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主持稿范文
董卿主持稿范文(精选7篇)
董卿主持稿 第1篇
今天是舞蹈大赛第六场。“各位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这熟悉的声音,同志们,大宝贝儿回来啦!鼓掌!激动,冲动。。。
今天是综合场决赛,连续四场。
当代舞评委:赵明,白志群,罗斌,邢时苗(飞天)、张守和,佟睿睿(扇舞丹青,就是有一年春晚王亚彬跳的那个)、杨笑阳。
民族民间舞评委:冷茂弘、迪丽娜尔.阿卜杜拉、赵铁春、余大鸣、王小燕(小辣椒)、敖登格日勒、官美华、古典舞评委:于平、郭磊、应志其(小城雨巷)、王伟、沈培艺、周洁、山翀。(以为会有刘岩和王亚彬的)
芭蕾舞评委:冯英、王训益、亚历山大.费得洛夫.费得洛维奇、辛丽丽、欧建平、李春华、刘颖。
群舞评委:肖苏华、顾小英、邓在军、刘敏、丁伟、陶春、高山、高度、姜钢(蝶恋花)。综合素质评委:冯双白、张继刚、明文军
监审组专家:贾作光、白淑湘、李续、左青。
第二现场:陈维亚,潘志涛。
泽群哥哥已经埋下了种子,等着颁奖大赛小宇宙爆发的时候,我们就能看到评委的表演了,包不包括主持人内?
1号作品,民族民间舞。就见董卿穿着红色的连衣裙,万绿丛中一点红!嘻嘻。即兴表演逆风骑自行车。她确定她会骑车?“这刮的不是一般的风啊”评委发现她来不来的就往后倒,张继刚说:骑自行车往后倒挺难的!嘿嘿,不是挺难的,是几乎不可能的。
2号当代舞,一男一女两个演员,嘿嘿,很喜欢女舞蹈演员的衣服,当代舞蹈的背后,总有一个让人感动的故事。她们表演的是一对两小无猜,到白发苍苍的伴侣。不是垂垂老矣,而是带着爱,慢慢变老!几分钟的时间,把人的一生从小变老,表达的淋漓尽致。这个舞蹈有点像曾经舞蹈大赛获奖的舞蹈《老伴》,大家看过没,很感人很感人。董卿说:我们的青年舞蹈演员在舞蹈中成长,在成长中舞蹈。
3号作品《茉莉花》,听名字以为是古典舞呢,没成想,是一芭蕾!足尖鞋,丝绸扇,这是啥感觉?怎么这么别扭?咦~~~~~~扇子还是夜光的嘞!最后摆出了一个茉莉花的图案。这个队伍中有个外籍演员,一个来自葡萄牙的姑娘,叫雪儿。来中国时间不长,却能说东北话了!董卿说:你喜欢我们北京吗?“必须的!”董卿也整了一句“必须~得”,东北味可是比雪儿浓多啦!你喜欢我们的评委吗?我老喜欢你们了!由她来参加即兴表演。明文军评委太逗了,说听不懂让董卿给翻译,觉得全国人民能听懂他的话。
朝鲜舞看起来总是很华贵,可能舞蹈中包含了鹤的心态,伴着鼓点,穿着和服,提手动足,都少不了华贵典雅的韵味。就算是独舞,舞台也不会显的空旷。
今天的摄像咋回事啊?给泽群大哥这大脸?考验皮肤?泽群哥哥今天又恢复原来的工作岗位,却屡屡出错,咋整的?
《堂吉诃德》,经典芭蕾舞。我爱这红色少女!作品加变奏一起了,不再参加技术技巧比赛,历时七分中。得,让一芭蕾舞男演员演《贵妃醉酒》,阴柔之美,哈哈哈!张继刚问:你这贵妃喝酒了吗?“喝完回来了”评委光说没用的,啥叫有勇气表演一女人?那不演能行吗?女演员还是助演,就抽到这么个题了咋整?那就凑合看一丫鬟吧!哈哈哈!
