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英语写作教学论文
初一英语写作教学论文(精选12篇)
初一英语写作教学论文 第1篇
一、注重词汇句子的积累, 加强写作基本功的训练
一篇作文, 就像一幢高楼, 它需要千千万万块砖才能砌成。文章也是如此。单词、短语便是这文章的砖瓦, 学生要写出好的作文来, 必须要重视词汇的记忆及一些优秀范文的段落背诵。恰当地运用一些地道的英语会使文章增色许多, 还可防止一些学生写出中国式的英语句子来, 教会学生正确地“为我所用”, 这样就形成了知识的正迁移, 书本上的知识也就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了。如7Bunit2《Welcome to Sunshine town》, 在教完main task的环节后, 我让学生把自己的家乡与John的家乡进行对比, 让学生找出两个真的共同点和区别, 然后指导学生练习“My home town”时, 有的放矢地把课本上的句子用上去。如:I like going into town on my bicycle, I thinkit’s a wond e rful p la c e to live, I hop e you c a n vis it he re, I’ll s how you a round my home town.看似简单普通的句子, 如果学生用得好, 那作文的水平就会更上一层楼。所以, 我很注重学生对词汇句子的背诵, 他们只有通过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 才能厚积薄发, 在作文的质量上有所提高。
二、既要注重对写作内容的指导, 又要关注对学生文章的修改和评论
在写作教学中, 我根据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的情况, 以及他们驾驭词汇、语法的能力, 选取适合他们的材料进行写作, 并对写作的内容进行指导。如7A Unit3《Let’s Celebrate》,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我让学生模仿写Spring festival, 教学生列好写作提纲, 介绍中国人如何庆祝春节, 让学生对除夕前、除夕夜及新春拜年的三个活动展开讨论,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写作。这样, 能帮助学生了解熟悉写作内容, 理清写作思路, 培养学生清晰的写作思维能力。
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写作内容指导的同时, 我更注重学生对文章的修改。一方面, 我精心批改学生的文章, 把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错误罗列出来, 并把它们集中起来, 让他们进行单句改错。通过练习, 让学生再去找出自己文章中的问题进行修改, 这样就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 我有时让学生对作文进行互评互批, 让他们互相发现问题、找出错误, 更好地巩固知识。教育家第惠多斯曾说过:“一个真正的教师指定给学生的不是已投入千百年劳动的现成大厦, 而是促使他们去做砌砖的工作, 同他们一起来建造大厦。”写作修改也这样, 教师应该把修改作文的机会多给一些学生, 让他们在检查错误和修改作文中, 不断地吸取别人的优点, 取长补短, 积累知识, 为以后更好地写作打下基础。
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修改后, 能及时地给予正确的奖励性的评价也很重要。对于好的文章, 我会给他们“excellet”“wonderful”“great”等表扬性的话语, 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一些写得比较差作文的学生, 我也不会放弃或嘲笑他们, 而是认真地点评, 甚至面批, 帮助他们改正错误。我认为, 和谐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挥。
三、改变单一的写作模式, 使学生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体
在写作教学中, 我通常采取这样的模式, 以7A Unit《Fashion》为例谈一下我具体的做法: (1) 我先让他们为自己设计一套时装, 包括面料、颜色、款式等, 并画出设计方案, 然后就设计的内容写好草稿“My fashion”; (2) 小组讨论 (4人一组) , 主要任务是把自己的作品展现出来, 并朗读自己的文章; (3) 小组汇报, 把每组最好的文章进行全班交流; (4) 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5) 同桌之间互相修改; (6) 誊写上交; (7) 教师批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我以学生为主体, 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 发挥各自的优势, 取长补短, 并在同学们相互切磋交流中提升语言写作水平, 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过:“教会学生独立思考, 我们就给了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要使学生课堂上敢于阐述自己的观点, 我们不能要求学生放弃一切活跃的思考, 盲目地相信某种理论, 相反我们应该教会他们通过活跃的思考去寻找最佳的结论。”事实证明, 以这样的模式进行教学, 学生的写作水平进步很大。
初一英语作文写作指导 第2篇
I Love My Family
I was born in an ordinary family, but it is very warm. My father is a clerk in a company. And my mother is a housewife. Every weekday morning my father will go to work and goes back in the late afternoon. And my mother will get up early to cook for us and then pick me up to school. Then sometimes she will do some cleaning and sometimes she will do something she likes. She will pick me up after school and then cook the dinner. After dinner, my parents will teach me to finish my homework and then we will watch TV together. At weekend, usually we will go out for family activity.
初一英语写作教学论文 第3篇
【关键词】中学英语写作兴趣写作教学
中学生这个年龄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单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机械地讲解,把他们纯粹当成知识的容纳器,填鸭式地问他们灌输在他们眼中枯燥无味,冷冰冰的语法、词汇,他们便不感兴趣,因而也就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中学英语教学质量不佳,恐怕这是一个主要原因。学习需要兴趣。就某种意义上讲,学英语就更需要兴趣。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 “写”是较高层次的能力输出,它可以使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得到完善和提升。近几年来,中学英语教学进一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英语写作越来越受重视,成了检测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学英语写作是学生学习英语写作的初始阶段,又是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重要环节,搞好这一步,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促进英语水平的全面提高!
因此,笔者认为:中学英语写作教学应该成为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兴趣教学法就是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成功法门!
