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清明活动总结
二年级清明活动总结(精选7篇)
二年级清明活动总结 第1篇
4月2日,xx市xx小学师生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xx山烈士陵园,参加xx市中小学“弘扬革命传统。培育爱国精神”清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上午十点,活动开始。学生代表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圈,站在高高的纪念碑前,全体同学静静肃立,默哀一分钟,向长眠于地下的革命烈士深深鞠躬。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xx小学二十一名学生朗诵诗歌《站在烈士纪念碑前》,号召同学们时刻铭记先烈为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不惜牺牲生命的大无畏精神,鼓励同学们继承先烈的遗志,奋发向上,立志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学习。随后,同学们来到烈士墓前,向烈士们敬献鲜花。
通过这次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同学们接受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懂得了生命的意义,深切的感受到没有无数先辈的抛头颅、洒热血,就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激发了同学们立志勤奋读书,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更明确了作为新时代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进一步增强了同学们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同学们纷纷表示要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长征精神。继承爱国传统,锐意进取,刻苦学习,奋力拼搏,以实际行动回报祖国,回报人民,以积极的态度和高昂的斗志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为国家的崛起和民族的富强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年级清明活动总结 第2篇
五年级二班清明节实践活动总结
五年级二班清明节实践活动总结 为了突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在清明节期间,我班同学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
一、开展主题班会为充分利用清明节这一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缅怀中体验生命的美好,在思念中学会珍惜身边的亲人,在追念先烈中感受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清明节前我们组织了“为了忘却的纪念”主题班会。首先,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清明”首先是一个地理名词,从地理学上来说,它属于二十四节气之第五节气,在4月4日或5日,表示天气晴朗温暖,草木返青。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它也是一个文化名词,因为负载着祭祖、扫墓、踏青的习俗,它被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赋予了厚重的文化内涵。对于个体的人来说,它更是一个节日,因为在这一天,可以肆无忌惮的思念故去的亲人。充分挖掘中国的传统习俗,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另外,组织开展了介绍革命先烈事迹,缅怀革命先烈的活动,在广大同学中引起强列反响。呼吁孩子们课下开展 “网上祭英烈”活动,进行网上祭奠,发表祭奠感言,以此表达对先烈、先人、先贤的感恩和敬仰。
二、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假期,搜集关于清明的资料,并制作成课件;或开展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使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同学们的展示主要包含以下方面内容:
1、清明节的由来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清明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古时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鬼节等。它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并称为中国三大著名“鬼节”。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2、清明节的习俗清明节习俗是指在清明节前后进行的祭奠先人的习惯风俗。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重要的是认识先辈,看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带动后人。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二年级清明活动总结 第3篇
1997年, 屯溪老街被确定为建设部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管理综合试点单位;2008年被确定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2009年在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评选中, 荣耀进入全国十强。
徽商造就的屯溪老街
屯溪是古徽州的商业重镇, 地处屯溪西部的黎阳于公元208年便有县级建制。悠久的历史为屯溪留下了包括徽派建筑在内的丰厚文化遗产。明代民居的典范之作程氏三宅和一代珠算宗师程大位的故居都在屯溪, 它们分别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直得到很好的保护。
作为屯溪市重要发祥地的屯溪老街, 是随着徽商的兴起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元末明初, 有婺源、歙县商人, 为方便土特产和食盐中转, 在率水、横江和浙江聚汇的三江口附近, 建立栈房, 屯聚货物。明代永乐年间, 休宁商人程维宗在此基础上再建新的店铺, 还在店铺之间建亭阁, 供来往行人休息, 从此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屯溪街市。明弘治四年 (1491年) , 《休宁县志》中就已有“屯溪街”的名目记载。由此可见, 屯溪老街的形成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了。
