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题(精选9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题 第1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查题
班级姓名
一、口算
900-300=6600-6000=1300+400= 1800+400=9000-5000=7100+600= 400+700=56+29=1000+200=
二、动手操作
1、画一条长2厘米3毫米的线段
2、在钟表上拨出6时、4时30分、10时45分
三、思维分析1、3位老师带着23名同学去划船,每条小船限坐9人,他们需要租多少条小船?
2、小鹏是乒乓球队的主力队员,下午训练结束的时间是 7时10分,他又加时训练了40分钟,请问他在什么时间结束的训练?
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查题
班级姓名
三、口算
900-300=6600-6000=1300+400= 1800+400=9000-5000=7100+600= 400+700=56+29=1000+200=
四、动手操作
1、画一条长2厘米3毫米的线段
2、在钟表上拨出6时、4时30分、10时45分
三、思维分析1、3位老师带着23名同学去划船,每条小船限坐9人,他们需要租多少条小船?
2、小鹏是乒乓球队的主力队员,下午训练结束的时间是 7时10分,他又加时训练了40分钟,请问他在什么时间结束的训练?
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题 第2篇
一、基础知识。(44分)
1.看拼音,写词语(10分)
yóu yǒnɡ xǔ duō hūn àn jì shù jiǎndān
2.给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把正确的打上“√”(4分)
(1)小明都是自己背(bēi bèi)着书包上学校。
(2)他非常热情好(hàohǎo)客。
(3)大雨过后,空(knɡkōnɡ)气非常新鲜。
(4)本学期就要结束了,署假(jiǎjià)就要到了。
3.比一比,组成词语,要认真呀!(10分)
练 ( ) 脸( )脑( )秘( )烧( )
炼( ) 险( )恼( 密( 挠( )
4.选词填空(8分)
象 像
大( ) 好( ) 景( ) 画( )
时 识
( )间 知( ) ( )字 ( )常
5.查字典(4分)
“勤奋”的“勤”按音序查字法,先查声母( ),再查音节( );
按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
6.仿照例子,写句子,用上画横线的词语(4分)
(1)这些花里,有好看的杜鹃,也有清香的兰花。
(2)如果你们谁没有逃出来,这个人就被淹死在井里了。
7.照样子,把长句子的意思简单写出来(4分)
例:学生认真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
(学生)完成了(作业)。
(1)小朋友们想办法取出了那个掉在深深的树洞里的皮球。
(2)聂耳是我国杰出的.音乐家。
二、阅读感悟(37分)
(一) 古诗(12分)(错两个字去一分,不负分)
1.默写《登鹳鹊楼》,没要求会写的字,用拼音。(6分)
2.再默写你喜欢的一首古诗,不会的字用拼音。(6)
(二)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5分)
1. 我最喜欢的是月季花。月季花的茎细细的,又特别长,上面长了许多小硬刺,摸摸它,它会狠狠地扎你一下。月季花的叶子是椭(tuǒ)圆形的,边上有许多小齿。最美丽的是月季花,有很多颜色,红的、白的、淡黄的。各种颜色的花开放时,非常美丽。
(1)这段文字共有 句话,是围绕第 句话来写的。(2分)
(2)表示花的颜色的词有: (3分)
2.晚饭后,我和姐姐正在门口乘凉。忽然飞来一只大蜻蜓,落在一棵小树上,我悄悄地跑去,把它捉住。大蜻蜓真漂亮!两只眼珠像小玻璃球,亮晶晶的。一对红翅膀不住地扇着。我真喜欢它,就拿着玩起来。姐姐看见了,大声喊:“快把它放了,它产益虫!”我听了姐姐的话,想到益虫的好处,就把它放了。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对的打“√”。(2分)
蜻(qīn qīnɡ)蜓扇着(shān shàn)乘凉(niánɡ liánɡ)捉住(zhuō zuō)
(2)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4分)
漂亮( ) 喜欢( )
(3)照样子写一写。(4分)
亮晶晶
(4)作者在描写大蜻蜓的外形时,具体地写了蜻蜓的 和 的特点。
用“﹏﹏﹏﹏”在文中画出描写蜻蜓外形的句子。(4分)
(5)抄写短文中的比喻句。(4分)
在这个句子中把 比作
(6)非常喜欢大蜻蜓,为什么又把它放了?(2分)
三、表达应用(19分)
(一)口语交际(4分)
你想用橡(xiànɡ)皮。但没有带,你要向同桌借(jiè),想一想,你该怎么说,同桌会怎么说,把它写下来。
你自己:
你的同桌:
(二)写话(15分)
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题 第3篇
修订后的二年级下册教材, 教学内容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 (一) 、图形的运动 (一) 、表内除法 (二) 、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 (推理) 、总复习十个单元的内容以及“小小设计师”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其中, “数据收集整理”是以“标准”为依据, 对“统计与概率”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后形成的一个单元, 重在让学生学习通过调查、测量的方式收集数据的方法, 学会用“正”字记录数据和用统计表呈现数据。“图形的运动”整合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中的轴对称、二年级下册“图形与变换”中的平移和旋转的内容;“混合运算”将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与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进行重新整合, 让学生系统掌握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两步) 的顺序;“有余数的除法”是修订后由三年级上册前移至本册的内容; “数学广角”教学推理的内容, 其中例2与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该单元中推理的第二个例题一样。
总体上说, 本册教材紧扣“标准”, 结构更加合理, 既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 形成必要的数学技能, 又可以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和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方面有所突破。下面对其编写特点做一简要介绍。
