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传动技术论文
电气传动技术论文(精选7篇)
电气传动技术论文 第1篇
人工智能控制技术一直没能取代古典控制方法。但随着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 控制器设计的常规技术正逐渐被广泛使用的人工智能软件技术 (人工神经网络、模糊控制、模糊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 所替代。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都需要不同数量和类型的必须的描述系统和特性的"a priori"知识。由于这些方法具有很多优势, 因此工业界强烈希望开发、生产使用这些方法的系统, 但又希望该系统实现简单、性能优异。在将来, 智能技术在电气传动技术中占相当重要的地位, 特别是自适应模糊神经元控制器在性能传动产品中将得到广泛应用。但是, 还有很多研究工作要做, 现在还只有少数实际应用的例子 (学术研究组实现少, 工业运用的就更少了) , 大多数研究只给出了理论或仿真结果, 因此, 常规控制器在将来仍要使用相当长一段时间。
2 人工智能控制器的优势
人工智能控制器可分为监督、非监督或增强学习型三种。常规的监督学习型神经网络控制器的拓朴结构和学习算法已经定型, 这就给这种结构的控制器增加了限制, 使得计算时间过长, 常规非人工智能学习算法的应用效果不好。采用自适应神经网络和试探法就能克服这些困难, 加快学习过程的收敛速度。常规模糊控制器的规则初值和模糊规则表是既定"a-priori"型, 这就使得调整困难, 当系统得不到"a-priori" (既定) 信息时, 整个系统就不能正常工作。而应用自适应AI控制器, 例如使用自适应模糊神经控制器就能克服这些困难, 并且用DSP比较容易实现这些控制器。
总而言之, 当采用自适应模糊神经控制器, 规则库和隶属函数在模糊化和反模糊化过程中能够自动地实时确定。有很多方法来实现这个过程, 但主要的目标是使用系统技术实现稳定的解, 并且找到最简单的拓朴结构配置, 自学习迅速, 收敛快速。
3 人工智能在电气传动控制中的运用
这一部分主要讨论人工智能在交直流传动中运用的进展。值得指出的是这是一个广阔的领域, 在过去二年中, 研究活动极快的增长, 本文只是概括一下人工智能在电气传动中的运用这一领域的进展, 不可能覆盖研究的每一个可能领域。AI控制器在直流传动中运用的大多数研究集中于模糊逻辑应用, 在人工神经网络和其它智能控制的研究还很少。下面主要讨论模糊、神经元和模糊神经元和模糊神经元控制器在交直流传动中的应用。
3.1 人工智能在直流传动中的运用模糊逻辑控制应用
主要有两类模糊控制器, Mamdani和Sugeno型。到目前为止只有Mamdani模糊控制器用于调速控制系统中。限于篇幅本文不详细讨论其中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控制器都有规则库, 它是一个if-then模糊规则集。但Sugeno控制器的典型规则是"如果X是A, 并且y是B, 那么Z=f (x, y) "。这里A和B是模糊集;Z=f (x, y) 是x, y的函数, 通常是输入变量x, y的多项式。当f是常数, 就是零阶Sugeno模型, 因此Sugeno是Mamdani控制器的特例。
Mamdani控制器由下面四个主要部分组成:
模糊化实现输入变量的测量、量化和模糊化。隶属函数有多种形式;知识库由数据库和语言控制规则库组成。开发规则库的主要方法是:把专家的知识和经历用于应用和控制目标;建模操作器的控制行动;建模过程;使用自适应模糊控制器和人工神经网络推理机制;推理机是模糊控制器的核心, 能模仿人的决策和推理模糊控制行为;反模糊化实现量化和反模糊化。有很多反模糊化技术, 例如, 最大化反模糊化, 中间平均技术等。
ANNS的应用
过去二十年, 人工神经网络 (ANNS) 在模式识别和信号处理中得到广泛运用。由于ANNS有一致性的非线性函数估计器, 因此它也可有效的运用于电气了传动控制领域, 它们的优势是不需要被控系统的数学模型, 一致性很好, 对噪音不敏感。另外, 由于ANNS的并行结构, 它很适合多传感器输入运用, 比如在条件监控、诊断系统中能增强决策的可靠性, 当然, 最近电气传动朝着最小化传感器数量方向发展, 但有时, 多传感器可以减少系统对特殊传感器缺陷的敏感性, 不需要过高的精度, 也不需要复杂的信号处理。
3.2 人工智能在交流传动中的应用模糊逻辑的应用
在大多数讨论模糊逻辑在交流传动中运用的文章中, 都介绍的是用模糊控制器取代常规的速度调节器, 可英国Aberdeen大学开发的全数字高性能传动系统中有多个模糊控制器, 这些模糊控制器不仅用来取代常规的PI或PID控制器, 同时也用于其他任务。该大学还把模糊神经控制器用于各种全数字高动态性能传动系统开发中。也有一些优秀的文章论述运用模糊逻辑控制感应电机的磁通和力矩。讨论这种技术的第一篇文章发表于1992年。该文中讨论了两种控制策略, 如用第一种策略, 规则表有36条规则, 模糊控制器的输入是磁通和转矩误差, 根据转矩和磁通误差, 改变磁通矢量的辐值和旋转方向, 反模糊化技术用到的是中心梯度法, 第一种策略没有考虑最优电压矢量选择的梯度。而第二种策略考虑了, 这种方案被成功地实现了。
神经网络的应用
非常少的文章讨论神经网络用于交流电机的控制, 大量文章讨论神经网络在交流电机和驱动系统的条件监测和诊断中的运用。文献介绍了使用常规反向转波算法的ANN用于步进电机控制算法的最优化。该方案使用实验数据, 根据负载转矩和初始速度来确定最大可观测速度增量。这就需要ANN学习三维图形映射。该系统与常规控制算法 (梯形控制法) 相比具有更好的性能, 并且大大减少了定位时间, 对负载转矩的大范围变化和非初始速度也有满意的控制效果。文献用两个ANNS控制和辩识感应电机, 但只给出了仿真研究。这是第一篇讨论神经网络在感应电机控制中的应用, 这个方案与3.1节中讨论的直流驱动方案类似, ANNS的结构是多层前馈型, 运用常规反向传播学习算法。该系统由两个子系统构成, 一个系统通过电气动态参数的辩识自适应控制定子电流, 另一个系统通过对机电系统参数的辩识自适应控制转子速度。该文讨论了这些控制方案与常规方案的各种优点。
结论:本文试图对人工智能电气传动控制系统领域的进展做一回顾。内容涉及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模糊神经网络在电气传动系统中的应用, 讨论了模糊、神经和模糊神经控制器等人工智能技术的优点。也讨论了人工智能最小配置的应用。但到目前为止, 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变速传动工业产品才刚刚出现, 只有少数公司推出他们的产品。虽然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际产品和应用还不多, 但不久的将来, 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传动领域将会取得重要的地位, 特别是自适应模糊神经控制器将在高性能驱动产品中得到广泛使用。
摘要:本文论述了人工智能在电气传动领域的发展概况。其中主要包括模糊控制、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应用特点及发展趋势等。
关键词:神经网络控制,模糊神经元控制,自适应控制
参考文献
[1]张玉清.计算机通信网安全协议的分析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0.
