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多相催化氧化处理微污染水中试研究
臭氧多相催化氧化处理微污染水中试研究(精选7篇)
臭氧多相催化氧化处理微污染水中试研究 第1篇
快速渗滤系统处理微污染水的生物膜培养中试研究
采用快速渗滤系统处理微污染水,以河砂或风尘砂为滤料,以水库底泥或活性污泥作为接种微生物,进行系统启动阶段生物膜培养试验,对培养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当系统达到稳定状态时,COD去除率可达59.9%~69.3%,其它各项指标均可以达到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
作 者:高艳娇 黄继国 丘丕红 袁静敏 作者单位:高艳娇,丘丕红(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工程系,北京,100083)
黄继国,袁静敏(吉林大学环境工程系,吉林,长春,130026)
刊 名:水处理技术 ISTIC PKU英文刊名:TECHNOLOGY OF WATER TREATMENT年,卷(期):200531(1)分类号:X703.1 TQ085+413关键词:微污染水 快速渗滤 生物膜
臭氧多相催化氧化处理微污染水中试研究 第2篇
多相光催化氧化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
以TiO2为催化剂,H2O2为氧化剂,在紫外光照射下采用多相光催化氧化法对焦化废水进行处理,探讨了影响COD去除率的各种因素,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该法可使焦化厂二沉池废水COD从350.3mg/L降至53.1mg/L,COD去除率可达84.8%.还发现多相光催化氧化工艺并不适合处理高浓度废水,但通过提高H2O2的`投加量可扩大多相光催化氧化法处理焦化废水的浓度范围.
作 者:刘红 刘潘 LIU Hong LIU Pan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化工与资源环境学院,武汉,430081刊 名:环境科学与技术 ISTIC PKU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年,卷(期):200629(2)分类号:X75关键词:焦化废水 二氧化钛 多相光催化氧化 过氧化氢
臭氧多相催化氧化处理微污染水中试研究 第3篇
对于催化剂的研究主要是促进水中臭氧分解, 生成羟基自由基 (·OH) 来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 此类反应具有明显的高级氧化特征。最新的研究发现, 某些新型催化剂能促进臭氧氧化反应, 但体系并无·OH生成, 本文将按氧化机理的不同对近年多相催化臭氧化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1 羟基自由基反应途径
羟基自由基 (·OH) 氧化电位2.8v, 是自然界仅次于氟的氧化剂。高级氧化技术是通过引入其他的能量, 使体系产生·OH, 从而达到除污染目的。
Zhang等[1,2]合成针铁矿, 并研究针铁矿作为催化剂催化臭氧化水中有机物的反应机理。发现反应体系中主导的氧化物种是·OH, 并提出臭氧在针铁矿表面分解产生·OH的假说, 如图1所示。
Zhao等[3]利用蜂窝陶瓷催化臭氧化有机物, 发现蜂窝陶瓷促进臭氧分解生成·OH氧化水中有机物, 催化剂表面羟基是催化反应的活性位, 并推测臭氧在催化剂表面分解途径, 如图2所示。
该研究组在蜂窝陶瓷[4]考察了溶液p H值影响机理, 表明质子化表面羟基是活性位能促臭氧分解, 如图3所示。
臭氧氧化体系引入以上催化剂均提高了水中·OH产率, 提高了有机污染物的去除, ·OH产率与催化剂的种类和表面性质相关, 催化剂构效关系是研究的重点方向。
2 非羟基自由基反应
一些研究发现某些催化剂提高臭氧氧化能力, 但反应过程中并没有促进臭氧分解生成·OH, 这类催化剂成为目前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Zhang等[5,6]考察了Pd O/Ce O2催化剂在臭氧化体系中作用, 发现有机物分解并不依赖·OH而生成·O。利用Cu O/Ce O2作为催化剂催化臭氧化不同种类有机物, 降解率依赖于有机物性质和溶液的p H值。
Fujita等[7,8]把高硅沸石应投入臭氧溶液, 发现水中臭氧分子能吸附在沸石表面。并应用于臭氧化体系, 发现高硅沸石能吸附水中臭氧及三氯乙烯分子, 提高污染物去除率。
Ikhlaq等[9]采用不同硅铝比的ZSM-5催化臭氧化水中不同性质有机物, 体系中并没有·OH生成, 研究发现对有机物吸附能力与沸石硅铝比及有机物性质有关, 并提出有机物在催化剂表面, 如图4所示。
多相催化臭氧化经常被认为属于高级氧化技术。然而, 通过以上研究工作结果表明, 并非所有催化臭氧化过程都遵循·OH反应机理, 此类研究为多相催化臭氧化技术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
3 结语
国内外研究者已经围绕多相催化臭氧化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目前关于臭氧催化氧化方面的工作主要还集中在氧化体系中·OH生成速率。非·OH为主导氧化物种的多相催化臭氧化工艺在今后研究中必将引起关注, 该类反应体系还缺少系统的研究工作, 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摘要:多相催化臭氧化工艺是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 通常多相催化臭氧化常被归属于高级氧化技术, 遵循羟基自由基反应机理。近几年一些研究结果表明, 并非所有的催化臭氧化过程都生成了羟基自由基, 本文重点简述了多相催化臭氧化工艺机理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多相催化臭氧化,有机污染物,反应机理,水处理
参考文献
[1]T.ZHANG, J.MA.Catalytic ozonation of trace nitrobenzene in water with synthetic goethite[J].J.Mol.Catal.A:Chem, 2008, 279 (1) :82-89.
