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大班奥尔夫音乐活动方案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大班奥尔夫音乐活动方案(精选6篇)

大班奥尔夫音乐活动方案 第1篇

大班奥尔夫音乐活动:森林舞会 一. 设计意图:

“森林狂想曲”是一首以森林中多种动物鸣叫以及动物们发出声音合成的音乐,旋律清幽抒情,潺潺流水,轻快鸟鸣,让人身临其境,感受自然,这首音乐很适合奥尔夫音乐的教学,于是我选择以打击乐的形式表现此乐曲,我们班的幼儿接受能力强,经过我一段时间的培养,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有一定的基础。所以我选用了沙锤,木鱼,双铃铛三种乐器让孩子们表现出各种动物的声音以及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快乐。二. 活动目标: 1.初步让幼儿熟悉音乐,掌握音乐节奏。

2.根据图谱能进行简单的乐器分配,学会能跟着指挥,看着图谱进行乐器演奏,并能试着用多种乐器进行合奏。3.享受打击乐活动带来的乐趣。三. 活动重点:

让幼儿能初步掌握音乐的节奏。四. 活动难点:

让幼儿用乐器表现不同的角色进行合奏。五: 活动准备:

碰铃,沙锤,木鱼,音乐(森林狂想曲),图谱,ppt 六: 活动过程: ㈠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新年到了,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咱们幼儿园上个星期也举行了元旦汇演,小朋友你们开不开心呀?那你们知道吗。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也想要举行一个音乐会,小动物们想邀请你们一起去参加音乐会,你们愿意吗?那好,我们一起去听听小动物们的音乐吧。

⑴师幼共同欣赏音乐一遍,提问:孩子们,你们听出了有哪些小动物来了吗? ㈡出示图谱 到底今天有哪些小动物会来参加我们的音乐会呢?请看我们的节目单。第一个为我们表演节目的是谁?(青蛙),对,是大嘴青蛙,那青蛙是怎么叫的?他要表演的节目是唱歌,他唱歌的节奏是怎么样的? X XX︱X XX︱X XX︱X XX 第二个表演的是谁?(小黄鸡),对,小黄鸡的脚尖尖的最喜欢跳芭蕾舞了。他今天为我们表演的就是他最擅长的芭蕾舞,那他又是怎么跳的? X X ︱X X ︱XX XX︱XX XX 第三个表演的是谁?(小孔雀),那小孔雀最漂亮的动作是什么? X — ︱~~~︱X X︱X X 1.看着图谱,听着音乐用拍手的方法进行演奏。

2.引导幼儿用身体其他部位跟着音乐拍打节奏。㈢幼儿学习初步按图谱进行乐器分配。㈣让幼儿与老师合作将乐器与动物进行配对,并对其进行演奏练习。(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老师在旁帮助)㈤尝试用多种乐器进行合奏。

① 集体尝试演奏一遍(事先说清楚演奏规则)② 交换乐器尝试演奏一遍。

㈥请小朋友邀请客人老师一起加入我们的森林音乐会。七:活动结束

今天的森林音乐会非常成功,今天的演奏会到此结束,请小演奏家们谢幕(鞠躬),和咱们的客人老师们再见。

大班奥尔夫音乐活动方案 第2篇

教学目的:1.在多种形式的感觉中,让幼儿体验乐曲所表现的情绪.2.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启发幼儿用肢体语言表现乐曲.4.让幼儿能知道书是最好的,只有好好读书,才能更聪明.教学准备:1.图谱一张.戏剧表演所需的道具(老爷爷的胡子,门)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以热身律动开始(教师和幼儿一起听着音乐,变化不同的骑马姿势入场)

二.以故事引出.1.)有这样一位小朋友名叫亨特,它很想知道世界上什么最好.于是他就去找妈妈,妈妈说:”漂亮最好”.亨特点了点头走了.它有去找爸爸,爸爸说:”钱最好,有了钱就能买到一切.”````````` 2.)一起和幼儿做一遍爬台阶动作.3.)听着音乐,我们一起去寻找.(幼儿和老师一起做动作)4.)看图.讲解每一个步骤.5.)听音乐和幼儿一起画符号.6.)声势练习.(用跺脚来表示马爬山.用拍手来表示爬台阶.)

