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碘含量水平论文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碘含量水平论文(精选7篇)

碘含量水平论文 第1篇

世界上许多国家地区均有大量关于碘缺乏病对智力发育影响的文献报道。智商 (intelligence quotient, IQ) 是碘缺乏病对智力发展影响的常用评价指标。有研究发现, 高碘饲养的动物可能存在学习记忆能力损伤问题, 目前有关环境高碘损伤智力的流行病学结果报道不一致[1]。为进一步探讨水源性高碘是否对儿童智力产生影响, 本研究以瑞文测验 (Raven's Test) 测试的分数 (IQ) 来衡量儿童的智力水平, 为研究水源性高碘对儿童健康的影响提供流行病学证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根据天津市18个区、县水质检测数据, 按《水源性高碘地区和地方性高碘甲状腺肿病区的划定》 (GB/T 19380-2003) :居民饮用水碘质量浓度超过150 μg/L为高碘地区;居民饮用水碘质量浓度超过300 μg/L且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5%为高碘病区。依据该标准, 天津市静海县、大港区的11个乡镇为高碘地区, 其中静海县的4个乡镇为高碘病区, 其他区县为适碘地区。抽样方法为人口比例概率抽样 (PPS) , 高碘地区抽取19个监测学校, 高碘病区抽取9个监测学校, 适碘地区抽取19个监测学校。每所学校抽取8~10岁儿童40人 (8岁组13人, 9岁组13人, 10岁组14人) , 每个学生都进行智力测验, 并携带家庭食盐待检测。共获得有效资料1 869份, 其中男生922份, 女生947份。

1.2 方法

瑞文测验是由无意义的抽象图形组成的测题, 因较少受文化差异的影响, 在智力调查中广泛采用。本研究采用《中国联合型瑞文测验》 (Combined Raven's Test in China, CRT-C2) 进行智力测验[2], 利用CRT-C2判定智商 (IQ) 。

1.3 统计分析

利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主要采用的统计方法为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儿童智力状况

儿童IQ的平均分值为 (103.6±14.4) , 男童IQ的平均分值为 (103.9±14.2) , 女童IQ的平均分值为 (103.3±14.6) , 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78, P=0.438) 。方差分析显示, 各年龄组儿童智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0.05, P=0.954) 。不同水碘含量地区儿童智力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F=14.80, P=0.000) ;经两两比较 (q检验) , 智力水平排序为高碘病区<高碘地区<适碘地区,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注:与适碘地区比较, *P<0.05, **P<0.01。

2.2 高水碘对儿童智力的影响

为探讨高水碘对儿童智力的影响, 并考虑年龄、性别和食盐含碘量对儿童的智力影响, 利用多元回归分析高碘地区和高碘病区的水碘含量对儿童智力的影响, 建立的方程为:智力=135.465-3.693性别-1.785年龄-0.076水碘-0.021盐碘 (R=0.477, R2=0.227) , 所建立的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 (F=19.41, P=0.000) 。高水碘 (水碘>150 μg/L) 和性别对儿童智力均有显著影响, 其中高水碘的影响更为明显 (t=8.25, P=0.000) 。见表2。

3 讨论

有关高碘对儿童智力影响的评价, 不同调查结果不一致:一些学者观察到高碘使儿童智力水平下降[3], 而另一些学者未观察到高碘对儿童智力有影响[4]。造成高碘对智力影响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很多, 如智力测试的方法不一致、高碘地区划分不统一、对照的选择不同等[5,6]。只有排除高碘以外的影响因素, 其研究结果才能具有说服力。因此高碘对智力的影响研究是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的课题。

国外有学者报道智力低下有性别差异, 一般是男智商高于女[7]。本调查结果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 性别为一个独立的因素, 即男童智力高于女童, 与报道结果一致;年龄对智力没有明显影响, 说明8~10岁儿童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无明显区别。

动物实验研究发现, 高碘对智力的损害表现在仔鼠脑发育临界期, 过量碘的摄入可使脑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增高, 使脑内胆碱能系统受到影响, 导致学习、记忆能力障碍[8,9,10]。虽然动物实验结果不能推论到人体, 但可以认为高碘是影响脑神经系统的一个潜在的因素。本研究结果表明, 高水碘对儿童智力有一定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 高水碘为低智力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可能解释如下, 儿童通过饮水摄入过量的碘, 逐渐积累的碘直接对儿童认知发展产生影响;高碘不仅对儿童造成影响, 还能通过孕妇影响到胎儿, 这可能比直接摄入高碘对儿童的智力发育影响更大[11]。

高碘摄入致甲状腺肿可能是由于甲状腺淋巴渗透的自身免疫过程导致甲状腺素释放减少, 从而引发了类似缺碘的生物过程, 这也可能是高碘导致低智商的潜在生物机制。提示高碘摄入对儿童的智力有一定影响, 一方面迫切地需要对人群高碘暴露做出反应, 确定暴露剂量;另一方面需要科学补碘。本研究对抽样、现场调查、数据录入等进行了良好的质量控制, 降低了可能潜在的偏倚;但在调查中对其他潜在影响智力的混杂因素, 如社会经济学的因素 (包括家庭环境、父母亲智商等) 没有收集, 由于未调整分析以上混杂因素, 可能影响高水碘与智商关系的结果。本次研究为生态学的探索性研究, 且所建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为22.7%, 不足以充分证明高水碘与儿童智商的密切关系, 今后有待进一步研究, 尤其需要进一步做前瞻性研究, 进而得出比较可信的结论。

参考文献

[1]QIAN M, WANG D, WATKINS WE, et al.The effects of iodine onintelli-gence in children:Ameta-analysis of studies conducted in Chi-na.Asia Pac J Clin Nutr, 2005, 14 (1) :32-42.

[2]王栋, 钱明, 方意英, 等.瑞文测验联合型中国农村 (CRT-RC) 修订报告.心理科学, 1989, 12 (5) :23-27.

[3]赵金扣, 张庆兰, 尚莉, 等.高碘摄入与儿童智力水平关系的研究.中国公共卫生, 2004, 20 (5) :516-517.

[4]高天舒, 滕卫平, 单忠艳, 等.农村学龄儿童智力发育水平与碘的关系调查.中国公共卫生, 2003, 19 (7) :844-846.

