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科见习大纲
耳鼻咽喉科见习大纲(精选8篇)
耳鼻咽喉科见习大纲 第1篇
耳鼻喉科临床见习
1.见习目的: 临床见习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计划所规定的重要教学阶段。临床见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临床见习工作,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进一步熟悉临床各科基本诊疗技术和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使所学知识和技术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为进入眼科临床实习打下良好基础。2.见习内容与时间: 内容:一:对光、耳鼻咽喉检查法及药物应用
二:听力检查,中耳炎及耳聋
三:耳鼻咽喉良、恶性肿瘤、喉梗阻及气管切开 四:四炎一聋
时间:1周3.见习方法: 4.见习措施:
5.考核与评价: 见习医生在每次见习课结束后,根据医疗、学校态度、所学知识在临床应用能力、操作动手能力、及遵守规章制度等情况进行考核评分。附:主要见习内容
见习一:对光、耳鼻咽喉检查法及药物应用
目的与要求:
1、掌握额镜、对光的基本操作
2、掌握耳鼻咽喉科常用器械及正确使用方法
3、熟悉外鼻、鼻腔、鼻窦检查方法;鼻咽、口咽、喉咽、喉部的检查方法;外耳、鼓膜检查方法
4、握鼻腔、鼻窦的解剖及生理;咽、喉的解剖及生理;中耳的解剖及生理
5、了解耳鼻咽喉科临床用药的原则与特点。见习方式:
1、通过标本、模型或教学影像片讲解耳、鼻、咽、喉的重要解剖、生理功能。
2、示范前鼻镜、压舌板、间接鼻咽镜、喉镜的检查及注意事项。
3、安排2~3个学生为一组,相互作上述操作与检查,老师在旁指导及纠正。
4、介绍耳鼻咽喉临床用药的原则与特点。重要知识点:
1.鼻腔、鼻窦的解剖及生理 2.咽、喉的解剖及生理 3.中耳的解剖及生理
临床技能要点:
对光及器械的使用
辅助教材:
教学影像片,VCD,DVD
电脑,投影。
见习二:听力检查,中耳炎及耳聋
目的与要求:
1、熟悉声音传人内耳途径:气传导和骨传导。
2、熟悉听力检查方法:主观测听法和客观测听法。
3、熟悉急慢性中耳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4、掌握传音性聋、感音神经聋的概念、原因及治疗原则 见习方式:
1、参观测听室、测听设备及示范检查操作过程
2、分析听力检查报告结果及临床意义
3、示范温度试验检查方法及如何区分周围性和中枢性前庭病变
4、了解中耳炎者的症状,学会电子耳镜检查各种类型的中耳炎,讲授其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重要知识点:
1、声音传人内耳途径
2、电测听检查报告的分析
3、温度试验检查方法对分析前庭病变的作用和意义
4、传音性聋、感音神经性聋的防治
5、中耳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临床技能要点:
音叉试验的使用 电耳镜的使用。
见习三:耳鼻咽喉良、恶性肿瘤、喉梗阻及气管切开
目的与要求:
1、熟悉鼻窦囊肿、内翻性乳头状瘤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2、掌握鼻腔鼻窦癌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1、掌握鼻咽癌、喉癌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4、掌握喉梗阻的原因、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分度及治疗原则。
5、掌握气管切开术的适应症、术后并发症及护理。见习方式:
1.选择典型的病例作示教病例。如有合适的住院病人,可行床旁问诊,示范体检,进一步核实病历记载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
2.集中讨论本病例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3.示教相关的辅助检查。
4.讨论气管切开术的再度呼吸困难的原因及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的注意事项。重要知识点:
上颌窦癌、鼻咽癌及喉癌的提示症状、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喉梗阻的原因、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分度及处理原则。气管切开术的适应症、术后护理及术后并发症
临床技能要点:
鼻腔、鼻窦、鼻咽、喉部的检查 分析鼻腔、鼻窦肿瘤CT片
见习四:四炎一聋
目的与要求:
1、掌握鼻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鼻窦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2、掌握慢性扁桃体炎的诊断、并发症及手术适应症
3、掌握声嘶的鉴别诊断 见习方式:
选择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病灶性扁桃体炎、声嘶及耳聋的病例作示教 示范体检,进一步核实病历记载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 示教相关的辅助检查
集中讨论本病例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案。重要知识点:
鼻炎的鉴别诊断、鼻窦炎的治疗方法
慢性扁桃体炎的诊断、并发症及手术适应症 声嘶的鉴别诊断 临床技能要点:
前鼻镜、压舌板、喉镜检查的要点
耳鼻咽喉科见习大纲 第2篇
3、窦口鼻道复合体:以筛隐窝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
4、利特尔动脉丛:鼻腭动脉、腭大动脉、筛前动脉、筛后动脉、上唇动脉,在鼻中隔前下部的黏膜下交互吻合,形成动脉丛,称之为。是临床上鼻出血最常见部位。
5、鼻出血的好发部位:鼻中隔前下部的易出血区,即利特尔动脉从和克氏静脉丛。儿童和青年的鼻出血多数或全部发生在这个部位。中老年人鼻出血则发生于鼻腔后段,出血多较猛,不易止血。
6、鼻窦:左右成对,共4对,分别是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
7、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的鉴别要点
病症与体征慢性单纯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
鼻塞间歇性 交替性持续性
鼻涕略多 黏液性不多 黏液性或黏脓性 不易擤出嗅觉减退不明星可有减退
闭塞性鼻音无有
头痛、头昏可有常有
咽干、咽痛可有常有
耳鸣、耳闭塞感无可有
下鼻甲形态黏膜肿胀 暗红色 表面光肥厚 暗红色 表面不平呈结节状或桑
葚样 鼻甲骨大
下鼻甲弹性柔软有弹性硬实 无弹性
对麻黄碱反应有明显反应反应小或者无反应
治疗非手术以手术为主
8、变应性鼻炎(AR):由IgE介导的发生于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黏膜肿胀等为主要特点。
治疗原则:1)避免接触过敏原 2)药物治疗 3)免疫治疗
9、鼻骨骨折的复位时间:应该外伤后2-3小时处理,一般不宜超过10天
10、鼻出血的病因:
1)局部原因:外伤 肿瘤 炎症 其他(鼻中隔疾病 鼻腔异物)2)全身原因:急性发热性传染病 心血管疾病 血液病 营养障碍或维生素缺乏 肝肾等慢性疾病和风湿热 中毒染病 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内分泌失调等
11、鼻腔生理功能:呼吸 嗅觉 其他(声音共鸣 反射 免疫 吸收 鼻窦生理)
12、上颌窦恶性肿瘤临床表现:
早期:1)单侧脓血鼻涕2)面颊部疼痛或麻木感
3)单侧进行性鼻塞4)单侧上颌磨牙疼痛或松动
晚期:1)面颊部隆起2)眼部症状
3)硬腭隆起4)张口困难
5)颅底受累6)颈淋巴结转移
1、咽:自上而下可分为鼻咽、口咽、喉咽 3部分
2、咽隐窝:咽鼓管圆枕后上方与咽后壁之间的凹陷称为咽隐窝。是肿瘤好发部位,其上方和颅底破裂孔邻接。
3、咽峡:系由上方的腭垂和软腭游离缘,下方舌背,两侧由舌腭弓、咽腭弓围成的环形狭窄部分。
4、咽淋巴环:咽黏膜下淋巴组织丰富,较大淋巴组织团块呈环状排列。
内环:由咽扁桃体 咽鼓管扁桃体 腭扁桃体 舌扁桃体 咽侧索 咽后壁淋巴滤泡构成 外环:由咽后淋巴结、下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等组成5、腭扁桃体:习惯称扁桃体,位于口咽两侧腭舌弓和腭咽弓围成的三角形扁桃体窝内,为咽淋巴组织中最大者。
6、扁桃体的动脉:腭升动脉 腭降动脉 面动脉扁桃体支 咽升动脉扁桃体支 舌背动脉
7、咽的生理功能:呼吸功能 言语形成 吞咽功能 防御保护功能 调节中耳气压功能 扁桃体的免疫功能
8、扁桃体切除术适应症:禁忌症:
急性扁桃体炎症状:
慢性扁桃体炎:
9、鼻咽癌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治疗?
