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Excel计算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Excel计算(精选11篇)

Excel计算 第1篇

一、交互分配法涵义及计算公式

交互分配法也称一次交互分配法, 是根据企业各辅助生产单位相互提供劳务数量的费用分配率 (单位成本) , 在各辅助生产单位之间进行一次交互分配;再将交互分配后辅助生产单位的全部应分配费用 (即交互分配前的待分配费用, 加上交互分配转入的应负担费用, 减去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 , 按提供劳务的数量, 在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对象之间进行分配。其目的是提高生产成本辅助费用分配的合理性、准确性。相关费用分配的计算公式为:交互分配费用分配率=交互分配前辅助生产单位的待分配费用总额/该辅助生产单位的劳务供应总量;某辅助生产单位应负担的费用=该辅助生产单位的劳务供应总量交互分配费用分配率;对外分配费用分配率= (交互分配前待分配费用总额+交互分配转入费用-交互分配转出费用) /该生产单位供应给辅助生产以外部门的劳务总量;某辅助生产以外部门应负担费用=该生产单位或部门接受的劳务总量对外分配费用分配率。由于在分配费用时都要计算交互分配和对外分配两个费用分配率, 进行两次分配, 增加了计算的工作量。另一个问题是在进行分配率的计算时, 由于存在循环小数的处理问题, 如果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会影响数据处理的精确性。为了较好地解决该问题, 可运用Excel软件来处理。该方式的好处就在于可以由数据本身来确定精度, 不须考虑数据的定位、舍位问题, 简化了数据的运算过程, 提高了结果的精确性、合理性。

二、交互分配法计算模型的建立

启动Excel软件, 系统自动地建立一个名为Book1的工作簿。将其存盘在指定位置, 并命名为“交互分配法模型”;将其内部命名的Sheet1、Sheet2的工作表, 分别重命名为“辅助生产费用汇总表”、“交互分配法”, 建立模型簿 (如图1) 。

(一) “辅助生产费用汇总表”的建立

在“辅助生产费用汇总表”的工作表中A1单元格内输入表格名:“辅助生产费用汇总表”, 并选中A1∶E1区域, 再单击格式“工具栏”中“合并及居中”按钮;在A2单元格中输入“科目名称”, 并选中A2∶B2区域, 再单击格式“工具栏”中“合并及居中”按钮;在C2单元格中输入“金额”, 依此类推输入如图2所示的文字。然后将所建表格, 按一定的方案进行格式设置。

(二)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的建立

一是设置文字格式。在“交互分配法”的工作表中A1单元格内输入表格名:“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 并选中A1∶I1区域, 再单击格式“工具栏”中“合并及居中”按钮;在A2单元格中输入“劳务部门”, 并选中A2∶B2区域, 再单击格式“工具栏”中“合并及居中”按钮, 然后再选择“右对齐”;在A3单元格中输入“受益部门”, 并选中A2∶B3区域, 再单击格式“工具栏”中“合并及居中”按钮, 然后通过“设置单元格格式”将“对齐”方式选择为“垂直对齐”且“靠下”;在C1单元格中输入“供水车间”, 依此类推输入如图1所示的文字。然后将所建表格, 按一定的方案进行格式设置。二是设置数值公式。文字格式设置好后, 以前述计算公式为依据, 设置表格中数据公式, 以利于建立与“辅助生产费用汇总表”中数值的联动关系并显示结果值。三是设置交互分配公式。如图1, 在C5的单元格中, 输入“=辅助生产费用汇总表!D9”;在C7的单元格中, 输入“=-辅助生产费用汇总表!D6”。在D5的单元格中, 输入“=E5/C5”。在E5的单元格中, 输入“=辅助生产费用汇总表!C5”;在E6的单元格中, 输入“=-H6”;在E7的单元格中, 输入“=C7*D5”。在F5的单元格中, 输入“=辅助生产费用汇总表!E9”;在F6的单元格中, 输入“=-辅助生产费用汇总表!E5”。在G5的单元格中, 输入“=H5/F5”。在H5的单元格中, 输入“=辅助生产费用汇总表!C6”;在H6的单元格中, 输入“=F6*G6”;在H7的单元格中, 输入“=-E7”。在I5的单元格中, 输入“=E5+H5”。四是设置对外分配公式。如图1, 在C8的单元格中, 输入“=SUM (C5:C7) ”;在C10的单元格中, 输入“=辅助生产费用汇总表!D4”;在C11的单元格中, 输入“=辅助生产费用汇总表!E4”;在C12的单元格中, 输入“=辅助生产费用汇总表!D8”;在C13的单元格中, 输入“=SUM (C10:C12) ”。在D8的单元格中, 输入“=E8/C8”。在E8的单元格中, 输入“=SUM (E5:E7) ”;在E10的单元格中, 输入“=C10*$D$8”;在E11的单元格中, 输入“=C11*$D$8”;在E12的单元格中, 输入“=C12*$D$8”;在E13的单元格中, 输入“=C13*$D$8”。在F8的单元格中, 输入“=SUM (F5:F7) ”;在F9的单元格中, 输入“=辅助生产费用汇总表!E3”;在F10的单元格中, 输入“=辅助生产费用汇总表!E4”;在F11的单元格中, 输入“=辅助生产费用汇总表!E7”;在F12的单元格中, 输入“=辅助生产费用汇总表!E8”;在F13的单元格中, 输入“=SUM (F9:F12) ”。在G8的单元格中, 输入“=H8/F8”。在H8的单元格中, 输入“=SUM (H5:H7) ”;在H9的单元格中, 输入“=F9*$G$8”;在H10的单元格中, 输入“=F10*$G$8”;在H11的单元格中, 输入“=F11*$G$8”;在E12的单元格中, 输入“=F12*$G$8”;在E13的单元格中, 输入“=F13*$GH$8”。在I8的单元格中, 输入“=E8+H8”;在I9的单元格中, 输入“=E9+H9”;在I10的单元格中, 输入“=E10+H10”;在I11的单元格中, 输入“=E11+H11”;在I12的单元格中, 输入“=E12+H12”;在I13的单元格中, 输入“=E13+H13”。设置完毕, 模型建立, 这时在“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所显示的是处理后的结果值。虽然设置比较繁锁, 但在数据的后期处理上, 提供了可靠的、快捷的、正确的方式。

三、交互分配法模型应用

图2所示为某一铅笔生产型企业某月末生产铅笔耗用辅助费用汇总情况表。由于是依据该企业数据来设置模型, 故数据公式设置后系统自动生成结果值 (如图1) 。模型使用的关键, 主要是“辅助生产费用汇总表” (如图2) 中数据来源问题, 有二种获取方法。

(一) 账表文件转换成Excel文件

一是直接输入。利用财务软件能在输出数据时将其保存为Excel类型文件的功能, 直接将财务软件数据输入到“交互分配法”工作薄中“辅助生产费用汇总表”, 这时模型自动地在“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中形成计算结果值。二是复制输入。利用财务软件汇总功能形成如图2格式的账表文件 (此时的文件不是Excel类型的文件) , 然后通过“复制”的技术, 将账表格式的图表“粘贴”入“交互分配法模型”工作薄中的“辅助生产费用汇总表”内 (如图2) , 即可由模型自动地在“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中形成计算结果值。