明、清两朝, 徽商崛起, 雄震海内。屯溪老街凭借地处皖、浙、赣三省交衢, 横江、率水汇合直通钱塘江的有利条件, 成为徽州水陆运输的交通枢纽, 获得迅速发展。老街在明代成为颇有影响的“一邑总市”、清代发展成远近闻名的“茶务都会”。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 大量人口因战乱内迁, 又发展成皖南的商阜重镇, 获得“小上海”的名声。1949年以来, 作为区域中心城市, 屯溪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城市规模迅速扩张, 现代建筑鳞次栉比, 但屯溪老街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深厚的商贸文化薪火相传。
古朴典雅的明清风貌
屯溪老街, 是目前我国保存下来的最完好的一条徽州古街, 虽历经天灾人祸, 几度兴衰, 仍然保持着明清年代的街市情趣:茶楼酒肆、书场墨庄, 匾额旗招、朱阁重檐。马头墙鳞次栉比, 石板路意境幽古, 店铺楼参差错落, 老字号流光溢彩, 保持着她特有的活力。人们漫步在屯溪老街, 仿佛领略到了15世纪中国街市的遗风余韵, 屯溪老街因此被中外游人誉为“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
屯溪老街传统街区面积近20公顷, 核心保护区4公顷, 全长1273米, 精华部分853米, 宽5至8米, 包括1条直街、3条横街和18条小巷。由不同年代建成的300余幢徽派建筑构成的整个街巷, 呈鱼骨架形分布, 西部狭窄、东部较宽, 就像一条巨型的鱼, 卧于新安江畔。
屯溪老街的建筑承袭了徽州特有的建筑风格, 规划布局和建筑形式具有鲜明的徽派建筑特色。整条街的建筑色彩淡雅古朴, 结构错落参差, 石板街路面, 小青瓦, 再加上白粉马头墙, 更增加了街道的层次感。
临街的店铺一般为两层, 均为砖木结构, 以梁柱为骨架, 尽管多为不大的单开间, 但设计构思奇巧, 门楣上的徽派木雕中, 戏曲人物栩栩如生, 民间故事委婉动人, 新安山水秀美灵动。门楹和窗棂或方或圆, 或棱或扁, 花式丰富, 形态各异。伸出楹外的“飞来椅”或“美人靠”, 既拓展了店堂内有效的空间, 方便店家和顾客把玩街景, 又平添了店外的外观层次, 使店堂显得更加恢弘和华丽。
从店铺的内部结构看, 有沿街开敞式和内天井式, 有“前店后坊, 前店后户或前店后仓”, 有的二进二厢, 有的三进三厢, 四周的走廊连接成天井, 寓含“四水归堂”和“肥水不外流”的敛财之意。店堂一般较深, 前店营业, 内厢加工或储存货物, 有的则前店后居或下店上居。临街的店面是可以灵便装卸的朱漆木板大排门, 早卸晚上。店堂两楹和货架上多以字画点缀, 徽商亦儒亦商的高雅情调表现得淋漓尽致。
徽州文化的重要载体
著名学者叶显恩曾著文称, 原徽州所出现的既有独特性, 又有典型性, 并具有学术价值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 即徽州文化。徽州文化既是地域文化, 又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典范, 集中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徽州文化的众多门类在屯溪老街都有很好的表现。街内有屯溪老街古建筑群、中共皖南特委旧址、同德仁药店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代著名思想家、学者、“乾嘉朴学”的代表人物戴震, 是屯溪隆阜人, 他主张“体民之情, 遂民之欲”, 成为我国早期启蒙思想的先驱。
位于屯溪老街立新巷1号的戴震纪念馆, 是我国唯一一座陈列和收藏戴震学术贡献、生平事迹和研究成果的纪念馆。
整条老街店铺300余家, 其中历史悠久的就有60多家, “同德仁”、“茂槐”、“老福春”、“汲古轩”、“艺林阁”、“徽宝斋”等老店, 都挂有“老字号”牌匾。老街店家主要经营文房四宝和土特产品。游客可以购到徽墨、歙砚、徽漆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品, “祁红”、“屯绿”、“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享誉中外的名茶, 可以品尝到各种地方糕点小吃, 遇上节日盛典, 还可以观看到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屯溪老街是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的集中展示窗口, 以粉墙、黛瓦、马头墙和砖雕、石雕、木雕为主要特征的徽派建筑文化;以同德仁药店为代表的新安医学文化;以书画、匾额、楹联为代表的新安书画文化;以老街一楼、老徽馆为代表的徽菜文化;以歙砚、徽墨为代表的文房四宝文化;以三味茶馆等为代表的徽州茶文化以及以馆藏器物和工艺品为代表的民间器物文化, 构成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休闲街区。屯溪老街还是蜚声海内外的徽州传统工艺品的加工、制作、展示、销售中心。
二年级清明活动总结 第4篇
【活动设计理念】 本着“学生活动,教师指导”的设计理念,遵循“实践性、趣味性、自主性”的原则设计。主要开展了“看一看、说一说、演一演、议一议、做一做、讲一讲”等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既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认识需求,又充分体现出孩子们的活动主体地位,调动了他们的参与热情,让他们亲身体验,感知“不谦让,不快乐”,体验“我谦让我快乐”,最终能化作实际行动。
【活动目标】
1. 通过观看《小羊过桥》,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谦让”。
2. 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演一演、议一议、做一做、讲一讲”等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在“谦让”方面存在的不足,感知“不谦让,不快乐”,体验“我谦让,我快乐”,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化作实际行动。
【活动准备】 学生收集发生在班级里的不团结、不谦让的事情;收集关于谦让的儿歌故事等;教师指导排练节目。
【活动过程】
一、观看动画,了解“谦让”
1.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今天老师请到了两位小动物参加我们的活动,他们是……(出示图片:小黑羊、小白羊)他们原本是一对好朋友,可是前两天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请看《小羊过河》。
2. 师:故事看完了,谁来说说小黑羊和小白羊为什么会掉进河里吗?独木桥很窄,容不下两个人同时过桥,怎么做才能让两个人顺利、安全的过河呢?