6号这个群舞,她们跳的是塔吉克族舞蹈。“我们心目中鹰就是雄鹰,没想到我们舞台上有这么多的姑娘,也展开了鹰的翅膀。”
《生死不离》当代舞。这是个题目汶川地震时候的一首诗的名字,倒塌的碎石板下埋着我们的兄弟姐妹,撕心裂肺的呼喊,当听到同胞的心跳,不顾一切的去寻找,去挖掘,此刻的舞台变成了鲜红色,是血的颜色,也是生命的颜色。终于寻找到那屡生命之光。这个演员
是一个四川成都人,他在上次舞蹈大赛过后,身受重伤,住院手术治疗。今天依然站在这个舞台上。学舞蹈真的太苦了,轻盈背后承载的是无数次练功房里的练习。董卿说“不论是这位选手,还是参赛的年轻选手。不论是年轻人,还是强大的评委团中的专家评委,哪一位不是无数次摔倒又站起来,这是一种精神,只有具有这种精神,我们才能够历练成钢。”张继刚说:“坚持就好”对呀,坚持就好。96.583分。
8号作品,群舞。茶咋那么不爱看当代舞的群舞?老穿着特有主题的服装,一点都不美。哇塞,哇塞,哇塞,舞蹈大赛片头的小伙子就是这个小伙子,他叫董华新。不知道过几天那女孩会不会来呢?队伍当中最小的19岁,最大的已经当爸爸了,孩子才20天。哈哈,董卿让他对着镜头问候一下妻子和小小宝贝,他还有点紧张。“至于儿子嘛!是儿子嘛?”嘻嘻,看咱们这善良的主持人儿,怎么看怎么好,咋好啊?
双人舞《如果爱。。》 如果爱,你为什么要放开她的手?为什么要拥她走?“如果爱,爱的很辛苦啊,给我们的感觉是。”大宝贝儿啊,你听音乐的表情可真美。
10号民族民间舞《螳螂》,脑袋梳个小辫,光着膀子,带个小银帘,身上背五个葫芦。这打扮!这几个葫芦是螳螂的脊椎,“螳螂也有腰间盘突出啊!”董卿让舞蹈演员给大家再表演一下后背的动作。整个舞蹈的伴奏都是舞蹈演员自己手里的“烟盒?”制造的,董卿问他这个难吗?他说:“太难了!”“有多难那?(四川味)这小伙子让董卿试着用一下这个小鼓“真的很难那!”还是四川味儿。他跟杨丽萍学了九年的舞蹈。他说要是不学舞蹈早就结婚当爹了,为了学习舞蹈现在没有结婚,当爹。这结婚说的跟饥荒似的,听不懂。“这婚早晚是要结的!”说的太好了!这选手咋这么可爱啊,“我最怕这个环节了。”还让董卿帮忙选题,看,撞枪口上了吧,青蛙翻身,人家以前练过。音乐都开始了,选手还念念有词,还是有点怕!这让主持人拿他咋办?他的表演把评委逗的直鼓掌。演完了,“不难吧!”“运气好”。
今天这都怎么了?穿军装跳古典舞?她们在弹钢琴。即兴表演发喜帖的新娘“哎呀!看着都美,看着都乐!”
《孔雀》,这么熟悉的音乐,这傣族舞却是一个男演员在跳!哦,反正会开屏的孔雀都是公的,是吧!
《逼上梁山》,这是一个很有功力的演员,他抽到题目争分夺秒送外卖的人,“那时候有外卖吗?”那谁知的了,哈哈!天哪,好高的分数呀!97.000分。
14号作品是一个藏族舞蹈,已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领舞今年已经四十岁了,“两个孩子的母亲,依然在舞台上快乐的旋转,热情的击打。”她说直到拿不动这个鼓为止,她都会活跃在这个舞台上。“谢谢你的执着,谢谢你的坚守,我们也希望永远再舞台上看到你欢乐舞蹈的身影。”《失去伴侣的天鹅》,这题目让一个芭蕾舞演员抽到多好!
