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参附注射液范文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参附注射液范文(精选9篇)

参附注射液 第1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9月-2011年9月在我院急诊科诊治且符合心源性休克诊断标准的患者50例, 并随机分为试验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男14例, 女12例;年龄45~84岁, 中位年龄63岁;病程为1~48h, 中位病程为12h。对照组男14例, 女10例;年龄52~87岁, 中位年龄65岁;病程为1~48h, 中位病程为11h。2组性别、年龄、病因、病情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休克的诊断标准

(1) 有休克病因; (2) 意识异常; (3) 脉搏细速, >100次/min或不能触及; (4) 四肢湿冷, 胸骨部分皮肤指压阳性 (压后再充盈时间>2s) , 皮肤花纹、黏膜苍白或发绀, 尿量<17ml/h或无尿; (5) 收缩压<80mm Hg; (6) 脉压<20mm Hg; (7) 原有高血压者收缩压较原有水平下降≥30%。凡符合 (1) 以及 (2) 、 (3) 、 (4) 中的2项, 并符合 (5) 、 (6) 、 (7) 中的1项, 即可成立诊断。

1.3 排除标准

年龄<20岁或>90岁;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对本药过敏;合并有精神病;不按规定用药;资料不全, 无法判断疗效或影响安全。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处理, 包括对病因的治疗及对休克的纠正。对有导致心源性休克可能的原发病均予以及时针对病因治疗, 如针对心肌梗死及时进行溶栓治疗, 针对心律失常及时进行抗心律失常治疗。配合吸氧、补充血容量、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镇静止痛等治疗。并应用改善心脏功能及外周血液循环的一些血管活性药物, 如多巴胺、强心苷等。同时, 严密进行心电监测, 观察呼吸、心率、心律及血压情况, 并详细记录, 特别是血压值, 可对多种急救措施能否应用提供参考。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静脉注射, 也可根据病情变化每隔15min反复使用, 可连续用药4~8次直至血压回升、汗出止、手足转温, 再予参附注射液10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中静脉滴注, 24h为1个疗程, 一般观察1~2个疗程。

1.5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收缩压>16kPa, 脉压>5.33kPa, 尿量>42ml/h, 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正常;显效:用药后3h内血压回升, 收缩压>10.67kPa, 脉压>2.67kPa, 12h内休克改善, 尿量>17ml/h, 恢复意识, 周围微循环灌注改善, 24h内病情稳定;有效:收缩压、脉压达到以上标准, 尿量增加, 意识转清, 但需间断使用多巴胺维持血压;无效:超过24h症状及体征、血压未见改善, 病情不稳定, 收缩压<10.67kPa, 脉压<2.67kPa, 尿量意识及一般状况无改善甚至恶化。以治愈+显效+有效计算总有效率。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2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1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观察指标

2组治疗前血压、心率及尿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治疗后30min及1、2、6h血压、心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且治疗后2、6、12、24h尿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和P<0.01) 。见表2、3、4。

3讨论

心源性休克是心脏泵衰竭的极期表现, 由于心脏排血功能衰竭, 不能维持其最低限度的心输出量导致血压下降, 重要脏器和组织供血严重不足, 引起全身性微循环功能障碍, 从而出现一系列以缺血、缺氧、代谢障碍及重要脏器损害为特征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临床表现有血压下降、心率增快、脉搏细弱、全身软弱、无力、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发绀、尿少或尿闭、神志模糊不清、烦躁或昏迷等, 若不及时诊治, 病死率极高, 是急诊常见急危重症之一。治疗目的是使心排血量及灌注压满足全身代谢需要, 支持心功能。治疗重点是及时地进行病因治疗, 改善血流动力学紊乱, 纠正微循环障碍。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P<0.0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中医认为, 休克病机乃阴阳之气突然离决, 气机不能复返。本病属“厥脱”范畴, 病位在心, 涉及肺、脾、肾等脏器。多因感受外邪, 日久不愈, 内舍于心, 而致寒凝、气滞、血瘀、痰阻痹遏心阳, 阻滞心肺。且加之阴阳衰竭, 心气失敛而心气欲绝, 心阳暴脱, 而见大汗淋漓、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生死关头, 救阳为急。故应用参附汤行气活血、开闭固脱的治疗方案。而参附注射液是根据参附汤 (人参、附子、生姜、大枣) 取红参、附片组方而成。方中人参可大补元气, 能回阳气于垂绝, 却虚邪于俄顷;附子可回阳救逆, 益气固脱;红参性味甘温, 功能振奋元气, 益气固脱, 回阳救急, 又善补脾益肺, 补气生血, 为扶正补虚之第一要药;附子辛热, 纯阳燥烈, 补火助阳, 可通行十二经脉, 温一身之阳气, 上助心阳以通脉, 下补肾阳以益火, 有“回阳救逆第一品药”之称[2,3]。

本文结果显示, 试验组治疗后30min及1、2、6h血压、心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且治疗后2、6、12、24h尿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表明参附能有效提升休克患者的血压, 扩大脉压差;可以通过扩张冠状动脉, 改善心肌缺血、缺氧, 从而减慢快速心率, 将休克患者的心率维持在正常水平, 降低心肌氧耗, 保护心肌细胞;在维持血压的同时, 降低外周循环阻力, 增加全身脏器血供, 改善微循环, 增加患者尿量, 而尿量增加是内脏灌注改善和有效循环血量增加的有效指标, 从而证实了参附注射液具有改善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功能[4,5,6]。

综上所述, 心源性休克是临床急危重症, 在过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有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情况下, 联合中药参附注射液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而且其他类型的休克患者亦可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 从而提高临床治愈率, 为治疗休克开辟出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54.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484.

[3]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490-516.

[4]黄翠瑶, 邵尉.参脉注射液抗心源性休克的作用[J].实用医学杂志, 2003, 19 (6) :681-682.

[5]陈东辉, 李东晓, 徐嘉红.参附注射液的抗休克作用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 2002, 11 (6) :482-483.