一,思想重视,转变教学观念,从点滴抓起。
教师应严格按照新课标中关于中学英语教学的要求,确立新的教学观,制定适应性强的教学目标,重视写作教学的目标和重点定位问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写作习惯,为他们将来更高层次的学习、工作、生活打好扎实的基础。写作能力的提高尤如“万丈高楼平地起”,一个词汇贫乏,句子结构都不懂的学生是难以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达自已的思想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教师应根据中学各单元的教学目标脚踏实地地实施教学步骤,要细化内容,钻研教法和学法,指导学生形成有效的写作策略。只有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才会得到稳步的提高。
二,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奠定写作基础。
1、加强词汇及基本句型训练单词和句子,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
因此,在教学单词时,我要求学生注意每个单词的意义、词性和用法;注意联想重点单词的搭配关系、同义词、反义词、词形变化等,使学生的词汇量得到最大程度的扩展。我还坚持让学生每天听写单词、短语或句型,让他们切实掌握巩固词汇重点句型。与此同时,我认为还要加强“13头练习”和“笔头造句”。如在GD r it!八年级上册的Unit 6,学生学了比较级的用法后,我就在课堂上将学生分成6大组,规定时间3分钟,看哪一组造的句子最多。课后我要求每个学生以书面的形式,用比较级造5个句子。由于在课堂上已经过口头造句,因此再落实到笔头就驾轻就熟了。通过这种训练方式,使基本句型巩固了,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也增强了,从而为篇章的产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加强背诵,培养语感,积累素材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英语作文也是如此。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背诵一定数量的文章是很必要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坚持每天让学生背诵蕈点对话、课文或作文范文。通过背诵范文,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短语、语法知识和优美的句子,也领悟了写作上的一些技巧。因此,在写作时能使文笔流畅,加快了写作的速度。
三,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写作。
Workbook 中“根据课文回答问题”是一项很好的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练习,对每一个问题的回答老师可要求学生先以口头的形式表达出来,再用完整的句子写出来。
每单元最后一课的写作训练,教师应特别给予重视,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及时的批阅,并且让同学把作品相互交流。八、九年级所学课文都有一定的篇幅,在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老师可要求学生用所学过的短语和句型,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基本内容简要的表达出来,如对“The Relay Race”、“The Lost Book”等文章,我都安排学生对课文进行了缩写,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及精化语言的能力。当学生学了“Paul’s Day”、“Dreams”等文章后,我就让学生用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使学生设身处地的“Seeing the dotor” 自由发挥,创造生动的情景,既激发了学生书面表达的兴趣和欲望,又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从中受益。
同时,还要适当利用英文报刊杂志。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除了合理而有效地使用教材外,还应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如网络和报刊杂志等。英文报刊色彩斑斓,图文并茂,文字浅显且富有时代气息,内容多是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并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名人轶事和时事新闻等,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笔者发现,学生一拿到报纸,首先看的是这些方面的信息,就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挑选其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读后撰写读后心得。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利用好这些材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了解新闻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增强其学习英语的动机。
四,强化口语表达,以说促写。
英国学者布里顿根据多年的研究指出:学生口语句型结构和表达法,往往是他们学习写作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合理安排口语训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写作打下语言表达基础。
我常设计的口语训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看图说话,比如:在教现在进行时态时,我会选择一些表示正在进行某个行为的图片,让学生用be+doing描述图片里的人正在做某事,这种方法比较容易,适合于对英语感到困难的学生。
(2)自由说,根据教学内容及文化背景等,我给出说话的“主题”分组讨论,一般为四人一组,让学生围绕主题,自由发言。发言讨论的过程中,由小组中的一成员做代表,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最后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
(3)指导说,在教学课文的短语,重点的语言点,句型之后,我都会在课堂上及时让学生消化,模仿着造句。这样,在我讲解完,通过我的指导,让学生把句子说的更完整,更通顺。
五,灵活多样、因人而异的指导。
教师面对的是一群生龙活虎的孩子,他们个性各异,能力不同,激励也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激励方式。
对于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不仅篇幅要求长些,而且要求他们学习使用一些比较复杂的句子,尽量不犯语法错误,在选材、立意、润色等方面加以指导,着重激励他们创新。
对于中等水平的同学,要帮助他们理解题意,按一定的段落层次组织材料,在语法和语言的流畅性等方面加以指导,鼓励一篇篇踏踏实实地写,力求一篇比一篇写得好。
而对于成绩较差的同学,则应降低要求,鼓励他们用比较简单的句子一句句地写,甚至离题也不要紧,只要写出通顺的句子就要给分。哪怕他一篇文章只有几句话,也要把较好的句子、词语圈划出来,写上称赞的话,使他们受到启发,树立信心,从而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出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六,适当竞争,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引起学生参与竞争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重要措施。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竞争。每天周记一交上来,笔者就及时批改,并给每一个学生打一个具体的分数,再当天及时发下去。个人分数不当众公布;本周结束,小组总分当众公布。学期结束时,对优胜小组、个人以及作文水平进步大的学生给予奖励。虽说这奖励以精神层面为主,但我们当教师的可千万别忽视了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这也许就是学生的天性,只不过在小学阶段外化、中学阶段内敛罢了。另外,对于优秀习作,笔者先要把它张贴到教室的习作园地,供本班学生欣赏。再把它投到本校凤泉文学社,供全校学生欣赏,还把它投往名气更大的其它相关刊物,让学生拥有一份实实在在的付出之后的成就感。再就是,学期初笔者就明确要求学生,本学期结束后,每个学生必须把本期作文(或精选一批自己满意的)汇编成一本作文集,永久地保存下去,作为自己成长的历史见证物。这些措施的采用,无疑唤起了全班学生写好作文的欲望。
七,创新评价和批改方式。
教师对学生写作练习的批改,对于学生来说起着重要作用。学生无论从完成一篇文章的心情上来说,还是对于自已文章的好坏上来说都愿意让老师给予指点、给予肯定,哪怕是几分。学生对于每次练习都会产生几分成就感。为了能够使写作训练切实起到一定的效果,老师更应该认真给学生批改这些书面作文。以激励学生下一次更加认真地完成任务,最终达到写作训练的目的。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批改方式:可以将在批改学生习作过程中发现的常见错误集中起来,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并和学生共同修改;同伴批改,学生相互阅读同伴的作文,指出同伴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建议。笔者的教学实践也证明,在同伴反馈中,学生一方面通过作文与他人交流,另一方面也通过评判他人作文和研读他人评语使自已受益,取得进步;估计有的学生无法纠正错误,就直接指出错误的表达并给出正确的句式;另外,也可以仅仅标出错误的地方或用连线的方式,或写出更好的表达句式来提醒学生;也可从学生作文中选择一些较好的句子在讲评时宣读,让全班同学欣赏、借鉴,这同样可以增强这些同学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和兴趣。
八,集体学习与个别学习相结合。
在集体里,学习者的年龄相当,智力水平接近,有类似的背景知识,但同一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者依据的经验或角度不同,知识学习获得的意义或理解也有所不同,这种差异也必然在写作过程中反映出来,教师只有在集体中建立多种交流渠道,加强师、生和生、生间的交流,让学习者共享宝贵的学习资源。如文章写成后除了教师批改外,学生相互也可进行修改,检查单词拼写、词汇和语法是否运用正确、开头和结尾是否自然,文章格式是否到位等,在相互合作、共同修改的过程中,学生就能不断完善自己的作文,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初一英语写作教学论文 第4篇
关键词:初一英语写作教学,写作策略和方法“四课型”
一、引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新标准》要求初一学生在初一这一学年结束时英语能力水平要达到三级目标:1.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2.能使用简单的图表和海报等形式传达信息;3.能参照范例写出或回复简单的问候卡和邀请卡。
这一课标同时对教学也提出了要求:教师应从最基本的书写规范及常见的标点符号的用法入手,对学生进行严格科学的训练,循序渐进地实现课程目标;所设定的写作任务一定要基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形式一定要具有的趣味性。
二、当下初一学生英语写作的障碍
任何语言习得都需掌握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英语写作作为英语语言输出能力之一是评价教师英语教学及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指标。初一是学生英语写作良好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而目前初一学生英语写作存在以下障碍:
1.字数没达标、内容不全。初一英语作文字数要求常为40-60字。笔者所教的初一班级40%的学生习作常常三两句收场或者只简单翻译中文提示要点;或以写一个要点为主,其他要点不写,漏写自主拓展部分,所以写作内容也不全。
2.句子结构差,语法错误连篇,有的文章连一个正确句子都没有。句子结构混乱、含糊不清、滥用be动词、时态混乱。如:He very like English;Tom is study English every day等。
3.严重受母语思维的干扰。从表面上来看,学生似乎是用英语写文章,但是仔细观察便可发现,学生们英语写作完全建立在汉语基础上,如Lucy happen a bad thing yesterday,实则是按汉语词序在翻译,结构上几乎与中文作文一样。
4.单词拼写错误。初一学生词汇量不大,对单词用法的掌握也不够全面,这给其英语写作带来了困难;有的学生小学未学英语,英语写作更是难上加难。
5.缺乏过渡词语衔接。句子堆积句子,类似记流水账。
6.不良的写作习惯,书写普遍较差,乱涂乱改。
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在英语写作的过程中没有打草稿的习惯。提起笔来就开始写文章,想到哪就写到哪,严重影响了写作的基本质量。
7.有的学生无奈之下,随意翻课本抄袭无关短文,空白卷较多。
三、基于“四课型”的初一英语写作教学的几种有效策略
新版《Go for it》教材文本侧重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息息相关,各单元的话题源于学生的生活,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每单元结束部分的“self-check” (即自我评价)比较容易,使学生增加自信心同时再次训练写作能力;新教材注重将学生学生的听、说、读、写这四项技能融合成一种“语言意识”,使之在真实情景中自然使用语言知识。笔者在高中教英语时,曾上过“四课型”高中英语教学的示范课(即“将听、说、读、写能力培养融入每堂课”的课型),当时反响不错。现尝试依据“四课型”教学模式,依托人教版初一英语教材,探讨并分析改进初一英语写作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1.在Section A中加强低层次写作训练。Section A旨在加强学生的听说训练中导入本单元的重点句型及语法,同时为Section B的学习积累词汇。教师在教授Section A时,可充分利用教材文本进行各种低层次的写作训练。
(1)可以引导学生将词的音、形、义、相结合识记单词,通过图片要求学生拼写新单词
(2)接下来的听力环节,笔者根据学生的基础,设计听力问题或类似情景填空的听力任务,
要求学生关书听录音,然后提笔写出笔者所设计题目的答案。如七年级下册Unit2 Where’s the post office ? 2b部分课本已设计了填空的任务,笔者在完成介词词组教学后,复制原来的五个句子但改变空所在的位置,让学生根据听力内容写出所缺的单词或词组:
The library is * the r _________ and s _________.
