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期末检测题
初一地理期末检测题(精选8篇)
初一地理期末检测题 第1篇
一、选择题(共60分每个4分)
1、面积最小的大洲与面积最小的大洋分别是
A.南极洲、印度洋B.欧洲、北冰洋
C.欧洲、印度洋D.大洋洲、北冰洋
2、地壳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发生()
①断裂陷落②形成高大的山脉③地表隆起④形成新的海洋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大洲是()
A.北美洲和南美洲B.欧洲和非洲
C.南美睡南极洲D.北美洲、南美洲和南极洲
4、四大洋的面积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
A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D大西洋、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
5、地球上面积居前3位的大洲依次是()
A亚洲、北美洲、非洲B亚洲、非洲、南极洲
C亚洲、非洲、北美洲D亚洲、非洲、南美洲
6、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
A.亚洲B.北美洲C.南极洲D.大洋洲
7、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
A.太平洋B.大西洋C.北冰洋D.印度洋
8、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其相对高度是()
A.8848米B.8693米C.11013米D.9003米
9、下列不属于亚欧两大洲分界线的是()
A苏伊士运河B大高加索山C乌拉尔山D土耳其海峡
10、下列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
A印度洋板块B太平洋板块C南极洲板块D亚欧板块
11、全球分为七大洲,其中完全处于北半球的大洲有
A.欧洲、北美洲B.欧洲、亚洲C.非洲、大洋洲D.北美洲、南美洲
12、赤道横穿的大洲有:
A.北美洲、大洋洲B.亚洲、欧洲C.非洲、南美洲D.非洲、北美洲
13、地球表面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做()
A、大陆B大洲C半岛D岛屿
14、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A苏伊士运河B白令海峡C巴拿马运河D直布罗陀海峡
15、大陆漂移假说是由科学家()提出来的
A魏格纳B麦哲仑C伽利略D哥伦布
初一地理期末检测题 第2篇
一、选择题(下列每题均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关于亚洲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高原、山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
B.平原面积广大,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C.中部地势高耸,四周地势较为低下D.高原、平原、山地自西向东纵列分布
2.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是
A.热带季风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
3.下列地点不属于亚洲与其他大洲分界线的是
A.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B.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C.苏伊士运河、白令海峡D.巴拿马运河、直布罗陀海峡
某考察团到日本考察,顺便游览日本的名胜。据此回答4-5题:
4.考察团到达日本首都东京时正值樱花盛开的季节,旅游团成员们提出了希望游览象征日本的旅游胜地。这个旅游胜地是
A.泰山B.富士山C.黄山D.金刚山
5.考察团在考察日本工业时,深深感受到其技术优势,但同时也发现其工业发展的弱点,就是
A.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B.火山、地震的威胁大
C.岛国海岸线曲折D.地域狭小,资源贫乏
6.人们叫它“海”,可是它不是“海”,而是湖泊并且这里是陆地最低点,由于湖水含盐量过大,除细菌外,其他生物不能生存。这是
A.黑海B.死海C.里海D.红海
7.每年的6—9月,印度大部分地区盛行
A.东南季风B.西南季风C.东北季风D.西北季风
8.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被称为“海上生命线”,它沟通了
A.太平洋和大西洋B.大西洋和印度洋
C.太平洋和印度洋D.太平洋和北冰洋
9.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A.中国B.俄罗斯C.美国D.巴西
10.世界上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
A.东南亚B.中东C.欧洲西部D.北非
11.俄罗斯河流众多,被称为“母亲河”的是
A.鄂毕河B.叶尼塞河C.伏尔加河D.勒拿河
12.关于俄罗斯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俄罗斯地跨两洲,其经济中心主要在亚洲
B.俄罗斯地形东西差异很大,东部主要是平原,西部主要是山地
C.俄罗斯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D.俄罗斯河流多,水量大,大部分河流全年通航
13.黑种人的故乡在A.拉丁美洲B.欧洲C.撒哈拉以南的非洲D.大洋洲
14.“骑在羊背上”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是
A.中国B.土耳其C.美国D.澳大利亚
15.被欧洲西部的人们称为“绿色金子”的是
A.森林B.无公害水果C.无公害蔬菜D.牧草
16.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B.农业生产水平较高
C.很多国家形成了以初级产品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
D.有一部分国家经济、文化都很发达,迈进了发达国家行列
17.巴西人最喜爱的一种舞蹈是
A.华尔兹B.桑巴C.探戈D.踢踏
18.澳大利亚国徽上的两种动物是
A.袋鼠、鸸鹋B.袋鼠、袋狼C.斑马、长颈鹿D.大象、河马
19.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洲是
A.大洋洲B.北美洲C.欧洲D.南美洲
20.中东地处“五海三洲之地”,五海是指
A.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B.南海、红海、东海、黑海、里海
C.北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D.北海、红海、地中海、黑海、东海
21.关于西亚、北非石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出产最多的地区B.石油是西亚、北非各国主要的经济支柱
C.西亚、北非所产的石油,主要是输往日本
D.波斯湾沿岸的石油,主要是通过曼德海峡外运的22.一位游客说:“我来自于世界上唯一地跨两大洲,两个半球的国家,我们那里地大人稀,矿产资源丰富„„,” 这位游客来自于
A.美国B.澳大利亚C.巴西D.俄罗斯
23.小张到一个欧洲国家旅游,这个国家风情浪漫,工业以汽车、飞机、高速铁路和核电最为著名,有世界最好的葡萄酒,是世界时装中心和香水之国。请问,他去的是下列哪一个欧洲国家
A.法国B.英国C.德国D.意大利
24.有一位美国农民,他种的田地比我们这里一 千人种的田地面积还大.一天,他来中国旅游,中国老农好奇的问:“你一个人种那么多的田地,还有时间出来玩?看你的手上没有一点老茧,不像个做事的农民。”下面是一位翻译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美国耕牛多B.美国雇了大量外籍工人做事
C.美国农业生产各个过程和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和专业化
D.美国自然条件好,种子播下去,不需要人管
