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第2册教案第七单元认识时间(2课时)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第2册教案第七单元认识时间(2课时)(精选5篇)

第2册教案第七单元认识时间(2课时) 第1篇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时间(5分5分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例1,练习十五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会读、会写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对接近整时的时间的正确读写,如8:55 教学准备:钟面模型,手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生活导入:

1、今天我们来见一位老朋友,你们还认识他吗?他能帮助我们干什么?

2、教师在钟面上拨钟,谁认识这个时刻?(7时,6时半)为什么?

3、看来同学们对整时和半时学得很好,都能正确的认这些时间。出示主题图,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上课吗?提出课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

1、认识几时多:你知道他们是几时多上课的吗?(8时多)为什么?生:时针超过8还没有到9。到底多多少呢? 小组交流后汇报为什么是8时15分?

2、引入时,分的认识:

① 要正确认识这样的时间,我们必须要更仔细的来认识钟面。观察钟面,你看到了什么?

② 小组交流,分组汇报,补充: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面还有5个小格。还有12个数。

③ 12个大格是表示什么?12个小时。里面的小格表示多少?分钟。时针走一个大格表示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分针走一个大格是几分钟呢?刻度1表示几分?刻度2、3„„分别表示多少分?抢答,填写。分针走到5,8,各是几分?

④ 以小组为单位数一数,算一算,分针从12走到每一个大格(数字)作为时针的单位是几时,作为分针的单位是几分?交流后汇报,你能很快记住每一个数表示几分吗?

3、认识1时=60分: 分针走到11是几分?再往后走一格是多少分?观察60分时针走过了哪一段?(走了整一圈)再次演示,同时观察时针有什么变化?(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一大格)分针一圈是60分钟,也就是时针走的一大格1小时,他们是同时走同时停的,所以1小时=60分。4、5分5分数的方法认识时刻的读写:现在你们知道他们上课的时间是多少了吗?怎么写这个时间?怎么读?

练习:出示钟面时刻,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6:25

9:05

8:55

7:30重点说说8:55你是怎么认的?怎么写?9:05为什么要在分钟数的前面加上0?(不足十分的要用0占位)7时半为什么可以这样写?用两种方法记录。

5、仿练:做一做第1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五第1题。先说说每一大格的刻度对应的是多少分,在说说他们在做什么?你这时候在干什么?

2、找朋友,第2题

3、拨一拨:用钟面拨出9:45分,再拨一个你最喜欢的时间,同桌交流。

四、课堂小节: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后延伸:我们生活在时间里,找找生活中的时间:如:什么时候到校,什么时放学?中餐,晚餐„„电视节目,都记录下来,下节课汇报。

板书设计:

教学小记:

第二课时:认识时间

教学内容:人教教材P82例2,练习十五3---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会读,会写几时几分,并能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出某一时刻。

2、通过动手拨钟,加强对钟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迅速,正确的读、会几时几分。教学难点:对接近整时的时间的正确读写,如8:58 教学准备:钟面模型,手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教师出示钟面3:25/10:40/6:05/9:55,你能读出这个时刻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一大格一大格5分5分的数出来的。看到半时往回数的,或者是看到整时往回数的。

2、出示4:15,读出这个时刻。分针再转过4小格,又是什么时刻了呢?

二、新知探究:

1、独立探究:到底是几时几分呢?

2、同桌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3、汇报小结:生1:每小格是一分,从15分开始接着数4格下去,16分,17分,18分,19就是4:19。

生2:分针比较接近20分,再往回数一个,就是4:19 „„

4、仿练:做一做第2题。说出你是怎么看的,用2种方法记录。

三、小结质疑:刚才同学们想到的方法都很好,根据不同的时刻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又对又快的读出这个时刻。你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四、巩固练习:

1、读出钟面上的时刻,连线。练习十五第6题

2、读出钟面上的时刻7:00,教师提出新的要求,过5分种后是什么时刻?过2分钟是什么时刻?独立完成第7题。

五、操作应用

1、看看小明快乐的星期天,第8题。

2、说说你在生活中记录的时间,先小组交流,再介绍给全班同学。也可以介绍你一天的生活。结合“生活中的数学”介绍。

3、机动:用钟面拨出一个今天新学的时刻,并介绍这个时间你大约会在干什么?

六、课后延伸:记录自己一天的生活。

板书设计:

教学小记:

小小商店(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6-87页。实践活动课。教学目标:

1、通过“角色扮演”这一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一刚面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以及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本活动让学生切身体会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人民币若干,自制钱包,服务证,分头准备各种商品,学生自己去商店了解价格,贴上标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你平时去过超市吗?你最喜欢去的是什么柜台?买过什么?

