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产后出血的治疗及预防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产后出血的治疗及预防(精选10篇)

产后出血的治疗及预防 第1篇

1 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

子宫收缩乏力是不能有效关闭胎盘附着部位子宫肌壁血窦而致流血过多,是产后出血常见原因。

1.1 按摩子宫止血法

检查产妇膀胱是否充盈,必要时导尿。(1)经腹按摩法:①左手在耻骨联合上缘向下按压使子宫上升;②右手置于子宫底部,拇指放于子宫前壁,其余四指放于子宫后壁;③双手作均匀有力的、有节奏的按摩;④按摩过程中应间隔性地按压子宫底将宫腔内积血排出,有利于子宫收缩,有利于子宫收缩恢复正常。(2)腹部-阴道双手按摩法:术者一手握拳置于阴道前穹隆,顶住子宫前壁;另一只手经腹部按压子宫后壁,使子宫前屈;先挤出宫腔内积血;两手相对紧压子宫并作按摩;有节律持续轻柔按摩15 min,促进子宫收缩;注意使用无菌技术;应用宫缩剂配合按摩,以维持子宫处于良好的收缩状态。

1.2 合理使用缩宫素

按摩子宫同时,产后肌肉或静脉注射缩宫素加强子宫收缩,疗效满意。

1.3 纱布宫腔填塞法

常规消毒洗手,带手套;用灭菌纱布在盛生理盐水的治疗碗中浸湿挤干;术者用一手在腹部固定宫底,持卵圆钳将2 cm宽、6 cm长的纱条送入宫底,自宫底向外逐层填塞;填塞应紧密,不留空隙,均匀。最好用带尾纱布。

1.4 卡孕栓的应用

如在胎头娩出后立即舌下含服卡孕栓一枚,止血效果更加。卡孕栓的药理作用:为PGF2α的衍生物,对平滑肌有较强的收缩作用,特别是对子宫平滑肌有直接的收缩作用,舌下含服快速吸收,作用迅速,不受患者一般限制。卡孕栓有较强的子宫收缩作用,迅速关闭子宫创面血窦的出血从而达到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含服给药免除了患者注射给药的痛苦,减轻医务工作者的负担,省时省力,减少麻烦,适合于基层妊娠高血压患者。

2 软产道裂伤出血

2.1 孕前及孕期保健

孕妇注意营养,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正常饮食,保持愉快心情。第一产程密切观察产妇情况,注意产妇精神护理,注意水分营养补充,防止产程延长、滞产、难产、产妇乏力等,避免宫颈水肿,对急产做好准备,合理使用镇静剂、解痉剂。

2.2 做好第二产程处理

正确使用腹压,新法接生,胎头胎肩缓慢娩出,防止胎儿娩出过快,掌握好会阴后--斜切开术或正中切开术的适应证及手术时机,严格执行规范操作,对会阴伤口缝合做到进针缝合“轻、快、准”,避免形成皮肤黏膜水肿,不留死腔,组织对合好,起到止血效果,减少产妇痛苦。

2.3 正确处理第三产程

胎盘娩出后,立即检查宫颈、阴道壁子宫收缩情况,收集并测量产后出血量,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有无缺损,防止产褥期出血。

3 人工剥离胎盘术

胎盘剥离不全、滞留或粘连时,行徒手剥离取出。沿胎盘面向下、四指并拢作锯状剥离,切勿强行挖取整个胎盘剥离,将胎盘握在手掌中取出。

4 介入治疗

如含服卡孕栓仍不见好转,或宫颈裂伤严重,至后穹隆损伤阴部静脉出血不止或发生凝血功能障碍时,应用介入栓塞治疗。

4.1 经皮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术(IIAE)

操作较容易,所需时间短,但有导致异位栓塞的危险。

4.2 经皮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UAE)

对病情危重首选IIAE,对一般情况较好的出血患者或插管技术相当熟练者可选用UVE。以减产并发症的发生。笔者所在医院常选用UVE。介入治疗效果好,疗效显著,具有微创性,由于操作是在医学影像设备指导下诊断治疗,具有较高准确性。一旦介入成功,止血部位准确,止血效果立竿见影,副作用小,康复快,保留女性生殖器,对患者有深远意义。介入治疗失败可行手术治疗,手术结扎血管失败,很难再行介入治疗。所以医务人员应掌握好时机,快速、果断、准确进行危重患者抢救。及时应用介入栓塞治疗,挽救患者生命,减少子宫出血,避免子宫切除。此法受到广阔患者认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总之,产妇分娩后应在产房观察2 h,严密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子宫收缩、阴道流血量。如果失血较多,应及时补充血容量。产后鼓励产妇及时排空膀胱,不能排空者,诱导排尿,必要时导尿,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实行母乳喂养,可促进子宫收缩,减少阴道流血量,及时发现产妇异常,及时紧急处理。产科人员应及时掌握引起子宫破裂的原因,观察预防子宫破裂,特别掌握催产素应用指征,严格执行使用常规,密切观察记录宫缩情况,确保孕产妇生命安全,避免产后大出血,降低产妇死亡率。

预防产后出血,也应做好孕早期产前检查、监护,不宜妊娠及时在早孕时终止妊娠。对具有较高产后出血危险的产妇,做好早处理准备工作。这类产妇包括:产后出血史、人工剥离胎盘史、难产史、剖宫产史、多孕多产及曾有多次宫腔手术者,有高龄初产或低龄孕妇、有子宫肌瘤剔除史,生殖器发育不全或畸形,合并糖尿病、血液病、贫血,分娩期有产程延长、宫缩乏力、急产、难产,行胎头吸引术、产钳等助产手术技术,剖宫产胎盘滞留者,特别是应用宫缩剂者更需注意。警惕妊娠期双胎羊水过多、巨大胎儿、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前置胎盘、胎盘早剥、骨盆胎位异常、死胎等。

产后出血的护理及预防 第2篇

1产后出血的原因

1.1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约占产后出血总数的2/3以上,胎盘娩出后,因子宫肌壁的收缩与缩复,使子宫壁血窦内血栓形成,从而制止胎盘剥离面的出血。

1.2胎盘滞留性出血,胎盘剥离不全及剥离后滞留可因宫缩乏力所致出血。

1.3软产道损伤,胎儿分免过程中,软产道裂伤,血管断裂出血,为产后出血的另一重要原因。

1.4凝血功能障碍,以胎盘早期剥离,羊水栓塞或重度妊娠中毒症等所引起的播散性血管内凝血为主。

1.5心理社会方面,产妇,家属面对产后出血,往往表现出惊慌和恐惧。

2抢救及护理措施

2.1抢救:产后出血往往起病急来势猛,处理时必须沉着、冷静、分秒必争,应边迅速止血,边寻找出血原因,任何原因引起的产后出血,都可导致失血性休克的发生,所以在寻找出血原因的同时立即建立静脉通道,选择粗大的血管,确保输液、输血的通畅,注意补充血容量,防止休克及酸中毒,预防感染。