25.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是
A.贝加尔湖B.里海C.密歇根湖D.苏必利尔湖
26.下列湖泊中深度最大的是
A.死海B.里海C.休伦湖D.贝加尔湖
27.有大量混血种人的地区是
A.北美B.拉丁美洲C.欧洲西部D.南亚
28.巴西农产品中,产量居世界首位的有
A.玉米B.咖啡C.棉花D.橡胶
29.“我是南极的主人,我有流线型的躯体,人家说我像身穿白衬衫,黑燕尾服的绅士。我经常站立,所以,前肢已经退化成游泳的鳍状肢。为了抵御严寒,我皮肤下有厚厚的脂肪层。”材料中的“我”是
A.北极熊B.袋鼠C.大象D.企鹅
30.如果你是一位光荣的科考队员,并即将去南极考察,去之前必须明确考察内容,下列不符合南极考察的是
A.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考察B.海洋生物资源考察
C.矿产资源,淡水资源考察D.原始自然环境考察
31.南极洲的“世界之最”错误的叙述是
A.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多的一洲B.气候最寒冷、最干燥的一洲
C.淡水资源最丰富的一洲D.动物资源最多的一洲
2014年元旦,合肥的一个经贸代表团赴东南亚采购货物,并观光考察。回答32~33题。
32.下列产品中,最有可能出现在订货合同中的是
A.棉花、小麦B.橡胶、椰子C.蔬菜、牛奶D.黄麻、棕油
33.下列旅游景点中,他们最有可能游览过的是
ABCD
34.下列四张听课笔记卡片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BCD
35.中东一直是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这里战争、冲突频繁发生,给当地的居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你认为下列有关该地区战乱频繁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东西方的交通要道B.丰富的石油资源
C.丰富的水资源D.民族、宗教等文化上的差异
二、非选择题(30分)
36.读日本略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填出图三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海洋:A海B洋
岛屿:CD
(2)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主要是因为日本处在________板块和_____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其中_______山是日本的著名山峰,是一座活火山。
(3)日本的首都是。
(4)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和沿岸的狭长地带。
37.读资料回答(8分):
材料一:2014年3月8日凌晨2点40分,由马来西亚吉隆坡飞往北京的MH370航班 与管制中心失去联系。2014年3月9日中国海军编队
从我国南部港口启航参与海上搜救。
材料二:马航MH370飞行路线示意图
(1)写出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 :
A洋B洋E(国家)
(2)C所在的地区是半岛,该半岛地形特点是。
(3)E国的首都是,该国属经济国家,位于(填“南”或“北”)半球
38.读“美国简图”,回答问题(12分)
(1)写出图中代码所代表的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①_______山脉②_______河,其长度居世界第_______位。
国家:③_______④_______
城市:⑤_______是最大的城市;
⑥是_______(首都)。
(2)美国的本土部分共有_______个州,一个首都所在的特区,还有两个州与本土不相连,一个位于北美洲西北角的_______州,另一个是位于太平洋北回归线附近的______州。
(3)美国西临洋,东临洋。
初一地理期末试题2014.6.19
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D D B D B B C B A C C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C D D C B A C A A D A C
题号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D D B B D B D B D D C
36(1)日本、太平、本州、九州(2)亚欧、太平洋、富士
(3)东京(4)太平洋、濑户内海
37(1)印度、大西、澳大利亚(2)中南、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3)澳大利亚、发达、南
38(1)落基、密西西比、四、加拿大、墨西哥、纽约、华盛顿
(2)50、阿拉斯加、夏威夷(3)太平、大西
初一地理期末试题2014.6.19
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D D B D B B C B A C C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C D D C B A C A A D A C
题号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D D B B D B D B D D C
36(1)日本、太平、本州、九州(2)亚欧、太平洋、富士
(3)东京(4)太平洋、濑户内海
37(1)印度、大西、澳大利亚(2)中南、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3)澳大利亚、发达、南
38(1)落基、密西西比、四、加拿大、墨西哥、纽约、华盛顿
化学期末检测题 第3篇
一、选择题 (本题共10个小题, 每小题3分, 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请把各题选出的答案序号填在下表相应的空格里。)
1.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 。
A.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分解;
B.水在通电的情况下电解;
C.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转变为干冰;
D.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表面会有红色物质产生。
2.下列物质的名称和化学式相对应正确的是 ( ) 。
A.金刚石:C ; B.乙醇:CH3OH ;
C.熟石灰:CaCO3 ; D.乙醇:CH3OH.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
A.冰水混合物 ; B.空气 ; C.盐酸 ; D.医用酒精。
4.下列物质中都含有同一种元素, 而这种元素在化合物中化合价最低的是 ( ) 。
A.NO; B. NO2; C.NH3; D.N2.
5.由两种元素组成两种氧化物, 这两种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反应生成氧气, 这两种元素是 ( ) 。
A.O和C ; B.H和O ; C.Na和O ; D.S和O.
6.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 。
undefined2 ;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7.有如图示的反应, 请根据图分析,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
A.L、M、N三种物质都是化合物 ;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该反应没有配平 ;
D.L、M两种物质中可能有气体物质。
8.钛的熔点高、密度小、抗腐蚀性能好, 在航天工业和化学工业中用途广泛。已知钛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2, 中子数为26, 则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 ( ) 。
A.48; B.26; C.22; D.4.