病因:遗传因素 EB病毒 环境因素。
多发生于鼻咽部咽隐窝及顶前壁,病灶可呈结节型 溃疡型 浸润型多种形态 98%属低分化鳞状细胞癌。
鼻部症状 耳部症状 颈部淋巴结肿大 脑神经症状 远处转移
首选放射治疗,可配合化疗、中医中药、免疫治疗控制远处转移和并发症
10、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定义、病因、诊断标准?
患者睡眠时上气道的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症状
1)上气道解剖结构异常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狭窄
2)上气道扩张肌肌张力异常3)呼吸中枢调节功能异常
每夜7小时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及低通气反复发作30次以上或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5次/h,呼吸暂停以阻塞性为主。
11、喉的9块软骨:单块:甲状软骨 环状软骨 会厌软骨
成对:杓状软骨 小角软骨 楔状软骨
12、小儿急性喉炎临床表现:
起病较急,主要症状为声嘶、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喉喘鸣 吸气性呼吸困难,因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或某些急性传染病,故还伴有上述疾病的症状及一些全身症状,如发热、全身不适、乏力等
13、喉癌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治疗:
14、喉阻塞的病因、临床表现、检查(分度)、治疗:
病因:炎症 外伤 水肿 异物 肿瘤 畸形 声带瘫痪
症状:吸气性呼吸困难 吸气性喉喘鸣 吸气性软组织凹陷 声嘶 发绀
一度:安静时无呼吸困难 活动或哭闹时有轻度呼吸困难 稍有喘鸣及吸气期软组织凹陷
二度:安静时也有轻度呼吸困难 喘鸣及软组织凹陷。活动时加重不影响睡眠进食 无缺氧 脉搏正常 三度:吸气期呼吸困难明显 喘鸣及软组织凹陷明显。并出现烦躁不安 不易睡 不愿进食 脉搏加快 四度:呼吸极度困难 病人坐卧不安 手足乱动 出冷汗 面色苍白或紫绀 定向力丧失 心律不齐 脉搏
细弱 血压下降 大小便失禁等 窒息 昏迷 心力衰竭 死亡
1、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外耳:耳廓 外耳道
以外耳道为中心,可将颞骨分为:鱗部 鼓部 岩部 乳突部 茎突
中耳包括:鼓室 咽鼓管 鼓窦 乳突
2、鼓室六壁:前 后 上 下 内 外
3、正常耳膜象:
4、鼓膜分为三层:由外向内依次是:上皮层 纤维组织层 黏膜层
5、鼓室内容物包括:听骨 韧带 肌肉
听骨:为人体中最小的一组小骨 包括 镫骨 锤骨 砧骨
6、为什么小儿易患中耳炎:成人咽鼓管鼓室口约高2-2.5cm 小儿咽鼓管接近水平管腔较短近成人一半 且内径较宽 故小儿的咽部感染易经此侵入鼓室。
7、乳突的四种类型:气化型 板障型 硬化型 混合型
8、内耳的分类:按解剖和功能分为:前庭 半规管 耳蜗 3部分
从组织学上分为骨迷路和膜迷路
9、外耳道异物的种类和治疗:
动物性(如昆虫类)植物性(如谷粒 豆类 小果核等)非生物性(石子 玻璃珠等)
10、分泌性中耳炎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定义:以传导性聋和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
病因:咽鼓管功能障碍 中耳局部感染 变态反应
症状:听力减退 耳痛 耳鸣 耳闭
首选非手术治疗三个月,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病因治疗,改善中耳通气引流 清除积液
1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定义、病因致病菌、症状:
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儿童,春冬常见 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 主要致病菌:肺炎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溶血性链球菌 葡萄球菌
感染途径:咽鼓管途径 外耳道鼓膜途径 血行感染
症状:耳痛 流脓 听力减退 耳鸣 全身症状(恶寒 发热 倦怠 纳差)
1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三主症、分型、治疗原则:
反复耳流脓 鼓膜穿孔 听力下降
单纯型
骨疡型
胆脂瘤型
清除病因 控制感染 切除病灶 通畅引流 以及尽可能恢复听觉
13、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的传播途径:
通过骨壁缺损区 经解剖通道或未闭合骨缝 经血行途径
颅内并发症:硬脑膜外/下脓肿 化脓性脑膜炎 脑脓肿 乙状窦血栓静脉炎
颅外并发症:耳后骨膜下脓肿 耳下颈深部脓肿 迷路炎 周围性面瘫 岩尖/锥炎
14、脑脓肿的三个阶段: 局限性脑脓肿
化脓期包膜形成期
15、咽鼓管的生理功能
1)维持鼓室内外气压的平衡 2)引流功能 3)防声功能 4)防止逆行感染
耳鼻咽喉科临床见习教学体会 第3篇
1 合理周密的临床见习教学计划
为了提高效率, 首先应该根据耳鼻咽喉科见习大纲及耳鼻咽喉科临床疾病的特点合理制订出详细具体的见习计划, 包括见习的教学目标、实施方法、效果评价、内容要求及具体学习等方面。如在变应性鼻炎见习中, 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此疾病鼻部的症状、体征, 通过讲学方式使学生了解该病在国内外的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及目前治疗的方法和策略, 包括变应原检测、阶梯治疗、脱敏治疗等大纲要求的内容。通过实地示范方式介绍耳功能室、变态反应科学、睡眠呼吸监测、临床听力学、嗓音及言语疾病科等各三级学科。由于教学时间紧迫, 见习带教教师应分配好各部分的教学时间, 以保证见习计划的顺利实施。
2 利用先进技术, 提高教学效果
针对本学科诸器官多为深的、细小的腔洞, 具有解剖结构复杂、难以直接观察的特点, 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应充分利用鼻内窥镜、耳内窥镜、电子纤维喉镜、动态喉镜等先进设备, 帮助学生建立立体空间的概念。教师要有步骤地引导、训练学生认识耳、鼻、咽喉各个器官的正常解剖结构及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主要体征, 使得耳鼻咽喉的临床教学更有吸引力、更生动活泼、形象有趣,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 整体医治意识的建立
教师要重视对见习医生整体医治意识的培养, 在教学中注意学科交叉, 使见习医生形成对患者的整体医治意识。带教教师首先要结合实际病例的诊疗经过, 让学生明白耳鼻咽喉科涉及部位多, 与周围系统器官关系密切, 且与许多临床学科交叉, 如眼科、口腔颌面外科、神经外科、内科等, 常需多学科通力合作。其次, 带教教师要教会学生在临床医疗实践中避免出现“见病不见人”的现象。医生与患者的关系不是医与病的关系, 而是医与人的关系, 教师要教会学生充分考虑环境、社会和心理等因素与疾病的发生、转归和预防的关系。在见习期间, 教师要求学生做到多问、多看、多听、多分析思考、多做笔记, 以不断充实其临床实践知识[1]。
