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控数字交换技术
程控数字交换技术(精选8篇)
程控数字交换技术 第1篇
@电话交换机可以按什么进行分类?
答:按交换机的使用对象,按呼叫接续方式,按所交换的信号特征,按接线器的工作方式,按控制器电路的结构。
@为什么交换设备是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其基本功能是根据地址信息进行网内链路的连接,以使电信网中所有终端能建立信号通路,实现任意通信双方的信号交换。
@简述交换机系统的功能
答:程控数字交换机的功能分为交换业务功能(有控制功能,交换功能,接口功能,信令功能,公共服务功能,运行管理功能,维护诊断功能计费功能)和用户(分机)功能(缩位拨号,热线服务,呼叫转移,禁止呼叫,追查恶意呼叫等20多项服务功能)
@为了是抽样信号不失真的还原为原始信号抽样频率(fs)应大于话音信号的最高频率的两倍,实际中fs取8000Hz抽样周期为125us;pcm基带信号速率64kb/s;30/32路一次群的位速率为2048kb/s
@在PCM30/32编码方案中如何表示样值的正负极性和幅度的大小幅度码有几位它表示几种不同幅度的样值?
答:通常采用8位二进制码表示一个量化样值,D1-D8画出来注明第一位是表示极性d2-d4是段落码d5-d8是段内码幅度码是指段落码和段内码共七位代表128个量化级。
@全利用度线束:任一条入线可以到达任一条出线的情况
@部分利用度线束:任一条入线只能到达部分出线的情况。
@模拟中继接口:它是数字交换网络与模拟中继线之间的接口电路。类似与模拟用户接口只是少了振铃控制和用户馈电的功能多了一个中继线指示功能同时把对用户线状态的监视变为了对中继线路信号的监视还要把本端的监视信令插入到传输信道中以供对端检测(出中继接口和入中继接口)
@远端用户模块的定义和功能:远端用户模块放置在远端与母局之间的链接需经过适当的接口和中继线传输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提高数字交换网络和线路利用率。
@2B+D接口:用户环线系统的标准数字传输速率为144Kb/s,为满足综合业务数字对用户环线数字化的传输要求,144Kb/s划分成两个用于传输话音的64Kb/s的基本通道与一个用于传输信令和其他低速数据的16Kb/s的数据通道。
@呼叫处理过程5个阶段:1从主叫摘机到听到拨号音;收号和号码分析;来话分析至被叫振铃;被叫应答双方通话;话终释放。
@六个稳定状态:用户空闲状态,向主叫送拨号音(等待收号)状态,收号状态,送忙音状态,振铃状态和通话状态。
@任务处理三个步骤:输入处理(数据采集)分析处理(数据处理)任务执行输出处理。
@分析程序可分为:去话分析(从主叫用户摘机到送出拨号音)号码分析来话分析和状态分析。
@典型电信网结构:网状网,星形网,树形网,环形网,总线网等。
@路由种类:直达路由,迂回路由,基干路由。
最佳路由选择顺序:先选直达路由,次选迂回路由,最后选基干路由。
迂回路由:自下而上由远而近先选靠近受话区下级局后选上级局;在发话区自上而下选择即先选远离发端局的上级局后选下级局。
@信令系统:定义一组用于指导通信设备接续话路和维持整个网络正常运行所需的信令集合。
@用户线信令:是指用户终端与交换机或与网络之间传输的信令。
它包括:用户状态检测信号,被叫地址信号和信号音。
@局间信令:是交换局与交换局之间在中继设备上传递的信令,用以控制中继电路的建立和拆除。
它包括:中继线占用信令,路由选择信令,被叫局应答信令,主叫局拆线复原信令,拆线证实信令,网络管理和维护所需的信令等。
@公共信道信令系统(NO。7信令)的优点:
1)系统是在软件的控制下采用高速数据信息来传送信令的,因而建立呼叫接续的时间比随路信令系统大大缩短,并且增,减信令或改变信令信息都十分方便;
2)由于信令通道与各话路通道没有固定的对应关系,因而更具灵活性;
3)系统不但可以传送与呼叫有关的电路接续信令,还可以传送与呼叫无关的管理,维护信令,而且任何时候(包括用户正在通信期间)都可传送信令。
4)信令网与业务通信网分离,便于维护和管理。
识别主叫摘机SCN LM=1识别用户挂机SCN LM=1有人认为SCNLM=1为摘机,那么便为挂机这种说法不正确来自一个用户接口的摘挂机状态只占一个二进制位,控制系统中的相应接口应能将来自多个用户接口的检测信令合并为适合总线传输的8位或16位并行数据每次对一组用户扫描结果进行运算D0,D5为摘机D1,D7为挂机其他用户既没有摘机也没有挂机。
用户交换机接入本地网的三种方式:全自动直拨入网方式,半自动入网方式,混合中继方式。
我国国内数字同步网采用分级的主从同步法共分为四级同级之间采用互控同步方式第一级为基准时钟第二级为有保护功能的高稳时钟第三级为高稳晶体时钟第四级为一般晶体时钟
电信网从宏观分为基础网(终端设备传输设备交换设备)业务网(话音数据图像广播电视等)支撑网(信令网)
电信网的基本路由设备包括用户回路,总配线架设备,交换机设备,居间中继设备等。
无级动态路由:无级指长途网中的各个交换局不分上下及都处于同一等级任意两台交换机都可以完成点对点通信,动态是指路由的选择方式是不固定的。实时选路方式:是通过对每个交换局的中继路由忙闲表进行一定的算法后决定选哪一条的路由的方式,动态自适应选路。
解:抽样频率8000HZ传输码率64Kb s,30 32路基群传输码率32*64=2048Kb s
解:有32*32=1024(16*16=256)个交叉接点信道;需要32(16)个控制存储器;每个控制存储器有512个单元;每个单元内字长是5(4)位。解:可实现8个程序调度;可实现6种调度周期:4ms,8ms,12ms,16ms,24ms,48ms。8ms调度周期在调度表中的安排为隔一个单元设置一个1.解:C=5(次)t=(800+300+700+400+50)5=450s=0,125(h);因A=C*t所以A=5*0.125=0.625(h)又因为A1=A T,T=2(h)故A1=0,3125(Erl)。
解:话机A的月租费为Cr=Ci+d1*c1=(165+3*5)12=15元话机C的月租费为Cr=Ci+d1*c1=(165+4*5)12=15.4元
程控数字交换技术 第2篇
课程名称:程控交换技术 总学时数:70学时 课程类别:专业课
先修课程:通信原理、高频电子电路、微机原理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我校通信工程等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程控交换系统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软硬件结构、信令系统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交换的原理和方法,理解程控数字交换和交换网的基本原理与技术,了解当前交换技术、通信网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为今后从事程控交换设备的研制、开发、生产和维护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新的信息交换技术和网络技术打下一定的技术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与教学重点
在知识方面要求学生:
1.熟悉程控数字交换机的发展和分类、交换机的优越性与技术发展。2.熟练掌握模拟信号的数字化处理与多路复用技术。
