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妇产科人性化护理论文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妇产科人性化护理论文(精选8篇)

妇产科人性化护理论文 第1篇

妇产科人性化护理研究论文

1人性化护理的内涵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是使患者在就医全过程中感到方便、舒适、满意的一种护理方法。其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减少或降低不适的程度,人性化护理更注意给予服务对象人性化的关怀和照顾,具体到临床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更注重“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以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为核心,以真心、爱心、责任心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使患者在就医全过程中有温馨感、亲近感和家庭感的一种护理方法[2]。人性化护理要得到护士的认同并自觉付诸与行动,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还要具有人性化服务的意识,在护理过程中,必须把“以患者为中心”作为自己的理念和行动准则。讲究护理服务艺术,除开展全方位、多层面的服务外,还要提倡微笑服务、礼貌服务、舒适服务。

2实施要求

2.1改进护理工作模式,转变护理服务理念

当前医学模式已经实现了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新的医学模式强调精神与疾病不可分割,这就要求所有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不仅要看到疾病本身,更要看到患者这个有血有肉的精神主体,要了解患者内在及外在的各种需求,人文护理不再是被动而机械地执行医嘱”,而是一种积极、主动、不断延伸的服务理念,是要将人性化护理融入其中,把自己置身于患者的角度,让患者真正感到亲人般的照顾,天使般的关怀。这也就要求所有护理人员不仅要加强服务技术及沟通技巧的训练,还要掌握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及现代护理服务的运作方式和技巧,培养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协作配合。

2.2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护理是关于人的科学,护理是对人的工作。所以要求护士在言行上、态度上、服务上让患者感到更多的体贴和关爱,因此我科注重提升护士的整体素质,加强护士在职培训,包括业务培训、实践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支持并鼓励护理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高等护理教育。并根据护理人员不同职称、不同学历,利用各种途径、采取各种形式,加强护理人员的在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医院也有计划地招聘一部分高学历、工作能力强的护士,从而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水平。是我们的人性化护理更迅速有效的开展起来。

2.3规范的职业形象和护理用语

工作服和被服体现人性化护理的色彩,护士服应不再是千篇 一律的白色,不同年资及职称的护士应穿戴不同颜色的服饰以便于患者有问题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护士进行咨询,并且不同科室的护理人员也可以选择不同的颜色,妇科患者以年轻女性为主,可以选择柔和的粉色,产科可以选择明快的嫩黄或浅蓝。彩色的工作服和病人小花或色彩各异的被服,可以使病人感到亲切舒服,有利于病情的恢复。护士淡装上岗,仪表素雅,举止端庄,态度亲切和蔼,语言坦诚可信,精神饱满。使病人易于接近,产生信任感。

3具体护理方法

3.1主动和患者沟通

在临床工作当中,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接触相对较为频繁,每位临床护理工作人员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沟通方式,积极主动的和患者进行充分交流。语言交流是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较为详细了解的主要方式,有效的交流往往能够使得患者与临床医护人员达成诸多共识,对于顺利的开展临床医疗服务工作,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妇产科往往会涉及到生殖、性等比较私隐的话题,不少患者尤其是农村的患者,在患上妇科病以后因为怕被误会而显得非常的紧张,甚至有的患者选择不就诊;入院后显得更加的紧张,不愿意与医护人员进行交流,即使有了疑问也不向医护人员咨询。此时有效地沟通就显得更为重要,它不仅能增进护患间的情感交流,增进双方的信任感,营造出和谐、友善的护患关系。护士一句温柔的话语就可能激励起病人战胜病魔的信心。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护理人员应把与患者的沟通作为重要的工作来做。对患者要用情与其交流,用心与其沟通。一个人感情和人性的释放,是需要听众的,护理人员不但是忠实听众,还要通过沟通不断地引导患者将其所有的喜、怒、哀、乐全部释放出来。这不仅满足了患者交流的精神需求,情绪的稳定,而且更有利于护患关系的融洽。因此每个护理人员都应该学习和研究人性化护理,真正体现护士职业的神圣所在。

3.2加强妇产科手术前、后的人性化护理及心理指导

在临床妇产科各项实际护理工作当中,诸多临床护理相关性操作,比如手术、分娩之前会阴部位的清洁处理、灌肠、尿管导入以及手术、分娩之后的填塞阴道、留置导尿等,大部分患者均会接触相关操作。由于受不同文化理念、传统思想的较大影响,部分患者存在心理上难以接受的情况,通常需要临床护理人员对其做出合理的解释,从利于疾病治疗、病情康复的角度对患者予以耐心的劝慰,同时在具体的操作过程当中,护理操作人员要在保证操作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做到动作轻柔,减少不必要的暴露,最大限度的减少患者的痛苦,帮助患者克服心理上的障碍,使患者充分体会到人性化护理服务,并积极配合临床医护人员的相关治疗。临床妇产科手术以及手术室的陌生治疗环境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心理带来不良影响。因而临床护理工作人员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特殊心理因素,积极主动的对患者予以相应心理指导,关怀、安慰患者,详细介绍手术相关操作以及手术室环境,尽量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耐心询问患者的不适及顾虑;在手术之后,要主动满足患者相应的术后需求,合理应用各种沟通方法,时刻以人性化护理理念规范自身的临床护理行为。

