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型模式范文
E型模式范文(精选7篇)
E型模式 第1篇
关键词:高职护理,“E”型人才培养模式,就业率
高职院校施行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本科、中专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基本相同, 属于一种传统的、模块化的教学模式, 基本采用3年学制, 前两年在学校上公共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 最后一年在实习医院顶岗实习。高职院校多是中专学校合并升格而成, 专业学制接近大中专学制, 很多高职院校忽略了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出现了“压缩饼干”现象。分析国内护理教育, 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对现代护理发展认识不够, 主要表现为缺乏先进的护理理念和课程滞后, 如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整体护理概念、护理程序、社区护理等还不能比较完全地体现在护理课程中;二是人文知识含量少, 不能适应整体护理的需要, 缺乏人际沟通的知识与技巧, 致使护理效果受到影响;三是传统教育不能适应信息社会发展需要, 造成学生在适应岗位、获取知识等方面能力欠缺。以上这些问题迫使高职护理教育应进一步深化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和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对高职护理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卫生行业人才质量需求调查中发现, 其不仅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有要求, 还对学生的敬业精神、思想素质、人际沟通能力等有要求, 即除专业能力外, 学生还必须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社会能力, 也就是要具备职业行为能力[1]。
对调研结果进行研究分析, 考虑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特点及3年学制等因素, 结合护理行业工作要求, 依托阿克苏地区各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的工作性质和人才需求情况, 创新和推进“院校结合、工学交替”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以护理专业公共技术平台为基础, 以护理职业岗位 (群) 实际要求的专业素质为核心, 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特长, 对职业发展进行拓展。
“院校结合、工学交替”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是工学一体模式的组合与递进。在国内知名护理教育专家、护理行业专家、专业教师共同制订的“工作过程导向”型课程和彰显民族特色课程的指导下, 在第一、二学期和第三学期的部分时间完成军训、学前教育、公共技术平台课程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根据内、外、妇、儿、社区护士五大岗位的需要, 确定岗位课程培养目标。学校根据岗位需要, 在第三、四、五、六学期分别安排学生进行五大岗位技能课程的学习和在医院 (社区) 进行对应岗位的实训实习。学生在五大岗位技能课程学习的基础上, 根据兴趣和个人特长进行为期6周的顶岗实习, 进一步提高综合能力和素质, 此阶段安排在第六学期进行。在岗位实训实习过程中, 专业课教师和学生一起到实习基地进行实践锻炼, 同时布置学习任务, 指导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具体运行模式见表1。
上述运行模式能够实现学校与医院的良性互动, 学校、医院相互参与对方的教学或护理服务, 在合作中实现学校、医院、学生“三赢”。
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E”型模式主要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研究。
(1) 更新护理理念, 形成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意识的人才培养目标方向。
(2) 构建合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职业意识训练课程体系, 做到人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3) 课程内容的设置“坚持3个原则, 突出3个结合, 注意3个得当”。“坚持3个原则”是课程设置遵循职业能力训练与发展的原则, 专业核心课设置遵循岗位需求的原则, 专业基础课设置遵循服务专业核心课的原则;“突出3个结合”是理论教学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结合、实践教学与现代实用性护理操作技能相结合、护士人文素质培养与现代护理角色模式相结合;“注意3个得当”是经典课程内容与现代护理发展变革关系处理得当, 单项操作技能、综合操作技能与探索性操作技能关系处理得当, 专业知识技能学习与职业素质培养关系处理得当。
(4) 教学方式运用发现式情景教学法、项目式问题解决教学法, 让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采取多元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5) 采取学校与行业结合、学校与学校结合、教学与生产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
(6) 构架学生发展与成才素质拓展的学习、实践与展示的三维空间。
在护理“E”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下, 选择两个班进行试点,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 选取2009届2个民族班 (高护09301班、09302班) 91名学生, 3个汉族班 (高护09304班、09305班、09306班) 125名学生组建试点班, 施行“E”型人才培养模式;2009届另外1个民族班 (高护09303班) 36名学生, 1个汉族班 (高护09307班) 43名学生, 共79名学生组建对照班, 施行原人才培养模式。班级学生为入校时随机分配, 年龄、层次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2) 根据已修订的“E”型人才培养方案对216名学生进行3年一轮的试点班人才培养, 同时与实施原人才培养方案的79名学生进行对照比较。
2 结果
试点班学生和对照班学生在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实习和就业单位对学生工作能力的评价、就业情况等方面进行比较, 结果如下。
2.1 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比较
通过实施“E”型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实习医院、用人单位对两班学生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的评价见表2。
2.2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比较
卫生部文件规定, 学生在实习满8个月后, 在校期间可报考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试点班 (汉族) 、试点班 (民族) 学生新疆及国家线通过率与对照班 (汉族) 、对照班 (民族) 学生比较见表3。统计分析后得知, 汉族学生班比较:χ2=12.432, P<0.01;民族学生班比较:χ2=7.620, P<0.05。
2.3 实习及就业期间工作能力比较
实习单位及就业单位对试点班和对照班学生工作能力的评价结果见表4。
2.4 学生初次就业情况比较
按照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8月底上报的初次就业情况, 对试点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初次就业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见表5。
