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带教方式论文范文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带教方式论文范文(精选5篇)

带教方式论文 第1篇

1 护生入科宣教

护生第一天进入一个新的科室, 心中都是惴惴不安, 会想护士长怎样, 带教老师好不好相处, 科室的纪律是否严格, 专业护理是否难以理解掌握等等的问题, 为了减少护生的心理负担, 我们对护生进行入科宣教。由护士长组织护生进行宣教, 告知护生科室的制度、纪律、大体布局、还有介绍带教老师、每一个老师的特点, 把护生一一向每位带教老师进行介绍, 让她们有一种被尊重、被接纳的感觉, 同时对她们提出要求即尊重老师、遵纪守法、三查七对。并询问护生的实习要求, 比照实习大纲, 告知护生在我们科的实习任务, 全面掌握学员的业务水平和思想动态, 充分了解学员的基本状况, 做到有的放矢, 用一颗爱心关注学员的身心成长与职业发展。

2 用关心、爱心、耐心感动护生

护生进入实习阶段, 我们选派经验丰富年资高的护士带教, 各项治疗及护理必须在老师指导下进行, 要求每位老师增强带教意识, 耐心细致, 放手不放眼。并逐步进行分解练习, 再进行综合训练。并不断加强和巩固基础理论知识, 护生参加白班、夜班值班工作, 逐步掌握我科的术前、术后的护理知识, 在工作中, 调动积极因素, 开展创新思维, 不断地提问题, 丰富临床知识。以护生为主体, 带教老师为主导, 结合实际情况随时补充计划, 增加讲授内容。在实习过程中鼓励护生多问、多看、多学、多练、多向老师请教, 从而自觉获得知识。带教老师除根据带教计划完成集中授课内容外, 还结合实际情况随时增加讲授内容。教师要加强与学员的沟通交流, 定期组织护生召开座谈会, 既要谈论学习方法与学习成果, 还要交流如何与周围领导同事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 如何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以平易近人的态度接近学生, 深入了解其心理动态, 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带教老师不仅要关心护生的心理动态, 还要关心护生的生活问题, 是否有困难, 用爱心打动护生, 向你吐露心声, 增强实习生与带教老师之间的关系, 构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自由散漫、工作漂浮的学员, 要耐心地开展思想工作, 批评时应当注意方式, 尽量采取“公开表扬、私下批评”的办法, 保护脆弱的自尊心, 用真诚打动护生。

另外, 培养护生的职业素养。采取鼓励式教育, 时时刻刻关心护生的进步与成长, 对于她们点点滴滴的进步, 都应当给予大力的表扬与肯定, 让她们充分感受到自我的进步, 体验成功的感觉, 坚定职业信念;同时让护生接受护理岗位的工作现实, 明白护理工作的性质就是处理繁杂琐碎的事务, 就是为患者提供耐心周到的服务。可以讲述许多优秀前辈们的工作经历, 用“现身说法”, 帮助护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强化法律教育与安全意识, 提高学员职业素养。护理工作是关系患者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的大事, 容不得一点马虎与懈怠, 因此需要知法、守法, 强化法律意识与责任意识, 可以集体学习《护士管理法》、《医疗事故条例》等。

3 考核反馈阶段

这是在我科的最后一周, 除了巩固前面三周所学的各项理论知识及操作外, 还要进行全面强化, 同时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 考核完后进行评教评学。召开护生座谈会, 交流思想及实习体会, 由带教老师评定护生的工作态度、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掌握情况, 并把评定结果及时反馈给护生, 使她们了解自己的进步与不足, 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同时认真听取护生的反映及对带教老师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师生座谈会再反馈给带教老师, 从而不断地改进带教工作, 提高带教质量。通过临床实习, 使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了护生的趣味性, 增加了学习热情, 培养了护生动手能力[1]。通过综合测试, 有利于实习效果的考评, 可获得护生掌握知识程度的信息, 也可对教师带教能力进行评价, 以便优化带教过程。

总之, 在新的医学模式中护士角色的多元化, 对护士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现科学的人性化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2], 我们在带教护理实习生中, 大胆改革, 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坚持一切从人出发, 用爱心、热心和耐心开展教育辅导工作, 全面关注护生的学业与职业发展, 调动和激发她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而达到提高效率和不断发展的目的快速培养德才兼备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海芳, 孙志敏, 钮美娥.目标带教法在护理后期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01, 16 (10) , 787-788.