3.3积极落实预约服务

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现代人们快速化生活节奏的要求,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体现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医院预约诊疗模式已经逐渐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提高医院的临床诊疗工作效率,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减少患者的就诊等候时间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积极实行预约服务,如电话预约,可以更好的.为患者进行周全的护理服务,符合多数患者的生活节奏,较好的体现了人性化护理服务。

3.4及时进行随访调查

在临床护理工作当中,及时有效的随访调查对于观察患者的愈后生活质量,分析临床长期疗效,充分提高临床护理服务水平,从细微处实施人性化护理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患者出院之后,依据患者不同的病情制定随访计划,采取电话、通信等随访方式,对患者康复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予以记录,并及时提供相应的解决措施,充分做好患者的康复指导工作,努力提高人性化护理服务水平。并且定期召开医患交流座谈会,倾听来自患者的心声,加强医患沟通,征求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纳总结,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认真改进,对合理化建议及时采纳,以提高服务质量。

3.5努力创造良好的医院护理环境

患者来到医院后首先会对这种特殊而陌生的环境感到茫然,无所适从,很容易产生恐惧感和没落感。所以医院自身环境建设,特别是病房的布置,对于患者的心理往往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造成影响。为此我们设立了一系列人性化服务设施,例如走廊内温馨的宣传贴画,报纸、书刊,病房内便利粘钩,晾衣架等,这些细微之处的关怀投入并不大,却实实在在的体现了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一份爱心。温馨、轻松的病房氛围可以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有利于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形成。

4小结

实施人性化护理,要最大限度的激发临床护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时刻从细微之处予以患者人性化服务。依照临床护理工作人员具体相关护理技能以及个性化特点,合理的分配护理工作任务,充分做到各尽其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护理工作人员在人性化护理工作实施过程当中的潜能,使护理人员能够针对每位妇产科患者实施合理的人性化护理服务。合理应用有效的护理沟通方式及各种相关技巧,努力实施人性化护理,对于提高临床护理服务水平,提高患者对于妇产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妇产科人性化护理论文 第2篇

0.引言

在妇产科,对于产妇需做好相关护理工作。一方面,是因为大多数产妇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症状;另一方面,是因为妇产科容易发生护患纠纷,进而不利于妇产科正常工作的开展m。此次将98例产妇纳人研究,其目的是探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此次纳人研究的98例产妇于5月至5月收治我院,均在产妇知情,并签署相关医护同意书的条件下,按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49例,年龄分布在25岁至36岁,平均(28.6±1.3)岁;初产妇31例、经产妇18例。对照组49例,年龄分布在26岁至38岁,平均(28.9±1.4)岁;初产妇32例、经产妇17例。在一般资料上,两组对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备可比价值。

1.2方法。对照组产妇实施一般护理,做好产妇各项生命体征的严密监测;一旦有异常情况发生,及时告知医生,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观察组产妇实施人性化护理,具体内容包括:

1.2.1人性化护理技巧的掌握。要想在产妇中实施人性化护理,首先需让护理人员掌握人性化护理技巧。一方面,加强产科护理人员教育,让护理人员认识到人性化护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加强人性化护理技巧培训,以和蔼的姿态面对产妇,注重文明、礼貌用语,多从产妇角度考虑问题,尽量满足产妇的主诉需求;耐心与产妇沟通,掌握产妇的基本状况,然后做好产妇的疏导工作等。

1.2.2健康宣教。在人性化护理展开时,需对产妇加强健康宣教,耐心为产妇讲解相关知识,并告知产妇在待产期间需注意的基本事项,比如合理饮食、注意睡眠以及营造良好的心理状态等。以此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进而积极配合各项医护工作。

1.2.3构建良好的住院环境。为了展现人性化的一面,需为产妇构建良好的住院环境,合理控制病房温湿度,保持病房通风与柔和的光线;定期进行消毒,并每天按时进行病房卫生打扫工作,以此保持病房的清洁、卫生。

1.2.4心理护理。大部分产妇伴有焦虑、抑郁症状,为此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产妇的心理状态,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方法。

1.2.5产后指导。产妇产后也容易伴有焦虑、抑郁等症状,产科护理人员需认真评估产妇的产后心理状态,进一步给予有针对性的产后指导。比如,为产妇讲解产后常规知识,需避免的一些问题。产后,需根据产妇恢复情况,合理地进行恢复锻炼。并告知家属,需关心、呵护产妇,让产妇感受到亲情的`可贵,从而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产后生活等。

1.3判定标准。

1.3.1心理状态评分标准。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为标准,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症状进行评分;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为标准,对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症状进行评分。分数越低,代表焦虑、抑郁状态改善越显着。

1.3.2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采取自制调查问卷,将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总满意度为满意、较满意两项满意度之和。

1.4统计学分析。本研究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Cx±s)视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应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取Z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症状评分情况对比。护理前,两组焦虑、抑郁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焦虑、抑郁症状评分均有所减少,但观察组减少幅度明显要比对照组大(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观察组中,满意41例、较满意6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度为95.92%;对照组中,满意9例、较满意22例、不满意18例,总满意度为63.27%。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妇产科护理中的人性化护理 第3篇

1 营造人性化的住院环境

温馨的住院环境可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 缓解其对疾病的心理压力, 因此要为她们提供温馨、和谐而且有家庭氛围的住院环境, 这样可以使她们保持一种宽松、健康的心态, 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我们将病房粉刷成淡粉色, 在病房的窗户上挂上了卡通图案的淡粉色的窗帘, 少了病房的感觉, 多了一份温暖愉悦的感觉和家庭的温暖。在病区的走廊中挂上全科医护人员的照片及科室介绍以及母婴知识的宣教板, 既美化了环境, 也使患者对科室建设有个大致的了解, 同时对母乳喂养的好处进行了宣教, 使患者认识到母乳喂养的好处, 能够正确地哺乳。