3 讨论
高职护理“E”型人才培养目标在知识层面上重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能力层面上重视学生技术应用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和职业行为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人际沟通和社会适应能力, 并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试点班和对照班学生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实习和就业单位对学生工作能力的评价等方面进行比较, 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或P<0.01) 。
3.1 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方面
试点班十分重视实践教学方式, 实践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形成了“一主线、四训练”的实践教学体系。“一主线”即以培养学生职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四训练”即基本技能操作训练、校内综合演练、医院见习及临床实习前的集中训练、顶岗实习中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
积极组织试点班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和护理技能大赛, 使学生了解社会, 接触工作实际, 开阔视野, 增长社会见识, 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学生通过实训和参加实践活动增强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安全意识, 提高了知识运用能力, 培养了开拓创新的能力。
重视专业课测评方式的改革和研究。测评过程强调对信息的组织和提取, 核心专业课程可取消一次性期末书面考试, 使学生通过完成每个模块的临床护理路径设计获取成绩。建立多元评价方式, 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较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绩效,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激励学生在考试过程中锻炼自己和展现自我价值。通过测评方式的改革, 促使学生改变了只靠书本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从教材中走出来, 多角度、全方位地领会和贯通知识, 加强了实践动手能力, 提高了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学校、实习医院、用人单位对施行“E”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班学生在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方面的评价优秀率高于施行原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照班, 两组优秀率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3.2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方面
试点班 (汉族) 学生新疆线及国家线通过率为97.6%, 试点班 (民族) 新疆线及国家线通过率为82.4%;对照班 (汉族) 新疆线及国家线通过率为86.1%, 对照班 (民族) 新疆线及国家线通过率为61.1%。
施行“E”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班 (汉族) 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高于施行原人才培养方案的对照班 (汉族) , 两组通过率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0.01) ;试点班 (民族)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高于对照班 (民族) , 两组通过率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从试点班、对照班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分析来看, 主要是少数民族学生通过率较低, 比汉族学生通过率低20%左右。究其原因, 主要是少数民族学生语言未完全过关, 从而导致专业课学习困难。另外, 由于预科时间, 民族学生实习时间被压缩至8个月 (32周) , 同时还压缩了部分专业课学时, 使民族学生理论和实践学时较紧。以上因素导致民族学生学习压力大, 复习时间和机会少, 造成民族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较低。因此, 加强民族学生的基础汉语教学非常重要, 可试行学制4年 (含1年预科) , 专业课与汉族班一致, 这样可以给民族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课程学习和实践, 全面提高学生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
3.3 综合素质方面
学习空间的构建:一是通过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 深入开展教风和学风建设, 全体教育工作者齐抓共管,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二是创建“学习园地”、开展学生读书会;三是通过开设素质教育选修课, 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教育、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构建实践空间是学生素质拓展中最重要的部分。可走“产学结合”、社会活动实践与专业素质训练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通过多项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素质拓展中应用知识, 提升素养, 增强综合能力。
举办护理专业技能大赛、学生临床护理路径设计大赛、护士节活动, 通过打造“敬业之星”、“护理礼仪之星”、“服务之星”等系列星级活动, 构建学生的展示空间。
通过对实习单位及就业单位的调查结果显示, 施行“E”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班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高于对照班, 施行原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照班学生在校参与社会实践相对较少, 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相对较弱。
3.4 初次就业方面
施行“E”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班学生就业率、县级以上医院就业率高于施行原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照班, 两组就业率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通过护理专业“E”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施, 形成了一定的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及素质, 满足社会发展对高职护理人才的需求, 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2], 在同类高职院校中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熊杰平, 武玲敏, 莫红春, 等.“1124”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 2012, 30 (19) :67-69.
