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法论文
对外贸易法论文(精选6篇)
对外贸易法论文 第1篇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期末论文
完 成 人 姓 名 史春惠 题 目 浅谈语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专 业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班 级 2011级3班
学 号 201110367 完 成 日 期 2012年6月
浅谈语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应以词汇教学为中心。在传统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常常把汉语教学简单地看成词汇加语法,过分重视词语解释、句子分析、语段大意和篇章串讲,却忽视了语境因素在词汇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在大部分对外汉语教材中,课文的前或后一般都列有生词表,教师通常是先教生词,对生词进行音、形义的教学,然后再进行课文内容的讲解教学。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这种教学方法并不科学。对于外国学生来说,在没有任何语境的情况下,如果一下子要他们掌握那么多孤零零的词语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学生们比较喜欢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学习生词,也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词汇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下文中我将从语境教学的含义,作用及应用着手,通过一些自己收集整理的具体课堂事例来进行简要的归纳总结。
关键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语境教学;教学应用
一、引言
任何语言都离不开语境,语境在确定词义,消除歧义,体现词的用法,区别同义词方面有主要的功能,因此要培养和提高学生词汇的应用能力,必须把词汇教学和一定的语境结合起来。本文旨在通过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学习,对语境教学在对外汉语实际教学的重要作用和基本运用方式根据自身理解和手头资料作出一个大致总结和归纳,便于自己今后在此方面的教学实践。本篇论文以中级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为例,试图探讨如何在结合具体语境的情况下进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本着实践出真知的研究原则,本文以课堂教学实践为基础,充分揭示语境运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二、语境的概念
从字面上说,语境是语言使用的环境,是交际过程中参与者运用语言表达思想及理解接收信息时所依赖的各种因素。在会话中,语言活动的参与者对语言使用及话语意义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言使用的具体环境。
综合国内外众多语言学家对语境的论述,大部分的语言学家把语境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狭义语境指语言本身的环境,指语言结构中的上下文;广义语境指使用语言时起制约作用的各种因素,包括言语交际活动中的主、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如使用语言者的身份、职业、修养、处境、心情等,客观因素如交际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也包括语言的社会环境,如时代、民族、地区、社会文化的特点。为了研究方便,本文采用语境的广义概念,并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把语境概括分为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以及民族文化语境三大类。
上下文语境是针对语言内部说的,指语言运用中由语言本身因素形成的语言环境,它能使语言的结构或意义表现得更加清楚、具体、明了。笼统地说,词、短语、句子等在语流中出现时,它前面或后面出现的其他语言单位都是该单位的上下文语境。
情景语境指的是与语篇传递交际意义有关的时间、地点、谈话内容、谈话双方的关系等因素。英国语言学家莱昂斯把情景语境解释为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来的,对言语活动产生影响的一些因素,包括参与者双方、场合(时间、地点)、说话的正式程度、交际媒介、话题或语域。文化语境,指与言语交际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它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文化习俗,指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是一个社会群众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对属于该集体的成员具有规范性和约束办。二是社会规范,指一个社会对言语交际活动作出的各种规定和限制。
三、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现状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和研究者发现,词汇量匮乏,词义掌握不准确等问题使得学生无法正确地运用汉语进行交际。为了提高词汇教学水平,许多教师和研究者都在不断探求既符合汉语词汇特点,又遵循第二语言习得规律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法。
综观十几年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法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看到,现阶段词汇教学主要采用一下几种教学方法:网络化教学法、利用配价理论进行词汇教学、语素教学法、“输入—输出”模式教学法。在各种教学法当中,语境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可见一斑。由此可知,研究者已经认识到把语境理论引入到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必要性。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既可以确定它的具体含义,又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它的用法。这种学习词汇的方法,不但便于学习者记忆词汇,而且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然而,现阶段关于把语境理论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多数研究者偏重于理论的研究,有些研究虽然把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但大多是采用单一语境来分析词语意义,这样便割裂了各种语境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不利于词语的理解和使用。
四、语境教学法的功能和重要作用
根据诸多语言学家对语境功能的叙述,本文把语境的功能概括为两种:解释功能和制约功能。语言不可能离开语境而存在,失去了语境的背景和衬托,语言便没有意义可言。我们常说,通过语境可言消除歧义,使模糊的意义变得具体、明了,这便是语境的解释功能。制约功能主要是指在上下文中,各个语言单位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一切语言的应用和言语的交际总是限定在一定的语境范围之内,因此,语境对语言的语义、词语、结构形式以及语言风格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和制约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语境教学法,一方面能使学生生动形象地想象其主要运用的语境,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实现寓教于乐的理想,将课堂教学与实际场景紧密联系,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能避免教授“哑巴汉语”的窘境。所以,语境教学法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除了以上提到的泛指作用,语境教学法还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确定相关词义,并且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消除相关歧义
五、语境教学的课堂运用
了解了语境教学法的基本含义以及在实际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语境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实际运用才是本文想要着重强调的内容,下文将语境教学分成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以及文化语境三个部分,通过自己的了解,分别对各部分作出一些教学运用建议。
(一)上下文语境
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对于相对难度较为大的词语和句型的教学来说,建议可以使用短语搭配法和功能释义法来进行详细生动地解释: 1.短语搭配法:这种方法在字词教学中运用较为广泛,能让学生通过各种搭配了解一个词的不同意义或者能进行准确的同义词近义词辨析。(1)不同意义的辨析
现汉中“打”的二十几个义项,例如: 打今天起:从今天开始
又如打酱油,打水,打开,打电话等(2)同义近义词辨析
保存:照片、资料、收据、证据 保持:联系、通畅、关系、健康
从各种词组中归纳出两个词组义项上的差别,即看得见和看不见,也就是说一个所表示的客体是具体的,另一个的客体是抽象的。2.功能释义法:这种方法在句型教学中较为常见,对口语词语和结构的教学最为有效。如:
“大„„的”强调某个时间不适合做某事。例一:“大过节的,别说这些了。” 例二:“大周末的,起那么早干什么?”