3.重点掌握交换网络的结构与原理、程控数字交换机的接口与外设、控制系统的结构与程序管理。
4.初步掌握呼叫接续与程序控制。
5.初步掌握电信网规程、电信网信令系统、宽带交换技术。6.初步掌握星上交换技术。在技能方面要求学生:
1.熟练掌握典型用户交换机的设置方法。2.熟练掌握典型局用交换机的设置方法。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1、总学时安排
主讲学时:80,实验学时:16
2、内容与课时分配
第一章 概述(4学时)
1.了解电话通信的起源,电话交换机的发展与分类。2.认识交换和通信网。3.掌握程控数字交换机简介。4.主讲4学时。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1、交换和通信网。
2、程控数字交换机简介。难点:交换和通信网。
本章的习题 必做题:1,5,6 选做题: 3 第二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处理与多路复用技术(4学时)(1)本章的主要内容与课时分配 1.模拟信号的数字化处理。2.多路复用技术。3.主讲4学时。
(2)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1.模拟信号的数字化处理。2.多路复用技术。
难点: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处理。(3)本章的习题
必做题: 6 7 9 10 选做题: 3 5 8
第三章 交换网络的结构原理(6学时)(1)本章的主要内容与课时分配 1.交换网络的结构。2.数字交换网络的接续原理。3.多级交换网络。(2)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数字交换网络的接续原理。难点:多级交换网络。(3)本章的习题 必做题: 6 7 8 选做题: 4 5
第四章 程控数字交换机的接口与外设(6学时)(1)本章的主要内容与课时分配 1.程控数字交换机的接口 2.程控数字交换机的外设。3.主讲4学时,上机操作2学时(2)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程控数字交换机的接口、外设。难点;程控数字交换机的外设。(3)本章的习题
必做题:4.3 4.5 4.6 4.7 选做题:4.4 4.8 第五章 控制系统的结构与程序管理(10学时)(1)本章的主要内容与课时分配 1.控制系统的组成。2.控制系统的工作模式。3.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和特点。4.程控数字交换机对控制设备的要求。5.程控数字交换机软件。6.程序的执行与管理。7.主讲8学时,上机操作2学时(2)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控制系统的工作模式、程控数字交换机软件。难点:程序的执行与管理。(3)本章的习题
必做题:5.1 5.3 5.6 5.9 5.10 选做题:5.2 5.4 第六章 呼叫接续与程序控制(6学时)(1)本章的主要内容与课时分配 1.呼叫处理过程。2.稳定状态与状态转移。3.任务处理的工作模式。4.主讲4学时,上机操作2学时(2)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任务处理的工作模式。难点:呼叫处理过程。
(3)本章的习题
必做题:6.2 6.4 6.5 6.7 6.12 选做题:6.6 6.9 6.11 第七章 电信网规程(10学时)(1)本章的主要内容与课时分配 1.电信网的概念。2.电信网路由规程。3.电信网电话号码规程。4.电信网传输规程。5.数字信号的同步规程。6.主讲6学时,上机操作4学时(2)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1.电信网路由规程。2.电信网传输规程。3.数字信号的同步规程。难点:1.电信网路由规程。2.数字信号的同步规程。(3)本章的习题
必做题:7.2 7.5 7.8 7.10 选做题:7.2 7.9 7.11
第八章 电信网信令系统(6学时)(1)本章的主要内容与课时分配 1.信令系统的概念。
2.随路信令——中国1号信令。3.公共信道信令——No.7。4.主讲4学时,上机操作2学时。(2)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随路信令——中国1号信令。难点:公共信道信令——No.7。(3)本章的习题 必做题:8.4 8.10 8.11 选做题:8.3 8.5 8.13 第九章 宽带交换技术(10学时)(1)本章的主要内容与课时分配 1.交换方式的技术特征。2.交换技术的演变。3.ATM交换技术。
4.基于ATM的B-ISDN协议模型。5.ATM交换机。6.ATM通信网接口。7.ATM通信网信令。
8.主讲6学时,上机操作4学时(2)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ATM交换机、ATM交换技术、ATM通信网信令、ATM通信网接口。难点:ATM交换机、ATM交换技术。(3)本章的习题 必做题:9.1 9.5 9.8 选做题:9.3 9.9 9.10 第十章 星上交换技术(8学时)(1)本章的主要内容与课时分配 1.星上交换技术的发展原因。2.星上交换系统的组成和分类。3.透明转发交换方式。4.星载ATM交换。
5.星上交换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主讲4学时,上机操作4学时(2)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星上交换系统的组成和分类、透明转发交换方式、星载ATM交换。难点: 透明转发交换方式。(3)本章的习题 必做题:10.3 10.5 选做题:10.4 10.6、四、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
《程控数字交换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刘振霞、马志强编著。
2、参考书:
(1)《程控数字交换机的硬件、软件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乐正友、杨为理编著。
(2)《电话交换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陈锡生编著。(3)《程控交换原理》,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林康馨主编。
(4)《程控数字交换技术原理》,北京邮电大学大学出版社,张文冬编。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方法
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成绩×60%
程控数字交换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第3篇
1.1 基本概念
1.1.1 交换技术。即通过交换设备在通信网络终端用户之间建立连接, 相互传送话音、数据、图像等信息的技术。