3. 那什么是“谦让”呢?
小结:谦让是一种美德,就是在好处、方便面前不争不抢,先想着别人,先让着他人。
二、表演明理,讨论知行
1. 可是,根据同学们的课前调查,发现我们身边还存在着一些不谦让的事情,请看同学们的表演。
(1)学生表演
表演一:两位同学你争我抢地走进教室门口。
表演二:两位同学争抢一本好看的图画书。
(2)看完刚才的表演,谁能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
(3)采访表演者:你的心情怎么样?
2. 在你的身上,在我们的周围,是否也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呢?你心里怎么想?你的心情怎样?
3. 如果我们同学之间都这样不团结、不谦让、你争我抢,谁也不让谁,我们的集体会是什么样子?
4. 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我们请上刚才表演的同学,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个当事人,你会怎样做呢?学生发言。
5. 你们俩按同学们说的再演一遍。
采访表演者:现在你心里什么感受?
6. 小结:一句简单的“你先走”,“我们一起看吧”让我们收获了礼貌、友谊,内心也快乐无比。
三、对接生活,矫错导行
1. 如果遇到下面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小组讨论后发言)
情景一:上体育课回来,我发现桌子上有两本新发的《当代小学生》,一本是我的,一本是同位的。可是有一本书的封皮上有个脏脚印,我……
情景二:妈妈做了红烧排骨,奶奶知道我爱吃,放在了我的跟前。可是这样大家吃起来很不方便,我……
情景三:乘公共汽车时,人们都争着上车,我……
2. 现在同学们都懂得谦让了,可是故事中的小白羊和小黑羊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呢!这一天,小黑羊要到同学家写作业,小白羊要到奶奶家看电视,他们又在独木桥中间相遇了。独木桥很窄,一次只能一只小羊过去,于是……(请两生表演)
四、总结收获,体验升华
1.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畅所欲言)
二年级清明活动总结 第5篇
撰写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2021年开展清明节活动的总结二
值此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石埠子初级中学开展各种活动缅怀革___先烈,弘扬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开展的各项活动,使广大学生接受了良好的革___传统教育。
首先,由学校团委领头,成立了清明节活动领导小组,宣传和开展清明节的有关活动。为此学校团委专门制定了清明节活动实施方案,并且向各班团支部进行了详尽的传达。要求各班团支部在学校统一领导下,创新的开展各项活动,以期达到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其次,在__年__月__日,学校专门召开了各级部班主任会议,要求各班于清明节放假前,召开一次清明节主题班会,宣传清明节的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爱国主义情感。
再次,学校团委发出倡议,要求广大学生在清明节期间进行扫墓活动,通过对革___英雄事迹的搜集,缅怀革___先烈,激励同学们珍惜当前的大好时光,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最后,学校团委要求,各班星星文学社社团专门___一次清明节节日风俗材料的收集和整理活动,要求各班社团对清明节的来历,食俗、节日活动等有关情况进行细致的研究和整理,并最终以手抄报的形式上交校团委,学校择优进行宣传和表彰。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石埠子初级中学为此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即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又增强了广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范文仅供参考
二年级清明活动总结 第6篇
六年级学生清明节活动1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清明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北宋时期清明节很是普遍,现在流传下来的张泽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北宋徽宗年间清明时节东京汴梁(开封)汴河两岸的人物景象。从2008年开始,我国将清明节认定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至2009年,又改为三天。一直延续至今。
