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防范解析范文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防范解析范文(精选10篇)

防范解析 第1篇

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木马病毒也在泛滥,网站中毒事件频频发生。瑞星发布的《2009年上半年中国大陆地区互联网安全报告》显示,09年上半年,瑞星“云安全”系统拦截到的挂马网页数累计达2.9亿个,共有11.2亿人次网民遭木马攻击,平均每天有622万余人次网民被挂马网站攻击。网络安全已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课题,形势相当严峻。不仅影响网民的正常上网,还危害网民的财产安全,越来越引起公众的担忧。为此,在这里对“木马”进行一定的了解,并给出一些防范的措施。

大家都知道以前的电脑病毒的作用,其实完全就是为了搞破坏,破坏电脑里的资料数据,除了破坏之外其他无非就是有些病毒制造者为了达到某些目的而进行的威慑和敲诈勒索的作用,或炫耀自己的技术。“木马”不一样,木马的作用是赤裸裸地偷偷监视别人和盗窃别人密码、数据等,如盗窃管理员密码、偷窃上网用户密码、游戏帐号、股票帐号、甚至网上银行帐户等,达到偷窥别人隐私和得到经济利益的目的。所以木马的作用比早期的电脑病毒更加有用,更能够直接达到使用者的目的。鉴于木马的这些巨大危害性和它与早期病毒的作用性质不一样,所以木马虽然属于病毒中的一类,但是要单独地从病毒类型中间剥离出,独立地称之为“木马”程序。

2“木马”病毒

木马是一个通俗的叫法,但总体上是一致的。木马(TrojanHorse)是从希腊神话里面的“特洛伊木马”得名的,当时希腊人在一只假装人祭礼的巨大木马中藏匿了许多希腊士兵并引诱特洛伊人将它运进城内,等到夜里马腹内士兵与城外士兵里应外合,一举攻破了特洛伊城。木马病毒是一种在远程计算机之间建立起连接,使远程计算机能够通过网络控制本地计算机的程序,它的运行遵照TCP/IP协议,由于它像间谍一样潜入用户的电脑,为其他人的攻击打开后门,与战争中的“木马”战术十分相似,因而得名木马程序。它具有隐蔽性和非授权性的特点。

3 潜伏方式

木马是一种基于远程控制的病毒程序,该程序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危害性,它可以在人不知鬼不觉的状态下控制你或者监视你。下面就是木马的入侵诡招。

(1)集成到程序中

木马是一个服务器客户端程序,为了不让用户能轻易地把它删除,就常常集成到程序里,一旦用户激活木马程序,那么木马文件和某一应用程序捆绑在一起,然后上传到服务端覆盖原文件,这样即使木马被删除了,只要运行捆绑了木马的应用程序,木马又会被安装上去了。

(2)隐藏在配置文件中

木马实在是太狡猾,隐藏在配置文件中,利用配置文件Autoexec.bat和Config.sys的特殊作用,很容易就在计算机中运行、发作,从而偷窥或者监视用户。

(3)潜伏在Win.ini和System.ini中

Win.ini和System.ini也是木马们喜欢的隐蔽场所。可以在运行中输入“msconfig”调出系统配置实用程序。检查Win.ini的[Windows]小节下的load和run字段后面有没有什么可疑程序,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后面是空白的,如果有后跟程序,比方说是这个样子:run=c:windowsfile.Exeload=c:windowsfile.exe。这时就要小心了,这个file.exe很可能是木马;在System.ini的[boot]小节的shell=Explorer.exe后面也要进行检查,尤其要看一下文件名是否发生变化,比如变成shell=Explorer.Ows.exe,就很有可能是木马服务端程序。另外在[386Enh]字段,要注意检查在此段内的“driver=路径程序名”,这里也有可能被木马所利用。再者,在[mic]、[drivers]、[drivers32]这3个字段,这些段也是起到加载驱动程序的作用,也是增添木马程序的好场所,可以直接到Windows目录下,查看源文件。

(4)伪装在普通文件中

木马把可执行文件伪装成图片或文本,在程序中把图标改成Windows的默认图片图标,再把文件名改为*.jpg.exe,由于Win98默认设置是“不显示已知的文件后缀名”,文件将会显示为*.jpg,若不注意,点击这个图标就中木马了。

(5)内置到注册表中

打开注册表编辑器,依次展开[HKEY_CURREN_US-ERSoftware和[HKEY_LO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查看里面所有以“Run”开头的项,看其中是否有新增或可疑的键值;也可以通过键值所指向的文件路径来判断,是新安装的软件还是不请自来的木马。

(6)隐形于启动组中

有时木马并不在乎自己的行踪,它更注意的是能否自动加载到系统中,一旦木马加载到系统中,任用什么方法都无法将它赶跑,因此启动组也是木马可以藏身的好地方,启动组对应的文件夹为:C:windowsstartmenuprogramsstartup,在注册表中的位置: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 CurrentVersionExplorerShellFoldersStartup=“C:windowsstartmenuprogramsstartup”,要注意经常检查启动组。

(7)隐蔽在Winstart.bat中

凡是利于木马能自动加载的地方,木马都喜欢。Winstart.bat也是一个能自动被Windows加载运行的文件,它多数情况下为应用程序及Windows自动生成,在执行了Win.com并加载了多数驱动程序之后开始执行。由于Autoexec.bat的功能可以由Winstart.bat代替完成,因此木马完全可以像在Autoexec.bat中那样被加载运行。

(8)设置在超级连接中

木马的主人在网页上放置恶意代码,引诱用户点击,用户点击的结果不言而喻:开门即盗!奉劝不要随便点击网页上的链接,除非了解它,信任它。

(9)可疑端口

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木马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的通信和信息的交互都要经过计算机端口来完成,如表1所示。

4 防范与清除

从上面的讨论知道木马程序是十分有害的,也是十分狡猾的。计算机一旦感染上木马程序,后果不堪设想。那么,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防范木马程序的攻击呢?

(1)运行反木马实时监控程序

在上网时,必需运行反木马实时监控程序。例如,the cleaner,它的实时监控程序TCA,可即时显示当前所有运行程序并有详细的描述信息。另外,也可采用一些专业的最新杀毒软件、个人防火墙进行监控。

(2)不要执行任何来历不明的软件

对于从网上下载的软件在安装、使用前一定要用反病毒软件进行检查,最好是专门查杀木马程序的软件进行检查,确定没有木马程序在执行、使用。

(3)不要轻易打开不熟悉的邮件

现在,很多木马程序附加在邮件附件中,收邮件者一旦点击附件,它就会立即运行。所以,千万不要打开那些不熟悉的邮件,特别是标题有点乱的邮件,往往就是木马携带者。

(4)不要轻信他人

不要因为是好朋友发来的软件就运行,因为不能确保他的电脑上就不会有木马程序。当然,好朋友故意欺骗的可能性不大,但也许他(她)中了木马程序自己还不知道呢。况且今天的互联网到处充满危机,也不能保证这一定是好朋友发给自己的,也许是别人冒名给发的邮件或文件。

(5)不要随便下载软件

不要随便在网上下载一些盗版软件,特别是不可靠的小FTP站点、公众新闻级、论坛或BBS上,因为这些地方正是新木马发布的首选之地。

(6)将Windows资源管理器配置成始终显示扩展名

因为一些扩展名为:VBS、SHS、PIF的文件多为木马程序的特征文件,一经发现要立即删除,千万不要打开。

(7)尽量少用共享文件夹

如果计算机连接在互联网或局域网上,要少用,尽量不用共享文件夹,如果因工作等其它原因必需设置成共享,则最好单独开一个共享文件夹,把所有需共享的文件都放在这个共享文件夹中。