9.物质的用途能体现出物质的性质。下列用途体现该物质的性质, 说法错误的是 ( ) 。
A.金刚石可以刻划玻璃, 说明金刚石硬度大;
B.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碱性;
C.一氧化碳可用于工业炼铁, 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D.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 说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10.化学用语是学习和交流化学知识的通用语言, 以下化学符号表示的意义最多的是 ( ) 。
A.Cu; B.O ; C.OH-; D.H2O.
二、填空及简答题 (本题共6个小题, 共38分)
11. (4分)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并计算出相对分子质量:
硫酸钾______、______;氢氧化镁______、______;
12. (6分) 按照一定依据把物质进行分类, 是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的便捷途径。现有三组物质:①金刚石、水银、金属钠、冰 ②五氧化二磷、干冰、生石灰、一氧化碳 ③食醋、白酒、加碘食盐、纯碱。每组中均有一种物质所属类别与其他三种不同, 第一组物质中不同物质是______, 理由是______;第二组物质中不同物质是, 理由是______;第三组物质中不同物质是______, 理由______。
13. (6分) 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定律。请你利用这个定律判断:向Na2O2固体中通入CO2气体, 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undefined
则X的化学式应该是______, 这种物质的名称______, 其组成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
14. (6分) 实验室将水通电后得到氢气和氧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在正极得到的气体是______, 正极得到的气体的质量和负极得到的气体的质量比是______。
15. (8分) 有四种元素A、B、C、D, 已知A元素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 B元素和A元素可组成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C元素在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 D元素和A元素组合成的一种化合物是气体且有毒。请回答:
⑴ 写出元素的名称:A______、D______;
⑵ B和A可组成两种化合物, 化学式分别是______、______;
⑶ C和B可组成一种化合物, 其化学式是______。在这种化合物中, C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价;
⑷ 写出这四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
16. (8分) 有A、B、C、D四种物质, B、C两种物质由相同的三种元素组成;A是一种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已知A、B 两种物质能燃烧且生成D 和水。C物质是一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且不稳定易分解出D物质的液体化合物 (常温下) ;D物质在大气中含量高了会导致"温室效应"。请回答:
⑴ B、C两种物质可能的化学式是B、______C、______;
⑵ A、D两种物质可能的化学式是A、______D、______;
⑶ 写出B物质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⑷ 假设C物质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且化学式为
C2Hx OH,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undefined
则x的值是______。
三、实验题 (本题共2个小题, 共20分)
17. (8分) 有下列实验装置图, 是某学生用来检查实验前气密性的, 请回答问题:
⑴ 请回答下列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_、c______;
⑵ 上述四个装置中, 不能用来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是______;
⑶ 在上述四个装置中, 可用来制取氢气的是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18. (12分) 在粗盐的提纯中需要用到下列仪器中的部分仪器。请根据要求回答:
⑴ 在粗盐提纯的操作过程中, 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 (填仪器序号) , 还需要补充的仪器或用品是______ (填仪器或用品的名称) ;
⑵ 在操作过程中, 有三个步骤都必须要用到一种仪器, 这种仪器在第二步操作中的作用是______, 在第三步操作中的作用是______, 在第四步操作中的作用是______;
⑶ 如果有一包粗盐, 其成分是氯化钠和一种不溶解于水的固体物质, 如要将这包粗盐的含氯化钠的质量分数计算出来, 你用的操作步骤有______步, 具体的实验操作方法是 (写出这几步操作的名称即可) ______。
四、计算题 (本题共2个小题, 共12分)
19. (4分) 100 g CO和CO2 的混合物中, 已知CO和CO2 的质量比是14∶11, 求这种混合物中两种物质各多少克?
20. (8分) 有铁粉和镁粉共80 g , 和足量的稀盐酸发生反应。如果得到氢气4g .求:
⑴ 两种金属的质量各是多少克 ⑵ 反应中共消耗氯化氢 (HCl) 多少克
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本题共10个小题, 共30分)
1.C ; 2.A ; 3.A ; 4.C ; 5.B; 6.D ; 7.A; 8.C; 9.B; 10.D.
二、填空简答题 (本题共6个小题, 共38分)
11. (4分) K2CO3、138, Mg (OH) 2、58.
12. (6分) 第一组:冰、是化合物而其余的是单质;第二组:生石灰、是金属氧化物而其余是非金属氧化物;第三组:纯碱、是纯净物而其余是混合物 (每空1分, 以上内容符合题意的答案均给分)
13. (6分) Na2CO3, 碳酸钠, 46∶12∶48. (每空2分)
14. (6分) undefined、氧气 (写O2 也得分)
8∶1 (每空2分)
15. (8分) ⑴ A:氧元素, D:碳元素 (各1分) ;⑵ H2O、H2O2 (各1分) ;⑶ NH3、-3 (各1分) ;⑷ NH4HCO3 (2 分, 符合题意的答案均给分) 。
16、 (8分) ⑴ C2H5OH、H2CO3 (2分, C物质也可能是醋酸, 故符合题意的答案均给分) ;⑵ A:CH4、D:CO2 (各1分) ;undefined分, 符合题意的答案均给分) ;⑷ 5 (2分) 。
三、实验题 (本题共2分小题, 共20分)
17. (8分) ⑴ a、试管 b、烧杯 c、长颈漏斗 (各1分) ;⑵ A (1分) ;⑶ B、C、D (2分) 、undefined分, 符合题意的答案均给分) 。
18. (12分) ⑴ ①③⑤⑦ (2分, 全部填对才给分) , 滤纸 (1分, 填漏斗架不填滤纸不给分, 只填滤纸给1分) ;⑵ 搅拌加速溶解、引流、搅动散热 (3分, 符合题意的答案均给分) ;⑶ 五, 称量混合物、溶解、过滤、干燥过滤物 (杂质) 、称量干燥后的物质 (符合题意的答案均给分, 各1分) 。
四、计算题 (本题共2个小题, 共12分)
19. (4分) CO的质量:56 g ; CO2的质量:44 g .