电气传动技术论文 第2篇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再加上各项新技术、新工艺水平的持续进步, 单片机技术在电气传动系统的应用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推广, 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其已成为电气传动系统的关键所在和主流发展趋势。而所谓单片机技术在电气传动系统的应用, 一般指的就是通过单片机技术的嵌入特点, 从而使得电气传动系统的诸多性能都从一定程度上得到质的提升, 并以此来进一步推进电气传动系统的高可靠性、高应用性和高集成性等方面的发展。尤其是这些年来, 由于电气传动系统用户的要求和需求水平越来越高, 单片机技术在电气传动系统的应用在我国展开了跨越式的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 这种综合了可靠与集成乃至系统结构优化配置于一体的电气传动系统模式, 不仅给用户带来了舒适安全与节能高效的实用效果, 而且还能够从最大程度上满足广大用户的各种不同要求及其个性化需求。本文首先简要地分析了我国单片机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光明前景, 同时对单片机技术在电气传动系统的应用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
2 我国单片机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光明前景
2.1 我国单片机内部结构的发展
随着单片机技术的发展, 其内部已经可以集成的部件愈来愈多, 甚至有的单片机在其内部还设置了局部网络控制模块CAN, 以此来使原来纯粹的单片机升级成为控制网络;而还有的单片机在其内部包含了脉宽调制控制电路, 从而使其还具备了变频控制的功能, 而这种类型的嵌入式系统目前看来还是具有非常良好的经济性能的, 同时也能使得该单片机具备了更加便捷的使用功能。
2.2 我国单片机EFT技术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在单片机技术当中凸显了一项新型的抗干扰技术, 叫做EFT技术。在正当电路的正弦信号受到外界干扰的时候, 它的波形上会迭加各种毛刺信号, 而产生干扰, 如果交替使用施密特电路和RC滤波, 那么, 就可以把这些毛刺信号消除, 从而来对系统的正常工作做保证。
2.3 我国单片机低噪声布线技术的发展
单片机技术在电气传动系统中的传统应用中, 通常其电源和地线都是考虑在其集成电路的外壳引脚上进行对称布置的, 一般常用的是"左上+右下"和"左下+右上"两种布置形式, 而对于单片机电源和地下的这种传统布置方法而言, 就等于将整个单片机的内部电路都暴露在其电源噪声的干扰范围以内, 即其电源噪声可以轻易穿透整块芯片, 从而造成恶劣的影响。现在, 把电源和地线引脚放在两条相邻的引脚上, 那么, 不但可以使得整个芯片的电流降低, 而且在印制电路板上布置去耦电容就比较容易了, 从而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噪声。
3 单片机技术在电气传动系统的应用
由于单片机技术的应用发展愈演愈烈, 电气传动系统得到了质的飞跃, 不仅其功能多种多样, 而且其性能指标也日益增长, 甚至整个系统设备的构成也变得越来越纷繁复杂。从一方面来看, 单片机技术的应用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劳动生产效率的加强与劳动条件的提升, 而且还有利于巩固产品的质量、降低能源的消耗并相应减少生产的投资成本;然而反过来看, 这也导致了电气传动系统万一出现了故障, 就更需要得到迅速有效的诊断与监控, 否则就很有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危害。特别是由于在传统的电气传动系统当中, 对于那些相对较简易的装置或设备, 往往是通过经验来对一些特定点上面的电压与电流进行测定, 以此来对该部件运行的正常与否进行判断;而对于那些相对较复杂的电气传动系统装置或设备, 则需要通过建立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数学模型, 并结合在线辨识等措施和方法, 以此来对该部件的运行进行有效的在线诊断。如今随着单片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那些诸如调节器之类的控制型部件, 很可能以及摇身一变成为了一段一段的计算机程序, 这就对故障源的寻找以及故障的诊断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同时, 要想建立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数学模型, 就必须对被诊断的电气传动系统的结构存在较大的依赖性, 然而很大一部分故障源却又会给该系统结构带来一定的变化, 这也对数学模型的建立带来了极大的、甚至难以突破的困难。由此可见, 单片机技术在电气传动系统中的应用与推广, 同时也对电气传动系统的诊断与监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而使得微型计算机的作用更加凸显, 已经成为了电气传动系统当中对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监控与科学处理的一项无可取代的措施。
以80C196单片机构成的直流伺服控制系统为例:这一系统主要有控制电路、主电路以及接口电路组成, 其中控制电路包括了单片机系统电路、键盘以及显示器;主电路包括了整流器、滤波器、IPM Intelligent Power Module、模块组成的H桥;接口电路负责的是控制电路的信号传递。键盘和80C51显示器组成了上位机, 单独对显示部分进行控制, 两者之间的数据交换是通过串行总线来进行的;80C196MC子系统对控制部分的内容进行单独控制, 这一系统采用的是16位系统总线, 目的是使系统的吞吐能力提高;由于采用的是16位地址数据总线, 两片存储器共同使用一个地址。
由此可见, 单片机技术在电气传动系统中的应用, 对于电气传动系统而言,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 由于电气传动系统的产业特殊性质所带来的影响, 从而导致单片机技术在其中的应用也具备了一系列别具一格的特点。而对于单片机在电气传动系统的这些应用特点是否能够理解透彻、把握充分, 是对单片机技术进行合理化应用的重要前提。其中尤其是如何进一步发展单片机技术, 对于电气传动系统而言极为关键, 这也进一步凸显了单片机技术对于电气传动系统的重要作用。因此, 当前我国要持续发展单片机技术在电气传动系统中的应用, 还应当着力开展与之相关的技术研发工作。首先, 就应当集中力量来进行单片机核心技术的研发工作;其次, 还应当进一步提高相关新型材料与设备的研发力度, 并对社会资源进行整合规划与优化配置。
结语
综上所述, 在电气传动系统的应用当中, 对于单片机技术的合理化应用是极为关键且非常必要的。尤其是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对电气传动系统需求的不断提高, 单片机技术在电气传动系统的应用, 已经一跃成为了现代电气传动系统品质级别的关键衡量标准, 同时, 单片机技术也成为了现代电气传动系统的重要核心技术之一, 并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和推广。因此, 工程师就必须综合把握电气、信息、智能、控制以及自动化等各个方面的科学技术, 为实现电气传动系统的安全节能以及功能的丰富与个性化的宏伟目标, 对单片机技术在电气传动系统的应用进行持续不懈的探索与研究, 从而使我国电气传动系统产业向国际先进水平方向大步迈进。
参考文献
[1]柯坚.单片机技术在电气传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 2012.