E型模式 第2篇
关键词:SPECT,准直器,固有均匀性校正,放射源
SPECT是核医学诊断、检测的主要设备。SPECT质控指标多种多样, 固有均匀性检查是日常质控中做得最多的指标之一。本研究通过对西门子E.CAM型SPECT进行均匀性检查, 对系统的固有均匀性进行评价, 来评估设备的长期工作性能。
1 均匀性检查及校正方法
1.1 均匀性检查
均匀性是指探头采集面源或点源的放射性分布的均匀程度。SPECT要求探头的均匀性在±1%之间。探头的均匀性分固有均匀性和校正后的均匀性。校正后的均匀性又分为加准直器的系统均匀性和不加准直器的系统固有均匀性。均匀性校正是通过采集一个大计数量的灵敏度图, 计算视野内平均计数 (CM) 除以各像素单元的计数 (CI) , 得到校正因子 (FI) 。利用FI校正每次数据采集结束后的图像, 从而提高图像的均匀性。
应用系统的均匀性检查程序:卸下准直器, 使两个探头处于平行状态, 探头“一”在上面, 二者间距调到最大。从小床上把放置点源的托架拉出, 使点源跟两个探头的距离相等;配99mTc点源, 活度为15~25 u Ci, 体积尽可能小, 计数率不超过75 k CPS;设置两个探头计数为10MCPM。采集完毕, 可以通过目测大致判断探头的均匀性状况。西门子公司提供相关参数的参考值, 见表1。
均匀性检查完毕, 如果探头1、2的上述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 程序会允许此次检查完成, 否则要对均匀性进行校正。
1.2 均匀性校正
应用系统的均匀性校正Monthly Q.C程序, 条件同上。设置两个探头采集结束计数为200MCPM。一般来说, 如果相关参数的偏差在10%以内, 可以接受校正结果。且系统会对固有均匀性相关数据进行调整, 达到校正均匀性的目的。
如果校正后, 系统的固有均匀性还是不好, 可以利用Tuning对光电倍增管进行微调, 然后再做Monthly Q.C校正, 一般可以达到校正目的。
2 校正前后均匀性结果比较
我科的SPECT装机已近10年, 达到使用极限。近几年做均匀性检测, 时有数据超出参考值的情况。选取2010~2012年20次均匀性校正前后数据, 均采用常用的SPSS14.0数据处理系统予以处理, 当P<0.05时, 可以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从表2可见, 西门子E.CAM型SPECT在校正后的均匀性指标明显优于校正前, 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0.05) 。工作人员对设备的检查与校正, 对于均匀性指标的改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讨论
SPECT均匀性质量控制是核医学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均匀性降低会引起图像失真, 造成SPECT报告出现错误的结论。根据SPECT的设计, 多个性能参数是相伴或相随的, 系统中电气或机械的变化很可能导致多个测量参数的改变。如PMT漂移会导致局部均匀性、线性的改变;电气或电源不稳引起的能峰漂移, 会导致均匀性下降和整体灵敏度的下降。因此, 可以通过调整能峰和调整光电倍增管来校正系统固有均匀性[1]。通过对校正前后固有均匀性相关数据比较可以发现, 对均匀性进行校正, 可以大大优化设备性能[2,3]。
掌握各种设备质控检测和校正技术是核医学技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通过常规质控检查了解设备的运行状况[4,5,6,7], 减少因设备异常造成图像的失真, 为临床提供正确的信息。核医学设备的维修成本非常高, 核医学技师可以通过学习, 充分掌握设备的性能, 根据设备自身提供的方法对机器进行校正和调试;可以和医院设备科合作进行一些有把握的维修, 以减少维修费用, 降低科室的运行成本。
参考文献
[1]崔宏建.SPECT的质量控制[J].医疗设备信息, 1999, (2) :51-52.
[2]秦卫仕, 周绿漪, 田蓉.应用SPECT质控结果的统计分析评估设备[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03, 27 (3) :218-219.
[3]孟庆乐, 杨瑞, 王峰.双探头SPECT仪质量控制方法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 2010, 31 (7) :116, 132.
[4]刘臣斌.SPECT/CT的图像质量控制[J].中国医疗设备, 2013, 28 (7) :55-58.
[5]张洁, 马丽, 李顺华, 等.SPECT仪器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初步探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9, (1) :67-68.
[6]刘辉, 安晶刚, 宋颖.SPECT设备固有性能测试及结果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 2012, (12) :17-19.
E型模式 第3篇
1 故障现象
“Low press”报警灯闪烁, 并伴有“嘀、嘀”的蜂鸣器报警声。
2 分析与检修
产生低压报警的原因可能有:
(1) 氧气源压力低首先, 检查从氧气瓶输出时氧压表的压力, 氧压表指示压力≥13 MPa, 符合供氧压力的要求。其次, 检查气水分离器及送气管道。为了除去氧气中的水分, 在接入呼吸机前增加了气水分离器, 气水分离器如果存水过多, 将增加氧气的阻力, 使氧流量降低。按下气水分离器底部按钮, 排除气水分离器内的水分, 以减少阻力, 确保氧气有足够的压力。重新开机, 故障依然存在。
(2) C-100型空气压缩机输出压力低。拔下空气压缩机与呼吸机的连接插头, 用拇指堵住管口, 启动空气压缩机, 检查空气压缩机面板上的压力指示表, 压力指示为50 psi (1 psi=6.89 kPa) , 在绿区范围内, 压力低的一端。为了确保空气压缩机输出足够大的压力, 打开后盖, 调节输出压力旋钮, 边调边观察, 使空气压缩机输出压力在绿区范围50~70psi内, 保证空气压缩机提供足够大的压力。重新开机, 故障依然存在[2]。
(3) 呼吸机主机气路部分故障。在排除了外围可能产生故障原因的情况下, 打开呼吸机后盖, 开机, 仔细观察每一个部件的工作情况, 在排除了空氧混合器前后端管路漏气的情况下, 将故障锁定在空氧混合器上, 因为空氧混合器损坏会导致压力低报警。由于该设备使用时间较长、管路老化, 因此拆卸时容易破损[3]。拆卸时对各个管路做好标志, 最好提前拍下照片, 每拆卸一部分便留照片, 以便安装时做参考。尤其是在拆卸空氧混合器连接的调节螺杆时, 一定要标志螺杆的位置, 以便准确安装。从厂家购回同型号的空氧混合器时, 要按照照片上指示的位置, 进行每一步安装。安装时注意各个管路之间的连接以及压力传感器的连接。由于电路板2个压力传感器没有明确的标志, 插拔时一定要注意连接传感器的位置,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安装好空氧混合器后, 在呼吸机正常的工作模式下, 设定吸呼比 (1∶2) 连接模拟肺, 检测各参数的输出情况, 通过调节FiO2旋钮设定不同值, 显示不同的潮气量。在调节FiO2上某一点时, 连接模拟肺显示600 mL。利用FiO2调节旋钮增加潮气量, 但模拟肺示值仍然为600 m L, 说明调节FiO2旋钮有问题。拆下与空氧混合器连接的螺杆, 取下弹簧及弹片, 发现电位器上的一条线路由于固定螺杆时用力过大而脱落。焊接线路, 再次调节FiO2旋钮, 模拟肺显示相应示值, 各测试点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重新开机, 低压报警解除, 呼吸机工作正常[4]。
3 小结
呼吸机作为急救装备, 它的维护保养非常重要。首先, 对外围设备的维护保养, 如氧气源压力输送管上的气水分离器要及时排掉分离出的水, 空气压缩机透风窗要及时清洁处理, 保证空气通畅, 这样会大大降低呼吸机的故障率。其次, 对于检修好的呼吸机, 除了进行气密性检查外, 还要用模拟肺进行测试, 以确保呼吸机的工作质量[5]。
参考文献
[1]黄毅林.医用电动仪器原理、构造与维修[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3.