[2]T.ZHANG, C.J.LI, J.MA, H.TIAN, Z.M.QIANG.Surface hydroxyl groups of syntheticα-Fe·OH in promoting·OH generation from aqueous ozone:Property and activity relationship[J].Appl.Catal., B, 2008, (82) :131-137.
[3]L.ZHAO, J.MA, Z.Z.SUN, H.L.LIU.Mechanism of heterogeneous catalytic ozonation of nitrobenzene in aqueous solution with modified ceramic honeycomb[J].Appl.Catal., B, 2009, (89) :326-334.
[4]L.ZHAO, J.MA, Z.Z.SUN, X.D.ZHAI.Novel Relationship between hydroxyl radical Initiation and surface group of ceramic honeycomb supported metals for the catalytic ozonation of nitrobenzene in aqueous solution[J].Environ.Sci.Technol, 2009, (43) :4157-4163.
[5]T.ZHANG, W.W.LI, J.P.CROUE.Catalytic ozonation of oxalate with a cerium supported palladium oxide:an efficient degradation not relying on hydroxyl radical oxidation[J].Environ.Sci.Technol, 2011, (45) :9339-9346.
[6]T.ZHANG, J.P.CROUE.Catalytic ozonation not relying on hydroxyl radical oxidation:Aselective and competitive reaction process related tometal carboxylate complexes[J].Appl.Catal., B, 2014, (144) :831-839.
[7]H.FUJITA, J.IZUMI, M.SAGEHASHI, T.FUJII, A.SAKODA.Adsorption and decomposition of water-dissolved ozone on high silica zeolites[J].Water Res, 2004, (38) :159-165.
[8]H.FUJITA, J.IZUMI, M.SAGEHASHI, T.FUJII, A.SAKODA.Decomposition of trichloroethene on ozone-adsorbed high silica zeolites[J].Water Res, 2004, (38) :166-172.