电气传动技术论文 第3篇
随着电力系统中非线形负荷的大量增加和时变性电子装置的大量应用,由此带来的谐波和无功问题也日益严重,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一般办公楼宇、医疗机构、通信机房、公共设施、银行金融、生产制造、水处理厂的配电系统中的谐波电流含量可达15%~35%。
TEDRI系列电力有源滤波及无功补偿装置(APF/SVG,220V-690V 50A—2400A),是一种用于动态抑制谐波、无功补偿、降低三相不平衡的新型电力电子装置,通过对装置输出电流及电压相位的控制,对电力系统的网络参数和网络结构实施灵活、快速的控制。它能够对大小和频率都变化的谐波进行动态跟踪补偿,从而减少设备和线路的电能损耗;从感性到容性的整个范围进行连续的无功调节,快速补偿系统对无功功率的需求,从而抑制电压波动、提高功率因数并增强系统稳定性。具有响应速度快、补偿无功连续、损耗低等优点,抑制谐波范围可达2~50次,谐波滤除率85%以上,产品技术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适用范围Scope of Application
电力有源滤波及无功补偿装置应用范围广泛,在医疗、电弧炉、电力机车、整流、变频、工频及中频感应加热、高频感应加热、焊接、低压大功率电解、电镀、电弧炉等混合负载现场改善电能质量和节能效果十分明显,使用后可节能5%~8%,降容减少变压器、断路器、电缆等投资,保护设备,提高生产率和连续供电时间,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性能特点Th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实时采集电力系统数据,实现自适应动态在线检测,充分并合理利用能源;
◆改善电力品质因数,对电源进行无功补偿的功能,从感性到容性的整个范围进行连续的无功调节。达到快速补偿系统对无功功率的需求,可将功率因数强制补偿到0.95以上,具有节能与环保的双重功效;
◆对谐波、浪涌冲击、闪变等诸多电能质量问题同时进行改善,减少能源的附加损耗,从而有效提高电能的质量;
◆设备与系统并联,运用简单、灵活,具有良好的诸如变流器过流、过热、电源过载、过压等保护功能,运行安全、可靠、稳定,能够适应各种复杂工业现场的要求;
◆上位机HMI显示功能,可显示天水电传TEDRI系列设备的电流有效值和补偿前后负载的电流有效值、电压有效值、有功功率、电流基波值、电压基波值、无功功率、电流谐波值、电压谐波值和视在功率等一系列电气参数;
◆采用个性化设计,量身定制,容量选取灵活,最大容量可达2400A,可满足不同用户的要求。
地址: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廿铺工业园22号
欢迎订阅《电气传动》(月刊) 第4篇
《电气传动》创刊于1959年,由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和中国自动化学会共同主办,是我国自动化类和电工技术类具有权威性的核心刊物。本刊以促进科技交流,沟通行业、产品信息,培养人才为宗旨。主要栏目包括:综述和专论、交、直流调速、计算机应用、微机及PLC应用、自动控制理论、自动控制系统、控制技术、设计计算、工业应用等。内容涵盖电气传动自动化最新研究成果、发展动态及新技术、新产品、新器件。是科研院所、工矿企业广大科技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发表学术见解、应用经验及学术争鸣的园地,也是了解新产品、新器件、新技术的窗口。
邮发代号: 6-85邮局全年订价: 120元零售价: 10.00元
2015年《电气传动》总索引 第5篇
中压变频装置高次谐波并联谐振问题研究及解决王栩生,王耿芳 1 3
级联H桥型高压变频器中脉冲编解码技术研究谢战洪,李海霞,王笑非,等 2 3
三相电机驱动系统逆变器故障补救与容错策略姜保军,安群涛,路梅 5 3
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研究现状及关键性技术周京华,祝天岳,曾鹏,等 6 3
交、直流调速
一种新型SPMSM无位置传感器驱动系统研究樊生文,刘东,李正熙 1 6
一种无刷直流电机速度估计方法刘洋,赵金 1 10
永磁同步电机转矩脉动占空比最优控制方法齐美星,童敏明 1 14
改进电压模型的异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姜宏丽,宗伟,刘其辉,等 2 8
电动汽车牵引电机新型控制系统的设计研究沈辉,张希 3 3
全阶状态观测器在转速辨识系统中的应用改进李彬郎,张斌,秦帅 3 7
下运带式输送机用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的研究丁金龙 3 12
基于LCL滤波的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研究王浩宇,宋文祥,曹大鹏,等 3 16
具有增益调度切换增益的永磁同步电机滑模控制金宁治,张忠民,刘端增 4 3
异步电机电感参数的离线辨识候春辉,单亚飞,李峰,等 4 8
大功率宽调速范围双凸极电机驱动拓扑的对比研究倪志拓,陈志辉,朱杰,等 4 13
基于级联MRAS的PMSM参数在线辨识方法研究尹忠刚,张延庆,孙向东,等 4 19
一种SVPWM宽调制度的相电流重构策略研究王体良,汤宁平,杨帆 5 11
基于RLS的永磁同步电机离线参数辨识研究王莉娜,薛飞 5 16
三相感应电机系统刘健楠,马西庚,孔鹏,等 5 21
基于负载转矩观测的直接转矩反步控制宁博文,程善美,秦忆 5 26
支持新能源接入的直驱式电梯控制系统的研究 周敏杰,史旺旺,冯均永 6 10
基于串联和滑模自适应的异步电机研究李瀛,胡立坤,卢子广,等 6 16
基于高频方波信号注入的PMSM无传感器低速运行研究王莉娜,郝强 6 20
无电解电容逆变器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控制研究尹泉,吴根平,罗慧,等 7 3
感应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滑模观测器设计张兴华,朱鹏程,李磊 7 7
基于全阶状态滑模观测器的异步电机转子磁链观测杨淑英,王伟,谢震,等 8 3
基于滑模策略的直接转矩控制研究苑伟华,潘峰,路瑶 8 9
SRD长电缆驱动及其过电压抑制技术的研究丁金龙 8 14
基于改进模型预测控制的永磁同步电机DTC方法雷亚洲,徐艳平,周钦 9 3
两种驱动方式下永磁直线开关磁链电机的研究汪旭东,卞芳方,许孝卓,等 9 7
绕线转子永磁电机启动过程准时间最优控制张炳义,阎德宝 9 11
低速下电机转矩脉动抑制的算法研究高宽,马钧华 9 15
永磁同步电机自抗扰控制技术研究李婉婷,厉虹 9 20
电动车辆转速闭环转差频率调速控制系统的实现石停停,叶桦,冒建亮 10 3
永磁同步电机自抗扰调速控制算法快速开发曾庆含,刘春光,魏曙光,等 10 7