一、抓住“十进位值制”核心, 帮助学生理解数概念, 培养数感
作为数概念教学的第三阶段, 本册教材数概念的教学将使学生的认数范围由100以内扩展到万以内。这部分内容既是前面数概念学习的拓展, 又是后面学习多位数的重要基础。因此, 从知识的发展角度来讲, 进一步感知、理解“十进制”“位值制”这两个基本概念就显得非常关 键。教材正是紧扣它们, 从计数单位的认识和数数、数的组成、读写数、数的大小比较等方面, 引导学生构建与理解数概念。
1.在认识计数单位基础上充分地数数, 进一步认识十 进制计数法
要知道物体的个数, 就要数数, 数数就需要用到计数单位:10以内的数是以“一”为单位, 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 计数的结果是多少个一;100以内各数既要以“一”为单位计数, 还要以“十”为单位计数, 计数的结果是几个十和几个一或几个十, 10个十是一百;1000以内各数则要以“一”“十”“百”为单位计数, 计数结果是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的不同组合, 10个一百是一千;万以内各数更要以“一”“十”“百”“千”为单位计数……所以, 认识万以内各数, 就要继续认识计数单位“百”“千”“万”, 了解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会根据需要用计数单位计数, 同时了解数的组成。
学生在前两个认识整数的阶段中, 已初步认识了计数单位“一”“十”“百”, 形成了直观、结构化的模型 (1根小棒、1捆小棒、1大捆小棒) , 本册教材就直接利用结构化的直观模型, 使学生系统地认识计数单位, 充分感受“满十进一”的十进制思想, 同时突破教学难点。
2.整理数位顺序表, 通过读写数等加深对位值制理解
随着本单元将数位扩展到万位, 整理数位顺序表就成为学生认识位值制的关键。实验教材将其编排在读、写万以内的数之后, 修订后的教材则将其调整到认识计数单位之后。这样做, 使得学生对于位值制的理解更为系统、全面, 同时也为按位值制来读、写数的教学做好准备。
读写数内容的编排思路与前面数的认识中大体一致: 从要把计数结果记录下来开始, 突出读写数的必要性;然后到用小棒摆出计数结果, 以数的组成为基础突出不同的计数单位 (几个十几个一) ;再到用带数位的计数器表示出来, 直观地突出数位;最后再对照计数器按数位写数并读数, 学会读写数的方法, 即把计数的结果 (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 按照数位用符号0~9表示出来或按照数位根据数的组成以几千几百几十几、几千几百、几千零几十、几千零几等方式读出来, 使学生直观而充分地体会位值制。
此外, 教材新增了认识算盘的例题。算盘本身有半直观半抽象的特点, 它能直观、形象地体现数位的特征, 因此, 用算盘表示数可以深化学生对位值制的理解。
3.加强数感培养
“万以内数的认识”特别突出了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将数感的培养切切实实地、细致地体现在每一处教学内容中。教材通过如下方式来体现:
首先, 用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使学生直观感受万以内的数, 建立表象 (如图1) 。
其次, 通过多种形式体验、感受较大的数及其应用, 在数的表达、交流中体会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如利用生活中以“一”“十”“百”为单位的事物, 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数的结构, 包括1元、10元、100元一张的钞票, 10支一捆的铅笔, 100张一捆的明信片等。又如, 结合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对表达一个数有了更丰富的体验和经验。
二、重视对运算意义和算法理解
学生在本册教材中首次接触除法, 包括“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三个单元的内容。表内除法重在理解平均分含义的基础上理解除法的含义及用乘法口诀计算 出商的方法; 有余数的除法重在理解了表内除法的基础上理解余数的含义, 探索并体会“余数小于除数”的道理, 学会利用除法竖式试商。
1.以 合 理 的 结 构和 不 同表征 方 式 的 转换 , 加强对 运算意义理解
在除法的初步认识中, 平均分概念的理解是学生理解除法的重要基础。为此, 教材进一步完善了对平均分内容的编排。首先, 以开放性的操作活动, 让学生通过对比从直观到抽象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如图2) , 不断加深平均分活动的相应表象。其次, 对于平均分的两种情况 (即除法的两种现实情境模型) 的编排, 注重以操作、连线及圈一圈等方式体现平均分的过程, 注重呈现平均分的结果, 使学生认识到其共同的本质———平均分 (如图3) , 从而为学生用语言叙述除法算式的含义和运用除法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说明选择算法的依据做好准备。
布鲁纳的多元表征理论认为, 对于一个数学概念可以有多种表征方式, 多种方式之间要建立联系, 才能深化对概念的理解。作为这种理念的体现:除法的编排, 注重通过“直观或操作—文字叙述—算式”的方式, 生动而严密地阐明除法的含义;有余数除法的编排, 注重通过“直观或操作—文字叙述—算式”的方式 , 以表内除法与有余数除法的对比 (如图4) , 使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和余数的含义;练习中更是体现了多种表征方式之间的转换, 如第16页第6、8题, 第26页第1题等。从而为促进学生理解运算的含 义、探索求商的方法、解决问题等作好铺垫。
2.重 视在探 索 中 加强对算理 的 理 解 , 体现知识的 形成过程
人教版教材历来重视让学生理解算理, 修订教材更为突出。如在探索求商的方法时, 教材以操作为基础呈现了用连减、连加求商的方法, 再利用直观图承接连加的思路给出乘法算式。由具体数所表示的意义及其在除法算式中的位置, 将乘法算式与除法算式联系起来, 进而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 初步形成算法。后面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编排, 仍以直观支撑沟通乘除法间的关系, 加深理解。
有余数的除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试商的方法, 为后面多位数的计算做好准备, 修订教材新增了例4 (试商, 如图5) 。其编排体现了由直观到抽象的转换, 即这里的试商是建立在学生丰富表象基础上的数学思维的形式。教材以想和小精灵提示的方式呈现了试商的方法 (算法) , 其背后的道理则是在例2的教学中加以明确的。