1.1.2 通信系统的组成。包括信源和信宿、发信终端和收信终端、传输信道、交换节点和噪声源。
1.2 程控数字交换机的组成
程控数字交换技术实现了通信网络业务节点数字化.可向用户提供ISDN业务和智能网业务。并成为Internet公共拨号接入平台。程控数字交换机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1.2.1 程控数字交换机的硬件组成包括连接、终端接口和控制等功能模块。
1.2.2 程控数字交换机的软件组成。
(1) 程序:软件程序部分包括联机程序和脱机程序。 (2) 数据:程控数字交换机的数据町分为系统数据、局数据和用户数据。系统数据交换机公用的数据.局数据反映本交换局在交换网中的地位或级别, 用户数据是市话局或者长市合一局的交换机所具有的数据。
1.3 程控数字交换机基本原理
1.3.1 控制设备
在程控数字交换机中发挥主要功能的就是控制设备, 那么构成控制设备的主要结构是处理器和存储器。处理器的主要功能就是对交换机的软件执行操作, 然后对软硬件之间进行协调控制。存储器就是对软件程序进行存放, 还有一些永久性和中间的数据进行保存。在控制设备中, 有单机和多机之分, 在控制的方式上, 也可以分为集中和分散两种。那么集中控制就是将所有的控制系统的功能都通过一个处理器来进行处理, 各个功能之间的接口都是软接口, 这样在对其进行控制的时候只需要通过对软件就行更改即可, 实现起来比较方便。但是这种方式还有一个缺点就是, 由于全部的功能实现都是通过一个处理器来完成的, 那么一旦处理器出现了故障, 整个系统将会陷入瘫痪的状态, 使设备的运行受到威胁, 所以说一般情况下, 在控制设备中都是采用双处理器或者是更多的处理器的做法, 以便对突发事件的有效控制。对于分散控制而言, 就是在系统中对于任务的处理是由多个处理器来完成的, 每个处理器负责不同的部分, 这样的话就将控制功能进行模块化了。分散控制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在风险承担上会有所减小, 一个处理器出现故障不会影响到其他功能的运行, 并且在对系统的编写和修改上将更加的容易, 结构上也比较清晰。分散控制对于未来的通信系统发展将会更加的有利, 在业务拓展上也会比较容易实现, 所以说分散控制是未来交换系统的发展方向。在分散控制中, 对于每个处理器可以完成的工作量可以按照容量和所要行使的功能来进行划分。
1.3.2 交换网络
交换网络的基本功能是根据用户的呼叫请求, 通过控制部分的接续命令, 建立主叫与被叫用户之间的连接通路。
1.3.3 外围接口
外围接口是交换系统中的交换网络与用户设备、其他交换机或通信网络之间的接口。根据所连设备及其信号方式的不同, 外围接口电路有多种形式。
(1) 模拟用户电路。 (2) 模拟中继电路。 (3) 数字用户电路。 (4) 数字中继电路。
1.4 呼叫处理
1.4.1 呼叫类型。 (1) 本局呼叫。 (2) 出局呼叫。 (3) 人局呼叫。 (4) 转接呼叫。
1.4.2 呼叫接续过程。 (1) 呼叫建立。 (2) 双方通话。 (3) 话终释放。
2 交换技术发展趋势
2.1 交换技术发展历程
2.1.1 电路交换技术。
在电路交换技术中, 应用的较为广泛的是公众电话网和移动网, 在这两个方面的基本特点是面向连接。电路交换技术的优势是在通信系统运行的过程中, 可以提供的宽带比较充足, 具有很好的实时性, 时延也不长, 并且设备的成本不高, 但是这种技术还存在一个缺点, 那就是在带宽的利用率上比较低。
2.1.2 分组交换技术。
分组交换网是继电路交换网和报文交换网之后一种新型交换网络, 具有实时通信能力, 适用于传送和话音相关的业务, 主要用于数据通信。
2.1.3 报文交换技术。报文交换技术和分组交换技术类似.也是采用存储转发机制。
2.1.4 ATM技术。
ATM (异步传输模式) 具有同时提供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优点, 保证了Qo S的完备机制, 传输时延小。非常适合传送高速数据业务。
2.2 电路交换技术和分组交换技术的融合
2.2.1 综合交换机技术。综合交换机技术可同时支持电路交换和宽带交换 (包括ATM交换和IP交换) 。
2.2.2 IP电话技术。
IP (Intemet Protoeoi) 电话, 是在IP网上通过TCP/IP协议实时传送语音信息的应用。是未来信息网络的支柱技术。
2.3 软交换技术
在内信息技术时代, 其发展速度是日新月异, 在各方面都有着突飞猛进的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网络通信技术方面, 对于带宽的要求也有所增加, 要求其速度比以前的要快, 所以说为了满足人们的这种要求, 那么在通信系统中就需要进行改进, 提供更加灵活, 更加便捷的方式, 给用户提供一种个性化的业务服务方式, 所以下一代网络的概念便应用而生的。软交换技术就是这种新生的交换方式, 它是将将呼叫控制、承载建立、业务逻辑进行分离, 然后在他们之间进行协议连接和通信。现阶段这种软交换技术已经在市场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的应用可以在业务拓展上增加更多的种类, 赢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在通信市场中必将会成为交换技术的主流技术力量。
3 小结
在社会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今天, 任何业务的发展都是伴随着一定的技术改革, 在不断的革新中寻求一种对自己的发展最为有利的途径。我国的信息技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 加快了发展的进程, 在通信技术领域有所改革和创新。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基础, 在通信系统中, 程控交换技术的应用在目前来讲已经是比较广泛的了, 其中的软交换技术将会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为我国的通信系统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为信息化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摘要:在我国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 通信技术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推动了信息产业的发展。在各种新技术不断发展的形势下, 在通信系统中的技术也有了相应的变革, 新业务也在不断的革新中推陈出新, 为通信业务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现阶段在通信系统中, 对于电话通信和数据通信已经应用的比较广泛了, 并且成为了社会上信息交流比较常用的一种方式, 程控交换技术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种方式, 下面针对程控交换技术进行相应的阐述。
关键词:程控数字交换技术,程控数字交换机,数字交换网络,软交换
参考文献
[1]陈翼鹏.浅析程控交换技术.科技资讯.2009-05-13.[1]陈翼鹏.浅析程控交换技术.科技资讯.2009-05-13.
