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登革热的预防知识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登革热的预防知识(精选14篇)

登革热的预防知识 第1篇

xxxxxx有限公司关于 预防登革热的通知

公司各部门:

当前,正值是xx(国家)的雨季,是蚊虫等有害生物繁殖活动高峰期,特别受近期台风和雨水的影响,气温时高时低,是登革热媒介蚊虫最活跃的时期。为有效控制病媒疾病的传播,请各位领导、同事加强工作环境监测,在办公室及宿舍中自备一些防蚊水及清凉油等驱蚊、防蚊药品。一旦发现可疑登革热病例,如发热、头痛、肌肉痛、皮疹和面、颈、胸部潮红等,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就诊。现就登革热相关注意事项通知如下:

登革热的预防知识 第2篇

1、认识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触等传播。

登革热是当今人类中流行最广的虫媒病毒病之一,登革病毒的主要媒介是伊蚊(花斑蚊)。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千万到1亿登革热病例发生,这其中有50万例进展成更为严重的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

2、患上登革热会有什么样的症状呢?

登革热的潜伏期是3~14天,即病人一般在蚊虫叮咬后3~14天内发病。

主要症状和体征:

突发高热:一般持续3~7天,体温可达39℃以上

三痛:主要为剧烈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疼痛

皮肤可有麻疹样、猩红热样、白斑样、荨麻疹样等皮疹。

所以当你被蚊子叮咬后出现发热的现象时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就诊。

3、登革热的传染源是来自谁?

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和低等灵长类动物均是本病的传染源和贮存宿主。

4、登革热是如何进行传播的?

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埃及伊蚊、白纹伊蚊。雌蚊吸入传染源的血液,在适宜的温度(一般为16℃),温度条件下,经8~10天的外潜伏期即可将病毒传给易感者。若雌蚊在叮咬传染源时受到干扰更换宿主,也可立即传播登革热病毒。登革热病毒在蚊体内至少可以存活30天,甚至终生具有传染力。蚊子是最魁祸手。

5、谁是易感人群?

人对登革热病毒普遍易感,但并非所有的感染者都有病。感染某一血清型的病毒后,其对同型病毒的免疫力可维持1~4年,但对异型病毒的免疫力则短暂且不可靠,因此很多人可以发生二次甚至感染,并导致更为严重的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

6、如何预防登革热?

灭蚊是预防登革热的重点,对容易滋生蚊子的地方要做好清理,比如盆栽花、积水处、垃圾堆。

(1)在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生活,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药物;

(2)如果房间没有空调设备,应装置蚊帐或防蚊网;

(3)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并遵照包装指示使用适当的分量;

(4)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5)防止积水,清除伊蚊孳生地;

(6)清水养植植物,坚持每三天更换一次清水,同时冲洗植物根部;

(7)对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把所有用过的罐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

登革热的预防知识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40例登革热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登革热诊断标准[2]。40例患者中男性29例, 女性11例, 年龄在18~77岁之间, 平均年龄 (38.1±1.3) 岁。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高热、疲乏、皮疹等症状, 其中体温在39℃以上者15例, 39℃以下者25例;皮疹患者中红斑疹8例, 斑丘疹23例, 猩红热样皮疹9例。随机将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20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临床表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干预, 主要包括病房管理、饮食指导、病情观察、健康教育、对症护理 (发热、皮疹、腹痛、出血) 等内容。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护理效果主要以住院时间为主。患者满意度通过本院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完成, 主要包括护理水平、服务态度、登革热健康教育等内容, 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三个等级, 总满意率为非常满意率与满意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护理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精心治疗护理后均痊愈出院, 其中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 (6.5±1.5) d, 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 (9.5±0.5) d,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 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14例, 满意5例, 总满意率95%, 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8例, 满意8例, 总满意率80%, 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论

登革热具有发病急、传染性强、症状多、并发症多等特点, 为此需根据登革热临床症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 如病房消毒隔离, 高热、皮疹、出血等对症护理, 心理护理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 基础护理。a.病房管理。及时开窗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及安静, 室内温度在20~24℃, 湿度在55%~60%。并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灭菌, 让患者在有防蚊设备的病房内隔离5 d以上, 条件允许情况下让患者独住一间, 由专有护理人员看护, 避免传染。b.饮食指导。指导患者进食优质蛋白、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少食多餐, 帮助患者补充营养, 增强免疫力。c.病情观察。对患者的体温、血压、呼吸、皮疹 (颜色、分布及变化) 、并发症 (出血、心肌炎) 等全面监控, 一旦发生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处理。对于脱水患者来说, 及时行液体静脉滴注。 (2) 健康教育。护理人员一方面要加强患者登革热疾病相关知识教育, 提高患者疾病意识及健康意识, 缓解患者恐惧、害怕心理;另一方面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 及时解答患者提问, 鼓励、安慰患者, 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帮助患者以平常心面对治疗及预后。 (3) 对症护理。a.发热。每隔3 h左右测1次体温, 若患者体温过高, 则要采取物理降温 (温水擦浴) , 必要时给予醋苯胺治疗, 根据患者年龄、病情确定剂量。若患者持续高热, 则要给予强的松等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b.皮疹。出疹期不能使用肥皂、酒精等擦拭皮肤, 避免皮肤血管扩张引发出血。叮嘱患者穿较宽松的衣物, 勤换内衣物, 及时更换床单和被套。退疹期常出现皮肤瘙痒症状, 不要用指甲抓挠皮肤, 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必要时给予炉甘石洗剂外敷。c.腹痛。指导患者卧床休息, 根据医师指示行小剂量止痛剂治疗, 若患者出现腹泻症状, 则要观察并记录大便的颜色、性状及次数, 并定期送检大便标本。d.出血。加强安全管理, 减少患者跌倒、碰撞等情况。观察患者皮肤是否出现血点、皮疹颜色是否异常, 穿刺后适当延长按压止血时间。若为牙龈出血, 要加强口腔护理;若为鼻黏膜出血, 则用甲肾上腺素棉球压迫止血;若为颅脑出血, 则要及时抢救[3]。