(二)情景语境
在教学实践中,以随机的课堂互动问答以及情景模拟为佳,通过一步步教学的精心设计,使学生更为深刻了解真正词义。如: 女:现在为什么不打电话给他呢?
男:你忘了,我的手机前几天刚丢。女:对,我把这茬儿给忘了。
如果教师就词讲词,显然过于死板,学生也难以接受。“茬儿”是北方的方言词,甚至在南方也不怎么常用,由于没有社会环境理解它的意思,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可以利用上下文的语境对“茬儿”进行解释。如问:“女士把什么事忘了?”学生可能回答:“手机丢了”。“手机丢了”这件事就是“茬儿”在这一言语情境中的具体意思。这样的导入学生既理解了词的意思,又完成了对对话内容的理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文化语境
在日常教学中,对于文化语境所造成的问题十分突出,但一门语言的习得过程也正是对一种文化的接收过程,作为对外汉语教师,有义务在教学中重点强调在文化中理解有差异的字词加以具体语境下解释,使外国留学生逐渐接受中国传统文化。
例如在称呼语的习得方面,在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英美学生倾向于对老师直呼其名。如果他们使用英语,而且是在英语的语境中,这样做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而在汉语的语境中,他们用汉语叫老师的名字,则会被视为不礼貌。同时,日本学生则倾向于始终用“老师”来称呼老师,而不习惯用“你”或“您”。这是因为在日语的语境中,师生之间的身份差距相对比较大,学生只能用相当于“老师”的用语来称呼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上类似的对比来对学生说明不同文化下的语用差别,使其对中文运用印象加深。
综上所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境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十分恰当地运用语境教学法将使教学较为生动活泼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六、结语
根据本学期老师教授的理论,还有课后自己查看的资料,本篇论文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研究原则,从教学理论出发,结合课堂教学的实践,探讨了语境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实践表明,将语境理论应用到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去,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理解和记忆词汇的能力以及提高课堂词汇教学的效率,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通过观看教学课堂实录观察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实际表现,给了我许多启示,可概括为以下两点:第一,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要打破传统的“先教生词,后讲课文”的教学模式,而要从课文现有的上下文语境出发,结合课文讲解生词的含义,然后给出一些具体的情境,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第二,教师在发挥课堂主导作用的同时,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引导他们在不同的语境下运用所学生词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及时纠正所犯的语用错误。
参考文献:
[1]陈琳霞,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2):108-114.[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532.[3]李国南.辞格与词汇[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4]李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6.[5]李宝贵.对外汉语教学及汉语本体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对外贸易法论文 第2篇
词汇教学包括展示词汇,词汇解释及词汇练习几部分。
展示词汇就是把所要教的词通过板书、领读、听写等方法介绍给学生,并让他们跟读、认读、从而使他们对所学词的形、音、义有初步了解,其目的是让他们掌握词语的用法。
听写是常用的、基本的展示词汇的手段。
它的实质是学生回忆预习过的生词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的手段之一。
词汇教学的第二阶段就是解词。
解词就是将所要讲授的词的意义及用法解释给学生。
语言教学中解释词义的技巧很多。
1.实物和图片展示。
这种技巧简单明了,可以加快建立语音和概念的直接联系。
因此,凡是能够用实物或图片解释的,应尽量用实物或图片。
2.同义词和反义词的解释及近义词的比较。
用一个已学会的反义词解释词义,这对学生理解词义,记忆生词都有好处,如表扬与批评、厚与薄、失败与成功。
近义词的比较也是词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同时它也是学生的难点,如“还是”和“或者”,前者可用于疑问句,后者则不能。
“资助”和“救助”,前者指用钱有困难的人,后者除了用钱以外,也指用行动帮助帮助有困难的人,如救助病人。
3.语素的解释。
这种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但只适用于组成词以后语素义未改变的情况。
如学了“读”、“作”、“者”之后就会懂得“读者”和“作者”的意思。
学过了“聋”和“哑”之后就会懂得“聋哑人”的意思。
4.以旧释新。
如“爷爷”是爸爸的爸爸,“外公”是妈妈的爸爸,这种技巧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摆脱外文翻译的局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汉语表达能力,而且对复习、巩固所学过的词语是非常有效的。
5.类比。
如学了“汽车”、“汽车站”和“火车”,就可以用“汽车站”类比“火车站”;而“数学家”和“化学”则可类比“化学家”。
6.例句释义。
教师直接给学生几个例句,让学生体会句意。
如“辜负”:“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辜负老师的期望。”“何况”:“平时这里就很热闹,更何况是星期天。”
词汇讲解只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学生想要真正掌握该词,还应在此基础上做有关的大量练习。
词汇练习可分为:感知性练习:对词的感知,包括语音识别、词形识别,听录音、认读、注音等。
理解性练习:主要是理解词义,如写出反义词、同义词进行替换等。
模仿练习:包括语音模仿、汉字书写模仿。
记忆性练习: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记忆词的意义和发音,如直接问答、利用图片、实物、体态动作、动词宾语等。
应用性练习:目的是把指定的词运用到句子中,如选词填空、组词选句等。
三、语法教学
胡明扬认为,语法教学只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我们不是为传授语法知识而进行语法教学,而是为了解决学习者的语言能力问题。
可以说,语法教学,主要是用“法”教“学”。
学习语法是为了更好地掌握一种语言。
当然,学习语言也许还有别的方法,并不限于这么一种方法,不过中外的语言教学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我们现在普遍采用的方法。
但需要强调的是不应大讲语法,更不能为了讲语法而讲语法,而应让学生多接触语言事实。
换言之,与其讲语法,不如让学生接触有关的语言材料,这也许是掌握语法的最好途径。
李晓琪认为,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必须与词汇教学密切结合。
她提出:(1)建立以虚词为核心的词汇语法教学模式;(2)筛选,突出实词难点,加强词语搭配的学习;(3)着眼语篇,在语法与语篇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
她认为这是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一个方向。
进行语法教学时,不宜过多地使用语法术语;对所教内容要作浅化和简化处理,使之感性化、条理化、公式化、图 文化;进行语法练习时, 语言运用练习应该多于知识练习与变换组成练习。
讲连动句时,告诉学生句子中是一个主语进行两个动作,如:“我来中国学习汉语。”“他坐飞机去上海。”
另外,讲练习时要把语法 应用到交际中,如讲到“了”,就要让学生反复用带“了”的句子谈话。
而且应该让他们在交谈中纠正错误之处,以达到深刻记忆的目的。
总而言之,汉语课的特点主要在于基础性和综合性,它不仅是各种技能的综合,语言知识的综合,而且是教师知识水平的综合。
参考文献:
[1]李扬.对外汉语教学课程研究[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王钟华.初级阶段课程规范[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3]陈田顺.对外汉语教学中高级阶段课程 规范[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4]张慧君.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技巧[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哲学 社会科学版),,(5).