小型数字程控交换机的设计与实现 第4篇
关键词:数字程控交换机;系统结构设计;软件设计;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集成电路
中图分类号:TN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31-0015-02
作为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大规模集成电路融合形成的产物,程控交换机具有完善的功能及特性,相比较传统的机电交换机,其具备以下优势:方便使用公共信道信号系统,不仅能改善呼叫接续的速率和服务性能,且能提升通信质量;能耗低、体积小、质量轻,节约成本;可充分适应交换机工作条件的变化,通过软件变化便能满足工作条件需要;工作可靠性高,便于维护管理等。因此,加强有关数字程控交换机的设计与实现研究,对于改善程控交换机的设计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小型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系统结构设计
1.1 语音处理单元DSLAC
此模块主要用于编解码、语音滤波及与SLIC接口,其功能主要通过集成电路芯片AM79C03完成,该芯片是一种可编程、高性能、双向编解码滤波器件,其包含时隙分配器、控制接口、信号处理模块及用户电路接口等。AM79C03芯片具有的可编程数字滤波器,可为用户电路及PCM编解码的阻抗匹配设计基本参数,且能同时驱动形成两路独特的片选信号。
编解码是把模拟语音信号合成为PCM码流,然后将PCM码转换为模拟信号。数字滤波器可对语音信号实施带限。为保证转换及时可选用A率编码,各路量化编码后的速率需保持在64kb/s,可将8kHz的帧首脉冲和2.048MHz的位时钟作为实现定位信号,利用软件将用户话音分配至0~31的任意时限中。
1.2 用户线接口电路SLIC
用户电路利用电话机与双绞线进行连接,为保证通常顺畅,用户电路需具备基本的BORSCHT功能,也就是其能提供人机的交互式接口。当用户想打电话时需进行摘机,局端依据直流馈电功能可反馈用户的摘机过程进而获取用户的呼叫请求;当用户被呼叫时,则局端可利用振铃给予用户通知;用户扫描是利用对用户线通断的监控过程来实现对用户挂机、摘机、拨号脉冲等用户线信号的检测,随后系统将信号传输至中心控制单元,以反映用户的接续要求及空闲状态;因电话线受到雷击等强电瞬时干扰的概率较大,因此需在线路上设置过压保护电路,以防止用户线上的过压和电压冲击破坏交换机;数字交换网络需采用用户语音的编译码,而混合电路应开展用户线的2/4转换,以符合数字交换与编译码所需的4线传输标准。此外,为强化对用户线的测试,在用户电路恰当位置应设置测试端口。
1.3 中心控制单元及交换网络
此模块主要包含定时单元、用户电路驱动与扫描、控制微处理器单元及信号音等过程。
1.3.1 信号音是指交换机向用户输送的忙音、拨号音及回铃音等信号。在主叫实施摘机时,需听取拨号音后才可拨号;在主叫拨完号码后,若被叫闲置则会收到来自交换机的回铃音,否则收到忙音。信号音可采用数字信号音与模拟信号音两类,在不同时间段的忙音、拨号音及回铃音,可采用相同的450Hz单品信号利用软件或硬件控制其接通或挂断。
1.3.2 用户驱动是指对用户线的送忙音、振铃、通话等状态进行控制;用户扫描是指对用户线的通断状态进行监控,并由此确定用户话机的摘挂及进行脉冲拨号检测。
1.3.3 定时单元用于提供交换网络的时钟、用户电路的编解码及帧首信号。
1.3.4 交换网络用于完成话音的无障碍交换,交换的主要介质为数字信号;数字交换网络主要由数字接线器构成,当前主要采用的有空间接线器与时间接口线器两种,空间接线器通常用于完成母线交换,时间接线器通常用于完成时隙交换。PCM采用四线传输,其信号接收与发送相互分离,所以数字交换网也应将收、发
分隔。
2 数字程控交换机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2.1 程序调度管理
在程控交换机系统中,CPU在同一时间内处理的任务数量有限,所以为满足系统程序的实时性和紧急性要求,通常将软件划分为周期级、故障级及基本级三类执行级别,以方便实施调度管理。
2.1.1 周期级程序的执行级别介于故障级与基本级之间,其基本功能是完成部分需周期定时执行或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工作,如号码接收程序及各类扫描程序等。通常来说,周期级作业仅对外部形成的时间及信息进行记录,而时间及信息分析处理则需由基本级程序完成,由此便能确保周期级程序的实时性标准。周期级程序依据周期定时启动,并通过时钟中断启动运行。
2.1.2 故障级程序拥有最高的优先级别,其主要用于故障紧急处理及故障诊断。