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登革热患者行心理指导、健康教育、环境建设、病情观察及对症处理等舒适护理干预后,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 (6.5±1.5) d, 明显少于对照组的 (9.5±0.5) d。此外, 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率为70%, 比对照组高30%, 总满意率为95%, 比对照组高16%。由此可见加强登革热患者舒适护理干预, 能明显减少患者并发症, 缩短住院时间, 患者满意度高,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肖惠兰, 李丹, 农菲.47例登革热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及护理体会[J].临床医学工程, 2012, 19 (9) :1536-1537.

[2]彭文伟.传染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6-63.

5例登革热患者的护理 第4篇

关键词:登革热;病情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37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304-01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点为突起发热,全身肌肉?骨?关节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1]?此病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域,在我国登革热主要发生于广东?广西?海南等地?今年我国登革热疫情较为严重,截至10月8日,全国报告登革热病例27219例,死亡6人?而我科自2014年9月28日以来陆续收治5例登革热病人,均为输入性病例?现将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4年9月28日-10月10日我科共收治登革热患者5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0岁左右,均从广东务工或旅游回来?全部病例经本院实验室及本市疾病控制中心进行血清学检查及病原学检查确诊为登革热病毒感染?本组病例中无出现严重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

2 病情观察与护理

典型登革热一般有发热?皮疹?出血等临床表现,约1/4病例有轻度肝大,个别病例有黄疸?本病无特殊治疗药物,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因此,临床工作中严密的病情观察及精心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2.1 发热的观察与护理

此病通常起病急骤,畏寒?高热,24h内体温可达40℃,持续5~7d后骤退至正常?部分病例发热3~5d后体温降至正常,1d后再度上升,称为双峰热或马鞍热?发热时伴有头痛,眼球后痛,骨?肌肉及关节痛,极度乏力,也可有胃肠道症状?脉搏早期加速,后期可有相对缓脉?

患者入院后应密切注意体温的变化,当体温上升时,患者可出现畏寒寒战,应及时给予患者保暖;当体温≥39℃,给予冰枕?冰帽?冰敷大血管,半小时后复测体温?但应避免酒精擦浴以免加重出血?同时慎用退热剂,因为退热药物不良反应可损害肝肾功能,诱发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而发生溶血[2]?因此必须重视发热的护理,细致观察体温变化及其他体征,以协助医师做出正确的诊断?同时应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减少不必要的活动,以减轻体力消耗,使全身肌肉?关节?腰背部的疼痛得到舒缓?

2.2 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人体感染登革热后,病毒与机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免疫复合物可凝集及破坏血小板,使血小板减少[3]?表现为皮肤及多脏器出血,出血是登革热主要死亡原因?

因此,应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及有无出血倾向,以便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遵医嘱预防性使用止血敏?维生素k等止血药物?同时应密切注意患者的意识?头痛等变化,指导患者避免诱发出血的因素,如刮脸?刷牙?磕碰或跌倒?嘱其绝对卧床休息?护理时动作应轻柔,静脉穿刺时力争一针见血,止血带扎的时间不宜过长,拔针时也要延长棉签压迫的时间?给予易消化?少渣饮食,禁食生?冷?硬的食物?

2.3 皮疹的观察与护理

皮疹于病程第3~6d天出现,多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也有猩红热样疹?红斑疹及出血点等,可同时有两种以上皮疹?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大部分不脱屑,持续3~4d消退?应密切注意患者的皮肤黏膜,瘀点?瘀斑的变化,提醒患者勿抓,及时修剪指甲,以免抓破引起皮肤感染?局部可涂以炉甘石洗剂,痒感明显者可适量使用苯海拉明?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物?

2.4 口腔?皮肤护理

发热患者容易并发口腔感染,应指导并协助患者餐后及睡前漱口,病情严重者给予特殊口腔护理?热退时大量出汗,应及时更换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5 消毒隔离

患者入院后,采取严密隔离措施,安置在单独的病房,病室配备灭蚊灯及驱蚊措施,并持续使用驱蚊器驱蚊,同时病室周围喷洒杀虫剂?每日空气消毒,用紫外线灯照射每日1h?

2.6 注重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

5例患者入院后相继出现了不同重度的焦虑?紧张,加之高热不退,对疾病知识缺乏,一度情绪低落?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亲近?关心病人,及时疏导,消除各种不稳定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做好卫生宣教,并向患者强调,须在有防蚊设备的病室中隔离至完全退热为止,恢复期不宜过早活动,防止病情加重或反復?指导患者及家属防蚊灭蚊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改善卫生环境,做好个人防护?

参考文献

[1] 杨绍基,任红.传染病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8-101.

[2] 彭文伟主编.传染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0-64.

预防登革热知识 第5篇

一、登革热是怎样传播的?

登革热是一种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的急性发热传染病,我市主要为白纹伊蚊(花脚蚊、暗刺蚊),通过吸食人血进行传播。登革热的传播途径:伊蚊→叮带登革热病毒者→病毒在蚊体内复制繁殖→叮健康人→病毒随唾液进入健康人体→发病。一般人群普遍易感,发病年龄最小28天,最大90岁。一家可同时发病。

二、登革热是怎样流行的?