2 实施人性化术前宣教

每一个住院病人病人对自己的手术都是极其关注的, 针对妇产科病人特点由专职护士做健康教育讲座, 介绍科室的技术力量、疾病特点、经治医生及责任护士;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及手术过程, 让患者了解术前应注意事项和必要的准备, 术后什么时候垫枕, 什么时候翻身, 何时下床活动及术后的饮食。使患者对整个手术有充分的了解, 以减少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并针对术前、术后、特殊手术的不同点, 组织不同对象包括家属一起听课, 了解一系列疾病知识、治疗护理的目的、注意事项、如何配合等, 亲自演示并反馈评价, 耐心、细致回答病人及家属的问题, 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 使病人有充分心理准备, 愿意接受手术和术后主动配合。

3 实施人文关怀, 针对妇产科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护理

妇产科患者面对疾病通常具有紧张、害羞、焦虑、恐惧、忧郁、多疑、自卑、自责等心理特点, 针对患者的这些心理特征实施人文关怀, 使患者正确面对疾病, 积极配合治疗。

3.1 消除患者的紧张、害羞心理

患者就诊入院后热情接待、尊重患者, 介绍医院的基本情况, 平易近人, 态度和蔼, 消除患者的紧张感, 保护患者的隐私。在手术操作时, 给患者精神上的鼓励, 使之坦然地接受手术。

3.2 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

医护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 以患者为中心, 处处体现出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的态度, 通过温和的语言, 亲切的问候和熟练的操作技术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使患者感到真诚与温暖, 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及时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 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

3.3 消除患者的忧郁、多疑心理

根据不同情况对患者进行生殖器解剖、生理及性知识教育, 使她们改变那些不正确的看法, 解除患者的精神负担, 并对她们的丈夫及家人进行健康知识指导, 鼓励其给患者更多的关爱。要主动与更年期患者交谈, 告诉其家人多关心、多照顾患者, 加强绝经期的保健工作。

4 人性化的出院指导

出院时责任护士要针对不同的疾病做出细致出院健康指导, 向病人讲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休养环境、饮食与营养、活动与休息, 并做好出院后的随访工作。

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更加关注身心的健康。护士不再只是被动而机械地执行医嘱, 而是要融入人性化的护理, 以人为本, 关爱生命的健康。通过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 满足了患者的整体需求, 使患者对护士易产生强烈的信赖感, 从而建立相互信赖的、合作的护患关系, 护患关系更加融洽, 患者满意, 护理工作受到尊重, 护理人员勤业敬业爱岗, 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同时也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

摘要: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1]。通过倡导人性化服务理念, 注重人性化护理管理, 营造人性化服务环境, 可以更好地满足护理服务对象的需求, 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 提升护理质量, 增强医院竞争力, 进一步体现护理人员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妇产科

参考文献

[1]姚建蓉.产科病房实施人性化护理提高产科护理质量[J].四川医学, 2006, 27 (2) :207-208.

浅析妇产科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服务 第4篇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人性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330-02

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妇产科的患者数量却在不断增多,传统的护理方法不能适应新型的护理要求,妇产科护理工作形势日益严峻,因此,要使用新型的护理方法帮助妇产科的患者早日康复[1]?本文将随机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至妇产科进行治疗患者200例,将200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使用人性化护理与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疗效,内容如下?

1?相关资料与方法

1.1相关资料 随机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至妇产科进行治疗患者200例,年龄在25至34岁之间,阴道炎患者34例,宫颈糜烂患者23例,子宫内膜炎患者47例,宫颈炎患者16例,乳腺癌患者58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22例?

1.2方法 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使用人性化护理与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的数据差异,主要观察患者的住院时间?治愈率?满意度,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调查患者满意度时使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回访患者,并收集患者的护理意见,完善人性化护理[2]?

1.3观察标准 调查200患者住院时间?治愈率?满意度,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到出院的一段时间为住院时间,治愈率是指进行人性化护理后,病情好转的患者在100例患者中的比例,满意度是指对护理感到满意的患者在100例患者中的比例?

1.4统计学 使用SPSS17.0对100例妇科病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将两组妇产科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制作了表一?

观察研究组100例患者在人性化护理后住院时间为10.12±2.1d,因此疾病有所好转的患者94例,治愈率为94%,因为人性化护理而感到满意的患者90例,满意度为90%;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100例患者住院时间为14.34±3.5d,因此疾病有所好转的患者81例,治愈率为81%,因为人性化护理而感到满意的患者74例,满意度为74%通过观察表一,使用人性化护理后,妇产科患者住院时间较短,治愈率较高,满意度较高?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对妇产科患者进行护理时,护理的对象主要是产妇与婴儿,要求改变护理方法,摒弃落后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人性化的护理,主要做好○1贯穿整体工作,认真的对患者进行教育指导,帮助患者了解妇产科疾病,并对患者进行护理教育[3]?○2在患者分娩前后,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疼痛对患者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指导患者或者家属服用药物,做好医疗保健?○3协调医生与护理人员的工作,护理人员主要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观察患者的表情?动作与神态,分析患者的疼痛状况,分别定为A?B?C级,并将患者的症状等级与临床表现制作成表格,把表格提交给专业医师进行分析,推断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措施[4]?○4保证患者良好的休息环境,确保环境无噪音,并且在走廊与其他显眼的场所处,放置专业医师或者护理人员的简介表,主要简介医护人员的擅长应对的疾病,还有医护人员的联系方式,在简介表下方还可以简介一些疾病的相关知识?○5加强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增进两者的感情,加强医患关系;在与患者进行交谈过程中,一定要以肯定的语气与患者交谈,充分尊重患者的态度,并且对患者进行全程护理,观察患者的症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5]?

