联负反馈电路

在Multisim 10的电路窗口中建立如图10所示电路。

集成运放采用LM307H[1],其中,输入信号I1是一个交流电流源信号。示波器的A通道接输入信号,B通道接输出信号。

开关打向左边时,没有负反馈,输入、输出的信号波形如图11所示。上面A通道的波形是输入波形;下面B通道的波形为输出波形,可以看到,此时输出波形已经严重失真。

开关打向右边时,加入电流并联负反馈,输入、输出的信号波形如图12所示,上面A通道的波形是输入波形,下面B通道的波形是输出波形。可以看出,此时输出信号波形没有失真。但输出信号的幅度减小了。与理论上引入负反馈放大倍数降低了是相符合的。

2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频带扩展作用

在Multisim 10的电路窗口中建立如图13所示电路[4]。

开关打向下边时,没有交流负反馈,打开波特仪显示面板,按下仿真按钮,看到波特仪显示的幅频特性曲线如图14所示。

开关打向上边时,加入交流负反馈,按下仿真按钮,我们看到波特仪显示的幅频特性曲线如图15所示。

可以看到,加入交流负反馈以后,电路的频带宽度明显增加。所以负反馈对频带具有明显的扩展作用。

3 结束语

在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教学中,充分运用Multisim 10的仿真优势,将动态仿真与理论学习相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都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教师也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摘要:在模拟电路的教学中,负反馈放大电路无疑是一个难点内容。如果在教学中应用Multisim10仿真辅助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形象、更直观,可以使复杂深奥的知识简单化,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Multisim 10,负反馈放大电路,仿真

参考文献

[1]杨庆.基于Multisim 8的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仿真[J].山西电子技术,2008,5:14-16.

[2]张少明.负反馈放大电路的仿真分析[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6:64-66.

[3]聂典.Multisim 9计算机仿真在电子电路设计中的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4]袁利平.Multisim在电子线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09,17:112-115.

[5]赵蓉.浅谈负反馈组态电路的分析及仿真[J].广西轻工业,2007,6:44-45.

放大反馈范文

放大反馈范文(精选7篇)放大反馈 第1篇例:分析下列电路是否存在反馈, 反馈极性以及类型。一、寻找电路中是否存在反馈, 即判别电路中是...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