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的教学, 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数学上规定运算顺序的道理。如该单元例2 (如图6) 中, 教材呈现了两种列综合算式的方法 (加小括号的、不加小括号的) , 通过对比体现数学上这样规定的理由之一, 即数学表达的简洁性。
三、以丰富的解决问题的素材, 落实“四能”培养
本册教材继续在不同内容领域呈现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 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从而将“四能”的培养真正落到了实处。
1.在各领域知识中设置解决问题, 细致落实分析、解决 问题能力培养
除“数据收集整理”和“数学广角”外, 其他各单元都至少编排了一个解决问题的例题。其具体呈现方式与前面三册教材一致, 但注重在一些步骤中进行有针对性的突破。如理解题意时抓住关键词 (如“最多”“至少”等) 、排除多余信息 (如图7、图8) ;分析解答时引入新的策略 (估算、估量等, 如图9、图10) ;回顾与反思时学会检验、反思的方法 (如图11、图12) 。
2.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表内除法 (一) 和表内除法 (二) 分别安排了用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如图13、图7) , 两个例题的不同之处在于, 图7中涉及的数量为连续量, 而非实物个数, 且渗透了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解决这两个问题, 都需要通过分析, 将问题与除法的现实情境模型建立起联系, 进而用除法解决问题。
图形的运动 (一) 中安排了剪出指定图形的问题 (如图11) , 这类问题可先转化为较简单的问题, 通过实际操作及逐步调整去解决, 同时要注意分析所要剪图形的特点, 全面思考并找出所有答案。
混合运算中编排的是需要用两步运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如图12) 。由于信息复杂, 需要用色条图分析数量关系, 以直观地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找出隐藏的问题 (中间问题) , 并且这里开始逐步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余数的除法中编排了两个解决问题的例题: 需要用进一法确定答案的问题 (如图7的例5) ;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 (如图14的例6) 。二者最后确定问题答案时的关注点有所不同:前者重在根据实际问题, 确定答案最后是否要在商上加1;后者重在明确此类问题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 并明确余数的含义, 进而得出问题的答案。因此, 教材所呈现的解决问题过程的重点也有所不同:例5关键在于抓住关键词理解题意, 由此确定商是否加1;例6关键在于通过圈发现可用除法来解决, 并以此理解余数的含义, 确定问题的答案。
万以内数的认识中则是用估算的策略解决问题 (如图9) 。之所以将估算的起点安排这里, 原因如下:一是学生已经学习了近似数, 有了进行估算的知识基础;二是本单元的数都比较大, 现实中有估算的必要;三是学生还未学过万以内数的计算, 不会出现先精确计算, 再为估算而估算的现象;四是将估算作为解决问题的策略, 利于体现其现实意义并能解决实际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尤其是怎样估合适或者正确的问题。教学时, 应重在让学生学会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所谓“合适的方法”, 即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应紧紧抓住估算是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点, 反思时让学生体会自己的估算是否解决了问题, 以此为调整估算方法的标准。“想一想”的问题用于巩固。虽然取近似数时的具体方法不同, 但突出了以能解决实际问题为标准进行估算的原则。
克和千克中的例3 (如图10) , 利用学生已经建立的1千克的质量观念, 让学生通过估量解决问题。这类问题学生可能觉得无从下手, 为此教材进行了细致地呈现。首先, 通过理解题意突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估计;其次, 以对话形式突出了估量的方法, 即运用1千克的质量观念作标准估出结果, 并以文字表述进行了突出;最后, 通过生活实际进行检验。
四、 数据收集整理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历 统计的全过程, 同时体现抽样的思想
本单元的例1、例2都从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的, 如解决“校服要选哪种颜色合适”这个问题, 很自然地要选大多数学生最喜欢的颜色, 这就需要确定4种颜色中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学生最喜欢的颜色, 即需要通过调查 (即统计) 解决问题, 进而确定调查对象 (学生) 、调查内容 (校服颜色) 、调查方式 (举手) 、呈现数据的方法 (统计表) 、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涵盖了统计的各要素, 也使学生体验了完整的统计过程, 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统计的作用与价值。
正是有了解决问题这个载体, 修订后的教材也较好地体现了抽样的思想。如例1通过学生的话:“全校学生那么多, 怎样调查呢? 哦, 可以先在班里调查。”渗透了抽样的思想 (尽管这是非统计抽样) ;在简单的数据分析中, 以问题“如果这个班做校服, 选择 () 色合适。全校选择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 为什么? ”体现了由于非统计抽样不具有代表性, 不能由此推断出全校学生最喜欢的颜色。这里只要学生能体会到“我们班学生最喜欢的颜色, 不一定是全校学生最喜欢的颜色”即可。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自测题 第4篇
1.七千三百零九写作( ),八百零八写作( )。
2.最大的四位数是( ),最小的四位数是( )。
3.一袋洗衣粉重500( ),小红的体重是37( )。
4.推抽屉是( )现象;直升机的螺旋桨转动是( )现象。
5.宝岛希望小学有学生912人,其中女生有509人,男生大约有( )人。
6.5千克=( )克 3000克=( )千克
7.在里填上“>”“<”或“=”。
2千克1900克 1000克1千克
400克2千克 800+9002000
56002000+3600 140-8080
8.里最大能填几?