本文分别对200例患者使用人性化护理与常规护理,观察两组妇产科患者的数据差异,发现研究组妇产科患者住院时间较短,治愈率较高,满意度较高?由此可知,使用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进行产后恢复,帮助患者了解护理常识,避免因护理不当等原因造成患者的损伤,有效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还能够引导患者的心理,提升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丰富患者的护理知识,能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将护理内容明确化,将护理责任具体化,将护理措施简单化,并且能够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做好妇产科患者的护理工作[6]?

综上所述,使用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的辅助治疗妇产科疾病,可以极大的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提升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减少患者的负担,所以,理应推广[7]?

参考文献

[1] 娄丽艳.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9):96-97.

[2] 郑桂荣.妇产科患者40例人性化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1):55-56.

[3] 李道莲.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门诊手术中的运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z1):85.

[4] 谢巧芳,王宝君,朱运添等.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6):90-91.

[5] 吴惠.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0,31(8):1101-1102.

[6] 琚金梅,唐会枚,刘华莉等.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中的应用[J].亚太传统医药,2011,07(5):207-207.

妇产科人性化护理论文 第5篇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产妇21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生活环境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性化护理能有效提高产妇的护理效果,改善生活质量,有利于分娩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产科护理;生活质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进展,人们对临床护理的要求也逐渐增高。产妇作为特殊人群,传统护理内容局限于助产和产妇自身生命体征检测,不能满足其临床需求。因此,本研究选取1月-3月收治的产妇2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组产妇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产科优质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201月-2015年3月收治产妇210例,年龄20~36岁,平均年龄(26.4±2.9)岁;其中初产妇119例,经产妇91例。将所有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105例。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产妇均无妊娠并发症;产妇无意识障碍;产妇无精神疾病;产妇对本研究知情且自愿参加。本研究所有研究内容均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核。护理方法:所有产妇入院后均给予临床常规护理内容,包括产妇生命体征监测、水及电解质平衡维持、低压吸氧、必要时可给予营养物质补充能量。护理组产妇在上述内容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主要内容:

①开展健康教育:分娩是每个孕妇必经的过程,其过程对产妇本身以及家庭来说是幸福而艰难的,对初产妇的影响更明显[1]。因此,医护人员在产妇入院初期应积极与其沟通,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从生理以及心理等层面提升产妇对分娩的认识,以及接受产妇自身社会及家庭身份的改变,同时向产妇讲解分娩、妊娠过程中的相关知识,对产后新生儿护理进行介绍和教授,让产妇在心理上做好准备,缓解紧张情绪。

②分娩中护理:分娩过程中,激素作用导致产妇自身宫缩加剧,疼痛感较强,加之对分娩的恐惧,部分产妇可能出现恐惧、排斥等情绪,部分产妇甚至出现依从性严重下降等[2]。因此,为减少分娩过程中的意外情况,护理人员应对产妇进行一对一的心理护理,消除产妇对分娩的恐惧,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心态。护理人员在分娩过程中要时刻关注产妇的基本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异常情况。护理人员应在产妇分娩后2h内给予细致入微的护理,给予心理护理等缓解产妇的不良情绪。

③产妇分娩后,为让产妇感受到作为母亲的快乐,护理人员应在第一时间促进母婴接触;指导产妇做好自身的清洁工作,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指导剖宫产产妇护理伤口,防止感染;指导产妇母乳喂养,讲解新生儿的护理技巧;鼓励产妇保持积极的.心态,与家人分享喜悦,防止抑郁情绪的产生。出院时,嘱咐产妇应该注意的问题,对产妇进行健康培训,定期实施电话随访,给予心理等方面的指导[3]。观察指标:本研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对产妇自身情况进行调查,医护人员统计后进行分析,了解产妇的护理效果,分为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生活环境等4个方面,评分标准为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该项功能越好,生活质量越高。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后,护理组产妇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生活环境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讨论

常规护理模式以疾病为中心,已不能满足临床护理的需求,人性化护理模式是以人为本的新型护理模式,以产妇为中心,不仅对产妇的疾病进行护理,而且对产妇的心理、精神等进行护理,既保证了对产妇的生理护理质量,又使产妇感受到人文关怀,为产妇提供优质、温馨、全方位、多样化的服务。面对分娩过程,产妇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若护理不恰当,产妇产后抑郁的概率增加,因此,为帮助产妇完成从孕期到哺乳期的过渡,必须为产妇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人性化护理针对产妇的个体差异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了解产妇需求,充分尊重产妇的人格和尊严,最大限度地为产妇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保证产妇心理、生理及精神健康,提高产妇依从性,从而取得最佳治疗效果[4]。本研究结果发现,护理组产妇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生活环境均优于对照组。

4.结语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能有效提高产妇的护理效果,改善生活质量,有利于分娩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会民.产科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8(7):52-53.

[2]刘冬雅.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4):612-613.