[5]ZIMMERMANN MB, ITO Y, HESS SY, et al.High thyroid volumein children with excess dietary iodine intakes.Am J Clin Nutr, 2005, 81 (4) :840-844.

[6]ZHAO J, WANG P, SHANG L, et al.Endemic goiter associated withhigh iodine intake.AmJ Public Health, 2000, 90 (10) :1633-1635.

[7]BAUTISTAA, BARKER PA, DUNNJT, et al.The effects of oral io-dized oil on intelligence, thyroid status, and somatic growth in school-age children from an area of endemic goiter.Am J Clin Nutr, 1982, 35 (1) :127-134.

[8]李英华, 朱惠民, 董少霞, 等.高碘对仔鼠脑发育和智力的影响.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00, 15 (1) :10-12.

[9]李英华, 朱惠民, 郭影, 等.高碘对多代仔鼠脑发育和智力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00, 15 (2) :68-70.

[10]高博, 尹桂山.高碘对小鼠脑发育的影响.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1997, 34 (3) :134.

碘含量水平论文 第2篇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动物与处理

从278日龄罗曼蛋鸡生产群中选取身体健康,体重相近,产蛋性能相似的产蛋母鸡30羽,随机分成3组,每组10羽。试验期8周。试验期间对照组饲喂由玉米、豆饼、碳酸钙、磷酸氢钙、贝壳粉、蛋氨酸、氯化胆碱、多维、氯化钠、微量元素等组成的基础日粮。基础日粮含CP 16.96%,ME 11.375 5 MJ/kg, Ca 3.6%,P0.65%,Se 0.2 mg/kg, I 0.5 mg/kg。试验组日粮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亚硒酸钠和碘化钾,使试验Ⅰ组日粮含Se 1.2 mg/kg, I 50 mg/kg;试验Ⅱ组日粮含Se 2.2 mg/kg, I100 mg/kg。试验鸡单羽笼养,自由采食,自由饮水,自然光及人工光照时间为14 h。

1.2 检测指标与方法

1.2.1 血浆硒碘含量的测定

每隔2周从试验鸡翼根静脉采血,肝素抗凝,常规分离血浆,保存于-20℃下,测定血浆硒、碘的含量。采用2, 3-二氨基萘荧光法测定血浆硒含量;采用亚砷酸-硫酸铈铵法比色测定血浆碘含量。

1.2.2蛋黄及蛋白中硒碘含量的测定

每隔2周从每羽试验鸡各取蛋1枚,将蛋黄和蛋白分离后,取蛋黄4g、蛋白15g。采用2, 3-二氨基萘荧光法测定蛋黄及蛋白中的硒含量,按照Schjeide方法测定蛋黄和蛋白中的碘含量。

1.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将测得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并求其相关系数和回归方程。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硒高碘日粮与产蛋母鸡血浆硒碘含量的关系

从表1结果可见:试验I组和试验Ⅱ组血浆硒含量和碘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硒含量和碘含量的增加与日粮硒、碘水平的增加同步,呈强正相关,P<0.01(见表4)。由此可见,高硒高碘日粮能使蛋鸡对硒和碘的净吸收量增加。

注:与同行对照组比较,肩标b表示差异显著(P<0.05);肩标C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下同。

μg/g

μg/100 g

2.2 高硒高碘日粮与蛋中硒碘含量的关系

从表2结果可见:试验I组蛋黄硒含量最高值出现在试验第8周,比对照组增加3.51倍;试验Ⅱ组蛋黄硒含量最高值出现在试验第2周,比对照组增加6.34倍。蛋白硒含量与日粮硒水平的高低有关,而与高碘高硒日粮作用时间的长短关系不大。表4相关性检验表明:日粮硒与蛋黄硒呈强正相关,与蛋白硒呈正相关;血浆硒与蛋黄硒、蛋白硒均呈强正相关。这些结果表明:高碘高硒日粮中的硒能通过产蛋母鸡有效地向蛋中转移。

从表3结果可见:试验I组蛋黄碘含量在试验第8周比对照组增加10.81倍;试验Ⅱ组的蛋黄、蛋白碘含量最高值均出现在试验第4周,分别比对照组增加13.37倍和1.31倍。相关性检验表明:日粮碘与蛋黄碘、血浆碘与蛋黄碘呈强正相关;日粮碘与蛋白碘、血浆碘与蛋白碘呈正相关(见表4)。这些结果表明:高碘高硒日粮中的碘能通过产蛋母鸡有效地向蛋中转移。

2.3 日粮硒碘含量与血浆、蛋中硒碘含量的相关性

从表4相关性研究结果来看,日粮硒与血浆硒、蛋黄硒呈强正相关,血浆硒与蛋黄硒、蛋白硒呈强正相关;日粮碘与血浆碘、蛋黄碘呈强正相关,血浆碘与蛋黄碘呈强正相关;日粮硒与蛋白硒、日粮碘与蛋白碘、血浆碘与蛋白碘均呈正相关。

3 讨论

本试验以亚硒酸钠和碘化钾作为添加剂配成高硒和高碘日粮饲喂产蛋母鸡,检测到蛋中硒和碘的沉积量显著提高。据此认为,采用高硒、高碘日粮,以产蛋母鸡作为日粮硒和碘的生物转移器,能有效地促进硒和碘由日粮中向蛋中转移。

产蛋母鸡受日粮高硒和高碘水平的作用,之所以能有效将日粮中的硒和碘向蛋中转移可能是由于高硒高碘日粮使母鸡消化道对硒、碘的吸收量增加。本试验中,高硒高碘日粮组的血浆硒含量和碘含量分别高于对照组2~2.5倍和1.5~2.5倍;日粮硒与血浆硒呈强正相关,r=0.8627,日粮碘与血浆碘呈强正相关,r=0.863 4,提示产蛋母鸡可通过扩散的方法增加消化道对硒、碘的吸收。血浆硒和碘含量的增加有利于体内硒和碘向蛋中沉积。

本试验高硒日粮组伴随血浆硒含量的上升,且蛋黄和蛋白中硒含量也同步上升,血浆硒含量与蛋黄硒、蛋白硒含量的r值分别为0.884 1和0.794 2,这种高含量的血硒可能通过与蛋黄球蛋白和HDL结合经卵巢向蛋黄转运,同时通过与伴清蛋白结合而向蛋白转运。高碘日粮组伴随血浆碘含量的上升,且蛋黄和蛋白中碘含量也同步上升,血浆碘含量与蛋黄和蛋白碘含量的r值分别为0.875 2和0.637 4,这种血碘的增加促进碘向蛋中转移可能与卵母细胞对碘的特异性聚集作用有关。

