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电梯空间范文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电梯空间范文(精选3篇)

电梯空间 第1篇

目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 社会不断进步,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电梯行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机会。2013年以来, 中国电梯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 2013年产量62.5万台, 同比增长18.15%, 十年 (2003-2013年) 年复合增速22.52%。现在, 我国电梯生产规模已居全球之首。与生产的技术水平和数目相比, 电梯的空间装饰设计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出现了许多设计不合理的情况。因此作者建议应在满足人们日常交通功能的前提下, 考虑乘坐者的视觉感受和乘梯体验, 对电梯空间的装饰设计进行优化。

1 电梯轿厢装饰设计的分析

1.1 电梯轿厢装饰设计的重要性

电梯主要由井道、机房、底坑、轿厢等组成, 相比电梯其他部件, 轿厢是人们与电梯接触最为“亲密”的部分。因此, 轿厢空间的设计、轿厢面板的装饰, 带给人们的心理感受就至关重要。通过市场调查, 人们对轿厢空间的情感需要大致可描述为:美观、大方、安全、快捷。电梯虽然是人们短暂停留的场所, 但人们也希冀它能如同其他室内空间一样, 有良好的空间感, 有令人赏心悦目的视觉感, 等等。但实际情况是, 除观光梯外, 普通电梯轿厢四周封闭、空间狭小, 易导致人们会有不安、压抑、窒息的感觉, 这就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1.2 电梯轿厢空间的延伸设计

如上所说, 轿厢作为与人近距离接触的空间, 是装饰设计的重点。由于电梯空间自身条件所限制, 不可能扩展物理空间, 也不可能扩展眼目视野, 因此只能用装饰图案、手法的变幻效果带来心理空间的扩展。而且轿厢的空间装饰和其他建筑的空间装饰有很大的区别:首先, 装饰部件不能影响原有的空间面积, 再者, 不能破坏其原有的设计结构以及不能影响电梯的安全性能和正常运作。因此, 一般在电梯的空间装饰都是运用图案、薄板等进行装饰, 这样一来不占任何空间, 二来可以起到很好的视觉效果。设计中, 结合点、线、面, 运用错视手法可以塑造一个心理上的大空间, 再配合颜色和纹理, 可以达成丰富空间层次的效果。如下示例中, 图1运用图案丰富了电梯装饰语言;图2则运用装饰薄板来丰富电梯空间层次;图3利用镜面反射特性以及特定的结构, 用错视手法达到扩大、延展电梯空间的效果。

1.3 电梯轿厢空间的色彩设计

在所有关于美的设计中, 色彩当然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电梯轿厢设计中也不例外。人对色彩有着本能的需求, 有的色彩能让人感到开朗、愉悦, 而有的色彩则会使人感到温暖、放松, 不同的色彩有着不同的功能。因此, 应积极运用色彩这一元素为电梯空间设计服务, 在对其设计时, 应灵活运用, 大胆搭配, 结合场景和装饰图案, 可用明亮的高调色彩设计出充满韵律节奏感的空间, 也可用温暖的偏暗色调打造让人倍感亲切和舒适的高雅空间。充分利用色彩对人的心理影响, 通过调整空间尺寸分配、比例等进而改变空间效果。此外, 电梯是输送人员的交通要道, 它具有传递信息广而告之的功能, 结合实际受众, 按照功能性质不同进行不同的色彩设计, 使之与功能色调协调一致。许多商业企业都在电梯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充分展示了本企业的色彩设计, 比如健身会所、美容会所和KTV, 再配以精美图片广告, 不仅美化了电梯视觉, 而且强化了本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1.4 电梯轿厢面板的纹理设计

电梯轿厢面板一般以单一的钢材为主, 为了增加美观和丰富的感觉, 可以通过现代工艺, 对钢材表面纹理进行压纹、抛光、喷涂等加工处理, 使钢材拥有不同的纹理效果。若能进一步通过使用不同的材料搭配使用, 就能创造出更符合现代人审美的纹理, 如大理石纹、木纹以及其他图案化等或通过墙纸、玻璃、LED等材料丰富空间层次感, 达到美化的效果。总而言之, 在电梯的纹理设计中, 在不影响其本身的功能和整体协调性的情况下, 使用不同材料的搭配运用, 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化效果, 让狭小的空间也具有丰富的美丽。在图4的案例中, 通过在钢板上腐蚀细纹, 给沉闷的钢材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细节的设计给近距离的乘客带来愉悦的品质感。