(二) 手工填入

在传统会计方式或电算化会计方式无法形成以上文件时, 可采用手工方式。从生产成本明细账薄查抄数据, 填入“辅助生产费用汇总表” (如图2) 中数据对应的单元格内, 则由数据公式可直接在“辅助生产费用汇总表”内 (如图1) 自动生成计算结果值。模型的设置不仅能处理多种数据源的问题, 还能提高数据计算处理的精确性、及时性, 使原本较繁杂、专业的数据公式变得直观、易用, 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成本管理的水平, 强化了会计的管理职能。

参考文献

[1]鲁亮长:《成本会计》,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陈磊:《财务比率分析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财会通讯》 (综合版) 2007年第5期。

Excel计算 第2篇

(1)函数分解

DB 函数使用固定余额递减法,计算一笔资产在给定期间内的折旧值。

语法:DB(cost,salvage,life,period,month)

Cost为资产原值;Salvage为资产在折旧期末的价值(也称为资产残值);Life为折旧期限(有时也称作资产的使用寿命);Period为需要计算折旧值的期间。Period必须使用与life相同的单位;Month为第一年的月份数,如省略,则假设为12。

(2)实例分析

为了在参数改变以后仍能进行计算,我们打开一个空白工作表,在A1、B1、C1、D1、E1单元格输入“电脑原值”、“资产残值”、“使用寿命”、“折旧时间”和“折旧值”,然后在其下面的单元格内输入“8500”、“1000”、“6”、“2”,

然后选中E2单元格在其中输入公式“=DB(A2,B2,C2,D2)”,回车后即可得到结果“¥1,785.00”,就是说使用期第二年的折旧值为1 785元。如果你要计算其他设备或财产的折旧值,只需改变A2、B2、C2、D2单元格内的数值即可。

Excel计算 第3篇

关键词 Excel单元格;角度单位转换;近似平差

中图分类号 U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51-0221-03

公路工程为带状工程 ,因此 ,在路线的控制测量中以布设附合导线为主,导线的平差及坐标计算,工作量大,程序繁琐,计算精度要求高;特别是当测区的面积较大,导线数量较多时,计算更加复杂,如果借助计算器手算,则计算时间长,且容易出错;如果用高级语言如VB、VC编程计算,虽然计算比手算快,但由于计算是在后台进行,外业资料和已知条件的输入不直观,出现错误比较难检查,Excel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一种通用软件,这具有强大的功能和良好的人机交互对话界面,可以方便地进行数据处理和函数运算,而且能够迅速地制作复杂的图表,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人来讲,是有效地避开了繁琐的程序软件学习过程和程序软件自身的缺陷。计算过程展示在前台,操作简单、修改容易、透明度高,在工程测量中利用它进行导线近似平差计算非常方便。

1 附合导线计算方法和步骤

本文针对附合导线近似平差及坐标计算编制Excel程序,闭合导线近似平差计算可根据自身的特点仿照编制,导线计算的目的是根据测站数和距离的占有比来分摊闭合差进行近似平差计算、推算出各导线点的坐标值。

外业测量工作完成后,获得导线中的观测角,各导线点间的边长S1~SN,根据测区提供的已知点坐标,计算出起算边方位角和附合边方位角,并绘制计算简图。

附合导线的计算过程步聚:

根据野外观测角值,计算出角度闭合差,检查其是否超限,再根据角度闭合差与测角个数进行第一次平差改正值计算,求得第一次改正后的角度值,根据各导线点间边距值,求得各坐标增量的计算值,并根据导线总长距与导线增量闭合差进行第二次平差改正距计算,推算各边的方位角;利用起算基线的方位角α起和各导线间的改正后角值依次推算各边的方位角。

2 导线点近似平差在Excle中编制

现结合我单位在赣州地区施测的高速公路附合导线为例,介绍附合导线近似平差计算Excel程序编制方法。

2.1 外业资料和起算数据的输入

进入Excel表格界面,新建一个工作薄(见表),在相应单元格(Excel地址)输入各导线点名和导线观测角、观测边距和起算边数据坐标、附合边数据坐标、测角个数。在A10~A42分别输入导线点名,在R4~R8、S4~S8中输入已知点坐标值,B12、C12、D12单元格中输入第一个导线点的观测角值,测量外业观测时各角值用度、分、秒表示,角值输入时也以度、分、秒分别占用不同单元格,而计算机计算时角度是以度表示形式运算,因此首先将各角值转化为度的表示形式,击活E12单位元格,在公式编辑栏编辑语句=B12+C12/60+D12/3600并存放入E12单元格中,确定后即完成将度分秒形式表示的角值转化为度过程,同理输入其它导线点观测值,随后选择E12单元格,鼠标右键选择“复制”命令,将E14~E40选中按鼠标右键选“粘贴”命令,这样E12~E40单元格中都复制相应单元格应要的语句,单元格中观测角值都转化为度的表现形式。按下来输入观测边长,分别在P13~P39单元格中输入观测边长,并在G10单位格中输入观测角的个数(以实际测的个数为准),外业资料都已全部输入完毕。

2.2 起始边和附合边的方位角计算

常规的方位角计算公式要在Excle表格中实现,需结合Excle单元格特征:Excle表格计算过程层层相扣、先后顺序严谨且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分别在U4、U5、U6、U7单元格中编制语句=S5-S4、=R5-R4、=S7-S6、=R7-R6,在Z4单元格中编制语句=ATAN(U4/U5)/PI()*180计算出没判别象限的“假方位角”。众所周知,坐标方位角与其所在的象限角R有关:当R在第一象限时,值取R;R在第二象限,值取180°-R;R在第三象限,值取180°+R;R在第四象限,值取360°+R;因此在AA4单元格中编制语句=F(U5<0,Z4+180,IF(U4<0,Z4+360,Z4)),可实现自动判别象限选择所需的方位角。在W4单元格中编制语句=INT(AA4),X4单元格中编制语=INT(AA4-W4)*60,Y4单元格中编制语句=(AA4-W4-X4/60)*3600三条语句的含义是将原先以度为单位的方位角转换为以度、分、秒形式表示方位角,W4、X4、Y4分别存放方位角的度、分、秒值。

2.3 导线闭合差的计算和近似平差后改正角度值的计算

利用表格中的求和函数Sum求出整条导线观测角总值,在E44单元格中编制语句=SUM(E12:E41),即求得E12~E40单位格中的角度总和值,在G44单元格中编制语句O11-O43+E44-180*G10+360,该语句的含义是求出该导线的角度闭合差值(即Fβ=∑β测-∑β理),在G12单元格中编制语句=G44/G10,以“平均平差”原则求出误差分配值,在G14~G40单元格中复制G12单位格语句,求出其它观测角的误差分配值,在F12单元格中编制语句=-G12*3600,按反号原则将误差改正数换算成以“秒”为单位表现形式,同理在F14~F40单元格中复制F12单位格语句。在H12单元格中编制语句=E12-G12即可得到以度为单位改正后的角度值,将其转换成以度、分、秒表现形式语句可参照起始边和附合边的方位角转换过程。编制语句=IF(O11-180+E12-G12>360,O11-180+E12-G12-360,IF(O11-180+E12-G12<0,O11-180+E12-G12+360,O11-180+E12-G12)实现。同理在O15~O41单元格中处复制O13语句填充到O15~O41单元格,计算其它导线边的方位角。Q41,R15~R41中,计算其它导线点增量值。在S44、T44分别编制语句=-(W12+Q44-W40、)=-(X12+R44-X40)=按“反号”原则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fx、fy。按“距离占有比分摊”原则将fx、fy值分摊到各个导线坐标点。在S13、T13分别编制语句S44*P13/P44、=T44*P13/P44计算出第一个导线点的改正距,复制该两单元格语句分别填充到S15~S41,T15~T41中,计算出其它导线点增量改正距。将改正距+坐标增量即可求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在U13、V13分别编制语句=Q13+S13、=R13+T13,同理复制该两单元格语句分别填充到U15~U41,V15~V41中,计算出改正后的坐标增