€?<46 €?<32 €?<17
€?<35 €?<38 €?<28
9.在里填上“+”“-”“€住被颉皜鳌薄?
488=6 74=28 3714=23
88=64 567=8 120400=520
10.一件衣服要钉4个纽扣,现在有22个纽扣,能钉( )件衣服,还剩下( )个,至少再买( )个纽扣才能再钉一件衣服。
二、我是小法官。(对的画“√”,错的画“€住保?分)
1.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 )
2.7005读作:七千零五。 ( )
3.1个2分硬币约重1克。 ( )
4.百位上的4表示的数比十位上的4表示的数大。 ( )
5.一个五位数比一个四位数一定大。 ( )
6.把20分成5份,每份是4。 ( )
三、对号入座。(5分)
1.一袋大米重50( )。
A.千克 B.克 C.厘米
2.6在百位上的数是( )。
A.6437 B.4670 C.7860
3.拨算珠的运动是( )现象。
A.轴对称 B.平移 C.旋转
4.先计算乘法的算式是( )。
A.34-4€? B.(30-25)€? C.4€祝?2€?)
5.17根小棒最多可以摆( )个独立的正方形。
A.5 B.4 C.3
四、在( )里填上“平移”或“旋转”。(3分)
五、神机妙算。(共17分)
1.直接写出得数。(5分)
12€?= 64€?= 32€?= 30€?=
8€?= 40€?= 36€?= 81€?=
1700-600= 3400+500=
2.脱式计算。(12分)
12€?+30 45€鳎?+3) 45-(12+8)
5€?-13 39+18€? 6€?€?
六、从1~9中选合适的数字填入下面的中(每个算式中的数字不能重复)。(6分)
七、下面是二年级同学最喜欢的体育活动情况。(11分)
根据上面调查的结果完成下面的统计表。(5分)
(1)喜欢踢毽子的同学比喜欢舞蹈的多几人?(2分)
(2)根据调查结果,你认为本校应多准备哪种体育器材?(2分)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2分)
八、解决问题。(共20分)
1.(1)28个苹果,装在4个袋子里,平均每袋装几个苹果?(3分)
(2)28个苹果,每7个装一袋,需要几个袋子?(3分)
(3)28个苹果,装在6个袋子里,平均每袋装几个?还剩下几个?(3分)
2.小雷看一本80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6天,每天看9页。还剩下几页没有看?(4分)
3.
(1)买1千克胡萝卜和1500克白菜要多少钱?(3分)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期末检测题 第5篇
一、填空
1、我的家乡在()省,()市,()县。家乡的特产有()、()、()等;家乡有名的歌曲是《》。
2、少先队员的标志是();少先队队旗上的图案是()。
3、花草树木是保护环境的()。有的可以()、()、()、()等。
二、选择题
1、桂花可以()。
(1)食用(2)用来美容(3)制药。
2、废电池是(),腐烂的菜叶和水果是(),空酒瓶是()。
(1)可回收垃圾(2)不可回收垃圾(3)有毒有害垃圾
3、植物可以()。
(1)净化空气(2)制造氧气(3)隔离噪音
4、下面不是我们家乡特产的是()(1)苹果(2)核桃(3)橘子(4)栗子
三、判断题。
1、每年的5月12日是中国的植树节。()
2、小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所以在动物园我们可以随便喂动物。(3、垃圾是不用的东西,可以随便丢掉。()
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检测题 第6篇
一、高 速 公 路
(1)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27 + 14
72 19
43 +30
59 + 5
70 + 8
6 + 28
5 + 34
635
24 + 60
50 + 50
726
4 + 27
4640
589
68 + 5
26+7-8
9+19-7
4+18+6
55+30-7
38+4-20
9+46-8
(2)用数式计算
26 + 13
73 17
42 + 6
62 7
63 + 29
58 24
二、知 识 之 窗
(一) 填一填。
1、9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 )。
2、与39 相邻的数是( )和( )。
3、6元7角 = ( )角
1元 =( )角 =( )分。
4、28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5、18 +()30,()里最大能填( )。
6、圈出合适的`数。 比30 大,比35小,而且是双数,这个数是 (31.34.36.30 )。
7、找规律。
40、36、30、24、( )、( )、( )。
8、一张50元钱可以换( )张20元和( )张10元钱。
(二)在你认为合适的下面画对号。
1、二年级的学生接近50 人 ,二年级可能有多少人? 36人 48人 61人
2、鸡有40 只,鸭的只数比鸡少得多,鸭可能有多少只? 43只 35只 15只
(三)判断。
1、小华有30本故事书,借给小利7本,还剩多少本?