雄性伊蚊只吸植物的汁液即可存活,雌性伊蚊在生长、孕育和繁殖过程中,都要吸食人和动物的血。雌蚊一边吸血,一边吐唾液。假如蚊子叮的是登革热病人,它吸血的时候,能把病人血液里的病毒、疟原虫、丝虫等病原体吸到胃里,再叮健康人时,又把这些病原体吐到健康人的血液里,使之受到感染。如果被叮的人抵抗力差,就会发病,所以说,灭蚊防蚊是预防登革热等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伊蚊喜欢在清洁小积水中产卵,一切人工或天然凡可积水容器都可成为孳生地,如家庭中的花盆、水盘、花瓶、假山盆景、水缸、水池、莲缸;野外中的竹筒、树洞、石臼、旧轮胎、水塘等。伊蚊有二个活动高峰,日出前后1-2小时,日落前后2-3小时。人在孳生场所周围活动,很快便吸引伊蚊前来叮血。

登革病毒可以在蚊体内大量复制、长期保存,在32℃左右时,伊蚊吸带毒血后十天即开始有传播能力,传染性最长可达174天。人被1-2只有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后,即可发病。

三、登革热的临床表现: 人被感染登革热病毒的伊蚊叮咬,一般经过5-8天后,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周身骨痛)、脸面潮红,结膜充血(如醉酒状)、有时出现皮疹等。

四、怎样预防登革热?

(一)消灭蚊子。

蚊子是传播登革热的罪魁祸首,预防登革热关键在于灭蚊,消灭传播媒介。重点在于消灭蚊孳生地,这是最重要治本措施,也是预防登革热最简便易行的有效措施。

1.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人人动手,翻缸倒罐,彻底清除蚊子孳生地。清除或倒置室外各种闲置的可积水容器:如放在户外、阳台、天台的不用的花盆、缸罐、轮胎、饮料瓶等。

2.室内种养的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佛手等)应每隔3天换水,洗瓶、清洗根系。登革热流行期间最好不要种养水生植物,或改为用泥、沙种养。

3.保持花盆托盆不积水,如有积水应随时清干。

4.及时清除各种无用积水:如沟井、天台等地面积水,填塞竹节、树洞。

5.午睡或晚上休息应挂蚊帐,到公园、街边、活动场所休息或活动应注意防蚊叮咬。

6.一有发热等不适应及时到校医院就医,明确诊断,发现登革等传染病应立即暂停上课,到医院隔离治疗,以免传染给家人和其他师生。

(二)做好个人防护。

白纹伊蚊吸血有二次活动高峰(即日出前后1-2小时左右和日落前后2-3小时左右)。夏秋季外出注意防护,野外活动穿长衣裤、鞋袜,避开二次活动高峰。尽量少到蚊子易孳生场所停留或活动。流行期间少外出,不到病人家中。

(三)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做好预防登革热工作的通知 第6篇

近期,广州市登革热疫情严重,请居民朋友们重视,共同做好预防工作,注意身体健康。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蚊传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登革热传播速度快,通常在很短的时间便能够感染大范围的人群,给社会造成很大的疾病负担。目前,登革热无特效疗法,亦无有效疫苗可以预防。

为有效预防登革热,请居民朋友们做好防蚊灭蚊、大扫除等相关工作。

一、防蚊灭蚊:登革热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不会直接人传人。只要不被蚊子叮咬,就不会得登革热。

外出活动时,应穿长袖衣服及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还应避免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蚊虫较多的地方逗留过久。

二、家庭大扫除:

传播登革热的`蚊子生长在环境脏乱的环境中和小型积水容器中,进行大扫除和清除积水,即可控制蚊子生长与繁殖,预防登革热。清除或倒置室内外各种闲置的可积水容器,不要种养水生植物,及时清除各种无用积水。

三、如发现状况应及时就医

在登革热流行的夏秋季,突起高热,伴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及面、颈、胸部潮红、结膜充血,出现多见于四肢躯干或头面部的皮疹,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或者通过蚊子传染给他人。

四、国庆期间尽量减少外出

登革热的预防知识 第7篇

金平区人民医院

COMMUNITY HEALTH CARE

开展预防登革热讲座的通知

去年广东发生登革热流行情况,登革热确诊超2万例,为进一步普及登革热预防知识,提高居民群众对登革热的认识,切实做好登革热的预防工作。我院社区工作科将举行“清积水,灭成蚊,预防登革热”为主题的讲座。

一、活动时间:2015年04月06日9:00-11:00

二、活动地点:金平区人民医院六楼会议厅

三、活动方式:免费讲座、面对面咨询

四、活动组织:金平区人民医院社区工作科

五、讲座内容:近期登革热的流行情况、登革热的发病症状、预防登革热的办法等几方面的问题

金平区人民医院

登革热患者皮疹的观察及皮肤护理 第8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6DF患者, 均为实验室诊断。

1.2 皮疹特点

1.2.1 皮疹形态

86例患者中, 出现斑丘疹者39例, 麻疹样皮疹者25例, 猩红热样疹者22例, 出血疹者17例。其中部分患者是同时存在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皮疹, 皮疹呈多形性, 另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为皮岛, 此为DF皮疹的特征性表现。