1.5 电梯轿厢内的灯光设计

照明对营造乘梯感受承担着尤为重要的角色。首先, 灯光应满足最基本的照明要求, 做到足以辨认以满足安全乘梯的基本功能需求;再者, 由于电梯的特殊性, 只能配设人工照明装置, 因此在选择灯光时, 要根据电梯使用场所的不同, 结合轿厢大小、材料的不同灵活配置, 以营造恰当、愉悦的环境。晦暗的灯光容易产生不安全感觉, 让人联想不吉利的事件;过于明亮的灯光又太过直白让人产生过于暴露的不良感受;冷色调易产生冷感;过暖色调使人燥热;中性色调亦使人单调乏味。色调冷暖影响着人们在空间内的感受, 适宜的色调能使人们心理达到很好的平衡效果。在光的色调方面, 采用的冷暖色调还需视建筑而定, 并结合电梯所在地区的气候而设。合适的灯光环境再配以柔和的过渡音乐, 或许办公的人能够在电梯里做好缓冲的准备, 或许商场的人能够增添喜悦的心情, 也或许归家的人能够在电梯里得到片刻休憩, 方寸之间, 恰如其分的电梯空间应运而生!

2 电梯空间装饰设计中新兴技术成果的运用

科技的进步已越来越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电梯装饰设计同样可合理运用新兴技术发展的成果, 例如LED不仅仅用于照明, 还可进一步应用于电梯空间装饰设计中。如图5所示, 这款电梯运用了一面大型的LED墙, 以显示电梯的即时运行速度, 并以动画的形式让乘坐者直接感受到移动的快感;墙壁和顶部的设计都采用白色的穿孔板, 完美结合了空间和LED的设计;其他墙壁运用了光学错觉, 使人产生重影放大的感觉。乘客可以强烈感受到这个以电梯为载体、以LED为主要实施手段、以设计为灵魂, 三者完美的结合所呈现的智能艺术化空间。

又例如, 随着国内热转印的技术发展, 钢材表面已经可以呈现高仿木材、石纹等表面肌理效果, 为设计提供了更多样化的材质选择, 等等, 这些新兴技术成果都可以服务于电梯的空间装饰设计。

3 根据电梯使用场所的不同, 各装饰设计元素的综合运用

电梯是建筑物内部的交通工具, 因此电梯的装饰设计应考虑与建筑物的功能、建筑室内的装饰相协调。随着时代的发展, 建筑物室内设计风格也在发生变化, 设计师应密切关注建筑装饰设计发展趋势, 使电梯装饰设计与建筑物室内装饰协调统一。以下表1是通过一段时期内对建筑物、设计师、乘客市场调查后综合得出在不同电梯使用场所下, 如何综合运用各装饰设计元素的案例。

4结束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物质上的需要已然上升到了精神需要, 因此电梯装饰设计必须满足更高的要求, 应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 不断地发展进步以满足人们的需要。随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 电梯正在向信息、智能、人文、绿色环保和高速的潮流发展着。文章就此分析了电梯的空间装饰设计, 希望可以为电梯行业起到微薄的贡献。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进步, 我国建筑行业高速发展, 电梯行业也随之崛起, 在建筑中普及, 成为了各类建筑不可或缺的日常交通工具。文章就电梯空间的形态、色彩、纹理和灯光等设计特点, 结合新兴技术成果的运用, 阐述了如何组织电梯空间装饰设计。根据电梯使用场所的不同, 建筑物功能、建筑表面装饰的不同, 综合各方面设计元素, 来塑造能带给乘客愉悦乘梯体验的电梯空间。

关键词:电梯空间装饰,装饰设计元素,新兴技术成果,场所,综合运用

参考文献

[1]华乐功、潘强、李燕.平面构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8.

