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税收收入范文
成都税收收入范文(精选5篇)
成都税收收入 第1篇
一、税收收入Log (SR)与国民收入Log (GDP)的协整检验
本文采用EG两步法对成都市的税收收入L o g (S R)与国民收入L o g (G D P)与之间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
(一)单位根检验
1、用ADF检验法对成都市19942003年的税收收入Log (SR)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在对Log (SR)进行A D F检验时,仅其二阶的τ统计量值-3.17760<-2.8640 (10%显著水平临界值) 。因此接受原假设,表明Log (SR)存在单位根,非平稳,且为二阶单整。
2、对成都市1994-2003年的国民收入L o g (G D P)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在对Log (GDP)进行ADF检验时,仅其二阶的τ统计量值-3.282672<-2.9912 (10%显著水平临界值) 。因此接受原假设,表明Log (GDP)存在单位根,非平稳,且为二阶单整。
3、上述结果表明,Log (SR)和Log (GDP)都是二阶单整的,满足对两个变量进行协整检验的条件。
(二)对Log (SR)和GDP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进行协整
对方程的回归残差et进行平稳性检验,可得:统计量值τ为-3.668345,小于在不同的显著性水平下相应的临界值,表明残差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说明Log (SR)与Log (GD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二、税收收入与其他经济变量的逐步回归模型
应用逐步回归法,逐一引入对成都市税收收入影响最大的宏观经济指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G D)、消费品零售总额(XF)、农林牧渔业产值 (NL) 、地方财政预算内支出 (ZC) 、职工工资总额 (W) 、城乡居民储蓄年末余额(S),并建立以它们为自变量的税收收入预测模型。
(一)逐步回归
利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GD)、消费品零售总额(X F)、农林牧渔业产值 (NL) 、地方财政预算内支出 (ZC) 、职工工资总额 (W) 、城乡居民储蓄年末余额(S)几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可得到以下的回归方程:
可以看出SR和ZC、G D P之间关系为拟合效果较好的模型,Z C和G D P通过了模型的检验。以下将逐步加入其他经济变量。
可以看出X F的加入使得模型的拟合效果变差,在下面的模型中,为了使模型的拟合效果有一定保障,暂时将XF变量剔除。
可以看出W的相关系数为-0.082485,不符合经济意义,剔除这一变量。
可以看出S的相关系数为0.047771,不符合经济意义,剔除这一变量。
可以看出N L的相关系数为-0.318037,不符合经济意义,剔除这一变量。
可以看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G D的T值>T0.05 (10) =1.812,然而GDP的T值
可以看出DW=2.027105基本消除了自相关性,所有变量的T值基本都能通过T0.1 (10) =1.372的检验。
(三)模型检验
从上述回归得到的统计量值知, 模型 (7) 的拟和优度为0.979416,拟和效果最好。DW值为2.027105,不存在自相关。但为了进一步检验模型的有效性,还需要对其进行古典检验。在此主要是对残差序列进行正态性检验和异方差检验。
1、正态性检验
我们对(7)模型用J-B的方法进行正态性的检验, 结果如下:可以看出,JB=0.732307
2、异方差检验
我们采用A R C H检验方法,对该时间序列数据的残差序列进行异方差检验得,Obs*R-squared=4.951844
上述检验结果证明逐步回归法建立的税收收入影响模型综合效果较好。
三、实证结论
从以上的计量分析可以得到,对成都市税收收入影响的经济指标主要有:
消费。由模型(2)可以看到消费和税收收入的关系,消费的系数为负,代表的经济意义是消费水平对税收收入呈负向影响。并且消费的T= (-0.803676) 数值不大,如果加到最后的模型中,其他的因素对税收收入的影响会很不明显。故而最后的模型(7),没有将消费作为一个影响因素。然而,消费水平对成都市的税收收入还是有一定的影响。
G D P。G D P对税收收入是正的影响,并且是存在长期的影响。由模型可知,滞后两期的GDP对当期的税收收入有影响。系数是0.022027.其经济意义为, 在考虑了众多因数对税收收入的共同影响的情况下, GDP每增加1单位, 税收收入就增加0.022027个单位。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模型可以看出固定资产投资与税收收入呈正影响。固定资产系数为0.087412,表示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个单位,可以拉动税收增加0.087412个单位。
地方财政预算内支出。由上面地方财政预算内支出的系数是0.324219, 对税收收入呈正向影响。经济意义是支出每增长1个单位, 响应的收入就会增加0.324219个单位, 可见它对税收收入的影响是很大的。
摘要:在前人对中国税收收入影响因素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 对成都地区的国民收入对税收收入的影响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此外通过逐步回归模型研究除国民收入以外的其他经济变量对成都的税收收入的影响。
关键词:成都税收收入,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参考文献
[1]、四川省税收收入预测模型探讨及实证分析.李洁.成都.2004
[2]、我国税收收入快速增长的实证分析.肖晓飞.黑龙江对外经贸.东北财经大学.2004
[3]、四川省经济信息中心.2004年四川经济展望.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3
[4]、四川省统计局.四川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成都税收收入 第2篇
办公积金贷款
名下无房将可算“首套”
