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二年级近义词辨析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二年级近义词辨析(精选6篇)

二年级近义词辨析 第1篇

(二)近义词的辨析

近义词,顾名思义,即意思相近的词。既然是意思相近,就要抓住细微的差别进行辨析。有的近义词所表示的范围大小不一样;有的在使用时的适用范围不同;有的在感情色彩方面有差异,有褒义、贬义和中性的区别......通过辨析近义词,学习把思想感情表达得更细致、准确。

1、抓住词语细微的差异进行辨析。

围绕 环绕(1)月亮()着地球转动。(2)小村四周有青山()。

2、抓住词语程度深浅的差异进行辨析

恳求 要求 请求

(1)我们要以一个少先队员的标准()自己。

(2)打扫卫生时,一组同学()老师把最脏的活儿交给他们去干。(3)董存瑞怒视敌人的暗堡,()连长:“我去炸掉它!”

3、抓住词的感情色彩的差异进行辨析。

勾结 团结(1)大家()起来,一定能取得成功!

(2)那几个人常常()在一起造谣生事。

4、抓住词语所表示的范围大小的差异进行辨析。

事件 事情(1)妈妈做的很多()我都记忆犹新。

(2)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了恐怖袭击()。

5、抓住词语所适用对象的不同进行辨析。

逝世 去世 驾崩(1)奶奶去年()了。

(2)乾隆皇帝()了。

(3)毛主席是在1976年()的。练一练:正确区分近义词

1、用——把相应的词语连起来,再读一读

(1)爱惜 保护 珍惜 爱护

(2)改进 改善 改正 改变

(3)提高 增加 增强 加深

桌椅 动物 粮食 时间

缺点 生活 看法 方案

信心 印象 质量 数量

(4)天气 态度 批评 要求

(5)身体 问题 任务 心情

(6)暴露 透露 泄露 揭露

严格 严寒 严肃 严厉

严重 繁重 沉重 笨重

阴谋 机密 目标 消息

(7)光线 讨论 争论 疼痛

(8)精力

时间 理由 食品

剧烈 强烈 热烈 激烈

充足

充分 充沛 充裕

2、划去不恰当的词

(1)奶奶七十多岁了,可身体还(硬朗 结实)。(2)这个新品种是王叔叔长期培育的(成就 成果)。(3)有了错,(改进 改正)了,就是好同学。

(4)写字时,老师(请求 要求)同学们姿势端正。

(5)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 爱护)青蛙。(6)抗洪救灾中,解放军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保护 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

(7)李明的字写得真(美丽 漂亮)。(8)只有(辛苦 辛勤)地劳动,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9)《滕王阁序》成了千古(背诵 传颂)的名文。(10)对于(准确 正确)的意见,我们要虚心接受。

3、选词填空(1)珍惜 爱惜

我们不可以随便倒饭菜,我们要()粮食啊!他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时间的人。(2)飘扬 飘荡

操场上的那面国旗正迎着晨风()。雄伟、高昂的歌声()在广场上空。(3)摆放 摊放

书桌上()着好几本书。

玻璃橱柜里()着各种精美的奖杯。(4)注视 注意

他鹤发童颜,引起了人们的()。我()着他满头银发,心中充满了敬意。(5)纯净 纯洁

湛蓝的天空多么()呀!

少先队员都有一颗金子般()的心。(6)宽敞 宽阔

这条路()平坦。这个活动室()整洁。(7)陆续 继续 连续

下课啦,同学们()走出了教室。

蜗牛毫不气馁,摔下来了再()向上爬。战士们()作战,已经几个晚上没合眼了。(8)高兴 兴奋 愉快

听说明天要秋游,同学们都很()。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我们的心情非常()。我们()地拍着手说:“太好了!”(9)景象 气象 情景

祖国城乡各地,到处是一派新()。月光下的西湖是一番迷人的()。

公园里孔雀开屏的()还浮现在我眼前。(10)盼望 愿望 希望 我有一个美好的():长大当一名教师。海峡两岸的同胞都()祖国能够早日统一。

老师和家长都()我们长大能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

二年级近义词辨析 第2篇

近义词辨析知识点汇总

(二)华图教育 孟葵

词义的侧重点指的是有些词语在含义和概念上大致一致,但是具体含义的指向还是有所差别,即词义的侧重不同,下面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从意义方面的词义侧重这一知识点来研讨一下近义词辨析。

如以下示例:

诡辩与狡辩同是无理强辩,但诡辩重在“诡”,即欺诈、怪异,即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似是而非的论证来为自己的谬误辩护。“狡辩”则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错误的言行进行辩护。

营利和盈利都有赚钱、利润之意,但“营利”侧重“营”即经营,指以赚钱为目的,谋取利润,但未必赚到钱;例句:“采购公务,不能从中营利”。而“盈利”侧重“盈”即满和多的意思,所以“盈利”指扣除成本之后的利润,赚到了钱。例句:“某种产品盈利丰厚”。

【例题1】这是临江的小楼一角,________在博阳江畔,白洋塔头。江楼并排五间,我寄寓其中的一堂。面积不大,建筑朴素简陋。南面一排纸窗,窗根上雕着________的图案。窗外却是一幅曼妙无比的天然图画,连绵起伏的青山横亘在前,青翠扑人。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兀立 拙朴 C.兀立 朴实 B.矗立 拙朴 D.矗立 朴实

【解析】本题的考查点是词义的侧重,兀立和矗立都有立起来的意思,但兀立侧重“兀”,即突兀之意,强调的是突出地立着。矗立侧重“矗”,强调的是高而直并且稳固地立着。文中说的是小楼的一角,意为突出的状态。所以第一个空格里应该填兀立。第二个空格后面一句话说的是“窗外是曼妙无比的图画”,如果要想和“曼妙无比”形成强烈的对比,那么前面空格应该填拙朴,拙朴侧重“拙”,有笨拙之意,可以形成对比,而朴实则不能,所以第二个空格应填拙朴。故答案为A。

【例题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病人已不再剧烈咳嗽、出冷汗、昏厥,病情有了好转的______。

②他们职业各异,经历不同,甚至素未往来,但对于文学的______兴趣使他们一见如故。

第 1 页

共 1 页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A.症候 同一 B.症候 统一 C.征候 同一 D.征候 统一

【解析】症候侧重“症”,意为病症,得病的具体表现,比如病人出现了出冷汗、咳嗽、昏厥等症候。而征候侧重“征”,意为象征,指的是一种倾向性或者趋势。文段①说的是病人出现了好转的趋势,所以应填征候。同一侧重“同”,意为相同,而统一侧重“统”,意为整合,与分裂相对应,文段②说的是他们有相同的爱好兴趣,所以应填同一。故答案为C。

第 2 页

共 2 页

二语词汇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 第3篇

汉语中存在大量近义词, 对于母语为汉语的人来说, 区分常见的近义词不是一件难事, 如“参观”和“访问”、“安静”和“宁静”、“经过”和“通过”等, 但要区分某些近义词程度较高的词并非易事, 如“赶紧”和“赶快”、“到底”和“究竟”等。对于以汉语为二语的学习者来说, 这种类型的近义词辨析则更显困难。尤其是在他们掌握了1500左右的词汇量之后, 近义词辨析所带来的困扰愈加频繁 (杨寄洲, 2004) 。因此, 如何准确辨析近义词是对外汉语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

二、近义词辨析方法的历史沿革

对外汉语教学中, 近义词辨析的方法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 单纯的词义辨析阶段。

这一阶段的代表郭志良 (1988) 在探讨词义辨析时, 分析论证了对外汉语教学中词义辨析的对象、单位和方法。他的结论主要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义辨析对象范围大于同义词典和汉语教学的词义辨析对象范围;词义辨析主要以义项为单位, 兼顾以词为单位;辨析方法是义素分析法。这三个方面都是围绕近义词的意义辨析展开的, 为早期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参考。