The p _____ p ______ is *the p ____ o ______.
“*”部分是课本已设计了填空的任务,学生已经完成。笔者设计的填空任务已提供首字母。若学生基础好或掌握好了1a部分的新单词,笔者会省略首字母。因此学生再次熟悉了新单词。笔者此时要求学生观察老师提供的模式以及问题,关书听磁带并将问题的答案写在草稿纸上:
e.g: Where is the library ?
It i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uestion1: Where is the pay phone ?
question2: Where is the park ?
question3: Where is the hotel ?
笔者请部分学生将答案写在黑板上然后核对答案,学生很直观地知晓如何写出表达方位或位置的正确句子,自然有助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同时为2d部分编写对话的练习打下基础。
(3)利用2d的“role-play”,笔者设计编对话的作业。在完成“role-play”所要求的听、说、读能力任务后,笔者常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编写对话的家庭作业,学生在以上各种写作训练基础上,能很顺利完成编对话作业,有的学生还能增加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笔者常拿这样的对话全班分享。
(4)grammar focus部分亦可用来做写作训练。笔者常要求学生熟读grammar部分的内容后,用比赛形式背诵出来。笔者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设计听写grammar的内容。另外grammar下面的练习一定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笔者发现这样有助于老师及时有效地掌握学生写作薄弱环节,并当场予以更正。
2.在Section B中尝试高层次的写作训练。Section B的1a-2c中可继续适当设置低层次的作文训练,而3a部分的阅读理解可用来进行高层次的作文训练。
(1)在做泛读训练时,笔者设计由易至难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将答案写在草稿纸上,这样可以锻炼写作能力,也能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所写句子的错误。或要求学生写出文章中心意思或找出中心句,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欣赏语篇的能力又有助于培养构思作文的能力。
(2)在精读训练中培养学生自主运用英语的能力。在这个环节,笔者开展知识点归纳比赛,让学生自主学习语篇。教师再做补充并详细讲解语篇知识点、语篇结构等。学生熟悉语篇后,开展缩写、扩写或续写训练。
缩写训练是促进学生将所学的语言知识转化为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选择适合的课文作为缩写训练的素材,可在授课完毕后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关键词进行口头复述,然后学生再次仔细阅读课文,在学生完全理解课文内容及其结构的基础上,按照原文的逻辑顺序(或时间顺序或地点顺序等),对课文进行加工和整理,写一篇源于课文的新语篇。扩写训练可在学生流畅编写对话或熟悉缩写训练后进行。
3.根据单元的话题或关键词进行写作训练。
各单元的英语报纸或《基础训练》的作文任务都是紧贴本单元的话题,是很好的作文题材。笔者曾基于教材文本,鼓励学生根据关键词大胆想象,进行具有想象性质的写作训练。例如,教学七年级下Unit3 Why do you like koalas ?时,在教授学生动物名称及描绘动物的形容词后,让学生根据所给的动物名词及形容词,写篇题为“My visit to ** zoo”的作文,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
初一英语写作教学论文 第5篇
--霓北中学 王洁桦 .10.28
主题词: 初一 英语写作 创新思维 发散性思维 逻辑思维 求异思维 想象力 连词成句 编写对话 看图说写 改写课文
摘要:写作能力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体现,只有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说话和写文章,才能算英语教学真正成功。英语教师合理利用创新思维教学既可促进英语教学,培养好学生写作能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形成创新思维意识。发散性思维、逻辑思维、求异思维、想象思维等思维意识运用于英语教学对学生连词成句、编写对话、看图说写、改写课文 ,以及最后真正形成英语写作能力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写作能力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体现。在英文写作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单词、格式等基础知识,而且需要运用英文思维,谴词、造句、表达的能力,可以说,只有能够运用英语说话和写文章,才算真正掌握了它。同时,它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如果我们的学生将来无法运用这一工具和他人交流及表达思想,那么就无法适应WTO中的现代化中国。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高度重视英语写作。现行的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要求学生在结束9年义务教育时,能够根据提示起草和修改小作文,能与他人口头交流,能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等。这充分表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方向,非常注重于学生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中考写作分值逐年上升,也正是这一要求的体现。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认为: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培养,应从初学阶段开始,教师要多方面、全过程关注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在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培养教育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合理利用创新思维教学既可促进英语教学,培养好学生写作能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形成创新思维意识,可为一举两得。
所谓创新思维:是一种有创见的思维;是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辨证统一;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互补;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结合;创新思维的精华是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创造性思维离不开创造想象的参与……。
用创新思维培养初一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
1、从编写对话着手,利用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编对话能力。发散性思维就是在思维过程中,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识圈,打破种种习惯性思维的束缚,以思考问题为中心,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初一课文中有大量的对话,让学生根据已学单词和句型转换内容编成新对话,为增加对话的趣味性还可以让学生动手勾勒出简笔画(Dialogues and pictures)。如在学习Food and drink的单元内容中,学生可以模仿购物对话,充分发挥想象力,编写一个包括选择、付钱等过程在内的对话。通过模仿学生将很快学会编对话,并且将产生浓厚的学习其他新知识需求。教师把学生编成的富有创意对话不定期的进行展览,或装订成册互相传阅,既可达到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创作的目的,又可扩充了课文教学内容,丰富了学生知识。
2、根据逻辑思维的要求,提高学生看图说话和看图(说)写话能力。逻辑思维即借助于言语形式表达思维或者借助文字、符号、图表及其他形式的载体表达思维。逻辑思维有以下特点:(1)思考的根据和思考的结果之间具有必然的联系;(2)有确定的思考程序和步骤;(3)有必须遵守的规则;(4)采取线形思考方式……。学生有了一定的动笔与动口习惯,积累了一定的词汇,掌握了部分句型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按逻辑思维的要求,描述具有一定情节的语段(看图说话)。如在学了There be 句型后,教师利用课文上的插图(book 1 lesson 47. part 2 )让学生运用There be 句型和方位介词来看图说话;Book 1 Lesson 48 Part 4 的插图也是一幅有趣的图片,教师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表达法、方位词、There be 句型、色彩单词来描述该图,在大部分学生对图片认识清楚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将口头表达进一步化为书面表达形式。通过这种由表及里,由内到外、分层次来描述、想象图中发生的故事的思维训练,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遇到复杂的问题也能静下心来分析,而不是遇难而退或不知所措。