2.2止血

2.2.1子宫收缩乏力出血(1)按摩子宫止血,刺激子宫收缩,促使子宫壁血管窦闭合。(2)一手握拳置于阴道前穹隆,顶住子宫前壁,另一手自腹壁使宫体前屈,双手相对紧压子宫并做按摩,按压时间以予子宫恢复正常收缩,并能保持收缩状态为止,注意无菌技术。(3)应用宫缩剂,按摩子宫同时,肌注或静脉缓慢推注缩宫素10u或经阴道注入子宫颈。(4)应用无菌纱布填塞宫腔。(5)经上述处理不可奏效,如效果不明显,出血仍不止的,则应行子宫次全切术。

2.2.2胎盘滞留性出血:(1)若胎盘未娩出,出血量达2000C,应立即行人工胎盘剥离,并清除宫腔内积血,以利子宫收缩;若胎盘已娩出,应仔细检查胎盘胎膜剥离是否完整,如有残留,应行徒手剥离胎盘术,或刮宫清除。(2)若为植入性胎盘,切不可用手强行挖取,行子宫次全切术是最安全的治疗方法。

2.2.3软产道损伤性出血:(1)立即寻找出血部位进行缝合或结扎血管止血。(2)外阴、阴道血肿较小,不再扩大的可任其吸收,局部置冰袋止血;血肿范围较大或继续扩大,应立即切开结扎血管或缝合止血。

2.2.4凝血切障碍:产后大出血,血液不凝,应引起重视,首先消除病因,杜绝促凝物质入母血循环,是终止DIC的重要环节,病情仍不好转,立即切除子宫。

3护理措施

3.1预防产后出血:(1)做好孕前及孕期的保健工作,孕早期即开始产前检查监护,不宜妊娠者及时在早孕时终止妊娠。(2)对高危产妇做好及早处理的准备工作。(3)第一产程密切观察产妇情况,第二产程重视处理过程,第三产程正确处理胎盘娩出和测出血量,胎盘娩出2小时内,密切观察一般情况,阴道流血和宫缩情况,定时测出血压、脉搏、体温、呼吸,注意保暖。

3.2迅速止血,纠正失血性休克及控制感染。迅速止血防止休克,同时,产房的工作环境要求较高,对空气中的细菌数要加以控制,以达到生物洁净标准。

3.3心理护理,做好产妇及家属的安慰解释工作,保持产妇安静,使其与医护人员主动配合。

用温柔的语言予以随意交谈的方式讲解一些能使产妇心情愉快的语言来分散注意力。

参考文献

[1]夏海欧《妇产科护理学》

[2]胡冰:落实全程助产,提高产科服务质量

[3]曹善霞、赵志燕在产程中应用护理的效果观察,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6;12(3)24

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治疗 第3篇

关键词:剖宫产,难产,出血

剖宫产是解决难产的有效措施, 随着近年来剖宫产率不断上升, 其手术并发症不为少数, 特别是剖宫产导致的产后出血临床上最为常见。本文就我院数年来剖宫产引发产后出血浅谈其预防及治疗。

1 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原因

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宫缩乏力, 其次为子宫下段撕裂出血, 胎盘因素, 凝血功能障碍出血等。

2剖宫产产后出血预防措施

剖宫产产后出血重点在于预防: (1) 加强卫生宣教, 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以减少流引产次数。 (2) 加强围产期监测, 及时治疗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 (3) 掌握剖宫产指征, 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给母体带来危害。 (4) 子宫切口位置的选择:多取子宫下段横切口, 膀胱反折腹在膜下2cm, 提高娩头技术, 减少切口撕裂的环节。有效避免切口撕裂出血。如下段形成不良着宜取膀胱反折腹膜处。如下段切口处血管充盈怒张则避开血管, 行T形切口。如已临产, 切口宜偏上, 以防下段过度伸展切口宜向下或向两侧撕裂出血。 (5) 对有出血倾向者, 需血源充足, 术前应用维生素k1或立止血等。 (6) 对由于产程过长或紧张等不良因素可能导致产后出血或巨大儿, 先做好防治产后出血的准备, 做好心里疏导, 备各项必备药品。

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治疗: (1) 胎儿娩出后立即予宫体注射缩宫素及静脉滴注缩宫素, 严重着含服米索前列醇400~600μg。 (2) 按摩子宫或宫腔填塞纱布。 (3) 胎盘剥离面出血, 行8字缝合+压迫止血。 (4) 迅速缝合子宫切口以保持子宫完整性, 利于子宫收缩。缝合切口的要点是两侧角部应确切可靠。 (5) 如子宫收缩乏力严重者则行子宫动脉结扎或子宫背带式缝合。上述无效者行子宫切除或子宫动脉栓塞以保留子宫及生育功能, 并可减少家属纠纷的产生。 (6) 及时补充血容量, 改善微循环, 保证重要脏器的供血。 (7) 对术后晚期出血, 如出血不多予抗感染、止血等保守治疗, 无效者行剖腹探查。

总之,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是关键。术中手术技巧及缩宫素适时适量的使用是有效防治产后出血的措施。同时做好孕期保健是前提, 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对于有潜在风险的产妇做好完善的术前准备, 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率。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办刊宗旨及投稿须知

办刊宗旨

深入研究、预测、报道科教创新发展现状以及改革热点、焦点;广泛探讨、交流科教工作中的优点;多方位、多层次介绍科教创新的前沿性内容;有效传播我国科教工作中的新理论、新方法;合理构建我国科研教育学术交流平台。

本刊为《中国核心期刊 (遴选) 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

为更好的提升本刊的信息技术全面性, 我刊现面向各级科技与教育管理部门的领导、科教领域管理人员、科技教育人员、各类院校的广大师生征集优秀稿件。

投稿须知

1.稿件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数据真实、逻辑严谨、文字准确、语句通顺。

2. 文章以2200~2700字为宜;文章标题字数在20字以内;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 (按引用的先后顺序列于文末) 等要素齐全。

3. 计量单位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统计学符号须按国家标准《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规定书写;标点符号使用准确;表格设计合理, 推荐使用三线表;图片清晰, 注明图题图号。

4. 投稿请使用word格式并注明作者姓名、联系电话、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编、电子邮箱。

5. 本刊编辑部有权对所投稿件进行修改。

6. 本刊已被相关电子期刊等网络媒体所收录, 本刊发表的文章将在网络媒体上全文发布。

产后出血的抢救及预防体会 第4篇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213-01

产后出血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出血可发生在孕期、产时和产后,故医生对产后出血的病因诊断处理和预防得当,便可降低产后出血的死亡。我院近四年来共抢救产后出血性休克260例,因失血性休克伴DIC死亡1例,抢救成功率占99.62%,死亡率占0.38%。历年产后出血特殊处理者约5%。

