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作品集评价量规
单元作品集评价量规(精选10篇)
单元作品集评价量规 第1篇
Intel® Teach Program
单元作品集评价量规
Copyright © 2008, Intel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Page 1
Intel® Teach Program
Copyright © 2008, Intel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Page 2
单元作品集评价量规 第2篇
评价等级及分值
得分
评价 指标 A(10)
参与 积极举手发言,积极程度
参与讨论与交流。
团结合作,在小组中
合作 起领导作用,吸收接
纳并能给出建议,并
情况
帮助其它小组成员,贡献大。
B(8)
能举手发言,有参
与讨论与交流。
帮助协调,推动整
个小组的工作,鼓
励其他成员。工作
至最后一刻,对最
终成果有一定的所贡献。
C(6)
少有举手发
言,较少参与
讨论与交流。
参与了讨论、工作,并对最终成果进行了评价,对评价过程只是旁观。
师
D(4)
自评
互评
评
不举手、不
发言,不参
与讨论和交
单元作品集评价量规 第3篇
量规是一个真实性评价工具, 它是对学生的作品、成果、成长记录袋或者表现进行评价或者等级评定的一套标准。祝智庭教授在《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一书中提出, 设计评价量规时应注意把握好四条原则:一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水平来设计结构分量;二是根据教学目标的侧重点确定各结构分量的权重;三是用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描述语言清楚地说明量规中的每一部分;四是评价量规的指标要全面、精练、可行。笔者以多年教学实践为基础, 结合国家新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课程目标作为评价量规的三个重要维度, 通过确定量化评价的指标, 并为不同的指标制定不同的权重, 构建一套常用的针对中小学生信息素养三维目标培养的评价量规。
●●巧用作品量规, 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要求
目前, 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已经得到普遍应用, 设计课堂任务、评价课堂任务完成情况十分常见。因而, 设计一份恰当的任务评价量规十分重要, 它可以使学生一步步按教师的引导掌握相关的知识要点。具体分项设计标准参见表1。
●●巧用综合量规, 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
新课程十分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但综合能力的培养绝不是一句空话, 它的落实需要教师在设计综合评价量规时, 尽可能多地关注学生能力的多维度要求, 把综合的要求自然地融合在评价标准中。具体分项设计标准参见下页表2。
●●巧用过程量规, 追踪管理学生的学习过程
实施过程评价量规, 是追踪和记录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些重要信息和资料, 并及时进行评价, 可以促使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 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评价量规可以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同时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改进依据, 明确改进方向。我们常用的基于任务驱动的协作学习模式的学习过程评价量规见下页表3。
●●巧用行为量规, 引导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
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难以进行简单量化或脱离实际单纯评分, 但学生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信息技术的使用习惯以及在信息活动中表现出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 却是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活动中逐渐养成的。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 通过制作恰当的课堂行为评价量规, 动态把握、及时引导;同时注意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和各种信息活动中的实际行为表现, 考查学生是否真正将有关的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等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笔者设计的一份机房课堂行为评价量规在一线课堂中进行实践, 收到了良好效果。其具体分项设计标准参见表4。
量规评价与语文本色 第4篇
本期,我刊邀请了参加山东省教育技术中级骨干教师培训第二期培训的教师、教研员来谈这次培训的收获和思考。三篇文章,有开有阖,希望大家能在论述“焦距”的不断变化中获得启迪、有所收益。
教育技术在语文课程实施的生长点