昨日,成都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负责人在《成都面对面——政风行风热线》接听热线时表示,一系列便民惠民措施正在研究,近期将推出。
“今年前5个月,发放贷款32亿元,同比增加66%。”成都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1~5月,新受理的楼盘达到143个,比去年同期增加了70%。今年有67%的公积金贷款都用于首套房贷款。
名下无房就算“首套”
据了解,目前,成都公积金首套房贷款,90平方米以下首付不低于两成,90平方米以上首付不低于三成,5年期以上贷款利率4.7%。如果二套房贷款的话,首付就要求五成以上,利率也按照首套房的1.1倍计算。
之前用商业贷款买过房,现在已经卖出,名下没有任何房产,如果再买房能不能使用公积金贷款?公积金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情况可以使用公积金贷款。该负责人还同时透露,为了提高公积金受益面,满足市民购房刚性需求,公积金中心正在研究新的举措,以后申请公积金贷款时只要名下无房,就能被认定为首套房。
能节省一笔担保费
为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公积金中心还将尽快推出网上贷款服务平台,实现网上预审、预约排号等业务。申请贷款职工和开发企业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查询贷款办理状态。同时,公积金中心还将取消二手房贷款和现房贷款的联带责任担保。这样一来,市民就可以节省一笔担保费。
组合贷款不受任何限制
关于一些开发企业宣称的不能提供组合贷款,公积金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组合贷款的申请不受任何限制。目前建设银行、农业银行、成都银行和中国银行都能办理,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的分行也正在与担保公司签订相关协议,一旦协议签订也能办理。
不用再开收入证明了
目前,办理公积金贷款时,市民需要到公积金中心开具缴存证明,到所在单位开具收入证明。以后,市民在办理公积金贷款时将不用这样“两头跑”了。公积金中心负责人透露,公积金中心将根据职工缴存公积金的基数认定职工收入,从而取消“收入证明”这个环节。同时,公积金中心将和房管局联网,共享数据。以后城区职工就不再需要到房管部门开房产信息证明,而可以直接通过联网数据获取信息。
公积金租房
最高额度调整到每年1.5万
提取公积金作为租金,今年也降低了门槛。成都公积金中心将原来规定的租房提取每年最大提取金额不得超过1万元提高到1.5万元,同时,还取消了之前关于月租金超过职工本人和配偶月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之和的20%才能提取公积金的规定,降低了租房提取的门槛,让更多无房职工享受到了公积金的实惠。
截至今年4月,有647户职工提取了公积金租房,提取金额达到520万元。调低门槛和调高限额后,更多职工能申请到公积金租房业务。
公积金缴存
自由职业者农民工年内覆盖
截至今年3月,成都住房公积金累计归集额已突破600亿元,正常缴存职工达144万人,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位。
该负责人透露,年内将出台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和农民工自主缴存公积金业务的相关政策,让住房公积金政策保障面扩大到更多人群。目前,政策草案已形成,正在进行调研和讨论。
成都税收收入 第3篇
1.1 成都市生产总值
成都市属于西部地区经济较发达的城市,GDP增长速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14370.16亿元,位居全国前列,财政收入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然而,成都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还存在较大差别。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成都市实现长远发展、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的首要问题。
1.2 成都市生产总值,城镇、农村居民收入
“九五”时期,成都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为24.6%,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持平,比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快5.8%。“十五”时期,成都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为12.8%,比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分别快2.2%和1.3%。“十一五”时期,成都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为18.1%,比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快8.9%,比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快7.6%。“十二五”时期,成都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为18.8%,比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快4.8%,比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快8.4%。
1.3 成都市收入分配现状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成都成为中国西部发展潜力最大的城市。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1437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2年增长12.5%。2013年财政收入总量突破两千亿元,全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078.30亿元,增长18.1%。税收收入1309.9亿元,增长18.5%。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58元,增长10.2%;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9.4%。根据2013年人口变动调查数据推算,成都市2013年常住人口总量达到1413万人,城镇化率达81.6%。