(8)隐藏IP地址

这一点非常重要。在上网时,最好用一些工具软件隐藏自己计算机的IP地址。例如,使用ICQ时,可以进入“ICQ-MenuSecuri-ty&Privacy”,把“IP Publishing”下面的“Do not Publish IP address”选项上。

(9)木马的清除

如果发现有木马程序存在,最安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马上将计算机与网络断开,防止黑客通过网络对计算机进行攻击。然后编辑Win.ini文件,将该文件[WINDOWS]段下面的“run=木马程序”或“load=木马程序”更改为“run=”和“load=”。

接着,编辑System.ini文件,将该文件[BOOT]下面的“shell=木马程序”,更改为:“shell=explorer.exe”。

最后,修改系统注册表。在注册表中,用regedit对注册表进行编辑,先在“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下找到木马程序的文件名,再在整个注册表中搜索并替换掉木马程序。

5 结语

给出了常见病毒的一些预防及处理措施。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木马病毒必定也会以更隐蔽、破坏力更强的方式出现,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相信反病毒方式也会不断进步,从而确保信息安全。

摘要:分析了木马病毒的特征和行为,并且对该病毒的潜伏方式进行了揭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木马病毒的预防措施,给出了木马病毒的清除方法。

关键词:木马,病毒,潜伏方式,防治

参考文献

[1]康治平.特洛伊木马可生存性研究及攻防实践.2006.

[2]鲍友仲.网络安全之防黑秘诀.2002.

临床风险防范探讨及典型案例解析 第2篇

(单选题)A、流行性出血热 B、肺炭疽

C、流行性脑脊髓炎.下列关于公益论的基本原则的理解,错误的是(C)

(单选题)A、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兼顾,以长远利益为重 B、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兼顾,以整体利益为重 C、局部利益与个体利益兼顾,以局部利益为重.《执业医师法》实施后,从事医师执业活动必须(B)

(单选题)A、具有医师资格,且技术高超 B、具有医师资格,且经注册 C、具有医师资格,且道德高尚.2004年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中新增加的乙类传染病是(C)

(单选题)A、登革热与炭疽 B、布氏杆菌病与梅毒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根据行为人违反卫生法律法规的性质和社会危害不同,卫生法律责任分为(A)

(单选题)A、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B、.经济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 C、行政处罚、经济赔偿、刑事责任..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C)(单选题)A、普通医疗生活用品废弃物 B、放射性、医疗用毒性药品的废弃物

解析高校财务的风险类型与防范对策 第3篇

【关键词】高校财务 风险 类型 防范 对策

高等教育可以说每年都会有不大不小的变化,改革之风已经刮进校园,高校不得不面对高等教育制度和教学模式的变革,政府在赋予高校法人的实体地位的同时,其需要独立承担的责任以及自我管理的情形也已经越加明显。高校民事责任的承担很大一部分体现在财务管理上,也就是高校在办学资金筹集、教育经费的使用等方面,都有了自主决定的权利。同样因为这种独立的自主权,也使得高校财务管理已经从之前的无风险管理变为风险管理。但就目前现实情况而言,各高校对此种情况认识还不够充足,并未建立起相关的有效防范风险的措施和对策,针对此种情况,本文将探讨分析高校财务的风险、类型以及防范措施,以期能够引起高校的对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视和相关问题的解决。

一、高校财务管理的风险及类型

高校教育改革的过程实质上就是高校产权不断明晰的过程,经济主体不仅要求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取得实现这种利益的相关条件这就是要拥有产权。现阶段高校法人地位不断独立,其责任也不断独立,出资人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已经划分明晰、各自独立。那么高校的财务状况也就决定了高校进行民事活动的能力,其在财务上承担的风险也就越大,其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资金来源风险

在国家恢复高考初期,我国对于高考之后的高等教育政策是全力支持,政府承担所有高等教育的费用,但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师资力量及校区规模的不断扩张,政府财力难以承担所有高等教育的费用支出,而我国政府财政部门在教育方面的支出偏重于九年义务教育,使得政府对于高校的财政划拨很少,财政拨款到位比例很低,很多偏远地区的高校此情况尤甚。因此,有限的高等教育经费投入,难以满足新时期地方高校的发展需求,现高等教育的经费还多从学费而来。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政府财政资金与学费收入两者所在比例较高,社会资金在高校经费中所占比例较少。因此高校资金来源呈现模式单一的态势。

(二)运营风险

运营的基本特征是标准、细致、效率、协作、创新。从高等学校的运营管理角度解读,明确办学定位、保障教学质量、加强规范管理、合理拓宽筹资渠道、谋求校际平等合作与支援等等,可以说是学校的关键之位。因此在高校的办学教育过程中,如果运营出现问题,也会导致学校的财务出现状况,潜在风险将会对高校的财务管理产生致命的危险。例如地方高校没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和办学定位,对自身经营状况和其经济情况不明确,那么对于学校的财产和资产的保护就缺乏意识,对资金的管理就缺乏增值意识,那么在财务管理中漏洞即使很明显,可能管理者也不知道,更不会去解决。

(三)资产管理风险

一个高等教育学校,如果想发展壮大并且运行顺畅,除了努力扩招生源之外还需要对学校财务的运营情况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但因从前的计划经济,高校的拨款都是从财政拨款,造成的高校经济观念落后,无法一下适应现在的市场经济。产权认识偏差等所导致的基础建设盲目上马、固定资产重复投入、资产利用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现象就会发生,这些都会成为新时期地方高校发展中的潜在风险。高校资产的流失,对于高校的财务状况将是一个十分巨大的潜在风险。

二、高校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一)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强还贷能力

高校要改变以往依靠政府拨款和学生学费的单一筹集资金模式,扩大思路,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强办学条件。比如黄金地段的学校可以在偏远些的地方建设校区,将黄金地段的校区进行出租或者变卖,进行资金筹措,筹措的资金集中进行校区建设,扩大校园规模,扩大招生力量,增强师资力量。

(二)树立风险意识,合理进行财务运营

现在的高校财务管理早已经不是从前的管理模式,财务管理的风险无处不在,因此高校应当树立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控,合理进行财务运营。比如高校从银行进行的贷款,如何能够更快更好的偿还贷款,以及之后更多更好的再贷款,应当成为高校财务考虑的内容之一。采购的过程中的预算管理机制、审批机制、招投标管理问题;科研人才的引进和科研经费的投入、管理与使用问题等,如果没有风险管理意识,都会增加高校财务管理成本。

(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潜在风险早了解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于高校现在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基础上,设置相关分析指标,对学校现有的财务运营情况进行评价,对未来的财务管理进行预测及规划,对有可能发生的财务状况风险进行提示或者提醒,对漏洞进行弥补,将财务潜在的风险降至最低。

三、总结

地方高校的财务风险问题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无论是政府还是地方高校对这个问题都不应当忽视,现在就应当了解本校现状,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模式,提高风险管控意识,建立财务风险管控系统,促进高校财务管理的严格化、标准化,有效推动高校无论从外部招生还是内部自身经营都朝着健康有序的状态发展,促进教育事业的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徐航.公立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14年14期.

[2]昌荣.江苏省高校财务风险问题研究[J].财会研究,2013年03期.

网络安全之解析与防范 第4篇

现今,还有谁敢像以前那样,不装任何防护软件就“裸奔”在互联网上呢?那么,我们如何保护自己爱机不被伤害呢?最为基本的做法:反毒的软件或者密码放火措施。不过,现在很多的软件使用提供商,在提供自己软件功能的同时,也绑定有一定的安全防范功能软件。

1 QQ使用的安全

QQ对我们是再熟悉不过了,由于QQ在网络中,占据着绝对数量的使用人群,而Qzone也逐渐成为网友书写日志和展示个性的地方。因此,Qzone的安全性也倍受关注。Qzone前期爆出了一个跨站漏洞,这个漏洞非常容易被黑客利用。作为用户,我们又如何来防范这一漏洞的危害呢?