摘要:以含Se0.2mg/kg、I0.5mg/kg日粮 (对照组) , 含Se1.2mg/kg、I50mg/kg日粮 (试验Ⅰ组) , 含Se2.2mg/kg、I100mg/kg日粮 (试验Ⅱ组) 分别饲喂产蛋母鸡8周, 测定日粮硒碘水平对产蛋鸡血浆及蛋白、蛋黄硒碘含量的影响。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日粮硒与血浆硒、蛋黄硒, 血浆硒与蛋黄硒、蛋白硒, 日粮碘与血浆碘、蛋黄碘, 血浆碘与蛋黄碘均呈强正相关;提示产蛋母鸡是日粮中硒和碘向蛋中转运的良好载体。

食用盐碘含量微调引发的“冲击波” 第3篇

2011年9月,国家卫生部发布了《食用盐碘含量》标准,规定了新的食用盐碘含量标准。新标准分为3档,分别是盐碘含量均值20 mg/kg、25 mg/kg、30 mg/kg,各地可根据当地人群实际碘营养水平,在3档标准中选择本辖区内采用的标准。经专家反复论证,山西省新的食盐碘含量由原来的35±15mg/kg下调至25mg/kg。

作为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调味品,食盐,随着新碘盐标准的调整备受百姓关注。生活中,所有人都必须吃碘盐吗?为何执行新的碘盐标准?老百姓过去是否补碘过量?山西省居民的碘营养状况如何?记者走访了山西省盐务管理局、山西省卫生厅等有关部门及专家。

补碘因何成国策?

碘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素,当摄入不足时,机体会出现一系列的障碍。碘缺乏病不仅表现为甲状腺肿大、克汀病、聋、哑、瘫痪,最主要的危害是影响胎儿的脑发育,导致儿童智力和体格发育障碍,造成碘缺乏地区人口的智能损害。科学资料证实,在第4纪冰川期末期,很多地区冰川融化,含碘丰富的土壤被大量冲入大海,加之大量降雨或洪水泛滥造成水土流失,土壤含碘减少,生长在这种土壤上的植物含碘量也随之降低,人类食用后造成碘摄入不足,长期如此就会患碘缺乏病。全球除冰岛外,碘缺乏病在所有国家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

碘缺乏实质上属于微营养素营养不良,与维生素A缺乏、缺铁性贫血并列为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重点防治、限期消除的3大微营养素营养不良疾病。碘缺乏病主要发生在特定的碘缺乏地理环境,具有明显的地方性特征,在我国被列为重点地方病之一。由于我国碘缺乏地区分布广泛、受害人群众多、危害严重,碘缺乏病已从一个单一的疾病问题上升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国家限期消除的重大疾病之一。

我国曾是世界上碘缺乏病流行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20世纪70年代调查显示,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均不同程度地流行碘缺乏病,受威胁人口约7.2亿,曾有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3500万人,地方性克汀病患者25万人。1980年,山西省外环境碘水平调查结果显示,全省水碘中位数为4.45μg/L,属于典型的缺碘地区,特定的地理环境造成山西碘缺乏病广泛流行。

我国高度重视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早在1956年,中国政府就将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纳入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制订了明确的政策措施。1979年,在全国主要病区推广实施以食盐加碘为主、口服碘油丸等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碘缺乏病的严重流行趋势有所控制。1994年,国务院颁布了《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确定对消除碘缺乏危害采取长期供应加碘食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推动了消除碘缺乏病的工作进程。从此,食盐加碘作为一项国策固定下来。1996年,国务院颁布了《食盐专营办法》,对食盐生产、销售实行专营管理,将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

山西省1995年实施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策略以来,极大地改善了全民碘盐营养不良的状况。2000年,山西省在省级水平上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的阶段目标,2011年实现了以县级为单位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山西省盐务局局长蔚利洲表示,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碘盐的普及。

食用盐碘含量因何微调?

3月15日起,新碘盐已开始上市。3月15日以前生产的碘盐可以继续销售至保质期结束,产品未注明保质期的,可以销售至生产日期之后3年。食品加工企业可以使用新标准范围中任意标准的碘盐,餐饮业应当使用所在地确定的新标准的碘盐。

新碘盐下调碘盐浓度,是否意味着我们之前的碘摄入偏多?记者从山西省卫生厅了解到,碘盐标准调整是基于对不同人群碘摄入的监测结果,不意味着“补碘过量”。自1994年国家开始推行食盐加碘,现在已经是第4次调整。

“碘盐浓度调整是一次很正常的微调,并不意味着我国人群补碘过量。”山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碘缺乏病克山病研究室主任张向东告诉记者,从人群尿碘水平和膳食碘摄入量两方面评价,我国除高水碘地区外,绝大多数地区居民的碘营养状况处于适宜和安全水平,沿海地区也不例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普通人群碘营养状况评价标准,尿碘中位数在100μg/L~200μg/L之间为适宜水平;对于碘缺乏病的消除,如果尿碘中位数不大于300μg/L,就认为达到了可接受的碘营养水平。山西省近几年对碘缺乏病的监测显示,儿童(8岁至10岁)尿碘监测结果显示尿碘中位数:2005年为245.4μg/L, 2006年为269.9μg/L, 2007年为206.7μg/L, 2008年为257.5μg/L。以上数据显示,山西省居民的碘营养状况目前处于可接受水平范围内。

据统计,目前山西省生活在高碘地区的人口约85.7万人左右,涉及太原、朔州、晋中、吕梁4个市10个高碘县(市、区)的29个乡镇。山西省已从2006年起向这些地区供应无碘盐。

在采访中,一些居民因为“碘微调”对曾经的食盐加碘政策“一刀切”产生了质疑,山西省卫生厅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我国幅员辽阔,外环境、膳食和生活习惯差异大,因地制宜补碘具有很大难度,但消除碘缺乏病工作势在必行。当初国家实施全民普遍加碘,是因为我国普遍的地球化学性缺碘,碘缺乏病是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公共卫生危害。全民食盐加碘有效地解决了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历史地看待,全民食盐加碘是科学的。

“当年的一刀切’符合当时的国情。”张向东告诉记者,新标准的实施,并不是否定“食盐加碘”,而是更加科学地补碘。不断地调整食盐加碘浓度是防治过程中正常现象,公共卫生问题的处理关键是根据山西省及全国监测反馈机制不断地调整防治策略,属于正常过程。监测结果显示: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实施的盐碘含量标准(20 mg/kg~50 mg/kg)已经不能满足人群整体碘营养水平处于适宜状态的需要。我国自1994年实行食盐加碘以来,每一次碘盐浓度的调整都是国家根据新的防治形势与科研进展做出的负责任的行动。实施全民普及碘盐策略,极大地改善了全民碘营养不良状况,使威胁中国民众长达数千年之久的碘缺乏病危害降至历史最低水平,民族素质显著提高,因此,碘盐浓度的调整不是对食盐加碘策略的否定。

我们还需要补碘吗?