通过对数据的比较,成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随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储蓄存款、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货物进出口总额、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变化而递增的。
2 成都市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2.1 经济增长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分析成都市行业收入差距数据,其结果为GDP增长率与行业职工工资基尼系数回归方程通过F,T检验,线性关系显著,且呈正相关。最终消费增长率和投资增长率与行业职工工资基尼系数的回归方程未通过F,T检验,线性关系不显著。主要经济增长指标与行业职工工资基尼系数一元回归结果如表1、表2所示,GDP增长率与行业职工工资基尼系数的线性拟合如下图所示。
SUMMARY OUTPUT
2.2 居民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以居民收入差距为自变量,以GDP增长率、最终消费增长率和投资增长率为因变量,进行一元线性回归,来考察居民收入差距对成都市经济增长的影响。
利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运用二元回归方法可以求出经济增长中资本所做出的贡献a和劳动所做出的贡献b。其二元回归模型为: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资本和劳动对于成都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通过了T检验和F检验。资本对于成都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769,劳动对成都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187,可见资本对于成都市经济增长有着非常显著的推动作用。
成都经济的现实情况是投资率在逐年下降,从2000年的68.5%下降到2013年的52.0%;消费率逐渐增加,从2000年的38.2%增加到2013年的51.4%;其中居民消费率变动不大,基本稳定在GDP的30%上下;而政府消费率增长迅猛,从1996年的10.3%增长到2005年的18.8%。可见政府消费成为近年成都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投资和居民消费不足成为阻碍成都市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3 成都市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和谐发展的对策
3.1 建立新型收入分配制度
所谓新型分配制度,就是既不同于传统的平均主义“大锅饭”式的分配制度,又不同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这种新型分配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新型分配制度必然要适当拉开收入差距;二是新型分配制度必须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强化政府的再分配调节作用;三是新型分配制度必须能够防止收入差距持续拉大,促进社会公平。
3.2 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城市化水平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严重制约了农业现代化步伐,应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核心内容是在工业化基础上,实现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非农转变。在区域布局上,应当考虑进行科学的整体规划,通过政策引导,使分散在广阔农村的工业企业向城镇和城市的工业集中,实现集约化发展。因地制宜,积极务实循序渐进地推进城镇化。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为了有效促进农民增收,防止将加快城镇化的过程变成向企业和农民转嫁负担的过程。
3.3 大力发展全民教育,为经济发展积累人力资本
教育和人力资本投资在决定收入分配状况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发展教育为实现公平的收入分配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知识经济给产业结构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也给劳动力结构及劳动性质带来深刻的变化。知识劳动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知识资本化的结果使企业经济收入和从事知识创新者的收入倍增。为缩小差距,必然要求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知识运用及创新的能力。这也进一步要求政府发展教育事业,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子联,朱江丽.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再解读[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5(4):42-53.
[2]原鹏飞,冯蕾.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贫富分化——基于DCGE模型的房地产价格上涨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2014(9):77-90.
[3]乔榛,徐龙.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关系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学术交流,2013(2):63-67.