1.2.2 出疹时间

出疹时间最短为1d, , 最长者11d, 平均病程5.35d。

1.2.3 皮疹部位

以胸背部及四肢尤其以下肢胫前占多, 其次为躯干, 头面部较少。

1.2.4 伴随症状

常伴有皮肤瘙痒、灼热感, 以手掌和脚掌为主, 多不脱屑。

1.3 治疗和转归

患者经予抗病毒、对症, 补液营养支持等治疗护理, 均无皮肤感染出现, 平均住院6d, 均治愈出院。

2 皮疹的观察和护理

2.1 皮疹的观察

DF患者的皮疹出现时间不一, 有的在初次发热后出现, 有的在发热2~3天后出现皮疹。而皮疹出现后持续的时间也长短不一, 且DF的皮疹形态多样, 遍布的部位较广, 故要充分了解DF皮疹的特点, 掌握DF皮疹的知识, 这样当我们观察到皮疹出现时, 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及时辨别和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2.2 皮疹的一般护理

由于患者出现皮疹时, 常伴有瘙痒、灼热感, 可采用冰敷或冷毛巾湿敷局部, 冷可以使局部血管收缩, 减轻患者的不适[2]。同时强调保持皮肤清洁, 沐浴时勿使用皂类清洁剂和刺激性强的沐浴露, 以免刺激皮肤。剪短指甲, 嘱患者勿搔抓皮疹, 以免抓破皮肤, 引起感染。衣着宽松, 避免刺激摩擦皮疹。

2.3 药物护理

对于瘙痒较重的患者, 我们多给予抗过敏药物处理, 以扑尔敏为主。应用此类药物, 护士一定要交代药物应用的注意事项, 在保证患者治疗作用的同时, 要有效应对药物付反应的不良影响。

3 讨论

DF患者的皮疹瘙痒, 虽不是直接威胁到患者生命的症状, 但发病率较高。患者持续皮肤瘙痒, 休息不好, 势必会产生焦虑心理。睡眠质量受到影响, 必将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 进而影响患者的肌体免疫力。再者, 患者出现皮疹瘙痒抓破皮肤, 引起感染。故我们要重视患者的瘙痒症状, 理解患者的焦虑心理, 及时观察到患者的皮疹出现, 从而做好患者的皮疹皮肤护理。

参考文献

[1]CHOW ch ing-yen.东南亚与西太平洋地区的登革热防治[J].中国热带医学, 2001, 1 (3) :208-212.

“可对抗登革热的蚊子”等10则 第9篇

从今年夏季开始,广州暴发了远比常年严重的登革热疫情,这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传播媒介是蚊子(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巴西的一项研究可给人们对抗登革热予以启示:近万只感染沃尔巴克氏菌的蚊子被释放到自然中。沃尔巴克氏菌可在60%的昆虫体内找到,可阻断登革热病毒在蚊子体内的繁殖,但并不会传染到人体内。沃尔巴克氏菌繁殖力极强,当携有沃尔巴克氏菌的雄性蚊子授精时,体内没有该菌的雌性蚊子所排卵子不会形成幼虫。当雄性与雌性蚊子都携有沃尔巴克氏菌或只要雌性蚊子感染该菌,其后代都将携有沃尔巴克氏菌。

吃饭快 易肥胖

日本研究人员通过跟踪调查证实,吃饭快易导致肥胖,而且效果比吃油腻食物或吃得太饱都明显。身体质量指数(BMI)是目前国际上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常用标准,一般认为,这个指数超过25为超重,30以上则属肥胖。研究人员以BMI不超过25的学生为对象,调查他们的身高、体重、吃饭速度是否快、是否喜欢方便食品和快餐等,3年后再对他们进行健康诊断。结果发现,吃饭快的学生变肥胖的风险是其他学生的4.4倍;男性若吃饭过快,变肥胖的风险是女性的2.8倍。研究人员强调说,随着年龄增长,人本身就容易变胖,如果在年轻时就改变吃饭快的习惯,有助于预防将来患代谢综合征等生活习惯病。

抑郁了 吃水果

英国一项调查研究发现,每天吃5份水果和蔬菜不仅可以让疾病远离你,还能防止抑郁。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每日摄入的新鲜农产品量密切相关。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人们感觉良好并且身体机能正常的状态。乐观、幸福、自尊、恢复力强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都是这种状态的一部分。在那些心理健康的人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每天吃5份或更多的水果和蔬菜。而且,这项发现在男性和女性中均被证实。此前的研究表明,吃大量的水果和蔬菜可以帮助预防多种慢性病,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等。

“治愈系”风景照

你想找到一个简便而有效的放松方法吗?观看优美的风景照不失为一个理想选择。日本研究人员调查发现,只要观看一下风平浪静的大海和花海等“治愈照”,就能减轻疲劳,其效果远超预想。他们让受调查者观看多张照片并为其减轻疲劳的效果进行评分,结果发现评分高的“治愈照”几乎都是大海、河流、原野等风景,而且以蔚蓝和翠绿为主色调;而评分低的“非治愈照”则多是人群混杂和高楼林立的景观。

艾滋病的“种子”

自从艾滋病作为一种传染病出现以来,全世界共有7500万人感染。人们早已知道,艾滋病病毒最初来自非洲中西部的灵长类动物,但具体起源地和传播途径仍存在争议。多国研究人员利用美国一个艾滋病病毒基因序列数据库的数据,重建了艾滋病病毒-1型M组的遗传历史,约90%的艾滋病病例都是感染这种类型的病毒。研究人员称,艾滋病病毒-1型M组的共同祖先最早出现于1920年左右的金沙萨。1920~1960年间,随着城市人口增长、繁忙的运输网络、性交易增加以及未经消毒的注射行为等,病毒在当地流行起来。后来包括铁路在内的运输系统开始衰落,但此时艾滋病的“种子”已经在非洲撒下。

月球上的“人脸”