(二) 词义辨析为主, 兼顾搭配。

刘缙 (1997) 注意到了近义词辨析是以汉语为二语的学习者的学习难点, 分析了造成这种困难的原因, 即相同语素的误导、一词多义、词与词之间的复杂关系。他认为教学中要重点辨析相同或相近义项间的细微差别, 重视语素义的搭配特点及典型例句的运用。从此传统的词义辨析不再是唯一比较标准, 近义词辨析方法有了质的突破。

(三) 词义和用法辨析并驾齐驱, 后者的重要性愈发突出。

杨寄洲 (2004) 在考察了1700对近义词之后, 总结出从意义和用法两个层面进行近义词辨析的十一个对比方面, 并分别给出例证。在意义层面, 可对比基本义、感情意义和语体意义;在用法层面, 可对比几者的词性、搭配对象、造句能力、语体、音节长短、感情色彩、使用场合、构词能力和构形能力等。尽管“语体”对比和“感情色彩”对比出现了重复, 但总体而言, 他较全面地概括了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辨析的方法, 且例句翔实恰当, 具有说服力。

综上所述, 近义词的辨析从单纯的词义辨析逐渐发展到现在的词义、用法辨析同时进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用法辨析的具体对比方面因词、因人而异, 但所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是一致的。总之, 词义/用法辨析是现在的主流辨析法。

三、近义词辨析实例分析

近义词教学归根结底属于词汇教学, 因此要符合词汇教学的原则。刘珣 (2000:362-363) 认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要认真掌握每一个词语的具体意义和用法。

2.词的教学应与句子教学相结合, 在一定的语境中掌握词汇。

3.利用词的聚合和组合关系在系统中学习词。

4.掌握汉语构词法, 重视语素教学, 词与字 (语素) 教学相结合。

5.不同的言语技能对词的掌握有不同的要求。

6.加强词汇的重现与复习, 减少遗忘。

本文将结合以上原则, 以“过头”和“过分”为实例, 阐述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 从课前生词梳理、课堂讲解策略、课后练习设置三个方面, 介绍“过头”与“过分”二词的辨析教学。

(一) 课前生词梳理。

备课时, 首先要对课文中的生词进行梳理, 结合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 将生词分为不需要讲解、简单讲解或重点讲解等几类。不同的教学对象, 生词的归类是不同的。方绪军 (2008) 给出了一般情况下要进行教学的词:高频词;学生需要使用的词;学生在理解或使用时经常感到困难的词;用来构成一定常用格式的词。近义词属于第三类, 因此梳理生词时要着重关注存在近义词的词。

(二) 课堂讲解策略。

1. 比较词义上的区别。

(1) 基本义。“过头”有两个义项: (1) 超过;出头; (2) 过分;超过限度。“过分”的意思是: (1) 超过本分或一定限度; (2) (说话、做事) 超过一定的程度或限度。由此看出, “过分”和“过头”有一部分义项是重合的, 而“过头”的内涵大于“过分”。这是两个基本义上的区别。

(2) 语体意义。“过头”和“过分”在语体上略有区别, “过头”用于口语, 不用于书面语。“过分”既可以用于口语, 又可以用于书面语。

(3) 感情意义。就两者的感情意义而言, “过头”是一个中性词, 侧重于客观描述。“过分”含有主观评价义, 有批评的意思。对比“我昨晚喝得过头了”和“我昨晚喝得过分了”, 我们可以发现:前者只是说明一个客观事实, 即“昨晚喝酒喝多了, 超过了平时的量”;而后者明显具有“喝酒喝多了, 本不应该这么喝”的意思。

2. 比较用法上的区别。

“过分”是形容词, 可在句子中充当谓语、定语、状语或补语, 句法功能比较全面。“过头”也是形容词, 可在句子中充当谓语、定语或补语, 但不能作状语, 这是两者最大的区别。下文使用的例句来自CCL现代汉语语料库。

(1) 作谓语:“过分”作谓语通常用于口语, “过头”作谓语的情况较为少见。

a.你太过分了!

b.认为解放思想已经到头了, 甚至过头了, 显然是不对的。

(2) 作定语:“过分”作定语时, 中心语常常是名词化的谓词, “过头”作定语比较少见。

a.父母过分的担心让子女觉得深受束缚。

b.不说过头话, 不说过头事。

(3) 作状语:“过分”作状语修饰动词和形容词, 是其主要句法功能;而“过头”没有这种用法。因此, 能不能作状语是两者的根本区别。

a.他过分依赖父母。

b.他过头依赖父母。

(4) 作补语:“过分”作补语时, 只能作程度补语, 用于“adj./v.+得+过分”中。“过头”作程度补语, 则是它的主要句法功能, 它补充说明谓词时, 加不加“得”均可。如第二个例子可改成“他自信得过头了”, 句子依然成立。

a.这个房间干净得过分。

b.他自信过头了。

补充说明, “过头”和“过分”都可以作“有”的宾语, 组合成述宾短语, 充当一个述补短语的补语。如“他这话说得有点儿过分/过头”, 这里两者的意义几乎没有差别, 唯一的差别要回到上文所说的“感情意义”上找。

(三) 课后练习设置。

李泉 (2006:251) 认为“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最重要的教学行为当属于讲解和指导学生操练讲解和指导学生操练必须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在讲解“过头”和“过分”的区别时, 笔者基本遵循了精讲的原则, 接下来就是“多练”。笔者设计了三种不同题型供学生练习。

1. 选词填空。

题目设置意义:有效地检查学生掌握的程度。

题目设置要求:必须体现二词的区别, 且例句的用词要在学生的理解范围之内。

例题如下:

(1) 他昨晚喝酒喝 (%%) 了, 到现在还没醒来。 (过头)

(2) 你太 (%%) 了, 怎么可以迟到那么久? (过分)

(3) 这次比赛小明 (%%) 自信了, 没有准备就去了。 (过分)

(4) 考试时, 麦克紧张 (%%) , 忘了在试卷上写上自己的名字。 (过头)

操练方法:每个句子请一位同学回答, 答对则公布答案, 答错则请下一位同学回答, 直至回答正确。所有句子回答完毕后, 再次强调二词的区别, 并请全体同学朗读句子进行巩固。

2. 造句。

题目设置意义:考查学生对生词意义和用法的掌握程度。

题目设置要求:尽量让学生多想几种用法。

例题如下:

(1) 用“过分”造句。

(2) 用“过头”造句。

操练方法:先给学生三分钟时间思考, 然后请他们各自说出句子, 加以适当点评。每个词出现三种用法以上停止提问。

3. 根据所给的词完成对话。

题目设置意义:这类题目的难度又增加了一个等级, 不仅要求学生正确使用这个词, 还要求学生完成的句子要符合语境。这类题目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题目设置需考虑的因素:首先, 给出的语境要够清晰、易懂;其次, 预留答案应具有开放性, 不能框死在某个答案上。

例题如下:

(1) 甲:这件事情虽然他有错, 但是也不能全怪他。

乙:_____ (过分)

参考答案:对啊, 我们不应该过分批评他。

(2) 甲:你今天怎么那么晚过来?

乙:_____ (过头)

参考答案:不好意思, 我睡过头了。

操练方法:给学生三分钟时间进行思考, 然后请三位同学回答, 并加以适当点评。

四、结语

近义词的辨析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难点, 本文基于词义/用法辨析法, 通过层层递进讲练结合的方式进行“过分”和“过头”二词的辨析教学。调查显示, 87%的学生掌握了二者的区别, 80%的学生学会了使用这两个词, 53%的学生会了使用这两个词完成对话, 可以说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 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方绪军.对外汉语词汇教与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11.

[2]郭志良.对外汉语教学中词义辨析的几个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 1988, 1:005.

[3]李泉.对外汉语理论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251.

[4]刘缙.对外汉语近义词教学漫谈[J].语言文字应用, 1997, 1:18-22.

[5]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00:362-363.