基于参数自优化的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稳定性研究方圆,李国丽,漆星,等 10 11
基于的无传感器矢量控制研究付莉,高仕斌,任晓刚,等 10 17
基于ADRC及变结构PID控制的伺服系统研究吴向阳,毕世华,张连广,等 11 3
电子储纬器无刷直流电机转速平稳控制研究沈之远,俞红祥 11 7
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的PMSM在线辨识研究张华强,严洪峰,冷艳礼,等 12 3
基于死区补偿的无传感器矢量控制方法杨立永,翟飞,陈智刚 12 8
基于模糊参数优化的PMSM反推直接转矩控制徐艳平,雷亚洲,马灵芝,等 12 12
变流·滤波技术
一种新型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混合控制方法赵凤姣,王久和,慕小斌 1 19
三电平逆变器新型简化算法及其优化控制苏良成,戴鹏,吴斌,等 1 25
新型开关电容双向变换器设计马圣全,潘庭龙,纪志成 1 30
三相并联逆变电源控制设计分析刘旭光,张晓同,邹剑,等 1 37
DCS800系列变流器原始电流数据的缺陷分析朱安远,朱玲,王珂 1 41
有源中点钳位5电平变流器SHE-PWM控制方法李娜,周伟,何凤有 1 45
双端变换器偏磁问题的研究许军,郭金涛,唐传鋆 2 13
基于MPPT的新型变步长增量电导法的研究高嵩,罗浩,何宁,等 2 164
三相4线制有源电力滤波器滑模变结构控制谢丰,何怡刚,王东楼,等 2 20
永磁直驱机组的模拟风力机系统设计的几个关键问题周宏林,于海坤,吴小田,等 2 25
低压STATCOM死区效应补偿方法的研究刘振武,孙晋璐 2 30
一种有源电力滤波器电流环控制的新方法呼小亮,谢钊文,李学锋,等 2 35
TMdrive-10e2系列逆变器电流过载能力指标剖析朱安远 3 21
矿井提升机直流驱动谐波电流的检测与抑制兰云,陆康 3 29
级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控制技术研究王亚芳,秦岭,陈瑞祥 3 33
无刷直流电机滤波器设计方法研究武紫玉,王海峰,顾国彪 3 37
有源电力滤波器谐波电流检测方法的研究谷雪连,钱伟康 3 41
一种多电平逆变器简化SVPWM算法崔楠楠,吴斌,徐欢庆 3 45
高压MMC变换器低频运行特性分析及控制方法高会民,谢小英,杜金桥 4 25
三电平逆变器SHEPWM的一种空间电压矢量合成算法周熙炜,熊永荣,赵洋,等 4 29
基于LLC谐振变换器的电导增量法MPPT直接控制策略石俊,陈丁 4 33
双馈异步发电机同步速下变流器运行状态研究周俊杰,周洪伟,马超群,等 4 37
单位功率因数与重复预测在APF中的应用王梦琼,许春雨 4 41
基于的铁路功率调节器方案对比王之赫,童亦斌,荆龙,等 4 46
低开关频率下三电平同步对称SVPWM算法实现吴强,袁庆庆,王钊,等 4 50
大功率逆变器PWM调制方法研究戚烈,周超英 5 30
谐波检测算法中Butterworth低通滤波器优化设计及实现张利,薛涛,张凤 5 35
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的三相PWM整流器控制 周京华,崔岸伟,章小卫,等 5 39
反激式光伏并网微逆变器不同工作模式的研究周茜茜,汪海宁,戴云霞,等 5 46
基于滤波器的防爆变频调速系统抑制曹海洋,沈建辉,王宏震,等 5 51
PI加重复控制算法在三相4线制SAPF中的应用潘浩,谢运祥 5 56
一种新型双PWM变流器混合控制方法研究赵凤姣,王久和,慕小斌 6 26
两级式并网变换器级联稳定性及控制策略研究支娜,张辉,肖曦,等 6 32
基于Park变换的单相光伏并网控制研究王亮,王志新,陆斌锋 6 37
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组低电压穿越控制研究熊魁,郭雅丽,周峰 6 41
一种改进的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调制策略研究戴鹏,聂雄,公铮,等 6 46
单相三电平有源电力滤波器控制策略研究谢丰,何怡刚,张金安,等 6 514
三相4桥臂并网逆变器有源阻尼控制方法的研究董钺,李钊,刘江华,等 7 11
具有抗谐波干扰的三相数字锁相环设计与仿真陆原,汪周玮,郭素兵 7 17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PWM整流器直接功率控制姜艳姝,遇言,赵怀明 7 21
准Z源光伏并网逆变器无功补偿自然坐标控制姬丽雯,卢子广,胡立坤,等 7 26
基于可控谐振电感技术的移相全桥变换器姬军鹏,胡雪利,华志广,等 7 31
逆变器前端倍压LC谐振推挽式直流变换器袁义生,朱本玉,罗峰 7 38
推挽变压器工作过程的分析及其仿真伍家驹,胡航,施红军,等 7 43
电网电压不对称跌落时双馈电机的暂态分析与控制吴国祥,戴洋洋,顾菊平,等 8 18
矿用变频器SPWM差模输出电压谐波分析孙晓磊,张全柱,邓永红 8 24
并联型有源滤波器无谐波电流检测的矢量控制郭攀锋,李欣 8 29
孤岛电网频率变化下分布式电源控制策略雒志秀,李旭锋 8 32
一种基于电流预测的电压型逆变器死区补偿方法金雪峰,田凯,张策,等 9 25
基于dq坐标变换的单相逆变器控制技术研究邓长吉,刘向立,胡永华,等 9 30
适用于电压畸变且不平衡的旋转矢量检测法张晓滨,张攀,段建东,等 9 33
单相高频隔离双向变换器谐振控制朱文杰,王慧,杨云虎,等 9 39
基于预测直接功率的双一体化控制策略王辉,徐雪刚,吴轩,等 9 43
TSMC直驱风力发电系统预测直接功率控制邓文浪,余帅,郭有贵,等 9 47
新型舍弃不平衡矢量的电平策略李宁,厉肃,王跃,等 9 52
带的大功率变换器研制单栋梁,王聪慧,孟凡提,等 10 22
一种快速三电平逆变器SVPWM算法王玲,高芳,高锐 10 26
无变压器的交流稳压电源关昊,毛书凡,陈壮,等 10 30
数字有源EMI滤波器解耦电路的设计方法姬军鹏,刘艺杰,曾光,等 10 34
有源电力滤波器最小直流侧电压设计赵华军,王裕 10 39
大型屋顶光伏电站并网直流抑制方法李圣清,杨峻,徐天俊,等 11 12
基于能量管理的PMSM回馈制动策略研究綦慧,张一骁 11 16
STATCOM并网侧LCL谐波抑制器新设计方法宋亮 11 20
基于前馈补偿的LCL型并网逆变器解耦控制策略研究屈克庆,叶天凯,赵晋斌,等 11 26
光储系统中双向变换器的模型预测控制方法梅杨,齐园园,李晓晴 11 31
基于电流观测与重复控制的逆变器多环控制策略研究吕世轩,郑丽君,宋建成,等 11 36
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最优H∞鲁棒控制研究杜运超,邵天章,谷志锋 11 41
一种改进型谐波电流检测方法的研究董世钊,张湘,马春华,等 11 46
多机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环流改进重复控制庄丽 12 17
基于无谐波检测环节三电平APF的研究刘波 12 21