量值。

1)导线点各点坐标计算。需要说明的是,起算边和附合边的坐标之前已输入表格,为不做重复输入工作,在W4、W6、W40、W42、S4、S6、S40、S42分别编制语句=R4~=R7;=S4~=S7引用原先输入的数据即可。已知坐标数据和改正后增量数据都计算好,根据坐标计算公式,在W14、X14中编制语句=W12+U13、=X12+V13计算第一个导线点的坐标值,同理复制该两单元格语句分别填充到W15~W41,X15~X41中,计算出其他导线点的坐

标值。

2)复核条件的计算。导线计算成果质量由复核参数来判定,复核参数由观测角闭合差ωβ、fx、fy增量值闭合差、增量中误差fs、导线全长值∑S和全长相对闭合差K组成。ωβ不能大于ωβ限值,ωβ值越小角度精度越高; fs与∑S值成反比得出K值,K值越大全长相对闭合差就越好。分别在C45、P45中编制语=-SUM(F12:F43)、=SUM(P13:P43)计算ωβ、∑S值;fx、fy已有,直接引用即可,分别在R45、V45中编制语句=S44、=T44,在C45中编制语句=SQRT(R45^2+V45^2)计算导线增量中误差,在AA45中编制语句=P45/X45计算全长闭合差值,至此,导线平差计算过程在Excel环境全部编制完毕。

3 结束语

在Excel环境下,编制导线坐标近似平差计算表,按照表格单元格的特性和导线的计算的逻辑关系组成计算表,它是计算机应用软件与测绘专业工程应用的有效结合,具有以下特点。

1)编制方便,易于掌握:有计算机基本知识的测量人员都可以使用本方法进行导线坐标近似平差计算。

2)透明度高:Excel的运算过程高度透明可见,其中大量采用了公式复制和引用数据;给计算带来了方便,减少工作量的同时能进行交互式的人机对话。

3)“一劳永逸”:导线平差计算表格编制好后,其它导线平差计算只需在已知条件单元格修改其观测数据,起算数据,适当修改属性参数,就可以进行平差计算,无须再重复编制。

参考文献

[1]余梁蜀,张宗孝等.环境中控制测量三网平差及坐标计算[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

[2]潘正风等.数字测图原现与方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高程传递精度的Excel计算检验 第4篇

目前, 在高程传递工作中, 测量员需要在户外测量工作结束后, 手工计算测量数据。同时, 为了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高程传递的精确, 需反复计算多遍, 这样做不但费时费力、耽误工期, 而且在计算错的情况下, 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利用Excel强大的计算优势, 可以使问题迎刃而解。

1 实现方法

在智能手机、GPS专业测量手簿或笔记本电脑里安装Excel, 就可以做到随时测量数据, 随时将测量数据存放到Excel中, 随时利用Excel分析、计算测量数据, 随时检验高程传递的准确性。也可以将测量数据记录到笔记本上, 回到室内将测量数据输入到安装Excel软件的计算机中, 再检验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2 选用Excel软件的优势

2.1 与传统手工计算相比之优势

Excel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最受欢迎的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能够方便、快捷地制作各种电子表格, 进行处理数据、统计分析和辅助决策。Excel编辑公式、定义函数后, 可以对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 做到随测随算、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且不易产生计算错误。而传统手工计算不但要逐个计算, 还得使用多功能计算器计算, 容易出错、浪费时间、降低工作效率。

2.2 与VB、VC、Delphi等编程软件编写的专业测量软件相比之优势

只有在计算机里安装VB、VC、Delphi等编程软件编写的专业测量软件, 才能按程序计算测量数据。而Excel软件是计算机基本配置, 一般情况下, 计算机里都配置有Excel软件。所以, 任何一台计算机都能计算测量数据。

3 案例分析

3.1 提出问题 (以附合水准路线为例)

已知:HA=65.376m (工地地面已知高程)

HB设计=67.203m (图纸上设计高程)

A、B两点之间分为3个测段, 分别为A1、12、2B, 其长度分别为:

要求:将HB设计测设到B点木桩上, 同时验证HB设计在木桩上的精度。

即HB设计=HB计算。

3.2 解决问题

3.2.1 水准测量外业观测数据

测量任务下达之后, 根据图1给出的水准路线布设形式, 在A、B两点之间测出所有的后视读数a、前视读数b。

3.2.2 测设B点设计高程HB设计

根据HA=65.376m、后视读数a和前视读数b, 计算出B点实测高程HB, HB-HB设计=0.042m, 根据0.042m在B点桩上测设出HB设计, 然后计算证明HB设计=HB计算, 如果HB设计=HB计算, 则表明HB设计在木桩上的精度符合要求, B点高程传递位置准确, 可以供市政、工民建、城市规划等地区经济建设使用。

3.3 流程与分析

用图形表示算法, 直观形象, 易于理解。所以用分支结构流程图描述Excel计算测量数据更加通俗易懂。思路如下:首先, 按顺序逐条执行指令序列, 当执行到判断框时, 根据给定的条件P是否成立而选择执行A框或B框, 请注意, 无论给定的条件是否成立, 只能执行A框或B框之一, 不可能既执行A框又执行B框。然后按顺序继续执行指令, 直至结束。

算法流程见图3。

3.4 编辑计算公式、定义函数

公式是由数学中引入的一种概念, 数学中公式的狭义概念是数据之间的数学关系或逻辑关系。其广义概念则涵盖了对数据字符的处理方法。公式通常包含两类内容:数据和运算符号, 其中数据可以是具体的常数数值, 也可以是由各种字符指代的变量。运算符是一类特殊的符号, 其可以表示数据之间的关系, 也可以对数据进行处理。传统的数学公式通常只能在纸张上运算使用, 如需要在Excel中使用这些公式则需要对公式进行一些改造, 通过更改公式的格式来帮助Excel识别和理解。因此在Excel中使用公式时需要遵循Excel的规则, 将传统的数学公式翻译成Excel程序可以理解的语言, 这种翻译后的公式就是Excel公式。Excel公式是对工作表中的数值执行计算的等式。在使用Excel处理数据时, 经常需要对数据进行运算操作, 此时就需要使用到Excel的公式功能, 通过调用Excel中的数据辅以各种数学运算符号对数据进行处理。

函数是预先定义好的表达式, 它必须包含在公式中。每个函数都由函数名和变量组成, 其中函数名表示将执行的操作, 变量表示函数将作用的值的单元格地址, 通常是一个单元格区域, 也可以是更为复杂的内容。若要使用函数, 则将它们输入工作表中的公式内, 在公式中使用的字符次序称为语法。所有的函数都有相同的基本语法。若不遵守这种语法, 则Excel将显示一条信息, 指出在公式中有错误。Excel提供了大量能完成许多不同类型计算的函数, 只要在公式中合理地使用函数, 就可以完成如求和、逻辑判断等众多数据处理功能。