带教方式论文 第2篇

关键词:男护生临床带教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28-01

随着社会进步和护理专业发展的需要,男护士以其自身的优势逐渐走上护理岗位。全球男护士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并且医院对男护士的需要也逐渐增多,说明男护士的就业比较乐观[1]。男护生也出现在医院各个科室进行毕业实习,但传统的临床带教模式没有根据男护生的实际特点进行临床带教,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要地位,忽视了男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不理想[2]。本文针对男护生的特点,提出针对性特定带教方式,有助于达到更好的临床带教效果。

1影响男护生实习的因素

1.1心理因素。男护生选择护士这个专业的人数尽管越来越多,但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是自愿的,而是因为各方面的原因被迫无奈选择护理专业[3]。同时,因为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使其对护理专业感到茫然,造成巨大的心理落差。

1.2性格差异。女护生具有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而男护生大多不善言辞,亲和力欠佳,从而导致他们不愿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在面对繁琐、零碎的工作及患者时感到无所适从。

1.3环境因素。影响男护生的环境因素有学校的教育模式和理念、带教老师的自身素质、实习病房的组织结构和人员因素、自己的学习动机等。事实证明,临床学习环境的认知与其实习行为表现呈中度正相关[4]。

1.4其他因素。護士服定位于女性,男护生是好身穿医生或医技工作服,且存在男护生缺乏相配套的更衣室、值班室等,难免会产生局外人的感觉。

2带教方式的探讨

2.1选择临床带教老师,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规范带教过程

带教老师应敬业爱岗,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言行举止规范,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术,语言表达能力强等特点,同时要对自身严谨务实,对同学要求严格,对带教认真负责,定期进行考核,及时反馈。另外,还应加强教学单位与实习基地的联系,做好双向互动,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带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2.2加强沟通能力的培训,将沟通教育贯穿于整个带教过程

首先带教老师与男护生之间要多沟通,做到多谈心,多关心,多开导,了解其心理状况并加以开导。其次,由于良好的护患沟通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增进护理人员对病人的了解,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所以要针对男护生在这方面的不足,在临床带教中要注重培养男护生观察病人非语言行为能力,塑造良好的第一印象,注重聆听、安慰等沟通技巧的培养,鼓励男护生主动与病人交流。

2.3强化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训练,提高动手能力。临床基础护理操作与专科操作技能是护生成为一名合格护理人员的关键。因此,必须重视临床操作的强化训练。总体上来说,男生的动手能力相对较弱,并且容易急躁,缺乏沉稳细致的个性。在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可分解复杂的操作技术流程为简单、容易操作的程序,以便于记忆,再到实践中运用,并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其提高兴趣,愿意去做,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2.4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认知是行动的先导,实习护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变动性大,可塑性强,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加强对男护生的职业道德和素质教育的培养,引导他们理性、客观地去看待护理工作。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的一言一行都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带教老师要让男护生体会到慎独、严谨、患者至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涵,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目前在我国护士队伍中,男性从业者不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以人性化服务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的开展,男护士的出现适应了现代护理模式发展的需要。事实上,与女护士相比,男护士更能胜任现场抢救、手术室、重症护理、仪器操作等方面的工作。这就需要我们做好男护生的导向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信而乐观地从事护理工作,愉快地走向临床一线,为整个护理事业长远的发展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

参考文献

[1]霍健梅.我国男护士的现状及其改善对策[J].护理学报,2006,5(13):22-24

[2]杨维,杨则秀,高凤英.临床护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四川医学,2004,25(8):941-942

[3]李素仁,许艳春,魏淑霞,等.男护生心理特点及其心理调适方法的切磋[J].中华护理教育,2007,4(2):62-63

带教方式论文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内科见习的大四学生200人为研究对象, 根据学生学号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100人。观察组年龄22~25岁, 平均年龄 (23±1.8) 岁, 男60人, 女40人;对照组, 年龄22~24岁, 平均年龄 (23±0.9) 岁, 男55人, 女45人。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及学历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主要由课堂精讲、现场带教问诊, 包括病史、体格检查等, 带教老师直接给学生患者检查结果, 并让学生总结患者病例, 提出诊断和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逆向案例法:①病例介绍:带教老师需课前对学生进行调查统计学生感兴趣且常见经典疾病, 并在课堂上进行病例介绍, 以调动学生积极性;②病例讨论:带教老师通过对学生进行病例介绍, 要求学生自我判断患者病情, 充分分析患者检查结果和临床病例, 同时可采用小组讨论或师生讨论方式, 对患者病情进一步的了解和探索, 通过此方式可增加学生兴趣和自信心, 提升学生临床判断能力;③基础知识掌握:通过病例介绍和病例讨论过程, 学生会自主翻阅大量书籍, 增加自身基础医学知识, 并可加深该知识点的记忆。必要时, 带教老师需对本次带教涵盖的基础知识理论进行引导和总结, 或进行扩展[2,3]。