三电平光伏并网逆变器两相调制中点平衡控制安少亮,来璐,孙向东,等 12 26
一种基于全局最优MPPT算法的研究李月芳,周皓 12 31
4种三电平载波调制策略对比研究李宁,王跃,王兆安,等 12 35
基于ESO的三相电压型逆变器终端滑模控制郑恩让,赵兴旺 12 41
整流—逆变系统共模电磁干扰分析杨广德,苏利捷,魏兆博 12 46
控制
基于PI控制的双惯量弹性系统机械谐振的抑制王璨,杨明,徐殿国 1 49
一种新型变步长光伏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策略王亚楠,杨旭红,王军成,等 1 54
串级模糊控制器在换热站监控系统中的设计齐晓军,田海 1 58
电励磁同步风力发电机输出电压DL-H∞控制李帅兵,董海鹰,李晓青 1 64
基于频率特性搜索的伺服系统谐振控制熊琰,李叶松 2 39
风电机组变桨距系统的反推滑模控制廖茜,邱晓燕,江润洲,等 2 45
基于遗传算法的风电混合储能容量优化配置杨国华,朱向芬,周鑫,等 2 50
基于多传感器信号融合的数字滤波方法陈晓燕,程志江,姜波,等 2 54
基于模糊免疫PID的轧机液压位置自动控制樊立萍,马怀通,刘义 2 58
光伏直流微网母线电压稳定控制李圣清,徐天俊,张彬,等 3 48
高速列车牵引传动优化黏着控制方法研究胡亮,杨中平,林飞 3 53
基于差速补偿的双机调速系统弹性震荡抑制方法柴睿,王强,白洋,等 3 58
多目标优化的预测控制用于矩阵变换器研究何必,夏益辉,杜承东 3 63
双馈电机并网前参数优化谢钊文,呼小亮,李学锋 3 68
基于MPPT切换的VSC-HVDC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陈赟,王毅 4 54
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无功补偿控制策略胡月,沈安文,谭海青 4 60
基于DRV8312的直线电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季兰龙,曹荣敏,周惠兴 4 64
基于开关磁阻电机的电动车驱动策略吴慎华,孙建忠,温洪彬 5 60
电流型整流器双闭环多变量反馈控制策略的研究白晶,刘健,卢士祺 5 65
无轴承异步电机的不平衡振动补偿控制路春晓,卜文绍,祖从林 5 70
单相逆变器的滑模自适应控制器设计王修岩,杨森 6 56
喷墨印花设备中伺服驱动系统的设计韩强,王群,杨业超 6 61
改进3点权位法的光伏电池MPPT控制器的应用研究张毅,帕孜来·马合木提,徐立亮 6 65
改进型双交叉限幅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陈冬玲,黄斌 6 69
基于MMC的STATCOM改进下垂控制策略研究王英男,任哲,马荣琳,等 6 73
基于单神经元和前馈补偿的电动加载复合控制王修岩,谷新铭,李宗帅 7 48
基于改进PSO算法的光伏阵列MPPT研究石季英,张文,张永革,等 7 52
基于S120的芯棒限动控制系统的应用鹿洪伟,程克林,赵春晓,等 7 56
基于参数模糊自整定的静电涂油机电气系统的设计刘振,潘炼,田中捷,等 7 60
直线伺服电动机自抗扰控制系统研究党超亮,同向前,杨树德 7 64
基于模糊PID主动控制的仿真及应用罗庆,黄民翔,郭雨涵 8 36
基于电流迭代优化的SRM总转矩TSF闭环控制党选举,肖逢,林诚才 8 41
改进型PRP-BP-PID算法在风力机变桨距控制中的应用闫学勤,王维庆,王海云 8 47
高性能伺服系统电流环关键技术研究赵志勇,于东,王志成 8 52
基于加权交叉耦合的多电机同步控制研究谷雨,马钺 9 58
模糊自整定控制器在光电伺服设备中的应用周俊鹏,李焱 9 62
三电平NPC整流器新型直接功率控制策略李宁,王跃,王兆安,等 10 43
基于人工蜂群的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蔡超,周武能 10 47
基于压力张力调节的平整机延伸率控制周锋,刘娟,刘舒慧,等 10 51
直驱式小型风力发电机MPPT控制巩建英,谢蓉 10 55
陶瓷球计数装袋机控制系统及界面设计周井玲,翟春树,杨苏云,等 11 50
基于模糊控制的12脉波整流器动态性能改善张俊双,高俊虎,江翼 11 54
基于ACA-BFA算法的PMSM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刘芳璇,李益民,崔晶,等 11 58
一种多目标优化的非线性预测控制算法的研究戴永彬 11 62
变论域模糊PI在全范围调速系统中的应用设计刘胜,刘江华 12 50
基于混沌量子蜂群优化SVR的多峰MPPT算法研究高相铭,杨世凤,潘三博 12 55
一种双高线的活套控制方案和速度联调方式刘舒慧,杜珺,刘娟,等 12 61
工业应用
火电厂锅炉电动给水泵系统优化及节能分析郭辉,王曰峰,顾志国 10 60
Sinamics S120在限动齿条中的应用刘二龙 10 64
冲击速降补偿在1 580 mm热轧主传动系统中的应用王熙涛,刘靖 10 68
其他
中成套电力开关和控制设备试验分析牟聿强,王姜骅,卢林,等 1 69
充电机检测平台及其集成设计刘亚丽,李国栋,滕文,等 1 73
变频钻机连接电缆选型研究刘小宝,张津,秦江,等 1 77
不对称电网故障下的正序电压分量补偿法王晓兰,鲜龙,包广清,等 2 63
食品生产线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张磊,张春波,陈红 2 70
图像处理在平面零件分拣控制中的应用江燕,王敬东 2 76
变频器监控系统TTCAN调度优化算法研究夏鹏,朱琳,叶杰,等 3 72
大功率IGBT短路保护机理的分析柳舟洲,同向前 3 77
PC自动化技术在预制构件生产线中的应用路阳 4 69
基于OPC技术的轧管设备工业网络的通讯改造陈维琨,吴凤英 4 73
一种风电机组的低压穿越改造装置研究张凤莲,李淑琴 4 77
变频钻机能耗制动系统研究朱奇先,张贵华,张振中,等 5 75
桥式变换器中驱动电路的干扰分析及抑制徐平凡,肖文勋,刘承香 5 78
一种大功率逆变器自动功率测试平台的设计刘洋,田凯,刘艳昉,等 6 77
一种基于FPGA的嵌入式实时以太网贺永鹏,张向前,张凯,等 7 70
基于PLC的车载破碎机的控制系统设计申凤琴,江剑 7 74
多媒体定时器在试验平台实时状态显示中的应用李英辉,王洪庆,张永生 7 77
基于SL150的热连轧传动系统的控制与应用季宝伟,鹿洪伟,王萌,等 8 57
Σ-ΔA/D在电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温金鑫,王轲,贺永鹏,等 8 62
自平衡两轮车的线性霍耳位置检测技术研究谭俊杰,杨振强,杜署明 8 67
基于频率约束的经验模态分解的谐波检测方法李月英,林家泉,李宗帅 8 72
船舶光伏发电并网及其关键技术的应用初探许献岐 8 77
基于Lab VIEW与Test Stand的通用板卡自动测试系统于洪泽,贺永鹏,袁绍民,等 9 66
一种电压源型高压变频器的检测方法研究赵曙伟 9 70
