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大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大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精选12篇)

大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 第1篇

1 翻转课堂需求分析

翻转课堂之所以在教育界备受推崇,是因为它较好地解决了目前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和学生所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对于教师来说,首先英语教学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已经消失,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多媒体手段来获取大量的英语学习相关的知识;其次,现在的英语课堂也对教师自身提出了角色转换的新要求,老师已由原本的讲师、演员的角色转变成了教练、导演的角色。而对于学生来说,首先学生对于对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远远高于对于英语知识的要求,学生不再简单地满足于通过各类考试,而是急切地需要提高以听说为主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其次,学生对以英语为载体的综合知识尤其是人文知识的积累的需求持续增长,英语早就不再是一门单纯的语言学科。

2 基于翻转课堂的课堂设计

翻转课堂要求老师进行角色的转变,由教案的表演者转变为制定规则,指导学生的导演。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过教育的“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因此,对课程和课堂进行为翻转课堂目的服务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主要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实现。

2.1 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主要包含制作微课、上传微课与学生自学三个阶段。北宋欧阳修曾说:“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同理,如果学生能够将坐公交车、吃饭、课间、睡前甚至上厕所等零碎时间利用起来观看微课视频,一天下来也相当可观,因此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应该满足移动化与碎片化学习的需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微课时长应控制在5~8分钟,做到重点清晰,有的放矢。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老师单方面讲授的环节无法做到长时间的精神集中,并且要满足学生碎片化学习的要求,时间不能过长。且理论教学相对形式较枯燥单一,应选择学生最急需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如四六级重点考点、难点。

2)微课视频应制造一对一的氛围。在录制视频时,课件制作和语言描述应注意营造对学生一对一辅导的氛围,让学生更有代入感,并且要有暂停、提问等供学生消化思考的时间。

3)微课视频应做到可获得性高。由于wifi设备并不是随处可见,虽然3G、4G网络的发展给无线下载提供了巨大的方便,但由于流量和费用限制再加上手机内存有限,供手机端下载的微课视频应该控制视频的大小,文件不能太大。

4)利用现有手机app,建立学生互助学习小组和师生交流平台。在如今的微时代,几乎所有学生的手机中都装有微博、QQ、微信等社交平台。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手机app,建立公开微博、QQ群和微信群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能够随时与同学、老师交流互动,探讨寻求答案。此外,QQ群还能提供微课视频上传下载的网络空间,使得微课视频的可获得性也大大提高。

2.2 课堂组织

要实现一堂高效的翻转课堂,可以参考“271”高效学习模式和四步法。

2.2.1“271”学习模式

所谓“271”,一是时间上的“271”:老师用20%的时间点拨,学生学习用70%的时间,10%的时间用于巩固、检测和反刍。二是从学生成分上的“271”:20%的特优生,领悟能力强,自己就能学会,70%优等生在咨询的基础上与同伴、小组讨论,能掌握知识80%以上,加上老师点拨就能掌握100%,只有10%的待优生是需要经过老师大量解决才能掌握知识要点。三是知识上的“271”:20%的知识学生自学能够掌握,70%的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就能掌握,10%的知识才是真正需要老师点拨讲解的。

所以根据“271”原则,以一次英语课为例,可以将课堂内90分钟划分为三大块:20%(20分钟)——用于老师诠释学习目标,组织课堂教学,并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激励和点评,这20%的时间是可以贯穿在一堂课的始终的;70%(60分钟)——用于检验学生课后学习微课的效果、进行小组讨论并展示学习成果;10%(10分钟)——用于学生自结、巩固、检测。

2.2.2“四步法”

而在最重点的6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讨论阶段,课堂设计可遵循“四步法”原则,即将分为课堂检测、进阶作业、协作探究、展示质疑四个环环相扣的环节。

课堂检测,指进入课堂教学活动,首先检测学生自主学习成效。检测的难度与自主学习任务单和教学视频相当,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体验学习成就感,从而为接下来将要到来的进阶作业挑战做好心理准备,而不是常规的查漏补缺。但是,课堂检测不能支持学习深度的拓展,所以,有必要通过进阶作业得到新的提升。

进阶作业,是在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和课堂检测的基础上,让学生当堂完成课堂作业,作业的难度应该体现“最近发展区”的思想——即学生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其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之间的差异,较之于课堂检测,逐步增加作业难度。学生完成进阶作业,可能会碰到困难,但是没有关系,接下来有协作探究和之后的老师点拨帮助学生解决这些困难。进阶作业有助于学生向学习深度拓展,分析并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

协作探究,是进阶作业之后的教学环节,旨在让学生对学习中有难度或有其他探究价值的内容,开展协作探究活动。通过同学之间的信息分享与思想碰撞,形成有发现、有拓展、有深度的学习。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小组讨论的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分享信息,交流成果,能够高速有效地掌握知识要点,并能大大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

展示质疑,指各小组推荐成员展示本组协作学习成果,包括取得成果的方法,以及存在的困惑等,其他学生对展示提出质疑。

通过四步步骤,基本已经解决了90%的知识要点,在此过程中发现的,学生无法独立解决的10%的难点,就可以在剩下的老师点拨的时间中由老师统一解决,而且学生带着问题听讲的效果会远远胜过传统课堂老师满堂灌的效果。

2.2.3 课后巩固

在经过了课前准备和课堂组织两个环节后,教师必须布置与当堂课堂任务相关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理解、消化所学知识,并进行有效的输出,而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输出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出反馈。

3 结语

翻转课堂和两个设计是紧密联系的,翻转课堂的模式是两个设计的理论依据和基础,而两个设计就应该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服务,这样才能使设计落在实处,真正实现为教学服务,为课堂服务,为学生服务。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翻转课堂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班级内部会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基础好的学生在翻转课堂上如鱼得水,学习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而基础较差或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在翻转课堂上仍然更多地充当倾听者的角色,因此,如何加强课堂管理,并使得学习效果的追踪更加细化是今后的工作应该解决的重点。

摘要:该文对如今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需求进行了分析;然后从课前准备、课堂组织和课后巩固三个方面探讨了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的课堂设计,以期为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最后分析了翻转课堂在开展方面的一些缺陷和不足。

关键词:翻转课堂,大学英语,课堂设计

参考文献

[1]Gagne,Robert M.The Conditions of Learning and Theory ofInstruction(4th ed.)[M].New York:Holt,Rinehart and Win-ston,Inc.1985.

[2]赵兴龙.翻转教学的先进性与局限性[J].中国教育学刊,2013(4).

[3]张静华.适用于碎片化学习的英语课程微资源内容建设及运用形式[J].校园英语,2015(25).

[4]李平.微时代:满足碎片化学习需要的微课设计与创作[J].天津电大学报,2014(2).

[5]苏枭径,赵颖.基于碎片化移动学习的教学设计[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4(4).

英语课堂活动设计 第2篇

--国培听课活动心得体会陶村小学 贠怡洁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农村骨干教师培训活动,今天听了几位老师的公开课,感受颇多,听课的同时发现这几位老师都在课堂上设计了丰富的课堂活动,让我受益颇丰。

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又是在教学活动中得以体现的。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是顺利达到教学目标的可靠保障。通过聆听这几位优秀教师的课,让我深深的感到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概括这四节观摩课,发现教师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有以下特点:

①课堂活动的真实性。英语课堂教学要避免机械的重复,要将所学融汇到生活当中,使学生做到能真真正正用英语交流。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选择了贴近小学生生活的内容和场景,如一教师在介绍水果时,出示了真实的水果,当学生见到了自己经常吃的东西出现在课堂上,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就被充分地调动。

②活动的趣味性,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利用各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从设计活动入手,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如:唱歌、画画、猜谜、游戏等活动,以激发其学习兴趣。

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时可以设计安排多种组织形式的活动,有个人的、多人小组的、全班性的;也有教师指导性的、学生合作完成的。在活动中,教师要以教导学,以教促学,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且活动密度大,使学生能努力实践与展示自己。

④注重活动的层次与梯度。整堂课可以是由多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活动组成,但各活动要形成一个承前启后,互为依存的序列,衔接自然,步骤清楚。如一教师在整节课堂中先由易到难学习了有关食物的单词,然后将单词扩张成句子“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some„”,最后将句子放到超市情景当中,让学生对话活动练习,做到了词不离句,句不离境,而且各教学活动的内容和活动形式体现了层次与梯度,使各教学活动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逐步把以课本为中心的练习活动向以生活为中心的实践活动转化。