目前,山西省居民碘营养状况处于可接受水平范围内,那山西人还需补碘吗?张向东表示,碘是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健康成人体内的碘的总量为20 mg~50 mg,其中70%~80%存在于甲状腺,为了维持各种活动,身体内的碘每天都被消耗掉一些,因此,我们必须天天吃碘以补充被消耗的部分。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每日碘的推荐供给量为:成人150μg/d~300μg/d;安全摄入范围100μg/d~1000μg/d。

据《中国食盐加碘和居民碘营养状况的风险评估》分析,食盐加碘并未造成我国居民的碘摄入过量;我国居民碘缺乏的健康风险大于碘过量的健康风险。记者了解到,按目前山西省居民饮食的摄入量来看,碘缺乏地区所有居民都不会超过这个安全范围,而且,山西省的高碘地区也已经采取了停供碘盐的干预措施,所以不会出现碘过量现象。

张向东告诉记者,虽然山西省防治碘缺乏病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的成绩,由于山西省特殊的地理环境,全省以山区和丘陵为主,除10个县29个乡镇为高水碘外,其余所有地区水碘含量都相对较低,所以特殊的环境要求我们要长期补充碘元素,也就是说,碘盐要长期吃下去,才不会导致碘缺乏病的反弹。

时下,居民经常食用鱼虾、海带等海产品,一般人认为其中的碘应该非常丰富。但据杭州市疾控中心调查,居民食用的水产动物碘含量并不高,仅占人们碘摄入量的1.9%,海带、紫菜食品虽然含碘量高,但食用的普遍性和摄入量都很低,对膳食摄入量的贡献率仅有2.6%。身体每天需要碘总量为150μg,而全部食物加起来,我们每天可以从食物中摄入的碘只有70.2μg,因此,我们必须长期补碘。

张向东表示,实践证明,采取食盐加碘的方法是最行之有效、安全、简便、经济、实用的补碘方法。正常人群只要能够吃到合格碘盐,就能够保证碘的营养需要。新标准实施表明国家的碘盐政策更加科学,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补碘”的原则。■

延伸阅读:

营养盐明年1月叫停

随着人们对营养的重视, 添加了钙、硒、锌、铁等各种成分的营养盐出现在超市的货架上。根据卫生部最新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 从2013年1月1日起, 这些加入营养强化剂的食盐将被叫停。

新修订的GB 14880-2012《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列出了允许使用的营养强化剂化合物来源名单,增加了部分营养成分的使用范围。新标准强调,营养强化剂的使用不应鼓励和引导与国家营养政策相悖的食品消费模式,禁止商家通过使用营养强化剂夸大食品中某一营养成分的含量或作用来误导和欺骗消费者。

根据标准规定,营养强化剂指的是为了增加食品的营养成分(价值)而加入到食品中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营养素和其他营养成分,包括维生素、微量元素、乳铁蛋白等。营养强化剂的使用不应导致人群食用后营养素及其他营养成分摄入过量或不均衡,不应导致任何营养素及其他营养成分的代谢异常。添加到食品中的营养强化剂应能在特定的储存、运输和食用条件下保持质量的稳定,不应导致食品一般特性如色泽、滋味、气味、烹调特性等发生明显不良改变。

据卫生部有关人士介绍,食品营养强化是国际上提倡的改善居民营养状况的重要方法之一,通常分为国家强化和商业强化,例如在食盐中加入碘元素就属于国家强化,而商业强化则指的是生产企业在奶粉、果汁等产品中添加适量的营养素。强化剂仅允许在该标准规定的食品种类范围内按照规定用量使用。标准还强调,高脂、高盐、高糖类食品属于我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倡减少食用的食品,不可作为营养强化的载体。

碘含量水平论文 第4篇

陈祖培:自1995年以来,全国统一执行同一个碘盐浓度的标准。新标准改为由国家制定适合中国的碘含量范围,即:20 mg/kg~30 mg/kg,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根据本省碘营养的实际水平,来选择适合本省的碘盐浓度,这样可以贯彻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补碘”的原则。

《大众标准化》:新标准制订的意义有什么?为什么要各省自行确定本省的碘盐浓度?

陈祖培:制订新的标准是为了更科学地预防碘缺乏病,允许各省因地制宜地选择各自标准,体现出尊重实践和尊重科学的态度。

在全国普遍缺碘的时期,人群的尿碘水平偏低,采用统一浓度的碘盐对迅速纠正人群的碘营养不良是有益的,是正确的。经过近16年的普及碘盐,人群的碘缺乏得到了根本改善,碘缺乏病已经基本消除,再实施统一的碘盐浓度标准,让所有人的碘营养都处于适宜水平几乎是不可能的。近年来的监测表明:在碘缺乏病已经基本消除的情况下,实施统一的碘盐浓度,有的省处于碘营养适宜水平,有的省处于大于适宜水平,个别省有时还处于过量水平。这种差异是由于各个地区外环境碘缺乏的程度,人群的摄盐量,饮食结构(如摄入海产品的量和频次)和烹调方法等的不同所造成的,因此应当实行因地制宜的原则。

《大众标准化》:新旧标准的碘盐浓度变化大吗?是否如同某些新闻中说的:“新标准中盐碘含量的平均水平比老标准规定最高强化量有大幅降低”?