参附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第2篇

【摘 要】 参附注射液由人参、附子提取而制成,是临床上常用的中药制剂,目前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报道较多,本文对近年来参附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该药的临床应用等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心力衰竭;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56.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1-0039-02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又称泵衰竭(pump failure),是指由于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使心排出量绝对或相对减少,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过程或临床综合征[1]。由于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射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临床表现主要是呼吸困难,无力而致体力活动受限和水肿。心力衰竭属于中医“惊悸”、“怔忡”、“胸痹”、“喘证”、“水肿”、“厥证”等范畴,其病理机制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2]。

参附注射液(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是目前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中药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由人参、附子提取物制成,为淡黄色澄明液体,具有益气固脱、回阳救逆的功效[3]。人参味甘、苦,微温,归脾、肺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之功效[4]。附子辛热,有毒,归心、脾、肾经,有回阳救递、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功效[5]。《医宗金鉴· 删补名医方论》 云“两药相须,用之得当,则能瞬间化气于乌有之乡,顷刻升阳于命门之内,方之最神捷者”,主要用于阳气暴脱的厥脱症 ( 感染性、失血性、失液性休克等 ) ;也可用于阳虚 (气虚) 所致的惊悸、怔忡、喘咳、胃痛 、泄泻、痹症等[6]。

1 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理作用

参附注射液是由人参和附子的提取物制成的复方中药制剂。人参是药食同源的一种常用中药,主要功效成分为人参皂苷。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人参皂苷可以提供能量基质,增加底物水平磷酸化,促进三磷酸腺苷酶合成,保护肌细胞线粒体Ca2+泵活性减少、线粒体膜磷脂降解,保护膜系统完整,具有细胞内Ca2+拮抗剂样作用[7]。附子属于乌头属类植物,主要含有二萜生物碱等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附子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强心、升压、抗休克、抗血栓形成、抗缺氧、抗心肌缺血、抗缓慢性心律失常以及镇痛、抗炎、抗溃疡、抗腹泻和糖皮质激素样作用[8]。中药附子中的去甲乌药碱是一种β受体激动剂,作用与异丙基肾上腺素相似,这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方面有药理学依据。在治疗心力衰竭方面参附注射液可明显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提高心脏泵血功能[9]。临床研究证明参附注射液对于治疗心力衰竭具有良好疗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参附注射液中所含的去甲乌头碱是β受体激动剂,能明显加大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和幅度,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升高血压;所含人参皂苷可强心、扩张冠状动脉及周围血管,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同时能改善缺血心肌的合成代谢,减少心肌对氧和化学能量的消耗,使缺血的心肌在耗氧最低的情况下起作用[10]。

2 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

随着人们对参附注射液的的研究不断深入,参附注射液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范围也在不断扩展,并显现出卓越成效。其中泰勇[11]报道在39例白细胞减少症中采用参附注射液治疗,总效率可达到87%,参附注射液改善了造血微循环作用,促进骨髓干细胞分化增殖,改善贫血,增进免疫作用。张丽丽等[12]用参附注射液治疗老年休克患者,发现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血气分析pH值与氧分压均较治疗前升高,心率、二氧化碳分压、脑钠肽均较治疗前下降,参附注射液治疗老年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肯定。高振英等[13]在治疗老年消化道穿孔术中应用中用参附注射液稀释于氯化钠 0.9%250ml中静脉滴注患者,发现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减轻患者消化道不良反应,促进术后恢复,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沈锷[14]用参附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神经源性肺水肿(NPE) 患者发现参附组机械通气率、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 率死亡率降低;可有效减少神经源性肺水肿(NPE) 患者肺水,改善其氧合功能,增加心排量。

2.1 治疗急性心力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是指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的异常,引起心排量的急剧降低,导致组织器官低灌注和急性淤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5]。其发病急骤,发展迅速,心排血量骤然下降,机体来不及代偿。见于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严重心肌炎、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等。临床上可发生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肿、昏迷等。参附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具有好的疗效。赵凤林等[16]参照《2010年中国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17]的诊断标准,将确诊为急性心力衰竭的10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治疗给予参附注射液联合硝酸甘油;对照组给予葡萄糖,结果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治疗组治疗后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浓度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严凯云等[18]用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左心衰竭36例,结果显示参附注射液在改善急性左心衰竭的预后和降低死亡率单方面效果良好。临床发现参附观察组急性左心衰患者则在常规救治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6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参附治疗组患者血浆脑钠肽 ( BNP) 含量下降及心脏射血分数 (EF)值增加,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改善心功能及其预后[19]。张小俊[20]采用生脉注射液和参附注射液联合治疗左心衰竭合并低血压也取得很好的成效。由此可见参附注射液在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方面已有显著功效。

2.2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由各类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临床综合征[21]。往往由各种疾病引起心肌收缩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以心功能不全、神经内分泌激活和外周血流分布异常为特征的复杂综合症[22]。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其五年生存率和恶性肿瘤相近[23]。近年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层出不穷,主要都是在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螺内酯等药物阻断神经内分泌系统作为治疗的新方法,临床病死率明显下降[24],但对于一些重症患者,效果仍然不是很满意。而目前大量的临床实验证明参附注射液治疗各种慢性心力衰竭具有好的疗效。

2.2.1 实验性慢性心力衰竭 黄琼等[25]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作心衰大鼠模型,观察不同剂量的参附注射液及依那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结果显示参附高剂量组左室内收缩压(LVSP)水平显著增高,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显著降低,说明参附注射液能显著改善实验性心力衰竭大鼠血流动力学状态,增强左室的射血功能,降低心衰大鼠心肌组织中的Ang-Ⅱ、ET、TNF-α的含量,其作用优于依那普利。