(1) 编辑高差h计算公式:

定义完E4计算公式后, 按住鼠标左键向下拖动要复制的公式的单元格E4右下角的填充柄, 到目标位置E33后释放鼠标即可。

(2) 编辑各测段观测高差hi测 (m) 、高差总和h计算公式:

(3) 编辑B点实测高程计算公式、B点实测高程与设计高程差值计算公式:

(4) 编辑高差闭合差fh计算公式:

(5) 编辑高差闭合差容许值fh容计算公式:

(6) 定义函数︱fh︱︱fh容︱、编辑L计算公式:

J3=IF (I3>=0, “符合条件”, “重新测量”)

(7) 编辑高差改正数vi计算公式:

(8) 编辑改正后高差h′i、改正后总高差h′计算公式:

(9) 编辑各点高程H计算公式:

(10) 检验计算数据HB计算=HB设计

N34=IF (N29=67.203, “计算完毕”, “重新测量”) 。

运行Excel, 在计算表中 (图4) 输入测量数据a、b和已知数据HA、HB设计、li, 编辑公式、定义函数后, Excel根据已定义的公式按顺序自动计算高差h、计算出B点高程HB, 计算HB-HB设计=0.042m。然后计算证明HB设计=HB计算, 计算高差闭合差fh、计算高差闭合差容许值fh容, 然后将︱fh︱和︱fh容︱做出比较, 如果︱fh︱>︱fh容︱, 即I列数值<0, 则在Excel计算表J列精度要求栏中显示“重新测量”信息;如果︱fh︱︱fh容︱, 即I列数值≥0, 则在Excel计算表J列精度要求栏中显示“符合条件”信息;接下来Excel自动计算高差改正数vi、计算改正后高差h′、计算各点高程H。最后根据B点的图纸设计高程HB设计和通过计算消除测量误差的B点高程HB计算相比较, 如果HB设计≠HB计算, 则在单元格N34显示“重新测量”信息;如果HB设计=HB计算, 则在单元格N34显示“计算完毕”信息, 表明HB设计在木桩上的精度符合要求, B点高程传递位置准确, 可以供市政、工民建、城市规划等地区经济建设使用。

随意改变计算表中的已知数据或测量数据中任意一个数据的数值, 系统会自动将变动后的答案算出, 使测量员能够随时观察到正确的结果。

4 结束语

本文中所阐述的利用Excel计算附合水准路线检验高程传递精度的方法, 在闭合水准路线、支线水准路线等工地水准测量的高程传递中均得到验证。

摘要:测量员通过Excel编辑公式、定义函数并利用公式与函数, 分析、计算测量数据, 可以快速、准确地将B点设计高程HB设计测设到桩上, 进而可以准确判断出工地传递高程的准确性。

关键词:高程,高差,测设,公式,函数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程序设计 (第2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2]董红业.微机实用教程[M].沈阳:辽海出版社, 1998.

[3]龙腾科技.Excel2007案例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Excel计算 第5篇

一、使用Excel的排序功能

该局在对某单位进行审计过程中,因被审单位账目不清,审计组需要根据其分别记录的两本账薄,重现其现金日记账。此时,审计组利用Excel将两本账的现金科目记录全部过到sheet1中,然后利用Excel的排序功能,对其记账日期进行升序排序,即可得合并后的现金日记账流水,再根据其现金的期初库存数,从而可以很容易地将每天的现金余额结算出来。

二、借助VBA实现两个表单的对比

在一次对医院库存药品的审计过程中,需要对两个各含相同字段的Excel电子表单进行逐格对比,找出不一致的地方。因为数据量大,审计组借助了宏来进行操作,编写了相应的VBA代码,通过运行VBA代码,两个Excel电子表单不一致的单元格会被显示为红色,这样审计人员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顺利完成了两张电子表格的对比工作,为审计实施节约了大量人力和时间。

三、Excel同SQL协同处理

在对某医院的库存药品进行审计时,需要对其提供的Excel表格中的某些数据按特定条件进行筛选出来,形成一张新表。审计组借助VBA直接在Excel中运行宏来实现SQL操作,采取的方法是先将Excel电子表单导入Access,然后利用Access的SQL查询功能完成相应的操作,再用Excel导入Access的mdb文件,将其恢复为Excel格式进行后续处理。这样做虽然没有直接在Excel中使用VBA来操作那样直接,但却减少了编写VBA代码的工作量,一定程度也降低了出现错误的可能。

四、条件处理函数大有可为

很多时候,我们对数据需要进行条件处理,如有条件的汇总,使用Excel的SUMIF函数即可轻易实现,比如在EXCEL中,A2:8为员工性别,B2:8为对应工资,如果需要汇总男员工的工资,使用公式SUMIF(A2:8,"男",B2:8)即可。此外,Excel中的条件计数函数也很实用。如需要汇总单元格A1至A100范围内大于1000的数有几个可以使用countif(A1:A100,">1000")来轻易实现。Excel的条件处理函数在数据分析及统计时,使用较为广泛,通过日常使用情况来看,审计人员有必要掌握Excel的条件查询函数用法。

五、灵活使用Excel筛选功能

使用Excel筛选功能,可以轻易查找符合一定条件的数据,更为强大的是,Excel的筛选功能多条件使用,结合其自定义筛选功能,可以实现复杂的数据处理过程。如某项目审计中,审计组需要在审计表中查出动工时间在2008年以前,投资在300万元以上的教育投资项目,这时正好使用数据筛选的功能,对动工时间、投资额、项目类别这三列进行选择,生成的表中就是符合条件的数据。此外,对于大量的数据,还可以使用“筛选编号”功能,找出前几位的记录。Excel筛选功能是审计时使用频率最高的功能之一,熟悉使用此功能,能显著提高Excel辅助审计水平。

六、扩展Excel功能

运用Excel计算债券到期收益率 第6篇

债券到期收益率 (YTM) 是指债券按当前市场价格购买并持有至到期日所产生的预期收益率, 反映了投资者购买债券并持有至到期日所获得的真实收益水平, 是评价债券投资收益的一项重要财务指标, 也是指导投资者在债券市场中选购债券的标准。

定期支付利息、到期一次还本债券的收益率计算公式为:

式中:YTM表示债券的到期收益率;Pb表示债券当前市场价格;It表示第t期的利息;F表示到期本金 (面值) ;t表示期限, t=1, 2, , n。

可见, 求解债券到期收益率实质上是求解债券预期利息和到期本金 (面值) 的现值与债券现行市场价格相等时的折现率的过程。在手工操作条件下求解上式中的YTM通常采用试误插值法, 即反复测试不同的折现率, 直到这个折现率使未来利息和到期本金的现值等于债券当前的市场价格为止。插值法是假设在折现率变动很小幅度内折现率与其所计算出的债券利息和到期本金的现值之间呈线性关系。因此, 最终折现率的计算精度受到上述两个折现率选定的影响, 并且计算复杂, 计算的工作量也很大, 容易出错。而在Excel条件下, 根据现金流量、到期期限等因素的不同特点, 可采取不同的方法实现快速地计算。本文以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于2001年11月8日按面值发行的30亿元的固定利率企业债券 (简称“01三峡债”) 为例, 具体介绍Excel条件下债券到期收益率的计算。

