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设备运输、仓储及现场堆放和防护措施
材料、设备运输、仓储及现场堆放和防护措施(精选3篇)
材料、设备运输、仓储及现场堆放和防护措施 第1篇
1、主要材料、设备供应保证措施
材料管理就是在工程施工整个过程中,做好施工材料供应、保管和使用等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和降低工程成本。
2、业主供应材料设备
该工程所有材料均为甲供材料,我方将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并考虑合理的供应周期,及时将准确的材料总计划提交业主认可。否则,相应的损失和工期延误由我方负责。
协助业主编制准确的甲供材料计划。如有必要,我方可提供材料厂家和价格供甲方参考。非甲供应清单内的材料,甲方有权要求采用甲供方式,但需在我方采购前确定。
提前以计划形式督促甲方负责供应的设备、材料及时进场,以确保工期。对于甲方提供的物资,我们负责认真进行验证、检验和试验、标识,入库保管、发放领用。但要在验收单(或验证单)上签字确认。
甲供设备、材料进场后及时做好验收工作,办理交接手续。
做好甲供设备、材料的保管工作。对于露天堆放的设备、材料采取遮盖、搭棚等保护措施。甲方有权对所供物资的保管使用情况随时进行检查,我公司将予以密切配合。
材料领取时,要认真填写材料清单,材料清单中要详细标明材料的规格、型号、品牌、数量等;仓库保管员在发放材料时,要认真核对材料的规格、型号、品牌、数量等,严禁出现误发、多发现象。
甲方提供的物资,发生丢失、损坏、或不适用时,我方项目经理将指派专人向甲方报告,并填写“工程联络单”。
保管员在收料时,必须连同业主和监理单位现场代表共同对实物、名称、型号、规格、材质、数量、外观、包装(有必要时 核对检印章和检印号)等进行详细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验收入库,并会签材料验收单。保管员在验收时要亲自检斤、检尺、量方过磅,核对数量。保管员根据物资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形状、体积、重量等不同情况有秩序、分类别入库保管。
3、物资与设备在使用和安装过程中的保证措施
搬运工作必须选择配备符合运输装卸要求和运行可靠的各种搬运设备、运输工具。从事设备(物资)搬运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自我防护意识,掌握装卸技能,熟知安全注意事项。
材料、设备运输、仓储及现场堆放和防护措施 第2篇
1 分析石油化工厂运行设备和管线存在的安全隐患
在最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 我国石油化工厂的安全事故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几年石油化工厂规模不断扩大, 促进了我国建设和经济的发展, 但是与此同时由于各类工作因素的影响, 也引发了很多不同类型的安全事故, 这些事故的存在严重地危害着我国石油化工厂的良好发展运行, 同时对经济社会的安全稳定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 为了有效地避免石油化工厂运行设备和管线出现安全问题和安全事故, 必须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提前进行预防, 做好事故预防措施, 从而有效地减少事故, 保证我国石油化工厂的安全高效经营和发展。
第一, 运行设备和管线选材、设计的科学合理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和工作的重要基础条件。在对石油化工厂的运行设备进行选材和设计的过程中, 要根据石油开采特性进行分析和合理设计。当前很多的设计人员在选材和设计过程中, 对于材料的抗磨损性、耐腐蚀、抗外力性等认识不足, 使得在选材过程中, 对于材料的综合性能缺乏科学认识, 对材料质量的检测工作开展不到位, 对介质和材料之间的相容问题缺乏正确的考虑, 从而使得设备运行过程中, 运行设备和管线安全性较低, 降低了石油化工厂的安全运行效率。同时在结构设计过程中, 设计人员对整个运行过程缺乏整体认识和了解, 使得结构设计和管线安排布置不合理, 影响了运行设备和管线的安全运行, 带来了不利的安全隐患。
第二, 科学设计是保证运行设备和管线安全运行的基础条件, 但是对运行设备和管线安装操作进行科学管理是保证运行设备和管线安全运行的关键所在。在石油化工厂日常工作开展过程中, 很多的石油化工厂工作人员对于管线和设备安装过程中的工作不重视, 在安装过程中, 缺乏科学认识, 很多年纪大一点的操作人员基本上都是根据操作经验来完成安装过程, 固步自封。石油化工厂在发展过程中, 其运行设备和管线设计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进步, 仅仅依靠一些操作经验来完成管线设计存在很多弊端。在工作开展过程中, 这样片面的安全认识很容易导致运行设备和管线安装指标不合理, 防护层出现问题等, 这些问题会严重地影响整个设备管线的安全使用。同时一些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 为了简化安装过程, 不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出现了操作过度或者是不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的情况, 减少工序, 降低了设备的安全利用率, 在运行设备过程中, 引发了一系列安全事故, 甚至引发更大的经济利益损失, 为石油化工厂的运行设备和管线的安全使用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第三, 管理力度不足。在石油化工厂各项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只做好设计和操作管理是不够的, 还必须要加大整个石油化工厂的管理力度, 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来提高整个运行设备和作业的管理效率, 不断提高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 定期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维修, 使管理人员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和安全效率。但是实际工作过程中, 石油化工厂中普遍存在员工及管理干部安全管理意识薄弱, 安全管理力度严重不足的情况。