臭氧多相催化氧化处理微污染水中试研究 第4篇
关键词:微污染水源 给水处理 处理技术 工艺现状 工艺发展
1 概述
微污染水是指饮水水源受到的主要是有机物污染,使部分指标超过饮用水源的卫生标准。[1]微污染水一般是由于工业、农业和生活等方面产生的污水未经适当处理,直接排入供水水源导致的,微污染水主要含有微量有机物、农药、氨氮等有害污染物,常规水处理工艺很难将其除掉。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人口的日益集中与增加,众多河流受到污染,成为微污染水,丧失了饮用水水源的功能和作用。但是在当前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形势下,微污染水源水仍是重要水源。常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水处理工艺主要去除水中和悬浮物、胶体杂质和细菌,对当前受污染严重水体已经力不从心。由此可见,在水源受污染情况下经常规工艺处理后的生活饮用水水质安全性是不能保证的。
2 微污染水处理技术简析
2.1 开发第二水资源——中水 中水是指将生活污水作为水源,经过适当处理后作杂用水,其水质指标间于上水和下水之间的水。
目前中水回用处理工艺采用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类:生物处理法、物理化学处理法、膜处理法。中水处理的工艺流程主要取决于中水水源和中水的用途,中水水源不仅影响处理工艺的选择,而且影响处理成本,因此,中水水源的选择十分关键;目前,我国主要以小区生活污水作为中水水源,所处理的中水主要用于浇花、冲厕、洗车等。当以小区生活污水作为中水水源时,一般可采用生化+消毒工艺,具体如下:源水→水力筛→调节池→生化池→过滤池→消毒池→储水,处理工艺设施可根据现场具体情况,设计成地上式或地埋式结构。另外当中水处理规模较小时,可采用一体化设备,如组装式中水回用设备或者MBR生物膜反应器等,膜生物反应器又称MBR生物反应器,是将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工艺相结合而开发的新型系统。MBR生物反应器有以下几个优点:出水水质好、工艺参数易于控制、设备紧凑,占地少、易于自动控制管理。如北京丽思卡尔顿酒店使用MBR处理系统的中水处理系统能力220吨,处理后的中水将直接用于酒店客房冲厕。中水系统成功投运后,每年可以节水6万多吨。
2.2 微污染水源的水处理工艺 微污染水源的水体水质指标一般为Ⅲ类水体,其中个别指标可以为Ⅳ类,这类水源水的处理已不能简单采用常规工艺,必须在常规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增加生物处理单元、深度处理单元(如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经过这样的工艺组合,基本上可以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所规定的指标:对于水质有更高要求的场合,可以添加膜处理单元。
2.2.1 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工艺。根据水源水质的具体情况,对于微污染水源水可选择下列工艺流程,作为给水处理工艺。
工艺1:原水-生物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
毒
工艺2:原水-生物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
工艺3:原水-混凝沉淀-生物处理-过滤-消毒
工艺4:原水-混凝沉淀-生物处理-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
工艺5:原水-预臭氧氧化-生物处理-混凝沉淀(气浮)-过滤-颗粒活性炭(GAC)吸附-消毒
工艺6:原水-预臭氧氧化-生物处理-混凝沉淀(气浮)-过滤-消毒
当水源水浊度和色度较低时,可选择工艺1;如果需要更好的水质,可选择工艺2;当水的浊度和色度较高时,可选择工艺3或工艺4;对于富营养化水源水,当其藻类数量不是很高、致变活性较强时,可选择工艺2;如水的致变活性不强时,可选择工艺1,当水中藻类数量很高、致变活性较强时,可选择工艺5;如水的致变活性不强时,可选择工艺6。
生产合格的饮用水是处理工艺选择的根本原则,基建投资、运行成本和维修管理是选择水处理的必要条件。不同单元的去除对象和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是选择水处理工艺的基本因素。随着水源水质日益复杂和水质标准不断提高,在选择水处理工艺时必须综合考虑下列水质因素(特别是有机污染物):控制常规水质指标(如浊度、色度等);控制营养物[可同化有机碳(AOC)、生物可降解溶解性有机碳(BDOC)、氨氮、铁、锰];控制三致物质(如消毒副产品和安姆试验致变活性物质等)。
2.2.2 常规处理工艺、生物处理单元与深度处理单元之间关系。在生物处理与深度处理的组合工艺中,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和生物处理都各具优势,但均具互补性。它们之间和它们与常规处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下:
①常规处理和活性炭吸附。常规处理主要去除水中具有胶体性质的大分子有机物,而活性炭主要去除小分子中亲水性不高的有机组分;常规处理可使水中一些安姆试验的活性物质从大分子游离出来,而活性炭能有效去除这些活性物质;常规处理往往将一些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便于活性炭吸附脱除,而且能去除卤乙酸等。