此次研修我的比较大的收获,就是关于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工具的设计和运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学习评价观。我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在具体语文教学中的生长点,在于建构“自主、互动、立体”的学习评价平台。
在这次培训中,我还学习了“评价量规”的设计与运用,理解了评价应有多样化的元素特征,因目的不同,评价要素、评价的主要指标、评价使用的工具也应多样。在量规设计的过程中,应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水平设计主要评价指标,并根据学习目标的侧重点确定各结构分量的权重,应用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描述语言表述量规具体分量的评价要求。
多元评价最重要是评价主体的多元:“自评”、“互评”、“师评”——从多个角度促进学习。教学实施中,教师可利用量规随时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灵活地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在完成课堂作品后,多让学生开展评价活动,在互动中学习,在互动中发展。
量规工具与语文教育思考
以上是我的收获。由量规的设计与运用,我也产生了一些思考。
记得去美国培训学习,我在听课时不由被课堂上学生轻松自由的研讨氛围吸引,思想上会悄然融入他们的研讨。语言类、历史哲学类科目的课堂,在中观目标下,具体到某一堂课,少见诸如“课堂学习目标”之类的预设,激活课堂的,是与中观目标有关的课堂话题,课堂自始至终围绕话题自主合作展开,很少规定必须说什么,而且学生之间的发言趋同性较小,互补性很大,常常有惊讶、笑声,几乎没有中国课堂比较整齐的掌声。作为学生互动的参与者,教师极少“讲”课,也极少不断地提问题,教师极少做是与非的评价,或者是优与劣的定量和定性评价,或做横向比较,而是非常关注一些问题的发现和个性观点,并想办法营造氛围,让每一位学生都说出自己的个性思考,学生的发言和作品展示自然、踊跃且“毫无顾忌”地彰显着鲜明的个性。
语言类科目的文本阅读,是以主题确立一组课文,极少预设对某篇课文段落和词语进行肢解研讨,课堂上基本上是学生各自谈整体上的阅读收获,作业多是“读下面文章后,你认为自己有哪些收获?请就你感兴趣的角度,谈谈你阅读本文的思考”之类的开放性、实践性要求。反观我们的高中语文学习,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竟是多以判断、选择题形式来量化思维,连现代文阅读,也习惯了以僵化的“读下列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的模式强迫学生功利性趋同性阅读,这样的量规理念,让许多学生远离了悦读,也不可能再有个性选择的阅读。
我认为目前在实际教学应用中我们的量规工具设计和应用,还不能避免以下这些问题。
第一,虽然多元评价会给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如评价的是与非、优与劣的元素过多,或许给一部分学生带来成就感,但元素越多,给另一部分学生带来的压力也越大,甚至会由此限制了锐意个性的创新思维。
第二,我认为,对语文学科而言,量规的运用要考虑内容、学情,量规设计应该考虑多一些隐性导引,少一些定性定量评价,阅读、写作、研讨应给予学生畅所欲言的时空,给学生自我创造的导向,而不是肯定或否定的过多提醒。如果量规评价元素有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习惯和辩证思维,有利于自我评判和自我升华,可以用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如果是定量的和定性的评价元素,则尽量不要在学习的成果阶段过多运用。因为,定量和定性的本质,是思维的趋同性,是创造情感愉悦的被规范甚至是被舍弃。
单元作品集评价量规 第5篇
让学员标出量规中的关键词,有助于他们把握每条标准的中心,找出标准中对他们而言最具有挑战性的部分。
在每个学生范例的开始阶段,学员标出标准中的中心词有利于他们把握住中心。 提醒学员评价自查表是根据量规中的优秀标准制定出来的。
评价量规 第6篇
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评价量规?我国教育专家朱智庭教授将评价量规定义为“一种结构性的等级量化评价工具”。我们在评价非客观题或非客观任务时,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这种工具。评价量规的设计是探究型学习设计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评价量规的作用
理解量规的作用:帮助学生和教师定义“什么是高质量的学习”。当学生有规则地通过量规来评判他们的作业时,会开始对学习结果充满责任心,减少了“我还要做什么”的问题。量规减少了教师为学生作业进行评分的时间,使教师更容易向学生解释获得等级的原因,促进自己明白怎样努力才能获得提高。使用量规的最大好处之一是使标准公开化。
评价量规设计原则
设计量规应当注意:
1、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水平来设计结构分量。
2、根据教学目标的侧重点各结构分量的权重。
3、用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描述语言清楚地说明量规中每一部分。同时要注意:同一部分必须出现在每个量规水平里;量规水平必须尽可能接近等距离。
二、如何设计量规
量规是一种结构化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技术,一般都具有评价要素、指标、权重、分级描述这几个基本构成要素,常以二维表格的形式呈现。但这并非是一个机械的规定,有时量规可能缺少权重或等级描述,而且形式也可能多种多样。使用量规时应根据实际需求,不必拘于形式。