基于双DSP与FPGA的稳定跟踪平台系统扈宏杰,梁洋 9 74
便携式超级电容充电仪的研究路宗强,陈颖峰,薛大欢 9 78
2 MW风电变桨伺服驱动器IGBT损耗计算及散热系统设计刘德林,赵瑞杰,代兴华,等 10 71
串联IGBT保护模块设计和故障诊断分析刘建平,侯凯,李伟邦,等 10 76
并轴单辊传动系统在中厚板生产线中的应用张敬东,李岩 11 68
直流串励电机电子换向与4象限工作控制吴松,莫岳平,周斌欣,等 11 72
计算长电缆电机端电压的递推算法俞光 11 76
主动配电网PQMT一致性入网检测平台构建李国栋,葛磊蛟,刘创华,等 12 65
关于氧枪变频器抱闸控制的探讨刘晓明,安伟 12 70
2012年《电气传动》总索引 第6篇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控制技术综述 陈亚爱, 金雍奥 1 3
SRM转矩脉动抑制的控制策略分析 王庆龙, 汪增福, 张兴, 等 2 3
级联式逆变器故障单元旁路下输出平衡的
椭圆校正法 张德宽, 张军军, 乔奕玮, 等 3 3
双馈感应式风力发电系统低电压穿越技术
概述 马春明, 解大, 张延迟 5 3
交-直-交变频器的IGBT (IGCT) 整流/回馈
电源 马小亮 10 3
能量回馈型多单元串联高压变频器综述
周京华, 国敬, 章小卫, 等 12 3
* 交、直流调速*
数控机床进给交流伺服系统的周期优化
研究 黄钟, 皮佑国 1 10
基于定子磁链规划的异步电机最优效率
控制 于伟光, 祁新梅, 郑寿森 1 14
基于模糊控制和AHP的矿井变频调速通
风系统 李海英, 李媛媛, 宋建成 1 17
感应电机DTC自适应磁链闭环辨识
佘致廷, 兰金奎, 张前海, 等 2 7
基于等价补偿ESO的定子电阻扰动估计
方法研究 胡婵娟, 万宇宾, 王新泽, 等 2 11
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控制研究
吴小丹, 王宇, 杨浩, 等 2 17
基于恒定开关频率的12区段DTC系统的研究
李建坤, 何建平, 王军, 等 2 22
基于自适应观测器的双馈风力发电机控制
王君瑞, 钟彦儒 2 26
煤矿提升机双馈调速系统变流器功率容量
研究 李良光, 曹晓鸽 3 7
无轴承异步电机的感应补偿控制研究
卜文绍, 袁澜, 肖隽亚, 等 3 11
基于IMC多机传动系统的控制策略研究
梅杨, 常娜卿, 李正熙 3 15
基于共直流母线供电的自动扶梯节能传动
系统设计 马向华, 赵付田, 叶银忠, 等 3 20
斩波串级调速系统电机机械特性曲线的
研究 王归新, 裴合伟, 晓琼, 等 4 3
纯电动汽车交流感应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谭延良, 胡燕娇, 盛碧云, 等 4 7
非理想反电势的无刷直流电机直接转矩
控制研究 孙佃升, 胡娟 4 10
6RA70调速器在风洞直流调速系统中的
应用 张贤德, 彭毅, 梁忠瑜, 等 5 8
基于TMS320F2812的交流伺服运动系统
设计 刘亚宾, 李艳 5 12
无刷直流电机离散滑模观测器直接转矩
控制 赵影, 杨永君, 张武 5 16
电动汽车用PMSM直接转矩控制电压矢
量选择策略 李耀华, 刘晶郁, 张德鹏, 等 6 3
基于滑模观测器的无位置传感器PMSM
控制研究 王海涛, 皮佑国 6 9
高性能异步电机DTC定子磁链观测技术的
研究 樊生文, 罗建鑫, 张虎 7 3
基于MRAS和SMO相结合的PMSM矢量
控制 李晓宁, 刘晨程, 李卫东 7 8
风电变桨直流伺服驱动器的研制
赵瑞杰, 王大为, 陶学军, 等 7 12
SRM直接转矩控制调速系统结构研究 王勉华 8 3
无轴承永磁电机悬浮波动抑制策略
丁强, 王晓琳 8 6
基于行星式旋转机构的恒速控制系统研究
吕科, 熊庆宇, 石为人 8 10
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转子电阻在线
辨识 蔡准, 何礼高 8 14
异步电机双向速度搜索再启动方法的研究
张德宽, 张军军, 乔奕玮 9 3
基于双馈风力发电机三相短路的参数辨识
张建华, 辛付龙, 莫岳平, 等 9 7
一种异步电机再启动时转速估算方法
赵文才, 金富宽, 王傲能, 等 9 11
异步电机速度自适应磁链观测器的研究 欧阳羿 10 9
交流伺服系统参数辨识策略研究
尹泉, 孙明明, 罗慧, 等 10 14
无刷直流电机换相转矩脉动抑制新策略
王会明, 丁学明, 尹武 10 18
列车牵引电机负荷不平衡问题及控制策略
研究 汪斌, 卢琴芬, 黄晓艳, 等 10 22
高速机车无变压器化交流传动系统中直流
斩波电路的改进 张雪原 10 27
基于协同粒子群算法的PMSM在线参数
辨识 程善美, 张益 11 3
基于滑模观测器的PMSM无传感器控制
舒志兵, 翟正磊, 章杰, 等 11 7
基于气隙功率补偿改善电机低速性能的
研究 王庆义, 尹泉 11 11
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开关表
分析 李耀华, 郭巧娟, 吴俊, 等 11 15
基于EMD-EKF的异步电机效率优化控制
研究 陈鹏, 赵影, 梁雪慧 11 18
PMSM矢量控制在高端波轮洗衣机中应用
的研究 王新, 胡路东, 徐娟, 等 12 10
20辊可逆冷轧机主传动系统的研究 张宁 12 14
题 名 作者 期 页 题 名 作者 期 页
交流传动互馈平台控制策略研究
徐立波, 阮毅, 宗剑, 等 12 19
绕线电机启动状态到双馈状态过渡过程
的研究 高曼曼, 杜庆楠, 潘天文, 等 12 23
* 变流滤波技术*
4象限H桥功率单元PWM整流器的比例-
积分-谐振控制 王剑, 李永东 1 22
IPMSM控制系统逆变器死区效应分析与
在线补偿 周华伟, 温旭辉, 赵峰, 等 1 26
基于自适应滤波算法的整流器电流预测
控制 樊生文, 李正熙 1 31
单极性SPWM调制的三相电能回馈单元
设计 杨传海, 肖兵 2 30
基于矩阵整流器的直流调速系统研究
刘文良, 张国政 2 36
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抗扰动设计
郑征, 周文斌 2 40
基于内模控制的三电平PWM整流器控制
方法 董英, 宋文祥, 尹赟, 等 2 44
三电平有源层叠中点钳位式变换器拓扑
分析 祝盼望, 何凤有, 雷健升 2 48
一种新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调制策略
研究 谭玉茹, 苏建徽 3 27
基于DSPIC数字控制器的LLC谐振变
换器设计 刘江华, 王国建, 李晓燕, 等 3 31
ZX系列变流装置EMC结构设计及安装
相关问题分析 李雪飞, 王玉博, 王一赜, 等 4 15
无变压器光伏并网逆变器抑制漏电流的
控制策略 宋平岗, 沈友朋 4 19
石油钻机VFD电驱系统谐波分析与抑制
党存禄, 张磊, 鄢家财, 等 4 25
电网电压骤降时PWM整流器的控制
付兴武, 张蒙 4 30
基于2路输入的三电平光伏并网系统的
研究 周皓, 童朝南, 王芸, 等 5 20