大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 第3篇

关键词:英语课堂活动 英语课堂活力 活力课堂

技师学院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对英语不感兴趣。如果教师一味的填鸭式教学,学生自然会越来越讨厌学习英语。设计有趣味的课堂活动是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使其更好地参与语言的学习。贴近生存空间,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创设生活情境,设计培养学生生活感悟的活动;解决生活问题,设计培养学生生存能力的活动。因此我们要巧设英语课堂活动,使课堂互动鲜活起来,做好师生互动、学生间互动的工作,真正提高技师学院英语课堂活力,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那么,如何创设技师学院英语课堂活动,如何创造一个活力课堂呢?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

教师首先要和学生建立一种真诚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利用这种关系去点燃他们求知的火焰。德国教育学家茅多斯德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在愉快情绪的感应下,心智活动会更敏捷、更有效。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对提高课堂效率是十分重要的。师生关系融洽,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去积极参与课堂。

笔者曾经对学生说:“I love children.I love education.Love makes me fit for any work.”很多学生是喜欢老师才喜欢这门课,当学生对老师有了充分的信任,老师对自己的课堂就更容易掌控,学生就更乐于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互动的课堂就鲜活起来了。

二、搭建网络平台,创设英语课堂活动

技师学院的学生都是90后、00后的学生。他们对网络过分依赖。我们可以引导他们正确运用网络资源,通过搭建网络平台创设英语课堂活动。可以利用QQ、微信、贴吧等一系列网络多媒体工具,也可运用蓝墨云班课——将轻松有趣的移动教学助手运用到英语课堂中。让讲台成为学生的主阵地,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指挥棒,是引导者。

例如在上Unit 2 Healthy Eating时,笔者特别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巧妙设计课堂活动,把整个课堂上活了。这个单元的话题是“健康饮食”,整堂课围绕平衡饮食的三种类型——energy-giving food(提供能量的食物),body-building food(强身健体的食物),protective food(保健食物)展开课堂教学,并把课堂引到了10年后的同学会聚餐。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笔者让学生以大组为单位提前制定12个菜单,并提前发到班级QQ群中。笔者也提前把每个大组发来的菜单制作到PPT中。课堂上学生可以当场上来在电脑中修改,也可在QQ群中直接修改并现场发到QQ群中,让每个大组派代表上台介绍他们的菜单并说出他们有什么独特之处,既吸引同学们的胃口,又能注意平衡饮食。最后让学生自己评出最合理的菜单,用于10年后的同学会聚餐。每个大组只能选别人,不能选自己,最终评出了最佳菜单,把整个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在课件的制作中,笔者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上台在PPT中移动图片分别放入三种类型的食物表格中。学生对这种活动特别感兴趣,整个过程学生积极性特别高,充分体现了教师活跃课堂的能力。

三、巧用撕名牌大战,创设英语课堂活动

如果要问当前最流行的户外游戏是哪个,相信大多数人的答案一定是“撕名牌大战”。技师学院的学生正值青春年少,英语课堂活动中也可巧用“撕名牌大战”提高英语课堂活力。

例如Unit 8 Holidays and Festivals的教学中,笔者就开展了一次“撕名牌大战激烈上演,奔跑吧同学欢乐进行”活动。这个单元涉及很多节日,如National Day国庆节,Double-ninth Day重阳节,Tomb-sweeping Day清明节,International Red-cross Day国际红十字日,World Grain Day世界粮食日,World No-smoking Day世界无烟日,World Habitat Day世界住房日,World Consumer Right Day世界消费者权益日,World Telecommunications Day世界电信日等。对于前面的常过节日学生都很熟悉,但是对于不常用的节日学生就不熟练了。笔者把这些短语的英文单词事先让同学做成卡片,每个大组选4个代表上台,并让工作人员把卡片贴在每位同学的后背,共分成2个团队,一方撕掉对方的名牌,读出短语并说出中文意思,获胜的同学再继续撕名牌,最后一位同学获得冠军。活动中,他们或围追堵截,或合攻单挑,或使用美人心计,为了团队的胜利,大家无所不用,在汗水、欢笑和智慧中理解和掌握了这些短语的意思,这也是英语教师始终以场景教案作为英语教案方法的用心所在。撕名牌游戏让学生深深感受到了互相协作的优势和团队的力量,活跃了英语课堂氛围,提高了英语课堂活力。

四、巧用角色扮演,创设英语课堂活动

Ladousse(1987)指出,角色扮演活动是一种典型的低输入高输出(low-input-high output)的活动。也就是说学生在互动中完成任务,这个过程语言表达的流利性比准确性更重要。

例如,在上词汇教学时,对表示人的单词的后缀,很多同学很疑惑,单词后该加什么?笔者创设了一个宫廷戏的角色扮演,包括四个任务:国王(king),公主(princess),侍者(waiter),乞丐(beggar)。4位同学和2个助手到教室外面,教室里面的同学可以看PPT上的提示。然后分别请外面的同学一个一个进来,绕教室走一圈。同学可以用动作或语言提示他是扮演什么角色,但绝对不能说出答案。等4位同学都走完后,让他们自己商量自己是什么角色,然后公布答案。最后让4位同学分别做出自己这个角色的动作。最后发现,公主(princess)做了一个出乎人意料的动作,他做了一个公主的标准动作,引得全班同学一片尖叫。乞丐(beggar)拿着一个碗和一双筷子向班里同学乞讨,侍者(waiter)和乞丐(beggar)做的动作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在学生的一片欢呼声中,本堂课结束了。仅仅是4个人的角色扮演,笔者就把全班同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并让学生学会了表示人的单词后面要加er 的用法,特殊的加ar,表示女的后面加ess的用法,当然还要补充后面还可加or。同时锻炼了学生表演的才能,提高英语课堂活力。这样的课堂无疑是受学生欢迎的。

翻转课堂中的英语课堂活动设计 第4篇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在线教学与传统面对面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混合学习教学模式,即把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的教与学的活动“颠倒”过来,也叫“颠倒教室”。翻转课堂最初是由美国的学者和教师经过理论和实践探究而提出,我国对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研究也在不断扩大。翻转课堂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开展面对面的课堂学习,故研究翻转课堂中的课堂活动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堂活动设计

翻转课堂模式的基本教学流程是:课前学生自主观看学习教学视频或其他教学材料,通过学习资源共享和交流平台完成课前学习任务;再进行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以完成知识输入,课内学生参加课堂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知识的内化,达到语言知识的输出目标;最后再进行个性化评测。翻转课堂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开展面对面的课堂学习,本文具体从二次备课、课堂活动的趣味性、课堂活动的组织形式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二次备课

课堂活动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亲历问题解决,达到知识内化。课堂活动的设计既要实现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又要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教师需要掌握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二次备课”。“二次备课”目的是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发现学生学习的难点、疑点、可拓展的地方,设计课堂活动,提升教学针对性,促进学生学习个性化。教师不仅要掌握学生自主学习课前教学视频的情况,还要检测总结出学生课前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然后根据这两种具体情况,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第二次备课,设计有效的课堂活动。

(二)课堂活动的趣味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有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才能完成知识的内化和建构,能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是实现翻转课堂的关键。但部分学生不愿意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期中一些学生因缺乏学习热情,未完成课前自主学习;而另一些学生则是因为课堂活动趣味性不强,学生没有兴趣参与课堂。对于不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同学,教师需要创建个性化协作式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引导并鼓励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来设计课堂活动,以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去吸引学生。实现课堂学习活动趣味性最重要的是采用学生平时喜闻乐见的活动,教师应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兴趣点来设计课堂活动内容。

(三)课堂活动的组织形式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概括起来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实践活动为导向的探究课堂,另一类是以疑问探讨为导向的讨论课堂,只有真正区分了教学内容是实践性问题还是理论性问题,才能设计好课堂组织形式。英语翻转课堂属于以实践性活动为导向的探究课堂,英语课程的翻转课堂,应把传统的语言知识学习目标放在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上,教师课堂的任务应由原来的语言知识传授转移到语言的应用上。大学英语课程的学生基本都已具有英语语言知识的基本框架,不需要系统讲解。根据翻转课堂的基本要素和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课堂应是学生语言知识实践的场所。

大学英语翻转课堂设计应根据学生网上自主学习中的问题和单元内容,开展以项目为引导的探究式课堂或者以任务为载体的讨论式课堂。教师应根据学生在线学习情况,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和重难点进行适当强化梳理,或者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以比赛、报告或辩论等形式展示针对探究式任务所形成的学习成果;或者通过个性化测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监管学生的学习状态;或者组织学生开展相关问题的讨论。大学英语翻转课堂中课堂活动设计可以参照以下步骤:首先对课前自主学习的教学视频通过对学生的不同提问进行简单回顾;然后学生完成教师在学习课堂中布置的学习任务,在学习任务完成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帮助学生解答疑难问题,引导学生完成语言知识的内化;最后可以运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主题演讲、研究报告、游戏、辩论、比赛、合作探究等形式,促进学生语言知识的内化和构建,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课堂上应多与学生交流探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交流和表达的机会。教师除了设计好课堂学习活动,还要具有对课堂教学的动态把握,对课堂教学过程和师生互动过程的动态把握,进行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和启发点拨。

摘要:本文分析了翻转课堂,从二次备课、课堂活动的趣味性、课堂活动的组织形式等三个方面探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英语课堂活动设计。

关键词:翻转课堂,英语教学,课堂活动设计

参考文献

[1]Vygotsky L.Mind in society[M].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2.