通常,在量规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水平来设计评价指标,并根据学习目标的侧重点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用具体的、可操作的描述语言来说明量规中各个指标的评价要求。一般地,评价量规的设计包括以下六个步骤。1.确定主要评价要素
对学习计划的内容进行分析,然后确定影响学习计划执行的主要学习环节或要素,从中选择某些要素作为评价要素,选择评价要素时要考虑其总体涵盖的范围及其在单元学习计划中的地位。2.确定主要评价指标
评价主要指标应该符合以下要求:(1)主要指标应该与学习目标紧密结合;(2)主要指标要尽可能用简短的词语进行描述;
(3)主要指标一般是一维的,一个有效量规中的每个主要指标通常是一维的,它可以被分解成几个二级指标,但却与其他一级指标并列构成了评价的主要方面;
(4)所确定的主要指标整体要能够涵盖影响评价要素的各个主要方面。
每个评价要素的主要指标数目不必相同,但每个指标都应该是构成评价要素的主要影响成分。每个评价要素还可以拥有多级指标,但指标级数并不是越多越好,而应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3.设计评价指标权重
对所选定评价要素的主要评价指标进行综合权衡,为每个主要评价指标分配权重,并对量规中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分数)进行合理设置。
首先,评价指标的权重设计与教学目标的侧重点有直接的关系,并与评价的目的相关,反映主要考察目的的评价指标,权重应该高些。如对学生电子作品的评价,如果教师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制作电子作品的有关技术,那么赋予技术、资源利用评价指标的权重则应该高些;如果教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电子作品展示自己的调查报告,那么赋予选题、内容、组织等评价指标的权重则应该高些。
其次,在设计指标权重时要保证某个一级评价指标的所有二级评价指标权重之和应等于该一级指标的权重。4.描述评价的具体要求
在设计描述评价的具体要求时,应该使用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描述语言,避免使用概括性的语言。如在评价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时,“学生具有很好的信息收集能力”就会显得很含糊,而“从多种电子和非电子的渠道收集信息,并正确地标明出处”这样的描述就显得明确得多。5.设计量规的水平
在设计评价量规的水平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同一部分必须出现在每个量规水平里。如设计研究性学习量规,水平1中涉及“信息收集”项,则在水平2、3、4也应该包括此项;
(2)量规水平必须尽可能接近等距离。例如,水平1与水平2间的间距应当和水平3与水平4间的间距相等。
6.修改和完善评价量规
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对评价量规进行修改和完善。
(1)用设计出的量规对学习计划进行试评价,以便发现量规在主要指标、权重分配、等级描述中存在的不足,根据试用结果进行首次完善。
(2)使用元量规对自己设计的量规进行质量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对量规进行再次完善。元量规即用来评价量规质量的量规。
三、评价量规的实际应用
设计出一个好的量规只是成功了一半,使用得当也十分重要。使用量规进行评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学习进行前提供量规:在学习前提出预期要求是信息化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原则,惟有如此,才能发挥量规对学习过程的关注作用。
2、与其他评价工具配合使用:每种评价工具都有它的适用范围,配合使用才会取得最佳的效果。比如,在要求学生以电子作品递交作业时,采用量规与范例(学生作品范例)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就会非常有效。
3、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量规的要求:关注过程的评价,特别强调要求评价要随时并频繁地进行。这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要求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提醒,以便他们能自觉不自觉地运用量规来衡量自己的绩效。
4、为自评和互评设计良好的氛围: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因此应该积极地鼓励这类评价,如要求学生互相浏览作品,根据量规提出修改意见等。但切忌对学生的互评施加压力,否则势必会影响互评的质量,如要求以学生互评的分数作为期末考试分数等。
统计与分析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辅助教学日益成为重要 的教学手段, 并被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 学系统也走进了统计学课堂,使统计教学发生了“革命性” 的变化。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