从地球上看,月球表面的巨大黑斑块酷似一张“人脸”。科学界此前普遍认为,这张“脸”是大小不等的几次小行星撞击事件形成的。但科学家最近指出,月球“人脸”可能源于早期火山喷发。研究人员利用美国“圣杯”探测器的观测数据绘制了“人脸”的高清图,发现“脸”的边缘呈多边形,不大可能是小行星撞击形成的。距今30亿~40亿年前,有大量高温岩浆从月球内部向外扩张,岩浆与月球表面之间的温差导致月球表面出现许多裂缝,制造出所谓“岩浆管道系统”。从这些“管道”喷出的岩浆冷却后,便形成奇特的“人脸”形状。

人到老年性格易变

心理学主流观点认为,年轻人在成熟过程中易出现较大的性格变化,而随着年龄增长,30岁后性格将趋于稳定。但一项针对德国和澳大利亚家庭的长期研究显示,老年人同样容易性格大变。在某一性格特点突出的人群中,近四分之一的人会在70岁后再次性格大变。与年轻人变成熟不同的是,这些老人的性格呈现多样化特点。研究小组目前尚难确定部分老年人性格出现较大变化的原因,只知道健康变化、拥有孙辈和退休对性格的整体影响不大。

“数字婴儿包”

作为政府给新生儿的礼物,芬兰的“婴儿包”已有近80年历史。该国研究人员正在研发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数字婴儿包”,可以将多种智能设备,如能测量婴儿体温并记录其肢体活动的床上传感器、可检测孩子吮吸力量的智能奶嘴等并入到“数字婴儿包”中。这些设备所收集的数据可通过应用程序传输到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中,供孩子父母或医务人员查阅、编辑。“数字婴儿包”可作为保存孩子数据的一个长期存储器使用,医疗保健机构可利用它追踪婴幼儿的健康状况。

黑猩猩同类相残为哪般?

黑猩猩存在杀害同类的行为,但其原因一直没有确定。曾有一种假说认为,黑猩猩的攻击性是由于人类破坏森林和偷猎等导致的精神压力引发的。日本和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黑猩猩的攻击性其实是为了夺得更多食物和配偶而进化出来的天性。在很多情形中,雄性黑猩猩会集体参与杀戮行为,而被害的一般都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其他群体的黑猩猩。黑猩猩有时会占有受害者的地盘和那里的雌性黑猩猩。在同一群体内,也存在与雌性交配特别多的雄性黑猩猩被杀害的现象。此外,受人类活动影响很少的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反而发生了更多黑猩猩杀害同类的行为。研究人员由此认为,为增加将来的繁殖机会,雄性黑猩猩进化出了杀害“潜在情敌”的倾向性,以免对方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

用网络程序缓解疲劳

不少人的手机里安装了放松身心、缓解压力的应用程序,这种程序真的有效果吗?英国一项研究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当前,“静观”这个词在世界上十分流行,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它指的是有意识地指导思维。研究人员说,基于这种指导思想的减压程序的确有用。如果每周使用时间不少于2小时,就会获得积极效果,可以缓解疲劳,还可以减少焦虑。

【文稿】彭 文

登革热的预防知识 第10篇

【范文一】

各位居民朋友

大家好!近期出现登革热疫情, 登革热是人被携带登革热病毒的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而引起传播的一种法定乙类传染病。“花斑蚊”最喜欢躲在:水生植物、各类闲置容器、花盆托盘、废弃帆布和塑料布、水沟和水渠、废旧轮胎中。

如果得了登革热会出现以下症状:突然发热38℃以上,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后眼窝和关节疼痛,皮肤出现红疹。严重者可出现登革出血热,甚至出现休克或死亡。

请各位居民要做好以下防控措施

检查家中室内、阳台、天台等各类储水用的容器,一定要加盖,避免孳生蚊子幼虫。暂时不使用的容器,应倒置,避免积水。

每周刷洗花瓶或容器托盆,以清除蚊卵。清理倒掉天台、阳台等地方闲置容器积水,包括废旧的桶、花盆、矿泉水瓶、塑料布、杂物等。

目前登革热流行期间尽量不要种养水生植物,或改为沙子种养。

可使用灭蚊幼虫缓释包悬浮在水生植物中上层,换水前取出,换水后再投入,可有效防止蚊子幼虫孳生,有效期达90天。

如出现发烧、头痛、肌肉关节痛及出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温馨提示

国庆长假将至,较多居民会出去旅游,请居民尽量不去疫情较严重的台湾和广东地区,以免染上疫情。

兴园社区居委会

9月28日

【范文二】

各位家长:

近段时间以来,我省已有多地出现登革热疫情。登革热是人被携带登革热病毒的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而引起传播的一种急性虫媒传染病。其临床表现为高热,1-2天内可达39-40℃,并伴有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痛及皮疹等症状,严重患者还会出现出血性休克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登革热主要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因此,预防登革热的重点在于防蚊和灭蚊,那么,做好家居清洁和环境卫生就显得至关重要。现建议您和孩子一起做好以下防蚊工作:检查家中室内、阳台、天台等各类储水用的容器,一定要加盖,避免孳生蚊子幼虫(俗称“孑孓”);暂时不使用的容器,应倒置,避免积水;每周刷洗花瓶或容器托盆,以清除蚊卵;清理倒掉天台、阳台、飘蓬等地方闲置容器积水,包括废旧的桶、花盆、矿泉水瓶、塑料布、杂物等;登革热流行期间尽量不要种养水生植物,或改为沙子种养。

孩子的健康,是我们大家的幸福,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保护孩子的健康,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会加强对孩子的自我保护教育和健康教育,每日做好晨检工作。请家长在配合做好以上防范工作的同时,如发现孩子出现发热症状,请及时与班主任联系,并到医院就诊,同时,让孩子充分休息、痊愈后再回校上课。