4 应用案例教学法, 培养临床思维
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基础,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习临床诊疗思路及方法的教学法。通过该教学法可以短时期内强化知识点记忆,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主要内容包括:案例+问题+独立思考+讨论式教学。把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基本技能集中在某个病例中, 使之成为一个理想的、综合性的典型病例, 以自编的综合案例为教材, 教导学生积极参与, 师生互动展开分析、提问和讨论, 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2,3]。以下为我们在教学中较常用的病例:男性患者, 20岁, 主诉咽痛、发热、进食困难、言语含糊, 予急性咽炎抗炎对症治疗1天, 无好转, 出现呼吸困难复诊;诊治医生行间接喉镜检查时, 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急剧加重, 继而昏迷, 初步诊断为急性会厌炎, 经过紧急环甲膜切开和心肺复苏抢救, 患者得到救治。针对该病例,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理论知识, 寻找解决问题的理论根据和方式方法。通过探讨病例中临床医生对该病例分析、检查的缺陷, 引起学生对急性会厌炎导致喉阻塞危及生命的严重医疗事件的关注, 促使学生对咽喉急诊、喉阻塞、环甲膜切开、气管切开、心肺复苏、首诊负责制及会诊制度等临床医学知识、制度和技能的重视、认识、理解及掌握。理论联系实际, 既激发了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培养了学生的知识应用和综合分析能力, 又锻炼了学生的临床思维及表达能力, 为其未来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 加强医德教育
在临床见习期间,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对提高医学生实习质量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带教中, 教师应以身作则, 强调医学道德和规范, 让学生明白作为一名医务人员的职责和义务, 使他们牢牢确立“健康所系, 性命相托”的价值取向。带教教师应做到既传知识、带技术, 又传医德、带作风, 针对目前恶劣的医患环境, 不良的舆论导向, 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医师形象。
6 严谨科研作风的教育与引导
加强科研基本知识的教育,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查阅文献资料, 启发学生的科研意识, 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耳鼻咽喉科学是临床学科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 出现了许多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 如CO2激光治疗、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机器人手术等。带教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耳鼻咽喉科专业互联网网址, 以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使其了解耳鼻咽喉科学的新进展和新动向, 从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这样也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来报考本专业的研究生, 为学科的发展储备人才资源, 也为今后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开展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7 综合考核方式的探索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学生进行学习成绩评价时, 教师不能以过去的“一卷定终身”的方法, 而是要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从多角度评估学生的整体能力, 特别要注意学生在临床见习中的综合能力表现。我们认为, 评价一位学生的成绩应包括3部分:理论知识考核、临床操作技能考核和综合能力评估。学生成绩组成:理论考试占50%, 临床实际能力综合表现占30%, 病历质量和病例报告占20%。在改变教学方法的同时, 教师在教学中还应特别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医患沟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总之, 探讨综合考核方式的改进方法, 有利于全面、实事求是地评估学生学习知识、掌握临床技能和分析解决医疗问题的能力[4]。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在校学习和进入临床实习前的重要阶段, 是综合训练学生运用医学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 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教学形式。只有不断探索和实践, 努力改革和创新耳鼻咽喉科见习课教学方法, 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尝试开展适应现代医学教学的见习教学模式, 通过合理调整教学计划、利用内窥镜先进技术改善演示效果, 提高学生整体医治意识, 同时探索运用穿插案例教学、加强医德及科研作风教育、综合考核方式等途径, 以期达到提高耳鼻咽喉科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耳鼻咽喉科,临床见习,教学体会
参考文献
[1]薛涛, 邱建华, 乔莉, 等.对提高耳鼻咽喉科临床实习质量的几点看法[J].西北医学教育, 2007, 15 (1) :154-155.
[2]刘波.案例教学法在耳鼻咽喉科临床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 7 (12) :191-192.
[3]尹时华.PBL教学法在耳鼻咽喉科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 2006, 5 (11) :1038-1039.