[2]汤重熹.室内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8.

电梯井道顶部空间的检验分析 第2篇

1 电梯井道顶部空间概述

这里所说的“井道顶部空间”, 是指对重完全压在其缓冲器上 (即缓冲器行程的90%以上被压缩) 时, 轿厢导轨能够提供的最小行程;井道最低部件与导靴、滚轮、曳引绳附件和垂直滑动门横梁或部件自由垂直距离;井道最低部件与固定在轿顶的最低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轿顶部水平面与位于轿厢投影部分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之间自由垂直距离;轿顶上方能够容纳0.5 m×0.6 m×0.8 m的空间。特别需要说明的是, 当电梯采用2∶1的绕绳比时, 绕绳轮和钢丝绳相对于轿顶是运动的, 因此, 不应将其看作是绳的固定附件。电梯井道顶部的安全空间如图1所示。

在图1中, H1为轿厢导轨的进一步制导行程;H2为井道最低部件与导靴、滚轮、曳引绳附件和垂直滑动门横梁或部件自由垂直距离;H3为井道最低部件与固定在轿顶的最低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H4为轿顶部水平面与位于轿厢投影部分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之间自由垂直距离

2 电梯井道顶部空间的检验

2.1 曳引驱动电梯井道顶部空间的检验

2.1.1 曳引驱动电梯井道顶部空间的要求

曳引驱动电梯井道顶部空间的大小与额定速度v的平方有关, 还与所使用的缓冲器的类型有关系。《电梯监督检验与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 (TSGT 7001—2009) 的第3.2项规定:H1不应小于0.1+0.035v2, H2不应小于0.1+0.035v2, H3不应小于0.3+0.035v2, H4不应小于1.0+0.035v2。同时, 轿顶上方应当有一个不小于0.5 m×0.6 m×0.8 m的空间。

当采用减行程缓冲器并对电梯驱动主机正常减速进行有效监控时, 0.035v2可以用下值代替:①电梯额定速度不大于4 m/s时, 可以减少到1/2, 但是不小于0.25 m;②电梯额定速度大于4 m/s时, 可以减少到1/3, 但是不小于0.28 m。

由曳引驱动电梯的曳引条件可知, 当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 即使曳引机继续旋转, 也不能向上提升轿厢。此时, 轿厢处于上抛状态, 其上抛的高度与上抛的初速度和加速度有关。《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 7588—2003) 规定, 曳引驱动电梯的上抛初速度为1.15v, 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 则其电梯制停距离的一半为0.033 7v2, 圆整为0.035v2。

2.1.2 曳引驱动电梯井道顶部空间的检验

检验曳引驱动电梯的方法为:测量轿厢在上端站平层位置时的相应数据, 计算确认是否满足要求。

在轿厢空载和检修运行的情况下, 短接顶层端部的限位和上限位开关, 检修上行, 直到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曳引钢丝绳在曳引轮上打滑时, 打开层门, 测量出轿厢地坎与层门地坎之间的距离h。然后, 进入到轿顶上, 使轿厢在上层端站平层, 用卷尺测量出以上所述的各距离:轿厢导轨的制导行程从导轨顶端到上导靴进行测量, 其测量值为h1;井道最低部件与导靴、滚轮、曳引绳附件和垂直滑动门横梁或部件自由垂直距离为h2;井道最低部件与固定在轿顶的最低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为h3;轿顶部水平面与位于轿厢投影部分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之间自由垂直距离为h4。用测量出的四个数值分别减去h, 就可以计算出H1、H2、H3和H4, 然后根据电梯的检验规定判定其顶部空间是否满足要求。

2.2 强制驱动电梯井道顶部空间的检验

《电梯监督检验与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 (TSGT 7001—2009) 的第3.3项规定:

轿厢从顶层向上直到撞击上缓冲器时的行程不小于0.50 m。轿厢上行至缓冲器行程的极限位置时, 一直处于有导向状态, 即H1≥0.50 m.