清明要去扫墓,表示对已故人的尊敬与怀念。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至今,清明节已发展为我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六年级学生清明节活动2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时间过得飞快,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有到了。清明节又称踏青节,在这一天,人们要带酒食果品,纸钱到墓地去悼念已逝的亲人。
今年清明这一天,天气特别好,可不像诗句上说的那样。那天我起了个大早,因为我们一家人要一起去扫太爷爷的坟。刚出门时,感觉心情特别好,一路上蹦蹦跳跳的,像刚出笼的小鸟,因为这是我第一次上山扫墓。可从大人的表情上看,可没我这么高兴,也许是去扫墓的原因吧。
在山脚下,我觉得和别的上没什么两样,可到了半山腰可就不一样了。那里杂草丛生,杂草高出了我一个头。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太爷爷的坟墓前,在坟墓的周围到处是一些树枝和杂草,它们仿佛懂得扫墓人的心情似的没有生机。
我们先把坟墓的周围的草除一除,接着在坟墓上用些小泥块压上黄纸,摆上供品,点上香,我们轮流给太爷爷磕头。爷爷在坟前念念有词,报告着这一年来家里的大事,还请太爷爷保佑全家大小平安。我想:在此长眠的太爷爷一定听到了我们的话的,他一定感到欣慰,一定会保佑我们的……
最后,我们在坟墓前的空地上把纸钱烧了,等烧完了还用带来的水灭了火星。因为太爷爷坟前有一座凉亭,我们就坐在凉亭里吃东西。爷爷还把吃完的蛋壳撒在坟墓上,我好奇地问:“爷爷,为什么要这样呢?”爷爷说:“表示祖先和我们在一起啊!”死人明明就在这嘛,怎么会和我们在一起呢?也许他活在爷爷的心中吧!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最后爸爸再检查了一遍,我们就下山了。
在下山的路上,大家有说有笑,心情非常轻松。回来时我想:原来清明节是表示对先人的怀念日,也是家庭团聚,也是踏青赏春的好机会。
今年的清明节我过得特别有意义,明年我一定再来扫墓。
六年级学生清明节活动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转眼间,一年一度的四月五日清明节又到来了。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一起上山去拜祭外爷。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外爷的墓前。只看见,墓前长满了高高的野草。妈妈连忙拿起锄头锄草,看爸爸锄草的认真劲,可见妈妈是多么牵挂着去世的外爷啊!锄完草后,妈妈的手搭在我的肩上说:“航,快过来拜祭外爷外爷,一并说出自己的心愿。”我来到墓前,双腿跪下,双手合一说:“外爷,虽然您已去世多年,但我们依然牵挂着你,外婆一人在家非常孤独,无聊。不过您放心,我们会给照顾好婆婆的,一定让她吃好、穿好、睡好,甚至讲故事,讲笑话,逗她开心!陪伴她度过幸福的晚年。外爷,您在天之灵,请您保佑我们全家平安幸福快乐!您安息吧!”随后,我们点好香和蜡烛,挂好纸钱,然后爸爸就开始放鞭炮……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
我将永远记住这美好的清明节!
六年级学生清明节活动4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家家户户都关门闭户回老家过清明,我家也不例外。而乡下与县城的清明过得犹有不同。
一早,乡亲们就纷纷起床,做着过清明的准备。在家吃完早饭,我和爸爸乖乖地等着队伍的到来。不久,外面传来“咚啰”声。锣声,鼓声,喇叭声响成一片,犹如一曲交响曲,也似一场雷雨奏:喇叭的“嘀嘀”是闪电的预报,鼓得“咚咚”是雷公的来临,锣的“啪啪”是雨姑娘的脚步。听到这些,不用说,一定是队伍来了。我和爸爸加入队伍,跟着领头走。
半晌,人多了,脚重了,腿酸了,而我们面临的是一条曲曲折折的山路。那山路可不好走,怪石嶙峋的,何况我还要背一面大旗子。诶~累死我了,汗流浃背的。咦?怎么停下了?要休息么?太好了。“噼啪……”吓得我魂飞魄散,原来是放炮啊!我们拜了拜。连路这样停停走走的,没有进率。前面有一间屋,我们在那儿停了停,可以暂且休息。诶哟~终于可以停停我可怜的小脚了。呜~都起泡了。这一路,我可受了不少苦,加上那旗子总是对那些花花草草有兴趣,聊上了,就舍不得走了,非得让我死拉硬扯。又要走啊?那我的脚还不得磨出血?走了许久,我们绕了一大圈,又回到原点。啊!是到吃午饭的时间了。我们小孩大人都聚在一个处领食物,可领回的却是一些糖果与泡面。我走了那么久,脚都起泡了,吃泡面充饥?我的天,算了,有的吃就好!