耳鼻咽喉科见习大纲 第4篇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326-01
我们都知道耳鼻喉科是一个医院中的重点科室,对于帮助病患解脱耳鼻喉科病痛的困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鉴于耳鼻喉科的病种繁多、病情相对来说更加的复杂、急症炎症比较多,同时患病群体的年龄跨度也很大,所以耳鼻喉科的治疗和护理工作一直是是一项十分重要严肃的工作。对于如何更好的实现耳鼻喉科的病人护理,帮助他们在进行常规必须的治疗之后如何更好更快的恢复健康的身体,这是我们每个医务人员所应该深刻思考的。通过结合自身多年的耳鼻喉科临床护理工作的实践,我认为医院应该在这方面实现充分的加强,以求能够切实的帮助病人更好的实现康复的效果。我认为在工作中应该从下面几点来入手。
一、在耳鼻喉科临床护理中常见的问题
正如前面提到耳鼻喉科的病种繁多,各种紧急情况也会经常出现,所以每一次的接诊都是对于耳鼻喉科的医护人员的一项严格的考验,但是纵观目前耳鼻喉科的护理现状来看,相对来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潜在的问题都是在一定的程度上都是一些危险点,如果不能够及时的进行改正或者处理,或许会产生不良的影响造成医患纠纷,对患者对医院产生不必要的麻烦。下面就对一些常见的问题来进行简明的总结。
1、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低
在很多的情况下,我们会经常发现在医院中,很多情况都是医院的状况是医护人员众多,但是真正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人相对较少,对于能够真正的为病患治疗的专科医生更少,仅限于几个人。这样情况就会造成在病患人员较多的情况下,不能够保证每个病患都能够及时的得到应有的治疗,治疗效率低,难以第一时间帮助病人解决病痛困扰的问题。同时对于一些专业技能相对来说比较差的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诊治的时候,会因为自己专业技能的限制导致对病人的病患判断错误,导致病患的病症不能够及时的得到治疗,从而可能耽误病症抑制,造成严重的现象,产生不必要的麻烦,这样容易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现象。
2、护理安全过程中存在缺陷
在病患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也是容易出现问题的一个地方。常出现的问题是护理人员在进行的一定的工作量之后对于下面继续进行的工作不在状态,处于一种疲劳的状态,难以认真地完成对病患者的正常安全护理。在护理的过程中工作态度不认真,不严谨,对于病患的保护措施进行的不到位,从而容易产生护理去缺陷的现象。比如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注意卫生佩戴医用手套的时候,为的方便而忽略这方便,这样对于病患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稍不注意会产生难以预测的后果。因为对于从医人员来说,在医学院学习的时候,耳鼻喉科的护理专业知识并不是在护理学中的主要项目,所以护理人员在学习的时候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所以造成在实际工作中,护理专业水准不足,容易产生失误的现象。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新技术的掌握程度也会影响护理的水平,这些都是产生医疗事故的隐患存在点。
二、应该采取的护理对策
对于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这样的状况。只有能够有效的改善了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医务护理的质量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主要的护理对策:
1、对护理人员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以及健康教育
通过对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发现,护理人员在实际的护理中安全意识、职业风险的意识不强,应该是相对薄弱,法律意识也是如此,这就是应该亟待解决的现状。所以在对医护人员在上岗之前应该加强岗前的培训护理工作。在实际的培训中可以加强这方面的培训工作,比如着重讲解护理工作的安全意义以及在护理工作中产生差错会产生的危害,帮助护理人员在心中明白护理工作的严肃性,严格性,在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进行护理工作,否则很难做到安全护理的结果;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医疗事务的处理的规章,帮助医护人员提高自身的专业护理素质,能够在实际的工作中实现游刃有余。护理程序是健康教育的基础,是一种科学的、逻辑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理论及工作方法,它不仅适用于临床护理工作,更适用于健康教育。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病种,不同时期患者,制定出不同的教育内容,因人因时施教。采用多样化形式来帮助病患,能够做到全面细致的服务,真正的实现护理人员全面的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实。
2.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交流
医护人员也是我们普通人,在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之后,也难免不会产生疲倦懈怠的情绪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所以应该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的思想沟通。定期的对护理人员进行各种各样的会议,在对新的医院规章制度进行学习的时候,对他们进行心理思想的交流,让他们讲述一下自己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哪些方面做的好,哪些方面还需要进行下一步的学习,首先让他們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样下一步的学习就会更容易实施起来。多关心他们在工作中的表现,对于表现的好的应该进行相应的鼓励表扬,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在情绪心理上得到一种释放,善于发现他们在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对于不同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正确的梳理,在应该给予假期的时候放假休息,这样在长远的看来是对病人的负责,也是对医护人员自己职业道德的负责。
3、加强各项制度的落实