2 石油化工厂运行设备和管线的安全防护措施探讨
石油化工厂工作人员在完成有关的设计、操作等各个工序的过程中, 必须要以保证运行设备和管线的安全为前提, 在设计规划和日常工作运行过程中, 做好全面规划和设计, 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 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提前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这样才能够提高运行设备和管线的安全效率, 同时也能够在工作过程中, 针对出现的安全问题及时地进行安全管理, 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从而提高整个石油化工厂的生产效率。
第一, 合理设计, 科学选材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和工作的重要基础条件。为了提高石油化工厂的安全运行效率, 在开始选材和设计之初就必须对整个石油化工厂运行工序有全面了解。在设计过程中, 要选择抗磨损性强、耐腐蚀、抗外力强等材料进行设计, 选材人员只有对这些相关的属性要求有所了解, 同时对实物能够正确地识别, 才能够达到对材料质量的高效检验, 在选材过程中, 才能够充分地考虑到这些影响因素, 做好相关的质量检验工作, 提高选材的有效性。同时在设计过程中, 需要充分考虑运行设备的结构设计问题, 在管线安全布置和设计过程中, 需要以设备和管线的安全运行为基础, 充分了解石油化工厂的运行工序, 这样才能够提高运行效率。
第二, 规范安装和操作流程。在石油化工厂安全运行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必须要保证工厂运行过程中, 运行设备和管线安装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执行。同时在安装管理过程中, 石油化工厂需要不定期地对安装工人进行组织培训和考核, 使工人能够和石油化工厂共同发展, 共同进步, 不断地提高其安装技术水平, 加强安装人员对规范安装和操作管理的认识, 保障安装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安装过程中, 应加强设备安装试运行期间的监督和管理, 一旦出现问题, 要及时地加以解决, 不断地完善安装流程。在管道安装过程中, 应采取防震措施, 科学调整折流板间距, 降低板的管孔直径等, 从而提高设备的防震性能。在操作运行过程中, 必须要严格地按照有关操作流程规范加以执行, 在培训过程中, 重视对员工技能的不断提高, 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和设备的安全利用率。在运行设备过程中, 应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避免造成经济利益损失, 从而保证石油化工厂运行设备和管线的安全管理。
第三, 加强对日常工作开展的监管力度。在石油化工厂的管理小组开展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中, 必须要加强对日常运行设备的管理监督和检查。比如日常工作开展过程中, 定期地对运行设备的磨损性、抗腐蚀性进行了解, 对工作人员的操作技术实施情况, 进行全方位的安全生产监管, 对于工厂内部的一些易燃易爆物品, 及时地进行管理, 从而消除安全隐患, 提高石油化工厂的安全运行效率, 做好对日常工作开展的监督和管理。
3 结语
石油化工厂的运行设备和管线的安全管理一直以来都是石油化工厂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的一项管理问题。在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相关人员需要对工作开展过程有系统、综合的认识, 对于工作过程中涉及到的管理工作范围要正确认识, 提高重视, 应提高自身的操作技能水平, 加强对日常工作开展的管理, 不断创新管理方式, 提高石油化工厂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统筹全局, 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保证整个运行设备和管线的安全使用, 做好有关安全隐患的防护工作, 提高石油化工厂的安全性、可靠性, 从而不断提高我国石油化工厂的经济效益水平。
参考文献
[1]高鸣, 等.石油化工厂运行设备和管线的隐患及防护措施[J].广州化工, 2006, 34 (04) :74-76.
[2]胡天宇.石油化工厂运行设备和管线的隐患及防护措施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0, 18 (10) :242-243.
[3]孙雪莲.油品储运设备和管线的隐患防护措施研究[J].科技资讯, 2008, 02 (28) :49-50.