吃完午饭,又要出发,不过是坐车去。一部分还是坐我爸爸的车去呢!因为是我爸爸开车,所以特别优待~嗯,吹了一阵子风,又要下车行走,不过有好的待遇。我们停在一条铁楼梯前,而好似一条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铁龙。要爬那么高,为的是让我们消耗精力,好吃已准备在梯后的饼。当然,水是不可少的。不久,我们继续行走,终于来到目的地。我走了那么久,就是想吃这一顿丰富的晚餐。在小房间结完帐,我们就要用餐了!
好吃好喝的应有尽有,有猪肉炒土豆、牛肉、虾炒香肠、蘑菇汤、果汁……都是我的最爱。吃一顿大餐,走了那么久也是值得的!
清明节,这一天我是快乐的,这一天我是充实的。
六年级学生清明节活动5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首杜牧写的清明古诗。
今天是星期六,我爸爸一大早说:“清明节到了,祭祖坟了,这是我们中华的风俗。”我得意地说:“谁不知道啊!好像就你知道一样。”妈妈和我一唱一合害得爸爸一个字都不敢说了。
我们一家三口人来到祖坟前面,我们先拿出打火机,然后拿了几串小鞭炮放放,刚开始放,我就躲到了爸爸妈妈的怀里,连头都不敢升到外面看一下,爸爸说:“孩子别怕,放鞭炮没什么好怕的。”妈妈说:“是啊,放鞭炮不要怕。”我说:“我就怕,我害怕得很啊!”我原本是个喜欢放鞭炮的人,可现在为什么这么怕了呢?这都怪一个小鞭炮若的祸,那是我六岁的时候,我再玩的时候检到一个小鞭炮,我把它给放了,可是它爆炸的速度太快了,只听啪的一声,我的手被炸出了血,当时我痛的哇哇大哭,我家的邻居看见了我这副得性,马上告诉了我爸爸妈妈,我爸爸妈妈听了害怕极了,连忙把我送到医院里包扎伤口,从那时我就不敢玩鞭炮了,而且有时候听到鞭炮声就怕了。我们放完鞭炮点了几根香,我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先鞠躬,再说些什么话,我的爸爸妈妈在说什么我听不到,但我口中在说:“我要好好学习,以后考上大学,这样才对的起父母“我知道我这样只说说不做是没有用的,而是要实际行动起来。最后,我爸爸拿出一些吃的东西和酒,他把酒倒到小茶杯里,然后倒倒墓碑前面的土地上。在回家的路上,我说:“你们这样祭祖坟不怕旁边那些野草着火吗?”他们说:“当然怕啊!但只要小心点就行了。”
二年级清明活动总结 第7篇
清明节扫墓活动总结1
又到了清明节,我和妈妈们去给过世的外公扫墓。
来到外公墓前,我端详起墓来。山,还是那么高,土,还是那么黄。墓,还是时刻包蕴着亲人的挂念。我先去除草,之后撕钱纸。在那钱纸燃起的火光中,我仿佛看到了外公慈祥的面庞,又在鞭炮声中,我又仿佛听到了外公亲切地声音。我端详起墓来。突然。我陷入沉思,沉思中,我想起了外公。外公对家人都是十分关心。每次我们来,他就到院子里迎接我们。每次,都笑呵呵的。给人一种亲切又熟悉的感觉。有一次。虽然外公手脚不方便,但还是烧了一炉洋芋给我们吃。翻洋芋时,我发现外公的额头上滚下了一颗颗豆大的汗珠。吃洋芋时,我觉得这洋芋比蜂蜜还甜。因为它包涵了外公的爱。外公走了,那天我们都悲痛大哭。他虽然走了,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每当想起他慈祥的面庞,亲切地话语,就时刻温暖着我们的心。每当我们到他那清幽的院子里,虽然明明明白外公不在了。但又好像看到了他那熟悉又亲切的背影。
“清明节时与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当我想起这两句诗,外公熟悉又慈祥的面庞,又浮此刻我眼前。
清明节扫墓活动总结2
今日,我们中心小学全体师生来到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前扫墓,深切缅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表达我们对苏南抗战的烈士们诚挚的敬意和深深地怀念!
