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活动住在鸟窝里的小鱼
大班语言活动住在鸟窝里的小鱼(精选5篇)
大班语言活动住在鸟窝里的小鱼 第1篇
大班语言活动:住在鸟窝里的小鱼
雕庄中心幼儿园 倪芳 夏吉
活动目标:
1、借助多媒体大胆猜想,了解故事的情节脉落,并能简单讲述故事。
2、理解感受故事,初步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2、体验关爱他人和帮助他人的快乐情感。活动准备:
故事多媒体课件、故事图板等。活动过程:
一、问题激趣,导入活动。
(播放小鱼动画)师:这是谁呀?(小鱼)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莫卡。你们猜猜莫卡可能会住在哪呢?”
二、借助多媒体,猜想故事情节。
1、(播放黑色画面及第一段音乐)幼儿猜想故事第一段。教师:“你们觉得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
2、(播放深色画面及第二段音乐)幼儿猜想故事第二段。教师:“这时候,你们觉得怎么了?”
3、(播放粉色画面及第三段音乐)幼儿猜想故事第三段。教师:“接下来又怎么样了?”
4、(播放红色画面及第四段音乐)幼儿猜想故事第四段。教师:“现在小莫卡会感觉怎么样呢?
三、完整欣赏,理解故事内容。
1、(播放多媒体课件)完整欣赏故事。
2、分段提问,进一步了解故事内容
“莫卡原来有一个幸福的家,后来为什么会变得很悲伤呢?” “莫卡很悲伤,是谁发现了它?小鸟又对莫卡说了什么?” “小鸟觉得莫卡怎么样?它为莫卡做了什么?” “鸟窝建在哪里,水里有鸟窝吗?”
四、小组讲述,发展语言。(幼儿分组利用故事图板讲述故事)
五、感受故事,激发情感。
1、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幼儿交流)
2、师:“如果是你碰到了伤心的莫卡,你会怎么做?”(教育幼儿要做一个助人为乐的孩子。)
3、师幼共同讲述。
大班语言活动住在鸟窝里的小鱼 第2篇
【活动背景】
《住在鸟窝里的小鱼》是江苏省早期教育杂志上的一个故事,讲述的内容是:小鱼莫卡原来有一个幸福的家,一天它的妈妈和兄弟姐妹们都被鱼网捉走了,莫卡很伤心,不吃不喝,一只小鸟发现了它,为了使它快乐起来,给它唱歌,做窝,冬天来到了,虽然小鸟去南方过冬了,但莫卡住在温暖的鸟窝里感到非常的幸福。
整个故事充满了温馨的情感色彩,情节脉落清晰明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孩子在动物认知方面的一些前期经验,并且在理解故事的过程中,使幼儿感受到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积累更多关于动物的信息,因此可以尝试着把这个教学活动安排在大班上学动物王国的主题中来开展。
设计本次活动时我也尝试改变了以往故事教学中教师讲,幼儿听的传统模式,从头至尾教师都没有讲述故事,而是借助音乐引发幼儿猜想、提供图片帮助幼儿架构故事框架,表达自己的感受,最终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浓厚情意,凸显语言活动中对幼儿语言表达的要求,也展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
【活动目标】
1、借助音乐了解故事中紧张、悲伤、快乐、温馨的情节脉落,并能观察画面大胆表达自己的猜想。
2、初步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萌发幼儿关爱动物的情感。
3、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
多媒体;操作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关键性提问:今天我们这里来了一个小客人,(多媒体画面出示动态的小鱼),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莫卡,你们猜猜莫卡可能会住在哪呢?
幼:莫卡可能会住在水里/莫卡可能会住在大海里/莫卡可能会住在鱼缸里
(分析:从幼儿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捕捉到幼儿对于水生动物的经验,在这里教师主要是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不要做过多的评价。)
小结:刚才小朋友说莫卡可能会住在水里,可能会住在大海里,也可能会住在鱼缸里,可是莫卡是住在鸟窝里的,为什么会住在鸟窝里呢?