技术技巧好精彩。各个舞种的精粹。古典舞演员的脚背好漂亮,那是一点一点压出来的,芭蕾舞演员跳的好轻盈,那是一天天出汗出血跳出来的。无论是速度,、爆发力、高度、力量,这背后都是练功房里千百次的锤炼。然后呢?然后就是竞争,然后求得生存。练舞蹈真是太苦了。为保持身材,最好是只训练不吃饭,但其实有时候是累的饭吃了就吐。不过舞蹈带来的享受也是不可替代的,音乐声中的你,可以幻化成各种曼妙的形象,给别人带来美的享受,给自己心灵最大限度的释放。。。
董卿主持稿 第2篇
人的抉择之所以艰难,是因为你只知道失去了什么,不知道会得到什么。
进入央视之前,董卿在上海已经是炙手可热的美女主播,她主持的《相约星期六》因风格幽默而迅速席卷申城。2002年,董卿获得第五届全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可以说,在上海的七年,董卿过着有名有闲的日子,工作强度刚刚好,休闲时间用来喝茶、逛街、会友、美容,一切都那么顺理成章,安逸而自由自在。
2002年的一个电话,却打乱了董卿平静的生活。这一年,央视西部频道成立,《魅力12》向董卿发出邀请。接到电话的董卿心情异常复杂:“央视主动向你抛出橄榄枝,很开心。但是要知道,他的一句话可能意味着你整个生活都会发生巨大改变。”
像所有新人一样,董卿经过了初试、复试等重重关口,直到频道领导说:“你挺棒的,可以到我们团队”时,董卿才真正意识到这并非一次简单的应聘。“最初的兴奋冲动过后,心里变得很忐忑,那是对未来的一种不安全感。我已经不是大学刚毕业的新人了,按常理,一个女人到了二十八九岁,就应该成家立业了。我还要一个人去北京打拼。”那时,董卿几乎见人就问:“这事靠谱吗?我能不能去?去了怎么办?”与其说向别人征求意见,不如说是对自己内心的追问。在一遍遍的问和答中,董卿越来越坚定自己的想法,去,不管未来怎样。“之所以下定决心,是因为我做了一个排除法,如果我不去会怎么样?我想有一天我一定会后悔。其实能够做不同的尝试,也是一种幸福。”
最后一次录完上海台的节目,已是深夜,董卿一个人开车回家,她摇下车窗,把音乐调至最大,风呼呼地吹进来,眼泪便情不自禁流下来。“马上就要告别这座城市,很伤感。关键是不知道未来会怎样。如果当时有人告诉我:董卿,你在央视会做得很好。我就不会哭了,我会义无返顾。哈哈。人的抉择之所以艰难,是因为你只知道失去了什么,但你根本不知道自己会得到什么。
既然决定到北京发展,为什么表现得那么胆怯?
2002年,董卿只身前往北京,住酒店,租房,打车,生活无忧,却很孤单。“在这座陌生的城市,没有人会主动关怀你,所有事都得一个人扛。”
那段日子,董卿录完一星期的节目,便逃一样飞回上海。人的心理就是这么奇怪,当她回到上海,又无法原谅自己,既然决定去北京发展,为什么表现得那么胆怯?不敢出门,不结交新朋友,一切局面都打不开。于是,她强迫自己,从一个星期回一趟上海,到一个月、两个月、半年回去一次,渐渐地,她已能融入到新的人群,新的城市,新的生活。而真正让她适应的是工作上的进展。“毕竟我从1994年入行到2002年,已经八九年的时间了,对导演意图、电视流程上手很快,我还能给他们出很多点子,我全身心投入其中,甚至到了偏执的程度,就是希望把事情做到完美。”那段日子,董卿养成了熬夜的习惯,常常为解决一个小问题熬到凌晨三四点。这种努力首先得到了同事们的尊重。不久,在央视的一次例会上,台领导互相交换意见时提到,《魅力12》办得不错,那个主持人很好。会议结束后,《魅力12》导演像听到一件特大喜迅一样将此话转告给了栏目组的每个人。毕竟,当时的西部频道作为央视的边缘频道,是无法与一套、三套等主流频道相提并论的人的抉择之所以艰难,是因为你只知道失去了什么,但你根本不知道自己会得到什么。
我就是凭借它在中央台的核心舞台有了立足之地。
2004年倪萍退出央视,文艺中心急需培养新人,文艺中心主任朱彤找到董卿,希望她加盟。关于那一天的心情,董卿开玩笑形容“拨云见日”。
“当时我们在大兴录节目,根本不在中央台办公,我到中央台工作整整两年,几乎没进过中央台大门。要进这个门,是要有人签条子的,而且出去就作废了。当时进中央台大门是怀着朝圣的心理,真的,内心里觉得它高不可攀。朱主任当时问我有没有意向,我说,当然有了,这等于说从边缘进入核心了。你不知道,从主任办公室20层下来,我像鸟儿一样飞出了大楼。”
走出央视大门,董卿第一时间打电话给人在上海的妈妈,告诉她,从今往后,女儿做的节目她能看见了。“西部频道当时在上海没有落地。我干了两年,不管支持或不支持我来北京的人,都不了解我在做什么,只知道我去了北京。”