[3]黎筱慧.人性化护理对产科病房护理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4):17-19.

妇产科人性化护理论文 第6篇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产科护理服务中的实际效果。方法:对照组产妇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结果:两组自然分娩成功率均为100.00%。护理前两组负面情绪对比P>0.05,护理后研究组SDS、SAS量表评分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出血量、总产程所需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对本次产科护理服务满意率(80.43%)显著高于对照组(52.17%)(P<0.05)。结论: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有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保障产妇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产科;人性化护理;临床应用效果

【中?D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2-03-0-01

妊娠、分娩均属于人体特殊的生理时期,产妇、家属、胎儿等多方面因素均将显著增加临床护理工作难度[1]。本文将选取我院产科于2015年3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92例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产科护理服务中的实际效果,为确保产科护理服务质量提供可靠依据,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2例产妇年龄20-36岁、平均(28.16±0.64)岁,孕周38-42周、平均(40.16±0.13)周。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92例产妇均分为研究组(n=46)、对照组(n=46),各组上述相关数据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与排除标准:①已婚足月并行自然分娩的初产妇;②排除存在妊娠相关并发症者;③排除患有先天性疾病、残疾等异常情况者;④具有正常的心肝肾功能;⑤排除存在精神、免疫、内分泌及神经系统疾病者;⑥排除恶性肿瘤患者;⑦排除胎儿异常者,如脐带绕颈、畸形等;⑧对本次研究内容完全知情,研究前指导患者独立签署由本院医学与伦理研究会制定的知情同意书;⑨本次研究内容通过本院医学与伦理研究会审核。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对照组产妇行常规护理,如遵医嘱配合产妇完成各项检查、根据处方提供相应治疗药物、严密监测母婴生命体征、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各类产后并发症、给予科学的喂养指导等。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①病房布置主选淡粉、淡黄等暖色调,病房内可适当放置绿色植物,此举有利于产妇感受家庭温馨,消除或缓解因陌生环境所致紧张、恐惧情绪;②由于产科检查项目及围分娩期的多项治疗及护理工作均涉及身体私密部位,因此产科护理人员可为产妇提供布帘、挡板或给予单人病房等形式为产妇创造独立的住院空间,此举有利于保护产妇个人隐私,同时应注意在行各项检查治疗服务时尽量避免非目标区域肢体过度暴露;③加强护理人员与产妇、家属的有效沟通,及时掌握其现阶段心理状态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过度担心母婴安全者可例举既往成功分娩的典型病例提高其自然分娩自信心,耐心及时的解答产妇及家属关于母婴分娩的相关疑问,可通过讲解分娩相关知识提高其对自身实际状态的掌握程度,缓解因不了解母婴状态、惧怕分娩疼痛所致焦虑、恐惧情绪;④可根据产妇日常爱好提供音乐、书籍、电视等物品,此举有利于通过分散产妇注意力从而缓解其身心不适感,日常饮食也应根据患者口味喜好提供健康食物,此举有利于避免围分娩期缺乏进食欲望从而导致的各类营养问题,应注意食物需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切忌食用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⑤护理过程中需耐心倾听产妇主观感受并表示同情、理解,主动询问产妇所需,积极满足产妇合理需求,指导家属积极配合产妇并提供各项支持,如饮食、经济、心理等,从而消除产妇分娩后顾之忧;⑥分娩过程中对产妇提供积极的语言、肢体鼓励,及时告知产程进展,分娩完成后及时告知产妇分娩情况,可尽早使母婴相互接触,通过改变称呼(妈妈)从而使产妇尽快转变社会角色。

1.2.2 观察指标①负面情绪:记录两组产妇护理前后负面情绪改善情况,本次研究所选择的负面情绪包括焦虑、抑郁,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予以评价,各量表分界值分别为50分、53分,得分结果超过分界值则分数越高、对应负面情绪程度越重[2];②满意度:利用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价产妇对本次护理服务质量[3],该量表内容涉及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服务态度等项目,采取独立、不记名填写形式,量表总评分12-60分(共12个条目、每条目得分1-5分),其中20分以下不满意、20-40分一般、40分以上满意;③分娩情况:记录两组产妇总产程所需时间、出血量等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研究所得两组产妇SAS、SDS量表评分情况(护理前、后)、总产程所需时间、出血量等数据均属于计量资料,经()表示;两组产妇对护理服务评价结果属于计数资料,经n(%)表示,数据传入SPSS.19软件并实施相应检验(t、),若P<0.05则提示相关数据差异存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 负面情绪两组产妇均顺利完成自然分娩,无中转剖腹、产钳助产、分娩中死亡等异常情况,分娩成功率均为100.00%。经分析可知,两组产妇护理前负面情绪对比P>0.05,护理后研究组SDS、SAS量表评分均较之前有所下降(P0.05),如表1。

2.2 分娩情况研究组产妇出血量、总产程所需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如表2)。

2.3 满意度研究组产妇对本次产科护理服务满意率高达80.43%,对照组仅为52.17%,数据对比P<0.05(如表3)。

讨论

研究表明[2],妊娠、分娩均属于机体应激反应,产妇围分娩期将处于严重的生理不适状态,加之部分产妇由于过度担心母婴安全、惧怕分娩疼痛以及来自家庭、社会的共同压力,从而使其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目前已有相关资料发现,程度较重的负面情绪并不利于顺利分娩,甚至将因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状态从而增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量,母婴安全随之受到威胁[4]。此外有研究显示[5],围分娩期产妇身体机能差、身心不适导致进食欲望下降,而胎儿(新生儿)所需营养多由母体提供,因此确保产妇每日营养摄入量对母婴健康具有积极意义。而以往临床产科护理仅侧重于生理层面的服务内容,指采取有效措施缓解产妇生理不适感,确保临床各项检查及治疗工作顺利开展,最终目的在于确保顺利分娩及母婴安全,往往对产妇心理、饮食等情况并未过多关注[6]。