二、幼儿借助音乐猜想故事情节。
关键性提问:
1、(播放黑色画面及第一段音乐)幼儿猜想故事第一段。
师:“你们觉得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
幼:莫卡被水草缠住出不来了/莫卡被大鱼吃掉了/莫卡被人钓走了/有人在河里放了污水,莫卡透不过气来
2、(播放灰色画面及第二段音乐)幼儿猜想故事第二段。
师:“这时候,你们觉得怎么了?”
幼:莫卡死了/莫卡的妈妈不见了/莫卡不开心了/莫卡走丢了
3、(播放红色画面及第三段音乐)幼儿猜想故事第三段。
师:“接下来又怎么样了?”
幼:莫卡找到妈妈了/莫卡没有死,逃出来了/莫卡没有危险了,高兴地唱歌呢
4、(播放粉色画面及第四段音乐)幼儿猜想故事第四段。
师:“现在小莫卡会感觉怎么样呢?
幼:莫卡感到很幸福/莫卡感到很开心/莫卡很舒服/莫卡觉得很温暖
(分析:在分析这个故事的时候,觉得这个故事情节非常鲜明,完全可以借助音乐来引发幼儿猜想,并且这个猜想与故事情节即吻合又不约束幼儿思维,还能使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很好的表达。这里的提问都没有固定的答案,教师要把握的关键是让孩子在音乐的引导下发挥想象,去表达自己仿佛看到的故事情节,同时也可以借助自己情绪和体态语帮助幼儿捕捉线索更好地进行表达。)
三、欣赏多媒体,理解故事内容。
关键性提问: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是不是和小朋友猜的一样。
(分析:在这里播放的是故事的动画,配上前部分欣赏的四段音乐,没有出示故事录音,目的是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使幼儿的思维围绕一定的情节来开展,当幼儿欣赏完动画片后,画面定格在四幅关键性图片上,教师通过以下的提问帮助幼儿梳理观察到的线索进行表达,逐步建构故事轮廓。)
“小鱼莫卡原来有一个幸福的家,怎么会变成孤孤单单的一个?”
幼:莫卡的家人被抓走了/莫卡失去了妈妈和姐姐妹妹/莫卡没有亲人了只有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小莫卡真伤心,谁发现了它?小鸟对莫卡说了什么?小鸟觉得莫卡怎么样?它为莫卡做了什么?”
幼:小鸟发现了莫卡/小鸟给莫卡唱歌,做窝/莫卡和小鸟成了好朋友
“鸟窝建在哪里,水里有鸟窝吗?为什么说小鱼住在鸟窝里呢?”
幼:水里没有鸟窝/是倒影
小结:河水一漾一漾的,鸟窝也一荡一荡的,莫卡游到影子里,就好象睡在鸟窝里,感觉很温馨,很幸福。
分析:在这部分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枯燥的一对一的提问,而是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采用表演、对话等多种形式,使活动变得生动。对于水里鸟窝的理解可以引发孩子进行适当的讨论。
四、完整欣赏故事,感知故事中角色的性格特点。
幼儿完整欣赏动画片后教师提问:
1、“听了这个故事,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幼:我最喜欢小鸟,小鸟帮助别人的/我最喜欢小鸟,它唱歌给小鱼听/我最喜欢小鸟,小鸟很能干
2、“小鸟真不错,它懂得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如果是你碰到了伤心的莫卡,你会怎么做?”
幼:我会给它讲故事/我会给它唱歌/我会永远陪着它,让它开心快乐
3、“小鱼得到了小鸟和小朋友的帮助后,心里感觉怎么样呢?它又会想些什么呢?”
幼:它们会永远做朋友/小鱼也会去帮助别人/小鱼会很快乐,还会说谢谢
小结:小朋友说的真好,其实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都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分析:在这里给孩子们欣赏的故事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有画面,有背景音乐,有故事配音朗诵,整个活动到这里才揭开真正的迷底,让幼儿在验证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涵。教师不仅要引导幼儿关注小鱼的情感变化,还要引导幼儿感受小鸟对小鱼的关爱,以及小鱼得到关爱后的内心想法,并且结合实际生活,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
五、小组讲述。
教师和幼儿一起讲故事。
分析:这里可以是小组合作讲述,也可以是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讲述,看幼儿的具体情况而定。
附故事:《住在鸟窝里的小鱼》
清亮的小河是小鱼莫卡的家,每天莫卡都要在妈妈的带领下和哥哥姐姐一块儿玩耍。有时妈妈会教莫卡做操,有时还会给莫卡讲有趣的故事。莫卡感到好幸福!他想:“如果能永远待在妈妈身边那该有多好啊!”