很快,文艺中心让董卿与朱军搭档主持音乐频道开播晚会。后来董卿才知道,他们是在试探她。“他们挺大胆的,因为直播节目用新人是要冒风险的。”4月,青歌赛开赛,文艺中心决定,由董卿担当主持。“我都不敢相信,青歌赛,那是一个品牌啊,有20年的历史了,又兴奋,又有压力。”
2004年,董卿迈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步,她说:“为什么我对青歌赛有很深厚的感情,因为我就是凭借它在中央台的核心舞台有了立足之地,通过它开始真正被更多观众所熟悉,也是因为这一年的青歌赛,他们决定让我担当2005年春晚的主持人工作。”
我做主持人没有捷径,就是准备再准备,这是我的法宝。
两年时间,麻雀何以变凤凰?董卿的回答是:“我从浙江电视台到上海东方电视台到中央电视台,经历了近十年的积累。其实没有一个人是天才,我更不觉得我是天才,我做主持人没有捷径,就是准备再准备,这是我的法宝,我把可以预料到的一切因素都考虑进去。”直到现在,拥有绝对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董卿,每次工作之前仍然事无巨细地做着各种准备工作。以青歌赛为例,40天的比赛,上百名选手,董卿每天下午都要花3个小时与15个选手沟通。“每人差不多就十几分钟,在这十几分钟里你要尽可能挖掘他们,很累。到后来,我都不知道该问些什么。这些选手都很年轻,没有什么丰富的经历,但是我希望每天能有一些亮点呈现给大家。我觉得我跟农民似的,播种,耕耘,希望有个好收成。如果15个选手采访不理想,我是多么沮丧啊,我跟自己说,站起来,重头再问,即便筋疲力尽。你要不停地刨,才能刨出有价值的东西。我觉得这也是我对比赛做出的一点点努力,除了在台上报分、文化知识点评之外,我希望让大家知道有那么一些选手是有故事的。”
天道酬勤,董卿的努力换来收获,在许多突发状况下,董卿都能应对自如。如某日青歌赛,两位羌族歌手歌唱得美,却对常识性问题一无所知。观众席中开始有人窃笑。导播急得在耳机里对董卿说:“你得说些什么,扭转一下局面。”董卿反应非常敏捷,她指着羌族歌手胸前漂亮的银饰问评委:“你们知道这个盒子是干嘛用的?”评委们踊跃回答,有说定情物的,有说装烟丝的,事实上这是一只装盐巴用的小盒子。董卿向余秋雨发难:“我们现场评委能得多少分啊?”余秋雨笑答:“当然是零分了。”董卿接过话说:“就像他们答不出我们的题目一样,在这两位歌手来到中央台的舞台上之前,我也不知道羌族还有这么优美的酒歌。其实不论他们来自哪里,音乐是可以毫无障碍地抵达每一个人心灵深处的。这就是我们举办歌手大奖赛的目的。”说完,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毕竟我们的身份比较特殊,有很多东西说出来,我不知道会不会引起别人的误会。进入文艺中心五年多,董卿是工作量最大的主持人之一,平均每年130台节目,每届青歌赛都要连续三四十天,再加上小品大赛、舞蹈大赛的直播大多在一个星期以上。《欢乐中国行》每周飞一个地方,此外,还有各种晚会。从2007年开始董卿在上海戏剧学院读MFA(艺术硕士),每个月还要飞回上海上课。董卿时常有很奔波的感觉。但同时,她也从工作中获
得满足。
五年来,董卿迈上了事业的巅峰,但她很早就意识到,没有一个人可以永远站在核心舞台上。她说:“用最大的努力把我该做的事做好就可以,其他不必想太多。现在对我来说,无论精力还是经验,都是黄金时间。毕竟有十几年的工作经验,毕竟还算年轻,应该还可以在这个舞台上为大家做一些好的节目。”
把最灿烂笑容留在舞台上的董卿生活中却不是一个爱笑之人,情绪糟糕时,也很少向人倾诉。她说:“毕竟我们的身份特殊,有很多东西说出来,我不知道会不会引起别人的误会,因为人在倾诉时可能会口无遮拦。”
董卿主持稿 第3篇
一、主持人公益形象的作用
(一) 有利于所属栏目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公益形象是媒体重要的无形资产、是媒介扩大市场份额的基础之一。主持人良好的公益形象不仅会给个人及其所属栏目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也可以在公众心里树立起对主持人个人的良好口碑, 为该栏目积累良好的文化资本。
(二) 有利于树立并提升栏目形象
良好的形象是媒体生存发展的精神动力, 媒体良好形象的树立离不开主持人个人形象的支撑。主持人的公益形象, 常作为节目的名片, 主持人在节目中展示真实的个人身份和独特的个人魅力, 能使受众感受到其人格的力量, 受众会对主持人产生很强的信赖感, 这种信赖和被信赖的关系一旦建立起来, 主持人就具备了一定的公信力, 主持人良好形象的树立是栏目形象提升的基础。