在实际的衣物护理工作中应该加强对医院规整制度的落实,规范实际的操作流程,制定入院、转科、转出、送手术、接手术、出院及出院后延续护理服务、交接班的标准工作流程,为患者实施全程、整体的健康服务。而在护理工作中的交接班是确保护理工作连续性的重要工作。为此对护士交接班进行了规范,在对两个班次的护理工作进行交接的时候严格依照规范来落实,通过规范交接班制度,全体护士对交接班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明确交接班的意义和目的。在交接之后能够保证在交接后的下一班护理人员能够切实的掌握病患的情况,能够对自己的工作作出预先性的合理安排,对每一项治疗和护理工作更加认真、细致,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习惯,真正的实现交接的清楚明白,能够保证高质量的护理工作的继续进。
4、其他
作为护理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也可以在态度上更加优良,在对待病人的时候应该考虑到病人急于治病的心理,难免情绪上会有波动,这些需要护理人员理解。同时应该加强护理人员说话的艺术,能够和病人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病人的恢复程度,这样才能更好的优化医患关系,护理工作的质量就得到了显著地提升。
耳鼻喉见习心得 第5篇
今年暑假我们口腔专业35人没有假期,被安排去西京医院进行为期4周的临床见习。每个科室一周,我们组总共8人,见习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新鲜、新奇的,所以未免有些紧张、惶恐。但经过4周的时间,我很庆幸我能有这次见习的机会,这让我有机会了解医院环境,了解医生的日常工作,掌握如何与患者沟通等等。这些都将是难忘,对我日后的学习、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
我们组的第一站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带我老师叫王健,打过招呼之后我便跟着他学习。可是刚去的第一天,并不十分顺利,因为我不知道我该干什么,呆呆的坐在办公室看了一早上的病历。老师的影子都没找到,看着其他同学都是忙的帮老师干活,写病历、写出院证、问诊等等,而我却在无聊,十分郁闷。后来跟住院总交流后,才意识到,这不是学校,没有老师会那么闲管着你,逼着你学习,继续填鸭式灌输。一切都要靠自己主动,紧跟着自己的老师,这便是医院。下午我便改变自己的做法,不等着老师来找我,自己主动去问老师我该做什么。于是便跟着老师进了手术室。第一次进医院的手术室,一切都是那么新奇。以前只上过手术理论课,给小狗做过手术,但这是真正地手术室,是给病人做手术的地方,医院最神圣的地方。换好衣服之后我便坐在手术室观看,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上课说到的无菌意识,在这里显得十分重要。距离手术台的距离至少要20厘米,时刻注意哪些是有菌,哪些是无菌的。因为病人在手术台上可以说是千钧一发,他是在给我做贡献,让我有学习的机会,因此我必须注意任何环节,切记不可给病人带来危险。正因为我是学习,所以我要紧跟着老师,看他怎么做手术,手术中注意什么。今天老师做的是声带息肉,不算大的手术,所以老师边做边给我讲解。他是用支撑喉镜在内镜下完成的。正是感叹,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在这里都能得到运用。我明白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理论知识也是很重要的。只有很好的理论基本做铺垫做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接下来两周我们去了心内和神经内科,由于是内科,所以手术的机会很少,也是这两个科室的手术都是有放射的,不便参观。但内科科室的最大特点便是查房。刚去的第一天便跟着教授一个查房,在这里我学到的便是如何和患者沟通。我们要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尽我们所能去和病人交流,用我们的心去感受他们的病痛,体味他们的需求,并给予力所能及的治疗和帮助。现在中国的医疗环境不能说是很好,正因为缺少相互信心。病人不相信医生,觉得医生就是坑他们的钱。所以与患者沟通,获取信任是我们成为职业医生所比修的内容。跟着教授查房并是很好的学习机会,注意教授的言语,动作,细节、态度。这些都是宝贵的经验。
最后一周便在整形外科,这是内外科兼备,每天早上有查房,每天都有手术。由于有前三周的,在这科室见习显得得心应手。了解医生每天的工作。
耳鼻咽喉科工作制度 第6篇
1、医护人员必须服从辖区主任领导,严格遵守医德规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改善服务质量。
2、科室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医院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
3、科室门诊工作:
①坚持首诊负责制;认真填写门诊日志;按规定及时填报传染病卡片。
②危重病人和老干部优先就诊。门诊护士要随时巡视候诊病人情况,做好妥善安排,有急诊病人必须随叫随到。
③门诊医师必须仔细询问病人,书写门诊病历。三次门诊要做出确诊。
④必须按时上、下班,遵守作息制度。
4、病房工作:
① 实行三级医师负责制和分级护理制。
② 病房医师实行白班值班负责制。非白班时间要代管医生,有病情时随叫随到。③ 认真执行病历书写制度、会诊制度、手术审批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等。
01耳鼻咽喉科总结重点 第7篇
第一部分 鼻科学
第一节 鼻的解剖及生理学
1.鼻是由外鼻、鼻腔、鼻窦三部分组成。
2.外鼻是由皮肤、骨和软骨构成。鼻翼向外下与面部交界处有一条浅沟,即鼻唇沟。
3.外鼻由软骨和骨构成支架。外鼻软骨支架是由鼻外侧软骨、大翼软骨、鼻中隔软骨、小翼软骨组成。外鼻骨性支架是由鼻骨、额骨鼻部、上颌骨额突、上颌骨腭突组成。4.梨状孔:鼻骨(上)与上颌骨额突、上颌骨腭突共同组成梨状孔。
5.鼻尖、鼻翼及鼻前庭的皮肤较厚,并与其下的脂肪纤维组织及软骨膜连接紧密、炎症时皮肤稍有肿胀即压迫神经末梢,痛感明显。鼻尖及鼻翼处的皮肤含较多汗腺和皮脂腺,易发生痤疮、疖肿或形成酒渣鼻。
6.危险三角:因面部静脉回流与海绵窦相通且面部静脉无瓣膜,血液可双向流动,故鼻部皮肤感染(疖肿等)如处理不当(如挤压)可造成致命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临床上将鼻根部与上唇三角形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
7.鼻腔是由固有鼻腔和鼻前庭组成。
8.固有鼻腔前界为鼻内孔,后界为后鼻孔。有内外顶底四个壁。
9.内侧壁即鼻中隔,由鼻中隔软骨、筛骨正中板、犁骨、上颌骨腭突组成。10.鼻中隔的前下部,利特尔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
11.下鼻道:顶端有鼻泪管开口。上颌窦开窗术时其窗口的高度应限制在下鼻甲附着处以下0.5cm,以免损伤鼻泪管开口。下鼻道外侧壁前端近下鼻甲附着处,骨质较薄,是上颌窦穿刺冲洗的最佳进针位置。12.窦口鼻道复合体:以 以筛隐窝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称之为“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x,OMC)。13.鼻咽静脉从(Woodruff’’s plexus)位于下鼻道外侧壁后部近鼻咽处,是老年人鼻出血的好发部位。