传统的统计学教学方式是教师利用黑板、粉笔、教案等 在一般教室进行授课的一种教学方式,而多媒体辅助教学 方式则是在授课过程中利用投影仪、计算机、网络等多种现 代媒体,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与 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是:(1)能化静 为动,寓教于乐,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和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2)能使抽象问题形象化,有 利于突破难点,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习效果;(3)能节约传统的板书时间,开阔知识面,增加信息 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4)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图文声形 并茂的特点,使统计中的一些枯燥、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计 算通过教学软件直观而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 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和规律性,并且还可激发学生 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对于统计教学来说,由于过去受传统教学手段的限制,对调查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分析,用手工处理准确性、及时 性差,且有的手工处理不能进行,从而对统计的工作过程、功能不可能获得较全面的认识。多媒体辅助手段引进统计 学课堂后,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个矛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1.实施统计学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方便快捷地处理统
计图形、图表,使教学过程变得直观、形象。在传统教学方 式下,无法在一个课时内利用多种统计方法处理同一组资 料,无法同时显示多种统计计算公式、相关图形及计算结 果,无法直接利用结果和图形进行预测。而采用多媒体辅 助手段后则可使绘图、制表、数值计算、预测等一气呵成。另外,利用计算机特有的模拟功能和动态演示功能还可使 统计学的抽象理论变得直观、具体、形象,从而增强学生对 概念及方法的理解。
2.实施统计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链接功能强大的 统计分析软件,便于在课堂上处理大规模的实际数据资料,提高学生解决与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音乐课评价量规 第7篇
评价 指标 优秀8-10分
1、能大胆参与歌曲演唱,并准确表达音乐情感
2、感受作品知识音乐的力度记号,运用他们为歌运用 曲制定处理方案
30%
3、举办一场小型音乐剧表演,各小组合作展示创作成果
1.能认识简谱中常用的音乐记号和用语。
重点
2.能够掌握音乐作品二段体结构。
50%
3.能准确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情感与内涵。
良好6-8分
1、能大胆参与歌曲演唱,并准确表达音乐情感
2、感受作品音乐的力度记号,运用他们为歌曲制定处理方案
3、举办一场小型音乐剧表演,各小组合作展示创作成果
1.能认识简谱中常用的音乐记号和用语。
2.能够掌握音乐作品二段体结构。
3.能准确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情感与内涵。
一般4-6分
1、能大胆参与歌曲演唱,并准确表达音乐情感
2、感受作品音乐的力度记号,运用他们为歌曲制定处理方案
3、举办一场小型音乐剧表演,各小组合作展示创作成果
1.能认识简谱中常用的音乐记号和用语。
2.能够掌握音乐作品二段体结构。
3.能准确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情感与内涵。
概念地图评价及量规 第8篇
关键词:概念地图 评价 量规
Evaluation by Concept Map and its Rubric
Chen Chun-sheng Xie Chang
Teaching affairs Department,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330022, English Department, Jiangxi College of Foreign Studies ,330099,
Abstract:A concept map is a visual representation of an knowledge structure constructed by an individual on a particular topic, and it's a visual semantic network about the knowledge components in a particular field organized in a pattern based on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A concept map can be used to perform placement evaluation, formative evaluation, diagnostic evaluation and summative evaluation. Concept maps are indicating the evaluation methods shifting from traditional ones to modern and they are enjoying its popularity nowaday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ways of evaluation by concept map, and elaborates on its rubric.