2.1.3 基本级程序对实时性的要求不高,可延时工作,实施插空或等待处理;其任务类型可分为号码分析模块、摘机处理模块、挂机处理模块,号码分析模块用于对全部刚拨完号的用户实施处理,如向被叫输送铃流、查询被叫用户及向主叫输送铃音;挂机处理模块用于对全部刚挂机的用户实施处理,如输送忙音、回复收号器等;摘机处理模块则对全部摘机用户实施处理,如输送拨号音、配置收号器等。
2.2 呼叫处理
2.2.1 输入处理:其基本功能是监控与识别用户线的状态,并将反馈结果存储在相应区域以等待分析处理,其主要通过各类扫描程序来实现。
如识别用户摘、挂机状态,在系统运行中用户线的状态变化具有一定的随机性,而CPU却按照串行方式进行工作处理,因此CPU需定期、周期性对用户状态进行监控;通常摘挂机识别分析的周期固定在100~200ms,用户挂机时直流回路断开,使用“1”表达,用户摘机时直流回路接通,使用“0”进行表达;摘挂机识别便是查询状态由“0”转换为“1”或由“1”转换为“0”的用户。
2.2.2 处理分析:即对各类输入信息进行处理,以确定下一步需启动的任务,其主要由分析程序来实现。分析程序不存在稳定的执行周期,所以类属于基本级程序。处理分析的基本类型有:(1)号码分析:主叫用户拨出的号码为号码分析的主要数据来源,其基本任务是诊断该号码的合法性,如果合法则与被叫连接并转换为来话分析,如果不合法则恢复收号器并输送忙音;(2)去话分析:其主要用于分析话机类别及摘机用户类型等数据,以确定下一步的执行工作及状态;(3)状态分析:输入信息及工作状态为状态分析的主要数据来源,在用户长时间固定于某一状态时,CPU不工作,只有在外部输入信息反馈处理要求时,CPU才会依据目前状态确定下一步任务。
2.2.3 输出处理:输入信息在完成分析处理后会决定出下一步需执行的任务及需转移的稳定状态;随后便需利用任务执行程序选用恰当程序执行这些作业,并利用输出处理程序将硬件控制指令输出,以调整硬件的释放或接续。
2.3 总体处理结构
系统软件主要由支持软件与运行软件两部分构成,支持软件用于软件维护、调试与开发,其包括连接程序、语言编译及调试程序等;运行软件主要是指交换机内运行使用的、用于处理交换系统各类业务的软件。
程控交换机处理业务数量较多,其对于系统运行可靠性及实时性要求较为严格,因此也要求运行软件具备高速的运行效率,以方便处理大量呼叫,并确保通信业务的连续性。
3 结语
程控交换机的设计质量将直接关系到用户的通信可靠性及总体质量,因此,相关技术与设计人员应加强有关小型程控交换机的设计与实现研究,总结小型程控交换机的设计要点及关键技术处理措施,以逐步改善程控交换机的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 时斌.小门数程控数字调度机的设计与实现[D].南京师范大学,2010.
[2] 韩晓霞.电力通信用小型数字程控交换机的设计[D].河北大学,2010.
程控数字交换技术 第5篇
二、填空(20空)
三、判断(10题)
四、名词解释(4题)
五、问答题(3题)
程控交换复习大纲
一、单选题
1.时间接线器的输出控制方式是怎样的?时间接线器的输入控制方式是怎样的?(八字口诀)
2.号码分析程序由什么方法启动?(故障中断、时钟中断、时间表、队列?)
3.数字交换机的用户接口的馈电电压一般为多少?
4.交换机软件中号码分析程序的任务是什么?
5.若多输入多输出T交换网络复接8条PCM一次群线路(从HW0到HW7),则线路HW3上的TS13
位于复用后母线上的哪个编号的时隙(时隙编号从0开始)
6.摘、挂机扫描程序是什么级别的程序?
7.程控交换机的呼叫处理软件的输入处理功能是什么?(收集话路设备的有关状态变化和信息)
8.在产生数字信号音的时候,如何确定单音频或双音频信号的采用时长,采样周期,以及采样点数。比
如若要产生1380Hz和1620Hz的双音频数字信号音,总共需要多少存储单元?对1380Hz的信号要重复采样多少个周期?
9.模拟中继的功能有哪些?
10.记发器信令有什么作用?
11.发端交换机发现“主叫摘机”后,会做什么事情?
12.不随交换局而变化的数据是什么?(系统数据、局数据、用户数据、暂时数据)
13.当局间中继采用PCM30/32传输时,在随路信令情况下,用来监视用户状态的信令应该在哪里传送。
14.常见信号音频率为多少赫兹,怎么表示?(回铃音、拨号提示音、忙音、催挂音、振铃)
15.当电话拨通后,主叫收到的回铃音是从哪里送来的?
16.当局间采用数字型线路信令时,如果一复帧由16帧组成,编号从F0到F15,第F12帧的TS16传送
哪些话路的线路信令。
17.注意编号计划中的编号方法。比如:已知美国的国际长途冠号是011,中国的国际长途冠号是00,要从
美国拨中国兰州的一台分机8822334,兰州市的长途区号是931,应该怎样拨号才正确?
18.TST数字交换网络,T接线器的时隙数为128,A→B方向选取的内部时隙为TS22,B→A方向的时隙
采用反相法的原则选择,应选择的时隙是什么?
19.时间接线器可以实现什么信号的交换?(时隙还是线路?)
20.设从A局(发端市话局)至E局(终端市话局)需经三级转接(B、C、D局),主叫为普通用户,被
叫号码为61230110,6123为局号,当MFC信令采用逐段转发的传送方式时,D局向E局发的号码是什么?