材料、设备运输、仓储及现场堆放和防护措施 第3篇
关键词:雷电造成建(构)筑物和设备损坏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TU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c)-0065-01
雷电的防护原则是:(一)将绝大部分雷电流直接接闪引入地下泄散(外部保护);(二)阻塞沿电源线或数据、信号线引入的过电压波(内部保护及过电压保护);(三)限制被保护设备上浪涌过压幅值(过电压保护)。这三道防线,相互配合,各行其责,缺一不可。随着电脑通信设备的大规模使用,雷电以及操作瞬间过电压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以往的防护体系已不能满足电脑通信网络安全的要求。应从单纯一维防护(避雷针引雷入地=无源防护)转为三维防护(有源和无源防护),包括:防直击雷,防感应雷电波浸入,防雷电电磁感应,防地电位反击以及操作瞬间过电压影响等多方面作系统综合考虑。
1 雷电的分类及其形式
(1)直击雷:所谓雷击是指一部分带异种电荷的云层或者是带电的云层对大地之间迅猛的放电。这种迅猛的放电过程产生强烈闪电并伴随巨大的声音,这种放电过程叫雷电。直击雷是指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构架、动埴物上,因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效应等造成建筑物等损坏以及人员的伤亡。一般防直击雷是通过避雷装置即接闪器(针、带、网、线、)引下线构成完整的电气通路后将雷电流泄入大地。然而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的导通只能保护建筑物本身免受直击雷的损毁。
(2)感应雷:是雷电在雷云之间或雷云对地的放电时,并在附近的户外传输信号线路、埋地电力线、设备间连接线和电磁感应并侵入设备,使串联在线路中间或终端的电子设备遭到损害。感应雷虽然没有直击雷猛烈,但其发生的机率比直击雷高得多。直击雷只发生在雷云对地闪击时才会对地面造成灾害,而感应雷则不论雷云对地闪击或者雷云对雷云之间闪击,都可能发生并造成灾害。此外直击雷一次只能袭击一个小范围的目标,而一次雷闪击都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多个小局部同时产生感应雷过电压现象并且这种感应高压可以通过电力线、数据信号传输线、电话线等传输到很远,至使雷害范围扩大。
(3)雷電波侵入:雷电会出现多种形式及途径破坏电子设备。由于雷电电流有极大峰值和陡度,在它周围的出现瞬变电磁场,处在这瞬变电磁场中的导体会感应出较大的电动势,而此瞬变电磁场,都会在空间一定的范围内产生电磁作用,也可以是脉冲电磁波辐射,而这种空间雷电电磁脉冲波(LEMP)是在三维空间范围里对一切电子设备发生作用。因瞬变时间短或感应的电压很高,以致产生电火花,其磁脉冲往往超过2.4高斯。现代电子信息网络机房设备的信息传递与交换,其对电磁脉冲承受限度一般为小于0.007高斯,故在新机房建设或旧机房改造时应对防雷与磁屏蔽措施必须充分注意。
2 雷电电磁脉冲(过压)的防护
对雷电磁脉冲(过电压)及操作瞬间过电压,当电流在导体上流动时,会产生磁场,储存能量,电流截面越大,导线越长,储能越大,所以当大型负载,特别是电感性负载电气设备开关时,便会产生瞬时过电压)的防护,要进行多层分级(类)的保护原则,即根据电气微电子设备的不同功能及不同受保护程序和所属保护层确保防护要点作分类保护,根据雷电和操作瞬间过电压危害的可能通道从电源线到数据通信线路都应做好级层保护。
(1)对电源线和各种数据通信线路尽可能采取穿金属管屏蔽埋地的方式进入机房,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削弱或减少雷电电磁脉冲(过电压)对各种电子设备的冲击,从而起到保护电子信息系统设备的目的。
(2)对电源供电线设置多级过电压浪涌保护器(SPD),雷电的侵害主要是通过线路侵入,对380V以下低压线路应进行过电压浪涌保护,按国家防雷《规范》要求应分三部分:建议在高压变压器后端到楼宇总配电盘间的电缆内芯线两端应对地加装避雷器作为一级保护;在楼宇总配电盘至楼层配电箱间电缆内芯两端应对地加装避雷器,作为二级保护;在所有重要的精密的设备以及UPS的前端应对地加装避雷器,作为三级保护。目的是对雷电电磁脉冲进行分流、限幅(压)技术,即采用高吸收能量的分流设备,避雷器(浪涌保护器),将雷电过压脉冲能量分流泄入到大地,达到保护电子设备的目的。
3 等电位连接
为了彻底消除雷电引起的毁坏性的电位差,就特别需要实行等电位连接,目的是在减少需要防雷的空间各金属部件和各系统之间的电位差,电源线、信号线、金属管道,接地线都要通过过压保护器进行等电位连接,各个内层保护区的界面处同样要依此进行局部等到电位连接,各个局部需要用等电位连接线相互连接,并最后与主等电位连接排相连。电位均衡连接,就是使导体良好的导电性连接、使它们达到电位相等,为雷电流提供低阻抗通道,以使它迅速泄流入地。
4 共用接地系统
在信息系统机房建设中,一定要求有一个良好的接地系统,因所有防雷系统都需要通过接地系统把雷电流泄入大地,从而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如果机房接地系统做得不好,不但会引起设备故障,损坏元器件,严重的还将危害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另外还有防护干扰的屏蔽问题、防静电的问题都需要通过建立良好的接地系统来解决。一般整个建筑物的接地系统有建筑物基础地网、电源地、信号地、防雷接地等,为了防止雷击发生时形成不同之间的电位差而损坏设备,我们建议把各系统的接地都连接起来,成为一个共用接地系统,如有特殊设备需要设独立地时,可通过地电位均衡器(等电位连接器)来实现等电位连接。
5 小结
建筑物和电子设备的雷电防护,主要做好如下几方面防护措施:
(1)对建(构)筑物主要要做好防直击雷的保护。主要设置好避雷带(针)、网、线;引下线,接地地网等防雷设施。
(2)对电子设备的雷电防护,主要是做好防雷电感应措施,如设置安装过电压浪涌保护器(SPD)、线路屏蔽、等电位连接、共用接地等。
(3)经过上述防雷措施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雷击对建筑物、电子设备及人员的危害。
参考文献
[1]GB50057-94,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S].2000.
[2]GB50343-2004,国家标准: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S].
材料、设备运输、仓储及现场堆放和防护措施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