二、活动策划:

1、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买卖商品的游戏,你想参加吗?首先我们必须要开一家小小的商店。出示课题。

2、要开一家综合商店先要做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3、根据同学们的建议:把各种商品分类摆放在不同的柜台上,并挂上相应的牌子。(请6个同学来摆放,其他同学可以一边欣赏一边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摆完后介绍怎么分类的?

4、介绍各种商品的价格:这些商品上标的价格你都认识吗?以小组为单位介绍每一类商品的价格。如:一包蛋糕2元„„

5、选出总经理和服务员,做好准备。

6、提醒注意 :如果在购买物品时人特别多,你们应该注意什么?守次序,排队„„设立文明顾客奖。

7、介绍废品回收点。

三、开始活动:

1、活动示范:

问顾客:你想买什么,应该到什么柜台上去买?你有多少钱,打算怎么付钱? 问售货员:她要买的商品要多少钱?你要找多少钱给她?

2、检查,质疑,还有什么问题吗?要求顾客要检查售货员有没有找错零钱。

3、播放音乐,营业员开始招揽顾客,其他同学拿着钱开始购物。学生排队购买,教师巡视。

四、活动汇报

1、结束后,组织一部分学生汇报:

①、你在活动已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大家觉得她这样解决好吗? ②、你原来有多少钱?买了什么,一共花了多少钱,现在还剩多少钱? ③、每个柜台的售货员计算一共卖出去了多少钱的物品?汇报。

①、废品回收站的回收员汇报:一共回收了多少东西,付出多少钱?

2、讨论交流:

①、你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在小组中交流,介绍你的购物过程。②、购买相同价钱的商品有没有不一样的付钱方法。

五、活动小结 :今天通过这个活动,你学会了什么 ?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教学小记:

第九单元:统计(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p93页,例1,小小统计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数据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3、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分析数据。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水彩笔和卡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谈话引入:同学们,校园的花坛里开了许多花,你们看,五颜六色的多漂亮呀。出示主题图,看了这幅图,你想提什么问题吗?

2、学生自由提问,可能会有学生提到:校园的花坛里面有些什么花?有几种花,每种花有多少朵呢?„„

二、合作探究,体会过程

1、小组讨论/:你们提的问题很好,能一眼看出每种花各有多少朵吗?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吗?小组讨论一下。

2、小组交流:

生1:把相同颜色的花放在一起,再数一数。生2:排成一排,一个一个得对起来。师:这样牌的好处是什么?

3、活动体验:红花,黄花,蓝花、玫瑰红的花各有多少朵呢?请自己动手把结果涂在方格里。教师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4、学生汇报,整理结果: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结果。有的从上往下,有的从下往上,那种涂法好,你喜欢哪种?

教师引导:在四种颜色的花下面板书花的朵数,再画上线告诉学生,象这样的方法叫做统计。板书课题。这个图叫做统计图。

在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先同桌说一说,再请学生来向大家介绍。教师绘制教科书第93页的统计表。学生独立完成下面的问题。

5、小组再次交流:说一说你们刚才使用什么方法统计的,涂色时,每个小各代表多少呢?怎样比较他们的多少?把P93页的统计图补充完整。标上数字和单位。

6、比较这张统计图和93页的有什么区别?

三、实践活动,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1、同学们真能干,你们喜欢这些花吗?等你过生日的时候,老师再送你一枝,可是我不知道你的生日,请你在卡片上写上自己的生日是几几年几月几日,放在桌子上。

2、请同学们帮我一下,请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整理一下,完成第95页的第1题。

3、说说从这张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四、学习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是怎么学到的?

板书设计:

教学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p94页,例2,练习十七2-4题,小小统计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数据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3、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分析数据。教学准备:水彩笔和卡片。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统计了花坛里的各种花的数量,还统计同学们的生日。学会了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

2、可是我们不知道你到底喜欢什么颜色的花,我们的花有几种,都是什么颜色的?怎样才能知道每个同学最喜欢的颜色呢?

二、合作探究,教学例2:

1、调查每个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的花?你准备怎样调查?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整理数据?同桌商量,提出建议:写下来,一个一个报过去,由其他同学记录下来。„„你觉得怎么样的方法好?先自己写好。

2、再次讨论: 收集上来的数据怎么统计?怎么记录?小组讨论,汇报:专门请同学报,其他同学用画正字的方法,用打勾的方法,画圈的方法记录„„(若没有学生想出画正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看书,想一想还有什么别的方法?)