key words:Concept Map;Evaluation by Concept Map;Rubric
传统的测量与评价主要是通过测量与评价学习者的行为(主要是回忆行为)来评价学习,对学习者获得知识的过程、表征与结构的变化并没有去测量与评价。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测量与评价观念开始发生变化。现代认知心理学主张通过说明学习者头脑内部的知识表征、结构与过程来设计测量与评价学习。
概念地图是个体对特定主题建构的知识结构的视觉化表征,是人们将某一领域内的知识元素按其内在关联建立起来的一种可视化语义网络。概念地图中概念关系的判断可以测量学习者有关知识命题的网络特征,因为知识网络中结点(节点)多少和结点的关系反映了学习者在一定知识背景或学习环境下对知识重点和疑点的把握。概念地图的建构反映了概念关系的功能作用和它们之间联想能力,也是学习者对有关知识综合贯通的表征能力。
概念地图能评定学生对某个领域知识的理解,探查学生的内部认知结构。在教学时可评定学生的预备知识、确认学生知识的裂缝,可以反映出学生头脑中的误解(misconception)、错误观念(incorrect conception),还能帮助教师确定学生经过教学后所建立的概念联系的广度与质量等等。概念地图评价是注重知识结构和成长过程的评价。
概念地图评价包含两个成分:一是任务实施,学生接受、完成任务,用概念地图来展示他们学习到的知识,呈现知识结构;另一个是组织评价,按量规来评价学生的概念地图成果,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其他学生或自己,也可采用共同评价的方式来进行。
一、任务实施
可采用表1的实施方法对学生安排任务,进行知识结构测查。1
表1 概念地图评价任务实施方法
二、组织评价
学生展示概念地图成果后,接下来就是评价主体对概念地图按量规进行评价。
(一)对概念地图命题的评定
概念地图内容准确与否,关键在于学生所描述命题的准确性。因此有必要对命题水平进行评定。命题可在三个维度上进行评分,即准确性、解释的深度和命题结构的复杂性。见表2:2
表2 命题评定分类系统
(二) 对概念地图整体的评定
人们对概念地图整体进行评价,一般有以下四类方法:3
1.主观评价。
评价主体根据自己对学生概念地图的总体印象进行记分。这种评价速度快,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评价主体的经验和知识水平,带有很大的主观性,缺乏一定的客观性,可能造成较大的评价误差。
2.结构评价。
评价主体根据学生概念地图表达的命题数、概念地图的结构计算得分。结构评价的可操作性较低,同时这些评价算法自身的有效性仍有待验证。
结构评价的评分方法有很多种,但大部分都是从Novak 和 Gowin于1984年制定的准则演变而来。表3是Novak & Gowin 提出的一个较为综合、针对结构的评分系统。4
表3 Novak & Gowin的评分系统
3.相似度评价。
教师通过计算学生概念地图和专家概念地图的相似度来给出得分。相似度评价的可操作性也较低,同时这些评价算法自身的有效性也有待验证。
所谓专家的概念地图可以是由某领域的权威或学生教师所画的单一的一个概念地图,也可以是教师与一组专家共同画的一组概念地图,还可以是一种“专家概念联系矩阵”(expert link matrix),这种“专家概念联系矩阵”就是让一位或多位专家将一群概念中的每两个概念之间的所有可能关系都写出来,然后把這群概念以不同方式进行分类。5
这种方法首先要确定一个反映理想的知识结构的概念地图即专家的概念地图,教学中一般用学科专家、教师或优等生的概念地图作为标准,而后对比学生的概念地图与标准的概念地图。这种比较有两种方法:
(1)对比评分法。按表4的评分系统师生共同将标准概念地图和学生的概念地图进行分别评分,学生概念地图总分与标准概念地图总分的百分比即为学生的分数,公式为:
学生概念地图最后成绩=学生概念地图各项总分÷标准概念地图各项总分×100,取整数。
表4 概念地图对比评分系统
(2)换算评分法:Lomask等提出另外一种二维的方案,即同时计算概念地图中的概念数量和连线强度。概念的计算是看专家的概念地图中的概念有多大比例被学生提到,Lomask等将这个百分比分成5段:完全(100%)、大量(67-99%)、部分(33-66%)、少量(0-32%)、无(没有提到任何相关概念)。同样,连线的强度也是看在专家概念地图中的必要的、准确的连线中,学生提及的有多大比例,这个比例分为:强(100%)、中等(50-99%)、弱(1-49%)、无(0%)。综合以上两个方面,他们提出了以下评分标准,见表5。6
表5 综合概念数量和连线强度的评分标准
4. 层次评分法。
以上的评分方法都是从知识结构和内容方面来考查,而且过分强调了分数,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另外也忽略了设计原则、美学、创造性等角度的考查。因此,对概念地图的评价应多方位地进行,而不只能对知识结构和内容方面来考查。
层次评分法是一个多方位的评价方法,在多个方面进行了考查。它不对概念地图进行具体的评量分值,而是从总体上分层次地评价概念地图。层次评分法将概念地图分成典范、超标、达标、需要提高四个层次,并从目的、组织、内容、链接、文法、版面、合作、效果八个方面对概念地图分别进行评价。