1 病因治疗

1.1产科休克主要为失血,产后出血以子宫复旧欠佳,子宫驰缓出血尤为重要。此时,行之有效的治疗是:(1)应用宫缩剂。(2)双合诊子宫按摩。(3)经腹压迫子宫动脉。(4)子宫腔纱条填塞。对260例产后出血病人经上述止血处理及抢救收效良好,无一例行子宫次切术。

1.2胎盘滞留 多因第三产程处理不当,此时用手取胎盘或钳刮术,但防止反复、多次地宫腔操作,否则,促使产后感染机会或刺激血窦不能闭合,加重出血量。

1.3软产道所致的出血多以宫颈3及9点处裂伤为主,当发生大量鲜红,色鲜,持续不断,在宫缩良好的情况下,应着重检查宫颈及引导穹窿部。及时缝合子宫颈两侧血管,很快止血。

2 诊断

2.1 症状 早期出现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烦躁不安或表情冷漠甚至神态不清。

2.2 体症 失血500ml(占血容量10%)时,不会发生休克,失血750ml-1250ml(15%-20%)时则导致轻度休克,并伴随轻度低血压和心率增快。失血1250ml-1750ml(25%-35%)时即发生中度休克;如失血1750ml-2500ml,即出血严重休克和无尿。呼吸急促,血压下降≤10.67kpa,或比原水平下降20%以上,或收缩压下降4kpa以上,或脉压差<2.62kpa均说明组织灌流已减少。

3 处理

3.1 首先针对不同病因进行处理。应注意及时去除病因,如清除胎盘残留;补修产道裂伤;纠正子宫收缩乏力。

3.2 补充血容量 由于急剧失血,使血容量下降可致休克,补充血容量是治疗出血性休克的最关键措施。一般产后失血在400-500ml不致引起休克。血压波动不明显,只有失血达750-1000ml时出现临床症状。早期补充血容量,即使出血量多时,也很容易纠正休克,一般认为失血量<500ml血压正常者,可输平衡液。以保证微循环及有效血容量。>800ml应输全血400-600ml,输血量根据出血量及患者的体重,体重。体重低者,出血量虽不多,但可引起严重休克。休克时均有代谢性酸中毒。因此,应及时补充碳酸氢钠。但是,在失血量多而补液又较晚的情况下,需要补充的液体量药远远超过本体的失血量,方可很好地纠正休克的延续。出血多时,一般的输液速度是不够的,可加压输血,重度休克时,要首选解除血管痉挛。此外,保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氧。

4 出血及休克的預防

产前高危因素:包括宫高>35cm(含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等),妊娠合并症及妊高症,产次>2次,孕妇年龄>30多,宫腔操作史、死胎史、剖宫产史、贫血、产后出血史及妊娠晚期阴道出血史(前置胎盘等)。

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治疗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我院2000年1月2010年1月10年间收治住院分娩产妇20 012例, 发生产后出血528例, 占分娩总数的2.6%。患者年龄17岁~45岁, 孕产次G1P1~G7P5, 有并发症及合并症者325例 (妊娠期高血压182例, 前置胎盘71例, 胆汁淤积综合征20例, 肝病25例, 胎盘早剥23例, 血液病4例) ;阴道手术助产102例, 剖宫产98例, 死亡2例, 子宫切除3例;髂内动脉栓塞8例, 子宫背带缝合30例, 宫腔填塞15例, 盆腔血管结扎5例, 其中死亡的2例均未行系统产前检查。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405例, 前置胎盘71例, 胎盘植入6例, 副胎盘及胎盘胎膜残留23例, 软产道裂伤17例, 凝血功能异常或疑似凝血功能异常6例。

2 结果

本组528例产后出血患者, 其中死亡2例;转上级医院行髂内动脉栓塞治愈8例, 输注血小板等成分血治愈4例;其余514例均经我院治疗痊愈。

3 讨论

3.1 重视产前保健

(1) 使妇女获得保健服务, 尤其是对于偏远贫困落后地区, 要提高广大群众对妇幼保健卫生服务的利用能力, 提高卫生保健提供者的服务态度, 提高民众素质, 使孕妇获得较好的产前保健服务, 尽早筛查出高危妊娠。

(2) 全社会要重视妇女儿童保健工作, 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及经济地位, 改善交通, 给孕产妇以绿色畅通的通道, 使高危孕产妇得到更好的救治。

(3) 重视、加强产前保健。首先要加强孕前及孕期的妇女保健工作, 对有可能导致产后出血的疾病及并发症积极治疗, 使妇女在孕前及孕期的健康状态良好。宣传计划生育, 减少孕次及人工流产次数, 减少生殖系统炎症发生。孕期加强营养, 适当补充铁剂、叶酸, 避免和 (或) 纠正贫血, 提高对失血的耐受性, 对有凝血功能障碍和可能影响凝血功能障碍疾病的患者, 应该积极治疗后受孕, 必要时于孕早期终止妊娠, 妊娠晚期给予维生素K1, 可减少产后出血[2]。定期产前检查, 对具有产后出血危险因素的孕妇, 如羊水过多、子宫有瘢痕、畸形子宫、巨大儿、多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妊娠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妊娠合并肝病等患者, 要加强产前监护, 提前入院、备血, 采取相应的措施治疗合并症、并发症, 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提倡住院分娩, 分娩室应准备充足的子宫收缩药物, 建立预防治疗产后出血的预案。

3.2 提高分娩质量

首先要有一支技术过硬的产科团队, 严密观察及正确处理产程, 应用产程图监测产程, 合理使用子宫收缩剂及镇静剂。注意产妇饮食, 防止产妇疲劳, 避免产程过长和滞产的发生, 减少因子宫收缩乏力而导致的产后出血, 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占产后出血原因的首位。第二产程中要根据胎儿的大小、会阴弹性掌握会阴侧切时机, 加强保护会阴, 阴道的检查及阴道手术应规范、轻柔, 正确指导产妇屏气及使用腹压, 避免胎儿娩出过快, 避免不合理使用催产素, 造成医源性急产。第三产程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 积极管理第三产程, 主动地处理和缩短第三产程[3], 不要过早牵拉脐带, 胎儿娩出后若流血量不多, 可等待30 min, 若阴道流血量多应立即查明原因, 及时处理。胎盘娩出后要仔细检查胎盘胎膜, 注意副胎盘遗留, 并注意认真检查软产道有无裂伤及血肿, 早期发现血肿, 及时处理血肿, 也是预防产后出血的重点。提高会阴侧切口及裂伤口的缝合技巧, 缝合时要止血彻底, 不留死腔。注意第四产程的观察, 准确测量出血量, 根据病因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 督促及鼓励产妇及时排空膀胱, 鼓励产妇与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 反射性地引起子宫收缩, 减少产后出血。如因医院条件不足需转院时, 一定要开放液路, 做出相应的紧急处理, 并由专人护送[4]。