1.1 模拟黑客攻击

Qzone的跨站漏洞是网友无意中打开类似"http://user.qzone.qq.com/QQ号码?url=任意字母"时发现的,这时网页显示为一个框架网页,中间为"无法打开网页"的空白页面;然而,当输入类似"http://user.qzone.qq.com/QQ号码?url=http://www.baidu.com"的地址时却可以正常显示,这时url后的网址其实在幕后是加载的。所以,Qzone默认加载的地址要小心。

1.2 防范Qzone攻击

方法一:未雨绸缪最有效果。我们在访问网友的Qzone前,要观察其网址的形式。

一般正常的Qzone的地址是"http://user.qzone.qq com/号码"。如果地址里面完全没有QQ的地址段,那么为了防止下载运行网页木马,如果url指向可执行文件就不能点击了。

方法二:为了防止系统被种植网页木马,还可以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并需要实时文件网络监控,这样即使下载了网页木马也会被清除。如果发现了可疑的Qzone地址要及时举报。

Qzone的跨站漏洞被用来种植木马具有受众广的特点,Qzone的地址经过加密化装后,又有几个人会仔细地进行甄别呢?加之,人们有偷窥别人隐私的好奇心,不怀好意的人正是借此来屡屡得逞。

其实,要防范Qzone地址在你的电脑种植木马也不难,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只点击QQ资料里的Qzone地址,不去其他网站点击就可以了。另外,需要使用具有防范IE漏洞的安全工具和杀毒软件,来查杀这类木马的下载安装,如:瑞星卡卡。携带木马的Qzone地址一经发现要马上通知网友,决不姑息,不让其他人成为黑客的牺牲品。同时,每次Qzone示提示升级,我们也最好升级不用嫌麻烦,以免被黑客利用其他未知的漏洞。

2 病毒对注册表的威胁

从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趋势来看,蠕虫和木马类的病毒越来越多。与普通感染可执行文件的文件型病毒不同,此类程序通常不感染正常的系统文件,而是将自身作为系统的一部分安装到系统中。相对来说,此类病毒的隐蔽性更强一些,更不容易被使用者发觉。

但是无论什么样的病毒程序在感染系统时都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在此我们总结一下各种病毒可能会更改的地方,以便能够更快速地找到它们。

2.1 更改系统的相关配置文件

这种情况主要是针对95/98系统。

病毒可能会更改autoexec.bat,只要在其中加入执行病毒程序文件的语句即可在系统启动时自动激活病毒。更改drive:windowswin.ini或者system.ini文件。病毒通常会在win.ini的“run=”后面加入病毒自身的文件名,或者在system.ini文件中将“shell=”更改。

2.2 更改注册表健值

各种Win系统都适用。目前,只要新出的蠕虫/特洛伊类病毒一般都有修改系统注册表的动作。它们修改的位置一般有以下几个地方:

HKLM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 VersionRun Once

说明:在系统启动时自动执行的程序

HKLM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 VersionRun Services

说明:在系统启动时自动执行的系统服务程序

HKEY_CLASSES_ROOTexefileshellopencommand

说明:此键值能使病毒在用户运行任何EXE程序时被运行,以此类推,..txtfile..或者..comfile..也可被更改,以便实现病毒自动运行的功能。

通过对以上地方的修改,病毒程序主要达到的目的是在系统启动或者程序运行过程中能够自动被执行,已达到自动激活的目的。

3 宽带ADSL用户安全

ADSL(不对称数字用户线)的技术,其的高速和每月固定的费用使它赢得了众多网络用户的青睐。使用了ADSL后,用户面对的最大的改变除了上网速度的加快以外,就是你是做为一个单独的个人上网的,没有人会再对你的安全负责,你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保护自己。

涉及到的宽带安全问题:(1)盗用宽带账号及密码问题;(2)宽带路由器安全问题;(3)操作系统本身问题。

宽带用户对账号密码根本没有安全意识,甚至某些宽带安装人员也对用户说,宽带密码不存在安全问题,只有你的电话能用。久而久之,这个隐性问题非常普遍,去找到一个宽带账号非常容易。路由器的安全使用路由功能时,大部分用户为了上网方便,打开了MODEM的路由功能,把宽带账号输入到MODEM中,让MODEM完成拨号的过程。在这种方式下公网IP地址分配给MODEM,然后通过路由器作为网关来实现上网。大多数带路由功能的MODEM都提供了Web和Telnet等配置方式供用户使用,这些MODEM的端口80、23默认打开。那么他人可以远程就能访问到你的MODEM的配置页面,然后查看存放用户名、密码一页的HTML源代码,就可以看到明文的用户名和密码。

要保证安全,我们要做到两点。

(1)要求我们使用ADSL时,对于宽带路由器的设置,一定要更改默认选项,尤其是默认密码,最好能把默认的FTP,Telnet默认端口也改了,或者不允许使用,因为往往是使用者的不当设置造成了安全隐患。

(2)隐藏IP地址。黑客经常利用一些网络探测技术来查看我们的主机信息,主要目的就是得到网络中主机的IP地址。

与直接连接到Internet相比,使用代理服务器能保护上网用户的IP地址,从而保障上网安全。代理服务器的原理是在客户机,和远程服务器之间架设一个“中转站”,当客户机向远程服务器提出服务要求后,代理服务器首先截取用户的请求,然后代理服务器将服务请求转交远程服务器,从而实现客户机和远程服务器之间的联系。很显然,使用代理服务器后,其它用户只能探测到代理服务器的IP地址,而不是用户的IP地址,这就实现了隐藏用户IP地址的目的,保障了用户上网安全。

许多提供拨号上网的服务商,在分配IP地址时,都采用动态分配密码方法,使得网上识别个人身份更加有效。

4 网银用户使用安全

随着上网的不断普及以及IT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银行业的服务越来越人性化和智能化,人们在各项业务的使用上技术性的障碍几乎不成问题,而人们关注的最关注的还是安全和快捷因素。网上银行基于互联网,参与网上银行业务的各类实体的身份真实性受到极大挑战。各类信息盗取、身份冒充的事件层出不穷,网银用户对于网上银行的真实身份难以确认,造成误入非法网站的情况,结果是将个人账户和密码输入给非法网站,从而使得“网络钓鱼式攻击”得以实现。

在当前各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系统安全设计上,由于数据的机密性措施,都是采用单纯的浏览器SSL加密传输,用户使用前,必须将浏览器升级到IE6.0以上或安装安全增强补丁,增加使用复杂度。我们在使用SSL安全加密的同时,再次用签名加密数字信封(对称密钥)进行处理,从而使用户浏览器不需升级而超过其他网上银行安全强度。从安全性和易用性方面为用户着想,减少用户使用复杂性,同时提高了安全强度。

在安全强度方面,对称算法密钥长度128位,非对称算法密钥长度为1024位,确保在交互过程中的敏感信息不可能被非法脱密;而且能够根据银行保密性质的要求,扩充采用加密机/加密卡,实现安全处理。

5 操作系统设置保证安全

网络的安全,归根结底到最后一道防线还是我们的单机上,单机上最主要的还是操作系统中属性的设置:

5.1 隐藏共享取消

Windows 2000/XP会开启所有分区的隐藏共享,从“控制面板/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窗口下选择“系统工具/共享文件夹/共享”,就可以看到硬盘上的每个分区名后面都加了一个“$”。但是只要键入“计算机名或者IPC$”,系统就会询问用户名和密码,遗憾的是,大多数个人用户系统Administrator的密码都为空,入侵者可以轻易看到C盘的内容,这就给网络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怎么来消除默认共享呢?打开注册表编辑器,进入“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 Control Set Sevices Lanmanworkstationparameters”,新建一个名为“Auto Share WKs”的双字节值,并将其值设为“0”,然后重新启动电脑,这样共享就取消了。