[5]胡明扬.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汇教学的若干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7,(1).
[6]林焘.语音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3).
[7]关键.声调教学改革初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4).
[8]李泉.语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及相关问题[J].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探索(首届国际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对外贸易法论文 第3篇
为加强同高等院校的联系与合作,繁荣商务财会理论研究,搭建学术交流展示平台,2015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将继续开展此项学术活动。
一、参评范围
1.作者范围:各高等院校、高职院校、研究机构、全国商务系统等作者均可参加。
2.论文范围:凡于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在公开出版刊物上发表的商务财会学术论文均可参评选。(本文所指的商务财会学术论文包括财务、会计、审计等与商务财会领域有关的学术论文。论文应联系当前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实践,体现外经贸行业特点,对商务领域重大会计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有较高学术价值。)
二、报送事项
1.推(自)荐表填写要求
推荐单位需填写《2015年度全国商务财会学术论文推(自)荐表》(见附件),并加盖公章。自荐参评者也需填写该表格,非独著应征得其他署名作者同意,或联名自荐。
2.参评材料时间及明细
推(自)荐参评的论文,需于2015年5月31日前向评委会秘书处提供以下材料:
纸质材料:发表刊物复印件(版权页+目录页+论文正文)、推(自)荐表,各一份。
电子文档:与复印件相同的PDF格式电子文档(隐去作者信息),发送至lwps2012@126.com
活动详情查询及附件下载请登录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网站http://kjxh.mofcom.gov.cn/。
活动二:2015年商务财会论文评选
2015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将继续开展的商务财会论文评选活动,根据商务中心工作和商务财会工作要求,2015年商务财会论文评选工作有关要求如下:
一、选题参考范围
1.新会计准则及应用问题探讨
2.管理会计理论和应用问题探讨
3.中央和地方商务发展促进资金改革探讨
4.货物贸易财会问题研究
5.服务贸易财会问题研究
6.境外投融资财税金融问题研究
7.融资担保、出口信用保险等国际贸易信贷问题研究
8.反倾销申诉与应诉的财会问题研究
9.上海自贸区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研究
10.外经贸与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
11.外经贸与税制改革问题研究
12.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
13.企业内外部审计协调机制研究
14.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
15.培养复合型国际化会计人才研究
二、全国评选报送及时间安排
(一)各省区市、各地区及外经分会、央企请于9月30日前召开研讨会,评选出推荐至全国参评的论文。
(二)全国商务财会论文评选会议拟于11月下旬在京召开。推荐到全国参评的论文,请于10月31日前报送以下资料:
1.论文Word文档发送至mofcomlw@126.com。
2.论文纸稿5份,隐去作者姓名、单位、联系方式等信息。
3.作者信息表1份。
(三)全国参评论文按以下规范格式报送纸稿、电子版材料:
1.论文题目:黑体小2号
2.各级标题:一级标题黑体4号,二、三级标题黑体小4号
3.论文正文:宋体小4号,固定行距28磅
对外贸易法论文 第4篇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伴随性动作表达方式 语法 辨析 硕士论文
一、对外汉语语法辨析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选择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辨析性论文写作来作为核心问题进行讨论,探讨这一类论文写作的核心指导思想、写作方式、论文思路、价值和意义等等一系列问题,以期对对外汉语教学、国际汉语教育硕士方向的教师有所启发,对学生有所指导。
在有关对外汉语教学的各项研究中,语法辨析研究最具有典型意义,它涉及到二语习得的过程考察、偏误形成的原理分析以及汉语本体的规则细化。我们用下面这个例子来加以说明。
(1)*我们看着电影吃爆米花。
这是留学生习得汉语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碰到这种问题,最简单的直截了当的方法就是纠正偏误,判断其为表达结构使用不当,应当改为:
(2)我们一边吃爆米花一边看电影。
问题是,这个偏误有没有普遍性和典型性?值不值得研究?是一个偶然的失误还是有其必然的原因呢?我们发现造成偏误的主要成因有二:第一,目的语规则不明。汉语“VP1着VP2”可以表示两个动作相伴随发生,例如“听着音乐做作业”“哭着说”“躺着看书”。而汉语中还有其他方式来表示动作相伴随发生,“一边听音乐一边做作业”“一边哭一边说”“做作业的时候听音乐”“看电影的时候吃爆米花”等等。这样一来问题就出来了:“VP1着VP2V”和“一边VP1一边VP2V”以及“VP1时VP2V”“VP1的时候VP2V”这些表达格式究竟在什么条件下可以互相替代?在什么条件下不能相互替代,而是必须各司其职?教材、词典中都没有提到这个问题。也就是说母语相关规则不明确。第二,教学误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很好的材料可以加以参考,因此可能进行随意的解释,形成典型的教学误导性偏误。在这个分析基础上,我们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问卷调查,看看我们收集到的偏误材料是否是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如果经过针对性调查测试,发现问题确实广泛存在,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确实是难点,这就增强了研究这个问题的必要性,说明我们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研究题目。