20. (8分) ⑴Fe的质量:56 g ;Mg的质量:24g ⑵ 146 g .
《概率》期末复习检测题 第4篇
1. (2007年四川绵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必然发生的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
B. 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
C. 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大于0且小于1
D. 不确定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
2. (2007年江苏淮安)根据最新规则,乒乓球比赛采用七局四胜制(谁现赢满四局为胜),2007年5月27日晚9点10分,第19届世乒赛男单比赛结束了前四局,马琳以3:1领先王励勤,此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给出了如下说法()
甲: 马琳最终获胜是必然事件
乙: 马琳最终获胜是随机事件
丙: 王励勤最终获胜是不可能事件
丁: 王励勤最终获胜是随机事件
四位同学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和丙B. 乙和丁 C. 乙和丙 D. 甲和丁
3. (2007年山西省太原)下面有关概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投掷一枚图钉,钉尖朝上的概率和钉尖着地的概率不相同
B. 因为购买彩票时有“中奖”与“不中奖”两种情形,所以购买彩票中奖的概率为
C. 投掷一枚均匀的正方体骰子,每一种点数出现的概率都是 ,所以每投掷6次,肯定出现一次6点
D. 某种彩票的中奖概率是1%,买100张这样的彩票一定中奖
4. (2007年北京)一个袋子中装有6个黑球3个白球,这些球除颜色外,形状、大小、质地等完全相同,在看不到球的条件下,随机地从这个袋子中摸出一个球,摸到白球的概率为()
A.B.C. D.
5. (2007年黑龙江哈尔滨)随机掷一枚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到6的点数,则这个骰子向上的一面点数是奇数的概率为()
A. B.C. D.
6. (2007年福建福州)随机掷两枚硬币,落地后全部正面朝上的概率是()
A. 1 B.C.D.
7. (2007年河北)在一个暗箱里放有a个除颜色外其它完全相同的球,这a个球中红球只有3个.每次将球搅拌均匀后,任意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再放回暗箱.通过大量重复摸球实验后发现,摸到红球的频率稳定在25%,那么可以推算出a大约是( )
A. 12B. 9C. 4D. 3
8. (2007年山东潍坊)小强、小亮、小文三位同学玩投硬币游戏。三人同时各投出一枚均匀硬币,若出现三个正面向上或三个反面向上,则小强赢;若出现2个正面向上一个反面向上,则小亮赢;若出现一个正面向上2个反面向上,则小文赢。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强赢的概率最小
B. 小文赢的概率最小
C. 小亮赢的概率最小
D. 三人赢的概率都相等
9. (2007年湖北天门)甲、乙两名同学在一次用频率去估计概率的实验中统计了某一结果出现的频率,绘出的统计图如图所示,则符合这一结果的实验可能是( )
A.掷一枚正六面体的骰子,出现1点的概率
B.从一个装有2个白球和1个红球的袋子中任取一球,取到红球的概率
C.抛一枚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
D.任意写一个整数,它能被2整除的概率
10. (2007年浙江杭州)将三粒均匀的分别标有1,2,3,4,5,6的正六面体骰子同时掷出,出现的数字分别为a,b,c,则a,b,c正好是直角三角形三边长的概率是()
A.B.C.D.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1. (2007年湖南永州)夏雪同学每次数学测试成绩都是优秀,则在这次中考中他的数学成绩_______(填“可能”,“不可能”,“必然”)是优秀。
12. (2007年福建泉州)口袋中放有黄、白、红三种颜色的小球各1个,这3个球除颜色外没有任何区别,随机从口袋中任取1个球,写出这个实验中一个可能发生的事件: 。
13. (2007年湖南湘潭)足球比赛前,裁判用抛一枚硬币猜正反面的方式让甲、乙两个队长选进攻方向,猜对正面的队长先选,则队长甲先选的概率是 。
14. (2007年四川资阳)现有50张大小、质地及背面图案均相同的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卡片,正面朝下放置在桌面上,从中随机抽取一张并记下卡片正面所绘福娃的名字后原样放回,洗匀后再抽,不断重复上述过程,最后记录抽到欢欢的频率为20℅,则这些卡片中欢欢约为____________张。
15.(2007年海南)在一个不透明的布袋中装有 2个白球,n个黄球,它们除颜色不同外,其余均相同。若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它是黄球的概率是 ,则n =。
16. (2007年广东梅州)小明与父母从广州乘火车回梅州参观叶帅纪念馆,他们买到的火车票是同一排相邻的三个座位,那么小明恰好坐在父母中间的概率是 。
17. (2007年江苏南通)把6张形状完全相同的卡片的正面分别写上数字1、2、3、4、5、6,且洗匀后正面朝下放在桌子上,从这6张卡片中同时随机抽取两张卡片,则两张卡片上的数字之和等于7的概率是___________。
18. (2007年湖南益阳)如图,电路图上有编号为①②③④⑤⑥共6个开关和一个小灯泡,闭合开关①或同时闭合开关②、③或同时闭合开关④⑤⑥都可使一个小灯泡发光,问任意闭合电路上其中的两个开关,小灯泡发光的概率为
。
19. (2007年湖南株州)甲、乙两人玩猜数字游戏,先由甲心中任想一个数字,记为a,再由乙猜甲刚才所想数字,把乙所猜数字记为b,且a,b分别取数字0,1,2,3,若a,b满足│a-b│≤1 ,则称甲、乙两人“心有灵犀”。现任意找两人玩这个游戏,得出他们“心有灵犀”的概率为。
20. (2007年山东济宁)如图所示,将转盘等分成六个扇形,并在上面依次写上数字1、2、3、4、5、6,指针的位置固定。自由转动转盘,当它停止时,指针指向偶数区域的概率是(指针指向两个扇形的交线时,当作指向右边的扇形);请你用这个转盘设计一个游戏,当自由转动的转盘停止转动时,指针所指区域的概率为。
三、解答题(第21、22题各6分,第23、24题各8分,第25、26题各10分,第27题12分,满分60分)
21. (2007年广东佛山)一个瓶中装有一些幸运星,小王为了估计这个瓶中幸运星的颗数,他是这样做的:先从瓶中取出20颗幸运星做上记号,然后把这些幸运星放回瓶中,充分摇匀;再从瓶中取出30颗幸运星,发现有6颗幸运星带有记号。请你帮小王估算出原来瓶中幸运星的颗数。