预防登革热 第11篇

登革热是一种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人被感染登革热病毒的“花斑蚊”叮咬后,一般经过5-8天出现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周身骨痛)等症状和脸面潮红、结膜充血(如醉酒状)、或皮疹等体征。部分病人会发展为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病死率高达20%,因此一旦发病要及时就医。

登革热传播迅速,控制登革热传播主要措施是灭蚊,灭蚊的主要措施是清除积水消灭蚊子孳生地。

传播登革热的蚊子生长在居民室内外种养水生植物的花瓶、花盆托盆、及其它水缸、水盆、罐等小积水容器中,消除积水,可以控制蚊子繁殖,预防登革热。

预防登革热的几种做法

1、倒置室内外各种闲置的可积水容器:如放在户外、阳台、天台的不用的花盆、缸罐、轮胎、可积水的垃圾等。

2、种养的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佛手等)应隔5~7天换水洗瓶、清洗须根。登革热流行期间最好不要种养水生植物,如要种养则改为用泥、沙种养。

3、保持花盆托盆不积水,如有积水应随时清干。

4、及时清除各种无用积水:如沟渠、天台等地面积水、填塞竹节、树洞。

预防登革热标语 第12篇

2、居家没蚊虫,动手清家园。

3、消灭登革热、全民动起来。

4、登革热防治,由你我做起。

5、积德不积水,养生不养蚊。

6、防治登革热,全民一起来。

7、防治登革热,消灭病媒蚊。

8、搞好环境卫生,增强抗病能力。

9、清除容器积水、杜绝伊蚊孳生。

10、人人随手灭病蚊,登革热病不现形。

11、你要被蚊虫叮咬,还是被花草薰陶。

12、勤倒水,勤打扫,病媒蚊,无处逃。

13、居家环境保洁净,蚊虫防治更容易。

14、居家环境做的好,不怕蚊虫来叮咬。

15、清除蚊虫孳生地,有效防范登革热。

16、登革症状不轻忽,就医通报不延误。

17、积水清除媒蚊少,居家环境没烦恼。

18、自我保护做得好,远离登革没烦恼。

19、防蚊虫叮咬传播,杜绝登革热暴发。

20、随手清除孳生源,杜绝病媒蚊孳生。

21、无积水就无蚊虫,无蚊虫就无登革热。

22、清积水,灭成蚊,保清洁,远离登革热。

23、积水容器完全清除,社区动员刻不容缓。

24、翻坛倒罐清理积水,全民运动防控登革热。

25、认真清除杂草积水,彻底防范登革热骚扰。

26、人人动手消灭蚊子,户户清积水防控登革热。

27、打好消灭蚊虫歼灭战,清除积水预防登革热。

28、登革热,蚊虫为首恶;保健康,清洁是良方。

29、坚持定期开展灭蚊行动,集中打好灭蚊歼灭战。

30、消除蚊虫孳生地,防止蚊虫叮咬,预防登革热。

31、装好纱窗防蚊虫叮咬,清除积水防登革热流行。

32、清除积水,杀灭蚊虫,改善居住环境,预防登革热。

33、容器不积水,病媒不滋生,预防登革热,大家一起来。

34、行动起来,翻盆倒罐,清除杂草和积水,预防登革热。

35、全家动手共同灭蚊保障健康,全民定期清积水防范登革热。

36、动员起来,讲究卫生,清除积水,杀灭蚊虫,防控登革热。

37、随手清除孳生源,彻底消灭登革热。一家养蚊,万户受害。

38、排水沟渠常清疏,容器积水常清除。容器不积水,杜绝病媒蚊。

39、防疫总动员,清除孳生源。别让蚊子威胁你我生命安全。容器不积水,蚊子不孳生。

40、大搞爱国卫生运动,全民翻盆倒罐,清除杂草和积水,消灭蚊虫孳生地,预防登革热。

登革热的预防知识 第13篇

1 调查方法

1.1 病例定义

1.1.1 疑似病例定义

2008年7月16日随深联国旅宝安分公司赴印尼巴厘岛旅游的人员中, 出现以下各种症状之一者:发热、全身痛、皮疹、出血倾向、面胸部潮红、恶心呕吐等。

1.1.2 临床诊断病例定义

疑似病例加上末梢血检查白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者。

1.1.3 实验室诊断病例定义

临床诊断病例加上登革热特异性IgM抗体检测阳性或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较急性期有4倍以上升高者。

1.2 病例搜索

本次病例搜索根据发现的登革热病例A提供的信息, 找到组织单位和深圳国旅宝安分公司, 根据组织单位提供的全部23名旅客及1名导游的名单和联系方式, 逐一进行电话核实。

1.3 分析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患者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 利用布雷图指数、房屋指数、容器指数等指标对疫情的扩散风险进行评估。

2 调查结果

2.1 病例所在地区基本情况

宝安位于广东南海之滨, 是深圳市六大辖区之一。全区面积733km 2, 海岸线长30.62km。宝安南接深圳经济特区, 北连东莞市, 东濒大鹏湾, 临望香港新界、元朗, 是现代化经济中心城市深圳的工业基地和西部中心。宝安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 平均气温22℃, 雨量充沛, 年降水量1926mm。至2002年末, 全区现有人口为160.6万人, 其中户籍人口28.88万人, 外来人口131.73万人。

2.2 病例所在地区既往登革热发病情况

宝安区近3年以来除2007年大浪街道发生1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外, 无其他登革热病例报告。