2.2.2 慢性心力衰竭 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很多,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参附注射液单用或者联合其他一起药物治疗都具有好的疗效。何月芹等[26]应用洋地黄制剂的基础上加用福辛普利(蒙诺)与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治疗后心率、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均低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大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大于治疗前,心功能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单用蒙诺,且治疗过程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马利平等[27]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观察组48例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脑钠肽、高敏 C-反应蛋白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及心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参附注射液对于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也有好的疗效,参附注射液能显著提高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E/A比值,改善心功能,降低血浆BNP水平[28],联合西药治疗比单用两药效果显著。参附注射液有助于改善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患者血流动力学状况,参附治疗组在治疗48h后,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楔压(PCWP)均明显降低,同时心脏指数(CI)及心排血量(CO)均明显升高;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RP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并减少炎性因子的释放,为进一步的改善预后治疗赢得时间[29]。

3 小结

参附注射液源于《世医得效方》的参附汤,利用现代高科技从红参、黑附片中提取制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在心血管系统方面应用广泛。根据大量的临床研究文献,笔者发现在治疗心力衰竭方面,临床主要采用的指标主要包括临床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心功能(HR、EF、LVEDd、LVEDs、LVEF)、脑钠肽(BNP)、6分钟步行试验(6MWT)、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 TNF-α)、Lee氏心衰积分、LVD-36问卷结果及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30],其中采用最多指标的是BNP。在疗效方面单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有一定疗效,但对于不同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治疗方法不一样,还需观察患者的严重度对症使用,临床显示参附注射液联合其他中药制剂或者西药使用,可弥补单药的不足,不良反应更少,疗效显著。虽然目前临床上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的文献较多,但尚需开展更多的随机对照加以验证;同时还缺乏探究其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还有待学者进一步努力。

参考文献

[1]黄玉芳.病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40-141.

[2]葛永彬,毛静远,李彬.参附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研究概况[J].中国中医急症,2007,16(3):337-338.

[3]彭成,彭代银.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168.

[4]高学敏,钟赣生.中药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495.

[5]阎爱荣,张宏.附子的药理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8,8(9):745-747.

[6]王利华,黄利群,吕红博,等.参附注射液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华北国防医药,2010,22(6):535-536.

[7]贾亚飞,刘松,胡俊.参附注射液现代药理学研究及临床应用[J]. 海军医学杂志,2011,32(1):62-64.

[8]王胜林,董耀荣.附子水煎液对心梗后心力衰竭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陕西中医,2007,28(6):745-748.

[9]刘杰,孙红丽.参附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28例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09,5(6):56.

[10]王利华,黄利群,吕红博,等.参附注射液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华北国防医药,2010,22(6):535-536.

[11]秦勇,孙月霞.参附注射液治疗白细胞减少症39例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9):1159-1159.

[12]张丽丽,王桂莲,周宗玉.参附注射液治疗老年休克患者35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10):1926-1927.

[13]高振英,邱志强.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消化道穿孔围术期应用体会[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9):104-105.

[14]沈锷.参附注射液治疗神经源性肺水肿的临床研究[J].中药材,2014,37(3):537-539.

[15]栾晓军,王国干.急性心力衰竭的流行现状和诊治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0,31(6):800-803.

[16]赵凤林,卢先彬,黄路梅.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9):1484-1485.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73-77.

[18]严凯云,任惠锋.参附注射液治疗左心衰竭36例[J].陕西中医,2011,32(10):1280-1281.

[19]宋碧辉,余江恒.参附注射液对 80 例急性左心衰患者血浆 BNP 的干预及其意义[J].四川中医,2014,32(9):142-144.

[20]张小俊.生脉注射液和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左心衰合并低血压50例[J].光明中医,2011,26(12):2451-2452.

[21] 杨新春,那开宪,陈瑾.心力衰竭临床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

[22]赵立志,冯莉,罗钢,等.参附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分析[J].西部医学,2012,24(8):501-502.

[23]董梅,杨帆,戴小华,等.参附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浆BNP的影响[J].中西药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8):899-890

[24]李阿平,梁琨,董晓勇,等.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5):618-619.

[25]黄琼,杨沙宁,金立军.参附注射液对大鼠慢性心力衰竭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现代临床医学,2012,38(3):173-174.

[26]何月芹,冯晓燕.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0,17(5):38-39.

[27]马利平,秦延军.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5,27(2):196-198.

[28]董颖捷.参附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衰患者的疗效及对BNP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0):138-139.

[29]阮宏云,王临光,冯春光,等.参附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11):3608-3610.

[30]侯雅竹,毛静远,王贤良,等.参附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3):292-299.

参附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衰疗效观察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6月期间诊治的56例冠心病心衰患者, 其中男性32例, 女24例, 年龄53~78岁, 平均年龄 (66.0±8.7) 岁, 病程4~18年, 平均病程 (9.3±4.2) 年。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28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西药基础治疗:对严重感染的患者选用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使用, 降低心脏负荷, 改善心室功能, 提高心输出量;采用硝酸甘油、硝普钠等控制患者血压;间断给予少量的强心利尿剂, 改善患者心室功能。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 20mL参附注射液加入250mL5%葡萄糖注射液中, 1次/天, 14天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心肺功能、血清N端B型脑钠肽水平。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参考美国心脏病学会制定的分级标准。疗效判定:显效:治疗后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两级以上;有效: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有所改善, 但未达到两级;无效:患者病情无缓解或者心功能分级无改善。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4%, 高于对照组的67.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O2及PaCO2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PaO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 组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治疗后PaO2升高、PaCO2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s, mmHg)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BNP、Fas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VEF、BNP、Fas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3。

3 讨论

冠心病心衰为常见老年疾病, 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西医治疗有时并不能达到理想效果, 所以临床上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 缓解冠心病心衰的临床症状, 改善心功能。

参附注射液由参附汤研制而来, 含有人参、乌头类生物碱等成分。人参可补充人体元气和心气, 也能对心肌产生兴奋作用, 增强患者心肌收缩能力, 具有滋补养神功效;附子可补充人体火力, 有增补肾虚壮阳功效;乌头碱可改善血压, 缓解老年心力衰竭, 降低患者心脏负荷。

本研究中, 给予参附注射液治疗的患者, 在心功能、肺功能、BNP等方面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综上所述, 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配合参附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衰, 有利于改善患者心肺功能, 提高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6例冠心病心衰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8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肺功能、LVEF、BNP、NYHA等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4%, 高于对照组的67.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PaO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 组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治疗后PaO2升高、PaCO2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VEF、BNP、Fas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参附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衰, 有利于改善患者心肺功能, 提高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冠心病,心力衰竭,参附注射液,心肺功能

参考文献

[1]赵学会, 谢雪云.肺心病合并冠心病86例的临床治疗分析[J].西部医学, 2009, 21 (10) :1692-1695.