3.3 产后出血的治疗

产后出血的积极救治是抢救产妇生命, 降低孕产妇病死率的重要步骤。一旦考虑到产后出血要立即寻求帮助, 启动应急预案, 积极抢救。抢救小组由医务科、麻醉科、手术室甚至泌尿外科、普外科和妇产科等组成, 分工明确, 及时而迅速地进行抢救。

(1) 抢救时首先要正确估计出血量, 判断休克程度, 然后针对出血原因进行止血治疗, 同时积极抢救休克, 补充血容量及止血是抢救产后出血性休克的中心环节。

(2) 止血是关键, 要针对病因处理, 迅速止血, 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及预防感染。居首位的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要遵循先简单后复杂, 先无创后有创原则。加强宫缩是最有效的止血方法, 首先要去除引起宫缩乏力的原因, 包括改善患者全身状况, 同时根据具体出血原因对因治疗。其次按摩子宫:单手法及双手法, 这是最简单、快速、方便促进子宫收缩的方法, 临床价值肯定。

(3) 运用药物促进子宫收缩:a) 缩宫素:作为促进子宫收缩的首选药物, 10~20 U肌肉注射或10~20 U静脉滴注, 必要时重复使用, 总剂量<60 U。b) 前列醇素:米索前列醇200μg舌下含化或600μg肛门置入, 如已接受600μg作预防的情况下可增加至800μg。c) 卡前列甲酯栓1 mg置于阴道后穹隆, 止血效果好。d) 地诺前列醇0.5~1 mg经腹或直接行子宫体肌层注射。e)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250μg。

(4) 宫腔填塞:用长1.5 m~2 m, 宽7 cm~8 cm的4~6层无菌不脱脂棉纱布条塞入宫腔止血, 此方法对设备要求不高, 简单易行, 并且实施迅速, 可快速减缓出血速度或止血, 为进一步采取其他治疗措施争取时机。术者用卵圆钳将纱布条送入宫腔内, 自宫底由内向外填紧, 注意不留腔隙, 防止造成隐性出血。24 h取出纱布条, 警惕感染, 取出纱布前应先静滴缩宫素10 U。

(5) 背带式缝合子宫, 改良背带式缝合子宫, 方形缝合, 多处“8”字缝合等, 在剖宫产术中发生难治性产后出血此法成功率高。

(6) 结扎盆腔血管:剖宫产术中发生产后出血者, 经上述措施积极处理, 出血仍不止, 为抢救产妇生命, 先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 如出血无缓解或患者为前置胎盘则再迅速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下行支。

(7) 介入治疗:髂内动脉栓塞或子宫动脉栓塞, 此法对于生命体征稳定的难治性出血患者, 尤其是有胎盘植入、顽固性宫缩乏力、瘢痕子宫的情况下, 止血成功率高, 具有手术时间短, 术中出血少的优势。在放射科医师的协助下, 行股动脉穿刺插入导管至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 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动脉, 栓塞剂2周~3周被吸收, 血管复通, 但需注意产妇对造影剂过敏。

(8) 切除子宫:经积极治疗仍无效, 出血可能危及产妇生命时, 在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下应行子宫次全切术或子宫全切术, 以挽救产妇生命。

总之, 产后出血需采取多种方法综合治疗, 不能采用单一的止血方法, 要重视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联合运用。治疗原则应因人而异, 根据出血的原因、可采取的治疗方式以及患者对生育的要求, 选择具体的治疗方案, 最大限度地保留有生育要求患者的生育功能。产后出血的救治贵在及时, 作为基层医院, 因条件、技术有限, 如患者病情危重或疑凝血功能异常时, 在积极救治的同时要联系上级医院尽早护送患者转院, 以免耽误抢救机会。

摘要: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及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00年1月—2010年1月10年间528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和总结。结果 528例产后出血患者中死亡2例, 转上级医院行髂内动脉栓塞治愈8例、输注血小板等成分治愈4例;其余514例均经我院治疗痊愈。结论 产后出血重在预防, 及早有效、合理救治能降低甚或消除产后出血引起的孕产妇死亡。

关键词:产后出血,预防,治疗,并发症

参考文献

[1]丰有吉, 沈铿.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09-213.

[2]顾伯铭.产后出血的诊断与防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993, 9 (4) :196-197.

[3]庄依亮.积极防治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死亡率[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993, 9 (4) :194-195.

产后出血的治疗及预防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妇产科自2007年2月至2013年2月时间内, 收治过的产后出血患者中的40例。患者年龄基本在21~37岁, 平均年龄为 (25.64±3.25) 岁;妊娠周期为35~42周, 平均妊娠周期为 (38.02±1.45) 周;初产妇有31例, 经产妇有9例 (产次在1~3次之间, 孕次在1~6次之间) ;阴道分娩患者有18例, 剖宫产患者有22例。将40例产后出血患者按照分娩时间顺序随机的划分成平均的两组, 即对照组患者20例, 观察组患者2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妊娠周期、初产妇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具有对比性, 但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患者采取一般性的常规护理方法进行临床治疗。具体包括有体征、症状监测, 药物护理, 生理护理等。

1.2.2 观察组

对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方法进行临床治疗。具体方法为: (1) 产前准备:要对患者进行产前的体征监测, 对有异常情况的产妇要提前做好抢救准备。对产妇的病史进行询问和调查, 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要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以便出现出血症状时能够及时的进行处理和治疗。加强对产妇产前的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同时, 还要积极的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干预, 当出现产后出血症状时, 要及时的安抚产妇, 尽量降低她们的紧张、恐惧、烦躁不安等不良心理, 以确保产妇能够在抢救过程中积极的配合医师治疗[3]。在整个的抢救护理期间, 要对产妇进行全程的心理护理干预, 增强产妇及其家属的安全感和信心, 通过及时、有效的交流沟通, 使家属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医疗行为, 从而尽可能的降低或避免出现医患纠纷等问题。 (2) 产中护理:要及时对产妇建立静脉通道, 并确保至少有两条可靠、通畅的静脉通道, 以确保发生产后出血时能够迅速的恢复有效的循环血量。在穿刺时, 要选择16~18号的静脉套管针, 从而降低患者的静脉损伤、生理痛苦以及导管感染率等[4]。同时, 每隔15~30 min对产妇的各项体征、症状 (包括神志、精神、面色、心率、体温、血压等) 进行检测, 并做好心电监护以及子宫情况的监测工作。此外, 还要严格的遵照医嘱进行宫缩剂或止血药的应用。 (3) 产后护理:医护人员要对产妇产后尤其是2 h内的生命体征、宫缩以及阴道流血等情况进行严密的监测和记录, 一旦发现异常, 要立刻进行正确的处理[5]。同时, 对产妇进行相关产后护理知识的宣传和指导, 并严格做好无菌护理操作以及常规的抗生素预防感染措施。此外, 还要正确指导产妇进行科学的膳食搭配和生活护理, 从而促进产妇产后的恢复。