陈祖培:有变化但不大,这次原则上是不调,即便下调,也是微调。有媒体报道说过去是60 mg/kg,这次下调到20 mg/kg~30 mg/kg,碘盐浓度几乎下调了1倍,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

第一,GB14880-1994《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食盐碘强化量为20mg/kg~60mg/kg。而实际上我们从1999年以来实行的加工水平的碘的添加量为35 mg/kg,而不是60mg/kg。

第二,原标准规定的是加工水平的碘的添加量,即:35 mg/kg。原先我们设计碘盐到达用户水平的碘含量为30mg/kg,由于在加工碘盐的过程中会有碘的丢失,大约丢失5mg/kg,因此要求加工水平碘的添加量为35 mg/kg。但新标准按照食品添加剂新的要求,不再规定加工水平的添加量,而是规定产品中添加剂的含量,因此新标准的30 mg/kg和老标准的35 mg/kg大体上是一样的。

举例来说:如果某个省儿童碘营养水平处于适宜水平 (100μg/L~200μg/L) ,就可以选择30mg/kg,实际就意味着仍沿用原来老标准的碘含量水平;如果儿童碘营养水平处于大于适宜水平(200μg/L~300/μg/L)或过量水平(大于300μg/L),可以选择25 mg/kg或20 mg/kg,那就意味着轻度下调碘盐的浓度。

《大众标准化》:上下浮动30%是什么意思?如果选用30 mg/kg,是不是可以认为添加21 mg/kg或39 mg/kg都是合格的?

陈祖培:这是个认识误区。上下浮动30%是碘盐产品的质量标准,是对碘盐中碘含量的均匀度的要求,与碘的添加量是两回事。碘盐是将微量碘与大量的盐相混合的产品,二者的量可以相差万倍以上,不可能把二者混合得绝对均匀。例如,从1 kg盐袋中不同部位采集盐样,其碘含量可以不同,但不能低于21 mg/kg或大于39 mg/kg,否则属不合格产品。如果处于规定的均匀度范围(±30%),那么1 kg碘盐中碘的总量则为30 mg,是符合要求的。

《大众标准化》:新标准对碘的均匀度的要求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

陈祖培:当然是提高了。老标准为35mg/kg±15mg/kg换算或百分比为35±43%mg/kg,对碘的均匀度的要求为43%。然而新标准要求为30%,质量要求明显提高了,即要求盐厂生产的碘盐的碘的均匀度要大幅提高,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大众标准化》:中国食盐加碘标准历次重要调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陈祖培:(1) 1995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规划纲要”中规定所有食用盐都要加碘,碘盐含碘浓度(以碘离子计)是:加工为50 mg/kg,出厂不低于40 mg/kg。销售不低于30 mg/kg,用户不低于20 mg/kg。

(2) 1996年规定了加工水平碘含量的上限不得高于60 mg/kg。

(3) 1999年(2000年实施)规定了加工水平碘的添加量为35 mg/kg,碘盐中碘的均匀度为±15 mg/kg(±43%),即碘盐中碘含量(以碘元素计)为35 mg/kg±15mg/kg。

碘含量水平论文 第5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经调查,在安徽省水碘含量低于10μg/L的金寨县和来安县各选择1个试点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1所学校,整群抽取该校8~10岁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每所学校不少于100人。根据试点县水碘调查结果,采取单纯随机抽样,确定金寨县古碑镇中心小学和来安县杨郢乡中心小学为调查点。

1.2 方法

2012年2月在新碘盐标准转换前开展基线调查,随后由当地盐业公司对试点乡镇供应的旧标准碘盐置换为新标准碘盐。分别于碘盐置换后的1个月(2012年3月)、2个月(2012年4月)、3个月(2012年6月)、6个(2012年9月)、9个月(2012年12月)和12个月(2013年3月)开展第1~6次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1)水碘。试点乡镇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抽1个村,在每个村的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采1份水进行水碘检测;如集中供水,则在该村采2份末梢水(仅在基线调查中开展)。(2)学生盐碘和尿碘调查。在各次评估中整群抽取的8~10岁学生,采集学生家中食盐,检测盐碘含量;收集学生在校期间随意1次尿样2 m L,检测尿碘含量。

1.3 检测方法和标准

1.3.1 水碘

采用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推荐的“适合缺碘及高碘地区水碘检测的方法”[8]。

1.3.2 盐碘

采用直接滴定法检测盐碘含量,川盐及其他强化食用盐采用仲裁法(GB/T 13025.7-2012)[9]检测盐碘含量。基线调查合格碘盐判定标准为20~50 mg/kg,评估调查合格碘盐判定标准为18~33 mg/kg。

1.3.3 尿碘

采用尿中碘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 107-2006)[10]进行检测。尿碘判定标准为WHO/UNICEF/ICCIDD推荐标准,儿童尿碘浓度中位数适宜水平为100~199μg/L,200~300μg/L为超出适宜水平,300μg/L以上为过量。

1.4 质量控制

省、市、县盐业公司负责新碘盐置换工作,基线调查结束后,在试点乡镇逐个销售点置换新标准碘盐。研究的现场调查、样品采集、实验室检测、数据录入均由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负责。实验室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证和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外质控考核。

1.5 数据录入和分析

使用Excel 2007进行资料录入,用Stata 8.0软件统计分析,非参数检验方法为Wilcoxon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水碘含量

来安县杨郢乡和金寨县古碑镇均为分散式供水,各采集25份水样。水碘中位数分别为3.0和0.4μg/L,水碘值范围分别为1.3~35.0和0.4~0.9μg/L。

2.2 学生食用碘盐状况

基线调查和第1~6次评估两县合计学生家中盐碘中位数分别为29.9,27.6,24.2,23.3,23.4,24.0和22.8 mg/kg;合格碘盐食用率分别为98.9%,74.1%,84.7%,89.2%,89.9%,90.7%和92.5%。见表1。经Wilcoxon检验,2个县的基线和最后1次评估中,8~10岁儿童家庭食用盐碘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2.65,12.84,P值均<0.01)。

2.3 学生尿碘水平

两县合计基线调查和第1~6次评估学生尿碘中位数分别为316.5,361.3,297.7,315.8,303.9,277.1和219.1μg/L。见表2。经Wilcoxon检验,两县8~10岁儿童基线尿碘浓度和最后1次评估尿碘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78,8.87,P值均<0.01)。