近义词辨析(二) 第4篇

A. Except forB. Besides

C. ButD. Except

2. I know nothing about him ___ that he is an English-man.

A. besidesB. except

C. apart fromD. except for

3. Who is to ___ for the accident, the driver or the walker?

A. blameB. scold

C. punishD. pay

4. When you are being taken photos of, you should stay ___ .

A. quietB. silent

C. calmD. still

5. In face of danger, he remained ___ .

A. silentB. calm

C. quietD. still

6. When you live in a ___ village, you can’t be well-informed.

A. quietB. silent

C. stillD. calm

7. The police haven’t discovered the ___ of the serious traffic accident so far.

A. reasonB. explanation

C. causeD. excuse

8. Have you turned to the dictionary to find out the ___ for the new word?

A. directionB. description

C. explanationD. introduction

9. All his classmates ___ him on his winning the prize in the maths contest.

A. celebratedB. congratulated

C. welcomedD. greeted

10. The taxi driver ___ me too much for driving me to the airport that day.

A. chargedB. spent

C. costD. paid

11. The students are given $50 a term to cover the ___ of books and studying materials.

A. priceB. cost

C. payD. value

12. High unemployment ___ the government billions of pounds in lost taxes.

A. costsB. charges

C. losesD. spends

13. However, the customer would only ___ half the price for the skirt.

A. chargeB. cost

C. offerD. buy

14. As you know, all the natural resources are possessed and managed by the ___ .

A. countryB. land

C. nationD. state

15. Yesterday the president spoke on TV to the ___ about the prevention against the terrible disease.

A. stateB. nation

C. countryD. land

16. They can’t live on ___ . They must stay in the water.

A. landB. earth

C. groundD. soil

17. For the next ten years, he had not sent a single ___ to his parents.

A. messageB. news

C. informationD. notice

18. The ___ why Eileen didn’t turn up at the meeting was not made clear.

A. reasonB. cause

C. excuseD. matter

19. He thought this painting of mine of great ___ , and would ___ at least $10,000 for it.

nlc202309030415

A. worth; buyB. value; pay

C. price; offerD. use; charge

20. The government provided them with food and ___ through the hard years.

A. dressB. coats

C. clothingD. suits

21. His father found ___ in a factory. There was always a lot of ___ for him to do.

A. work; jobB. a work; jobs

C. a job; workD. a job; works

22. I’m sorry the baby’s cry last night must have ___ your sleep.

A. troubledB. disturbed

C. interruptedD. worried

23. Don’t ___ them; they are talking business.

A. interruptB. trouble

C. disturbD. break

24. His grandma has been ___ for five years, but he still remembers her clearly.

A. deathB. died

C. dyingD. dead

25. Most houses were ___ in the terrible earthquake and many people became homeless.

A. damagedB. harmed

C. destroyedD. shaken

26. Look! The cock is ___ where a hen ___ an egg just now.

A. laying; lainB. lying; lied

C. lying; layD. lying; laid

27. The ___ made by the judge was not just and the public didn’t accept it.

A. decisionB. judgment

C. choiceD. conclusion

28. It is quite difficult to make a ___ between Mary and Alice because they are both very attractive.

A. choiceB. decision

C. selectionD. agreement

29. He has a good ___ of business and his company is running well.

A. senseB. feeling

C. touchD. thought

30. However, she ___ to talk to the manager immediately about the matter.

A. requiredB. demanded

C. suggestedD. requested

31. As you know, parents are ___ to send their children to school in our country.

A. requestedB. demanded

C. expectedD. required

32. The faces of four famous American presidents on Mount Rushmore can be seen from a ___ of 60 miles.

A. lengthB. way

C. distanceD. space

33. ___ a red skirt, the teacher came in.

A. WearedB. Dressed in

C. Putting onD. Being having on

34. We couldn’t cut the rope because the ___ of the knife was not sharp enough.

A. side B. edge

C. frontD. point

35. It was ___ hot today, and he came into the shopping centre ___ to enjoy the cool air.

A. specially; especially

B. especially; specially

C. particularly; especially

D. specially; particularly

36. It’s clear that the city’s underground ___ more people than the bus does.

nlc202309030415

A. fetchesB. carries

C. sendsD. brings

37. The peasants are busy ___ the seeds now. Shall we help them?

A. choosingB. taking

C. selectingD. electing

38. After the long and tiring journey his ___ completely gave out.

A. spiritB. power

C. forceD. strength

39. Tom is full of ___ and he doesn’t know what tiredness means.

A. powerB. energy

C. strengthD. spirit

40. It is ___ impossible to make such a long journey in such an old car.

A. ratherB. very

C. fairlyD. quite

41. I haven’t seen Ann for ___ long that I’ve forgotten what she looks like.

A. suchB. very

C. soD. too

42. The manager believes prices will not rise by more than ___ four percent.

A. any otherB. the other

C. anotherD. other

43. The weather was ___ cold that I didn’t like to leave my room.

A. reallyB. such

C. tooD. so

44. The performance ___ nearly three hours, but few people left the theatre early.

A. coveredB. reached

C. playedD. lasted

45. It was hard for him to learn English in a family, in which ___ of the parents spoke the language.

A. noneB. neither

C. bothD. each

46. He doesn’t have ___ furniture in his room—just an old desk and a new chair.

A. anyB. many

C. someD. much

47. Last night Mr Crook didn’t come back at the usual time. ___ , he met some friends and stayed out until midnight.

A. MeanwhileB. However

C. InsteadD. Yet

48. — Shall we go out for a walk?

— Sorry. This is not the right ___ to invite me. I am too tired to walk.

A. momentB. situation

C. placeD. chance

49. Jack is late again. It is ___ of him to keep others waiting.

A. normalB. ordinary

C. commonD. typical

50. I ___ it as a basic principle of the company that suppliers of raw materials should be given a fair price for their products.

A. makeB. look

C. takeD. think

51. Her shoes ___ her dress; they look very well together.

A. suitB. fit

C. compareD. match

52. Most air pollution is caused by the burning of ___ like coal, gas and oil.

A. fuelsB. articles

C. goods D. products

53. You have to be a fairly good speaker to ___ listeners’ interest for over an hour.

A. holdB. make

C. improveD. receive

nlc202309030415

54. Dogs have a very good ___ of smell and are often used to search for survivors in an earthquake.

A. senseB. view

C. meansD. idea

55. — How do you find your new classmates?

— Most of them are kind, but ___ is so good to me as Bruce.

A. noneB. any one

C. every oneD. some one

56. What’s the ___ of having a public open space where you can’t eat, drink or even simply hang out for a while?

A. senseB. matter

C. caseD. opinion

57. The fact that she never apologized ___ a lot about what kind of person she is.

A. saysB. talks

C. appearsD. declares

58. I bought a dress for only 10 dollars in a sale; it was a real ___ .

A. exchangeB. bargain

C. tradeD. business

59. — Could we see each other at 3 o’clock this afternoon?

— Sorry, let’s make it ___ time.

A. other’sB. the other

C. anotherD. other

60. — Do you want tea or coffee?

— ___ . I really don’t mind.

A. NoneB. Neither

C. EitherD. All

二年级近义词辨析 第5篇

一.辨析近义词的确切含义 有些词语看起来意思比较接近,但这些近义词所表达的内容常有细微的差别,因此一定要理解词语的确切含义,比较其异同,这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近义词示例

“截止”VS“截至”; 典型例句

例句1.报名在昨天已经(截止)。

例句2.我国大型深水港——山东石臼港的建设进展顺利,(截至)九月中旬,已完成全年施工计划的90%。例句解析

“截止”和“截至”是两个意义相近且有所区别的词,也是比较容易用错的词。“截止”中的“止”是“停止”的意思,“截至”中的“至”是到的意思。因此,“截止”强调的是行动的停止,不再发展;“截至”强调的是到某个时间,事件仍可能会发展。

二.辨析近义词词义的轻重

有些近义词表达的内容基本相同,但在表现程度上却有轻重、深浅的不同。近义词示例

“违反”VS“违犯”; 典型例句

例句3.中学生要提高文化修养,不(违反)校规校纪,更不要(违犯)党纪国法。

例句解析

“违反”与“违犯”都有“违背”的意思,但是,“违反”的意思是“不遵守或不符合政策、纪律、规范等”,词义较轻;“违犯”的意思是“违背和触犯法律、法规等”,词义较重。