22. (2007年湖南株州)一枚质量均匀的正方体骰子,六个面上分别标有数字1,2,3,4,5,6,连续抛掷两次。(1)用列表法或树状图表示出朝上的面上的数字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2)记两次朝上的面上的数字分别为p,q,若把p,q分别作为点A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求点A(p,q)在函数y=的图象上的概率。
23. (2007年山东青岛)在一次促销活动中,某商场为了吸引顾客,设立了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如图,转盘被平均分成16份),并规定:顾客每购买100元的商品,就能获得一次转动转盘的机会。如果转盘停止后,指针正好对准红色、黄色、绿色区域,那么顾客就可以分别获得50元、30元、20元的购物券,凭购物券可以在该商场继续购物。如果顾客不愿意转转盘,那么可以直接获得购物券10元。
(1)求每转动一次转盘所获购物券金额的平均数;
(2)如果你在该商场消费125元,你会选择转转盘还是直接获得购物券?说明理由。
24. (2007年湖北咸宁)某中学九年级共有6个班,要从中选出两个班代表学校参加一项重大活动,九(1)班是先进班,学校指定该班必须参加,另外再从九(2)班到九(6)班中选出一个班,九(4)班有同学建议用如下方法选班:从装有编号为1,2,3的三个白球的A袋中摸出一个球,再从装有编号也为1,2,3的三个红球的B袋中摸出一个球(两袋中球的大小、形状与质地完全一样),摸出的两个球编号之和是几就派几班参加。
(1)请用列表或画树形图的方法列举出摸出的两球编号的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
(2)如果采用这一建议选班,对五个班是一样公平的吗?请说明理由。
25. (2007年浙江丽水)在课外活动时间,小王、小丽、小华做“互相踢踺子”游戏,踺子从一人传到另一人就记为踢一次。
(1)若从小丽开始,经过两次踢踺后,踺子踢到小华处的概率是多少?(用树状图或列表法说明)
(2)若经过三次踢踺后,踺子踢到小王处的可能性最小,应确定从谁开始踢,并说明理由。
26.(2007年山东威海)如图是两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甲转盘被等分成3个扇形,乙转盘被等分成4个扇形,每一个扇形上都标有相应的数字.小亮和小颖利用它们做游戏,游戏规则是:同时转动两个转盘,当转盘停止后,指针所指区域内的数字之和小于10,小颖获胜;指针所指区域内的数字之和等于10,为平局;指针所指区域内的数字之和大于10,小亮获胜。如果指针恰好指在分割线上,那么重转一次,直到指针指向一个数字为止。
(1)请你通过画树状图的方法求小颖获胜的概率。
(2)你认为该游戏规则是否公平?若游戏规则公平,请说明理由;若游戏规则不公平,请你设计出一种公平的游戏规则。
27. (2007年贵州贵阳)小颖和小红两位同学在学习“概率”时,做投掷骰子(质地均匀的正方体)实验,他们共做了60次实验,实验的结果如下:
(1)计算“3点朝上”的频率和“5点朝上”的频率。
(2)小颖说:“根据实验,一次实验中出现5点朝上的概率最大”;小红说:“如果投掷600次,那么出现6点朝上的次数正好是100次。”小颖和小红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3)小颖和小红各投掷一枚骰子,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出两枚骰子朝上的点数之和为3的倍数的概率。
参考答案
1.C2.C3.A4.B5.A6.D7.A8.A
9.B10.C11.可能12.随机从口袋中任取1个球,可能是白球的概率为13. 14.10张
15.816.17.18.19. 20. ;
分别将1和2所在的扇形涂成红色,3和4所在的扇形涂成绿色,5和6所在的扇形涂成黄色,则指针指向红色区域的概率为 。 21.100颗22.(1)略;
(2)P= = 23.⑴50× +30× +20× =11.875(元); ⑵ ∵11.875元>10元,∴选择转转盘。 24.(1)
(2)不公平。∵P(2班)= ;P(3班)= ;P(4班)= ;P(5班)= ;P(6班)=∴P(4班)>P(3班)=P(5班)>P(2班)=P(6班),即不公平。
25.(1)踺子踢到小华处的概率是 。
(2)小王。理由:若从小王开始踢,三次踢踺后,踺子踢到小王处的概率是 ,踢到其它两人处的概率都是 ,因此,踺子踢到小王处的可能性是最小。
26.(1)画树状图如下:
可见,共有12种等可能的情况,其中和小于10的有6种。小颖获胜的概率为 = 。(2)该游戏规则不公平。由(1)可知,共有12种等可能的情况,其和大于10的情况有3种,小亮获胜的概率为 = ,显然 ≠ ,故该游戏规则不公平。
游戏规则可修改为:①当两个转盘指针所指区域内的数字之和大于或等于10时,小亮获胜;当两个转盘指针所指区域内的数字之和小于10时,小颖获胜。②当两个转盘指针所指区域内的数字之和为奇数时,小亮获胜;为偶数时,小颖获胜。
27.(1)“3点朝上”出现的频率是 = ;“5点朝上”出现的频率是 = ;(2)小颖的说法是错误的。这是因为,“5点朝上”的频率最大并不能说明“5点朝上”这一事件发生的频率最大。只有当实验的次数足够大时,该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事件发生的概率附近。小红的判断是错误的,因为事件发生具有随机性,故“6点朝上”的次数不一定是100次。(3)列表如下:
P(点数之和为3的倍数)= = 。
(责任编辑 钱家庆)
初一地理期末质量分析 第5篇
七年级地理试题分析
王强
一.试题情况
试题基础性强,覆盖面较广。选择题重点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综合题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情况。热点、焦点问题重点考核学生对生活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兴趣情况。
试题注重基础、注重知识的积累。试题面广但难度系数小。综合题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总的来说基础性强,理解能力题适当,运用能力题突出,体现了地理学科的人文特点和当前教材改革的方向。具体有以下特点:
1.结构简约,试题合理。
今年的期末试卷结构简约,分两大块,分别包括单项选择题和综合题,整套题题量适当,共有36道题。单项选择题占30道,读图题占7道,试题对识记、理解、分析综合 进行了难易不同层次的考查,试题内容和要求均以《课程标
准》为依据,容易题、中档题和较难题,基本维持在6:3:1,题型设计灵活多样,既方便考生答题,又便于阅卷。
2.紧扣课本,难易结合。
立足于课本,以“课本为本”是这套试卷的又一特点,试题中的选择题和31、33、34题填图是课本中简易的,32、36读图题属于较难的。比例占65%和35%.3.强化双基,重视积累。
试题得积累部分主要考查落实基础,强化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突出了积累这一重要得地理价值观,如选择题中的得1----13题和21----26题、读图题31、33、34,都能体现基本知识的彰显。