[2]张坤毅.美国纽邦150型呼吸机的原理与故障分析[J].医疗卫生装备, 2009, 30 (4) :108-109.
[3]宋晓菁, 郭赤.纽邦E360型呼吸机常见故障分析与维护[J].医疗卫生装备, 2010, 31 (8) :133.
[4]陈国.纽邦E-150型呼吸常见报警故障及排除[J].医疗卫生装备, 2009, 30 (5) :131-132.
E型模式 第4篇
1 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
1.1 故障一
(1) 故障现象:呼吸机在使用过程中, 空气压缩机突然停机。
(2) 分析与检修:首先, 考虑是电源电压不稳定导致。电源电压不稳定会直接导致呼吸机停机, 若经常出现此问题可接专线或者安装UPS电源解决。
其次, 压缩机过热保护也会引起空气压缩机突然停机。此类故障是由压缩机冷循环系统管路堵塞造成。检查压缩机气路系统, 对进气口、出气口、滤网进行疏通除尘, 若故障仍存在, 则可在开机一段时间后检查机箱底部出风口的风量和温度, 从而判定压缩机的降温风扇是否正常。若风扇不转或转速不够, 应及时更换风扇。
1.2 故障二
(1) 故障现象:空气压缩机压力指示不能达到绿色区域。
(2) 分析与检修:首先, 查看压缩机使用时间, 纽邦呼吸机压缩机的通常使用寿命为8 000 h左右, 在机箱正面显示有工作时间记录。若接近或者已经超过使用寿命, 则可判定压缩机需要更换。由于时间记录不会自动归零, 因此每次更换压缩机后, 要注意记录起始时间, 以便日后维护保养。对于使用寿命未达到而输出压力较低的压缩机, 可拆开泵体更换活塞环。
若压缩机正常, 再检查压缩机机箱内管道和气水分离系统是否漏气。气水分离系统漏气往往是由其底部阀芯被灰尘或杂质堵塞引起, 清洗后即可排除[1]。若橡胶垫圈老化破裂或浮子变形, 则需更换。
最后, 测试2个压力调节阀的压力。第一个压力调节阀称为系统调节阀或减压阀, 调节此阀能直接控制压缩机输出压力, 正常时应调节至551.2 kPa。第二个阀为输出调节阀, 通过它和第一个阀之间的压差来排除压缩空气中的水分, 进行气水分离, 其输出压力即为呼吸机空气进气压力。当长期使用后, 空气压缩机输出压力不能达到551.2kPa时, 可调节上述2个阀使其输出压力最终保持在334.5 kPa。
1.3 故障三
(1) 故障现象:蜂鸣器报警。
(2) 分析与检修:蜂鸣器报警是由进入呼吸机机头部分的压缩空气和氧气压力不平衡引起。当呼吸机使用的氧气为中心供氧时, 其压力为恒定的334.5 kPa。压缩空气由压缩机供应, 两者都有可能出现问题。氧气部分故障通常为呼吸机与中心供氧接口不匹配或接口松落引起, 检修或更换接口即可解决。压缩空气供应故障首先应检查压缩机输出压力及进气阀, 当压缩机长时间工作后, 压缩机老化会引起空压机本身输出压力变低, 通过调节2个压力调节阀可保证主机空气输入压力为334.5kPa。但同时2个阀之间压差会变小从而使气水分离效果变差, 长时间会引起机头上空气进气阀失灵, 同样会导致蜂鸣器嚣叫甚至机器气源故障报警。此种情况要注意定期检查进气阀集水杯的水量, 及时排水。
另外, 空氧混合器平衡部分发生故障也会导致报警的发生, 遇到此类情况应更换空氧混合器。
1.4 故障四
(1) 故障现象:主机报警, 提示气源故障。
(2) 分析与检修:纽邦E-200型呼吸机设定的进气压力为334.5 kPa, 当氧气或空气进气压力远小于此设定值时才会出现报警, 因此此故障由供气问题引起。检查蜂鸣器是否正常, 正常情况下应伴随有蜂鸣器嚣叫, 即故障三中所提到的问题。若蜂鸣器正常, 打开主机检查进气管道是否漏气, 排除此故障后可判定为主机进气阀损坏, 更换即可。
1.5 故障五
(1) 故障现象:主机报警, 提示气道压力低。
(2) 分析与检修:首先, 检查呼吸机各参数设置, 排除人为操作引起的报警。其次, 检查呼吸机外围管道, 尤其是测压管是否进水, 管道连接处是否漏气, 集水瓶内是否存水过多。在必要时可将过滤器、湿化器及滤水杯取下后连接最小系统进行测试检查。再次, 检查主机内管道是否脱落或破裂、空氧混合器工作是否正常。
此外, 检查呼气阀、压力传感器以及2块控制电路板。通常我们采取更换各部件以及对电压测试点电压的检测, 找出故障所在, 联系厂家购买及更换。
1.6 故障六
(1) 故障现象:压力表指针非正常摆动或不能归零。
(2) 分析与检修:此故障通常因积水引起, 检查各管路尤其是测压管内是否有积水, 并注意观察集水瓶和湿化器中水位是否过高[1]。此外, 观察潮气量监测值和设定值之间的差值[2], 轻微的漏气也会引起压力表非正常摆动。
排除上述原因后, 可关机轻敲表面, 观察指针位置变化, 看是否出现卡死等问题。最后, 可确定压力表损坏, 拆下维修或更换。
2 呼吸机的维护