[4]丁少群,许志涛.社会保障水平、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中国经济问题,2013(6):3-12.
[5]陆万军.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与传导机制[J].经济学家,2012(5):36-43.
成都税收收入 第4篇
成地税发[2005]105号
颁布时间:2005-7-1发文单位:成都市地方税务局 各区(市)县地方税务局,市局各直属分局、稽查局:
现将《成都市地方税务局委托代征个人出租房屋税收管理办法(试行)》印发你们,请依照执行。
附件:
成都市地方税务局委托代征个人出租房屋税收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个人出租房屋地方税收征管,规范地方税收委托代征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和《四川省地方税收委托代征管理试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个人出租房屋应纳各项地方税收,由各区(市)县地方税务局委托各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以下简称街办、乡镇)代征代缴。
各区(市)县地方税务局与各街办、乡镇签订《委托代征协议书》(式样附后),核发《委托代征证书》,同时办理委托代征登记。
各区(市)县地方税务局依法委托征税权,不委托处罚权。
第三条 受托的街办、乡镇自接受《委托代征证书》之日起,按《委托代征协议书》的内容履行代征义务,不得超出代征协议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代征税款,不得以任何名义或形式再委托其他单位或个人代征税款。
第四条 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应当加强个人出租房屋地方税收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宣传、培训和业务指导,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代征人员进行有关税收政策及代征业务知识的学习。
街办、乡镇代征人员应当熟悉代征税款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接受主管地方税务机关的业务培训,按照《成都市地方税务局委托代征个人出租房屋税收工作规程》(见附件)依法征收税款。
第五条 街办、乡镇应当在主管地方税务机关的指导下,建立健全委托代征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对代征人员、完税凭证、代征税款等的管理,依法接受主管地方税务机关的监督和检查。
街办、乡镇应当如实向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反映情况,提供相关资料,不得拒绝和隐瞒。
第六条 街办、乡镇在办理委托代征登记后,以代征单位名义到区(市)县地方税务局指定的银行开设税款专户,同时将帐号报告区(市)县地方税务局。
第七条 街办、乡镇办理委托代征登记后,由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向其发放《票款结报手册》。
街办、乡镇票款管理人员持《票款结报手册》向主管地方税务机关领取“税收通用完税证”,最大持有量不得超过一个月的使用量。
第八条 街办、乡镇应严格按照规定保管、填用、结报、缴销“税收通用完税证”,实行专人领发、专柜存放、专人保管、专人开票、专人结报、按月盘点。
第九条 街办、乡镇代征个人出租房屋税款后,应当按照规定向房屋出租人(或其授权的代理人)开具“税收通用完税证”,不得使用其他任何凭证或白条收取税款。
“税收通用完税证”品目名称栏统一按“个人出租房屋收入”开具。
街办、乡镇同时登记《个人出租房屋户清册》(式样附后),要求逐户登记。
第十条 承租人要求开具发票的,由出租房屋业主持租赁合同、完税凭证等资料向主管地方税务机关申请代开普通发票。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按租赁合同上的租金开具发票,如开票金额大于已纳税金额,应补征差额税款。
第十一条 街办、乡镇征收税款做到日结日清,应于当天将全部代征税款存入税款专户,不得挪用、截留国家税款。
第十二条 街办、乡镇应由专人持《票款结报手册》、《委托代征税款报告表》(式样附后)和开具的“税收通用完税证”,定期到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办理代征税款及票证的结报,最长不得超过7天。经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审核无误后,办理结报手续。
第十三条 街办、乡镇不得多征或少征税款,出租房屋业主多缴税款的,由主管地方税务机关依照有关规定抵减下期应缴税款或办理退税;如少征税款,应当及时补征。
第十四条 街办、乡镇代征人员对个人出租房屋逐街逐户进行清理,房屋承租人应按规定填写《承租人租赁房屋登记表》(式样附后);出租房屋业主应按规定填写《出租房屋业主纳税登记表》(式样附后),并持下列资料按期到街办、乡镇申报缴纳个人出租房屋相关税收:
(一)租赁合同(协议)原件及复印件;
(二)房屋产权证或购房合同原件及复印件;
(三)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街办、乡镇对出租房屋业主提供的资料进行核对,并在上述复印件上加盖“经审核与原件无误”字样印章,将相关原件退还出租房屋业主。
第十五条 出租房屋业主申报的应税收入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根据《征管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有权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出租房屋的地段、用途、结构、建筑面积等因素,参照政府授权部门公布的房屋租赁市场指导价核定其应税收入。