大班奥尔夫音乐活动方案 第3篇

一、活动由来

这节“落叶”活动源自生活中孩子们的一次发现。秋天到了, 天气渐渐转凉, 在户外活动时孩子们纷纷被地上的落叶所吸引, 有的捡叶子, 有的抛叶子, 孩子们如获至宝, 陶醉在茫茫的叶雨中。见孩子们如此感兴趣, 随后教师便组织孩子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叶子的活动, 如叶子拼画、画叶脉、手撕叶子等, “落叶”活动便是其中的一节。

音乐活动较为抽象, 小班幼儿多以欣赏、演唱、律动为主, 而此次活动需要孩子们听辨出每句中“叮”的声响, 虽然有一定的规律性, 但对于小班幼儿来说, 他们分析能力较弱, 记忆特点为瞬时记忆, 所以对整首歌曲“叮”的声响次数难以准确掌握。为了顺利地开展活动, 完成此次活动的两个目标, 给幼儿以直观的引导, 教师借助电子白板的多种功能来辅助开展此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1) 能按数取物, 随音乐进行表演。

(2) 初步尝试看图谱标志操作乐器。

三、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 完成活动内容, 准备了撞钟、塑料树叶、白板课件。

四、活动环节与策略

本次活动的环节与策略由四部分组成:

1. 去郊游音乐入室

首先运用白板的声音链接功能, 播放欢快的音乐, 引领幼儿律动入室。在幼儿进入教室后, 一幅美丽的落叶动态画面呈现在眼前, 给幼儿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仿佛来到叶雨丛林, 使孩子们一下便进入了角色。当问孩子们叶子是怎么落下来时, 一阵风声的播放验证了孩子们的答案, 孩子们好奇的眼神里随之而来的是欢喜。

2. 幼儿完整倾听, 初步感受歌曲

“风儿吹下来多少片叶子?”随着教师的提问, 孩子们完整地欣赏了歌曲。但一遍似乎并不能使孩子们在回答问题时自信满满, 只有几个小朋友随之互动, 接下来的设计, 便满足了每一名幼儿的需求。

3. 白板演示, 帮助幼儿感知“叮”的声响次数

利用电子白板的多种功效将歌曲中的每一句都呈现出来, 使幼儿分句倾听, 感知“叮”的声响次数, 了解其与叶子落下的数量关系, 并通过不同的互动形式进行验证。

首先, 在听辨第一句的前半句后, 利用白板的拖拽功能, 幼儿将自己听到的叶子数量拖拽到格子内, 用播放后半句的方法来进行验证。孩子们听到答案时再次兴奋起来, 从而调动他们参与的兴趣。

在第二句的播放中, 从孩子们聚精会神的眼神中可以看出每名幼儿都十分明确自己的任务, 都真正参与进来了。孩子们似乎觉得还是简单, 都笑着将答案脱口而出。不过第二次答案揭晓的方式再次吸引了幼儿, 又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回来, 利用板擦的功能, 将答案覆盖, 请幼儿用“魔法棒”将答案变出来,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尝试操作。

随之而来的第三句, 运用了隐藏后拖拉的方式将答案揭晓, 孩子们的参与热情极高, 虽然随着声响次数的增加, 难度增加, 但孩子们都希望自己能够上前感受白板的神奇功能, 所以热情未减。

直至第四句神奇魔水、透镜功能的运用, 孩子们的参与热情仍旧没有减退, 通过逐句分句孩子们掌握了歌曲内容, 了解了“叮”的声响次数关系。

4. 乐器演奏

接下来就是我们的第二个教育目标, 引导幼儿用乐器准确演奏声响, 为此教师出示了图谱, 利用白板的拉幕功能由局部到整体地呈现图谱, 使幼儿有目的地观看, 易于对图谱中的图标进行初步分析, 使幼儿更加明确乐器操作标志。最后以落叶律动游戏结束此次活动。

白板的利用使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在一个个神奇功能的参与下从一个高潮到另一个高潮, 实现了此次活动的目标, 使活动顺利完成。

五、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运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 让幼儿在看、听、做、演的过程中积极参与, 主动思考, 大胆表演, 最终完成活动目标。活动的突出特点是:

(1) 捕捉幼儿生活点滴, 挖掘教育价值。通过对幼儿在生活中兴趣点的关注来挖掘教育契机, 真正做到活动源于幼儿的生活。

(2)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活跃课堂气氛。在活动中视听结合, 使孩子们充分感受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 从而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

(3)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使活动由简至难, 层层递进。通过电子白板的多种功效, 在互动的过程中, 使孩子们感受“叮”的递增与递减, 真正做到在玩中学。