2.3 病例搜索结果

通过电话调查发现, 在23名旅客当中另有1名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谢某 (患者B) 和1名符合疑似病例诊断标准的患者陈某。经临床专家和市CDC血清学检测, 确诊患者B为登革热患者, 排除患者陈某。

2.4 患者情况调查

2.4.1 发病及临床表现

2.4.1. 1

患者A, 朱某, 女, 32岁, 于7月26日忽然起病, 高热、乏力、头痛、全身痛, 去区计划生育中心就诊, 以普通发热就诊, 接受头孢静脉滴注治疗, 发热仍有反复。故患者于8月1日于宝安区人民医院就诊, 宝安区人民医院以“发热待查”将患者收入院内三科。病人入院体温为38.3℃, 全身酸痛、头痛、乏力, 未见皮疹及出血点, 血常规检查 (WBC 1.81109/L, N 24.8%) 。8月2日下午根据流行病学史及患者临床表现, 初步诊断为“登革热疑似病例”, 并进行网络直报。8月2日晚, 经市CDC血清学检测, 登革热抗体IgM抗体阳性, 确诊为登革热患者, 现经对症治疗后, 患者病情稳定, 已退热。

2.4.1. 2

患者B, 谢某, 女, 36岁, 7月25日晚, 患者B因急性起病、高热、呕吐而去宝安区中医院就诊, 医院初步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7月29日, 患者因症状无明显改善, 而再次到宝安区中医院就诊, 医院以上感、发热待查收治入院。入院时患者体温37.8℃、乏力纳差、咳嗽、恶心欲吐, 无皮疹、颜面潮红、关节酸痛等症状。7月29日, 血常规检查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均降低, 血小板计数103109/L, 接近正常范围下线;8月1日血常规检查, WBC、中性粒细胞仍然降低, 淋巴细胞恢复正常, 血小板计数64109/L, 明显低于正常范围。2008年8月3日, 市CDC对患者B进行登革热血清学IgM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 区对患者B已进行网络直报。现患者经对症治疗, 情况稳定, 已3d无发热。

2.4.2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2.4.2. 1 病例调查

患者A于2008年7月16日应某单位邀请随旅游团 (深联国旅宝安分公司) 赴印尼巴厘岛旅游, 7月17日因着凉有发热, 后退热。2008年7月20日, 患者归国。回国后照常上班, 7月26日发病后, 曾去过单位二三次, 但均因为身体不适在单位停留时间都较短。患者A现共同居住者5人 (1人前往印尼参加旅游) , 家中卫生条件良好, 有纱窗, 平时使用蚊香驱蚊, 房内无容器积水, 未种植花草。

患者B和患者A同为深联国旅宝安分公司组织7月16出发的印尼巴厘岛旅游团成员, 7月20日随旅行团回到深圳, 在印尼期间均随团活动。回国后一直在家, 7月25日出现身体不适后前往宝安区中医院就诊。患者家中共有7人 (3人前往印尼参加旅游) , 家中卫生条件良好, 无纱窗, 平时使用蚊香驱蚊, 房内无容器积水, 未种植花草。

患者A、B在印尼旅游为随团统一活动, 住宿地点周围环境较差, 垃圾、污物较多, 蚊虫亦较多, 住宿地点无防蚊设施, 另患者A自述在旅游期间有蚊虫叮咬史。2名患者自述均无登革热感染史, 预防接种史不详。

2.4.2. 2 密切接触者调查

由深联国旅宝安分公司组织的7月16日前往印尼巴厘岛旅游的旅行团共有23名成员, 另有导游1名 (现在马尔代夫带团) 。划定本次疫情的密切接触者为该旅行团所有人员和患者A、B的家属, 共计30人。

2.5 实验室抗体检测情况

2008年8月2日和8月3日分别对患者A、B进行了登革热抗体血清学检测, 结果显示患者A、B登革热血清学IgM抗体阳性。

3 疫情处理与讨论

3.1 危险因素分析

埃及伊蚊是印尼传播登革热的主要媒介, 患者A、B患病前在印尼逗留5d, 暴露在登革热疫区, 有蚊虫叮咬史, 居住周边环境较差, 无防蚊措施, 居住环境蚊虫密度高, 这些均成为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3.2 疫情风险评估及灭蚊效果评价

3.2.1 疫点划定

分别以患者A、B家地址为中心, 周围100m范围以内为此次疫情的疫点。

3.2.2 蚊媒幼虫监测

8月3日和4日, 分别对疫点A、B家范围内蚊媒幼虫进行了初步基线评估, 并开展了灭蚊工作。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 患者A家周围蚊媒监测的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布雷图指数均较高, 仍然存在疫情扩大的风险, 故对患者A家及其周围环境进行了较为彻底的灭蚊清理工作。

3.2.3 灭蚊效果评价

2008年8月11日, 宝安区CDC组织人员对患者A家周围环境的灭蚊效果进行了评估, 结果见表2。

由表2可见, 虽然对患者A家周边环境进行了较为彻底的灭蚊清理工作, 但由于患者A家周围环境较差, 周围人群卫生习惯不良, 加上近期出现的雨水天气, 其各项评价指标虽然明显下降, 但仍然存在传播风险, 应加大对该区域环境的清理工作, 加强对区域内居民的登革热监测工作。

3.3 登革热的诊断依据

按照《全国登革热监测实施方案 (试行) 》及《广东省登革热监测方案》, 判定本次疫情为一起输入性的登革热疫情。依据如下:患者A、B既往均无患登革热病史;发病前5~10d去过登革热疫情高发的印尼;在登革热常见潜伏期 (5~8d) 内出现高热、全身酸痛、头痛、乏力、白细胞及血小板降低等表现;患者A、B登革热特异性抗体IgM检测结果阳性;除外7月16日随深联国旅宝安分公司前往印尼巴厘岛的旅行团成员外, 未发现其他登革热病例。