当轿厢完全压在上缓冲器上时, 应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①轿顶可以站人的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与位于轿厢投影部分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小于1.0 m, 即H4≥1.0 m.②井道顶部最低部件与轿顶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小于0.30 m, 即目前H3≥0.30 m;与导靴或滚轮、钢丝绳附件、垂直滑动门横梁等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小于0.10 m, 即H2≥0.10 m.③轿厢顶部上方有一个不小于0.50 m×0.60 m×0.80 m的空间, 任意的一个面朝向下方均可。

强制驱动电梯井道顶部的安全空间的测量方法与曳引强制驱动电梯的测量方法相同, 在此不作过多的阐述。

2.3 液压驱动电梯井道顶端空间的检验

《电梯监督检验与定期检验规则——液压电梯》 (TSGT 7004—2012) 第3.3项规定:当柱塞通过其行程限位装置而到达其上限位置时, 应当同时满足以下六个条件:①轿厢导轨应当能提供不小于 (0.1+0.035v2) m的进一步制导行程。②轿顶上可以站人的最高水平面积, 与位于轿顶投影部分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 (包括梁和固定在井道顶下的零部件) 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应当不小于 (1.0+0.035v2) m。③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a) 固定在轿厢顶上的设备的最高部件 (不包括下面b) 所述及的) 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应小于 (0.3+0.035v2) m;b) 导靴或滚轮、钢丝绳附件和垂直滑动门的横梁或部件的最高部分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应小于 (0.1+0.035v2) m。④轿厢上方应当有足够空间能够容纳一个不小于0.5 m×0.6 m×0.8 m的长方体。⑤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向上运行的柱塞头部组件的最高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应当不小于0.1 m。⑥对于直接作用式液压电梯, 不必考虑①②④中所提到的0.035v2的值。

液压驱动电梯井道顶部的安全空间的测量方法与曳引强制驱动电梯的测量方法相同, 在此不作过多的阐述。

3 结束语

电梯井道的顶部空间, 关系到电梯工作人员维修检验工作的安全, 因此, 必须要对其做好全方面的检验。综上所述, 本文对电梯井道顶部空间的检验作了详细的分析, 旨在能为类似的检验工作带来帮助。

摘要:主要针对电梯井道顶部空间的检验展开了分析, 对电梯井道的顶部空间作了详细的阐述, 并对电梯井道顶部空间的检验作了系统的探讨, 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电梯,顶部空间,检验,轿厢

参考文献

电梯空间 第3篇

在人们的生活中, 电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为电梯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垂直交通运输工具, 所以它的安全性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电梯事故的危害不仅仅是针对电梯乘客, 其对电梯作业人员的伤害更大, 无论是常规检修还是检验, 电梯作业人员都需要进入电梯井道, 在井道的作业平台当然是轿顶, 因此电梯井道顶部空间检验工作在电梯检验中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就对电梯井道顶部空间与对重缓冲距进行了探讨。

1 井道顶部空间检验

1.1 TSG/T7001—2009对曳引驱动电梯顶部空间要求

(1) 当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 应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 轿厢导轨提供不小于0.1+0.035V2 (m) 的进一步制导行程;

2) 轿顶可以站人的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与位于轿厢投影部分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小于1.0+0.035V2 (m) ;

3) 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轿顶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间距 (不包括导靴、钢丝绳附件等) 不小于0.3+0.035V2 (m) , 与导靴或滚轮、曳引绳附件、垂直滑动门的横梁或部件的最高部分之间的间距不小于0.1+0.035V2 (m) ;

4) 轿顶上方应当有一个不小于0.5 m×0.6 m×0.8 m的空间 (任意平面朝下即可) 。

(2) 当轿厢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 对重导轨有不小于0.1+0.035V2 (m) 的制导行程。

1.2 日常检验中检验人员对顶部空间的一般数据处理

(1) 如图1所示, 先测量出电梯在上端站平层位置时的下列距离值:

1) 导靴上端距导轨顶端之间的距离较小值A;

2) 轿顶最高可站人面积 (上梁一般被认为是不可站人的) 的水平面与位于轿厢投影部分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 (包括梁和固定在井道顶下的零部件) 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B;