[2]陈玉琨,田爱丽.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萨尔曼·可汗.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M].刘婧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大学英语听力课堂设计 第5篇

内容摘要:“听”作为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却在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堂上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听力教学设计给出了一些浅显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高专 大学英语 听力设计

听、说、读、写、译作为英语的5个组成部分,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均占有一席之地,其中听得懂是进行有效交流的第一步,同时持之以恒和原汁原味的摹仿,可以给说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因此听力教学成为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然而事实却不尽如人意,听力教学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非常薄弱的环节。

一.高职高专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之现状

由于受到考试的影响,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并且相对保证教学成绩,学校与教师在某种程度上压缩了听力在课堂教学中的比重,例如笔者所在的学院就没有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提供专门的英语听力课程。教师在课堂听力过程中主要采取的仍旧是旧有的模式--教师放听力练习,学生听并且完成相关选项或听写,有限的交流主要体现在讲解少量的疑难单词上,师生之间的交流较少。因此一提到英语课堂听力练习,学生更多的是感觉枯燥乏味,积极性很差。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听力设计,改变目前听力之现状,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呢?

二.高职高专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设计

1.听力材料的选择。目前相当一部分听力用书均是以考试为基础进行编撰的,主要涵盖的是相关英语考试的听力题型,这就造成了在进行听力训练时也以旧有的听力模式为主。同时由于听力材料均为单一个体,很少有连贯性,且难易程度不齐,学生在本身英语基础较差的情况下,难以听懂。因此在听力材料的选择上,我认为应该由易到难,且相关主题的听力材料为一部分,方便学生对此主题的内容更好的加以掌握。而且听力材料不应单一,不仅有考试的相关题型,更应该有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英文歌曲或影视作品,将其设计为相应的听力材料,也可选择与其专业相关的听力材料,学生对其感兴趣,则听力效果也会较好。

2.听力时间的安排。针对目前有些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没有专门听力课程的现状,英语听力也就可以不拘泥于在课程开始前或结束后的统一听力练习。譬如在每单元课程开始的导入部分,可以安排与其主题相关的听力材料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不仅可以作为听力练习,也可以更好的导入单元课程的主题,学生可以通过练习更好的对本单元所讲内容的背景有所认知。或者也可以在每单元课文学习后,进行课文小结的相关听力练习,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并且这样的听力练习,对高职学生来说也不会感觉到过多的负担。

3.听力任务的设计。在设计听力任务时,笔者一方面会将以考试题型为基础设计的听力材料作为对学生的小测试进行练习。在进行此练习任务之前针对学生听力基础薄弱的现状,会提前将相关的单词重点列出,并让学生提前读好题干,猜测要听材料的大意,然后再进行听力测试,并对听错较多的地方进行重点加强学习与训练;另一方面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与单元主题相关的新闻、歌曲或影视作品的听力练习。学生先自己进行听写,然后通过小组讨论,确定最终的答案并进行复听。以小组为单位的听力练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在进行听力训练时的焦虑心理,并且通过小组讨论,可以使学生对所听材料有进一步的理解,并对自己所犯的或可能犯的错误更加注意。同时,也会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提前设计并上课发布presentation,并在其中设计问题要求其他组学生回答。通过这样的训练,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其他组学生的听力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4.听力的移动学习模式。针对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堂上听力时间有限的现状,只能加大课外英语听力时间的投入。互联网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可以实现听力的移动学习模式。这种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英语听力课堂,使其不再受空间和实践的限制。笔者将所听过的听力材料放在所建的QQ群文件夹中,方便学生反复的听。而且针对高职学生相对懒散的现状,笔者采用了一个手机和电脑均能使用的学习的平台,通过此学习的平台,将布置给学生课后听的材料放在其中,并添加问题,学生听过之后要求回答问题,通过学生的提交,教师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端看到学生是否课后完成了相关的听力作业,并可以给其分数。由此课后的听力练习就变成教师可控的,提高了听力的实施效果。同时因为此平台有手机端,即时学生在不方便用电脑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手机进行听力训练。目前也有许多针对英语听力的手机APP,学生通过下载这些APP软件也可以行之有效地对英语听力进行练习。

总之,教师要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特点和兴趣点进行听力教学设计,使学生乐于学,能够融入到课堂活动之中,摆脱其焦虑和胆怯的心理,学会运用英语,不断进步。

浅析英语课堂设计 第6篇

一、题词句的练习

根据VARKs visual & auditory strategies以及Kolb's experiential learning theory,单词要通过多说,多听和多写来加强练习。在提到某一话题时,学生首先可以根据他们自己的记忆说出曾学过的相关单词,而其他同学在听的同时也通过检查是否正确来加深印象。然后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正确的单词或词组(VARKs visual strategy and abstract concepts)。根据Kolb's theory,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实践,感受,思考再参与的学习循环。直观地获取单词即是进行观察和感受的学习。对单词或词组有个直观的理解,再经过思考后,词组等就会在学生脑海里转化成抽象的概念,并得以运用,如检验和实践。这样一个过程使得学生有能力创造新的体验。可以说反馈学习理论在此得以实现。在听说读写单词等的过程中,教师考察了单词的拼写,学生的错误可以立即得到纠正。

二、大组合作——分配不同的任务,共同完成

Race在making learning happen中提到,如此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性。教师可以发讲义或宣传册到每个小组,每个组拿到不同的任务,这个任务又需要小组全体成员的积极参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去完成不同的部分。例如要求学生以ppt为媒介,用英文展示二战的相关内容。学生们就可以分别查阅分别撰写不同时期不同战场的情况,有的负责写段落,有的负责找图,有的负责相关背景音乐,有的制作幻灯片的框架,有的完善后期制作,还有的检查词句是否准确等。大组合作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充满丰富反馈机会的学习环境。学生们必须对之前所学的知识加以回忆和总结才能在参与的活动中体现展示自己的观点,由于每个人完成的部分不同,学生们的内容要进行不断的整合,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们互助互进,在接受大家的反馈中不断完善提议提高。

三、小组讨论

在小组里当每个学生都被激发到一个高度即他们想从已设置的小组中学到东西并且有明确的目标时,他们就会学到超出小组讨论的更多的知识,学生也会得到最佳利益的回报。在小组讨论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学习,练习,实验,犯错,参与。根据Race理论,这种情况下通常会促成学生深层次的学习的完成。小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们迅速的得到彼此的反馈意见,并加以更正,对学生来说,这也是取得进步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情景剧角色扮演

情景剧表演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了,是实现Kolbs experiential learning theory的积极方法之一。通过情景剧学生可以生动的学会不同条件下的多种表达技巧。在鲜活的背景下,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学习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每个人的潜力都得以挖掘。情景剧从最先开始的改编剧情,到排练记英语台词,再到服装音乐等,无不将学生的潜力发挥到极致。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相对能更容易的记住平时记不住的句型。此外,在排练过程中不断重复的语句也能帮助在场的每个学生加深印象。另外,同学间的合作也是情景剧获得成功的要素,合作精神也会促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携手共进。学生在这种快乐的环境下学习,通常能创造出难以想象的惊喜。