(三) 引导公众树立美学观
良好的栏目形象可以有效担当起观众与传播媒介之前建立情感沟通的桥梁, 引导观众树立美学观。主持人公益形象是提升栏目形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时也是引导观众树立美学观的必要条件, 主持人人性道德价值取向良好有利于观众美好人性的塑造, 提升观众的品位。
二、主持人公益形象的塑造
(一) 加强宣传力度和培养力度
首先, 主持人公益形象的塑造要建立在培养其高度的敬业精神之上。因为一个人只有长时间的热爱一份工作, 才可能会为了这份工作尽心尽责, 更何况主持人在传播公益形象的过程中所担负的责任更重要的还是公益事业的责任, 没有高度的敬业精神, 实难维持。其次, 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在传播公益形象的过程中, 主持人必须要具备优秀的专业素质, 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不能被突发事件轻易影响, 才能更好地传播公益形象, 影响和带动更多人。以董卿为例, 在2007年的《欢乐中国行》元旦特别节目中, 如果其没有具备优秀的专业素质, 就难以造就“金色三分钟”的主持奇迹。
(二) 提升所主持栏目中的公益内容的质量
很多主持人其所主持的节目并不是单纯的公益节目, 而是将传播公益的行为贯穿在主持过程中, 在这种情况下, 主持人要想通过非公益节目传播公益形象, 就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 丰富栏目的内容, 增添公益环节。主持人在塑造公益形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其次, 要提高节目内容的质量。主持人在塑造公益形象的过程中, 应当注重对所主持的节目的质量的提升, 要把节目内容的“量”和“质”并重, 更突出“质”, 既要有理性的思考, 也要有感性的共鸣, 如此才可能感染观众。
三、主持人公益形象的维护
(一) 保持清醒的自我认知
具有道德典范媒介意义的主持人是节目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节目品牌的建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 这就要求主持人要积极主动进行进修和学习, 对自己的主持形象进行塑造和改进,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董卿为例, 作为一个具有极高水准的主持人, 其在播报2007年特奥会入场式时, 也曾经出现过搞错人名的失误。而同样是献身公益, 其在2013年“粉红丝带”行动中的全裸就引起了巨大争议, 因为作为频繁主持春晚的代表央视形象的主持人, 观众对其的要求比一般的娱乐明星高得多。
(二) 慎言慎行
当今的语言环境呈现出相对宽松的状态, 主持人也具有相对独立、相对自由的话语权, 但是主持人语言也具有严格的规范, 主持人的知名度越高, 应具备的社会责任感也应更强, 要使用符合国家规范的话语权。网络的发达催生出了一大堆新的网络词汇, 网友们在网络上调侃人生, 调侃社会, 使得当前的语言环境较以往宽松许多, 主持人也相应拥有了更大的话语权, 但是在这种大环境下, 反而更加要求主持人慎言慎行, 对观众负责, 对社会负责。
随着电视行业竞争的加剧, 怎样正确定位主持人的角色, 培养高素质的主持人成为理论界和电视业内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呼吁应将主持人公益形象的塑造作为重要的因素加以考量, 因为主持人的个人公益形象可以充分代表媒体的形象, 而媒体节目所传播公益形象又可以引导更多人的行为, 唤醒集体的公益意识, 为促进社会和谐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于丹:《形象品牌竞争力——电视包装实战攻略》[M], 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6版
[2]林毅:《电视节目主持人形象传播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2009年4月
董卿主持稿 第4篇
关于董卿在中国诗词大会主持词 第5篇