APF谐波抑制技术的实际应用
程少炜, 潘斌, 张挺, 等 5 23
基于TMS320F28035 CLA的IIR低通滤
波器设计 杨传海, 肖兵 5 26
一种单相锁相环的数字实现
吴春华, 许富强, 周笛青, 等 6 13
多级串联高压大功率矩阵变换器的研究
蒋婷, 江剑锋, 曹中圣, 等 6 17
三相升-降压PWM整流器SVPWM控制
策略研究 李帅, 李槐树, 李文艳, 等 6 22
神经PID控制在SVPWM整流器VFDPC
中的应用研究 景利学, 苏宏升, 赵伟 7 16
IGCT中压大功率三电平功率单元试验
方法 王建峰, 金雪峰, 李晓燕, 等 7 20
基于复合控制的并联有源滤波器研究
乔鸣忠, 夏益辉, 蔡巍, 等 7 24
一种大功率公共直流母线功率变换器的
设计与应用 邱书明, 郭清臣, 齐怀轩, 等 7 29
SINAMICS传动家族变流器电流过载能力
指标剖析 朱安远 7 34
NPC三电平整流器中点电位控制方法的
研究 唐丽娜, 倪帅, 戴鹏, 等 7 41
自适应离散滑模控制在APF中的应用研究
汪玉凤, 孙宝, 赵成博 8 20
基于自适应占空比扰动算法的光伏发电
系统MPPT控制 周习祥, 李加升 8 24
扩展升压Z源逆变器及其控制策略的
研究 石季英, 刘文安, 李春玲 8 29
新型矩阵式MMC拓扑结构及控制算法
研究 方璇, 李永东, 许烈, 等 8 34
SVPWM控制2台双Y移30° PMSM串联
系统的研究 刘陵顺, 张海洋, 苗正戈 8 39
双馈风力发电系统双PWM变换器的控制
策略研究 符晓巍, 贾要勤 9 16
三相PWM整流器改进直接功率控制
朱晓琴, 吴云亚, 梁艳, 等 9 21
基于瞬时无功的三相4象限整流器相位
补偿控制 李伟, 唐蕾, 马志文 9 25
基于DSP与FPGA的5电平逆变器研究
戴鹏, 李俊杰, 朱洪顺, 等 9 29
基于FPGA的移相全桥控制器数字化实现
李钊, 王国建, 徐道恒, 等 9 33
中频电源并网运行直流支撑电容安全性
研究 聂世雄, 聂子玲, 朱俊杰, 等 9 37
有源电力滤波器缓冲电路的参数优化设计
郭喜峰, 王大志, 刘震, 等 10 31
基于重复控制的三相4线制有源电力滤波
器研究 张国荣, 陈云飞 10 35
有源滤波器补偿前后负载谐波电流变化
的定量分析 高健, 张艳军, 卓放, 等 10 40
单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功率解耦的优化
设计 徐政, 林崇, 何少强 10 44
非正交坐标系下NPC三电平逆变器控制
方法 沈凤龙, 满永奎, 王建辉, 等 10 50
峰值30 MW并网光伏电站发电单元设计
智腾飞, 王金梅, 台流臣, 等 11 23
三电平逆变器空间矢量控制算法研究
赵钢, 王磊 11 26
铝电解供电系统电能质量研究
吕康飞, 董新伟, 范迪鹏 11 30
4桥臂APF主电路参数选取方法研究
王超, 周晴, 周娟 11 33
太阳能LED照明系统充电控制器设计
黄克亚, 尤凤翔 11 38
ACS800系列和SINAMICS传动家族变流
器电流过载能力指标的比较研究 朱安远 11 42
基于相电压重构的三电平PWM整流器的
题 名 作者 期 页 题 名 作者 期 页
研究 何至源, 倪榛路, 魏星, 等 12 27
开关型电感准Z源逆变器 石季英, 王莎, 左志鹏 12 31
一种新颖的三电平中点电压平衡控制策略
龚博, 程善美, 秦忆 12 35
SVG动态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在冷轧机组
中的应用 刘轶, 谢四喜 12 39
* 控制*
车用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线性化损耗最小
控制 林立, 唐宏伟, 邱雄迩, 等 1 35
火电厂磨煤机负荷控制方法的改进
王文兰, 白雄怀 1 40
基于复合控制的圆筒形永磁直线同步电机
位置控制 金朝红, 李槐树, 宋立忠 1 44
雷达伺服系统的混合智能算法应用及其
鲁棒性分析 张倩, 王群京, 李国丽 2 53
一种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的实验与仿真分析
郭丽娜, 薛念文, 左燕群, 等 2 56
伺服系统中一种新型前馈控制结构的研究
滕福林, 李宏胜, 葛红宇, 等 2 61
静电除尘高压电源的优化控制系统
李志军, 甄美娜 2 65
基于步进电机的太阳自动跟踪系统的研究
马正华, 孔丹, 徐守坤 3 37
圆网印花机错花在线跟踪调速技术的研究
王吉岱, 张东岳, 孙爱芹 3 41
基于T-S模型的烧结终点广义预测自适
应控制 王宏文, 李耀婷, 荆锴, 等 4 33
基于PR调节器的PWM整流器VFOC
控制 戴鹏, 董苏, 程尧, 等 4 39
永磁同步电机效率改善策略比较研究
邢绍邦, 罗印升, 宋伟, 等 4 42
基于免疫原理的气动比例阀缸系统的位置
控制 姜继民, 张雷, 史敬灼 5 30
位置伺服系统的自适应积分滑模控制研究
高远, 孔峰, 罗文广, 等 5 33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
研究 张广远, 刘文生, 王旭阳 6 27
大型风电机组变速变桨距协调控制技术
研究 徐浩, 夏安俊, 胡书举, 等 6 32
棒材生产线成品飞剪优化剪切的研究
张军保, 赵鸿雁, 关世才, 等 7 46
单机架可逆轧机轧制线调整系统的自动
控制 蒋晓亮, 肖海健, 张国栋 7 49
地铁站台屏蔽门控制系统研制
张玉超, 张冀, 徐科军, 等 7 52
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机的最大风能追踪
控制 姚兴佳, 韩嵩崟, 赵希梅, 等 7 57
无刷直流电机双闭环模糊自适应控制方法
研究 李实求, 郝帅, 马旭, 等 7 61
多电机同步传动系统的控制策略及实现
冯建修, 冯婧怡 7 64
新型狄塞尔轧管机的应用与控制
鹿洪伟, 范少泉, 吴迪, 等 8 43
重复和PI复合控制在光伏逆变器中的
应用 曾晓生, 杨苹, 林旭成 8 47
电动钻机绞车控制研究 张天生 8 50
1 450 mm冷连轧机双活套及轧机入口张力
控制系统 梁秀霞, 张培楠 8 55
非圆切削刀具进给系统的复合迭代学习
控制 曹荣敏, 周惠兴, 侯忠生, 等 9 42
连续热镀锌钢板生产线张力调节系统和
实现方法 展鹏, 张晓琳, 张军保 9 47
新型目的层预约的人工免疫电梯群控策略
朱盐, 刘跃敏 9 51
基于呼叫识别与屏蔽的电梯群控策略
申辉阳, 杨向宇 9 56
飞轮储能装置对小规模风力发电系统功率
波动的模糊抑制 戴恒阳, 党怀东, 孙向东, 等 9 61
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的改进型迭代学习
控制 朱骁, 党选举, 徐小平 10 54
模糊控制在无位置反馈再生气加热炉上
的应用 周伟, 陈素华 10 59
用S120实现盾构机刀盘主从控制的自动
切换 王瑾, 高伟贤, 刘书兵, 等 10 62
制粒湿度PID控制器设计 尹成强, 刘涛, 高洁 10 66