五、分组竞赛

例如单词,翻译,句法等比赛。单词比赛加强了学生的短期记忆,翻译与句法比赛加强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语法练习,学生处在一个相对紧张的氛围下,大脑活动更加积极,注意力相对集中,因此也巩固了一些需要强记的知识。这样的活动帮助学生们锻炼了听,说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思考能力。学生们复习了之前所学,在互相竞比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错误,吸取教训,得到提高。Converging learning style使得学生们根据所学解决问题,提高了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技巧。

大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 第7篇

随着中国经济和对外文化交流的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意识到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然而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讲由于语言学习中的焦虑, 他们基本上不能用流利的英语来进行日常的交流。这无论是对于已经学了十多年英语的中国大学生还是对于中国的英语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一件可悲的事情。焦虑是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一种重要的情感, 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界定。它与人的沮丧、自我怀疑、忧虑和担心等负面情绪密切相关。许多研究表明, 语言的焦虑会影响语言的学习。本文调查了大学英语课堂焦虑现象, 并在此基础上探析应对学生焦虑的有效地课堂教学活动。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从吉林农业大学2010级农学B5B6, 信息B9, B10班中随意抽选出的60名大二的学生。选择这一调查对象的原因是他们已经在大学中学习了一年的英语, 在这一年中不同程度的经历了英语学习中的焦虑情感, 而且他们对于何种课堂活动能够缓解和应对课堂焦虑都有自己的切身体会。

2、研究工具:

在本研究中运用的第一个工具是外语课堂焦虑量表 (FLCAS) (Horwitz et al.1986) 来测试学生的课堂焦虑程度。外语课堂焦虑量表中共包括了33个问题, 作者只是从中选择出10个与本研究密切相关的问题来进行衡量。每个问题的衡量范围从“非常同意” (1分) 到“非常不同意” (5分) , 中间值为3分, 然后用李克特量表评分来计算结果。本研究运用的第二个工具是问卷调查。此问卷调查中包括了5中课堂教学活动:对子活动, 小组活动, 课堂展示, 角色扮演和辩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从“非常同意 (SA) -同意 (A) -中立 ( (N) -不赞同 (D) -非常不赞同 (SD) ”五个量度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并写出选择的原因。

3、数据收集

作者于2011年8月29日运用设计的问卷对学生进行了随堂匿名调查, 并监督了调查的全过程, 以便向学生解释不清楚的信息和保障调查的真实性。参与调查的学生60名, 收回调查问卷60份。

三、结果分析

1、外语课堂焦虑量表 (FLCAS) 中所选的10个问题结果:

(解决第一个研究问题:学生在英语课堂的焦虑程度)

表1:FLCAS (Horwitz et al.1986) :英语课堂学生的焦虑程度

在对十中陈述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研究对象认为第三种陈述 (我一直认为, 其他同学的英语程度都比我好。) , 李克特量表评分是3.29。然而, 第个陈述 (在英语课堂上, 没有准备就发言让我很恐慌。) 李克特量表评分是2.47, 这说明在英语课上没有准备就发言使学生感到最为焦虑。总体上来说, 从外语课堂焦虑量表中体现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到处于高焦虑水平的学生有几个共同的特征。首先, 他们害怕说英语, 这可以从他们选择第一个陈述和第七个陈述中体现出来。第二, 从第三个陈述和第八陈述的测试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焦虑的学生在其他人面前说英语会感到非常的不自在, 而且认为别人的英语程度要比自己强。第三, 第二个陈述和第四陈述的选择结果证明:学生焦虑的原因是他们害怕犯错误。

从表一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十个陈述中有六中陈述的分数在三分以下。这说明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为了了解学生在不同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焦虑程度, 我们对五种不同的教学活动进行了试卷调查。学生选择相应的赞同程度来表达他们对于不同活动的不同焦虑程度 (非常同意 (SA) -同意 (A) -中立 ( (N) -不赞同 (D) -非常不赞同 (SD) ) , 然后写出他们选择的原因。每一个表格下面的分析都是对学生观点的总结。

1、对子活动

57%的学生认为对子活动使他们感到不焦虑。一对学生可以利用课本上所讲解的内容和语言, 以英语为载体描述自己的现实生活, 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这种教学活动给学生较大的自由空间和独立思考的机会。那些不善于独自发言的同学克服了害羞、恐惧的心理障碍学生在课堂上能处于一种轻松、积极的状态, 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2、小组学习

55%的学生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感到不那么紧张。支持这一活动的学生认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全体学生, 尤其是为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 增强了主体参与性。同时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 能使学生从别人的错误和方法思路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形成自觉的自我反思能力, 进而提高学生的胆量, 大家共同讨论问题、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但是也有一些同学认为在小组活动中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有限, 所以在运作的过程中无法真正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表达水平。

3、课堂展示

45%的学生支持这一教学活动, 并认为自己有信心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英语能力。但是大多数同学持中立甚至是反对的态度, 他们认为一个人站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英语水平会让他们感到非常的紧张。

4、角色扮演

68%的学生赞同这种教学活动, 他们认为角色扮演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了运用英语的真实情境, 在实际环境中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 有利于学生英语口语水平和社会交际能力的提高。很多学生虽然学习英语十多年的英语, 却无法用英语进行交流, 角色扮演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然而, 13.3%的学生的观点是角色扮演的方式会让他们感到焦虑和形成压力。

5、辩论

75%的学生认为辩论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辩论的准备过程中, 全体成员为了共同的目标努力, 查找资料, 这个过程让学生们学会了与人合作, 又锻炼了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在辩论的过程中, 每一名学生要集中注意力, 相互学习和进步。学生听的能力, 思维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 为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从五个表格中所得的数据结果,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被调查的五种课堂活动中, 辩论使得学生的焦虑程度较低, 相对而言课堂展示使他们感到很紧张。

四、结论

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经历不同程度的焦虑, 焦虑也是影响英语口语表达的一个最大的障碍。一个焦虑程度较高的学生不可能获得英语学习的成功。因此在日常的英语课堂教学中, 外语教师应该不遗余力的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减轻学生的焦虑, 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劼:《英语学生课堂焦虑感与口语水平的关系》,《国外外语教学》, 1997, (01) 。

[2]雷霄:《本科生英语学习课堂焦虑调查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外国语言文学》, 2004, (01) 。

[3]王才康:《外语焦虑量表 (FLCAS) 在大学生中的测试报告》, 《心理科学》, 2003, (02) 。

[4]邹慧民:《外语学习策略与焦虑的相关性——对中国大学生的实证调查》,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 2004, (04) 。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发与设计 第8篇

(一) 理论依据。

北京大学英语系胡壮麟教授认为, 在中国外语环境下学好外语, 谁能在模拟或构建接触和使用外语的环境上下工夫, 谁就将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 学习和提高外语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应用性的实践练习, 课堂内教学与课堂外实践练习的比例至少应该为1∶4。

(二) 意义。

1. 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和主导性毋庸质疑, 但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 加上课时紧、任务重, 很多教学活动无法在课堂内得到充分开展, 所以, 要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除课堂教学外, 还应该充分利用课外时间, 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具有时间、空间选择上的自由和方式灵活多样等优越性。它能给学生提供大量实践的机会, 使学生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掌握所学的语言知识。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束定芳认为外语教学一个最基本的目标是不断激发和保持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对各种学习资源有很大的自主选择权, 且获得充分运用英语知识和展示能力的机会, 若他们的良好表现能得到教师和同伴的肯定, 其自信心会得到提高, 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 使学生愿意学, 乐于学。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课堂活动涉及到活动的策划与组织、交流与合作, 在这过程中, 学生的组织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交际能力均得以提高。

二、第二课堂活动建设原则

第二课堂活动不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活动, 因此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此活动, 活动设计就有必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 趣味性原则。

第二课堂活动首先应该具有趣味性。课堂教学内容是教学大纲所要求完成的, 趣味性难免有所欠缺。而是否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是由学生自己决定的, 如果学生一开始就因无兴趣而不参与, 那么兴趣的培养便无从谈起。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 趣味性是第二课堂活动的生命线。趣味性体现为活动内容的轻松活泼和活动形式的丰富多彩。

(二) 延伸性原则。

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辅相成, 是第一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与拓展, 在教学形式上还可以弥补第一课堂的缺陷和不足。在第二课堂活动中, 指导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如何学会学习、拓展知识,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实践、增进交流等等。

