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压疮评估标准
跌倒压疮评估标准(精选6篇)
跌倒压疮评估标准 第1篇
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一)对压疮、难免压疮的风险评估与报告实行三级监控及管理。
(二)各病房对卧床患者、危重患者、低蛋白水肿及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的患者,必须进行压疮筛查并登记。
(三)对有可能发生难免压疮的高危患者,须申报难免压疮。
1、申报范围:对卧床、危重、低蛋白水肿及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的患者,使用Braden评分表进行压疮风险评估。Braden评分<12分,患者高度水肿、极度消瘦等,申报难免压疮。
2、申报程序:病房填写难免压疮申报表,护士长、科护士长审核并填写意见后上报护理部登记在案。
3、监控处理:病房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预防措施,必要时可申请院内护理会诊,护士长督查措施的落实并进行效果评价,科护士长随时抽查,护理部定期检查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落实情况。
(四)对已上报的难免压疮患者,病房要加强管理,床旁悬挂压疮警示标志,加强健康宣教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继续监控和评估,Braden评分≥18分,可停止监控。护理质量管理组及压疮监控组不定期到各病房进行检查。
(五)患者发生压疮或患者入院时带入压疮,须报告护士长,在24小时内填写“压疮报告表”,经科护士长审核后上报护理部,并在护理记录单上做好记录。
(六)发生患者皮肤压疮的科室应主动上报,有意隐瞒不报,事后发现将按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并纳入护士长及科室绩效考核。
(七)各病房设立压疮、难免压疮登记本,对压疮、难免压疮进行登记,护士长要定期组织科室人员认真讨论,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护理质量。
患者跌倒/坠床预防及报告制度
(一)护理人员应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对疼痛、意识不清、孕妇、70岁以上、14岁以下、行动不便和残疾患者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高危患者悬挂警示标志。
(二)对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要及时制定防范计划与措施,做好交接班。
(三)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使其充分了解预防跌倒/坠床的重要意义,并积极配合。
(四)加强巡视;随时了解患者情况并做好护理记录,根据情况安排家属陪伴。
(五)如果患者发生跌倒/坠床,应执行如下内容:
1、本着患者安全第一的原则,迅速采取救助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的损害或将损害降至最低。
2、值班护士要立即向护士长汇报,立即电话报告护理部,24小时内上交书面报告。周末及节假日报告护士长值班人员。
3、护士长要组织科室人员认真讨论改进措施,并落实整改。
(六)发生患者跌倒/坠床的科室如有意隐瞒不报,事后发现将按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并纳入科室绩效考核。
(七)护理部定期进行分析及预警,制定防范措施,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患者管路滑脱预防及报告制度
(一)管路滑脱主要是指气管插管、气管切开、PICC导管及各种引流管等管路脱落。
(二)认真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及合作程度,确定患者是否存在管路滑脱的危险。
(三)对存在管路滑脱危险的患者,告知本人及家属,使其充分了解预防管路滑脱的重要性,取得配合。
(四)落实防范措施,必要时在家属同意情况下采取适当的约束,并做好交接班。
(五)加强巡视,随时了解患者情况及检查约束部位,并做好护理记录,根据情况安排家属陪伴。
(六)如果患者发生管路滑脱,应立即报告医生迅速采取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的损害或将损害降至最低。
(七)护士长要组织科室人员认真讨论,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八)发生患者管路滑脱的科室如有意隐瞒不报,事后发现将按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并纳入科室绩效考核。