层次评分法量规是一种结构化的评价标准,它从与评价目标相关的多个方面详细规定评级指标,具有操作性好、准确性高的特点。它的优点是能从总体效果及细节上对概念地图进行评价,从仅强调测验分数向评价方法的立体、综合、多层次、全方位发展。概念地图层次评分法评价量规见表6:7
表6 概念地圖评价量规
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学生评价制度,过分强调评价的总结性功能和选拔功能,把学生评价局限于为学校管理服务,成为学校控制教师,教师管理学生的主要手段。这样就很难对学生作出全面的评价,使评价的教育作用降低甚至丧失。“现代学生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发展结果的评价,更重视学生发展过程的评价;在对过程的评价中,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评价中来,使评价能够触动学生的内心深处,使评价产生教育意义,把学生评价过程变成教育和指导的过程,变成不断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8现代学生评价,努力寻找各种有效评价学生的方法,试图形成立体、综合、多层次的评价方法体系,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概念地图层次评分法能从多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因此,概念地图是一个顺应评价体系改革的很好的评价工具。
概念地图可以确定学习者在某一特定领域内对知识理解的宽度、深度和知识的相互联系多样化程度,它真实地反映了学习者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它注重知识结构和成长过程的评价,概念地图可用作定位性评价(placement evaluation)、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诊断性评价(diagnostic evaluation)和总结性评价(summative evaluation),是一个从传统学生评价向现代学生评价转化符合新课程评价改革的很好的他评、互评与自评的方法,是被普遍认可的—种“真实可信的评价”工具。概念地图评价正日益受到重视,广大教师们对概念地图评价量规的掌握就显得非常重要。
注释:
1 张建伟,陈琦.认知结构的测查方法[EB/OL]. http://www.hebiat.edu.cn/jjzx/MET/journal/articledigest10/renzhi.htm, 2009-03-13.
2 丁朝蓬著.新课程评价的理念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05-206.
3 朱亚莉.促进“反思”的概念构图教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6.
4 张建伟,陈琦.认知结构的测查方法[EB/OL]. http://www.hebiat.edu.cn/jjzx/MET/journal/articledigest10/renzhi. htm, 2009-03-13.
5 丁朝蓬著.新课程评价的理念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03.
6 张建伟,陈琦.认知结构的测查方法[EB/OL]. http://www.hebiat.edu.cn/jjzx/MET/journal/articledigest10/renzhi. htm, 2009-03-13.
7 [EB/OL].http://www.uaf.edu/coop-ext/forestry/wif/teacher/conceptcommunity.htm,2009-05-15.
[EB/OL].http://www.west.asu.edu/achristie/546/inspiration_rubric.htm,2009-05-15.
[EB/OL].http://district125.k12.il.us/faculty/smcgrath/eye/evaluation.htm,2009-05-15.
Laura Karl ,Laurie Stevens.[EB/OL]. http://www.esc20.k12.tx.us/etprojects/formats/webquests/ suept Map Rubric, mmer99/northside/great_deserts/rubricinsp.htm, 2009-05-15.
Rubric created by John Petersen, Wilma Graves-Warner and Steve Sparks [EB/OL]. http://www.esc 20.k12.tx.us/etprojects/formats/webquests/summer99/northside/uniforms/rubricinsp.htm,2009-05-15.
Rubric Concept Map [EB/OL].www.ncsec.org/team11/RubricConceptMap.doc,2009-05-15.
8 沈玉顺.现代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9.