(三) 实践性原则。

课堂教学受限于种种原因, 难以广泛开展语言交际活动。因此, 第二课堂英语教学活动要在形式上力求新颖, 吸引学生参与听、说、读、写、译的各种活动。只有在强调实践性的基础上, 第二课堂教学才具有生命力, 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才能得到真正提高。

三、第二课堂活动模式设计

(一) 知识技能拓展活动。

1. 课堂延伸型活动。指导老师要依照大学英语

各个阶段的不同教学要求, 以巩固和加深学生第一课堂所学知识为目的, 对第二课堂活动作出整体的安排, 统筹安排每次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和形式等, 如每次围绕教材主题同步开展活动, 使课堂教学内容得到延伸和补充。

2. 知识传授型活动。

专题讲座是该类型活动的主要形式。指导老师可以邀请嘉宾就同学们感兴趣的问题或想了解的知识展开系列讲座, 提升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克服学英语的障碍。

3. 基本技能培养型活动。

在学院的支持下, 指导老师可以把数字化语言实验室、自习室和与之相配套的网络软件等开放给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这一学习平台所提供的课文朗读、听力练习、人机对话训练、在线阅读、写作和测试等功能和资源来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基本技能。

(二) 素质拓展活动。

1. 交际能力和心理素质培养活动。

英语角是广受学生欢迎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英语角由专业协会或社团负责管理, 由中外籍教师和听说能力强的学生提供协助并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除了自主组合、自由交谈方式外, 英语角经常采取话题讨论法, 如预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选择国内外近期发生的热点事件以供讨论, 来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此外, 还可以在活动中穿插猜谜、笑话连篇、连句成故事等游戏活跃气氛, 以降低学生在用英语交际过程中易产生的焦虑紧张情绪, 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心理素质。

2. 课外英语活动。

丰富多彩的课外英语活动可以激发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通过组织演讲比赛、英语茶话会、英语文艺演出等形式, 为广大同学提供展示英语水平、演讲才能的平台。同时, 在集体活动中, 学生的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创新精神和参与意识等方面的素质可以得到加强。

3. 网络辅助型活动。

学生通过论坛、电子邮件、视频聊天等网络所构建的交互式虚拟环境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 不仅能获得真实的语言交流机会, 而且可以学习如何处理好学习过程中与同伴的关系等, 这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合作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四、第二课堂活动建设措施

(一) 使第二课堂规范化、系统化。相关部门制

定周密细致的方案、管理措施和激励政策, 使两大课堂活动的部署、检查、评估等工作协调一致。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和干部的作用, 制定第二课堂活动项目评分细则, 定期对班级学生第二课堂学习行为、参与度及完成情况作出评价。这样可以激励学生参加小组学习的热情, 使学生更加注重合作过程的行为表现, 使活动更加有效。

(二) 加强教师的指导帮助和管理作用。

在第二课堂活动中, 教师的管理和指导作用非常重要。由于学生普遍存在学习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学习策略和认知能力需要提高等问题, 指导老师应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充当好活动参与者、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大学英语教学部门可根据班级或系别按一定的师生比配备指导教师, 指导学生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 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 并根据学生情况组织辅导、有针对性地操练;教师还要经常登陆网络辅助平台了解学生都有哪些疑问, 并及时作答。

五、结语

作为英语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延伸, 第二课堂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引导学生不断拓展知识, 培养基本语言技能, 提高综合素质。因此, 优化并逐步完善英语第二课堂教学, 使之与第一课堂教学相辅相成是增强英语教学效果的理想途径, 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摘要:第二课堂活动是第一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是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的的教学活动。本文拟从第二课堂活动的意义、原则、模式及措施等几方面进行探讨, 从而提高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扩大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意义,原则,模式,措施

参考文献

[1].王铭玉.外语教学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9

[2].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新模式邹议[J].外语界, 2006, 4

[3].邓琪.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实践[J].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6

[4].李娜, 杨馥卿.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现状及教学方法探讨[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7, 4

[5].王雨梅, 向前进等.第二课堂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J].政法学刊, 2003, 2

[6].徐红新.大学英语立体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山东农业教育, 2006, 3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分析 第9篇

影响大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几个因素

1. 学习者及其特征

教学必须研究学习者与学习者的特征, 包括学习者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时代特征以及生理、心理特征, 针对学习者的特征开展的教学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大学学习的主体是大学生, 大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 基本形成了自己的认知与思维模式, 有着活跃的思想和比较独特的批判意识。学生在进入课堂时, 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 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 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 他们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是有些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 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 但是当问题呈现在门面前时, 他们还是会基于以往的经验, 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 形成对问题的解释, 提出他们的假设。因此, 教学不单是知识的传递, 还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2.教育者及其作用

韩愈在《师说》中对教师的作用进行了影响我们千余年的经典论述:“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绝对的指导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对人类自身认识的深入, 教师的作用与地位需要重新审视和定义。教师的作用应该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 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 激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的多重观点。教师的职责还要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可以通过实验、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展开他们的学习。教师必须培养学生评判性的认知加工策略, 以及学生自己建构知识和理解的心理模式。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 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3. 教育的目标与价值

我们一直在思考, 教育是传授既有的知�识�, 还是培养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能力的问题。我们采取了折中主义的态度, 既要传授知识, 又要培养能力, 可是往往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于是我们就采取了比较功利的和短视的手段, 重传授知识而轻能力的培养, 因为能力的培养是周期很长且效益滞后的。但知识的传授不是大学教育的根本目标, 更不是唯一目标, 大学的社会责任和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创造性的, 培养具有批判精神的、坚持学术自由与价值的为社会的进步和人

类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大学, 每所大学都是“民族灵魂的反映”, 而创新是个民族和国家进步的灵魂, 如此也就明确了大学的责任, 起码是责任之一,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课堂教学的设计

要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 那我们就得从三那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 引言是在教授正式课堂内容之前, 为唤起学生注意, 转换学生的兴奋中心, 使他们迅从前几节课所学科目的回想中解放出来, 转移到英语学习环境中的一项特殊授课内容。一般说来, 好的引言应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夺魂”, 即引言应有立刻吸引学生注意力之功, 达到“语不惊人誓不休”的效果;二是多变, 引言的形式应当不拘一格, 灵活多样, 需给学生“日见日新”之感;三是切题, 即引言的内容应当与教学内容相谐, 在学生不知不觉之间, 顺理成章地完成引言到教学主体内容的转换。引言的方式多种多样, 可以是动作、语言、朗诵、歌唱, 内容或新闻或历史、或文化, 或兼而有之, 总之要达到上述三个原则的效果。

其次, 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是整个课堂设计的核心部分。一堂课成功与否, 主要取决于课堂的教学内容。同样的单词, 同样的词组, 同样的句型, 不同的老师讲来就有不同的教学效果, 根本的差异就在于教学内容的设计问题。

设计教学内容时, 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重点。英语精读课教学, 固然要求教师要将课文讲深、讲透, 使学生彻底理解课文中的文化背景、谋篇布局、句型句式、单词词组, 但这并不等于教师必须面面俱到, 逢词必讲必举例, 逢句必析必翻译。精读课的讲解应当符合精讲多练的原则, 将使用频率高、意义广泛、用法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词汇、句型、篇章选出精讲, 对于具有相当自学能力的大学生来说, 自能起到以点带面, 举一反三的效果。

2.贴近生活。在词汇举例讲解的时候, 许多教师因为怕自己出现语法或用词错误而简单地采用词典上的例句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 而这样的例句或意思泛泛、或内容突兀, 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课堂举例必须接近学生的生活, 要写出他们熟悉的事物, 既可引起兴趣, 又便于记忆。

3. 增大容量。课堂教学内容的含量实际上就是教师所要讲授的知识的容量。容量越大越丰富, 学生获得的知识量就越多。因此,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 必须掌握“猪肚”原则:除了必讲的知识点之外, 一要有与课文有关的背景文化知识, 例如在讲解“changing our living”一课时, 不可或缺地要讲解西方人的生活态度以及与中国的区别。二要包括内容所涉及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 例如中国人常说的“望子成龙”, 在英语中要翻译成就不能说成“to be dragon”, 因为在圣经里龙是坏的象征, 而在中国古代龙就象征权威。三要有横向和纵向的联系, 所谓横向联系是指同一本教材前后课程的联系, 讲课内容要注意前后贯穿, 保持一致;所谓纵向联系是指不同教材之间取共同之处, 相互补益。四要精心布局。每一个例词、例句的选择都应设置在相应的语境中, 也就是说, 教师应当为自己列举的每一个重要例子都设置一个场景或者一个小故事, 使学生在不经意中既锻炼了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又学到了必须掌握的重点知识。