3、根据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求同或求异”思维,提高学生改写课文的能力。所谓“同中求异”,就是要善于在相同或相似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中找出它们的相异地方这是一种求异思维。“异中求同”,则反之。初一教材中有许多短篇文章,它们是很好的写作范文。如Book 1 Lesson 33 part 2 教师可以让学生依照此篇短文描述自己或他人的家庭情况;Lesson 72 part 4 机器人的自我介绍,可以让学生模仿以肖像描写为主的个人介绍;Lesson 116 The supermarket near my home 则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商店或超市,写出类似的文章。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这是任何创造活动都必须遵循这一原理,自觉掌握和运用着两条原理,必将有助于人们更有效地从事各种创作活动。改写的另一种方式是用不同的文体改写。如将对话改为叙述。初一学生课文中有较多的长对话,附相关的连环图片,学生通过想象可以将之改写为一个新故事,既是对课文的理解挖深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可背诵原文中的好词句以后直接采用)。
4、想象力是现实创造的先导,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就不可能有高的创造力,提高学生连词成句的能力。创造想象的产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一是创造者积极的思维状态,有把社会要求内化为个人需要的要求,就产生创造动机和兴趣。二是创造者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想象的火花迸发自丰富知识的“矿藏” 。如在学完下列单词:shop, closed, Friday, early, supermarket, may, borrow, from, week, 让学生必须用上所给单词编成一则故事。连词成句主要目的首先是巩固单词,丰富知识和经验;其次可以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英语思维的灵活性和流畅性。通过学习新单词,让学生将新单词结合旧单词组成小故事,既等于温故,又等于给关键词或短语的学生造句。
5、根据创造性思维转化的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粘合词” 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是创造主体通过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迭加、交替作用而突然产生新思维。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部分具有粘合作用的单词与短语是十分必要的。如下列这些粘合词also , too , first , then , after that , next , at last (次序) because , for , as (原因) but , on the other hand (但是)。教师给出一些不相关的句子,让学生选择恰当的粘合词连接。这样“连词成句”可以变成“连句成章”,学生也就初步具备了写作的能力。
在整个英语教育中,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形成初步的写作能力,这仅是基础和一般的要求,通过以上几个环节,初一学生基本上能够达到新课改要求。而更深一层次的要求应该是通过英语教育教学,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思想表达情感。最深层次的要求则应该把英语教学和其他方面的素质教育融为一体,使之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启迪学生创新思维意识,促其形成创造力,最终成为其今后服务社会的最重要一个环节。
参考文献:
1、《创新思维修练》 何名申 民主和教育出版社 5月 第二版
2、《认知教育心理学》 吴庆麟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8月 第一版
浅析初中英语教学之英语写作教学 第6篇
【关键词】英语写作;写作技巧;写作教学;方法策略
一、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重要策略
1.夯实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首先,积累词汇。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地研究词汇教学的策略,让学生愿意学单词、背单词,掌握单词的拼写和基本用法,学生只有掌握了足够多的英语单词,才能在英语写作中自由表达,避免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同时,英语教师要本着“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在平时的词汇教学中进行写作教学的渗透,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进而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其次,加强句子的训练,夯实语法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句子的训练,让学生夯实语法基础。如加强五种基本句型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五种基本句型,然后在写作中不断运用,只要牢牢地掌握了这五种基本句型,其他句型都是这五种句型的变体,就很容易掌握了。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背诵课文中的佳句和名人名言。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感,而且能使学生对典型句式和习惯表达方式熟练使用,既能减少病句的生成,又能提高文章的整体水平。
2.加强思维训练,改变思维方式
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避免母语的干扰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持之以恒地坚持训练,帮助学生进行中英文思维的转化。一方面教师要刻意引导学生调整语序。教师可以将一些句子的顺序进行颠倒处理,让学生调整,并让学生进行比较,看看两者有什么不同,这样句式结构、表达习惯上的不同学生就能有明显的感受,形成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加强思维转换训练。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改错、翻译等手段,让学生看到中英文的明显差异,帮助学生降低母语思维方式的影响,引导学生在写作中用英语思维去思考、去构思,写出符合英文表达习惯的文章来。
二、提高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方法
1.教师要充分重视写作教学
作为初中英语教师,应当对写作教学有高度的重视,要认识到“写”在学生四项基本技能中的重要性,要重视对学生写作技能的培养,而不能在每次考试前才进行强化训练。在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认为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空间不大,所以为了提高他们的考试分数,经常占用了写作教学的时间来对学生进行其它方面的训练,这样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初中英语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安排适当的时间对学生的英语写作进行指导和训练。另外,教师还要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找到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科学系统的写作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提高英语写作教学效率。
3.教师要加强作文范例教学
英语范文对于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它在格式、内容、语法、表达习惯等方面都是非常优秀的,是学生学习和参考的典范。因此,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选择一些优秀的写作范例,如参考书、报刊中的优秀文章,以及学生的优秀作品等,让学生分析后进行仿写。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就会自觉地运用和借鉴范例中的优秀语句,进而使自己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
三、英语写作中,学生应该注意的问题
1.认真审题
一些学生非常马虎,粗心大意地审题,导致没有看清题目要求,乱写一通,最终南辕北辙,离题千里。这样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因此,教师要在平时的写作中对学生严格要求,让学生必须仔细审题,看看题目都透漏了哪些信息,明确写作要求:写什么内容、什么文体、多少字,还有没有特殊要求等等。这样严格审题,学生养成了好习惯,就能自觉主动地抓好审题关,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2.保证文章的统一性
文章的统一性包括:首先是句子完整、情节完整、文章完整,不能丢、漏句子或单词,造成语句不通顺,情节有缺陷、文章不流畅。其次是人称、时态、语态全文要保持一致,不能开始是第一人称,写着写着就成了第三人称,开始是一般现在时,然后变成过去完成时,这样的混乱会造成严重失分。再次是保持行文的连贯性。也就是说做好语句、段落之间的衔接,用恰当的连词让上下文之间起承转合、自然顺畅。
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从散文入手开展初一写作教学 第7篇
其实,散文是早于其他文体的。余光中先生说过:“散文是一个很大的门类,凡韵文不到之处都属于散文,一个人记日记,写信,网上写帖子,这些都是散文,贴一张布告,写一个报告,也都是散文。”从写作的实际来看,早在商代就有了散文,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就是早期散文的代表。虽然它们都是极其简单的记事,单纯而又质朴,但作为与诗歌相对的一种文体,显然已经独立存在了。
散文的散,非散漫,而是自由。因其自由,才成其博大。散文的形式多,内容杂,思想深,不限于文体自身的诸多要求,更利于情感的抒发,这恰好也是文学作品出现的本意。今天,狭义上的散文虽然和广义上的散文略有区别,但在写作的本质上他们是一脉相承的。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并称为“三大文体”,为学生和教师所熟悉,但与“四大文学体裁”之间却存在很大的矛盾,散文在其中就成为非常特殊的一种分类。在 “三大文体”中,散文属于记叙文的范畴,在“四大文学体裁”中,记叙文又只能归在散文的麾下,这岂不是让人大跌眼镜?