三.辨析近义词的适用对象与范围 有些词尽管意义相近,但是,这些近义词的适用范围的大小以及适用的对象会有一定的差异。近义词示例

“战争”VS“战役”;

“抚养”VS“扶养”VS“赡养”; 典型例句

例句4.抗日(战争)初期,台儿庄(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例句5.母有(抚养)子女的责任,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例句分析

在例句4中 “战争”指民族之间、国家之间、阶级之间或政治集团之间的武装斗争,它不指某一具体的战事,但它包括了在这个时间、空间里所发生的一切故事,范围最广。“战役”指为实现一定的战略目的,按照统一的作战计划,在一定的方向上和一定的时间内进行的一系列战斗的总和,范围较小。在例句5中“赡养”,多指供养,多用于晚辈对长辈。而“抚养”,指保护并教养,多用于长辈对晚辈。而“扶养”一词有帮扶、供养之意,多用于平辈之间。四.辨析近义词的情感色彩 从感情色彩的角度来说,词语可分为褒义词、中性词和贬义词。在解近义词辨析题时,应仔细辨析这些近义词感情色彩。一旦用错,往往会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近义词示例

“果断”VS“决断”VS“武断”; 典型例句

例句6.针对突发的险情,市领导(果断)地采取措施,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例句7.事情扑朔迷离,一时难以(决断)。

例句8.仓促间(武断)地处理,对当事人太不公平了。例句分析 “果断”,“决断”“武断”都有“作出决定”的意思,表示判断和处理问题的态度,但它们的感情色彩不同。“果断”表示考虑问题处理问题能及时坚定地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定,是褒义词;决断:做出的最后决定,指决定事情的魄力。是中性词;“武断”表示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不顾客观实际,凭个人主观见解轻下结论或做出决定,贬义词。五.辨析近义词的语体风格

语体风格分为口语与书面语,口语具有通俗朴实生动的风格,对话、文艺作品多用口语。书面语有文雅、庄重的风格,多用于郑重场合,理论文章。近义词示例

“死了”VS“逝世”; 典型例句

例句9.老俞的小儿子胸口害了急症,他娘听信邻舍妇人家的话,没让老俞知道请游医给开了刀,结果不到一天就(死了)。

例句10.1936年6月18日,世界大文豪,新社会的创造和拥护者,出身于劳动阶级的作家高尔基,在莫斯科(逝世)了。例句解析

上面两个例句同样表达生命的终止,用词各不相同。例句9写老俞的小儿子,用了一般说法“死”,表达客观发生的情况,没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且多用于口语。而在例句10悼念高尔基时,选用富有庄重色彩的褒义词“逝世”,表达了对死者的尊敬、热爱和深切的悼念,多用于书面语。六.辨析近义词的不同搭配

有些词语虽然语义相近,但是这些近义词在使用时,一般都有比较固定的搭配,不能混用。近义词示例

“充足”VS“充分”VS“充沛”VS“充裕”; 典型例句

例句11.全球有25亿人没有(充足)的清洁水资源。例句12.他始终都是精力(充沛),斗志昂扬。

例句13.据调查,60%大学生利用(充裕)的暑假时间做兼职。例句解析 “充足”,“充分”,“充沛”,“充裕”都有“足够”的意思,但一般来讲,“充足”多与自然界或物质方面的比较具体的东西如阳光、水源等搭配,“充分”多与比较抽象的事物如条件、理由搭配,“充沛”多与表示精神方面的抽象概念如体力、精神等搭配。充裕:不仅足够,而且宽裕。一般只与时间、资金、物资、经济等搭配。七.辨析近义词的语法功能 有的同义词词性不同,它们在造句时表现的语法功能就不同。而词义差别正是由这个不同的词性造成的,在辨析同义词时,要善于抓住这个因素。近义词示例

“勇气”VS“勇敢”; “品位”VS“品味”; 典型例句

例句14.他没有(勇气)面对高考失败的现实。

例句15.他(勇敢)地跟歹徒搏斗,最后腹部受了重伤。

例句16.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品位)的作品来的。例句解析

勇气和勇敢都有有胆量的意思。勇气是名词,可做宾语或主语;勇敢是形容词,可以做状语或定语。从语境看,例句14应该用勇气,而例句15应选择勇敢。“品位”与“品味”,前者泛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是名词;后者指仔细体会、品尝,是动词。从语境看,例句16“高”字这个形容词后只能用名词“品位”而不能用动词“品味”。

二、达标检测

常见成语辨析近义词辨析 第6篇

1.惨无人道:惨,残酷狠毒。残暴得灭绝人性。

惨绝人寰:人寰,人世。世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的。形容惨到极点。灭绝人性: :完全丧失人所具有的理性。形容极端残忍,象野兽一样。4.承前启后:承,承接。启,开创,引出。承接前人的,开创今后的。多用于事业、学问方面。亦作“承先启后”。

承上启下:承接上面的,引起下面的。多用在写文章方面。

继往开来:继:继承;开:开辟。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5 外强中干:外表上好像很强大,实际上很空虚。色厉内荏: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

外刚内柔:外表刚强而内在柔弱。同“内柔外刚”。6.胡思乱想:不切实际地瞎想。亦作“胡思乱量”。

痴心妄想:入迷的心思,荒唐的想法。形容一味幻想不切实际的事情。游思妄想:犹言胡思乱想。指没有根据,不切实际的瞎想。7 重整旗鼓:比喻失败后积聚力量,重新行动。亦作“重振旗鼓”。

卷土重来:卷土,人马奔跑时扬起尘土。形容失败后组织力量,重新猛扑过来。

东山再起: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13.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多用于指人。

等量齐观:等,同等。齐,一样。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多用于指物。

相提并论:相提:相对照;并:齐。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14.牢不可破:牢固得不可摧毁,不可动摇。形容异常坚固。

颠扑不破:颠,跌。扑,敲。无论怎样倾跌敲打都不会破损。比喻理论正确,无法驳倒推翻。

坚不可摧:坚:坚固;摧:摧毁。非常坚固,摧毁不了。本末倒置: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颠倒了事物的主次轻重。

舍本逐末:舍去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形容轻重倒置。

轻重倒置:把重要的和不重要的两者的地位摆颠倒了。16.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好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亦作“了若指掌”。

明察秋毫: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17.标新立异:原谓特创新意,立论与众不同。后多指提出新奇主张或创造出新奇的式样。独树一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自成一家。

另起炉灶:另外重支炉灶。比喻放弃原来的,另外从头做起。

19.翻天覆地:①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②形容闹得很凶。亦作“覆地翻天”。

天翻地覆:覆,翻,翻过来。比喻急剧的变化。

沧海桑田沧海桑田

20.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玩弄手段和权术。

朝三暮四:多用以比喻反复无常,变来变去。朝秦暮楚:比喻反复无常。亦比喻行踪不定,早晨在此地,晚上到彼地。21.烟消云散:比喻事物消失净尽。亦作“云消雾散”。

风流云散:风吹云散,踪迹全消。比喻原常相聚的人飘零离散。亦作“风流雨散”。

销声匿迹:销:通“消”,消失;匿:隐藏;迹:踪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

25..无所不为:没有达不到的地方,指什么事都干得出来。贬义。

无微不至:形容待人非常细心周到。褒义。

为所欲为:为:做。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26.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搬用(别人的理论、经验方法等)。

囫囵吞枣:把枣儿整个儿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不求甚解: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

入。

27.醉生梦死:比喻象醉酒和做梦一样,糊涂地过日子。

金迷纸醉:形容剥削阶级奢侈豪华的生活。花天酒地:形容吃喝嫖赌,荒淫腐化的生活。28.欢欣鼓舞:形容非常高兴振奋。

喜气洋洋:洋洋:得意的样子。充满了欢喜的神色或气氛。欢天喜地:形容非常高兴。29.绘声绘色:描写、叙述生动逼真。

活龙活现:形容神情生动逼真,好像就在眼前一样 有声有色:表现、描绘得非常生动。“惟妙惟肖”强调的是形似,意思是模仿得像真的一样,真假难辨。如郭先生画技高超,能惟妙惟肖地临摹出大画家徐悲鸿的奔马。这说明模仿得与原作十分接近,真假难辨。再如:小弟弟学起猴子来,抓耳挠腮,挤眉弄眼,真是惟妙惟肖。这说明弟弟模仿得像真的一样,真假难辨。区别的办法就是前面能用“模仿”来修饰的,就用“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强调的是神似,意思是描写、刻画、创作得像活的一样,好像在动。