3) 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轿顶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间距 (不包括导靴、钢丝绳附件等) C1;

4) 井道顶部的最低部件与导靴或滚轮或护栏最高部分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C2;

5) 测量轿顶上最大的立方体空间;

6) 用痕迹法或其他方法测量出轿厢在底层平层时对重导轨制导行程D。

(2) 确定对重缓冲器的压缩行程E1:

1) 对于耗能型缓冲器, E1为缓冲器铭牌或标签上标注的压缩行程;

2) 对于蓄能型缓冲器, E1为缓冲器高度的90%。

(3) 将平层测量数据减去对重缓冲器压缩行程E1与对重实际缓冲距F1之和, 得出数据与TSG/T7001—2009要求进行比较, 判断顶部空间是否满足要求。

2 电梯对重缓冲距最大允许值确定

TSG/T7001—2009中要求对重缓冲器附近应当设置永久性的明显标识, 标明当轿厢位于顶层端站平层位置时, 对重装置撞板与其缓冲器顶面间的最大允许垂直距离, 且该垂直距离不超过最大允许值。那么此最大允许距离应如何确定, 笔者在此浅谈自己的看法:

(1) 将测量后的顶部空间数据与TSG/T7001—2009中的要求进行比较:

比较S1、S2、S3、S4, 取其中最小值, 得出最大允许距离X1=Smin+F1。

(2) TSG/T7001—2009对极限开关要求如下:井道上下两端应当装设极限开关, 该开关在轿厢或者对重 (如有) 接触缓冲器前起作用, 并且在缓冲器被压缩期间保持其动作状态。因此, 我们在标明最大允许距离时, 还应充分考虑极限开关是否处于动作状态。一般极限开关设置有如图2所示两种位置, 图2 (a) 中极限开关打板安装在轿厢上, 那么它的行程就比较长, 我们在计算最大允许距离时可以考虑不计。这里我们应着重考虑图2 (b) 的情况, 当极限开关安装在轿厢上、打板安装在导轨上时, 随着对重不断压缩缓冲器, 极限开关在打板上的行程余地就不断缩减, 为保证极限开关始终保持动作状态, 我们应测量出当对重完全压缩缓冲器时极限打板上剩余的行程余量S5, 得出最大允许距离X2=S5+F1。

(3) 电梯钢丝绳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拉伸情况, 当钢丝绳不断伸长时, 对重缓冲距就不断缩小, 维修保养人员通常会采用截短钢丝绳的方法来使缓冲距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但截短钢丝绳又会造成对重制导行程的减小, 因此, 最大允许距离标识还应考虑对重制导行程。

如图1所示, 我们可得出S6=D-E2 (轿厢缓冲器压缩行程) -F2 (轿厢缓冲距) - (0.1+0.035V2) , 得出最大允许距离X3=S6+F1。

注:如对重之下存在缓冲距调节装置, F1应为实际对重缓冲距与调节装置长度之和, 且X3应为不考虑对重之下有调节装置状态之值。

(4) 综合比较X1、X2、X3, 取其中最小值为对重缓冲距最大允许值。

3 结语

综上所述, 顶部空间尺寸不仅会受到井道顶部几何尺寸的影响, 还会受到缓冲器的影响。电梯井道顶部的安全空间最重要的作用是在电梯冲顶时保护轿厢、轿顶设备、轿顶附件以及轿顶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所以, 电梯作业人员在作业时一定要非常认真, 充分了解电梯的情况, 从而保证电梯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摘要:从电梯检验的角度出发, 对电梯井道顶部空间进行测量, 判断是否满足要求, 并对对重缓冲距最大允许值进行了确定。

关键词:电梯,井道顶部空间,对重缓冲距,最大允许值

参考文献

[1]王剑平.探讨电梯井道中顶部空间的检验[J].装备制造技术, 2015 (6) :315-316.

[2]谭杰.探讨电梯中井道顶部空间的检验[J].电子制作, 2015 (14) :71.

电梯空间范文

电梯空间范文(精选3篇)电梯空间 第1篇目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 社会不断进步,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电梯行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机会...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