关于“三大文体”的分类得从表达方式说起。表达方式共五种,分别是描写、抒情、记叙、议论和说明。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三大文体”其实就是按照表达方式在文中运用的主次来划分的,这是为了学生在刚刚接触的时候更容易理解和区别。在今天的语文教材中,单元的分类依据文章的内容和主题,而不是从前的文体划分,这使得 “三大文体”的概念开始淡化。在《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我们只能看到“四大文体”的划分,而看不到“三大文体”的字样,这更说明了从前的“三大文体”划分具有不科学性,按照”三大文体”模式的教学已经不适用于今天的语文课堂,从记叙文开始写作的训练就更接近于一种习惯,而非规律性的做法。
仅以七年级上册教材为例,我们就能看出类似的倾向。七年级上册教材大大增加了诗歌的比重,如《在山的那边》《理想》《秋天》《化石吟》《金色花》《纸船》《天上的街市》和《静夜》,共八首诗歌,这在语言体味上促使学生理解形象、感受韵味;散文的数量增多,在原有优秀篇目如《紫藤萝瀑布》《春》《济南的冬天》和《散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生命 生命》《行道树》《第一次真好》《山中访友》和《风筝》五篇,这在文体上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单纯记叙文的比重减少,只有《走一步,再走一步》和《羚羊木雕》最为典型,可见在新教材的编排上,是不倾向于记叙文的。教育理念的变化,教材的变化,都在动摇传统意义上的单纯记叙文的地位,对于散文的了解与练习,恰好合乎时宜。
再次,综观最近几年的中考试卷,单纯记叙文的比重在逐渐减少,散文和议论文的高分层出不穷。而且从题目来看,只写单纯记叙文也并不是明智的选择;课外阅读中如2004年的《感悟春天》,2005年的《生命的暗示》,2006年的《生命的一抹》,几乎是散文的一脉相承,不了解散文,不会写散文,或是不能够深入地体味散文,在中考的竞争中就会失去优势,而散文的写作训练,恰好能解决这些问题。
面对初一的新生,我不由得有这样大胆的想法由抒情散文入手开始初一写作教学。初一的学生,提到散文都是一头雾水,让他们这样去写散文恐怕很难成功。针对学生年龄小、写作经验少的特点,我选择了散文中结构相对简单、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借景抒情散文加以指导,再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训练借景说理和借事说理的散文写作。
为了让学生便于接受,在开始训练阶段只要求学生写出简单浅显的散文即可。每次作文只要求学生实现一个或两个要求,更注重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兴趣的培养,快速反馈,多次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慢慢体会散文特有的韵味和特点,而不仅仅是单纯理论上的教育。
学生入学正是夏末秋初,第一次作文就是以《秋天的色彩》为题的。只要求学生观察生活,写出秋天的色彩。因为没有别的要求,学生的作文都得了高分,而且批阅作文的时候不需要考虑文章详略、结构、思路、立意等方面的问题,只需要关注学生写了什么样的色彩就可以了,并且评语不多,只拣重要的写上一两句,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关注学生优美的句子上,只要有漂亮的句子,就画上鲜红的圆圈,批作文的时间大大缩短。要反馈及时,在学生记忆犹新的时候就发下优点多缺点少的习作,使学生的兴趣增大,畏难情绪减少,为下次作文打下基础。
第二次作文仍然是《秋天的色彩》。这就要在上次作文的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要给学生优秀作文的范例,甚至由教师写下水作文做为示范,让学生模仿练习。这次作文也只提一两个要求,诸如描写要具体,以小见大,详略得当,语言优美之类。要求少就容易做到,反馈快就容易记忆,优点多就容易引起兴趣,这样的反复训练中,学生在浓厚兴趣下做了大量的练习,积累了较丰富的写作经验,学到了东西,也不觉疲惫。同一题目的反复练习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题目,掌握写作的规律,只是有时个别学生会有厌烦情绪,这需要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进行调控。
《秋天的色彩》是作文训练的第一个阶段,让学生感兴趣,不畏难,乐于尝试,这个阶段肯定大于否定,以学生乐于写、敢于写为目标。我的学生在习作中就写出了这样的文字:
站在海边,呼吸着秋的气息,让蔚蓝色的苍穹在眼中流淌。秋天的蓝清爽,深沉,令人心旷神怡。此时,那白色的浪花也在蓝水晶般的海面上翻卷着,向人们诉说着汪洋中的秋的故事。
路边的草儿早已枯黄,但它们仍要把最后的丰姿留在这片热土之上;树叶儿打着旋儿翩翩起舞,展示最后的迷人风采。叶儿你叠着我,我压着你,安适地睡在秋的怀抱里,盖着金灿灿的毛毯,听秋风唱着柔美的摇篮曲。
不远处火红火红的枫林则充满生气。鸭掌似的红叶打着秋千,像调皮的孩子,一会儿向这边点头,一会儿向那边微笑;有几个枫叶宝宝索性飘下来找大地妈妈玩耍嬉戏。这如火的枫林,涂红了山,映红了水,染红了秋天。
此后的教学中沿用这一套基本方法,仍然是快速反馈,精简点评,卷面上红圈居多。作文题目多有变动,但仍然沿用“借景抒情”的思路命题,学生在同一写作模式下反复练习就会慢慢体会到其中的规律,散文写作的误区也就彻底打破了,如《美,在______》《那天,______》《花开花落》《感悟______》等。看起来诸多不同,但实际上是同一类型作文的反复训练,在这一训练中,学生不断地写出优美的句子乃至文章,即使是平常成绩普通的学生也常常写出语惊四座的好文章来,散文的教学取得了初步成绩。
初一英语教学探究 第8篇
一、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1)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智力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要进行认知性的学习,同时也要进行情感的学习和交流。一旦师生间建立了良好的感情,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高,就会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教师对每个学生充满信任和期待,会使学生从中得到鼓舞和力量。师生间互相感染、互相促进,共同克服教学中的困难,把教学工作向前推进,这样就起到了事半攻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师生间缺乏友好的情感,教师缺乏对学生心理的研究, 缺乏对学生的爱,只是动辄训斥、埋怨,就只会造成师生间情感的隔阂与对立。其结果是学生被动消极,教师费力不讨好。所以, 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视学生为朋友,常常与他们交换看法,经常性给学生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感觉到老师在关心他,从而使师生关系融洽,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2)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只有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欲望。兴趣的培养是学好英语的关键和必要途径之一。教师要采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要激发学生学好英语的动机。学习动机如何,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的好坏。因此,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堂英语课中,我就重点对学生进行英语重要性的教育,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学好英语,学好英语有哪些实用价值,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其次,课堂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阵地,要让自己的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单纯以灌输语言教材为目的,使用填灌式教法,而要通过创造各种较贴近生活的情境进行教学,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新气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以保证上课质量。我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①新颖独特的导入。一节课的良好开端对于整节课的教学顺利进行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别出心裁、精心设计,能够使学生感到新奇独特,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我在教7 A unit 5《vocabulary》时,我课前搜集每个学生的生日信息,知道胡海宽同学的生日要到了,我在导入时,我说:“Hu Haikuan’s birthday is coming up.I want to buy something for him,Do you have any good ideas?”这时,所有同学都很吃惊、兴奋,积极地出主意,尤其胡海宽激动地说:“I’m very excited,Thank you,Miss Chen.”