5.2 恶意代码的拒绝

恶意网页成了宽带的最大威胁之一。现在宽带的速度这么快,所以很容易就被恶意网页攻击,所以要避免恶意网页的攻击只要禁止这些恶意代码的运行就可以了。

运行IE浏览器,点击“工具/Internet选项/安全/自定义级别”,将安全级别定义为“安全级--高”,对“Active X控件和插件”中第2、3项设置为“禁用”,其它项设置为“提示”,之后点击“确定”。当你使用IE浏览网页时,就能有效避免恶意网页中恶意代码的攻击。

5.3 封死黑客“小道”

既然黑客能进入,那说明系统一定存在为他们打开的“小道”,只要堵死这个渠道,黑客则无处下手。

具体方法是:鼠标右击“网络邻居”,选择“属性”,再鼠标右击“本地连接”,选择“属性”,卸载不必要的协议。选择“TCP/IP协议/属性/高级”,进入“高级TCP/IP设置”对话框,选择“WINS”标签,勾选“禁用TCP/IP上的NETBIOS”一项,关闭NETBIOS。也可以打开控制面板,双击“用户和密码”,单击“高级”选项卡,再单击“高级”按钮,弹出本地用户和组窗口。在Guest账号上面点击右键,选择属性,在“常规”页中选中“账户已停用”。另外,将Administrator账号改名可以防止黑客知道自己的管理员账号,这会在很大程度上保证计算机安全。

6 结束语

以上是对我们常用网络功能上,安全隐患以及防范的简单介绍。在平时我们的电脑中,有必要安装专门的反毒防卫软件,如:Symantec Norton Antivirus(诺顿)、Kaspersky Lab Anti-Virus 2010(卡巴斯基)、Panda Antivirus Pro 2010(熊猫卫士)、Avira Anti Vir Premium(小红伞)等,来达到防卫效果。因为现在这类软件已经相当普遍,技术上也相当成熟。可自行选择方便有效的方法,来守卫自己网络的使用安全。

摘要:在网络中,恶意程序、流氓软件、木马黑客等随处可见,搞得我们提心吊胆,生怕自己的爱机遭遇伤害或信息外露,或卡号被盗取等的灾难面临。因此,查、杀、防毒意识就被提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防范解析 第5篇

房地产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于自身,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对法律风险的防范意识不强。许多房地产企业往往把法律风险与法律纠纷混为一谈,轻视事前及事中的法律风险防范,只重事后法律纠纷解决,而事前防范往往比事后处理更重要。

一、房地产企业法律风险的主要表现

(一)房地产企业在内部管理中的法律风险

房地产企业内部法律风险,是指由于房地产企业内部管理不当而引发的法律风险。首先,房地产企业管理者缺乏法律风险防范意识的风险。许多房地产企业负责人及管理者没有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往往要等到发生法律纠纷之后才想到找律师代理诉讼。有的房地产企业即使聘请律师担任法律顾问,但是很大程度上只是把顾问律师当作“花瓶”角色,重大决策及管理过程并不让律师参与,没有让顾问律师产生其管理和防控法律风险应有的效用。其次,房地产企业法律风险防控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企业公章管理不规范,乱盖公章可能给房地产企业带来麻烦;合同签订与管理不严格,未建立档案管理制度,重要法律文件散落于角落或者没有存档而丢失,发生法律纠纷时无据可查,最终因证据缺失承担败诉风险;人力资源管理上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不依法缴纳社会保险,面临违法用工赔偿的法律风险,还有用人不当导致管理失误的风险等。

(二)房地产企业在签订和履行合同中的法律风险

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签订和履行好各种合同。合同签订中的法律风险较多。首先,合同签订中对方预埋对房地产企业不利的内容的法律风险。合同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意味着潜在的利益或者损失,因此,草拟合同时双方均会小心谨慎和深思熟虑。但是由谁草拟合同谁就占据主导地位,律师提醒房地产企业千万不要为了节省律师费而简单参照各类格式文本或者简单按照对方的范本订立合同,因为任何一方在草拟合同时均尽可能写清楚自己有利的条款,而尽可能给对方增加不利的条款,有时为了在合同谈判中对自己有利,草拟合同的一方往往还尽可能采取比较隐蔽的表述规范和限制对方的权利,增加其义务。虽然在谈判时可以提出来修改,但是增加谈判的难度,有的内容认为是小问题而忽略;有的内容因为碍于情面羞于启齿;有的内容大而化之麻痹大意;有的内容可能因为疏忽而没有发现风险,又是再精明的高手也很难将对方预埋的地雷完全排除,即使排除也无法掌握主动。

其次,合同主体不适格的法律风险。合同当事人主体合格,是合同有效成立的前提条件之一。作为房地产开发一方要具备房地产开发资质并办理相关手续,对外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房地产项目应当是经依法批准的合法项目,如果项目不合法可能导致对外所签订的合同无效。另一方面,合同的相对方也应当具备民事主体资格,比如作为建筑施工企业要具备相应建筑资质及独立法人资格,避免挂靠或借用资质承包施工情况,尤其是一些个人假冒建筑公司,私自雕刻具有资质的建筑公司的公章从事承包活动,可能导致合同无效而引起纠纷或者诉讼的法律风险,房地产开发企业要认真核实,否则出现工程质量或者施工纠纷时无法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再次,合同内容不完整及表述不规范的法律风险。实践中许多房地产企业往往简单使用有关部门制定的或者从网络上下载的格式合同文本,不认真理解和审查合同内容而导致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法律风险。这些格式合同无法将房地产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囊括进去的,一般都过于笼统,很难切合实际,不易操作;还有对合同内填写不完整,实践中常出现应填写内容的横线处空白、日期空白等情况,因合同一式几份,空白处很容易自行添加内容,为日后纠纷埋下隐患。对违约条款约定过于笼统,违约金具体数额或者计算方法不具体,缺乏可操作性,一旦发生争议,没有违约赔偿的标准。

(三)房地产企业面临行政上的法律风险

由于房地产法律体系建设不完善、房地产立法相对滞后,政府对房地产行业开发的行政干预较大,从土地价格、银行信贷利率等主要环节都由政府来把控,由此给房地产企业的开发运营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有的地方领导的指令常常比政策、法律规定更具效力,而且朝令夕改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就给房地产企业的开发带来了无法估量的风险。比如对于城市规划区内的集体土地,应在政府部门征为国有土地并已对土地上的附着物补偿安置后才能出让,而且该笔补偿费用依法应由政府支付,但是政府往往会在出让土地时附条件转嫁给房地产开发企业,附着物拆除补偿问题也往往由房地产开发企业想办法处理;还有受让土地四至界限不明确或者重叠的风险,虽然法律法规规定国土部门出让土地必须是“净地”,禁止“毛地”出让,但是实践中所出让的土地基本上都是无法干干净净的,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存在,尤其是由于土地四至界限是用坐标定位,实际丈量中差距较大,四至界限重叠及面积不足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产生的纠纷及法律风险较大;还有政府城镇规划变化也可能给房地产企业带来法律风险,政府出让土地的时候承诺的土地容积率、周边交通环境、公共设施等可能因领导变化或者领导意志的变化而变化,一旦满足不了房地产事先规划,则直接给房地产开发造成较大影响。还有政府不断升级的楼市调控风险,你不知道政府下一步会出台什么限制性政策,我国房地产行业没有什么市场规律可循,政府的把控力度直接影响房地产市场走势,房地产企业只有提心吊胆的被政府宏观调控牵着走,给房地产企业带来不确定性的风险。