2.1 主机的保养与维护
定期对控制面板上各控制参数进行检定, 对于存在误差的参数及时重新定标。
经常检查进气阀处集水杯内积水, 及时排出并查找相关原因。管道内积水过多会引起压力表等相关检测部件的故障, 因此应经常检查。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定期进行呼吸机质控检测。
2.2 空气压缩机保养与维护
定期对空气压缩机进行除尘, 同时检测并调节2个压力调节阀各自的输出压力。对于使用时间在5 000 h以上的压缩机, 可对其活塞片进行清洗, 以延长压缩机的使用寿命。对于连续工作时间很长的机器, 应停机休息并除尘, 否则会降低压缩机的使用时间。
3 小结
在呼吸机使用过程中, 我们应注意观察, 及时发现问题, 以避免其积累引发严重故障, 从而节约维修成本。同时, 还应注意定期保养维护, 降低故障发生率, 延长呼吸机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韦哲, 陈澎.纽邦系列呼吸机常见故障处理及维护保养[J].医疗卫生装备, 2003, 24 (11) :71.
E型模式 第5篇
1 故障现象
据州县医院设备科维修工程师介绍, 给该冷光源的打气泵更换两个新的橡胶皮碗后, 冷光源的打气泵就不会打气。但在胃镜光源摄取插头插入冷光源面板上的插座, 使冷光源通电, 卤素灯泡点亮, 并且使输出光线亮度控制按钮从自动状态转换为手动状态时, 调节输出光线亮度的上、下按钮, 可以调节输出光线的亮度。
在电子设备的维修工作中, 就是根据故障现象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而每一个故障原因与故障现象的关系都是必备关系, 不是充分关系。其具体维修方法通常采用反证法, 也叫倒推法。
2 检测情况及故障原因
要使打气泵工作打气,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打气泵完好 (通常为电磁线圈完好) , 二是要给打气泵电磁线圈供给正常电压。两者缺一不可。
2.1 在未通电时, 用数字万用表在路测量打气泵电磁线圈的直流电阻 (在线等效电阻) 约为1 kΩ, 我们怀疑阻值增大, 线圈损坏。我们拆下打气泵电磁线圈进行观察, 并测量其非在路直流电阻, 也约为1 kΩ。
2.2 在未连接打气泵电磁线圈的情况下通电开机, 按动冷光源操作面板上的打气泵打气开关, 有操作声光反应, 但测量电磁线圈两端无电源供给电压 (正常时应为220V交流电压) 。
(1) 断电检查电源盒内电磁线圈电源供给电路, 为一可控硅触发电路, 其简明电路如图1 所示。
用500—2 型指针式万用表电阻x1 档检测T1 可控硅, 我们认为没有损坏, 而F1 保险断路。更换F1 保险后通电, 用500—2 型指针式万用表的交流250V档测量J1 插座的两个接线端, 约有190V的电压。但是, 当我们进行反复操作冷光源面板上的打气泵开关通断时, 此190V电压始终存在, 不受控制。测量SSR插座触发电压为0, 因此, 我们又怀疑可控硅损坏 (A、K极短路) 而不受控制。更换一个可控硅后, 现象依旧存在。这叫“虚浮电压” (图2) 。因为没有连接打气泵电磁线圈, 可控硅输出负载为空载 (负载断路, 阻值为无穷大) 。我们用身边的40W电烙铁代替电磁线圈作为假负载试验后, 测量J1 插座, 电压总是为0V, “虚浮电压”现象消失。
当没有连接负载电阻RL时, 测量C、D两端的电压约为220V, 这个就叫“虚浮电压”;当连接负载电阻RL时, 测量C、D两端的电压 (也就是负载电阻RL两端的电压) 约为2V, 这叫实际电压, 也叫“负载电压”。关于“虚浮电压”现象, 常见的使用过的1.5V干电池, 测量电压虽然有1.4、1.5V, 但却不能使用, 这个1.4、1.5V电压, 就是“虚浮电压”。造成“虚浮电压”的真正原因, 其实就是电源内阻增大, 带负载能力严重下降。
(2) 如前述, 测量SSR插座也无触发电压 (正常时应该有约5V的直流电压) 。查SSR插座, 1、2 脚分别连接到CPU控制板上J9 插座的3、4 脚 (4 脚为地) , 而该插座的3 脚又连接到CPU控制板上U14 集成块 (VHC14) 的12 脚。经百度或电子工程世界网 (www.eeworld.com) 查找发现, VHC14 集成块是一个6 组反相器, 12 脚与13 脚为一组, 12 脚为输出, 13 脚为输入 (图3) 。测量13 脚的电压, 总是约有5V的电压, 不会变化。