[2]符荣莲, 彭斌.老年心衰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对策[J].当代医学, 2010, 16 (2) :65.

参附注射液 第4篇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功能不全 参附注射液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212

2005~2009年对冠心病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合并使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00例患者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1997年冠心病诊断标准,心功能不全按NYHA心功能分级,采用随机法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45~82岁,平均69.0±3.55岁;心功能Ⅱ級10例,Ⅲ级32例,Ⅳ级8例。对照组50例,男34例,女16例;年龄46~81岁,平均68.5±4.10岁;心功能Ⅱ级11例,Ⅲ级31例,Ⅳ级8例。两组治疗前、后均进行超声心功能、血液流变学检查。两组年龄、性别、心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硝酸酯类药物扩张冠状动脉、强心利尿、抗心肌重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参附注射液60ml加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注射,1次/日,两组均治疗15天。

观察项目:①心功能参数: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EF)、E/A比值。采用Aloka630超声仪在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时进行心功能测定。②血液流变学检测参数:全血高切、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小板黏附率。清晨空腹采血检验。

疗效判断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制定疗效结果评定。①显效:治疗后心功能提高≥2级,呼吸困难下降≥2级,症状恢复到本次加重前水平;②有效:症状部分减轻,治疗后心功能提高1级,呼吸困难下降1级;③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心功能无改善。

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以X±S表示,采用SPSS10.1统计软件包进行各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参数情况比较:见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情况比较:见表3。

讨论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因粥样硬化发生狭窄,甚至闭塞或/和因其伴随痉挛而导致心肌缺血而引起的心脏病。参附注射液由参附汤改变剂型研制而成。由红参、黑附片提取混合制备。其有效成分为人参总皂苷、水溶性消旋去甲乌头碱等。现代药学研究证明,人参皂苷可抑制心肌细胞膜Na+-K+-ATP酶,促进Na+-Ca2+交换,Ca2+内流增加,从而提高心肌收缩力。它还可抑制内皮细胞血栓素A2(TXA2)的产生、增加前列环素(PGI2)的生成,从而降低小血管阻力,增加心脑灌注,改善心功能[2]。去甲乌头碱具有兴奋β受体作用,可增加心肌细胞内cAMP水平,提高心肌收缩力,同时还可兴奋α受体而扩张血管,减轻心脏前后负荷[2]。二者合用,去甲乌头碱保留正性肌力作用,而无正性频率作用,因而不增加心肌耗氧量。研究表明[3],参附注射液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本研究表明参附注射液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血液流变学异常有较好改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3:41-45.

2 贺泽龙,袁卫红,邹晓玲.参附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及机理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9:344.

3 李春兰,陈哲林,游卫华.参附注射液联合环磷腺苷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4):609.

参附注射液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自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收住ICU的40例重症肺炎患者,均以发热咳嗽为首发症状,其中咳嗽36例,咳痰35例,痰中带血24例,呼吸困难21例,查体均有阳性体征,以呼吸音低,可闻及干湿啰音,全部血压均低于90/60mmHg,均发生休克。经胸部X片可见19例累及左肺,12例累及右肺,9例累及两肺,可见单发片状阴影,大面积炎性渗出影,查体舌红胎暗红,脉细弱。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62.71±22.60)岁;对照组20例,男10例,女10例,平均年龄:(63.23±21.55)岁。两组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APACHEII评分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1.2 诊断方法

根据美国胸科协会拟定以下标准[2]:(1)呼吸频率>30次/min;(2)血压<90/60mmHg;(3)尿量<20mL/h;(4)PaO2<60mmHg;(5)胸部X片显示肺叶受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其属于温肺热变症之厥脱证。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有效的抗感染、呼吸机械通气、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营养支持及必要的血压维持(MAP>65mmHg以上者不使用升压药,低于则适量使用多巴胺静脉维持)等常规西医治疗。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用常规西医用药基础上,增加参附注射液60mL+0.9%氯化钠250mL静滴,每日1次。

1.4 监测指标

运用PICCO技术监测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h、6h、24h、72h的MAP、CI、ELWI的变化。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Statistics 17.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以(χ—±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MAP、CI、ELWI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的MAP、CI均逐步上升,但是治疗组的上升情况较对照组显著,P<0.05;ELWI均逐步下降,且治疗组下降的速度较对照组快,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单位:MAP(mm Hg),CI(L/min/m2),ELWI(m L/kg)注:与静滴前比较,*P<0.05

3 讨论

重症肺炎是ICU常见的急危重症,常常并发ARDS等多脏器功能衰竭。重症肺炎早期有严重的呼吸困难症状,故血流动力学的不稳是常见的临床表现,与低血容量有关,常常会造成休克、酸中毒。在祖国医学中,其属于厥脱证,认为其病机为阴竭阳脱证,为风热邪毒耗伤机体阴液,不能敛阳有关。此时必须通过大补阳气,以回阳救逆。故首选参附汤。而参附注射液源自《校注妇人良方》卷九之参附汤。参附注射液由红参和附子两味中药组成,方中人参益气回阳,生津固脱,血得气而行,气得血而濡,能够增加心肌收缩力,扩张血管,改善心肌组织微循环,提高心肌缺氧的耐受性;附子为回阳救逆之要药,能够温真阳,通四肢阳气,有抗凝、拮抗钙离子,增加心排血量的作用,两药互配,共奏回阳救逆、生津固脱的作用。现代研究提示,参附的主要成分是人参皂苷及乌头类生物碱,人参皂苷与强心苷相似,乌头类生物碱是β受体激动剂,两者合用具有抗应激、氧化和心肌缺血等作用,且能强心增加心排血量、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从而稳固回升血压,改善组织细胞氧供[3,4,5,6]。