第一期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一千两百多年前的诗句,今天读来,依然让人血脉偾张。诗人如椽巨笔下喷涌而出的跌宕起伏的情感,让我们感受到震动古今的气势和力量。这就是中国古诗词的魅力。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和大家一起展开一场诗词之旅,去重温那些历久弥新的经典诗句。我想这样的温故知新,可以拂去我们记忆上的灰尘,而古代文人的情怀和智慧,也同样能点亮我们今天的生活。人生自有诗意,来吧,一起加入我们的诗词狂欢!
第二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唐·王维《山居秋暝》)。山林、秋雨、明月、清泉,还有那洗衣的女子,这一些看似平常的景象,在王维笔下,多了一份远离喧嚣洗去尘埃的意境。而诗人在文字背后寄情山水心志高洁的品性,也给今天的我们带来一份启示,当下又该如何诗意的生活。
第三期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在十六岁的时候写下的这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可能称得上是中国流传最为广泛的古诗之一了。我们每个人小时候几乎都背过,当然随着我们的成长,也会对诗里的含义有更新的理解。就像在今天,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对现场所有的选手来说,意味着又一场新的比赛开始了,我们也可以抓住新的希望,抓住新的机会,去创造新的成绩,祝各位好运。
第四期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崔颢《黄鹤楼》)。放眼望去,无论是岳阳楼还是黄鹤楼,无论是滕王阁还是蓬莱阁。哪一处,没有留下古来圣贤的名篇佳句,奇绝文笔。这些名句让建筑成为名扬天下的文化古迹,更重要的是它们也穿越时空,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情操,这是我们的财富,也是我们的根。所以在这里也再一次盛情地邀请所有的朋友们加入到我们的诗词狂欢。
第五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今天已经是我们中国诗词大会的第五场比赛了,越来越多的百人团的选手,凭借着自己的才学,脱颖而出,突出重围,有的甚至争取到了第二次上场的机会,可以说比赛是日益激烈。但是我在这个比赛现场,更多的感受到的还是一份温情,一份人情,一份意境。就像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曾经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所以如果在座的每一位选手,在这段时间里,结交到朋友,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我想,那也是我们的一份幸运。我们也再一次掌上,送给所有的选手们,祝你们好运。不想在现场留下一点遗憾,觉得大家都把自己最真,最好,最美的一面展现在这,我们所有的导演组都在努力,那我站在台上,也应该争取做到自己的最好。其实中国人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我每次上台,大家总是给我很多的掌声,而且表达了很多对我的喜爱,所以能为各位做一些,这本身就是我的本职工作。做的更好也是我应该的。
第六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三首》)。这是青春时期的杜甫,豪情万丈,傲视群雄。登高一览,江山尽在怀抱之中。可以说,这不仅是一个人的青春时代,这也是大唐的青春时代。虽然说杜甫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不过这首诗倒有着兼济天下的浪漫主义情怀。这首诗我们要送给所有的选手朋友们。拥有梦想,实现梦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第七期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用这句诗来形容我们的中国诗词大会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各位选手从五湖四海来到这里,因为相同的兴趣爱好相会、相识、相交、相知。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又要各奔东西,但是这样一段惺惺相惜的情谊,却会被铭记在心底,温暖彼此的人生。