②创造教学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初中学生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重要的思维方式,英语教学要求把新授的语言项目和实践运用结合起来,不能单独地介绍某个单词、短语或句子,而应该做到词不离句,句不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因为语言常常在一定的情境中才易理解。教师在课堂上要通过动作、实物、图片来表达语言意义,甚至要创设真实的有意义的情境,让学生得到直观的感性认识。如果有条件,用多媒体教学会是更好的选择。例如7 A unit 5《vocabulary》这一课主要学习商店名称,如果只是让学生读读记记,学生肯定不会感兴趣。我课前准备了8张商店挂图,并把8个商店名称打印出来。通过给胡海宽同学准备生日礼物,到哪里买这些礼物这个话题导出8个商店名称,然后把8张商店挂图挂在教室两侧,再让两名学生把店名贴上。通过小组选出八名shopkeepers,让他们站在挂图前,其他同学就可以去那购买生日礼物了。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不仅熟悉了8个商店名称, 并复习了本单元的重点:购物用语。因为这个语言情境非常贴近生活,学生非常感兴趣,在这个环节,他们不觉得是在学习,而是在娱乐,教学效果自然很好。
③把游戏带进课堂。玩是学生的天性,尤其是初一的学生, 一说做游戏,积极性就很高。游戏可以将一堂课推向高潮,如果再利用小组比赛的方式,效果会更好。实践证明,通过游戏教学, 一方面能活跃课堂气氛、寓教于乐,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消除了枯燥乏味之感。
如我在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8个商店名称这一环节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把8个商店名写在卡片上,让一个学生抽出一张来用英语描述这个店名,其他同学抢答,第一个答对的,再来抽取一张描述,并给他所在的小组加一颗星。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很强,都踊跃参与,为小组争光。游戏结束后,我对获胜小组进行了表扬,对落后小组进行了鼓励。因此,在设计游戏时,我们要考虑是否可行,难度适中、难度过大,学生操作不了,太容易、没有挑战性,学生同样不感兴趣。
二、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
学习策略是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使用英语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以指导这些行动和步骤的信念。“授人以鱼, 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之一。在初一阶段,学生应利用好以下的学习策略:
(1)会制订英语学习计划。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周密、科学地制订计划,充分、合理、高效地利用时间,提高学习英语的效率。因此,在不同阶段,结合不同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我会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他们落实目标,然后指导他们分别制订长期、短期计划,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我监控能力。
(2)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针对初一学生学习习惯未养成、学习方法欠缺的状况,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方法的:介绍学习英语成功者的经验与做法,让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心得,了解和反思自己学习英语的进步与不足,指导他们及时调整学习方法,鼓励他们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我是通过布置预习要求,指导学生如何预习的。例如在预习Reading时,我会布置这样的预习要求:根据课文标题,预测课文内容,再阅读课文,并回答预习的问题。要使学生具有预习生词的能力。首先,要教会学生音标,让学生熟练掌握48个音标以及一些简单的拼读技巧, 这是学生进行自学英语的关键,也是学生提高词汇学习效率的关键。对于学生课后复习的指导,我认为主要做好以下两方面: 一是学生做练习题时,不要边看书边做。二是要求学生定期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知识遗忘是正常的,对付遗忘的最好办法就是勤复习。复习的方式有很多,最好的方式就是“使用”,学了就用, 在使用中掌握知识。
(4)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善于记要点。首先,指导学生学会听课。听课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很多学生都有上课开小差的现象,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是因为他们没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没有积极思考所学的知识。所以,我在讲课时,要求学生看着我,我会用眼神和每个学生进行交流。其次,指导学生学会做课堂笔记。在课堂学习中,指导学生学会扼要地记笔记,既可以培养他们把握重、难点的能力,又有利于锻炼他们的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初一英语衔接式教学 第9篇
一是初中教师不适应。一些初中教师觉得教初一学生非常吃力, 甚至有不会教、不懂怎么教的感觉。
二是学生不适应。不少学生感到压力重, 虽然小学已学了3年, 但面对新的教师, 新的教材, 仿佛一下成了哑巴。
三是家长不适应, 不少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小学英语考试都是九十多分, 到了初中却只有六七十分, 甚至不及格, 进而怀疑初中英语的教学质量。
这些不适应现象在初一英语教学中带有一定得普遍性, 它从侧面反映了一个突出问题, 即中小学英语教育在相互衔接上确实存在着不协调性。它客观上影响了教与学两方面积极性的发挥, 影响了初中英语教育质量的提高。
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不协调性不是偶然的, 就教学主体角度而言, 原因主要是中小学英语教学各自为政, 互不沟通, 互相脱节。小学英语教学往往自成一个体系, 在教学方法上以灌输语言知识为主, 在学习方法上以背诵、记忆、抄写、模仿等为主。同样, 作为初中英语教学者,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往往也是自成体系, 忽略了语言教学的连贯性和继承性, 忽略了对小学英语教学特点和小学毕业生学习特点的了解, 缺乏“承前性”, 致使新的学习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脱节, 使学生有一种茫然感和不适应感。
初中英语教育是小学英语教育的继续和发展, 它对整个中小学教育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英语教学衔接对保证初中英语教育质量, 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具有特别重要意义。针对中小学英语教育衔接上出现的问题, 为了提高初一整体英语教学水平, 课堂就应进行衔接式教学。
首先, 教师要确立英语课程整体性、一条龙思想。要明确不同学习阶段的不同目标和要求, 明确教师在教学中的位置, 教学上既能承前, 又能启后。只有这样, 才能在教学实际中预见可能出现的带有普便性的问题, 从而有针对性地处理这些问题, 牢牢地掌握教学的主动性。例如, 了解到小学毕业班的英语学习要求和主要学习方法, 在初一教学中有意识的重温这些要求和方法, 让学生得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在进行JEFC, BOOK1下册教学时, 把L74和L75合在一起。这因为:在L74中重点是would like something to eat/drink而L75中的What can you see…和How many can you see…学生在小学已学过, 我在复习后就把重点放在How many…are there…There are…There is only…There are not any的教学上。这样教学内容充实, 但学生又不会感到太突然, 使大部分学生能自如地运用已学知识, 从而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其次, 了解初一新生的共性和个性, 帮助他们尽快适应中学教学。针对新生在进入中学后出现的一些不适应, 教师应尽量多了解他们的过去。例如, 了解他们以前所在小学的教学情况, 了解他们以前所在班级层次水平, 了解他在小学班级中的学习位置, 甚至了解他原来的老师和同学对他的评论以及他的自我评价。通过对学习主体情况的深入了解, 就能掌握教学的主动权。
为了尽快消除他们对中学教学的不适应, 对共性问题, 我规定了2~3周“磨合期”。如通过介绍新教师、新班级、新同学的情况, 让同学们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并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学习中出现的新的难题、新的竞争和新的位置排列, 使学生尽快找到自己的学习立足点。对中学英语课堂教学, 学生也有个适应的过程, 此时就要教一些新的学习方法, 例如学会怎么样预习, 怎么样主动提问, 每天大声朗读英语20分钟, 等等, 以促进学生学习方法上的转化。
此外, 帮助后进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英语课堂要鼓励他们竞争。我认为, 学生最大的学习障碍是心理障碍。学习上的不平衡是客观的, 但它是相对的、动态的不平衡, 千万不能让学生认为学习落后是绝对的, 难以改变的。在帮助落后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的基础上, 要使他们明白只要具备一定的恒心和毅力, 就一定能改变后进状况, 这种恒心和毅力主要落实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上, 如怎么样听课、预习、复习和做作业, 等等。为了让后进生克服自卑感, 我安排每天的Daily Report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展示, 充分运用所学知识来表述。由于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思想, 而且又可以自主选择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 该活动就给他们带来学习的乐趣。学生在值日报告中较多运用已学过或即将学到的语言, 因而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样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语言知识, 而且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
最后, 针对新生特点, 实施有特色的英语课堂教学。在进行课堂教学时, 尽可能地用实物和多媒体课件上课, 使课堂生动活泼。JEFC教材修订版的每个单元都有1~2个Role-play, make a survery等形式的交际活动。在L75 (JEFC book1) 教学中, 充分抓住课本提供的调查, 进行信息交流练习。这些活动的目的, 都是以口语训练为主、以编和写为辅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除此之外, 让学生编对话, 编成一个“Birthday Party”小短剧, 组织学生表演, 最后把Workbook Lesson76 exercise8作为读、写训练的内容, 引导学生重新组织所学过的语言写成一封信, 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这些活动具有真实性和交际性,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他们逐渐适应了中学的英语教学。