一天,小鱼儿们正在跟妈妈学习跳跃。没注意一张大网撒了下来。妈妈和小鱼儿统统给网住了,只有莫卡身子小,从网里逃了出来。莫卡得救了,却永远失去了亲人。
莫卡很悲伤,他不吃不喝,让自己漂浮在水面上。一只小鸟到河边喝水,发现了莫卡,他关心地问:“小鱼儿,你怎么了?你不舒服吗?”莫卡不想回答,还是一动也不动的。小鸟很焦急:“难道小鱼儿……”小鸟飞了过去,用尖尖的嘴啄了一下,莫卡痛得叫了起来:“你也想欺负我吗?”小鸟笑了:“小鱼儿朋友,你没事就好,我是担心你呢!”莫卡把自己的遭遇告诉了小鸟,小鸟觉得小鱼很悲伤,决定留下来陪它。小鸟想:“我要让小鱼快乐起来,做一条快快乐乐的小鱼儿。”小鸟把小河边的一棵树当作舞台,每天唱歌给小鱼儿莫卡听,莫卡渐渐地快乐了起来。它们也成了一对好朋友。一天,小鸟对莫卡说:“小鱼儿,我要建一座新房子,让你住进温暖的鸟窝里。”莫卡笑了:“我住在水里,鸟窝建在树上,怎么住呢?”小鸟笑了笑,不回答,只是每天忙碌着。没过多久,一只精巧的鸟窝挂在了树上。
风轻轻地吹,太阳暖暖地照。小鸟问:“莫卡,你看到水里的鸟窝了吗?”
嗬!亮晶晶的河面真的有一只精巧的“鸟窝”,和树上的鸟窝一模一样。风轻轻地吹,太阳暖暖地照。小鱼儿莫卡住进了“鸟窝”里,河水一漾一漾的,“鸟窝”也一荡一荡的,小鱼儿莫卡好象睡在摇篮里,好舒服哦!
秋风起了,小鸟只得离开小鱼儿莫卡到南方过冬去了。
整个冬天,天气越来越冷,可小鱼儿莫卡却觉得暖洋洋的,因为在他的身边总有一只“鸟窝”温暖着他。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大班语言活动《鸟窝里的树》 第3篇
1、能够联系前后画面理解故事情节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感受阅读的快乐情趣,了解这是一个充满爱的故事。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教师大书、幼儿阅读用书,故事PPT、轻音乐。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看封面,引发阅读兴趣。
师:小朋友都喜欢看图画书吧,今天老师也带了一本图画书,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封面上有什么?
小结:封面上有树、鸟窝、小鸟和文字。每一本图画书的封面上都有图画和文字。
(过渡语)这本图画书的书名却是“鸟窝里的树”。鸟窝里会长出树,奇怪吗?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故事。
二、教师引导幼儿重点解读,联系前后画面理解故事情节。
(一)师幼共同阅读第4、5页,认识故事主人公。
1.讨论:鸟窝里有谁?它们在干什么? 2.小结:鸟窝里有鸟太太和鸟先生。
师:春天,鸟先生用干草和泥土筑了个又大又结实的鸟窝,鸟太太就蹲在窝里孵他们的蛋宝宝。
(过渡语)有一天,鸟太太在鸟窝里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是什么呢?
(二)师幼共同阅读第6、7页,以讨论形式引导幼儿发现鸟窝里长出小树苗。1.讨论:(1)鸟窝里发生了什么奇怪的事?(鸟窝里长出小树苗)(2)当鸟先生和鸟太太发现鸟窝里的长出小树苗后,表情是怎么样的?