目前很多现代汉语本体问题再次被提到研究视野中来,就是因为对外汉语教学中出现了上述类似的情况。由留学生习得汉语时产生的偏误提出的这些问题,说明目的语的规则还很不清楚。
在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研究中,“V起来”和“开始V”之间的比较,“不能去”和“去不了”之间的辨析,“继续V”和“V下去”之间的辨析,“一边VP1一边VP2”与“VP1的时候VP2”之间的辨析,这些辨析所涉及的内容往往不是简单的两个词,而是语法结构完全不同的两个表达式,这些表达式出现频率极高,意义极其相似,很难习得和掌握,而相关的语法规则又不够细致,很容易引发泛化使用现象。
同时,语法辨析还包括那些句法功能强大的同义词辨析。如“朝”“往”“向”的辨析,“在”“于”的辨析,“还”“更”的辨析,“马上”“立即”“立刻”的辨析,“就”“才”的辨析,“里”“内”“中”的辨析,“全”“都”的辨析,“可以”“会”“能”的辨析,“短时体”副词“就,马上,立即,迅速,即”的辨析等等。
这类选题意义在于:一是直接面向对外汉语教学。从对外汉语教学中发现问题,回归到本体研究,研究所得到的结论将到教学实践中去验证。二是把该类格式看做一个特殊系统,这个系统内的成员均具有共性、相互重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替换,又各自有自己不可取代的功能。三是尝试对该系统从句法、语义、语用角度加以阐释,运用多种方法来全面地展开对比分析,使得其最后结论能够真正具备应用价值,为对外汉语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二、语法辨析性硕士论文写作程序
(一)提出问题与综合分析
怎样发现并提出研究问题呢?我们从下面这个例子谈起。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在学习现代汉语“伴随发生”表达格式时,很容易出现一系列偏误。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上遇到这么一个句子:
(3)他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
老师一般会解释说这个句子的意思就是:
(4)他吃饭的时候看电视。
也就是在教学活动中老师有意无意地引导学生把“一边VP1一边VP2”临时看作“VP1的时候VP2”。这个解释在中国人来看是再自然不过的,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作此解释则隐含着一系列问题。
第一,“一边VP1一边VP2”等于“VP1的时候VP2”吗?这个目的语知识点相当不可靠,因为没有人对此进行过论证,隐含诱导偏误产生的潜在危险。
第二,“一边VP1一边VP2”与“VP1的时候VP2”等义吗?对于这个问题需要进行深入探讨,就得像马真(2004)对“还”和“更”进行辨析、刘月华(1980)对“V不得”和“不能V”进行辨析一样,只有通过辨析,才能发现二者之间的差异。
第三,“一边VP1一边VP2”与“VP1的时候VP2”可以自由替换吗?现有的词典、教材都没有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阐释,也没有现成的成果、结论供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和编写教材的时候来加以参考使用,那么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碰到这一类问题就只能是凭借自己的语感和经验来应对。
第四,“一边VP1一边VP2”与“VP1的时候VP2”的辨析到底属于一个什么问题呢?应归属到什么范畴?本体研究到现在为止没有给出可供对外汉语教学参考的满意答案。
就我们目前收集的部分相关偏误语料来看,作为目的语的现代汉语“伴随发生”表达格式的规则阐释得不够清晰,各项格式的特征分析还不够深入细致,相关词典和教材在解释现代汉语“伴随发生”表达格式时都不是很透彻,经不起推敲。因此,要解决与现代汉语“伴随发生”表达格式相关的各类偏误,最重要的工作还是要完善目的语知识,要系统、深入、细致、准确、完整地挖掘整理出一系列相关规律,用以杜绝目的语规则泛化引发的偏误,杜绝目的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仅凭语感的任意解释、教材编写理论依据不足等现象。现代汉语“伴随发生”表达格式系统中的各个成员之间关系密切,它们有很多共同之处,在特定条件下互相替换之后仍然能够表达相似意义,在特定条件下可以成为相互印证和相互解释的手段;但是在许多条件下,各个格式之间又不能互相替换,更不能作为相互印证与解释的手段。
从句法层面上来看,格式不同,句法当然有差异,不同格式的替换实质上就是不同句法形态的转换,其规律有待挖掘,就像“把”字句和一般陈述句的转换规律一样,也是有很多限制性条件的。从语义层面来看,不同格式在一定限制性条件下可以表达相近意义,而在一定限制性条件下不能表达相近意义,发现这些限制条件是我们本课题研究的重中之重。从语用上来看,即使是在一定限制性条件下可以比较自由地选择格式A或者格式B或者格式C,但是放到特定语境中去看,又会有一些超出句法语义层面的新的制约条件,这有待于深入研究与发掘。
在确立好问题之后,第二步就是做综述。笔者认为,前期文献综述是考核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的一项最为重要的标准。一般在撰写硕士论文中,很多学生都是简单地将一些研究成果进行罗列,没有达到写综述的要求。真正要写好综述,就要把前期的相关成果进行一个系统的评论,哪些规律经过验证是可行的,哪些规律可以用来指导教学实践,哪些规律论证不充分、覆盖率不强、例外太多,说明不了问题,都应详细说明。
综述的写法不是简单罗列,而是对相关观点进行梳理,看看关于某一个问题都有哪些观点,最早提出该观点的是什么时候,由哪位学者提出,再看看后来的学者对该观点进行了怎么的修正和补充。
辨析型论文的综述写法要更加复杂一些,那就是往往进入辨析研究范围的几个单位(词、短语、结构)先要分别加以阐述,再将辨析的研究成果加以梳理,然后对这些结论进行考察分析,看看先行研究成果是否准确可靠,是否具有指导意义,是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辨析研究虽然是从两三个近义语言单位入手,但是在撰写综述的时候,就不能局限在两三个语言单位的对比上。例如所举“一边V1一边V2”与“又V1又V2”的辨析研究问题,实际上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可以进一步挖掘到一个系列的问题,这个系列我们可以暂时命名为“现代汉语‘伴随发生表达格式”,“伴随”又常被解释为“同时”。所谓“伴随发生”,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作行为在同一时段相伴发生的情况,最为典型的格式就是“一边VP1一边VP2”,它还包括:“一边VP1一边VP2”“连VP1带VP2”“VP1的时候VP2”“即VP1又VP2”“VP1、VP2”“VP1着VP2”“一VP1就VP2”“VP1和VP2”等等。这些格式所表达的语义都是“伴随发生”的行为,它们之间关系密切,功能相似,类似于近义词,因此我们可以称之为近义结构。因此这些内容也应该在综述中加以说明,才能够真正凸显文章的理论价值。