(3) 查该VHC14 集成块的13 脚, 连接到U15 集成块 (BA13002F) 的14 脚。查BA13002F集成块的资料, 其内部结构是一个由1 脚总线控制的6 组与非门 (图4) 。14脚由3 脚输入控制, 而且还受到基准控制 (STB) 脚1 脚的控制。测量1 脚的电压总是约为5V, 而3 脚的电压总是为0 V, 不受冷光源面板上打气泵开关通断的控制。查U15 集成块 (BA13002F) 的3脚, 连接到U18 集成块 (XC3042A) 的18 脚。查XC3042A集成块的资料, 是一个可编程CPU集成块。18 脚输出的信号, 不是由某一脚单一控制输出的信号, 而是一个被综合控制输出的信号。因此, 该集成块18 脚输出的控制信号, 应该不是一个单纯只由冷光源面板上打气泵打气开关控制的信号, 可能还受其他因素控制。
(4) 我们检查该冷光源的手动调光功能, 也没有作用。而在此之前, 如前所述, 这一功能是正常的。这时, 我们才反应过来, 我们没有插入胃镜的光源摄取插头。用一把粗细较为合适的十字起子插入冷光源的光线输出口后, 调光功能工作正常。这时, 测量图1 所示J1 插座两端的电压工作正常。拆除40W电烙铁假性负载, 把电磁线圈装入打气泵, 并且连接电磁线圈的导线至图1 所示的J1 插座后通电, J1 插座有220V电压, 但打气泵还是没有打气动作。这时, 我们用起子碰触电磁线圈铁芯, 有较强的交变磁场间歇吸合起子的感觉, 这就证明打气泵的电磁线圈工作正常。
那为什么打气泵不工作呢?经仔细观察打气泵, 发现两个永久磁铁块因之前州县医院维修工程师维修时安装不正确而卡死, 导致不能活动。重新调整机械位置后, 如图5所示, 进行通电, 故障排除, 一切工作正常, 其打气泵工作控制信号简明电路图如图6 所示。
E型模式 第6篇
金川阴极铜板自动包装生产项目是我校与金川公司联合研制而成, 属国内首创。该生产线除用于阴极铜生产企业外, 也可应用于类似金属板材的自动化包装, 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前景。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工包装作业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生产成本高、生产率低下等问题, 为实现其大规模工业自动化生产提供了条件但在现场的调试过程中发现该生产线出料机步进梁存在动态特性不稳定、变形大、刚度低等缺点。
有限元分析是结构强度分析的有效方法, 尤其适用于钢结构。本文将在考虑步进梁工作过程中四种不同承载、忽略出料机垂直方向的小变形情况下, 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工具, 对箱型步进梁进行有限元分析。从而发现其薄弱环节, 为进一步对步进梁的动态力学分析及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这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也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1步进梁结构及载荷分析
1.1步进梁结构分析
步进梁为类似于行车轨道的箱型结构, 采用普通碳素钢板Q 235焊接制成, 钢板厚度为δ=15mm, 弹性模量206GPa, 泊松比为0.3, 许用应力为[σ]=170MPa, 具体外形尺寸见图1。[1]
1.2四种不同工况下载荷分析
步进梁在工作过程中, 受到铜板的重力作用 (图中用P表示) , 忽略其在举升过程中的水平、垂直方向的加速度, 达到举升高度后对其四种不同工况下载荷分析如图2所示
2有限元分析前处理
2.1铜板重力载荷的处理
忽略步进梁变形对载荷引起的变化, 无论结构如何变形, 施加在系统中的载荷保持恒定的方向。在工厂实际生产中单垛铜板的重量是5 000 kg、铜板外形尺寸是1 m1 m, 则面作用力P的计算公式如下:
2.2传动机构对步进梁作用力的分析
出料机传动机构对步进梁的作用力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分力和垂直方向的分力, 因为分析过程中不考虑水平、垂直方向的惯性力, 且举升高度是90度, 根据力的平衡方程我们可以得到支点处对步进梁的作用力垂直向上, 所以在这里将传动机构对步进梁的作用力看作固定铰链处理。
2.3步进梁三维模型的建立及网格的划分
由于实际使用步进梁的倒角等细节会影响整个结构网络的分布, 增加网格的数量, 使得模型过于复杂, 因此去掉模型中对分析影响不大的倒角特征;另外, 根据步进梁的结构图及受力图我们知道步进梁的盖板和腹板受到较复杂的平面力和弯矩等, 有限元中壳单元用于薄平板或曲面模型, 盖板和腹板也满足这样的要求, 因此在分析时选择壳单元8Node93比较合适[2]。