4.注重运用,突出能力。
今年期末考题特别注重对学生地理能力的考查,符合《标准》中的各项要求,真正体现了以“能力立意”为主的命题思想。如选择题中的14---16题,这道题是考查学生整体感知,分析问题的综合地理能力,具有较高的思维能量。
5.试题的设置充分体现了开放性。
试卷中设置了多道开放性试题,这些题使学生在整体
把握文本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进行发挥,如选择题中33小题中人口密度的计算,36题“母亲河”的主要原因。
二.试卷情况:
通过批阅试卷分析试卷,学生答题出现了以下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如:1---13小题失分较多。
2、读图识图能力较差。如:32、35、36小题失分较多。
3、知识积累差,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较低。如:
28、25小题多数学生不会分析和解决。
4、空间概念差,地理思维能力尚待提高。如32中的(5)小题,33题的(1)题,35题的(4)题,36题的(5)题、(6)题。
5、错别字较多,如霍尔木兹、土耳其、摩尔曼斯克等。
6、语言组织能力差,如35题中的(3)36题的(5)(6)题。
三、整改措施
1、通过试卷的讲评,再现知识结构,达到温故的效果,并提高学习危机意识。
2、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期中考试,提高对地理学科的重视度,更重要的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与生活技巧。
3、以教材为中心,抓好学科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课前及时复习、预习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把握她每节课的重点、难点,理清地理现象的因果关系,提高对生活的认识及预见性。
4、充分利用好学案,精选精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5、解题方法指导还要加强:
①学会审题,找出问题并与所学知识点相联系。
②以课本为主,资料为辅,合理利用周末练、试卷。③学会看图、读图、用图。
初一地理期末试卷分析 第6篇
一、试卷设计成功之处 1.紧扣教材和考试标准
2.试题覆盖面较广,基本涵盖了初中地理教材内容,分数分配也比较合理。
3.试题设计紧扣时代信息,体现让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热点并注重与地理知识联系的特点,不仅如此,试题还注重贴近生活、联系实际。
4.试题设计了大量的图片、地图、地理符号,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点。
5.试题灵活,但无繁、难、偏、旧怪题。
二、试题分析。
1、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考察的都为基础题,试题较为简单,基础知识较多,涉及面较广,平时上课稍稍用心便可掌握。但是重考试成绩来看,并不尽人意。往后我还需多向老教师学习,用心琢磨如何让学生爱上学习,如何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掌握大部分知识。
2、填表题。考察对象是世界的各个国家,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六个国家,及它们各自的首都及全国最大城市。对于我来说此题较为简单,爱博览群书的同学也应该会做。但是此题却大部分同学不会填,依旧与他们不关注副科有关,上课不用心,下课根本不看。
3、读图题。此题较难。涉及面广且知识点较多,对于知识的掌握度较高。此题只有及个别学生掌握全面,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依旧一筹莫展。
三、今后教学中采取的措施:
1、加强集体备课研究。
充分利用好周四的教研活动,发挥集体的智慧,预先对下一周的教学活动进行深入的探讨,结合教师的个人特色和学生实际,对教案进行个性化修改,制作出展现自己教学特色的多媒体课件,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努力开发课程资源,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地理课堂
地理教师应多收集课堂内外的课程资源,联系生活,联系时事热点,整合多方资料,突出地理的实用性和时效性,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多设计一些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体验、理解,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获取知识。教学中少一些灌输多一些引导,正确的处理好课文,地图,活动三者之间的关系。
3、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图在地理新教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通过读图、指图、填图、运用地图等方式加强读图能力的培养。也就是在今后的教学中抓基础教学的同时,重点放在地图的研究和练习上。经验得出,没有哪一节地理课堂可以离开地图,不用地图。离开了地图的地理课堂是抽象的地理课堂,枯燥的地理课堂,艰涩的地理课堂,必然也是失败的地理课堂。教师必须每节课准备好相应的地图进行教学,或实物图,或教学挂图,或电子地图,或练习纸图,或手绘图,或板图。只有学生常见地图,常读地图,常析地图,才能熟能生巧,再现地图。
4、加强业务学习,提升教学理念,增强教师素质。
学生的学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的水平,具体表现为教师的语言表示是否清晰,逻辑性强,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恰当,教师是否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个人魅力得到学生的认可等。这一切都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多读书,多听课,多进行网络教研,在学习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5、加强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培养。
把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每个学生养成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同时养成认真的听课习惯、正确的书写习惯、阅读习惯。
6、教学要面向全体,关注所有学生。