PMSM转速调节系统安排过渡过程方法
的研究 崔国祥, 张淼, 刘金山, 等 11 51
摆动电机的迭代预测与PID控制分析与
比较 王亚洲, 石景波 11 55
变频流量控制器的研制 侍寿永 11 59
永磁同步电机MTPA弱磁控制方法研究
孙旭霞, 岳经凯 11 62
基于FPGA的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控制
策略研究 李小强, 戴鹏, 朱荣伍, 等 11 65
退火生产线炉区张力控制系统的设计
李冬, 刘哲 12 44
冷轧机压下系统无模型控制器的设计与
仿真分析 王宏文, 高维国, 王艺伶, 等 12 48
模糊控制技术在智能吸尘器自动充电中
的应用 刘训非, 张首峰 12 52
基于LonWorks的FFU风机群控系统
汪义旺, 张波, 曹丰文 12 56
*计算机总线变频器应用*
ZigBee技术在城市管网监测系统中的应用
高相铭, 杨世凤, 胡瑜 1 49
浅谈西门子SINAMICS G120系列变频器
及应用 赵德龙, 娜仁莎, 李振军 1 53
基于组态软件的棚车车体自动检测系统 林卓恒 1 57
超级压光机变频传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刘栋 1 62
题 名 作者 期 页 题 名 作者 期 页
注水泵配电系统中的电磁干扰危害分析与
处理 张自亮, 张雅, 张浩 1 67
双冗余CAN网络励磁功率单元的研制
韩雪晶, 郭嘉, 李志军 3 44
1 700 mm 5机架冷连轧机“甩机架”轧制策
略及应用 唐武军 3 48
基于以太网的同步伺服通讯协议设计
白帆, 马钧华 4 47
系统移植技术在AGC控制系统升级中的
应用 张军, 杨学太 4 52
ATV1100高压变频器在煤矿长距离皮带机
上的应用 张登山, 王海天, 余博 5 38
双PLC技术在多轴运动控制中的应用
蔡锦达, 黄树根, 尤黔林, 等 5 42
基于P89LPC935的智能调平系统设计
刘杰, 李德胜, 王颖, 等 5 46
孔型轧制生产线中推床的PLC控制
黄颖, 陈新奎, 季宝伟, 等 6 37
基于Labview的电功率加载试验台测控
系统 万鸾飞, 程克林, 吴健, 等 6 40
Profibus-DP在翻车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卢秉娟, 王燕, 赵红兵 6 44
宽厚板码垛机自动控制模型的研究与实现
张丽, 康凯, 刘爱强 6 48
玻璃高精度切割机的运动控制设计
黄海宏, 陈金长, 王鹏 6 50
新型钢丝圈基片卷取成型机的数字化实现
彭俊, 惠晶 6 54
变频器的切换分析与同步控制 侍寿永 7 69
基于PLC的直流伺服电机定占空比调频
调速 王平, 高明华, 马坤, 等 7 73
CAN总线技术在数字电镀电源中的应用
王国建, 王建峰, 高承博, 等 8 59
基于CAN总线的增强型监控系统
周然, 王莉娜, 高小安 8 64
电梯双电源供电装置PLC控制系统设计
张德民, 刘洪锦, 高强, 等 8 68
基于PLC的鼓风机防喘振控制系统
黄丽梅, 李鸣, 张宇 8 73
基于事件触发的高炉料批报表
关世才, 关朋, 李艳东, 等 8 77
热处理钢管矫直机PLC控制
靳哲, 唐继英, 陈宝玲 9 65
PROFIBUS-DP水质监测中冗余网络的
FPGA逻辑设计 衷卫声, 李一君 9 70
一种智能型同步电动机励磁系统的研究
与应用 刘训非, 韩青辉, 黄耀德, 等 9 73
基于S7-200 PLC的自动化生产线多站
PPI通信实现 龙慧 9 77
高压变频调速在主抽风机同步电机上的
应用 李长利 10 69
基于Modbus和GPRS的高炉渣粒化配电
监控系统 田海, 任清娟 10 72
基于西门子PLC的模糊控制在电弧炉电极
调节中的应用 刘文远, 毛一之, 杨子亮 10 78
安川变频器在锅炉引风机节能改造中的
应用 齐立春 11 71
ATV71变频器在3 000 t浮吊船上的应用
张登山, 张明 11 74
超大功率电炉变压器国产化设计改进与
结构优化 张永宁, 杜承阳 11 78
基于PLC和GPRS技术的交通信号灯远程
监控系统 田海, 李雅妮, 肖鹏 12 59
* 工业应用*
日钢1 580 mm交-交变频出现的故障及
处理方法 朱传磊, 齐林雷, 常茂斌, 等 2 69
中板轧机液压压上AGC系统的多级控制
张飞, 侯建新, 杨荃, 等 2 73
* 其 他*
大功率模块电源的分析和设计 王建冈, 阮新波 1 71
基于改进电压模型的无轴承同步磁阻电机
转子位移估计方法 张汉年, 孙刚, 刘合祥 3 52
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初始位置检测研究
杨立永, 陈为奇 3 57
基于变压器突发短路试验探讨提高抗短路
能力 何东升 3 62
20辊轧机板形辊驱动方案研究 侯文武 3 66
CI1系列模块在总线型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中
的应用 范迎青 3 69
编码器正余弦信号跟踪环路细分技术研究
马泽龙, 唐小琦, 宋宝, 等 5 50
IMS仪表在日钢1 580 mm热连轧项目出
现的故障及处理方法
曹丕磊, 朱传磊, 徐亚军, 等 5 53
基于DSP软件锁相技术的CPT谐振频率
跟踪研究 徐贺腾, 牛王强, 孟祥成, 等 6 59
三辊无缝钢管连轧管机的安全系统 闫文秀 7 77
一种新型直流永磁球形电机位置检测方法
的研究 李丹, 凌有铸, 方愿捷, 等 12 64
光伏并网系统的新型基准正弦电路设计
陈晓, 孙以泽, 徐洋, 等 12 69
电机试验电源制动单元工程化计算及应用
王世平, 梁金成, 黄志国, 等 12 73
* 技术讲座*
变频调速典型控制系统 (一) 马小亮 1 75
变频调速典型控制系统 (二) 马小亮 2 78
变频调速典型控制系统 (三) 马小亮 3 73
变频调速典型控制系统 (四) 马小亮 4 56
变频调速典型控制系统 (五) 马小亮 5 56
变频调速典型控制系统 (六) 马小亮 6 63
欢迎订阅《电气传动》(月刊) 第7篇
《电气传动》创刊于1959年,由天津电气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中国自动化学会共同主办,是我国自动化类和电工技术类具有权威性的核心刊物。本刊以促进科技交流,沟通行业、产品信息,培养人才为宗旨。主要栏目包括:综述和专论、交、直流调速、计算机应用、微机及PLC应用、自动控制理论、自动控制系统、控制技术、设计计算、工业应用等。内容涵盖电气传动自动化最新研究成果、发展动态及新技术、新产品、新器件。是科研院所、工矿企业广大科技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发表学术见解、应用经验及学术争鸣的园地,也是了解新产品、新器件、新技术的窗口。
邮发代号:6-85邮局全年订价:180元零售价:15.00元
电气传动技术论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