(3)小树苗叶子长得怎么样?(体验“蹿”的动作)2.小结:“天哪!”鸟太太惊叫起来,原来鸟窝里长出了一颗小树苗,叶子绿绿的,肥肥的,正一个劲地往上蹿呢。
(三)师幼共同阅读第8—17页,猜测鸟窝里长了树会出现什么问题。
1.讨论:鸟窝里长出了小树苗会出现什么问题?(小结:小树苗会慢慢长大,鸟窝会被撑破的,鸟太太不能顺利孵蛋。这可怎么办?)
师:其他动物知道了这件事它们会有什么办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2.第8、9页:
① 讨论:这是什么小动物?它想了什么办法?
小结:“快把它砍掉,要不,它会把你们的鸟窝撑破的。”螳螂先生举起了大镰刀。
② 讨论:鸟太太同意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结:“可怜的小苗苗,瞧它长得多好呀!”鸟太太赶忙扑上去阻拦。
师:螳螂先生的办法是砍掉小树苗,这样小树苗就会失去生命,所以鸟太太不同意。现在甲虫先生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想了什么办法?
3.第10—13页:
① 讨论:甲虫先生的办法是什么?
小结:“那你们就得搬家,不然鸟窝很快就会被小树苗戳出个大窟窿的。”甲虫先生说。一会儿,它开了辆大卡车来。
② 讨论:鸟太太和鸟先生有没有同意?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结:可鸟先生和鸟太太说什么也不愿意离开他们辛辛苦苦筑的窝。
师:甲虫先生的办法是让鸟先生和鸟太太搬家,可鸟太太和鸟先生不愿意离开自己的辛辛苦苦筑的窝,所以它们都不同意。
4.第14—17页:可是小树苗一个劲的往上长,眼看就要把鸟窝撑破了。这时鸟先生着急了,他说“天啊,这树苗可不能碰坏了我筑的窝呀。”可鸟太太却说:“可谁也不许碰坏了我的树苗苗!”这可怎么办?
三、引导幼儿自由阅读自己的小图画书,感受阅读的快乐情趣。
师:小朋友能不能想个既可以保护鸟窝,又可以保护小树苗的好办法,帮助鸟先生和鸟太太呢?
师:小朋友帮助它们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看看书上的小动物最后想了什么好办法?那么等会儿请小朋友坐到桌前阅读自己的小书。
1.教师提出阅读要求:
(1)保持安静,注意阅读的姿势。
(2)阅读时要按页码顺序往下翻阅,认真观察画面,像刚才和老师一起阅读那样看看书中的小动物表情、动作怎样,想象一下它们好像在说什么,在干什么。
(3)带着老师的问题阅读:小动物想了什么好办法?后来鸟窝里和小树苗发生了什么变化?你在书中哪一页看到,请你记住这一页的页码,等一会儿跟大家一起分享、讨论。
2、幼儿自由阅读,教师巡回指导。及时了解幼儿的阅读情况。
3、集中交流分享阅读中幼儿的想法:(1)小动物想到了什么好办法?(2)鸟窝和小树苗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结:这个办法真好。不仅保护了鸟窝让鸟太太安心孵出了可爱的小鸟宝宝,而且小树苗也在大家的精心照顾下茁壮成长。在刚才的阅读过程中,老师发现你们都能仔细阅读图画书,认真的观察画面。同时我们知道了只要记住页码,按照页码就能很快的找到我们需要的画面并把它和大家分享。
(过渡语)下面请小朋友看着老师的大书,听老师完整的讲述一遍故事。
四、请幼儿看大书,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师:这本图书看完了,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
小结:小朋友很棒,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小结一下幼儿的想法)老师也很喜欢这个故事。这是一个充满爱的故事。故事里的小动物之间都是互相关心爱护,同时他们也把爱的温度传递给了小树苗,让小树苗能茁壮成长。小树苗长大后更多的小鸟能在上面筑窝,这是多美的画面呀!这么好的一个故事,我们可以把它讲给爸爸妈妈或好朋友听,跟爱我们的和我们爱的人一起来分享,一起感受爱的温暖。活动延伸:
大班语言:《鸟窝里的树》说课 第4篇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早期阅读是凭借读本中的色彩、图象、文字来向学龄儿童传达一种内涵的过程。《鸟窝里的树》展现给儿童的是一幅动物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画面。鸟先生和鸟太太筑窝孵蛋,可窝里居然长出一棵小树苗,鸟先生和鸟太太既不愿意搬家又不愿意放弃这棵“碍事”的小树苗,两难的境地激发起幼儿无限的阅读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利用图画书、绘画和其他多种形式,引发幼儿对书籍和阅读的兴趣,培养儿童的前阅读技能。”儿童阅读兴趣的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早期阅读能力的有效提高也就是幼儿园早阅教学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本次活动的设计,主要通过导入活动、幼儿自主阅读、师幼共同阅读以及完整阅读欣赏几个教学环节展开。整个阅读教学活动,教师注重引导幼儿阅读图画书的画面画意,深入理解情节寓意,开放的问题引发发散的思考,关注对儿童早期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能力的培养。儿童早期阅读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教师努力培养儿童对阅读充满热情,并成为有效的阅读者。