21.在下列程控交换的数据中,哪些属于半固定数据?(呼叫控制表、设备表、用户数据、公用资源状
态表?)
22.设摘机状态下用户线扫描结果为“0”,挂机状态下用户线扫描结果为“1”,处理机对8个用户进行群
扫描,这次扫描结果为:00101110(D7~D0),前次扫描结果为:10010001(D7~D0),可以知道本次扫描发现的摘机用户是哪些?
23.当局间中继采用PCM传输时,采用数字型线路信令控制,每个话路的一个线路信令要隔多久才传送
一次?
24.指出下列信令中的哪些是记发器信令?(挂机、拨号音、拨号、回铃音)
25.当拨打119火警接警台的电话的时候,通话结束后的拆线方式是哪种方式?(被叫控制的复原方式)
26.局间中继采用PCM传输时,在随路信令情况下,MFC信令在哪里传送?
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二、填空
1. 时间接线器主要由哪两部分组成?
2. 信令系统主要用来在什么之间传送有关的控制信息?
3. 程控数字交换机的模拟用户接口电路的七种功能是什么?
4. TST交换网络中,为使两侧T接线器的控制存储器共用,则两T接线器的话音存储器(SM)的控制方式
应不同。一个采用输入控制,另一个采用输出控制。
5. 1条PCM一次群信号共有多少个时隙,共可建立多少个话路,每帧时长为多少us,每路信号的速率
为多少kbit/s?
6. 当主叫用户摘机后需要进行的分析处理程序是什么?拨号后进行的分析处理程序是什么?被叫号码
传到被叫局后需要进行的分析处理程序是什么?
7. 程控交换机中程序的执行级别可分为哪三级?
8. 如果规定两个数字的位间隔不小于250ms,脉冲速度每秒10到15个,断续比为1:2到1:3,则位间隔
周期Tp应在什么范围内取比较合适?
9. 双音频话机每发送一位数字时,送出的是什么信号?
10.数字中继器的功能主要有哪些功能?
11.根据需要,在拆线时程控交换机对公用设备的复原方式可分为哪三种。什么时候用主叫控制的复原方
式?什么时候用被叫控制的复原方式?什么时候用互不控制的复原方式?
12.信令的分类,按照传送信令的信道与传送话音的信道之间的关系来划分,可分为哪两类?
13.用户电路中,抽样编码前的带通滤波器,其作用是什么?
14.T接线器的功能是什么?读出控制方式的T接线器,其话音存储器的工作方式是什么?写入控制方式的T接线器,其话音存储器的工作方式是什么?
15.程控交换机中程序的执行级别可分为哪三个级别?
16.在PCM基群帧结构中,TS0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17.数字电话网中需要将模拟话音转换成PCM信号时,其转换过程分为哪几步?
18.记发器信令主要的功能是什么?为保证有较快的传送速度和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记发器信令采用什
么样的控制方式传送?
19.在NO.7信令系统的基本差错校正方法中,当发送端收到的BIB值与最后发出的FIB值不同时,要求
重发,这时发送端收到的BSN=10,则重发的第一个消息信令单元的FSN应该是什么?交换机软件中号码分析程序的任务是什么? 数字中继的功能有哪些? 采用时间表方法调度时钟级程序时,被调度的程序的执行周期由什么决定。下列信号哪个不会通过交换机的数字交换网络。(话音、信号音、铃流、DTMF信令?)信令的传送方式有哪些?如果要求信令在多段路由上类型不同,MFC信令应该采用哪种方式传送?(端到端的传送方式?逐段转发方式?混合方式?)PCM编码时非均匀量化采取了什么措施。在我国的多频记发器信令MFC中,前向信令的频率组合为什么?后向信令的频率组合是什么?(四中取二、六中取一、六中取二?)局间中继采用PCM传输时,在随路信令情况下,MFC信令在哪里传送。(TS0、TS16、话路?)指出下列信令中的哪些是监测信令(摘机、催挂音、拨号、铃流?)程控交换机的呼叫处理软件的输入处理功能是什么?(分析收到的号码,选择路由;根据被叫号码,译出被叫用户线的地址;选择空闲的交换网内部通路;收集话路设备的有关状态变化和信息)摘、挂机扫描程序是什么级别的程序?(基本级、周期级、进程级、故障级?)在交换机软件中优先级最高的软件是(故障级程序、信令接受及处理程序、分析程序、时钟级程序?)采用时间表调度时钟级程序时,设时间表共有16行、9列,则程序周期最多有几种?
三、判断
自己复习。
四、主要的名词解释
1.去话分析,2.来话分析,3.准直联方式,4.帧同步,5.共路信令,6.号码预译,7.完全号码翻译,8.帧定位,10.随路信令,11.直联方式,12.同抢,13.主叫控制的复原方式,14.被叫控制的复原方式,15.互不控制的复原方式
五、问答题
1. 呼叫处理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 我国电话网的分级结构是怎样的?分几级?,每级有什么作用?
3. 注意TS0和TS16的作用,同步码的码型,如何从线路上的码流中确定各个时隙的位置和一帧的开始
(找ts0),然后找出某一时隙的编码,并将编码转换为电压值。
4. No.7信令,要求掌握普通市话呼叫时的信令传输过程图,要求包括所有必要的用户侧信令和局间信令,并给出每条局间信令的简单功能解释。
5. No.7信令,要求掌握用户A呼叫119台时的信令传输过程图,要求包括所有必要的用户侧信令和局
间信令,并给出每条局间信令的简单功能解释。(5、6试题中会给出所有常用的信令名称缩写,如IAM、IAI、ACM等,但不会给出解释)
6. 在配置No.7信令的时候,为什么要配置PCM系统?有什么作用?