综上所述, 进行主体内容设计的时候, 既要扩大知识载量, 取得“猪肚”效应, 又要精心选择, 周密安排, 使所有的内容为一个中心服务, 达到整体统一的目的。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 课堂教学质量是教育教学质量最核心的构成要素, 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 教学设计是其中之一。

最后, 结束语是教师对整堂课授课内容的高度概括, 必须具有完整性、系统性和简洁性的整体特征, 通过结束语, 准确地阐述教学设计脉络, 理清学生的学习思路, 以高度凝炼的语言总结授课内容, 突出重点, 提出学习要求和建议, 使学生在轻松听完课之后, 再以认真严肃的态度对待所学知识, 一张一弛, 便于更好地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

摘要:课堂教学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以及目前的—些大学课堂教学设计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因此, 如何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 启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主体意识, 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外语教学,课堂教学,弊端,课堂设计

参考文献

[1]加涅等《教学设计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

[2]Schmuck.Practical Action Research for Change[M].Training and Publishing, 1997

[3]Davia nunan《交际课堂的任务设计》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版

[4]余胜泉等“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第12期

高效初中英语课堂活动设计探究 第10篇

一、初中英语课堂活动教学的低效问题

Go for it (2012版 ) 英语教材板块组合新颖、内容生动有趣、 练习设计灵活、听说训练充分、知识背景广博。在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 在课堂活动设计上, 我认为主要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 活动设计热闹, 但是缺少一定的目标指向性。

(二) 活动形式多样, 但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 能进行情境创设活动, 但忽略了学生的思维。

(四) 活动课件设计美观, 但忽视了实效性。

课堂活动设计的高效是课堂活动设计的基础和起点, 要想提高课堂活动的质量, 首先就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活动。

二、高效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原则

(一) 活动的设计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设计课堂活动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语言学习, 设计课堂活动应从活动的目的出发, 如八年级下UNIT 9“Have you ever been to a museum? ”的语言教学目标是能用完成时态询问对方曾经去过某地和陈述自己曾经去过某地; 能区分一般过去时态与现在完成时态在语言表述上的不同及所表达的不同意义。有位老师的小组活动任务是这样布置的:Make a poster to introduce a place you have ever been to.这是所给的范文:

Welcome to Hangzhou!

Hangzhou is a fun place to visit.Have you ever been to Qian- dao Lake? The air is clear and the water is clean.You can have fun playing with water.You can eat much special food at the farmers’ home.The food is delicious and the people there are friendly.You can go there by bus or by boat.

Come and have a look.You can’t miss it.

Hangzhou Tianma Travel Agency

活动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但教师的活动设计出现了教学目标的错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没有对现在完成时与一般过去时态进行对比区分, 最终会对这两种时态的区别感到困惑。而另一位老师的设计, 以奥运火炬为主线, 设计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

1.Where has it ever been?

2.Have you ever been there?

3.When did you go there?

4.What did you do there?

5.Where is it going?

6.Are you going there?

7.When are you going there?

8.Do you like that place, why?

9.What do you think of it?

The torch has been to Hong Kong.It went there on May 2nd. The torch is going to Shanghai tomorrow.

Mr.Wang has never been to Hong Kong. But he is going there next year.Mr.Wang has ever been to Shanghai.He went there 2 years ago.He bought a lot of gifts there.He thinks it’s a good place.

设计者很清楚地区分了这两种时态的不同概念, 并及时复习了一般现在时、将来时的句型, 体现了在新课中对旧知识的复习和运用。因此, 课堂活动应有利于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的技能。教师设计和安排的各项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向性, 每个活动都应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导向。如果教学活动脱离了教学内容, 偏离了教学目标, 那么再有趣的教学活动也难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 活动的设计要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David Nunan (1989) 在其《交际课堂的任务设计》中提出 : “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活动, 至少具备以下特点: (1) 以意义为中心, 不是操练, 更不是以无意义的形式为目的; (2) 任务活动的焦点是解决某一交际问题, 这一交际问题必须与现实世界有某种联系,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具体任务; (3) 任务的设计和执行应注意任务的完成, 即交际问题的解决。

1.导入设计要有新意。

成功的课堂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贴切的语言情境, 从而使课堂活动高效。

(1) 看图导入, 对比信息差, 引发学生参与。

看图导入是以丰富的视觉素材激发学生的兴趣, 进而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推理和问答讨论而导入主题的课堂活动。九年级Unit 15 3a中的两篇小论文主要讨论“我们有没有必要建动物园来保护野生动物”这一主题, 导入时教师利用幻灯片播放夺人眼球的图片, 包括自然界色彩斑斓的动物世界、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温馨场面, 学生不时发出赞叹声,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精彩。突然画面转向了野生动物遭遇人类杀戮的场景, 学生的情绪随之波动, 最后图片展示了动物在动物园中如何受到保护和动物在铁笼中不自在的场景。教师很快切入了主题 :Is it necessary for us to build zoos to help the wild animals? What do you think of it? 情节跌宕起伏的图片给了学生视觉的冲击, 激发了学生表达的兴趣, 围绕主题的讨论自然开始。

(2) 听歌导入, 渲染情感, 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听英语歌曲作为课堂学习的开始, 英语歌曲寓教于乐,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英语语言的熏陶, 了解语言文化、增强语感, 提高语言的感知能力。在教现在进行时时, 播放大家耳熟能详的“Lemon Tree”, 并同时欣赏歌曲的歌词:

I’m sitting here in a boring room.

It’s just another rainy Sunday afternoon.

I’m wasting my time, I got nothing to do.

I’m hanging around, I’m waiting for you.

But nothing ever happens , and I wonder...

歌词用现在进行时贴切地表达了歌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熟悉的旋律引起了学生的注意,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使之尽快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 导入也就做到实之有效了。

(3) 游戏导入, 互动游戏, 启发学生思考。

初中生活泼好动, 游戏能使人感到快乐, 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体, 激发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如九年级以“Environment”为主题的话题整合式复习课的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并且能围绕复习话题的相关目标词汇展开教学, 笔者设计了头脑风暴的游戏, 既能自然引出这个单词, 又能教这些river, mountain, earth, nature... (图1) 启发学生的思考:What do you think of these words? 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rivers around us? ...学生围绕目标词汇表达了看法 , 复习了目标句型。活动结束后, 当 (图1) 中的单词首字母变红时, 顺势导入:Today, we are going to talk about the“Environment”around us.

2.活动形式设计有多样性。

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形式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 应充分考虑活动形式的多样性, 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就内容而言, 教学活动既要有训练活动、记忆活动, 又要有理解活动、应用活动、策略活动、情感活动、反馈活动和评价活动等;就组织形式而言, 既要有individual work, 又要有pair work, group work, class work, chain drills;就学习方式而言 , 既要自主学习的活动 , 又要有在竞争中学习和在合作中学习的活动。采取何种活动形式要取决于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在课堂的互动模式上, 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文本的互动。随着多媒体的普遍使用, 学生与文本的互动是很多老师都做得不够好的, 尤其是多媒体被广泛使用之后, 文本中的句型都呈现在多媒体上, 学生对书本中的知识点不熟悉、不重视, 缺乏认知。教师多让学生仿写课文中的句型、尤其是听力材料应充分使用, 使学生加深印象。

(三) 有效活动设计有利于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但活动不能只图表面热闹, 而要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作支撑, 并有利于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1.活动要体现积极的情感目标。

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 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 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 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与道德发展, 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只有引起学生强烈情感体验的教学内容, 才会留下深刻印象, 甚至通过以情施教, 发挥情感的信号能力, 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

例如教学七年级下Unit 1“Can you play the guitar? ”, 在学生津津乐道自己能做什么的时候, 展示一系列有关残疾人弹钢琴、跑步、打篮球、跳舞等感人的画面, 让学生说出句型:They can’t walk, but They can play basketball well.He has no arms, but he can play the piano.She can’t hear, but she can dance well.从他们的脸上可以看到他们内心的触动 , 相信他们对can与can’t的用法会有更深的体会。

2.设计的活动要体现循序渐进。

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应依据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 确定相应的活动难度和要求。活动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缺乏层次的活动安排会阻碍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在教Go For It新教材的Grammar Focus部分的教学内容时, 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一般采取以下几个步骤: (1) 通过学生的朗读、讨论, 提炼本单元的语法学习要点。 (2) 通过完成对话或句子的练习, 使学生掌握单元语法知识的形式。 (3) 通过连词成句、仿写、完成句子等方式, 促使学生对单元语法知识在意义上的理解。 (4) 设计调查、采访、问题解决等形式的小组活动, 使学生掌握单元语法知识的应用。整个语法模块的处理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 循序渐进, 逐步提高要求, 使学生对单元语法知识的掌握从结构—形式—意义—应用逐步提升,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活动内容应要体现一定的挑战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 随着实践范围的扩大、经验的丰富、知识的增加, 他们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 自我意识增强, 不满足现成的答案, 已表现出独立思维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活动时不仅注意活动的多样性, 而且注意设计的活动有一定的思维价值, 以引发学生积极探究, 表达观点, 发表见解。

八下Unit 2“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3a“Students Who Volunteer”的阅读教学, 在完成了教材上指定的读后活动后, 可以依托阅读材料设计出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运用目标发表自己观点的讨论问题, 如:

1.What’s your hobby? How can you put this love to good use?