3.4 防蚊灭蚊是防止疫情扩散的重要措施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以及流行病学调查, 可以确认本次疫情为一起输入性的登革热疫情, 感染地点可能在印尼, 感染时间可能为7月1620日之间。可见登革热通过白蚊伊蚊传播的概率较高[1], 提示登革热疫情控制的关键在于紧急灭杀成蚊[2], 其次在于蚊媒孳生地的清理, 分清主次, 双管齐下才能从根本上控制疫情。预防控制方面, 目前尚无预防登革热的有效疫苗, 仍以防蚊灭蚊作为主要预防控制措施, 因此, 疫情处理需做到早、小、严、实, 即疫情报告和处理要尽可能早、快、及时, 在疫点周边小范围内集中重点处理, 处理措施要严格, 要求落实到位, 责任到人, 这样才能有效控制疫情的扩散和蔓延[3]。深圳市登革热疫情主要还是以境外, 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输入疫情引发本地感染疫情为主, 因此, 我市登革热疫情仍以严防境外输人性疫情为主, 一旦出现本地感染疫情, 一定要采取强有力的防控措施, 防止疫情的扩散蔓延。

3.5 控制措施

3.5.1 隔离治疗病人

医院对登革热患者应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 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 同时严格按照《登革热防治手册》的要求, 对登革热病人进行隔离治疗, 安排单间病房并完善防蚊纱门纱窗, 在病床上添置蚊帐, 对病房室内外定期喷洒灭蚊剂灭蚊。

3.5.2 疫点蚊虫消杀工作

8月3日和4日, 宝安区CDC联合新安街办, 对患者A、B居住地及其周围环境进行了药物杀灭成蚊, 对伊蚊栖息场所进行消毒喷洒灭蚊、翻盆倒罐、清理垃圾, 清除伊蚊孳生地。

3.5.3 密切接触者进行电话随访

由于登革病毒进入蚊体内有8~10d的外潜伏期, 而部分感染者在感染后也存在3~15d的潜伏期 (通常为5~8d) , 故对7月16日随团前往印尼巴厘岛旅游的其他22名成员 (包括1名导游) , 医学观察时间截至日期为2008年8月5日 (距离回国日期7月20日15d时间) ;患者发病前1d和发病后5d为病毒血症期, 对患者A、B的共同生活者8人, 观察时间分别截止至8月23日和24日 (距离患者发病30d) 。对患者A、B单位和家庭所在地, 亦加强登革热监测。截至2008年8月24日止, 未发现其他患者。

3.5.4 积极与相关单位沟通

建议组织单位在登革热流行期间变更旅游路线, 不去疫区旅游, 到疫区旅行要做好防蚊措施, 避免被蚊虫叮咬, 以免感染疾病。

3.5.5 加强登革热健康宣传

对患者A、B单位和家庭所在社区, 开展登革热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使群众能了解登革热的有关临床表现、传播途径及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发现疑似登革热病例能主动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参考文献

[1]罗雷, 杨智聪, 王玉林.广州市2006年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华南预防医学, 2007, 33 (5) :11-14.

[2]周端华, 王鸣, 邱季春, 等.广州市2002年登革热爆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热带医学杂志, 2004, 4 (5) :559-562.

登革热敲响警钟 第14篇

其实,登革热初期的症状与感冒类似,患者很容易疏忽病情而耽误治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登革热的有关知识吧。

我听说广东爆发了二十年来最严重的登革热疫情。

I heard that Guangdong is suffering the worst 2)dengue 3)outbreak in two decades.

它不是也被称为“断骨热”吗?

Isn’t it also called breakbone fever?

它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传染疾病之一。

It’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4)vector-borne diseases in the world.

你必须清除不干净的水。

You have to get rid of 5)stagnant water.

你应该去检查一下——登革热是可能致命的疾病。

You should get checked out—dengue is potentially 6)fatal.

感染病例的增加与城市化、人口增长、国际旅游以及全球变暖有关。

The increase in cases is related to 7)urbanization, population growth,international travel, and global warming.

它主要影响处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国家。

It mostly affects countries in the 8)tropics and 9)sub-tropics.

它是一种通过蚊子传播的疾病,不是吗?

It is a 10)mosquito-borne disease, isn’t it?

高温加上多雨天气滋生更多的蚊子。

High temperatures plus wet weather equals more mosquitoes.

我们需要保持一个干净的环境。

We need to keep a clean environment.

如果你发烧了,那么你应该去医院。

If you’ve got a fever, then you should head to the hospital.

我全身都痛。

My whole body just aches.

你能给我带些驱蚊剂吗?

Can you pick me up some mosquito 11)repellant?

你应该找人看看那皮疹。

You should have someone look at that 13)rash.

人与人之间感染非常罕见。

Person to person transmission is extremely rare.

感染初期你可能甚至不会知道,所以要保持警惕。

You might not even know you have it at first, so be12)vigilant.

我隐隐觉得有些头疼。

I feel like there’s a headache behind my eyes.

如果感染了登革热,保持身体内的水分很重要。

It’s important to stay 14)hydrated if you’ve got it.

幸运的是,大多数人没有长期问题的话便会康复。

登革热的预防知识

登革热的预防知识(精选14篇)登革热的预防知识 第1篇xxxxxx有限公司关于 预防登革热的通知公司各部门:当前,正值是xx(国家)的雨季,是...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