②生物处理对活性炭吸附的影响。生物处理对亲水性有机物的去除,相对增加了活性炭单元进水中憎水性有机物比例,从而提高活性炭吸附去除效率。生物处理能分解水中大分子有机物(因胞外酶的作用),使小分子有机物憎水性增强,利于活性炭吸附。另外,生物处理具有降低突变物的作用。可见,常规处理、活性炭吸附和生物处理的组合工艺能充分发挥各自特点,具有互补性,可谓提高饮用水水质的最佳工艺。
③臭氧在给水处理中的作用。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在给水处理中主要作用有脱色、去臭味、助凝、杀藻。当臭氧氧化与生物处理组合使用时,臭氧可提高水的可生化性,利于生物处理。这二者互补性强,因此将常规处理、臭氧氧化、生物处理的组合工艺用于处理富营养化水源水很有效,特别是再联用活性炭吸附单元,则是最佳的饮用水处理工艺,出水质量高,因此颇具发展前景。
2.3 深度处理技术 深度处理技术通常是指在常规处理工艺以后,采用适当的处理方法,将常规处理工艺不能有效去除的污染物或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加以去除,提高和保证饮用水质。在膜处理技术中,反渗透(RO)、超滤(UF)、微滤(MF)、纳滤(NF)都能有效地去除水中的臭味、色度、消毒副产物前体及其他有机物和微生物,去除污染物范围广且不需要投加药剂,设备紧凑和容易自动控制。目前膜研究的又一重点是膜的污染问题。膜过滤对进水水质要求较高,需定期清洗膜,基建投资运行费用高。
另外,高层建筑中应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管网的可用水头H0,在条件允许的时候中高区用水点宜采用(无负压供水)管网叠压供水设备,从供水管网直接吸水,可充分利用市政管网的压力,降低能耗。相对于传统设水池水箱的供水方式,无负压有以下优点:①使用无负压给水设备可取消水池及水箱,节省投资;②可减少污染,自来水在水池及水箱内增加停留时间,水中余氯余量低,微生物含量高,使用新型设备后水质同自来水;③可节省大量能源,无负压变频设备完全利用原有市政管网压力供水,降低了能耗;④可减少水资源浪费,由于传统方式中,水池、水箱均为混凝土结构,渗水、跑水、漏水、蒸发不可避免,而且水池、水箱需定期清洗,需要大量清洗水。因此在外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推荐采用无负压设备。
3 结论
随着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难度大,配置水资源成为重要问题,中国城市用水也已成为我们发展的一大难题,必须抓住供水、用水、排水、水处理这个循环过程,结合水资源循环规律和市场规律,在经济上利用市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配置。随着污水处理事业的发展,已有多种污水处理工艺在我国污水处理厂中得到了应用,由于生物处理是借助于微生物新陈代谢去吸收利用水中的污染物,因此会有各种代谢产物以及微生物本身进入水中。其中大多数物质的特性及对人体健康的可能影响还所知甚少。而且,该方法投资少,见效快,适合中国国情。因此,生物预处理与传统工艺的组合是好的。研究新的净水工艺,增加新的治理措施是当今给水研究人员及自来水厂急需解决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肖华,周荣丰.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北方环境,2005年2月第30卷第1期.
[2]张姝佳,王秀花.给水处理常规工艺除污染特性初探[J].科技传播,2011(14).
[3]李青松,高乃云,马晓雁,蒋增辉.南方某水厂处理工艺过程中甾体雌激素的变化规律[J].四川环境,2011(03).
[4]肖华,周荣丰.北方环境[J].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发展,2005年2月第30卷第1期.
[5]肖乾芬,黄宏,王晓栋,王连生.环境科学与技术[J].饮用水微污染处理技术研究进展,2005年6月第28卷.
[6]王俊浦,王顺.生活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才智,2011(23).
[7]史俊岗.粉末活性炭在饮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13).
[8]徐东,张祥光,杜燕丽,龚浩研,马鹏飞.反渗透水处理工艺在米脂天然气处理厂的应用[J].石油化工应用,2011(08).
臭氧多相催化氧化处理微污染水中试研究 第5篇
浅谈臭氧-生物活性炭微污染水处理技术
摘要:通过介绍微污染水处理的`常规方法和具体应用,结合大同煤矿集团公司目前实际情况,详细阐述了臭氧-生物活性炭联用的微污染水处理技术.作 者:杨存莉 Yang Cunli 作者单位:大同煤矿集团公司环境保护处 期 刊:同煤科技 Journal: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DATONG COAL MINING ADMINISTRATION 年,卷(期):, “”(1) 分类号:X703 关键词:微污染水 污水处理 臭氧 生物活性炭
臭氧多相催化氧化处理微污染水中试研究 第6篇
通对通惠河通州段地表微污染水进行水质改善处理技术研究,确定采用厌氧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的组合工艺进行处理,通过试验确定工艺的`最佳运行参数为厌氧生物滤池HRT=15 h,生物接触氧化池气水比10,水力停留时间为4 h,回流比为100%.出水中氨氮浓度为0.34 mg/L,总氮浓度为3.2 mg/L,总磷浓度为0.38 mg/L,CODCr浓度为34 mg/L,出水各指标完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Ⅴ类水体质量标准,其中总氮浓度远低于课题研究目标的15 mg/L.