图3为步进梁网格划分图, 网格大小为55 mm, 自动划分网格后, 共有单元1 693个。
2.4边界条件
有限元分析中的边界条件分为力约束和位移约束。[3]根据上述分析, 步进梁四种不同工况下边界条件如图4所示。
3有限元分析[4]
3.1步进梁变形分析
施加边界条件后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其进行变形分析, 得出在四种工况下最大变形发生在工况二步进梁最左端, 最大变形量为:15.5 mm。具体如图5所示。
3.2步进梁受力分析
施加边界条件后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其进行应力分析, 得出在四种工况下最大应力发生在工况二步进梁与传动机构接触处, 最大为41.769 MPa, 小于需用应力。具体如图6所示。
4结束语
本文利用PRO/E软件, 建立步进梁的3D参数化模型, 与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结合, 对步进梁四种不同工况下的变形、受力进行了分析, 在验证了原来设计强度满足现场生产要求的前提之下, 利用计算机仿真找到了应力及变形的最大值均出现在工况二, 为进一步的步进梁动态特性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及参考。
参考文献
[1]姚艳萍, 王松雷.基于PRO/E的传动滚筒有限元分析.现代制造工程, 2008, (3) :58—60
[2]黄建龙, 赵超凡.桥式起重机箱型主梁的结构优化与改进.机械制造, 2008; (529) 46:28—30
[3]刘涛.精通ANSYS.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E型模式 第7篇
LED可变信息情报板一般安装于较高的部位, 比如高速公路旁边。因此, 一般的大型LED可变信息情报板安装支架装置结构强度加强在工作平台后部采用等边角钢焊接成三脚架加强, 由于放置在高空, 较少影响视觉效果。但是, 在大型停车场区域, 离地仅2.5 m高度处, 这种结构的LED可变信息情报板的视觉效果较差, 上部体积较大, 结构比较复杂、笨拙。
但是, 如果取消这种等边角钢焊接成型的三脚架, LED可变信息情报板的整体结构强度又难以得到保证, 如何既能确保LED可变信息情报板的整体结构强度又能简化其结构, 改善其视觉效果, 成为设计人员重点关注的技术难点。
2 双立柱T型LED可变信息情报板支架装置简约设计技术方案
双立柱T型停车区域情报板支架装置 (如图1) , 包括两根圆立柱2, 两根圆立柱2之间设有矩形加强板4, 圆立柱2向两侧分别设有三角加强板3;三角加强板3、矩形加强板4的后侧与多个三角支撑架8固定连接;多个三角支撑架8上边缘构成水平面, 水平面上与矩形框架固定连接;矩形框架的两侧边及后侧边的上方固定设置防护框架1, 矩形框架内部设有金属丝网7;情报板背部通过弓形加强柱9与所述防护框架1及矩形框架固定连接。
双立柱T型停车区域情报板支架装置技术方案的特点是:设置两根圆立柱作为支撑结构, 并设置三角加强板3、矩形加强板4、三角支撑架8等多个加固和支撑的结构, 提供了底盘稳定的停车区域情报板支撑装置, 同时, 在三角支撑架8上设置矩形框架, 提供了支撑LED情报板的水平支撑结构, 矩形框架内部设有金属网丝网, 能够有效的防零部件掉落, 同时结构上进一步加强, 防护框架1的设置能防止LED情报板向后翻倒和外物撞击, 而且情报板背部通过弓形加强柱9与所述防护框架1及矩形框架固定连接, 结构轻盈, 用料节省。
在矩形框架上部还设有后固定板5与前固定板6, 用于与LED区域情报板固定连接。矩形框架中部还设有横向加强杆。圆立柱2的上部和下部都分别设有三角加强筋。防护框架1呈匚字形结构。
3 双立柱T型支架装置结构设计要点及实施方式
双立柱T型停车区域情报板支架装置, 采用弓形圆柱加强柱, 视觉效果现代和谐, 在制造工艺上简化施工流程, 省去多项切割、焊接装配工艺, 节省材料, 现场安装使用方便, 后期工作人员设备维护在高空工作平台上移动安全方便。大型T板LED可变信息情报板采用双立柱结构, 稳定性加强, 弓形圆柱加强柱高度与LED可变信息情报板加强的配置尺寸设计, 侧面视觉稳重美观, 主要外观尺寸确定按照黄金分割法设计。
近年来, 大型LED可变信息情报板已经广泛进入各个领域, 区域停车场是其中之一。本实用新型考虑到, 由于区域停车场设置大型LED可变信息情报板可以落地边置式, 安装支架设计以T型平稳考虑。
由于在停车场区域, 安装支架装置设计时需要考虑结构强度, LED可变信息情报板距地面净高度, 简洁轻便, 外型美观, 安全可维性等要素。该技术方案也可广泛应用于各类高空大型LED可变信息情报板安装支架装置设备使用。