3 讨论

3.1 新标准碘盐更新周期

两试点乡镇通过在销售点置换新标准碘盐,3个月后居民家中的盐碘中位数下降到23~24 mg/kg,符合新标准盐碘浓度,但居民家碘盐浓度变异较大,合格碘盐食用率不高。来安县在碘盐置换后的前2个月碘盐合格率远高于金寨县的原因主要为来安县试点乡镇相对独立,与其他乡镇相隔较远,不容易受到干扰,同时金寨县地处大别山区,山区居民有大量储存食盐的习惯。在置换后的6个月后,合格碘盐食用率接近95%,碘盐浓度中位数维持在22~25 mg/kg,表明在销售点及时置换新标准碘盐半年后,居民家中旧标准碘盐基本更新完毕,碘盐更换周期至少为半年。由于本次试点研究盐业公司已提前尽量置换了各营业网点,所以其他非试点地区碘盐更换周期应该超过半年,考虑到旧碘盐的市场库存和居民的日常习惯,应该1年以上才能完成全省碘盐更新,其他省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结果[11]。

3.2 新碘盐浓度对居民碘营养的适宜情况

随着碘盐浓度中位数的下降,学生尿碘浓度呈下降趋势,在碘盐置换1年后,来安县儿童尿碘浓度中位数下降到WHO/UNICEF/ICCIDD推荐的“适宜水平”上限,金寨县儿童尿碘浓度中位数下降到“过量”以下,由于孕妇碘需求量高于儿童(推荐孕妇适宜尿碘浓度为150~249μg/L),在通常相同生活条件下,几乎所有调查中孕妇尿碘浓度都要低于儿童[12,13,14],考虑到碘摄入稍高比碘摄入不足对人体的危害要小得多[15]。为兼顾孕妇碘营养需求,本研究认为本次碘盐浓度调整已能基本满足安徽省居民碘营养需求,短期内不宜继续下调碘盐浓度。同时为避免部分县区孕妇碘营养不足,建议安徽省要加强对孕妇碘营养状况监测和对孕妇碘营养知识健康教育,促使育龄妇女在孕期能采取其他方式补充碘营养。

3.3 学生尿碘浓度的影响因素

本次调查显示,除基线数据外,来安县和金寨县儿童尿碘浓度中位数高于300μg/L的调查时间均为当地较热季节(金寨县试点乡为山区,高温天气滞后)。同时本次调查中金寨县第4次评估的儿童尿碘为所有评估尿碘浓度中位数最高,可能是由于此次尿样为下午采集有关(其他调查尿样均为上午第二、三节课时间段采集)。相关研究也报道,不同时间段采集的尿样的尿碘浓度差异较大[16,17]。由此可见季节和采尿时间段对儿童尿碘浓度也有较大影响。

3.4 局限性和不足

本次研究未能保证所有采集尿样的时间段统一,对调查结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于我国8~10岁学生尿碘的监测工作未对采尿时间段有明确要求,大多数国内相关监测数据也未报道采尿时间,可能会对儿童尿碘数据的比较和利用造成影响。因此建议在今后研究中,增加大样本不同时间段儿童尿碘浓度的研究,从而建立合理统一的儿童尿碘监测时间,保证儿童尿碘数据能充分利用。

摘要:目的 了解碘盐含量调整对8~10岁学生碘营养状况的影响,为制定合理的碘盐含量标准和确定采样时间提供依据。方法 在安徽省水碘含量低于10μg/L的金寨县和来安县各选择1个乡镇,在每个乡镇随机整群抽取1所小学8~10岁学生并在新标准碘盐置换前(基线)和置换后的1,2,3,6,9,12个月分别开展7次8~10岁学生家庭食用盐调查和学生尿碘水平调查。结果 基线调查和碘盐浓度调整后的第1~6次评估调查中,学生家庭碘盐中位数分别为29.9,27.6,24.2,23.3,23.4,24.0和22.8 mg/kg,学生尿碘浓度中位数分别为316.5,361.3,297.7,315.8,303.9,277.1和219.1μg/L。两地8~10岁儿童基线尿碘浓度和最后1次评估尿碘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78,8.87,P值均<0.01)。结论食用新标准碘盐后,安徽省8~10岁学生尿碘水平从过量下降到超出适宜水平。

碘含量水平论文 第6篇

1.1 标准溶液不确定度评定

制盐工业通用实验方法 (GB/T13025.7-1999) , 方法中碘酸钾 (GB/T1258) 浓度0.002mol/L1/6碘酸钾 (KIO3) 标准溶液配制:秤取1.4270g于 (110±2) ℃烘至恒重的基准碘酸钾, 称准至0.0001g, 加水溶解, 转入1000 ml容量瓶, 稀释至刻度, 摇匀。此溶液浓度为0.04mol/L1/6KIO3, 再用移液管吸取50.00 ml, 用纯水定容至1000 ml, 此溶液为0.002 mol/L1/6KIO3标准溶液。

1.2 建立数学模型

WPVC纯度

[ (WVC) / (M/6) VaVb]1000=[ (42750) / (213.9915/6) ]10001000=0.002mol/L

1.3 影响因素分析图

W:称重天平 (KIO3质量及纯度) M:KIO3分子量

V1:1000ml容量瓶V2:50.00 ml移液管V3:1000ml容量瓶

1.4 不确定度评定

(1) 称重天平的不确定度, 已知美国产电子天平AA-250的感量是0.1mg, 即误差界限区间的半宽度是0.1mg, 设为均匀分布, 则标准不确定度U (W) =0.1/3=0.0577 (mg) 相对不确定度

Urel (w) = (0.0577/1.4270) 0.001=0.00004=410-5

(2) 1000ml容量瓶的不确定度 (V1) 1000.00±0.40ml

(3) 50ml移液管的不确定度 (V2) 50.00±0.05ml

(4) 1000ml容量瓶的不确定度 (V3) 1000.00±0.40ml

(5) 容量瓶、移液管产生的不确定度

(6) 碘酸钾标准溶液 (KIO3=0.002 mol/L) 相对合成不确定度

2 硫代硫酸钠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度不确定度评定

2.1 配制

称取25g Na2S2O3, 1.0g氢氧化钠, 溶于1000ml水中, 贮于棕色瓶中, 去上层清液, 稀释50倍, 贮于棕色瓶中, 备用。

2.2 标定

吸取10.00ml0.002 mol/L1/6KIO3标准溶液于250ml碘量瓶, 加水约80ml, 2ml1mol/L磷酸、5ml 50g/L KI, 立即用0.002mol/L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滴定至溶液呈浅黄色时, 加入4ml 5g/L淀粉溶液, 继续滴定至呈蓝色恰好消失为止。