第十六条 出租房屋业主已自行向主管地方税务机关足额申报纳税的,应当向街办、乡镇出示完税凭证,街办、乡镇不能重复代征。
第十七条 对确需以房租收入维持生计,照章纳税确有困难的下岗职工的出租房屋业主,可持《再就业优惠证》以及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向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提出申请,经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审批,对符合条件的按照国家规定给予减免税款照顾。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在《再就业优惠证》上予以注明,并负责将减免税结果通知街办、乡镇。
第十八条 出租房屋业主以借给亲友使用等名义不申报纳税或进行虚假纳税申报以及拒绝缴纳税款的,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将按照《征管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九条 出租房屋业主与街办、乡镇在代征税款事项上发生争议时,可以向委托代征税款的地方税务机关的上一级地方税务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第二十条 街办、乡镇应按月向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报送《承租人租赁房屋登记表》、《出租房屋业主纳税登记表》和《个人出租房屋户清册》,内容真实、准确、完整。
第二十一条 区(市)县地方税务局根据有关规定,付给受托的街办、乡镇代征个人出租房屋税款5%的手续费,实行定期结算。街办、乡镇不得从代征税款中坐扣手续费。
第二十二条 街办、乡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依照《委托代征协议书》的规定承担违约责任。区(市)县地方税务局有权单方面终止委托代征协议,取消其代征资格,收回《委托代征证书》,注销委托代征登记。
(一)未按照《委托代征协议书》规定办理代征事宜的;
(二)玩忽职守,不征、少征税款的;
(三)故意刁难纳税人或者滥用职权多征税款的;
(四)再行委托其他单位和个人代征税款的。
第二十三条 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和规章废止或修订,涉及代征税种、税目、税率变化时,区(市)县地方税务局应当及时书面通知街办、乡镇,修改或终止《委托代征协议书》,换发《委托代征证书》。
第二十四条 按照相关税收法律、法规规定,个人出租房屋用于居住的,应当缴纳的营业税税率为3%;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按不同区域分别为1%、5%、7%;房产税税率为4%;个人所得税税率为10%;教育费附加征收率为3%;四川省地方教育附加征收率为1%。(具体计算方法见附件)
个人出租房屋用于居住之外用途的,应当缴纳的营业税税率为5%;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按不同区域分别为1%、5%、7%;房产税税率为12%;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教育费附加征收率为3%;四川省地方教育附加征收率为1%。(具体计算方法见附件)
第二十五条 个人出租房屋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讫房屋租金或取得索取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所称个人,指房屋产权人为个人(含外籍个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所指个人出租房屋,指个人出租房屋用于居住和居住之外用途。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所称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指房屋坐落地的区(市)县地方税务机关。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成都市地方税务局负责解释。
成都税收收入 第5篇
改革开放后,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迅速发展,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低于国民经济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城乡居民收入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并且这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成都市从2004年开始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并将其作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主要特征的成都模式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立新型城乡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有益探索。成都市城乡统筹在若干重点领域取得大突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趋势开始得到有效遏制。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多种手段,成都逐步建立健全了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差距逐年缩小。