(九)护理部定期进行分析及预警,制定防范措施,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跌倒压疮评估标准 第2篇
产科2014年1-6月使用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单共筛查孕妇1259名,其中<3分1257人,>3分2人,均未发生跌倒、坠床事件。压疮风险评估表筛查产妇2人,>12分2人,均未发生压疮。科室护理人员在使用跌倒、坠床及压疮评估表时对于分值>3分的病人未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
一、情况分析:
(一)产科均为孕妇,属于高风险科室。2014年1-6月份跌倒、坠床筛查率为100%。
(二)科室对存在高风险因素患者给予相关预防措施,2014年1-6月份压疮、跌倒发生率为0。
二、效果评价:
科室加强压疮风险评估培训后,护理人员落实了岗位职责和核心制度;实行手术及分娩病员严格床旁交接班,对于压疮的防范意识增强,责任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大大加强,主动服务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凝聚,无压疮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三、存在问题:
科室对跌倒、坠床培训不到位:科室护理人员对于>3分的高风险患者未在护理记录上做记录。
四、整改措施:
(一)科室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住院病人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表再次进行相关知识培训,要求护理人员掌握评分标准及措施落实情况,及时在护理记录上做好记录。
(二)科室护理管理人员加强管理力度,不定期抽查护理人员跌倒、坠床评估及措施落实情况。对于存在高风险的患者给予相应预防措施。
跌倒压疮评估标准 第3篇
关键词:老年住院患者,跌倒,护理评估,护理对策
跌倒是指平地行走或从稍高处摔倒在地[1]。在我国, 目前有老年人约1.3亿, 每年2000万老年人至少发生2500万次跌倒, 直接医疗费用超过50亿人民币[2]。跌倒是诱发老年人伤残、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跌倒, 所造成的后果更加不容忽视, 如何评估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风险与杜绝和减少跌倒意外的发生, 是我老年病科医护人员需要关注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对年龄大于65岁的患者, 入院、转科、病情变化等情况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分析, 充分认识老年患者跌倒的危害性, 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 从而预防老人跌倒事件的发生。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在本院老年病科住院的65岁以上, 能自主活动的住院老年患者, 不包括全瘫、痴呆者。其中男167例, 女184例, 平均年龄 (74土5) 岁, 心血管疾病80例, 脑血管疾病者42例, 糖尿病者36例;骨质疏松者10例;泌尿系统疾病者6例;并存有多种慢性疾病者177例。
1.2 评估方法
1.2.1 设计评估量表采用莫尔斯跌倒量表[4], 对病人存在的跌倒危险因素进行评估。老年人跌倒风险分3级6项, 病房病人的莫尔斯跌倒量表得分为各项评分相加。
1.2.2 确定评估人群为年龄大于65岁的住院患者。
1.2.3 准确实施评估:护理人员在需要时及时认真如实的填写莫尔斯跌倒量表, 如患者入院、转科、病情变化等。
1.2.4 确定高危跌倒人群评估分在51分或更高就可以鉴定病人属于高危人群, 这些病人就需要实施防跌倒的策略。
2 护理对策
2.1 根据莫尔斯跌倒量表正确评估患者跌倒风险等级, 并根据不同等级分别采取一般、标准和高危三种防范措施。
2.2 一般防范措施针对无/零跌倒风险的病人, 主要应避免外在危险因素所带来的意外伤害。 (1) 入院时即向病人介绍医院科室的环境, 使病人尽快熟悉病室环境, 宣传预防跌倒"十知道"知识。 (2) 病室及走廊安装扶手, 拖地时设警示牌, 厕所及浴室安装扶手。 (3) 病房、走廊地面使用防滑材料, 行人通道无障碍物, 照明适度。 (4) 启用病床制动装置将病床固定, 必要时升起床档。 (5) 助步架、拐杖等辅助工具放在病人可及处。
2.3 标准防范措施针对低度跌倒危险的病人, 护理防范措施除包括上述外在危险因素之外, 还应包括以下措施: (1) 病人活动时要有人陪伴, 并保证病室的呼叫系统通畅。 (2) 保证病人鞋袜合适, 可提供防滑鞋。 (3) 降低病床高度, 安装床档。 (4) 按病人要求提供辅助工具。 (5) 观察病人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6) 医护共同加强对病人、陪护人员及家属的宣教, 提高预防跌倒的意识。