14.鼻中隔的前下部形成的动脉和静脉血管网分别称为Little动脉丛和克氏静脉丛,统称为“易出血区”。15.鼻窦的开口:(1)上鼻道:后组筛窦、蝶窦(2)中鼻道:额窦、前组筛窦、上颌窦。(3)下鼻道:鼻泪管。
第二节
鼻的生理学
1.鼻的生理功能:通气、过滤、清洁、加温、加湿、共鸣、反射、嗅 觉。
2.生理性鼻甲周期:正常人体鼻阻力呈现昼夜及左右有规律的和交替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受双侧下鼻甲充血状态的影响,约间隔2~7小时出现一个周期,称之为生理性鼻甲周期或鼻周期。鼻周期的生理意义是促使睡眠时反复翻身,有助于解除疲劳。
第三节 鼻外伤
1.鼻骨骨折的处理一般不宜超过10天。
2鼻骨复位时注意进入鼻腔的复位器械不能超过内眦的连线,以免损伤筛板。3。脑脊液鼻漏(cerebrospinal rhinorrhea):脑脊液经前颅底、颅中窝底或其他部位的先天性或外伤性骨质缺损、破裂处或变薄处,流入鼻腔。
4脑脊液鼻漏的原因中,以外伤性最多见。
5.脑脊液鼻漏的最后确诊依据为葡萄糖定量分析。
第四节 鼻炎
急性鼻炎 慢性鼻炎 萎缩性鼻炎
1.急性鼻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鼻腔粘膜急性炎症性疾病。最常见的是由鼻病毒引起,其次是流感和副流感。2.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症状持续性鼻塞。手术时切除范围不要超过下鼻甲的1/3以上,切除过多,可引起下鼻甲的萎缩。
3.慢性单纯性鼻炎与慢性肥厚性鼻炎的鉴别
慢性单纯性鼻炎
慢性肥厚性鼻炎 鼻塞
间歇性
持续性 鼻涕
略多,粘液性
多,粘脓性 嗅觉减退
不明显
可有 闭塞性鼻音
无
有 头痛、头昏
可有
常有 咽干、咽痛
可有
常有 耳鸣、耳闭塞感
无
可有
前鼻镜见
下鼻甲粘膜肿胀光滑 粘膜肥厚 探针触诊 柔软,有弹性 硬实感
对麻黄素反应 收缩明显
收缩不明显 治疗
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4.萎缩性鼻炎的症状:(1)鼻塞:为鼻内脓痂阻塞所致。(2)鼻出血:最常见的症状,为鼻粘膜萎缩毛细血管破裂所致。
第五节
变应性鼻炎
1.变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粘膜肿胀等为主要特点。
2.鼻粘膜的激发试验是确定致敏物比较可靠的方法。第六节
鼻出血
1.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出血的部位多发生在鼻中隔前下方的易出血区。出血的原因可分为局部原因和全身原因。其中局部原因包括外伤、炎症、肿瘤、鼻中隔疾病、鼻腔异物。2.鼻出血的治疗:
一般处理:坐位或半卧位,休克者取平卧头低位,鼓励患者吐出口腔中的残血。
止血方法:简易止血法和寻找出血点。
烧灼法:适用于反复小量出血且能找到固定出血点者,对动脉性出血一般无效。有化学药物烧灼、激光、微波和电灼等方法。
填塞法:用于出血较剧、渗血面较大或出血部位不明者。①鼻腔可吸收性物填塞:多适用于血液病所致鼻出血者。用明胶海绵或纤维蛋白绵等填塞鼻腔,也可用明胶海绵蘸上凝血酶粉或云南白药作鼻腔填塞。②鼻腔纱条填塞:适用于出血较剧,出血部位尚不明确,或外伤致鼻粘膜较大撕裂出血以及经前述各止血方法无效者。凡土林纱条填塞时间最长不宜超过3~5天,同时须辅以抗生素,抗生素油膏纱条和碘纺纱条留置时间可适当延长。③后鼻孔填塞:适用于鼻腔后端出血,鼻腔纱条填塞未能奏效者。填塞时间不超过3天,最多不超过5~6天。④鼻腔或鼻咽部气囊或水囊压迫,此法可代替后鼻孔填塞。手术治疗:①血管结扎术:适用外伤,肿瘤,手术或其他原因导致严重出血而保守治疗无效者。②鼻中隔前部反复出血者,可局部注射硬化剂或行鼻中隔粘膜划痕,也可行鼻中隔粘骨膜下剥离术。③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可应用面部转移全层皮瓣行鼻中隔植皮成形术。
近年来采用颈外动脉和颌内动脉可脱性球囊栓塞法治疗因颅内动脉瘤,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及外伤性颈内动脉(颅内段)破裂引起的严重鼻出血。
全身治疗和其他处理:鼻出血严重者住院观察,注意失血量,同时寻找病因进行病因治疗。贫血或休克者应纠正贫血和抗休克治疗。镇静剂:对反复出血者常有助益。止血剂:常用安络血,抗血纤溶芳酸,止血敏,立止血等。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K4,维生素P。
第七节 鼻异物
1.鼻异物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两大类。外源性异物中植物性异物最常见。2.儿童鼻腔异物表现为单侧鼻阻塞、鼻涕、鼻出血以及呼气有恶臭等。第八节 鼻窦炎
1.急性鼻窦炎的最常见症状:头痛。2.上颌窦穿刺治疗:(1)穿刺部位:下鼻道外侧壁前端近下鼻甲附着处,骨质较薄,是上颌窦穿刺冲洗的最佳进针位置。(2)并发症:面部的皮下气肿或感染;眶内气肿或感染;翼腭窝感染;气栓。3.负压置换法:用负压吸引使药液进入鼻窦。4.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FESS)
第二部分 咽科学 第一节 咽的解剖及生理
1.咽的分部:(1)鼻咽,位于颅底和软腭游离缘平面以下(2)口咽,软腭和会厌游离缘平面之间(3)喉咽,会厌上缘和环状软骨平面之间。2.咽的筋膜间隙:(1)咽后隙(2)咽旁隙,以附着肌又分为前隙和后隙两部分。3.咽的淋巴组织:咽淋巴环(Waldeyer淋巴环)
咽粘膜下淋巴组织丰富,较大的淋巴组织团块呈环状排列,称为咽淋巴环(Waldeyer淋巴环),主要由咽扁桃体(腺样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淋巴滤泡及舌扁桃体构成内环。内环淋巴结流向颈部淋巴结,后者又互相交通,自成一环,成外环,主要由咽后淋巴结、下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等组成。内外环之间互相沟通。
4.咽的生理学:呼吸功能、言语形成、吞咽功能、防御保护功能、调节中耳气压功能、扁桃体的免疫功能
第二节 急性扁桃体炎
1.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急性化脓性炎(滤泡性、隐窝性扁桃体炎)。并发症:(1)局部并发症:扁桃体周脓肿。(2)全身并发症。
第三节 扁桃体切除术
1.适应症:(1)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并发扁桃体周脓肿。(2)扁桃体过度肥大,影响吞咽、发音、呼吸。(3)扁桃体炎为其他脏器病变之病灶,或关联邻近器官病变。(4)白喉带菌,保守治疗无效。(5)扁桃体肿瘤。2.禁忌症:(1)急性扁桃体炎(2)造血系统疾病及凝血障碍(3)严重全身性疾病(4)传染病(5)经期、妊娠期(6)亲属低免疫球蛋白或自身免疫病、低白细胞血症
第四节 鼻咽癌
1.鼻咽癌是人体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病因包括:(1)遗传因素(2)EB病毒(3)环境因素。发病部位:鼻咽部咽隐窝及顶后壁。2.临床表现:(1)鼻部症状:涕中带血,时有时无。鼻塞,始为单侧、继而双侧。(2)耳部症状。发生于咽隐窝者,堵塞咽鼓管咽口,出现耳鸣、耳闷、听力下降,易误诊为分泌性中耳炎。(3)颈部淋巴结肿大(转移),以此为首发表现者占60%(4)脑神经症状(ⅤⅥ,ⅣⅢⅡ,ⅨⅩⅫ)发生于咽隐窝的肿瘤侵犯。脑神经引起相应症状;头痛、面部麻木、复视、上睑下垂、视力下降;软腭瘫痪、反呛、声嘶、伸舌偏斜。(5)远处转移:常见有骨、肺、肝。3.鼻咽癌首选放疗。