PICCO是今年发展应用的最方便、最全面的、动态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现在逐渐应用于重症监护中,并显示出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相关性,而有效的指导临床治疗。其监测通过将经肺热稀释技术结合脉搏轮廓波形分析技术,实时评估心排血量,能够同时监测多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床旁监测EVLW,在其指导下,改善心功能和预后[7]。

本研究运用PICCO监测技术有效地显示参附注射液联合西医的治疗方案比单纯西医治疗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相对于对照组,联合参附注射液对重症肺炎患者血压、心排指数、血管外肺水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患者的血液流变治疗有确切的效果。治疗组的ELWI在使用72h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表明参附注射液通过抑制NO的产生,起抗炎、清除氧自由基,改善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降低肺毛细血管的渗漏[8]。虽然对照组的ELWI在使用72h后也有改善,但不如治疗组明显,可能与其采用了有效的抗感染、呼吸机械通气、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营养支持及必要的血压维持等发挥了作用。

综上所述,参附注射液联合西医治疗,能够较好改善重症肺炎患者的血流动力,从而促进患者更好的往好的方面转归,也提示我们中西医联合治疗重症肺炎比单纯西医治疗能取得更好的疗效,但目前,研究的病例数量不多,有待更大样本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22(4):199-202.

[2]于忠和,闫东升,李建东,等.重症肺炎7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33(增刊):30-31.

[3]蒋杰峰.参附注射液治疗老年中毒性肺炎休克48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4,18(1):73.

[4]夏中元,郑利民,熊桂先.生脉参附注射液对家兔休克复苏时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对比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1999,8(6):271.

[5]韦文哲,吴树财,王志成,等.参附注射液对实验心衰、室颤及心肌细胞的呼吸影响[J].河北医药,1993,1(1):21.

[6]郑传东,闵苏.参附注射液在体外循环的临床应用[J].重庆医学,2004,33(6):908.

[7]马丽君,秦英智.血管外肺水的研究进展[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7,19(2):746-748.

参附注射液 第6篇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呈增多趋势, 其药物治疗一直是心血管内科的难点之一[1];虽然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缓慢性性心律失常已取得很大进展, 但因其技术限制、并发症较多及费用昂贵, 在基层医院难以普及[2]。笔者运用参附注射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63例, 疗效比较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60例。其中, 男35例, 女25例;年龄40~76岁, 平均 (60.5±12.6) 岁。原发病:冠心病25例, 肺心病18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8例, 心肌病者6例, 原因不明6例;合并症:合并高血压者28例, 糖尿病者12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脑缺血症状, 中医辨证均为心肾阳虚。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心率均<60次/min, 符合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标准[1], 其中窦性心动过缓23例, Ⅱ度房室传导阻滞20例,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0例。

1.3 治疗方法

在综合治疗之上, 加用5%葡萄糖溶液100ml (或0.9%NS100m1) 加参附注射液60ml, 1次/d静脉滴注, 共15d。

1.4 疗效标准

(1) 临床治愈:症状消失;动态心电图24h心率 (窦律) 经常在60次/min以上, 有关病窦的心律失常全部消失, 阿托品试验阳性转为阴性;窦房结恢复时间和窦房结传导时间正常。 (2) 显效:主要症状消失;动态心电图示24h平均心率比治疗前提高10次/min, 与病窦有关的心律失常全部消失或明显改善;阿托品试验转为阴性或其心率提高15次/min, 窦房结传导时间、恢复时间明显改善。 (3) 有效:部分主要症状消失;动态心电图示24h平均心率比治疗前提高5次/min, 与病窦有关的心律失常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阿托品试验中平均心率比治疗前提高10次/min。 (5) 无效:各种检查指标均无改善[3]。

2 结果

60例患者, 治愈19例, 显效20例, 有效18例, 无效6例, 总有效率90.5% (57/63) 。治疗过程中, 无任何不良反应。治疗前后, 患者血压、肝肾功能等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缓慢性心律失常主要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等。临床表现为:头昏、黑蒙、心悸、一过性意识障碍、晕厥等症状, 严重者产生阿斯综合征, 甚至可导致猝死。原发病多见于:冠心病、心肌炎、高血压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等。治疗此类心律失常主要是对症处理, 以抗胆碱能药物 (阿托品、山莨菪碱) 、β-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剂 (异丙肾上腺素) 为主, 这些药物t1/2很短, 停药后易复发, 且不良反应较大, 不宜长期服用, 严重者需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1]。

中医认为, 心主血脉, 即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的作用。心悸病人病情发展早期常呈现心气 (阳) 虚的表现, 继而由于心气 (阳) 虚、鼓脉无力、血行瘀滞、气不化水出现心脉瘀阻、痰浊痹阻, 日久兼有气阴两虚。其中心气 (阳) 虚贯穿在各个证型之中, 瘀阻和痰浊是病理产物, 属本虚标实, 故把治疗心气 (阳) 虚作为贯彻始终的手段[4]。