1.3 观察指标

对见习后的学生进行考核, 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课堂情况、知识运用情况、临床能力情况3项, 采取百分制方式。>90分优秀, 75~90分为良好, 60分以上为一般, 其余为不合格。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 用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学生在见习后的效果比较, 观察组合格率为94.0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相关研究显示, 为更好将传统教学模式改变为综合性带教模式, 采取逆向案例法在临床中进行带教可使学生的见习效果更显著, 肯定了逆向案例法的可行性[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合格率为94.0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0% (P<0.05) 。因本研究发现传统的带教模式趋向于课堂精讲, 学生面对老师采用的“填鸭式”教学或“空谈”基础知识感到异常枯燥乏味, 并且此方式与临床工作严重脱节, 导致学生对临床工作失去兴趣, 甚至会产生“为什么要学医?”、“怎样学医?”等负面的学习问题。再者传统教学会减少学生对临床各类信息的接触, 导致毕业工作时面对新的疾病无法及时了解情况进行解决。“逆向案例”教育法是将“案例教学”与“逆向教学”相结合, 通过学生对患者病例的研究和探讨使学生将基础医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增强病情分析能力和判断力, 提升基础知识运用能力, 改善学生对临床工作的认识, 并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基础与临床的结合和运用。

综上所述, 逆向案例法带教模式在带教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侯洁, 徐冬, 唐铭燕, 等.PBL结合CBL及LBL教学法在消化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2 (5) :414-417.

[2]缑亚莉, 王霞.立体式教学应用于消化内科见习教学分析[J].健康必读 (中旬刊) , 2012, 11 (2) :333.

[3]王艳.PBL教学在消化内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 2012, 13 (2) :40-41.

带教方式论文 第4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来自同一学院的2届护生进行对比研究。将2008年实习的30名护生作为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跟班带教方式;将2009年实习的32名护生作为实验组, 采用固定带教方式。2组护生在生源、学历层次、性别、年龄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在急诊科的实习时间为2个月。

1.2 带教方式

1.2.1 对照组跟班带教护生每天跟随护士进行急救护理见习或技能操作, 带教教师不固定。

1.2.2 实验组固定带教

护生每天由固定的带教教师带领实习。实习分3个阶段, 每阶段各占总实习时间的1/3。 (1) 见习期:该阶段的实习目标为熟悉环境与专科特点, 见习常见的急救护理操作等。 (2) 操作期:这一时期, 护生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部分护理技能操作。 (3) 考核期:带教教师组织护生进行理论和技能操作复习, 并适当举办一些专题讲座, 然后进行理论和技能操作考核, 并要求护生撰写出科实习总结。

固定带教教师的职责主要有: (1) 负责整个实习期间的带教工作; (2) 制订实习计划, 指导护生护理理论学习与技能操作; (3) 维护护生实习秩序, 检查护生实习质量; (4) 组织出科前的理论与技能操作考核, 指导实习总结的撰写等。

1.3 评价方法

(1) 理论考核; (2) 技能操作考核; (3) 问卷调查, 实习结束时发放问卷, 调查实习护生对带教方式的满意度。

1.4 统计分析方法

数据处理计算步骤并进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生理论考核优良率比较 (见表1)

2.2 护生技能操作考核优良率比较 (见表2)

2.3 护生对带教方式的满意度比较

2组护生对带教教师的带教管理、带教态度、带教方法、带教效果的满意度比较, 见表3。

3 讨论

3.1 固定带教方式能提高急救护理实习质量

通过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比较, 2组护生存在差异, 实验组考核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 实验组对带教管理、带教态度、带教方法、带教效果的满意度亦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 固定带教方式对带教质量具有积极影响。由于固定带教教师, 使带教责任更加明确, 带教管理有所加强, 从而保证了带教质量。因此, 固定带教是一种有效的带教方式。

3.2 固定带教方式能促进带教教师提高综合素质

采取固定带教方式对带教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带教教师不仅是实习计划的制订者、护理技能的指导者, 而且是实习的管理者。这就使教师不仅要认真学习护理技术, 还要学习护理管理知识;明确的职责使带教教师加强了带教责任心, 不仅促进了护生实习质量的提高, 也促进了带教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3.3 加强带教方法研究, 提高急救护理实习质量

急救护理临床带教跨医学与教育2个领域。在科学技术日异繁荣的今天, 一方面是急救医学的迅速发展, 急救护理知识日新月异, 另一方面是教育理论和方法不断更新[1], 这就对临床带教内容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加强对护生带教方式的研究, 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 改进带教方式, 促进急救护理实习取得更好的效果, 培养实用型人才。

综上所述, 改进护生临床实习带教方式, 采取固定带教方式既能提高护生实习效果, 也有助于提高急救护理带教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固定带教方式对护生实习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08年实习的30名护生作为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跟班带教方式;将2009年实习的32名护生作为实验组, 采用固定带教方式。实习结束后进行实习效果考核。结果 实验组理论与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 实验组对带教方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固定带教方式能提高护生急救护理实习质量并受到学生好评。