01三峡债期限15年, 到期日为2016年11月8日。每张债券面值100元, 年利率5.21%, 每年付息一次, 到期一次还本和结息。2002年4月19日该债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债券代码为120102。

二、Excel财务函数与债券到期收益率的计算

在Excel条件下, 衡量债券到期收益率可以采用不同的财务函数实现, 具体包括RATE、IRR和YIELD函数。

在简单现金流量或年金形式下, 折现率的计算可以借助于RATE函数实现。该函数的功能是返回未来款项的各期利率, 输入方式为RATE (nper, pmt, pv, fv, type, guess) 。将其用于计算债券到期收益率时, nper为债券剩余期限;pmt为债券未来各期的现金流量 (通常指利息) ;pv为债券当前市场价格;fv为债券到期的本金;type指各期现金流量是发生在期初还是期末, 0或省略代表期末, 1代表期初;guess是对预期利率的估计, 若省略输入, 则默认为10%。

如果每隔相等的时间发生不相等的现金流量, 折现率的计算可采用IRR函数。该函数用于返回由数值代表的一组现金流量的内部收益率, 输入方式为IRR (values, guess) 。其中, values代表返回内部收益率的一系列现金流量, 并且要求这些现金流量是定期发生的且必须包含至少一个正值和一个负值;guess与RATE函数中该参数意义相同。

YIELD函数的功能是返回定期付息、面值为100元的有价证券的收益率, 可用于计算债券到期收益率, 输入方式为YIELD (settlem ent, maturity, rate, pr, redemption, frequency, basis) 。其中:settlement为有价证券的成交日;maturity为有价证券的到期日;rate为有价证券的年票面利率;pr为面值100元的有价证券的价格;redemption为面值100元的有价证券清偿价值;grequency为年付息次数。若按年支付, 则frequency=1;若按半年期支付, 则frequency=2;若按季支付, 则frequency=4。basis为日计数基准类型。

以01三峡债为例, 2007年11月8日该债券的收盘价为94.30元, 假设某投资者于当日在债券市场上按该价格购买了该债券, 并打算一直持有至到期日, 则利用Excel函数计算该投资者的到期收益率分别为: (1) RATE函数。在Excel单元格中输入“=RATE (9, 100*5.21%, -94.30, 100) ”, 回车后得到该债券到期收益率为6.05%。 (2) IRR函数。利用Excel电子表格计算如表1所示。 (3) YIELD函数。在Excel单元格中输入“=YIELD (“2007-11-08”, “2016-11-08”, 5.21%, 94.30, 100, 1, 1) ”并回车, 同样得到该债券到期收益率为6.05%。

三、Excel单变量求解在计算债券到期收益率中的运用

和迅债券发布的“交易所债券每日行情收益列表”, 反映了2008年8月6日01三峡债的行情收益情况, 提供了债券税前及税后的到期收益率。由于2006年8月6日01三峡债的剩余期限为8.2630年 (称为“不规则数据”, 即非整数年) , 且每年定期 (11月8日) 付息, 这不符合相关函数所要求的“每隔相等的时间”这一适用条件, 因此, 不能直接采用相关函数计算债券的到期收益率, 但可以通过Excel电子表格及单变量求解工具予以实现。剩余期限是指债券交割日至到期兑付日的实际天数除以365。据此, 01三峡债的剩余期限为:8+ (27+30+31+8) ÷365=8.263 0 (年) 。

首先, 假设YTM=5.50%, 据此计算该债券各期现金流量及现值 (不考虑债券利息的个人所得税) , 如表2所示。

然后, 点击菜单栏“工具”, 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单变量求解”, 在出现的对话框中根据提示分别输入相关数据。点击“确定”按钮后, 出现表3所示的结果, 便得到该债券的到期税前收益率为5.98%。

参考文献

[1].刘淑莲.公司理财.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Excel计算 第7篇

长期债券资本成本率的计算有近似法和贴现法两大类。近似法计算简单, 但是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长期债券筹措的是长期资本, 采用没有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近似法并不合理。利用贴现法计算资本成本率, 较好地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 但手工计算量较大。在此, 本文利用Excel的函数和数据链接功能, 建立计算模型, 以实现贴现法下对长期债券资本成本率快捷、精确的计算。

一、贴现法下资本成本率的计算公式

贴现法下, 资本成本率是有效筹资额等于企业未来现金流现值的贴现率。企业发行债券筹资的未来现金流除还本付息外, 产生的利息费用可以税前扣除, 从而产生节税效应。为明确利息费用以计算其节税额, 有必要对长期债券的会计核算加以分析。

根据会计准则, 应付债券属于其他金融负债, 其手续费不再一次性计入财务费用, 而计入初始计量金额, 并在存续期间进行摊销。因此, 企业发行债券时, 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 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按债券票面金额, 贷记“应付债券——面值”科目, 按其差额, 借记或贷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在债券持续期间, 企业要摊销“利息调整”金额, 同时计提应付利息, 并确认财务费用。

如果各年的溢价摊销额为At (t=1, 2, …, n) , 则利息调整摊销后计入财务费用的金额为I-At, 可给企业带来的节税额为 (I-At) T;如果是折价摊销, 则At为负数。

综合以上分析, 不同付息方式下债券资本成本率的计算公式为:

对于每年付息、到期还本债券:

式中:B为债券发行款;f为筹资费用率;n为债券期限;I为每年利息;At为第t年利息调整摊销额;M为债券面值;T为企业所得税税率;K为债券资本成本率。

对于一次性还本付息债券:

二、利息调整摊销额的计算方法

1. 实际利率法。

实际利率法是指各期的利息费用以实际利率乘以期初应付债券账面价值而得, 按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与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应计利息的差额, 即为本期利息调整摊销额。实际利率, 是将债券存续期间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债券账面价值所使用的贴现率。

2. 直线法。

直线法也叫平均法, 是指将债券的溢价或折价平均分摊于各期的一种摊销方法, 该方法下每期的利息调整摊销额相等。

三、EXCEL建模及计算过程

例:面值100元的债券, 发行价格110元, 票面利率年率8%, 5年期, 发行费率0.5%, 所得税税率25%, 每年付息到期还本, 要求计算债券资本成本率。

对于该资本成本率的计算, 首先要根据债券利息调整摊销额计算利息费用的节税额;其次要根据还本付息及利息费用节税额的现金流情况, 利用贴现模型计算贴现率作为债券资本成本率。

1. 原始数据录入。

在Excel工作表中创建表格, 根据例题描述, 输入有关原始数据、选择付息方式和利息调整摊销方法, 见图1。

付息方式、利息调整摊销方法下拉菜单的实现: (1) 在A11:B15区域创建下拉菜单数据源; (2) 分别选中B8、B9单元格, 在菜单上选择“数据”——“数据有效性”, 弹出数据有效性的窗口栏; (3) 在“设置”标签下, 设置有效性条件为“序列”, 来源分别设置为A13:A15和B13:B14。

2. 利息调整摊销额计算过程。

在Excel工作表中创建表格, 编辑单元格公式或函数, 得出图2。

实际利率法下, 要根据实际利率计算利息费用, 而实际利率是债券存续期间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债券账面价值所使用的贴现率。为了简化问题以及避免重复迭代, 本文在利息调整摊销额计算过程中暂不考虑所得税因素。