人性化护理模式是近年来于临床推广的新型理念,其服务宗旨是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指在临床护理中融入个体化、针对性、创造性的服务内容,在确保临床护理有效性的同时,有利于缓解患者心理状态,从而使其积极主动配合相应治疗及护理服务,最?K目的在于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及保障患者疗效、预后[7]。研究表明[3],随着近年来医学服务领域的侧重点逐渐由单一的生理层面向社会、生理、心理等多元化发展,加之产妇及家属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因此对产科护理服务要求随之提高。基于此,有学者认为在产科常规护理服务基础上,若加用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则有利于通过改善患者营养、情绪等方面状态,从而有效改善产妇生理、心理状态,提高其积极配合临床医护人员工作依从性,最终使其获得更为理想的护理效果。

本文通过分组研究后发现,接受人性化护理服务的研究组产妇负面情绪改善效果较优,出血量、总产程均少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此外研究组护理服务满意率(80.43%)优于对照组(52.17%),此结论与杨佳彤[7]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有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保障产妇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今后推广。

参考文献

妇产科优秀护理论文 第7篇

作者:郭肖兰1,张宏玉2

作者单位:(1 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广东 深圳 570000;2 海南医学院,海南 海口 571101)

【摘要】目的:比较俯卧位分娩与传统平卧位分娩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111例产妇分为两组,实验组(51例)取俯卧位分娩接产,对照组(60例)取传统平卧位接产,比较两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新生儿评分和会阴裂伤等母儿结局。结果:俯卧位比平卧位组,第二产程时间短,有更少的会阴侧切(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比平卧位产后出血增多,但仍在生理范围内。结论:俯卧位缩短第二产程,不增加新生儿窒息,降低会阴损伤,是值得推荐应用的分娩体位。

【关键词】

手膝俯卧位;平卧位;第二产程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delivery outcomes between on-hands-and-knees and supine position.Methods: A total of 111 puerpera were assigned into experiment group(n=51 cases)and control group(n=62 cases).The experiment lied on-hands-and-knees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lied on back during labor.Time of labor process,volume of postpartum bleeding,Apgar score,and severity of perineum laceration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Results: The experiment group showed shorter the second stage of labor,lighter perineum laceration,but larger amount of postpartum bleeding comparing with the control group(P all <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neonatal asphyxia.Conclusions: On-hands-and-knees can help to shorten the second stage of labor,and decrease perineum laceration without inducing neonatal asphyxia,thus it′s worth for application in large scale.[KEY WORDS]On-hands-and-knees;Supine position;the sencond stage of labor

不同历史时期妇女分娩体位各异,但走动和保持自由的体位(直立体位,包括站立、坐、蹲、走动、跪、俯卧、手膝支持俯卧,并随产妇意愿更换)是共同的特点[1]。截石位分娩是伴随着美国产科技术发展,随着产床和产科操作的开展,为方便医师操作,这种体位逐渐成为产科分娩的主导体位,但其合理性缺乏科学研究数据支持。循证医学的研究不支持平卧位分娩,认为增加胎儿窒息,并妨碍胎儿下降,增加难产和会阴侧切[2],WHO分娩指导禁止使用平卧位(截石位)接产,鼓励采用非平卧位体位分娩,如侧卧、坐、俯卧(on your hands and knees)、蹲等。我国传统采用平卧位分娩,近年来也有应用坐位分娩等的研究[3],但应用俯卧位接产未见报道。本研究尝试进行俯卧位接产的探索,并与同期平卧位接产进行对照,希望对正确应用适当的分娩体位有临床指导意义,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深圳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收集资料。经阴道分娩的产妇121例,无妊娠并发症,自愿参加试验者,告之有2种分娩体位,一种是传统的平卧,另一种是俯卧位,在宫口开全后,按预先的随机抽签号码分组。实验组、对照组年龄分别为(26.73±1.45)、(26.67±1.23)岁,孕周分别为(39.45±0.35)、(39.78±0.45)周,孕1~4次,产1~2次,两组年龄(t=1.243,P=0.216)、孕周(t=2.698,P=0.08)、孕次(χ2=1.844,P=0.764)、产次(χ2=6.347,P=0.5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采用俯卧位接产,产妇宫口胎头拨露后上产床,把产床调整成床尾低位,床头高位,让产妇俯卧于床尾端。如果持续15~20 min以上,仍未见胎头娩出,或拨露较慢,产妇感到俯卧体力不适,可侧卧休息,等几次宫缩后,再俯卧,用大洞巾盖于产妇臀部铺巾;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平卧位接产,产妇宫口开全胎头拨露2~3 cm后平卧产床,铺巾接产。

1.3 观察指标

记录产程时间、新生儿评分、新生儿体重、产后出血、会阴裂伤和侧切情况。产后出血量采用称重法测量。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