(1)30 7 = 23 (本) ( )
(2)30 + 7 = 37 ( 本)( )
2、小华借给小利7本故事书,还剩30本,小华原来有多少本?
(1)30 7 = 23 (本)( )
(2)30 + 7 = 37 (本)( )
三、选择正确的在( )里画对号。
1、个位是9的数有( ):
(1)39 ( )
(2)93 ( )
(3)29 ( )
(4)69( )
2、比75大,比79小的数有( ):
(1)57( )
(2)75 ( )
(3)77( )
(4)87 ( )
3、小红买一支铅笔要付8角,下列付法哪种对?
(1)付3张2角和2张1角。( )
(2)付8张1角。( )
(3)付1张3角和1张5角。( )
(4)付1张5角,1张2角和1张1角。( )
4、得数比50大的有:
5 +50( )
54 79( )
43 + 8( )
23 + 30( )
四、在里 ( ) 填〈 . 〉 = 。
78 8 ()78 50
35 +50 ()35 +5
49 +4() 49 +40
57 + 7()60 + 4
48 + 6() 52 8
23 +7 ()2 +26
五、快活林
1、小明有50元钱,买了一个书包花了34元,买了一本故事书花了8元,小明一共花了多少元钱?
2、树上结了许多桃子。小猴摘了9个,还剩45个,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子?
3、有红金鱼和黄金鱼共25条,其中红金鱼有9条,黄金鱼有多少条?
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检测题 第7篇
一、高 速 公 路
(1)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27 + 14
72 19
43 +30
59 + 5
70 + 8
6 + 28
5 + 34
635
24 + 60
50 + 50
726
4 + 27
4640
589
68 + 5
26+7-8
9+19-7
4+18+6
55+30-7
38+4-20
9+46-8
(2)用数式计算
26 + 13
73 17
42 + 6
62 7
63 + 29
58 24
二、知 识 之 窗
(一) 填一填。
1、9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 )。
2、与39 相邻的数是( )和( )。
3、6元7角 = ( )角
1元 =( )角 =( )分。
4、28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5、18 +30,()里最大能填( )。
6、圈出合适的`数。 比30 大,比35小,而且是双数,这个数是 (31.34.36.30 )。
7、找规律。
40、36、30、24、( )、( )、( )。
8、一张50元钱可以换( )张20元和( )张10元钱。
(二)在你认为合适的下面画对号。
1、二年级的学生接近50 人 ,二年级可能有多少人? 36人 48人 61人
2、鸡有40 只,鸭的只数比鸡少得多,鸭可能有多少只? 43只 35只 15只
(三)判断。
1、小华有30本故事书,借给小利7本,还剩多少本?
(1)30 7 = 23 (本) ( )
(2)30 + 7 = 37 ( 本)( )
2、小华借给小利7本故事书,还剩30本,小华原来有多少本?
(1)30 7 = 23 (本)( )
(2)30 + 7 = 37 (本)( )
三、选择正确的在( )里画对号。
1、个位是9的数有( ):
(1)39 ( )
(2)93 ( )
(3)29 ( )
(4)69( )
2、比75大,比79小的数有( ):
(1)57( )
(2)75 ( )
(3)77( )
(4)87 ( )
3、小红买一支铅笔要付8角,下列付法哪种对?
(1)付3张2角和2张1角。( )
(2)付8张1角。( )
(3)付1张3角和1张5角。( )
(4)付1张5角,1张2角和1张1角。( )
4、得数比50大的有:
5 +50( )
54 79( )
43 + 8( )
23 + 30( )
四、在里 ( ) 填〈 . 〉 = 。
78 8 ()78 50
35 +50 ()35 +5
49 +4() 49 +40
57 + 7()60 + 4
48 + 6() 52 8
23 +7 ()2 +26
五、快活林
1、小明有50元钱,买了一个书包花了34元,买了一本故事书花了8元,小明一共花了多少元钱?
2、树上结了许多桃子。小猴摘了9个,还剩45个,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子?
3、有红金鱼和黄金鱼共25条,其中红金鱼有9条,黄金鱼有多少条?