作 者:刘树才 朱金雷 张秀捷 邵春刚 高乐 LIU Shu-cai ZHU Jin-lei ZHANG Xiu-jie SHAO Chun-gang GAO Le 作者单位:刘树才,LIU Shu-cai(北京市通州区城镇水务所,101100)朱金雷,ZHU Jin-lei(中国矿业大学(北京),100083)
张秀捷,邵春刚,高乐,ZHANG Xiu-jie,SHAO Chun-gang,GAO Le(北京市通州区水务局,101100)
刊 名:北京水务 英文刊名:BEIJING WATER 年,卷(期):2010 “”(2) 分类号:X522 关键词:通惠河 地表微污染水 厌氧生物滤池 生物接触氧化★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及其前景
多相催化臭氧氧化处理印染废水 第7篇
纺织印染废水是中国最主要的工业废水污染源之一, 废水中含有大量难降解有机物, 是目前工业污染治理的难点[2]。传统的印染废水一般由生物法进行处理, 这些方法具有占地面积大、投资成本高、易产生二次污染且对COD和色度的去除效率不高等缺点[3]。
臭氧具有强氧化性, 但是目前臭氧的利用率较低。多相催化臭氧氧化法是将一些金属 (或金属氧化物) 负载到一些载体上, 从而提高了臭氧的利用效率[4,5]。这种方法具有占地面积小、处理流程短、无二次污染且对色度去除效率高等优点。本研究中, 制备了负载型铁锰氧化物催化剂Fex Oy+Mn Ox/AC, 采用多相催化臭氧化工艺对印染废水进行处理, 以期为工艺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水质
原水某纺织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进水, 颜色为紫红色, 有刺激性气味。原水p H值8.6、COD682.40mg/L、NH3-N14.85mg/L、TP2.57mg/L、色度450倍。
1.2 仪器和材料
仪器:DZF-6090真空干燥箱;6B-2000型COD速测仪;CF-G-3-010g型臭氧发生器、钛合金微孔曝气头;反应器采用管式玻璃自制, 其规格为Φ58mm, H500mm。
活性炭 (上海兴长活性炭有限公司;型号:CG40) ;硫酸锰、硫酸亚铁、氢氧化钠、稀硝酸 (均为AR) 。
1.3 实验装置及流程
实验装置及工艺流程见图1。在实验前用蒸馏水冲洗反应器, 再用臭氧预氧化5min以去除反应器中可能消耗臭氧的成分, 然后排空, 再用蒸馏水冲洗两次。向反应器中加入300m L印染废水, 调节废水p H, 投加一定量的催化剂, 通入臭氧。分时取样, 分别测定COD、NH3-N、TP、色度等指标。
(1.氧气瓶, 2.减压阀, 3.臭氧发生器, 4.臭氧化反应器, 5.KI吸收槽)
2 结果与讨论
2.1 催化剂的制备与选择
催化剂采用浸渍焙烧法制备[6]。选取30g活性炭洗净, 用质量浓度为10%Na OH浸渍8小时, 抽滤后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 在105℃下干燥2小时;然后用体积比为10~15%HNO3溶液浸泡8小时, 抽滤后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 在105℃下干燥2小时, 之后放入250℃环境下活化4小时。配置0.5mol/LFe2+和Mn2+混合溶液, 将预处理后的活性炭浸入溶液24h。将浸渍好的活性炭在120℃环境下干燥2小时, 然后放入马弗炉中于300℃下焙烧8小时。重复浸渍、焙烧2~3次, 得到制备成型的催化剂。
为探讨所制备的多组分催化剂与单组分催化剂的效果, 对只通入臭氧、分别在废水中加入100mg/L的Mn2+及Fe2+、分别加入20g的Mn Ox/AC、Fex Oy/AC和自制催化剂对COD的去除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见图2。
由图2可知, 在单独臭氧氧化作用下, 反应时间60min, COD的去除率仅为37.5%, 而将金属离子以氧化物的形式负载在活性炭上比将催化剂直接投入水中可以更有效的提高臭氧的氧化效率。这主要是由于负载在活性炭上的金属氧化物作为催化剂, 又由于载体活性炭的存在, 使得有机物、氧化剂联系起来, 强化了三者之间的接触作用。活性炭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 将更多的吸附反应物和羟基自由基等活性氧化剂, 增大了其间的接触面积, 从而提高了反应效率, 这在张翼[7]等人的研究中也得到了证明。而多组分催化剂较单组分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更好, COD的去除率达到71.5%。因此, 催化剂FexOy+Mn Ox/AC在臭氧氧化反应中具有较高的催化性能。
2.2 催化剂的稳定性
评价催化剂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催化剂连续使用的时间。投入20g催化剂, 在臭氧通气量为0.2L/min, p H为5的条件下处理300m L印染废水, 每1h取出全部水样, 连续反应6次。结果见图3。