第五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 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是指睡眠时上气道反复发生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病征。2.病因:(1)上呼吸道狭窄或堵塞:上呼吸道容易堵塞的3部位 鼻和鼻咽、口咽和软腭、舌根部(2)上气道扩张肌肌张力异常(3)呼吸中枢调节功能异常。3.OSAHA诊断依据:(1)成人7H夜间睡眠时间内,至少有30次呼吸暂停(每次10秒以上)(2)睡眠过程中吸气流强度较基础水平降低50%以上(3)SaO2下降≥4%(4)AHI﹥5 4.多导睡眠监测是诊断此病的金指标。
第三部分 喉科学 第一节 喉的解剖及生理
1.软骨构成喉的支架。单块软骨为会厌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成对的软骨为杓状软骨、小角软骨、楔状软骨。
2.喉肌分为喉外肌和喉内肌。喉外肌分为升喉肌群和降喉肌群。喉内肌按其功能分为5部分:(1)声带外展肌:环杓后肌(2)声带内收肌:环杓侧肌、杓肌。(3)声带紧张肌:环甲肌。(4)声带松弛肌:甲杓肌。(5)使会厌活动的肌肉:杓会厌肌、甲状会厌肌。
3.喉腔的上界为喉入口。以声带为界可以将喉腔分为声门上区、声门区。
4.喉的神经分为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内支主管感觉,外支支配环甲肌的运动。喉返神经支配除环甲肌以外的喉内各肌的运动。、5.小儿喉部的解剖特点:(1)小儿喉部粘膜下组织较疏松,炎症时容易发生肿胀。(2)小儿喉的位置较成人高。(3)小儿喉软骨尚未钙化。6.喉的生理:(1)呼吸功能(2)发声功能(3)保护下呼吸道功能(4)屏气功能。
第二节 喉的急性炎症
1.急性会厌炎可引起喉阻塞而窒息死亡。2.急性喉炎的症状:(1)声嘶(2)咳嗽、咳痰(3)喉痛
3.小儿急性喉炎好发于6个月至3岁的儿童。典型体征:“空空样”咳嗽声。
第三节
喉的肿瘤
1.喉癌的癌前期病变(喉白斑病):是指一类比正常粘膜或其他良性病变更易发生癌变的病理学变化。2.鳞癌为喉癌的主要病理类型。3.喉癌中以声带癌居多。4.根据癌变的部位可分为:(1)声门上型(2)声门型(3)声门下型(4)声门旁型。
第三节 喉阻塞
1.喉阻塞(laryngeal obstruction)是喉部或邻近器官的病变使喉部气道变窄以致发生呼吸困难者。2..临床表现:(1)吸气性呼吸困难(2)吸气性喉喘鸣(3)吸气性软组织凹陷(4)声嘶(5)发绀。3.喉阻塞的分度:一度 安静时无呼吸困难表现。活动或哭闹时,有轻度吸气期呼吸困难,稍有喘鸣及软组织凹陷。
二度 安静时也有轻度呼吸困难、喘鸣及软组织凹陷。活动加重。但不影响睡眠和进食,无缺氧症状,脉搏正常。
三度 吸气期呼吸困难明显,喘鸣及软组织凹陷明显,并出现烦燥安,不易入睡,不愿进食,脉搏加快等症状。
四度 呼吸极度困难。病人坐卧不安,手足乱动,出冷汗,面色苍白或紫绀,定向力丧失,心律不齐,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等,窒息、昏迷、心力衰竭、死亡。4.喉阻塞的治疗:根据呼吸困难的程度
一度 积极进行病因治疗。如有炎症,使用足量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二度 炎症:及时足量有效抗生素、激素 肿瘤、外伤、声带麻痹: 不能去除病因,可气管切开 异物:迅速取出
三度呼吸困难◆炎症:严密观察,作好气管切开的准备◆肿瘤:立即气管切开 四度呼吸困难立即气管切开 5.气管切开术:(tracheotomy)是一种切开颈段气管前壁并插入气管套管,使患者直接经套管呼吸的急救手术。
6.气管切开术手术类型:常规气管切开术、紧急气管切开术、环甲膜切开术。7.并发症:1.皮下气肿
2、纵隔气肿3.气胸4.出血5.拔管困难
第四部分 气管食管科学
1.食管的生理性狭窄:
狭窄形成原因 距上切牙距离 一 1.食管入口 环咽肌 16 二 2.主A弓压迹 左侧壁 23 3.左主支气管 前壁 27 三 4.通过横膈肌裂孔 36 贲门 40
第五部分 耳科学 第一节
耳的解剖及生理
1.颞骨由鳞部、鼓部、乳突部、岩部和茎突组成。
2.小儿咽鼓管接近水平,管腔较短,近成人一半,故小儿的眼部感染较易经此管侵入鼓室。3.内耳分为前庭、半规管、耳蜗组成。
第二节 听觉生理
1.听阈:刚能引起听觉的最小声强。将各个不同频率的听阈连接成的曲线称听力图或听力曲线。2.声音传入内耳的途径:(1)空气传导(2)骨传导
第三节 中耳性疾病
1.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fluidify)及传导性聋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
2.中耳积液多为漏出液、渗出液和分泌液的混合液。早期为浆液性,后期为粘液性。“耳胶”为积液中含大量蛋白质。
2.临床表现:
(1)听力下降,耳闷(2)耳痛:较轻(3)耳鸣:低频声音
(4)检查:经鼓膜和鼻咽部
3.诊断:症状、体征、声阻抗、诊断性鼓膜穿刺(前下象限)。4.治疗:原则:改善中耳通气,清除中耳积液,病因治疗。(1)改善中耳通气(引流)①鼻腔点药:收敛剂,保持鼻腔及咽鼓管咽口通畅。②咽鼓管吹张术:波利氏球、导管法。禁忌证为分泌物多时(2)清除中耳积液①穿刺抽液②鼓膜切开③鼓室置管术④理疗(3)病因治疗: ①治疗上呼吸道炎症,抗生素应用,手术切除腺样体、鼻炎及鼻息肉 ②抗过敏药、激素。预防:防感冒,治疗鼻、鼻咽部疾病。锻炼,提高抵抗力。
第二节 慢性中耳炎
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病理及临床三型
(1)单纯型(simple type)病变主要在鼓室粘膜层,又称粘膜型。粘膜慢性充血、肿胀、圆细胞浸润,听骨链及鼓环都无破坏。
临床特点:
1、耳流脓,反复间歇性,脓为粘脓性,无臭,量不等,2、鼓膜穿孔位于紧张部,大小不一,可见残余鼓膜(中央型)。
3、鼓室粘膜微红或苍白,轻度增厚,耳聋、传音性(轻)。(2)骨疡型(caries type)又名坏死型或肉芽型。
形成骨疡灶,引起骨质破坏。
局部有肉芽或息肉形成,可阻塞鼓膜穿孔,外耳道。
临床特点
耳流脓多为持续性,脓粘稠,有臭味。有肉芽或息肉出血,则脓内混有血丝。鼓膜多为边缘性穿孔 传音性耳聋(中度)。
CT片骨质透亮区,边缘模糊不清
(3)胆脂瘤型(cholesteatoma type)非真性肿瘤。是反复脱落层层堆积而成“瘤型”,不断增大 胆脂瘤会引起骨质吸收破坏。临床特
长期耳漏、脓恶臭,头痛
耳鸣,听力下降,易引起颅内外并发症 鼓膜穿孔多为松弛部或边缘性。胆脂瘤样上皮及肉芽
X线或CT,边缘整齐的透亮区,周围有硬化圈。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诊断:症状、体征、X线。
鉴别:①中耳癌;②结核性中耳乳突炎。治疗原则
消除病因,控制感染,手术清除病灶,通畅引流,恢复听功能。(1)病因治疗: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炎症。(2)局部治疗: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 ①单纯型:药为主,干耳,鼓膜修补。
②骨疡型:引流畅者,药物,观察。肉芽烧灼或刮除。引流不畅或疑并发症者,尽早手术。③胆脂瘤:及早手术,预防并发症。
手术的目的:彻底清除病灶、重建听力、干耳
鼓室成型术:清除病灶,修复鼓室传音结构,提高听力,乳突根指治术:清除病灶,干耳
2.颅外并发症(耳后骨膜下脓肿、颈部贝佐尔德脓肿(Bezold’s abscess)、迷路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岩锥炎)