在图2中, 首先, 根据有效筹资额和还本付息现金流, 用IRR () 函数计算其实际利率;其次, 利息费用=期初账面余额×实际利率, 应计利息=面值×票面利率;最后, 利息调整摊销额=应计利息-利息费用。

直线法下, 每年利息调整摊销额= (发行时账面价值-面值) /期限。利息费用=应计利息-利息调整摊销额。

根据以上分析, 相关单元格公式或函数分别设置为:B23=B3* (1-B5) , B24=-IF ($B$8=“每年付息到期还本”, $B$2*$B$4, 0) , B28=-IF ($B$8=“每年付息到期还本”, B2*B4+B2, IF ($B$8=“一次性还本付息”, B2*B4*B6+B2, B2) ) , B29=IRR (B23:B28) , C24=B3* (1-B5) , C25=IF ($B$8=“一次性还本付息”, C24-F24+E24, C24-F24) , D24=C24*$B$29, E24=$B$2*$B$4, G24=E24-H24, H24= ($C$24-$B$2) /$B$6。其他单元格通过鼠标拖曳复制公式填制。

3. 债券筹资现金流分析及资本成本计算。

在Excel工作表中创建表格, 并输入相关公式或函数, 得出图3, 计算出资本成本率。

图3中, 首先, 根据有效筹资额和还本付息情况填列相关单元格;其次, 根据图2中的利息费用计算利息费用节税额;最后, 根据各年的合计现金流, 用IRR () 函数计算资本成本率。

根据前述分析, 相关单元格公式或函数分别设置为:B34=B3* (1-B5) , C35=-IF ($B$8=“每年付息到期还本”, $B$2*$B$4, 0) , C39=-IF ($B$8=“每年付息到期还本”, $B$2*$B$4, IF ($B$8=“一次性还本付息”, B2*B4*B6, 0) ) , D35=IF ($B$9=“实际利率法”, -D24*$B$7, -H24*$B$7) , E39=B2, F34=SUM (B34:E34) , C42=IRR (F34:F39) 。其他单元格通过鼠标拖曳复制公式填制。

说明: (1) 本模型只解决5年期债券资本成本率计算, 如果期限不为5年, 则要对模型进行调整; (2) 利息调整摊销额为正是溢价调整, 为负是折价调整。

参考文献

[1] .于运会.基于EXCEL的应付债券核算举例.财会月刊, 2009;8

EXCEL在测量计算中的应用 第8篇

一、EXCEL基本计算方法

打开EXCEL后会显示出一张空表格, 可以把所要处理的原始数据依次输入到相应的单元格中。当原始数据输入完毕后再在需要显示结果的相应单元格内输入计算公式, EXCEL则会按照公式自动计算出结果。下面以坐标反算为例说明一下计算方法。

第一步, 按照计算流程设计一个表格并把表头、测点、坐标值输入到相应的格内, 如图1所示, 坐标差Dx、Dy、边长S、方位角为待计算的值。第二步, 在需要显示结果的格内输入计算公式, 由于Dx=XB-XA, 在本表中两个的测点XA、XB, 所在的单元格分别为C4和C5 (C4代表第B列的第4行) 所以要计算第一条边的Dx, 则在第一条边所对应的Dx下面C6单元格内, 输入公式“=C5-C4”并回车, 则Dx的计算结果就会立即显示出来。用鼠标单击C6格使之激活, 并把鼠标移到该格的最右下角处, 则鼠标会变成十字型, 这时按住鼠标左键并向左拉D列松开鼠标, 会看到表中的D y值就自动计算出来了。接着利用SQRT开方函数, 在D10单元格下面输入公式“=SQRT (C6×C6+D6×D6) ”就可以计算出两个测点的长度。 (虽然表中每一格都有自己的编号, 但在输入公式的过程中可以用键盘键入, 也可以用鼠标点击输入) 。

在较复杂的运算中, 还可以利用EXCEL中的各类数学函数, 如IF () 、SUM () 、DEGREES、ATAN () 。如图1中反算方位角时就可以利用IF () 函数完成其逻辑判断:

IF (D x<0, A=1 8 0-T, IF (A N D (D x>=0, Dy<0) , 360+T, T) ) , 式中Dx、Dy、T为变量, 在EXCEL为单元格编码。

EXCEL的功能非常强大, 能够完成函数计算、统计、自动生成统计、图表、数据库编辑等功能, 所有计算过程都以表格形式体现, 可以直接输出或被WORD调用形成报告的插表。

二、三角函数在EXCEL中的处理方法

在测量计算中, 除了加、减、乘、除、开方外, 最常见的是角度与三角函数的处理。EXCEL中备有常用的各种函数, 各种三角函数也很齐全, 但角度是按弧度为单位处理的,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涉及角度的度、分、秒形式与弧度的相互转换。具体的转换公式如下:

1“度.分秒”转换成度 (度小数) 。当把角度值输入到计算机时, 一般以“度.分秒”格式输入, 其表示的数值并不是代表度, 如某角度178.3206代表178°32′06", 而不是代表178.32066度, 在数据处理时常需要变换成以度为单位的角度值, 俗称度小数。在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有一“DEG”的功能键, 可以直接把“度.分秒”值直接转换成度小数, 而EXCEL中的DEGREE函数是把弧度转换成度小数的函数, 不能直接计算, 需要应用公式来计算。计算机要在处理角度之前必须首先分别判断出度、分、秒值, 设某一以“度.分秒”形式表示角度为A, 则其度的整数部分为:INT (A) , 分值为INT (A×100) -INT (A) ×100;秒值为A×10000-INT (A×100) ×100, 度小数=整数度部分+分/60+秒/3600=INT (A) + (INT (A×100) -INT (A) ×100) /60+ (A×10000-INT (A×100) ×100) /3600。

这就是计算机完成角度判断并转换成以度为单位的计算公式。其中INT () 为EXCEL的取整函数。

2、度小数转换成“度.分秒”。在坐标方位角反算中, 需要把度小数化成“度.分秒”形式其转换公式如下:

设某一度小数为B, 则度的整数部分为:INT (B) , 分值为INT ( (B-INT (B) ) ×60,

秒值为 ( (B-INT (B) ) ×60-INT ( (B-INT (B) ) ×60) ) ×60, 度.分秒=整数度+分/100+秒/10000

=INT (B) +INT ( (B-INT (B) ) ×60) /100+ ( (B-INT (B) ) ×60-INT ( (B-INT (B) ) ×60) ) ×60/10000。

用反三角函数计算出来的角度是弧度值, 要变成“度.分秒”形式, 首先需要把弧度值变成度小数。计算时可以用DEGREE函数直接把弧度变成度小数, 反之用RADIANS函数可将度小数变换成弧度值。

三、应用实例

下面以图1中的坐标方位角反算为例, 来说明其使用方法。打开EXCEL后, 首先要在空表中按计算表格设计好计算表, 再输入原始数据, 输入完毕后, 在方位角计算处输入公式=DEGREES (ATAN ( (D5-D4) / (C5-C4) ) ) , 计算出度小数, 再结合IF () 函数就可计算出该方位角。在长度计算处输入公式=SQRT (C6×C6+D6×D6) &"米"就可以得出如图所示的效果。