站在纪念碑前,我们心潮起伏,思绪万千。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了彻底埋葬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前赴后继,英勇作战,抛头颅、洒热血;在和平建设时期,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献出青春和热血。先烈们,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是你们用自我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长城,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着殊死拼……
“青山绿水长留生前浩气,苍松翠柏堪慰逝后英灵”。历史的长河记载了多少英雄的事迹,有多少人为了保卫祖国和家乡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烈士们走了,但他们的事迹会幻化成永不磨灭的丰碑高高矗立在我们后人的心中。
“魂魄托日月,肝胆映河山”。是你们使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和平的环境,你们是祖国的优秀儿女,你们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忆往昔,诉不尽我们对先烈的无限怀念;看今朝,唱不完我们对明天无限的憧憬;展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壮志豪情。同学们,不必为烈士生命的消失而悲叹,而要被那伟大的生命价值所震憾;过去,革命先烈用枪炮、用弹药让中国站起来;今日,我们也要用我们的知识、用科学,让中国站得更稳、更高。
同学们,让我们永远牢记:人民为先,祖国至上,诚实勇敢,自律自强,勤奋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构建和谐、平安学校,以实际行动呼唤礼貌春风,告慰烈士忠魂。做合格ms人,优秀句容人,自豪中国人!
队员们,昨日永远属于过去,今日就在脚下,让我们铭记英雄先烈,发扬他们的精神,去开拓完美幸福的未来,让我们的家乡更加富饶,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安息吧!苏南抗战的烈士。您们的精神将永垂不朽!您们的英名将万古长青!
清明节扫墓活动总结3
每次到了清明节,我们大家都会去扫墓或者是上坟,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在这天,很多人都会扫墓,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终吃掉酒食回家。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节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在唐代有个叫杜甫的说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节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节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节”的农谚。清明节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直到今日,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扫墓活动总结4
又到清明扫墓的时候了……
由于种种原因,我的曾外祖父和曾外祖母的坟不在同一座山上,曾外祖父的坟在一座低矮而又苍翠的小山上,从山顶到脚是一片竹林,踩着有些残破的青石台阶步步而上,很快就到了墓旁,墓的两旁是青草野藤,坟头上有几棵竹笋在成长,我们为坟锄了草,清理了坟上的枯木,又祭奠了先人,便下了山,到曾外祖母的坟地去了。曾外祖母的坟在一座较高的山上,路很窄,杂草丛生,妈妈告诉我她的奶奶是一个很慈祥很和蔼可亲的老人,妈妈兄妹三人都是她拉扯大的,在二十年前去世……祭奠完先人后,我们便下山了。
下山时,我们边走边拔艾草,妈妈说要给我们做清明饺吃。等我们走到停车的地方时,我们已摘了很多艾草了,只是我的手已伤痕累累,都是在摘艾草时被野草割破的。
到了家,我们先把艾用水煮一下,再用冷水洗干净,切碎,再煮糊,然后把它拿来和粉,弄好后,我也学着爸妈的样貌一齐做艾饺,先是做了一头活灵活现,大耳朵呼扇的小猪,可爱极了。不出一分钟,我又做了一只肚里甜蜜蜜的糖馅小猪。之后我又做了一只大公鸡,因为皮薄馅多,所以被“撑”破了。
这是欢乐的一天,是有意义的一天。
清明节扫墓活动总结5
清明节,是一个缅怀先人、慎终追远的日子。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认知传统文化内涵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4月1日上午,望仙中学德育处、团委组织了一次“清明节祭扫烈士墓”的活动。七、八年级学生代表和教师代表怀着无比崇敬的心境来到上饶市烈士陵园。缅怀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安宁而英勇牺牲的战士,瞻仰他们的丰功伟绩。同学们身着统一的校服,在烈士陵园整齐排开,全场气氛庄严肃穆。学生代表在烈士墓前为烈士们献上了花圈。
在重温了烈士的英雄事迹后,全体师生进行了一分钟的默哀。师生们低头默哀,缅怀先烈,寄托哀思。默哀结束后,同学们向革命烈士进献了花圈。优秀学生代表在烈士墓前进行了发言,表达了对先烈的追思。
活动的最终,团员进行了入团宣誓:“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时刻准备着!”呼号声响彻了整个烈士墓园,先烈为革命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激励着全场的师生。
二年级清明活动总结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