结果

2.1 两组母儿结局计量指标比较

两组间第一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27,P=0.055);俯卧位组比平卧组第二产程时间短,产后出血量多,新生儿体重较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043、3.159、2.389,P均<0.05)、;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585、0.709,P分别为0.0116、0.455),两组均顺产分娩,无顺转剖者。俯卧位组中,有2例枕后位病例,在俯卧20~35 min后转为枕前位分娩见表1。表1 两组母儿结局计量指标比较

2.2 两组母儿结局计数指标的比较

两组产后出血>200 mL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2,P>0.05);新生儿1 min和5 min的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会阴裂伤和会阴侧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组比平卧组,有更多的会阴完整病例,和更多的I度裂伤和Ⅱ度裂伤,侧切率低于平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 两组母儿结局计数资料比较

讨论

分娩为自然现象,分娩体位是动物的本能选择行为。其它动物多采用侧卧、俯卧位完成分娩。而平卧位的引入产科,是人类干涉自然分娩的另一个普遍的问题,并没有经过严格的临床研究论证。在应用多年后,才有学者重新研究评估其合理性。

3.1 体位与胎儿宫内窘迫

卧位对母亲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是得到公认的产科基础理论。Carbonne等测量临产后产妇取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仰卧位不同体位时对平均中动脉血压和胎儿血氧分压的影响,结果显示,左侧卧位显示了最低的平均中动脉血压和最高的胎儿血氧分压。在仰卧位出现了1例低血压综合征伴有胎儿血氧分压的降低,改为左侧卧位后好转。研究证明产妇在临产中保持左侧卧位时,较仰卧位和右侧卧位有更高的血氧分压[4]。这奠定了产科中产妇尤其是晚期妊娠产妇要避免仰卧,和胎儿窘迫抢救中首先要改变产妇体位的生理学基础。

本研究中,俯卧位在1 min时出现2例Ⅰ度窒息,5 min时没有窒息儿,而平卧位组在1 min时无窒息儿,在5 min时却出现了2例Ⅰ度窒息儿,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提示在正常产中,出现胎儿窒息的几率是很低的,不足以说明哪种体位更优,但是平卧位有潜在的导致胎儿窒息的危害,在发现有胎心变化时,仍应首先改变平卧位为侧卧位。

3.2 分娩体位与骨盆

Russell应用X线测量产妇妊娠晚期和产后6周的骨盆,发现妇女在坐位时比仰卧位时骨盆出口更宽。1991年 Gupta 等比较了坐位与蹲位的骨盆入口和出口径线,未发现差异。Michel等研究应用了MR技术测量女性骨盆,发现蹲位和手膝支持俯卧位时,骨盆出口径线(sagittal outlet)和坐骨棘径线(interspinousdiameter)要长于仰卧位,蹲位时骨盆的坐骨结节径线(intertuberous diameter)长于其它体位。认为产妇在蹲位或手膝支持俯卧位时,骨盆增宽,有利于胎儿下降和内旋转。而其它体位如截石位、半坐位可能会妨碍胎儿旋转下降[5]。有研究发现,产程中采用手膝支持俯卧位(hands and knees)有助于枕后位转成枕前位,并且产妇在俯卧位时感到背痛明显减轻[6]。

本研究中有2例枕后位者,采用俯卧体位后转为枕前位分娩,尽管例数较少,但提示俯卧位对于胎儿分娩机转有利,值得进一步研究,在枕后位、头盆不称、胎头不均倾等情况时,尝试应用俯卧位和产妇活动改变来纠正。

3.3 分娩体位与母儿结局

Gupta等[2]的循证研究结果支持第二产程体位取直立体位和/或侧卧位,与取平卧位和/或截石位比较,前者第二产程时间平均缩短4.28 min(95% CI 2.93~5.63 min),减少助产术(RR 0.80,95% CI 0.69~0.92),会阴侧切率(RR 0.83,95% CI 0.75~0.92),增加Ⅱ度裂伤率(RR 1.23,95% CI 1.09~1.39),增多产后出血量(RR 1.63,95% CI 1.29~2.05),减轻产后疼痛(RR 0.73,95% CI 0.60~0.90),更少的异常胎心变化(RR 0.31,95% CI 0.08~0.98)。本研究发现,俯卧位组与平卧位组比较,第一产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二产程时间缩短,两组均无阴道助产病例;两组会阴侧切率比较,俯卧组只有1例进行了侧切,而平卧组侧切率为88.3%,俯卧位I度裂伤率为70.6%,Ⅱ度裂伤率为11.8%,并且俯卧位组的新生儿平均体重要高于平卧位组,权衡比较,俯卧位会阴损伤程度远低于平卧位。会阴侧切增加盆底肌肉的损伤,增加产后疼痛,有更多的尿潴留等并发症,产后恢复性生活晚于自然裂伤者[7,8],采用俯卧位分娩降低了会阴损伤的发生。

本研究中发现俯卧位的产后出血量要多于平卧位,但是两组间在出血量>200 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观察发现,取俯卧位时,产后出血更容易排出,故产后短时间内出血较多,但并没有引起大量的产后出血。

综上所述,第二产程取俯卧位分娩接产,与传统的平卧位相比,第二产程时间更短,不增加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量增加,但仍处于生理范围内,俯卧位接产明显降低会阴侧切的应用,有利于会阴的保护,减轻会阴损伤。提示俯卧位可能更有利于枕后位的旋转成枕前位,是更利于正常分娩的体位,值得在临床应用。