思想品德教案评价量规 第9篇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动地认识事物的过程和自我完善的实践过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过程。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是一门有基本规律可循的科学。一般包括制订计划、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辅导、考试评价、教学总结、教研活动等基本环节。为了加强教学管理,现对各环节作如下规定。
一、制订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1、教学计划是一个学期开展教学的依据,是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每学期开学前一周制订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2、教学计划要具备以下内容:
(1)教学指导思想。根据形势特点、品德课的要求、学生实际,提出教学的指导思想。(2)教学目标任务。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科特点,提出教学的目标任务。(3)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4)教材简析。(5)教学进度安排。
(6)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措施及教研活动安排。
3、制订教学计划要做到“三个熟悉”。熟悉课标:明确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任务,了解教学内容的安排,弄清本科应遵循的原则。熟悉教材:通读教材,理解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各框节在整体中所处的地位,明确本学期的教学要求和教学重点、难点。熟悉学生:通过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认真与任课教师、班主任交谈,掌握学生的概况。
二、备
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它的基本任务是在把握课标、吃透教材、摸清学情的前提下,按照教学规律和现代教育原则,进行课堂教学的创造性设计。
1、超前一周备课,备课节数要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周课时标准。
2、必须紧扣课标、教材备课。要求做到“六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作业和实践活动
备课标:即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正确把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落实,对教学中的各项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深浅适当。备教材:即吃透教材。深人钻研教材,分析重点,理解难点,结合教材内容,设计思想教育、智能培养和创新训练。备学生:即熟悉学生。重视学情研究,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认知基础、认知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确定教学起点,注重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备教法: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有针对性的进行重、难点突破的最优化设计,师生互动的最优化设计,采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态度与能力的学习方法。备作业和实践活动要依据教材的内容特点确定。
3、备课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充分挖掘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
4、精心编写教案。一般课时教案包括:①课题;②教学目标;③教学重、难点;④教法与学法;⑤教学具准备;⑥课型特点和课时分配;⑦教学过程(详写);⑧板书设计;⑨活动安排与作业;⑩教后记。
5、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坚持集体备课。从说、讲、议、评、写五个方面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每周集体备课要落实 “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6、其他教学活动如时事课、实践活动、复习课、考评课等均需要设计符合学情的教案。
三、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原则。要坚持正确的教学原则。如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正面教育原则、知行统一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导学结合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体现思想品德课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特点。
2、教学目标。确立科学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全面、恰当,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体现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3、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紧扣三维目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教材知识,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道德修养、关爱尊重、交流沟通;民主法制、责任使命与国情等方面的教育。准确把握教材,灵活处理“双基”,讲清重、难点,优化课程资源。
4、教学过程。教学程序设计合理,教学活动安排有序,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教学时间分配科学,教学重难点控制准确,学生的思维密度清晰。
5、教学方法。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创设启迪思维、激发学生兴趣的良好教学情境。以学为主,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进行指导,有计划的培养学生自学、讨论、观察、思维、实践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有的放矢,针对性强,重视对课堂训练的有效指导。重视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6、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促进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有效的学习工具和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
7、教学效果。每一堂课要达到下述基本要求:①课时目标明确,达成度高;②传授知识准确,注重能力培养;③重点突出,难点突破;④精讲巧练,教、学结合;⑤引导、启发得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⑥师生感情融洽,课堂气氛和谐;⑦恰当使用学具;⑧面向全体,所有学生均有收获;
8、基本素养。说普通话,语言准确、形象、生动而富有情感;教态亲切,仪表端庄,举止文雅大方;教书育人,爱护学生;不提前上课,不拖堂。
四、作业布置与批改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巩固和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要重视作业的阶段性、目的性、计划性、针对性。作业布置要从实际出发,提倡布置实践、活动性作业。
1、作业的目的要明确,分量要适当,难度要适中。
2、作业形式应灵活多样,既有书面作业,又有品行方面的要求;既可把教材“活动”内容当成作业,也可结合实际另外布置作业,侧重于布置开启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作业。
3、学生的书面作业检查、批改量不得少于作业总量的三分之二,评价方式可灵活多样。
4、品行要求要经常督促检查,评比考核。品行评价可采用“观察、谈话、学生互评、成长记录袋”等多种方式。