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题 第8篇
表内乘法是小学阶段乘除法运算的第一个认识循环, 它是整个乘除法运算的基础, 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现在的学生对于表内的乘法口诀其实并不陌生, 有的学生的铅笔盒盖上、包书纸上就印有乘法口诀表, 有的学生提前在父母的帮助下已经会背诵乘法口诀表。 当然, 不排除有学生从来没接触过乘法口诀的可能。 也就是说, 有两点需要提醒教师注意:第一, 要承认部分学生已经知道表内乘法结论的事实;第二, 学生之间有较大差异的事实。 在这两个事实的前提下, 我们需要进一步结合表内乘法知识结构的特点, 思考可以使学生在什么方面获得认识的提升, 以及如何根据表内乘法的知识结构特点实现学生的真正发展。
为了对上述两个问题作出回答, 我们首先要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以往的教材在编写表内乘法时, 看重乘法口诀本身的重要作用, 强调学生对乘法口诀的记忆及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忽视了学生在表内乘法学习过程中的内在需求, 忽视了表内乘法教学对于学生成长发展的价值。 正是在这样的教学价值取向下, 表内乘法的教学呈现出学生机械操练、 被动记忆的状态。 尤其是教学此单元的第一课 《认识乘法 》时, 部分学生因之前对乘法口诀有所了解, 课堂上表现得异常兴奋, 只要一看到乘法算式就立刻说出答案, 从而违背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认识乘法 》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
1.在大量素材的基础上认识 “ 几个几” 连加,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2.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 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会通过加法计算乘法算式的积。
3.在比较乘法和加法之间联系与区别的过程中, 体会求几个几相加列乘法算式比列加法算式简便。
为此, 我是这样设计这节课的。
一、体会乘法的意义
1.出示2+3+6 2+2+2 5+5+5+5 8+8+8+6 9+2 9+9+ 9+9+9+9 4+4+4+4+4这六个算式。
师:你会把它们按加数的特点分类吗? 跟同桌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分成了几类?
资源:加数相同一类加数不同一类
2.聚焦加数相同的情况, 说说是几个几相加。 例如:2+2+ 2, 3个2相加。
3. 教师说, 学生试着在记录本上写一写, 写一个交流一个。
2个6相加4个5相加7个10相加50个8相加 (制造矛盾) 4.揭题:乘法
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接触乘法, 教师需要细致地介绍读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5.2+2+2写成乘法算式, 并说理由。
学生练写:5+5+5+5 9+9+9+9+9+9 4+4+4+4+4写完选一题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给一个加法算式, 你有什么好办法写成乘法算式。 (弄清是几个几相加)
设计意图:“几个几”连加是乘法的生长点, 因此学习乘法从“几个几”相加的认识入手。 由于学生以前学过连加, 因此设计了对连加算式分类的教学, 引起学生对“几个几”相加的认知注意, 同时把“几个几”相加放到连加的整体知识结构中。
6.提升练习:6×4这个乘法是哪个加法算式变来的? 试着写一写 (2种) 。
9×3如果要你变成加法算式, 你会怎么写? 为什么?
设计意图:这两个问题很有递进性, 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根据情境写乘法算式
1.出示教材上的小鸡兔子图, 学生试着写乘法算式。
交流:小鸡是3只一堆, 有4个3。 兔子是2只一堆, 有3个2。
设计意图: 把对乘法的认识放到一个真实的问题解决的情境中, 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2.教师说几个几, 学生试着在记录本上画图表示。
设计意图:提炼图不一样, 但是算式相同。
3.教师说每堆几个, 有几堆。 学生说是几个几。
4.学生自己画图设计几个几, 并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教师收集资源。
(资源的收集要有递进性, 注意一幅图可以写出不同算式的资源。 )
学生资源:5×3 1×3 6×3
这个资源不仅可以用小圆或者大圆写乘法算式, 还可以所有的圆写。
补充资源: ★★★★★★一堆的类型, 可以写乘法算式吗?
设计意图:对乘法基础知识的认识, 用整体介绍、比较强化的方式深入, 使学生结构把握, 整体感悟。 在这里虽然不揭示概念, 但在对比强烈的情境中, 在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使学生体会并悟出。
三、拓展延伸
1.师:黑板上加数不同的情况中还有一个8+8+8+6, 它与其他两个加数不同的加法算式又有什么不一样?
师:你能试着将它改写成乘法算式吗? (8×3+6)
追问:如果我想把6也写进乘法?你会写吗?
提示:如果我们把6也变成8, 这里就有几个8了? 那算式是4×8就对了吗?
(4×8—2)
2.学完今天这节课, 你会算12×2吗? 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设计意图:为了避免学生背口诀, 选了这个不能用口诀解决的类型, 如果学生会算得数, 就说明已经真正掌握了乘法的意义。
仔细回味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我都避开了让学生说乘法算式得数。 因为, 课前部分学生已经会背乘法口诀, 如果你要学生说得数, 这部分会背口诀的孩子就会在课堂上表现得异常兴奋, 一直插嘴, 而忽视了理解几个几的过程。 只有先不让学生说得数, 才能真正实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数学教学中, 不仅仅是《认识乘法》这一节课需要这样, 其实还有许多课我们都要考虑学生的学情, 很多时候我们必须创新教学方式, 寻找一条有别于教材编排思路但依然能够殊途同归的新路, 展现新的知识风景, 让学生仍然有“故地重游” 的兴趣。 这条新路应该建筑在学生的新路上, 教师应该抓住学生想展示自己的收获、 想求解自己的困惑、 想运用自己的才能、想交流自己的思想、想增加自己的见识等迫切心理设计教学过程。
摘要:长期在低年段教学, 发现班里的孩子差距很大, 有的孩子学前教育非常丰富, 有的孩子学前教育少得可怜, 所以在课堂中最常见的状态就是:学前教育丰富的孩子为展示自己的本领, 不断插嘴, 而学前教育少的孩子就直接不发言或者走神。久而久之, 孩子之间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课堂就变成了几个好孩子的“天下”。为改变这种状况, 备课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学情, 再根据学情设计自己的教学流程, 作者就《认识乘法》这一案例谈谈想法。
八年级(上)期末检测题(二) 第9篇
1.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in the future?——____ engineer.