参附注射液是由中医治疗厥脱证 (休克) 著名古验方参附汤加工提炼而成, 参附汤出于严用和《济生续方》, 是以《圣济总录》附子汤衍化而来, 本方人参、附子并用, 大补大温, 能益气、回阳、固脱, 前辈医家常用于救治阳虚气弱的危急重症[5]。20世纪80年代以来, 根据参附汤的组成, 以中药红参、黑附片运用现代制药工艺进行提取、加工, 制成了参附注射液, 并列入急诊必备药物, 具有益气温阳之功效, 药理研究证明有多种药学作用, 参附注射液对心率的影响表现为“双向作用”, 其机制主要有两方面: (1) 附子中所含有的去甲乌头碱具有类异丙肾上腺素作用, 能提高窦房结兴奋性, 对房室交界区有加速传导作用。对烟碱、麻醉剂、维拉帕米等所致的心动过缓及多种原因所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均有较好疗效[6]; (2) 参附注射液可降低心肌氧耗、改善心肌供血、清除氧自由基, 可减轻心肌缺血缺氧, 特别是窦房结、传导束细胞的损伤, 间接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因此其适用范围更广, 优点更突出, 如对频发期前收缩合并基础心率慢的病人, 参附注射液有抗心律失常、提升心率的作用, 而无一般抗心律失常药物对房室传导系统抑制所致房室传导阻滞加重甚至心脏停搏之不良反应[7]。

本组结果显示, 参附注射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总有效率达90.5%, 治疗过场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同时参附注射液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功能等作用, 对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全者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8]。总之, 参附注射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 不良反应少, 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心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477-482.

[2]吴美华, 陈章强, 李华泰, 等.缓慢性心律失常生物心脏起搏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7, 21 (3) :263-265.

[3]常飞.中药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48例[J].中国中医急症, 2008, 17 (1) :3.

[4]盛蕊.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药治疗近况[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1, 32 (5) :73-75.

[5]李飞.中医历代方论精选[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313-314.

[6]罗学科.参附注射液药理作用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 6 (9) :157-159.

[7]徐军, 楼洪刚, 楼宜嘉, 等.参附注射液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8, 42 (10) :87-封3.

参附注射液在肾上腺危象中的应用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3月~2015年1月本院诊断为肾上腺危象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肾上腺危象病因有感染性休克、阿狄森氏 (Addison) 病、肾结核、嗜铬细胞瘤、失液性休克、过敏性紫癜等疾病。按住院单双号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20例。研究组男11例, 女9例, 平均年龄 (52.3±12.8) 岁;对照组男12例, 女8例, 平均年龄 (53.8±11.3) 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 年龄>18周岁。 (2) 肾上腺危象的诊断符合第8版实用内科学关于肾上腺危象的诊断标准。

1.3 排除标准

肝炎病毒携带者, 严重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恶性肿瘤, 参附注射液有过敏、恶性心律失常者。

1.4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基础治疗均相同: (1) 绝对卧床, 两路静脉通路输液, 加强心肺功能监测, 维持呼吸循环稳定。 (2) 给予氢化可的松+生理盐水补充糖皮质激素, 病情稳定后逐步减量改为口服泼尼松。 (3) 监测血压, 纠正脱水和维持电解质紊乱。 (4) 对于感染性休克患者, 选用抗生素抗感染, 避免使用吗啡、巴比妥类药物。研究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参附注射液 (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51020664) , 静脉滴注, 100 ml/次, 用250 ml的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使用。

1.5 观察指标

(1) 对比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皮质酮、血钾、血钠水平。 (2) 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及死亡率。

1.6 统计学方法

将资料录入Econometrics Views 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皮质酮、血钾、血钠水平比较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皮质酮、血钾、血钠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皮质酮、血钾、血钠水平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2.2 两组住院时间及死亡率比较

两组住院时间及死亡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两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肾上腺危象是临床中的急症, 早期肾上腺危象常表现为高热、呕吐、腹泻、惊厥。肾上腺危象常见的诱因有感染、手术等, 使得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失去正常分泌功能。研究指出肾上腺危象若治疗不及时, 患者在3 d内的死亡率高达80%以上。因此肾上腺危象的治疗原则以补充肾上腺皮质激素, 抗休克、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

中医认为肾上腺危象与气随血失、亡阳虚脱有关。参附注射液由人参、附片等提取而成的注射剂, 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的“急救中药”。参附注射液由人参、附片等药提取而成, 人参有效成分是人参皂苷, 能够增强心肌收缩力, 改善血流动力学, 减少心肌耗氧量, 改善体内失衡的酸碱代谢[1]。附片有效物为二菇生物碱和单酷类二菇生物碱, 药理学证实其能治疗亡阳虚脱、脉微肢冷等症状[2]。研究指出[3]肾上腺危象发生后首要治疗为补充肾上腺皮质激素, 但是糖皮质激素在冲击过程中, 会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受体密度下降, 影响治疗疗效, 而参附注射液在动物模型中被证实能提高应激大鼠的胸腺细胞肾上腺皮质激素受体, 进一步提高血浆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此外参附注射液还能改善人体微循环血管的痉挛, 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发挥强大的升压作用。

综上所述, 参附注射液能明显提高肾上腺危象患者体内皮质酮水平, 缩短住院时间, 减少死亡率。

摘要: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在肾上腺危象中的应用。方法 40例诊断为肾上腺危象的患者, 按住院单双号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20例。两组基础治疗均相同, 研究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参附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皮质酮、血钾、血钠水平、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皮质酮、血钾、血钠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治疗后皮质酮、血钾、血钠水平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住院时间及死亡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参附注射液能明显提高肾上腺危象患者体内皮质酮水平, 缩短住院时间, 减少死亡率, 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参附注射液,肾上腺危象,应用

参考文献

[1]丁培林, 李清菊, 张安国, 等.参附注射液治疗厥脱证临床疗效观察.中医杂志, 2012, 29 (4) :25-26.

[2]张世玮.参附汤的药理研究进展.江苏中医, 2013, 11 (2) :43-44.