教学要因材施教,注重培优补差工作,扩大优秀面,优秀学生要注重发展他们的地理学习能力,特别是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中等程度的学生要通过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学困生应以激发他们的地理学习兴趣为首要目标,降低学习要求,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作为一名初中的地理老师,要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喜欢地理,爱上地理,所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初一地理期末试卷分析
峪 口 中 学
初一地理期末复习计划 第7篇
临近期末,为帮助学生理顺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特作复习计划如下:
一、复习目的:
1、现在试题的一大特点是灵活、联系实际,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必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识图、析图、解图能力。地图是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在复习过程中,要使学生真正做到能识图、会用图、能根据图示思考、解决相关问题。
2、使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习到对他们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
3、通过复习弥补知识的缺漏,强化重点,解决难点,真正提高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
4、使学生通过复习既在知识上有所收获,又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学生现状分析及对策
1、现状:A、复习时间较短,不能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
B、一部分学生仍不太会读图,个别学生,地理成绩不理想,班级之间差距较大。
C、不过学生有信心继续学好地理知识,各班学风浓厚,争取取得好成绩。
2、对策:
①一方面:发放复习资料,强调复习方法,复习要做到“四到”:眼到、心到、嘴到、手到。也就是要用心,对于易错难写字要动手写写,为防止走神,边记边念。对照课本内容认真复习一遍,对一些概念性的内容,要强调理解记忆,布置到位,目的要明确。教师每堂课先点一下重点难点,梳理知识脉络,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各班分组进行基础知识过关,课代表每天公布当天复习内容,要求组员到组长处过关,并签名。
②第二方面:精讲多练,以练为主,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加强运用及识图能力的练习和提高。并查漏补缺,以及综合运用练习。主讲全品上的课时练习。
初一地理期末检测题 第8篇
考试是教育评价的有效办法, 对教学评价的要求也越来越客观, 对教学结果的分析越来越依赖于统计理论和方法。运用SPSS和Excel等软件进行试卷质量分析是每个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与素养之一, 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试卷分析是每个教师必须完成的工作, 通过对试卷进行分析, 可以反馈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学效果, 全面的帮助教师发现教学活动中的薄弱环节,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2 数据录入
本次抽取的样本是初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试卷, 样本数为50个, 启动Excel, 将50名学生的学号、姓名, 每道题的得分与总分分别录入。再启动SPSS, 进入SPSS的数据编辑器界面。
2.1 定义变量
用鼠标单击数据编辑器下方的Variable View标签, 进入变量命名定义界面, 在Name标题下定义题号为第一至第十题, 总分定义为SUM;在Label标题下注明第一题~第十题以及总分。其中题号与总成绩均定义为Numeric类型, Decimals (小数点后长度) 为0, 其余各项使用默认。
2.2 导入数据
前面介绍用Excel数据录入后保存为 (*.xls) 文件, 依次运行菜单:File>Open>Data在文件类型下拉菜单中选择All Files, 在此选中关联的文件即可, 选中Excel文件, 表格中的第一行作为变量名导入即可, 打开Data Editor窗口, 显示导入的Excel文件内容, 即可进行数据分析。
3 试卷质量分析
3.1 基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建立分数段分布直方图
根据录入的数据表, 运行菜单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Frequencies得到频数表, 然后得到复选框, 导入要建立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的项目, 同时运行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Frequencies>Charts>Histograms>With normal curve即可得到分数段分布图。如图1所示。
通过学生总成绩的直方图和频数分析表可以看出:这50名学生的成绩接近正态分布, 平均分为89.74, 标准差为7.785, 标准差较小且平均分较高, 说明学生的总体水平较好;峰值出现在86-88分, 80-100分之间的人数占90%, 及优秀率为90%。
Excel是目前常用的办公软件, 在数据处理方面功能较强, 尤其是函数功能对试卷分析帮助很大。笔者在这介绍用Excel处理基本的统计数据分析, 如均值, 最大值, 最小值, 标准差等。由于这次试卷是期末试卷, 不是选拔性考试, 根据定量指标的内容, 简单的进行分类:假设试卷满分为100分, 70分以上为及格, 71到85为良好, 86以上为优秀。常用的计算公式如表1所示:
利用电子表格Excel中的函数计算每小题的均值, 最大值, 最小值及标准差步骤比较复杂, 然而利用统计软件SPSS软件比较简单快捷, 具体步骤为: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Descriptives, 将全部变量第一题至第十题、总分全部字段选入Variable (s) 中, 点击Options勾选Mean, Minimum, Maximum, Std-Deviation, Variance, 最后单击OK。得出结果如表2所示:
3.2 难度分析
难度 (Difficulty) 是指检测试题的难易程度, 难度系数一般字母P表示, 且0芨P芨1, 其计算公式为:
P:试卷每小题的难度;是学生在该题得分的平均值;S是每小题的满分值。
通过难度的定义可以看出:P值越大, 说明题目越简单;P值越小, 说明题目越难。对于学期期末考试, 一般难度范围在0.3~0.8之间比较恰当。如表3所示:
建立一个数据文件, 主要数据集包括各题的平均值与各题的满分值, 各题的平均值在前面基本描述性分析中已求出。用电子表格Excel的具体操作步骤为平均值与满分值的比值即难度系数。如表4所示:
而用SPSS具体操作步骤为打开表4, Transform>Compute, 出现Compute Variable对话框, 在Target Variable中输入要计算的难度系数P, 在Numeric Expression中输入P=/S, 即可求出各题的难度系数, 如表5:
通过难度分析得出, 整张试卷所有题目的难度值P都在0.8以上, 即P≧0.7, 都属于较容易的题目。
3.3 区分度分析
区分度 (Discrimination) 是指测验题目对学业水平不同的学生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 在此介绍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 使用皮尔曼 (Spearman) 等级相关分析, 即求总分与每个试题得分之间的积差相关系数, 其相关系数就是区分度[3]。区分度的评价如表6所示:
使用SPSS具体分析步骤为:Analyze>Correlate>Bivariate, 在弹出的Bivariate Correlations对话框中选择各个题号和总分进入Variables, 然后在Correlation Coefficients中点击Spearman, 完成后得到了各个题目的区分度。如表7所示。
根据表7中相关性分析可知, 其皮尔森相关系数为每题的区分度, 如表8:
根据区分度评价表与在0.01、0.05水平上的显著性分析, 可得知第五、七、八、九、十题区分度都在0.4以上, 即区分度较好;可得知第三、第六题的区分度在0.3~0.4之间, 区分度良好;而第一题在0.2~0.3之间说明还可以, 但仍有改进的地方;第二题低于0.2说明很差, 这样的题目需淘汰。
3.4 信度分析
信度 (Reliability) 分析在SPSS软件中一般采用科隆巴赫 (Cronbach) α系数表示[4], 反映试卷题目得分一致性程度的统计量, 表示考试的可靠性指标, 其取值范围在0~1之间, 其值越大, 信度越高。体操作为:单击Analysis>Scale>Reliability>Analysis, 在对话框中选择所有题目变量和总分, 进入Items框中, 在Model中选择Alpha模型, 单击Statistics…Reliability>Analysis:Statistics选中, Scale if item deleted得到该试卷的信度系数Alpha=0.702。如表9、表10所示:
*.在0.05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在.01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
由分析结果可知, 该试卷的信度系数Alpha=0.702, 可信度算中等偏上, 舍弃第一题、第二题、第四题可信度会有上升, 舍弃其他任何一题可信度都会下降。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从基本描述统计数据来看, 全班50个人, 无人缺考, 学生的卷面总成绩平均分为89.74, 说明学生总体水平还是挺好的;最高分为满分100, 最低分为69, 标准差为7.785, 标准差比较大, 说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从难度上看, 试卷整体难度较小, 第一题 (0.96) 、第三题 (0.96) 、第四题 (0.98) 的难度系数过大, 说明题目太简单, 不适合当前的年级考试, 应该加以修改和巧妙设计再录入题库;从区分度上说, 大部分题目区分度较好, 只有第一题与第二题的设计仍有上升的空间;从信度上分析, 整张试卷的信度系数 (0.702) 属于中等偏上。
4.2 讨论
从分析结果中可知, 这次试卷有些题目确实设计的不是很好, 整体难度也偏低, 但区分度和信度还是较高的, 考试是一种测量工具, 用科学的测量理论对组成试卷的一道道题目进行分析, 取优弃劣, 为教学积累材料, 较差的题目可以经过不断的改进变成优秀题目, 把每次考试的优秀题目积累起来, 形成实用的题库。本次选取的是初一地理的期末试卷分析, 不属于选拔性考试, 所以这些统计指标分析出来只是一个参考。在这些数据分析的基础上, 我们还需要加上具体的学生情况加以分析, 如:标准差较大, 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有哪些因素影响呢?笔者认为可能与学生的上课听讲认真程度, 作业完成情况、课后复习等情况息息相关。还有难度较低是不是代表没有出题的必要呢?也许出题者最近了解到初一学生刚接触地理, 对地理不太感兴趣, 是为了提高学生们的自信心和兴趣。总之, 试卷质量分析不能以一个指标值来下定论, 需要综合多项指标去分析其质量好差。
通过SPSS、Excel等软件得出的指标数据值, 为教师编制试卷与分析试卷提供参考, 促使试卷编制的科学化, 能有效地反映出被试者的真实水平, 也可以对这些具体的学生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真正促进教学的“因材施教”。
摘要:试卷质量分析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也是教学水平检测的重要依据。笔者从中学低年级教学水平评估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 利用常用的统计分析软件SPSS和电子表格软件对试卷质量进行科学分析, 试卷质量分析指标主要有基本描述性统计分析、试题的难度、区分度和整个试卷的信度分析。这有利于提高广大教师编制试卷、独立分析试卷的水平, 也为促进教学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试卷质量分析,难度,区分度,信度,SPSS与Excel
参考文献
[1]董喆.利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试卷质量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 2009 (15) :100-102.
[2]刘敏钰.运用SPSS、Excel进行试卷质量分析初探[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04, 20 (4) :102-105.
[3]刘健智.利用SPSS进行试卷分析的模式探析[J].教育测量与评价 (理论版) , 2008, 03:4-8.
初一地理期末检测题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