2.What will you do if you have a chance to be a volunteer?

3.What do you think can get from the volunteer work?

4.Can you make a plan about your volunteer work?

这几个问题的设置, 能将文本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 层层递进, 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

三、高效英语课堂活动的落实策略

(一) 关注学生主体, 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教学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活动, 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 应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语言学习优势, 如学生的语言潜能、认知风格和情感因素, 确立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基本英语运用能力的教学目标, 充分发掘学生的不同潜能, 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受益。

(二) 关注课堂用语, 发出清晰的活动指令。

课堂活动指令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用组织或指导学生学习的语言, 是课堂活动的“指挥棒”。英语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时要给出简洁、清晰、具有导向性的活动指令。教师要基 于学生的语言认知水平组织课堂活动指令, 避免不必要的冗余说明, 通过语调、语速和重弱读音的变化引导学生抓住指令中的关键词, 也可以示范或配合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指令。清晰明了的活动指令能使学生提高参与活动的兴趣与自信, 增加语言实践的机会。

(三) 关注活动目的, 聚焦学生的语言实践。

英语课堂活动的目的是通过“用英语做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因此, 课堂活动的设计要避免为了活动而活动。只有形式热闹而没有或缺乏语言实践操练的活动是无效活动。教师要明确活动所涉及的语言知识与语言目标, 明确语言运用的目的,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从关注交流的结果到关注语言的形式、准确度、流利度。

(四) 关注活动实效, 加强活动的组织指导。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直接影响活动的实效, 因此, 教师要加强活动的组织指导。教师要为活动提供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活动时间, 除了进行分工保证学生学习效率外, 还应通过启发、提问、交流等方式引发学生参与活动, 促进和鼓励学生持续性地开展语言练习活动, 关注学生的活动结果是否与学习目标相一致, 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操练语言的成功率与有效性。

(五) 关注学生发展, 采用多元评价方式。

高效的课堂活动需要评价手段的支持, 教师应及时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 使他们能从教师的反馈中获取信息, 并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 提高学习热情。教师在评价中可通过师生交流中的追问形式, 适时捕捉学生生成性信息予以动态的评价;利用语言的多样性, 对表现不同的学生予以正面的积极评价;也可在评价方式、评价内容上以多元化的方式进行, 促进学生发展。

总之, 高效的课堂活动教学设计要求英语教师迅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增强自主学习能力、自我反思的能力, 树立终身学习精神, 使每一堂课的教学都成为教师反思和提高的契机, 这样使学生受益的就远不只是一堂课、一个班级, 因为课堂教学设计得好, 可以改进或改革, 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解读北[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3]Nunan, D.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mmunicative Classroo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4]Tessa Woodward.如何巧妙设计英语课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5]鲁子问, 康淑敏.英语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6]程晓堂, 刘兆义.初中英语[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7]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上海过程观——“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之二[J].教育研究, 2002 (10) .

大学英语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第11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 大学英语 教学

翻转课堂这种具有创新实践意义的教学理念,真正出现于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它主要应用于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育事业中。翻转教育模式开始进入我国教学课堂最早是出现在二〇〇七年。相对于国际上的部分国家对翻转课堂教学体系的成熟程度而言,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就凸显的比较落后。虽然近几年国内的一些教育机构也逐步的采用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但其多集中在小学、初中的教学课堂上,对于高校教学领域的研究还是比较少。

一、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1.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翻转课堂具备了一定的条件。由于高校本身就是一个高科技化学习的场所,同时拥有着相对先进的教学设备,所以在一定意义上来讲,大学——高校具备了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授课模式的基础条件。我国目前正是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阶段,再加上信息化技术的影响,在各个高校中已经开始积极推广数字化教学,其中包括:文本摄影机;激光笔;播客; 数码互动黑板等,把它们更多的融入到了教室中去,让教学环境变得更加舒适、畅心,教学氛围更加的轻松、直观。所以说,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为高校英语课程教学进行翻转课堂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基础条件。

2.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与传统课堂具有兼容性。高校是培养高等高素质知识技术人才的文化学习场所,而高校英语也是一门具有实践应用性质的社会学科。大学英语不同于高中英语,高中英语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大学英语培养的是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与社会实践能力。大家都应该非常清楚,但是在我国实际应用教学中,大部分院校均还处于实体教学课堂的传统模式。这一传统教学模式也就是在固定的场所实施相应的教学,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实施教师教学生的教学模式。但是传统教学方式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其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能力,但是对于学生的英语操作能力培养却存在不足,翻转课堂则主要是针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实施的教学模式。

3.翻转课堂有助于实现英语课堂功能,促进师生角色翻转。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通常都是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实现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作用,但是在这一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怎样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化的完成实施传递工作。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整个教育中真正的主体,教师只是辅助地位,就好比一个服务型企业,企業内部的销售部门才是整体单位中的主体,内勤部只是辅助地位。正是因为这样,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经常忽略了学生水平的差异性效果。而翻转课堂就可以有针对性的教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因材施教”,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足进行有目的性的学习。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视频教学并不是特指翻转课堂,翻转课堂也不是视频教学的代名词,它只是教学体系中的一种手段。

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翻转课堂应用策略

根据高校英语教学现状并结合自己的一些认识,简单阐述一下在高校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矛盾与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

自从2010年之后,国内许多高校就英语教学现状纷纷进行研究与教学模式的改革。首先可以在大学的一学年中进行英语综合课程设置,其中包括“读写“和”听说“两个部分;其次,在大二学年主要是开展应用英语、商务英语等拓展课程或者是通识课程,在这一教学阶段的英语课程内容在包含听说读写之外,还包括汉译英、英译汉两个部分。与此同时,高校的英语教师也基本是采用任务教学的方法模式,并结合着网络平台来进行教学。

存在的问题:高校英语课程专业的学生对学校而言还是比较放心的,关键是那些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基本都是来自于全国各地,他们的英语水平主要表现为参差不齐;其次,许多大学生都是刚从高中校园生活走过来的,他们都是刚经历过人生的一次"磨难”——高考,大学是他们高中向往的一个场所,多年的应试教育的压抑得到无限释放。同样,没有了压力,英语这门课程在他们眼里纯粹变成了一种形式,大多数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只是简单的应付一下,再加上英语课堂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主,所以教学效率低下也就不怎么奇怪; 虽然不少高校对英语教学进行了改革,由原先的以英语教师为主变成了现在的自主学习为主、英语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但是在现实中,这种教学模式更加倾向于形式化,基本还是以教师教学为主。而那些所谓的自主学习,更加的形式化,在不少高校的英语自主学习体系中,硬件设施不健全、自主学习设备不完善、网络教学辅助工具单一化落后化。主要表现为QQ群、学校资源信息网站、班级公共邮箱等。以上这些学习交流资源平台,对于改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起到的作用只是微乎其微。

图1为当前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图2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大学英语课堂。

三、结语

目前翻转课堂还属于实际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在信息化浪潮及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影响,这种一开始出现在美国的教学模式,也以其独特的应用优势在逐渐被推广。这一教学模式是基于科学主义理论为指导,借助于现代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从而将其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上本篇文章结合着当前国内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全面深入的对翻转课堂进行探讨与分析,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胡杰辉,伍忠杰.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4,06:40-45.