(二)近义语法单位辨析的多角度思考
近义语法单位辨析的最好方法当然是转换分析法,例举转换矩阵图,如:
1.“一边VP1一边VP2”→“VP1的时候VP2”
(5)他们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聊着圈内的趣闻。→ 他们喝咖啡的时候聊着圈内的趣闻。
(6)他现在一边打工一边读自考。≠ *他现在打工的时候读自考。
(7)这堆人一边说说笑笑一边拐进了一条小胡同。≠ *这堆人说说笑笑的时候拐进了一条小胡同。
2.“VP1的时候VP2” →“一边VP1一边VP2”
(8)他喜欢吃饭的时候看电视。→ 他喜欢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
(9)小张看书的时候,认真地把重点打记下来。→ 小张一边看书,一边认真地把重点记下来。
(10)开车的时候聊天会影响注意力。→ 一边开车一边聊天会影响注意力。
(11)投篮的时候眼睛给防守队员打了一下。≠ *一边投篮眼睛一边给防守队员打了一下。
(12)急停的时候崴了脚踝。≠ *一边急停一边崴了脚踝。
(13)我吃饭的时候,爸爸正在看报纸。≠ *我一边吃饭,爸爸一边看报纸。
(14)他笑的时候露出一个浅浅的酒窝。≠ *他一边笑一边露出一个浅浅的酒窝。
只要矩阵图一列,好多问题就一目了然了。“去不了”与“不能去”的对比也是如此。
(15)我生病了去不了。≠我生病了不能去。
(16)他喝不了二两酒。≠他不能喝二两酒。
(17)放心,放冰箱里坏不了。≠ *放心,放冰箱里不能坏。
“开始V”和“V起来”也都可以通过转换分析的矩阵图来展示它们的异同,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分析就很容易发现其背后的规则。
(18)我们开始喝吧。→ 我们喝起来吧。
(19)明天上午8点开始上课。≠ *明天上午8点上起课来。
(20)我们是昨天下午开始比赛的。≠ *我们是昨天下午比起赛来的。
因此,我们可以说,辨析语法的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转换分析法。从动作行为延续的时间条件来设计转换矩阵,从句型条件来设计转换矩阵,从意义搭配角度来设计转换矩阵,甚至从语用环境角度来设计转换矩阵,就是说可以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来设计转换矩阵。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考察不同表达方式为什么有的能互相转换,为什么有的不能互相转换,寻找其中的限定性条件,进行归纳和整理。例如,在“伴随性表达格式”中,我们就可以从动作行为的时间长度、连续性特征、主次关系等方面找到一系列限制性条件。
现代汉语“伴随发生”表达格式相互之间关系密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而在一定条件下则转换不能成立。例如“一边VP1一边VP2”和“VP1的时候VP2”之间就有下列情形:
(21)吃饭的时候聊天。
→一边吃饭一边聊天。
(22)打球的时候崴了脚。
→*一边打球一边崴了脚。
格式“一边VP1一边VP2”和“VP1着VP2”也是如此:
(23)一边听音乐一边做作业。
→听着音乐做作业。
(24)一边填土一边聊天。
→*填着土聊天。
可以看出这些格式在表达意义上有时差不多,有时则差很远。实际上,现代汉语“伴随发生”表达格式系统中的各个成员相互之间都可以构成类似关系,各个成员就像一个排列组合一样可以配对成为研究对象,共同隶属于一个系统之中,既有很多相同点,也有不少相异之处。各种“伴随发生”表达格式的特征和规律的发掘,可以帮助预测二语习得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偏误,据此再进一步研究对策,指导教学以及教材的编写。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辨析研究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一般有:有针对性地建立小型的相关偏误语料库,进行一些问卷调查,注意收集测试、作业等。对既有文献进行梳理,把能够最后具备应用价值的规律一一列举,运用造句方式来检验这些规则实用程度。将各种格式互相进行对比辨析,挖掘细致的差异,凸显不同格式的特征,找出有应用价值的制约条件,尝试探讨不同格式背后隐藏的认知原理,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更丰富的解释。因此,对比分析法、转换分析法、分布分析、统计调查等等方法都需要熟练使用,最后提炼出最有实用价值的观点。
三、总结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为硕士生来撰写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辨析方面的论文,基本上可以遵循下列步骤来进行:
a.从偏误中去发现哪些现代汉语近义语法单位最容易混淆,最难学。
b.验证相关偏误是否具有普遍性、典型性。
c.一旦确定偏误成因是现代汉语近义语法单位的使用规则不够清楚仔细而导致的,就可以进一步调动逻辑思维,来预测哪些现代汉语相关的语法规则可能会诱发偏误的产生。
d.通过收集整理相关研究成果,看看是否找得到足以区辨近义语言单位的条件,如果条件不充分,就确立自己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e.在语法辨析过程中,要以转换分析方法为核心,从句法、语义、语用3个层面来设置转换矩阵,充分挖掘和厘清各项转换细则。要充分运用一切有效方法和理论来进行辨析和分析,包括对比分析法、转换分析法、分布分析、统计调查等方法,包括传统描写手段、构式语法、认知语言学、二语习得等理论。
f.对区辨性条件加以提炼,凸显各自特征,用以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实践。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目的语中近义语言单位都存在容易混淆的特征,语音、文字、词汇、短语、句子各个领域都有,都可以去研究探讨,撰写硕士论文。本文主要讨论的是语法方面的论文写作,于其他领域的研究也有借鉴作用。
(湖南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8YBB169。)
参考文献:
[1]陆俭明.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刘月华.可能补语的研究[J].中国语文,1980,(4).