A. A B. AnC. TheD. 不填
2. On his day ____, he doesn’t want to go ____ a drive.
A. on; offB. of; withC. off; forD. away; in
3. She is going to ____ some money to travel somewhere interesting.
A. saveB. keepC. holdD. build
4. We all like her ____ she is kind and helpful.
A. soB. andC. becauseD. but
5. I don’t like doing the dishes because it’s ____.
A. interestingB. relaxingC. funD. boring
6. Could you ____ my pet dog when I’m away?
A. work onB. take outC. come overD. take care of
7. ——____ is the ticket?
——It’s only five yuan.
A. How many B. How muchC. How longD. How far
8. He often exercises. He is ____ than me.
A. athleticB. athleticerC. more athleticD. most athletic
9. It ____ him nearly an hour to get there by bike.
A. tookB. spent C. paidD. cost
10. Eating lots of vegetables and fruit can help us ____.
A. keep fitB. hang outC. look afterD. get back
11. ——What ____ animals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I can see some sheep.
A. elseB. other C. anotherD. the other
12. ——Did Henry win a prize last year?
——____.
A. Yes, he won B. Yes, he did C. No, he didD. No, he won
13. ——How often do you go to the concert?
——____, I don’t like music at all.
A. Always B. Often C. Once a weekD. Never
14. Tom wants to take acting lessons when he grows up. He wants to be an ____.
A. engineerB. actor C. pilotD. programmer
15. ——Do you think fast food is popular in China?
——____. The Chinese usually have fast food for breakfast.
A. Yes, I think soB. No, I don’t think so
C. I hope soD. I hope not
Ⅱ.完形填空(10分)
Daniel Boone was born in the United States __1__ 1734. He didn’t go to school and couldn’t read, __2__ he learned all about the forests and many other things around him. He loved to __3__ alone in the forests because nothing would trouble him there.
When he grew up, he tried to live on a farm, but he wasn’t very __4__ and a year later he __5__ to go into the unknown western lands. When he returned after two years, he became__6__ for his long journey. He brought back many useful things, and they helped people a lot.
After this he kept __7__ to unknown places. The Indians liked him and became his __8__. Daniel Boone __9__ at the age of 86. He lived an interesting life in the early years of America and people remembered him __10__ an explorer and a pioneer.
1. A. in B. on C. at D. of
2. A. because B. butC. orD. and
3. A. liveB. helpC. askD. sit
4. A. busy B. tired C. kindD. happy
5. A. hatedB. decided C. worried D. forgot
6. A. famous B. slow C. excitingD. interested
7. A. leaving B. turningC. travelingD. hurrying
8. A. friends B. workersC. teachers D. travelers
9. A. lived B. stayed C. began D. died
10. A. to B. forC. asD. of
Ⅲ. 阅读理解(30分)
(A)
People usually talk about two groups of colors: warm colors and cool colors. Scientists think that there are also two kinds of people: people who prefer warm colors and people who prefer cool colors. The warm colors are red, orange and yellow. Where there are warm colors and a lot of lights, people usually want to be active. People think that red, for example, is exciting. Social people, those who like to be with others, like red. The cool colors are green, blue and violet. These colors, unlike warm colors, are relaxing. Where there are cool colors, people are usually quiet. People who like to spend time alone often prefer blue. Red may be exciting, but one scientist says that time seems to pass more slowly in a room with warm colors than in a room with cool colors. He says that a warm color, such as red or orange, is good color for a living room or a restaurant. People who are resting or eating do not want time to pass quickly. Cool colors are better for offices and factories if the people who are working there want time to pass quickly.
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1.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people who don’t like to be with others ____.
A. like orange colorB. like blue color
C. prefer warm colorD. are usually active
2. The underlined word “Social people” means ____ in Chinese.
A. 城市居民B. 社会学家
C. 喜欢运动的人D. 好交际的人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is passage? ____.
A. Scientists like warm colors better than cool colors
B. Time seems to pass more quickly in a room with red than with violet
C. Time passes more slowly where there are cool colors
D. We’d better color a living room or restaurant in warm colors
4. Why are offices and factories often colored in cool colors according to the scientist? ____.
A. Because these colors can make time seem to pass more quickly
B. Because these colors can make people excited
C. Because everybody likes white color
D. Because working people can be more active
5. The best title of this passage should be ____.
A. Warm Colors and Cool Colors
B. People and Colors
C. Social People Like Warm Colors
D. Places and Colors
(B)
Lucy:
I went to the zoo and saw some sharks on summer vacation. I also got lots of exercises of course. I did my homework every day.
Andy:
On summer vacation, I did my homework. I went to the beach and I also took piano lessons. I had lots of fun.
Kate,
I’m going to have a party. I need some help. Could you please help me dosome shopping?I’d like to buy some drinks and fruits.
Thanks,
Tony
Zhou Hua,
We’re going to have a Chinese exam! My Chinese is poor. Could you help me learn Chinese?