31.饥寒交迫:饥饿与寒冷交相逼迫。形容无衣无食,生活困苦不堪。

哀鸿遍野:哀鸿:哀鸣的鸿雁。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

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

啼饥号寒:因为缺乏衣食而啼哭。形容生活极端困苦。

32.奄奄一息: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只剩下微弱的一口气。形容气息微弱的垂死之状。

命在旦夕:旦夕:早晚之间,形容极短的时间。生命垂危,很快会死去。岌岌可危:岌岌,危险貌。形容极其危险。

34.家常便饭:①家庭日常的饭食。②比喻经常发生习以为常的事情。

司空见惯: 强调经常看见习以为常:强调习惯 40.坚如磐石:象大石头一样坚固,常比喻意志不可动摇。

固若金汤:金,“金城”的简称,指坚固的城墙。汤,“汤池”的简称,指

防守严密的护城河。形容工事非常坚固。

坚不可摧:非常坚固,摧毁不了。可指工事,也可指决心意志。42.海市蜃楼:①大气中由于光线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②比

虚幻的事物。

虚无缥缈:形容若有若无,空虚渺茫。

空中楼阁:指海市蜃楼,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45.齐心协力:犹言“同心合力”。众人一心,共同努力。强调合力。

同心同德:心:思想;德:信念。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和衷共济:比喻同心协力,共同克服困难。侧重齐心。47.络绎不绝:形容过往人马或车辆连接不断。

川流不息:川,河流。像河水那样流个不停。多用于比喻来往的人、车马或

船只很多。

纷至沓来:纷,众多。沓,重复,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49.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束之高阁:比喻扔在一边不去用它或管它。

置若罔闻:置:放,摆;若:好象。放在一边,好象没有听见似的。指不予

理睬。

两个一组:

52.目不斜视:不该看的事物不看,形容品行端正,遵守礼制。

目不转睛:凝神注视,眼珠一转不转。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54.背道而驰:道,道路。驰,车马疾行。比喻彼此方向目标完全相反。

南辕北辙:本要向南行走,却驾车往北。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57.排山倒海:排,推开。倒,翻倒。形容来势凶猛。

翻江倒海:形容水势浩大,多用来比喻力量或声势非常壮大。

58.蚍蜉撼树:蚍蜉,一种大蚂蚁。撼,摇动。比喻不自量力。又作“蚍蜉撼大树”。

螳臂当车:当(dāng),阻挡。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去做办不到的事情,必然招致失败。

60.见机行事:机,时机,机会。看到适当的时机立即行动。

见风使舵:看风向改变帆篷方向。比喻相机行事,随机应变。多含贬义。62.撼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声势大,力量强。

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也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63.开诚布公:诚意待人,坦白无私。形容词性短语。

推心置腹:比喻真心待人。形容词性短语。推诚相见:用真心相待。动词性短语。

64.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贬义。

侃侃而谈:形容说话正直,理直气壮,从容不迫。67.脍炙人口: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

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

69.无稽之谈:没有根据的言论。

流言蜚语:毫无根据的话语。多指背后议论诽谤或挑拨离间的话。又作“流言飞语”。

71.燃眉之急:像火烧眉毛那样的紧急。比喻非常紧迫的情况。名词性短语。

迫在眉睫:睫,眼毛。比喻事情已经到了十分紧急的关头。形容词性短语。72.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慌乱,没有条理。

七手八脚:形容人多忙乱,动作不一。

73.进退维谷:谷,比喻困境。进退都处于困难境地。比喻进退两难。书面用语。

进退两难:进也不好,退也不好。形容处境困难。口头用语。进退无门:前进后退均无路,形容处境困难,无处容身。

74.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忧虑。动词性短语。亦作“杞人之忧”,名词性短语。

庸人自扰:本来没有问题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75.气吞山河:气势能吞没高山大河。形容气魄很大。

气势磅礴: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极其雄伟。82.煞费苦心:形容费尽心思。

挖空心思:形容费尽心机,想尽办法。多含贬义。

83.本末倒置: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颠倒了事物的主次轻重。舍本逐末:舍去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形容轻重倒置。

86.生气勃勃:勃勃,精神旺盛的样子。生命力强,富有朝气。多用于指人。

生机勃勃:很有活力,很有生命力。多用于指事物。87.龙腾虎跃:形容威武雄壮,非常活跃。

生龙活虎:像很有生气的蛟龙和富有活力的猛虎。比喻活泼矫健,生气勃勃。

94.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96.悠然自得:形容心情悠闲自足,神态从容的样子。

泰然自若:形容镇定,毫不在意的样子。97. 忐忑不安:心虚不定

七上八下:心情不安

98. 头头是道:形容说话做事有条有理。

天花乱坠:比喻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多指夸大或不切实际的)。99 .天经地义:经,常规,原则。义,正理。指非常正确,不容置疑的道理。

理所当然: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

103.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同样的事物。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式)。

112.无穷无尽:没有止境。

无边无际:谓开阔得望不到边缘。113 五颜六色:多种颜色,引申指各色各样。

五彩缤纷:形容颜色繁多复杂,非常好看。114.五光十色:形容色泽鲜艳,品种繁多。

五花八门:喻花样繁多或变幻多端。

118.笑容可掬:掬,两手捧起。形容满面笑容的样子。

喜形于色:形,表现。色,脸色。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119.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贬义。

异想天开:天开,天门打开,比喻荒诞的事。形容想法离奇而完全不切实际。一般用于贬义,有时也可作中性词用。如,科学家要敢于异想天开。

成语辨析300例

1、目无全牛:《庄子·养生主》中说,一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看见的是全牛,三年以后,技术纯熟了,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全牛。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本词易误用为贬义。

2、天花乱坠:指说得极为动听,多指夸大或不切实际。本词只能用来形容说。

3、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多指男女间幼时的亲密感情。

4、不刊之论:刊,删改,修订。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易误用为贬义。

5、差强人意:差,稍微地。愿意是很能振奋人,现多用来表示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易误解为“不如人意”。

6、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作贬义。使用时易弄错感情色彩。

7、汗牛充栋:汗牛,用牛运输,使牛累得出汗;充栋,堆满了屋子。形容书籍极多。形容的对象仅指书。

8、明日黄花:苏轼诗《九日次韵王巩》中有“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11、信口雌黄:指不顾事实地随意乱说。注意与“信口开河”区别开来,“信口开河”也有

12、口乱说的意思,但“信口雌黄”词义更重。

13、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贬义。

14、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形容庆祝、欢迎等的盛况。不能误解为“人们都集中在家里,故万巷皆为空之意。

15、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本词应与“不约而同”也只能做状语不能做谓语。

15、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应与“无可厚非”区别开来,“无可厚非”意为不可过分指责。前者表示言行完全合乎情理,后者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

16、莫衷一是:指大家看法不同,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使用时要注意主语不能是某一个人。

17、鞭辟人里:里,里头;辟,透彻。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使用时要注意语境,不要随便滥用。如:“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很全面,可谓鞭辟入里。”这一句就因误用成语犯了前后不一致的毛病。

18、刮目相看:《三国志•吕蒙传》记载,吴国大将吕蒙听从孙权劝告,在繁忙的军务中抽出时间读书,学问大进,取得令人惊奇的成绩。鲁肃说:“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说明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别人。注意本成语一般用来指看待别人取得的进步和成绩。

19、不足为训:训,准则。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如:“他这种做法实在不足为训。”注意不能将这里的“训”理解为“教训”。