催化剂在使用6次后, COD的去除率为74.5%, 仅比第一次使用降低了7%, 比同臭氧通气量下单独臭氧氧化对COD的去除率提高了约30%, 这说明催化剂有较好的活性和寿命。因此Fex Oy+Mn Ox/AC催化剂可在较长时间内长期进行。
2.3 催化臭氧氧化处理印染废水的实验研究
2.3.1 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
在p H、催化剂投加量和臭氧投加量一定的条件下, 考察反应时间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见图4。
由图4可知, 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 对COD的去除效果越好。在反应60min时, 废水中COD含量从682.4mg/L降至124.9mg/L, 其对COD的去除率达81.7%。
2.3.2 对NH3-N去除效果的影响
在p H、催化剂投加量和臭氧投加量一定的条件下, 考察反应时间对NH3-N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见图5。
由图5可知, 印染废水中氨氮的含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在反应60min时, 废水中NH3-N含量从14.85mg/L降为1.45mg/L, NH3-N的去除率达到了90.2%。
2.3.3 对TP去除效果的影响
印染废水中TP的排放对水体富营养化有着严重的影响, 在p H、催化剂投加量和臭氧投加量一定的条件下, 考察反应时间对TP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见图6。
由图6可知, 在反应到40min时, TP即可达到90%以上的去除效果。在反应时间60min时, 废水中TP含量从2.57mg/L降为0.17mg/L, 其对TP的去除率达93.4%。
2.3.4 对色度去除效果的影响
印染废水的色度较高, 而传统生化法对其去除效果不高。在p H、催化剂投加量和臭氧投加量一定的条件下, 考察反应时间对色度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见图7。
由图7可知, 实验仅进行20min, 印染废水的色度已经由450倍降至4倍, 去除率达到了99.1%。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 色度去除率并没有继续增加, 但实际中肉眼已经较难分辨出印染废水与蒸馏水之间色度的差距。综合考虑, 多相催化氧化法对印染废水中的色度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3 结语
3.1 通过浸渍法制备的多组分催化剂Fex Oy+Mn Ox/AC具有良好的活性及稳定性;
3.2 对COD、NH3-N、TP、色度分别为682.4mg/L、14.85mg/L、2.57mg/L和450倍的原水, 经多相催化臭氧氧化处理后, 分别降为124.9mg/L、1.45mg/L、0.17mg/L和4倍, 去除率分别为81.7%、90.2%、93.4%、99.1%, 达到较好的去除效果;
3.3采用多相催化臭氧化工艺对印染废水处理是可行的, 可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可对工艺的深入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曹庆兰.国内污水回用现状及发展方向[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4, 14 (11) :203-204.
[2]国家环保局, 纺织总会, 八五研究项目组.纺织工业污染源控制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 1994.
[3]张自杰.环境工程手册 (水污染防治卷)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4]Sanchez-Poloa M, Guntena U, Rivera-Utrilla J.Efficiency of activated carbon to transform ozone into OH.radicals:Influence of operational parameters[J].Water Reseach, 2005, 39 (14) :3189-3198.
[5]Barbara K H, Maria Z, Jacek N.Catalytic ozonation and methods of enhancing molecular ozone reactions in water treatment.Appied Catalysis B:Eviron., 2003, 46 (4) :639-669.
[6]廖克俭, 姜恒.催化剂分析[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0.
臭氧多相催化氧化处理微污染水中试研究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