在本算例中, 当原始数据输完之后, 这两个测量点的方位角及长度就马上可以得出, 若把输好公式的表格保存下来备用, 则下一次计算时就不必再次输入公式了, 只需输入原始数据, 结果可自动计算出来。

四、结束词

利用EXCEL电子表格来处理简单的测量计算数据, 会使我们感到非常轻松、灵活, 虽然它没有专门设计的软件那样功能强大, 但简单易学、计算过程明了, 利用不同的函数完全可以解决普通测量计算的问题。

摘要:介绍应用EXCEL进行测量计算的方法和思路, 并提供一些常用的计算公式。

Excel计算 第9篇

此系统共有三个组成部分:初赛区,决赛区,名次表。为了方便,我们假设有15个选手比赛,初赛后选出10个进行决赛,最后胜出6个(根据需要可自行修改)。

下面是详细的编制过程。

新建空白Excel工作簿,将自动建立的Sheet1、Sheet2和Sheet3工作表分别重命名为初赛区、决赛区和名次表(如图1)。

初赛区:主要功能是针对评委给出的分数,去掉两个最高分,两个最低分,根据最后得分排出名次。

根据上表,依次输入评委(1-10)和选手(1-15)的姓名,最终得分、排名。评委1-评委10共10列中填入评委给每个选手的分数。在打分的过程中,最终得分和排名自动计算得出。

最高分:在L3单元格中输入公式“=MAX(B3:K3)”。然后选中L3单元格 ,向下拖动 该单元格 右下角的 小“十”字图标至最后一行(这种操作称为自动填充)。

最低分:在M3单元格中输入公式“=MIN(B3:K3)”。然后选中M3单元格,按上面的方法自动填充。

最终得分:在N3单元格中输入“=TRIMMEAN(B3:K3,0.2)”。然后选中N3单元格,向下自动填充。该函数的功能是求平均值,在这里主要是指在B3:K3区域内,去掉两个数据后的平均值。公式中的“0.2”表示10个数据中去掉2个(10×0.2),即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如果改为“0.4”,表示10个数据中去掉4个(10×0.4),即两个最高分和两个最低分。

排名:在O3单元格中输入"=RANK(N3,N$3:N$17)"。再按上述方法向下自动填充。根据最终得分,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名。如果有并列的名次,则下一个名次将按并列数量顺延,如:有两个并列第2名,则没有第3名,而是排到第4名。

在许多情况下,这种排列方式不符合中国人的日常排名习惯。在中国人的习惯中,无论有几个并列第2名,之后的排名仍应该是第3名,即并列排名不占用名次。按中 国式排名 则需将上 面公式改 为 :“ =SUMPRODUCT((N $3:N $17>N3)*(1/(COUNTIF(N $3:N $17,N$3:N$17))))+1”

这是一个数组公式,前面用来判断成绩,大于为1,否则为0,后面用来计算重复数据的个数,不重复为1,重复1次为1/2,重复2次为1/3,对应相乘累加,就得到本次比赛中比这个人成绩高的人数,再加1就是这个人的名次。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每当输入或编辑数组公式时都要按下“Ctrl+Shift+Enter”组合键,可以看到在公式的最外层自动加上了一对大括号(不要自己键入花括号,否则,EXCEL认为输入的是一个正文标签)。

决赛区:根据初赛成绩,本系统自动从15个选手中选出前10名参加决赛。名单自动显示在决赛区的第一列。其它列同初赛区。

为了获得决赛区名单,需做两个辅助列。在工作表“初赛区”中,在Q2单元格中输入字段“拼合”,在R2单元格中输入字段“按大小排序”。

在Q3单元格中 输入 "=INT(CONCATENATE(INT(N3*100),200-ROW(A1)))"。公式中ROW(A1)为A1单元格所在的行数即为1(该公式下拉时依次为2、3、4…),用200来减是为了CONCATENATE函数中的第2个参数保持3位数,CONCATENATE函数是一个拼合函数,这里把N列的数据和它所在的行数拼合成一个数据。这样在对它进行排序后该数据包含了它所在行数的信息。CONCATENATE函数和INT函数套用是为了把原来的文本变为数字。

在R3单元格中输入"=LARGE(Q:Q,ROW(A1))",即对Q列数值(包含所在行的信息)按大小排列。

在工作表“决赛区”中,A3单元格中输入“=INDEX(初赛区!$A$3:初赛区!$A$17,200-RIGHT(初赛区!R3,3),COLUMN( 初赛区!A3))”,即获初赛 区中前10名的名单。INDEX函数为引用函数,即根据“200-RIGHT(初赛区!R3,3)”标明的行数,在“初赛区”工作表中$A$3:$A$17单元格矩阵中引用姓名。

名次表:根据决赛成绩,前6名名单自动生成。其中,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在B2单元格中输入“=INDEX(决赛区!$A$3:决赛区!A12,200- RIGHT( 决赛区!R3,3),COLUMN( 决赛区!A3))”。即引用决赛区中第一名的姓名(如图2)。其它名次同上。

以上就是整个制作过程以及对使用的函数数组的解说,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利用Excel函数,函数数组设计一个能自动统计、自动排名、自动显示获奖名单的小程序。适合各种竞赛活动的当众打分、评分,效率高。

Excel计算 第10篇

摘要:运用Excel 软件,高效解决了梁板配筋计算中涉及的重复计算,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计算原理,熟悉Excel的应用,同时也便于结构设计工程师从繁琐的计算中摆脱出来,对于解决工程中的各种学科计算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Excel;主梁;配筋计算

中图分类号:U443.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1)22-0027-02

通过调查发现计算机专业软件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工程师的工作效率,但也存在无法忽视的弱点,如专业人员对专业软件熟练掌握的耗时长,尚需对所得结果进行复核调整,为克服这一弊端,文章结合Excel软件强大的数据计算与分析功能,利用其公式编辑函数进行编写计算,可有效地简化计算过程。主要以单筋矩形截面为例,说明如何用Excel实现其配筋设计。

1受弯构件正截面配筋计算流程

单筋矩形截面梁板配筋设计实用计算框图如图1所示。

2Excel程序的编制

2.1程序界面设计

在计算程序工作表中,将显示区域划分已知条件区、配筋计算区和承载力复核区,在计算中,将混凝土强度设计值、钢筋强度设计值、最小配筋率、最大配筋率等需要用到的参数汇总至第4张工作表中。

2.2参数汇总表的编制

①材料特性表。将桥梁钢筋混凝土梁板中的常用材料混凝土、钢筋的特性编制成表格,包含材料种类、弹性模量、设计强度以及由材料决定的混凝土受压区相对界限高度。

②最小配筋率ρmin与最大配筋率ρmax。选用不同种类的钢筋、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E14单元格计算出规范要求的最小配筋率,J14单元格显示E14单元格与0.2%的最大值;F19单元格计算最大配筋率ρmax。

③公路桥涵结构的设计安全等级表。不同的桥涵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不同,结构重要性系数不同,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的规定编制表格。

④梁、板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表。不同的环境条件,梁、板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要求不同,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中的规定编制表格。

2.3截面配筋计算步骤

选定构件的截面高度h、截面宽度b,分别输入到C3、C4 各单元格中。

在C7、C8、C11 单元格下拉框中,分别选定结构的安全等级、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钢筋级别。