7. 在做No.7信令实验的时候,用一台交换机来模拟两台交换机联网打电话的情况,为什么要做号码变
换?如果没有做号码变换,会发生什么情况?
8. 在做中国1号信令实验的时候,当数据配完并上传交换机后,发现电话用户摘机后交换机正常送出拨
号提示音,但号码拨出后,交换机没有停送拨号提示音,并且所有号码拨出后,也没有接通被叫用户,主叫用户也没有听到回铃音,请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故障的方法。
9. 在做No.7信令实验的时候,主叫拨打完所有被叫号码后,发现电话机中提示“您拨打的号码尚未启
用,请查证后再拨”,但是被叫号码确实存在,请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故障的方法。
10.在做No.7信令实验的时候,主叫拨打完第一位被叫号码后,发现电话机中提示“您拨打的号码尚未
程控交换机 第6篇
程控交换机
,
中兴通讯-程控交换实验报告 第7篇
程控交换课外实习报告
专业班级10级电子信息工程2班
课程程控数字交换技术
学号08101100219
学生姓名李斌
成绩
2013年11月
实习报告
2013年11月26日--11月27日,西安文理学院物理与机械电子学院电子信息工程1、2班来到了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的中兴通讯实训基地,进行为期两天的实习培训。中兴通讯概况:
1985年,中兴通讯成立。1997年,中兴通讯A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目前是国内A股市场上市值、营业收入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2004年12月,中兴通讯作为中国内地首家A股上市公司成功在香港上市。
中兴通讯是中国电信市场的主导通信设备供应商之一,中兴通讯各系列电信产品都处于市场领先地位,并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中国主导电信运营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国际电信市场,中兴通讯已向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家运营商提供优质的、高性价比的产品与服务,与包括法国电信、英国电信、沃达丰、澳大利亚电信、和黄电信在内的众多全球主流电信运营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未来,中兴通讯将继续迎接挑战,打造享誉全球的中兴通讯品牌,力创世界级卓越企业。
实习过程回顾:
第一天上午:来到基地,工作人员带我们参观基站机房,参观实习基地设备,系统及其教学实验室。接着为我们介绍通信的历史及其演变过程,详细介绍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发展及其未来发展趋势,为近期即将推出的4G打下基础。课间老师为我们讲解中兴的企业文化及中兴的发展历程。
第一天下午:讲解基站的工作原理及其组网的一些基础知识,重点讲解移动基站的通信过程及其软件的使用。
第二天上午:参观机房,讲解一些常用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其作用,讲解基站柜的一些基本知识,讲解软件的使用及练习。
第二天下午:参观实验机房,讲解未来4G的发展方向,介绍4G的一些知识,讲解中兴通讯的业务范围和中兴未来的发展规划,讲解LTE知识,及其干通信行业的一些基本素养及其基本技能,讲解通信行业的行情,技术的发展趋势。
实习收获:
1837年,美国人塞缪乐.莫乐斯(Samuel Morse)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磁式电报机,实现了长途电报通信。
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J.c.Maxwel)建立了一套电磁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说明了电磁波与光具有相同的性质,两者都是以光速传播的。
1875年,苏格兰青年亚历山大.贝尔(A.G.Bell)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1888年,德国青年物理学家海因里斯.赫兹(H.R.Hertz)用电波环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发现了电磁波的存在,他用实验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导致了无线电的诞生和电子技术的发展。
1920年美国无线电专家康拉德在匹兹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商业无线电广播电台,从此广播事业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收音机成为人们了解时事新闻的方便途径。
1922年16岁的美国中学生菲罗.法恩斯沃斯设计出第一幅电视传真原理图,1929年申请了发明专利,被裁定为发明电视机的第一人。
1959年美国的基尔比和诺伊斯发明了集成电路,从此微电子技术诞生了。1967年大规模集成电路诞生了,一块米粒般大小的硅晶片上可以集成1千多个晶体管的线路。
1977年美国、日本科学家制成超大规模集成电路,30平方毫米的硅晶片上集成了13万个晶体管。微电子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使电子计算机显示了前所未有的信息处理功能,成为现代高新科技的重要标志。
20世纪80年代末多媒体技术的兴起,使计算机具备了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影视等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日益成为信息处理最重要和必不可少的工具。
第一代移动通信: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是指最初的模拟、仅限语音的蜂窝电话标准,制定于上世纪80年代。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的 系统(先进移动电话系统)和后来的改进型系统TACS 系统(全入网通信系统),以及瑞典,挪威和丹麦的NMT 北欧移动电话)和NTT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等。
第二代移动通信:由于模拟移动通信所带来的局限性,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得到了大规模应用,其代表技术是欧洲的GSM,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GSM是由欧洲电信标准组织ETSI制订的一个数字移动通信标准。GSM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的简称。它的空中接口采用时分多址技术.自90年代中期投入商用以来,被全球超过100个国家采用。GSM标准的设备占据当前全球蜂窝移动通信设备市场80%以上。