3、请不同方法的同学在黑板上统计,下面的同学分小组整理数据。

4、统计分析结果,比较择优:刚才同学们所用的方法中,哪一种最简便,最容易数出数据的多少?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5、制成统计图,让每个小组在方格上涂上颜色表示每种颜色的数量。从这副统计图中你可以知道什么?可以给老师什么建议。再让学生独立填写统计表。

三、学习小结:刚才我们是怎么统计的?我们把统计的结果用这样的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来,你觉得有什么好处?教师小结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意义。

四、巩固运用:用你喜欢的比较简单的方法独立完成第2题的统计,并提出问题。

五、实践延伸:

1、课后练习:练习十七第3、4题。

2、为学生提供一些接近生活的统计图或统计表,如“小组内同学得到的数学星统计表”“最喜欢的水果”„„课后一小组为单位自己选择展开调查,完成统计图表。

板书设计:

教学小记:

第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小记:

第2册教案第七单元认识时间(2课时) 第2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第2课时

认识几分之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交流,联系已有基础认识一个图形或物体的几分之一,能联系实际说明几分之几的含义,知道一个分数里有几个几分之一,能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几分之几,能比较简单的分数大小。

2、让学生经历实际操作和交流,并从中抽象出几分之几的过程,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一个图形或物体的几分之一,能联系实际说明几分之几的含义。

教学难点:

比较简单的分数大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出示1/4   怎样读?分母、分子各是几?

揭示课题:认识几分之几

二、认识四分之几

1、认识1/4

请大家用一张正方形纸先折成同样大的4份,再把一份或几份涂上颜色,你想涂几份就涂几份。

交流

:教师选择其中涂1份的展示,可以有不同折法。

学生分别说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2、认识3/4

教师选择其中涂3份的展示,可以有不同折法。

思考: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有几个1/4?你认为表示正方形的几分之几?有3个1/4,是3/4。

4、出示“试一试”让同桌学生按两行分别互相说一说涂色部分各表示多少个几分之一,再独立填写分数。

5、完成“想想做做”第1-3题。

三、比较分数大小

让学生用两张同样大的纸折一折,一张涂出它的3/8,一张涂出它的5/8,在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交流:你是怎样比较的?

问:它们分母都是8,你能很快看出哪个分数大?哪个分数小吗?

四、实践应用

1、做“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先涂色,再比较大小。观察着三组数,你觉得怎样比就能很快知道谁大谁小?

2、做“想想做做”第5题。让学生阅读第5题,想想知道了什么,要解决哪些问题。交流:各吃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怎样想的?

五、全课总结

第2册教案第七单元认识时间(2课时) 第3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氯气能部分溶于水,掌握氯气跟水的反应,了解氯气可用来漂白杀菌,掌握次氯酸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分析、制订研究方案、动手做实验,培养其表达、观察、分析能力。让学生掌握分析、制订实验方案、抽象概括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增强同学们对身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氯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

难点:氯气与水反应后产物的检验。

三、设计思路

从氯气的重要用途引入,使学生明确氯气对工农业生产和生活起到的重要作用。从氯气用于自来水处理出发,展开氯气与水的反应,进而延伸到氯气与碱溶液的反应。

四、教学过程

[导入]由表示氯气主要用途的树状图片引入本节课的研究对象——氯气,通过对图片的简单分析,使学生意识到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氯气的。对图片作简单解释。

[过渡]氯气为何与水处理有联系呢?在实际生活中,氯气又是怎样与水处理建立联系的呢?大家通过接下来的学习就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首先回忆一下氯气是一种什么样的气体。

[板书](一)氯气的物理性质

[板书](二)氯气的化学性质

与金属单质

与非金属单质

[设问]那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不大呢?

[演示实验]用一支100mL针筒抽取80mL氯气,然后抽取20mL水,振荡。

[思考与讨论]学生观察现象,并进行描述。

[板书]氯气能溶于水,常温下,一体积水约能溶解二体积氯气。

[过渡]氯气溶于水中是和氧气溶于水一样,还是和二氧化碳溶于水会有一部分生成碳酸类似呢?

[学生小组实验]利用桌上的试剂和仪器装置完成P42活动与探究的实验,并记录现象及结论。

[交流与讨论]展示学生记录的实验现象及结论,分析得出结论:是一种新的物质,具有漂白性。学生通过实验推出可能具有漂白性的是一种新的物质。

[叙述]这种未知的物质就是HClO,我们叫它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它能够使一些有机色素褪色,还具有杀菌、消毒作用,很多地方使用的自来水就是用氯气消毒的。

[设问]既然氯气和水能够发生反应,为什么新制的氯水还会是黄绿色的呢?