[3]马真.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欧阳文芳.现代汉语伴随义动作表达方式“一边VP1一边VP2”与“VP1着VP2”辨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
对外贸易法论文 第5篇
【中文摘要】离合词是汉语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离合词以其复杂的特性,成为对外汉语教与学的难点,近年来也有很多专家和学者对离合词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但是,立足于教材的综合研究还略显不足。所以本文选取了《桥梁》这部对外汉语精品教材,以《桥梁》主课文和副课文中的全部离合词为研究对象,以杨庆蕙编著的《现代汉语离合词用法词典》为参考,对离合词的性质、特点、用法及常见偏误进行了探讨,最重要的是对教材中所有离合词一一加以考察,旨在为中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在离合词的学习与运用中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分为正文和附录两大部分。在正文部分,主要介绍了关于离合词的研究历史和现状,综述了各家对离合词的观点。由于到目前为止,关于离合词的性质尚存在争议,所以本文也并不过多地纠缠于其理论层面,而主要以离合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为落脚点和出发点进行研究。其次是对离合词的类型、用法特点和常见偏误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这些研究为本文的第二部分附录的编写提供了理论支撑。附录包含两个部分。附录一是《桥梁》中全部离合词的扩展度考察表,该表从13个方面对离合词“离”的情况进行了考察。附录二是《桥梁》中全部离合词的用法分析,从“离”、“合”两个方面着手,“离”采用了附录一考察表中的13种分离形态,“合”参考了杨庆蕙《现代汉语离合词用法词典》中列举的10种情况。关于离合词的理论探讨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将
其置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具体的某一个方面,或许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希望我们的研究对此有所裨益。
【英文摘要】The clutching word is a characteristic language phenomenon of Chinese language.The grammar of the clutching word is so complicated that it becomes a difficult part for scholar to teach and to learn the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In recent years, although many experts and scholars have analyzed and studied all the aspects of clutching word, it is not enough to study it just based on textbook.So a exquisite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 for foreigner—“Bridge”is selected to be studied in this thesis.All the clutching words in the main-text and the vice-text of“Bridge”are the object of study.In addition, the“Contemporary Usage of Clutching Words Dictionary”written by Yang Qinghui is chosen as the standard for the thesis.In this thesis, I state the definition, character, usage and the biased error of clutching words.What’s more, I analyzed the detail of each clutching word in“Bridge”aiming at helping Chinese learner who is in vantage level to study clutch words in a right way.This thesis consists of two parts—main text and appendix.In the main part, I focus on introducing the study history of clutching word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t.At the same time, I summarize the
different standpoints about it.So far, there is not an all-accepted definition of clutching words, so the practical use of it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is thesis, rather than the theory of clutching words.Then, I deeply discuss the type of the clutching words, its character and the misunderstanding about it, which becomes the support theory of the appendix.The appendix includes two parts.Appendix One is a form of all the clutching words in“Bridge”, and the form is about the 13 aspects of“split”in clutching words grammar.Appendix Two is on the analysis about the usage of all the clutching words in“Bridge”, and I start the statement from two sides– splitting and combining.”Splitting”is based on the 13 separate patterns in Appendix One.”Combining”is referred to the 10 examples given by the“Contemporary Usage of Clutching Words Dictionary”written by Yang Qinghui.We should do more study about the theory of clutching words,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pplied linguistics, it also can be a good attempt to study it as one aspect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Hopefully, the thesis can help a lot in this kind of study.【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离合词 《桥梁》