(四)房地产企业在商品房销售中的法律风险

我国实行严格的商品房销售管理制度,房地产开发企业不能随心所欲的销售商品房。近些年,国务院及建设主管部门连续出台商品房销售限制政策与措施,如果违规销售,逾越红线,房地产开发企业可能受到严厉的处罚,如果违反法律销售,企业可能承担经济处罚责任,负责人甚至面临刑事法律责任的严重后果。首先,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进行商品房广告宣传时,公告内容必须真实、合法、科学、准确,即使为了吸引购房者关注,也不得欺骗和误导公众。其次,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不得进行商品房预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面临被确认无效的法律风险。实践中大部分房地产开发商均在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情况下,为了吸收资金,以收取定金或预订款的名义预售商品房,与买受人签订《认购协议书》,此时收取费用法律风险巨大,房地产开发商及其负责人可能面临行政、经济处罚甚至刑事处罚的危险。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未取得预售许可证而非法预售或变相预售的,房地产管理部门可以依法进行查处,责令其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的,要从严查处,直至取消开发企业资质。如果未完善相关手续而预售收取预售款,根据2011年1月4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房地产开发中如果未完善相关手续而预售收取预售款,不具有房产销售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房产销售为主要目的,以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销售房产份额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罪。

二、房地产企业法律风险防范

房地产开发风险无处不在是正常的,关键要正确把握和掌控风险,不出现系统性偏差和原则性风险,这需要必要的风险防范手段和措施。

(一)加强内部管理,自觉守法、诚信经营,强化房地产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树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理念,加强房地产企业风险防范制度流程建设。古人有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防风险比处理风险所花代价要小得多。房地产企业管理人员树立法律风险防范理念是企业风险管理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建立和完善内部风险评估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构筑房地产企业内法律风险的内控防火墙。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房地产法律风险知识培训,教育企业员工自觉学法、模范守法,使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熟悉掌握与房地产相关的法律知识,树立诚信守法、依法经营的观念,不断提高依法管理的水平;加强规范化开发过程的监管,从土地的取得直至房地产销售、租赁、工程管理、客户服务、物业管理等方面逐一实行严格的风险管理,最大限度的发挥法律风险防范的效用,为企业的盈利避免额外的损失。

(二)高度重视合同的签订与管理,避免房地产企业合同纠纷

房地产开发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要以合同管理为中心,建立合同管理及履约责任制;建立完备的合同签订、交底、履行管理制度,确保合同签约与履行质量。起草合同时要学会从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的角度研究合同的每一个条款,对合同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合同是比较严谨的法律文书,应当注意用词严谨,不要在合同中用模棱两可的词句或多义词。完善的合同可以防止或减少争议,从而减少费用,如果在合同中没有严密的表达,很可能给合同履行或者索赔留下隐患。尤其要认真审查和确定《商品房买卖合同》条款,商品房销售过程中的商品房买卖合同直接关系到房屋买卖的顺利进行,有的开发商不经过律师审查随意起草合同,或者简单使用主管部门提供的格式合同,或为迅速成交将一些不切实际的承诺作为合同条款,还约定一些极易产生歧义的条款,导致开发商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极为被动,也为以后产生纠纷埋下了很大的隐患。要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对重要法律文件统一归档管理,合同最好多备份,必须由专人负责登记、保管,不要发生合同遗失或者找不着最后上对方牵着走的风险。

(三)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房地产企业品质控制

计算机病毒的解析与防范 第6篇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解析,防范

一、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 一段可执行的代码, 计算机病毒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 影响计算机正常使用并且能够在用户不知情或者未批准下, 大量自我复制或运行的一组计算机程序。它像生物病毒一样可以很快地蔓延, 常常难以根除。

二、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2.1传染性

计算机病毒的传染性是指计算机病毒可以把自身复制到其他程序或者其他设备中的特征。传染性是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特征, 同时也是判断是否为病毒的主要依据。当用户利用U盘, 网络等载体交换信息时, 病毒程序趁机以用户不能察觉的方式随之传播。在日常生活中, 扫描一些来历不明的二维码、在非官方网站下载软件、甚至点击一些恶意链接, 都有可能会感染上计算机病毒。

2.2潜伏性

病毒程序感染正常的计算机之后, 一般不会立即发作, 而是潜伏下来, 等到条件满足时才产生破坏作用。一个编制巧妙的计算机病毒程序, 可以在一段很长的时间内隐藏在合法程序中, 对其他系统进行感染而不被人们发现。

2.3隐藏性

计算机病毒在附着到文件上之后, 有的可以通过病毒软件检查出来, 有的根本就检查不出来, 因为大多数病毒都采用特殊的隐藏技术, 比如将感染病毒的程序压缩, 留出空间嵌入病毒程序, 这样病毒很难被发现;有些病毒修改文件的属性;还有些病毒可以加密或者防跟踪等。

2.4破坏性

当病毒程序发作时, 通常会在屏幕上显示一些不正常的信息, 同时对磁盘上的数据文件和程序进行破坏。一些病毒看似没有什么恶意, 但也降低了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效率, 更重要的是有时本没有多大破坏作用的病毒由于重复感染或者交叉感染, 也会导致文件、系统崩溃等重大恶果。

三、典型计算机病毒的介绍

3.1 CIH病毒

CIH病毒是由台湾大同工学院的学生陈盈豪编写的一种文件型病毒, 主要传染windows95/98应用程序。CIH病毒绕过了微软提供的应用程序界面, 绕过了Active X、C++甚至C, 使用汇编, 利用Vx D (虚拟设备驱动程序) 接口编程, 直接杀入Windows内核。它没有改变宿主文件的大小, 而是采用了一种新的文件感染机制即碎洞攻击 (fragmented cavity attack) , 将病毒化整为零, 拆分成若干块, 插入宿主文件中去;最引人注目的是它利用目前许多BIOS芯片开放了可重写的特性, 向计算机主板的BIOS端口写入乱码, 开创了病毒直接进攻计算机主板芯片的先例。可以说CIH病毒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病毒程序方式和病毒发展方向。

3.2熊猫烧香

熊猫烧香是一个感染型的蠕虫病毒, 感染后所有的EXE可执行文件图标会变成一个烧香的熊猫, 含有病毒体的文件被运行之后, 病毒将自身拷贝至系统目录, 同时修改注册表将自身设置为开机启动项, 并遍历各个驱动器, 将自身写入磁盘根目录下, 增加一个Autorun.inf文件使得用户打开该盘时激活病毒体。随后病毒体开一个线程进行本地文件感染, 同时开另外一个线程连接某网站下载ddos程序进行发动恶意攻击。

四、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计算机病毒的屡禁不止, 反病毒技术的被动是一个原因, 归根到底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人的操作和行为。利用以下措施, 可以降低计算机被病毒的破坏的几率。 (1) 安装反病毒软件并及时更新。目前网络上有很多免费的反病毒软件, 通过相应的检测及杀毒检测, 可以清除特定的已知病毒。这种方法执行起来比较快速、安全、有效。 (2) 不要随便打开邮件附件和不明链接。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电子邮件的使用量不断增大, 一些恶意程序会隐藏在附件中, 一旦被用户打开, 可能就会造成计算机病毒的传播。还有一部分非法分子利用盗用QQ, 去发布一些以假乱真的链接来引导用户点击操作, 一旦用户中招, 轻则密码泄露, 重则经济受到损失。 (3) 及时为计算机安装最新的安全补丁。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漏洞越少, 系统才越安全。 (4) 从外部获取数据前先进行检查。当计算机通过硬盘、U盘交换信息时, 应该先检查这些媒介的安全。 (5) 检查文件的数字签名是否可用。Windows系统下可以使用系统内置的数字签名检验功能对包含数字签名的文件进行完整性检查。一旦数字签名不可用, 要谨慎使用。