(二)幼儿分析
大班幼儿对于绘本阅读已经有了一定的接触,并且对于自己喜欢的动物形象以及结合色
彩鲜艳的图文,更加使幼儿产生强烈的兴趣,有极强的阅读欲望。而且大班的幼儿,他们对于物体的逐步变化已经有了一些初浅的认识,活动中,孩子们能通过自己生活中的想象来进一步根据故事原创性的结构来续编故事,大大的满足了他们,这种想象和创造型性的活动也更受幼儿的青睐。同时,这个时期是语言能力明显提高的时期,能用较恰当和完整的语句来复述续编故事,从而达到提高他们语言能力的目的。
(三)说目标
本活动是阅读活动,根据大班幼儿早期阅读目标:能够仔细观察画面的人物情节,增强预知故事情节发展的能力。因此,适定了这样三个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看图阅读,理解并积极帮助鸟先生和鸟太太想办法,尝试找出既能保住鸟窝又能保护小树苗的最佳办法。
2、技能方面:观察理解画面中的细节与情节积极动脑筋帮助鸟妈妈和鸟爸爸解决小树苗和鸟窝的矛盾,感受小动物对小树苗的爱。
3、情感方面:培养幼儿阅读活动的兴趣,萌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四)说活动重、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阅读绘本,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并积极的动脑帮鸟先生和鸟太太想办法。
难点:解决“鸟窝里为什么会长树,长了又怎么办?”这两个问题。
二、说教法
“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环境,让幼儿想说、敢说。”根据这一原则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启发提问法:幼儿的思维活动需要教师的激活,因此教师的提问要具有启发性,引起幼儿的思考,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逻辑性。在活动中,我通过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例如:“你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办法呢”激发幼儿说的兴趣,创造幼儿说的空间,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2、情感体验法:在幼儿用动作模仿体验小动物们小心翼翼搬移小树苗的内容情节。幼儿享受美妙的阅读体验。
三、说学法
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主体,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画画、说说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因此本次语言活动中,我主要设计运用了以下学法帮助幼儿学习。
1、讨论法:幼儿在谈话中说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发现故事中语言的结构特点,并学一学,说一说,是幼儿练习语言表达的好机会。
2、观察法:通过观看课件引导幼儿感知、理解故事。
四、说活动流程
1、活动的第一环节: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师幼共同欣赏图画书封面
问:(1)小朋友看看故事的封面上画有什么?
(2)你认为这本图画书可能会讲一个怎样的有趣故事呢?
幼儿自由观赏故事封面,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介绍书名
在这里,开放的问题激发幼儿想象的空间。
幼儿自主阅读:
幼儿熟悉图画书的主要内容与角色
2、活动的第二环节:探索,学习,表现活动
幼儿自主看书
(1)教师设疑:图画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2)教师提出阅读要求: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良好阅读习惯。
播放PPT
(1)解读第2页
师:鸟太太在孵蛋,鸟窝里居然孵出了什么?(播放动画)
幼儿自由讲讲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2)解读第3—4页
师:螳螂先生要砍小树苗,鸟太太同意了吗?
小朋友从哪里看出来的?为什么鸟太太不同意?