1.3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软件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情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当P<0.05时, 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出现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

经过统计分析显示, 在18例阴道分娩患者中, 由于宫缩乏力造成出血的患者有14例 (占77.78%) , 胎盘因素有2例 (占11.11%) , 软产道损伤有2例 (占11.11%) ;22例剖宫产患者中, 宫缩乏力患者有16例 (占72.73%) , 胎盘因素有5例 (占22.73%) , 其他因素有1例 (占4.54%) 。40例患者总的产后出血原因是宫缩乏力 (30例, 75.0%) , 其次是胎盘因素 (7例, 17.50%) 、软产道损伤 (2例, 5.0%) 以及其他因素 (1例, 2.50%) 等。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经统计分析, 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 0.0% (18/20) , 其中, 治愈患者14例 (约占70.0%) , 显效患者3例 (约占15.0%) , 有效患者1例 (约占5.0%) , 无效患者2例 (约占10.0%)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 (20/20) , 其中, 治愈患者17例 (约占85.0%) , 显效患者2例 (约占10.0%) , 有效患者1例 (约占5.0%) , 无无效患者。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经过护理, 40例患者均已痊愈出院。详见表2。

3 讨论

产后出血的危害较大, 严重时甚至危及产妇的生命, 因此, 必须要做好整个围生期的护理干预, 并加强保健知识的教育宣教工作, 从而更好的提高产妇分娩的成功率和生存质量, 确保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6,7,8]。经过统计学分析显示, 本次抽取的40例产后出血患者中, 导致出现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为宫缩乏力 (30例, 75.0%) , 其次为胎盘因素 (7例, 17.50%) , 此外还有软产道损伤以及其他因素等。在围生期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患者 (观察组) 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 明显高于采用一般常规护理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 (90.0%) , 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因此, 应当在产妇围生期全过程中积极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 从而有效的对产后出血症状进行预防, 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提高产妇分娩的成功率, 进而确保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

摘要:目的 探讨和分析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预防措施。方法 随机选择产后出血患者40例。将她们随机的分成两组, 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临床治疗, 对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方法进行临床治疗, 并统计、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和效果。结果 统计分析显示, 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 (共30例, 75.0%) , 其次是胎盘因素以及软产道损伤等。经过治疗,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100.0%)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90.0%) , 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 要及时的明确出血原因, 并积极的采取有效的手术方法以及预防护理措施进行治疗, 从而更好的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降低出血发病率, 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产后出血,治疗,预防,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莫彦华.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措施[J].中医临床研究, 2013, 11 (5) :110-112.

[2]李晓琳.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J].吉林医学, 2011, 12 (10) :470-471.

[3]关志芬, 苏嫱.55例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9 (22) :203-204.

[4]朱燕红.产后出血97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08, 6 (12) :97-99.

[5]杨晓辉.129例产后出血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7 (31) :38.

[6]张金玲.170例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14 (1) :201-202.

[7]蒲丽, 钱志红, 凌莉.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防治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 2011, 24 (6) :28-29.

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第7篇

1 护理评估

注意评估有无引起产后出血的因素存在。

1.1 宫缩乏力

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约占70~80%, 可由全身因素及子宫局部因素引起, 如恐惧、紧张、产妇衰竭, 滥用镇静剂、麻醉剂, 慢性全身性疾病, 子宫发育不良、子宫肌瘤或多次刮宫、多产, 产褥感染所致的子宫炎症或损伤等。

1.2 胎盘因素滞留、粘连或植入、部分残留、嵌顿等。

1.3 软产道损伤

多见于急产、巨大胎儿、产力过强, 助产手术操作不当等引起。

1.4 凝血功能障碍

较少见, 如血液病及妊娠并发症等, 影响凝血或导致DIC, 引起出血不凝。

2 临床资料

我院从2009年1月~2010年1月共住院孕妇723人, 产后出血4人, 2008年1月~2009年1月共住院孕妇418人, 产后出血8人, 与同期相比, 我院根据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制订了详细的预防产后出血发生的对策, 有效减少了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孕期建立详细的孕妇档案, 检查每一位孕妇的生命体征, 有无合并症及并发症并积极地进行对症处理, 做好产前宣教工作, 使每一位孕妇及家属对妊娠分娩过程有一个较详细的全面了解。

3 各产程的处理要点

3.1 第一产程 (宫颈扩张期) 的处理:从规律的宫缩开始到宫口开全,

初产妇约11~12h, 经产妇约6~8h。再次向孕妇宣教, 加强心理护理, 让孕妇以平和良好的心态迎接分娩的到来, 指导孕妇多注意休息, 保存体力, 多给碳水化合物, 防止疲劳, 产程延长时, 必要时应用镇静剂, 减少孕妇对分娩的镇痛和恐惧, 必要时导尿, 以免增大充盈的膀胱影响宫缩及胎先露的下降。

3.2 第二产程 (胎儿娩出期) 处理

从宫颈口开全到胎儿娩出, 初产妇约1~2h, 经产妇约几分钟或1h内。采用常规套管针, 根据孕妇的宫缩情况, 决定是否加用0.5%缩宫素静滴, 正确指导产妇使用腹压, 同时观察是否有充盈的膀胱并及时导尿, 给予产妇安慰和鼓励, 以解除其紧张和恐惧心理, 同时给予水及擦汗等护理, 以增加孕妇的体质及对分娩的信心, 认真保护会阴, 对有合并症及并发症的正确掌握会阴正中、侧切开的时机和指征, 阴道手术轻柔规范, 避免胎儿娩出过快, 造成软产道损伤。