[思考与讨论]猜测可能的原因。

[叙述]氯气在与水反应的同时,它们反应生成的盐酸和次氯酸会反应重新变成氯气和水,像这样的化学反应,我们叫它可逆反应,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把“等号”改写成“可逆符号”。

[板书]氯气与水反应(学生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过渡]生活中一般不会直接使用氯气或次氯酸进行消毒。

[媒体]氯水光照分解的实验录像。

[板书]次氯酸见光分解(学生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由于次氯酸盐比次氯酸稳定,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多用次氯酸盐和碳酸、盐酸等发生反应制取次氯酸。

[过渡]如何将氯气转换成次氯酸盐呢?

[思考与讨论]学生可能猜测将氯气与碱固体或溶液反应,或其他。

[板书]氯气与一些碱溶液反应(学生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叙述]氯化钙和次氯酸钙就是我们熟知的漂白粉的主要成分,工业上就是利用这个反应制取漂白粉的。

[设问]我们夏天去游泳池游泳,游泳池就是用漂白粉消毒的,生活中用的84消毒液能够杀菌、消毒。这些次氯酸盐怎样在使用过程中变成次氯酸呢?

[思考与讨论]学生猜测次氯酸盐转变成次氯酸的可能途径。

[板书]漂白粉生效(学生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板书](三)氯气的用途

[叙述]氯气的用途,呼应开头。

[过渡]现在大家可以为自己解释氯气为何能与水处理建立联系?在实际生活中氯气又是怎样与水处理建立联系的呢?

[思考与讨论]根据氯气的物理、化学性质解决该问题。

[交流与讨论]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1.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经验,养鱼的人都是把自来水盛放在容器中,放置几天,甚至是在太阳下晒一晒,这是为什么呢?

2.新制的氯水和久置的氯水中所含有的物质相同吗?

[练习]

1.如果我们在做实验时,或工业生产中,由氯气作为尾气排除,我们该怎么办呢?

答案:可用碱液进行吸收。

2.氯气是有毒气体,曾被德国法西斯制成毒气弹用于侵略战争。当这种毒气弹顺风爆炸时,通常可选用的防御办法是( ②④ )

①人躲到低洼的地方去 ②人躲到较高的地方去

③多饮豆浆和牛奶 ④用沾有肥皂水的软布蒙面

3.下列微粒中,能起漂白的作用的是( D )

A .Cl■ B.Cl- C. HCl D.HClO

4.要得到干燥的氯气,应使氯气通过( A )

第2册教案第七单元认识时间(2课时) 第4篇

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第2课时

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内容:

课本第14--15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2、参与对图形的围、拼、折等实践活动,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难点:感悟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学准备:

课件、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四边形以及它的特点,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平行四边形图),你们见过它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位新朋友.二、自主探究

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在哪见过?

看,这是教师在生活中见到的四边形,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 14 页例 2 图.第一幅图是挂衣服的架子,第二幅图是围起来的篱笆墙,第三幅图是楼梯的扶手.你能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出这样的平行四边形吗?它跟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试一试.学生动手操作,尝试拼平行四边形,教师巡视指导.组织交流,展示学生拼图结果,并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它们的对边一样长,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长方形、正

教案学案

应有尽有 百度文库:教学资料

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平行四边形的角不是直角)

老师边画平行四边形边指出:像这样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 1 题.学生独立完成,分小组讨论,汇报.2、“想想做做”第 2 题.组织学生想一想,再围一围.3、“想想做做”第 3 题.学生在书上描一描,教师巡视检查.4、“想想做做”第 4 题.学生动手完成.5、“想想做做”第 5 题.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四、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反思:

平行四边形是不同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边形,由于同学们见得比较少,所以这部分知识只有通过学生动手比较,才能掌握它的特征,从而知道它的应用.这节课应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在交流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案学案

第2册教案第七单元认识时间(2课时) 第5篇

★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教学反思

★ 《aoe》第1课时教学设计

★ 英语第1课时Unit 8 In Class 教学反思

★ 《荷塘月色》第1课时说课稿

★ Unit1第4课时教学反思

★ 教学设计:ao ou iu第1课时

★ 《猫》第1课时的教案设计

★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第1课时)教案

★ 《掌声》(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第2册教案第七单元认识时间(2课时)

第2册教案第七单元认识时间(2课时)(精选5篇)第2册教案第七单元认识时间(2课时) 第1篇第七单元认识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 认识时间(5...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