Thanks,
Sally
Henry:
The most popular clothing store is Jason’s. There are the best quality clothing.
根据上面的内容,完成句子:
6. On summer vacation, both Lucy and Andy ____.
7. Lucy ____ and saw some sharks, but Andy didn’t.
8. Tony asks Kate to ____.
9. ____ asks ____ to help her learn Chinese.
10. Henry thinks Jason’s is the most popular clothing store because it has ____.
(C)
Almost everyone knows the meaning of Mr., Mrs. and Miss. People use Mr. with men’s last names. And Mrs. is for married women and Miss is for single (单身的) women. But what is Ms?
For sometimes, people in the United States use Ms before a women’s name when they do not know whether the woman is married or not. Today many people like to use Ms. Some women feel that it is not important for people to know whether they are married or no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with Ms. Not all women like it. Some like the old ways of doing things. They find it difficult to pronounce(发音) the word. But young people like it.
根据上面的短文,判断正(T)误(F)
11. People usually use Mrs. before single women’s names.
12. Mary is a married woman. So when we meet her, we can call her Miss Mary.
13. Not all women like the word “Ms”.
14. Some women find the word “Ms” is difficult to say.
15. Now young people like to use Ms.
Ⅳ.词汇考查:(10分)
1. ——Could you help me s____ the floor? ——Sure.
2. We usually b____ some books from our school library on Friday.
3. The p____ in the talent show are all very outstanding.
4. Although my home is far from school, I am s____ late for school.
5. My parents are b____ teachers.
6. Our school had a fashion show yesterday. U____(不幸地), the show was very dull.
7. I think Beckham is a t____(天才的) football player.
8. We are going to b____(建造) a subway in the middle of our city.
9. The ____(领导) of the school are going to visit your grandparents on Teachers’ Day.
10. Jean’s mother w____(担心) about her son very much, because he is badly ill.
Ⅴ.改错:请指出错误选项并改正。(5分)
1. There is going to have a sports meeting next Tuesday.
A BCD
2. Bob and Jane was watching TV this time yesterday.
ABC D
3. What a exciting book it is!
ABCD
4. The Great Wall is a symbol of the China nation.
A B C D
5. People can only get information about UFOs in books, TV and so on.
ABCD
Ⅵ. 根据汉语意思,完成下列句子:(10分)
1. 我们明天去动物园好吗?
____ we ____ to the zoo tomorrow?
2. 明天上午你有空吗?
____ you ____ tomorrow morning?
3. 为什么不和我们一起打篮球呢?
____ ____ ____ basketball with us?
4. 我们一起吃晚饭吧。
____ have dinner together.
5. 我想她不会游泳。
I ____ ____ she ____ swim.
6. 她今天下午没有什么事儿做。
She has ____ to ____ ____ afternoon.
7. 下个星期六你打算做什么?
____ are you ____ to ____ next Saturday?
8. 我不知道如何做这件事。
I don’t know ____ ____ ____ the work.
9. 你的手表没什么毛病。
There is____ ____ with your watch.
10. 我认为动物园里最有趣的动物是海豚。
I ____ the ____ ____ animal in the zoo is the dolphin.
Ⅶ.动词应用。阅读下面的短文,用括号内动词的正确形式填空:(10分)
Ann is an American girl. She __1__(have) big eyes and brown hair. She __2__ (study) in a middle school in Washington.
Ann __3__ (be) born on January 8th, 1992. She __4__ (start) school when she was only 6 years old. She studied in a primary school in New York before she __5__(move) to Washington with her family.
Ann’s favorite subject __6__(be) biology. She is interested in it very much. She wants __7__(major) in biology when she __8__(go) to college. But her music teacher says Ann should __9__(learn) music because she has a very good voice. She predicts (预测) that Ann __10__(become) a singer in the future.
Ⅷ.句型转换。(10分)
1. The sweaters feel very comfortable.(改为一般疑问句)
____ the sweaters____ very comfortable?
2. Excuse me. Where is the nearest school? (改为同义句)
Excuse me. ____ can I ____ to the nearest school?
3. Betty was sad. She heard about so many animals in danger.(两句合并为一句)
Betty was sad ____ ____ about many animals in danger.
4. There is no water in the bottle, ____ ____? (改为反意疑问句)
5. I watched TV last Sunday.(用at 9:00改写)
I ____ ____ TV at 9:00 last Sunday.
Ⅸ.补全对话(5分)
阅读下面的对话,根据对话内容补上所缺的句子,使对话意思完整。
A: Hi, Tom. You were not here yesterday afternoon. __1__?
B: __2__.
A: __3__. How are you feeling now?
B: Much better. The fever is gone, but I still cough and I feel weak.
A: Did you see the doctor?
B: Yes, I went to the doctor’s yesterday afternoon. The doctor gave me some medicine and asked me to __4__.
A: Why don’t you stay at home today?
B: Because I’m afraid I’ll miss too many lessons and I’ll be left behind.
A: Don’t worry. Take care of yourself. __5__.
B: Thank you.
Ⅹ.书面表达(15分)
根据表格所提供的有关张华的信息,写一篇短文介绍他的情况。
要求:1.表格内容要全部体现在文章中。
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题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