将作用于构件的弯矩组合设计值Md,输入到C19 单元格中。

在C5单元格输入假定的受拉钢筋合力作用点至受拉边缘的距离as;

当已知条件输入完毕并确认后,梁板截面尺寸与材料选用分栏中C6自动计算截面有效高度h0。

H7、H12单元格从参数汇总表中获取结构重要性系数γ0和混凝土受压区相对界限高度ξb。

C9、C10、C12单元格从参数汇总表中获取材料设计强度ξb。

在I4 单元格下拉框中,选定主筋(纵向受力钢筋)布置排数。

C16单元格计算单筋矩形截面在纵向受拉钢筋达到充分发挥作用或不出现超筋破坏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设计值。

C21单元格计算混凝土受压区高度x,并检验是否符合x≤ξbh0的条件;如果C22 单元格显示“> ”,B24单元格显示“配置受压钢筋或加大截面尺寸或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字样;同时C23单元格将显示为空白。

C23单元格计算钢筋截面面积As。

在C25 、E25 单元格输入选择的配筋直径和根数,C26单元格将显示所选钢筋的截面面积。

如果实际选用钢筋的As>As的计算值,E26单元格显示“钢筋选用满足要求”,否则显示“钢筋选用不满足要求,重新选用钢筋!”

C27、C28单元格分别计算受拉钢筋最小配筋截面面积Asmin和最大钢筋截面积Asmax。

如果实际选用钢筋的As>Asmin,F26单元格显示“满足要求”,否则将提示“按最小配筋率计算的钢筋截面面积进行配筋”。

如果实际选用钢筋的As

C25、E25、C26单元格将显示实际配筋成果,若E26、F27、F28单元格均显示“满足要求”,则计算结束。

2.4Excel 编程说明

输入计算公式,利用Excel 的内置函数和功能,对前述计算公式进行编程,并输入相应单元格中,在公式编制过程中发现用的比较多的函数有IF函数、ROUND函数、LOOKUP函数、SQRT函数等,结合配筋计算的关键参数,下面对这几个函数的应用情况做示例说明,如表1 所示。

3计算实例

某钢筋混凝土单筋矩形截面梁截面尺寸,b=250 mm,h=50 mm,拟采用C20混凝土,R235钢筋,承受弯矩,结构重要性系数。试求受拉钢筋的截面面积并配筋。

将以上已知数据输入图2所示的程序中,即可得到计算结果如图3所示。

4结语

通过多次试算表明,用Excel 来解决梁板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筋计算中的问题精度高、速度快、难度不大,易于掌握,该编程计算法同样适用于梁板承载力复核、工程量计算、试验数据处理、测量内业资料整理等,可以总结出一系列操作性、通用性强的电子表格,为工程人员计算和选择创造便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JTG D60—200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S].

[2] JTG D62—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S].

[3] 史玉磊,史金峰,郭瑞编.Excel函数与图表实用大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4] 崔志达,王命平.结构设计计算中应用EXCEL的研究与实践[J].高校理科研究,2008,(11).

Excel计算 第11篇

关键词:Excel,中桩,边桩,断链,三维坐标

Excel是强有力的电子表格处理软件,人机界面友好,使用便捷,易学。它是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Office系列产品,主要用于对数据的处理、统计分析与计算,简单的数据库管理,能绘制图表,具有检查与删除宏病毒的功能,并能与Internet网络共享资源。此外,还能利用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VBA)语言开发面向特定应用的程序。

在当前的道路施工中,全站仪以其高精度、使用简便的特点在施工测量放样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它将测量从传统的二维测量提升到三维测量的高度,使测量效率大为提高。全站仪使用时需计算大量的坐标,坐标的正确和精度直接关系到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另外,对于现场计算的坐标,能否迅速地得出结果也会影响全站仪的使用效率,所以准确、快速的坐标计算也是全站仪使用中的关键一环。

利用Excel函数,根据复化辛甫生积分公式和竖曲线公式,设计出断链处理函数和平面坐标及高程函数,实现了公路带断链处理的全路线中桩、边桩三维坐标的计算,

1 计算原理与程序设计

1.1 计算原理

1.1.1 线元法平面计算

任何复杂的路线都是按照路线设计规范要求,由直线段、圆曲线段、缓和曲线段通过不同的组合形成的。根据路线设计要求:线形连续光滑;线形曲率连续(中线上任意点不出现两个曲率值);线形曲率变化率连续(中线上任一点不出现两个曲率变化率值),可知线形上任何一点都有切线。知道切线方向就可以计算出该点的法线(横向)方向,从而确定弯道上的中线偏移或边桩[1]。

首先将积分区间(DKA、DKi)划分为n等分,步长H=(DKi-DKA)/n,分点里程为DXk=DKA+kH,k=0,1,2,,n。

记子区间(DXk,DXk+1)的中点里程为DX(k+1/2),有DX(k+1/2)=(DXk+DXk+1)/2.

缓和曲线上任意点i在线路坐标系里的坐标便可求得[]

该计算公式无须考虑缓和曲线与哪种曲线元素的衔接问题,具有通用性,它同样适用于直线段、圆曲线段[1]。

1.1.2 高程计算

竖曲线中间各点按直角坐标法测设的纵距(即标高改正值)计算式:

上式中yi值在凹形竖曲线中为正值,在凸形竖曲线中为负值。

1.1.3 断链处理

断链处理的本质就是建立起里程映射。具体如1.2.3的函数设计。

1.2 程序函数

1.2.1 平面计算函数

1.2.2 高程计算函数

1.2.3 断链处理函数

2 计算思路与流程

2.1 计算思路

基本思路是在Excel表格中建立若干个工作表,利用Execl的逻辑循环语句与函数计算。计算步骤如下:

(1)首先在Excel里建立4个工作表,分别命名为线元表、高程元素表、断链设置表和坐标计算表。将起点桩号这一列单元格格式设置为K0+000.000,切线方位角这一列单元格格式设置为0″″00″′″00.00″″″。输入时注意:桩号直接输入数据。

(2)在基本资料工作表线元表、高程元素表、断链设置表中输入相对表的数据。

(3)然后打开VB编辑器,在菜单上依次点击[插入][模块],在模块里输入以上代码。

(4)在坐标计算表可利用以上几个函数,计算路线中任意中边桩三维坐标。

2.2 流程图

如图1所示。

3 计算实例

利用江万公路(K42+560-K50+450段)中桩及边桩计算做出Execl实例(路宽9米,路基7米,路肩1米,如表1~表4所示)。

4 结语

工作原理基于办公软件Excel的应用,提高工程测量内业计算速度与准确度,充分发挥了现有办公设备的功能,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到基于Excel的中边桩三维坐标计算,适用于任何线形路线(包括岔道)场合。该软件可在测完外业前,或可当场计算放样检验,报表方便。可以说结合断链处理和线元法算法及程序函数实现,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全路线的中边桩三维坐标计算。该处理软件在多项工程实例中已成功运用并得以检验证实高效、方便。

参考文献

[1]唐争气,吴争鸣.道路曲线中桩和边桩的三维坐标的一体化计算.测绘通报,2006,(12).

[2]李孟山,李少元.数值积分计算线路中线点位坐标.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1999,(3).

Excel计算

Excel计算(精选11篇)Excel计算 第1篇一、交互分配法涵义及计算公式交互分配法也称一次交互分配法, 是根据企业各辅助生产单位相互提供劳...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