2011年全市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8年的2.61∶1缩小到2.42∶1,成都在有效遏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一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据2012年2月成都商报报道,2011年成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32元,增长14.9%,增速比上年加快3.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9895元,增长20.6%,增速比上年加快5.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从上年的2.54∶1缩小到2.42∶1,城乡收入差距逐渐缩小。据悉,2011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13∶1。成都市统计局有关负责人称,城乡居民收入提高的后盾是“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成都经济,统计显示,2011年,成都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54.6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增速提高0.2个百分点。
蒲明利用成都居民住户调查数据和《成都市统计年鉴》数据分析了成都居民的收入差距状况。研究表明:与全国的情况不同,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并不是成都居民收入差距的决定性因素。成都的城乡一体化进程大大缩小了城乡之间的收入不平等,改善了总体的收入差异。提出要进一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需要继续加快城镇化进程。胡运禄研究和探讨了四川省成都市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不断扩大的成因,并提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扩大的对策。饶晓辉在计算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泰尔指数的基础上,运用平滑转换回归方法对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进行了研究。
二、非线性平滑转换回归模型
(一)STR模型
非线性时间序列中存在着三种不同的的机制转换模型Markov转换模型、TAR模型以及STR模型。三者之区别主要在于如何处理机制转换结构中的信息。其中Markov转换模型在两种状态之间的转换是由马尔科夫链决定的,但不能对机制转换的原因进行解释。决定机制转换的变量在TAR模型中是可以观测的,而机制转换的门限值却不可直接观测。Markov转换模型和TAR模型描述的运动方式不是平滑转移的,而是要求从一种状态迅速转换到另一种状态。与前两个模型不同,STR模型的转换变量是可测的,它刻画的经济时间系列 (被解释变量) 的动态变化过程是从一种状态缓慢或者平滑的转换到另一种状态,即回归系数是缓慢变化的。STR模型是对平滑自回归 (STAR) 模型的改进和推广。具体的STR模型一般表达式如下:
其中yt为被解释变量,表示经济行为的成果,而解释变量xt (28) (1, x1t, (43) xpt) ' (28) (1, yt-1, (43) yt-k;z 1t, (43) zmt) ', 包括了ty直到k阶的滞后变量及m个其他解释变量,也可以只包括yt直到滞后值,转换函数G (, c;s t) 中的St也可以包含在tx之内,p (28) m (10) k;转换函数G (, c;s t) 是关于开关变量St的有界连续函数,G (, c;s t) [0, 1],随着St的变化,G (, c;s t) 在0到1之间平滑的转换;斜率 (29) 0被称为平滑参数,反映的是“0”状态过渡到“1”状态的平滑性和转换速度的大小,c是阀值参数。
1993年Granger等根据转换函数G (, c;s t) 的不同形式,将STR模型大致分为两大类LSTR模型和ESTR模型。将转换函数表达式为Logistic函数的称为LSTR模型,而ESTR模型的转换函数为Exponential函数。
Logistic函数:
Exponential函数:
在LSTR模型中,转换函数G (, c;s t) 的开关变量St的单调上升函数。与LSTR模型相比,ESTR模型的不同体现在转换函数为偶函数形式,当开关变量在点c附近取值时,G (, c;s t) 关于点c对称,反映出了开关变量对目标变量的一种对称性。当G (, c;s t) 0时,模型的非线性部分逐渐消失,退化为线性模型。
(二)STR模型的建模步骤
STR模型的估计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模型形式的确定、参数的估计。其中确定模型形式包括确定模型滞后阶数、线性检验和转换函数的选择。事实上STR模型的建模过程相当复杂,对于线性检验,Luukkonen、Saikkonen和Ter (5) a (5) svirta (1988) 提出了基于三阶泰勒展开式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求转换函数G (, c;s t) 围绕 (28) 0的3阶泰勒级数近似式。
对式 (4) 中的i, i (28) 0, 1, 2, 3,首先线性检验的原假设为:模型为线性模型,备择假设为STR模型,即H0:1 (28) 2 (28) 3 (28) 0, Luukkonen等人 (1988) 首先提出了构建服从卡方分布的LM统计检验,经过大量的随机模拟结果分析显示,在小样本情形下,该统计检验势明显比服从F分布的LM统计检验有所提高,具体步骤如下:
在原假设成立的情形下,做ty对tx'的回归,得到残差平方和RSS0;
利用残差对模型进行回归,将残差平方和记为RSS1;
LM统计量为:
当拒绝原假设时,则选择模型为STR模型,还需按如下顺序进行检验,进而确定出模型的转换函数形式。如拒绝H2的p值最小,则认为转换函数是Exponential函数,并判定模型为ESTR模型,否则模型为LSTR模型。
三、实证分析
(一)数据的说明