3.3 第三产程 (胎盘娩出期) 的护理

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初产妇和经产妇均约需5~15min, 不超过30min。胎儿双肩娩出后立即给产妇肌内注射缩宫素10个单位, 可加强子宫收缩促进胎盘剥离, 减少子宫出血, 对在产程中宫缩乏力的产妇同时给予米索前列醇200ug舌下含化, 对于宫底高、子宫软甚至轮廓不清摸不到宫底, 阴道出血多、色暗红、按压宫底时大量流血及血凝块流出者为宫缩差, 除增加缩宫素用量20-40u, 同时必要时加用米索前列醇200ug~400ug纳肛。也可用缩宫素静滴促进子宫收缩, 应用萄萄糖酸钙静推增加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若胎儿娩出后10min胎盘仍未娩出者, 阴道大量出血, 应考虑有胎盘因素存在, 如胎盘部分剥离、粘连、应由医生腹部按压子宫促进子宫收缩, 如胎盘仍不能娩出应在20min后行人工剥离胎盘术, 胎盘剥离后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 如有残缺, 出血多时立即行清宫术, 如阴道出血不多, 每日给10个单位的缩宫素, 一天2次肌注, 1周后根据B超检查结果决定是否清宫, 因为一周内产妇有可能因子宫收缩而将残留的胎盘、胎膜组织自行排出。如胎盘娩出后, 出现阴道流血持续不断, 血色红, 应考虑软件产道损伤, 常规检查宫颈, 阴道壁有无裂伤及血肿, 侧切有无延长, 立即给予逢合止血。

3.4 产后护理

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第8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产后出血患者14例, 年龄21~39岁, 中位年龄29.6岁, 其中初产妇8例, 经产妇6例。顺产10例, 胎头吸引器助产2例, 剖宫产2例。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12例 (85.7%) , 软产道损伤1例 (7.1%) , 胎盘因素1例 (7.1%) 。

2 预 防

2.1 妊娠期

加强孕期保健, 定期接受产前检查, 及时治疗高危妊娠及早孕时终止妊娠;对高危妊娠者, 加强管理, 定期检查。

2.2 分娩期

(1) 第1产程:密切观察产程, 胎心音, 宫缩的情况, 及时发现和处理产程延缓和停滞, 保证产妇的能量需要及休息。作好术前及预防大出血的准备。 (2) 第2产程: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 适时适度做会阴侧切术, 胎盘娩出后立即肌注或静脉滴注缩宫素及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 以加强子宫收缩, 减少出血。 (3) 第3产程:识别胎盘剥离征象, 避免过早牵拉脐带或粗暴揉挤子宫, 正确处理胎盘娩出, 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 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

2.3 产后期

产后2h内, 继续密切观察产妇的子宫收缩、阴道出血及会阴切口情况, 督促产妇及时排空膀胱, 以免影响宫缩致产后出血。尽早哺乳, 增加子宫收缩, 减少阴道出血量。注意保暖, 尽量不搬动患者, 积极预防并发症发生, 同时做好应急输血的准备。

3 护 理

产妇一旦出现产后出血, 应组织人员迅速抢救。首先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 上心电监护, 随时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 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 正确掌握输液速度, 精确测量阴道出血量并作好护理记录, 注意观察产妇的血压、脉搏、呼吸、尿量[2]。保持呼吸通畅, 必要时采用双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同时认真查找出血原因, 迅速止血。若为胎盘因素, 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迅速采取相应措施, 控制出血;若为软产道操作造成的出血, 及时准确地修补, 缝合;若因子宫收缩乏力造成的出血, 要结扎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 填塞宫腔, 应用宫缩剂, 子宫按摩等方法, 必要时行子宫次全切术。

4 结 果

本组14例中, 出血量500~1000ml 6例, 1001~1500ml 5例, >1500ml 3例。根据不同的出血原因, 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护理, 14例中行子宫次全切术2例, 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

5 讨 论

产后出血的抢救其极为重要的一环在于早期发现与及时处理, 因此, 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产妇的出血量, 特别是产后2h。另外, 在产前要认真询问患者, 对高危人群要有警惕性和预见性, 特别要加强对高危人员的护理观察, 正确判断, 及时处理, 对不同的出血原因进行相应的处理。

产后出血的原因多数是由于子宫收缩乏力[3], 其次是由于胎盘因素。导致子宫收缩乏力的因素有多胎、巨大儿、子宫张力大、出血史、会阴侧切口裂伤、子宫肌瘤、外阴阴道损伤等因素;胎盘的因素主要有胎盘早剥、胎盘前置等。因此, 产前要认真询问病史, 加强预防措施。对于产后出血预防措施, 要在孕前、孕中进行预防, 及早进行检查, 发现高危因素, 积极预防, 定期观察和检查, 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有关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另外, 医务人员要有娴熟的专业技术和坚定的信念, 一旦产妇发生产后出血, 医务人员必须保持冷静, 沉着应战, 还要注意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消除其恐惧心理, 帮助产妇树立信心, 坚决战胜出血, 早日康复出院。

关键词:产后出血,预防,护理

参考文献

[1]孙华, 张露萍.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 2006, 3 (27) :126-127.

[2]岑沅萍, 张会丽.产后大出血46例的抢救及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2009, 22 (8) :1002-1003.

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处理及预防措施 第9篇

[关键词] 产后出血;预防;处理

[中图分类号] R714.4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4-140-03

Clinical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for postpartum hemorrhage

SHEN Yuyu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Linshan Health Center of Yuyao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 Yuyao 31546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evention and clinical treatment measures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Methods Retrospectively analysed the data of 45 cases with postpartum hemorrhage(the observation group)and 45 cases who did't occurred postpartum hemorrhage(control group)from June 2006 to June 2010.Compared the perinatal period prenatal care,health care and treatment process of two groups,and analysed the cause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sults The difference of kinds of prevention measu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reasons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contractions fatigue,soft birth canal injury and placenta factors,the percentage were 66.67%,13.33% and 8.89%.By using uterine massage,take effective stuffiness, suture the soft birth canal laceration and take plate method respectively,no case dead. Conclusion The most common reason of bleeding after delivery was uterine contractions fatigue,followed by soft birth canal injury and placenta factors, but the strengthening prenatal care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were treatment to prevent postpartum hemorrhage,and adopted suitable processing measures according to maternal bleeding reasons,which can effectively stop bleeding.