关键词:固定带教方式,急救护理,实习质量

参考文献

带教方式论文 第5篇

关键词:带教方式,实习质量,初探

医学生参加生产实习是临床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声誉[1]。临床实习中的很多因素,如带教老师的素质、带教方式、学生的态度和实习基地的条件等,对实习生质量将产生重要的影响[2]。近年来在医学教育领域中,大胆进行临床带教方式改革以促进实习生质量的提高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在护理实践中,“一对一”带教模式可以提高护生的实习质量[3]。口腔学生临床实习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过程,“一对一”带教模式是否对学生质量的提高有影响,目前国内文献未见报道,为此我们进行了初步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及带教模式。

以在我院进行生产实习的03级和04级的同学为研究对象,各分为三组,分别进入口内、口外和修复科实习。03级实习生18人,采用传统带教模式,即实习小组进入科室后,安排一名带教老师负责整个小组的带教工作。04级实习生15人,采用“一对一”带教模式,即一名带教老师负责一名实习生的带教工作。

2. 实习质量指标的监测。

为了评价带教的质量,在各科实习结束时对学生进行出科理论考试、技能考核,比较两届实习同学的考试成绩是否存在差异,同时评价实习同学的一次性考取研究生情况(考研率)以及毕业后用人单位的评价情况。

3. 统计学处理。

考试成绩采用均数±标准差,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一次性考研率和用人单位良好评价率采用%或人数,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二、结果

1. 不同带教模式对实习生出科考试成绩的影响

t*=4.79P<0.05t**=0.665P>0.05t***=0.715P>0.05

t*=3.10P<0.05t**=1.178P>0.05t***=1.126P>0.05

表1、2表明,“一对一”带教组口内技能考试成绩明显高于传统带教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口外和修复出科考试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0.05)。

2. 不同带教模式对实习生一次性考研率和用人单位评价的影响

X2*=33.546p<0.05X2**=30.261p<0.05

由表3表明一次性考研率传统组高于“一对一”带教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毕业后用人单位评价则是“一对一”带教组均为良以上,而传统组有16.67%的评价为差,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三、讨论

口腔医学是一门科学性、技术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实践能力的养成是口腔人才培养的特色与核心环节[4,5]。一名合格的口腔医学毕业生必须具备对口腔各科常见疾病的综合诊治能力。口腔临床实习是口腔医学教学计划的最后阶段,是以临床实践为主要形式,将理论联系实践,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的重要环节[6,7]。因此探索一套口腔临床实践教学与管理模式对于培养高质量口腔毕业学生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口腔临床实践的特点,结合我院实际,在口腔本科实习生采用了“一对一”带教模式,通过质量监控,显示,“一对一”带教组口腔内科技能考试成绩明显好于传统组,用人单位评价好于传统组;口外、修复出科考试成绩并没有差异,考研率低于传统组。表明“一对一”带教模式更有利于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而对理论知识及相关的质量并没有影响,可能由于口内与口外、修复相比,病员量大,操作机会多,传统组一个带教老师负责多个实习学生时不能手把手示教,学生操作过程中的不规范不能及时得到发现和纠正。而“一对一”带教则可以有针对性地一步一步加以演示,同时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操作过程中的错误,达到很好的带教效果。而口外、修复门诊病员量少,带教老师有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理论上的提问和实际操作中的指导,因此出现传统组与“一对一”带教组出科考试成绩无差异的结果。学生的技能成绩直接影响用人单位的评价,由于“一对一”带教使在各个科室的出科技能成绩高于90分,因此用人单位的评价均为良好以上。而一次性考研率,主要与学生的理论水平有关,理论成绩好的03级高于理论成绩差的04级。

综上“一对一”带教模式,有利于学生技能操作水平的提高,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结果的可靠性,有待我们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韩云涛, 周佳, 李伟明.参与式教学法引入教学的改革与思考[J].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7, 28 (3B) :135-38.

[2]Tousignant M, Desmarchais JE.Accuracy of student self-ssess-ment ability compared to their own performance in a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dical program:acorrelation study[J].Advan He al Scien Educ, 2002, (7) :19-27.

[3]陈俊红, 闫焕霞, 郭香荣.一对一带教在临床护理带教工作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03, 13 (7) :87-88;

[4]刘铁玉, 林敏, 刘春梅, 等.在口腔医学临床实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创新能力[J].大连大学学报, 2005, 26 (6) :64-65;

[5]李萍, 郝怡, 黄云.口腔临床实习应用参与式教学的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 30 (22) :2814-2815.

[6]李东, 贺建军, 邝客.改革口腔专业教学模式培养创新性口腔专业人才[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2006, 4 (1) :48-50;

带教方式论文范文

带教方式论文范文(精选5篇)带教方式论文 第1篇1 护生入科宣教护生第一天进入一个新的科室, 心中都是惴惴不安, 会想护士长怎样, 带教...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