【英文关键词】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clutching words “Bridge”
【目录】对外汉语教学离合词研究摘要5程7-8
一、绪论7-16
中文摘要4-
5英文
(一)对离合词的认识及发展历
(三)研
(二)关于离合词界定的争议8-11究概况,语料来源和研究方法11-1616-19
(一)动宾式16
二、离合词的结构类型
(二)动补式16-17
三、对外汉
(三)联合式17-18
(四)主谓式18-19语教学中离合词的用法特点19-231923-30成因25-27语30-31考察表31-4040-157
(二)“离”的用法19-2
3(一)离合词的偏误类型
(一)“合”的用法
四、离合词的偏误研究23-2
5(二)偏误的五、结
(三)教学策略和解决方法27-30附录
31-157
附录一:《桥梁》中离合词扩展度
附录二:《桥梁》中全部离合词用法分析参考文献157-160
中国对外贸易论文 第6篇
股利分配是上市公司对盈利进行分配或用于再投资的一项重要政策,按照国际惯例,公司要按照盈利的一定比例,分配给投资者。股利分配是公司经营重要的组成部分,关系到公司未来的长远发展。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一方面可以为企业规模扩张提供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吸引潜在的投资者,因此,上市公司非常重视股利分配政策的制定,通常会在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后,对各种不同的股利分配政策进行比较,最终选择一种符合本公司特点与需要的股利分配政策予以实施。股利分配重要的信号传递理论认为:公司股利分配政策不仅是一种分配方案,同时还是一种有效的信号传递工具。股利分配政策的变化往往是公司经营状况发生变化的信号,这些信号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市场影响。资本市场的效率性越强,这种传递方式越有效、成本越低。因此,上市公司在发布股利分配政策时,相当慎重。以免投资者误读,造成不必要的投资损失。
二、我国主板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概况与特征
目前我国主板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基本形式有两种,即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在此基础上又派生出了两者兼有的分配模式。由于我国上市公司通常在公布股利分配方案的同时公布转增和配股方案,使得转增和配股也带上了分配的色彩,也常被看作是股利分配的一种形式。主板股利类型可划分四种。
1、配发股本:
配股股票是指上市公司以一定的价格向原股东配售新股。配股实际上相当于增发股票,它并不影响本期收益,由于所有股东以低于市价同比例配股,股票将被稀释,股票价格将相应下降。
2、转增股本:
转增股本是指上市公司将公积金转作股本。转增股本只是在公司权益结构不同项目间的内部调整。因此与送红股一样,转增股本后每位股东拥有的股票价格总额不变,而拥有的股票绝对数增加,从而股价将下降。
3、派发股利:
上市公司所派发的股利具体又可分为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现金股利是指上市公司以公司的留存收益向股东发放现金作为投资回。现金股利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采用的最普遍的一种形式。股票股利是公司将留存收益以发放股票的方式发放给股东。股票股利并不减少公司的股东权益总和,只是在减少留存收益科目的同时,增加了股本科目。
4、不分股利:
不分配是指上市公司不进行留存收益的分配,由于我国历史遗留的股权分置问题的影响,很多国有上市公司的大股东都凭借其绝对控股地位,拒绝进行股利分配。为了改变这种现象,20XX年5月8日起实施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治理办法》规定,希望此举改变我国上市公司以前普遍存在的不分配现象。
三、我国主板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特征
20XX年,我国经济第一个走出金融危机,率先引领世界经济走上复苏之路。我国的证券市场也一路高歌猛进,至20XX9年11月上证综指摸高到3465点。各上市公司赚得锅满盆满,业绩整体大幅度上升。上市公司派现极为慷慨。具不完全统计,在全部的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年中,有近百分之七十实现盈利。我国主板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特征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1、重高送高转,轻现金分红:
随业绩增加,不分配的上市公司所占的比例逐年减少。我国主板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以转增、同时派现和送股、三种形式为主,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派现和转增、转增和送股、派现和送转多种形式。不过我国上市公司中有相当多公司,不重视股民的现金回报,除了不分配股利外,也有的上市公司不注重现金股利的发放。目前我国证券市场投机气氛浓厚、喜好炒高送配题材的股票,跟这种理念有很大关系。而在成熟的证券市场,现金股利比较受欢迎,投资者把现金股利视为最直接、最稳定的投资收益。我国上市公司为了股本扩张或者圈钱需要,在股利分配方案宣布的同时,往往伴随着配股、公积金转股等扩张行为,从理论上讲,转股和配股不属于股利分配范围。而现金股利作为给上市公司投资者超过国库券利率的较高现金回报,是上市公司对投资者承担较高风险的一种补偿。
2、股利政策缺乏稳定性:
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是比较稳定的。一般来讲,连续的、稳定的股利政策,是对股民负责,是对广大投资者利益回报预期的指向,是上市公司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的展示,也是企业形象的一种体现。在西方较为成熟的股票市场,上市公司一般都会尽量保持现金股利的稳定性,保持鼓励政策前后的一致性,以便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市场形象。只有在管理层确信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企业的盈利会发生变动时,才愿意改变股利政策。但我国上市公司在制定股利政策时,短期行为严重,随意性较大,不仅在现金股利分配原则上缺乏稳定性,而且分配方式也会发生改变,上市公司很少考虑随意性的股利政策给公司形象带来的损害。上市公司忽视股利政策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缺乏远见卓识。
3、不参与股利分配:
近几年,证监会加大了对上市公司的治理力度,对上市融资提出了许多硬性条件,做出了不分红上市公司不允许融资的规定,扭转了过去很多上市公司不分红的局面。但是现在仍有部分公司甘当铁公鸡,令投资人失望。我国上市公司一直不注重现金股利的发放。但是个别上市公司常常以假账的形式欺骗投资人,为其不分红制造借口。这些铁公鸡仍然有一定的市场。具不完全统计,我国主板市场每年仍有近百分之十的上市公司,一毛不拔。而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不参与股利分配是很少见到的。
四、创业板上市公司高送转动机分析
随着创业板企业年报的相继披露,在高转送噱头的刺激下,创业板个股气势如虹。一时间,高送转成了印钞机。
1、高送转乱像
(1)惊艳第一幕:
20XX年1月26日,同花顺公布了10转10派3元的分配方案。创业板高送转大幕正时开启,当日该股开盘即被封至涨停。在此股带领下,创业板气势如虹。许多投资者也蜂拥跟盘,在高送转光环之下,同花顺出现一轮上涨行情,股价一度摸高至100.10元。短短的两个月,同花顺股价大涨31.19%。
(2)史上最牛公司:
20XX年3月18日,创业板新贵神州泰岳推出A股史上最耀眼的分配方案10转15派3元。这一方案令其他高送转上市公司黯然失色,当年西飞国际10转12的分配方案与之相比相形见绌。其股价更是一路爬升到20XX元,时间也只有仅仅两个多月,涨幅高达百分之四十多。这一股价超过茅台,成为A股最高的股票。在其带领下,A股中共有143家公司推出10转5以上的分配方案。
(3)蝴蝶效应:
创业板风生水起,至20XX年4月16日,创业板大部分股票采取了高送转分配方案。大都推出10转5以上的分配方案,还有二十多家公司推出10送5以上的分配方案,包括九州电器、华谊兄弟在内的18家创业板公司,均推出了10转10以上的高送配方案。网宿科技、汉威电子、日宝通带、也紧跟其后。
(4)黑色滑铁卢:
高送转方案虽千差万别,但股价大幅跳水的结果却相同。同花顺除权除息日,当日大跌6.11%。而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汉威电子和宝通带业,除权除息日,两支股票均大跌百分6%,汉威电子成交额也被放大至近3亿元的历史第二高位,仅次于该股上市首日的成交额5.16亿元。而当日该股换手率更是达到了32.25%。而此后一日,宝通带业迎来除权除息日,在当日该股勉强以0.53%的微红收盘,但次日则股价大跌,跌幅高达9.53%。
2、高送转动机分析:
毋庸置疑,在创业板的一百多家上市公司中,科技含量高,业绩突出,发展潜力巨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公司还是存在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有许多上市公司质地和经营都不突出,鱼龙混杂。却都采取高送转分配方案,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动机。
1、主力为了出货:
高送转并非创业板的专利,热衷参与者,也不仅仅是业绩优良的公司。难道真的是高额回报投资者?这里隐藏着什么秘密。今年沪市送转冠军新安股份是一家经营管理都不是令投资者满意的公司,从公布的资料看,今年的净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近百分之九十,盈利能力大减,抗风险能力较差,但就是着么一只公司也采取了大比例的高送转方案,同样情况的还有美都控股,该公司整体毛利率为8.8%,比20XX年略增长0.23%,该公司3月27日公布的10转12派0.3元的分配方案远超市场预期,基本每股收益0.29元。但其盈利能力并没有明显改善。美都控股的高送转显然没有基本面的支撑。美都控股高送转预期的炒作始于2月份。具内部人士透露在公司发布高送转之前,就有超大户资金潜伏在其中,从大智慧大户资金买卖盘可以看出。在推出高送转预案的次日,主力资金就大举卖出流通盘的0.84%。当日该股大户和超大户均呈减仓之势,而从3月30日至4月21日,美都控股资金净流出1.81亿元,占到流通盘的6.3%,这一比例在同期地产上市公司中高居第一位。
2、为限售股解禁提供契机:
定向增发有一定的锁定期,长期持有相关股票的系统性风险比较大,而利用高送转,博得市场的欢迎,使得参与增发的投资者有机会实施退出机制。上市公司适时推出高送转就是为限售股解禁提供契机。在创业板的一百多家公司中,以九州电器为例,自该公司在推出10转10派1元的诱人分配方案,随即该公司行情的启动,股价一路飙涨,在此后的不到一个月,九州电器就有近百万股此股份解禁上市流通。同样的情况出现在建峰化工。该公司在3月3日公布10转5的高送转方案。但公司20XX年的业绩难言理想。20XX年建峰化工实现营业收入20.8亿元,同比增长43.75%。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亿元,同比下降25%,每股收益0.6元。 这或与该公司20XX年的增发有关。
3、为获取高额回报:
一些基金公司为了获取高额回报,不惜花重金买消息,第三大基金公司对中国卫星的参与就足以说明。也可见机构资金对高送转行情的踩点精准。在去年的十一月份,中国卫星的股价就表现出异常的兴奋,这家基金在低位加仓,不久,中国卫星发布10转10派0.5元的分配方案。当日中国卫星尾盘被持续大单封至涨停,全天成交总额为2.86亿元。而从当日龙虎榜可以看到,4家机构席位位于买入榜的前五位,累计买入6126.6万元。而卖出榜只有一家机构席位,卖出220XX元。而这与当日超大户增仓4121万元大致相符。而此后中国卫星涨幅已经达到52.75%。其间踩点精准的,获取高额回报是有着广泛背景的三只基金。
五、创业板上市公司高送转效应分析
1、题材炒作:
高送转作为一种炒作的题材,只具有炒作的投机价值,并不具有投资价值。由于信息不对称,在公司公布高送转之前,主力资金会提前布局,再借助高送转炒高股价,吸引散户追涨。所以普通投资者在投资高送转股票时还是要慎重。而市场对于创业板的高送转现象,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有市场人士认为,创业板公司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高成长下的高送转方案是众望所归,企业和投资者都需要高送转
2、缺乏监管:
从现有的法规制度看,似乎还找不硬性指标的监管规定,一般来说,如果上市公司出现莫名其妙的高送转,交易所等相关部门可能会电话上市公司询问理由,但是在法律法规上还没有明确说法需要禁止,而上市公司采用资本公积金转增等方式也比较隐蔽。虽然高送转常常在市场掀起风浪,但相对而言却并无太多约束机制,从长运发展来讲,适当的监管利于股市的更加健康的成长。
3、数字游戏:
对外贸易法论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