五、结束语

浅谈计算机病毒的解析与防范 第7篇

计算机病毒 (Computer Virus)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被明确定义为:“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 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也可以讲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 一段可执行码。就像生物病毒一样, 计算机病毒有独特的复制能力。计算机病毒可以很快地蔓延, 又常常难以根除。它们能把自身附着在各种类型的文件上。当文件被复制或从一个用户传送到另一个用户时, 它们就随同文件一起蔓延开来。在最近几年, 产生了以下几种主要病毒:

1.1 系统病毒。

系统病毒的前缀为:Win32、PE、Win95、W32、W95等。这些病毒的一般公有的特性是可以感染windows操作系统的*.exe和*.dll文件, 并通过这些文件进行传播。如CIH病毒。

1.2 蠕虫病毒。

蠕虫病毒的前缀是:Worm。这种病毒的公有特性是通过网络或者系统漏洞进行传播, 很大部分的蠕虫病毒都有向外发送带毒邮件, 阻塞网络的特性。比如冲击波 (阻塞网络) , 小邮差 (发带毒邮件) 等。

1.3 木马病毒、黑客病毒。

木马病毒其前缀是:Trojan, 黑客病毒前缀名一般为Hack。木马病毒的公有特性是通过网络或者系统漏洞进入用户的系统并隐藏, 然后向外界泄露用户的信息, 而黑客病毒则有一个可视的界面, 能对用户的电脑进行远程控制。木马、黑客病毒往往是成对出现的现在这两种类型都越来越趋向于整合了。一般的木马如QQ消息尾巴木马Trojan.QQ3344, 还有大家可能遇见比较多的针对网络游戏的木马病毒如Trojan.LMir.PSW.60。

1.4 脚本病毒。

脚本病毒的前缀是:Script。脚本病毒的公有特性是使用脚本语言编写, 通过网页进行的传播的病毒, 如红色代码 (Script.Redlof) 。脚本病毒还会有如下前缀:VBS、JS (表明是何种脚本编写的) , 如欢乐时光 (VBS.Happytime) 等。

1.5 宏病毒。

其实宏病毒是也是脚本病毒的一种, 由于它的特殊性, 因此在这里单独算成一类。宏病毒的前缀是:Macro, 第二前缀是:Word、Word97、Excel、Excel97 (也许还有别的) 其中之一。如:著名的美丽莎 (Macro.Melissa) 。

1.6 后门病毒。

后门病毒的前缀是:Backdoor。该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通过网络传播, 给系统开后门, 给用户电脑带来安全隐患。如54很多朋友遇到过的IRC后门Backdoor.IRCBot。

1.7 病毒种植程序病毒。

这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运行时会从体内释放出一个或几个新的病毒到系统目录下, 由释放出来的新病毒产生破坏。如:冰河播种者 (Dropper.Bing He2.2C) 、MSN射手 (Dropper.Worm.Smibag) 等。

1.8 破坏性程序病毒。

破坏性程序病毒的前缀是:Harm。这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本身具有好看的图标来诱惑用户点击, 当用户点击这类病毒时, 病毒便会直接对用户计算机产生破坏。如:格式化C盘 (Harm.format C.f) 、杀手命令 (Harm.Command.Killer) 等。

1.9 玩笑病毒。

玩笑病毒的前缀是:Joke。也称恶作剧病毒。这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本身具有好看的图标来诱惑用户点击, 实病毒并没有对用户电脑进行任何破坏。如:女鬼 (Joke.Girlghost) 病毒。

1.1 0 捆绑机病毒。

捆绑机病毒的前缀是:Binder。这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病毒作者会使用特定的捆绑程序将病毒与一些应用程序如QQ、IE捆绑起来, 表面上看是一个正常的文件, 当用户运行这些捆绑病毒时, 会表面上运行这些应用程序, 然后隐藏运行捆绑在一起的病毒, 从而给用户造成危害。如:捆绑QQ (Binder.QQPass.QQBin) 等。

2 计算机病毒的主要来源

2.1 搞计算机的人员和业余爱好者的恶作剧、寻开心制造出的病毒, 例如像圆点一类的良性病毒。

2.2 软件公司及用户为保护自己的软件被非法复制而采取的报复性惩罚措施。

因为他们发现对软件上锁, 不如在其中藏有病毒对非法拷贝的打击大, 这更加助长了各种病毒的传播。

2.3 旨在攻击和摧毁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系统而制造的病毒就是蓄意进行破坏。

例如1987年底出现在以色列耶路撒冷西伯莱大学的犹太人病毒, 就是雇员在工作中受挫或被辞退时故意制造的。它针对性强, 破坏性大, 产生于内部, 防不胜防。

2.4 用于研究或有益目的而设计的程序, 由于某种原因失去控制或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 计算机病毒防护措施

3.1 应养成及时下载最新系统安全漏洞补丁

的安全习惯, 从根源上杜绝黑客利用系统漏洞攻击用户计算机的病毒。同时, 升级杀毒软件、开启病毒实时监控应成为每日防范病毒的必修课。

3.2 定期做好重要资料的备份, 以免造成重大损失。

3.3 选择具备“网页防火墙”功能的杀毒软

件, 每天升级杀毒软件病毒库, 定时对计算机进行病毒查杀, 上网时开启杀毒软件全部监控。

3.4 不要随便打开来源不明的Excel或Word

文档, 并且要及时升级病毒库, 开启实时监控, 以免受到病毒的侵害。

3.5 上网浏览时一定要开启杀毒软件的实时监控功能, 以免遭到病毒侵害。

3.6 上网浏览时, 不要随便点击不安全陌生网站, 以免遭到病毒侵害。

3.7 及时更新计算机的防病毒软件、安装防火墙, 为操作系统及时安装补丁程序。

3.8 在上网过程中要注意加强自我保护, 避

免访问非法网站, 这些网站往往潜入了恶意代码, 一旦用户打开其页面时, 即会被植入木马与病毒。

3.9 利用Windows Update功能打全系统补丁, 避免病毒从网页木马的方式入侵到系统中。

3.1 0 将应用软件升级到最新版本, 其中包括

各种IM即时通讯工具、下载工具、播放器软件、搜索工具条等;更不要登录来历不明的网站, 避免病毒利用其他应用软件漏洞进行木马病毒传播。

摘要:随着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 以及电脑的普及和网络的迅猛发展, 计算机病毒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 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人类社会生活, 给计算机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威胁和破坏。目前, 病毒已成为困扰计算机系统安全和计算机应用的重大问题。为了确保信息的安全与畅通, 从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入手, 分析计算机病毒的内涵及类型, 并对计算机病毒来源进行分析, 最后介绍计算机病毒的主要防护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1]陈立新.计算机:病毒防治百事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2]姬志刚.从qq开始认识网络安全[J].中国科教博览, 2004 (9) .