20、莘莘学子:众多的学子。该词前面不能再加任何的数量词。

21、好整以暇:形容虽在百忙之中仍然从容不迫。不能误用作贬义。

22、仁者见仁:指对同一问题,各人观察的角度不同,见解也不相同。本词使用也要注意语境。如:“在要不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大是大非面前,大家要仁者见仁,以便达成协议共识。”这句中的成语属于误用,在原则性的问题上当然不能“仁者见仁”,否则就不能“达成共识。”

23、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或不久以前。不能误解为不久的将来。

24、不稂不莠:稂,狼尾草。全词比喻人不成才,没有出息。不能望文生义误用作褒义。

25、附庸风雅:附庸,追随;风雅,多指才学。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不能误用作褒义。

26、含英咀华:咀,咀嚼;英、华,花朵。把花朵含在嘴里慢慢咀嚼。比喻欣赏、领会诗文的精华。使用时注意本词领会的对象。

27、拾人牙慧:拾取别人的片言只语作为自己的话来说,多用来形容一味重复别人而缺乏主见。多用作贬义。

28、无所不为:没有不做的事,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多用作贬义。

29、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艺或社会地位已经由浅入深、由低到高,达到了很高的境地。使用时不能只看其表层意思。

30、狗尾续貂:比喻用不好的东西续在好的东西的后面。后也用来比喻事物(多指文艺作品)的续作前后好坏不相称。本词一般用作贬义,用于自称含自谦义。

31、休戚与共:休,欢乐;戚,忧伤。彼此间忧喜和祸福共同承担,指同甘共苦。注意不能将本词与“息息相关”混淆,后者只比喻关系密切面无同甘共苦之义。

32、过犹不及:“犹,如同。事情做得过火了,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不要错误地理解为做得太不够了。

33、穷形尽相:形容尽致的意思,指文章的细腻生动。不要把它误解成原形毕露之义。

34、贻笑大方:大方,有见识的内行。让有见识的内行见笑。“大方”是理解本词的关键。

35、数典忘祖:典,典籍,指古代的礼制、历史。数典忘祖比喻忘本。现也用来比喻对本国历史无知。

36、鹿死谁手:鹿,原比喻政权,后亦比喻争逐的对象。鹿死谁手原指谁获得政权,后泛指谁获得胜利。

37、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建筑物的华丽。注意本词形容的对象。

38、炉火纯青:纯,纯粹。道家炼丹,炉中的火焰由红色转成青色时即为火候到家。比喻功夫达到纯熟、完美的境界。注意本词语用的对象。

39、洛阳纸贵:晋代左思《三都赋》写成以后,抄写的人非常多,洛阳的纸都因此涨价了。比喻广泛流传,风行一时。不能将本词只理解成物价上涨。40、天马行空:天马,神马。马的奔驰如同腾空飞行。多比喻诗文、书法等气垫豪放,不受拘束。

41、风声鹤唳:前秦苻坚领兵进攻东晋,大败而溃,溃兵听到风声鹤叫都疑为追兵。形容惊慌疑惧。不能只按字面意思理解。

42、馨竹难书:罄,尽,空;竹,指竹简。罄竹难书指即使把竹简写尽了也写不完累累罪恶。比喻罪恶很多,难以说完(贬义词)。例:“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真是罄竹难书。”

43、望穿秋水:秋水,比喻眼睛。形容盼望得非常急切。

44、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本词只用于自谦。

45、炙手可热:炙,烧,烤。热得烫手。比喻气焰盛,权势大。多含贬义。使用时要注意适用的对象。

46、屡试不爽:爽,差错。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注意不能将词义理解反了。

47、韦编三绝: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连起来;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多次断绝。形容读书勤奋。

48、捉襟见肘:见,同“现”。原指衣服破烂,生活穷困。后来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49、粉墨登场:妆扮好了,登场演戏。今多用于贬义,比喻坏人登上政治舞台。50、饮鸩止渴:鸩,一种毒酒。用毒酒解渴。比喻只求解决目前困难而不计后果。使用时注意这是个贬义词。

51防微杜渐:微,细小,指事物的苗头;杜,杜构,堵塞;渐,事物的开端。在坏思想、坏事物刚冒头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使其发展。

52、管中窥豹:通过竹管子的小孔来看豹,只看到豹身上一块斑纹。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有时同“可见一斑”连用,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测全貌。

53、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删去。)

54、道路以目:形容百姓慑于暴政,在路上相见,不敢交谈,敢怒不敢言,只能以目示意。

55、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

56、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常跟“阳春白雪”对举。

57、亦步亦趋: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顺从别人,跟着人家走。多用作贬义词。

58、不瘟不火:指戏曲表演非常沉稳,既不沉闷乏味,也不火爆。(注意使用的对象)

59、色厉内荏: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多用作贬义。60、釜底抽薪: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61、东施效颦:比喻胡乱模仿,效果很坏。多用作贬义。62、胸无城府:指为人坦率真诚,不用心机。(褒义词)63、大快朵颐:形容食物鲜美,吃得很满意。(注意形容的对象)A.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B.65、评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多用作贬义。

66、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之从迷惑中醒悟或彻底觉悟。67、目不识丁:形容人不识字,没有文化。68、一文不名:一个钱也没有。(名:占有)69、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人勤劳。(褒义词)

70、耳提面命:形容恳切地教导。多用于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褒义词)71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了以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72、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73、忍俊不禁:忍不住笑了出来。在句子中使用时,不能与“笑”字重复。74、悬壶济世:指行医救助生灵。(壶,药壶也,注意该词的使用对象)75、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贬义词)

76、越俎代庖:厨子不做饭,掌管祭祀神主的人不能越过自己的职守,放下祭器去代替厨子做饭。一般用来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所管的事情。77、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78、匪夷所思: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多用于贬义的语境中)

79、见异思迁:一看见不同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80、功败垂成: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含惋惜意)

81、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的效果。82、因人成事:指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83、每况愈下:指情况愈来愈坏。

84、始作俑者: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贬义词)85、一团和气:态度温和,没有原则。(多用作贬义)

86、曲高和寡:曲调高深,通跟着唱的人很少,现比喻议论或艺术作品不通俗,能理解或欣赏的人很少。

87、声名鹊起:形容名声迅速提高。

88、罪不容诛: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贬义词)

89、改弦更张:琴声不和谐,换了琴弦,重新安上。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90、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91、拒谏饰非:拒绝别人的规劝,掩饰自己的错误。(贬义词)

92、不孚众望:不使大家信服。不能理解为“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不负众望)93间不容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94、下车伊始:指官吏初到任所。95、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96、如坐春风:比喻受到教育。(不要望文生义)

97、自怨自艾:本义指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已改正。现在只指自己悔恨,不包括改正的意思。(艾:治理,惩治)

98、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东西里面充数。(贬义词)99、雪泥鸿爪:比喻往事遗留下的痕迹。

100、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褒义词)101、轩然大波:比喻大的纠纷或风潮,现也用来形容引起较大的反响。102、沆瀣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贬义词)

103、人浮于事:工作人员的数目超过工作的需要,事少人多。(用在贬义的语境中)。

104、口诵心惟:一面读着,一面想它的意义和道理。(惟,思考)。105、栉风沐雨:风梳头,雨洗发,形容奔波劳碌,不避风雨。(褒义词)106、东山再起: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褒义词)107、尸位素餐:空占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贬义词)

108、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补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109、叶公好龙:比喻说是爱好某事物,其实并不真爱好。(贬义词)

110、满目疮痍:眼睛所看到的都是创伤。形容受到了严重破坏的景况。(只能用来形容国土家园。)

111、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圆。

112、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113、安土重迁: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迁移。

114、闪烁其辞:形容说话吞吞吐吐,躲躲闪闪。(多用贬义词)115、微言大义:精微的语言和深奥的道理。

116、众望所归: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

117、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的人学着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118、无稽之谈:没有根据的话。(贬义词)稽:考查。119、唾手可得:比喻非常容易得到。120、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多用于对待事物)121、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褒义词)、122祸起萧墙: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123、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论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不要望文生义)124、连篇累牍:表示用过多篇幅叙述。(多作贬义)125、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已上了大当,一无所得。126、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127、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假,借也。