2.4 高危防范措施针对高度跌到危险的病人, 护理措施除包括上述措施之外, 还应包括以下措施: (1) 通知医生病人的高危情况, 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治疗。 (2) 佩戴跌倒高危标识的黄色腕带。 (3) 加强监护和帮助。 (4) 必要时限制病人活动, 适当约束病人。
2.5 心理护理老年患者因内在及外在因素, 常产生焦虑、沮丧、自卑等负性心理, 部分老年人因曾经跌倒或险些跌倒而对做某种活动能力失去信心, 这样又增加跌倒的危险性, 形成恶性循环。对此, 护理人员要耐心做好安慰、解释工作, 心理上给予疏导、支持和鼓励, 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心[3]。另有部分老年人常因怕麻烦别人或者高估自己的能力, 容易发生跌倒, 护理人员应注意发现, 告知跌倒的严重后果, 并主动帮助他们, 使其信任护理人员。
3 结果
共351例住院老年患者 (年龄>65岁) , 经准确护理评估与合理的护理对策, 未发生一例跌倒事件。
4 讨论
人口老龄化在我国已日益明显, 老年住院患者亦越来越多。老年住院患者具有慢性病多、病程长、病情复杂、用药复杂等特点, 使得他们的不安全因素增加, 跌倒又是老年病人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 会造成一定的伤害。据统计, 每年有20%的老年住院病人发生跌倒, 其中5%-15%的病人跌倒后造成脑部损伤、软组织损伤、骨折、关节脱臼[5]。同时病人跌倒极易产生医疗纠纷。因此, 预防住院老年患者跌倒, 关键在于全面的护理评估, 开展优质服务, 重视个性化服务, 提高细致入微的生活护理, 针对不同跌倒风险等级实施相应防范措施, 通过医护患和患者家属的共同努力, 使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维护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殷磊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43.
[2]李林涛, 王声涌.老年跌倒的疾病负担和危险因素[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1, 22 (8) :262.
[3]刘爱欣, 孟祥利.老年患者跌倒的护理评估和护理对策[J].当代医学, 2010, 16 (4) :117.
[4]MorseⅢ, Black C, Obede K, et a1.A prospective study to identify the fall-prone patient[J].Soc Sci Med, 1989, 28:81-86.
跌倒风险评估与干预 第4篇
患者男性,72岁,因“间断痰中带血,发热3个月”入院。患者3个月前发现痰中带血丝,偶有血块,量不多,伴发热,体温38℃,时有饮水呛咳。否认盗汗、胸痛、呼吸困难。1周前就诊我院呼吸内科门诊,为进一步诊治被收入病房。
既往史
高血压病史13年,最高血压160/90 mmHg,用药血压控制满意;1年前脑卒中。无药物过敏史。
入院查体
心率 82次/分,呼吸频率 18次/分,血压 122/62 mmHg,体质指数(BMI) 16.4 kg/cm2。助行入室,右下肢活动不利,右口角歪斜,言语含糊。心肺腹检查无异常发现。双下肢无水肿,足背动脉搏动存在,双上肢肌力正常,双下肢肌力Ⅳ级,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侧巴宾斯基(Babinski)征(-)。
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WBC) 4.19×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49.5%,血红蛋白(HGB) 97 g/L,红细胞(RBC) 3.5×1012/L ,血小板(PLT) 264×109/L。胸部CT:右中叶及右下肺条片状实变影,炎症可能,纵隔内数个淋巴结。
用药记录
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 qd,肠溶阿司匹林0.1 qd,艾司唑仑1 mg qn。
老年综合评估
视力可用老花镜纠正,听力可;睡眠障碍,早醒;记忆正常。
功能状态(2周前):可自行进食、如厕、穿衣,洗澡须帮助,不能爬楼梯,行走需拐杖助行;工具性或社会性生活功能状态(IADLs):可打电话和服药,其他不能(2分);半年内跌倒5次,无严重后果,跌倒时无意识丧失和便失禁,在家中和小区行走时、起夜时均有发生;老年抑郁量表(GDS)9分;夜尿3~4次,便秘,3~4天1次硬便;社会环境:住一层,家中空间狭小,过道杂物堆置,无夜灯,座椅、座便器位置过低,无扶手;在家穿拖鞋;小区环境良好。
肌力平衡检查
平衡能力:双足并拢闭目站立试验(Side-by-SideTest)正常,半足距和一足距闭目站立困难,双臂抱胸坐立仅完成3次,用时20秒。步态和运动能力:起立-行走试验(the Get-up and Go Test)无法独立完成,需拐杖帮助。
印象
吸入性肺炎,脑卒中后遗症,抑郁状态,轻度贫血,良性前列腺增生,营养不良,跌倒高风险。
思考问题
对于这种没有造成骨折等严重损伤的跌倒是否需要处理?