[2]熊小强,高原,耿丽梅.大学英语公共课翻转课堂教学实证研究[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4,05:55-57.

[3]王斌宏.“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4,01:9-12.

[4]周志莲,龙翔,赵明.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关键问题[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03:80-83.

组织课堂活动,激活英语课堂教学 第12篇

当下的英语教学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温吞水。由于一般普通中学缺乏必要的英语语境,学生从小学开始学英语,学了十多年还是不能流畅地用于交流。教学母语以外的英语,必须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英语,使用英语,浸润在英语语境里才能快速掌握英语。当下的英语教学仍然脱离不了“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做不到以人为本,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导,学生用机械、单一的死记硬背来学习英语,造成“哑巴”英语的现状。

二、组织课堂活动激活英语课堂教学之实践

( 一) 课前 5 分钟演讲激“活”学生思维

一场音乐会,精彩的前凑是一曲吸引人们观看的重要部分,一堂课的开场白恰如一曲的前凑,吸引学生的兴趣,进入到上课的氛围中,因此,课前的5分钟演讲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课前5分钟的演讲,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演讲内容,让他们利用这5分钟展示他们自己喜欢的作品。在这5分钟的演讲里,学生们运用所学过的词组和句子用英语来讲述小故事、谚语和身边发生的小事件等,以轻松的心情、活跃的思维进入英语课堂的学习。

一次,我们组织学生们去进行环保宣传活动。活动结束后,要求以此为主题进行讨论。一个上午下来,学生既疲倦又兴奋,并且,对看到的乱扔烟头、乱穿马路、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很是愤怒,课堂讨论的时候纷纷发言,既使学生们受到了环保教育,又提升了学生们听、说的实际能力,学到了新的词汇。

( 二) 课堂讲故事激发学生求知欲

初中生正处于由儿童向少年的转型期,好奇心强仍然是他们的性格特点。而讲故事是他们非常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对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有着独特的魅力。在课堂教学中适当使用讲故事,使用的是大量的词汇、活泼的语言、甜美的声音、丰富的表情和有趣的肢体语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获得新的词汇,逼真的语言环境,真切的语境感受。课堂教学中,把文本内容和讲故事运用起来后,我想,如果能让学生也能参与进来,那岂不是效果更好? 为此,我设计了小组合作进行故事接龙比赛的活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比如,学习who、where、when、what时,我把学生分成4人一组,将who、where、when、what四个部分让每个学生各承担一个,分头用自己承担的那部分内容写成句子,然后组合起来,造出很有趣的句子。例

S1: Liu Xiang?S2: swims S3: in the kitchen S4: every Sunday

然后组合起来就成为一句: Liu Xiang swims in the kitchen every Sunday.

接龙活动每组分人数可以不限定,由一个学生先说第一句话,后一个学生根据前面那句话的意思接着往下编,我还要求一个学生和下一个学生之间不得停顿,速度不能太慢,这样一来,学生们越编越有兴趣,既学习了词汇、句子,又加深了学生对这些句子的印象,令他们不会忘记。例

A: If I get up late,I’ll be late for class.

B: If I’m late for class,my teacher will be angry.

C: If my teacher is angry….

( 三) 教师自编顺口溜,提高学生听说能力

英语语言富于节奏感,动听的语音语调对学生有着一定的吸引力,学生读起来有乐感。因此,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别出心裁,把那些枯燥的、不易记住但词和词之间有关联的词语编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或小诗,教师或充满激情、或诙谐幽默的朗诵、丰富的表情、幽默的语言、大方得体的举止,都能使学生对所学的单词、词语印象深刻,那些枯燥、晦涩的词语都不攻而破,让学生牢牢记住,在欢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们的听、说能力就有了很大的提高。

比如,在学习名词的复数时,先让学生巧记以 - o结尾加 - es的词:

A. 两人两菜( hero,negro,potato,tomato)

B. 一句话Negroes and heroes like to eat potatoes and tomatoes( 黑人和英雄喜欢吃土豆和西红柿。)

C. 有生命的加es,无生命的加 - s.

再让学生巧记f( e) 结尾的名词复数: f( e) →ves( wife,knife,wolf,thief,shelf,leaf. )

编成顺口溜:

妻子持刀去宰狼,小偷吓得发了慌; 躲在架后保己命,半片树叶遮目光。

编顺口溜虽然对教师的个人素养要求很高,但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一课堂活动使艰涩的英语文本内容变得简单易记、生动形象,印象深刻。课堂上,教师生动、夸张、声情并茂的表演,使学生在轻松、欢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会知识,从而产生积极向上,快乐愉悦的情绪,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久而久之,学生们自己也会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去编口诀,写顺口溜来强化单词、词语的听说能力。

( 四) 格言警句鼓励学生勤奋学习

在汉语文章中通常会引用格言、警句,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理论支撑。英语文章中,同样会引用格言、警句,精辟深邃的格言、警句是前人的经验总结,凝聚了前人先辈的智慧,启迪后辈,陶冶情操,激励上进。因此,英语教学中加强格言警句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英文素养,激励学生努力勤学。

例如,学习单词“time”时,我引用了这几个警句: Time is money( 时间是金钱) . Time is life( 时间是生命) .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岁月不待人) . 既让学生记住了time这个单词的用法,又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刻苦勤学的教育。

为了扩大学生对英语的知识面,我还利用休息时间收集了有关时间的谚语,配合英文诗“I try”和“Do my best”,使学生认识时间的宝贵。

( 五) 玩游戏激发学生好奇心

玩游戏是孩子们最乐意的一件事,初中生正处于由儿童转为少年时期,玩游戏他们同样喜欢。在游戏中,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思维活跃,兴致勃勃。因此,教学过程设计几个课堂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边玩边学,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寓教于乐。

比如,猜身上的五官部位是孩童时经常玩的小游戏,教学eye、nose、ear、mouth、hand、face等单词时,我和学生们一起做起了“Touch your head”的游戏。游戏开始,教师先说Touch your nose. 学生边听边点自己的鼻子。同样,老师说ear、eye、mouth、hand、face时,学生点自己的五官,为增加游戏乐趣,我设计了小组比赛,并且加大了游戏的难度,当学生听到“Polly says,Touch your ears”时,学生才可以用手摸自己的耳朵,小组违规最少者得胜。由学生自愿轮流当发令官,相互竞猜。生动夸张的游戏,点燃了学生的快乐情绪,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 六) 创设表演语境,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由于英语不是母语,学生们接触不到真实的英语语言交流的语境,学习英语只能靠自己硬背。为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创造更多的英语场景,让学生能够直观、形象地看到文本中描述的情景,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单词、词语所包含的意思。也因如此,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英语的这些特点,利用、挖掘教材,利用生活中的实物来创设英语语境,让英语学习贴近生活,让生活走进英语课堂。我把课文中涉及的角色分别让学生扮演,在角色表演中增强了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birthday”这个主题时,我结合学生所学过的内容,分成At home、In the supermarket、At a birthday party几个系统的场景,让学生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然后在课堂进行表演。学生在表演中复习了有关food、drink、fruit、color、number等单词,对句型“How much are they?”“When is yourbirthday?”熟练掌握了,最后,在Happy birthday的歌声中结束整堂课的教学。在学生们意犹味尽的回味中,既巩固了学生所学词汇,又拓展了语言内容,提高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三、结束语

作为英语老师,把握“讲在必要处,练在活动中”,让学生尽可能“活动”起来,在活动中发掘自己,充分地展示自己,在活动中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创设了一个直观形象的语境,调动起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英语课堂成为了教师与学生进行语言交流的重要场所。

摘要:我校地处余杭区,缺乏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以至于学生缺乏必要的英语交际情景,教师虽然尽可能多安排英语学习机会,却总是收效甚微。当前使用的《新目标英语》教材在内容编排上设置了很多语言情景,以利于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这些场景直观地进行语言交际教学,使学生在这些英语语言场景中感受英语语感,快速掌握英语口语交际,改变哑巴英语的现象。教师根据学生与教学实际,充分挖掘教材,设计各种灵活操作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进行交流,让英语课“活”起来,“动”起来,激活英语课堂的教学。

大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

大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精选12篇)大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 第1篇1 翻转课堂需求分析翻转课堂之所以在教育界备受推崇,是因为它较好地解决了...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