大班奥尔夫音乐活动方案 第4篇

首先对于孩子的节奏训练要生活化,趣味化。我首先开始让孩子用耳去听、去感知。幼儿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节奏无处不有。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节奏无处不有。例如用钟声“当、当菖菖”声表示四分节奏,和表声“滴答、滴答”声代表八分音符节奏菖菖菖菖;然后模仿钟声、表声、的节奏,教幼儿边唱边拍边走,使幼儿进一步感受两种节奏的不同。另外是节奏训练多样化,为了提高幼儿对节奏训练的兴趣,发展对音乐不同节奏的感受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可组织幼儿朗诵诗歌,或学小动物叫,边朗诵边拍手,朗诵和拍手要协调合拍,然后模仿小动物走路,同时发出有节奏的声音。幼儿在模仿基础上让他们找出相应的节奏卡片。如:

通过动眼、动脑、动手、动脚、的游戏幼儿既愉悦了身心,又学习到了节奏训练的知识。另外在进行节奏训练的基础上,还必须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动静结合,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训练指导,启发幼儿即兴表演不同动作感受节奏的韵律美,这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

平时我们一说乐器就会想到的是钢琴、小提琴等,可奥尔夫的乐器指的是原始的发声器,如:铃鼓、手鼓、木鱼、三角铁、沙锤等。还有一种就是音条可以灵活拆装的音条琴。因此,我尝试让孩子们学习用打击乐器来练习节奏。首先是先让他们了解各种乐器的声音,是清脆?是浑厚?是长?是短?怎样敲声音才会好听。然后我让幼儿自己给乐曲配上伴奏并说出他们的理由,再练习合奏。

在教学时,怎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益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觉得这种方法很好:看谱法

我把这首乐曲每段每种乐器的节奏型写在黑板上,让幼儿在熟悉乐曲的基础上自己看谱练习,他们自己动脑筋、自己练,自信心特高,兴趣与积极性一下就出来了。孩子都能利用我们练习的节奏去完成老师想要的,我感到很欣慰,对乐理基本上不懂的孩子竟然可以做的这么好,这就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魅力所在。

二、通过语言练习幼儿的节奏

我们选用一些节奏感强、有韵律的儿歌来训练幼儿的节奏。先是简单的节奏型,然后慢慢过渡到附点音符等复杂些的节奏型。还让幼儿练习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儿歌和进行二声部的练习。另外,幼儿所学的歌曲,我也让幼儿通过听乐曲按歌词节奏拍手来训练幼儿的节奏。在平常的朗读课上,我注重了孩子的节奏,以往朗读课文孩子都是用自己最大的、拉长的声音很困难的去读,而且我发现这样读课文对孩子的记忆也没有帮助,我就把课文合理的安排到各种节奏型中,例如古诗《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很明显的节奏X X| XX X|,也是孩子以前练习的比较熟悉的节奏,从此上识字朗读课孩子们再也不是无精打采的了,读起课文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这也是节奏的巧妙利用之处。

三、利用身体动作帮助孩子认识节奏

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就是幼儿在有音乐或无音乐伴奏的情况下,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动作由幼儿根据自己对音乐的体会自己表演,比较自由、灵活,而不是由教师一招一式地教。但教师必须加以引导、启发,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用他们自己的动作表现节奏。如在训练xxxx|xxxxx|节奏型时,开始时我让幼儿随意用自己身体的任何部位来打节奏,只要卡准节拍就行,渐渐的我要求幼儿四分音符用手拍,八分音符用脚来代替,并将此节奏型变成各种形式让幼儿进行训练,如:xxxx|xxxxx | |; x xxx|xxx xx| |; xxxx |xxxxx| |等等。孩子们的兴趣都很高涨,很多幼儿都能看着节奏谱,手脚并用打出旋律,除此以外我还让幼儿比较分析那些儿歌和歌曲节奏与他们学过的哪些节奏型相同。这样既发展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及动作的协调性,也让幼儿在尽情的表现中体验到快乐。

四、通过合作与创编,让幼儿亲身体验节奏

幼儿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节奏可以说无出不在。教师应注意引导幼儿到生活中去倾听节奏、发现节奏、创作节奏、萌发探寻节奏的奥妙和欲望。也就是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或节拍作出来。比如说在大班下期我们练习的《筷子律动》中,我给了孩子三种节奏型:X 0X 0| X 000| 0- |X X X X| X X 00|X X 0 0| X 0 X 0|,首先是叫孩子熟悉节奏,能熟练的用拍手形式来拍打节奏,然后让孩子自己来创编动作,但是我提出一个要求,就是在X的时候必须要敲击筷子,空拍孩子就可以自由发挥,结果孩子们创编的很富有童趣,我引用的歌曲是《小放牛》,有的把空拍做了牛角的动作来表示,有些孩子将空拍去敲击别人的椅背,既然是孩子们自己的创作,自然在学习中不费力气的就掌握了,而且他们的热情也很高,当他的创作被我采用后他会有成功的喜悦。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而奥尔夫音乐教育法是就是“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方法,它使我们的孩子自发主动去学习,它能唤起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儿童对音乐的情感。