(晋升网(http://www.js120.net)是目前国内收录中文最多最权威医学杂志、医学杂志;网罗和甄选海量优秀医学论文,提供免费全文阅读。网站可以实现文章内容的全文检索,可以提供医学论文的免费查询、阅读、下载以及提供最及时的医学信息,最丰富的医学文献,最权威的期刊杂志,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妇产科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服务浅析 第8篇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人性化,护理

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的同时, 患者对护理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优质的护理工作包括关注缓解患者身体痛苦的同时还要关注患者心理的需求, 这就是人性化的护理, 人性化服务在社会上的呼声越来越高, 这考验着医护人员的综合能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不仅是提升医院在患者中的口碑, 更是极大地减轻了患者身体、心理两方面的痛苦。因此我院高度关注妇产科护理中的人性化护理工作, 找出问题, 并积极改善。

1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不完善的地方

1.1 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

护理人员工作时难以做到有针对性地护理, 相关规章制度比较混乱, 无法真正落实到日常护理工作中。部分时候不能够及时执行医嘱或者在非抢救阶段却遵循口头医嘱, 很可能会带来惨痛的后果。据相关资料显示, 由于护理人员疏忽大意不遵循章程办事导致的不良后果有很多, 比如孕妇跌落床下、婴儿意外滑落坠地、孕妇滑倒流产等。这些不安全因素的存在不仅给患者以及家属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创伤, 还使得医院声誉受到很大影响[1]。

1.2 护理人员素质较低

目前对于许多基层医院妇产科护士来说, 许多都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和学习而直接进入的。这些护士无论是在理论知识还是在护理技能上都存在着很大的欠缺, 没有丰富的孕妇护理经验, 缺少和孕妇沟通的技巧。在日常临床护理中, 不能够对患者病情以及身体状况进行恰当评估[2]。

2 人性化护理的具体措施

2.1 化解医患关系

现在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大多数人追求利益, 但是很多人追求利益的同时丢弃了很多东西, 比如品质、诚实、正义等,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医院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忽视对患者真正有意义的事, 这导致医院与患者的关系变得紧张, 医患矛盾时有发生。因为医院的一些制度并不完善, 导致一些科室运行不善, 对于护理人员来说也很艰难, 护理人员大多工作量大, 由于加班倒班制度, 有时连夜工作, 导致疲惫, 有时心情烦躁, 对患者的关心不足。虽然可以理解医护人员的辛苦, 但是对患者也一定要充分关心。

2.2 做好手术方面的工作

要根据患者的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疾病种类等多方面的不同, 对患者进行护理。妇产科不同于其他科室, 因为看病的多为妇女, 女性天性敏感、害羞, 所以需要妇产科的医护人员更加耐心、细心, 懂得察言观色, 以便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 与病患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 对患者的情绪进行安抚, 尽量使病患情绪处于平稳状态[3]。应该耐心为患者讲解手术过程、相关知识, 注意事项, 引导患者主动配合医院的治疗。

2.3 手术中人性化操作, 增加患者的关怀

对患者进行手术时不仅要具备过硬的医疗技术, 也需要注意人性化的治疗, 比如护理人员要保证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 手术室是干净整洁的, 手术室的温度、湿度以及光线都是比较令人舒适的, 如果时间允许, 护理人员还可以在术前对患者做安抚工作, 良好的沟通可以很大程度的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 尤其是术前表现比较紧张的患者更需要护理人员的安抚;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时, 护理人员应该最大程度的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 穿刺时切记要稳、准、轻而且快, 提高专业技能, 一次性穿刺成功。此外, 患者麻醉的时候护理人员也需要耐心安抚, 使其放松, 可以通过聊天的形式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以确保麻醉能够正常进行, 麻醉手术过程中, 护士应该注意观察患者各种生命体征的变化[4]。

3 讨论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工作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性化护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医护人员拥有过硬的医疗诊治、护理技术, 能对患者进行普通的医护工作, 其次要求医护人员细心、耐心, 以患者为中心, 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人性化护理在中国医疗中道长路远, 需要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5]。

因为患者手术后还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修养, 所以医护人员一定要仔细叮嘱患者及家属手术后的注意事项, 还要告诉患者手术后会出现的一些问题, 避免患者及家属过度惊慌, 为使患者早日康复, 护理人员应该让家属给其提供科学合理饮食;如果患者还需要在医院进行住院治疗, 护士则应该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开导, 但要注意不能泄露患者的隐私;对于出院调理的患者, 护理人员一定要在患者出院之前耐心讲解术后的注意事项, 以免影响患者身体的恢复, 护士还可以通过电话、回访等方式向患者讲述术后注意事项, 这样一来不仅加快了患者身体的恢复, 让其感受到医院以及护理人员的关心, 也能体现出医院的医疗服务是具有完整性以及连续性的, 完美的诠释了人文关怀的理念。

参考文献

[1]关义琼.人性化护理在宫颈癌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27) :39-40.

[2]郑云娣, 王菊吾, 陆彩萍.人性化护理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J].护理研究, 2013, 22 (3C) :824.

[3]王雅丽, 甑海鹰, 胡宝军.浅谈护理工作中的人性化管理[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2, 10 (3) :255-256.

[4]刘允英.453例剖宫产围手术期临床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 2013, (29) :78-80.

妇产科人性化护理论文

妇产科人性化护理论文(精选8篇)妇产科人性化护理论文 第1篇妇产科人性化护理研究论文1人性化护理的内涵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创造性的、个性...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