颅内并发症(脑膜外脓肿、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硬脑膜下脓肿、耳源性脑积水、脑炎)
第三节 梅尼埃病(Meniere disease,MD)
1.梅尼埃病(Meniere disease,MD)是指原因不明的、以膜迷路积水(endolmphatic hydrops)为主要病理特征,以发作性眩晕、耳聋、耳鸣和耳胀满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内耳疾病。2.临床表现:(1)眩晕(vertigo):是一种自身或外物运动性或位置性幻觉/或错觉,主要为旋转性,也可以是身体上升、下降感,或前后、左右晃动感。(2)耳鸣(3)耳聋(4)其他症状
第四节 耳聋及其防治
耳鼻咽喉科见习大纲 第8篇
1发挥教员的主导作用
1.1 培养学生基本职业道德, 树立医师形象
医学工作者的工作往往关系人的生命, 这决定了这个职业的特殊性。除要求医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之外, 还要有团队精神、宽容的心态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要以患者为中心, 将时间和医术无私地奉献给患者。教员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教员的态度影响学员的情绪, 教员的行为是学员的榜样。建立传帮带的教学梯队, 学习老专家、老教授的学术精神和职业道德, 请他们给学员开展定期的讲座或讨论, 提高学员对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认识, 使优良的医学传统得到继承和发扬。另外, 把职业道德作为出科考核的一个方面。
1.2 寻找典型病例, 改进教学方法, 注意培养学生的整体临床思维能力
耳鼻咽喉科的见习带教教员是脱产的, 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寻找典型病例, 在教学前充分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 时时关心他们, 可以充分取得患者的信任, 即使在教学过程中做多次检查示范, 也要积极和患者沟通, 取得患者的谅解。同时教研室还配有多媒体录像带, 以弥补理论课中看不到的病例。在教学中, 要重视对见习学员整体观念的培养[2]。带教教员要结合病例的诊疗处置, 让学生明白耳鼻咽喉科涉及部位较多, 与周围系统器官关系密切, 与有关临床学科相交叉, 如眼科、口腔颌面外科、脑外科等。要教会学生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如何正确处理医生与患者的关系, 避免“看病不看人”的做法, 要充分考虑环境、社会和心理等因素与疾病的发生、转归和预防的关系。
2体现学员的主体地位
2.1 充分调动学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临床见习是一个全新的学习领域 , 学习的环境、方式及方法都与以前阶段的理论学习有着显著的不同[3], 临床见习是培养医学生临床能力的初始阶段 , 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一些学员的心中认为耳鼻咽喉科是“小”科, 在见习中的动力不足, 因此要让学员认识到耳鼻咽喉科虽然是一门独立的医学分科, 但它与整个有机体有着很紧密的联系。例如鼻窦炎引发框内各种并发症, 中耳炎引发颅内的各种并发症, 增殖体肥大引起的儿童发育障碍, 扁桃体“病灶感染”引起的风湿热、关节炎、心脏病和肾炎等, 是本科疾病影响整个机体的常见例证。而高血压的鼻出血、心脏病的耳鸣、血管疾病的突聋、颈椎病变的眩晕, 均为全身疾病影响耳鼻咽喉诸器官的表现。上述道理通过教学实践的讲解和举例, 可有效地打消部分学生的不正确想法, 使更多的学生了解耳鼻咽喉科见习教学的意义, 规范他们的学习意向, 端正其学习动机, 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学生为主体, 先让学员对患者询问病史, 带教教员对患者做示范检查, 带教教员针对病例中的重点、难点提问, 让学员回答, 以及提出治疗方案, 学生展开讨论, 最后由带教教员总结归纳。或者采用模拟典型病例, 由带教老师来扮演患者, 学员询问病史, 展开讨论, 提出治疗方案, 最终教员点评。利用理论小课及临床动手相结合的方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先看录像, 再结合理论进行讨论学习, 掌握其中的重点、难点, 再对现场手术进行观摩, 使学员对知识点有更深刻的了解, 不易遗忘。
2.2 定期召开教学联系会, 加强教学信息的循环反馈
学员通过教学联系会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教学科研成果、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通过教学联系会, 拉近了学员与教员的距离, 使学员和教员成为真正的朋友, 学员可推心置腹地把心里话向教员倾诉, 将理解程度、兴趣爱好、疑难点等都反映出来。教员根据学员的要求和建议适当调整见习教学计划, 使学员有针对地学习, 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2.3 培养学员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见习过程中, 教员既要引导学员提出问题, 又要对问题做提示性回答, 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了培养学员的动手能力, 主要是掌握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检查操作。笔者采取从简单到复杂的方式, 在操作前, 让教员先模拟示范一遍, 旨在让学员掌握要领, 熟悉过程;在操作过程中, 教员现场指导, 为其把握方向, 既让学生有动手机会, 又不至于使我们的工作有所差错。
总之, 耳鼻咽喉科见习教学需要教员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兴趣, 使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教员要教导学生树立医师形象, 提高医德认识, 培养医德情感和行为习惯。将理论联系实际病例,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学生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正确的学习态度, 勤于思考, 艰苦勤奋, 勇于实践, 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始终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只有教与学的双方相互作用, 相互融合, 才能展现整体功能, 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牟艳晋, 崔乔礼, 姜华新, 等.临床见习方法改革的初步探讨 (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1, 2:54-55.
耳鼻咽喉科见习大纲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