本文研究的样本总量时间序列的时间跨度为1995-2011年,数据的来源主要是四川统计年鉴、成都统计年鉴以及成都统计信息网。根据1978年的数据进行了调整,并取了自然对数。选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GDP) 来衡量经济增长水平,人均GDP是以实际GDP来除以当年的总人口得到的。成都市城乡收入差距是选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差值作为衡量指标。
(二)变量的定义
本文用到的变量定义如下:
rgdp为人均GDP,用来表示经济增长,lgdp为人均GDP的自然对数,做一次差分得到dgdp, ggdp为lgdp的二阶差分序列;ch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差值,用来表示成都市的收入差距,lc为其所取的自然对数序列,dc、gc分别表示其一阶差分和二阶差分序列。
(三)平稳性检验
在进行非线性检验和回归分析之前,必须对各个变量的数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采用不平稳的时间序列数据直接进行回归将出现“伪回归”现象。平稳性检验结果表明其一阶差分序列在10%的显著水平下已达到平稳,而二阶差分将会出现过差分现象,因此可以认为一阶差分已经是平稳时间序列。
(四)滞后阶数的确定
通过对序列lc和lgdp做格兰因果检验,发现lgdp是lc的因,即存在lgdp到lc的单向因果关系。Sensier和Osborn (2002) 的做法是先将模型的最高滞后阶数设定为8,从t值最不显著的滞后阶数开始删除,根据AIC准则确定最后保留的滞后变量个数,本文的处理方法从最高阶开始,根据AIC和SC准则、各待估系数的p值和DW值来剔除,直到各项标准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最后确定滞后阶数为1。然后再取lc的1、2滞后项以及解释变量lgdp的0-2阶滞后项组成组合,以同样的准则选择模型的滞后阶数为 (1, 0) ,即解释变量为lc (-1) 、lgdp。
(五)非线性检验
确定出线性部分后,接下来需要进行线性检验和选择开关变量。根据前面介绍STR模型的检验方法,对成都市收入差距和人均GDP的关系进行线性和非线性检验,并且在拒绝线性假设的情形下,进一步按照顺序H3、H2、H1进行检验,进而确定开关变量和转换函数的形式,得到的检验结果见表1。从表中可以得知,在1%的显著水平下,两个开关变量都选择了LSTR的模型设定方式,其中,开关变量为lgdp时,LSTR模型为内生的设定模式更优。因此本文的转换函数确定为逻辑平滑转换函数(LSTR模型)。
(六)模型的参数估计
确定了开关变量和转换函数的形式之后,还需对LSTR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基于网格搜索法,具体的结果见表2。
模型的最后结果如下:
四、结论
本文选用成都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差值作为城乡收入差距衡量指标和经济增长水平指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将近年来发展的非线性平滑转换回归模型具体应用于对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联动效应的研究,深刻揭示了二者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存在着经济增长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单向因果关系,并且采用非线性LSTR模型来表达成都市的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成都市的经济增长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很强的非线性动态特征,呈现明显的非对称性。稳健性检验也表明,本文所估计的非线性模型具有良好的动态特征。在现实意义上,这一结论有助于人们了解成都市一些有关收入分配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出台背景,有助于政府了解这些政策的有效性。成都经济快速增长,为城乡居民增收打下基础。
摘要:城乡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至今仍未取得统一的认识, 本文选用成都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差、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代表城乡收入差距衡量指标和经济增长水平, 将近年来发展的非线性STR模型具体应用于对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联动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市的经济增长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非线性、非对称的特征, 可用LSTR模型来表达。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增长,STR模型
参考文献
[1]胡运禄.四川省成都市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研究[J].理论研究-商品与质量, 2011 (08) :217-218.
[2]饶晓辉.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基于STR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评论, 2009 (03) :29-37.
[3]赖正源.基于STR模型的中国A股市场费雪效应检验[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
成都税收收入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