2.3 建立数学模型

TI-Na2S2O3= (C1/6 KIO321.15101000) /V

TI-Na2S2O3Na2S2O3标准溶液对I-的滴定度, ug/ml;

C1/6 KIO3KIO3标准溶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 mol/L

V标准溶液用量, ml;

21.15的毫摩和质量, mg/mmol;

10KIO3标准溶液取样量, ml;

1000将mg换算ug为所乘系数

2.4 影响因素分析图

10ml移液管KIO3标液体积1/6 KIO3标准溶液 (滴定度)

2.5 不确定度评定

(1) Urel (KIO3) =6.610-4

(2) 10mlA级移液管的不确定度10.00±0.02ml

(3) 5 0.00mlA级滴定管的不确定度

3 食用盐中碘含量测定不确定度评定 (同硫代硫酸钠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度不确定度评定)

用容量法中的直接滴定法GB/T13025.7-1999:称取10.0g匀加碘食用盐, 置于250ml碘量瓶中, 加约80ml水溶解。加2ml mol/L磷酸和5ml 50g/LKI溶液, 用0.002mol/L标准溶液滴定。滴定至溶液呈浅黄色时, 加入约5ml5g/L粉溶液, 继续滴定至蓝色恰好消失为止。

4 小结

通过对食用盐中碘含量测定不确定度的评定, 讨论分析其主要来源、各自在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中的贡献大小以及其计算方法。该方法也可应用于其它容量分析, 有利于检测工作人员开展不确定度的评定, 利用不确定度结果判定本实验室的方法条件与规定方法的符合程度, 对实验仪器设备、称量器具进行定期检定是保证分析质量的最基本和重要的因素, 最终达到化学实验室容量测定分析结果的质量控制目的。

摘要:目前各行业各部门对测量结果和测量结果的可信程度要求越来越高, 越来越规范, 但在实际测定工作中对不确定度的概念及各分量对总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不是很清楚, 无法对测定结果进行正确分析和评定, 出现对所用计量器具不准确、结果报告的有效位数不恰当等等现象, 为此以食盐中碘含量用容量滴定法测定分析为例, 对测定食盐中碘含量不确定度的评定进行以下分析。

关键词:食盐,不确定度,含量评定,容量滴定法

参考文献

[1]不确定度原理和应用, 中国实验室注册评审员培训教程, 中国计量出版社修订版, 1999.

[2]李素梅.碘缺乏病实验室工作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碘离子的测 (GB/T13025.7-1999) .

碘含量水平论文 第7篇

1材料与方法

1.1居民食用盐调查

按全县东、南、西、北、中划分5个抽样片区,在东、 南、西、北每个片区各随机抽取2个镇(街道),在中片区随机抽取1个镇(街道),在每个镇(街道)随机抽取4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抽取,8户居民盐样,检测盐碘含量,即每个镇(街道)采盐样32份,全县共采盐样288份。2012年在每个片区各随机抽取1个镇(街道),在每个镇(街道)随机抽取4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抽取15户居民盐样,检测盐碘含量,即每个镇(街道)采盐样60份,全县共采盐样300份。实验室采用GB/TI3025.7-1999直接滴定法检测碘盐[1],合格食用盐碘含量为35±15mg/kg(20~50mg/kg)和浙江省新规定取卫生部规定的中值25mg/kg均匀度波动为30% (卫生部发布的 《食用盐碘含量》标准号为CB26878~2011,即20mg/kg至30mg/kg),<5mg/ kg为非碘盐,其它含量为均为不合格碘盐(5~<17.5 mg/kg或大于50mg/kg)。

1.2甲状腺肿大率调查

按全县东、南、西、北、中划分5个抽样片区,在每个片区各随机抽取1个镇(街道)中心小学开展甲状腺肿大率调查工作。全县抽查5个镇(街道),每个镇(街道)检查中心小学学生用触诊法或B超法,按《地方性甲状腺肿诊断标准》(WS276_2007)判定[2]。检查40名以上8~10岁学生的甲状腺肿大率,要求男女各半。 妇女甲状腺肿大调查触诊法,按全县东、南、西、北、中划分5个抽样片区,每个镇(街道)还同事在4个村检查32名18~48岁育龄妇女,妇女甲状腺肿大也按照 《地方性甲状腺肿诊断标准》(WS276_2007)判定。

1.3尿碘调查

按全县东、南、西、北、中划分5个抽样片区,随机抽取5所学校,每个镇(街道)中心小学检测尿碘样20 -40份,要求男女各半。2012年在每个镇(街道)还同时在4个村共采集32份18~48岁育龄妇女一次随机尿样,优先采集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尿样,其余采集18 ~48岁育龄妇女尿样补足要求的样本量。采用酸消化砷-铈接触法WS/T107_2006检测尿碘含量[3],并计算其中位数。碘营养水平判定标准:世界卫生组织/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控制碘缺乏病理事会提出的标准(WHO/UNICEF/ICCIDD,2007年):尿碘中位数<100μg/L为碘缺乏,100~199μg/L为碘适宜,200 ~ 2 9 9μg/L为大于碘需要量,≥3 0 0μg/L为碘过量。

1.4水样调查

采用适合缺碘及高碘地区的水碘检测方法(国家碘缺乏参照实验室推荐方法)进行测定[4]。高碘及缺碘区的划分:水碘<10μg/L为缺碘区;水碘值在10~ 125μg/L为适碘区;水碘值>300μg/L为高碘区。

2结果

2.1居民食用盐调查

2007-2012年检测居民食用盐1 740份,其中非碘盐103份,不合格碘盐46份,大于50mg/kg8份,合格碘盐1 583份,碘盐中位数为30.5。非碘盐率为5.92%,碘盐覆盖率为93.62%,碘盐合格率为99.50%,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0.98%,见表1。

2.2甲状腺肿大率调查

2007年-2012年8~10岁学生甲状腺肿大率共调查3014人,查出甲状腺肿大检查人数137人,甲状腺肿大率为4.55%,见表2。2012年甲状腺肿触诊法共检查18~48岁育龄妇女160人,查出甲状腺肿大14人,甲状腺肿大率为8.75%。