参附注射液 第8篇

关键词:参附注射液,慢性心力衰竭,传统辩证,现代药理

慢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输出人体代谢所需血液量, 进而造成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 属于临床上较为多见的慢性疾病, 且预后效果较差。据统计, 我国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 多发于老年人群, 且女性多于男性, 城市多于农村, 北方多于南方, 心力衰竭造成的病死率较之前相比升高了6倍[1]。目前临床治疗以利尿药、受体阻滞药、强心药、血管扩张药等为主, 虽然临床疗效确切, 但由于老年患者身体功能逐渐老化, 药物反应性较低, 长期使用会产生耐药性。据报道, 在西药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 临床效果比单纯使用西药治疗效果更佳[2]。我们主要对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1 传统辨证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胸痛、心悸、水肿、喘促等临床表现, 严重者还会出现休克等情况, 在中医范畴中属于“痰饮”、“惊悸”、“厥证”、“喘证”、“血证”等。据《伤寒明理论》记载“惊悸”:“一者气虚, 二者痰饮”, 根据“心主血脉”、“脾主运化”、“肾者水脏, 主津液”。可见慢性心力衰竭病理为血淤、心气亏虚, 与肺脾肾紧密相关, 早期以气虚、阴虚两虚为主, 引起淤血内滞、阻塞;中期水道失衡, 水气内停;晚期水湿泛滥。有相关学者进一步探究发现, 随着心力衰竭临床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患者的体质可以进行转化, 由气阴两虚转化成为心阳亏虚, 同时淤血并存, 即心气不足, 血行不畅, 滞留成痰, 造成血淤[3]。临床上多以阳虚为主, 合并淤、痰等证, 故治疗应以回阳救逆、活血化淤、益气温阳为本。参附注射液主要成分为红参、黑附片提取物。红参属于我国传统的名贵药材, 是一种五加科草本植物, 可起到补气温阳、复脉固脱、补脾益肺之功效, 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体虚欲脱、肢冷脉微等病症, 扶正补虚药效奇佳。附子具有散寒止痛、补火助阳之功效, 可通行十二经脉, 温壮元阳。参附注射液源自古方“参附汤”, 采用现代技术进行提炼, 患者通过静脉给药, 药效可快速直达病灶, 对患者脏腑器官进行调节, 以达到治疗病症的目的。

2 现代药理

参附注射液以人参皂苷与消旋去甲乌头碱为主, 能达到改善微循环、强心、稳定血压, 以及调节心率等作用。参附注射液对血液黏度、脉搏输出量、血小板黏附率、左室短轴缩短率、二尖瓣快速充血期、红细胞聚集指数、左室射血分数 (LVEF) 、红细胞比容、心搏出量等心功能均有显著改善的作用[4]。现代临床研究发现, 人参皂苷具有Ca2+拮抗药的功效, 属于一种固醇类化合物:一方面可以有效阻断心肌细胞钙通道, 严格控制其超载, 减少对心肌细胞结构的破坏;另一方面还能够促进三磷酸腺苷酶的合成, 使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的磷脂发生降解, 最大程度上减少线粒体Ca2+活性及血小板聚集, 扩张心冠状动脉, 使患者心肌细胞的耗氧量有效降低, 预防心肌细胞再度损伤[5]。由此可见, 人参皂苷具有增强患者心脏收缩能力与改善心功能的作用。消旋去甲乌头碱具有肾上腺素受体, 可以扩张血管、增加心肌细胞搏动的幅度和频率, 以及提高心肌细胞内c AMP的水平, 以此达到减少心脏前后负荷、调节血压、抗心律失常、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

3 动物实验

据大量研究显示, 通过构建动物急性心力衰竭模型, 使用参附注射液均可有效降低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血压及室上性心动过速, 进而改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 防止脑部组织出现缺血等情况, 用药1 d内可明显减少脑内梗死面积, 对缺血及再灌注损伤达到显著的保护作用[6]。也有研究发现, 消旋去甲乌头碱与西药异丙肾上腺素相似, 属β受体激动药, 可以加强心脏肌力, 提高心脏血液输出量, 使心传导加强, 增高患者血压, 起到调节血压的作用;人参皂甙能够清除自由基, 使心肌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程度减轻, 从而促进前列腺素的释放, 进而提高患者的心脏收缩功能[7,8,9]。参附注射液能显著改善组织灌注量, 促进心脏系统的氧代谢, 以增加心脏输出的血液量。临床研究发现, 心肌细胞凋亡是造成心肌细胞再灌注的主要原因, 但采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后, 心肌细胞的凋亡情况显著改善, 很大程度上使心肌细胞凋亡率降低, 进而对患者的心肌功能起到保护的作用。

4 临床对照

陈晋荣[10]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中报道, 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70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 采用强心、利尿等常规药物治疗的35例为对照组, 在对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的35例为观察组, 两组均持续治疗10 d。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有效率为62.45%, 显著高于对照组15.26%, 且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的B型尿钠肽、C反应蛋白明显降低, 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均明显缩小, 心搏出量、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红细胞比容均显著改善。表明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效果显著。采取现代工业技术, 将传统中药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加工, 通过静脉给药使药效直达病灶的方式达到治疗的目的, 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 提高治疗效果, 起到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

5 小结

本研究对传统辨证、现代药理、动物实验、临床对照等多方面均展开了简要的论述, 得出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确切, 可以有效预防心肌缺血, 进而改善患者心功能。近些年, 临床上相关的研究越来越多, 基础实验研究也逐渐开展, 作为研究的参考资料亦随之增多, 但是在中药医学方面仍需进一步考证, 需结合现代医学理念进行深入探究, 尤其是治疗机制和辨证论治方面。

参考文献

[1]张涛, 曾永胜.不同剂量参附注射液对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BNP水平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 13 (12) :1364-1366.

[2]王友鹏, 潘轶斌.参附注射液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A125及肌钙蛋白Ⅰ水平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6, 17 (2) :130-132.

[3]郑志君, 王晓蕊, 孙毓川, 等.参附注射液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血清NT-pro BNP、H-FABP及CRP水平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 16 (16) :3134-3137.

[4]张志林, 温玉梅.参附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炎性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 2016, 36 (3) :252-255.