第八期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二首》)。大唐的边塞,与其说是征战的沙场,不如说是诗意的原野。诗人们来到这大漠戈壁,看到的是边关冷月,想起的是龙城飞将,吟诵的是万里长城,怀抱的是家国情深。就像王昌龄的这一曲出塞,有一份艰苦卓绝,更有一份无上荣光。今天就让我们在这样的边塞风情当中,走进大唐,走进中国诗词大会,走进光荣与梦想。
第九期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词原本的面貌,应该是阳春白雪,风花雪月。但是到了辛弃疾的手里,却更添了一份闲情逸致。在这里没有酒店,有茅店。没有菊花,有稻花。没有歌声,有蛙声。仕途失意的诗人却创造了一副最美好的乡村意境。那接下来,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中国诗词大会。再一次去感受古人那畅达的人生情怀。
第十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的“大江东去”,称得上是伟大的千古绝唱。在诗人的笔下,历史是这般地浪漫雄奇,人生是如此地荡气回肠。每当我们吟诵“大江东去”也仿佛跨越时空,实现了与诗人遥隔千年的相望。那今天,就让我们迎着这滔滔的长江水,走进中国诗词大会,再一次去感受唐宋王朝的情怀与梦想。
结束语: 我想此刻真的是到了要告别的时候了,第一季中国诗词大会,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我们将圆满落下大幕。这些日子以来,从金戈铁马,到琴棋书画。从大漠孤烟,到水墨江南。从忠肝义胆,到千里婵娟。可以说一首首的诗词歌赋,让我们感受到了炎黄子孙的家国情怀。真的,所有的这些选手,谢谢你们来到我们现场,用你们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用你们的才情和学识装扮了我们的舞台,装扮了我们的大赛,也传播了最美的中国诗词文化,在这里向你们鞠躬,表示感谢。我们也把我们最热情的掌声送给我们的点评嘉宾,谢谢康老师,谢谢蒙老师,谢谢。谢谢你们给予我们的谆谆教诲。在学识上的指点,指正,帮助。所以当比赛结束的时候,真的不想说再见。因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让我们从此地出发,传诵经典,展露风华。伴随中国诗词大会,梦想就此起航。
第二季第一期: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已亥杂诗》)。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播出之后,得到了全国包括海外,所有热爱中华文化观众的喜爱和关注,大家说中国诗词是浸润在每一个中国人血脉里的文化基因。诗词大会唤醒了我们心底最亲切也是最温暖的一份文化记忆。今年我们再次集结,来自全国各地的诗词爱好者们汇聚在一起,带着以诗会友的一片热情聚集在了一起。看到你们,我想到了“江山代有才人出”(清·赵翼《论诗》)。
看到你们,我想到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唐·李白《将进酒》)。
看到你们,我想到了“长江后浪推前浪”(唐·韩愈《古今贤文·劝学篇》)。
也希望各位能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舞台上挥斥方遒,绽放光芒。
第二季第二期:
董卿主持稿 第6篇
《朗读者》第十二期的大家们对青春有各自的见解,我觉得很简单,青春就是一次又一次地出发。