停车区域LED可变信息情报板安装在双立柱T型支架装置带网孔的工作平台上, 离地2.5 m高度处;工作平台坐落在底部两个立柱上, 工作平台由底部槽钢型矩形框架、网板、弓形圆管加强柱组件、停车区域LED情报板安装底座组、安全防护栏杆等组成;大型停车区域LED情报板 (4 144 mm×3 502 mm×412 mm) 安装在5个T型小平台上;工作平台底部槽钢矩形框架由6#槽钢及10#等边角钢焊接构成, 4个矩形孔敷设网板, 减轻工作平台重量;5个两端带矩形法兰 (360 mm×200 mm×10mm) 的弓形圆管 (¢8 mm) 加强柱组件分别与情报板背部以及工作平台底部相应的矩形法兰连接, 弓形圆柱加强柱高度与LED可变信息情报板加强的配置尺寸设计, 外观尺寸确定按照黄金分割法设计;采用弓形圆柱加强柱, 强调视觉效果现代和谐, 以及制造工艺上的简便, 实现现场安装使用方便, 后期设备维护工作人员在高空工作平台上移动安全方便。在工作平台后部及左右侧垂直安装1.7 m高 (直径32 mm) 防护栏杆, 形成防护框架1;PRO/E参数化软件设计平台, 给双立柱T型停车区域情报板安装支架装置装配模型的建立, 模拟现场实施情况带来支架及平台结构设计的便利, 保证结构强度好, 重量轻, 性能指标最优化设计。
主要优化设计结果:双立柱T型停车区域情报板1支架装置距地面净空高度大于2.5 m的上方, 安装连接支架工作平台及LED可变信息情报板。
支架装置下部设工作平台加强板, 起支撑加强美观作用;圆立柱2采用直径¢245 mm圆柱及法兰连接, 中部法兰400 mm×400 mm, 底部法兰800mm×800 mm, 厚度20 mm;槽钢矩形框架由槽钢及等边角钢焊接构成, 4个矩形孔敷设网板, LED情报板安装在T型座上;工作平台后部周边设防护栏杆。
弓形加强柱组件由两端带矩形法兰 (360 mm×200 mm×10 mm) 的弓形圆管 (¢8 mm) 加强柱组成分别连接到工作平台底部和LED情报板背部。
安装支架设计利用PRO/E软件平台进行各零部件装配, 造型美观, 结构简练, 强度高, 工作平台施工维修方便维。在制造过程中, 简化零件工艺, 节省材料, 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4 结语
双立柱T型LED可变信息情报板支架装置简约设计的有益效果在于:
(1) 整体结构大大简化。
(2) 结构轻盈实用, 用料节省, 视觉阻碍小。
(3) 重心低, 结构稳定, 可靠性高。
(4) 加强板结构设置于底部, 结构稳定且视觉效果佳。
(5) 成本较低, 有广泛推广的市场前景。
(6) 停车区域大型T板LED可变信息情报板采用双立柱结构, 稳定性加强;
(7) 采用弓形圆柱加强柱, 视觉效果现代和谐, 在制造工艺上简化施工流程, 省去多项切割、焊接装配工艺, 节省材料, 现场安装使用方便, 后期工作人员设备维护在高空工作平台上移动安全方便。
目前双立柱T型LED可变信息情报板支架装置简约设计已经应用于多项大型停车区域工程中, 受到业主好评。
摘要:在大型停车场区域, 离地仅2.5 m高度处, 传统的安装支架结构使LED可变信息情报板的视觉效果较差, 上部体积较大, 结构比较复杂、笨拙。本文探讨一种双立柱T型LED情报板支架装置, 通过建立视觉美观的模型, 利用PRO/E板金SHEET METAL模块, 保证施工技术工艺的实现, 确保改善视觉效果后的LED可变信息情报板的整体结构强度且简化其结构。
关键词:停车区域,双立柱,T型情报板,支架装置,MCAD
参考文献
[1]严新民, 等.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M].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9.
[2]周跃华, 等.MCAD数控网络制造系统动力学研究[C].第七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 2005, 8.
[3]周龙, 周跃华, 等.悬臂式新增可变信息情报板简约安装设计探讨[J].交通节能与环保, 2013 (4) :48-50.
[4]周跃华, 等.船用箱体结构绿色设计[J].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科学研究所学报, 2010, 33 (1) .
[5]彭霞, 周跃华, 等.基于PRO/E船用控制台紧凑节能型结构设计[J].交通节能与环保, 2013 (4) 64-67.
E型模式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