大班奥尔夫音乐活动优秀教案 第5篇

设计意图

在戏剧表达阶段,教师主要通过让幼儿各个感官充分地与事物进行互动、请幼儿谈谈内心的感受、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幼儿相互间模仿动作、创编新的肢体动作等方式积累丰富幼儿的肢体语言(包括丰富的面部表情)。“猜猜我在吃什么”就是通过引导幼儿运用味觉和嗅觉来体验生活中食物的酸、甜、苦、辣、臭等感觉,让幼儿在探索与尝试的过程中获得新的认知经验,从而习得丰富的面部表情。

活动目标

1.能用嗅觉和味觉来体验与辨别酸、甜、苦、辣、臭等味道的食物。

2.能够用动作与表情来表达各种食物所带来的不同感觉。

3.在“食物品尝会”中体验戏剧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奶糖、巧酸梅、辣锅巴、臭豆腐、苦瓜;与食物相对应的图片一幅。

2.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经接触过各种味道的食物并有相关经验。

活动过程

1.食物品尝会:逐一出示各种食物,请幼儿辨别,并尝试用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师以厨师的身份邀请小客人(幼儿)品尝苦瓜,幼儿辨认与表达。

教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食品吗?”

幼儿:“苦瓜。”

教师:“那我们来闻闻它有没有味道?”

幼儿:“没有。”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尝尝有什么感觉?”

幼儿:“好苦啊!”

(幼儿的表情比较丰富,有的皱起了眉毛,有的直吐舌头,还有几个在撇嘴,但保持时间不长,可以说转瞬即逝。)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感觉到苦的时候都很痛苦,还有的小朋友做了一些表情。那我们可以用什么表情来表现很苦?”

(在让幼儿回忆并用表情表现刚才的感受时,只有2~3个孩子能再现刚才的神情。更多的孩子有些不知所措,不知该如何表现。)

教师:“看,我这里有一个相框,我们来给小脸照张像,当我的.相框放在谁的面前时,谁就要保持自己的表情不能动,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样,好吗?”

孩子们十分踊跃,每个人都在积极地回忆与表现,当教师用相框来“留影”时,大多数孩子都能将自己的表情定格。教师引导其他幼儿观察相框中“留影”的眉眼、嘴角及面部肌肉的变化,以便更准确、生动地进行模仿。

后面,教师用相同的方法让幼儿分别品尝巧酸梅、辣锅巴、奶糖、臭豆腐。

2.游戏“表情变变变”。

(1)出示孩子们所品尝的食物的图片,教师讲解游戏的玩法。

教师:“这是什么?吃了以后感觉如何?用什么表情来表达?”

(2)教师抽取图片,幼儿做出相应的表情和动作。游戏的难易程度和次数根据幼儿的实际反映情况可作适当调整。教师应鼓励幼儿进行大胆夸张的表演。

活动反思

孩子们在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尝一尝、玩一玩中获得了许多有益的体验,为他们在戏剧活动中能更加准确地表达作品中的角色形象或表达内心的感受奠定了基础。游戏“表情变变变”中,幼儿用学到的表情与肢体动作对图片中的食品味道进行表现,这种从对实物的感知到对图片的感知,实际上是经验的一种迁移。通过孩子们的表现,可以想像当孩子们遇到表演吃东西的样子的时候,一定会有许多精彩的表现。

活动点评

1.开放、快乐的游戏氛围是孩子乐于参加戏剧活动的前提。本活动以食物品尝会的方式一下吸引了幼儿的注意,激发了参与的热情。他们以客人的身份(角色)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猜一猜、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演一演,很轻松、也很愉快地学会了各种表情和相关的肢体动作。整个活动环节清楚、层次分明,幼儿能在教师营造的游戏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与表现。