2.3尿碘调查

2007年-2012年对8~10岁学生尿碘共检测837份,尿碘中位数为218。尿碘中位数<100μg/L的占9.19%,100以上到300μg/L的占65.11%,300μg/ L以上的占25.57%,见表3。2012年还对18~48岁的育龄妇女进行尿碘检查160份,实验室检测结果尿碘5~ <100μg/L22份,100~ <300μg/L102份,300 ~μg/L36份,尿碘中位数为199.3μg/L。

2.4水碘监测

2012年对全县5个镇(街道)20个村庄采集水样20份做水碘监测,水碘检测结果中位数为2.4μg/L。

3讨论

用触诊法与B超法调查8~10岁学生甲状腺肿大率为4.55%,已达到消除碘缺乏病标准;学生甲状腺肿大率高于青海省兴海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报道的3.70%[5]。18~48岁育龄妇女甲状腺肿大率为7.50%,高于儿童这可能与育龄妇女的生理特点及其它因素有关。

调查8~10岁学生尿碘中位数为218μg/L,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碘缺乏病理事会提出的标准,在200~ 299μg/L范围内,为大于碘需要量。学生尿碘中位数高于舟山市定海区2007-2010年的调查数据数150. 0~176.6μg/L[6]。低于江苏省盐城市2009年碘缺乏病监测报告调查结果299μg/L[7]。18~48岁的育龄妇女尿碘检查中位数为199.3μg/L,很据世界卫生组织碘缺乏病理事会提出的标准,在100~199μg/L范围内,为碘适宜。但是,8~10岁学生尿碘中位数有25.57%≥300μg/L,18~48岁的育龄妇女尿碘检查中位数也有22.50%≥300μg/L,为碘过量水平范围。

居民碘盐食用率为90.98%,碘盐中位数为30.5 mg/kg,已达到消除碘缺乏病标准。碘盐中位数低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2年报道的31.89mg/kg[8]。居民碘盐食用率为90.00%的标准和符合浙江省规定的碘盐中位数25mg/kg,上下浮动30%范围。

外环境居民饮用水含碘量水平调查,采用砷铈一氧化还原接触法,水碘检测结果中位数为2.5μg/L,略低于浙江省2011年对全省水碘调查的平均水平3.94 μg/L,还低于王俊明等在张家口地区调查的居民饮用水水碘调查数据[9]。高碘及缺碘区的划分:水碘< 10μg/L为缺碘区;水碘值在10~125μg/L为适碘区; 水碘值>300μg/L为高碘区[10]。因此,永嘉县外环境居民饮用水属于缺碘地区。

居民碘营养水平与甲状腺肿大关系的调查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到卫生、教育、盐业等部门协作与配合, 如果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该研究的进程与结果。通过碘盐、尿碘、水碘、学生与妇女的甲状腺肿大率的调查,明确了永嘉县居民体内碘营养水平略大于碘需要量,这表明永嘉县居民碘营养水平还有一定的下调空间。今后要还要加大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每年仍然要进行定期的碘盐、尿碘、水碘、学生与妇女的甲状腺肿大率的调查,以便使人们对人体碘营养状况的了解,使大家不要误会因为高碘而放弃碘盐的食用。因为,2009年卫生部在福建、上海、浙江、 辽宁等4省(市)开展的沿海地区居民膳食碘摄入量调查结果显示,海带、紫菜、海鱼等富碘食物在沿海地区居民中的食用频率和食用量都很低,居民膳食碘摄入来源于这类食物所占的比例相应很低。沿海地区在未考虑烹调损失的情况下,膳食中的碘84.2%来自于加碘食盐,来自于各类食物的碘仅占13.1% ,来自于饮用水的碘占2.7%。如果食用不加碘食盐,97%以上的居民碘摄入量低于推荐摄入量,居民就有碘缺乏的危险。因此,今后还要加大碘盐、尿碘、水碘、学生与妇女的甲状腺肿大率调查资料的利用分析,及时反馈给卫生行政决策部门,为制定公共卫生决策、评价碘缺乏病防治效果提供更多信息支持。

摘要:目的:全面了解和掌握永嘉县居民碘营养水平,有效地评价干预措施落实情况。方法:采用直接滴定法检测碘盐;学生与育龄妇女分别用B超法、触诊法检查甲状腺肿大情况,幷按《地方性甲状腺肿诊断标准》(WS2762007)进行判定;检查810岁学生与妇女尿碘水平;采用酸消化砷-铈接触法(WS/T1072006)检测尿碘含量。结果:碘盐中位数为30.5mg/kg,合格碘盐食用率达90.98%;学生甲状腺肿大率为4.55%,育龄妇女甲状腺肿大率为8.75%;学生尿碘中位数为218μg/L,育龄妇女尿碘中位数为199.3μg/L。结论:永嘉县人体内碘营养含量大于碘需要量,表明永嘉县居民碘营养水平还有一定的下调空间。

关键词:居民,碘营养,调查

参考文献

[1]贾俐挺,王黎荔,山若青.温州市碘缺乏病防治效果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2,24(6):37-38.

[2]沈美清,辅海平,张红芳,等.桐乡市消除碘缺乏病监测结果[J].浙江预防医学,2012,24(3):22-25.

[3]景慎文,苏军,李春生,等.章丘市2001~2006年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0):2588.

[4]喻小青,何绍君,张晓石,等.贵州省重点人群碘营养调查[J].疾病控制杂志,2004,8(1):43-45.

[5]文星.兴海县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11,41(10):70-71.

[6]王彩飞.2007-2010年定海区碘缺乏病监测结果[J].浙江预防医学,2012,24(6):39-40.

[7]曾玉林,夏秒英,孙伯超.盐城市2009年碘缺乏病监测报告[J].江苏预防医学,2012,23(1):40-41.

[8]倪芳.2008-201 1年太原市杏花岭区居民碘盐监测结果分析[J].山西省医药杂志,2012,41(7):666-667.

[9]王俊明,武林兰,化佩伦,等.张家口地区居民饮用水水碘调查[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6,25(5):560.

碘含量水平论文

碘含量水平论文(精选7篇)碘含量水平论文 第1篇世界上许多国家地区均有大量关于碘缺乏病对智力发育影响的文献报道。智商 (intelligence...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