定义
跌倒(falls)是指意外摔倒或滑坐在平地或低处,不伴有意识丧失,并除外由严重的身体疾患(如癫痫、卒中及晕厥)或非常环境所致的摔倒。
跌倒是最常见的老年综合征,对老年人造成严重的伤害包括骨折、硬膜下血肿、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因害怕跌倒而不敢活动而引起躯体功能下降和行为退缩。下肢或腰椎骨折患者若未及时接受治疗,则可能引发肺部或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肌量减弱、压疮等并发症,导致伤残、失能和死亡。跌倒已成为老年人意外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
另外,跌倒相关损害带来的医疗花费难以估量,消耗更多的急诊医疗资源和人力照料资源,因此,跌倒比稳定的慢性疾病更加严重。
风险评估与预防
尽管在老年人群中跌倒发生率很高,但患者在跌倒未引起严重损伤时,常常不予以重视,将跌倒当作衰老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不主动向医生提及发生过跌倒的情况,也很少因为跌倒而去就诊。另一方面,专科医生可能忽略询问跌倒史。值得重视的是,跌倒可以通过干预预防。因此,临床医师应充分重视跌倒史询问和跌倒风险评估。
跌倒常常是多因素造成的,不局限于某个专科,需要老年科医生综合评估后甄别。临床医师应首先评估患者跌倒危险因素,并对其风险程度做出判断;然后进行干预,消除可逆性原因;对于部分躯体或感觉功能障碍的患者采用辅助方法防止跌倒。跌倒诊治流程见上图。
对老年患者进行跌倒评估和处理,因居住环境(居家、住院/护理院)的不同而异。对于功能状态尚好且居住社区的老年人,跌倒筛查和预防工作最为重要,通过评估发现高危患者进行有效干预。而住院或护理院的老年人则是跌倒的高风险人群,应采取全面预防,而不是依赖个体化评估。对有跌倒史或高风险老年患者,需要针对跌倒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干预措施
跌倒干预措施包括:① 肌肉力量和平衡训练;② 居家环境危险因素的处理;③ 认知-行为干预法;④ 停用或调整跌倒相关的药物;⑤ 补充营养或维生素(如钙剂和VitD);⑥ 纠正视觉缺陷。
干预过程应由多学科医护人员参与,并对环境的危险因素进行整改,预防高危的老年患者再次发生跌倒。
总之,跌倒是发生率较高的老年综合征之一,可引起灾难性后果,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关注跌倒,对高危患者进行积极预防和干预,是对老年人生命和健康的重要保障,可减少跌倒相关致残率和致死率,亦可减少跌倒损伤所致的医疗花费,进而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本例患者干预方案
本例患者因反复呛咳而出现吸入性肺炎入院,经老年综合评估发现患者存在跌倒高风险,内因包括脑梗塞后遗症,肢体活动能力下降;夜尿频、抑郁状态、睡眠差(催眠药易导致跌倒);轻度贫血(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外因包括居家环境不良,患者鞋子不符合硬薄底要求。
处理方法包括:① 康复训练(下肢肌力、吞咽);② 饮水中加入增稠剂,避免呛咳,减少吸入性肺炎发生概率;③ 加用治疗前列腺增生药物,减少夜尿次数;床旁放置尿壶;④ 抗抑郁治疗,停用艾司唑仑;⑤ 加用钙和VitD,加强营养;⑥ 改善居家环境,换穿硬薄底布鞋;⑦ 生活部分自理,须有人照料;⑧ 3个月后再评估。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坠床跌倒评估表 第5篇
住院患者坠床跌倒风险评估与防范
科室 床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诊断 入院或转入日期 年 月 日 坠床、跌倒的危险因子评估:
□1.最近一年曾有不明原因跌倒经历(1分)□2.意识障碍(1分)□3.视力障碍(1分)
□4.活动障碍、肢体偏瘫(3分)□5.年龄≥65岁(1分)□6.体能虚弱(1分)
□7.头晕、眩晕、体位性低血压(2分)□8.服用影响意识或活动的药物(1分):□散瞳剂 □镇静安眠剂 □降压利尿剂 □镇静抗癫剂 □麻醉止痛剂 □9.住院中无家人或其它人陪伴(1分)目前评估得分: 分 备注:(1)病人入院或转入24小时内评估;(2)病情改变(意识、肢体活动改变)由负责人评估;(3)≥4分,为高危性损害/跌倒/坠床,每周重新评估一次。高危跌倒、坠床的预防方法:
□1.呼叫器放于患者易取位置。引导患者熟悉病房环境。□2.避免穿大小不合适的鞋(或拖鞋),应用合适的助行器等辅助用物,以协助患者之活动。□3.无论在卧床或下床活动时,应随时有陪伴在患者是旁。
□4.注意患者服药后情形,若感头晕、软弱无力时,确保其在床上休息,并请告知医护人员。□5.若患者意识不清楚或乱动时。为维护患者安全,需予以使用约束带。□6.至卫生间如厕时,陪伴请勿随意离开患者。
□7.病房之医疗设备如有损坏或使用不便时(电灯等),请立即通知医务人员予以处理。□8.教导偏瘫患者应由健侧边的床沿上下床。□9.有高危跌倒病人的标识。□10.改变体位应遵守“三部曲”:即平躺30秒,坐起30秒,站立30秒,再行走。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尤其是夜间。
患者家属签名: 与患者关系: 日期 年 月 日
责任护士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再次评估时间: 危险因子评估符合那几项: 总分 评估者:
患者家属签名: 与患者关系: 日期 年 月 日
再次评估时间: 危险因子评估符合那几项: 总分 评估者:
跌倒压疮评估标准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9月-2012年10月在我院干部病房住院的老年患者 (能行走活动, 包括使用辅助器走动的患者, 排除卧床不起患者) 505例, 其中男346例, 女159例, 年龄65~92岁, 中位年龄77.1岁。均被评估为跌倒重度高危。
1.2 方法
住院患者Hendrich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在患者入院24h内, 由责任护士负责入院跌倒评估, 患者口述提供临床资料, 护士记录电子化。Hendrich跌倒风险评估量表是Ann L.Hendrich等[1]在2003年研制的。研究者筛选出8个条目: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行为冲动;抑郁状态;排泄方式改变;头晕/眩晕;男性;服用抗癫痫类药物;服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起立—行走测试。量表总得分≥5分被认为是跌倒高危人群, 提示护理人员应实施护理干预措施, 预防患者跌倒。此量表是目前最新的跌倒风险评估量表, 是专门应用于成年住院患者的跌倒风险评估, 敏感度为74.9%、特异度为73.9%, 评定者间信度为100%[2]。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Excel2003, 统计跌倒高危原因的构成比。
2 结果
住院老年患者跌倒评估高危原因主要是:65~80岁、疾病、药物等, 见表1。
3 护理干预
预防和避免跌倒是护理的重点, 如果患者经常出现跌倒, 应到医院查明是否是医源性因素, 如不是医源性的问题, 就要进行相应的预防措施, 以免再次引起跌倒后影响身体健康。
3.1 预防对策[3]
3.1.1 正确评估患者状况:
患者入院进行护理评估时, 建立患者跌倒评估单确立高危人群, 对于容易跌倒的患者即在其病床头贴易跌倒标志, 外出检查时手腕挂易跌倒标志, 这个标志图案为:1个将要跌倒的人。目的使患者活动时能被引起注意并得到协助或照顾。
3.1.2 预防生理因素所致跌倒:
对于高危人群, 日常活动如起床、散步、如厕及洗澡等随时有人照顾, 以防跌倒。视力、听力差的老年人外出一定要有人陪同, 有视网膜病和白内障要及时治疗;眼镜度数一定要合适, 在冬天勿使围巾遮盖眼、耳, 避免平衡失调引起跌倒的危险增加。加强平衡训练可减少跌倒的发生概率。对骨质疏松的老年人, 指导患者适量服用活性型维生素D, 可增加肌力, 增加躯体的稳定性, 防止跌倒。
3.1.3 减少环境因素的影响:
保持病房环境整洁, 地面无积水、油, 病室光线充足, 床边有护栏, 适合老年的床位, 走廊上有扶栏和防滑标志, 不放鲜花等物品在走廊上, 以免影响患者行走。淋浴室内有防滑凳子, 厕所是马桶蹲位的, 在厕所边装紧急呼叫器。
3.1.4 预防疾病因素所致跌倒:
对患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及体位性低血压的老年患者, 人院时应了解其晕厥史, 定期监测血压, 帮助其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及发病的前驱症状, 掌握发病规律, 及时做好预防措施。对患有脑血栓后遗症、帕金森病、内耳眩晕症、小脑功能不全等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 应在职业医师协助下评定其步态及平衡能力, 进行必要的功能训练。多维运动计划是改善社区居住老年人直立平衡和步态功能, 降低跌倒危险的重要手段。对发生过跌倒的老年人, 应询问其发生细节, 加强心理护理, 解除老年人恐惧心理, 稳定其情绪。使预防措施有明显的针对性, 能够适应个体的需要。
3.1.5 作好安全宣教:
如患者有外出应检查推车或轮椅;避免老年患者独自一人外出检查和行走;生活不能自理由陪护照顾。日常要用的物品放在患者容易拿的地方, 并固定放置;在睡前嘱其解小便后入睡, 并将小便器放置床旁;做好安全健康教育, 老年患者穿宽松衣物, 防滑鞋;在起床或坐立起来时要缓慢, 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引起眩晕, 造成跌倒;对不能独立行走的患者嘱其陪护24h照顾。纠正不适宜行为及不服老心理。
3.1.6 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和用药后的观察:
告知患者或家属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案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按时按量服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些特殊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应对处理, 如降糖药物使用后低血糖的应急处理, 应马上卧床休息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作相应处理。
3.2 跌倒后的措施
做好心理护理, 正确面对和应对跌倒和摆脱跌倒的阴影。患者跌倒后不要急忙将其扶起, 首先应先检查一下患者跌伤的情况, 检查跌倒着地部位、疼痛的部位, 要正确的搬运, 避免不当的操作造成严重的再次伤害, 做好急救工作。有跌倒至有外伤的患者, 检查有无内部器官的损伤情况, 如外伤, 伤口应立即消毒处理, 防止感染, 如有骨折的患者应立即行肢体固定作必要的检查, 老年患者的表现有的不明显, 而工作人员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开导解释工作, 尤其是预后不好的患者, 应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听取治疗方案, 和预防措施, 使患者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 乐观面对未来的信念。
本研究通过对老年患者的跌倒评估高危原因分析, 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创造适合老年人特点的生活环境, 做好老年人健康、保健知识宣传, 对于防止老年人跌倒, 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老年人,住院患者,跌倒风险,护理
参考文献
[1] Ann L.Hendrich, Patricia S.Bender, Allen Nyhuis.Valiation of the HendrichⅡFall Risk Model:A Large Concurrent Case/control Study of Hospital Patients[J].Nursing Research, 2003, 16 (1) :9-21.
[2] 刘青青.跌倒危险度评估表应用于老年患者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 2011, 11 (5) :31-33.
跌倒压疮评估标准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