128、奇文共赏:新奇的文章共同欣赏。现多指荒谬、错误的文章发表出来供大家识别和批判。

129、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死板。

130、皮里阳秋: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评论。‘阳秋’即‘春秋’晋简文帝(司马昱)母郑后名阿春,避讳‘春’字,改称。这里用来代表‘批评’,因为相传孔子修《春秋》,意含褒贬。131、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容风气。(注意不要重复)

132、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或景物非常优美。133、犯而不校: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注意不要望文生义)

134、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错误就感到高兴。形容虚心,对自己要求要严格。(注意不要望文生义)

135、毫发不爽:形容一点不差。毫,细毛;头发;爽,差错,失误。136、乐不思蜀:蜀汉亡国后,后主刘禅被安置东魏国的都城洛阳。一天,司马昭问他想不想念西蜀,他说“此间乐,不思蜀“。后来泛指乐而忘返(贬义词)137、蓬荜生辉:谦词,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蓬荜:蓬门荜户的省略)也说蓬荜增辉。

138、敝帚自珍:破扫帚,自己当宝贝爱惜,比喻自己的东西虽不好,可是自己珍视。

139、安步当车:慢慢地步行,就当是坐车。

140、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141、行将就木: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 142、如雷贯耳:形容人的名声很大,久闻大名。

143、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不要按字面意思来理解)144、轻诺寡信:随便答应人,很少能守信用。(贬义词)145、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146、盲人瞎马:《世说新语•排调》:“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比喻境况极端危险。

147、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贬义词)148、司空见惯: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了。149、俯首贴耳:形容非常驯服恭顺。(含贬义)150、惨淡经营:形容费心力。(不要误认为是贬义词)

151、老气横秋:形容人摆老资格,自认为了不起的样子;也用来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了。

152、欲盖弥彰:想要掩盖事实的真相,结果反而更加显露出来(多指坏事)153、箪食壶浆:古时老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后用来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

154、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155、大方之家: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156、如丧考妣:像死了父母一样的伤心和着急(含贬义)157、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儿不管,好像没听见一样。

158、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来的技能。(多用作贬义词)159、娓娓动听: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160、韬光养晦: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161、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162、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比喻办事圆滑。(注意形容的对象是“做”,而不是“说”。)

163、如履薄水:形容做事极为小心谨慎。不要认为形容形势危急。164、胶柱鼓瑟:比喻固执拘泥,不能变通。(贬义词)165、首鼠两端: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

166、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来示意。指有权势的人傲慢的神气。(贬义词)

167、不知所云: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指的对象是说的那个人)。

168、养痈遗患:比喻姑息坏人坏事,结果受到祸害。169、助纣为虐:比喻帮助坏人做坏事。(贬义词)170、名噪一时:名声广为传扬。(中性词)

171、借箸代筹:引申为代人策划。箸:筷子;筹:筹码,引申为筹划。172、苦心孤诣:指煞费心苦心地钻研,到了别人达不到的境地。(褒义词)173、叹为观止:赞叹所见的事物好到了极点。174、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175、独辟蹊径:比喻处事有独创性。176、莫须有:形容故意捏造的罪名。

177、条分缕析:形容剖析得深入细致,有条有理。

178、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褒义词,汪要望文生义)179、深文周纳:定罪名很苛刻,想尽方法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泛指不根据事实而牵强附会地妄加罪名。

180、暴虎冯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贬义词)181、沐猴而冠:比喻装扮得像个人物,但本质不好。(贬义词)

182、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竟然还有一个可以跟他配对。多用于贬义

183、教猱升木:教猴子爬树,比喻教唆坏人做坏事。(贬义词)

184、耸人听闻:指歪曲担待无中生有的事实,或是夸大事实、歪曲事实的言词。185、骇人听闻:指程度惊人的残暴、惨毒、卑劣的事实(指坏人坏事)186、相提并论:侧重不分彼此,不分上下,重在“并”。

187、同日而语:侧重时间上的先后,重在“日”。多用于否定语气。188、不可理喻:只用于人,贬义词。

189、不可思议:只用于事情或道理,中性词。

190、一挥而就:多用于文学艺术(写字、画画、作文等)方面。191、一蹴而就:多用于巨大工程,艰巨的任务,伟大的事业方面。192、无可非议:指没有过错,完美。193、无可厚非:指略有过错,较完美。194、等量齐观:多用于对待事物。195、一视同仁:多用于看待事物。196、不翼而飞:指具体的东西而言。197、不胫而走:指一般消息而言。

198、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不能理解为“不放在心上或不屑一顾”。199、耿耿于怀:形容有心事不能忘怀。不能理解为“对人怀恨于心”。200、噤若寒蝉:形容不敢作声。不能理解为“冷得不能出声”。201、对簿公堂:指公堂上所审。不能理解为“告上法庭”。

202、哀而不伤:哀,悲哀:伤,妨害。原指悲伤不至于使人伤害身心。后形容诗歌、音乐优雅,感情适度,也比喻做事情适中,没有过于不及之处。203、哀鸿遍野: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流离失所的农民。比喻残酷统治下到处都是呻吟不悲号的农民。

204、安时处顺: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205、爱屋及乌:因为爱国那个人,而连带爱护停留在屋上的乌鸦。比喻因为喜爱一个人而喜爱跟他有关的人或物。

206、安贫乐道:安贫,安于贫困:乐道,以守道为乐。处于贫困境地,仍以守道为乐。这是儒家提倡的态度。

207、安身立命: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208、安之若素:安,心安;之,文言代词,代人或事;素,平常。对困窘的遭遇毫不在意,心情平静得跟往常一样。现在也指对错误的言论和行为不闻不问,听之任之。(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顾意。209、按部就班:部、班,就是门类、秩序、:就,归于。原来指写文章结构安排得当造句、选词合乎规范。现在指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做事。有时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闯劲。

210、暗渡陈仓:指称作战时在正面迷惑敌人,在侧面突然袭击的策略;还用以比喻暗中进行活动(多指男女不正常行径)。

211、黯然销魂:黯然,心情沮丧的样子,销魂,灵魂离开了躯壳。心情沮丧得好象失去灵魂。形容极度的悲伤或愁苦。

212、嗷嗷待哺:嗷嗷,哀鸣声;待,等待;哺,喂养。形容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多用于形容天灾人祸人民群众受饿的惨状。

213、百身何赎:百身,意为死一百次;何,怎么;赎,抵罪。意思为自身死一百次也换不过来。比喻对死者极其沉痛的哀悼。

214、白驹过隙:原来指骏马,后来指日影:隙,空隙。比喻时间过得飞快,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见于《庄子知北海游》)。

215、稗官野史:稗官,古代的小官,专给帝王述说街谈巷议、风俗故事,后来称小说为稗官;野史,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泛称记载逸闻琐事的作品为稗官野史。

216、百无聊赖:聊赖,依赖,精神上的依托。后来表示思想情感没有依托,精神空虚无聊。

217、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原指马陆这种虫子被切断致死后仍然蠕动的现象(《本草纲目马陆》):弘景日:,‘此虫甚多,寸寸断之,亦便寸行。故《鲁连子》云:“百足之虫,死百不僵” ’)。现用来比喻人或集团虽己失败,但其势力和影响依然存在(多含贬义)。

218、班荆道故:班,辅开;荆,黄荆,一种灌木;道,谈说;故,过去的事情。用黄荆铺,坐在上面谈过去的事情。形容朋友途中相遇,共话旧情。

219、抱残守缺:抱,坚持不放。守住陈旧、残破的东西,不肯放弃。原来比喻泥古守旧,现在比喻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也指保存虽有残缺但仍有价值的古物。