要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 教师也可根据初中生爱说爱动、表现欲强的特点, 把一些有关问、购物、打电话、看医生等交际性强的课文内容改编成短剧, 配以简单的道具, 组织学生进行表演, 其效果就会比讲述课文要好得多。活动中若能引入竞争机制, 比一比谁演得最好, 谁是最佳搭档, 评出最佳主角和配角, 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则更能利用初中生好胜心理, 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应善于运用实物、模具、动作表情及电教设备等各种形象, 生动的直观手段组织教学, 以提高教学活动的趣味性, 消除学生的厌学、弃学情绪。
中小学英语教育的衔接工作, 是我们每一位初中英语教师的首要任务。做好这项工作, 有利于改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摘要:中小学英语教学在衔接上出现了许多不协调现象:第一, 是初中教师不适应;第二, 是学生不适应;第三, 是家长不适应。针对中小学英语教育衔接上出现的问题, 为了提高初一整体英语教学水平, 课堂就应进行衔接式教学。首先, 教师要确立英语课程整体性、一条龙思想;其次, 了解初一新生的共性和个性, 帮助他们尽快适应中学教学。此外, 帮助后进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英语课堂要鼓励他们竞争;最后, 要实施有特色的英语课堂教学。
浅谈初一英语教学 第10篇
一、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心理学家表明,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以达到一定目的的驱动力, 它决定了学习者的态度、努力程度以及结果。因此, 在学生升入初一的第一节课, 我就向学生说明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让他们明确英语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语言, 并从他们最感兴趣的生活细节中 (如食品包装上、服饰上、电脑游戏中等) 找出英语的踪迹, 说明学习英语的实用性。
2. 教学内容和进度应面向全体学生
初一学期初, 教师首先应从字母教学这一环节抓起, 从26个字母的读音到书写, 以及五个元音字母的发音规律抓起, 进行重点教学, 为学生学习单词打下好的基础。其次是让每个学生掌握拼读单词的能力。单词学习是英语学习中的基础, 掌握了单词拼读能力也就掌握了记忆单词的技巧。那么, 教师该怎样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拼读能力呢?主要还是平时上课时教师的引导, 如引导学生养成在音节处停顿进行拼读的习惯, 潜移默化地形成音节、音形联系的意识, 引导他们形成利用音标记单词的习惯, 也就是教学生按照单词的拼读规则去学习、记忆单词, 这些拼读规则掌握了, 学生就能运用拼读规则去记忆单词, 记单词也不会再成为他们头疼的事。
3.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在教学中, 教师应尽量创设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 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各项教学活动, 同时, 每节课的语言目标创设真实的训练场景, 如让学生表演对话, 小短剧, 让学生在情境中学英语、用英语, 既达到训练了听说能力的目的, 也让学生体会到了英语的重要性, 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4. 发挥小组学习机制
由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两极分化现象, 班里成员较多, 我就把学生分成12个小组, 4人一组, 并选成绩好有责任心的学生为组长。课前, 小组合作预习, 共同完成预习提纲。课堂上, 组长组织组员读单词, 练习对话, 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课下, 组长督促学生背诵课文, 检查听写反馈情况, 随时解答组员的疑难问题。每隔一段时间, 教师对小组进行评价, 评出进步突出的小组, 成绩优秀的小组, 进行奖励。小组合作学习, 改善了两极分化的现象, 帮助一部分学生提高了成绩, 从而增加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一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 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 对学生来说, 终身受益, 并且在学习英语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在学期初, 我不仅仅提出让学生预习, 而且为学生制定好学案, 让学生可以目标明确地去预习。经过一段时间, 学生自然掌握了预习的一些方法, 为上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和课后复习习惯
在学期初, 我就对学生提出上课的要求, 即从课前准备好上课资料和红蓝笔, 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到建立课堂笔记、错题集, 指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参与的同时, 注意把知识点及时记到课堂笔记上, 并定期整理, 通过红蓝两种颜色的对比, 把重中之重突显出来。要求学生将平时练习题、小测验中出错的题, 及时整理到错题集上, 不仅仅是在错题集上改正错误, 而且要写清楚这个题目包含的知识点, 出错的原因, 以达到下次不再出错的目的。课堂笔记和错题集都是课后复习的好资料, 每天复习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3.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和朗读习惯
书写对学生来说很重要, 在教学字母时, 我就注重了字母的书写, 要求学生严格书写到四线三格中, 按照字母的书写笔顺来写, 并有计划有目的地让他们每天练习一张书写。在以后的教学中, 我也注重了及时纠正和指导。朗读是增强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 也是学生记忆单词、背诵课文的基础。所以, 在平时的朗读训练中, 让学生跟着磁带读或者是跟着教师读, 训练他们标准的语音语调, 对于较难的长句子, 教师应先和学生分析句子的意思和结构, 帮助学生理解之后再进行朗读训练, 争取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朗读的方法。
三、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亲其师, 信其道。”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和传授,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也是相当重要的。
1. 初一的新生面对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 需要适应一段时间, 才能融入新集体, 达到最佳学习状态。
在这期间, 教师要多观察、关注、关心每一个学生, 对学生多一些表扬, 少一些批评。特别是成绩差、不守纪律的学生, 教师鼓励的笑脸能让他们尽快投入到学习中。
2. 其次要善于挖掘教材, 寓情感教育于课堂教学中。
利用课文中的语言活动主题, 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保护环境教育、立志教育、道德教育等, 使学生感觉到不仅仅是在学习死知识, 更要达到情感上的交流和学习, 精神上的满足。
英语写作教学探索 第11篇
关键词:阅读;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127-01
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对学习兴趣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的基本条件。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课堂教学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行为的重要场所之一,教师应尽一切努力和方法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英语学习的兴趣产生之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会逐步改善,继而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出的主体作用反过来又促进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与学真正进入良性循环。一个有强烈学习动机的人,才可以有强大的学习动力,也才能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
一、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作不能仅仅理解成个人的行为,因此在教学中不宜总是采取学生单独写出作文来让教师批改的模式,而应该提倡学生开展两人或数人小活动,通过讨论合作完成写作”(刘道义,2000)。合作学习是一种策略,它要求组员通过交流思想,共同完成一项学习任务。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我经常让组员分工协作完成一项写作任务。例如,在前面提到的英语剧本写作时,我就要求每个小组成员至少写一句话,组员轮流执笔,完成任务后再小组讨论、修改,最后定稿、表演。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结合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进行一些拓展性的学习活动,给予学生一定的任务。如,学完高一Unit 8 Sports,正好学校在开校运会,教师请同学办一份英语版校运会通讯,介绍校运会的盛况。对于同学们来说,单靠个人的努力是难以完成任务的。这时可以小组合作完成,小组中的成员分别担任“editor,designer,writer”等角色。各尽所能,共同努力,合作完成任务。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也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通过口、笔头运用,实践所学的有关描述体育运动的语言,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学习档案”也叫“评估档案”,它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形成性评价的多种形式之一。
形成性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它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及时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
众所周知,“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学”成为了新课程的核心。这一思想应当被融合到所有的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是写作能力提高的必要条件。
1、要积累短语词汇。如土木砖石是建筑的材料一样,词汇是说话写作的必需材料。笔者要求学生收集新教材每一个模块的重要短语和句型,每天抄写和背诵,长期积累来提高词汇量。
2、要背诵每个阅读课文中的主旨段落和较多短语句型的段落。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记忆重要短语句型,积累话题写作的内容和培养语感。
3、要收集英语写作各种题型的格式和篇章结构,收集常用的开头和结尾的优美句型,并背诵佳句,甚至佳作。
4、要有自主学习的系列写作练习。在专项训练的课堂里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大量的课外练习,学生应该把课堂里学到的技巧在课外加以运用实践。
5、要注意写作时间,集中精力,一气呵成。另外,时刻提醒学生“Dont write what you think, just write what you can.”