5、对学生作业要分层布置,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不使学生负担过重。
6、除调查、访谈等实践性作业外,其他作业均应在课内完成。
五、辅 导
辅导是课堂教学必要的补充,是因材施教不可缺少的一环。对学生学习既要有统一的要求,又要承认差别,努力使全体学生都得到提高。
1、教师应在学期初制订辅导计划,明确辅导对象,做好辅导的跟踪记录。
2、要组织学生参加学科兴趣小组活动,丰富学生的
课余生活,增长知识,发展特长。对学困生要热情关怀,鼓励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端正学习态度。
3、辅导可采用集体辅导、个别辅导、同学间互相帮助、组织学习小组等多种形式进行。辅导要摸清学情,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4、辅导应以课内辅导为主,不利用节假日给学生集体补课或上课。
5、辅导内容除知识上的解疑答难外,重点是对学生学习目的、动机、学习方法等给予指导,培养学生良好品行和学习习惯。
6、辅导要落实,严格管理,讲求实效。做到“三有四定”:即有计划、有目标、有记录;四定:定学生、定辅导教师、定时间、定地点。
六、学习评价与考核
学习评价与考核是检查教学情况的重要手段。要求如下:
1、评价的目的。思想品德课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考查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所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品德发展与提高的过程。
2、评价的原则。要坚持正确的思想价值导向,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要重视学生、教师和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要重视对学生评价的反馈。
3、评价的内容。即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方面对学生进行多角度评价。
4、评价的方法。①学习评价可采用书面测试(含开卷与闭卷)与日常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书面测试每学期期中、期末各一次,成绩列入成绩册。②反映学生思想道德认识的行为表现,应采取本人自评、同学问互评和班主任会同其他任课教师共同评价;③行为考核的评定可采用等级和评语相结合的方式,成绩纳入操行评定。④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应采用多元、开放的评价方式,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工作的分析与反思。
七、教研活动
教师要积极参与教研组活动,加强教学研究。要求做到:
1、学期初要制订教研工作计划,学期结束时做好教研工作总结。
2、积极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结合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际,加强教学研究。
八、教学总结
教师要搞好学期工作总结,教学总结存人教师档案。教学总结内容包括:
1、教学任务完成情况;
2、教学中的主要经验体会;
3、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教学目标实现诊断评价量规 第10篇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所以评价教学目标,应要着眼于学生、立足于学生,把学生、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置于教师的关注之下,引导、组织学生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采集和取舍、分析和利用、综合和概括。教学活动一定要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学生的眼光来看待出现的新问题、让学生以自己的方法来尝试解决;以学生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的简略过程。
A、教学目标较好的体现教材的设计意图,教学目标很好的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求,教学目标能很好的体现三维目标的实现,并促进学生的全体发展和综合发展。
B、教学目标能体现教材的设计意图,能基本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求,教学目标能体现三维目标的实现,并基本体现面向学生全体及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
C、教学目标能基本体现教材的设计意图,能考虑学生的年龄和兴趣,能关注三维目标的实现,能即重视知识传授又重视能力培养。
教学导语(或导入)诊断评价量规
导语,即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正式讲课之前用来引入新课,启发引导学生的话。大凡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十分注重导语的设计。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A、导语设计新颖、有很强的趣味性,语言充满情感、富有美感,能较好的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富有启发性,知识性强。
B、导语设计新颖、有趣味性,语言充满情感而流畅,能较好的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富有知识性。C、导语设计铺排,趣味性一般,语言流畅,能起到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的作用。
教学活动诊断评价量规
教学活动设计要适当留有余地,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可随时审视,随时调整,随时补充,以满足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学得更为灵活扎实。
A、教学活动张弛有度,疏密合理,对教学目标有较强的指向性。教学活动很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参与度高。
B、教学活动设计合理,能体现教学目标的达成。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大部分学生能参与到活动中来。
C、教学活动设计基本合理,能体现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相当部分学生能参与进来。
课堂巩固训练诊断评价量规 课堂练习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起着形成和发展科学认知结构的作用。
A、课堂巩固训练难易适中,新知旧知的联系紧密,有层次性,适合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课堂练习设计能紧扣教学的重点、难点,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B、课堂巩固训练能兼顾学生实际水平,能体现新旧知识的衔接。练习设计能突出重点,侧重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能让大部分学生基本完成任务。
C、课堂巩固训练能体现教学目标,能让部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课堂巩固训练能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有相当部分学生能完成练习。
学生评价诊断评价量规
A、学生评价能较好的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评价方法科学、有效、恰当,评价态度认真,语言中肯、恰如其分,评价方式灵活多样。
B、学生评价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评价方法有效、恰当,评价态度认真,语言中肯,评价方式多样。
C、学生评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评价方法有效,评语恰当,能被学生所接受,评价方式多样。
教学环节诊断评价量规
A、教学环节安排张驰有度,紧密而有节奏,重点、难点处理得当,教学活动巧妙而有效果,教学评价科学有效,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B、教学环节安排合理,各环节衔接紧密,能突出重点和难点的解决,教学活动有条不紊而有效果,教学评价恰当有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单元作品集评价量规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