防范解析 第8篇

1.1 触电伤亡事故分为低压触电和高压触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三条所规定的“高压”包括1 k V及其以上电压等级, 1 k V以下电压等级为非高压电。《供电营业规则》第六条规定, 供电企业供电的额定电压, 低压供电:单相为220 V, 三相为380 V;高压供电:为10, 35 (66) , 110, 220 k V。

1.2 低压触电伤亡事故责任界定

低压触电伤亡事故责任界定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即按照过错责任大小, 由电力设施产权人承担或分担民事责任。电力设施产权归属确定十分重要, 低压产权因其在电源侧的复杂性, 要明确约定。《供电营业规则》第四十七条规定, 供电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范围, 按产权归属确定。其中明确规定:公用低压线路供电的, 以供电接户线用户端最后支持物为分界点, 支持物属供电企业。供电企业要与用户签订供用电合同, 协商确定产权分界点、安全责任范围、维护责任范围, 合同有效期也不可忽略。同时, 配电变压器等电力设施安全警示标识设置是否足够、明显、永久, 电力线路跨民房、公路、耕地等场所的安全距离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等, 也是法院判决相关触电案件的重要依据, 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1.3 高压触电伤亡事故责任界定

高压触电伤亡事故责任界定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 从事高压等对周围环境有高度危险的作业造成他人损害的, 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如果能够证明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 不承担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七十三条规定, 从事高压造成他人损害的, 经营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 不承担责任。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失的, 可以减轻经营者的责任。高压作业人不一定都是供电企业, 也可能是为他人安装高压线路设备的作业者、拥有高压设施产权的客户等, 也应是赔偿责任主体。

第二种是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混合过错责任原则并行的方式。责任主体较多, 供电企业、受害人以及多个第三方因素。电力设施产权人过错主要是违反电力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 如架空导线高度不够、电力设施和电力线路保护区不符合规定、缺乏警示标识等;电力设施的设计施工方过错主要是设计不合理、质量有问题、监管不到位等;钓鱼、放风筝等行为导致触电事件发生的场所的经营管理者安全管理、告知警示、救助缺失等过错;建筑物、构筑物的所有人、管理人、使用人以及施工方的过错;涉电雇佣行为中的某方过错;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尽到安全注意义务、受害人监护人监护不到位、受害人故意等情况所应当承担的过错等, 过错方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对应的民事责任。无过错责任方为电力设施产权人。

1.4 供电企业减轻责任的因素

触电伤亡事故发生后, 法院判决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及责任大小, 确定相关当事人的责任份额。供电企业要充分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及实施细则中有利于供电企业的条文, 搜集、保管好现场证据和证人证言, 充分做好应诉准备。值得注意的是, 高压触电引发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 受害人的违法行为只能减轻供电企业的赔偿责任, 供电企业聘用有经验的专家型律师是非常必要的。

2 触电引起的人身损害赔偿范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 一是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的, 赔偿费项目有医疗费、误工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和营养费、护理费;二是受害人因伤致残的, 增加残疾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残疾辅助器具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三是受害人死亡的, 赔偿义务人除应当根据救治情况赔偿相关费用外, 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友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误工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等实际必需的合理费用;四是精神损害抚慰金, 赔偿权利人向法院请求赔偿的, 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予以确定。

3 供电企业防范诉讼法律风险的措施

为最大限度防范法律风险, 供电企业应积极实施减少自身责任的措施, 如加强隐患整改、规范涉电人员行为、设置警示标识、签订电力设施产权和安全协议等, 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时, 应协同属地政府参与, 保留书面及影像证据。要保留划定的电力设施保护区内先有电力设施后有违章物的证据档案。

防范解析 第9篇

在计算机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已经更为紧密。实践表明,计算机网络信息已经给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学习带来了极大程度的转变,同时也为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性。但是,由于各国的科技水平发展与个人能力之间还存在着极大的差别,这导致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危险系数不断上升,使得计算机网络信息环境受到污染,这不仅威胁着网络用户的信息安全,还影响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因此,找出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1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网络信息安全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涉及到了计算机技术、密码技术与网络技术等等多方面的知识,这些技术的存在,保护网络系统中的硬件与软件,确保其能不收到任何的破坏与泄露等方面的影响。但是,实际上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还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安全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

首先,自然灾害的影响因素。计算机信息网络是智能化较高的机械系统,但是机械一般都会受到气温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如,温度与温度会给机械的使用寿命与运行效率带来影响,这给计算机带来了极严重的影响。目前,我国计算机还没有安装一些防雷以及防水、放电等设备,计算机接地系统也没有得到全面的考虑,在意外事故与自然灾害方面的防御能力依旧比较低。

其次,网络脆弱性的影响因素。众所周知,计算机技术存在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在于开放性,该特点的存在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站在计算机安全性方面,开放性特点的存在是其致命的弱点所在,例如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遭受到攻击,同时计算机也过于依赖TCP协议或者IP协议,这两者自身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为此,那些依赖于这两者的计算机很容易成为被攻击的对象,计算机内部的信息与数据也很容易遭到拦截与篡改,可见其威胁性极高。

除此之外,用户操作出错因素的影响。计算机技术使用用户在自己信息保存方面的安全性比较低,在用户密码以及用户口令方面的设计过于简单,加之用户在用户密码或者用户口令保密方面的意识较低,一旦将用户密码与用户口令透漏给他人,那么便增加了计算机使用危险系数。

另外,人为因素的影响。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人为原因给计算机技术进行可以的攻击是最为主要的威胁因素。在计算机网络系统攻击过程中,主动攻击能够采用多种攻击方式,而在被攻击对象方面具有一定的主动性与选择性。能够有效的破坏被攻击对象完整性。主动攻击需要建立在不妨碍计算机网络系统基础之上进行,截获与破译那些需要的信息。但是不管事那种攻击形式,都会给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带来极大程度的威胁,尤其那些需要保密的信息,一旦被窃取,将会给计算机网络用户带来极大的麻烦与威胁。现阶段,我国使用的极端及网络系统中,还有一大部分存在着缺陷与不足,黑客应用非法的入侵手段入侵计算机的时候,极有可能篡或者窃取计算机内重要信息,还会给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极严重的影响。

最后,计算机病毒影响因素。计算机病毒入侵主要存在于不易被察觉的情况下,破坏了计算机系统,导致计算机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同时,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部分程序也会被控制,此时病毒入侵是最佳时机。众所周知,计算机病毒的传染性与破坏性较强,一旦计算机网络系统遭到了病毒传染,那么将会使得计算机系统出现瘫痪现象。一般而言,计算机在传染病毒好,如果病毒不严重,那么将会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效率;而严重的时候会导致计算机网络系统重要信息被删除。当前,计算机网络系统每年都会出现大量的恶性病毒,如熊猫烧香病毒,该病毒的传播速度比较快,破坏性也比较大,这给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用户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等。

2 维护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策略分析

要维护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就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即:

首先,需要有效的控制入网访问。实际上,控制对望访问时保护计算机网络的第一关,主要通过用户账号、用户密码与用户账号等方式,核实网络计算机用户的身份,从而有效的避免出现非法访问的现象。当用户向计算机输入账号与密码的过程中,计算机网络会对用户所输入的密码与账号展开相应的对比,同时也能够明确的规定账号与密码,常常需要字母与数字的混合形式来完成,这样显得较为复杂,同时在密码方面也有定期更新的指令,避免被不坏好意的破解密码。

其次,要提升计算机病毒防范意识。为了能够保障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被计算机病毒入侵,并且能够自行的清理掉病毒,则需要在计算机内建立相应的防范系统。如果计算机系统中出现漏洞,便会为计算机病毒提供侵入的机会,加大了计算机病毒入侵的几率。为此,需要定期应用专业的病毒查杀工具定期查杀系统漏洞,一旦发现漏洞,需要及时的下载补丁别将其安装在计算机系统中,缩减病毒入侵计算机系统的几率。

另外,还需要预防病毒入侵。在预防计算机系统病毒入侵中,需要查杀计算机相连接的光盘、U盘以及移动硬盘等设备,通过查杀的方式避免病毒入侵。

同时,还需要应用防火墙技术。在计算机使用过程中,需要应用过滤器防火墙技术,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对数据包的包头进行严格的检查,还能够依据数据包的IP地址做出丢弃或者使用的决定,而不是对数据包的内容展开检查。实际上,在防火墙技术中,还有一种技术为代理防火墙技术,该技术能够对数据包所携带的内容进行检查,但是在数据包的IP地址方面却不能够进行检查,所以,只有将两种技术综合应用起来,才能够将检查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从而保障计算机网路信息的安全。

最后,还需要对数据资料展开备份处理工作。通常,计算机系统都存在备份的功能,这是应用计算机系统期间最为基础、也是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其原因在于,计算机系统中杀毒软件与防火墙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因此,做好数据资料备份处理工作极为重要。

3 总结

本文主要着手于两个重要方面,第一方面分析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影响因素,另一方面分析了维护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策略。通过分析明确,当前我国计算机网络信息发展速度较快,给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计算机网络信息中还有很多不足存在,严重影响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影响计算机网络用户的经济损失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为此,解决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刘海峰,尹蕾.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影响因素及防范浅析[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3.