甲虫先生想了什么办法帮助鸟先生一家?
鸟先生愿意吗?鸟先生会怎么说?
(3)(略去第5页)解读第6页
师:来了更多的小动物,大家想想好办法,小朋友能不能帮助鸟先生鸟太太一家想一个既能保护鸟窝又能保护小树苗的好办法?幼儿自由讨论并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
(4)解读第7—9页
预设提问:
幼儿学习模仿画面中各种小动物搬移小树苗的动作。
小动物们怎样精心照顾小树苗成长?看到这一页,小朋友有什么感觉?
发散的问题,激发幼儿对图画书内容情节的大胆推想。
在儿童看图阅读的.基础上,不断引导幼儿对图画书画面的深入观察理解。
教师抛出挑战幼儿的问题,引发阅读活动的高潮。
通过动作模仿体验小动物们小心翼翼搬移小树苗的内容情节。幼儿视听同步完整欣赏图画书
3、活动的第三环节:表现活动
幼儿谈谈对图画书阅读后的感受。幼儿分享阅读经验。
五、说活动反思
大班语言活动住在鸟窝里的小鱼 第5篇
【活动目标】
1.在欣赏故事的过程中,体验理解文学作品所表达的关爱之情。
2.培养幼儿欣赏文学作品地兴趣和能力,发展幼儿的感受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积极思考,大胆想象。
3.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的角色和主要情节。理解词汇:辛辛苦苦 轻手轻脚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轻音乐,小鸟、大树头饰,小树苗
【活动过程】
一、设疑激趣 引出故事
你见过树吗?在哪见的?你见过鸟窝里长出的树吗?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故事就叫“鸟窝里的树”。
二、大胆想象 体验故事
教师采用故事中断法,边看图边讲故事,引导幼儿感受故事情节的有趣并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1、鸟窝里长出了一棵树,你怎么看待这件事?你觉得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为什么?
2、对于鸟窝里地小树苗,鸟太太、鸟先生、螳螂、蚱蜢的看法一样吗?他们都是怎么说的?
3、螳螂先生怎么说的?它有什么本领?树苗砍了吗?为什么没砍?鸟太太怎么说的?
4、蚱蜢先生怎么说的?搬家了吗?谁不舍得搬?为什么?
5、小朋友支持谁的想法?为什么?
6、怎样搬才能不伤害小树苗,保护好小树苗?
7、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也需要我们轻手轻脚的?
8、体验:传递小树苗(实施目标:1、3)
9、谁能用好听的声音有感情地对小树苗说一句话?
10、教师小结:森林里的小动物真有爱心,(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他们懂得不伤害小树苗,小树苗长大后有成了他们的新家,(整个环节重点实施目标:2、3)
三、整体感知 欣赏故事
欣赏后提问:
1、故事中的小树苗是从哪长出来的?
2、这棵小树苗长在鸟窝里好不好?为什么?
3、森林里的小动物最后想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好办法?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好办法?
(1)为什么把小树苗砍掉不好?为什么让鸟先生搬家不好。
(2)帮小树苗搬家后小树苗怎样啦?长大后这棵小树苗又成了谁的家?小鸟不舍得把小树苗砍掉,还帮他搬了家,小树苗长大后为了有成了它的新家,所以,我们帮助了别人,也一定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教师小结:森林里的小动物们真有爱心,同伴间遇到困难互相帮助,鸟先生的窝里长出了一颗小树苗,他们都来想办法帮忙,最后把小树苗搬到了泥土里。
4、小朋友应该向小动物们学习什么?
四.游戏模仿 体验故事
让幼儿戴头饰模仿小鸟,螳螂,蚱蜢,为大树浇水,捉虫,施肥,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大树与小动物和谐相处的快乐。
教学反思
在此次活动中幼儿通过表演故事,亲身融入到为别人着想的情境中,并能积极主动的加入自己的想法。这说明幼儿最大限度的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思维能力。通过幼儿的讨论、表演过程,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理解能力。但教师没能参与到表演中,减少了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教学活动应该多些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幼儿与幼儿的互动,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大班语言活动住在鸟窝里的小鱼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