[Key words] Postpartum hemorrhage;Prevention;Processing

產后出血是指由于产妇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和凝血功能障碍等多种原因引起产妇在胎儿出生24 h内,出血量达到甚至超过400 mL的一种产科常见并发症[1]。产后出血不仅对产妇产后恢复造成较大的影响,严重者可危及产妇生命,目前,产后出血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我国妇产科医疗水平及护理技术的提高,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较过去有所下降,但依然是威胁孕产妇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并发症之一[2]。因此,如何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救治,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6月~2010年6月在笔者所在科室住院分娩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45例(观察组)。其中25例为剖宫产,12例为自然分娩,8例为阴道助产。产后出血量500~2 900 mL。同时选取同期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分娩未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45例作为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n年龄

(岁)分娩方式胎次

剖宫产自然分娩阴道助产

观察组4526.2±3.5251281.6±0.5

对照组4527.1±3.0231391.7±0.4

P>0.05>0.05>0.05

1.2 研究方法与观察指标

将两组产妇是否进行孕期保健、围生期健康宣教及产程处理等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对观察组产妇出血原因进行统计。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数据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原因统计

根据观察组产妇出血原因,笔者分别采取子宫按摩或宫腔填塞、软产道裂伤缝合及取盘术等方法处理后,均达到止血效果,无一例发生大出血死亡。见表2。

表2  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原因统计

原因n比例(%)

宫缩乏力3066.67

软产道损伤613.33

胎盘因素4 8.89

凝血功能障碍1 2.22

其他4 8.89

合计45 100.00

2.2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预防措施实施情况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预防措施实施情况。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预防措施实施情况[n(%)]

组别n孕期保健围生期保健产程处理

观察组4541(91.11)40(88.89)45(100.00)

对照组4528(62.22)31(68.89)39(86.67)

x215.8911.3411.09

P<0.05<0.05<0.05

3 讨论

3.1 产后出血的预防

3.1.1 加强孕期保健 通过咨询门诊、电视及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加强宣传妊娠分娩有关的知识,让孕产妇能正确客观地认识妊娠及分娩相关情况,提高产妇孕期自我保健意识及能力;鼓励孕产妇进行门诊孕期保健建卡,并定期进行产前检查[3]。进行产前检查时,全面了解孕产妇身体状况,严格识别与筛查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合并乙型肝炎等疾病的高危孕妇,并做好记录及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提高产妇对出血的耐受性。对于有产后出血史、多胎妊娠、过期妊娠或生产巨大儿孕妇嘱孕产妇应提前住院待产[4]。

3.1.2 做好产妇围产期及产程观察及护理 临产时,医护人员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向产妇讲解分娩注意事项并指导产妇如何配合分娩,同时给予心理安慰,消除产妇临床时的紧张与恐惧心理,对产妇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的解答。对于产后出血高危产妇,在第一产程进行密切观察,避免产妇过度疲劳,有需要时肌内注射哌替啶针,让产妇适当休息[5];在第二产程教会产妇如何使用腹压促进胎头、胎肩的娩出,对于发生宫缩乏力的产妇,在胎肩娩出后使用催产素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在第三产程时对产后出血量进行准确评估,当出现胎盘剥离征兆后,将子宫下段轻轻按压,促进胎盘、胎膜完整娩出[6],当分娩整个过程完成后,仔细观察软产道有无损伤,然后对子宫进地按摩促进子宫收缩,产妇产后2 h内不得离开产房,便于观察有无产后出血的发生并及时处理。

3.2 产后出血的临床处理

3.2.1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宫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约75%~80%的产后出血均由宫缩乏力引起[7]。因此,一般产后出血的治疗主要就是加强宫缩,具体方法如下。助产师立即将拇指置于子宫底部前壁,余4指置于子宫底部后壁,将手放于子宫底部,对宫底均匀缓慢按摩。除此之外,还可一手握拳置于阴道前穹窿以顶住子宫的前壁,另一只手置于产妇腹壁对子宫后壁进行按压,使子宫体前屈,两只手在按压子宫的同时进行按摩,按摩时需注意用手将宫体握住使其突出于盆腔,按摩手法应轻柔有节律。按摩时间以子宫收缩基本恢复正常并能维持收缩状态为准。按摩子宫的同时可采用10 U催产素肌内注射或将其加入到10%~25%葡萄糖液20 mL内静脉推注,然后采用0.2 mg麦角新碱进行肌内注射或静脉推注,对于患有心脏疾病的产妇需慎用。另外,也可将10~30 U的催产素加入到500 mL的 10%葡萄糖液内进行静脉滴注,以维持子宫良好的收缩状态。一般情况下,采取以上措施,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均可达到良好的止血效果,若采取上述措施效果不满意者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宫腔填塞:将产妇宫底固定,用卵圆钳将2 cm宽的纱布条从宫底开始从内向外进行宫腔填塞,纱布条需严密贴合宫腔壁。24 h后,再以同法使用催产素及麦角新碱等宫缩剂,然后将纱条抽出。宫腔填塞期间对产妇生命体征严密观察,并注意产妇子宫收缩情况;(2)结扎子宫动脉:按摩子宫30 min后子宫未恢复收缩者,将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进行结扎;(3)介入治疗:将相应血管采取介入方法进行栓塞;(4)子宫全切:若采取以上措施均无效者应立即行子宫全切手术,避免大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危及产妇生命。

3.2.2 软产道损伤 对于软产道损伤引起的产后出血,根据损伤部位给予及时准确缝合,软产道的裂伤采用肠线从裂口顶端方上约0.5~1 cm处缝第1针,在距宫颈外侧端0.5 cm处缝最后1针。会阴部的裂伤按解剖部位逐层缝合。产后出血形成血肿时将血肿切开,彻底清除凝血块止血[8]。

3.2.3 胎盤因素 约20%左右的产后出血由胎盘因素引起,在胎儿娩出后若未发现胎盘剥离征象,而且对于有流产史、 刮宫史者均应考虑胎盘粘连或植入的可能,在合适的时机行徒手取胎盘术,对于取出困难而且缺损小的胎盘可先使用宫缩剂及抗生素治疗1周再取胎盘;对于出血较多的植入性胎盘则及时行子宫全切。

3.2.4 凝血功能障碍 产妇有凝血功能障碍时若在妊娠较早期发现,应采取人工终止妊娠。凝血功能障碍引起产后出血往往多见于胎盘早剥、妊高征及羊水栓塞等多种产科并发症,病情可发展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应及时输血和补液,补充血容量,使微循环得到改善,与此同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根除出血病因,其次还应给予抗感染治疗。

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产妇孕期保健、围生期宣教及产程处理等产后出血预防措施的实施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采取以上预防措施对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同时,由于产后出血可因多种原因引起,应根据产妇身心情况给予对应的治疗处理,方能有效止血。

[参考文献]

[1] 郭玲.40例产后出血治疗与预防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0,29(19):43-44.

[2] Bais JM,Eskes M,Pel M,et al.Postpartum haemorrhage in nulliparous women: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in low and high risk women[J].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2004,115(2):166-172.

[3] 杨孜.剖宫产术中术后大出血的防范和处理[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10):751-752.

[4] 由杨.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3):48-49.

[5] 梅赢太.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治疗[J].当代医学,2009,15(27):90.

[6] 阴丽红,左丽.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治疗[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4):187-188.

[7] 俞艳锦.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治疗[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22):3032-3033.

[8] 郭启英.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治疗对策[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10):1575.