只要心中有梦,有目标就应该出发。当我发现儿子内心里有一种憧憬的时候,他已经不是处在十七八岁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正青春年龄了。我在后悔的同时也为儿子作出了一个决定:放下应考的书本,放弃你不喜欢的工作,出发吧。儿子听到这样的话,我明显感到他的两种思想在打架。一方面他向我喊着:妈,我已经25岁了呀,我不是十七八岁呀,更何况我没有上艺校,你知道每年全国毕业的艺校生有多少吗?另一方面我发现儿子开始注意看电影了,开始浏览一些专业知识了。我的脑子里不停地闪现出儿子曾经给我描述的初中演课本剧的情景,耳畔不停地响起儿子曾经给我学过的老师的话。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开讲啦》不同凡响的两个人,他们的话让我坚定了信心,敦促我的儿子买下了那张车票。我每每在回忆这些话的时候,总是庆幸自己按时收看了这么重要的节目。今天我当然要重温一下了,余秋雨说:去寻找远方的自己。李稻葵说:丢掉选择,义无反顾。就这样,儿子的第一次出发,没有经过修炼,没有做任何准备,只有手里攥着的那张车票。现在我再回想儿子当时说的话,他的胆怯,他的忧虑,我很能理解,因为他完全不知道自己能在这张白纸上画上怎样的图画。现在,尽管每次我进行联想的时候,总要吵自己:你是普通人,你的儿子现在虽然能写稿子,能策划,能执导晚会,这和大导演李安相比还有十万八千里呀,你怎么敢往一块儿套呢?心里这样数落着自己,还是挡不住要想。李安学成很长时间没有事做,当他要去学习一技之长准备养家糊口的时候,他的太太阻止了他,告诫他要去做自己梦想中的事。我很庆幸,是我让儿子踏上了寻找梦的道路,是我让儿子去为自己的梦想去搏击,我让儿子的人生没有遗憾。
今天是5月9号,儿子又出发了。今天儿子手里攥着的这张车票,与三年前的那一张一样,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正像17岁的王源说的那样:青春需要修炼,通过修炼才能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儿子现在的说法和三年前完全不一样了,他这样评价自己这次的离开:我在这里把该学的东西都学到手了,这里不适合我了,我就要离开。内心已经充盈了,羽毛已经丰满了,底气就显得十足。
董卿主持稿 第7篇
1月18日,《朗读者》节目签约仪式暨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尼格买提搭档董卿主持发布会,除了主持人的身份,董卿此次还担任《朗读者》节目制作人。小尼夸赞董卿首次担任制作人十分敬业,在央视春晚和《朗读者》节目之间忙碌不停。董卿现场“吐槽”刘震云难对付,无论提问什么问题,刘震云都喜欢用“这是个伪命题”这句话怼自己。
在发布会上,董卿坦言,《朗读者》是她由主持人到制作人的转型之作,自己压力非常大。小尼透露目前鸡年央视春晚已经进入彩排环节,他曾目睹董卿在彩排结束之后,深夜匆匆赶回《朗读者》节目录制现场继续工作,自己十分敬佩董卿的敬业精神。
此次发布会邀请《朗读者》节目嘉宾之一、作家刘震云,董卿现场“吐槽”刘震云难对付,自己在节目中经常被刘震云怼。董卿笑言:“我问刘震云第一次创作是在什么情况下,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正常的问题,结果刘震云回答我你这是个伪命题。’我在节目中问了好几个问题,刘震云都会以这是个伪命题’作为答案结尾。”董卿与刘震云现场还原“怼”的过程,刘震云谦虚地称自己的朗读水平远不如自己的写作水平,所以董卿邀请自己也是个伪命题。玩笑过后,董卿感慨“最难对付的人往往是最好相处的”,称赞刘震云每次活动都会准时到,非常配合节目组的工作。
在发布会上,董卿首次大秀配音功力,搭档配音界泰斗乔臻为电影《叶塞尼娅》中的经典桥段配音。当乔臻出现在舞台上的那一刻,董卿和小尼瞬间变身迷妹和迷弟,历数乔臻配音过的电影《廊桥遗梦》、《叶塞尼娅》以及《哈利波特》中的众多角色,盛赞乔臻是“配音界教科书式的人物”。在小尼的提议下,董卿与乔臻同台为《叶塞尼娅》的经典片段配音,董卿略显激动地说:“在我学生时代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可以和乔臻先生一起配音。”迷妹之情溢于言表。
《朗读者》制作人和主持人董卿表示,朗读帮我们开启了认识世界的大门,每一个孩子都要出发去看看这个世界,而朗读就是脚下最好的道路。所以希望朗读亭能走进孩子们的生活,让更多渴望朗读的孩子能够满足愿望。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也表示,相信在北汽集团与中央电视台的通力合作下,充分发挥北汽集团的国际影响力,依托中央电视台的国际化平台,定能打造出拥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为实现“中国梦”增添文化力量。
董卿主持稿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