[5]徐丽林, 陈军, 张亮亮, 等.参附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NTpro BNP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 2015, 24 (5) :918-920.

[6]俞志刚, 杨婕, 陈艳琼, 等.不同剂量参附注射液在治疗老年难治性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5, 22 (5) :496-498.

[7]葛凤兰.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31 (2) :353-355.

[8]尚亚东.参附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D].蚌埠:蚌埠医学院, 2014.

[9]赵旺.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4, 11:3667-3669.

参附注射液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近3年来在笔者所在医院ICU住院治疗的感染性患者中随机选择46例, 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23例。实验组中男14例, 女9例, 年龄18~64岁, 平均年龄为46.4岁, 此23例患者中多发性复合伤的患者有5例, 糖尿病的患者6例, 重症感染的患者4例, 外科大手术的患者8例;对照组中男16例, 女7例, 年龄19~65岁, 平均年龄为48.6岁, 其中多发性复合伤的患者有4例, 糖尿病的患者5例, 重症感染的患者5例, 外科大手术的患者9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年龄、性别和原发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抢救时均采常规的急救办法, 包括体位、氧疗和液体疗法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参附注射液20 ml加入20 ml的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注射, 随后将20 ml的参附注射液250 ml的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 滴注速度随血压而调整。对照组在常规抢救方法的基础上使用多巴胺, 先用多巴胺20 mg加入20 ml的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注射, 随后将20 ml的多巴胺加入250 ml的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 滴注速度随血压而调整。两组患者均不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1.3 疗效评价

在治疗的过程中要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根据血压回升的情况、尿量的多少、末梢循环和血氧的饱和度等来判断患者的治疗效果[2]。效果评价: (1) 显效:在接受治疗4 h内血压回升并且趋于稳定, 末梢循环明显改善, 有尿液排出, 氧饱和度大于0.90。 (2) 有效:血压回升的时间超过4 h, 但是仍有波动, 末梢循环有所改善, 有少量尿液排出, 氧饱和度大于0.85。 (3) 无效:血压长时间没有回升, 末梢循环持续的恶化, 没有尿液排出, 氧饱和度小于0.8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压回升时间见表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实验组的23例患者中显效6例, 有效10例, 无效7例, 总有效16例;对照组的23例患者中显效3例, 有效6例, 无效14例, 总有效9例。结果表明参附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优于多巴胺的疗效, 并且使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后血压回升的时间明显短于使用多巴胺治疗的血压回升的时间 (P<0.05) 。

3 讨论

现代的很多医学专家认为感染性休克是由细菌、内毒素和细菌的构成物质等激活机体的免疫反应系统, 从而引起体内的多种细胞释放介质, 这些介质可以使人体的微血管发生痉挛、也可以导致微循环发生障碍以及重要的器官灌注不足等。在治疗上如果单纯的依赖一种药物治疗的效果往往很不好, 所以现代医学认为对于感染性休克的治疗需要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

感染性休克的治疗理论与中医学中“厥脱”的治疗理论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中医学认为厥证的发病机制是邪毒内陷而后导致气血逆乱、正气耗脱的一种病证, 这是由于多种因素同时作用所导致的结果。如果在治疗时仅针对一种病因或局部的病变来治疗, 对于纠正全身的功能紊乱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所以要针对多种因素来进行治疗。参附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红参和附子[4]。其中红参为甘温性, 它的功效为大补元气, 复脉固脱, 益气摄血等。附子为大辛大热性, 它的功效为补火助阳、回阳固脱、回阳救逆、上助心阳、下补肾明、中温脾土等。有研究证明, 参附注射液不仅可以增加冠脉血流量, 也可以延长动物对缺氧的耐受时间, 对实验动物急性的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对实验动物的心力衰竭也有正性肌力的作用[5]。可以显著的降低正常动物的乳酸水平、血浆组织蛋白酶的水平、血液的粘度和红细胞的聚集性[6]。所以和多巴胺相比, 参附注射液不仅仅是单纯地治疗一个病因或症状, 而是对感染性休克进行针对多种病因和症状的综合治疗, 效果比较理想。

本实验的实验组患者使用参附注射液4 h内血压回升的病例有18例, 对照组使用多巴胺治疗4 h内血压回升的病例有12例, 结果表明参附注射液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患者的血压并使血压趋于稳定, 这一功效可以在很大程度改善感染性休克所引起的低血压对人体的损害, 改善患者的预后。使用参附注射液治疗ICU感染性休克的疗效显著且起效快, 有很好的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并总结参附注射液治疗ICU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及推广价值。方法:从近3年来在笔者所在医院ICU住院治疗的感染性休克的患者中随机选择46例, 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予以常规的治疗方法治疗, 包括一般生命体征的监护、抗感染治疗、纠正酸中毒、对原发病控制、扩充血容量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等。两组均不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使用参附注射液进行治疗, 对照组使用多巴胺治疗。结果:实验组使用参附注射液后总有效人数为16例, 血压回升的时间为 (19±6) min;对照组使用多巴胺治疗后总有效人数为9例, 血压回升的时间为 (29±7) min。结果表明参附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优于多巴胺的疗效, 并且使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后血压回升的时间明显短于使用多巴胺治疗的血压回升的时间。结论:使用参附注射液治疗ICU感染性休克有显著疗效并且起效迅速, 有很好的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参附注射液,ICU,感染性休克

参考文献

[1]赖忠民.参附汤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18 (11) :691.

[2]刘大为.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改变与治疗[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9, 12 (11) :790-791.

[3]杨芳炬, 王正荣, 林代平, 等.参附注射液对心肌缺血犬血流动力学和对动物血压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 2009, 28 (3) :259-262.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484.

[5]陈东辉, 李东晓, 徐嘉红.参附注射液的抗休克作用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 2009, 11 (6) :482-483.

参附注射液范文

参附注射液范文(精选9篇)参附注射液 第1篇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09年9月-2011年9月在我院急诊科诊治且符合心源性休克诊断标准...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