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急救护理 第10篇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1日-2012年9月30日收治住院26例产后出血患者, 外院顺产16例, 在产妇家里分娩4例, 外院引产术5例, 外院剖宫产1例, 年龄18~42岁, 中位年龄30岁。剖宫产术后1例, 占3.85%;顺产20例, 占76.92%;引产术后5例, 占19.23%。出血量500~800ml 20例, 800~1600ml 5例, 超过1600ml 1例。转归:治愈23例, 治愈率88.46%、好转2例, 好转率7.69%。未愈 (转院) 1例未愈率占3.85%。

2 产后出血病因

2.1 胎盘因素

本组资料显示胎盘因素是导致产后出血的最主要原因, 根据胎盘剥离情况, 导致产后出血的胎盘因素有:胎盘剥离不全、胎盘剥离后滞留、胎盘嵌顿、胎盘粘连、胎盘植入、胎盘和 (或) 胎膜残留等。以上原因均可影响子宫正常收缩而致产后出血。

2.2 子宫收缩乏力

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子宫收缩乏力可由产妇的全身因素, 也可由子宫局部因素所致。

2.2.1全身因素:

产妇精神过度紧张, 产程时间过长或难产造成产妇体力衰竭;临产后过多使用镇静剂、麻醉剂;产妇合并有急慢性全身性疾病。

2.2.2 局部因素:

(1) 子宫过度膨胀, 如多胎妊娠; (2) 子宫肌水肿, 如妊高征或严重贫血; (3) 子宫肌壁损伤 (剖宫产史、急产等均可造成子宫肌纤维损伤) ; (4) 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 如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影响子宫肌正常收缩; (5) 胎盘早剥及前置胎盘等均可引起产后出血。

2.3 软产道裂伤

常因急产、子宫收缩过快、软产道未经充分的扩张、胎儿过大、保护会阴不当等致软产道撕裂。常见会阴、阴道、宫颈裂伤, 严重者裂伤可达阴道穹窿、子宫下段, 甚至盆壁形成腹膜后血肿、阔韧带内血肿而致大量出血。

2.4 凝血功能障碍

(1) 妊娠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等; (2) 妊娠并发症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如重度羊水栓塞、死胎滞留过久等均可影响凝血功能, 发生弥散性内凝血。凝血功能障碍所致的产后出血常为难以控制的大量出血。

3 产后出血的预防

3.1 妊娠期

加强孕期保健, 定期接受产前检查, 及时治疗高危妊娠或早孕时终止妊娠, 对高危妊娠者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肝炎等孕妇应提前入院。

3.2 分娩期

(1) 第一产程密切观察产程进展, 避免产妇衰竭状态, 必要时给予镇静剂以保证产妇休息; (2) 第二产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 适时适度做会阴侧切、胎头胎肩娩出要慢, 一般相隔3min左右, 胎肩娩出后立即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缩宫素, 以加强子宫收缩, 减少出血; (3) 第三产程正确处理胎盘娩出及测量出血量。胎盘未剥离前, 不可过早牵拉脐带或按摩、挤压子宫, 待胎盘剥离征象出现后, 及时协助胎盘娩出, 并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

3.3 产褥期

(1) 产后2h内, 产妇仍需留在产房接受监护。密切观察产妇的子宫收缩、阴道出血及会阴切口情况, 定时测量产妇的血压、脉搏、体温、呼吸。 (2) 督促产妇及时排空膀胱, 以免影响宫缩致产后出血。 (3) 对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产妇, 注意保持静脉通道, 充分做好输血和急救准备并为产妇做好保暖。 (4) 指导产妇早期哺乳, 可刺激子宫收缩, 减少阴道出血量。

4 产后出血的急救护理

产后出血的急救原则为针对原因迅速止血, 补充血容量, 纠正失血性休克, 控制感染。

4.1 胎盘因素所致的出血

要及时将胎盘取出, 检查胎盘, 胎膜是否完整, 必要时做好刮宫准备。胎盘已剥离尚未娩出者, 可协助产妇排空膀胱, 然后牵拉脐带, 按压宫底协助胎盘娩出;胎盘胎膜残留者, 可行钳刮术;胎盘植入者, 应及时做好子宫切除术的术前准备;若子宫狭窄所致胎盘嵌顿, 应配合麻醉师, 待环松解后徒手协助胎盘娩出。

4.2 子宫收缩乏力所致大出血

可以通过宫缩剂、按摩子宫、宫腔内填塞纱布条或结扎血管等方法达到止血目的。按摩子宫的方法, 其作用在于使积存在子宫腔内的血块及时排出, 通过加强子宫收缩, 还可压迫血管内血窦减少出血。应用宫缩剂, 可根据产妇情况, 采取肌内注射、静脉滴注、舌下含化、阴道上药等方式给药。另需注意宫腔内填塞纱布条, 可增加感染的机会, 故只有在缺乏输血条件、病情危急时考虑使用。如果产妇在经上述处理后仍出血不止, 为抢救产妇生命, 可经阴道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 若无效再经腹结扎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必要时按医嘱做好切除子宫的术前准备。

4.3 软产道损伤所致的大出血

应按解剖层次逐层缝合裂伤处直至彻底止血。软产道血肿应切开血肿, 清除积血, 彻底止血缝合, 必要时可放置引流条, 同时注意补充血容量。

4.4 凝血功能障碍者出血

患者应尽快输全血, 补充血小板、纤维蛋白原或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因子。若发生DIC应按DIC处理。

4.5 失血性休克的护理

产后出血量多而急, 产妇因血容量急剧下降而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休克程度与出血量、出血速度及产妇自身状况有关。对失血多尚未有休克征象者, 应及早补充血容量;对失血多, 甚至休克者应输血, 以补充同等血量为原则;注意为患者提供安静的环境, 保持平卧、吸氧、保暖、严密观察、详细记录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尿量;观察子宫收缩情况, 有无压痛、恶露量、色、气味;观察会阴伤口情况及严格会阴护理;按医嘱给予抗生素防治感染。

近年来剖宫产率迅速上升, 本资料中行剖宫产术分娩1例, 占3.85%。剖宫产除子宫出血外, 尚有手术切口出血, 故产后出血危险大。因此, 除掌握剖宫产的适应证外, 我们必须做好剖宫产术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的观察、护理。如本组由外院以剖宫产术后出血转入我院1例, 在本院住院治疗3.25h后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失血性休克、失血性贫血, 根据病情及患者本人及家属要求转入上级医院治疗。

产后出血发生快来势凶猛, 直接危及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抢救必须争分夺秒, 因此我院建立了一个完善的抢救组织, 当本院或基层医院发生产后出血患者能及时组织抢救人员到位, 并能很好地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技术力量、人力、车辆、血源、设备等) 为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

关键词:产后出血,预防,急救护理

参考文献

产后出血的治疗及预防

产后出血的治疗及预防(精选10篇)产后出血的治疗及预防 第1篇1 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子宫收缩乏力是不能有效关闭胎盘附着部位子宫肌壁血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