第三代移动通信: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3G,全称为3rd Generation,中文含义就是指第三代数字通信。1995年问世的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只能进行语音通话;1996到1997年出现的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制式手机(2G)便增加了接收数据的功能,如接受电子邮件或网页;第三代与前两代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够要能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缝漫游,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同时也要考虑与已有第二代系统的良好兼容性。
LTE技术: LTE项目是3G的演进,始于2004年3GPP的多伦多会议。LTE并非人们普遍误解的4G技术,而是3G与4G技术之间的一个过渡,是3.9G的全球标准,它改进并增强了3G的空中接入技术,采用OFDM和MIMO作为其无线网络演进的唯一标准。在20MHz频谱带宽下能够提供下行326Mbit/s与上行86Mbit/s的峰值速率。改善了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提高小区容量和降低系统延迟。LTE也被通俗的称为3.9G,具有100Mbps的数据下载能力,被视作从3G向4G演进的主流技术。LTE的研究,包含了一些普遍认为很重要的部分,如等待时间的减少、更高的用户数据速率、系统容量和覆盖的改善以及运营成本的降低。
LTE特点:(1)通信速率有了提高,下行峰值速率为100Mbps、上行为50Mbps。
(2)提高了频谱效率。
(3)以分组域业务为主要目标,系统在整体架构上将基于分组交换。
(4)QoS保证。
(5)系统部署灵活,能够支持1.25MHz-20MHz间的多种系统带宽。
(6)降低无线网络时延。
(7)增加了小区边界比特速率。
(8)强调向下兼容,支持已有的3G系统和非3GPP规范系统的协同运作。实习总结
程控数字交换机基本原理 第8篇
电话交换机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用户间话路的接续。它可以划分为话路设备与控制设备两大部分。话路设备主要包括各种接口电路 (如用户线接口与中继线接口电路等) 和交换 (或接续) 网络。控制设备在程控交换机中为计算机, 包括中央处理器 (CPU) 、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
程控交换机实质上是采用计算机进行“存储程序控制”的交换机, 它将各种控制功能和方法编成程序, 存入存储器, 利用外部状态的扫描数据, 用程序来控制、管理整个交换系统的操作。程控交换机按用途可分为市话、长话和用户交换机, 目前生产的大部分程控交换机是数字的。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简称为PABX (Private Automatic Branch Exchange) , 或称用户自动交换机、计算机化小交换机等。
在电信网中, 程控数字交换机和其他制式 (例如纵横式) 交换机一样, 它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目前程控交换机广泛应用于全国主干通信网及各企事业单位中, 并在其上开通了许多非话务业务, 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这方面的基本概念。程控交换机的硬件一般由外围接口电路、信号设备、数字交换网络、控制设备、话务台及维护终端组成。
1 控制设备
控制设备主要由处理器和存储器组成。处理器执行交换机软件, 指示硬件、软件协调操作。存储器用来存放软件程序及有关的永久和中间数据。控制设备有单机配置和多机配置, 其控制方式可分为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所谓集中控制就是用一个处理器实现交换系统的全部功能。各种控制功能之间的接口都是程序之间的软件接口, 因此任何功能的变更和改进只涉及到软件, 从而使其实现较为容易。由于控制完全集中, 一旦控制部件故障, 就可能引起整个系统瘫痪。为此集中控制系统一般采用双处理器或多处理器的冗余配置。
所谓分散控制, 是指系统的控制任务由多个处理器协同完成, 每个处理器只执行部分控制功能。分散控制有助于整个系统的硬件、软件模块化, 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并使系统软件结构清晰、修改方便、编写容易。此外, 硬软件的高度模块化使得分散控制系统能适应未来通信业务的扩展。因此, 分散控制系统代表了交换系统的发展方向。
分散控制系统由多台处理器构成, 每个处理器所完成的工作可按容量分担或功能分担的方式进行分配。容量分担是指每个处理器只处理部分用户和中继线的全部呼叫功能, 包括信号接口、交换接续和控制功能。功能分担则是把交换机的接口、交换、控制等基本功能分散到不同的处理器去执行。
2 交换网络
交换网络的基本功能是根据用户的呼叫请求, 通过控制部分的接续命令, 建立主叫与被叫用户之间的连接通路。在纵横制交换机中它采用各种机电式接线器。在程控交换机中, 目前主要采用由电子开关阵列构成的空分交换网络和由存储器等电路构成的时分接续网络。
3 外围接口
外围接口是交换系统中的交换网络与用户设备、其他交换机或通信网络之间的接口。根据所连设备及其信号方式的不同, 外围接口电路有多种形式。
(1) 模拟用户电路, 模拟用户接口电路所连接的设备是传统的模拟话机, 它是一个2线接口, 线路上传送的是模拟信号。
(2) 模拟中继电路, 数字交换机和其他交换机 (步进、纵横、程控模拟、数字交换机等) 之间可以使用模拟中继线相连。模拟接口 (包括中继和用户电路) 的主要功能是对信号进行A/D (或D/A) 转换、编码、解码及时分复用。
(3) 数字用户电路, 数字用户电路是数字交换机和数字话机、数据终端等设备的接口电路, 其线路上传输的是数字信号, 它可以是2线或4线接口, 使用2B+D信道传送信息。其中2B是两个64kbps速率的信道, 用来传送两个用户的信息, 用户信息可以是话音, 也可以是计算机数据。D信道是一个16kbps速率的信道, 用来传送控制信号, 信号方式使用HDLC规程。2B+D接口的基本速率是2x64+16=144kbps。
(4) 数字中继电路, 数字中继电路是两台数字交换机之间的接口电路, 其线路上传送的是PCM群路数字信号。由于数字接口传送的是数字信号, 它不需要对信号进行A/DD/A转换。但是, 它除了对信号进行编码、解码及时分复用外, 还必须在数字交换机及其所连接的数字设备之间进行数据速率适配及信息帧同步。数字中继接口一般采用的PCM群路为基群或者高次群, 基群接口通常使用双绞线或同轴电缆传输信号, 而高次群接口则正在逐步采用光缆传输方式。
4 信号设备
信号设备主要有回铃音、忙音、拨号音等各种信号音发生器, 双音多频信号接收器、发送器等等。
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系统是集数字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一个模块化设计的全分散控制系统。其软、硬件均采用模块化结构, 通过不同的功能模块组合可实现话音、数据、图像、窄带、宽带多媒体业务以及移动通信业务的综合通信。数字交换机正在向全数字化方向发展即向综合业务交换机 (第四代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 的方向发展。正在发展的第四代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实现办公室自动化及多媒体通信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程控数字交换技术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