2.关注细节,方法策略运用得当,是本次活动取得成功的保障。

本次活动所选用的刺激物特征明显,有酸、有甜、有苦、有辣也有臭,利于幼儿与之互动与表现。而且教师对于食物的出示顺序也进行了细致思考,苦一酸一辣一甜一臭,安排十分合理,既可以让幼儿的充分感受,也不会相互干扰,产生混淆。试想,如果在活动的一开始,教师就出示臭豆腐,满教室都飘着臭气,那一定会影响孩子对其他食物的感知;如果一开始就品尝辣的食物,也会影响孩子的味觉,使他们对苦的感受就不会那么强烈。另外,“相框”的使用也是这个活动比较关键的要素,“相框”的出现一方面可以调动孩子们表现的欲望,另一方面可以吸引孩子们的视线,让孩子们更多地去关注同伴表情的细致变化,为其准确地进行模仿提供可能。

3.允许幼儿有个性化的发挥是戏剧活动必不可缺的指导思想。

大班奥尔夫音乐活动方案 第6篇

1、让幼儿感受音乐韵律的诙谐和有趣,在音乐当中找到快乐。

2、初步增强对音乐节奏、倾听音乐的能力。

3、在学习中创编动作,体验音乐游戏创编的乐趣。

 音乐 影碟机 椅子数把

情景道具(大灰狼、小白兔的玩偶或头饰,小山背景)

(一)音乐律动,谈话活动导入新课

倾听音乐,做各种小动物的模仿动作。

小朋友们做着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动作进入活动室,并且找到自己的小椅子坐好。

谈话:小朋友们,陈老师知道你们最喜欢小动物了,那你们都和陈老师说说,你们都喜欢哪些小动物,好吗?(幼儿分组自由讨论,积极举手回答),激发幼儿的浓厚兴趣。今天,陈老师请小朋友们听一个非常好听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幼儿回答:想(充分调动起孩子们的积极性)

(二)新授游戏《聪明勇敢的小兔子》

1、小朋友们,陈老师今天讲的故事,可有趣拉,你们可要象小兔子一样,竖起你们的耳朵来听哦。(看老师边做动作边讲故事,让幼儿了解游戏的情节)。

2、教幼儿做游戏,感知游戏带来的乐趣。(教师示范)

教师先做在椅子上,用手当小白兔,两个手指头在大腿上跳十五下,再拍两下腿,拍三下手,感受节奏的高低,强弱的不同,听到灵巧的音乐节奏时,把手握拳藏起来,藏到身体看不到的地方,衣服、裤子、头发等里面,听到响几下就藏几个不同的地方。

左膝盖—右膝盖—衣服里—胸口里—脖子后面—左裤脚里—右裤脚里(首先响一下就藏一个地方,响两下就藏两个不同的地方,这样循序渐进,一共是响七下,就要藏七个不同的地方)

等幼儿熟悉之后,教师可以让幼儿自己想藏自己身体的哪里就藏在哪里,根据幼儿对身体的了解,自己去发现,仔细听音乐的能力。先跟老师藏同样的地方,让幼儿记住刚才都藏了哪些地方,能用语言完整地表达出来,顺序清晰,并且体验当中的乐趣,增强孩子们的记忆能力,空间位置感知能力。

(三)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游戏(扩展活动)

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都玩得可开心拉,是吧,我们发现我们的小手还有这样大的本领是吧,可以当我们最喜欢的小白兔,还发现了,我们自己身上竟然有这么多的地方可以藏,是不是很神奇啊。恩,好,接下来呢,我们不坐在小椅子上玩了,现在我们全体小朋友们起立。让幼儿全体站起来,我们大家一起倾听音乐来做这个游戏吧。先由老师当大灰狼(穿动物服装),所有小朋友当小白兔(穿动物服装或者戴头饰),先跟着音乐一起来玩。先做小白兔的样子,跟着音乐往前跳(左右跺脚),根据上面的,听到灵巧的音乐时,是把手藏到身体的不同位置,现在,听到灵巧的音乐时,就要做不同的样子或者动作,听到几下就做几个不同的动作(扩展活动—从手转到肢体),做时不能动,这时老师扮演大灰狼出来了,如果看到哪只小白兔动了,又没有躲好(躲在小山的后面),如果哪只小白兔动了就是没有躲好,这时,大灰狼就要吃掉小白兔拉,被抓到的那只小白兔就当大灰狼。这要等幼儿对音乐的节奏、玩法都非常熟悉了以后才能交换进行。

(四)唱《小红帽》的歌曲,结束活动

大班奥尔夫音乐活动方案

大班奥尔夫音乐活动方案(精选6篇)大班奥尔夫音乐活动方案 第1篇大班奥尔夫音乐活动:森林舞会 一. 设计意图:“森林狂想曲”是一首以...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