220、抱薪救火:薪,柴。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灾害,反而使灾害扩大。221、暴戾恣睢:暴庚,凶狠残暴;恣睢,放纵,任意干坏事。(注意读音)222、暴殄天物:暴,损害糟蹋;殄,灭绝;天物,指草木、鸟兽等。原来指灭绝各种自然生物,后来泛指任意损害、糟蹋物品。223、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224、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百尺竿头,百尺高的竿子,佛教用以比喻修养达到极高的境界。后来泛用以鼓励人们不要满足于取得的成就,还要继续努力,不断前进。

225、坂上走丸:坂,斜坡;走,快跑,指很快的滚动:丸,弹丸。形容形势发展很快,就象斜坡上滚弹九一样。

226、鞭辟入里: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意思是要学得切实。现在多用于形容言辞或文章的道理很深刻、透彻。辟,读bì(四声)

227、陈言务去:陈言,陈旧的言辞;务,务必,一定。陈旧的言辞一定要去掉,多指写作时排除陈旧的东西,努力创新。

228、毕其功于一役:毕,完成。一次战役就完全成功或一下子把几项任务都完成了。229、闭门造车:原来是按同一规格,关起门来造车子,用起来自然合辙。后人反其意用之,比喻不问客观实际,不进行调查研究,单凭主观想象处理问题。多含贬义。

230、敝帚千金:敝,破旧。自家的一把破扫帚,却把它看得价值千金。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非常珍视。注意“敝”的写法。

231、筚路蓝缕: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后来形容创业的艰辛。

232、别出机抒:机抒,织布机,这里比喻作文的命意构思。比喻写作不因袭前人,开辟新路。

233、表里山河:内有高山,外有黄河。比喻地势险要。

234、不逞之徒:不逞,不如意,欲望没能满足。以后就称犯法或捣乱闹事的人为不逞之徒。235、不齿于人类:齿,并列。

236、不经之谈:经通常的道理;不经,不合道理。形容荒唐无根据的话。237、不速之客:速,邀请。没有经过邀请而突然到来的客人,指意想不到的客人。

238、不肖子孙:不肖,不像,不贤。指不能继承祖、父事业或违背祖、父遗志的子孙。239、不一而足:足,充足,足够。意思是不能因其一件事而满足。后来指同类的事物或情况很多,不止一件或不止出现一次。240、不虞之事:虞,预料。没有料想到的事。

24、不容置喙:置,安放; 喙,嘴。不许插嘴。

242、不修边幅:边幅,本指布帛的边缘,比喻仪表、衣着、生活作风。原来形容为人不拘小节,后来形容不注意衣着、容貌的整洁。243、不易之论:易,更改。完全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

244、步人后尘:后尘,走路时后面扬起的尘土。跟在别人后面走。比喻追随、模仿别人,走上别人走过的老路。

245、不稂不莠:根,狠尾草;萎,狗尾草。根莠都是同谷子很相似的野草。比喻不成材或没有出息。

246、沧海横流:沧海,指大海;横流,指水向四方奔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不安。247、沧海桑田:大海变作桑田,桑田变作大海。比喻世界变化很大。248、草菅人命:草营,野草。把人命看得跟野草一样。指反动统治阶级轻视人命,任意杀戮。

249、城下之盟:因敌人兵临城下,而被迫签定的屈辱性的条约。

250、尝鼎一脔:品尝鼎锅中的一块肉就可以推知整锅的食物的滋味。比喻根据部分可以推知全体。

251、出类拔萃:出,超过;类,同类;拔,超出,苹,草丛生的样子。形容品德、才能超出一般的人。

252、从善如登:表示做好事很不容易。

253、沧海一粟:大海中的一粒谷子,表示非常的渺小。

254、沧海遗珠:大海里的珍珠被采珠者所遗漏。比喻埋没人才或被埋没的人才。255、赡宫折桂:瞻宫,月宫;折桂,指人考中进士。旧时指人登科。256、膛目结舌:瞪着眼睛说不出话。形容窘迫或惊呆的样子。

257、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殃,灾祸;池,护城河。比喻无缘无故受连累。258、良莠不齐:良 善良,指好人; 莠,恶草,比喻坏人。指好人坏人都有,夹杂在一起。(莠:狗尾草,比喻品质坏的人)。259、诚惶诚恐:惶,害怕。原来是封建臣子对君王上奏的套语,表示尊敬、服从、又恐惧不安。现在用来形容 尊敬、服从或不安的样子。带有贬义。260、魑魅魍魉(魑魅魍魉):传说中的妖怪,现在用来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261、充耳不闻:充,堵塞。塞住耳朵不听。形容存心不听别人的话。262、抽薪止沸:抽去锅下的柴草来停止锅里开水的沸腾,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釜底抽薪(扬汤止沸:比喻方法不彻底。)

263、出水鞭蓉:原来比喻诗歌写得清新,后来比喻女性的美丽。

264、晨钟暮鼓:寺院里早晚用来报时的钟鼓。后用来形容僧尼孤寂的生活,也有来比喻让人警醒的语言。

265、础润知雨:屋的基石。看到基石湿润就知道要下雨。比喻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是有征兆的。

266、吹毛求疵:求,寻找;疵,小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错误。267、春风化雨:能长养万物的风和雨。后用来指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也常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268、春秋笔法:孔丘修订《春秋》语句中含有褒贬。后人指文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

269、蹉跎岁月:蹉跎,时间白白过去。形容虚度光阴。

270、错彩镂金:错,涂饰;搂,刻。涂绘五彩,雕刻金银,装饰的十分工丽。形容文学作品词汇绚烂。

271、大而无当:虽然很大,但不实用。

272、大放厥词:厥,其,代词,他的。一在指大发议论,多是贬义。273、椎心泣血:椎心,捶打胸脯;泣血,悲发得哭不出声音,就象眼睛中要流泪一样。形容悲痛到了极点。

274、唇亡齿寒: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275、得鱼忘筌:比喻达到目的后忘恩负义,背弃根本。

276、大腹便便:腹,肚子;便便,肥大的样子。肚子肥大,多形容孕妇和剥削者。

277、大相径庭:径庭,相差很大。形容彼此相去很远。

278、大巧若拙:真正灵巧的人,不自己炫耀,表面好象很笨拙。读音zhuol 279、待价而沽:沽,出卖。旧时比喻某些人等待时机出来作官。

280、戴月披星:形容早出归,也形容不分昼夜地走路或在野外辛勤的劳作。281、大方之家:指见多识广,懂得大道理的人。282、洞若观火:形容观察事物极其分明,就像看火一样。

283、大快人心:使人们的心里非常痛快。常用以指坏人坏事受到应得的惩罚或打击。

284、弹精竭虑:耗尽精力,费尽心思。竭,用尽;虑,思索。285、多事之秋:秋,年岁,时候。事变很多的时期。形容国家不安定 286、咄咄逼人:咄咄,使人惊惧的声音。原来形容说话伤人,令人难受。现在形容气垫汹汹,盛气凌人。也指形势发展很快,促使人努力赶上。287:咄咄怪事:咄咄,叹词,表示惊诧。用来形容使人惊讶的怪事。288、豆寇年华:旧时指女子十三、四岁为豆寇年华。289、灯红酒绿: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现多用贬义

290:道貌岸然: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岸然,严肃不易接近的样子。形容外貌严肃正经,现多用于贬义。291、断鹤续凫:截短鹤的长腿,续接野鸭的短腿。比喻强行违反自然规律办事。292:道路以目:旧形容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暴虐。

293、尔虞我诈:尔,你;虞,欺骗;你欺骗我,我欺骗你。彼此互相玩弄手段。294、耳鬃斯磨:鬃,面颊两边的头发;斯,互相。形容亲密相处的情景。指小儿女的相爱。295:恶衣恶食:粗劣的衣食。

296、发愤图强:发愤,下定决心努力。图,谋求。下定决心,努力谋求强盛。297、发聋振聩:聩,耳聋。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失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也作振聋发聩。

298、发指毗裂:发指,头发向上直竖;毗裂,眼眶睁得开裂。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二年级近义词辨析

二年级近义词辨析(精选6篇)二年级近义词辨析 第1篇(二)近义词的辨析近义词,顾名思义,即意思相近的词。既然是意思相近,就要抓住细微...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