[2]沈杨沛.分析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常用防护策略[J].通讯世界,2013.

[3]林丛杰.分析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常用的防护策略[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

[4]赵俊.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摭谈[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

防范解析 第10篇

电子内窥镜是一种可插入人体体腔和脏器内腔进行直接观察、诊断、治疗的集光、机、电等高精尖技术于一体的医用电子光学仪器。它采用尺寸极小的电子成像元件CCD(电荷耦合器件),将所要观察的腔内物体通过微小的物镜光学系统成像到CCD上[1],然后通过导像纤维束将接收到的图像信号送到图像处理系统上,最后在监视器上输出处理后的图像,供医生观察和诊断[2]。整套电子内窥镜系统包括电子内窥镜、冷光源、图像处理系统、监视器、台车、图文报告工作站[3],具有分辨率高、易于诊断、管径细、使用寿命长等优点[4]。主要缺点是易损坏,一般用户不能修理,厂家维修费用高,故日常使用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并做好维护保养。

1 电子内窥镜结构介绍

电子内窥镜主要包括先端弯曲部、插入部、操作部、电气接头部。先端弯曲部是内窥镜的最前端,由送水/送气喷嘴、导光束、物镜、钳子管道出口、弯曲橡皮等组成。插入部外面是带刻度的外皮,内部包裹着导光束、导像束、送水/送气管、钳子管道和鼓轮钢丝。操作部是医生检查、治疗时手持操作的部分,主要包括角度控制转子、卡锁、功能按钮、吸引活塞、送水/送气活塞、钳子管道入口等。电气接头部是电子内窥镜连接冷光源和图像处理系统的部件,由电气接头、导光接头、送水/送气接头、吸引接头组成。

2 常见故障及维护保养

电子内窥镜虽然品牌较多,但是结构及常见故障往往类似,下面以Olympus电子内窥镜为例,列出了内窥镜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常见故障(图1),其他品牌的内窥镜也可以参考以下的分析。

2.1 先端弯曲部常见故障解析及防范措施

(1)镜头盖玻璃划痕、破裂、缺口、被污物覆盖,会造成监视器图像显示模糊、有黑点,影响病症的检查和诊断,故在使用之前应检查镜头,如出现划痕、破裂、缺口,则停止使用;如被污物覆盖,则用软纱布蘸清洁液擦拭干净后再使用。

(2)送水/送气喷嘴被粘液、异物堵塞,造成送水、送气不畅,影响镜子的使用。防止堵塞有效方法:在吸引时先保持送气状态,吸引后再次送水送气操作,确保管道内无残留液体和镜面的清洁。进行清洗过程中注意:每例检查后进行镜子清洗时,务必使用送水送气专用清洗按钮,并采用全管路灌流器进行内部管路冲洗。

(3)弯曲部表面覆盖着一层很薄的橡皮,具有一定的弹性,确保弯曲角度的轻松操作。弯曲橡皮可能会出现褶皱、破损、针孔、重叠等故障[5],使镜子不能使用,还会造成镜子漏水,故平时应做好镜子的测漏,不能用力擦拭弯曲橡皮,使用水溶性润滑油擦拭可以避免弯曲橡皮提前出现老化膨胀。

2.2 插入部常见故障解析及防范措施

(1)插入管外皮出现发黄、老化、结晶等现象,引起的原因主要是在检查患者后没有及时擦拭掉镜子上的人体粘液、蛋白质,此类物质结晶后会使插入管发黄发硬。防范措施主要是检查完后及时清洁表面赃物,清洗时要先用酶液浸泡,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2)插入管蛇管出现针孔、破损、折皱,此类现象引起的原因主要是插入管和锐物碰撞、清洗盘圈时角度过小、患者口垫脱落、镜体被患者咬伤、镜子安放时被夹等。防范措施主要是拿镜子、清洗时盘圈角度不要过小,提防与锐物碰撞、被夹、镜体被患者咬伤。

(3)插入管内部的导光束导光暗淡、发黄或不导光,导像束导像出现黑点,主要是由于插入管打折角度过大、挤压、碰撞、被夹、被患者咬伤等导致导光束、导像束光纤有一部分断裂。防范措施与(2)中相同。

(4)钳子管道也位于插入管内部,主要用于活检钳、异物钳等从中通过,其故障主要是钳子管道管壁有针孔、裂痕等破损,造成镜子内部漏水,从而引发镜子内部电气部分短路,严重时造成CCD烧毁[6]。造成此类故障的原因主要是在弯曲角度过大时通附件,在钳子管道内释放针头、活检钳、异物钳。防范措施有:附件在先端弯曲部放松时通过钳道管;等到附件伸出钳道口后再释放针头;闭合活检钳后再插拔;使用没有问题的活检钳;使用前做好测漏工作。

2.3 操作部常见故障解析及防范措施

(1)操控按钮、角度旋钮漏水,可能造成操作部内部进水,电气短路。常见故障原因为操控按钮与锋利部件碰撞,或长久使用造成按钮橡皮老化。防范措施主要为小心轻放,使用前做好测漏工作。

(2)吸引口磨损,严重时将出现自动吸引,虽吸引量很小,但直接造成送气量不足,无法将胃完全撑满,一直保持长时间送气状态。错误的抽出附件的手法往往会导致吸引口磨损,加强使用者的规范操作可避免此故障的出现。

(3)角度钢丝断,主要是打角度时用力过大使得超过角度范围引起。规范的操作和使用可以避免该故障。打角度时动作要轻缓,一来不伤及病人,二来保护角度钢丝。

2.4 电气连接部常见故障解析及防范措施

(1)电气连接口腐蚀和生锈会造成图像闪烁、抖动等异常现象,严重的会使CCD损坏。引起该故障的原因主要为:清洗消毒时电气连接部未盖防水帽,电气连接口在沾有水的情况下与图像处理中心相连。防范措施为:镜子在清洗消毒时要盖防水帽,之后一定要用干布擦拭镜身并用气枪吹干电气接口点。

(2)电气连接头与连接座在卡口未对准的情况下用力嵌入,造成电气连接头内的金属针头折断,引起图像异常或无图像显示。电气连接时按对应的位置卡牢接口以避免该故障。

3 小结

日常使用中,除了设备维修外,测漏对于防范内窥镜故障的发生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及时发现内窥镜是否存在破损进水。内窥镜内部进水会造成金属部件生锈、光纤老化、电气短路等故障,严重的会烧毁核心部件CCD,而更换CCD的维修费用一般会占镜子成本的1/4~1/3。故使用人员应勤于做测漏,发现漏水要及时报告维修。

参考文献

[1]高河玲,王跃.医用电子内窥镜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常规维护[J].中国医学装备,2006,3(1):53-54.

[2]陈基明,张连强,田晓东.电子内窥镜的使用和维护[J].设备运行与保障,2010,25(5):97-98.

[3]卢毅.医用内窥镜的结构及常见故障处理[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10):134-135.

[4]方萍.电子内窥镜的技术水平和临床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03,3(10):359

[5]黄燕尔,吴剑杨.电子内窥镜原理及常见故障预防[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2):180-181.

防范解析范文

防范解析范文(精选10篇)防范解析 第1篇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木马病毒也在泛滥,网站中毒事件频频发生。瑞星发布的《2009年上半年中国大陆...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