三、阅读与写作
运用“讨论式”的英语教学模式和采用“任务型”英语教学途径,培养同学们的听说读写能力,突出阅读和写作技能训练、学习策略的培养、阅读和写作的实践,从而使学生领会语言信息的输入与输出、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以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练习英语写作。
阅读课课前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如What is AIDS ? What is HIV? How do people get AIDS?要求学生带着任务预习课文。学生要回答问题,除阅读课文外,还必须查找相关材料,做好记录。此环节学生可采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此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必要的帮助,如:提供网站名,提供一些阅读材料。由于学生是在任务目标驱使下预习,预习就很有成效,而不是走过场。为课堂讨论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查找信息的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
初一英语写作教学论文 第12篇
汉语的负迁移一直以来都是造成学生写不好英语作文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二语水平较低的学生更是如此。在写作过程中, 当学生无法找到合适的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时, 他们常常以来母语思维。据统计, 有17%的学生母语思维量占总思维量的75%以上;48%的学生母语思维量在50%75%之间;27%的学生母语思维量介于25%50%;仅有8%的学生母语思维量低于25%。[1]因此, 双语思维是二语写作的一大特点。由此可见, 由母语负迁移造成的写作困难在大学生中是极其普遍的。
2. 过程教学法
过程教学法包括:写前准备、写作阶段和重写阶段。写前准备指明确写作主题、选定读者对象、选择写作形式。写前准备可以包括收集素材、构思、列提纲、写标题。这一阶段是写作最长的部分, 通常占全部写作时间的85%。写作阶段:这是写出初稿的过程, 也是整个写作过程中速度最快, 也是写作者最畏惧的一个阶段, 约占全部写作时间的1%。重写阶段:重新考虑写作主题、形式及读者。这是一个重新收集资料、重新思考、重新计划、重新写作、逐行编辑直至满意的过程, 约占全部写作时间的14%。[2]
由此可见, 过程教学强调学生能独立进行读者分析和修改。学生通过分析和修改, 能够找到写作的方法, 并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
但是, 对于二语水平较差的学生来说, 研究遣词造句根本是遥不可及的任务。汉语的负迁移已严重影响了写作阶段的进行, 使之无法进入到第三阶段, 即重写阶段。
3. 母语负迁移在CET-4英语写作中的体现
3.1 错误使用英语单词。
错误使用英语单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由于学生的英语语法知识模糊, 不了解英语语法规则;二是由于无法摆脱汉语影响。二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往往不会使用正确的英语表达, 此时求助于汉语就显得简单多了, 所以生搬硬套的现象就屡见不鲜。比如, 2009年CET-4英语作文题目是“Creating a Green Campus”。有学生写出以下的句子:
(1) As green food, green campus not only about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but also the sanitation.
在这句话中, 学生错把介词about理解成为中文里的“有关, 与相关”, 而把它当成句子的谓语动词来使用。
(2) It not only good for students but also for the college.
而这句话反映出, 学生错把形容词good当成汉语中的动词来使用。
学生受到汉语影响, 无法正确掌握英语单词的正确用法, 只能简单地从中文释义上入手, 将其写入到句子当中。即造成了严重的语法错误, 也造成了语义上的错误。
3.2 句子成分残缺。
汉语是重“意合”的语言, 因此即使句子的成分残缺也能够清楚地表达涵义。英语重“形合”, 残缺的句子是无法被人理解的。例如:
Do you know why must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在汉语里“你知道为什么必须保护环境吗?”是没有错误的, 句子的逻辑主语被默认为“我们”。但是英语句子却应该将主语明明白白地写出来, 应改成:Do you know why we must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3.3 主语概念混乱。
汉语主谓搭配比较灵活, 没有太多的限制。英语重“形合”, 主谓搭配是受到限制的。但是, 学生受汉语影响, 经常将本不能搭配的主语和谓语放在一起。例如, 在一篇题为“Water Shortage in China”的作文中, 学生写道:
(1) Some places never rain.
(2) The example is easy to give.
句 (1) 中, 学生按照中文的习惯理解成“有些地方从来不下雨”, 句 (2) 为“例子很容易给出”。但是在英语中与rain搭配的一般是it。句 (2) 中give的逻辑主语应当是人或it而不是example。
3.4 将汉语的某些字词直接翻译成英语, 造成“中式英语”。
(1) On the earth can by human direct use fresh water resources, only occupy the earth 0.3%.
若用中文理解以上两句, 应该译为 (1) “在地球上能被人类直接使用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的0.3%”。之所以学生会写出这么啼笑皆非的句子来, 就是受汉语思维的影响, 加之英语基础薄弱, 便将汉语的字词译成英语, 按照汉语的顺序逐一写出。在二语水平较低的学生中, 类似的句子是很常见的。
4. 大学英语作文课堂教学程序
要解决以上提到的汉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必须既教授语法和修辞方法, 又不忽视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探索能力。所以, 对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要以讲授语法和分析范文作为写作的起点, 让学生就现实世界的题目进行写作练习, 并敦促学生进行反复讨论和修改, 直到得到满意的结果。教学程序可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节段:讲授语法和分析范文。这一阶段的语法讲授应集中在学生们总容易忽视和犯错的地方, 使学生对错误提高警惕。而分析范文可使学生了解英文的语言习惯、语篇结构形式和修辞选择模式, 目的是使学生意识到英汉语形式系统的差异。
第二阶段:学生写初稿。允许学生用几天时间, 完成确立论点、搜集资料、写提纲、拟草稿、初步修改、定稿的过程。
第三阶段:教师进行第一次批改。这一阶段教师对初稿进行批改, 将错误地方指出。
第四阶段:教师在课堂上讲评初稿中的错误, 给出修改提示。
第五阶段:学生对以批改过的初稿进行讨论, 得出修改方法, 并进行重写。
第六阶段:教师对重写稿进行第二次批改。
只有将过程教学法和这六步教学法结合起来, 才能有效克服二语水平较低学生的母语负迁移, 从而提高其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郭纯洁, 刘芳.外语写作中母语影响的动态研究[J].现代外语, 1997, (4) :30-38.
初一英语写作教学论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